情况说明书范文

时间:2023-10-30 22:27:16

情况说明书篇1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一)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和附属其他业务,纳入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合并范围内企业从事业务的行业分布情况;未纳入合并的应明确说明原因;企业从业人员、职工数量和专业素质的情况。

(二)本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包括主要产品的产量、业务营业量、销售量(出口额、进口额)及同比增减量,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如按销售额排列的名次;经营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的影响;营业范围的调整情况;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及投入情况。

(三)对企业业务有影响的知识产权的有关情况。

(四)开发、在建项目的预期进度及工程竣工决算情况。

(五)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以及需要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与事项等。

二、利润实现、分配及企业亏损情况

(一)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减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销售量、销售价格、销售结构变动和新产品销售,以及影响销售量的滞销产品种类、库存数量等。

(二)成本费用变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材料费用、能源费用、工资性支出、借款利率调整对利润增减的影响。

(三)其他业务收入、支出的增减变化,若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0%(含10%)以上的,则应按类别披露有关数据。

(四)同比影响其他收益的主要事项,包括投资收益,特别是长期投资损失的金额及原因;补贴收入各款项来源、金额,以及扣除补贴收入的利润情况;( )影响营业外收支的主要事项、金额。

(五)利润分配情况。

(六)利润表中的项目,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30%(含30%)以上,且占报告期利润总额10%(含10%)以上的,应明确说明原因。

(七)税赋调整对净利润的影响,包括有关税种和税率调整、享受各税优惠政策退税返还等数额。

(八)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及其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数额,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数额。

(九)亏损企业户数、亏损面、亏损总额及其同比增减额,按以下主要原因:企业改组改制、产品滞销、成本费用加大、管理不善等造成的亏损企业户数及亏损额进行分析。

三、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一)各项资产所占比重,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投资等变化是否正常,增减原因;长期投资占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及同比增减情况、原因,购买和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情况。

(二)不良资产情况,包括待处理财产损溢主要内容及其处理情况,潜亏挂账(含政策性原因挂账和其他历史潜亏挂账)内容及原因,按账龄分析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未收回原因及坏账处理办法,长期积压商品物资、不良长期投资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不良资产比率。

(三)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重,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同比增减金额及原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和财务风险状况;三年以上的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金额、主要债权人及未付原因;逾期借款本金和未还利息情况。

(四)企业从事证券买卖、期货交易、房地产开发等业务占用资金和效益情况。

(五)企业债务重组事项及对本期损益的影响。

(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30%(含30%)以上,且占报表日资产总额5%(含5%)以上的,应明确说明原因。

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一)会计处理追溯调整影响年初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并应具体说明增减差额及原因。

(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本年初与上年末因其他原因变动情况,并应具体说明增减差额及原因。

(三)国有权益客观增减情况及具体原因。

(四)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主要经营因素,以及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的情况。

五、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情况说明书篇2

一、标题部分:某某公司申请发票增量的申请

二、台头部分:某某国税局

三、本企业基本情况:成立日期、认定一般纳税人日期、法人、财务负责人姓名,经营地址、注册资金、主要经营项目。

四、本企业最近几个月的收入、税金、税负情况; 财务核算情况,是否按时纳税。

五、本企业发票的核定情况,以及最近几个月的发票使用情况;特别是增值税发票使用情况。

六、本企业申请发票增量的理由:有无大笔定单或合同,根据现有核定情况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七、提出申请,根据我企业的实际情况,现申请发票增量。

八、落款:某某公司

九、日期:

情况说明书范文

家庭经济情况说明

我叫张三,家在重庆××县×××镇 ××××村×××社,,家中有七口人。家居贫困山区,家境贫困,其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农田为生,无其它任何经济来源,现母亲因劳累过度,而生病需长期药物疗养,增加了家庭负担,再加上父亲年老体弱母亲身体不好,且有一祖母已70多岁,常年卧病在床。姐妹四人均在上学。全家的生活重担全靠父母种几亩责任田来维持,为了四姐妹上学,其父母借遍了亲友。全家年总收入不超过叁仟元,人均月收入远远低于350元。

关于企业营业执照年检的说明

某某公司:

目前我们双方要签订合同,贵公司要求提供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我公司表示理解。 由于我公司营业执照正在工商年检之中,估计一个月之内可以解决。

特此说明。

此致

敬礼!

公司(盖章)

20xx年5月5日

个人情况说明

XXX:

我已于20xx年7月在天津师范大学顺利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就读期间办理的学生证在毕业前已由天津师范大学统一收回,故现在只能提供毕业证复印件,无法再提供学生证原件。

特此说明。

XXX

年 月 日

公司财务经营情况说明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一)xxxxx公司成立于xxxx年xx月xx日,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根据营业执照上抄)。企业从业人员共xx人,全部是xx以上学历,并具有专业的从业经历,适应企业的发展及业务需要。

(二)生产经营情况

公司为xxxx年度成立的企业,企业处于xxxxxx的阶段,在xxxxx年度有xxxx营业收入,在xxxx年度会实现xxxxx收入。

二、利润实现、分配情况

公司目前处于xxxx的状况。预计在xxxx年度会有xxxx左右的收入,并实现盈利xxxx。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一)各项资产所占比重

xxxx年度期末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xx%,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xx%,公司资产的比重正常健康。公司成立至今,资产结构一直稳健正常。

(二)负债情况

负债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短期负债占负债的xx%,长期负债占负债的xx%,均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因此相对稳定。

四、针对本年度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新年度拟加强内部管理,增加外部沟通,激励员工等具体措施来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

xxx公司

情况说明书篇3

为贯彻落实人社部“一网通办”的要求,按照省人社厅统一部署,2019年8月,河南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养老保险业务功能在我市正式上线。新系统采用“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经办、业务流程驱动”的经办模式,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通过河南省社会保障网上服务平台和经办机构大厅两种方式申报、查询业务。新的经办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的养老保险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CA证书是新系统办理业务的要求。新上线的河南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开通了网上服务平台功能,参保单位通过使用CA数字证书登录,在网上服务大厅系统办理参保业务和信息查询打印,实现一网通办,不需要到各经办机构服务大厅进行排队办理业务,大大方便了办事企业和群众。根据新系统办理业务需求,目前全省各地都在积极推行网上办理。

二、提供CA数字化证书服务情况。目前在河南省CA数字证书的单位有河南嘉华、华测电子认证和河南信息化发展三家公司,具体业务由各家公司自行推广,直接联系企业,最终参保单位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以及提供服务情况进行自主联系选择。我们不做推荐,无合作关系。

三、CA数字证书的收费情况。使用CA数字证书办理业务的参保单位,每年向为其提供服务的公司缴纳200元使用费。在今年疫情期间,为推行不见面服务,三家服务公司均免费提供一年服务。具体缴费和使用,由参保企业直接和服务公司联系缴纳、开通,属于企业行为,社保经办机构不参与其中。

情况说明书篇4

[关键词] 超说明书用药;门诊处方;调查分析;优势比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100-05

近年来,国内外在临床用药实践中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已引起医药界同行的广泛关注。超说明书用药也称“药品未注册用法”或“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1992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和2010年广东药学会对其定义为:药品使用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等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其具体含义包括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证或给药途径等与药品说明书不同的用法[1-2]。从国内外相关文献[3-8]看,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在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上更为突出。就我国而言,目前对超说明书用药问题尚无明确立法,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也一直广受争议,这致使医生和药师在开具处方和调剂审核处方的过程中往往深受困扰。故笔者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2年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引起同行对超说明书用药现象的共同关注,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超说明书用药政策提供基线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新建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门诊处方作为本调查研究资料,从2012年1、3、5、7、9和11月6个月中分别随机选取5 d作为抽样日,每个抽样日从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100张,共获得该院门诊处方总样本量3 000张。

1.2 超说明书用药判断标准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最新版药品说明书中的项目判断每张抽样处方各条用药记录的超说明书情况,若与说明书规定不符,则判定为超说明书用药。其中,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可予儿童使用或低于说明书限定的使用年龄者,视为超年龄用药[9];给药剂量超出说明书规定剂量±20%,判断为超剂量用药[1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频数、发生率、构成比等指标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比较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对多个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的χ2分割[11];参考文献[12-13],采用OR值的χ2 检验比较分析门诊患者年龄、性别、医生职称与超说明书用药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

2.1.1 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的总体情况 抽取该医院2012年门诊处方3000张,其中,男1209例,女l 791例,共包括8208条用药记录,平均每张处方包含2.74条用药记录。其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数为311张,超说明书用药记录数为355条,按处方和用药记录计,超说明书用药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0.37%和4.33%。

2.1.2 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析 将与说明书规定不符的类型进行分类并计数,对同一条用药记录中可能包含的多种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别计数,最后355条超说明书用药记录中共包含了377项超说明书用药类型。经分类统计,所有抽样处方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共有7类。该院2012年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分布较为集中,最主要的4种类型依次为超给药剂量、超给药频次、超年龄、超适应证,约占超说明书用药总数的95%。见表1。

2.1.3 门诊各科室超说明书用药情况 从表2可见,我院2012年门诊患者超说明书处方发生率、超说明书用药记录发生率、超说明书用药记录构成比排在前3位是消化内科、妇产科及儿科。提示该医院门诊消化内科、妇科、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相比于其他科室更为突出,其中妇科、儿科超说明书用药排在前3位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一致[14-15],说明妇科、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可能较为普遍。

2.1.4 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排名前10位药品情况 从表3可见,该院2012年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排名前10位的药品的主要超说明书用药类型虽有所差异,但仍集中于超给药剂量、超给药频次、超年龄、超适应证等类型。而且,除乳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星尤迈)外,其他药品都主要集中于消化内科、儿科、妇产科使用。

2.1.5 各年龄段、不同性别患者处方及不同职称医生处方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 该院2012年各年龄段患者处方、不同性别患者处方以及不同职称医生开具的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见表4。各年龄段患者处方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最高的为儿童组(6.54%),其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3,P < 0.05),采用χ2分割法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进行两两比较(α取0.05,调整检验显著性水准α'=α/{1+[k(k-1)/2]}=0.0045),结果显示,仅儿童组与青少年组、成年人组、老年人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45)。男性和女性患者处方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92,P < 0.05)。不同职称医生所开具的处方中,中级职称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最高(5.13%),其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92,P < 0.05)。同样,采用χ2分割法对不同职称医生处方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α取0.05,调整检验显著性水准α'=α/{1+[k(k-1)/2]}=0.007),结果显示,仅正高级职称医生与副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医生开具的处方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7),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07)。

2.2 门诊患者年龄、性别、医生职称与超说明书用药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该院门诊患者年龄、性别、医生职称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风险分析见表4。按患者年龄段分析,与儿童组比较,其余各组的OR值均小于1,且P < 0.05,可见儿童发生超说明书用药的风险最高。女性患者OR值较男性高27.8%,且P < 0.05,说明该院门诊女性患者超说明书用药发生风险比男性高。与正高级职称医生相比,副高、中级和初级职称医生超说明书用药的风险分别升高15.253、16.364倍和6.829倍。

3 讨论

3.1 门诊患者超说明书用药总体情况分析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按处方和用药记录计,该院2012年超说明书用药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0.37%和4.33%,与国内同类研究[14-16]相比,这一结果处于中等水平,说明该院2012年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尚较为常见,提示超说明书用药在我国医院门诊处方中可能普遍存在。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药品说明书内容本身的限制、说明书更新速度滞后于临床实际治疗进展、医生或药师执业行为不规范或受经济利益驱使等。这反映了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指南以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2 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析

分类统计结果显示,该院2012年占比最多的4种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依次为:超给药剂量、超给药频次、超年龄、超适应证。除“超给药途径”外,该结果外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14-19]基本相似。这提示国内这几类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可能较为普遍,值得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监管与规范,制药企业也应根据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加强对药品用法用量、超年龄、适应证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并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以促进临床更安全合理用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其他同类研究中都提到的最为主要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之一“超给药途径”,在该院调查分析中却没有出现。经咨询该院临床药师后得知,其原因在于药师在调剂处方时,若发现有超给药途径的处方,都会将其返回给处方医生修改处方后再调剂,从而避免了此超说明书用药类型。

3.3 门诊科室和药品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集中的药品主要在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消化内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使用。经统计,其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有超给药剂量、超给药频次、超年龄、超适应证、超禁忌证。超剂量给药主要是加大给药剂量,如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黄体酮注射液、结合雌激素片(红丽来)、头孢呋辛酯分散片(协诺信)的给药剂量都至少超过药品说明书规定剂量的一倍;超给药频次主要是将每日单次给药改为多次给药,如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潘舒泰克)的说明书要求“每日早晨服用一片”,实际处方却均为“一日两次”;超年龄一般为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如地氯雷他定分散片(芙必叮)、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说明书指出“对12岁以下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定”,或说明书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但实际处方却用在12岁以下的儿童身上;超适应证主要是临床诊断与说明书适应证不符,如醋氯芬酸缓释片适应证为“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等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的症状治疗”,但有的医生用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超禁忌证主要发生妇科,如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说明书要求孕妇禁用,但实际处方却用于部分孕妇的先兆流产临床诊断。对于上述药品所发生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笔者就其用药依据咨询了该院的临床药师,对于包括超适应证在内的各种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医生们大多没有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而更多地是依赖于自己的临床用药经验。当某药物按照说明书剂量或给药频次其治疗效果不佳时,医生会尝试增加给药剂量或加大给药频次以提高疗效。然而有研究显示,增加剂量并不一定会显著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却会随之增多[20]。而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因缺少临床研究资料使得说明书用药信息缺乏或不全,所以有时儿童患者处方会出现超年龄用药,孕妇有许多药因会对胎儿造成影响而禁用,但有时也会出现超禁忌用药的情况。总体看,该院有些超说明书用药是医生基于药物药理学特性及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从治疗学角度存在一定合理性。但有些超说明书用药,如没有确切证据的超适应证用药(醋氯芬酸缓释片治疗胃炎),其安全性和疗效尚未建立或确定,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不应轻易采用。医师应在获得充分的证据支持基础上谨慎用药,才能确保患者安全,同时也减少自己执业风险。对于部分发生超说明书用药频率高的药品,医院应密切监测,并对其进行循证医学评价和干预,以促进患者安全用药。

3.4 各年龄段、不同性别患者处方及不同职称医生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及其风险相关性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医院儿童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和风险较其他年龄组高,其原因可能在于药品说明书目前普遍存在儿童用药信息或规格、剂型缺乏,医生为了治疗需要参照成人用药而出现超年龄或超适应证等情形。女性患者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和用药风险均高于男性。经调查,其原因可能是来该院妇科就诊的患者较多,当今许多女性被不孕不育、低雌激素等妇科疾病困扰。医师为了达到治疗效果,倾向于参照不同的证据和经验,通过增加给药剂量、改变给频次或超适应证等超说明书用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副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医师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和用药风险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明显高于正高级职称医师,该结果与文献报道不一致[13]。这可能是由于该院正高级职称的医生更倾向于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以及降低自身的执业风险,但这并不能得到该院职称越高的医生超说明书用药风险越低这样的结论。超说明书用药的风险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诸如与各个医师所掌握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多少、用药经验、处方习惯甚至执业冒险精神也不无关系。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Society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ASHP statement on the use of medications for unlabeled uses[J]. Am J Hosp Pharm,1992,49(8):2006-2008.

[2] 广东省药学会. 药品未注册用法专家共识[Z]. 2010-03-18.

[3] 张伶俐,李幼平,曾力楠,等. 15国超说明书用药政策的循证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4):426-435.

[4] Gazarian M,Kelly M,McPhee JR,et al. Off-label use of medicines:conserlsus recommenda- tions for evaluating appropriateness[J]. Med J Aust,2006,185(10):544-548.

[5] Raybum WF,Turnbuii GL. Off-label drug prescribing on a state university obstetric service[J]. J Reprod Med,1995, 40(3):186-188.

[6] Haw C,Stubbs J. A survey of off-label prescribing for inpati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mental illness[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2005,49(11):858-864.

[7] Kavi K,Devulapalli,Henry A,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high psychotropic off-label use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The majority of psychiatric diagnoses have no approved drug [J]. Executive Summary,2009,2(1):29-36.

[8] Lindell-Osuagwu L,Korhonen MJ,Saano S,et al. Off-label and unlicensed drug prescribing in three paediatric wards in Finland and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J].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2009,34(3):277-287.

[9] 张伶俐,李幼平,黄亮,等.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门诊处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0):1120-1124.

[10] Chalumeau M,Treluyer JM,Salanave B,et al. Off-label and unlicensed drug use among French office based pediatricians[J]. Arch Dis Child,2000,83(6):502-505.

[11] 孙振球. 医药统计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114.

[12] Eric S,Hilde T,Lolkje TW,et al. Risk Factors for Unlicensed and Off -Label Drug Use in Children Outside the Hospital[J]. Pediatrics,2003,111(2):291-295.

[13] 张伶俐,李幼平,胡蝶,等.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0年儿科住院患儿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61-167.

[14] 张蔚.门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2):186-187.

[15] 周鹏,管鸽.我院门诊2011年4月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218-219.

[16] 赵继芳,贾铮.药品未注册用法的门诊处方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22(4):182-186.

[17] 王亚军.某院2010年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0):143-144.

[18] 田祥,耿志辉,王辉,等.某地级市医院药品未注册用法用药的调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3):1909-1910.

[19] 张灼赞,邹蔼珍,郁相云,等.我院超常处方分析与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31-133.

[20] Munster T,Gibbs JP,Shen D,et al. Hydroxychloroquine concentration response relationship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2002,46(6):1460-1469.

情况说明书篇5

4、写法保守,没有充分体现再审特点,不能围绕原判正确或者错误进行写作,不能紧紧抓住再审争议的焦点问题展开事实叙述和法律评判。此外,再审民事判决书还存在诸如公开诉讼过程不完全等问题。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社会普遍反映再审民事判决书质量不高,其中尤以案件当事人的反应较为激烈,批评较为尖锐。事实上,与裁判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在败诉或诉讼请求未完全满足时往往对裁判的公正性提出怀疑,而判决书在叙述事实和认证、说理方面的笼统、含糊其辞无疑加深了这种不信任感。有时候,判决书的语焉不详是当事人是否要求进入下一步救济程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外界对法院的印象,影响着司法程序及判决书本身的公信度。二)现行再审民事判决书样式的主要缺陷

3、存在重实体、轻程序倾向,不涉及回避、审限等重大程序问题,对程序合法性的要求力度不够,容易导致对案件的程序经过叙述不全。可以肯定地说,现行再审民事判决书存在的问题与“92样式”固有的缺陷是密切相关的。(三)针对“92样式”的改革举措不一,严重影响了再审民事判决书的权威性、严肃性,亟需规范。在多年的裁判文书改革过程中特别是《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第13条关于“加快裁判文书改革步伐,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的规定出台后,法官们对再审民事判决书的写作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制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突出表现在再审民事判决书能够更加详尽地反映整个审判过程,加强了针对当事人讼争事实和适用法律的说理,文字更趋规范化。但由于认识不一等原因,改革举措存在较大差异,如在当事人称谓方面,有的再审民事判决书用原审称谓,有的用申诉人、被申诉人称谓,有的用再审申请人、再审被申请人称谓,还有的用抗诉申请人、被申请人称谓;在事实和证据方面,有的一一列举证据,有的只提及部分证据;在说理方面,有的再审民事判决书步入误区,把增强说理理解为无限增加说理,材料堆积,叙述琐碎,主次不分,重复累赘,篇幅冗长。上述情况,亟需进行规范。

二、再审民事判决书写作的目的、改革的原则和重点(一)写作目的再审民事判决书的写作应当以实现再审民事判决书的功能,凸现再审民事判决书的价值,全面发挥再审民事判决书的作用为目的。1调处功能。再审民事判决书作为确定再审当事人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国家权威行为,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从法律的角度对再审当事人的所有争议给出明确回答和处理,是其首要功能。这要求再审民事判决书内容全面,对当事人的争执均进行回应,不存在遗漏;判决主文明确,不存在歧义;结果合法,有权威性。相对于

一、二审民事判决书而言,由于再审是对当事人不服法院生效判决的申诉进行处理,在当事人对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已提出质疑和挑战的情况下,重塑法律权威、止争息诉是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首先关注的,即再审民事判决书的制作应当以让当事人看得清楚明白、说服当事人接受判决结果、使其服判息诉为首要目的,力争案了事了,彻底解决纠纷,不能“按下葫芦起了瓢”,导致当事人重复申请再审或申诉。2展示功能。再审民事判决书作为再审改革的载体,应当成为诉讼活动的忠实记录,充分展现诉讼的来龙去脉,平等地给予各方当事人充分展示证据、陈述观点的权利,展现法官居中裁判形象;同时,再审审判组织关于判决结果形成的逻辑过程、维持或改判的依据

和理由,再审民事判决书也应充分展示,使再审审判的公开、公平、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充分展现,充分体现改革对程序公开、公正的要求。3证明功能。再审民事判决书的意义应不仅体现在表明判决结果,代表国家对当事人的争议给出结论性意见,它作为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为了表明判决结果不是基于主观、擅断、强权干预而作出,更应体现判决在程序和内容上的公开、公平、公正,更应证明判决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审判权行使的公正性,成为判决正当性的有力证明。事实上后者才是判决权威性的源泉。要达到这个高度,必须改革过去再审民事判决书只重结果,不重分析与说理的习惯模式,使判决书以详尽的事实、周密的论证、充分的说理成为法院严肃执法的最佳写照。4功能。再审民事判决书作为法院与社会沟通的最重要的桥梁,应当通过分析、处理具体案件,拉近法律与现实的距离,通过阐明维持或改判的理由,阐释法律,宣传法律,弘扬法治,成为培养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教科书,进行法制宣传的重要教材。总之,再审民事判决书的写作应不仅叙述案件审理过程和结果,更应公开判决理由和判决形成过程,使判决书成为审判权公正行使的有力证明和说服当事人服判息诉的法制教材,成为向社会宣传法律、展示人民法院公正形象的载体。(二)改革的原则1公开、客观原则。公开审判是宪法和诉讼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程序保障,公开原则要求再审民事判决书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不仅要公开再审结果,而且要公开再审过程,特别是要公开再审重新采信证据、认定事实的情况和理由,公开再审改判或者维持原判的理由和依据,彻底破除再审判决的“暗箱操作”。司法权是一种客观中立的权力,再审的客观公正最终应当体现在再审判决书中,客观原则要求再审民事判决书注重客观反映再审的全过程,包括客观归纳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争议情况及理由、证据及质证意见等,防止任何形式的以偏概全、主观臆断,充分体现法官的客观中立和公正立场,实现人民群众知情权。2说理原则。说理是判决书的灵魂,是公正裁判的根本特征,是审判权行使公开化、合法化和合理化的必然要求,是重新确立再审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基础,是判决权威性的源泉。一般认为,庭审过程的公开是审判公开之程序公开,而判决书中载明做出判决结果的理由公开才是审判公开之实体公开。相对于

一、二审民事判决书而言,说理原则在再审民事判决书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再审民事判决书不仅要说明再审判决的理由,还要说明原审判决正确或者错误的理由,不仅要体现再审争议处理的公正性,还要充分体现再审判决的合法性、正当性。3针对再审特点和个案特点原则。再审裁判文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针对再审特点不够。再审是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再次进行审理,是以原生效判决为审理对象,其事实应当是再审争议的事实,其理由应当是再审争议的理由,因此,再审民事判决书无论是证据的认证、事实的认定,还是法律适用,都要围绕案件再审争议焦点即当事人的申诉理由、抗诉机关的抗诉理由来展开,不作无病之;应当围绕再审争议叙述事实,针对再审诉辩理由阐明判决理由,重点分析原审生效判决是否存在错误并详细说明理由,重点分析再审与原审在事实方面的差异、法律方面的差异,特别是证据方面的变化,坚决克服和防止“克隆”原审判决,没有再审个性的简单化倾向。同时,再审民事判决书的写作应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要有针对性,对重大、疑难案件要写细写透,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应适当简化;既要纠正简单粗糙、过于武断、说理不充分、逻辑性差等问题,又要避免为了说理而说理、繁杂冗长、缺乏针对性等现象,做到当繁则繁,该简则简,详略得当。4依法制作与求实创新相结合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对再审民事判决书写作样式有基本要求,应当在再审民事判决书改革中认真执行,体现判决样式的统一性,这是依法改革的要求;同时,对于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基本样式要灵活运用,既要符合样式的基本要求,又不要固守样式,要结合实践,求实创新,改革不适合再审实践的习惯作法,这是改革的本质要求。5坚持法律文书语言风格原则。再审民事判决书改革中正逐渐滋生着冗长和烦琐的倾向,一些再审民事判决书在大段叙述原审认定事实之后,又对再审无争议的事实和证据进行不厌其烦地复述甚至更为详细地罗列,对再审没有争议的问题也滔滔不绝地阐述理由;个别判决书在语言上乱用形容词。这是不合适的。再审民事判决书作为法律文书的一种,即便进行改革,也应当保持语言准确、凝练、严谨、质朴与庄严的风格,做到结构严谨,语言精确,言简意赅,绝不是越长越好。(三)改革重点再审民事判决书改革的重点是紧扣再审争议焦点,强化对争议证据和事实的分析、认证,强化对法律争点的分析、论证,增强判决的针对性、说理性、公开性。当前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改革:1叙述事实、证据部分的改革。必须客观、全面地归纳再审当事人的事实主张及其理由,要注意客观陈述其本意,不能带有主观色彩,更不能随意篡改、歪曲原意;对多个主张及其理由不能遗漏,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为我所用,断章取义。必须处理好原审事实与再审事实之间的关系,叙述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时,应当根据再审的需要进行概括,既要避免简单照抄原判内容,又要改变只写原审判决理由和结果的做法,一般而言,应当提炼出原审认定的基本法律关系或者主要事实,而涉及再审争议的原审事实要详细写明。必须处理好事实与证据之间的关系,应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写法,可以先写没有争议的事实证据,再写有分歧的事实证据,并进行分析、认证,也可以对事实证据采取夹叙夹议的叙述;要全面反映举证、质证、认证的全过程,注意纠正不列举证据、不对证据进行分析评判的弊病,讲清法官采信证据、认定事实的道理。2法律适用部分的改革。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围绕再审争议焦点,针对再审诉辩主张能否成立,再审意见是否采纳,逐个展开说理,逐一进行评述,揭示已认定事实与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解读法律,阐释法理;再审程序是以原审生效判决为审理对象的,说理还应当围绕原审判决展开,充分分析、评判原审判决是否正确。

三、具体写作标准探讨一)关于再审当事人称谓和排列顺序再审当事人称谓和排列顺序问题,是再审改革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92样式”根据不同的提起再审程序途径,分别规范了五种再审民事判决书样式,但在再审当事人称谓和排列顺序问题上,均采取在原审生效判决书确定的当事人称谓前加“原审”字样,并按原审生效判决书排列当事人顺序排列再审当事人的方式。基于“92样式”的权威性,这种处理再审当事人称谓和排列顺序的方式,在法律实务界备受尊崇,影响深远。但其体现再审程序特征不明显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表现在“原审XXX”的称谓并不具有再审程序的字面意义和特征,特别是不能体现哪方当事人不服原生效判决而发起了再审程序,不能体现哪方当事人是申诉人的对立面。“92样式”之所以采取“原审XXX”的称谓是因为其颁布及施行时,

普遍认为“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不过是原审程序的“翻版”或“重来”,使用“原审XXX”称谓理所当然,但随着再审改革的深化,这一基础已难以成立,因为再审程序与原审程序在审理范围等关键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区别,再审程序的独立性正逐渐成为共识,设立再审之诉的呼声正日益高涨。因此,改革“92样式”处理再审当事人称谓及排列方式已成为必然。

从审判实践来看,采用“申诉人”“被申诉人”、“申请再审人”“被申请人”的称谓列明再审当事人并用括号注明再审当事人在以往历次诉讼程序中的地位,更能清晰体现再审程序特征,比“92样式”具有优越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一百七十九条关于当事人认为生效裁判有错误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的规定,对于因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再审而启动再审程序的案件,采用“申请再审人”“被申请人”称谓列明再审当事人有法律依据。对于因当事人申诉而导致检察机关抗诉的再审案件,此时,当事人不是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而是依据我国宪法赋予的申诉权向检察机关申诉,故此时不宜采用“申请再审人”“被申请人”称谓,而宜采用“申诉人”“被申诉人”称谓。总的说来,在再审当事人称谓及排列顺序方面,应对“92样式”作如下调整:(2)因当事人申请再审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判决书首部首先要列明申请再审人,再列明被申请人,最后按“92样式”列明其他当事人。(3)上级法院指令再审的案件或通过院长发现程序提起再审的案件,按“92样式”列明当事人及排列当事人顺序;但如该再审程序实际是因当事人申请再审或申诉而提起,则应参照上款列明当事人及排列当事人顺序。(二)关于案件来源和审理经过“92样式”对再审民事判决书关于案件来源和审理经过的写作要求不细、不全,不能完全满足客观、公开原则要求,应予完善。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完整叙述法院历次对案件进行审判所形成的法律文书的编号等情况,特别是本次再审所针对的生效法律文书的编号等情况,并说明裁定进行再审的法律文书的编号情况及再审提起的过程;应当说明案由、公开审理情况、当事人到庭情况及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出庭情况;不公开审理的,应说明不公开审理的理由;缺席审判的,应说明开庭传票送达情况及缺席审判的法律依据;案件系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或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也应明确说明;当事人提出过回避申请的,应说明准予或不准予申请的理由;案件审理期限过长的,还应交待审限的有关情况。三)关于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抗辩理由不论是一审、二审程序,还是再审程序,原告在一审程序中提出的诉讼请求能否支持始终是核心,此外,原告诉讼请求的具体对一审、二审、再审审理范围起着限制作用,对申诉理由、抗诉理由的范围起着规范作用。与之相对应,被告在一审程序中提出的答辩理由,也制约、影响着被告在二审、再审中的诉讼行为和诉讼主张。特别是诉辩主张在不同诉讼程序、阶段变化较大的案件,完整地展示其演变过程,对于探究案件事实真相,实现再审民事判决书的证明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当纠正部分再审民事判决书不表述原告诉讼请求和被告答辩理由或只表述请求不表述理由的写法,重视对原告诉讼请求、理由和被告答辩理由的客观展示。具体而言,原告在时提出的诉讼请求及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完整地进行反映;但需要归纳整理的,不得改变原意;存在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情形的,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全面、准确地载明。被告、其他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出的答辩意见或陈述,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叙述。当事人在一审程序外的其他审理程序中提出的诉辩意见或陈述是否进行叙述,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但是,当事人在其他审理程序中提出相反的诉辩意见或诉辩意见存在较大变化的,应当进行叙述。对当事人诉辩意见的叙述应不限于当事人在状、答辩状等诉讼文书中提出的意见,应结合当事人在开庭审理、词中的意见进行综合叙述;词与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发表的意见不一致的,应以庭审意见为准。(四)关于原判情况再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原审生效判决,因此,再审程序所针对的生效判决对证据的采信情况、对事实的认定情况、适用法律情况和判决结果情况,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客观、准确地进行叙述。其他审理程序中形成的法律文书的具体内容,再审民事判决书是否进行叙述,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而言,鉴于其他程序中的法律文书并非再审审理对象,为防止再审判决书过分烦琐冗长,其他程序中法律文书的具体内容可以不写或略写。再审民事判决书叙述原判情况应当保持原判结构的完整性,但应对原判情况进行归纳整理,详略得当,注意摒弃完全照抄原判内容的写作方式。一般而言,再审民事判决维持原判的,原判情况应当祥写;再审民事判决对原判进行改判的,原判认定的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与案件改判无关的事实应当略写,原判采纳证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存在错误的部分不得省略。(五)关于再审诉辩意见参照《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第10条、第15条的规定,由当事人申请再审启动再审程序的案件,申请人诉什么就审什么,不诉不审;抗诉案件围绕抗诉内容进行审理,抗诉内容与当事人申请再审理由不一致的,原则上以抗诉书为准。因此,申诉意见、抗诉意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答辩意见,对再审民事判决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确定了再审审理范围,而且制约着再审民事判决书关于再审争议焦点的归纳、再审事实的叙述和法律阐释的展开。再审民事判决书对检察机关抗诉理由、当事人申请再审理由、答辩意见的叙述应当全面、客观;进行归纳整理的,应保持原意,不得遗漏。在抗诉机关抗诉理由之外提出的申诉理由,申请再审人之外的其他当事人提出的申诉理由,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叙述;不作为再审审理范围的,应援引《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的相关规定为依据,说明不予审理的理由。(六)关于再审事实和证据再审事实和证据是再审民事判决书写作的难点,也是“92样式”受质疑较多之处。再审程序是针对生效判决的救济程序,因此,再审民事判决书叙述对再审事实的认定应在原生效判决认定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再审庭审情况,首先归纳当事人对原生效判决已认定的事实无异议的事实和当事人之间无争议的其他事实,再归纳当事人再审争议焦点,确定当事人再审事实争点。在确定当事人再审事实争点后,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将写作重点放在有争议的事实和证据方面,应以争议的待证事实为纽带,列明证据,客观陈述当事人对证据的质证意见,展现从证据着手,通过采纳证据并继

而认定案件事实的逻辑过程,将运用证据证明原生效判决认定事实的正确或错误作为写作的关键内容。1对存在争议的事实,特别是原判认定错误的事实、没有认定的事实,各方当事人在再审中提出了哪些证据,再审民事判决书应无一遗漏地列明。2当事人对争议证据的质证意见,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客观、全面地叙述。“92样式”对叙述当事人质证意见要求不明,实际上,审判公开、公正原则不仅要求无一遗漏地列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而且要求客观、全面地叙述当事人对证据的质证意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关于证据质证内容、顺序等方面的规定,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客观、全面地叙述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所发表的质疑、说明与辩驳意见。在顺序的排列上,一般应当按照列明证据的顺序,依次叙述对证据的质证意见。在叙述对方当事人质证意见前,应当根据举证人的举证说明对证据的形式、内容、证明对象作必要的说明。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就当事人申请情况、法院同意当事人申请及进行证据调查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不同意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调查申请的,也应当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人民法院依照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就依职权调取证据的法律依据、证据调取等情况进行说明。上述两方面证据均应在判决书中客观、全面地载明当事人质证意见。再审民事判决书对当事人质证意见的叙述应以当事人核对后签名或者盖章的笔录为依据。当事人发表的质证意见过于繁杂的,再审民事判决书可以进行归纳、整理,但应当保持原意,并不得遗漏当事人提出的质证意见。存在举证人对质证意见进行说明等反复质证情况的,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客观、全面地反映反复质证情况。3对当事人就争议事实提交的证据,再审民事判决书应无一遗漏地阐明是否采纳并说明理由。“92样式”对此要求不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四条、第七十九条的规定,法官应当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因此,在判决书中阐明证据是否采纳并说明理由,是执行该规定的当然之义。再审民事判决书阐明对有争议证据是否采纳的理由,可以按照争议事实顺序或证据排列顺序,重点围绕当事人质证意见中存在的分歧和争议进行,就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证明力的有无以及大小等进行分析和论证。一般而言,对单一证据,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当围绕证据是否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等方面阐明理由;对案件的全部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并阐明理由;对当事人就同一事实提交了相反证据且均不能否定对方证据的,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围绕各方证据证明力的大小重点阐明理由。对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等不予采纳的;因证据系当事人超过举证期限后提交而不组织质证,或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证据而不予采纳的,再审民事判决书应援引相应法律依据并说明理由。4再审民事判决书对争议事实的认定应当依据已采纳的证据进行,并明确说明认定事实所依据的具体证据情况,阐明证据与事实间的关联性。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强化对争议事实认定的说理。要对证据进行具体分析论证,使认定的案件事实与法庭采信的证据紧密联系;要运用证据法、法律逻辑和常规情理等分析证据本身是否真实,来源是否合法,与案件事实之间有无客观联系,各证据之间有无矛盾;要在对证据的证明力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有关证据能够证明何种事实及某一事实有哪些证据证明,并据此对各方当事人证据的证明力作出回答。根据再审民事判决书的特点,应重点对原判认定错误的事实、未认定的事实,以证据为基础,分析原判认定事实错误的原因,说明纠正原判认定事实错误的理由。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的认定,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的认定,对按照自认规则认定的事实,对按照推定规则认定的事实,再审民事判决书可以不交待认定有关事实的证据,但应当说明相关情况和援引法律依据。(七)关于法律适用再审民事判决书在法律适用部分应重点阐明作为整体的法律规范与已认定的案件事实间的关系。应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基础,首先对争议问题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说明已查明的事实的法律性质是什么,即使当事人对此无争议,也应作必要的说明;在此基础上,说明解决争议应适用的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必要时对

(下转第37页)(上接第35页)该规定加以必要的法理性阐释。对当事人及普通公众都能够认知的道理,可以简略论述;对于比较深奥的法律原理,则应当深入阐明。在事实与法律的关系上,一般应按照三段论的逻辑思维模式,重点分析法律规范与具体案件事实间的联系,以法律规范为大前提,案件事实为小前提,对案件的具体事实与该法律规定的情况是否相符进行对比分析,论证具体法律规范适用或不适用于案件争议的合理性。在明确适用于案件的法律依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讲事理、讲法理、讲情理、讲哲理等方式,分析、确定事实的法律意义,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是非过错及其民事责任,强化判决的说理性。再审民事判决书在法律适用部分的写作应注意针对性、全面性,注意突出再审特点。首先,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围绕抗诉理由、申请再审理由,紧扣再审争议焦点,展开适用法律的分析和论证,对当事人相应的诉辩请求和理由采信及支持与否作出评判,明确有理的是什么,无理的有哪些,强化针对性。其次,必须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再审理由、检察机关提出的抗诉理由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后,一一明确回应;必须对当事人的所有诉辩主张均进行答复,不能回避。对当事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请求或主张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应针对不同的请求、主张,分层次展开,逐一说理。当事人提出法律适用意见的,除了可从正面对应当适用的法律进行分析外,也可以从反面对其所主张适用的法律的不可适用性进行分析。第三,再审案件应对原判的处理是否正确作出评价,原判适用法律错误的,应重点分析原判错误原因,并说明纠正的理由。此外,再审民事判决书援引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要准确、全面、规范、具体,要指明具体的条、款、项、目,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应如何引用规范性文件的批复》和《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若干规定》的要求。(八)关于判决主文再审程序作为一种补救程序,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1条的规定,应当由再审民事判决对在再审民事判决之前已存在的判决或调解进行处理,故再审民事判决书判决主文应首先解决此前民事判决或调解的维持或撤销问题,特别是在已存在多份判决书、调解书的情况下,应按与再审判决的时间顺序,地进行表述,要特别注意防止同一案件存在两份或两份以上彼此冲突的生效法律文书的情况。根据再审程序应首先维护判决既判力和稳定性的改革原则,再审民事判决书判决主文在对原判主文进行处理时,写作顺序应为先维持、后撤销、再改判。判决主文维持原判的,再审民事判决书应反映原判主文内容。抗诉案件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一般不要使用“驳回抗诉”的表述方式。判决主文是对原告一审诉讼请求的一一回应,必须与原告的诉讼请求相适应,原告有数项独立的诉讼请求,对其中几项不支持的,判决主文应驳回其他诉讼请求,不能漏判,也不能多判。判决主文鲜明、简洁、准确、规范、便于执行的文字表述,主文内容要确定无误,不能模棱两可,产生歧义;必须注意可操作性,写明履行期限,避免给执行阶段带来不便;措词要准确,无效合同用“返还”,有效合同用“给付”,对诉讼费分担的表述应是“负担”而不应用“承担”。此外,再审民事判决是生效判决的,应说明判决为终审判决;是可上诉判决的,应告知当事人的上诉权利。

情况说明书篇6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信息披露成本,现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3号——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以下简称《募集说明书准则》)修订如下:

一、第二条“应按本准则的要求编制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以下简称”募集说明书“),并按本准则第三章的要求编制募集说明书摘要,作为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必备法律文件,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按规定披露”修改为“应按本准则的要求编制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以下简称”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作为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必备法律文件,并按规定披露。”

二、第六条“以避免重复和保持文字简洁”前增加“对于曾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中披露过的信息,如事实未发生变化,发行人可采取索引的方法进行披露”。

三、第八条“募集说明书的有效期为三个月,自中国证监会下发核准通知之日起计算。”修改为“募集说明书的有效期为六个月,自中国证监会下发核准通知前募集说明书最后一次签署之日起计算。”

四、第九条“发行人申请文件修改后”修改为“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修改为“发行人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

五、第十一条后增加一条的内容:

“募集说明书摘要的编制和披露,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募集说明书摘要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发行的简要情况,无须包括募集说明书全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募集说明书摘要中要尽量少用投资者不熟悉的专业和技术词汇,尽量采用图表或其他较为直观的方式准确披露公司及其产品、财务等情况,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三)、募集说明书摘要必须忠实于募集说明书全文的内容,不得出现与全文相矛盾之处;

(四)、募集说明书摘要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刊,篇幅不得超过一个版面。在指定报刊刊登的募集说明书摘要最小字号为标准小5号字,最小行距为0.35毫米。“

六、第十二条“文字应简洁、通俗、平实和明确”移到第十一条(五)“不得刊载任何有祝贺性、广告性和恭维性的词句”之前,第十二条其他内容删除。

七、第十六条“拟上市的证券交易所”删除。

八、第十九条“确认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不致因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内容出现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引致的法律风险”修改为“确认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见真实、准确”。

九、第二十四条增加两款内容:“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投资者若对本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存在任何疑问,应咨询自己的证券经纪人、律师、专业会计师或其他专业顾问。”

十、对第四章内容进行了修改,以简化募集说明书摘要的内容,并就披露要求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募集说明说明书摘要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的相关章节披露,并根据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具体修订内容详见《募集说明书准则》(2003年修订)第三章。

上述修订完成后,《募集说明书准则》中相关条目编号发生变化,在《募集说明书准则》(2003年修订)中已做相应调整。

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3号—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2003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

第一节、封面、书脊、扉页、目录、释义

第二节、概览

第三节、本次发行概况

第四节、风险因素

第五节、发行条款

第六节、担保事项

第七节、发行人的资信

第八节、偿债措施

第九节、发行人基本情况

第十节、业务和技术

第十一节、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第十二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

第十三节、公司治理结构

第十四节、财务会计信息

第十五节、业务发展目标

第十六节、募集资金的运用

第十七节、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八节、董事及有关中介机构声明

第十九节、附录和备查文件

第三章、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摘要

第一节、特别提示和特别风险提示

第二节、本次发行概况

第三节、发行条款、担保、发行人的资信和偿债措施

第四节、发行人基本情况

第五节、募集资金运用

第六节、风险因素和其他重要事项

第七节、本次发行各方当事人和发行时间安排

第八节、附录和备查文件

第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申请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应按本准则的要求编制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以下简称“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作为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必备法律文件,并按规定披露。

第三条、本准则的规定是对募集说明书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本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披露。

第四条、本准则某些具体要求对发行人确实不适用的,发行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披露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做适当修改,但应在申报时作书面说明。

第五条、由于商业秘密(如核心技术的保密资料、商业合同的具体内容等)等特殊原因,本准则规定的某些信息确实不便披露的,发行人可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

第六条、在不影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不致引起阅读不便的前提下,发行人可采用相互引征的方法,对各相关部分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对于曾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中披露过的信息,如事实未发生变化,发行人可采取索引的方法进行披露,以避免重复和保持文字简洁。

第七条、发行人在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披露的所有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及时,尤其要确保所披露的财务会计资料有充分的依据。所引用的财务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如有)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审核,并由二名以上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签署。

第八条、募集说明书的有效期为六个月,自中国证监会下发核准通知前募集说明书最后一次签署之日起计算。发行人在募集说明书有效期内未能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应重新修订募集说明书。发行人可在特别情况下申请适当延长募集说明书的有效期限,但至多不超过一个月。

第九条、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在募集说明书披露前发生与申报稿不一致或应予补充披露的事项,如发生股东或董事、经理(含总裁等相当的职务)变动,出现财政税收政策、业务方向和范围的重大变动,取得或失去重大专利或特许权,以及进行新的重大投资或融资行为等,发行人应视情况在履行上市公司持续信息披露义务的前提下,及时修改募集说明书并提供补充说明材料。

发行人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如发行人认为还有必要对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进行修改的,应书面说明情况。

第十条、发行人应针对实际情况在募集说明书首页做“特别风险提示”,并在“风险因素”一节详细披露。

第十一条、募集说明书还应满足如下一般要求:

(一)、引用的数据应提供资料来源,事实应有充分、客观、公正的依据;

(二)、引用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货币金额除特别说明外,应指人民币金额,并以元、千元或万元为单位;

(三)、发行人可根据有关规定或其他需求,编制募集说明书外文译本,但应保证中、外文文本的一致性,并在外文文本上注明:“本募集说明书分别以中、英(或日、法等)文编制,在对中外文本的理解上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四)、募集说明书全文文本应采用质地良好的纸张印刷,幅面为209×295毫米(相当于标准的A4纸规格);

(五)、文字应简洁、通俗、平实和明确,不得刊载任何有祝贺性、广告性和恭维性的词句。

第十二条、募集说明书摘要的编制和披露,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募集说明书摘要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发行的简要情况,无须包括募集说明书全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募集说明书摘要中要尽量少用投资者不熟悉的专业和技术词汇,尽量采用表格或其他较为直观的方式准确披露公司及其产品、财务等情况,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三)、募集说明书摘要必须忠实于募集说明书全文的内容,不得出现与全文相矛盾之处;

(四)、募集说明书摘要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刊,篇幅不得超过一个版面。在指定报刊刊登的募集说明书摘要最小字号为标准小5号字,最小行距为0.35毫米。

第十三条、发行人应在发行前二至五个工作日内将募集说明书摘要刊登于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同时将募集说明书全文刊登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并将募集说明书全文文本及备查文件置备于发行人住所、拟上市证券交易所、主承销商和其他承销机构的住所,以备查阅。

第十四条、发行人可将募集说明书全文及摘要刊登于其他网站和报刊,但不得早于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和报刊的披露。

第十五条、在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披露前,任何当事人不得违反规定披露与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有关的信息,或利用这些信息谋取利益。发行人、任何中介机构或人士利用与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有关的信息进行推介宣传的,应遵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发行人应在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披露后十日内,将正式印刷的募集说明书全文文本一式五份,分别报送中国证监会及其在发行人注册地的派出机构。

第十七条、发行人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应保证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诺其中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八条、主承销商应受发行人委托配合发行人编制募集说明书,并对募集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核查,确认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九条、发行人律师可受发行人委托参与编制募集说明书,并应对募集说明书进行审阅,确认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见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条、发行人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验资人员及其所在的中介机构等应书面同意发行人在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中引用由其出具的专业报告或意见的内容。

第二章、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

第一节、封面、书脊、扉页、目录、释义

第二十一条、募集说明书全文文本封面至少应标有“XXX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字样,并应载明发行人及主承销商的名称和住所。

第二十二条、募集说明书书脊应标明(如可能)“XXX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字样。

第二十三条、募集说明书全文文本扉页应刊登如下内容:

(一)、发行总额;

(二)、票面金额;

(三)、期限;

(四)、利率和付息日期;

(五)、转股价格;

(六)、转换期,应列示投资者从何时起至何时止可申请转股;

(七)、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的提示性说明(如有);

(八)、发行方式及发行期;

(九)、拟申请上市证券交易所;

(十)、主承销商;

(十一)、正式申报的募集说明书签署日期。

第二十四条、募集说明书扉页应刊登发行人董事会的如下声明:

“发行人董事会已批准本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全体董事承诺其中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中国证监会、其他政府机关对本次发行所做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本发行人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价值或投资者收益的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等的规定,可转换公司债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投资者若对本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存在任何疑问,应咨询自己的证券经纪人、律师、专业会计师或其他专业顾问。”

第二十五条、发行人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发行人还应作如下提示:

“XXX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发行人XX年度的财务报告出具了有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或保留意见等)的审计报告,请投资者注意阅读该审计报告全文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注册会计师已针对该事项出具了补充意见,发行人董事会、监事会对相关事项已作详细说明,也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第二十六条、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的目录应标明各章、节的标题及相应的页码,内容编排也应符合通行的中文惯例。

第二十七条、发行人应对可能对投资者理解有障碍及有特定含义的术语作出释义,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的释义应在目录次页排印。

第二节、概览

第二十八条、发行人应设置募集说明书概览,简介发行人的主要财务数据、本次发行情况及募集资金用途。在概览起首应声明“本概览仅对募集说明书全文做概要提示。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募集说明书全文。”

第三节、本次发行概况

第二十九条、发行人应披露本次发行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总额;

(二)、票面金额;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

(四)、利率和付息日期(说明转换年度有关利息的归属);

(五)、转股价格;

(六)、转股起止时期;

(七)、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担保人;

(八)、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信用级别及资信评估的机构(如有);

(九)、发行方式与发行对象;

(十)、承销方式;

(十一)、本次发行预计实收募集资金;

(十二)、发行费用概算(主要包括承销费用、律师费用、发行手续费用、审核费等)。

第三十条、发行人应说明本次发行中的停牌、复牌及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的时间安排。

第三十一条、发行人应披露下列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联系电话、传真,同时应披露有关经办人员的姓名:

(一)、发行人;

(二)、主承销商及其他承销机构;

(三)、上市推荐人;

(四)、发行人聘请的律师事务所;

(五)、会计师事务所;

(六)、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担保人;

(七)、资信评估机构(如有);

(八)、收款银行;

(九)、可转换公司债券登记机构;

(十)、其他与发售可转换公司债券有密切联系的机构。

第三十二条、应披露发行人与本次发行有关的中介机构及其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及经办人员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或其他权益关系。

第三十三条、发行人应针对不同的发行方式,披露至上市前的有关重要日期,主要包括:

(一)、发行公告刊登的日期;

(二)、预计发行日期;

(三)、申购期;

(四)、资金冻结日期;

(五)、预计上市日期。

第四节、风险因素

第三十四条、发行人除应参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的有关要求披露本次发行的风险因素与对策外,还需补充披露以下风险: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不能转股的风险;

(二)、转股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摊薄的风险;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自身特有的风险(如可转换公司债券价格与股票价格的联动及异动关系,提醒投资人对可转换公司债券价格波动应有充分了解)。

第五节、发行条款

第三十五条、发行人应披露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总额及其确定依据。

第三十六条、发行人应说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金额、期限、利率和付息日期(说明转换年度有关利息的归属、股利分配方式)及其确定依据。

第三十七条、发行人应说明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的有关约定,包括:

(一)、转股的起止日期;

(二)、转股价格的确定依据及计算公式;

(三)、在发行人分红、派息、发行新股、配股、合并或分立等时转股价格的调整方法及计算公式;

(四)、转股价格修正条款(如有);

(五)、转股时不足一股金额的处理方法;

(六)、转换年度有关股利的归属;

(七)、其他有关约定。

第三十八条、发行人应说明转股的具体程序,主要包括:

(一)、转股申请的声明事项及转股申请的手续;

(二)、转股申请时间;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冻结及注销;

(四)、股份登记事项及因转股而配发的股份所享有的权益;

(五)、转股过程中有关税费事项。

第三十九条、发行人应说明所设置的赎回条款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一)、赎回的条件;

(二)、程序;

(三)、价格;

(四)、付款方法;

(五)、时间。

第四十条、发行人应说明所设置的回售条款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一)、回售的条件;

(二)、程序;

(三)、价格;

(四)、付款方法;

(五)、时间。

第六节、担保事项

第四十一条、发行人应说明可转换公司债券担保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一)、担保人简况;

(二)、担保人的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主要财务指标;

(三)、担保人的资信情况;

(四)、担保人的其他担保行为。

发行人还应披露担保合同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发行人的资信

第四十二条、发行人应披露公司的资信情况,主要说明:

(一)、公司近三年的主要贷款银行及各主要贷款银行对公司资信的评价(如有);

(二)、说明公司近三年与公司主要客户发生业务往来时,是否有严重违约现象;

情况说明书篇7

1.标题:在第一行中间写离职申请书三个字,或写辞去工作等字样。

2.称谓:在第二行顶格写任职单位负责人姓名。

3.正文:写明离职的原因,辞去什么职务,什么工作。

4.结语:在正文后面写表示歉意的语句。

5.署名、日期:在正文右下方写上离职人的姓名,在署名下面写具体的年、月、日。

写辞职申请书应注意的问题

1.理由要充分、可信。写离职申请书,一定要充分考虑离职的理由是否充分、可信。因为只有理由充分、可信,才能得到批准。但陈述理由的文字应扼要,不必展开。

2.措辞要委婉、恳切。用委婉、恳切的言词来表明离职的诚意。

员工转正申请书格式

员工转正申请的一般按照标题、称呼、正文、结尾的这三部分来写。正文中主要写自己设计的项目得到客户好评,为公司赢得效益;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开拓了市场,提高了企业知名度。让公司领导认可你的工作能力,认识你的工作潜力。根据你的表现,会给你做出正确的评价。结尾可以做一个小结,说明自己要求转正的愿望,在单位工作的良好感觉,然后注明自己的姓名,写清申请的时间就完成了。

标题

一般写转正申请就可以了,转正申请书要交给谁就写上谁的称谓。

申请转正的员工

一般是认为自己具备转正的资格才会写出申请。员工转正申请书的正文部分,要把自己进入公司的时间、从事的工作、在实习工作期内自己的工作情况怎样,是否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写清楚。转正申请的重点,要写自己的工作能力。由于自己的出色工作,使公司交办的任务圆满完成,在自己实习期间的一些具体工作也可以做一下介绍,比如自己设计的项目得到客户好评,为公司赢得效益;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开拓了市场,提高了企业知名度。这些都可以具体地写一下,让公司领导认可你的工作能力,认识你的工作潜力。根据你的表现,会给你做出正确的评价。

结尾

首先要做一个小结,说明自己要求转正的愿望,在单位工作的良好感觉,然后注明自己的姓名,写清申请的时间就完成了。

入党转正申请书格式

标题

可以写入党转正申请书或入党转正申请报告,一般写转正申请书。

称谓

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如敬爱的党组织,顶格写在第一行,后面加冒号。

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本人简况。说明本人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入党,何时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何时预备期满。若被延长预备期的党员,要写明何时延长,何时延长期满。并正式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请求。

2、本人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这是转正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应尽量写得具体、详细。首先,要着重写清楚自己成为预备党员以来,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和实践锻炼,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进步和提高。其次,要按照党员标准和必须履行的党员义务进行对照检查,看自己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哪些方面基本做到了,哪些方面做得不够,还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再次,要总结党组织和党员在讨论自己入党时所指出的缺点的改正情况,已经改正的表现在哪些方面;没有改正或没有完全改正的主要原因。总之,要如实地、全面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在预备期的表现。

3、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如果本人在入党时应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而没有说明的,或者是在预备期又发生了应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向党组织说清楚,以便让党组织更好地了解自己,考虑能否按期转正。

4、表明自己对能否转正的态度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预备党员要根据自己在预备期的表现,特别是针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如果由于还未具备转正条件而不能按期转为正式党员的,还应向党组织表明自己应抱的态度。

结尾

申请书的结尾,一般可写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或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等作为正文的结束。正文写完之后,加上此致、敬礼等用语,亦可不写。

署名和日期

申请书写完后,要署上申请人的姓名,申请时间年、月、日,以示郑重。

入团申请书格式

入团申请书的写作格式一般来讲都是固定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

正文要从接受的申请书的团组织名称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

申请书的正文部分一般篇幅较长,所以要注意分段。下面我们将详细地分析入团申请书的具体写法。

(一)标题:入团申请书一般由申请内容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入团申请书题目要在申请书第一行的正中书写,而且字体要稍大。入团申请书,题目也可单独写在第一页上,字体醒目。

(二)称呼:通常称呼要在标题下空一两行顶格写出接受申请书的团支部的名称。一般写敬爱的团支部尊敬的团组织之类的话,这个要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三)正文:

1.介绍个人的现实情况:对个人现实情况的介绍,是为了让团组织对自己现在的身份、情况有一个初步和大致的了解,不用展开来写,简明扼要即可。

2.个人简历和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的情况:这一部分的内容也要简单,无须多用笔墨,但也必须清楚明白。对个人简历的写法,一般要求从上学时写起,到目前为止,只需依据时间的顺序,一项项地排列出来即可。主要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的情况,在申请书正文中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也可以不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可附在申请书后。

3.入团动机和理由:入团的动机、理由要重点写。申请的理由比较多,则可以从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

4.对团的认识:对团的认识往往是同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的,这在申述自己的入团动机时已有所涉及。这里指的是专门较集中的对团认识的文字。

5.自己的心情、决心:这一部分是抒写自己入团的强烈愿望,表达自己的决心的部分。

(四)结尾:申请书可以有结尾,也可以没有。结尾一般写上此致敬礼之类表示敬意的话即可。此致空两格写,敬礼另起一行顶格写。

(五)落款:落款,要署上申请人姓名和成文日期,均写在右下角,注意排列整齐。

入党申请书格式

根据《党章》规定,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亲自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申请可分为口头申请和书面申请两种形式。通常情况下,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写书面申请。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通常如下:

1.标题。居中写入党申请书。

2.称谓。即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3.正文。主要内容包括:①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待入党的态度。写这部分时应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②个人在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情况。③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4.结尾。申请书的结尾主要表达清党组织考察的心情和愿望,一般用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或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等作为结束语。全文的结尾一般用此致,敬礼。

在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申请日期。一般居右书写申请人,下一行写上年月日。

另外,为了使党组织对自己有较全面的了解,申请人可另写一个附加材料,将个人的履历,家庭成员及主要

情况说明书篇8

黄小姐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医生给她开了甲氨蝶呤。回家后,她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发现其中文说明书适应证一栏并未标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她很纳闷,既然适应证未标,那就说明该药并不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专用药”,为什么医生还要给病人用,这样的用法安全吗?

为此,她再次来到医院。医生告诉她,虽然甲氨蝶呤的中文说明书至今未记载该适应证,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甲氨蝶呤已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规用法。多年来的临床实验已证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良好,也较安全。听了医生的解释,黄小姐明白,原来这种情况属于超出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

药品的使用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而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在临床上,不少医生通过临床积累,用一些超说明书的用药方法为不少患者改善症状,消除病痛,带来“福音”。

有些患者担心,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属于“临床试验研究”,不安全。著名药学专家李大魁教授指出,“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是为了患者的利益,而不是试验研究。实施“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通常应符合必要的条件,即合理的科学理论作基础,并具有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资料,在对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证、警告信息都清楚的前提下,权衡利弊后,医生才可实施。同时医生还会参照其他药学专家的意见,并得到上级医生或本医疗机构主管部门的认可。从这个角度讲,“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是在必要条件下实施的,相对安全。

事实上,大多数医生在使用“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时,首先会告知患者治疗步骤、预后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特别是所涉及的“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尚未被广泛接受时,医生更会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测的危险,并请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常见医嘱与说明书不一致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医嘱与说明书不一致的情况多发生在用药适应证、药物相互作用、用量等方面,患者在阅读药品说明书时,可重点关注。

用药适应证

比如,有一种精神科常用药――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其早期的说明书上写的适应证为抗焦虑、忧郁,但在临床应用中,它的适应证已扩大到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消化科、妇产科和五官科,远远超出了说明书规定范围。

专家解析:临床证实,黛力新在治疗中风后忧郁、神经官能症、肠易激综合征、外阴瘙痒症、眼肌疲劳、梅核气、小儿遗尿症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

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胆绞痛,在同一张处方上常出现胃复安(兴奋胃肠功能)和山莨菪碱(654-2,抑制胃肠蠕动)两种药。按照药品说明书,提示这两种药属于配伍禁忌。但临床上这种做法属于胆绞痛治疗常规用药,有明显疗效。

专家解析:胃复安(甲氧氯普胺)对胆道平滑肌的作用与胃肠道不同,不但不兴奋,还对胆管括约肌有松弛作用,调整胆管运动和胆汁分泌。因此,胆绞痛时,联合使用胃复安、山莨菪碱能松弛胆管括约肌,提高疗效。

用量

《中国药典(一部)》中规定黄芩的每日剂量为3~9克,川芎为3~9克。而《千金翼方》中以单味黄芩治疗淋、下血诸症,黄芩的剂量为四两(合57.68克);《小品方》中以单味川芎治疗妇人崩漏,每日剂量用至八两(合115.36克),均明显属于超大剂量应用。

上一篇:招股说明书范文 下一篇:产品说明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