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诗歌范文

时间:2023-11-07 02:16:36

廉洁诗歌

廉洁诗歌篇1

【关键词】雪月花;美意识;国民性;清廉洁白;神圣

所谓“雪月花”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作《寄殷协律》,将四季之美寄托于这三物之上。想象一下,寂静的夜,初长成的梅花映照着皎洁之月光,此时,银白色的雪融化,悄然滴落于梅花之上,仿佛闪现出另一朵水之花的倒影。此情此景正是雪月花之风景。

不过在艺术作品之中,担当着重要位置的雪月花仅是美意识最大表现吗?作者试图从新的视点来探索其与国民性的关系。不单是象征美,之所以其在日本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其代表日本清廉洁白的国民性。

从古至今,中文诗歌喜用“雪、月、花”形象代表美丽风景,从而寄托思念抑或喜爱之情,白居易《寄殷协律》中一节写到:琴诗酒友皆可抛,雪月花时最忆君。此诗正是白居易为赠与其部下殷协律表达思念之情所作。另一方面,日本最初出现“雪月花”之意是在万叶集,「雪の上に照れる月夜に梅の花折りて送らむはしき子もがも。之后便作为宴席之上的作诗之题歌咏美好事物。

重提雪月花之意已至近代,当川端康成获得文学奖之时做了一番演说。在演讲稿之中他深情款款的咏叹:

「雪の美しいのを见るにつけ

月の美しいのを见るにつけ

つまり四季折々の美に、自分が触れ目める时

にめぐりあふ幸ひを得た时には

亲しい友が切に思はれ、このよろこびを共にしたいと愿ふ

つまり 美の感动が人なつかしい思ひやりを强く诱い出すのです。

この「友は、く「人间ともとれませう。

また「雪、月、花といふ四季の移りの折々の美を现わす言叶は

日本においては山川草木、森罗万象、自然のすべて

そして人间感情をも含めての美を现わす言叶とするのが统なのであります。

这篇文章主要意思正是歌颂雪月花,代表了人间美丽的四季。歌颂雪月花正是将所有山川草木、森罗万象,时间所有的景象覆盖上人自己的感情,抒发心中思绪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此,雪月花就成为日本艺术作品之中四季变换,天地之美的代表,不仅为诗人,更为世人所爱,运用到诗歌、花道、品牌图案、日本风情的餐厅,甚至在茶道中,都有将“雪月花时最忆君”升华为品茶最本质的“感会”一说。只要提到这三种简单的景物,乃至喜爱这三者的态度都能让人联想起传统的日本文化之美。

可是只要细心品味就会发现,为什么非得是“雪月花”不可呢?太阳、青草、山川等等美的事物就无法表现出世间的美景吗?因此笔者认为仅从艺术性的美意识来探索明显是不够的,需要从这三者的共通性来挖掘日本国民性的深层奥秘。那么,下面笔者将艺术作品当中出现的雪月花按照颜色与形态来分析其共通性。

雪是冬季独有,颜色多被形容为白、银白、纯白、透明的白等,形状多为:粉状、结晶、细小、冰菱等。

月在文学世界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辉,以秋季的月为最圆最美,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元素。夜晚的月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多是以白色、灰白色、霜白色、朦胧的白色出现,形状有胧月、满月、上弦月等。

花,再普通不过,随处都有、四季皆盛开。中文诗歌中出现的花多是以梅花为主(比如前文提到白居易的寄殷协律便是咏叹梅花),而日本文学作品中,并不那么单一,虽然也有些许彩色的花,但多数是以浅色或者白色的花为主,比如“百合”、“铃兰”、“月见草”、“樱花”(作品最多)、“梅花”(作品较多)。

从调查中可见,代表冬的雪,代表夜的月,还有四季皆有姿态各异的花,这三者之间虽然各有不同,却有一样共同点,即三者皆是洁白之色,清廉无污之态,“白”则显而易见地成为其三者共同点的基准。

日本国土是狭长列岛,被广阔大海环抱,少高山之姿。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之下,日本民族对自然环境的十分敏锐。感观文化渗透人民生活各个领域,因此日本人民对于色彩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一般情况下在日本,绘画以繁复的彩色为低级,而常采用简单朴素的颜色,而其中又特别以白色为清洁纯粹的代表受人喜爱。在古代虽然也有以红色为美之说,但白色却在养老衣服令之后跃至最高位,被誉为“天子的颜色”,于是白色变成神圣的象征更为人们尊敬。比如日语中的真珠(珍珠)为了体现其珍贵更改名为“真白珠”。在古代,白色是最接近神的颜色,因为其清白无污染的象征,正处在象征黑暗邪恶的黑色的正反面。比如日本的国旗-日之丸旗正是用太阳闪耀在白色的大地上为意象,表现太阳所代表的阿波罗之神在这片无污染的土地上创造所有的物种之意。白色的土地正是象征着清廉洁白的日本民众的心地。进一步而言,这种清廉洁白正是日本人的国民性中很重要的一点。

此处的清廉洁白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个人爱好清洁干净,另一方面则是指人格以及处理事务的态度清廉正直,不为利欲熏心,行为刚正不阿,无作风不良。

日本人喜好清廉,可以追溯到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禊)。拜祭神之前,人们要用清水清洗身心,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清除身心的杂质与污秽,不加任何修饰地站在神灵面前。极端喜好身心清洁的这一行为与那些缺少清水的国家不同,连那些同样富有水源的国家也无法匹及,因此才衍生了日本尊崇清廉简朴的神道教。

传说神明憎恨过多修饰,只喜欢寄居于简单干净的物体之中,只有恶鬼才会喜爱过分修饰的物体好隐藏自己。正因为此,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干净简单的穿着,清廉洁白的个性,不仅反射于宗教,更是将这种追求简洁清明的风格反映到建筑、文学、绘画等之上。这种全民求简洁清廉之心正是国民性的体现。

这种清廉洁白也应用与政治。一般来说,人们常希望能选举出一位廉政的官员,但是这种民愿在日本尤其强烈。2010年10月26日,非政府组织(ngo)发表世界各国贪污指数,这个排行中以地域的政治家与公务员的清廉度1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表示其官员清廉指数越高,这个表中日本占据第17名,在亚洲排名第一位。正因为日本这清廉洁白的国民性,民众强烈的期待,官员无法不清明其身,保证自己的廉政,才使得其受民拥护。

总而言之,对日本人而言,雪月花除了代表美景,深层含义上更象征着清廉洁白的人格与气质。因此如果喜爱“雪月花”便可以接近神圣,怀抱着这种清廉身心、无污染的姿态,甚至自己也可以成为这所谓的神圣的人吧。

【参考文献】

[1]陈伯海.唐诗书录[M].齐鲁书社,1988.

[2]姬成强.读唐诗学日语汉字[M].中国宇航出版社,2006.

[3]郑民钦.《和歌的魅力》―日本名歌赏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万集第十八.

[5]『枕草子161段章.

[6]栗田勇『雪月花の心 (祥社 2008年10月)

[7]村正『花月の科学(中央公社 2004年)

[8]渡秀夫『歌の森日本のイメジ(大修店 1995年)

[9]中江克己『色の名前でみ解く日本史(青春出版社 2006年)

[10]野村一『色の秘密(日本映像出版株式会社 1995年)

廉洁诗歌篇2

 

    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树立节日新风,丰富我院干警职工的文化内涵,XXX拟开展 “我们的节日·端午”暨“廉洁端午·严肃家风”道德讲堂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深入推进XXX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时间:2019年6月4日

二、活动地点:六楼会议室和食堂

三、参会人员:全院干警职工

四、活动内容

(一)迎端午,包粽子,弘扬民族精神

在食堂组织干警职工学习手工包粽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形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活动结束后,每名干警职工可将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带6—8个回家与家人分享。同时,干警职工在享受包粽过程中,传递传统节日气氛,坚守“文化自信”精神,坚持中国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助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请大家前往食堂参与活动。 

(二)道德讲堂活动

活动议程:

1.唱歌曲

让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唱歌曲,请全体起立,一起来唱《歌唱祖国》。

2.看短片 

下面,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第二个环节。请大家看视频短片《重拳拍蝇》《迷途人生》《忏悔实录》。

3.颂经典

接下来,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第三个环节,诵经典,《楚辞》是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屈原所作《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成为《楚辞》的主要部分,这些诗抒发了屈原追求光明,抗击黑暗,坚持真理,热爱祖国,锲而不舍的献身精神。《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他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是诗人蕴含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忧伤怨愤之歌。

请大家一起颂读《离骚(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4.讲一次党课

下面,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第四个环节,请党组书记上台为我们讲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党课。(讲党课的时候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宣讲专题党课”会标)

5.讲一个家风家规故事 

下面,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第五个环节,讲述一个廉洁家风家规的故事,家风家规是一个家庭良好风气的体现,在我们身边就有好多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下面有请XX为我们分享《XXXX》。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心存感恩,学会付出。并不是什么大道理,却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XX。

6.谈一番感悟

看了短片、听了党课、廉洁家风故事之后,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想、感悟,下面请大家谈一谈感受。(有请XXX)

五、活动要求

本次“我们的节日•端午”暨“廉洁端午•严肃家风”道德讲堂

廉洁诗歌篇3

晋代广州刺史吴隐之赴任时,路过距广州城不远的石门,听闻当地有一处“贪泉”。当地人传说:贪泉相当灵验,既便是清官饮用了泉水,也会变得贪得无厌。吴隐之不信邪,随从苦苦相劝。吴隐之正色道:“无贪污之欲,就不会见钱眼开,过了岭南就会腐败,纯属一派胡言。”言毕亲自来到泉边取水饮用。随后作诗言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不仅没有贪腐,上任后勤俭清苦,廉洁奉公,而且力革弊政,使得广州官场风气大变。

北宋包拯以为官清廉,敢于得罪权贵而著称于世,民间百姓亲切地称呼他“黑脸包公”。在他七十大寿之际,吩咐家人拒收贺礼。令其为难的是,第一位来送礼的竟然是当今圣上。太监在送来的礼品盒上题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拯看过挥笔回敬道:“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言辞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令皇上不禁赞叹不已。

明代宣德年间,苏州知府况钟到任后关注百姓疾苦,严惩,兴学府、平冤狱,时人谓之“况青天”。在他任满离别时,城中官员百姓向他赠送礼物,况钟拒绝后赠诗一首:“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两绵。惭愧士民相钱送,马前泪洒注发泉。”赶赴京城,况钟向皇帝述职时,写下这样的诗句:“检点行囊一担轻,长安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称天日盟。”好个“行囊一担轻”!身无金银累赘,心无贪欲羁绊,人生坦坦荡荡,岂能不自在轻松?

明朝永乐年间,监察御史吴讷为人刚直不阿,为官廉洁自律。有一天,他到贵州巡视,返京途中,当地土司相赠黄金百两。吴讷愤然拒绝,当场题诗回赠:“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情操超然物外,正气感天动地,诗句不啻为根根荆条,抽打着行贿者苟且阴暗的内心深处。

清乾隆年间,河南巡抚叶存仁仕途数十年,清廉为官,洁身自好。在他告老还乡时,官员们为他送行,却迟迟不让船起锚,直到夜半时分,远远驶来一叶小舟。原来是部下送给他一些告别的礼物,担心有人看见,所以故意拖延到月上枝头。叶存仁随即取来笔墨纸砚,赋诗道:“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随后退却了礼品。我不怕别人知道,但是我怕自己知道――情操若此,令人肃然起敬。

廉洁诗歌篇4

在这次"敬廉崇洁润童心"活动中,内容丰富多采,同学们热情洋溢,"八荣八耻儿歌"、"小品"、"诗歌"……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八荣八耻"拍手歌,我相信字字句句就像涓涓细流,在每一位学生的心底流过,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浸润着大家的心灵...

过了一会儿,台上的两个小主持人读出了"敬廉崇洁润童心"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想,这时,黄睿林站了起来,说给了我们听。哦原来是这样!全班大声齐说。

"叮呤呤,叮呤呤,"下课铃声响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体会到廉洁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活动中还充分体现我们的主体性,培养了我们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主义意识,使班队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廉洁诗歌篇5

一、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2011年我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深入、全面开展了纪检监察工作。

一是协助局里开展了“关注民生、服务发展”行风评议工作,按照方案要求,做到按计划、分步骤抓好落实;

二是深入实际,和有关股所共同开展了纠正公共服务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工作,注重成效,总结典型,做好调研,积极推进开展。

三是深入开展“群众满意工商所”工作,并取得成效,我局朝阳路工商所被评为全省工商系统“群众满意工商所”先进行列。

四是协助局党组开展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了廉政文化“五进、五上”活动,利用互联网创办了《东北文艺论坛》,开辟了包括《工商文化专栏》、《廉政文化专栏》等十余个板块,作品从小说、杂谈、曲艺到名家访谈、企业文化、摄影、书法、民俗文化、工商法规咨询等等,集娱乐性、文化性、综合性于一体,吸引了工商系统干部职工和全国文学爱好者纷纷参与,已发展会员近千人,点击量已超过64万次,各类文艺作品达5000余件,回帖近4800余个,其中廉政漫画、书法、歌词、诗词、随笔、散文等廉政文化作品日均发帖超过20余件,成为塑造和反映工商部门良好社会形象和工作作风的一面镜子,我局干部廉政歌词、歌曲、诗歌等获得省、绥化市委举办的“迎十一、庆国庆”主题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等荣誉。同时,通过论坛选登了部分市场整顿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承诺、打假扫劣方面的工作动态,深化了政务信息公开,不断完善和充实公开的各类事项,增强了公开透明度,通过论坛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各界的监督,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加强学习,廉洁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能够自觉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廉政准则》,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努力做到思想上愿意廉、行为上守住廉,平衡好心态,不盲目攀比,做事求节俭。

廉洁诗歌篇6

“中华传统真不少,廉洁为民是个宝。范仲淹,郑板桥,开封府尹黑老包。人民赞颂日月昭。今人啊,要学古,人廉洁好” 而“廉洁”一词就在他们即数不胜数的民族英雄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做到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到了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而身为小学生的我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任着建设未来的重任,就更要从本身做起,把廉洁请进学校。

官员说:“廉洁就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农妇说:“廉洁就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执法者说:“廉洁就是上不愧国家,下不愧人民”。而我们说:“廉洁就是节约。”其实我们小学生要学会廉洁并不难,只要遵守这一大特点。节约就是不乱花零花钱,珍惜粮食,爱惜公共财物。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想必早已家喻户晓了,上幼儿园明明都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可餐厅的饭桶里为什么总是堆积如山呢?“哎呀,这饭我不爱吃。”说着,随手倒进了饭桶。就这样一个一个倒了进去,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脸上一点羞愧之情都没有。他们可知道,这是农民伯伯流了多少汗多么辛苦才收获的呀。就这一抬手,付出多少汗水也好,受过多少风吹雨打也好,就在那瞬间没了。你说这是一个下一代接班人应做的事吗?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珍惜粮食吧。

如今社会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对物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欲望也越来越大。在学校里,父母因为怕自己儿女受委屈,便大款的给好多零花钱。这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一下课,小卖铺成了人的海洋,人群象红旗飘动一样挤过来挤过去。就这样,父母辛苦所赚来的零花钱不仅没有了,换来的只是那些垃圾食品和病痛。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支配零花钱,告别那些没有一点利益的东西,养成节约零花钱的好习惯吧。

刚刚去世的钱学森爷爷就是一个非常廉洁的人,他一生有过多大的成就,写过多少作品,可把得到的钱都捐给了需要帮助的人。自己一生却过着清淡的生活,始终保持着清纯如水道德操守,朴素的穿着,简朴的家设,常常令国人汗颜。钱爷爷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姓钱,但我不爱钱”。看,多么廉洁的清官啊。让我们一起像钱爷爷学习,将来像他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廉洁诗歌篇7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风格独到的女诗人,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之一。狄金森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才声名远播。她的诗以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不拘一格的艺术形式对美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狄金森诗歌形式及艺术性的研究已较深入,但其对美国文学与文化影响的研究却不多见。

美国学者康妮在其《狄金森传》(emily dickinson:a biography,2004)中认为狄金森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颠覆性的艺术特质:她将知性与感性以不留痕迹的方式融合;诗歌运用复杂的文字、形式、句法和语法,技巧娴熟;诗歌颠覆读者预期以及各种限制。热爱狄金森诗歌的人通常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诗人仿佛只对“我”诉说,阅读她的诗就像是在静听一颗孤独心灵的真情倾诉。

由于狄金森诗歌印刷形式的变化,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狄金森对后世的影响经历了一场有趣的演进过程。在早期出版的诗集中,编辑们对其原有的诗歌形式按当时社会上的流行方式做了全面修改,因此看上去她的诗歌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直到1955年托马斯?约翰逊编辑了3卷的集注本才恢复了狄金森手稿中的破折号和其他原始的东西,并按他认为的年代顺序予以出版,这样人们才逐渐把狄金森作为美国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权威来看待。狄金森的诗集总的来说出版得比较晚,特别是第一本集注本在狄金森去世60多年后才出来,使得人们到了20世纪才全面接触到狄金森的诗作。威廉?霍尔斯曾对其19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过较有影响的评论,他发现这些作品的写作风格和死亡主题非同一般,她的反讽手法新颖奇特。

20世纪初,诗人罗伯特?洛威尔、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蕾、罗伯特?弗罗斯特、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以及哈特?克莱恩都注意到了狄金森对他们作品的影响。如洛威尔在其1925年的诗作《姐妹》中把艾米莉?狄金森比作美国诗歌界的大姐姐,他极其推崇狄金森颠覆传统诗歌规则的勇气,为其作品中意象手法的使用所深深吸引,誉其为意象派运动的先驱。洛威尔对狄金森的赞赏也影响了米蕾,她也把狄金森的诗作为学习借鉴的榜样。在艾姆赫斯特任教多年的罗伯特?弗罗斯特把狄金森称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女诗人,他在描写新英格兰乡村风光方面和狄金森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从表面上看,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作品受沃尔特?惠特曼的影响较大,但从其作品简洁、形象化的特点上可以看出狄金森诗作的遗风。

在20世纪中期,美国诗歌转向一个更加注重对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审视的阶段,而狄金森的作品在此方面尤为出色,越发凸显出她对其他诗人创作的借鉴价值和引领意义。托马斯?约翰逊于1955年所编辑的狄金森诗集重新整理介绍了诗人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使诗歌的创作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狄金森开始被公认为是一位生于19世纪却超越了其时代,甚至有可能成为20世纪以后最受诗人和读者欣赏的艺术家。

罗伯特?洛威尔的作品《生命研究》(life studies)跟随了狄金森的步伐,采用了自省的手法来讨论精神错乱的问题。伊丽莎白?毕肖普也像她的前辈一样拷问着宗教以及正统陈规的滞后。西奥多?罗特克也受了不少狄金森的影响,包括她简洁诗节中谜一般的语言,她精神方面的质问以及对理性之上的潜意识的大胆探索。反传统诗人艾伦?金斯伯格指出了狄金森对自己早期作品的影响,在其诗作中对乐感的处理就能找到一些这样的痕迹。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关于创意生活与家庭生活间的挣扎也是对狄金森风格的有力响应。

20世纪后期,当妇女运动在美国文化界掀起第二次浪潮的时候,一些女性诗人如艾德里安娜?里奇对狄金森在当时以男性编评者为主导的文学界所受的不公的评价做出了回应,她不仅创作了大胆直白的诗作来探讨这一问题,而且还写了不少文章,试图把狄金森以及美国文学史上其他具有鲜活创造力的女性诗人从枷锁中解放出来。里奇对于那些早期编辑和评论者给狄金森的错误和不公的评论感到非常气愤。她的声讨和抗议,对维护狄金森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一些评论家把狄金森被编辑按照当时的传统风格动过手术的作品视作平淡无奇或者多愁善感的庸俗之作。在那样一个男性主宰的社会里,她被当做是一位努力探寻和坚持自己声音的艺术家的典范而被广为推崇,许多当代诗人比如艾丽丝?富尔顿对狄金森诗歌中那新颖奇巧的双关的运用大加赞赏。

狄金森在美国文学经典行列中的地位之所以如此稳固,20世纪后期女性主义研究和当代诗人对其的推崇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

狄金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个在诗坛间行走的幽灵不仅一直影响着美国文学界,也一直萦绕着美国文化界。狄金森的诗歌不断地被商品化、物质化,在美国市场上到处可见印有

转贴于

狄金森诗句的贺卡、书签、文具以及枕头等等。这种对狄金森诗歌意象的滥用如今已经发展为一种产业,令许多文学批评家和学者感到诧异。

如今狄金森的形象印在t恤上、咖啡杯上、布娃娃上,甚至乡野山村的小酒馆也打着“与狄金森共进午餐”的旗号招揽客人。可见,诗人这种温婉忧郁的形象被物化为一种盈利性的产业。美国动画片《嘿,阿诺德》就是一个例子,剧中有一集叙述的是关于一个人通过剽窃狄金森的作品在诗歌创作大赛中获得大奖的故事。这个剧中的人物在上台领奖发表感言时,也是身着一袭白裙,发髻高高盘在头上,与狄金森的装扮非常相似。在随后的几集里讲到狄金森从奖杯里显身,告诫那人靠自己的双手获取劳动果实的重要意义,后来这个人良心发现终于向公众承认了自己的剽窃行为。当然动画片中所蕴含的抄袭可耻的道理对青年一代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狄金森的形象以及她的诗歌已经被彻底地物质化、商业化。

1971年,人们通过银版摄影技术把狄金森的头像印在当时那种价值8美分的邮票上,这种邮票在当时可以用来邮寄包裹与信件。这种印有狄金森头像的信件却不是寄给她本人的,这对狄金森来说也许或多或少具有那么一点点的失落吧。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商业行为是善意的,认为这是作为一种文学的化身,对诗人的一种解析和怀念。此后,学术界像剥洋葱似的试图层层揭开诗人的神秘面纱,推出了许多有关诗人的戏剧。美国现代剧作家苏珊?格拉佩斯根据吉纳维夫?塔格德的传记《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与烦恼》创作了《艾莉森的家》,该剧于1931年荣获普利策大奖。这部戏剧讲述了艾莉森对一名已婚男士真挚热烈的爱,似乎再现了狄金森当年的诗作。

1935年文森特?约克的剧作《脆弱的天堂》是在约瑟芬?波利特1930年创作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人文背景》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这部戏剧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讲述了狄金森与情人梅杰?亨特的曲折故事。多罗西?加纳德于1945年出版的剧作《东方伊甸: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故事》由乔治?韦切的《这就是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评论性传记》改编而成,主要描述了狄金森与已婚神父查尔斯?沃兹沃斯之间布满荆棘、困难重重的爱情故事。此外还有诺曼?罗斯腾1969年的剧作《慢慢地,到伊甸来》。

威廉?卢斯于1976年创作的《阿默斯特的芭蕾》曾被拍摄成影片,并由朱莉?哈里斯主演,主要是讲述狄金森的生活,并试图勾勒诗人的个性特点,在当时名声大作,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这部戏剧曾在好莱坞剧院上演过117场,在电视荧幕上播放过近百万次,而哈里斯也因此摘得托尼大奖的桂冠。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狄金森早期的作品被希金森否定之后,从此她心灰意冷,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从它的制作到宣传再到上映播放,吸引了无数美国人的眼球,燃起了学术界对狄金森研究的热潮。此后,几代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狄金森的形象。尽管这部剧作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后来许多研究者发现里面有许多内容与事实不符。之后,又有一部由凯特?纽金特和他人合作的剧作《艾米莉脱颖而出》问世。

用电影方式来解读诗人及其诗作大都停留在记录诗人生活和教育的层面上。早期的电影作品有1976年克莱尔?布卢姆主演的《艾米莉?狄金森的世界》,布卢姆在这半小时长的影片中表演略显生硬,影片中的一些情节也有些失实。相比之下,1977年由让?马奇制作,朱莉?哈里斯主演的影片《一缕斜阳》既为影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又遵循了历史事实,主要讲述了苏珊?狄金森阅读艾米莉的诗歌并对其作出评价。目前最为出色的影片则是美国pbs电视台1988年制作的狄金森大型系列纪录片《声音与视像》(voices and visions),片中有许多学术界人士如传记作家理查德?休厄尔,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艾德里安娜?里奇,作家乔伊斯?奥茨等对狄金森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索。片中的演员和解说者简?亚历山大的真情朗诵,

转贴于

仿佛是诗人自己在诵读。最新的一部影片是2002年由吉姆?沃尔坡制作的《上膛的枪:生命,死亡与狄金森》。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运用电影以及其他艺术手段再现诗人艺术形象的不易,提出了试图通过电影艺术来表现狄金森内心世界的荒诞性。

对诗人及其诗歌最优雅、最高境界的阐释应该是让作品本身反映诗人内心世界。舞蹈家、编导玛莎?格拉汉姆1940年出版的《致世界的信》中,试图通过舞蹈动作与静止之间的对立关系来影射诗人经历的曲折爱情与其诗歌语言中体现的孤独之间的矛盾,通过各种舞蹈动作来表现诗人不同情感阶段的生活面貌和性格变化。当代画家、雕塑家、行为艺术家莱斯利?迪欧注重探索诗人身体特征与诗歌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比如通过白裙来探索诗人内心世界,其雕塑作品《白色诗裙》(white poem dress)就是一件刻有狄金森诗句“这个世界没有结论”的白裙。

通过音乐手段表现诗人复杂内心世界的作品也俯拾皆是。比如,古典背景音乐制作人阿伦?科普兰、恩斯特?培根、里欧?斯密特、罗里?莱特曼和民间音乐家肖恩?弗农,摇滚乐作曲家塞瓦斯蒂安?洛克伍德都试图以音乐的形式来解读狄金森的诗歌。卡尔顿?郎温伯格的音乐作品《音乐家到处摔跤:狄金森与音乐》(musician wrestle everywhere:emily dickinson and music)里面包含有1600多个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2002年,艾米莉?狄金森音乐学会(emily dickinson music society)成立,出现了更多关于诗歌的背景音乐。目前,几乎所有狄金森现存的诗歌都配有背景音乐。

廉洁诗歌篇8

摘要:本文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理论入手,探讨他的意象诗《伟大的数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技巧。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 1883—1963)是20世纪美国最卓越的诗人之一, 美国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在中学就为自己定下目标当一名作家和医生。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在那里他遇见了庞德,并在其帮助下出版了诗集,后受庞德影响,成了意象派诗歌的主要代表。三四十年代,他的声名远不及庞德与艾略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威廉斯逐渐走出了二者的思想笼罩,追求自己的风格。五六十年代威廉斯获得了各种文学奖,声誉日益隆盛,诸如1950年的全国图书奖、1952年的伯灵根奖、1963年的普利策奖。到了六七十年代之后,所有的主要流派,包括自白诗、黑山派、纽约派等,都承认受到了威廉斯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诗人遵奉威廉斯的诗歌理论。威廉斯的声音成为美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强音,其影响超过了艾略特,成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①。

威廉斯对文学创作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对诗歌的性质,诗人的作用以及诗歌创作有着自己的观点。他之所以进行诗歌创作是因为他想写诗,想跟世界直接对话,想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他不赞同庞德、艾略特式的“国际的”旁征博引, 文人味十足的诗歌。他主张美国诗歌必须根植于美国国土,只有美国本土才是美国诗歌创作灵感和素材的源泉。他主张诗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必须根植于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客观事物本身就寓有诗意。他主张诗歌必须使用普通人的语言及这种活语言的韵律来表现日常生活,必须剥去一切虚饰,剔除一切哲理的、形而上学的议论。主张写诗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通过具体事物进行艺术构思。他坚持认为“No ideas but in things”(除非在事物之中否则便无意义), 强调对事物本身的客观简洁的呈现。他的诗风追求清新明朗,忌讳伤感晦涩。

《伟大的数字》(The Great Figure)一诗记录的是在一个盛夏的傍晚,诗人刚从诊所出来,托着疲惫身躯行至一条大街时,忽闻铃声震耳,一辆消防车风驰电掣般地驶过。这一突兀的印象强烈地冲击着诗人,他随即在纸片上写下:

在雨水

和光线中

我看见‘5’

呈金黄色

在红色

消防车上

车子驶过

那么匆忙

无人留意

伴着轰鸣的钟声

和警报的长鸣

车轮隆隆

驶过漆黑的城市

这首诗看似与诗人的许多作品一样,记录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场景。但秘密却掩藏在诗的标题Great一词中。据诗人后来讲,Great一词是双关语,不仅表示形体的“硕大”,又兼有“伟大”之义。和穿行于城市中,除艺术家之外无人关注的气宇轩昂的“5”字相比,“我当时对公共城市中所有‘Great’数字都怀有‘鄙夷之情’”②。由此可见,“Great”在这首诗中显然是夹杂有诗人反讽情感的。

一、主题

《伟大的数字》和威廉斯的其他许多诗歌一样,选择素材并不讲究,也不追求华丽的语言,而是通过描述一连串的意象如“金色的数字”“红色的救火车”“匆匆的行人”“漆黑的城市”等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一切都依靠这辆再平凡不过的疾驰而过的救火车, 在这诗歌中,经雨水洗濯的金色数字与漆黑的城市、匆匆的行人相对照本身便成为美的意义: 形象生动、新鲜自然。英国著名评论家马库斯说:“他能以诗的想象力,化腐朽为神奇。”③另一位诗人沃利斯评论所说的,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作中发现“空幻与真实的结合,虽然诗味淡薄,但感情充沛,两个极端经常在相互作用”④。

20世纪以来的美国诗人,以在大学教书或担任杂志编辑者居多,像威廉斯那样终生在一个小城市行医者几乎找不到第二人。然而威廉斯凭医生的职业接触日常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充满活泼生机, 使他笔下的景色与同时代诗人的作品相比更富有生活气息。在威廉斯看来,经过仔细观察和充分理解的具有各种细节和节奏的生活,其本身便是地道的诗歌。在威廉斯看来诗人应忠于现实,客观地反映现实,认识和体味存在于现实生活的美,不用雕琢刻画,不用引经据典,向读者展示那些蕴含在平凡中的耀眼光辉,诗的生命才会永葆青春。从诗中我们深深感悟到威廉斯的这种创作原则:现实生活是诗人创作的起点和终点。威廉斯用“救火车”“匆匆的行人”“漆黑的城市”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琐碎作为诗歌描述的主题,因为在威廉斯眼里,一切平凡孕育着伟大,伟大仰仗于平凡,他用自己的诗歌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平凡”。的确,正是他平凡的主题、不加修饰、润色的语言使他的《伟大的数字》别具现代主义诗歌的特色。没有旁征博引,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刻意修辞,威廉斯认为诗歌只有表现出生活的状貌才能具有普遍意义。这些表面上看去似乎毫无诗意的素材,通过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加之其非凡的想象力, 则意味深长。威廉斯力求摆脱英国及欧洲传统,写诗重视可触可感的事物,而不写抽象的思维。寻求“美国本土方言”,探索和发展新的主题。由于威廉斯将自己的创作根植于生活,他成功地把诗歌变成生活的语言。正如美国当代诗人罗伯特·洛厄尔所说,除威廉斯外,没有任何其他人看到了美国或听到了它的音乐。威廉斯的《伟大的数字》是意象派诗歌中的杰作,体现了强调感官印象的特色。他着眼于具体事物,以求自然无华,循神思落笔,抛开典故隐喻,这些特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崛起的诗歌群体(如“投射派”“垮掉派”)影响很大,在他们看来,艾略特等人解放了诗歌,而威廉斯把诗歌又重新解放了一次。威廉斯是一个通俗文体的大师,是一个使诗歌复活,并用想象的力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重新创造生命力的诗人。

二、艺术技巧

1.色彩

“色彩诉诸于知觉,能使人产生感觉能激起人的想象。”⑤色彩具有非常的表达性,是一种最基本的绘画元素,也是一种能产生画面美感的最积极的要素之一。美学家黑格尔曾经这样说:“色彩感是每一个艺术家所必须掌握的,是一种应该掌握的能力和运用的能力,因此这是一种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本元素,诗人努力去选择各种色彩以传递他们的感知、感觉和感情。”⑥

威廉斯诗歌在其诗歌中广泛地使用了色彩的表达,他试图采用绘画的技巧,来展现日常生活的景象,以此来激起读者强大的想象力以及审美意识。威廉斯曾经写过一封信给庞德,“我所做的一切皆是努力用事物其本来的色彩和形状来理解事物”⑦。

在诗歌《伟大的数字》中威廉斯充分运用了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是一种展现色彩之美最为基本和强有力的绘画技巧。运用不同的对比方法能达到不同的色彩效果,其中包括色彩本身的对比以及色彩的冷暖对比。

当一辆红色的救火车呼啸而去的时候,救火车尾部的那个大大的金色的数字“5”映衬在雨夜灰黑的背景上,给当时的作者留下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映像。为了能展现记忆中的这种感觉,威廉斯运用了色彩的对比,在“雨水”灰暗的“光线”中来凸显“金黄色”的“数字5”,而“金黄色”的数字在“红色”的救火车的映衬下又分外显眼,整个金黄色和红色调和成的亮色域又被强烈对比地归置在“漆黑的夜”这样一个大的暗色域中,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这首诗中威廉斯不仅运用了色彩本身的对比,也运用了色彩冷暖的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分为两大类:暖的和冷的;鲜明的和暗淡的。所以很明显,每种颜色都具有四种基本色调:1)鲜明的暖或暗淡的暖;2)鲜明的冷或暗淡的冷。色彩的冷暖对比指的是通过色彩的不同以及轻重并置来产生视觉效果⑧。与其他的色彩对比相比,颜色的冷暖对比是展示三维空间感最有效的技艺并且创造出画家所追求的期待效果⑨。一般来说,暖色意味着接近黄色,冷色意味着接近蓝色或深黑色,并且暖色向观众逼近,而冷色却离开观众向后退缩⑩。在这首诗中,诗人将雨夜的灰黑色作为整个背景,这样的背景在夜晚雨水的折射下增添了一种朦胧的后退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中,救火车上黄色的数字成为了一个中心,正如我们所知,在色彩中,黄色是暖色,也是最轻盈的颜色,因此,数字5,由于它金色的色彩,映在“黑色的城市”这样的雨夜中,在这样朦胧的雨夜中看似是漂浮在黑色背景之上的,是不稳定的,醒目的,充满张力和动感的。因此在读者的审美视野中产生了一种三维的空间感。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著名的画家John Constable 在19世纪认为色彩是一种“艺术的灵魂的工具”,并且是“一种能创造空间的能量”{11},这首诗歌的意义就在于,威廉斯运用了一个画家的分析的眼睛成功地展现了一幅充满了运动、速度、和能量的现代城市的普通生活场景。通过这样一组组色彩的对比塑造了一种光与影的组合,产生了一种不稳定的,不规则的、充满张力和动感的视觉效果。

2.形式

形式,按照辞典上的定义,是指一种外在形状,结构的安排,事物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相应地,一件艺术品的形式当然就是指这件艺术品组合和安排的方式。然而,当我们提起一件艺术品的形式,我们通常指的是一种能给观者产生新鲜感和留下深刻印象的独特形式。事实上,形式能够积极地表现内容,并且形式其本身也具有某种独立性。“形式让情感变得更加具体,没有形式,这种情感的载体,诗歌所表达的只能是抽象和令人困惑的情感。”{12}所以,诗歌的形式可以看作是诗人心理意识的某种写照。

在阅读《伟大的数字》的英文原诗时,细心的读者一定会注意到此诗的形式特点是两端的诗行较长,中间的较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瞬间之感,我们知道对于疾驰而过的事物,在刻不容缓的情况下,诗人首先注意到的应该是最明显的局部,而巨大的数字“5”,是唤起诗人注意力的最先一幕,接着是“5”的颜色,车身的颜色,然后红色使诗人意识到这是一辆消防车,继而在一片嘈杂声中,诗人又分辨到了铃声、警笛声和隆隆的车轮声,从第三到第八行,每行只有一个实词,产生了一种一瞬间的印象和迅猛叠加的艺术效果,仿佛诗人来不及使用更多的词。消防车远去,渐渐消失在夜幕中,也渐次地与观察者的角度拉开了距离。此时诗人才仿佛有时间顾及用两个以上的实词来描绘出它发出的声响。{13}由此,这样长—短—长的诗行结构极为恰当地配合了诗人当时这样一种瞬时的心理感受。

如何表现世间事物那既孤立又混杂的真实?又怎样在这孤立混杂中建立逻辑与时空的连贯性,同时又不失世界表现存在的真实性?这是现代派诗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威廉斯在这首诗歌中成功地运用了“镜头组接”的方法进行了诗歌形式上的突破,通过一个个镜头的组合形式代替诗歌形式上的分节处理。这更富于动感,更忠实于表现之间存在的时间性,也更强调同类事物之间的滞延性。它是清洗过的真实,又是归类了的真实。一连串的雨夜的街巷镜头组接,这些镜头不是一般的意象叠合、并置,而是同类延长的平铺直叙;不是急切的“蒙太奇”交待,而是滞延的“长镜头”报道。它让我们感到都市雨夜的平淡,生活的无聊,人生的腻烦与无奈。

三、意象

意象作为“智力与情感”的复合形成体,有其自身的性质特征。威廉斯的诗歌将现代派诗歌的意象表达推向极致。在他的诗歌中,意象多带有非理性色彩,也即非正常现实性。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荒诞性、解体性、不定性、冷漠感。这些特点来自于诗人主体对外部世界、现实人生的个人体验,与主体深层人格的觉醒、对宇宙人生高层次的期望相关联。

在这首诗歌中,威廉斯展现了一个现代城市中生活的一个场景:在一个雨夜,一辆尾部映着数字5的红色的救火车急速消失在雨中。

“金色的数字5”“红色的救火车”“匆忙的路人”“漆黑的城市”,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意向体现了威廉斯诗歌中现代派诗歌意象表达的荒诞性。那呼啸而过的救火车,究竟来自哪里,又开往何方?路人对之漠然。正像现代生活中人类对生命的思考一样,时时只是一段匆忙的瞬间,它稍纵即逝,没有固定的价值。世间没有固定的事物价值和行为意义,“寻求”又有何价值意义?无论怎样追求都是徒劳无功,无论怎样行为都只是不知何为的所为。正如法国后现代诗人达尔迪约{14}在他的《“去”的妙用》一诗中讲的:

你往哪里去?

——我能到哪里就到哪里去。

我总是到我知往哪里去的地方去。

你往哪里去?

我往没人去的地方去。

你究竟往哪里去?

我到我想去

又不想去

但终于去了的地方去。

(葛 雷译)

诗中形象表现出的模糊、朦胧感,很大程度上来自这种“扭曲”“空虚”的描写;而这种现代生活中扭曲空虚一面的有力再现,则正来自“匆忙”“无人留意”“漆黑的夜”这类飘移、阴暗意象的作用。“我”总是去了想去不想去、但终于去了的地方,“寻求”二字又有何价值?人生目的又在何处?这种处境下的人生不是荒诞又能是什么?正如阿伯拉姆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个体,被抛入了互不相干的宇宙里;宇宙间没有固定的人类真理、价值和意义。人生从虚无开始,走向虚无,终结于虚无”{15}。

在这首诗歌中威廉斯砍掉解释性、连贯性的链条环节,使意象的连线成为若干距离甚远的点组成的峰值变化甚大的曲线,造成各组成意象之间的“突然对照和反差”。全诗包含三重突转:雨夜的光线中救火车上鲜红的数字更感突现;极速飞驰的救火车更见生命之匆忙;呼啸而过的漆黑的夜更裹挟着绝望。三重突转又包含着三组意象的跨跳:雨水的灰色光线——鲜红的数字;飞速地疾驰——恍惚的路人;轰鸣的笛声——漆黑的夜。这三组跨跳性关联正构成一种强烈对照的反差效果。值得注意领悟的是跨跳的两点之间的过程往往是一种空间的隐蔽性错置,或是一种音乐的休止性断裂,它有错而未错,断而未断的魅力,是暴雨前的沉寂,通向富丽的真空层。跨跳时由断裂,错置建立起一种结构的张力,通过意象的集中或概括性的简化,使诗在上下连贯的结构整体中显示出一种向内的意识层聚力。

在该诗中,威廉斯所表达的意象群不是一个独立的建筑体,而是一个有机的建筑群,它打破单向性意象的连贯与平衡,可拆入,可补给,可错落,可累加。而这些拆入,补给,错落,累加部分既可独立为体,且又与其他部分构成或辅助,或对应,或映衬,或说明的关系。这首诗中有三层意象结构关系:①诗人与诗中人与物的关系,用“我看见”维系;②雨中人和物的关系,“车子驶过/那么匆忙/无人留意”;③诗人与诗歌中人与物共同存在空间的关系。三层关系显示出时间和空间的多维关系交融。多层次的展开,使一个空间有了不同地域方位的同时性表现,域界打破了,世界压缩在一个主体模型中。由于我们对其“尽收眼底”,有了感知觉的同时性,也就产生一种事物交错影射的幻化效应,这种幻化效应也使诗歌的题旨表达有所增值。

从时间结构上看,空间处在时间流变支配下,且诗歌意象来自诗人主体的意识流程之中,所以诗歌在空间与时间性上应是同时并存的。我们来看这首诗歌,时间:雨夜朦胧的夜晚;地点:街道旁;事件:“我看见一辆消防车通过”。诗人做了这三个方面交待及其归纳后并不止步,他把这“看见”的瞬间做了空间的延伸。也许是金色和红色的色彩使得雨夜中的人们有了新生的体验,也使他们在那数字突现的瞬间凝定成了一幅画面。诗人让这幅画面不只是存在于一个雨夜的街道边,还存在于街道旁边的城市,还存在于城市所处的地球上,存在于生命长河的永恒隧道中。“车轮隆隆/驶过漆黑的夜”到此,空间的延伸获得了时间的意义,瞬间获得了无限存在——“点”的流传回环。这样一个“四维空间”由此产生,既可由明显空间延伸获得时间永恒意义,也可由诗歌描写的自身隐含这时间的延伸。这样,威廉斯这首诗歌由语言领域展开,但由此心灵牵发的震荡绝不仅仅限于语言领域,更拓展为思想、艺术和审美的领域。德格尔将人的“诗意栖居”解释为“创造”地生存,已包含了对这一现象的了解与预见。

① Linda Welshimer Wagner, the Poems of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63,3,17.

②张跃军.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实用主义诗学观[J]. 当代外国文学,2002,(2):73-81.

③ 范岳.英美意象派抒情短诗集锦[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33.

④范岳.英美意象派抒情短诗集锦[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33.

⑤⑧⑨ 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

版社,2000,47,68,69.

⑥ 拜塞尔,F.C.. 黑格尔. 三联书店,2006,206.

⑦ Halter, Peter. The Revolution in the Visual Arts and the Poetry of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⑩ 康定斯基.康定斯基:文论与作品[M].查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65.

{11} 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绘画色彩个性的时代选择[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265.

{12} 何锐,翟大炳.现代诗技巧与传达[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74.

{13} 郝澎.《威廉斯自由诗体形式与内容的契合》.

{14} 达尔迪约(Jean Tardieu, 1903- ),早期写格律诗

学习马拉美情调,追求事物背后的神秘感和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调子转向激越。战后则追求语言的神秘感和幽默感。

上一篇:诗歌朗诵技巧范文 下一篇:入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