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作季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2 08:30:20

质量工作季度总结

质量工作季度总结篇1

关键词:验工计价;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基本概念及依据

1.1验工计价

验工计价是指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材料设备采购、勘察设计、征地拆迁合同(包括补充合同)以及建设管理费用等开支中已完合格项目或工作进行验工和计价的总称,简称验工计价。

1.2验工计价的主要依据

(1)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及鉴定后的修正总概算;

(2)建设单位组织并签订的征地拆迁、承包合同、监理、咨询、设计等合同(含补充合同或协议);

(3)经批准的开工报告及施工图现场核对资料;

(4)建设单位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5) 中国铁路总公司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及建设单位下达的年度、季度投资计划(含调整计划);

(6)建设单位签发的施工设计图和经审核的施工图数量;

(7)按规定程序经批准的变更设计、费用调整资料;

(8)合同约定的工程或工作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

2验工计价周期及流程

验工计价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建设单位总部有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等部门,且沿线辖设指挥部。工程管理部是验工的归口管理部门;计划财务部是计价的归口管理部门。

验工计价按“季度验工计价”和“末次验工计价”两阶段办理。工程竣工完成后进行末次验工计价,并据此结清全部工程费用。

季度验工计价:施工单位于季度第三个月末27日前,对当季实际完成的质量合格的工程数量,根据“合同”约定的综合单价或计费标准,编制验工计价表及相关资料。

末次验工计价:施工单位于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30日内,根据合同总包价及相关合同条款,编制末次验工计价表及相关资料。

2.1季度验工计价及工作流程

(1)建筑安装工程

1)施工单位于每季度第三个月末,依据合同(协议)约定的工程计量方法统计,并经监理单位验收质量合格的工程量,按合同《工程量清单计价表》和批准的变更设计文件,分标段、分章节填报季度已完工程数量表和验工计价表,验工计价表中的工程项目、定额费率、数量和单价,应与合同《工程量清单》一致。

2)监理单位收到施工单位上报的验工计价资料后,3天内依据合同和有关规定,按设计图纸、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单位共同进行现场计量,对按施工组织已完工程的质量进行确认,核实已完工程数量和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应及时派员协助监理单位进行计量,并为计量提供便利条件。若施工单位无故未能到场,监理单位所作计量复核结果有效,视为工程量计算的依据。监理单位对已完工程数量表、验工计价表审核签认后交指挥部。

3)指挥部负责对监理单位复核后的已完工程数量表、验工计价表3日内审查完毕,然后提交建设单位总部。

4)根据建设单位部门分工,工程管理部及相关部门3日内对已完工程数量表进行审核,签认后交计划财务部。

5)计划财务部在收到经工程管理部及相关部门签认的已完工程数量表和验工计价表后,在3日内审核完毕,并报建设单位总经理批准,以此作为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

(2)征地及拆迁费用

1)由地方政府承办的征地拆迁,指挥部负责审核汇总管段内经有关各方签字确认的征地拆迁协议及本季度征地拆迁完成数量表,工程管理部征拆办对各指挥部已完成的征地拆迁数量表进行汇总和审核,交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再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综合指标编制本季度已完成征地拆迁验工计价表,于季度末次月5日前提交计划财务部,计划财务部根据工程管理部征拆办提交的审核汇总验工资料进行计价,报建设单位总经理批准,作为征地拆迁计量与支付的依据。已完成征地拆迁数量的确认由指挥部按有关规定办理。

2)由地方政府承担的 “三电”迁改、地下管线防护及迁移、大型临时设施的临时用地及复垦费用经有关各方确认后,比照前述办理。

3)地方政府不承办的大型临时设施的临时用地及复垦,建设单位另行委托施工单位办理,施工单位凭临时用地协议,经指挥部签认后,比照建筑安装工程验工计价。

(3)设备验工计价

1)甲供设备由物资设备部按规定程序编制设备计价清单,报分管领导审核后交计划财务部审核后列入“设备验工计价表”。

2)甲控设备(含安装设备和备品),待安装完成并单机调试合格(需联调的设备,应联调运转正常)后,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在现场逐项核实计量,重点检查设备购置协议、发票,设备及其保护装置有无损伤,运转是否正常,凭采购发票或转账清单填写安装设备数量表和验工计价表。审批程序同建筑安装工程验工计价程序。

3)经建设单位同意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安装设备(含非标设备),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经建设单位确认限价后,该部分设备待安装完成并单机调试合格后,按限价价格凭采购发票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单、保管记录和安装设备计价表,经监理单位在现场逐项审核签认后审批。

4)安装工期较长的设备到货后可以分阶段计价。

(4)概算内其他项目的计价办法

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第三方检测等列在概算第十一章其他费用和使用预备费的项目,其计价周期与相应季度的工程验工计价同时办理。每个计价周期由各单位按规定填写验工计价表并附完成工作数量或进度的证明文件,送建设单位有关部门审核签认后,报计划财务部办理计价。

2.2末次验工计价

末次验工计价在建设项目初验合格颁发接收证书、补充合同签订后进行。施工单位编制末次验工计价表和验工计价汇总表,经现场监理单位签认后,作为竣工清算的依据。施工单位按规定提报末次验工计价资料(含竣工验收报告等)报批,计划财务部组织各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复查之后进行验工计价。

3施工合同内计价

3.1计价中需注意的事项

(1)合同中《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总价清单)的工程,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不因工程数量的变化而调整合同总价。

(2)合同中《工程量清单计价表》的工程按本季度实际完成并经审核签认的实物工程数量,以《工程量清单计价表》对应的工程项目和综合单价、单项费用包干进行验工计价,末次验工计价额为合同余额。

(3)除按合同约定可以调整的工程和费用外,超出《工程量清单计价表》的项目、数量和费用以及合同中约定由总承包风险费支付的项目和费用,在合同实施中不得调整。

3.2总承包风险费

(1)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险费根据施工承包人与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及支付凭证于当季度计价。

质量工作季度总结篇2

1、优化施工组织,编制冬季施工方案

冬季施工开始前,技术人员应认真查阅当地的历史冬季气象资料,了解冬季持续时长、气温变化规律、最高最低气温和最大风雪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近期的天气变化,分析当年的冬季气象情况。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制定冬期施工方案,方案中应包含冬季施工项目、工序的组织、人员机械安排、施工计划、技术措施、安全管理等内容。此外,施工单位还应组成冬季施工领导小组,特别是就质量管理方面应明确责任分工。

2、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冬季施工前要开展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和冬季施工方案,相关的规范、标准、图集,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等。另外,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冬季施工的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而造成质量事故。

3、做好现场和物资的准备工作

冬季之前要提前做好现场的准备工作。场内施工道路应增设防滑措施,如在表面铺洒一层碎石;保证路面平整并设置一定的横坡,以防积存雨雪。现场堆放的易遭受冻害的建筑材料要在降温前搬入室内保存,不能移动的要加设覆盖或保温措施。水、蒸汽管道要进行管道保温。冬季进行室内施工的房间外墙洞口要提前封堵。做好冬季施工物资的调拨和采购计划,主要有炉具、棉毡、外加剂、防滑物品等。此外,棉服、棉鞋等劳保用品也要保证及时按需发放。

二、冬季施工的主要问题及技术措施

1、土方工程

冬季气温降低后,土壤中的水分冻结,造成土壤体积膨胀;等到气温回升后,水分融化又会使得土体体积减小,进而产生“冻融破坏”。在建筑工程中,土大多作为基层建筑材料使用,因此一旦产生冻融破坏,就会间接造成上部结构的开裂、沉降等病害。一般来讲,土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冬季施工。这是因为除了考虑冻害影响外,冬季土方坚硬,开挖困难,也会使得施工成本大大提高。冬季土方开挖前,应首先清除顶面的积雪、积冰。以挖作填时,土方装车前,应挑除体积较大的冻土块。基槽开挖后,如果不能马上进行下一步的基础施工,应预留高出设计槽底标高至少30cm的余土。冬季土方回填前,应首先清除基槽内的积雪、积冰。对沉降量要求较高的部位,如室内基坑、涵背、管沟等,不得使用冻土回填,可改换级配砂石、粗砂、砂砾土等材料,并分层回填压实。室外基坑等部位,可使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体积不得大于回填土总体积的15%,且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cm。冬季土方应保证随填随压实,以防虚土因晾置而受冻。内墙转角、结构物边缘等压实机械施工困难的位置,应采用小型打夯设备压实,防止产生漏压。灰土层压实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保温,保温材料可选用两到三层的草席或厚度不小于50cm的素土。

2、混凝土工程

在冬季低温作用下,混凝土中的水分易产生冻结,使得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减慢甚至停止,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此外,水分冻结还会减弱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力,进而影响钢筋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试验数据表明,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是保证冬季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拌制混凝土时,合理降低用水量,或加入减水剂,严格控制水灰比,以合理减小混凝土坍落度。可使用温度不高于80℃的热水拌合,并合理使用早强剂、防冻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必要时,现场可改用高于设计强度1~2个标号的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积雪和污垢。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地面、底板等需要抹光的部位,应尽量安排在一天当中温度较高的上午或中午进行浇筑。为了避免温差变化引起表面产生收缩裂缝,浇筑完成后,要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可在构件表面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加盖2~3层草席、棉毡、棉被等保温材料。当施工现场靠近化工厂、热力站等地方时,可以搭设暖棚利用蒸汽进行养护。

3、钢筋工程

冬期主要影响钢筋的焊接质量,而焊接正是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焊接工作尽量安排在室内进行,如果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应有遮挡风雪的措施。冬期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进行试焊,并将试焊的焊件送至试验室进行强度检测,合格后才可批量焊接。焊剂或焊条在冬期运输、存放过程中极易受潮,使用受潮的焊剂或焊条会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在使用焊条或焊剂时,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或焊剂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钢筋安装完成后,应尽快组织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并浇筑混凝土,如不能及时浇筑,必须要采取措施防止钢筋遭受雨雪而产生锈蚀。

4、砌体工程及抹灰工程

砌体工程及抹灰工程也是冬季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受寒冷天气影响,砂浆的质量较难保证,特别是涉及到结构安全的承重墙体,尤其不宜在冬季进行施工。对于框架结构的楼房来说,可赶在冬季来临前完成外墙砌体或抹灰工作,等进入冬季后,封闭外墙洞口,提高楼内温度,再进行内墙砌体或抹灰的“室内作业”。砖石等建材在使用前,应彻底清除其表面的冰霜,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直径大于1cm的冻结块,可使用温度不高于80℃的热水拌合。砂浆必须随用随拌,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蒸压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在气温高于0℃时,砌筑前应浇水湿润;当气温低于0℃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要适当增大砂浆稠度。每天收工前,当天的砌体应用草席棉毡进行保温覆盖。抹灰前,应彻底清除砌体表面的积雪和污垢,可在抹灰砂浆内加入防冻剂,室内抹灰时,可利用火炉、电炉或通入蒸汽等方法提高室内温度,以保证砂浆的初期强度。冬季抹灰时,可加大防裂网的铺贴范围,减少表面裂缝。

三、小结

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总量的增加以及工期要求的提高,冬季已成为大部分施工项目不可逾越的时段。冬季施工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由于冬季施工条件差,容易引发质量事故,管理难度很大。因此,冬季施工质量管理的好坏,也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质量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从建筑工程的几个重点分项工程入手,分别针对冬季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质量工作季度总结篇3

关键词:岭澳二期工程;制造质量监督;趋势分析;偏差分析

1 前言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以下简称:岭澳二期工程)是中广核集团继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一期核电站成功建设和运营后,按照国务院“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方针,在广东地区建设的第三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我国“十五”期间唯一开工的核电项目,是国家核电自主化的依托项目。项目采用中广核集团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16万千瓦,主体工程于2005年12月15日开工,一号机组于2010年9月20日正式商业运行,二号机组预计2011年5月建成投入商业运行。按照国家提出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行”目标,岭澳二期工程管理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工程设计、设备采购、质量监督、工程施工、系统调试与技术服务等均由国内企业为主承担。

在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过程中,质量监督工作对确保设备制造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形成质量趋势分析报告,该报告按项目每季度一次,为设备制造过程中各层次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反馈和决策依据。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工作从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每季度编制一次,至2010年第一季度结束,前后共编制20期。在这20期质量趋势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整个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相关各类报告的汇总、统计和分析,探讨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工作对岭澳二期工程及后续核电工程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意义。

2 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体系

在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针对发现的各种质量问题,监督员编写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向总部汇报,同时向供应商观察意见单要求其对较为重要的质量问题采取整改措施,制造厂不符合项报告来正式处理违反了合同及其技术附件要求的质量问题。

核电站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可按核级、非核级来划分设备类型,也可按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来划分。为体现核电站设备特点,在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过程中,结合核安全性和可用性来划分,将核电站的各类设备划分为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核电站其他设备):

核岛主设备,主要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安注箱、硼注箱、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主泵、主管道等重要的核级设备;

常规岛主设备,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励磁机、汽水分离再热器、除氧器、高加、低加、常规岛主给水泵等重要的非核级设备;

BOP设备,包括环吊、板式热交换器、管道、阀门、泵、小型起吊设备、电气仪控类设备等核电站其他核级、非核级设备。

首先,从宏观上分析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每季度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观察意见单发生数及不符合项报告的发生数。然后,针对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产生的不符合项报告,按“人”、“机”、“料”、“法”、“环”和“测”六大要素划分的偏差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设备制造过程中反馈的质量问题以偏差的形式进行划分,根据导致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结合“人”、“机”、“料”、“法”、“环”相关要素,划分为六大类偏差,每大类可再细化为若干小类:

“人”类偏差,包括项目管理问题、供应商内部QC不力、人员资质和操作失误;

“法”类偏差,包括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 图纸、程序及报告缺陷;

“机”类偏差,包括机具问题等;

“料”类偏差,材料化学成分、组织、性能、尺寸、外观等不满足技术要求;

“环”类偏差,主要是环境条件影响,由于外界条件不适宜造成设备质量不确定,如焊接时穿堂风、雨水、焊材贮存条件不当、探伤条件不具备等;

“测”类偏差,包括检验器具问题等。

3 监督行动报告及其不满意率

在岭澳二期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累计编制监督行动报告26061份,其中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为551,总体不满意率为2.1%。每季度通过统计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产生的监督行动报告的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来反应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的总体状况,其中季度统计曲线以每季度三个月的数据为计算基准,体现当季度的监督不满意程度;趋势统计曲线以截止本期报告的所有数据为计算基准,体现对整个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的不满意程度。

在岭澳二期核岛主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产生了监督行动报告14704份,其中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数为217份,总体不满意率为1.5%,其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趋势图见图1。

在岭澳二期常规岛主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产生了监督行动报告3543份,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76份,总体不满意率为2.1%,其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趋势图见图2。

在岭澳二期BOP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产生了监督行动报告7814份,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258份,总体不满意率为3.3%,其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趋势图见图3。

通过对比和分析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监督行动报告的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在设备制造初期的一年内(四个季度),监督行动报告的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都在高位运行,并由高向底逐步回落,从第五个季度开始,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区域平稳,并保持在一定水平,核岛主设备总体不满意率维持在1.4%~1.6%、常规岛主设备总体不满意率维持在2.1%~2.2%,BOP设备总体不满意率维持在3.3%~3.5%,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在设备制造初期,供应商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暴露,监督员的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相对较多;在工程公司的管理和要求下,问题一一解决,到设备制造中后期,供应商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提高和完善,出现的质量问题相对固定,主要是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核电站设备中,核岛主设备决定了核电站的核安全性和可用性,工程公司和制造厂投入的资源最大,出现的问题相关最少,总体不满意率最低;常规岛主设备决定了核电站的可用性,工程公司和制造厂投入的资源相对较大,其总体不满意率居中;BOP设备与核电站的核安全性和可用性相关,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工程公司和制造厂投入资源相对较少,其总体不满意率最高。

4 设备制造观察意见单

在岭澳二期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累计产生观察意见单322份。

通过对比和分析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观察意见单数量的按季度分布图,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一年为核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为第一次集中发生期,第三年为核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为第二次集中发生期、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观察意见单为的集中发生期。主要与设备制造高峰期相关:

核岛主设备锻件等原材料的制造活动从2004年开始,先于主体工程开工日期,从2005年第二季度就开始产生观察意见单;到2009年第二季度,核岛主设备基本都已发货,不再发生观察意见单;从2006年至2008年,即主体工程开工后三年内为其制造高峰期,也是核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集中发生时期;

常规岛主设备制造期间产生的观察意见单数量相对较少,从2007年至2009年,及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二至第四年为其制造高峰期,也是常规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集中发生时期;

BOP设备观察意见单主要发生在2008年,即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为其制造高峰期。

5 设备制造不符合项

5.1 设备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数趋势分布

在岭澳二期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共产生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866个。

核岛主设备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293个,其趋势分布详见图7。

通过对比和分析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数量的按季度分布图,2008年至2009年,即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为外部不符合项集中发生期,与观察意见单集中发生期基本吻合,这至少体现了以下两点:

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至第四年为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的高峰期,外部不符合项的数量与设备制造活动的数量成正比,这就要求质量监督部门在设备制造高峰期投入更多人力,每个质量监督人员也应投入更多精力,及时发现设备制造质量问题;

质量监督人员在实施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观察意见单等形式要求供应商开出外部不符合项来处理质量问题,体现了质量监督人员的价值和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活动的重要性。

5.2 设备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偏差分析

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用于处理违反合同及其技术附件要求的质量问题,每一个外部不符合项的产生都可以归结为与“人”、“机”、“料”、“法”、“环”六元要素相关的偏差;而且引起每个不符合项的原因可能是一元要素,也可能是多元要素;这里主要抓住其中最关键的一元要素来统计和分析,具体偏差情况的统计表详见表1。

在导致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产生的各大要素中,“法”类偏差占据近四分之三,“人”类偏差占据近四分之一,“机”类偏差、“料”类偏差和“测”类偏差合计不到百分之三,而“环”类偏差没有发生。

“法”类偏差和“人”类偏差是导致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产生的主要要素,这是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关注和分析的重点,结合对这两类偏差的定义,进一步细分这两项偏差,详细统计见表2。

在“法”类偏差中主要是“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人”类偏差中主要是“操作失误”,这两类偏差占据了总偏差的百分之九十一。“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工艺过程控制不严或工艺方法不合理造成的,需加强对工艺实施过程的控制和改进工艺方法。“操作失误”主要是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提高其责任心。

6总结

通过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监督行动报告的不满意率、观察意见单数和外部不符合项数按季度分布的宏观分析,以及外部不符合项相关偏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体现了质量监督人员的价值和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活动的重要性:

在设备制造初期,监督员的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相对较多,供应商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暴露;在工程公司的管理和要求下,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到设备制造中后期,供应商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提高和完善;

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至第四年为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的高峰期,也是设备制造观察意见单和外部不符合项发生的高峰期,这就要求质量监督部门在设备制造高峰期投入更多人力,每个质量监督人员也应投入更多精力,及时发现设备制造质量问题,供应商/制造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些质量问题;

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法”类偏差和“人”类偏差,集中体现在“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操作失误”,需加强对工艺实施过程的控制和改进工艺方法,并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随着核电事业大发展,核电站核岛主设备和常规岛主设备的供应商/制造厂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通过开展对这些供应商的定期质量趋势分析和总结工作,帮助供应商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并结合供应商各自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从而促进核电站设备供应链的长足发展和设备国产化能力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成虎,段旭珍.国产化设备制造QC监督管理与实施[A].岭澳核电工程实践与创新-设计自主化与设备监造卷 [C].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

[2]上官斌,徐晓冬,郭德朋.核电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管理和实施[C].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文集.2010(5)

质量工作季度总结篇4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

1、绩效考核为人员职务升降提供依据。通过全面严格的考核,对素质和能力已超过所在职位的要求的人员,应晋升其职位;对素质和能力不能胜任现职要求的,则降低其职位;对用非所长的,则予以调整。

2、绩效考核为浮动工资及奖金的发放提供依据。通过考核准确衡量员工工作的“质”和“量”,借以确定浮动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标准。

3、绩效考核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通过考核,奖优罚劣,对员工起到鞭策、促进作用。

二、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1、客观、公正、科学、简便的原则;

2、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员工各个考核周期的评价指标数据积累要综合分析,以求得出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三、绩效考核周期

1、中层干部绩效考核周期为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

2、员工绩效考核周期为月考核、季考核、年度考核。

3、月考核时间安排为1、2、4、5、7、8、10、11月的每月25日开始,至下月5日上报考核情况;

季考核时间安排为3、6、9月的每月25日开始,至下月5日上报考核情况;

半年考核时间安排为6月25日开始,7月10日前上报考核情况;

全年考核时间安排为12月25日至下一年度1月25日结束。

四、绩效考核内容

1、三级正职以上中层干部考核内容

(1)领导能力(2)部属培育

(3)士气(4)目标达成

(5)责任感(6)自我启发

2、员工的绩效考核内容

(1)德:政策水平、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2)能: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组织能力

(3)勤:责任心、工作态度、出勤

(4)绩:工作质和量、效率、创新成果等。

五、绩效考核的执行

1、集团成立绩效考核委员会,对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组织、部署,委员会构成另行通知;

2、中层干部的考核由其上级主管领导和人力资源部执行;

3、员工的考核由其直接上级、主管领导和人力资源部执行。

六、绩效考核方法

1、中层干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在各考核周期均采用本人自评与量表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

2、本人自评是要求被考核人对本人某一考核期间工作情况做出真实阐述,内容应符合本期工作目标和本岗位职责的要求,阐述本考核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设想。

3、量表评价法是将考核内容分解为若干评价因素,再将一定的分数分配到各项评价因素,使每项评价因素都有一个评价尺度,然后由考核人用量表对评价对象在各个评价因素上的表现做出评价、打分,乘以相应权重,最后汇总计算总分。

4、根据“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员工月考核的分数要按一定比例计入季度考核结果分数中;季度考核的分数也应该按一定比例计入年度考核结果分数中,具体各考核周期考核结果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季度考核结果分数=(一月份考核分数+二月份考核分数)×20%+本季度考核分数×60%

第二季度考核结果分数=(四月份考核分数+五月份考核分数)×20%+本季度考核分数×60%

第三季度考核结果分数=(七月份考核分数+八月份考核分数)×20%+本季度考核分数×60%

年度考核结果分数=(第一季度考核结果分数+第二季度考核结果分数+第三季度考核结果分数)×5%+(十月份考核分数+十一月份考核分数)×5%+年度考核分数×75%

5、个人自评表和测评量表在填写完毕之后,经汇总连同汇总计算的各周期考核结果分数列表一并上交人力资源部。

个人自评表及两部评价表后附。

七、绩效考核的反馈

各考核执行人应根据考核结果的具体情况,听取有关被考核人对绩效考核的各方面意见,并将意见汇总上报集团人力资源部。

八、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质量工作季度总结篇5

包括规模扩张、标准化管理、产业经营、质量效益四个方面。

1、规模扩张:以苹果适宜区全覆盖的年度增长率考核。

2、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果园占果园总面积的比率考核。

3、产业经营:以果品冷藏量占果品总产量的比率考核。

4、质量效益:以果品产量和产值的递增率考核。

二、考核办法

按照季度考核与年终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考核。

1、季度考核: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和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按季度进行考核。春季以果园新植为重点,夏季以标准化管理为重点,秋季以产业化经营和质量效益为重点,冬季以技术培训与整形修剪为重点。采取随机抽样、现场踏验、实地丈量、调查访问、听取汇报、查阅档案等方法进行考核。

2、年终考核:在季度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全年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3、定量考核:主要考核四项。规模扩张以实地验收数字计算适宜区全覆盖的年度增长率;标准化管理以验收通过的标准化果园面积推算标准化果园占比;产业经营以当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果品冷藏量推算贮藏能力;质量效益以抽样测产结果推算果品总产量和产值的递增率。

4、定性考核:依据市上阶段性工作督查结果,分管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平时掌握的情况以及县区工作配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三、评分标准

按照百分制评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定性分析,综合评定。

1、季度考核,40分。其中:春季果园管理10分,育苗4分,夏季标准化管理10分,秋季产业化经营4分,质量效益5分,冬季技术培训4分,整形修剪3分。

2、年终考核,40分。其中:全年新植任务完成8分,标准化管理任务完成8分,幼园管理8分,育苗任务3分,产量产值5分,果农培训4分,典型培育4分。

3、定性考核,20分。其中:阶段性工作督查5分,分管领导5分,主管部门4分,业务部门4分,工作配合2分。

四、奖惩办法

质量工作季度总结篇6

关键词单季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对策;浙江开化

开化县地处山区,素有“九山半地半分水”之称。单季稻是该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全县口粮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工业用地、城市化建设、国家公路建设等原因,单季稻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总产下降;抓好单季稻生产,对稳定发展全年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总结和分析单季稻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单季稻生产的发展对策,现报告如下。

1单季稻生产现状

1.1单季稻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根据2002—2006年农业年报资料统计,开化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9.35万hm2,总产量47万t,其中单季稻面积4.72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50.5%,产量33.85万t,占总产量的72%。可见,单季稻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2单季稻产量水平呈波浪形发展趋势

根据农业年报资料可知,单季稻单产水平呈波浪发展趋势,1999—2001年单季稻产量水平为递增发展,2001—2003年为递减发展,2003—2006年为递增发展,但是单季稻产量水平总的发展趋势呈不断上升状态。在单季稻大面积稳定发展阶段,即2003—2006年的4年中,由于优质高产良种的普及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单季稻的单产水平,根据2003—2006年资料统计,平均产量达到了7 158 kg/hm2,比1998年之前的平均产量增加642 kg/hm2,增长9.9%。单季稻产量水平的提高对稳定粮食总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单季稻种植面积呈倒“V”字形发展趋势

1999—2002年为单季稻种植快速发展阶段,至2002年,单季稻种植面积达到最高峰,面积为9 866.67 hm2;2003年单季稻种植面积开始下降,比2002年下降了333.33 hm2, 2004年、2005年均比2002年下降了466.67 hm2,2006年降幅最大,比2002年下降了866.67 hm2,下降9.3%。由此可见,单季稻种植面积呈倒“V”字形发展趋势。

2单季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单季稻面积下降

根据2007年农业部门组织对270个农户调查,2007年单季稻种植面积下降至9 000 hm2,势必影响稻谷总产量和全年粮食总量,这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实现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

2.2产量水平不高

“九五”期间,单季稻平均产量6 622.5 kg/hm2;“十五”期间,单季稻平均产量7 164 kg/hm2,比“九五”期间增加了541.5 kg/hm2,增长8.2%;“十一”开局之年开化县平均产量7 365 kg/hm2,自1999年以来,农业部门针对制约单季稻高产栽培因素,进行了单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形成了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单季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等技术,经生产上大面积示范[1],实现了高产高效。据2003—2006年乡镇级建立80个示范方产量统计,示范面积1 811.2 hm2,平均产量8 692.5 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1 359 kg/hm2,增长18.5%。据县级7个规模为6.67 hm2的强化栽培核心示范方产量统计,示范面积53.32 hm2,平均产量10 407 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2 577 kg/hm2,增长32.9%,其中2005年池淮畈的3个规模为6.67 hm2超高产强化栽培示范方,面积21.81 hm2,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平均产量达到11 731.8 kg/hm2,最高产量12 239.55 kg/hm2。这充分表明,该县种植单季稻,增产潜力很大。

3制约单季稻高产的因素

3.1种粮效益低,难以调动粮农的积极性

据2003年粮食涨价之前的调查测算,种植单季稻平均产量6 975 kg/hm2,以1.1元/kg计算,收入7 672.5元/hm2,扣除直接成本2 550元/hm2,加用工成本3 600元/hm2,净收入仅有1 522.5元/hm2。粮食涨价之后,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农用物资的涨价,种粮效益仍然较低。据2006年年末调查测算,种植单季稻平均产量7 365 kg/hm2,以1.5元/kg计算,收入11 047.5元/hm2,扣除直接成本4 200元/hm2,加之用工成本4 950元/hm2,净收入1 897.5元/hm2。由于种粮效益较低,难以调动粮农的积极性。

3.2农业技术到位率低

一是开化县粮田少,人均水田面积为313.33 m2,户均1 000 m2,分散经营,农民种粮目的是解决粮食自给,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兴趣不浓,良种缺乏良法配套,难以获得高产;由于种粮效益低,加之农田的分散性,粮田难以向种粮能手集中,难以发展规模生产经营。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降低。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经商,从事粮食生产中多为妇女和老人,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差,因而农业科技的到位率不高。三是现行的农业技术体系的管理存在“一职多用(农技人员身兼多个工作岗位)”或“兼职使用”或“换岗使用”现象,乡镇农技人员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完全到位,村级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造成采用技术简单或不到位,发挥不了作用;在推广方式上习惯于或停留在做一个样板、开一个现场会,缺少走进户、技术送到田的农技人员,难以满足当前农村个性化、多样化、现实性的需求[2]。

3.3耕地质量下降

2000年以来,农民对粮食耕地的有机肥投入逐渐减少,化肥用量加大,造成土壤板结与酸化。广大粮民饲养生猪、耕牛和家禽的总量减少,绿肥种植面积减少,农民对耕地的有机肥投入减少。据20个土壤样本测定结果,土壤pH值由原来的5.82下降到5.53,土壤酸化现象严重。因国家、城市化建设等占用耕地通过土地整理新增的农田,大多数耕地质量较差,破坏了部分耕地的耕作层,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挖塘养鱼、种植多年生的经济作物等农业产业结构,破坏土壤耕作层,造成其保水保肥困难。绿化苗木搬迁,带走表层土壤,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影响了粮食耕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3.4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推动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对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环节的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对乡镇的投入更是不足,致使试验示范无从下手,农业技术推广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难以推广到农民手中。

4单季稻生产发展对策

4.1加强领导,建设政府对粮食生产的有效推动机制

要搞好粮食生产,关键在领导。各级领导要有忧患意识和粮食安全意识,自觉把粮食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切实加强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建立政府推动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建立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乡镇政府和村级管理;二是制定和出台扶持发展单季稻生产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三是加大对单季稻生产投入力度,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积极性,切实抓好单季稻生产。

4.2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单季稻生产面积

面积是稳定产量的基础,要保护耕地的数量。在“十一五”期间,全县单季稻种植面积要确保稳定在8 333.33 hm2,否则,粮食总产就难以稳定,将面临粮食安全问题。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和《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管理用地制度,严禁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植树等任何破坏耕地及其质量的行为;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提出的保护基本农田“五不准”规定,建立严格的耕地占用补偿制度[3-4]。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科学制定退耕还林规划,尽快实施对破坏耕地质量行为、耕地抛荒的查处办法和标准农田管理办法。

4.3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率

加强耕地地力建设是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基础。要针对目前耕地质量下降的实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的生产能力。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建设好该县的标准农田,其中80%标准农田当年能获得高产;对已建标准农田存在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要采取措施补充和提高,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二是开展耕地地力状况调查,摸清耕地地力的现状,科学改造和合理开发利用。三是采取耕地培肥措施,提高耕地地力和生产能力。

4.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

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粮食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才能确保粮食安全。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技推广能力。在抓好粮油作物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重点应做好农业科技“五大工程”的实施。一是做好“良种工程”的实施。继续引进、筛选、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尤其是单季稻良种,加强种子贮备工作。二是做好“轻栽工程”实施。继续进行水稻强化栽培、水稻旱育秧、油菜秋发免耕栽培等适用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三是做好“沃土工程”实施。推广地力培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示范作物专用肥、BB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引进扩种绿肥新品种。四是做好“粮食作物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的实施。组织农户开展无公害产品的安全生产,禁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五是做好“粮食生产机械化工程”的实施。通过机播、机耕、机种、开沟、机收、烘干等农业机械的推广,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发展规模经营。

4.5充分发挥基层推广组织的作用

农技推广中各项技术都需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解决,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创造良好的条件,除了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外,还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试验、示范和推广,应妥善解决村级农科员的合理报酬,稳定村级农科网络;建立乡镇责任技术员制度,合理调配和使用乡镇农技人员,制订工作目标责任制,采用各种激励和奖励机制,充分发展基层推广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好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5-6],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推广效果,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4.6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开展社会化服务

目前,农村分散的粮食生产状况,难以适应粮食大市场的需要,难以适应新技术的推广,难以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应通过各种粮食生产的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加工和经营,以提高农业科技的到位率和农民种粮的效益。为此,一是建立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粮食生产合作社;二是建立开展良种种子供应、统一育(供)秧、统一病虫防治、机播机种、机收、烘干等服务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如育秧公司和植保公司等。通过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广大农民可直接享受到种粮直补资金优惠政策,同时可提高劳力、农机具等资源的利用率,又可节省支出,减少浪费;既可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产量,又可使农民实现节本增收。

5参考文献

[1] 吴文革.江苏省水稻大面积高产原因及关键技术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7):157-161.

[2] 陈庆根,申红芳.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途径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11):87.

[3] 杜伟,黄敏,黄善明.进一步优化耕地保护机制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49-50,91.

[4] 李广东,邱道持,王平.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的机理特征与挑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398-402.

[5] 景丽,韩蕴,苏永涛,等.关于农民参与河南农业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10(4):126-128.

质量工作季度总结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7号)精神和农业部《201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安排,我部决定从即日起至9月底集中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切实保障“三夏”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当前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夺取全国夏季粮油和秋季粮食丰收,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突出重点,明确分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保障“三夏”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突出重点,加大监管力度

(一)加强“三夏”农资质量抽检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农资的质量抽查力度,特别是“三夏”时期使用较多的肥料、农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产品,要及时整理检测结果,预警公告,对质量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资产品,要与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彻查源头,确保“三夏”生产顺利进行。

(二)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和经营网点的日常监管,通过拉网式检查,全面摸排违法案件线索,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农机等重点品种,开展专项行动,保证农资监管工作不留死角,切实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秩序。

(三)切实加强案件查处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法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农、兽药及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等行为,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黑窝点,对于情节恶劣、影响范围大的案件,要迅速调查取证,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彻查假劣农资的来源和去向,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涉及跨区域的案件,要及时发送协查通报,上报案件信息,确保彻查源头,端掉窝点,消除危害。

三、广泛宣传,强化服务指导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宣传培训力度,传授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理性购买农资产品,提高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安全生产的水平。加强对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小区)及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指导,逐一检查其农资使用记录和库存情况,坚决防止使用禁用农资行为。同时,充分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作用,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构筑农资打假社会监督网络。

四、狠抓落实,促进协调配合

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内容多,要求高,涉及面广,任务重,责任大。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的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农资监管齐抓共管的整体效能。

五、认真总结,强化信息报送

各地在“夏季百日行动”中,要认真总结成效、经验和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同时要分析本地农资监管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农资监管工作的新思路。要加强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及时报告重要信息、重大案件和突发事件。请各省(区、市)于7、8、9三月每月25日前,将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情况统计表和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大要案统计表以电子形式报送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9月30日前将“夏季百日行动”总结以电子版和书面形式报送,第三季度统计表(即7、8、9三月汇总表)仍通过“农资打假监管系统”报送。

联系电话:010-59192678,传真:010-59193157,电子邮件:

质量工作季度总结篇8

转眼间,2020年一季度刚刚结束。今年是我来到公司的第六年,虽然疫情还未彻底消退,但在公司和部门领导的带领下,2020年一季度的工作按照今年的工作计划已基本完成。现对今年一季度的学习、工作做一些简要总结:

一、主要的学习情况

因今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春节后未复工的情况下,按照公司及部门的工作安排,在家学习由成本计划部的各项内控制度,并做好记录。

二、主要的工作情况

1、自去年12月中旬调往南开迎顺大厦项目后,依照本部门目标责任书和工作职责的指引,开始负责迎顺大厦项目的资料管理和手续办理等工作,在春节前完成了部分现有资料的梳理与更新。除此之外,根据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基于日常工作留痕迹的要求,对近期工作产生的资料,记录于相应文件内,留以备用。

2、本着提早准备、提前安排的原则,根据上一年度已经完成的工作,在年初完成今年9000/14000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外审的工作计划。春节前,相应的材料已经准备完成,预计在春节后根据工作安排陆续完成相应的内容,为8月进行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外审打下坚实基础。

3、因疫情影响,春节后开始弹性工作制,根据公司和部门的统一安排,除了学习公司内控制度以外,利用空闲时间,汇总红桥桥湾苑项目过去4年的产生的全部电子资料,按照时间的进程,整理在相应的文件内,予以保存。

4、因红桥桥湾苑项目在2019年完成了竣工验收及备案工作,第三方档案整理机构将整理完的项目全周期资料其中的一套移交至天津市城建档案馆,另一套档案在档案馆制定机构进行扫描,留存电子档案备用。在联系相应的负责人后,前往城建档案馆指定地点,取回剩余的141盒档案(另有13盒因故已提前取回),取回的档案暂存于公司指定位置,预计在4月中旬配合综合办公室,移交至公司档案库永久留存。

5、为了保障第二季度及下半年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近期进一步完善了本年剩余时间的工作计划。

三、近期工作总结

今年初,基本完成了南开迎顺大厦项目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引入与应用工作,保障工程管理部本年度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能够顺利通过审核。春节后弹性工作期间,完成了桥湾苑项目电子资料的整理,复工后,完成工程档案的取回与暂存,为移交公司档案库做好准备工作。

虽然一季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疫情,导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但本着克服困难的精神,听从公司领导统一安排,按时完成了一季度的全部工作。

四、展望未来

上一篇:初中地理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考地理知识考试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