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2 18:22:1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篇1

单元 单元内容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教||| 单元 单元内容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教||| 高亭中心小学占地面积15650平方米,绿化面积2623平方米。现有教师100余人,班额35个,学生1200余人。学校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拥有航模专用教室、海洋科技作品陈列室、标准科学实验探究室、标准室外排球、篮球与网球||| 2011年度浙江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工作总结 根据“浙江省第二轮‘农远工程’资源建设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建设项目”的工作部署,喻伯军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于2011年1月启动并建成。一年来||| 六 年级 第二 学期 制定人 芦慧 时间 2012.3 单元 周次 实验名称||| 五 年级 第二 学期 制定人 钱忠兰 时间 2012.3 单元 周次 实验名称||| 四 年级 下 学期 制定人 杨洁 时间 2012.3 单元 周次 实验名称||| 三 年级 第二 学期 制定人 王小茹 时间 2012.3 单元 周次 实验名称||| 以活动为抓手 扬基地之风帆——2011学年第一学期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1年9月13日,莲都区教育网公布我区第一批学科基地的评选结果,我校作为全区唯一一个小学科学基地名列其中。这是一项荣誉,更是一||| 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状况及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 我校六年级有三个教学班,每个班的学生数在44左右。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科学观察能力和实||| 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状况及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 我所教的四年级两个教学班,每个班的学生数在40以上。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 周次 日期 教材内容 课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完成情况|||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完成情况|||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完成情况|||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完成情况|||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始了,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现对一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科学组全体教师要学好用好《教学规范》,创设一个“轻负高质”的教学环境,以优化科学课堂||| 一、本册教材主要内容: 《科学》六年级下册有“微小世界”、“ 物质的变化”、“ 宇宙”、“ 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二、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视角对周围||| 一、本册教材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二、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 一、本册教材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二、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篇2

摘 要: 目前《体验汉语》高中1―5册教材正在泰被广泛使用,是一套泰国本土化的汉语教材。副词在这一整套教材中属于比较大的一类词,副词学习是泰国学生学习掌握的重要语法部分。本文通过对教材中的副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此套教材中的副词等级分布较为合理,副词作为语法点在教材分布上不均衡,复现率较低,类别分布不平衡,教材中出现的副词难度均大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和新《HSK词汇等级大纲》。针对以上这些特点,结合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原理,对教师进行对泰汉语教学时,尤其是对泰高中生汉语副词教学,就教学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体验汉语》 副词 教学策略

据统计在《体验汉语》(以下简称《体验》)1―5册中共有七十个副词。在《体验》1―5册中,66%的副词为甲级词汇,丙级和丁级副词分别只占总数的6%和1%。从词汇等级来看《体验》1―5册中出现的副词大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的词汇,这样的等级分布符合教材编排要求;副词在这一套教材中作为语法点共有十六处。副词作为语法点呈现主要分布在第三册、第四册和第五册,第一、二册很少涉及;这七十个副词在1―5册中分布不均,最多的一册有24个副词,最少的只有3个副词,从数量上看这样的比例差距相当大;对《体验》1―5册中七十个副词进行了频次统计,结果显示各副词出现的频次不一。在1―5册中重复出现最多的共计231次,而最少的只出现过1次。分析结果显示,整套教材中的副词复现频率比较低,在1―5册教材中只出现1次、2次、3次的副词约占总数的43%。复现次数在10次以下的副词,占了总数的66%,不超过3次的又占很大一部分。重复出现次数在30次以上的副词只占了总数的17%;在《体验》1―5册中一共有八类副词,统计结果显示这八类副词在教材中数量不一,分布相对较分散;教材七十个副词难度均大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和新《HSK词汇等级大纲》。鉴于以上这些特点,本文就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注重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此系列教材使用对象是泰国零起点的高中生及相应水平的其他汉语学习者。通过实际教学发现,泰国高中生平均年龄在16岁―18岁,正处于特殊年龄层次,兴趣广泛,对事物充满好奇。在心理上,他们渴望外界的认可和赞扬,在课堂上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急于确立自我存在的价值。由于所处年龄层次的特殊性,他们虽然渴望收获新的知识,但又缺乏持久的耐心,这是他们表现最突出的特点,再加上泰国本身的教育制度,泰国高中生这一特点更为突出。近年来泰国大部分高中生通过义务教育获得学习汉语的机会,但能在新鲜期之后仍然保持汉语学习兴趣的学生却凤毛麟角。目前汉语课程在泰国大部分高中作为选修课,少部分学校作为必修课,随着汉语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必将是未来汉语教学在泰国高中发展的一个趋势。泰国的教学体制和理念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习得也是如此。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的展示。泰国高中生比较活跃,课堂上勇于表现自我,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学生这一特性,为课堂所用,就会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否则教师将难于驾驭课堂。大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即为了修满学分,少部分是想把汉语作为参加高考的一门语言科目。另外,调查发现部分必修课班级汉语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划分的,不是学生自愿选择的,这样就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泰国高中生汉语学习内容基本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与操练,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比较少。由于缺乏教材,除了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外,学生很少拥有其他相关汉语教材。泰国高中生一般没有做课后作业的习惯,并且学生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也不十分理想。除了教师课堂讲解以外,课后只有部分学生能借助电子词典查阅解决遇到的难题,但是目前能拥有电子词典的学生十分有限,课后能自主学习汉语的学生相对较少。关于汉语的课时量,每个学校要求不一,总体上课时量都相对较少。

二、找准教材副词重点和难点

《体验》1―5册七十个副词中,哪些副词多讲、精炼、多练,哪些少练,应该有所侧重,找准教材中副词的重点和难点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分别对高中三个年级六个班的173名学生就教材(1-3册)中的副词,根据学习程度测试他们对副词的掌握情况,结果发现高一年级出现偏误较多的是副词“有点儿”、“最”、“才”等;高二年级出现偏误较多的是副词“已经”、“从来”、“刚”等;高三年级学生副词偏误较多的是“好像”、“好”等。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句子具体如下:

1.我有点儿包子(书/木瓜/米饭)。

2.他高真!/他帅最!/我爱妈妈最!/刘新爱老师非常!

3.我有才100块。/我给茉莉花才妈妈。/我给水才她。

4.我去中国已经。

5.从来我不喜欢喝咖啡。

以上所列副词,学生出现偏误比较多。“有点儿”是大部分高一学生容易产生偏误的副词之一。《现代汉语八百词》把“有点儿”看作副词,表示程度不高,稍微,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有点儿”有时是“动+量”。在教材中“有点儿”基本上都是副词,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些偏误,教师可以多加举例说明,先介绍其最主要的用法。副词“真”、“最”、“非常”等几个副词,在泰语里被修饰的词是放在修饰语之前的,如“他很帅”。泰语的表达就是“他帅很”。因而学习之初出现这样的偏误在所难免。同样副词“才”也是受学生母语影响。在高三年级测试中,学生对属于兼类词的副词掌握得不是很好,产生的偏误比较多,有时只知道其中一种词性的用法。如“好”,大部分学生只掌握其形容词词性,而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副词词性基本上没有掌握。另外,副词“好像”也是如此。据前面分析统计,教材中虽然大部分副词不属于兼类词,但是七十个副词当中也有36.1%的副词兼有其他词性,这些词将成为学生学习副词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据前面统计分析,教材中出现了部分语法等级比较高的副词及水平等级高的副词,对于这些高等级的副词,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优先学习等级较低、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把它们作为教学的重点,等级较高的副词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酌情考虑。找准教材中学生副词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坚持汉泰对比的教学原则

泰国高中生在副词习得过程中,由于副词的特殊性、复杂性及重要性,汉语副词不同于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因为大部分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在学生的母语中找到意思对等的词,汉语副词却很难在学生的母语中找到意思及用法都对等的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副词教学时应该坚持汉泰对比的教学原则。对比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表现在汉泰语副词间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要从意义上进行对比分析,更重要的是要从语用上进行对比分析。如汉语否定副词“不”第一次出现在教材第一册第4课的生词表中,对应的泰语是[mai41],泰语大部分表示“不”的意思基本上都用[mai41],对于初次接触汉语的高中生来说,首先对“不”的意义和用法有了大体的了解。而“没”第一次在教材中出现是以“没有”这个词语呈现的,生词表中“没有”对应的泰语是[mai41mi33]。教材中否定副词“没”出现的次数比较多,但是教材中却没有明确标出相应的泰语。这样对于这两个词,根据前面教材的相应泰语解释,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不”跟“没”都相当于泰语的[mai41],然而在实际运用当中,汉语“没”是跟泰语[mai41]+[dai41]和[yan33]+[mai41]两个词组相对应的。对于这样的副词,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很有必要进行汉泰语之间的对比,尽量减少学生母语对汉语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另外,进行副词间的对比很有必要,主要表现在两组或两组以上近义副词间的辨析。汉语副词中存在很多近义副词,它们意义相同或者相近,但是在语法功能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此外,在前面统计中发现,教材中出现的七十个副词大部分只有副词一种词性,但是也有一部分副词兼有其他词性,教材生词表中也没有明确注释词性,由于词性不一样,其语法功能大不一样,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注意区分,区别对待,不让学生混淆具体用法。

四、对副词进行归纳教学

《教材》1―5册共出现八类副词,这八类副词各个类别分布不一。如否定副词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第一册;语气副词分布较为广泛,1―5册中均有分布。针对副词类别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归纳法。例如否定副词“不”和“没”出现在教材的第一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两个否定副词有了初步的掌握,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否定副词,在教材后几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否定副词语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教材中“不”出现的次数比较多,“没”出现的次数相对少一些。两者都经常出现在口语里,意思基本一致,但也有一定的区别。“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没”主要用于客观叙述,限于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学生学习初期在这一点上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误,如“我明天没来学校”。另外,“不”可以用在所有助动词前,“没”只限于“能、能够、要、肯、敢”等少数几个。如以下一些例句中只能用“不”,不能用“没”:不会讲。/不该去。/不可以用。/不应该问她。/不愿意走。

对于两者之间的这些差别,教师可根学生的学习水平对知识点进行归纳,随着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就否定副词“不”的另外一些用法进行归纳补充。如否定副词“不”,有时候表示没有某种习惯或癖好。如“我不吃辣的”。“不”还可以表示假设,例如“不吃药感冒能好吗”?教材中其他类的副词也可以进行归纳教学。针对分布较为广泛的副词及类别数量较大的副词,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实际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总结。

五、注意副词教学的有序性

副词在教材《体验》1―5册中分布不均,各册之间副词数量差距比较大。副词数量在教材1―5册中的呈现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材副词整体分布没有较好地呈逐步上升或下降趋势,这样的分布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参照前文统计,充分考察教材副词的等级分布情况,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水平,优化教学顺序,同时结合副词在教材中的使用情况对副词进行有序化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由于教材1―5册副词数量差距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材副词等级分布情况对副词进行有序化教学。比如教材第二册是整个教材中出现副词最多的一册,各个副词出现的频次不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副词优先重点进行教学,如“太、就、一起、最、又、更、特别、更、只、一定、一直”等。剩下的一部分副词可以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在教材课文中的意思,在下一册教材中再次出现时再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就可以把教材第二册中部分副词分流到第三册中,既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掌握第二册副词的难度,又可以弥补第三册副词数量分布的不足,使得二、三册之间有序地连贯起来。同样,第四、五册中出现的等级难度较高的副词,教师也可以先优化设计,从易到难层层推进。另外,具体到每一课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出本课学生需要重点学习掌握的副词,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习掌握的内容变得有序化。整体上1―5册各册间做好相应的衔接,把教材中副词数量分布不均现象在教学上变得有序可循。

六、针对教材特点查漏补缺设计教学

根据副词在教材中的呈现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特点查漏补缺设计教学。如教材中副词的平均复现率比较低,大部分副词只重复出现过1、2次。副词复现率低是此系列教材中副词呈现的特点之一。另外,参照《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教材中部分副词难度较大,超过学习者学习水平要求。针对这两个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教材特点查漏补缺设计教学。首先,针对复现率低的副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复习、巩固。尤其是第四册、第五册教材中的副词,这两册中的副词大部分只在教材中重复出现一两次,而大部分属于常用的、等级难度不高的副词,如副词“忽然、必须、尤其”等在教材中只重复出现一次,而在使用中又属于常用词语且等级难度较低。教师对于这一部分副词,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练习,编排相应的复习资料,在练习中增加副词重复出现的次数,加强学习掌握。其次,参考《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部分超过学生掌握要求的副词,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删选,有针对性地教学。如副词“居然、竟然、颇”等,对于这一类副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简讲解,让学生明白其意思即可,没有必要重点讲解。教学重点放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词汇,与学习者水平一致的语法点。教材1―5册中没有出现处所副词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一定条件下适当补充处所副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部分处所副词。在新《HSK词汇等级大纲》三级词汇等级中出现了“必须、几乎、总是、终于、其实、别”等副词,教材中这些副词却没有出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参考学生的实际水平补充学习,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更充分地参加新HSK考试。最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对象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同学习阶段学习者水平不一,同一阶段的学习者其水平差异比较大。就副词的学习来说,即使有的副词难度较大,但对于学习水平较高者来说,教师也可以补充其用法,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基础,最大限度地查漏补缺,完善副词教学。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张义.副词“又”和“再”的对比分析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常见问题的解释[J].长沙铁道部学院学报,2010(2).

[3]冯芳.对外汉语教材评价研究――以泰国初级汉语教材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赵金铭.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J].世界汉语教学,1996(3).

[5]李绍林.外汉语教学基础词语的难度分析[J].语言文字运用,2007(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篇3

笔者选作比较的是课改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2001年3月版,以下简称人教版)和课改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北师版),均选取供一至三年级使用的教材。选取这两套教材是因为它们影响比较大,使用范围比较广,笔者也比较熟悉。选取小学一至三年级这个阶段的教科书进行比较,主要是新课程标准把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年限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为了三个学段,其中一至三年级为第一学段。

鉴于数学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从目录、习题、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即可认为是相对全面的分析。

一、两版教科书目录部分的比较分析

对于数学教科书而言,目录是对内容的扼要概括,比较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目录可以从整体上认识其不同。

两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目录统计表(1―3年级)

通过上面的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出:

1.二者涉及的知识范围不同:从单元目录的数量上看,人教版6册书共31个单元,北师版6册书共50个单元,北师版包含的知识内容明显多于人教版,新增加的内容有“比较”、“分类”、“位置与顺序”、“统计”与“对称、平移和旋转”等。

2.二者目录的编排顺序与结构不同,体现了二者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和技能,人教版注重知识的规律性,北师版强调的是知识的分类。

3.二者目录名称表达方式不同。人教版旨在增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北师版重在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学习有关数的概念时,人教版运用“10以内数认识”(第1册),北师版运用的是“生活中的数”(一年级・上册);在学习图形的知识内容时,人教版运用的是“认识图形”(第1册),北师版运用的名称是“有趣的图形”(一年级・下册)。

二、两版教科书习题内容的比较分析

习题是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比较发现,两版教科书中的习题存在着不同的设计形式和不同的素材来源。

从习题设计形式方面看,通过统计,笔者发现人教版多集中于填空、口算和笔算应用题几种形式,这几种形式都设计了大量的习题运算,旨在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北师版习题的设计形式比较活泼,主要的形式有“说一说”、“连一连”和“划一划”等,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习题素材来源方面看,两版教科书中反映相同知识的习题素材来源相差甚远,人教版更直接地以数学方式学习数学,北师版则更注重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三、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

教科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自然也体现着教育的政治、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这可以从两版教科书的很多内容中清晰地看到,教科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和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人教版所反映的多是传统文化观念和与时展的密切相关的主题,突出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歌颂中华传统美德和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第1册第16页有结合画面来反映歌颂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的?……;第5册第24页:“第十一届亚运会,我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获得金牌数比银牌和铜牌总数多多少枚?”第6册第11页反映与科技进步的以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来编制应用题。

北师版突出了人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主题,在教科书中的具体范例有:二年级下册第52页的单元标题“回收费旧电池”;三年级下册第32页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68克水,1小时浪费多少水?”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从学生自身的体验中渗透了人们要对自然环境和周围事物有关爱与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2001,1-6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篇4

[关键词]孔子学院;《长城汉语》;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46-03

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已走过八年的历程,全球的汉语热潮持续增温,现今全球已有400家孔子学院和500多家孔子课堂。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8年,距今也有五年的历史。

中国和苏丹两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较远,但是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稳步显著的发展,文化输出已是大势所趋,中苏两国政府都在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也在此时应运而生。从2007年筹办开设孔子学院至今,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发展迅速,汉语教学逐步在苏丹普及甚至扎根,各种文化活动有声有色;HSK考试人数连创新高;汉语课逐步纳入当地正规教育体系而成为当地中学的必修课;2013年,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更是在苏丹司法部、文化新闻部、总统府培训部、内政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开设汉语学习班。但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汉语教学在苏丹推广的一些不利因素,例如苏丹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学设施简陋、缺乏针对阿拉伯国家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学习者年龄分层较大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实际教学中的一些负面效应。

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教学采用的汉语教材均为《长城汉语》系列教材。《长城汉语》系列教材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组织的重点研发项目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全球91个国家有349所孔子学院(课堂)申请《长城汉语》账号或单机版,进行长城汉语课堂教学。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也采用《长城汉语》教材进行汉语教学,但受制于当地落后的教学条件,教学时较少使用多媒体,基本采用面授。本文将调查总结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教学时使用的教材《长城汉语》第一册,结合笔者在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旨在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为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及中国国家汉办提供直接而真实的数据及参考资料,从而进一步提高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

一、《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分析

由于孔子学院学员的特殊性,比如学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性别和年龄差异较大等,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与系统学习汉语的学习者有所区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问题已经成为各所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亦是制约汉语快速高效推广的瓶颈。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现在所选用的教材为《长城汉语》系列教材。

《长城汉语》教材是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规划、组织、研发、运营的重点项目,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为海外教学机构及广大对外汉语学习者提供的教学资源与课程。①

经问卷调查,学生对《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的看法如下:“不喜欢”的人数为5人,占总人数的10%;“一般”的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的14%;“喜欢”的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24%;“很喜欢”的人数为25人,占总人数的50%。

该教材分课本及练习册,整本教材共10个单元,每单元共三篇课文,课文主要围绕八名中国人及七名外国人所发生的故事而展开的对话。每课生词不超过37个,生词部分还配有英文翻译,课本的最后还配有以首字母分类的生词总表。

笔者和不少苏丹的汉语教师都拥有使用《长城汉语》教学的经验,几乎所有教师都已使用《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教学超过六个月,完成过整本教材教学内容。通过对《长城汉语》教材的使用,当地的汉语教师认为该套教材有自身明显的优势为:课文通过几个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所展开,风趣幽默且通俗易通,贴近真实的生活;每单元词汇量适宜且基本成阶梯状分布,难易程度适中;配套练习册中的练习多样化,起到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教材配有MP3听力资源,为学员在课后自学提供便利;整套教材分六级,不同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HSK考试,方便学员学习结束后直接参加HSK考试。但不少汉语教师也反映该教材的不少问题和缺陷,以下将重点分析。

二、《长城汉语》第一册无完整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发音的主要手段,学好汉语拼音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而《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没有汉语拼音教学的部分,只在练习册中分单元出现,不利于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一级班采用先集中进行拼音教学再过渡到课本的方式。一级班的前10~14个课时均为汉语拼音教学,采用自制拼音课本,完成拼音后方才进入《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的学习。《长城汉语》显然无法满足这种教学需求。

三、《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的英文翻译问题

《长城汉语》教材是中英双语教材,为零起点的学生学习中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英文翻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举几个实例:

其一,第七单元中生字“接”翻译为“to push”,文中的例句为“我现在去接你”,这句话的意思是“I am going to pick you up now”,“接”应译为“pick somebody up” 。

其二,第七单元中生字“电话”翻译为“telephone”,文中的例句为“电话是82194675”,这句话的意思是“The telephone number is 82194675”。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电话”一词的本意,而是“telephone number”的意思。

其三,第七单元中生字“饭店”翻译为“restaurant”,文中的例句为“长安饭店”,这句话的意思是“Changan Hotel”。“restaurant”应译为“饭馆儿”,而不是“饭店” 。

其四,第七单元中生字“我们”翻译为“our”、“we”“us”,文中的例句为“我们学校有个健美操比赛” ,“我们”正确翻译为“we”、“us”没有“our”的含义,文中只省略了“我们”与“学校”之间的“的” 。

四、《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缺乏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

语言与文化有着共生、相属、相依的密切关系。②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语言的理解包含着对文化的理解,语言的理解需要文化的理解,故教授语言的同时也会无形之间传播文化。从问卷调查的学习动机选项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学生因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学习汉语,而在《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完全不涉及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板块,使得整本教材只有生词与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显得过于单薄、简单。由此可知,需要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入文化部分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不少汉语教师会自行组织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其中包括饮食、习俗、历史、服饰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为视频展示讲解,如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种为实物展示讲解,如品尝传统菜肴、使用筷子等。但这种自行组织的文化体验是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上还存在漏洞,尽管这些课堂活动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为了提高文化教学的效率,我们还是提倡有专门的教材来做指导。

而现今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图书阅览室内并无完整的、系统的文化教学教材,亟需一线汉语教师收集、整理、完善并出台相关文化知识点的文本,以帮助汉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系统化、条理化。

五、《长城汉语》第一册汉字书写的弱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的甲骨文。”③汉字历史悠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想要学好中文就必须学好汉字,汉字教学的重要性也由此突出。

《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不涉及汉字教学板块,只在练习册中分单元出现,主要介绍了基本笔画、结构和课文中出现的部分汉字。主要问题为介绍的汉字内容较少,每一单元所要练习书写的汉字难易程度不成阶梯状分布,显得杂乱无章。如在第一单元中一出现“我”字这一复杂架构的汉字;在第一单元出现“他”、“她”二字,却在第二单元出现“也”字。

认识到《长城汉语》这方面的不足,很多汉语教师都不按照《长城汉语》练习册中汉字讲解顺序进行教学,主要参考《新编基础汉语・写字篇・常用汉字部首》(张朋朋著,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版)。该书编写有三个特点:第一,以笔画入手。汉字的构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因此,学习汉字构件要从笔画入手。本书介绍了八个基本笔画,对每个笔画还介绍了它的几种变形写法以及笔画的名称和笔顺规划。第二,以部首为纲。本书介绍了108个最常用的部首,按照由易到难,即从笔画少到笔画多的顺序排列。对每个部首,本书介绍了它的名称、意义、作用、来源以及它的写法和笔画数等多项内容。第三,在每个部首下介绍几个带有同一偏旁的合体字。对每个合体字不仅介绍了它的字音、字义,而且突出介绍了它和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构件组合的结构类型。

虽然整合教材的能力也是一个优秀汉语教师所必须的能力,可是我们还是希望教材能够弥补自身的缺陷,为广大汉语教师提供便利。

六、《长城汉语》第一册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长城汉语》多媒体教材中出现了240个与留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场景,如邮局、车站、银行、饭店、宿舍等,240个场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知识点,强化学生记忆,是《长城汉语》系列教材的最大特色。但苏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计算机技术尚未完全普及,部分学生至今未接触过电脑,多媒体教学在苏丹受到阻碍。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现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学的全部需要。且很多学员没有电脑,不能在课后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和预习。在苏丹,教师希望看到教材纸质文本本身能够表现出寓教于乐的优点,而不是依靠令当地学生无法企及的方式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率。

七、《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的教材印刷问题

上表为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一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分布,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年龄差距较大,有10%的学员为中老年人。这些学生由于年龄较大,在看书时,有时看不清楚书中的文字。因此,建议在印刷时加强《长城汉语》教材中的文字对比度,选择更清晰的颜色,同时加大字号。

八、结语

苏丹作为非洲的穆斯林国家,母语为阿拉伯语。关于阿拉伯语的汉语教材相对较少,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图书阅览室现存有五种中阿汉语教材,分别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乐园》、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快乐汉语》和《跟我学汉语》。其中《快乐汉语》、《汉语乐园》、《跟我学汉语》这三套教材主要是针对儿童或青少年编写的,不适用于孔子学院的成人汉语班级。而《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当代中文》两本教材编写细致,信息量大也不适用于孔子学院的短期汉语课程班级。鉴于没有适合苏丹的中阿汉语教材,亟需编写适合孔子学院的中阿对外汉语教材。而如何编写适合阿拉伯地区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注释]

①格桑央京:《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与深化――以“长城汉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例》,《民族教育与研究》,2009年第2期。

②张和生、鲁俐:《再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培养》,《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52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篇5

我在暑期七月中旬开始至八月底一直为"专转本"忙碌,首先接收各专转本学校送来的成绩,不断回答考生来电询问,接着不断发放录取通知书、高校"专转本"学生报名表,接待学生及学生家长。

八月份开始着手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2000级、1999级全部学生成绩汇总、合并,按学籍管理规定筛选出1999级、2000级各门课程补考名单,分别按课程打印,并将各班补考名单汇总,打印班级补考名单。(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1999级、2000级补考名单)

接着从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成绩总表中筛选第二次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1999级第二次重修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从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成绩总表中筛选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1999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从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2000级成绩总表中筛选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2000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随着开学,编制**大学补考证打印程序,并将1999级、2000级所有补考名单数据库中加入补考时间、地点,接着按班级打印1999级、2000级全部课程补考证,并按学院发放到教学秘书手中。(打印发放补考证)

汇总、核对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大学1999级及2000级学生学籍异动汇总表。

按照教研室课程表,分别打印2000级、1999级各任课教师上课的学生名单,印刷、装订《**大学学生学习成绩记载薄》,并按教研室发放到教师手中,保证了任课教师在开学第一节课有学生的名单。(记分册学生名单)

编制成绩汇总查询程序,将1999级学生所学的课程(大一、大二)汇总、核对打印在一张纸上。利用此程序打印82份专转本学生成绩单;汇总99级所有成绩,转换成数据库,于2002年元旦之前将99级毕业生推荐表上要附的成绩单一千二百多份打印出,发放到各学院。

发放"关于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2000级注册的通知",从财务处复制交费学生电子名单,打印各班交费名单,按年级装订。分别让各班级注册,由于个别学生欠费、打申请迟缓直到2002年1月份还有学生注册。(20、9生注册)

随着补考一门一门结束,补考成绩按专业分别输入1999级、2000级全部补考成绩。

核对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全校公共选修课各课程名单,打印记分册名单。

新生名单核对;编制新生学号;编制新生学生证编号;编制学生班级。

依照新生教研室课表,按任课教师上课的学生名单,绘制并打印全部新生上课名单,并与《成绩记载薄》一起发放到教研室。

组织1999级通过"江苏高等专科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学生及2000级外语学院学生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并且汇制输入计算机,上报到江南大学。

由于新生学生证印制比较迟,所以新生学生证直到10月份发放,与其同时让学生填写的还有《**大学学生学籍登记卡》、各班学号,并且写了详细填写说明。接着新生学生证注册、编号打印、加盖钢印等。

由于考虑到1999级于2002年毕业,所以提前从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1999级成绩总表中,筛选、汇总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1999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

2001年秋季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安排笔试时间、地点;上机考试时间、地点;打印准考证。

为配合人事处下发《教师教学情况记录本》,又再一次将全校2500多人按课程分别打印、编排1999级、2000级、2001级全体学生上课名单。与记录本一起发放到学院。

接教育厅及江南大学通知,转发"关于核对、填写2001级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上报信息的通知",分别打印各班名单及制作各班电子软盘,各班核实之后,汇总与数据库内,并输入每位学生准考证号、所在高考录检表页码、行号。

由于公选课提前考查,所以打印各课程名单并制作软盘发放到任课教师手中。

由于大三学生毕业及接江南大学要求,发"关于99级学生填写、核对预计毕业生上报信息通知",打印名册及制作各班级电子软盘,发放于各学院核对。

打印1999级第二次重修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成绩记分名单、

-1999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成绩记分名单

-1999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成绩记分名单

-2000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成绩记分名单

2002年1月初开始着手期终准备工作,打印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2000级、2001学年学生成绩登记表,并按课程教师制作电子软盘二百多张。

印刷、发放"**大学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成绩报告单"三千多份。

在这一学期中不断办理补办的学生证、学籍证明、休学、停学等手续。总之在这个学期中事情非常繁忙,有时还利用晚上时间完成白天未完成的事情。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篇6

关键词:新版教材;小学英语;变化;特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2-083-06

一、教材修订总体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Learning English(三年级起始版)》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而成的,经教育部审定通过,供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此次《小学英语 Learning English》2011版,能更全面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学法形成及情感培养;彰显英语教材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并保持教材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趣味性;提高了教材的适切性,调整了教材的容量和难度,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教材修订依据

此次修订根据2001年以来的教材实验情况,听取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材的修订意见和建议,综合分析各地区反馈的各类信息,切实增强教材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继续发扬教材内容活泼有趣、知识系统、语言地道等特点。

三、教材修订内容

第一,调整话题内容,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身安全教育以及绿色健康生活观念的养成。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增加了购物不用塑料袋,使用环保手袋的内容。六年级上册中加入一定要吃早餐,多吃蔬菜和水果,积极锻炼身体等。

第二,进一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扩充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内容,包括春节包饺子、串亲友,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传统文化常识。

第三,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当减少新授内容,增加各类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玩、唱、演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三年级上册Unit1,Let’s play!通过Memory Game 这种课堂上常用的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练习his,her等较难区分的词汇,有效的形成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第四,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例如:每册减少了4 节新授课,四年级下册Unit 2改变原来星期、月份、序数词、节日集中出现的情况,调整其出现的顺序和位置,使知识点分解在不同的单元。

针对一些规律性的语言内容进行提示,如四年级下册Unit 2 数字几十的构成、序数词词尾的th 等用不同颜色标示,复数构成通过对话中的语句进行引导等。

四、修订后教材的基本框架与编写体系

小学三年级起点教材按学期分册,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共八册,每学期一册。每册包括四个单元,每单元包括6节新授课和1节单元复习课,共24课和4节单元复习课。教材最后收录两个词汇表,一个是单元词汇表,方便学习,另一个是字母词汇表,方便查词。

(一)新授课

每单元第1-5课都是新授课,每课两页。新授课采用学习内容加活动的形式,即首先呈现学习内容,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以练习学习内容。

(二)故事课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6课为故事课,用本单元所学语句及词汇编写故事,生动有趣、可读性强。通过故事阅读既进一步巩固了单元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并使其初步形成了阅读策略,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复习课

每单元最后是复习课。三至四年级复习课占3页,一般设计5-6个练习活动,其中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练习。第1个活动Listen and talk. 通常是本单元主要语句在语境下的运用练习,目的是通过创设一个情景培养学生语音运用能力。第2-4个活动,通过看、听、读、做的形式,检验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五、修订后教材的具体变化

(一)结构变化

新教材结构: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6课+1复习;

>>每册共24课和4个单元复习;

原教材结构: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7课+1复习

>>每册共28课和4个单元复习

(二) 话题变化

在保留原来的整体结构、提倡交际语言教学为中心的编写体系的基础上,对原有单元话题进行了调整,使主题更突出,前后内容更连贯,安排更合理,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年级从学生的切实生活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话题。包括学校生活、数字、颜色、家庭、动物、食物等。

四至六年级话题根据主人公的成长活动及生活经历,重点关注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生活,包括生活习惯、交通规则、环境保护、理解交流、跨文化交际等,强调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理解中外文化,提高个人素养。

Book 1

原 书 修订后

Unit1: School and Numbers Unit1: School and Numbers

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 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

Unit3: Body and Feelings Unit3: Feelings and Body

Unit4: Family Unit4: Family

Book 1

原 书 修订后

Unit1: Food and More Numbers Unit1: Animals on the farm

Unit2: Food and Restaurant Unit2: Animals at the zoo

Unit3: Clothes We Wear Unit3: Food and Meals

Unit4: At Home Unit4: Food and Restaurants

(三) 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减少了词汇量。第一册出现的总词汇数由原来的259个缩减到了163个,认读词汇由原来的74个缩减到了73个。第二册出现的总词汇由原来的270个缩减到了194个,掌握词汇由原来的76个缩减到了74个。

全套教材1~8 册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将词汇学习进行科学分类,总共三类,即掌握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书写并正确运用)、认读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并口头运用)和听说词汇(能听懂、会说并口头运用)。其中1~8 册教材中共出现词汇约700 个(歌曲、歌谣中词汇不计其中),其中掌握词汇(能听、说、读、写、运用)调整为约500 个左右(涵盖课标所列的423 个词汇),认读词汇200 个左右(包括短语)。

(四) 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强化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复现率

(六)增加了语音系统的学习

(七)增加了音素 Letters and sounds 的学习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5课添加了Letters and Sounds,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发音规律并逐渐运用语音规律认读简单的单词。

三年级重点了解常见的五个元音字母及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四、五年级了解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并增加了Try to read。

六年级设有解重音、连续、升降调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为英语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八)增加了单元复习课的具体练习活动

每单元有一个单元复习课。根据单元目标设计了典型的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活动,检验学生对该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九)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借鉴性方案

每个单元复习中增加了How am I doing?评价部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体现学生是评价主体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 词汇表变化

每册书后附两个词汇表。表一是重点词汇,按单元顺序排序,所列词汇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第一册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表二是整体词汇表。按字母排序,标注本册出现的所有词汇(前面已掌握的词汇除外),包括听懂、会说、认读词汇以及超标词。

(十一) 增加并简化部分歌曲、歌谣

低年级歌曲总数量有所增加,增加了一些歌曲简单、曲调优美、琅琅上口的经典儿歌和歌曲,简化、改写部分原有歌曲、歌谣,减少生词。

六、修改后的特点

1.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体现了“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学习情景。

2.安排了大量有趣的活动,使本套教材的英语学习更加体现了“有趣而容易”的特点。

3.教材内容更加连贯、系统,编排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4.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体现了教科书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要求。

5.增加了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七、教材使用建议

在使用教材前,请老师们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按《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等开展教学。请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习目标 循序渐进

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

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内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整体感受学习内容(尤其是有关问候、介绍姓名等),对数词、学校学习相关的物品词汇应注意从音、义、形整体输入,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注意倾听、认真模仿、大胆开口、不怕出错的学习习惯。

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特别是在小学起始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学简单化现象。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单词早晚都要背,不如学了就让学生背写。这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没有学字母,单词要如何记忆呢?可在学完字母之后,逐步让学生尝试记忆单词的拼写。

(二)设计多样活动 用语言做事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教材中的活动都用图示的方式说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操作的方式。第一册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有听听说说、说说唱唱、玩玩演演、读读写写等。

活动有两类:

一是语言操练活动。如:歌曲、儿歌等。小学生喜欢轻松愉悦的活动,学生在歌曲的旋律和儿歌的韵律中熟悉语言、记忆语言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建议老师合理采用此类活动,不要认为教唱歌、说儿歌是浪费时间。

二是语言运用活动。如:第一册第四单元19课 第3部分 Let’s do it! 以Danny 为范例,要求学生能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教学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下,先语言操练活动,后语言运用活动,以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为目的。教材中语言运用活动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

如:第一册第2课第3部分Let’s play! 活动具有真实的交流意义,以游戏的形式介绍自己和他人的姓名,操作方式一目了然。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练习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都是依据小学生的生活设计的。如第一册内容的主题:"School and numbers","Friends and colour","Feelings and body","Family"。

如:故事课的设计,体现了单元内容学习从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整合。故事课Lynn goes to see a doctor中Act out the story活动, 体现了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体现了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

如:第一册第3课第3部分Let’s play!画画猜猜,第一册第10课第4部分Let’s do it! 找字母涂颜色等,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指导学习策略 提高效率

教材中体现指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内容。

如:从第一册第3单元开始,逐渐构建语音系统,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的语音规律,运用规律认读简单词汇。其中能够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语音学习的内容安排是每单元呈现一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体现在每节课中,只有坚持积累,学生才会了解、运用其规律,形成词汇学习的有效策略。

(四)运用多元评价 激励为主

教材在每个单元增加了How am I doing?部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该部分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多维化,以学生为评价主体。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的评价表只是提供一个可参考、借鉴的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可针对每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目标。

如:针对第一册第1课,可设计如下:

建议教师建立并说明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运用形成性评价时,一定要考虑其可操作性,不宜太繁琐或影响课堂的正常进程。

(五)结合教学需要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1.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加以替换。如:第6课第2部分

Let’s chant!

One, two. How are you?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Don’t be late.

Nine, ten. Say it again.

其中生词较多,如有困难,可加以调整或替换。

3.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材中建议的教学方法,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和步骤。

(六)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关于教学步骤,本套教材教参中提供的教学步骤为: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New concepts: Demonstrate, drill /practice

Class closing

与其它教材的教学步骤(如人教版的5步法)是一致的。

2.关于字母书写,本套教材提供的字母手写体是目前英语国家较流行的一种书写体。有些字母书写的笔划、笔顺与斜体书写不一致。切记,这不是错误的!

3.复习课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课时安排等灵活处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篇7

估算教学的疑惑

笔者在执教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时,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配套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校舞蹈队需要买12双舞蹈鞋,每双32元,带300元够吗?批阅作业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用精算算出结果的,即12×32=384(元),384300;所以,带300元不够。从表面上看,这样解答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却折射出了学生估算意识的缺失。实际上,估算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估算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到位 笔者经常想:怎样才能证明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呢?能够熟练地解答估算题么?在与同事的探讨中,笔者发现,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很多一线教师的注意。往往教材安排特定的估算内容时,教师才会从估算的角度进行教学;当不涉及特定例题时,教师很少想到用估算进行验算、判断或解决问题。教师如此,更不用说学生了。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如果学生面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需要,合理地运用估算猜测解题思路,检验解题结果,并根据估算的结果做出合理判断,那样就真正体现了估算的价值。

估算的应用不到位 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地引导,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其实,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时机很多,教师可以引导低年级的孩子估计一下物体的大小、多少等。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在《百以内数的认识》情境教学图里,出现了一群凌乱排列的绵羊,孩子们可以先估一估,再圈一圈、数一数;三四年级的学生经常结合笔算、口算等,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例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法中出现乘法算式和答案的连线题时,可以结合“看个位,再估算”的方法,不需要机械地摆竖式相乘,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估算的简便性;为高年级的学生讲课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合理利用“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各种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总之,教师要跳出单纯“为学而教”的思维误区,把估算教学的眼光投放到学生整个数学学习历程中去,使学生的估算习惯在教师的“有意”教学中“无意”养成。

估算知识了解不足 比如:求圆柱体蓄水池大约能装多少吨水,要求结果精确到十位。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198.90625吨,那么精确到十位的近似值应该是多少呢?教师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派意见:一部分教师认为结果应该是190吨,应该用“去尾”法,因为最多只能装198.90625吨,如果再多注入一些水就会使池子里的水溢出;一部分教师觉得应该是200吨,没有特殊要求就用“四舍五入”法。那么,到底正确的近似值是多少呢?这里就涉及到了数学学科知识中的离散量和连续量。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现实世界的数量(圆周率除外)可以分为连续量和离散量两类。比如:学生人数、水果的个数是离散量,与自然数对应;身高、体重、温度、时间、行驶距离、平均速度、长方形的周长等是连续量,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出,与正实数对应。现实世界里的所有测量数据都是近似数。比如:班级里某学生身高是150厘米,体重是45千克,就是近似数,与身高约150厘米,体重约45千克,甚至表示为身高恰好150厘米,体重恰好45千克,几种表述没有任何区别。虽然这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有一个准确值,但是不可能无误差地测出――准确是相对的,误差是绝对的。而离散量都是准确数,比如:三(5)班有41人。

明白了关于近似量和准确量的基本理论,显然,圆柱体问题用“四舍五入”法来解决才是正确的,因为这道题目里的圆柱的直径、周长等数量本身就是近似的。因此,教师正确理解估算背后的基础数学知识,是正确认识估算价值、选择估算教学策略的前提。

估算策略的培养

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进行估算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积累一定的经验, 需要一定的依据,使估算的结果尽量接近实际情境,能对实际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对于一个开放的估算环境,如何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更有效、更主动呢?

发挥估算教学纵向和横向延展性特点 据粗略统计,人教版教材将估算单独列为一个新课时的有: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减估算”1课时,二年级下册“近似数”“三位数加减”2课时,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1课时,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三位数”“两位数乘法”2课时,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除法”2课时,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近似数”1课时,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1课时,六年级上册“百分率”1课时等。可以明显地看出,估算的教学纵向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而且估算横向蕴涵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具体教学中,如:“乘除法的验算”“图形面积的估计”“平均数的分析”等,具有自身的延展性。

可见,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从第一学段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估算意识,利用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延展性,经常反思与使用估算方法,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渗透到估算教学中。

加强精算和估算相结合,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两种基本形式,估算能力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索,迅速形成大致答案,但是在精确性上相对较差,需要对答案进行再检查验证;精算能力则较为程序化,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但可以有效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二者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训练中,不论是先估算、后计算,还是先计算、后用估算检验,都应比较分析估算与计算的结果,不断改进估算技巧,同时有效提升精算的准确性。

培养学生应用估算的意识与能力 以下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片段

例题出示:老师带着48名学生去景区游玩,门票为每人104元。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买票?

生1:48×104。

生2:不对,老师也要买票的。应该是(48+1)×104。

师:两种列式你们认为哪种正确?

生1:把49看作50,104看作100,49×104≈5000(元)

生2:老师,我算了,这钱不够。

生3:这是买门票,钱只能多带不能少带的。

生4:49看作50,104不变。

48×104≈5200(元)

师:那还有其他方法么?

(无生响应)

师出示教材估法:50×110=5500(元)可以这么估么?

(学生们开始争论,有人认为把104看作110太大了,有人认为可以。最后师小结:考虑到实际问题是买门票,因此我们可以估大一些。)

(共同回顾小结估算基本原则:1.符合生活实际。2.使计算变得方便。)

在估算“49×104”的过程中,既有学生独立估算的过程,也有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学生对估算的策略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对解题中出现的“应该算上带队老师”等细节问题,都在交流中自主解决了。

结束语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估算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计算方便、符合实际,体会到估算的简便性,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积极性;其次,要让估算贴近生活,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体会到估算的实效性。教师要让估算教学,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篇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义教大纲)是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布的。义教大纲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应用题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改进,主要有以下两点。

1.适当降低难度。义教大纲对应用题教学内容明确规定: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四步应用题(只限于容易的)作为选学内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一、两步计算的为主,最多不超过三步(只限比较容易的)。

2.加强联系实际。义教大纲强调“应用题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是应用题本身的内容要联系实际,二是扩大了联系实际的范围,如在百分数应用题中增加了利息的计算等。

义教大纲对五年制小学各年级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列表如下。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一 年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二 年

加、减、乘、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书写答案。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 年

常见的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口述解题思路。四 年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相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四步计算的应用题。

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年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息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基本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

二、人教版教材中应用题的编排结构及特点

1.应用题的结构

人教版教材是根据义教大纲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定,贯彻把数学的逻辑顺序同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相结合的编写原则,按照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繁简,分析推理的难易以及应用题内容之间的联系,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进行编排的。并且注意加强应用题与小学数学其他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使它们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义务教材与原通用教材比,调整了应用题的编排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步应用题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编排,并注意与计算适当配合。

①与计算概念有紧密联系的一步应用题,结合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分散编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解答方法。如求和、求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法中的两种分法等应用题,都是这样编排的。

②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有计划地分组出现。

比较两数多少的简单应用题包括“两数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等应用题,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编排。这几种应用题实际上有着相似的数量关系,因此现在集中在同一册,适当靠近,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它们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上的联系,从而较顺利地掌握解答方法。

③逆思考的一步应用题分散编排。

逆思考的一步应用题有一个条件是反叙的,需要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分析数量关系难一些。因此,教材采取分散编排的方法,以便学生逐步掌握。在进行分散编排时,也注意与已学的有关的应用题进行联系和对比。

④为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准备。

在安排一步应用题时,有计划地编排了给叙述不完全的应用题提问题、填条件及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以便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的理解,为学习两步应用题打好基础。

(2)调整两步应用题的编排顺序,加强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两步应用题同简单应用题比较,不仅是已知条件数量的增加,而且已知条件之间及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复杂了。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提出中间问题,这也是解答两步应用题的难点所在。为了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义务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在教学之前打好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基础。

a)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常见的简单应用题;

b)进行了较多的“提问题”、“填条件”的练习;

c)学会解答一些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②加强两步应用题和一步应用题的联系。

开始教学两步应用题多是从已学的一步应用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引入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出需要的中间问题,从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③两步应用题根据内在联系分组编排。

义务教材把应用题按照基本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来分组。以利于学生初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三步应用题加强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注意由已学的两步应用题引入,通过增加一个条件把两步应用题改成三步应用题,使学生通过迁移、类推,比较顺利地掌握解题方法。

义务教材与原通用教材比,应用题的步数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在培养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方面有所加强。例如,在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时,注意培养学生如何摘录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增加检验方法的指导等。学生在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时,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以培养学生灵活地分析和解题能力。另外,应用题还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列方程解应用题。

引入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使一些整数、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主要是逆思考的)化难为易,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后,学生可以根据应用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较简便的解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下面分年级介绍应用题的编排。

一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识字不多,阅读比较困难,所以一年级安排的一步应用题,第一册先出现用图画表示的应

用题、用表格表示的应用题,再出现加减法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第二册出现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为后面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打下基础;接着安排“提问题”、“填条件”的应用题,为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准备;然后安排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这也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基础;最后结合乘法的意义安排了乘法应用题及相应的“提问题”。

二年级安排了稍复杂的一步应用题和一般的两步应用题。第三册先结合除法的意义出现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再出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应用题,进行过一些“提问题”、“填条件”的练习,学习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等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一步应用题的一个已知条件来引入两步应用题,根据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出现加减复合(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连减的两步应用题,加除、减除复合的两步应用题。第四册先出现稍复杂的(需要逆思考的)一步应用题,主要是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然后在第三册的基础上,继续出现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并适当出现一些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对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三年级主要安排了稍复杂的两步应用题和比较简单的三步应用题。第五册首先结合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相应地安排了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出现连乘、连除、归一、归总(某一种量不变,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等两步应用题。第六册先结合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安排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乘、除一步应用题;然后出现连乘、连除应用题(其中的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然后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个条件,引出三步应用题。

四年级安排了一般的三步应用题及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列方程解两步、三步应用题。第七册首先安排了一般的三步应用题(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接着在第五册基础上编排归一、归总加条件的三步应用题,然后安排了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应用题和行程问题(三步)。一般的整、小数应用题到第七册告一段落,第八册安排列方程解两步(需要逆思考的)、三步应用题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和倍”、“差倍”问题),最后安排了用方程解和用算术解应用题的比较。

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分数、百分数、比例等教学内容,相应地安排了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适当增加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第九册首先结合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别安排了分数乘除法一步、两步应用题及乘除复合的分数应用题,然后编排了一般的分数、小数应用题,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接着安排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最后编排了工程问题。第十册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编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及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然后结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编排了比例尺,用比例解应用题及稍复杂的比例应用题(两步,而且有多种解法)。

应用题的具体安排如下表。

步数

年级 内容

一步

二步

三步

图画应用题, 表格应用题,

图文应用题,

加法应用题,

求剩余、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提问题、填条件(加、减法)。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乘法一步应用题。

提问题(乘法)。

除法一步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提问题、填条件(除法)。

乘法和除法一步应用题的整理。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加减复合(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 连减的两步应用题。

加除、减除的两步应用题。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已知两数和与其中一数,求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同一种数量关系。)

连乘应用题。 连除应用题。

归一应用题。

归总应用题。

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一步应用题。 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乘除一步应用题。

连乘应用题(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连除应用题(总量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简单的三步应用题。 三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加一个条件)。

一般的三步应用题(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归一、归总加条件的三步应用题。

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应用题。

行程问题(三步)。

*四步应用题。

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应用题(两步需要逆思考的)。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两步需要逆思考的)。

列方程解三步应用题(相遇问题)。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除法应用题。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连乘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连除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乘除复合的分数应用题。

一般的分数、小数应用题。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分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工程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比例尺

用比例解应用题。

稍复杂的比例应用题。

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编排结构基本符合把数学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的原则,易教易学,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

但是,教学实践中,也反映出这一编排结

构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册应用题的难度和份量偏大,例如,反叙的一步应用题需要学生进行逆思考,低年级进行教学比较困难。其次,二、三步应用题的变化条件教学有困难。在学生刚刚理解某一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法后,就立刻让学生变化例题中的某一条件,使之成为一道新的应用题,教学难度较大。相应的练习也有难度。

2.结构特点及理论依据

上述应用题的编排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加强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及应用题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这种编排结构加强了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应用题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使整个应用题部分层次分明、系统性强,既相对独立又能与其他有关知识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事物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数学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反映,因此,数学中的各部分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着的。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的一部分,它的数量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应用题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在编排应用题时,既要加强应用题的纵向联系,也要加强应用题本身及与其他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地说,复合应用题是由几个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题的难易程度,教学应从一步应用题扩展到两步应用题,再从两步应用题扩展到三步应用题。复合应用题与简单应用题相比,不仅已知条件增多了,而且数量关系也复杂了。学生掌握了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以及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较容易地掌握更多步数的应用题的解法,不但可以加深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而且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创造性。加法应用题和减法应用题,乘法应用题和除法应用题,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对这些应用题进行比较,使学生容易理解和区分这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解答方法。

应用题与小学数学其他知识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例如应用题与四则运算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绝大部分应用题都是四则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很好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习简单应用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教材在学生学习了一种运算的意义以后,接着就教学相应的应用题。又如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就是在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这种编排结构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儿童的认知规律一般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系统知识)。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儿童的年龄越低,越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教材注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注意通过直观使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数学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根据这一规律,低年级首先安排了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图文应用题,再出现文字应用题。低年级的应用题大部分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中、高年级中比较难理解的文字应用题也注意结合线段图出现或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等,通过这些直观手段和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学校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时,让学生先摆出12只白兔,7只黑兔,使白兔和黑兔一一对应。引导学生说出是白兔跟黑兔比多少;白兔多,黑兔少;白兔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理解从12只白兔中去掉和黑兔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所以要用减法计算。通过操作和分析,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关于这种应用题中较大数与较小数的数量关系的表象,理解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把应用题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适当地结合起来

这种编排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把应用题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适当地结合,形成合理的教材结构,并使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科书编排的合理结构是把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的结构。任何科学都有其自身的系统,每门学科的体系必须考虑到这门科学本身的系统,形成这门学科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中去认识它的本质。但是,教材的系统性不光是学科的系统性,教材的份量、难易程度和体系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合理的教材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来的,有了合理的教材结构学生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如前所述,复合应用题一般是由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一般是按照从一步应用题到两步应用题,再到三步应用题的顺序编排。但是有些一步应用题的难度超过了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考虑到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把稍复杂的一步应用题放在二年级下学期,而没有完全按照应用题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另外,考虑到有些应用题与其他知识的关系,只有学习了这部分知识,才能安排相应的应用题,比如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这时一般的三步应用题已经学完),也不能完全按照从一步到两步再到三步的顺序编排。因此,需要把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相结合,以便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及培养能力的手段

1.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呈现形式

根据儿童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有关原理,教材中应用题的呈现既要体现教学过程,又要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特征。每部分应用题基本上按照“复习?例题?做一做?巩固练习”的顺序呈现。低年级有些例题前安排一道与例题的数量关系相同的操作性的例题,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理解数量关系,降低思维的难度。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教学新知识后,通过做一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再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下面分几点进行陈述。

(1)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知识迁移的理论,每部分新知识都由旧知识过渡(这些旧知识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充当新旧知识的桥梁、固着点),引出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教材在大部分新知识前,都安排了准备题或复习题,例如在学习一般的两步应用题之前,先复习一步应用题,并由一步应用题引出两步应用题。

(2)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应用题的呈现注意结合操作和直观。低年级以图画、表格、图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等形式出现,并且加强了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数量关系;中高年级的应用题仍主要借助线段图来理解数量关系。

(3)加强了解题思路的教学。在解答大部分应用题时都安排了“想”,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解答方法,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例如教学归一应用题“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教材给出“想:要求买5个书架用多少元,要先算什么?”使学生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想到必须先算出每个书架多少元(单价是多少),就可以算出总价。

(4)两三步应用题,要求由低到高。先要求分步解答再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5)有些应用题同时出现两种解答方法,有些应用题在用一种方法解答后,再提出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能力。例如教学连乘的两步应用题“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教材给出两种思路和解法:①先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再求5箱卖多少元;②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再用热水瓶数乘单价。又如教学连除的两步应用题在给出一种解答方法后,教材提出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找出另一种解答方法。

(6)应用题习题的呈现注意有层次、有坡度,加强了反馈,重视对学习结果的保持。练习的安排基本上按照“巩固练习?混合练习?综合练习”的顺序呈现。在讲完例题之后,紧接着安排“做一做”,进行反馈;在练习中先安排模仿例题形式的巩固性习题,

再安排稍有变化但学生能够用已学知识解答的习题;有些练习中还安排一些混合练习题,使学生在快要遗忘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练习的最后安排综合练习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培养能力的手段

(1)重视培养学生一般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这套义务教材比较重视解应用题的策略和方法的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人们需要处理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一般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能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例如重视对学生进行摘录数据、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检验的训练等,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在遇到各种新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解题策略解决。

(2)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应用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记类型、套公式,这种教法割断了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不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就是分析题中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确定正确的算法。学生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遇到各种类型的应用题都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答,这样就会逐步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利用操作和直观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幼儿期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还保留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思维特点;小学儿童则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而且低年级的儿童的思维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就是高年级的儿童在学习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如果没有直观材料的支持,也会感到有很大困难。学生通过操作和直观材料的演示,要观察、分析、比较这些对象,再进行抽象和概括,发现事物的规律。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另外也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往往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找出算法。在应用题编排中注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操作学具或观察、画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这样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4)加强应用题与实际的联系

义教教材注意应用题的内容要联系实际。每部分内容都尽可能地反映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另外,教材也适当增加一些数学实际应用的内容,如利息、保险、纳税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

这套教材在应用题的编排上,非常重视把已学过的内容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上去。大部分新知识教学前都安排了准备题或复习题,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逐步类推出要学习的新知识,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复杂的内容。这样既减轻了学习负担,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6)安排多种形式的练习

教材的应用题练习分成不同的层次,逐步提高要求。在教学新知识之后安排了试做题(做一做),这种练习与例题基本相同,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练习中还安排了改变叙述顺序、叙述方式,有多余条件,改变条件或问题的习题,自编题或改编题;新增加了星号题,思考题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这样安排练习,使学生能够排除应用题中非本质特征的干扰,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并选择算法,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题能力有很大益处。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