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30 06:21:01

一级教师论文

一级教师论文篇1

关键词:朗诵考级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技能;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0-0119-02

2008年,文化部批准朗诵考级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正式新增项目,这是继音乐、美术、舞蹈之后又一项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由于该项目增设时间相对较晚,一段时间内未在全国推广开来,后来伴随着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以及各地对语言艺术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这一职业倍受青睐,越来越多的人经过培训走向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朗诵教师(简称“朗诵考级教师”)这一岗位。由于是新兴职业,行业规范标准还不甚完善,刚刚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对职业所要求的素质能力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教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对促进行业的规范和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朗诵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是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它具有道德的约束性[1],对朗诵考级教师来说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又具有特别性,具体有以下两点:

1.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培训属于社会教育,考级教师与中小学高校等教师不同,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不稳定的,参加朗诵考级培训的考生从学龄前儿童到成年人各个年龄段都有,所以朗诵考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因材施教、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为人师表。

2.当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考级单位来讲,少数考级单位为了抓生源,提高经济效益,把艺术考级变成以赢利为目的的纯商业活动,这样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还会扰乱整个行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讲,少数教师的功利心在作怪,把目光主要放在的了挣钱上,保证不了教学质量,并且教师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再次,从学生家长方面来讲,少数家长要么功利心重,把艺术学习当成升学的捷径,要么就是互相攀比,虚荣心作怪[2]。作为朗诵考级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把职业操守,真正热爱这一事业,抛开一切功利,敢于揭发不良现象,守住自己心中的一片净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还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家长。考级单位、教师、家长三位一体,一起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氛围。

二、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朗诵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

1.提高理论政策素质

朗诵考级教师若忽视了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有关理论政策的学习,就好比没有帆的船,很难找到正确的工作方向,使教学失去针对性,甚至工作会走弯路。所以朗诵考级教师要认真学习关于朗诵考级的文件政策,熟知朗诵考级的标准与级别,朗诵考级中各级别的组和试题、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以及其他关于考生考级的要求,同时认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24号)《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以政策指导实践。

2.夯实专业理论基础

有人说:“教师的上课,是一滴水与一桶水的关系。”虽然课堂上倒出来的只有一滴水,但是教师肚子里却需要一桶水。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只有钻研得深透、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讲得生动,讲得透彻;只有自己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而且有独到的见解,才能讲出新意[3]。所以教师要想教好朗诵必须具备丰富系统的朗诵专业理论知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朗诵实践,提升自己的朗诵水平。

从事朗诵考级教师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工作经历、专业背景和学历决定了他们的朗诵专业理论基础不一,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以北京电台培训中心2013年7月举办的“全国艺术水平考试朗诵考级专业教师证书培训班”为例,学员中有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在校大学生、中小学以及高校教师、各类私营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等,学历从专科到研究生都有。通过对结业考试成绩比较研究,可以按照专业背景把该班学员分为四类:一是有播音与主持艺术或表演专业背景的学员;二是具备省级或以上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的学员;三是有语言艺术教学或管理经历但专业性不是很强的学员;四是其他专业背景从未接触语言艺术领域的学员。前两类学员由于系统的学习过语音发声和语言表达技巧等学科,接受朗诵专业理论的能力较强,而后两类学员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的起点不一样,所以后两类学员就需要更加努力,除了培训课上认真学习以外,还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和书籍,勤学苦练,下大力气夯实普通话语音、艺术发声、语言表达技巧、朗诵理论等理论基础知识。同时部分前两类学员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就心存优势,走马观花地学习,易产生浮躁的学习态度,有基础是好事,但要是停滞不前,好事就变成了坏事,学无止境,应该在现有基础之上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虚心请教并耐心的帮助其他同学。

3.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朗诵教学同声乐、舞蹈等艺术类教学相似,教师的示范能力非常重要,朗诵考级教师必须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示范教学能力。往往专业实践能力强的老师在同学们心中都有较高的威信,反之在教学中很难有说服力,还是以“一滴水与一桶水的关系”来讲,要想教好朗诵首先自己得朗诵的好,朗诵考级教师要练就扎实的语言艺术基本功,能熟练地表演经典的贯口和绕口令,并掌握各类体裁文学作品的朗诵方法。“朗诵考级教师培训班”时间虽然不长,但授课的教师都是经验丰富并具有高级职称的播音员主持人和演员,曹灿、虹云、杜敏等知名专家都在其列,他们不仅阅历丰富、德高望重,并且有很强的示范能力,学员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学习老师教予的朗诵技巧,多争取朗诵练习的机会,并虚心接受老师们宝贵的指点。艺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参加十几天的培训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但是学员在培训期间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朗诵的不足,同时建议学员们在培训结束后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帮助其详细找出自己的语音问题,以在日后进行改正。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教学相长,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朗诵比赛和朗诵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的舞台经验来锻炼自己。一段时间后争取考取普通话一甲证书,以最标准的语音和最完美的朗诵进行示范教学。

三、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朗诵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文学素养

1.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师基本素质,提升教学水平

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之后就要想办法把理论和实践教给学生,此时教学方法尤为关键,现实中不乏有些老师自己朗诵的很好,获得各类朗诵比赛的奖项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教,实践与教学脱节的现象比比皆是。朗诵考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共性的教学法,所有专业的教学都是有共性可循的,要掌握一般的教学规律,师范类专业背景或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学员对此都有了解,主要学习《教育学》等课程,了解教育原理,在此不多赘述。

(2)因材施教,前文中述,参加朗诵考级的考生各个年龄段都有,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阅历、知识储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对于年龄较小或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较简单的稿件,同时要多多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其查缺补漏,选择有一定难度的稿件练习。另外在教材选择方面,目前比较权威的教材是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委员会编著的《朗诵教学考级表演教程》。总之在教学中要以科学的教材为依托,以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支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采用小班授课,艺术类教学不宜采用大班授课,当然可以采用“大班讲授理论共性问题,小课解决个体症结”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全部大班授课是不科学的,是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

(4)注重对朗诵稿内容的解析,朗诵实践教学中最切忌的是只一味的解决学生的语音、发声、朗诵技巧的问题,或只采用“教师领诵,学生模仿”的方式,这样学生不仅不会举一反三,并且朗诵出来的作品也缺乏内涵,甚至表达不清语意。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文字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按照字读音、照本宣科的一种简单、机械的言语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则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4]。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朗诵作品的讲解,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主题、背景、层次等之后再解决语音、基调等技巧问题,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读、多写,提升文学素养

朗诵考级的作品以中外古今经典文学作品为主,提升文学素养有助于教师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才能更详细深刻的讲解作品,并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朗诵技能。提升文学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最好能背诵一些经典的、朗朗上口的文章,其次是要累广博的知识,在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同时还要阅读各方面的书籍。张颂老师在《播音创作基础》中讲到的广义备稿的理论也告诉我们要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因为朗诵的稿件中可能会包含历史、人文、自然等科学,只有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目前,就全国来说,“朗诵考级教师资格培训班”班次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朗诵考级教师的岗位也会越来越多,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无论在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要有较高的水平,以更好的传播朗诵这门高雅的艺术,进一步唤起社会对语言艺术教育的重视,提升公民整体的语言表达能力,争做合格且优秀的朗诵考级教师

参考文献:

[1]唐伟,钟伟,陈蕾吉.高校青年教师素质能力要求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2]刘晓娜.关于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问题的思考[J].综艺论坛,2006(12).

[3]王耀华.教学必须科研 科研促进教学――和艺术学科教师谈科研与教学[J].艺术教育,2008(2).

一级教师论文篇2

第二条 对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所有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均由静海县教育学会统一组织实施。县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各部门须提前制定相关活动方案,经静海县教育学会会长(或主管常务副会长)审查同意后,报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部级、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各部门要依据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术团体的有关文件精神,提前制定县级评选推荐方案,经静海县教育学会会长(或主管常务副会长)审查同意后,报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或由教育学会委托相关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四条 论文评选(推荐)程序。

部级、市级优秀论文评选推荐程序。

1.转发文件。转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术团体的有关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的文件。

2.个人申请。有意参加优秀论文评选的教师,根据转发的文件要求,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交本人的论文,由学校进行登记。

3.乡镇校审核推荐。乡镇校组织人员对教师作品的原创性进行审查,并按推荐指标要求(第五条)择优推荐。将教师原创性论文登记造册,向县教育学会秘书处进行推荐,并提供推荐名册。

4.县教育学会秘书处评选推荐上报。县教育学会秘书处组织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按照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择优推荐。

县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程序。

1.全面发动。各单位要把优秀论文评选当作一次教师交流反思自身教学经验、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项校本研究活动,宣传发动到每一位教师、教育干部。

2.基层推荐。各单位根据每年下发的通知要求,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初评,根据相关要求及推荐指标择优确定上报论文名单,在本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参评。

3.组织评选。由学会秘书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选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论文分类分组、统一编号、清除论文作者个人信息、论文审核等;聘任评委,原则上评委由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担任;组织评委培训活动;各组评委根据评选标准对每篇论文进行评价赋分;秘书处安排相关人员对论文及各组评分情况进行复审;根据论文成绩分类统计排序,按奖级设定比例和成绩一次性确定获奖名单及等级。

4.评选结果。评选结束后,通过《静海县教育科研简报》公布,并供各单位存档备查。公布后,向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第五条 推荐指标。原则上各单位推荐论文篇数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0%。

第六条 论文要求。

各单位推荐的县级论文要符合以下要求:

2.报刊杂志未公开发表的。

3.如实填写《静海县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登记表》。

4.每篇参评论文打印2份,同时提供电子稿。论文正文格式

各单位推荐的部级、市级论文要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第六条 奖项设定。县级获奖论文总数控制在推荐总数的60%左右。评选结果按1:3:6的比例设一、二、三等奖三个奖项;部级、市级论文推荐比例,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七条 评选纪律。评审人员和评审工作人员在受理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应客观公正,秉公办事,严格把关;评选实行回避制度,凡申报参加评选或有亲属参加评选的,不能担任评委。评委成员必须模范地遵守师德规范,坚持原则,执行评选规定。对工作不认真或有营私舞弊行为的评委成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取消评委资格的处分。论文作者需作出“个人诚信承诺”,保证所写是原创,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审查,并对论文原创的真实性出具审查意见。严禁弄虚作假,对抄袭他人文章和冒名顶替者,取消参评资格并记入学术诚信违纪档案。

第八条 县级论文评选活动不收取参评费,相关经费由县教育学会和县教科室承担;部级、市级论文评选活动,按相关文件执行。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县教育学会负责解释。

静海县教育局

静海县教育学会

一级教师论文篇3

关键词:台湾 师范生 班级经营 班级管理。

台湾对学生的管理称为班级经营,大陆相对应称之为“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主任工作”等。有台湾教育专家认为,管教学生或班级经营的能力,是教师专业知能之一。①。班级经营策略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通过训练获得有效的班级经营技巧。台湾教育界为了适应新形势变革,将以班级经营为核心的专业知能作为师范生教师专业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实习制度等方面着重培养师范生班级经营能力。

一、课程设置: 班级经营理论学习和访谈感悟。

台湾对师范生班级经营专业培训一向比较重视。1989年,师院进修部正式开设班级经营课程。1995 年,公布“师资培育法及相关法规选辑”,订定各类教育学程之科目与学分,班级经营列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程的“教育方法学课程”必修学分之一。台湾师范院校都设有“班级经营”课程,作为师资生教育课程必修课。由于班级经营理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了提升理论学习,台湾教育专业课程开设较多。教育基础课程有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等科目,教育方法学课程有教学原理、班级经营、教育测验与评量、辅导原理与实务等。教育课程的比例大约占总课时的 40%,并具体规定修完一定的教育课程的学分,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这些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从理论上更好地学习与开展班级经营。班级经营课程主要有两大核心: 班级经营理论建构和学生实务经验的开展。各师范院校在实施班级经营的课程架构上有分歧,教师取舍课程的内容差异很大,但大多数教学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指导。例如单文经主编的《班级经营理论与实务》,该书包含所有班级经营的重要科学理论,又有许多配合理论的案例与班级经营技巧,是多数师范院校首选的参考书之一。实际上,各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较为灵活多样。

师范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中也有许多实践操作的活动。此外,还组织优秀导师访谈报告或采访,通过访谈问题的拟定,让学生了解班级经营的各项操作实务,帮助掌握班级经营的重要内涵。通过学生访谈报告,帮助了解未来教学环境,熟悉班级经营中的教师角色,学习和了解许多优秀教师经营班级的策略与方法,从经验中分享,这对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资生具有相当的帮助,有助于师资生建构班级经营能力。报告访谈之后,要求师范生撰写心得体会,结合班级经营策略与方法给师资生布置相关作业,如教室布置成果、班规拟定与发表、班级经营计划书的拟定。有台湾学者认为,班级经营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武功。②不管是级任导师还是科任教师都要掌握班级经营技巧,所有教师都要有做导师的准备,提升教师班级经营的专业知能,既需理论学习也要求有实践锻炼。

二、实习培训: 班级经营技巧实践和观摩。

台湾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或师资培育中心学习称为师资生,到学校实习称为实习生。台湾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毕业,或在一般大学毕业且修完教育学分( 或修满教育学程) 后,经过教师资格初检合格者,才能申请实习教师资格,发放实习证书,联系学校实习。台湾教师实习最初为一年,实行师资培育改革后,2002 年调整为一年或半年。实习包括四个部分: 行政实习、教学实习、导师实习和研习活动。实习期间,以教学实习( 教学效能) 及导师实习( 班级经营) 为主,行政实习及研习活动为辅。

在实习阶段,每位实习生都安排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是实习学校的教师,另一位是师培中心指定分配的指导教师。为了培训实习生班级经营的知能,实习学校一般指派担任导师三年以上的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师生共商实习目标、重点、活动、方式和进度。实习生实际上重点跟随实习学校教师学习,尤其要随班学习指导教师的班级经营管理。通过随班观摩其指导管理学生的方式,观察指导教师的一言一行。例如观察指导教师每天去教室与学生一起用餐,观察指导导师班级经营的绝招: 包括维持中午吃饭秩序、吵架等处理方法。很多实习生回顾自己在实习阶段,得到实习辅导教师帮助很大,收获很多,尤其在班级经营方面终生受益。如认为辅导教师的班级管理应成为师资培育必修课程,教师给予学生班级经营方面的指导较多。“我觉得师院的辅导老师给师院生的指导偏重班级经营方面的指导”。“我觉得小学的指导老师在教导我们班级经营方面,则先看我们如何应付处理小朋友争吵,然后,再把他的处理方法告诉我们,然后再用自己如何安抚小朋友的方法让我们了解。”③台湾实习时间较长,导师实习时间得到保证,观摩一段时间的指导教师班级经营技能后,必须亲自带班管理学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实习后,还要撰写报告、心得、体会、感悟、收获、反省等,强调实践反思和应用,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将发现的教育实际问题提炼升华,促使理论与实践呈交替前进、螺旋上升的态势,提升班级管理理论和业务水平。[论文=格式]

三、研习活动: 班级经营理论和实践。

知能提升台湾班级经营的理论研究始于 20 世纪八十年代。教育专家在班级经营方面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学科领域,形成一批班级经营研究群体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既从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也进行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这些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研习会、工作坊等形式,直接应用到师资生的培养和人才培养中,协助师资生更好地进行良好的班级经营,提高教学效能,发展职业技能。台湾的师资培育机构、研习所都不定期地开办研习活动,如台湾师大教育研究中心、屏东师范学院、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等,不仅招收在职教师,也针对职前教师开展培训学习。如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 2012 年 1 月举办“师资生暨初任教师主题讲座———未来会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小事”。从实施内容看,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初任教师面临的问题中,以对学生管教最为棘手。由此,“邀请专家与师资生交流有关学生辅导与管教的问题”,“协助师资生在辅导管教问题上做一较为深入的探讨。”④师范生参加研习活动,颁发证书,与学分、成绩挂钩并存档。

台湾师范生实习期间需要参加一些研习活动。实习生在实习中面对问题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经营,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参加各种教育机构研习会,规定参加教师进修机构研习不少于 7 天,参加师资培育机构的研习或座谈每月至少 1 次。有的学校要求实习生定期参加研习会。例如,台湾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实习教师统一在实习学期中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返校,参加实习教师座谈会或参加相关的研习活动。一些院校还通过自办实习辅导杂志,交流实习消息和指导实习。如台湾大学的《台大教育实习辅导通讯》、东吴大学的《中心通讯》等。⑤台湾积极推进“小班小校”、“零处罚”、“友善校园”等改革,传统的体罚管教方式受到社会谴责,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心理与辅导、教育性管教措施,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师范生通过参加研习班活动,能够接受最新研究成果,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理念,从而既使理论获得提升,实践操作也得到指导。

四、资讯网站: 班级经营辅导和交流立体平台构建。

台湾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开设资讯网站,为师范生提供班级经营方面的丰富教学资源。台湾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站实行全民免费,有关班级经营方面的学术著作很多,研究论文也多,可以直接上网络查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调控学习进度,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台湾教育网站较多,其中许多专设有班级经营辅导的网站,既有台湾教育部门、师范院校、中小学设立的,也有民间教育组织或教育作坊建立的。

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咨询相关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咨询教育专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各种班级管理信息。同时,不断学习、反思,提升师范生班级管理知能。影响较大的班级经营网站有: ( 台湾) 教育部爱的教育网、台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所、台北市立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政治大学教育系( 所) 教育心理与谘商组、台中师范学院谘商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班级百宝箱等等。这些网站的开通,为学生提供一个辅导和交流的互动立体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班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应用来进行探讨。

五、资格检定: 班级经营专业知能考核和评量。

台湾教育专家认为,教师的专业程度如何,教师的班级经营与管教措施是观察的重要指标。⑥为了提升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考核和评价体系相应地应进行一系列调整。师范生所修课程中有相当比例为教育学程之类课程,而且规定一些课程必修才能毕业。这些考试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考试,如要求师范生写“班级经营计划、班规制定”等。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和师培中心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其中,教学实习占 50%,导师实习占 30%,其他占 20%。最终确定实习成绩要结合整个实习阶段的表现来评定,实习生的班级导师带班情况是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资格审定也进行改革,由过去登记制改为检定制。2002 年,台湾进一步修改法规,废除了教师的初检和复检制度,改为教师资格检定制。台湾《师资培育法》规定,教师资格取得程序改为三个阶段:职前教育、实习与教师检定。职前教育指在师范院校学习完毕,成绩合格,修完学分,发放实习教师资格证,才能参加教师实习。实习一年或半年,评量合格,才能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通过后,才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参加统一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合格教师证书。在台湾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中,有一门必考课为“课程与教学”,设有“班级经营”领域的考试内容。例如,2008年台湾教师资格考试中有一问答题为“认识学生、记住学生的名字是班级经营的重要工作,试列举五种在开学两周内认识学生的有效方法。”类似的班级经营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题目所占比例较大。教师任用方面,由原来的分发制改为聘任制,这对师范生各方面素质要求很高。其实,师范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一般而言从事中小学教学没有问题,而掌握班级经营的技能和水平则确有一定难度。因此,聘用教师要综合考核素质。台湾在教师教学专业评鉴指标的建构中,“班级经营”也是重要的层面。教师效能评鉴中的十三个指标,除了教学知能、人际关系、个人表达能力、专业成长的能力属于个人能力培养,其余九个几乎都涉及班级经营方面的成长和素质要求。可见,班级经营的能力是考量一个教师的重要尺度。

大陆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在教育发展历程中面临的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海峡两岸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学习,以期少走弯路,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教育品质。台湾比大陆较早经历现代化发展、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变迁,许多方面走在前面,在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上又稍具超前性,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台湾在师范生教师专业中,对班级经营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培养系统,构成理论 + 实践 + 培训 + 反思+ 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对班级经营的研究累积不少有效的策略、技巧等成果,对提升师范生班级经营的实际效能有积极推动作用。这些经验和成果,都值得大陆地区学习借鉴。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还要懂得管理的技巧,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更多的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台湾教育界人士认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和学习环境。可见,优秀的教师也是优秀的管理者、经营者。不管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手,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必须具有班级管理的专业和知能,通过提升专业能力,保证教学活动顺畅高效的进行。未来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师范毕业生的素质,改革现有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当前,应改革和调整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训练出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教师。

注释:

①单文经: 《班级经营策略研究》,台北师大书苑,1994年,8 页。

②林进材: 《班级经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23 页 ~ 26 页。

③沈翠莲: 《台湾小学师资培育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年,475 页 ~477 页。

④ttp: / /web2. hsjh. tp. edu. tw/index. php? option = com_content&task = view&id = 4939&Itemid = 2.

⑤王根顺、王梅: 《台湾地区师资培育机制及其启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1 期。

一级教师论文篇4

一、师生互动,共创班级物质文化

建设班级文化首先应当重视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的布置和师生的仪表,它是班级的硬件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优美的环境,温馨愉悦的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班主任积极组织,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整洁的、优美的、富有教育气息的环境,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教室布置真正做到让每块墙壁说话,图文并茂,构思精巧,主题突出。例如:许多班级的墙壁上有“我能行,我精彩”、“我们的榜样”、“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充满激励的话语以及学生的优秀作品。“手拉手,心连心”、“悄悄话信箱”等无一不体现了班级里师生之间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和互助互学的良好人际关系;“奋进求实,勇攀高峰”、“争做文明之星,争创和谐班级”等号召力十足的班训时刻引领着学生;“朝阳班”、

“雪松班”更是班级文化的高度浓缩。那么如何发挥班级环境建设的教育功能,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设计的过程,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做到博采众长。二要充分体现教室布置的教育功能,把教育的目标通过教室文化体现出来,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及时更新教室布置,延续教室文化。

二、师生互动,共铸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作为一个规范性团体的主要表现和存在基础。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班规、纪律等内容。班级制度是学生内在的评价尺度,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和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集体利益,朝着班级目标迈进。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其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班级制度的制定关系到班风的形成,关系到班级文化的建设,完善的班规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班规的制定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多听取学生的建议。要引导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经学生集体研究讨论,确定班级制度。班级的制度和纪律,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度的制定既不能过严,也不能过松。过严则无法实施,过松就无约束之功能。同时,班规的约束力应体现在对教师的约束与对学生的约束两个方面,尤其是对教师的约束,如果没有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约束力是得不到实行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便对班规不再信服,对于班级制度文化形成的促进作用也大打折扣。

在制定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要遵循“多数原则”,尽可能的将所有的张力糅合在一起,形成集体的合力。多数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我约束而又互相监督的行动指南;有利于保证主流文化的地位,并对非主流文化进行影响与制约,促使其与主流文化相融合,相一致;能够保证班级规范最大程度的代表性,有利于保证班级规范文化的地位与实施。教师要注意师生间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相互影响,并且利用多数原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制约,建设民主的班级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指导、监督、制衡、服务”,班主任应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既要公正严明、一丝不苟,又要宽容温和、真诚耐心。

三、师生互动,共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能够给人以理想、以信念、以激励,同时也给人以约束。班级精神文化一经形成,既可以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以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

精神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每个集体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班级这个小集体来说,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团结互助,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必定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在班级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意识和观念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要做好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创造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班级文化是师生互动的结果,要塑造优秀的班级文化,应该构建民主的师生互动关系,强化师生之间全面、和谐、有效的互动。为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理解与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之间良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多发挥民主精神,使学生逐步培养主动意识。只有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2,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

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是离不开健康的班级舆论的。正确的舆论是推动集体不断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是不可能有健康舆论的。在促进学生健康的舆论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切身体会出发,通过辩论会的形式,给学生平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引发更深刻的思考,实现自我教育。最后,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利用它们的作用。班级舆论工具是班级言论传播的媒体,主要包括黑板报、宣传栏、班务日记等。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班级媒体建设,利用班级舆论工具开展有益于学生人格完善的正确舆论宣传,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文化熏陶,必然会利于健康班级舆论的形成。

3,培育优良的班风。

班风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体现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面貌和形象,反映班集体共同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班级精神,反映全班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和意志状况。班风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必将辐射与影响社会风气。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因此,班风一旦形成,便形成了一种约束力影响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它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班风使全班有愉快的情绪,对集体的力量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团结友爱,互相尊重,集体荣誉感强。班风体现着班集体的整体面貌,是班集体中不同成员的共同倾向和集体表现。

一级教师论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行动指南,围绕市教育局教研室下达的幼儿园研训工作要点和本园工作目标,以深入贯彻新《纲要》为核心,以实施新课程为重点,以园本研训为抓手,以教学评比为载体,以促进师幼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科研先导、服务功能。立足本园特点,挖掘资源优势,逐步形成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努力提高幼儿园教科研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组建设,创建“学习研究型”教研组建设,扎实开展新课程备课。

2、结合新课程实施,加强区域活动专题研究,优化区域设置,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区域活动科学性和实效性。

3、加强课程园本化专题研究,形成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完善园本课程。

4、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完成平湖市级、园级各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推广,提高教师的研究分析能力。

5、通过教师园本培训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行为跟进式研究”。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强化教师理论学习,每位教师重视自身学习,每天保证一小时的自学时间,学习新《纲要》、《幼教》杂志、《教育信息资料》、《幼儿园课程指导》,结合课题研究重点学好一本理论书籍,做好理论摘录。

2、中心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单周三、四、五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双周利用周六进行活动,村幼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各教研组要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以新课程备课为重点,通过研讨,提前一周安排好周活动计划,研究制定适合本年级幼儿特点的活动主题,鼓励教师教师全体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教研活动。

3、组织开展三次全镇性的大教研活动,10月15日安排园级“双高”课获得者进行教学汇报,11月5日将邀请平湖市名师——实验幼儿园的马建英老师送教下乡。12月17日本园将组织一次市级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4、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利用省市级开展的各种研训活动提供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及时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动态,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促进课程改革。

5、指导帮助青年教师,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与结对的实验幼儿园联系挂钩,本学期将隔周一次派小班的三位教师向实幼教师学习。版权所有

6、研究并实施各级立项课题,确定园级研究课题,各教研组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根据研究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利用周五课题活动日时间做好每月一次课题组研究活动,组织进行交流并作好记载。

7、根据新课程实施情况,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撰写教学分析,提高教师的研究分析能力。

8、组织评选2005学年园级优秀论文,编印优秀论文集,出刊《幼教经验花絮》第八期。

9、利用周六时间开展教师园本培训,重点进行“一课多研”教学研究。共安排6次,见安排表:

2005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园本培训时间安排表

时间内容学时辅导人或其他

9.17建构式课程理论学习3张勤华

10.29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大班三位教师

11.12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中班三位教师

11.26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大班三位教师

12.10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中班三位教师

1.7教学活动设计比赛6全体教师附:每月工作活动要点:

9月份

1、各教研组制定计划,确定本组主题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活动;

2、骨干教师参加市新课程教学研训活动;

3、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4、上交“双高”课参评材料;

5、立项课题研讨交流活动;

6、建构式课程理论学习。

10月份

1、园级“双高”课获得者教学汇报,并参加市级比赛

2、园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编印优秀论文集,推荐优秀论文市级参赛;

3、出刊第五期《幼教经验花絮》;

4、主题实施分析交流;

5、“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1月份

1、平湖市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2、参加市新课程实施汇报交流;

3、推荐教学案例、教师论文参加省、市两级评比;

4、开展课程园本化专题研究;

5、“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2月份

1、开展新课程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课程教材与乡土教材相结合专题研究。

2、组织市级新课程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3、“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月份

1、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2、教研工作总结;

一级教师论文篇6

贯彻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狠抓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科研的探索,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工作。

二、主要工作

1、认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2、认真开展新课程教研活动;3、积极参加县级教科研活动;4、加大教研工作的过程管理;5、进一步深入开展课题研究;6、具体指导好各校的课题研究;7、提炼、推荐教师文章发表。

三、具体措施

a)完善组织网络,加强队伍建设

我们始终知道只有拥有一支有现代教育观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发展。因此、学校将成立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统抓统管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健全课题组,建立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人手一份,让每位参与者都明确自己的目标与任务。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人人搞教研”的观念,努力成长为一名教研型教师,为学校的教研工作出谋划策。

b)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教科管理

I、理论学习制度

学校在各年级成立理论学习小组,按“四定”要求开展活动。

1、内容:每位教师根椐自己所教科目自学各科课成标准,进一步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同时有选择的阅读一些教改前沿的理论文章,更新思想,借鉴成功经验,帮助教学。

2、定时间: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理论学习时间外,没一位教师自己每周安排2小时的理论学习时间。

3、定交流;每个教师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本学期学校将继续组织关于新课程标准的专题理论学习交流会。

4、定考核:期末由学校组织力量全面检查理论学习情况,出理论检测题,考核教科成绩。

在完善理论学习制度的同时,我们将定期向教师推荐理论学习文章,举办理论学习交流活动,并邀请专家老师来校指导,组织专题报告会,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c)深化教科研究,优化科研过程

1、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把教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紧紧围绕相关课题,进行探索、总结,在各自的教学中要有所研究,有所体现。课题研讨课和教研活动课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师既能在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有所成绩,以能在教学活动中崭露头角。

四、搞好活动。以活动促发展

1积极参加县级教科活动

本学期我校将参加县级教科研活动,开展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进一步推动我校的课题研究的进程,也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研究的机会。

2、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科论文比赛。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教师把平时的随笔随感、经验总结经过提炼而能及时得到肯定。继续组织镇级论文赛,希望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些有质量的文章。

五、出好教科成果。加强阵地建设

1、加强教师对研究总结,对论文的撰写。

2、逐步提高发表文章刊物的档次。

一级教师论文篇7

一、考核加分:

三等奖:全国级24分,省级12分,市级6分;

2、经验成果:(1)凡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比赛(或主办的刊物)中,论文获奖或发表均按以下标准计分:(其中“”均算该级别的一等奖)

一等奖:全国级10分,省级6分,市级3.5分;

二等奖:全国级 8分,省级5分,市级3 分;

三等奖:全国级 7分,省级4分,市级2.5分;

3、荣誉称号(凭证书原件)

(3)个人单项奖(指在某次活动中获得的荣誉,如“优秀教案”、“优秀师德论文”等)按以上奖励办法的一半计算。

二、发放奖金:

2、对各类竞赛的奖励如下: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级组织的竞赛,可获以下奖金。

奖级 部级 xx省级 xx市级 xx市级

等级 奖金 等级 奖金 等级 奖金 等级 奖金

教师凡在省、市、乡承担观摹课、示范课、公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工作,并受到一致好评且受到表彰者及撰写论文,获各级正规学术报刊杂志刊登者,可获以下奖金。

刊物级别

国家 xx省 xx市 xx市

奖金 300 100 50 30

注:具体细则见科研计划。

3、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技术,并能制作高水平课件和网页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经学校考核,由学校发100元作为奖励。

4、把教师完成科研计划情况纳入学年教师考核中,各类培训证书和实绩(如论文、课题、竞赛成绩等)要按年归入个人档案,学校将把教工在科研中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在职称评审、先进评比、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等工作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级教师论文篇8

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高年级专业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英语技能的主要课程。同时,高级英语也是一门有难度的课程,教师表示上的辛苦但是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反映内容枯燥而且难学。那么,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到底要怎么开展呢?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由此看出,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学生对难度较高的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对深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教学目的明确之后,需要思考的是教学方式。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毫无疑问,这种方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

传统的逐字逐句讲授课文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生觉得,老师上课的时候都会讲到,我也不需要预习了,课文也不看了,连生词都懒得去查了。上课的时候就等着老师讲,也不去思考了,连最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都谈不上。而且,因为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学生不做预习,不了解课文背景,往往是读一遍下来还摸不着头脑,学生就会感觉课文太难了,老师讲了我还不会;其次,逐字逐句讲授课文,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是主次不分,更是破坏了课文的语篇整体性和美感,这样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呢?最后,教师讲学生被动的接受,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因而,高级英语的教学,需要建立起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的互动教学模式。

(二)互动理论与高级英语教学

互动是一个从社会心理学中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概念。互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在外语教学领域,社会互动理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论及教学模式影响较大。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是重要的互动对象。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各自存在着差异,使得交流成为必要。学生即是在这种交流之下,不断的认识世界。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独特性,把学习看作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是极为重要的教学活动,个人对学习的投入必须是多维的,全方位互动的,包涵的不仅仅认知方面,还涉及情感、行为和个性等方面。在教学方法上,人本主义强调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互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更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为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尤为注重在教学环节中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将自身的经验带进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教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等,问题留待他们去探究(Williams. 2000:49)。

社会互动理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论及教学模式都为课堂互动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互动是双向的信息载体课堂中的互动,就是以师生平等身份、学生为主体,在引导、启发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沟通,共同讨论,使课堂成为交际场所,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而言,高级英语教学要达到以下五个方面的互动:

1.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方式。学生是学习者,同时也是主动的课堂参与者。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同时也是和学生一样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师生可就某一话题进行共同讨论,和学生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多种形式、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生生互动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合作。高级英语课应当把课堂的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生生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话题讨论、内容探讨、小组任务等等,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

3. 人机互动

人机互动包括课内课外,学生通过网络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以及与教师之间通过即时通讯媒介进行网上互动的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如手机等成为学习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更多知识和学习的帮助。以往,人机互动更多的用于课堂之外,事实上,课堂之内,也可允许学生通过网络去学习、探究所碰到的问题。例如,在讨论的时候,学生想要确定某个单词、某个信息,可以立刻通过网络得以解决,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 课内外互动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高级英语课程的知识难度大,内容广,更需要与课外的学习形成互动。教师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的各种活动,使学生自主的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使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如: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或者课堂短剧表演。在此之前,学生就必须要进行资料的搜寻、进行讨论、写辩论词或者剧本、排练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

5. 情知互动

情知互动指学生的认知和感情产生互动。在高级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各种题材的课文,更重要的是学习人文知识,领会人文精神,这些都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因而,高级英语课程本身即是情知结合的一门课程。

情感和认知本来就是学习活动中的有机整体。高级英语的课文难度虽然比较高,如果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情感,那么学生的认知难度就会降低,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效率也会提高。

(三)高级英语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应该存在于教学的始终,具体到每一个教学的步骤。下面从课前和课堂这两个方面来看高级英语课程的互动教学。

1. 课前

课前预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项活动,相反,课前预习应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心。当然,高级英语课程的预习,不仅仅是查单词、读课文,还要了解课文背景以及读课后注释。有了这部分的自主学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掌握了一部分关键词汇,带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来上课,才有可能参与到课堂上来。课堂上就不需要花时间去解决一些可以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就可以解决的语言问题,更多的时间可用于解决更难更深入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学生都带着问题而来,学习也不再是被动的了。

教师可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

(1)设计预习任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预习任务,以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任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就课文内容提2-3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总结课文大意;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提问题;让学生写作者简介、或背景简介等。通过这些任务,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同时,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

(2)让学生做资料搜查

作为教师,我们总是希望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大量的案头工作,然后在课堂全部展示给学生。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给学生提供非常多的信息,学生却不喜欢这种灌输方式,他们觉得这样非常枯燥,不喜欢听,也不愿意听,即使有部分学生很认真的听了,能记住的也不多。尤其是文化背景部分,与其说教师花很多时间来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让他们主动的做资料搜查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搜寻更多的资料。

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也鼓励学生先查资料来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上与教师及同学一起讨论。

(3)设计需要课前做准备的课堂活动

想要达到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课堂活动的设计就尤为重要。同时,为了教学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也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真正实现课堂上的各种互动。课堂活动可以是让学生做Presentation,可以设计辩论、短剧表演等活动,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就可以参与进来。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写作文,让学生相互修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点评。事实上,这样的作文任务,已经由课后作业变成了课前准备,加上课堂上的讨论点评,学生能马上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而教师也大大减少了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思考课堂的各种教学活动。

2. 课堂

课堂教学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中心,是进行互动的主要场合。学生在课前预习所做的准备是课堂互动的先决条件,而课堂互动反过来也会提高学生进行预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每一个步骤,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1)口头陈述

口头陈述(Oral presentation)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需要根据所提供的主题进行口头陈述。这部分可以布置课前的小组活动进行准备,每一个组负责一课,学生可课前做好PPT,课堂上进行口头陈述。这部分侧重个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

(2)背景知识的学习

课文当中涉及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文化文学典故等知识与课文有着密切的关联,做好这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前面已指出,背景知识可以让学生自行地查阅资料。有时候第一部分的活动已经涉及到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先让其他同学做出补充,最后教师再做些必要的补充。

(3)课文理解

在课文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General-Specific-General的方式进行。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然后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也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性的思考和讨论。课堂上,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查单词,查资料。

(4)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指的是词汇学习、修辞学习和难句学习。词汇学习主要鼓励学生自行解决,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相关练习,遇到问题比较大的地方教师给予讲解。在修辞学习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修辞来体会作者的意图,领会课文深层次的意义。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难句,可适当的使用paraphrase或者翻译的方式。

(5)评论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欣赏,甚至批判课文,给出自己的评论。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体裁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辩论、短剧表演、写作等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四)小结

上一篇:幼教教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最新师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