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07:33:49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学校因变思进,开拓创新,不断积淀育人文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小学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罗锦堂等陇西名人就是杰出的校友代表,清华学子祁仲冬、王鑫、郭嘉及定西市高考状元吉建民、赵阳、师睿都是从实验小学走出的佼佼者。

新时代,新课改,新理念。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德育创新下的习惯养成、技能技巧教育尤其重要。所以学校从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立足校情学情教情及陇西地域文化特点,深入思考学校课程建设特色与策略,彰显棂星文化,实施“自主自信自省自强”四自教育,突出育人特色,激活童心的生命快乐。

1 领会精神。明确认识。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

陇西县实验小学作为甘肃省首批项目实施单位之一,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启动实施学校课程,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学校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会议和全体教师会议,推进学校课程建设,2011年12月通过省级达标验收,2012年4月,陇西县实验小学作为首批“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学校”被省教育厅授牌。

2 制定方案,开设课程,完善学校课程建设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了《学校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和《学校课程评价制度》等制度,为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全面实施学校课程奠定基础。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内容不断充实完善,涵盖陇西李氏文化、物产特色、校园文化、红领巾礼仪岗建设、升降国旗仪式、小学生音体美兴趣活动、大课间新闻播报、课外阅读与好书推荐活动、才艺展示明星大赛活动、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科技创新活动、小学生日常习惯养成及假期安全教育活动、校园古诗文经典诵读及上下学路队儿歌传唱活动、小学生国语启蒙及魅力演讲活动、家庭实验室及校园中药材种植与营销实践活动、小学生个人成长评星晋级活动等,每个孩子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成长档案。

3 加强培训,分层推进,落实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开发与实施弥补了以往学校课程的缺失与空白,激发了全体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学校课程最受小学生的欢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须得依靠教师,必须得面向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所以,我们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展开培训:通过校长主持的学校课程启动大会、学校课程开发实施例行会议、学校课程开发研究阶段分析会诊会议,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辅导,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全体研究教师深入思考,及时反馈操作过程中的得失,改进方式方法,有效开展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家长培训,探讨家教信息、孩子兴趣培养、孩子习惯养成教育、日常安全法制教育等热点问题,家校达成良好共识,小手牵大手,促进了合作;积极开展学校课程学生培训,在课程及活动中培训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完善学校课程。

4 挖掘资源,丰富教材,构建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

围绕校园棂星文化建设,因地因时因情而宜,设计实施短小精悍、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校课程,由学校统计统一建立全校总课表,喷绘后在校园内公开张贴,让学生自愿选课,量身打造,及时满足成长需要,促进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形成了彰显棂星文化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4.1 人文素养类课程: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年龄特点确定了《做优秀的现代陇西人,做杰出的中国人》、《国学精品诵读》、《经典古诗文吟唱与诵读》、《“李朝威”文学社》等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经典诗、词、歌、赋等多种内容,结合学生才艺展示,读诵吟唱,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为了突出陇西李氏文化特色,我们还精心选编了历代李氏名人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诵读、欣赏,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4.2 地方特产类课程:学校结合陇西打造“中国药都”政策理念,选择了《中药材开发与种植》校本课程,在校园内开辟小块试验基地,由教师指导学生种植黄芪、党参、甘草等中药材。从种子的选育到试验田间管理,都由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工厂参观学习,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大大拓宽了对陇西地方特产的了解,树立了长大后建设陇西、发展陇西的信心。

4.3 校史文化类课程:陇西县实验小学积淀了百年的校史文化,学校开设了校史文化课程,让学生走进荣誉展览室,参观一件件荣誉奖牌、奖杯和奖状,比较中感悟学校发展的今昔变迁;走进教具展览室,让学生参观曾经的学生和老师用过的古旧简陋教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走进科普展览室,面对古老的电影放映机和幕布,聆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走进图书展览室,一本本破旧的连环画仍然让今天的孩子爱不释手,津津乐道;站在拔地而起的新教学楼前,崭新的记忆早已穿越了世纪的风风雨雨。

4.4 兴趣活动类课程:书法、民间棋类、魅力演讲、数学日记、英语课本剧、长征画院――少儿书画、舞动青春、乒乓世界、体操王子、扣篮明星、快乐军鼓、魔方世界、刺绣纺织、“五里亭”读书社、罗锦堂科学院等兴趣活动学校课程,让每个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图片3)

4.5 综合类实践课程:针对现代学生情况,开设了小学生安全自护、自省课(一日10分钟)、红领巾广播站及礼仪岗建设、升降国旗仪式、队干部管理学校、走进社区体验服务等十多门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联系的动态化学校课程,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5 文化搭桥,突出特色,加强学校课程实施过程管理

陇西县实验小学注重学校课程特色文化建设,积极实施“自主自信自省自强”四自教育,将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动态活动文化整合,初步形成了以校园内原县文庙“棂星门”及唐“五李亭”遗址为基调的棂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以李白为代表的陇西李氏文化、以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为内容的经典文化、以当代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德育文化、以师生兴趣培养为抓手的科技创新文化、以学教转化生成为突破口的高效课堂建设文化、以师生阳光大课问活动为抓手的读书竞赛交流及体艺文化、小学生习惯养成及红领巾礼仪建设文化、鲜活生动的班队文化及合作小组组名组训文化,突出特色,加强学校课程分层管理,积极创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校园内主教学楼上镶嵌着“自主自信自省自强”八字校训及“忠敬勤敏”四字题词(校友罗锦堂于2006年题),李白、李广、李善兰、李世民等李氏名人图像简介“一”字排开,校园内学生活动图片及师生书画作品时时点缀着大小橱窗、展板,经典诗文、文明礼仪教育图文、新课程学教理念及方法彩色喷绘真正让校园内、楼道里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教室内外的多块黑板成了孩子们又写又画的美好天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公民道德公约》、《高效课堂展示歌》等宣传栏目温情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发展。

6 多向研究,提升素质。加强学校课程队伍建设

陇西县实验小学在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多向多元化研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学生时代需求特点、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主题、研究学校课程开发管理模式和评价制度,整合全校力量,不断加强学校课程队伍建设,提升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

7 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实现学校课程生本化目标

在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学生,面向未来,始终把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出发点,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借鉴周边学校做法,形成了学校课程常态化运行长效机制,包括校长组织策略、新课程理念下德育创新策略、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等。学校围绕棂星文化,积极开展“棂星”评星晋级活动:1―3星为棂星一级,4―6星为棂星二级,7―9星为棂星三级,采用学生自评、班评、校评相结合的综合评定办法,授予胸徽奖章,登上光荣榜。六年级学生毕业时都达到棂星9级,走红地毯,留下永久性纪念。

主人当家,参与就是最好的体验。学校鼓励每个学生掌握一门强身健体的运动技能,拥有一种文娱爱好,精读一本好书,取得一张信息技术操作的等级证书,完成一项小发明创造,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学期“文明班队”评选、班队周流动红旗竞赛、学生日评星晋级活动,处处是激励性评价,时时展开学校课程“大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明礼、诚信、积习、养德,健康成长,课堂内外,感受到小公民的履职价值和成长快乐。

8 彰显特色。提升品位。树立学校课程名校意识

陇西县实验小学是百年老校,历史底蕴深厚。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树立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的大课堂理念,围绕“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呵护生命、启蒙童心、快乐成长构建学校课程。“读书沙龙”、“阳光课问”、1+2体艺兴趣活动,同样体现学校课程特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增长了才干,磨砺了心智,提高了综合素质。

9 不断开发。保障有力。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经费投入

随着学校课程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常态化实施,学校按照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将义务教育经费5%投入学校课程建设预算,保障学校课程的有力运行。

10 因变思进,克服困难,对学校课程未来充满信心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第2篇

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实施教育工作目标管理是落实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几年来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了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为全面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县的教育工作,增强教育管理能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我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州教育局对县教育局目标考核指标的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工作的实际,我局与州教育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后,教育目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立即进行了专题研究,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认真讨论了目标管理考核的各项指标要求,并根据州对县《考核指标》块32项考核项目,结合我县和各校实际,修订完善教育局对学校的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将各项具体指标任务分解到各股室和各学校加以落实。

几年来,我们实行局领导分片负责和股室工作人员挂点联系制度,责任到人,定期不定期到各学校督促指导工作,并把目标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列为督促指导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名誉下发了《双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5年度“两基”复查年审相关工作的通知》(双政办发[2005]47号),对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全县教育的整体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10月24日——28日分五个组分别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目标管理考评。经过分组考评,集中复评,对照《2005年度双柏县教育工作主要考核指标》要求,逐项对照进行自评,自评96分。现对我县的教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工作。目前,我县各学校都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在德育制度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方面较之过去都已得到加强,在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相关工作。为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2004]8号文件精神有具体实施,我县教育局党委认真推广使用《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修订)》,合计全县共征订《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修订)》734份(中学181份,小学553份)。

双柏县辖4镇5乡,85个村(居民)委会,县内居住着汉、彝、哈尼、白、回等18种民族,总人口15.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3万人。根据省、州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几年来双柏县教育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把搞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几项专题教育的有关要求》,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课时安排和教材征订等有关要求做统一的安排,规定将民族团结教育的课时安排在课程表中进行;二至六年级每学年8课时,初中每学年8课时;并要求各学校在学年初、学年结束时将专项教育工作年度教学计划、工作总结上报教育局。

各学校党政领导充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把它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首先是抓教材征订,共征订《民族常识》1056册,《中华大家庭》704册,《民族政策常识》996册。做到城区学校人手一册;乡镇中学、中心校每班一册;完小、村小每校一册,并可反复使用。其次是抓计划、抓实施,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校党政领导亲自领导、安排、参与,亲自督促落实每项活动,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章有序。(1)严格按照要求开设开足课程。(2)坚持每年各中小学校出民族团结专题板报1共。(3)每年9月自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情况。(4)在办好双柏一中高中、双柏二中民族班的同时,加大对安龙堡、大麦地、雨龙三个民族乡民族学生的“两免一补”和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5)通过课堂教学,老师们向学生正确宣传我国的历史及民族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正确把握对民族团结理论和实践的认识问题。(6)部分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7)在各科的教学中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和“五观”教育渗透在文化知识当中。(8)各学校加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板报、课堂、主题团队会等手段,坚持正确导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及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活动。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进一步增强民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为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营造气氛,形成合力,为我县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一步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召开全县学校德育工作会,专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问题。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关系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着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

为保证我县中小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做到: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此,双柏县教育局于2005年8月15日至17日组织召开2005年德育工作会。会议以领导讲话、汇报交流、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全体参会人员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心态,积极发言,讨论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有必要,通过交流,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出台了《双柏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学校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教育局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检查、督察,经常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抓德育工作,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文明学校创建及管理成效明显,育人环境洁净优美,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无重特大违法案件发生,妥甸小学等两所学校积极申报州级文明单位,双柏一中等四所学校积极申报州级文明学校。

(三)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会上,教育局杨勇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学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古人言:‘育人必先自育,成人必先自成,责人必先自责,正人必先正已。’要在全县在广大教职工中掀起‘铸师魂、正师德、练师功、树师表’的教育活动,各学校要结合教育改革,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教职工行为规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貌、昂扬向上、仪表端庄的形象,教师要塑造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每一位教职工都必须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每一次批评和表扬都充满了爱,因为,在关爱中成长的学生才会有一颗充满爱的心,要不折不扣执行《双柏县中小学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杜绝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的教职工。”在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县各校(园)通过各种形式普遍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师德师风建设,到目前为止,无违反师德规范的恶性案件发生。

(四)开展依法治校活动。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的第一年,颁布《实施纲要》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式基础上作出的搞好新形式下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根据州教育纪委和县纪委的有关要求,教育局党委集中1个月的时间,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纲要》为主题的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在学校党员管理人员中开展“廉洁从教,勤俭办学”专题教育活动;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体教职工依法执教的意识得到了增强,能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廉洁从教。

为了不断地普及法律知识,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积极购买和认真学习《四五普法》读本,参加相关考试,同时,全县各校(园)还继续组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各中心学校与当地派出所、交警中队联系,邀请他们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进行必要的法律教育,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

一年中,我县从局机关到各学校,都组织干部、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了十六大、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各中学根据要求通过政治课课堂教学、办专题讲座、出板报、办宣传栏、播放广播录像、举办演讲或征文活动等形式对十六大精神在中学生中作了宣传教育。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县小学开展了“争做合格小公民”演讲征文活动;全县小学四、五年级,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参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全县各学校根据教育局制定的《双柏县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氛围。各学校(园)都以广播、黑板报、专栏、主题班会、校会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城区各学校(园)开展未成年人“远离不良文化”的签名宣誓活动和校外道德教育实践。其中,双柏二中还在9月6日,以班级为单位,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了《如何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的专题教育,在9月27日,在各班举行“远离黑网吧”的签名宣誓仪式活动。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县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双柏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三项教育活动”的意见》(双教党字[2005]28号)。今年9月,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9月“民族精神教育月”宣传教育活动。一年来,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积极开展文明学校创建工作,一年中,对2所省级文明学校、5所州级文明学、18所县级文明学校进行了复查,抽查率达95%。

(五)加强教职工管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全县各学校都坚持校内结构工资制,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以量计酬以质计奖分配方案日益完善,教师评价日趋科学,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进一步落实,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三全”“三爱”“三让”教育活动,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得以提高;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师德考核力度,学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教师依法执教,以德行教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

二、教育经费投入

在本年度内,省、州下达我县的危房改造项目2所:大麦地乡河口小学和法裱双坝小学,大麦地乡河口小学计划投资27万元,法裱双坝小学计划投资26.8万元。双柏一中信用合作贷款500万元,双柏一中信用合作贷款项目综合楼和学生宿舍现已到位资金4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进行室内装修。我县已按项目计划完成了项目建设。

我县未出现挪用和挤占教育专款的现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省定标准为:中学60元/生/年,小学40元/生/年,我县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的标准为:中学50元/生/年,小学30元/生/年。按月足额拨付。今年我县偿还“两基”欠债286.88万元,其中:州级补助87.19万元,县级配套156.69万元,单位自筹43万元,已按计划完成“两基”欠债的偿还任务。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维护、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区经费11.5万元,由双柏一中配套2万元,各乡镇中小学、双柏二中各配套0.5万元,我县已按时足额配套到位。

今年我县的国家免费教科书71.05万元只下达计划,由政府采购后发放教材,我县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的中小学生有7868人。省教厅下达寄宿制和半寄宿营制经费50.4万元,独生子女“三免费”从2005年9月起改为独生子女奖学金,“三免费”、寄宿制和半寄宿制教育经费和国家免费教科书,都真正落实到学生头上。

完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

三、基础教育及成人、职业教育

(一)努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一年来,我县继续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县通过采取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两基”工作的认识;全面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多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对全县“两基”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公证、客观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对农村综合初中班的规范管理与指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严格执行“两免”政策,实施“三个一”工程等措施。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两基”成果得到巩固。

2005—2006学年初,全县有3—6岁儿童5577人,在园(班)幼儿1674人,幼儿园(班)入园率达30.02%;有7—12周岁适龄儿童11903人,入学11886人,小学入学率达99.9%;有13—15周岁适龄少年6384人,初中阶段在校生6321人,初中毛入学率达99%;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25%、1.52%;普通高中招生536人,比2004年的474人增加62人,增长13.08%。

(二)全县有初级中学10所,其中农村综合初中4所(州级2所,县级2所);初中教育质量较2004年有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县共有43个初中毕业班,参加中考1465人,参考率73.95%,比2004年的69.89%提高4.06个百分点,全科合格率为15.9%,比2004年的14.36%提高1.45%。初一、初二年级统测优秀率、全科合格率均稳步提高,今年我考取楚一中17人,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加大县内对口支援工作力度,我县有城镇学校4所(高中、职业高中、初级中学、小学各1所)乡镇一级学校2所。6所学校各对口支援1所薄弱学校,坚持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开展对受援学校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二次、举行捐资、捐物活动一次。

(四)多年以来,我县十分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自2003年起,我县积极选送培训骨干教师参加省、州培训,教育局先后下发了5个文件对开展工作的要求、教材、课时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定期对各学校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通报检查结果。城镇中小学、初级中学及以上学校已按要求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2004—2005学年全县在校中小学生19925人,参加检测学生数为9088人,检测率为45.6%;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为100%;初中以上学校预防艾滋病、性健康教育开课率为100%;完小及以上学校艺术教育开课率为100%;民族教育开展面100%。

(五)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区建设项目”。到2005年1月底,全县所有的村小建成(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所有的村完小建成(模式二)教学收视点;所有的农村初级中学建成(模式三)计算机教室。全县所有的中学、县属小学按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

(六)按照省、州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计划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在原有课题(省级、州级课题各一个)的基础上,各学校(园)共申报43个县级课题,经过县级教育科学规划办进行初评和复评,最终评出县级课题23个,其中重点13个,规划10个,其余20个为校级课题,同时推荐14个课题参加省、州级课题评审,其中,获省级立项课题2个,州级重点课题1个,州级规划课题5个。为进一步加大课题管理和宣传工作力度,2004年4月拟定《关于公布双柏县“十五”期间第一批教育科研课题的通知》(双教通字[2004]6号)、《双柏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双教通[2004]13号)及《双柏县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双教通[2004]14号)等教育科研文件,并下发到各中小学。建立健全县、乡、校教育科研工作网,按照要求制定《双柏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计划》和《双柏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指南》。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一是听课、评课建设性地利用“2+2”模式听课评课,累计听、评课600节次/学年。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专业化成长。二是开展专题讲座。进行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累计举办讲座56场次/学年。把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转化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三是开展优质课竞赛组织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创设平台。成功举办了初中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物理、化学和小学数学讲赛,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州级课赛。

加强教学用书管理工作。每学期都组织召开中小学教学用书征订工作会议,坚持“一费制”的前提下,本着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原则,召开一年春秋两季两次全县中小学教学用书征订工作会议,制定双柏县中小学教学用书、教辅资料征订原则,规范教学用书征订渠道,保证教学用书征订使用规范有序,杜绝非法出版物进入校园。

(七)双柏县“普实”工作于1999年通过省教育厅验收,验收后我们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教学研究。2001年至2004年通过省、州复查合格。农村勤工俭学开展面为95%;总收入56万元,生均收入比上年增长6元;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肉菜自给率为65%以上。

(八)制定了《双柏县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业高中招生180人,完成计划数的90%;有骨干专业2个、学科带头人2名。中等职业学校参加职高高考上线及就业率为90%。开展职业培训383人。形成了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龙头,乡镇、村成人技术学校为主要阵地的较为完整的职成教育体系网络。

(九)年内扫除文盲45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622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63人次,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189人。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立以县为单位的中小学教师数据库。自2000年以来,我县各学校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已实行用数据库进行管理,每个教职工的年龄、族别、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等都已作了录入,凡人员有变动或个人的基本情况有变动,就及时进行修改。数据库的建立,可随时掌握学校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和各学校人员分配情况,为领导做决策、材料的上报、分析提供祥实、可靠的依据。

(二)完成中小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2004年,双柏县编办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核定全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楚政办通〔2004〕17号)文件规定的编制标准,以各学校基本情况为依据,对全县24个核算单位进行了核编,并下发了《关于核定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通知》(双编发〔2004〕17号)文件,共核定我县教职工编制总数1595名,其中中学核定编制670名,小学核定编制925名。2005年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进行管理,凡超编的学校,一是辞退代课教师;二是不再分配新教师;三是教职工只能调出,不能调入。

(三)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根据需要补充合格教师。教师资格认定。认真宣传和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和省、州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做好面向社会宣传工作在县城和乡(镇)主要街道粘贴有关宣传材料。切实把握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对象、标准、条件、程序、方法等要求,依法认定教师资格。目前有98%的教师已持教师资格证上岗。教师补充。一是为加快高中发展步伐,确保我县教育重点,2005年经双柏县人民政府批准,双柏一中在省内师范类高等院校考核、引进本科毕业生12人。整个引进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内容公开,结果进行公示。二是根据双柏县人民政府2005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文件精神,乡(镇)初级中学接收本科生8人。把好教师“入口关”,2005年新补充的20位教师均学历合格,且具有教师资格证。

(四)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没有无证上岗现象。2004年,经双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双柏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招考录用了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有54人分配到教育系统就业,虽然都对他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但在这些人员中有少数非师范类毕业生,这部分非师范类毕业生暂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还不能达到持证上岗。2005年,新教师补充后,我县对代课教师进行清理,经考核,对不合格的代课教师给予辞退,现补充到教学岗位的代课教师都具有中师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

(五)促进城镇、坝区与山区教师流动,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聘任制有新的突破。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加快高中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确保我县教育重点,促进和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县城学校补充教师乡镇中学公开招考,2005年通过公开招考,调入教师17人,整个招考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内容公开,结果进行公示。乡(镇)中心学校教师流动。严格编制管理,在有编制的条件下,一是乡(镇)之间的教师调动,个人写出申请,调出调入乡(镇)中心学校签署意见,报教育党委会议决定;二是乡(镇)内从小学调入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教师根据教学实绩各学校班子会议讨论后上报教育局审批。乡(镇)内通过考核,工作不认真,连续两年教育教学成绩较差的教师(中青年教师)从工作条件好的学校调到工作条件差的学校任教。

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聘任。中心学校校长实行推选制,首先教育局和组织部门到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由教职工公开推荐,将得票最高的2位进行考察,并将考察情况提交教育局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后行文任命。中心学校副校长根据乡(镇)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推选制和校长自行聘任的形式进行聘任。中层管理干部是通过竞争上岗后由校长聘任。教职工的聘任根据年度履职情况,各学校采取不同形式的聘任方式:一是竞争上岗;二是由校长聘任中层领导,中层领导聘任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教师的方式进行双向选择或优化组合。

(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严格实行评聘分开。2005年,全县各学校(园)凡符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且教学质量符合评审原则的教师,在评审时,不受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制,但各学校在聘任时,严格按照核定的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岗位数聘任。全县共有30人具有高级职务,491人具中级职务,各学校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考核后,高级职务聘任30人,中级职务聘任451人,中级职务低聘40人。

(七)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的考核。一是年度履职考核。全县各学校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履职考核方案》和《评分量化标准》,对受聘人员认真进行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并把年终履职考核结果作为续聘、低聘、解聘、晋级、增资和奖惩的依据。二是年终计质工资发放的考核。为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模式,把职工的工资和教学质量挂钩,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责重多得、优教优酬的激励分配方式,从2004年9月份起全县教职员工100%的活工资提留到学年终,以合格率、优秀率、巩固率三项指标进行考核发放。

(八)开展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科研工作。通过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在培训中学到的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等新理念、新策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大胆进行新课程教学实践。

2005学年中小学教师共有228篇论文分别参加省级、州级论文评比获奖;有县级课题23个、州级课题6个、省级课题2个,现部分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举办了初中政治、化学、英语、物理、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由于组织工作到位,效果较好,得到了师生的好评,通过层层选拔,政治学科一等奖获得者代表我县参加全州第四届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竞赛获三等奖。

组织中学生1258人参加第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29人。小学生895人参加第二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38人。

组织了有122人参加的起始年级教师新教材教法培训;130人的中学数学、英语、历史科目县级教法培训;中学语文、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科目省级培训者260人。

组织了中小学教师256人参加省教科院组织的“新课程适用知识竞赛、有146人获奖。

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县教研员深入学校教学一线,与广大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好教材运用管理和课题研究工作,已立项省级课题2个,州级课题6个,县级课题23个。我县“403”项目正健康有序地实施过程之中。

(九)我们根据“楚教通[2005]17号”《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的通知》有关要求,制定了我县校本培训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一是二中计算机运用技能培训,二是法脿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手培训,三是妥甸中心校“2+2”评价模式培训。各学校根据教师教育教学需求,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方案,并按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2005学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6%、95.6%、95.2%、83.6%,分别比上学年提高16%、10.6%、13.2%、8.2%。认真组织我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履职晋级培训,人均培训达50学时。775名小学教师,参加履职晋级培训745名,参加率达96.1%,参加省继教中心考试合格率100%;456名中学教师,参加履职晋级培训449名,参加率达98.7%。参加省继教中心考试合格率99.8%。

(十)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县骨干教师培训。选派中心教研员和学校骨干教育参加了省民教处在大理民族师范学校举办的“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班”。结合我县实际,在对此项培训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基础上,制订了培训方案,征订了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等教材一到就按培训方案对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以便各校按时开展校本培训。

五、公共管理

(一)成立教育督导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办公室人员,按计划开展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现已完成城区学校和五个乡镇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今年内将完成第一轮全部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加强对“两基”的督导,一是切实加强过程督导,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实施,我们特别重视加强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转变与更新。二是加强对新学期开始的开学督导,督促各学校切实做好学生的入学、复学动员工作,在过程中就注重加强普及程度的提高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县几大班子的领导和支持,组成由几大班子领导带队的“两基”年审复查小组,认真对各乡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年审复查。

(二)根据县法制办的有关要求,认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及时更换《行政执法证》,同时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对社会和群众较为关注的教育收费问题,认真按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一费制”、“三限制”和收费公示制,在每学期开学时,由“治理教育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组成检查组认真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严格执行教育内部审计制度,有计划地对各学校校长的任期审计和校长的离任审计,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到我单位进行审计。

(三)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教育局机关和学校管理干部严格遵守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无教师分配、教师调动、招生考试、教材教辅、设备采购、工程建设、乱收费、知摊派等违法违纪行为。

(四)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一是健全基层工会组织,二是正常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化政务、校务公开工作,每月公开一次,做到城区学校(包括局机关)月报制,乡镇学校季报制。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公开568次,1100多项。

(五)积极实践“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局机关等13个单位接入英特网,能通过网络收发电子公文,教研师训信息中心、双柏一中建有自己的网页,其他单位要求在年度内接入英特网。教师个人上宽带的近250台。

(六)学校安全工作:我局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云南省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管理办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严密防范,充实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检查活动,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遏制、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年来,未出现由于学校或教师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安全信息现象。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切实加强学校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障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结合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全县各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组成的护校队,积极配合公安、工商、食品卫生监督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游戏室、网吧、交通、治安环境进行了重点巡查,各学校不断完善治安保卫制度,建立了门卫、值班、巡查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内部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内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了学生常规管理,有效的保障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法制日益健全,人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现,工作形势更加严峻。我局及时掌握全县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动态,对有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作出预警报告,协调处理好发生的上访问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局长接待日制度,同时成立了教育局重点案件工作组,负责全县教育系统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排查工作,通过排查,把我县教育系统“两基”项目拖欠工程款问题和代课教师要求转正问题列为重点案件处理,通过协调处理,认定拖欠工程款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还款计划,我县共拖欠“两基”工程款1300多万元,截止2005年10月底,已还款499.15万元,其余部分将积极争取省州的支持逐年内偿还。代课教师要求转正问题,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代课时间达20年以上的7位教师,于今年9月招收为合同制工人。我县教育系统2005年的工作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措施到位,责任明确,与各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案件比上年有所下降,确保了学校稳定、师生平安,为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六、开创性工作

(一)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模式,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责重多得、优教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职工的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质量挂起钩来,适当拉开收入档次。进一步扩大学校内部分配自,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骨干岗位倾斜、形式式样、自主灵活的内部分配机制。具体措施是:

1、年终计质工资。实行津贴(活工资)统一核算。各学校必须按国家政策规定计算的津贴100%实行搞活内部分配,津贴由各学校统一专户管理,不拨付到职工个人帐户。年终根据各学校《年终计质工资考核分配方案》进行再次分配,适当拉开分配档次。

2、过程管理工资。从2005年9月起,每月从教职工工资中扣留300—500元,根据当月的工作量、出勤情况考核发放,体现多劳多得,责重多得,鼓励优秀教师多上课。具体办法,根据各中小学校的工作实际,把教职工工作量折合成标准课时,每个标准课时折合多少钱,上月考核,次月发放。

(三)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校长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地对校长的学年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奖励,充分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双柏县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将校长津贴部分100%投入计质工资。一中将学校按月扣取后于每年6月30日前交教育局(每年按10个月计),二是各学校从预算外收入中每年投入1000元,三是教育局按每位校长每年1000元筹措投入。年终按考核办法兑现奖惩。

(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在评审时适度放开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全县各学校(园)凡符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且教学质量符合评审原则的教师,在申报时,按放开的比例数进行申报推荐,但各学校在聘任时,严格按照核定的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岗位数聘任。实行“高职低聘,失职缓聘,不称职解聘”,通过竞争上岗后,按实际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兑现工资。各学校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考核后,2005年全系统中级职务低聘40人,占具有中级职务任职资格总人数的8.2%。

(四)调入县城学校教师实行公开招开。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加快高中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确保我县教育重点,促进和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县城学校补充教师乡镇中学公开招考,2005年通过公开招考,调入教师17人,整个招考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内容公开,结果进行公示。

(五)为了整合各项目设备资源,加强管理使用,充分发挥效益,电教仪器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双柏县现代远程项目设备建设、管理、应用、评估办法(试行)》,以双教通[2005]1号文件下发各校,同时,印制了“双柏县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管理应用评估表”,对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设备建、配、管、用先进考核评估。

(六)公正公平选择施工单位从源头杜绝和防止不正之风。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重视,教育系统每年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基建项目在开工、在建设、在竣工。源源不断的校舍建设在不断的改变着学校的面貌和改善着中小学办学条件。但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建设领域一些潜在的“游戏规则”,不能从源头上堵住行业不正之风,不能公平公正选择施工队伍,将会有许多好干部在基本建设环节中吃亏上当,葬送前程。只有无腐败掺入的建设工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建设速度和投资效益。因此,我县在校舍建设中选择施工单位的做法是:

1、县人民政府限额规定造价在30万元以上的校舍,委托有关招投标机构按照现行招投标规则进行选择施工队伍。教育局一概不插手。

2、造价在30万元以下的校舍建设工程,甚至包括几万元的修缮工程,由教育局组织议标(也叫邀请招标),邀请范围主要是过去承包“两基”建设工程而拖欠款比较多的施工单位,过去教育系统不差欠工程款的施工单位原则上不邀请参加议标。而且所选择的施工单位是信得过的、有施工能力、讲信誉的单位。这样,使得被拖欠的单位有一定的工程继续建设,维持运转,不同程度地缓和了一些社会矛盾。

3、在定标上做到绝对公平公正,使中标单位没有便宜可占,不中标单位没有怨言可说。主要做法是:由参加议标的施工单位事先密封报价投标,由教育、财政、计划、乡镇政府、中心学校、县纪委、监察等单位的参加人员(一般10人左右)根据工程所在地的造价情况每人确定一个平方单价,再当场当众计算所有参加人的平均单价,以平均单价作为工程的标底,以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最接近的为中标单位。在议标过程中,不打信誉分,只实行投标报价一锤定音。这样,完全避开了人为因素和暗箱操作。

我局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好评,特别是受到了各施工单位的拥护,参加教育系统工程议标,他们不必请客送礼、不必找人说情。目前,我局的这种做法和经验已经被许多单位推广和借鉴。

(七)教育局师训教研信息中心与各学校设立了教师教育资源中心,整合教务处、教科处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构成了研训一体的研训网络。

(八)全县各中小学各学科成绩与教研室对应教研员年终考核的经贴挂钩进行奖惩,进一步激励教研员抓好学科成绩的积极性。

(九)教育局党委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强了对工会工作的领导,首次把工会工作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评,让工会组织在改革中真正发挥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七、存在困难与问题

1、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虽然县、乡政府已尽最大努力努力投入,但教育点多面广,历年欠帐较大,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困难很大。

2、极少数教师的教育观念依然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新课程的启动实施后,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任重道远。

3、大部分学校由于资金短缺,音、体、美教学器材匮乏,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4、初中学生入学、巩固困难仍然十分突出。

5、教育督导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还未完成县级督学的聘任工作。

总之,实行目标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我县将继续认真组织实施,力求使之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第3篇

实施教育工作目标管理是落实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几年来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了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为全面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县的教育工作,增强教育管理能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我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州教育局对县教育局目标考核指标的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工作的实际,我局与州教育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后,教育目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立即进行了专题研究,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认真讨论了目标管理考核的各项指标要求,并根据州对县《考核指标》块32项考核项目,结合我县和各校实际,修订完善教育局对学校的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将各项具体指标任务分解到各股室和各学校加以落实。

几年来,我们实行局领导分片负责和股室工作人员挂点联系制度,责任到人,定期不定期到各学校督促指导工作,并把目标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列为督促指导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名誉下发了《双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6年度“两基”复查年审相关工作的通知》(双政办发[2006]47号),对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全县教育的整体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10月24日——28日分五个组分别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目标管理考评。经过分组考评,集中复评,对照《2006年度双柏县教育工作主要考核指标》要求,逐项对照进行自评,自评96分。现对我县的教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工作。目前,我县各学校都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在德育制度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方面较之过去都已得到加强,在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相关工作。为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2005]8号文件精神有具体实施,我县教育局党委认真推广使用《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修订)》,合计全县共征订《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修订)》734份(中学181份,小学553份)。

双柏县辖4镇5乡,85个村(居民)委会,县内居住着汉、彝、哈尼、白、回等18种民族,总人口15.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3万人。根据省、州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几年来双柏县教育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把搞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几项专题教育的有关要求》,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课时安排和教材征订等有关要求做统一的安排,规定将民族团结教育的课时安排在课程表中进行;二至六年级每学年8课时,初中每学年8课时;并要求各学校在学年初、学年结束时将专项教育工作年度教学计划、工作总结上报教育局。

各学校党政领导充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把它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首先是抓教材征订,共征订《民族常识》1056册,《中华大家庭》704册,《民族政策常识》996册。做到城区学校人手一册;乡镇中学、中心校每班一册;完小、村小每校一册,并可反复使用。其次是抓计划、抓实施,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校党政领导亲自领导、安排、参与,亲自督促落实每项活动,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章有序。(1)严格按照要求开设开足课程。(2)坚持每年各中小学校出民族团结专题板报1共。(3)每年9月自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情况。(4)在办好双柏一中高中、双柏二中民族班的同时,加大对安龙堡、大麦地、雨龙三个民族乡民族学生的“两免一补”和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5)通过课堂教学,老师们向学生正确宣传我国的历史及民族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正确把握对民族团结理论和实践的认识问题。(6)部分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7)在各科的教学中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和“五观”教育渗透在文化知识当中。(8)各学校加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板报、课堂、主题团队会等手段,坚持正确导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及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活动。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进一步增强民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为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营造气氛,形成合力,为我县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一步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召开全县学校德育工作会,专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问题。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关系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着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

为保证我县中小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做到: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此,双柏县教育局于2006年8月15日至17日组织召开2006年德育工作会。会议以领导讲话、汇报交流、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全体参会人员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心态,积极发言,讨论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有必要,通过交流,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出台了《双柏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学校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教育局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检查、督察,经常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抓德育工作,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文明学校创建及管理成效明显,育人环境洁净优美,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无重特大违法案件发生,妥甸小学等两所学校积极申报州级文明单位,双柏一中等四所学校积极申报州级文明学校。

(三)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会上,教育局杨勇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学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古人言:‘育人必先自育,成人必先自成,责人必先自责,正人必先正已。’要在全县在广大教职工中掀起‘铸师魂、正师德、练师功、树师表’的教育活动,各学校要结合教育改革,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教职工行为规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貌、昂扬向上、仪表端庄的形象,教师要塑造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每一位教职工都必须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每一次批评和表扬都充满了爱,因为,在关爱中成长的学生才会有一颗充满爱的心,要不折不扣执行《双柏县中小学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杜绝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的教职工。”在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县各校(园)通过各种形式普遍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师德师风建设,到目前为止,无违反师德规范的恶性案件发生。

(四)开展依法治校活动。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的第一年,颁布《实施纲要》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式基础上作出的搞好新形式下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根据州教育纪委和县纪委的有关要求,教育局党委集中1个月的时间,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纲要》为主题的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在学校党员管理人员中开展“廉洁从教,勤俭办学”专题教育活动;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体教职工依法执教的意识得到了增强,能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廉洁从教。

为了不断地普及法律知识,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积极购买和认真学习《四五普法》读本,参加相关考试,同时,全县各校(园)还继续组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各中心学校与当地派出所、交警中队联系,邀请他们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进行必要的法律教育,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

一年中,我县从局机关到各学校,都组织干部、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了十六大、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各中学根据要求通过政治课课堂教学、办专题讲座、出板报、办宣传栏、播放广播录像、举办演讲或征文活动等形式对十六大精神在中学生中作了宣传教育。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县小学开展了“争做合格小公民”演讲征文活动;全县小学四、五年级,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参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全县各学校根据教育局制定的《双柏县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氛围。各学校(园)都以广播、黑板报、专栏、主题班会、校会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城区各学校(园)开展未成年人“远离不良文化”的签名宣誓活动和校外道德教育实践。其中,双柏二中还在9月6日,以班级为单位,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了《如何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的专题教育,在9月27日,在各班举行“远离黑网吧”的签名宣誓仪式活动。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县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双柏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三项教育活动”的意见》(双教党字[2006]28号)。今年9月,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9月“民族精神教育月”宣传教育活动。一年来,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积极开展文明学校创建工作,一年中,对2所省级文明学校、5所州级文明学、18所县级文明学校进行了复查,抽查率达95%。

(五)加强教职工管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全县各学校都坚持校内结构工资制,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以量计酬以质计奖分配方案日益完善,教师评价日趋科学,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进一步落实,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三全”“三爱”“三让”教育活动,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得以提高;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师德考核力度,学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教师依法执教,以德行教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

二、教育经费投入

在本年度内,省、州下达我县的危房改造项目2所:大麦地乡河口小学和法裱双坝小学,大麦地乡河口小学计划投资27万元,法裱双坝小学计划投资26.8万元。双柏一中信用合作贷款500万元,双柏一中信用合作贷款项目综合楼和学生宿舍现已到位资金4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进行室内装修。我县已按项目计划完成了项目建设。

我县未出现挪用和挤占教育专款的现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省定标准为:中学60元/生/年,小学40元/生/年,我县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的标准为:中学50元/生/年,小学30元/生/年。按月足额拨付。今年我县偿还“两基”欠债286.88万元,其中:州级补助87.19万元,县级配套156.69万元,单位自筹43万元,已按计划完成“两基”欠债的偿还任务。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维护、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区经费11.5万元,由双柏一中配套2万元,各乡镇中小学、双柏二中各配套0.5万元,我县已按时足额配套到位。

今年我县的国家免费教科书71.05万元只下达计划,由政府采购后发放教材,我县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的中小学生有7868人。省教厅下达寄宿制和半寄宿营制经费50.4万元,独生子女“三免费”从2006年9月起改为独生子女奖学金,“三免费”、寄宿制和半寄宿制教育经费和国家免费教科书,都真正落实到学生头上。

完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

三、基础教育及成人、职业教育

(一)努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一年来,我县继续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县通过采取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两基”工作的认识;全面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多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对全县“两基”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公证、客观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对农村综合初中班的规范管理与指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严格执行“两免”政策,实施“三个一”工程等措施。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两基”成果得到巩固。

2006—2007学年初,全县有3—6岁儿童5577人,在园(班)幼儿1674人,幼儿园(班)入园率达30.02%;有7—12周岁适龄儿童11903人,入学11886人,小学入学率达99.9%;有13—15周岁适龄少年6384人,初中阶段在校生6321人,初中毛入学率达99%;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25%、1.52%;普通高中招生536人,比2005年的474人增加62人,增长13.08%。

(二)全县有初级中学10所,其中农村综合初中4所(州级2所,县级2所);初中教育质量较2005年有大幅度提高。2006年全县共有43个初中毕业班,参加中考1465人,参考率73.95%,比2005年的69.89%提高4.06个百分点,全科合格率为15.9%,比2005年的14.36%提高1.45%。初一、初二年级统测优秀率、全科合格率均稳步提高,今年我考取楚一中17人,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加大县内对口支援工作力度,我县有城镇学校4所(高中、职业高中、初级中学、小学各1所)乡镇一级学校2所。6所学校各对口支援1所薄弱学校,坚持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开展对受援学校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二次、举行捐资、捐物活动一次。

(四)多年以来,我县十分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自2004年起,我县积极选送培训骨干教师参加省、州培训,教育局先后下发了5个文件对开展工作的要求、教材、课时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定期对各学校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通报检查结果。城镇中小学、初级中学及以上学校已按要求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2005—2006学年全县在校中小学生19925人,参加检测学生数为9088人,检测率为45.6%;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为100%;初中以上学校预防艾滋病、性健康教育开课率为100%;完小及以上学校艺术教育开课率为100%;民族教育开展面100%。

五)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区建设项目”。到2006年1月底,全县所有的村小建成(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所有的村完小建成(模式二)教学收视点;所有的农村初级中学建成(模式三)计算机教室。全县所有的中学、县属小学按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

(六)按照省、州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计划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在原有课题(省级、州级课题各一个)的基础上,各学校(园)共申报43个县级课题,经过县级教育科学规划办进行初评和复评,最终评出县级课题23个,其中重点13个,规划10个,其余20个为校级课题,同时推荐14个课题参加省、州级课题评审,其中,获省级立项课题2个,州级重点课题1个,州级规划课题5个。为进一步加大课题管理和宣传工作力度,2005年4月拟定《关于公布双柏县“十五”期间第一批教育科研课题的通知》(双教通字[2005]6号)、《双柏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双教通[2005]13号)及《双柏县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双教通[2005]14号)等教育科研文件,并下发到各中小学。建立健全县、乡、校教育科研工作网,按照要求制定《双柏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计划》和《双柏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指南》。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一是听课、评课建设性地利用“2+2”模式听课评课,累计听、评课600节次/学年。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专业化成长。二是开展专题讲座。进行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累计举办讲座56场次/学年。把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转化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三是开展优质课竞赛组织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创设平台。成功举办了初中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物理、化学和小学数学讲赛,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州级课赛。

加强教学用书管理工作。每学期都组织召开中小学教学用书征订工作会议,坚持“一费制”的前提下,本着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原则,召开一年春秋两季两次全县中小学教学用书征订工作会议,制定双柏县中小学教学用书、教辅资料征订原则,规范教学用书征订渠道,保证教学用书征订使用规范有序,杜绝非法出版物进入校园。

(七)双柏县“普实”工作于1999年通过省教育厅验收,验收后我们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教学研究。2002年至2005年通过省、州复查合格。农村勤工俭学开展面为95%;总收入56万元,生均收入比上年增长6元;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肉菜自给率为65%以上。

(八)制定了《双柏县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业高中招生180人,完成计划数的90%;有骨干专业2个、学科带头人2名。中等职业学校参加职高高考上线及就业率为90%。开展职业培训383人。形成了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龙头,乡镇、村成人技术学校为主要阵地的较为完整的职成教育体系网络。

(九)年内扫除文盲45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622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63人次,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189人。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立以县为单位的中小学教师数据库。自2000年以来,我县各学校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已实行用数据库进行管理,每个教职工的年龄、族别、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等都已作了录入,凡人员有变动或个人的基本情况有变动,就及时进行修改。数据库的建立,可随时掌握学校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和各学校人员分配情况,为领导做决策、材料的上报、分析提供祥实、可靠的依据。

(二)完成中小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2005年,双柏县编办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核定全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楚政办通〔2005〕17号)文件规定的编制标准,以各学校基本情况为依据,对全县24个核算单位进行了核编,并下发了《关于核定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通知》(双编发〔2005〕17号)文件,共核定我县教职工编制总数1595名,其中中学核定编制670名,小学核定编制925名。2006年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进行管理,凡超编的学校,一是辞退代课教师;二是不再分配新教师;三是教职工只能调出,不能调入。

(三)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根据需要补充合格教师。教师资格认定。认真宣传和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和省、州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做好面向社会宣传工作在县城和乡(镇)主要街道粘贴有关宣传材料。切实把握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对象、标准、条件、程序、方法等要求,依法认定教师资格。目前有98%的教师已持教师资格证上岗。教师补充。一是为加快高中发展步伐,确保我县教育重点,2006年经双柏县人民政府批准,双柏一中在省内师范类高等院校考核、引进本科毕业生12人。整个引进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内容公开,结果进行公示。二是根据双柏县人民政府2006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文件精神,乡(镇)初级中学接收本科生8人。把好教师“入口关”,2006年新补充的20位教师均学历合格,且具有教师资格证。

(四)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没有无证上岗现象。2005年,经双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双柏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招考录用了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有54人分配到教育系统就业,虽然都对他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但在这些人员中有少数非师范类毕业生,这部分非师范类毕业生暂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还不能达到持证上岗。2006年,新教师补充后,我县对代课教师进行清理,经考核,对不合格的代课教师给予辞退,现补充到教学岗位的代课教师都具有中师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

(五)促进城镇、坝区与山区教师流动,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聘任制有新的突破。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加快高中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确保我县教育重点,促进和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县城学校补充教师乡镇中学公开招考,2006年通过公开招考,调入教师17人,整个招考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内容公开,结果进行公示。乡(镇)中心学校教师流动。严格编制管理,在有编制的条件下,一是乡(镇)之间的教师调动,个人写出申请,调出调入乡(镇)中心学校签署意见,报教育党委会议决定;二是乡(镇)内从小学调入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教师根据教学实绩各学校班子会议讨论后上报教育局审批。乡(镇)内通过考核,工作不认真,连续两年教育教学成绩较差的教师(中青年教师)从工作条件好的学校调到工作条件差的学校任教。

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聘任。中心学校校长实行推选制,首先教育局和组织部门到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由教职工公开推荐,将得票最高的2位进行考察,并将考察情况提交教育局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后行文任命。中心学校副校长根据乡(镇)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推选制和校长自行聘任的形式进行聘任。中层管理干部是通过竞争上岗后由校长聘任。教职工的聘任根据年度履职情况,各学校采取不同形式的聘任方式:一是竞争上岗;二是由校长聘任中层领导,中层领导聘任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教师的方式进行双向选择或优化组合。

(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严格实行评聘分开。2006年,全县各学校(园)凡符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且教学质量符合评审原则的教师,在评审时,不受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制,但各学校在聘任时,严格按照核定的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岗位数聘任。全县共有30人具有高级职务,491人具中级职务,各学校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考核后,高级职务聘任30人,中级职务聘任451人,中级职务低聘40人。

(七)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的考核。一是年度履职考核。全县各学校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履职考核方案》和《评分量化标准》,对受聘人员认真进行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并把年终履职考核结果作为续聘、低聘、解聘、晋级、增资和奖惩的依据。二是年终计质工资发放的考核。为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模式,把职工的工资和教学质量挂钩,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责重多得、优教优酬的激励分配方式,从2005年9月份起全县教职员工100%的活工资提留到学年终,以合格率、优秀率、巩固率三项指标进行考核发放。

(八)开展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科研工作。通过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在培训中学到的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等新理念、新策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大胆进行新课程教学实践。

2006学年中小学教师共有228篇论文分别参加省级、州级论文评比获奖;有县级课题23个、州级课题6个、省级课题2个,现部分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举办了初中政治、化学、英语、物理、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由于组织工作到位,效果较好,得到了师生的好评,通过层层选拔,政治学科一等奖获得者代表我县参加全州第四届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竞赛获三等奖。

组织中学生1258人参加第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29人。小学生895人参加第二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38人。

组织了有122人参加的起始年级教师新教材教法培训;130人的中学数学、英语、历史科目县级教法培训;中学语文、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科目省级培训者260人。

组织了中小学教师256人参加省教科院组织的“新课程适用知识竞赛、有146人获奖。

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县教研员深入学校教学一线,与广大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好教材运用管理和课题研究工作,已立项省级课题2个,州级课题6个,县级课题23个。我县“403”项目正健康有序地实施过程之中。

(九) 我们根据“楚教通[2006]17号”《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的通知》有关要求,制定了我县校本培训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一是二中计算机运用技能培训,二是法脿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手培训,三是妥甸中心校“2+2”评价模式培训。各学校根据教师教育教学需求,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方案,并按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2006学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6%、95.6%、95.2%、83.6%,分别比上学年提高16%、10.6%、13.2%、8.2%。认真组织我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履职晋级培训,人均培训达50学时。775名小学教师,参加履职晋级培训745名,参加率达96.1%,参加省继教中心考试合格率100%;456名中学教师,参加履职晋级培训449名,参加率达98.7%。参加省继教中心考试合格率99.8%。

(十)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县骨干教师培训。选派中心教研员和学校骨干教育参加了省民教处在大理民族师范学校举办的“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班”。结合我县实际,在对此项培训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基础上,制订了培训方案,征订了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等教材一到就按培训方案对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以便各校按时开展校本培训。

五、公共管理

(一)成立教育督导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办公室人员,按计划开展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现已完成城区学校和五个乡镇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今年内将完成第一轮全部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加强对“两基”的督导,一是切实加强过程督导,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实施,我们特别重视加强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转变与更新。二是加强对新学期开始的开学督导,督促各学校切实做好学生的入学、复学动员工作,在过程中就注重加强普及程度的提高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县几大班子的领导和支持,组成由几大班子领导带队的“两基”年审复查小组,认真对各乡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年审复查。

(二)根据县法制办的有关要求,认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及时更换《行政执法证》,同时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对社会和群众较为关注的教育收费问题,认真按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一费制”、“三限制”和收费公示制,在每学期开学时,由“治理教育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组成检查组认真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严格执行教育内部审计制度,有计划地对各学校校长的任期审计和校长的离任审计,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到我单位进行审计。

(三)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教育局机关和学校管理干部严格遵守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无教师分配、教师调动、招生考试、教材教辅、设备采购、工程建设、乱收费、知摊派等违法违纪行为。

(四)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一是健全基层工会组织,二是正常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化政务、校务公开工作,每月公开一次,做到城区学校(包括局机关)月报制,乡镇学校季报制。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公开568次,1100多项。

(五)积极实践“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局机关等13个单位接入英特网,能通过网络收发电子公文,教研师训信息中心、双柏一中建有自己的网页,其他单位要求在年度内接入英特网。教师个人上宽带的近250台。

(六)学校安全工作:我局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云南省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管理办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严密防范,充实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检查活动,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遏制、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年来,未出现由于学校或教师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安全信息现象。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切实加强学校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障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结合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全县各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组成的护校队,积极配合公安、工商、食品卫生监督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游戏室、网吧、交通、治安环境进行了重点巡查,各学校不断完善治安保卫制度,建立了门卫、值班、巡查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内部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内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了学生常规管理,有效的保障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法制日益健全,人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现,工作形势更加严峻。我局及时掌握全县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动态,对有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作出预警报告,协调处理好发生的上访问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局长接待日制度,同时成立了教育局重点案件工作组,负责全县教育系统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排查工作,通过排查,把我县教育系统“两基”项目拖欠工程款问题和代课教师要求转正问题列为重点案件处理,通过协调处理,认定拖欠工程款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还款计划,我县共拖欠“两基”工程款1300多万元,截止2006年10月底,已还款499.15万元,其余部分将积极争取省州的支持逐年内偿还。代课教师要求转正问题,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代课时间达20年以上的7位教师,于今年9月招收为合同制工人。我县教育系统2006年的工作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措施到位,责任明确,与各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案件比上年有所下降,确保了学校稳定、师生平安,为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六、开创性工作

(一)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模式,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责重多得、优教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职工的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质量挂起钩来,适当拉开收入档次。进一步扩大学校内部分配自,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骨干岗位倾斜、形式式样、自主灵活的内部分配机制。具体措施是:

1、年终计质工资。实行津贴(活工资)统一核算。各学校必须按国家政策规定计算的津贴100%实行搞活内部分配,津贴由各学校统一专户管理,不拨付到职工个人帐户。年终根据各学校《年终计质工资考核分配方案》进行再次分配,适当拉开分配档次。

2、过程管理工资。从2006年9月起,每月从教职工工资中扣留300—500元,根据当月的工作量、出勤情况考核发放,体现多劳多得,责重多得,鼓励优秀教师多上课。具体办法,根据各中小学校的工作实际,把教职工工作量折合成标准课时,每个标准课时折合多少钱,上月考核,次月发放。

(二)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校长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地对校长的学年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奖励,充分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双柏县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将校长津贴部分100%投入计质工资。一中将学校按月扣取后于每年6月30日前交教育局(每年按10个月计),二是各学校从预算外收入中每年投入1000元,三是教育局按每位校长每年1000元筹措投入。年终按考核办法兑现奖惩。

(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在评审时适度放开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全县各学校(园)凡符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且教学质量符合评审原则的教师,在申报时,按放开的比例数进行申报推荐,但各学校在聘任时,严格按照核定的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岗位数聘任。实行“高职低聘,失职缓聘,不称职解聘”,通过竞争上岗后,按实际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兑现工资。各学校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考核后,2006年全系统中级职务低聘40人,占具有中级职务任职资格总人数的8.2%。

(四)调入县城学校教师实行公开招开。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加快高中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确保我县教育重点,促进和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县城学校补充教师乡镇中学公开招考,2006年通过公开招考,调入教师17人,整个招考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内容公开,结果进行公示。

(五)为了整合各项目设备资源,加强管理使用,充分发挥效益,电教仪器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双柏县现代远程项目设备建设、管理、应用、评估办法(试行)》,以双教通[2006]1号文件下发各校,同时,印制了“双柏县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管理应用评估表”,对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设备建、配、管、用先进考核评估。

(六)公正公平选择施工单位从源头杜绝和防止不正之风。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重视,教育系统每年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基建项目在开工、在建设、在竣工。源源不断的校舍建设在不断的改变着学校的面貌和改善着中小学办学条件。但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建设领域一些潜在的“游戏规则”,不能从源头上堵住行业不正之风,不能公平公正选择施工队伍,将会有许多好干部在基本建设环节中吃亏上当,葬送前程。只有无腐败掺入的建设工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建设速度和投资效益。因此,我县在校舍建设中选择施工单位的做法是:

1、县人民政府限额规定造价在30万元以上的校舍,委托有关招投标机构按照现行招投标规则进行选择施工队伍。教育局一概不插手。

2、造价在30万元以下的校舍建设工程,甚至包括几万元的修缮工程,由教育局组织议标(也叫邀请招标),邀请范围主要是过去承包“两基”建设工程而拖欠款比较多的施工单位,过去教育系统不差欠工程款的施工单位原则上不邀请参加议标。而且所选择的施工单位是信得过的、有施工能力、讲信誉的单位。这样,使得被拖欠的单位有一定的工程继续建设,维持运转,不同程度地缓和了一些社会矛盾。

3、在定标上做到绝对公平公正,使中标单位没有便宜可占,不中标单位没有怨言可说。主要做法是:由参加议标的施工单位事先密封报价投标,由教育、财政、计划、乡镇政府、中心学校、县纪委、监察等单位的参加人员(一般10人左右)根据工程所在地的造价情况每人确定一个平方单价,再当场当众计算所有参加人的平均单价,以平均单价作为工程的标底,以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最接近的为中标单位。在议标过程中,不打信誉分,只实行投标报价一锤定音。这样,完全避开了人为因素和暗箱操作。

我局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好评,特别是受到了各施工单位的拥护,参加教育系统工程议标,他们不必请客送礼、不必找人说情。目前,我局的这种做法和经验已经被许多单位推广和借鉴。

(七) 教育局师训教研信息中心与各学校设立了教师教育资源中心,整合教务处、教科处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构成了研训一体的研训网络。

(八)全县各中小学各学科成绩与教研室对应教研员年终考核的经贴挂钩进行奖惩,进一步激励教研员抓好学科成绩的积极性。

(九)教育局党委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强了对工会工作的领导,首次把工会工作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评,让工会组织在改革中真正发挥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七、存在困难与问题

1、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虽然县、乡政府已尽最大努力努力投入,但教育点多面广,历年欠帐较大,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困难很大。

2、极少数教师的教育观念依然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新课程的启动实施后,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任重道远。

3、大部分学校由于资金短缺,音、体、美教学器材匮乏,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4、初中学生入学、巩固困难仍然十分突出。

5、教育督导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还未完成县级督学的聘任工作。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第4篇

一、教育科研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真金”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是跟大学教授同等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有着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因职务同时又与工资报酬密切关联,被评聘为“正高”级别的教师自然有着耀眼的学术光环和受人尊崇的社会地位。而这耀眼光环和尊崇地位的背后,一定应该有一些能够真正体现其较高专业学术素养的东西。如果正高级教师只是金玉其外,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教授级教师”的称号也极易成为笑柄。一句话,正高级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含金量”,而教育科研素养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真金”。

许多教师都知道,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近50年来世界各国的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建议》共有146条,其中第76条指出:“当局和教师都应认识到教师通过组织或其他方式参加改进教育活动质量的工作、教育研究以及开发和推广经过改良的新方法等活动的重要性。”这份《建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各国政府间特别会议上通过的,说明与会各国(至少是其中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参与教育研究、开发教育新成果,对教师履职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有关教育法规和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也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第九条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这里的“科学研究”理所当然地包括对教育科学的研究。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1994年3月14日国务院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均可以申请教学成果奖;获得教学成果奖,应当记入本人考绩档案,作为评定职称、晋级增薪的一项重要依据。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研究学生和幼儿”作为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并在“专业能力”维度“反思与发展”领域明确要求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这些法律规定和标准要求,显然是把教育科研能力当作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涵,并在国家法规层面给予认同和肯定。

上述国际组织或国家机构,之所以都把教育科研能力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并予以高度重视,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受教育者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教育媒介也在不断更新,这就使得教师工作极具复杂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唯有研究和创新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应该说,这一切都是教育规律使然。

二、教育科研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导航灯”

有这样一句话: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不是他所处的位置,而是他所朝的方向。可见人生目标对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教育科研素养之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犹如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路标和航灯,指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许多人都知道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磨道式循环”和“螺旋式上升”两种形式。“磨道式循环”是一条形式上前进实质上停滞的发展道路,主要是教师满足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日复一日,在一种机械重复的轨道上“转圈”。而“螺旋式上升”则是一条教师实现充分发展的道路,沿着这条路,教师虚心学习,兼收并蓄,不断反思和创新,最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

江苏省一位骨干教师在总结自己的从教经历时写道:“10年左右的时间,我觉得自己跌打滚爬,没少花时间,没少流汗水,但专业水平没有多大提高。后来我才明白:一个教师只教不研,寸步难行。”这位教师的成长最初得益于教学中心组的指导教师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必须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在“尝到教科研的甜头后”,他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越研越缺,只得再学。他说:“随着课题的展开和研究的深入,自己总有这样的一种感受,研究越深入,越要把它做好,就越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太少、理论水平太低,于是只能边研究、边学习。”就这样,他走出了一条“实践―研究―学习―提高”的专业成长之路。

其实,关于用教育科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做过十分精辟而生动的论述。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给教师一些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具体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在提到“大力培养造就中小学名教师和名校长”时要求:建立中小学名教师和名校长每五年享受半年“学术休假”制度,进行高级研修。其中的“研修”,就是教育教学研究与教育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有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这也足见我国政府对教师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提升专业素养的肯定和重视。

三、教育科研能力作为教师晋职的条件已被广泛认可和采用

由于认识到教育科研能力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各地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将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

2012年修订试行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对各级别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均有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其中,对高级教师的要求是: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任现职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公开刊物上发表本学科研究论文3篇,或符合要求的论文获得奖励,正式出版过与本学科教育教学相关的专著或译著,参加编写教材,主持市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教科研项目,并通过成果鉴定或获得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对正高级教师的要求是: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任现职以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或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正式出版过学术著作,或参编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教学参考用书;主持或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过省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1项以上,并通过成果鉴定或已结题;或获得过省级二等奖以上教研科研成果奖。

湖北省2012年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对各级别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能力和学术(科研)成果也都有明确要求。其中,要求一级教师“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高级教师“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正高级教师“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各级别教师均需发表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其他省、区、市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也都大同小异,说明“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科研能力”“高级教师应具有更高的教育科研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地方尽管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在具体的业绩条件中往往是“雾里看花”,本该“发表”的论文用“交流”替代,本该“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替代。某省制定的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中关于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竟是“积极参加各级教育学会、教研、科研部门组织的教研、科研活动”,而且还不是必备条件。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要求之“软”由此可见一斑。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第5篇

我叫邵有恒,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年生,现年35岁,家住猴桥镇永兴村。**年7月毕业于保山师专中文系,同年8月,分配到猴桥镇民族中学任教,20*年取得云师大中文(函授)本科学历。曾担任84班、106班、130班、160班班主任,**年9月至20*年8月任学校政教主任,20*年9月至20*年3月任教导主任,20*年4月至今任副校长。

从教以来,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教学业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培养优秀学生,热心帮助困难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忠于职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充实自己。

1、十一年的班主任工作

十一年的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始终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所教班级语文科目在同级组中都名列前茅,无论在统考中还是参加中考都高于县平均水平,所任班主任班级84班、106班、130班在中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我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除自己帮助他们外,还分别向古永林场、古永机动二中队、猴桥部队、永森木材有限公司及一些私营老板争取支持。几年来,所教班级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我资助的两名学生已大学毕业分配到腾八中、县民中任教,一位傈僳族学生现在猴桥村任支部书记,现正资助的我班傈僳族学生蔡世美同学成绩名列级组第三。我的经历及我对学生家庭的了解,促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无反顾的尽到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2、三年的政教主任工作

积极投身于学校管理工作,**年9月,我担任学校政教主任,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德育考评制度和奖励机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号召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在此期间,学生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还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之事。20*年,我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德育先进学校。

3、四年的教导主任工作

20*年9月,我任教导主任,主要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和学生巩固工作,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考评制度,严格检查和督促教师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努力为教师创造进行教学研究的条件。20*年,在学校教师住房都还很困难的情况下,极力向学校申请设立了各科教研室,并开始执行教师集体备课,轮流坐班、集体教研制度,并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名校”的办学理念。针对学生流失严重的问题,我主持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把“情感教育”确立为主要研究课题,要求全体教职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信任学生,热情帮助学生,使师生在愉快、友爱、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在课题研究并实施的过程中,带领班主任几乎踏遍了猴桥镇一千零八十六平方公里内所有有人居住的每一个角落,走进千家万户进行家访和动员学生入学、复学。通过教师的无私奉献并付出情感和爱心,我校学生巩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上级规定的要求。课题研究也收到良好效果,《情感教育》课题被保山市教育局批准为“十五”计划第一批市级立项课题。积极向个体私营老板筹资5千余元,购置电脑一台,为规范教务管理奠定了基础。

4、两年的副校长工作

在任学校副校长期间,努力做好校长的参谋和得力助手,主持编制了学校“十一·五”规划,制定了教师履职晋级考核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教师晋级的条件,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无论从事何种部门的工作,都能做到尽职尽责,克己奉公、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积极主动、认真优质地完成任务。因此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表彰,先后被评为县级、镇级优秀教师、优秀教导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多篇论文获奖。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学校领导及全校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

二、我的教育观

1、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关心爱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面对全体学生。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必须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良好创新教学环境的前提。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发表各种见解,才能将主体力量充分释放出来。特别是我校生源的基础千差万别,边远村寨和傈僳族同学的小学基础普遍较差,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要平等对待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学生和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尊、自立、自强。我始终坚信“所有难教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的孩子,都是有强烈自尊的孩子”。关心、尊重学生,但决不姑息迁就学生,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品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使学生懂得不经过艰辛的努力就没有收获的道理。

3、教师对学生要有服务意识,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在师生之间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要用铁的纪律要求教师,要用人性化的管理帮助教师。

4、教师重要的任务是,承认并开发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两耳之间的空间”,使学生在其自身的基础上,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三、我的校长观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校长不仅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管理的专家,更应该是教学的骨干和能手。校长要在学校学习、生活、教学、做人方面率先垂范,敬业修德,实事求是,是师生们的楷模。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不正,则虽令不从。”

2、初级中学校长,应站在教学第一线。只有校长身先士卒,带头搞教学,搞教研,才能真正掌握学校的教学状态,才能知道师生的实际需求。从一些名校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很多教学能手和专家都是从教学一线脱颖而出的。

3、作为校长必须为人正直,一身正气,清正廉明,顾全大局。

4、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亲和力。

5、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校长既是学校的领导者,又是学校师生的服务者,要想方设法创造让教师教好书育好人和学生学习的良好条件,帮助师生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6、既能严格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又具有改革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四、对当前我校现状的一些思考

我校在历届领导的励精图治及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但现在仍存在一些需要改善和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为:

1、我校有一支年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前教学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教师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2、学校规章制度齐全,但执行还不到位。

3、管理不够科学。没有真正取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小学毕业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还有外流的情况。

4、学生难于巩固,特别是傈僳族学生,特别是永兴村、东村硝水塘的学生,影响了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5、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层次低,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存在。

6、后勤基础设施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了较大改善,但学校管理不够规范,后勤工作对师生的服务还不到位,造成学生奢侈浪费,家长、社会还有一些意见。

7、学校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只流于见子打子式的弥补型管理,给许多本当按时完成的工作造成被动应付局面。

五、我的治校方略

目前,我校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将充满生机与活力,假如我评聘上校长岗位,在教育局,镇党委政府及中心学校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肓方针,坚决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围绕教育改革的这一主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搞好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打造我校边疆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品牌。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内强素质,外树形像,努力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有一支年轻、充满生机与活力,平均年龄仅28岁的教师队伍,如何用好,激发好这支队伍,把他们的精力和聪明才智真正用在教学上,是新一届领导班子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家长择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择师。社会上广大家长对子女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他们不但关心孩子的成绩,也同样关心孩子在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家长的期望越高,意味着对教育的要求更高,教师的责任更重。要取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我们必须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以“教育振兴,教师为本”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队伍的重要性,按照师资队伍目标定位——“师德正、观念新、业务精、作风实、善创新、结构合理”来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增强业务能力。对教师全面实行“一评三考核”,即:评定师德,考核其教育教学业务、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实绩,在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的理念下,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及对教材的研究、探讨,加大教研力度,严防教研走过场,强调系统性,研究性、实践性、服务性。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开展“一帮一”、“师带徒”活动,加强讲课、说课、听课、评课制度建设,加强集体备课,盘旋坐班的检查考核力度。

严抓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制度管理,明确教师职责,培养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其忧患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努力培养骨干教师,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积极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建立新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形成多劳多得,优质优酬,重实绩、重贡献、自主灵活的奖励机制,坚决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2、建立一个在教学上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服务型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要讲团结、干实事,讲作风、重实效,讲原则、重奉献,讲学习、重提高。负重图强,步调一致,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着力打造猴桥边境教育品牌,使我镇不但是经济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同时也是教育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科学整合学校资源,形成鲜明的办学理念,建立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4、大力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开发校本教研,探索民族教育的新路子,以“研”兴校,以“研”名校,积极推进新课改。

5、巩固两基成果。耐心细致地做好流失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想方设法提高巩固率。

6、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分析课程、考试及学生特点,不断总结、探索适合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完善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找准发展规律,抓牢抓死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学校的生命线。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狠抓一日常规工作。

7、治理整顿后勤工作。切实解决教师就餐难问题,消除造成学生奢侈浪费的不合理管理因素,为家长减轻负担,给师生满意的服务。

8、利用部级口岸优势,想方设法争取上级各部门的支持,搞好校园建设,特别是一百二十八米河挡墙的建设,消除河水对学生餐厅的威胁,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用餐环境。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争取创建绿化美化甲级校园。想方设法搞好运动场建设及校园道路建设。

9、依法执教,依法治校。治理好周边环境,协调好友邻单位、文明共建单位的关系,进一步树立我校声誉,赢得家长、社会各界更大的理解、支持。

10、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定期排查,消除隐患,做到安全工作无小事。把安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11、成立职代会,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有效督促。

12、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特别是班主任待遇。

各位领导,评审组的专家及各位老师,也许我的演说不够精彩,我的各方面的能力也不够强,可是我敢保证,我一定会珍惜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过程中,努力为每位教师构建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鼓励、帮助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脱颖而出,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做出贡献。帮助每一位教师,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工作,帮助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让每一个人体会到猴桥中学的温馨,让每位教师感受到为师的快乐和幸福,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师爱的温暖。

如果本次竞聘不成功,说明我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还不能足以让上级领导和全镇人民放心我挑此重担,我将一如既往的服从领导安排,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我忠爱的班主任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第6篇

实施教育工作目标管理是落实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几年来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了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为全面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县的教育工作,增强教育管理能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我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州教育局对县教育局目标考核指标的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工作的实际,我局与州教育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后,教育目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立即进行了专题研究,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认真讨论了目标管理考核的各项指标要求,并根据州对县《考核指标》块32项考核项目,结合我县和各校实际,修订完善教育局对学校的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将各项具体指标任务分解到各股室和各学校加以落实。

几年来,我们实行局领导分片负责和股室工作人员挂点联系制度,责任到人,定期不定期到各学校督促指导工作,并把目标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列为督促指导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名誉下发了《双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5年度“两基”复查年审相关工作的通知》(双政办发[2005]47号),对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全县教育的整体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10月24日——28日分五个组分别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目标管理考评。经过分组考评,集中复评,对照《2005年度双柏县教育工作主要考核指标》要求,逐项对照进行自评,自评96分。现对我县的教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工作。目前,我县各学校都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在德育制度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方面较之过去都已得到加强,在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相关工作。为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2004]8号文件精神有具体实施,我县教育局党委认真推广使用《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修订)》,合计全县共征订《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修订)》734份(中学181份,小学553份)。

双柏县辖4镇5乡,85个村(居民)委会,县内居住着汉、彝、哈尼、白、回等18种民族,总人口15.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3万人。根据省、州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几年来双柏县教育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把搞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几项专题教育的有关要求》,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课时安排和教材征订等有关要求做统一的安排,规定将民族团结教育的课时安排在课程表中进行;二至六年级每学年8课时,初中每学年8课时;并要求各学校在学年初、学年结束时将专项教育工作年度教学计划、工作总结上报教育局。

各学校党政领导充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把它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首先是抓教材征订,共征订《民族常识》1056册,《中华大家庭》704册,《民族政策常识》996册。做到城区学校人手一册;乡镇中学、中心校每班一册;完小、村小每校一册,并可反复使用。其次是抓计划、抓实施,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校党政领导亲自领导、安排、参与,亲自督促落实每项活动,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章有序。(1)严格按照要求开设开足课程。(2)坚持每年各中小学校出民族团结专题板报1共。(3)每年9月自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情况。(4)在办好双柏一中高中、双柏二中民族班的同时,加大对安龙堡、大麦地、雨龙三个民族乡民族学生的“两免一补”和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5)通过课堂教学,老师们向学生正确宣传我国的历史及民族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正确把握对民族团结理论和实践的认识问题。(6)部分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7)在各科的教学中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和“五观”教育渗透在文化知识当中。(8)各学校加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板报、课堂、主题团队会等手段,坚持正确导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及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活动。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进一步增强民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为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营造气氛,形成合力,为我县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一步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召开全县学校德育工作会,专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问题。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关系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着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

为保证我县中小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做到: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此,双柏县教育局于2005年8月15日至17日组织召开2005年德育工作会。会议以领导讲话、汇报交流、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全体参会人员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心态,积极发言,讨论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有必要,通过交流,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出台了《双柏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学校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教育局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检查、督察,经常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抓德育工作,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文明学校创建及管理成效明显,育人环境洁净优美,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无重特大违法案件发生,妥甸小学等两所学校积极申报州级文明单位,双柏一中等四所学校积极申报州级文明学校。

(三)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会上,教育局杨勇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学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古人言:‘育人必先自育,成人必先自成,责人必先自责,正人必先正已。’要在全县在广大教职工中掀起‘铸师魂、正师德、练师功、树师表’的教育活动,各学校要结合教育改革,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教职工行为规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貌、昂扬向上、仪表端庄的形象,教师要塑造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每一位教职工都必须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每一次批评和表扬都充满了爱,因为,在关爱中成长的学生才会有一颗充满爱的心,要不折不扣执行《双柏县中小学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杜绝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的教职工。”在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县各校(园)通过各种形式普遍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师德师风建设,到目前为止,无违反师德规范的恶性案件发生。

(四)开展依法治校活动。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的第一年,颁布《实施纲要》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式基础上作出的搞好新形式下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根据州教育纪委和县纪委的有关要求,教育局党委集中1个月的时间,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纲要》为主题的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在学校党员管理人员中开展“廉洁从教,勤俭办学”专题教育活动;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体教职工依法执教的意识得到了增强,能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廉洁从教。

为了不断地普及法律知识,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积极购买和认真学习《四五普法》读本,参加相关考试,同时,全县各校(园)还继续组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各中心学校与当地派出所、交警中队联系,邀请他们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进行必要的法律教育,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

一年中,我县从局机关到各学校,都组织干部、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了十六大、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各中学根据要求通过政治课课堂教学、办专题讲座、出板报、办宣传栏、播放广播录像、举办演讲或征文活动等形式对十六大精神在中学生中作了宣传教育。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县小学开展了“争做合格小公民”演讲征文活动;全县小学四、五年级,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参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全县各学校根据教育局制定的《双柏县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氛围。各学校(园)都以广播、黑板报、专栏、主题班会、校会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城区各学校(园)开展未成年人“远离不良文化”的签名宣誓活动和校外道德教育实践。其中,双柏二中还在9月6日,以班级为单位,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了《如何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的专题教育,在9月27日,在各班举行“远离黑网吧”的签名宣誓仪式活动。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县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双柏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三项教育活动”的意见》(双教党字[2005]28号)。今年9月,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9月“民族精神教育月”宣传教育活动。一年来,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积极开展文明学校创建工作,一年中,对2所省级文明学校、5所州级文明学、18所县级文明学校进行了复查,抽查率达95%。

(五)加强教职工管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全县各学校都坚持校内结构工资制,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以量计酬以质计奖分配方案日益完善,教师评价日趋科学,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进一步落实,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三全”“三爱”“三让”教育活动,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得以提高;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师德考核力度,学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教师依法执教,以德行教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

二、教育经费投入

在本年度内,省、州下达我县的危房改造项目2所:大麦地乡河口小学和法裱双坝小学,大麦地乡河口小学计划投资27万元,法裱双坝小学计划投资26.8万元。双柏一中信用合作贷款500万元,双柏一中信用合作贷款项目综合楼和学生宿舍现已到位资金4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进行室内装修。我县已按项目计划完成了项目建设。

我县未出现挪用和挤占教育专款的现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省定标准为:中学60元/生/年,小学40元/生/年,我县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的标准为:中学50元/生/年,小学30元/生/年。按月足额拨付。今年我县偿还“两基”欠债286.88万元,其中:州级补助87.19万元,县级配套156.69万元,单位自筹43万元,已按计划完成“两基”欠债的偿还任务。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维护、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区经费11.5万元,由双柏一中配套2万元,各乡镇中小学、双柏二中各配套0.5万元,我县已按时足额配套到位。

今年我县的国家免费教科书71.05万元只下达计划,由政府采购后发放教材,我县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的中小学生有7868人。省教厅下达寄宿制和半寄宿营制经费50.4万元,独生子女“三免费”从2005年9月起改为独生子女奖学金,“三免费”、寄宿制和半寄宿制教育经费和国家免费教科书,都真正落实到学生头上。

完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

三、基础教育及成人、职业教育

(一)努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一年来,我县继续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县通过采取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两基”工作的认识;全面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多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对全县“两基”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公证、客观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对农村综合初中班的规范管理与指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严格执行“两免”政策,实施“三个一”工程等措施。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两基”成果得到巩固。

2005—2006学年初,全县有3—6岁儿童5577人,在园(班)幼儿1674人,幼儿园(班)入园率达30.02%;有7—12周岁适龄儿童11903人,入学11886人,小学入学率达99.9%;有13—15周岁适龄少年6384人,初中阶段在校生6321人,初中毛入学率达99%;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25%、1.52%;普通高中招生536人,比2004年的474人增加62人,增长13.08%。

(二)全县有初级中学10所,其中农村综合初中4所(州级2所,县级2所);初中教育质量较2004年有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县共有43个初中毕业班,参加中考1465人,参考率73.95%,比2004年的69.89%提高4.06个百分点,全科合格率为15.9%,比2004年的14.36%提高1.45%。初一、初二年级统测优秀率、全科合格率均稳步提高,今年我考取楚一中17人,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加大县内对口支援工作力度,我县有城镇学校4所(高中、职业高中、初级中学、小学各1所)乡镇一级学校2所。6所学校各对口支援1所薄弱学校,坚持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开展对受援学校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二次、举行捐资、捐物活动一次。

(四)多年以来,我县十分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自2003年起,我县积极选送培训骨干教师参加省、州培训,教育局先后下发了5个文件对开展工作的要求、教材、课时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定期对各学校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通报检查结果。城镇中小学、初级中学及以上学校已按要求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2004—2005学年全县在校中小学生19925人,参加检测学生数为9088人,检测率为45.6%;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为100%;初中以上学校预防艾滋病、性健康教育开课率为100%;完小及以上学校艺术教育开课率为100%;民族教育开展面100%。

(五)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区建设项目”。到2005年1月底,全县所有的村小建成(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所有的村完小建成(模式二)教学收视点;所有的农村初级中学建成(模式三)计算机教室。全县所有的中学、县属小学按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

(六)按照省、州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计划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在原有课题(省级、州级课题各一个)的基础上,各学校(园)共申报43个县级课题,经过县级教育科学规划办进行初评和复评,最终评出县级课题23个,其中重点13个,规划10个,其余20个为校级课题,同时推荐14个课题参加省、州级课题评审,其中,获省级立项课题2个,州级重点课题1个,州级规划课题5个。为进一步加大课题管理和宣传工作力度,2004年4月拟定《关于公布双柏县“十五”期间第一批教育科研课题的通知》(双教通字[2004]6号)、《双柏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双教通[2004]13号)及《双柏县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双教通[2004]14号)等教育科研文件,并下发到各中小学。建立健全县、乡、校教育科研工作网,按照要求制定《双柏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计划》和《双柏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指南》。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一是听课、评课建设性地利用“2+2”模式听课评课,累计听、评课600节次/学年。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专业化成长。二是开展专题讲座。进行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累计举办讲座56场次/学年。把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转化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三是开展优质课竞赛组织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创设平台。成功举办了初中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物理、化学和小学数学讲赛,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州级课赛。

加强教学用书管理工作。每学期都组织召开中小学教学用书征订工作会议,坚持“一费制”的前提下,本着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原则,召开一年春秋两季两次全县中小学教学用书征订工作会议,制定双柏县中小学教学用书、教辅资料征订原则,规范教学用书征订渠道,保证教学用书征订使用规范有序,杜绝非法出版物进入校园。

(七)双柏县“普实”工作于1999年通过省教育厅验收,验收后我们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教学研究。2001年至2004年通过省、州复查合格。农村勤工俭学开展面为95%;总收入56万元,生均收入比上年增长6元;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肉菜自给率为65%以上。

(八)制定了《双柏县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业高中招生180人,完成计划数的90%;有骨干专业2个、学科带头人2名。中等职业学校参加职高高考上线及就业率为90%。开展职业培训383人。形成了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龙头,乡镇、村成人技术学校为主要阵地的较为完整的职成教育体系网络。

(九)年内扫除文盲45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622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63人次,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189人。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立以县为单位的中小学教师数据库。自2000年以来,我县各学校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已实行用数据库进行管理,每个教职工的年龄、族别、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等都已作了录入,凡人员有变动或个人的基本情况有变动,就及时进行修改。数据库的建立,可随时掌握学校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和各学校人员分配情况,为领导做决策、材料的上报、分析提供祥实、可靠的依据。

(二)完成中小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2004年,双柏县编办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核定全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楚政办通〔2004〕17号)文件规定的编制标准,以各学校基本情况为依据,对全县24个核算单位进行了核编,并下发了《关于核定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通知》(双编发〔2004〕17号)文件,共核定我县教职工编制总数1595名,其中中学核定编制670名,小学核定编制925名。2005年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进行管理,凡超编的学校,一是辞退代课教师;二是不再分配新教师;三是教职工只能调出,不能调入。

(三)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根据需要补充合格教师。教师资格认定。认真宣传和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和省、州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做好面向社会宣传工作在县城和乡(镇)主要街道粘贴有关宣传材料。切实把握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对象、标准、条件、程序、方法等要求,依法认定教师资格。目前有98%的教师已持教师资格证上岗。教师补充。一是为加快高中发展步伐,确保我县教育重点,2005年经双柏县人民政府批准,双柏一中在省内师范类高等院校考核、引进本科毕业生12人。整个引进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内容公开,结果进行公示。二是根据双柏县人民政府2005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文件精神,乡(镇)初级中学接收本科生8人。把好教师“入口关”,2005年新补充的20位教师均学历合格,且具有教师资格证。

(四)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没有无证上岗现象。2004年,经双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双柏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招考录用了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有54人分配到教育系统就业,虽然都对他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但在这些人员中有少数非师范类毕业生,这部分非师范类毕业生暂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还不能达到持证上岗。2005年,新教师补充后,我县对代课教师进行清理,经考核,对不合格的代课教师给予辞退,现补充到教学岗位的代课教师都具有中师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

(五)促进城镇、坝区与山区教师流动,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聘任制有新的突破。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加快高中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确保我县教育重点,促进和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县城学校补充教师乡镇中学公开招考,2005年通过公开招考,调入教师17人,整个招考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内容公开,结果进行公示。乡(镇)中心学校教师流动。严格编制管理,在有编制的条件下,一是乡(镇)之间的教师调动,个人写出申请,调出调入乡(镇)中心学校签署意见,报教育党委会议决定;二是乡(镇)内从小学调入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教师根据教学实绩各学校班子会议讨论后上报教育局审批。乡(镇)内通过考核,工作不认真,连续两年教育教学成绩较差的教师(中青年教师)从工作条件好的学校调到工作条件差的学校任教。

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聘任。中心学校校长实行推选制,首先教育局和组织部门到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由教职工公开推荐,将得票最高的2位进行考察,并将考察情况提交教育局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后行文任命。中心学校副校长根据乡(镇)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推选制和校长自行聘任的形式进行聘任。中层管理干部是通过竞争上岗后由校长聘任。教职工的聘任根据年度履职情况,各学校采取不同形式的聘任方式:一是竞争上岗;二是由校长聘任中层领导,中层领导聘任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教师的方式进行双向选择或优化组合。

(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严格实行评聘分开。2005年,全县各学校(园)凡符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且教学质量符合评审原则的教师,在评审时,不受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制,但各学校在聘任时,严格按照核定的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岗位数聘任。全县共有30人具有高级职务,491人具中级职务,各学校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考核后,高级职务聘任30人,中级职务聘任451人,中级职务低聘40人。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第7篇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召开2009年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和总结20*年的工作,表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研究和部署2009年的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构建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一、关于20*年教育工作的回顾

20*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难事急事,成功举办喜事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就我县教育系统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教育理清思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思想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下,全系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教育局年度总体工作安排,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巩固、发展、调整、提高”的原则,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加强校长队伍及教职工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重点,振奋精神,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敬业奉献,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使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抓住重点,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1、“两基”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措施。自20*年春季学期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提供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小学生5422人271.1万元,初中生11*0人831万元。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高寒山区6000名贫困学生发放了过冬寒衣。完成了东风乡“普九”攻坚的评估复查,使我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基”目标,“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幼儿入园率为37.64%;小学入学率为99.7%;初中毛入学率为101.17%;普高在校学生5160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667人;高中规模在去年的基础上净增9个班540人。

2、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硬件设施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为改善办学条件,我们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4所16个,建筑面积13896平方米,总投资1534.91万元;实施希望工程土建项目9个,总投资543.3万元,修建校舍3653平方米;实施外援项目12个,建筑面积2474.57平方米,总投资245.5万元;实施世行贷款/英国政府捐款西发项目8个,总投资288万元,其中土建项目4个,建筑面积1501平方米,政府采购课桌椅2830套,学生睡床380张,组织参加省地县师资培训2146人次;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0个,建筑面积52*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6890平方米,投资390.11万元;实施中小学附属工程32所,总投资333.5万元,第四中学二期工程总投入资金1854万元,此外,投资509万元,建筑面积3636平方米的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正在实施;投资1*万元,完成了660平方米的厕所及3800平方米的6块球场建设;社会力量办学投入修建学生公寓楼4幢,面积13272平方米,投入资金1238万元。

一年来,共实施建设项目94个,总投资5189.32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1534.91万元,社会捐资520.7万元,地方自筹268万元,贷款及社会力量投入2142万元,新建校舍47440.57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34180平方米,使我县教育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全县校舍面积增加到402922平方米,砖混结构以上的达到46.6%,危房率31.43%,在上年的基础上下降3.88个百分点。此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偿还两基历史久债1*9万元。

3、狠抓学校班子及教师队伍建设

一年来,我局以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暨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师德督导评估制度、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重大师德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结合思想大讨论暨作风建设教育活动,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三爱”(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各中小学进一步健全政治学习制度、师德考核制度,使全县教职工的思想面貌和校纪校风有了明显的改善。教育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要使学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干部队伍至关重要。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局领导班子顶住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乡(镇)党委、政府协调沟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部分乡(镇)中心校、初级中学的领导班子和县直学校中层领导进行了调整充实,有力地促进了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

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与人事部门一道认真组织考试、考察,完成了全县46名高中教师和110名初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调动了115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推荐评审聘任了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级职称教师150人以及中小学初级职务200人,我县师资队伍已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组织开展了“西发项目教师参与式培训”、“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师履职晋级培训”等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其中,“西发项目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84人,教师履职晋级培训2004人次,校园集体舞培训59人,全国第三套广播体操培训80人,三生教育培训251人,宣明会项目办组织英语教师102人、计算机教师73人进行了专业培训。

4、认真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

招生考试工作,历来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是一项民心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学生的前途。我们始终坚持“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服务”的指导思想,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场管理,加强考风监督,提高服务意识,精心组织安排,积极稳妥地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去年,高考生共有2*7人,比上年增加了123人,增长6.3%,其中应届生1447人,往届生620人。中考报考人数为5258人,其中应届生4322人,往届生936人,并且重新增加了中考体育的考试科目,以50分计入中考成绩,中考升学率为47.89%,其中,市一中录取290人(录取分为580分),永一中英才班61人(录取分为625分),永一中重点班155人(录取分为582分),录取普通高中1593人(含史地生成绩为550分),择校生124人。湘云高中45人(分数不限),中等专业学校录取250人,职业高中招收高一新生224人。我们还认真组织了小学、初中、高中非毕业班各学科学年统测、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高三两次省级模拟考试及分析研讨会,严密组织了第53次、54次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报名审查工作。

我们还同县医院精心配合,完成了高考考生的体检工作。外语口试工作统一抽调教师赴市招考办完成,特别是社会考生,不论是摄像、体检、还是志愿填报、信息校对等等,我们都热情接待,为他们提供了极大方便。为了考生志愿的填写,我们多方收集外市、县及重点高中的有关信息,为我县考生提供参考。

5、安全教育长抓不懈,确保教育稳定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我局始终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抓好各阶段的安全教育的同时,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县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永教发〔20*〕7号),重新修订了《*县教育系统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永教发〔20*〕36号),并与15个乡镇和7所县直校签订了《*县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责任状》和《*县教育系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分工,层层落实了安全责任,分级建立了安全和综治工作制度。结合各阶段的安全督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各校认真自检自查,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局机关利用中考巡考、年终目标考核、体育中考、常规督查、开展教研工作等机会对全县15个乡(镇)和8所县直学校进行了专项检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了“三生教育”工作,通过专项治理和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逐步形成了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在外地教师为工资待遇闹事的情况下,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广大教职工识大体,顾大局,确保了教育的安全与稳定。

6、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

20*年3月春季学期开学时,全县514所中小学全面完成了投资1200万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育公平的推进器。20*年,以信息技术装备、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效益为中心,坚持“建、配、培、管、用、研”的原则,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实验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制度、电教档案资料和设备管理制度。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和研究信息技术的管理、使用,督促学校开足开全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建立试范试点学校,组织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在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模式一)农村教学点247所、模式二农村小学238所、模式三农村初中28所的基础上,去年职业中学装配计算机教室一个,装机41台,投入资金21.5万元,*四中装配计算机教室一个,装机64台,投入资金23.5万元,补充模式一设备5套。截止目前,全县中小学可使用的计算机达1683台。

(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强化教研工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20*年,继续以20*年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审批的4个省级立项课题和14个市级立项课题的跟踪指导为载体,以深化新课改为主线,主要做了以下具体工作:一是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20*年组织高中教师参加省级教学培训92人科次,初中教师参加省级教学培训468人科次,小学数学教师参加省级培训45人,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省级培训6人,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跟踪培训12人,组织县级高考、中考教学研讨28次,培训高考专任教师171人科次,中考专任教师528人科次;二是为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组织教研员和高、初中骨干教师送教下乡81人科次,分别到22所初级中学开展支教、扶教工作;三是深入中小学校调查研究,督查落实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校本教研,学习、借鉴、推广教学改革经验,教研员深入课堂看课、评课560余节次,组织学科教学研讨会56科次。组织高中教师开展校际教学观摩、交流2次。收集68篇教育科研论文参加省级竞赛,荣获省级三等奖及其以上的41篇。四项省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三项,十四项市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一项。

2、以研促改,提高师生技能

为稳步推进新课改,探索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采取以研促改,以赛促研,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组织开展了全县小学科学教师说课竞赛;选拔21名英语教师参加了全县英语说课竞赛,并推荐5名选手参加*市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组织初、高中政治课教师各1名,代表*市参加全省政治课堂教学竞赛,均获得二等奖。组织全县初中学生参加全省化学知识竞赛3410人次,荣获省级一等奖6名,二等奖17名;组织高中学生分别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联赛122人科次,荣获省级三等奖以上23人科次;组织初中生参加了3项英语专项活动:全市“希望之星”英语口语大赛,一、二、三等奖共6个名次中5个名次被我县选手获得,赢得了代表*市参加省级竞赛的决赛权;全市“英语无国界”竞赛活动中,永北镇中学参赛队脱颖而出,并取得了赴香港参加该项夏令营活动的资格;全国英语作文大赛活动中,全县共获得一等奖8篇。一中、四中、永北镇中、永北镇小举办了科技创新作品展览,近万名各界人士参观了展出。

3、加强常规督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学用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用书的管理规定,切实加强与县新华书店和邮政等部门的沟通,不断完善教学用书的征订、审查核准管理机制和免费教科书的申报、发放管理体系。为了尽快使我县教学质量走出困境,在去年的教育行政会议上,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布署,制定了《关于修订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的通知》(永教发〔20*〕47号),代县政府制定了《关于修订和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核奖励方案的通知》(永政发〔20*〕47号),局领导班子不辞辛劳,率先垂范,从教育教学常规和考风考纪抓起,多次率队分组深入到15个乡(镇)、所有的中学和绝大部分的中心小学现场督查指导工作,鼓舞士气,共同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召开各种形式的教师座谈会、毕业年级科任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和乡(镇)党委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握实情,掌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努力探寻我县教育改革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把中小学各学段各班级的全科合格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督促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20*年一级高完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获得质量进步奖,20*年应届生高考上线率为66.52%,比20*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三校生的报考人数为243人,上线人数为124人,上线率为51%,比20*年增长了14.5个百分点。中考650分以上的特优生12人,占应届考生4305人的0.28%,六个基础学科(不含体育)总平均分4*.10分,比20*年提高18.72分。

(三)抓行风建设,树教育形象

一年来,我们以“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落实为契机,以作风整顿为突破口,以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教育行风建设。通过深入学习,强化整改,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群众举报的违纪案件加大处罚力度,对体罚或侮辱学生、向学生推销商品或教辅资料、向学生乱收费及违法乱纪严重影响教育形象或出现安全稳定责任事故的进行重点排查,严肃处理了顶风违纪、向学生乱收费和在教师队伍管理中严重失职的责任人。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结合县纠风办对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跟踪检查,掀起了又一轮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热潮,弘扬了正气,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塑造了教师集体的良好形象。去年,表彰奖励了各级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112名,各级先进集体18个,教学质量优胜教师89名。八月至九月初,一中、二中、四中、民中和仁和、六德、片角、涛源、三川、光华、松坪、大安等乡(镇)相继召开教职工大会,对教学质量优胜集体和个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营造狠抓教学质量的氛围。*二中、永北镇小成功举办了50年和百年校庆,认真总结了办学经验,扩大了学校影响。

(四)全面开展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为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实施对乡级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这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

县人民政府对建立这项制度和抓好落实十分重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了《关于调整充实*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领导小组的通知》(永政办发〔20*〕104号),由县长木崇根任组长,常务副县长艾永祥、县教育局局长辉任副组长,2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关于调整充实*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小组的通知》(永政办发〔20*〕103号),由常务副县长艾永祥任组长,县人大副主任李绍荣、县政协副主席赵建荣、县教育局局长辉任副组长;并下发了《关于做好20*年全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年度自评的通知》(永政办发〔20*〕105号)。10月29日,县政府发出《关于对部分县直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进行抽查的通知》(永政发〔20*〕65号),组成三个评估组,由县政府、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任组长,于11月3日至12日对三川、顺州、仁和、六德、期纳、片角六个乡(镇)及财政、公安、工商三个县直部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进行了抽查。配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了对梁官中学、顺州乡团街小学两所优级学校的复核评估。在开展达标晋级工作中,第四中学顺利进入了二级一等完中行列。

二、正确认识我县教育的现状

从全局上看,过去的一年,我县的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是我县教育的主流,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我县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二,广大教职工的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三,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力量源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也增添了动力;第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第六,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质量优先是推进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用历史与现实对比的思想方式和纵向与横向比较的方法看待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工作中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还面临着诸多新的严峻挑战。

——教育服务于现代建设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从总体上看,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教育发展仍然不全面、不平衡,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规模和结构等还不能满足我县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学校的知识贡献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的情况下,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还不够有力,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机制有待完善、德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

——两支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得到加强。从教师队伍看,师德建设力度不够,方法呆板,玩风太甚,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也有待改进。

——教育公平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不均衡问题突出,农村教育基础仍然薄弱,在师资、校舍、设备等方面都亟待加强。

——改善办学条件任重道远。虽然近年来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加,但经费不足仍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我县教育的历史性欠债已达2824.74万元,现仍有126638平方米危房,有的学校的教室白天用于上课,晚上用于住宿,有的学校甚至还在租借民房;教学仪器需要更新,图书需要添置,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中思想不够解放,体制机制比较多,教育管理的理念不新,管理方式滞后,管理水平不高,不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教育成本高、办学效益低的特点比较明显。

——教育优先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落实。比起实施“两基”社会化工程期间来说,近年来由于对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宣传引导不够,加之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后,全民兴教的社会氛围有所淡化,加大了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压力。

——个别中心校职责淡化、管理不力、政令不畅的问题,留守儿童给学校教育增加的压力,客观上存在的高危房率、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给学校安全造成的隐患。“三生教育”的有效开展以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等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审视*教育的现状,可以这样认为,*教育正处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也必将长期是教育机构所能够提供的公平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协调和解决、促进教育规模、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任务。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加强新的战略思考,更加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第8篇

一、全面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

1.全力构建和谐教育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重大任务和方针政策,研究制订落实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的措施,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积极扶持民办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教育新格局。

2.巩固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标准,健全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已列入预算的各项教育经费落实到位。继续实施好义务教育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工作,统筹做好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充分发挥区人民教育基金会职能,进一步加大对簿弱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

3.建立健全学校基本建设保障制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区政府制订新建工业片区校网布局规划出谋划策,加快配套学校建设。一是打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攻坚战,争取泽雅镇第一小学的学生宿舍和食堂建设工程9月底投入使用。二是加快区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潘桥中学的综合办公楼争取11月份投入使用,任岩松中学迁建工程争取进场施工,南白象一小迁建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和郭溪中学的征地工作争取年底前完成。三是加快重大基建项目进度,仙岩华侨小学和新桥三小学的第一期扩建工程争取年底主体工程结顶,完成*中学改建工程的前期准备和招投标工作,争取完成*二职扩建供地工作,着手梧田三小迁建征地工作。按计划完成市百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积极建设市合格学校,做好第七批省标准化学校的申报工作。

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

4.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德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加强以德育导师和班主任为重点的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德育管理长效机制。搭建好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团队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德育五个平台,密切与家庭、社会以及各有关部门的联系,重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以“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发扬奥运拼搏精神”和“30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为主题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做好高中新生军训工作,重视学校国防教育。举办区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5.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要抓好课程、课堂、课外三个关键环节。义务教育阶段继续按照“优化学科课程,推进综合课程,规范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加强课程改革的指导和管理。高中阶段要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学分管理、选课指导与管理等制度,继续探讨样本校、样本课、样本卷的做法,不断研究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三法”(教法、学法、考法)研究,以“关注学生,追求本真”为主题,聚焦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支持引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总结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树立“轻负担,高质量”的典型,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上再下苦功夫。

6.狠抓教育质量。召开中小学教学质量年活动动员大会,以实施“教育四大工程”(教育规范化建设工程、教学常规达标工程、后20%学生教育工程、学习兴趣培养工程)为主要载体,狠抓教育质量。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继续推行中学“个性化教学常规管理”、小学“整合式管理”思路,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性。做好市第一批教学规范达标学校的评估验收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做好高中会考、高考质量分析,研究新课程高考的新情况,以应对2009年开始的新课程高考。坚持并完善由中小学行政班子参与的听课日、听课周制度。举行区首届基础教育成果评比。

7.深化考试招生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本着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招生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费、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设“重点班”、“快慢班”。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运行机制,做好职业学校“综合学分制”评价改革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师素质提高的评价机制,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高中阶段招生要与初中办学水平相挂钩,逐步提高省一级重点中学招收保送生比例,努力缓解“择校热”。召开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交流会。

8.加快教育装备建设。制订*区教育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做好区教育影院等项目的前期筹备和论证工作,初步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网络资源框架。组织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专项检查,充分发挥教育仪器设备的效能。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教育费附加中单列一定比例的经费,做好以多媒体小平台、电脑室、校园网、课凳桌、图书为重点的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教育现代化装备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9.坚持扶持和规范并举,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协助区政府出台《*区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的意见》,推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发展学前教育职责,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特别是镇、村建设规划,切实办强办优公办幼儿园。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严厉打击非法办园行为,坚决制止未批先办的现象。深化办园模式改革,鼓励示范性幼儿园组建教育集团,承办或兼并薄弱幼儿园。建立幼儿园等级管理与晋级奖励制度,重点做好省级、市级、区一级幼儿园转评工作。深化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加快泽雅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高起点、高标准办好南瓯景园等3所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

10.坚持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统筹,探索各类联合体、集团式等合作交流办学模式,促进镇、街道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大示范学校创建力度,已创建的示范学校要按照“现代、特色、创新”的要求,注重内涵发展,努力创建各具特色的品牌学校。认真做好弱势群体子女的入学工作,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环境。探索建立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心理严重障碍学生等特殊学生档案,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11.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中学要做好迎接省一级重点中学年审准备工作,办好中澳实验班,进一步扩大学校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任岩松中学要做好申报省一级重点中学的有关准备工作。啸秋中学要力争在20*年通过市级重点中学评估,同德中学做好近期发展规划,尽快向市级重点中学迈进。其他各高中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打造品牌。

1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省新一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和区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我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列入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职业学校的区职专、区二职要科学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确保建设计划落实。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改变单纯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积极推行职业学校“综合学分制”的教学改革,探索符合经济社会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新路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发挥新增专业、示范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完成20*年8所社区学校的创建工作。完成20*年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400人的招生任务,力争9月下旬开学。

13.加强扶持,优化政策,积极发展民办教育。贯彻实施区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发展方针,通过实行优惠土地使用、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建立民办教育财政补助制度、设置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努力把民办教育做大、做优、做强。实施《关于开展公办民办学校(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的意见》,通过理念引领、管理渗透、师资扶持和科研促进等途径,充分发挥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民办学校(幼儿园)办学水平。

14.教育督导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积极发挥教育督导职能,突出督政,强化督学。建立全区教育发展年度督导公告制度,把落实教育发展规划、为教育办实事、搞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年度教育目标考核。建立全区督学责任区制度,定期对学校办学水平实行综合督导评估。继续抓好区示范图书馆等各类创建工作,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展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情况、后20%学生教育情况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专题调研。

四、健全管理和服务机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交流任教服务期制度、新教师公开考录制度、教职工履职考核办法和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中小学中高级教师的职后管理和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发展的机制。推行新的教师工作量标准,实施校长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制度,优化学校干部选拨任用制度,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推进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保障学校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

16.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实施区“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规划,积极开展教师教育工作。全面实施省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开展市教师素质年活动和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启动浙江省名师工作站*分站的工作,实施区第三轮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加强对初中青年干部培养人选的培养,做好第二轮名师名校长的任期管理。以“学校管理和教师发展”为主题强化校长培训,开展校长优质课评比,举办第四届**校长论坛。加快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本研修要在改革中求实效。要提高教师教育队伍实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总结和推广校本研修的本土化经验,全面推广新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校本研修总体水平。要推进学科研修的项目管理,开放教师教育体系,提高资源共享度。全面启动区域内的网络研修。

17.努力提高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继续实行中小学教师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缩小教师与公务员的收入差距。下半年,将教师奖教金提高到人均5000元。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五、坚持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18.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创建人民满意单位。完善机关干部“按周记实、按月定级”考核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对学校综合档案管理的指导,积极宣传教育工作新举措和新实践。拓展勤工俭学空间,为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服务。年内基本完成*区教育志的编纂工作。切实加强计划生育管理,落实计生执法责任制。

19.加强财务和基建管理。计划在*教育网建立财务和基建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基建管理。实行专项经费核销制度,加强对公办学校基建、修缮等专项经费使用和固定资产以及工会、食堂财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基建修缮项目的申报、招投标等操作程序,加强学校基建、修缮项目的管理。

20.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制订安全预案并注重演练。认真实施《*区教育局20*年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整改落实。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特别要重视外来务工子女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和传染病的发生。继续做好学校上等级食堂创建工作和“放心店”的推进工作。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和学生(幼儿)接送车的整治工作。开展“平安校园”复查工作,不符合标准的学校要摘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

(六)加强党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

21.加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坚持“”制度,注重质量,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制度,坚持局领导班子夜学和中心组专题学习制度,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机关干部讲坛”。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确保今年组织工作和党建工作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2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深入落实《*区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要点》,认真实施《*区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单位)领导党风廉政违规行为扣分考核办法(试行)》,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考评制度,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觉悟。规范机关干部工作行为,严禁在上班时间上网炒股和娱乐。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公办普通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执行情况、工程招投标和大宗物品采购、学校招生考试以及教师考录、调动、职称评定等工作开展监督检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禁学校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积极创建教育规范收费示范区。抓好举报案件的查处和报结工作。抓好教育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开展校长(园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第9篇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召开2009年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和总结20*年的工作,表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研究和部署2009年的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构建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一、关于20*年教育工作的回顾

20*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难事急事,成功举办喜事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就我县教育系统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教育理清思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思想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下,全系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教育局年度总体工作安排,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巩固、发展、调整、提高”的原则,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加强校长队伍及教职工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重点,振奋精神,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敬业奉献,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使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抓住重点,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1、“两基”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措施。自20*年春季学期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提供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小学生5422人271.1万元,初中生11*0人831万元。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山区6000名贫困学生发放了过冬寒衣。完成了东风乡“普九”攻坚的评估复查,使我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基”目标,“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幼儿入园率为37.64%;小学入学率为99.7%;初中毛入学率为101.17%;普高在校学生5160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667人;高中规模在去年的基础上净增9个班540人。

2、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硬件设施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为改善办学条件,我们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4所16个,建筑面积13896平方米,总投资1534.91万元;实施希望工程土建项目9个,总投资543.3万元,修建校舍3653平方米;实施外援项目12个,建筑面积2474.57平方米,总投资245.5万元;实施世行贷款/英国政府捐款西发项目8个,总投资288万元,其中土建项目4个,建筑面积1501平方米,政府采购课桌椅2830套,学生睡床380张,组织参加省地县师资培训2146人次;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0个,建筑面积52*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6890平方米,投资390.11万元;实施中小学附属工程32所,总投资333.5万元,第四中学二期工程总投入资金1854万元,此外,投资509万元,建筑面积3636平方米的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正在实施;投资1*万元,完成了660平方米的厕所及3800平方米的6块球场建设;社会力量办学投入修建学生公寓楼4幢,面积13272平方米,投入资金1238万元。

一年来,共实施建设项目94个,总投资5189.32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1534.91万元,社会捐资520.7万元,地方自筹268万元,贷款及社会力量投入2142万元,新建校舍47440.57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34180平方米,使我县教育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全县校舍面积增加到402922平方米,砖混结构以上的达到46.6%,危房率31.43%,在上年的基础上下降3.88个百分点。此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偿还两基历史久债1*9万元。

3、狠抓学校班子及教师队伍建设

一年来,我局以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暨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师德督导评估制度、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重大师德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结合思想大讨论暨作风建设教育活动,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三爱”(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各中小学进一步健全政治学习制度、师德考核制度,使全县教职工的思想面貌和校纪校风有了明显的改善。教育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要使学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干部队伍至关重要。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局领导班子顶住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乡(镇)党委、政府协调沟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部分乡(镇)中心校、初级中学的领导班子和县直学校中层领导进行了调整充实,有力地促进了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

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与人事部门一道认真组织考试、考察,完成了全县46名高中教师和110名初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调动了115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推荐评审聘任了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级职称教师150人以及中小学初级职务200人,我县师资队伍已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组织开展了“西发项目教师参与式培训”、“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师履职晋级培训”等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其中,“西发项目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84人,教师履职晋级培训2004人次,校园集体舞培训59人,全国第三套广播体操培训80人,三生教育培训251人,宣明会项目办组织英语教师102人、计算机教师73人进行了专业培训。

4、认真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

招生考试工作,历来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是一项民心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学生的前途。我们始终坚持“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服务”的指导思想,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场管理,加强考风监督,提高服务意识,精心组织安排,积极稳妥地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去年,高考生共有2*7人,比上年增加了123人,增长6.3%,其中应届生1447人,往届生620人。中考报考人数为5258人,其中应届生4322人,往届生936人,并且重新增加了中考体育的考试科目,以50分计入中考成绩,中考升学率为47.89%,其中,市一中录取290人(录取分为580分),永一中英才班61人(录取分为625分),永一中重点班155人(录取分为582分),录取普通高中1593人(含史地生成绩为550分),择校生124人。湘云高中45人(分数不限),中等专业学校录取250人,职业高中招收高一新生224人。我们还认真组织了小学、初中、高中非毕业班各学科学年统测、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高三两次省级模拟考试及分析研讨会,严密组织了第53次、54次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报名审查工作。

我们还同县医院精心配合,完成了高考考生的体检工作。外语口试工作统一抽调教师赴市招考办完成,特别是社会考生,不论是摄像、体检、还是志愿填报、信息校对等等,我们都热情接待,为他们提供了极大方便。为了考生志愿的填写,我们多方收集外市、县及重点高中的有关信息,为我县考生提供参考。

5、安全教育长抓不懈,确保教育稳定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我局始终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抓好各阶段的安全教育的同时,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县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永教发〔20*〕7号),重新修订了《*县教育系统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永教发〔20*〕36号),并与15个乡镇和7所县直校签订了《*县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责任状》和《*县教育系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分工,层层落实了安全责任,分级建立了安全和综治工作制度。结合各阶段的安全督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各校认真自检自查,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局机关利用中考巡考、年终目标考核、体育中考、常规督查、开展教研工作等机会对全县15个乡(镇)和8所县直学校进行了专项检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了“三生教育”工作,通过专项治理和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逐步形成了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在外地教师为工资待遇闹事的情况下,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广大教职工识大体,顾大局,确保了教育的安全与稳定。

6、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

20*年3月春季学期开学时,全县514所中小学全面完成了投资1200万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育公平的推进器。20*年,以信息技术装备、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效益为中心,坚持“建、配、培、管、用、研”的原则,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实验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制度、电教档案资料和设备管理制度。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和研究信息技术的管理、使用,督促学校开足开全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建立试范试点学校,组织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在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模式一)农村教学点247所、模式二农村小学238所、模式三农村初中28所的基础上,去年职业中学装配计算机教室一个,装机41台,投入资金21.5万元,*四中装配计算机教室一个,装机64台,投入资金23.5万元,补充模式一设备5套。截止目前,全县中小学可使用的计算机达1683台。

(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强化教研工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20*年,继续以20*年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审批的4个省级立项课题和14个市级立项课题的跟踪指导为载体,以深化新课改为主线,主要做了以下具体工作:一是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20*年组织高中教师参加省级教学培训92人科次,初中教师参加省级教学培训468人科次,小学数学教师参加省级培训45人,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省级培训6人,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跟踪培训12人,组织县级高考、中考教学研讨28次,培训高考专任教师171人科次,中考专任教师528人科次;二是为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组织教研员和高、初中骨干教师送教下乡81人科次,分别到22所初级中学开展支教、扶教工作;三是深入中小学校调查研究,督查落实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校本教研,学习、借鉴、推广教学改革经验,教研员深入课堂看课、评课560余节次,组织学科教学研讨会56科次。组织高中教师开展校际教学观摩、交流2次。收集68篇教育科研论文参加省级竞赛,荣获省级三等奖及其以上的41篇。四项省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三项,十四项市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一项。

2、以研促改,提高师生技能

为稳步推进新课改,探索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采取以研促改,以赛促研,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组织开展了全县小学科学教师说课竞赛;选拔21名英语教师参加了全县英语说课竞赛,并推荐5名选手参加丽江市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组织初、高中政治课教师各1名,代表丽江市参加全省政治课堂教学竞赛,均获得二等奖。组织全县初中学生参加全省化学知识竞赛3410人次,荣获省级一等奖6名,二等奖17名;组织高中学生分别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联赛122人科次,荣获省级三等奖以上23人科次;组织初中生参加了3项英语专项活动:全市“希望之星”英语口语大赛,一、二、三等奖共6个名次中5个名次被我县选手获得,赢得了代表丽江市参加省级竞赛的决赛权;全市“英语无国界”竞赛活动中,永北镇中学参赛队脱颖而出,并取得了赴香港参加该项夏令营活动的资格;全国英语作文大赛活动中,全县共获得一等奖8篇。一中、四中、永北镇中、永北镇小举办了科技创新作品展览,近万名各界人士参观了展出。

3、加强常规督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学用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用书的管理规定,切实加强与县新华书店和邮政等部门的沟通,不断完善教学用书的征订、审查核准管理机制和免费教科书的申报、发放管理体系。为了尽快使我县教学质量走出困境,在去年的教育行政会议上,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布署,制定了《关于修订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的通知》(永教发〔20*〕47号),代县政府制定了《关于修订和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核奖励方案的通知》(永政发〔20*〕47号),局领导班子不辞辛劳,率先垂范,从教育教学常规和考风考纪抓起,多次率队分组深入到15个乡(镇)、所有的中学和绝大部分的中心小学现场督查指导工作,鼓舞士气,共同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召开各种形式的教师座谈会、毕业年级科任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和乡(镇)党委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握实情,掌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努力探寻我县教育改革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把中小学各学段各班级的全科合格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督促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20*年一级高完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获得质量进步奖,20*年应届生高考上线率为66.52%,比20*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三校生的报考人数为243人,上线人数为124人,上线率为51%,比20*年增长了14.5个百分点。中考650分以上的特优生12人,占应届考生4305人的0.28%,六个基础学科(不含体育)总平均分4*.10分,比20*年提高18.72分。

(三)抓行风建设,树教育形象

一年来,我们以“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落实为契机,以作风整顿为突破口,以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教育行风建设。通过深入学习,强化整改,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群众举报的违纪案件加大处罚力度,对体罚或侮辱学生、向学生推销商品或教辅资料、向学生乱收费及违法乱纪严重影响教育形象或出现安全稳定责任事故的进行重点排查,严肃处理了顶风违纪、向学生乱收费和在教师队伍管理中严重失职的责任人。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结合县纠风办对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跟踪检查,掀起了又一轮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热潮,弘扬了正气,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塑造了教师集体的良好形象。去年,表彰奖励了各级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112名,各级先进集体18个,教学质量优胜教师89名。八月至九月初,一中、二中、四中、民中和*、*、*、涛源、*、光华、松坪、大安等乡(镇)相继召开教职工大会,对教学质量优胜集体和个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营造狠抓教学质量的氛围。*二中、永北镇小成功举办了50年和百年校庆,认真总结了办学经验,扩大了学校影响。

(四)全面开展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为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实施对乡级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这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

县人民政府对建立这项制度和抓好落实十分重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了《关于调整充实*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领导小组的通知》(永政办发〔20*〕104号),由县长木崇根任组长,常务副县长艾永祥、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2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关于调整充实*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小组的通知》(永政办发〔20*〕103号),由常务副县长艾永祥任组长,县人大副主任李绍荣、县政协副主席赵建荣、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并下发了《关于做好20*年全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年度自评的通知》(永政办发〔20*〕105号)。10月29日,县政府发出《关于对部分县直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进行抽查的通知》(永政发〔20*〕65号),组成三个评估组,由县政府、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任组长,于11月3日至12日对*、*、*、*、*、*六个乡(镇)及财政、*、工商三个县直部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进行了抽查。配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了对梁官中学、*乡团街小学两所优级学校的复核评估。在开展达标晋级工作中,第四中学顺利进入了二级一等完中行列。

二、正确认识我县教育的现状

从全局上看,过去的一年,我县的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是我县教育的主流,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我县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二,广大教职工的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三,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力量源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也增添了动力;第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第六,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质量优先是推进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用历史与现实对比的思想方式和纵向与横向比较的方法看待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工作中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还面临着诸多新的严峻挑战。

——教育服务于现代建设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从总体上看,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教育发展仍然不全面、不平衡,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规模和结构等还不能满足我县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学校的知识贡献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的情况下,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还不够有力,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机制有待完善、德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

——两支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得到加强。从教师队伍看,师德建设力度不够,方法呆板,玩风太甚,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也有待改进。

——教育公平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不均衡问题突出,农村教育基础仍然薄弱,在师资、校舍、设备等方面都亟待加强。

——改善办学条件任重道远。虽然近年来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加,但经费不足仍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我县教育的历史性欠债已达2824.74万元,现仍有126638平方米危房,有的学校的教室白天用于上课,晚上用于住宿,有的学校甚至还在租借民房;教学仪器需要更新,图书需要添置,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中思想不够解放,体制机制比较多,教育管理的理念不新,管理方式滞后,管理水平不高,不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教育成本高、办学效益低的特点比较明显。

——教育优先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落实。比起实施“两基”社会化工程期间来说,近年来由于对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宣传引导不够,加之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后,全民兴教的社会氛围有所淡化,加大了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压力。

——个别中心校职责淡化、管理不力、政令不畅的问题,留守儿童给学校教育增加的压力,客观上存在的高危房率、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给学校安全造成的隐患。“三生教育”的有效开展以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等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审视*教育的现状,可以这样认为,*教育正处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也必将长期是教育机构所能够提供的公平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协调和解决、促进教育规模、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任务。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加强新的战略思考,更加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级教师晋级履职总结范文第10篇

一、 关于发展性学校评估的基本情况

我国各地针对学校的评估有实验性示范高中评估,通过基础指标和发展指标的评价,对中小学校可能发展领域的指导性意见,如上海市、山东省,上海市浦东新区;普通高中的星级评估,强调以校为本的学校责任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政府责任的教育评估,如江苏省、广东的等级评估;示范学校评估,如天津的3A高中评估。还有北京市中小学学校内部评价机制,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学校自主评价。以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评价的“增值”功能{1}。其他还有诸如规范评估、合格评估和综合评估等。

评估的一般特点是以政府的管理性评估为主、以终结性评估居多。评估的主要目的逐步由原来改进办学条件,转变到了对学校教育质量和内涵发展有所要求。

二、 发展性学校评估的内涵和实践特点

1.发展性学校评估的内涵

发展性学校评估模式是英国在1997年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学校评估制度,其目标指向是改善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关注每一所学校的成功,为学校创建各种有利的发展条件。

关于发展性评估,教育部于2003年5月以项目的方式进行了“普通高中发展性学校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验”研究。他们认为,所谓发展性高中评估是“为了发展的评估”,即以学校实际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为目的;是“关于发展的评估”,即以评价学校发展的过程所采取的行动策略,以学生、教师和校长的发展为重点;是“在发展中的评估”即以学校现场中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学习生活为手段。试图根据学校发展的内在逻辑,运用不同的尺度去评估多样化的高中,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塑造自己的学校文化,最终形成学校自主发展。

在评估学校的实践层面上,发展性学校评估至少应该表达三层意思:一是关注每一所学校的发展,评估的是在均衡教育背景下学校的资源配置和学校的发展特色;二是关注学校的发展过程,评估是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增值,促进学校发展能力的提升;三是关注学校教育价值的提升,评估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促进学校的主动发展。

2.发展性学校评估的特点

发展性学校评估需要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能够转化为教育实践。所以,必须处理好下面的三种关系。

(1)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内涵发展能力不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教育资源是一种基本保障,本身并不起决定作用,不同的收效取决于不同的使用方式。评估需要从注重物质或人力的资源观念转向资源运作而发挥资源效益的观念,通过学校制度重建,提高已有教育资源投入至产出的效益。学校内涵的发展,更多地是在资源的优化过程中强调内涵发展的主动性。学校内涵发展要兼顾学校的“两个发展”,一是学校的过程发展,即学校发展过程的增值;一是学校的价值发展,即学校由基础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化。

(2)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差异性

认可教育发展在均衡发展理念上的现实差异。教育均衡发展应在增加教育资源上提供教育机会的均等。在学校评估中,既要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也要注意分区规划、分类指导,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办出特色。要将思路从取消重点校、扶持薄弱校,转变到消灭薄弱校、扩张优质校上来。

(3)教育均衡发展与发展性评估

发展性评估需要兼顾“两个责任”,一是政府的责任,强化政府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是学校责任,即学校的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问题。政府促进教育的发展,更多地是政策引导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学校通过管理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评估就要客观表达政府、学校和社会对优质教育发展的促进和成就状态。高中学校评估要避免学校间出现恶性竞争。要求区县和学校制定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把等级评估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治理、标准化高中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等政策导向结合起来,在一定期限内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层面的均衡。

三、 发展性评估的基本框架

1.评价目标:促进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

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实现普通高中学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突出学校从资源配置到教育内涵的发展过程的评价,最终实现每一所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2.评估的模型理论框架:从资源配置到内涵发展的引领

(1)学校发展的一般规律

可以把表1的意义简化为表2。

首先,我们可以把学校发展规律表述为三个转化。

“三个转化”。学校由强调资源的政府配置,逐步转化到学校对自我资源的优化和开发;由强调硬件资源配置的基础发展,逐步到资源配置与内涵协调发展,再转化到对教育内涵发展的自觉要求;由强调与同类学校的攀比,转化为学校自身发展中的纵向发展和增值的努力程度和实现的速度。

其次,把评估学校发展规律表述为三个突出。

“三个突出”。弱化一般评价中只对少数优质学校横向甄别的评价,更加突出对所有高中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和进步度的增值评价;弱化一般评价中对学校结果性的绩效评价,突出对学校教育质量提高、能力成长和价值提升的过程评价;弱化一般评价中关注教育的外部条件的静态评估,突出对学校内涵发展能力的动态评价。

(2)学校内涵发展能力的评价框架

①学校内涵发展能力的评价要素和关系

发展性评估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注重学校发展历史中的变化与增值;重视学校的内涵发展,关注学校教育过程中“人”的发展;重视课程改革在学校“人”的成长、提升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可以把学校文化发展作为学校资源的文化部分。

②“三人两课”内涵发展模型

“三人两课”中的“三人”,是模型中关于“人”的概括,直接呈现的是学校发展中作为核心影响因素的价值。它包括学校的学习主体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学校教育发展的组织、控制者“校长”,即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

“两课”,指的是借以实现学校教育的课程架构和课堂教学。在学校内涵发展中,它是“三人”发展的基础平台和实践平台。

一所学校内涵发展能力表现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上,它需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平台,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提升校长团队的教育领导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水平,让学生获得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③“三人两课”模型特征

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在相同或相近的资源配置条件下,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能力取决于“人”的主动发展能力。评价学校发展的过程所采取的行动策略,是以学生、教师和校长的发展为重点。

其次,以课程建设作为学校主动发展的基础平台,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为实践主线,强化它们在学校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这是被不少优秀学校的成功经验所证实了的。这比以学校文化为核心抓手更能体现实践层面上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它可以表明,在相同或相近的教育产出条件下,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教育输入和教育过程。

再次,有利于基层学校强力纠偏。纠正忽视学校管理中人的发展与课程建设内涵发展方面,更多重视学校资源配置基础条件方面的教育误区。真正寻找到学校教育走向优质的正确道路。

3.评估的实践模型:学校主动发展的层级目标体系

建立一种高中教育可以产生持续拉动作用的、民主开放的动态激励机制。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尊重学校发展的客观规律、兼顾教育发展过程中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的评估的历史事实,设立学校主动发展的层级目标。

(1)层级目标设定的意义

从学校角度看,每一所高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现有的位置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学校主动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从教育引导角度看,既关注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比如一般高中到模范高中发展中的教育资源配置,又关注了学校内涵发展的学校责任,比如向低等级高中和高等级高中的主动发展。既关注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又保证了传统名校的示范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最高级的模范高中。

随着层级的提高,高中学校由关注自身学校个体的发展,逐步发展到对相对弱势学校的关注与扶持,逐步增加高中学校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对学校的管理实践中,优质高中学校具有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基础。一是优质高中认为这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赋予它们的责任义务;二是优质高中学校在这种社会责任的履职之中找到了社会角色的认可;三是学校发展战略影响的校外延伸。

(2)层级目标体系

依据前面对高中发展性评估的认识,我们尝试建立高中发展性评估的基本体系为:三类四级体系。

层级评估体系根据学校的不同发展状态,把普通高中分为3类4级。层级目标体系充分反映不同等级学校的品质特征。其中,一般高中属于最基础级,模范高中是最高级。

第一,三类。一类,基础发展。包括一般高中(1级)。二类,优质发展。兼容原来的重点高中(2级)、示范高中(3级)。赋予历史传统评价中“重点高中”和“示范高中”新的内涵。由原来的选择条件优势的学校到促进所有学校发展,由学校数量受到限制到支持学校自主呈现。三类,品牌发展。主要指模范高中(4级)。重点强化这类学校在和薄弱学校的资源分享中的责任效果。

第二,四级。1级:一般高中。标准主要反映基本合格的办学条件。凡是政府批准成立的高中,均可认定。2级:重点高中。符合国家标准化高中建设的条件,体现学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重视学校资源配置优化和学校内涵发展的协同水平。3级:示范高中。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较高的办学水平。突出内涵发展,更加重视“人”的发展与课程建设,形成以学校文化为取向的价值观;增加学校的社会责任,建立以示范学校为核心、一般高中学校为成员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并对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形式给予确定。4级:模范高中。突出学校优质教育品牌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在重庆市、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相当的文化影响力。特别考虑优质教育资源与薄弱学校的分享(联合、合并和帮扶等),并共同取得显著的效果,履职效果给予量化和质性评定。

(3)评价办法

综合评估。每项条件达标才视为符合申报条件,不以总分作为层级的标准。强调学校主要方面工作的协同发展。

动态管理。第一、层级目标体系都具有时效性,五年内必须复核或重新认定。有效期结束时,学校应主动向评估机构提出复核或重新认定申请。办学条件和水平出现下降的或者发生其他严重问题的学校,可以作降级处理。第二、学校升级不受上一级评估年限的限制,不同层级的学校符合上一层级的条件后即可申报上一级评估,但不支持越级评估。

兼顾现实。评价过程与现行教育政策整合,学校基础发展评价与高中的标准化建设整合,侧重教育资源的配置评估;学校协同发展评价与原来的市重点、示范高中经过评估整合,侧重与学校由硬件建设向内行发展的转化,强调教育创新和办学特色;学校主动发展评价,侧重办学理念与学校文化的形成,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原来的市重点、示范高中经过评估后,转到相应的层级,参照新的标准进行认定。其他高中进入层级目标体系评估,必须先参加起始于标准高中的评估。

(4)评估细则

注重从宏观层面评估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方面和核心因素。如办学条件、队伍建设、管理水平、办学绩效、学校特色、学校文化等方面。有硬件要求,也有软件要求。各个类别等级有不同的评估标准。不同层级的学校在各项指标中的要求的高低有所不同。

从低层级到高层级的过程中,资源配置表现为合理配置到资源优化、再到资源主动开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也要逐步提高,优质学校应该承担有差异的社会责任,比如模范高中或示范高中应该不同程度地承担起薄弱高中的转化责任,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实现优质资源的扩大。

(5)评估程序

①评价主体

在评价实施方案中,政府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依据教育政策和本市学校发展的需要,制定指导性评价框架,教育评估部门在兼顾社会满意度的前提下对学校实施主导性评价。学校则要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自我评价方案,发掘、实施和设计学校发展的水平和路线。

②责任部门

一类高中的评估由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评估部门负责。

二类高中和三类高中的评估由市教育评估院负责。

③操作程序

学校自评申请,区县教育主管部门预评后推荐,评估机构进校实地考察并与学校讨论对话,校长答辩,专家评审委员会审核并反馈评估意见,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④学校申报

学校在申报评估前,必须首先制定发展规划,经有关部门专家论证后实施;学校按规划建设,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发展规划基本完成方可接受评估。

评估对象为所有普通高中(无论公办校还是民办校)。不设晋级申报时间、晋升等级和数量的限制。突出学校的创建过程。

4.发展规划: 实事求是地科学发展

(1) 年度规划

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5年期为政策背景,不断发展和完善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并设计规划目标。

(2)区域规划

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不同地区的目标任务。

说明:表中空白处具体数据应依据一定要求研究确定。

从学校内涵发展能力的培育入手建构促进优质学校发展的路径,尊重学校主体发展的自主性,有利于提升每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使学校教育优质资源的不断生成和扩大;重要的是把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理念变成了可以操作的实践措施,也承认了增加更多高中优质教育的过程性。

参考文献

[1] [英]萨丽・托马斯.运用增值评量指标评估学校表现.教育研究,2005(9).

[2] 邬志辉.发展性评估与普通高中的转型性变革. 教育研究,2004(10).

[3] 郑金洲.学校内涵发展:意蕴与实施. 教育科学研究,2007(10).

[4] 周峰,高慎英.优质学校成因及其创建路劲. 教育科学研究,2009(4).

上一篇:年度履职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校个人履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