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9 21:19:27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篇1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各类水利工程的质量事故处理时,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管理、监理、勘测、设计、咨询、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影响使用寿命和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和危害的事件。

第三条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因质量事故造成人身作伤亡的,还应遵从国家和水利部伤亡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事故原因,研究处理措施,查明事故责任,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第五条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实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水利部负责全国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并负责部属重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各流域机构负责本流域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并负责本流域中央投资为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及国际边界河流上的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负责本辖区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和所属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第六条工程建设中未执行国家和水利部有关建设程序、质量管理、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或违反国家和水利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和合同管理制及其它有关规定而发生质量事故的,对有关单位或个人从严从重处罚。

第二章事故分类

第七条工程质量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

第八条一般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并不影响使用寿命的事故。

较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延误较短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寿命有一定影响的事故。

重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较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寿命有较大影响的事故。

特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特大经济损失或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后仍对正常使用和工程寿命造成较大影响的事故。

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标准见附录。

第九条发生质量事故后,项目法人必须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项目主管部门接事故报告后,按照管理权限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般质量事故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

较大质量事故逐级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报告。

重大质量事故逐级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报告并抄报水利部。

特大质量事故逐级向水利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严格保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进行拍照或录像。

第十一条发生(发现)较大、重大和特大质量事故,事故单位要在48小时内向第九条所规定单位写出书面报告;空发性事故,事故单位要在4小时内电话向上述单位报告。

第十二条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工期,项目法人、主管部门及负责人电话;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部位以及相应的参建单位名称;

(三)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四)事故发生原因初步分析;

(五)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六)事故报告单位、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第十三条有关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按照管理权限向上级部门报告或组织事故调查。

第四章事故调查

第十四条发生质量事故,要按照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条规定的管理权限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成员由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确定并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一般事故由项目法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项目主管部门核备。

第十六条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主管部站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备。

第十七条重大质量事故由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水利部核备。

第十八条特大质量事故由水利部组织调查。

第十九条事故调查组的主要任务: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财产损失情况和对后续工程的影响;

(二)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三)查明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者应负的责任;

(四)提出工程处理和采取措施的建议;

(五)提出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条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单位、各有关单位和人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文件或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或干扰调查组正常工作。

第二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提交的调查报告经主持单位同意后,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第二十二条事故调查费用暂由项目法人垫付,待查清责任后,由责任方负担。

第五章工程处理

第二十三条发生质量事故,必须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工程处理方案,经有关单位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一般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

第二十六条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特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并报水利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事故处理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需原设计单位或有资质的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需要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必须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九条事故部位处理完成后,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过质量评定与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第六章事故处罚

第三十条对工程事故责任人和单位需进行行政处罚的,由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经授权的流域机构按照第五条规定的权限和《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进行处罚。特大质量事故和降低或吊销有关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资质的处罚,由水利部或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由于项目法人责任酿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进行通报批评、调整项目法人;对有关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由于监理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并可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罚款、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水利工程监理资质证书;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监理从业资格、收缴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监理岗位证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由于咨询、勘测、设计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并可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资格;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由于施工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自筹资金进行事故处理,并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水利工程施工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由于设备、原材料等供应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对其进行通报批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对监督不到位或只收费不监督的质量监督单位处以通报批评、限期整顿、重新组建质量监督机构;对有关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质量监督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七条对隐情不报或阻碍调查组进行调查工作的单位或个人,由主管部门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八条对不按本规定进行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而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或贻误处理时机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 工程事故;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意外的变故或灾祸称为事故。在工程建设中,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为当前人力所不能预防而造成的意外损害或破坏称为“自然灾害事故”;由于设计、施工、管理或操作时的过失所引起的事故称为“责任事故”。任何事故都可造成结构的局部损坏或整体破坏,都可造成物质、经济甚至生命的损失。我国建设部规定:凡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工程,必须进行返工、加固或报废,因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 万元以上的称为重大工程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 万元以下,5 千元(含5 千元) 以上的为一般工程质量事故;经济损失不足5 千元的为质量问题。

一旦事故发生后, 尤其是重大事故发生后, 往往要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通过寻找事故根源,明确事故责任, 做好善后工作, 同时,更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防止事故再度发生。本文就事故调查与分析的基本内容做一概要性介绍。

1基本情况调查

事故发生后, 往往头绪繁多, 甚至议论纷纷, 只要坚持按原则办事, 按事故调查程序办事,一定能明确事故的原因。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对建筑的勘测、设计、监理、施工等资料的收集, 对事故现场的调查以及对有关人员的询问, 查阅竣工文件等。

1. 1事故情况调查

发生事故的时间、经过, 事故见证人及有关人员的调查询问;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破坏的特征,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现场的保护情况;当时的气象条件, 是否发生过不可抗拒的因素,破坏时的荷载情况。建筑物用途,使用单位及人员情况,使用方法是否得当。工程竣工验收情况,使用荷载,使用环境条件,使用变更维修记录,使用目的是否恰当, 有无发生过灾难性荷载。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状况, 使用单位及人员的反应等。

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 水文气象、环境条件。建筑结构的主要特征, 事故发生时的工程进度情况或使用情况。 开竣工日期;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有关情况以及该项目的建设程序; 竣工验收和交付情况;设计图纸有无改变; 工程有无分包; 分包商的资历水平; 合同执行情况以及原材料供应、使用情况, 供应商的资质; 质检部门的有关情况。

当然, 调查有时要根据事故情况和工程特点,确定重点的调查项目, 如砼工程,对砼的质量应重点调查,钢结构则应对构件损伤和焊接部分重点调查。有时还可以分两步调查, 首先通过一般, 找出初步原因,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调查。

1. 2有关资料的收集

有关地质勘测报告, 与实际有无异常情况, 勘测单位的资历水平, 破坏时的地质条件、环境状况; 周围有无其它引起破坏的因素等。

设计单位的资质、任务委托书, 主要负责人及设计人员的资历水平, 设计的依据; 设计文件和施工图, 计算简图是否正确,构造处理是否合理, 技术标准是否明确,有无技术交底书, 设计图纸是否获得设计院盖章认可。

监理合同, 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资历水平,内部分工情况。监理日志是否填写准确及时,签证手续是否齐全, 签证是否及时完备。 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的监理记录, 原材料和关键部位的实验记录,质量问题通知单, 质量情况汇报及处理意见等。

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 施工负责人的有关情况, 施工合同, 具体技术负责人的资历水平, 施工员的资历水平,劳务的使用情况,技术工人的等级,有无上岗证, 工程分包情况, 原材料和地方材料的采购情况, 使用机械设备的性能L施工时间、气温、风雨、日照等记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书, 图纸会审纪要, 原材料合格证及现场试验记录, 质检记录, 施工日志,混凝土及砂浆强度检验记录, 测量放线记录, 打桩记录,混凝土施工记录, 预应力张拉记录, 焊接试验, 变更设计纪要,特殊处理记录等。

2必要的测试与分析

2. 1必要的测试

1) 对地质情况重新进行勘探, 以检验原地质报告是否准确可靠,桩基要进行测试, 以检验其承载力以及桩身的质量等。

2) 测定建筑物中所有材料的实际性能。混凝土可用回弹仪或本体取样等手段测定建筑物的实际强度, 从建筑物中截取钢筋进行必要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强度试验;砌体结构要测块体、砂浆的强度;钢结构的焊条、钢材以及焊缝的质量等。

3) 表面缺陷的观测。测量构件的裂缝宽度、长度、分布情况, 以协助判断构件的受力及变形状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焊缝的外观质量以及构筑物破坏状况等。

4) 内部缺陷的检查。可用锤击法、超声探伤仪等检查构件内的孔洞、裂纹等的缺陷;钢筋探测仪检测主要钢筋的分布及数量;砌体结构应检查砂浆的饱满度、砖石块体的搭接错缝等情况。

5) 必要时可作缩尺模型试验或现场承载试验, 通过试验检查结构的实际承载力、抗裂性能与变形情况。

2. 2分析与计算

在基本情况调查和必要检测的基础上, 选择有代表性或怀疑为首先破坏的构件进行复核验算。

对于结构构件, 验算时可取结构发生事故时的实际荷载, 结构的实际强度, 实测的构件截面尺寸, 依据国家或行业规程进行。除强度的验算分析外, 必要时还需对变形、裂缝宽度等进行验算、分析。

3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事故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地反映事故的全部情况, 只要以事实为依据, 以规范为指导, 以科学分析为基础,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事故。报告要准确可靠, 全面及时, 重点突出, 抓住要害。一般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1) 工程概况: 重点介绍与事故有关的工程情况;

2) 事故情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及发展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3) 事故调查记录, 实测数据;

4) 复核分析, 事故起因推断, 必要时进行模型试验的报告;

5) 涉及事故的人员、单位及主要责任;

6) 对工程事故的处理意见。

4 结 语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篇3

工程事故调查报告范本

(一) 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工期,项目法人、主管部门及负责人电话;

(二)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部位以及相应的参建单位名称;

(三)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四) 事故发生原因初步分析;

(五)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六) 事故报告单位、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建设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会同相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首先应听取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汇报和分析。由于各参建单位的相互制约作用,可以更加有利于揭示事故真相。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面的调查取证。这种调查决不应就事论事,而要从全局整体出发,逐项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程序方面:从立项,规划,设计,报建,招标,施工图审查,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消防安全评估,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等等,在各道程序关卡上是否办理了相关手续?手续是否合法齐全?

二,组织方面:各参建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资格?相关人员是否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和上岗证书?证书是否合法有效?现场相关人员是否齐全在岗?是否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三,实体方面:所采用的是什么设计、施工、监理规范?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大纲所采用的参数是否齐全适当?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实施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规范和方案、计划执行?是否按期进行各项观测?是否发现异常并发出警报?

四, 其他方面:包括气象异常和其他外部干扰情况。

在全面了解情况之后,才能发现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以及事故隐患和管理漏洞。对事故性质(责任事故或非责任事故)应做出判定;对事故工程应做出报废,返工,修理,补强等处理意见,同时分清各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果发现有刑事犯罪,应立即移送司法机关。调查报告出台前还应当由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讨论,如有不同意见,应当加以说明。这样写出来的调查报告才能有根有据,有理合法。

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一、背景信息,包括: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涉及到的人员及其他情况、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操作人员及证人、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二、事故描述,包括:事故发生的顺序,破坏的程度、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事故的类型、事故的性质、承载物或能量;

三、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四、事故教训和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建议,包括立即采取的措施以及长期的行动规划;

五、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名单;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篇4

(一)为了预防和减少因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问题引起的农业生产事故发生,迅速有效处置农业生产事故,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农业法》、《产品质量法》、《省农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凡本县区域内发生的农业生产事故的预防、控制及应急处置工作适用本预案。

(三)本预案所称农业生产事故主要指因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农作物损害的突发性农业事故。

(四)根据农业生产事故发生程度分为三级:

1、县域内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0亩,或成灾面积5000亩,或绝收面积3000亩以上的为Ⅰ级;

2、县域内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亩(含)以上10000亩以下,或成灾面积2000亩(含)以上5000亩以下,或绝收面积1000亩(含)以上3000亩以下的为Ⅱ级;

3、县域内农作物受灾面积1500亩(含)以上4000亩以下,或成灾面积800亩(含)以上2000亩以下,或绝收面积400亩(含)以上1000亩以下的为Ⅲ级。

受灾指产量损失10%以上,成灾指产量损失30%以上,绝收指产量损失80%以上。

二、组织体系和职责

(一)成立县农业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府办、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统一组织、协调农业生产事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农业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事故发生时,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农业生产事故信息、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信息监测汇总工作,及时掌握农业生产事故发生情况;开展农业生产事故处置工作宣传、预防措施技术咨询,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划分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负责牵头,由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业生产事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事故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到位和使用情况。

2、事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由县工商局、质监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害情况,组织技术专家组开展事故鉴定,查找事故原因,提出生产补救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事态控制组:县工商局牵头,由县农业局、公安局、质监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依法查清经营单位违法行为,对致害农业投入品进行控制,追查源头;做好农业投入品抽样送检工作;协调赔偿损失,维护农民群众利益。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事故防控和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紧急物资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事故发生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信息报告:县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农业生产事故信息报告体系,公开事故举报电话,各乡镇政府要安排专人负责农业生产事故的信息报告工作。一旦发现有疑似Ⅲ级以上农业生产事故发生时,应在6小时内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6小时内组织有关部门派员到现场开展调查核实,确认事故。确认后应在4小时内将发生情况向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发生农业生产事故,各应急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处理:

1、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及时掌握受害农作物种类、症状、危害程度、面积等情况,特别是对引发事故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施用情况进行重点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评估受害程度,根据受害程度划分事故等级。

2、控制事态。事态控制组对导致农业生产事故的农业投入品采取控制措施,暂时停止该产品销售、使用。

3、生产自救。农业部门根据受害原因及时提出相应的技术补救措施,出台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根据农业部门提出的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补救所需物资。发生Ⅱ级以上农业生产事故时,新闻单位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提醒,指导农户采取相应补救措施,防止受害面积扩大。

4、责任追究。由工商部门牵头,会同农业、质监等部门对造成事故的农业投入品进行抽样检验;对经营单位进行立案调查,追查源头,依法处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同时督促事故责任方及时补偿农民损失,事发地乡镇政府协助做好补偿工作。

(三)善后处理:

农业生产事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县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应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五)信息和新闻报道:

农业生产事故发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及时掌握事故调查进展等信息,迅速向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并通报给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应准确、客观、全面。

四、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按照本预案要求,加强农业生产事故决策指挥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各成员单位要将责任落实到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技术保障:县农业部门建立农业生产事故专家鉴定组,成员在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具有相应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中聘请,对农业生产事故原因作出鉴定,为应急处理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县专家组不能确认的,应及时向上级农业部门报告要求派专家进行鉴定。

(三)资金保障:县政府财政要确保农业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经费,主要用于事故调查、专家鉴定、产品检测、农户救灾补助以及种子、农药、肥料应急处置储备等支出。

(四)物资保障:建立粮食作物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应急处置储备制度,并及时更新,以保障应急使用。

五、监督管理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人员负责应急工作,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本预案落实到位,并接受县政府的监督。

六、附则

(一)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修订本预案。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 突发性污染 死鱼事件 应急监测

1 前言

当前,我国水体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广的当属渔业水质污染事故,据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的《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报告:2005年全国共发生渔业污染事故1028次,污染面积9万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4亿元,其中环境污染造成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45.9亿元。表1列出了我国从2001年到2005年发生的渔业污染事故统计。

2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管辖权问题

根据1996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五十三条作了明确规定,即排污单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调查处理;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分别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调查处理。根据农业部相继颁布的《污染死鱼调查方法(淡水)》、《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和《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渔业监督管理机构调查处理渔业污染事故时,应当采集鱼样、水样并由具备渔业污染事故鉴定资格的单位做出鉴定结论,从而确定死鱼的性质、污染物及污染源。赋予了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对渔业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的重要职责。

这是否意味着环保部门对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就没有责任呢?事实上由于渔业污染事故首先一定是水污染事故,而水污染导致的各种危害事故,其情况十分复杂,单靠一个部门去调查处理,往往难以完全胜任,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成立渔业环境监测站。根据国家环保局关于处理水污染事故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1997年5月6日,国家环保局环法[1997]284号),对于非划定的渔业水体死鱼事件仍应该由环保部门负责。另外,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国务院2000年3月20日)第十九条规定,造成渔业水体污染事故的,必须立即向事故地的渔政管理机构报告,渔政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通报情况,并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为了使水污染事故(包括渔业污染事故)能够得到及时、科学、合理的调查处理,为人民排忧解难,各有关部门应当通力合作,互相配合,环保部门负责水质现状的监测评价,评估水质有无突发性变化及其原因,查明周围排污者的生产及其排污情况;渔政部门负责损害事实的调查,估算损失量,剖析鱼类死亡的原因等。然后,各方再就各自负责获取的信息共同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各方资料的同一性、关联性和矛盾性,从而认定鱼类死亡的真实原因和相关责任。

3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分类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一般可分为5种类型:一是严重超标污水集中下泄导致下游引发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二是面源污染造成水体本底不好,在不利的气象水文条件下,导致水质恶化,引发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三是点源污染企业虽然达标排放,但由于污染物的富集和水体自净能力的弱化,在不利的气象水文条件下导致水质恶化,引发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四是某一排污者的事故性排污导致水质急剧恶化,引发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五是自身喂养管理不当、他人投毒等其他原因引发的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

4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应急监测

4.1 应急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发生后,监测人员应携带必要的简易快速检测器材和采样器材迅速赶赴现场。根据事件现场的具体情况立即调查布点采样,利用检测管和便携式监测仪器等快速检测手段鉴别、鉴定污染物的种类,并给出定量或半定量的监测结果。现场无法鉴定或测定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确定事发水域地区的污染物质性质和强度、污染作用持续时间、侵害空间范围、资源损害程度等,帮助查明事件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关部门将综合各方调查结果,从而认定鱼类死亡的真实原因和相关责任。

4.2 应急监测的实施

接到报告后,首先要弄清事件发生的地点,启动应急监测软件系统,初探周围可能有哪些污染源,可能有哪些污染物,尽可能做到心中有准备。到达死鱼现场时,需先进行调查,如死鱼发生的水体类型,环境特征,死鱼范围和品种,周围污染源分布情况等,并做好现场记录,记录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持续时间、采样时间,水体感观性描述(味道、颜色、浊度、漂浮物、泡沫等),溶解氧,pH值,天气状况,采样人员,标出采样点位等。

4.2.1 污染物及污染源调查

为了对可疑毒物给予进一步确认,并初步确定毒物的来源需进行污染物及污染源调查。具体的调查项目可根据中毒鱼的行为、形态及环境特征调查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对污染物和污染源情况比较清楚且能说明问题,可只调查一项或几项。

(1) 死鱼水体及其周围地区固体废弃物情况调查

(2) 农药、化肥使用及流失情况调查

(3) 污水库、污水管泄漏、溢流情况调查

(4) 水上化学物运输情况调查

(5) 水下工程(如疏浚河道)情况调查

(6) 化学物容器清洗情况调查

(7) 化学物加工情况调查

(8) 化学物投放情况调查(如灭螺、杀蚊等)

(9) 人为投毒情况调查

(10)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排污情况调查,特别是非正常排污和事故排污情况调查(如超标排放、超量排放、不应排放毒物的排放、工厂运行事故后不可避免的毒物排放等),应调查其排放时间、方式、路线、排放量、排放物的性质、种类(产品、中间产品、原料等)。

4.2.2 采样

(1) 各种样品的采集应在污染死鱼事件发生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以提高其可靠性,死鱼现场、参考点、污水排放口,渔业用水进口都应设采样点;

(2) 河流参考点应放在死鱼区的上游没有发生污染死鱼的水体,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参考点应放在远离死鱼区的水体,池塘参考点可设在条件相当,相邻近的没有发生死鱼的池塘;

(3) 布点应考虑样品的代表性。较宽河流可在一个断面两个近岸水体及河流中间设三个采样点,较窄河流可在每个断面中间设一个采样点,大面积死鱼可设2―3断面。并考虑沿水深上、中、下三层取样,但根据受损鱼的生活习性,取样深度应有所侧重。

4.2.3 分析

一般根据死鱼事件的大小损害及污染情况,选择分析以下几种样品。

(1) 死鱼现场、参考点及排污口水样分析

(2) 死鱼现场、参考点及排污口底泥样分析

(3) 死鱼现场及参考点鱼体残留毒物分析

(4) 死鱼现场及参考点鱼体生化指标分析

4.3 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测定项目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对于不同的水体选用的评价标准也不同:渔业水体采集的水样要用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进行评价,江河采集的水样要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企业排污口采集的水样则要用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评价。

4.4 应急监测报告

监测部门要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迅速上报有关单位。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发生的时间、接到通知的时间和到达现场监测的时间,事件发生的具置和水体类型。

(2) 死鱼范围、品种、个体大小、数量、经济损失

(3) 死鱼的行为、形态反应及环境特征

(4) 污染物、污染源现场调查情况

(5) 死鱼现场、参考点、排污口水质、底质化学测定结果

(6) 组织解剖、鱼体毒物残留、急性毒性测试结果

(7) 水环境质量评价

(8) 最终确定的致鱼死亡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及其确定的根据

(9) 所用的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10) 各种证据资料(照片、录像、淡话、各种测试的原始数据等)

附现场示意图及录像或照片,应急监测单位及负责人盖章签字。

5 结语

突发性污染死鱼事件应急监测是一项时效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环保、渔政、水利等部门通力合作,各施其职,整个监测过程要体现“快、准、全”几个字,“快”是监测要快、报告要快,体现时效性;“准”是主要污染物的选取要准,监测数据,评价结论要准;“全”是监测断面和监测因子的选取要全,报告要完整。这就要求领导重视,建立应急监测组织,做好应急监测的日常准备工作,配备有专门的应急监测车和性能良好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业务人员需加强学习,提高应急监测能力,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监测队伍。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1年)[EB/OL].省略fm.省略/communique/渔业公报2001.pdf

[2] 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EB/OL].省略fm.省略/communique/渔业公报2002.pdf

[3] 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3年)[EB/OL].省略fm.省略/communique/渔业公报2003.pdf

[4] 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4年)[EB/OL].省略fm.省略/communique/渔业公报2004.pdf

[5] 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5年)[EB/OL].省略fm.省略/communique/渔业公报2005.pdf

[6] 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S].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8] 国家环境保护局.水污染防治法[M].1996.

[9] 农业部.污染死鱼调查方法(淡水)[M].1996.

[10] 农业部.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M].1997.

[11]农业部.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管理办法[M].2000.

[12]农业部.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M].1997.

[13] 国家环保局.环法284号文。1997

[14] 农业部.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M].1997.

[15] 国务院.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M].2000

[16] 枝边归国.环境污染事件调查报告格式与内容的研究[J].海峡环境,2006,3(4):9-12.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篇6

在当今的世界汽车市场和汽车行业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调查报告,其中有一种广为人知,那就是通常所说的“J.D.Power质量调查报告”。与这个报告相比,其创始人倒是鲜有人知。其实,J.D.Power就是其创始人名字J.D.Dave Power的一种简称,在他的家乡美国,人们常常称戴维为“质量先生”。

戴维大学毕业后,曾在汽车公司任过职。在工作中,戴维注意到,美国经理人习惯于让各种调查报告适应自己的需要,否则他们就要求反复调整调查报告直到最终结果与他们所期望的结果一致。而且,出资做调查的企业,往往并不针对研究报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消化和改善。

戴维对这种态度很不认同。1966年,戴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专业从事调查研究工作。

现在,我们看到的J.D.Power报告早已不再局限于汽车领域了它还覆盖了电讯、旅游、房产等行业。但是,戴维也承认,J.D.Power报告中最著名的还是一年一度的汽车质量、可靠性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

为中国车市把脉

J.D.Power公司的调研信息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汽车行业具有特别的价值。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着汽车制造商数量的历史性增长,这些制造商每年向顾客提供大量的新车。对于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来说,要适应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和了解新消费者间的细微差别都是一项挑战。

近日,J.D.Power亚太公司公布了2008年中国新车质量调研报告其中一汽丰田的两款主力车型表现优异,旗下的COROLLA EX花冠和CROWN皇冠分别在中型车和豪华车两个细分市场摘得桂冠。

2008中国新车质量调研报告主要关注新车购买者在购买新车后2-6个月内遇到的问题,报告把新车质量问题划归为两大类――设计质量和生产质量,并细分为类别:车身外观;驾车经历;配置、操控和仪表板;音响/娱乐/导航系统;座椅;空调系统(HVAC);车身内装;发动机和变速系统。

戴维认为:“所谓‘质量’问题,其实包含了在汽车消费者整个体验过程中产生的一切问题。因此,我们在调查问卷上努力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一个包括所有容易被认知的故障名单,让消费者挑出他们认定的故障。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充分,我们还让消费者填写任意他们想到的而问卷中没有出现的汽车故障。我们的调查始终围绕消费者,并最终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服务。”

一汽丰田实至名归

在评判标准方面,J.D.Power坚持独特直观,即综合新车质量的类别,以每百辆车所出现的问题数量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发生故障的频率越小,说明其质量也越高。

J.D.Power的新车质量调研报告显示,一汽丰田的CROWN皇冠以72分的成绩拉开了与其它同级别车型的距离,其表现远远优异于豪华车细分市场96分的平均成绩。COROLLA EX花冠则以89分在中级车细分市场崭露头角,该细分市场的平均分则高达218分。这一事实说明CROWN皇冠和COROLLA EX花冠在质量问题方面的数量远低于同级别车型,是真正的高质量车型。

在全世界范围内,TOYOTA品牌车型一直以高品质著称。在中国,一汽丰田的全系车型都拥有TOYOTA的优异设计品质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享誉世界的TPS(Toyota Production Svstem)精益生产方式是高品质的重要保障。TPS倡导“品质的打造源于每道工序”,以世界先进的生产线和专业人员的精准配合,以及对每道工序的严苛把控,通过流程设计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向下一道工序,带来超越自动化的放心品质。据悉,一汽丰田的每一部汽车都经过钢铁、涂装材料、部件等多项检查,处处贯彻“品质为先”的理念。

另外,本次J.D.Power新车质量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的新车车主最常抱怨的问题与发动机和变速系统有关,耗油量过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采用双VVT-i发动机的CROWN皇冠和COROLLAEX花冠,不仅使燃油燃烧得很充分、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而且还实现了在中低转速下的充沛扭矩输出和高转速下的卓越动力的输出。

据悉,优异的车辆品质和性能是很多消费者青睐于一汽丰田旗下车型的重要原因。到今年下半年,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短短五年时间里,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台,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中国汽车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表达对广大消费者5年来的支持与厚爱,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特别针对四款主力车型CROWN皇冠、REIZ锐志、COROLLA卡罗拉和VIOS威驰分别推出特别纪念版车型。

另外,本次新车质量调研报告发现,中国的汽车购买者较之以前眼光更高,其对购车的期望值也随之升高。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高故障率的汽车不仅带来较高的维修费用,更要消耗车主的大量时间用来维修车辆,甚至还会造成既定的商业和生活方面计划的延误。可见,综合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汽车的价值水准。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篇7

(一)食品安全事故概念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食品)在种植、管理、加工、包装、流通、储存、消费等过程中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或者有科学依据证明将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

(二)目的

有效处置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和重大隐患,快速、及时、妥善控制和消除我区突发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的危害,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三)编制原则

以人为本。本着抢险先救人的原则,在处置食品安全事故时要以生命救助为主,高效及时救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果断科学排险,消除事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

(四)编制依据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件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有关条款,结合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五)处置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切实做好实施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区政府统一指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分级负责、协调配合。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合作,认真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及时果断、依靠科学。食品安全关系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依靠科学,提高效率,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抢救伤员,减少损失,并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六)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蜀山区行政辖区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重大隐患防范。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处置指挥部)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区处置指挥部的指挥长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担任,副指挥长由区政府办公室联系食品安全工作的主任担任,成员由区卫生局、区工商分局、高新区质监分局、区农委、区商务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领导组成。

区处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工商分局,并根据应急处置需要设立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和善后处理组等工作机构。

(二)区处置指挥部工作职责

1、向区政府报告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情况,执行区委、区政府的指示和命令;

2、收集、掌握事故的有关信息,决定采取重大应急处置措施;

3、食品安全事故预警级别及处置指令,启动相关处置预案或采取其它措施;

4、负责指挥调度警力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5、决定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闭和对特定区域实行管制等强制措施。

(三)区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情况,协助指挥部统一部署应急处置工作,组织相关部门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2、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指定相关场所;

3、传达指挥部的各项命令,协调解决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4、检查督办各部门、各单位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各项应急处置救援工作,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蔓延;

5、组织建立和管理全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家库;

6、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区政府、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全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7、完成区处置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四)事故处置工作组工作职责

综合协调组:由区工商分局牵头,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商务局、区农委、区经贸委、高新区质监分局等部门的领导参加。主要任务是负责传达区指挥部领导的指示,报告事故应急处理情况,协调有关抢险救援工作,完成指挥部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事故调查组: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事故性质确定牵头部门。主要任务是依据有关规定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核实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并通过现场指挥部向市政府事故调查组报告发生事故的初步原因。

医疗救护组:由区卫生局负责迅速组织抢救队伍,紧急调用各类医药物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决定急救场所,指导急救人员展开抢救工作,力争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程度,准确统计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向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情况,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协助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并做好事件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后勤保障组: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物资保障方案,组织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协助有关部门提供各类应急器材和救灾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善后处理组: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事故性质确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主要任务是做好遇难、受伤人员的赔付及家属安抚工作。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区处置指挥部负责协调好各种救援力量,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三、预警与监测

(一)预警分类

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情况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即:一般(Ⅳ)、较大(Ⅲ)、重大(Ⅱ)、特别重大(Ⅰ),并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予以标志。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指一次事故造成超过100人以上150人以下中毒或身体伤害,但无人员死亡的食品安全事故。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指一次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50人以上200人以下中毒或身体伤害,或者学校、地区性食物中毒,或者发生在重要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指一次事故造成3-5人死亡,或者中毒人数达200人以上300人以下的食品安全事故。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指一次事故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者中毒人数超过300人以上,或者以食品为载体的恐怖事件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监测

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按各自职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收集、掌握事故前后的有关动态信息。具体分工为:区农业局负责初级农产品、动植物生产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定期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报告;区商务局负责商贸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负责酒类、畜禽、调味品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工作;区卫生局负责食品、餐饮领域的卫生检测与监督;区工商分局负责食品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高新区质监分局负责食品生产领域的质量监管,依法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查处食品质量违法案件;区食品办公室负责全区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对重大事件的查处工作。

(三)事故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或知情者应及时向区政府报告。区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对事故情况进行初步核实。重大以上等级的事故,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应立即向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报告。区处置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领导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了解、核实事故情况,部署救援力量。综合协调组应就现场处置情况不间断地向处置指挥部办公室和区政府报告,处置指挥部办公室应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情况报告,向区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潜在危险、危害程度估计及发展趋势的初步评估;

3、事故发生原因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四、应急响应和处置程序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政府迅速启动本预案,立即组织力量赶赴事故现场抢险救援,对事故现场严密保护,防止事故损失扩大,并迅速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红、橙、黄、蓝四级预警级别,进行救援处置(具体组织体系见附件1)。

(一)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处置程序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区政府领导下,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按有关规定对事故进行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市政府、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

(二)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处置程序

区政府负责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区政府迅速组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和救援装备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抢险救援。区政府、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分别向市政府、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事故处置完毕后,区政府、区食品办公室分别向市政府、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写出报告。

(三)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程序

Ⅰ级、Ⅱ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应及时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市政府、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

五、后期处置和新闻通报

(一)善后处置

由区政府牵头,事故责任单位等相关部门按有关政策,对事故伤亡人员或家属给予安抚、补偿。

(二)社会救助与保险理赔

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社会、个人和外国机构向受灾人员捐赠资金和物质,统一由区政府接受,并按规定加强管理和监督。区处置指挥部及时协调有关保险公司提前介入,按相关工作程序作好参保人员的理赔工作。

(三)情况通报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区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要按规定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迅速将事故可能原因及处置情况向区处置指挥部报告,并将区处置指挥部的指令迅速传达到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事故通报与调查报告

(五)新闻通报

事故调查组对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核实后,应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经区处置指挥部审核同意后,由指挥部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向媒体食品安全事故的情况。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信息采集、处理制度,确保应急处置期间的信息畅通。参与应急处置指挥部的成员单位及救援单位确定一名负责人和联系人,并保持24小时的通讯畅通(具体人员名单见附件)。

(二)救援力量保障

参见区卫生局编制的《区突发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相关内容。

(三)救援装备及物资

参与应急救援的有关单位,应储备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四)救援资金保障

区政府建立救援专项基金,保障救援工作必需的资金。

(五)责任追究

按照《国务院关于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市关于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对有以下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责任追究:

1、对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险情信息不按有关规定上报,并迟报、漏报、瞒报的;

2、拒不执行事故处置指挥部的指令,延误应急抢险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3、在人员救助、物资调配、事故调查、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不配合、不支持,严重影响和干扰应急救援工作的。

七、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安全宣传

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和宣传区食品安全事故的报警电话(*),使广大市民知晓。

(二)预案培训

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储备相应的物资,组织开展本部门本系统的负责人、参与应急救援的管理人员和具体救援人员进行预案的业务培训,适时开展演练,熟悉实施预案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懂得在发生不同等级的事故后,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三)演习与更新

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每年组织区级相关部门开展一次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演习。每次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政府组织区级有关部门对本预案进行重新评估,并修订完善。

八、附则

(一)预案管理

各相关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责任单位和负有应急保障任务的单位,都要根据本预案和所担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任务,组织制定相应预案的保障计划。

(二)奖励与责任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篇8

1、发生一般质量事故,由公司工程管理部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将事故情况调查清楚,提出处理方案和意见,施工队不得自行处理。

2、重大质量事故公司分管领导组织工程管理部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制定处理方案,将处理方案和措施报公司批准后处置。

3、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必须及时按规定填写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和文字报告,文字报告内容包括事故情况、责任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等。

【法律依据】

根据《建筑法》第六十一条,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并具备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建筑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上一篇:移动手机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节能设备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