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0 08:09:43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篇1

【关键词】 资料调研 座谈 资料清单 实地调研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由国外引进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投资决策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和工作阶段[1]。《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可行性研究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是投资者进行项目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自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内容、《报告》编制规范、各类项目投资的流程及参数类别予以规定,可行性研究工作日趋规范化。尽管如此,可行性研究的实际工作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的良莠不齐[2-3],不能达标的《报告》不仅影响投资主体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同时存在因调研及论证不足导致的项目风险。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前期信息资料的充足性、可靠性、时效性调研工作未能夯实。因此,如何高效获取充足、可靠、完整的信息资料,是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值得思考、讨论的关键部分,也是亟待形成规范的重要环节。故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中的可研报告编制经验,结合工程实例,就民用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信息资料调研方法的一些心得进行讨论和总结。

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流程和不同阶段的需求,本文将信息资料调研分为三个阶段(图1):(1):前期与甲方单位的座谈,确定可行性研究整体工作的合理性;(2):在座谈基础上,按照可研构架需求以文本形式确定资料清单,保证有效沟通;(3):通过针对性实地调研,修正前期资料认知并予以完善,同时为其他可研的座谈进行补充、规范。具体方法运用及讨论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如下阐述。

1 头脑风暴式座谈法

顾名思义,头脑风暴式座谈即在项目洽谈初期,项目负责执行人员根据项目的基本信息,组织甲方单位负责人员以座谈方式进行发散式、质疑式询问、摸底。在实际工作中,项目洽谈前期的座谈机会往往被工程咨询人员视为可研委托任务的意向性沟通,尚未形成借此思考讨论项目初步可行性的主动性。笔者在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工程实例中,适时有意创造与建设单位关于项目建设缘由(现状、背景)、建设条件、立项依据等的前期座谈机会,并注重座谈的方式方法,发现该阶段不仅准确掌握到甲方的建设意图、设想构思,且可提早发现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的难点、需建设单位尽快落实的问题,并可形成可行性研究的框架思路,与建设单位达成协作共识,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整体把控和效率提升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在工作实践中,已积累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下面根据研究项目的不同特征,将常采用的两种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如下:

(1)发散式问题列项询问法。对于一些调研目标暂不明确、建设思路尚未清晰的建设项目,在对既有问题询问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延伸出涉及影响及边缘内容的信息点,积极引导甲方,“逐步深入、环环相扣”,以问题列项逐个询问记录、重点标记,最终将项目可能涉及的因素均予以交流,并及时将项目开展需尽快落实的问题和需办理的手续反馈于甲方。以异址迁建项目为例,既有问题即为何迁建,原因是原址对项目生存存在某些弊端,可能发现的新问题是原址存在弊端可通过修治恢复而避免,进而延伸出实施修复和异址迁建的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对比论证问题。同时,项目原址弊端若涉及环境污染、旧城改造拆迁、危房等问题,需考虑核实区域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城市规划资料、危房鉴定报告、当地政府意见等是否对项目具有支撑性意见或不支持矛盾。另外一些涉及影响性问题,诸如迁址后原址资产如何处置,是否已有意向性处置意见,处置资产对迁建项目资源共享、资金筹措、组织结构重组等存在的影响等。通过“步步为营”式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晰项目论证研究的重点、分析依据,及时反馈信息于甲方,使项目过程问题落实与可行性研究同步进行,不仅明显节省了前期工作时间,且使技术人员及早介入有利于项目多方案比选论证。

(2)自由填表式。对于某一类,或者常规项目,可以通过以往工作素材的积累,制定一些表格类内容,提供于甲方进行初步信息填写。这样可以快速直观的了解项目情况,并在初步信息填写后,针对项目的特殊性,进一步修正表格设置项目,在原基础上自由增减调研内容,以期形成一套适用、规整的图表化素材。笔者已在大量的工程实例中采用该方法,不仅其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参考性的指导作用,且为《报告》实现数字化、图表化表述提供了最为直接、便捷的素材。本文以政府投资类公共建筑、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表格式信息资料调研实例为例,对该方法的具体运用做以简要阐述:

1)政府投资类公共建筑。该类项目的一个普遍特征是为改善现有现状为基本立项依据。因此,对其原有相关建筑的现状调研为该类项目的调研重点。根据笔者对大量现状现场的调研经验总结,支撑项目新建的原有建筑现状不足主要表现在建设年代久远,安全性能低下,面积紧张导致的空间狭窄、功能缺失,空间布局不合理,设施老化,采光通风及安全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因此,笔者根据对上述问题了解的信息需求,设置如下一种现状调研通用表格(表1),并以某医院门诊楼的调研内容为例填写。同时,在该表格的使用中咨询人员可积极引导甲方进行内容扩大阐述,并根据项目的特殊性,自由增减项目内容。譬如灾后重建项目可增设受灾状况一项,租借场地的情形可增设租金承担一项,功能缺失为主要新建理由可增设房屋功能布局一项。

2)政府投资类住宅项目。政府投资类住宅大多为社会保障性住房,该类项目的普遍特征是政策性强、以申请人员情况为主要调研内容。根据某一类住房申请人员的特点可设置该类住房通用情况调研表(表2为政府机关单位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情况调研通用表),该类表格可直接提供于甲方填写。若涉及单位较多,更方便于甲方随后分发于不同单位快速上报、汇总。该类表格可用于多个项目,不仅以图表式、数字化的表述提高可研报告的精准度和编写质量,且同时提高了资料调研效率。

2 资料清单法

资料清单是将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需要甲方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内容逐一明细列项以书面形式提供于甲方的文字材料。资料清单的设计有益甲乙双方的沟通及存底,不仅是咨询人员(乙方)信息资料条理、规整采集的有效途径,也是甲方单位信息资料准确、快速提供的指南。资料清单依据可行性研究的构架和座谈中涉及的问题,由政策及批复文件(1,12,13,14,15)、基础(2,3,4,16,19)及技术资料(5,6,10,17,18)、建设条件(7,8,9,11)三大类构成,详情见表3(按可研报告章节设置顺序编号)。资料清单通用表格特别适宜于不熟悉建设流程的甲方单位。笔者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效的节约了沟通时间,同时保障了资料收集的完备性和准确性,使得可研编制的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本表格为通用的资料收集清单,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考虑不同项目的特殊性进行内容增减。

3 针对性实地调研

在前述座谈、资料清单反馈和信息资料掌握的基础之上,基于以下三个目的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性实地调研:

⑴拓宽资料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深入现场,以专业的角度重新审视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及时发现现场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搜集论证支撑资料,通过多点、多面、多渠道的走访了解,实现项目多方案、多场址比选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⑵对原已获取的信息进行真伪辨识和认识偏差修正。尤其对于需要深入现状调研的项目,现状情况的真实反映,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的依据,也是报告准确可靠的保障。同时,因甲方单位急于立项和咨询人员需客观公正之间的认识偏差,或咨询人员对项目区域经济文化的认知偏差,会导致一些诸如场地地质灾害问题、民族元素设计等的认识不一致问题,因此,深入现场走访调研是消除偏差,使技术上更趋于合理可靠,各相关方面统一协调的有效方法。

⑶调研建设单位对项目拟建规模、组织形式、功能设置、建设标准等方面的需求,并结合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价值工程理论分析方法,对项目建设各要素的配置需求及标准给予建设单位合理性建议,使可行性研究在遵循国家政策法规、建设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之上,实现建设单位价值利益的最大化。

针对性实地调研较一般的调研有更为明确的对象和重点,一方面对已收集资料进行辨识、修正、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该方法有利于结合实际,及早发现问题,降低项目建设风险,且为建设单位及时给予合理、经济、适用的咨询建议。

4 结语

本文基于笔者的实践工作积累和思考,对可行性研究的前期信息资料调研步骤及方法进行了讨论及总结,并创建了一些信息资料的通用调研表格及清单模式,充实了可研报告前期工作的研究方法。笔者总结的方法来源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讨论为进一步大范围内的应用及修正提供了思路,为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宗铭,荆克尧,贾士超,陈霞,缪莉,罗萍.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J]河南石油,2005,(19)5:92-94.

[2]何祖武.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的措施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篇2

每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会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变化。同样,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人们意识到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及监管机构亟待改革,也从深层次上意识到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传统的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合时宜,唯有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才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正确道路。

可再生能源产业是绿色经济模式中的重点投资领域,可谓是灵魂产业;它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在长期内对减轻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及气候问题,是维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及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都了有关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

我国自2005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全社会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热情也不断提高。随后,国家又于2007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于2008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在《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的鼓励下,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风能和太阳能产业的生产技术已相对成熟且资源含量丰富,是未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最具有潜力的行业。近日,国家正在组织研究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这将会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提振作用。

一、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意义

石化能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石化能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格必将因储量的减少和开采量的下降而上涨。中国为能源消费大国,对石化能源的高度依赖所带来的环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能源供给矛盾长期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近70%。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已超过2亿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2%。据专家预测,未来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将出现更大的供需缺口。此外,中国的电力行业高度依赖煤炭资源,是造成威胁着电力供应的“煤炭矛盾”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使用不仅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也可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的生产成本将会降低,在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及价格补贴下,可再生能源产品价格将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和国内居民的消费。国内市场对于可再生能源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新动力。此外,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必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这将使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由此看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对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目标发挥积极意义。

二、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

(一)风电

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3年实现翻番增长,装机容量达到1220万千瓦,居世界第四位。今年年初的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在甘肃、内蒙、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预计到2010年装机容量将突破2000万千瓦。

(二)太阳能

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超过2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不过,与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的地位相比,我国的光伏发电使用情况却与其形成了明显的反差,2007年,中国光伏发电安装量还不到世界份额的1%。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原料和市场都在国外,国内光伏发电的使用主要集中于边远无电地区和大城市的一些示范工程,光伏发电产业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

(三)生物质能

我国的生物质发电属于刚起步阶段,主要是消费一些多余的农作物秸杆,但近几年发展得很快,截至2007年底、国家已核准项目87个、总装机规模达220万千瓦。作为世界农业和林业大国,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不过,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造价高,运行成本较高,仍缺乏上网竞争能力。

由于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主要集中在农村,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用能方式,同时,生物质能的产业化发展还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新路,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目前,中小沼气在农村已成为重要的生活能源。

(四)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

经过“十一五”以来的技术攻关,我国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技术逐步走向成熟,自主开发的各类电动汽车已小规模进入市场进行示范运行,但在市场推广方面一直面临很多困难。为进一步加强对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研发、规模化、产业化的支持,近日,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并陆续出台系列措施,通过在北京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对试点城市购置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对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等措施。这些措施将推动我国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前后中国将迎来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汽车高潮。

三、国际经验

(一)德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保护价收购”政策

德国1991年通过《购电法》,明确了风电“强制入网”、“全部收购”、“规定电价”三个原则,规定电力运营商必须无条件以政府制定的保护价,购买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其中既包括商业发电者也包括家庭太阳能发电者输入电网的多余电力;并有义务以一定价格向用户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根据运营成本的不同对运营商提供金额不等的补助。

(二)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美国有着较为完备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1978年实施《能源税收法》,规定了购买太阳能、风能设备所付金额在当年须交纳所得税中的抵扣额度,同时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发电技术投资总额的25%可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规定风力能源生产税抵减法案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补助。今

年奥巴马可再生能源政策计划中规定,到2012年美国电量的10%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对可再生能源实施五年的产品优惠政策;此外,对于购买可再生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政府给予每年7000美元的税收抵免。

四、可再生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一)技术升级作为重点

未来的能源格局将由资源主导转向科技主导,设备和技术是决定能源利用状况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占有油气、煤炭等常规石化能源并不意味着占据了能源的制高点。随着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历史进程的推进,谁掌握了先进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和技术,谁才能拥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呈现出的产能快速上涨的局面下,却隐藏着某些产品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不高、核心技术依然要依靠国外、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制造成本偏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科技攻关,快速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型风机的生产,以及作为太阳能电池源头的多晶硅的生产尤为重要。同时,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应避免单一的产能规模扩大化,而应注重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不走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而注重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发展模式。

(二)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入网速度

电网建设速度缓慢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入网难是造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与生产规模形成反差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风电、太阳能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电网建设相对落后,消耗电网资源比传统能源要多,增加了电网公司的成本。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力发电具有不可持续性,可调配性较差,增加了入网的技术难度。以风电为例,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就已经突破1200万千瓦,但仅有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目前,风机制造业正在朝着大型化的产业趋势发展,这对于未来的电网建设是一个挑战。

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科学、健康发展必须以电力配套设施的合理建设和并网问题的尽快解决为前提。近日,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及建设方案,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我国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体系的建立可实现电网公司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体系的优化管理,及可再生能源的跨区平衡。这将使目前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难的问题得以缓解,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使用,这也将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科学制定上网价格及价格补贴

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的确定对能源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价格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近日,发改委表示,未来陆上风电的招标定价将改为项目核定价,即根据各地区的资源情况核定价格,一个地区一个基准价格,这样的定价方式有利于风电市场的良性循环。除风电外,我国其它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上网电价的定价机制和补贴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可再生能源的起步阶段,过高的成本往往成为其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阻力,这时,就需要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综合考虑电网公司利益、终端用户承受能力以及长远的电价体系等,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大规模的应用才能成为现实。为此,我国可借鉴国际有效经验,权衡各方利益,切实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篇3

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或以高科技产品研发为主的企业来讲,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利用自身的资本或技术优势走出国门,对外投资或开展合作,通过业务的不断发展,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不具体走出国门的资本势力和技术支持,就应根据自身实际,走出市、走出省,开阔自己的眼见,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地开拓国内市场,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已,促进企业自身的产业升级。新疆电力起重运输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司)依靠电力建设主业,对内管理、对外提供租赁起重运输机械的辅业单位年施工产值仅有300余万元,是个名符其实的小企业,它却在全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环境下,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值得借鉴。下面就结合我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实际,谈谈中小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灵通信息,掌握国家政策

灵通信息,掌握国家政策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掌握国家政策主要是确保企业在第一时间抓住商机,这对于面临金融危机的中国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在建设上大力开发西部,在工业上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在农业上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节能和环保上加大治理力度,重视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以及四万亿拉动内需等政策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要抓住这一商机就必须掌握政策,一是要掌握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二是要掌握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整,三是要掌握好国家税收和进入口贸易的政策调整。这些大政方针的变化势必引起经济发展方向和细节上的变化,企业必须要善于从政策的细微改变中看到商机,及时抓住商机。

我司根据国家节能减排能源战略的逐步调整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这一政策的调整,看到了风力发电安装业的发展潜力,迅速作出反映,立即召开专题会对政策进行研究,于第一时间确定了开拓风力发电安装工程业务的发展思路,掌握了发展的先机。随后立即向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派出业务骨干加强了业务的洽谈(如何加强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业务联系,根据实际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拿下了(哪些工程根据实际谈)。随着我司2005年底承建的新疆达坂城风电三场一期20台金风750KW风机(国内首次安装的同类机型)安装工程顺利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司正式进入风电建设市场,抓住了机遇,抢占了市场。

二、认真分析,明确发展方向

善于分析和研究是对现代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问题首先要认真分析,既做到对企业业务的行情有清晰的认识,也要做到对竞争对手知已知彼。一是要认真分析行业发展前景,对业务作出选择,加大对行业前景好,有潜力可挖的业务投入力度,对行业前景差,利润差的业务适当削减,保持企业业务的先进性。二是要分析本行业竞争对手,对行业竞争对手的优劣进行分析,对自身的优劣进行剖析,分析原因找差距,确保工作不断进步。

随着工作的推进,我司的风电安装工程也倍受争议,是否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的、能走出去进入大市场、掌握新技术的风电安装队伍,成为当时我司讨论的主题。我司对风电安装行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首先,我司在风电安装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施工周期短、环境差、地点分散、地域文化差异、与当时火电施工项目相比收益较低、出疆后大型机械调遣成本增加、造成人力资源不足;二是承接项目的连续性将直接影响成本和收益,对市场开发的要求更高;三是小而散的风电安装工程项目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存有风险,如有失误将对主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我们也有着优势的一面:我司是专业的火电施工企业,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丰富的电源建设经验,能为风电安装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外风电安装行业竞争相对较小,有利于我司扩展业务。因此,基于对风电安装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利弊分析后,我司决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但要走出去,而且要打造一支“有能力、可信赖”的风电安装专业团队,在服务好电建主业的同时谋发展、求进步,为我司今后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三、精心策划,选定合适项目

精心策划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也是确保走出去战略有所收获,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确定发展方向后,做好每一单业务对提升企业形象,重塑企业信心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每一项业务都要认真选择、精心策划。精心策划就是要从项目选择入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研究,选择最佳的方式和途径,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完美。

根据我司在疆内对金风750KW风机安装所掌握的施工技术和经验,以及业主的信任,首选了国电龙源公司(中国最大的风电企业)做为目标客户,对其拟建的内蒙古赤峰67台750风机安装项目进行认真研讨,制定相应的投标方案,在2006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标了被我们称为“树信心工程”的第一个项目---距离新疆4500公里的内蒙古赤峰风机安装工程,迈出了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

四、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做好工作方案是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确保走出去战略获得成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意义非凡。在制定方案时一是要根据企业自身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方案,二是要根据目标客户的要求和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环境、政策等因素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在施工中,面对平坦戈壁与高山丘陵的作业条件变化,面对雨季施工的不便,面对员工对食宿习惯的不适应等等困难,我司认真分析了诸多不利因素,因地制宜拿出解决方案,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在原有的常规管理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高山雨季施工大型机械转场、设备保管、施工人员上下班通行等具体措施。在全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五、加强交流,博采众家之长

加强交流既是走出去战略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改革和信息高度开放的今天,做好工作交流是博采众长,吸取经验,促进我们工作的重要手段。

在风电安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积极与同行进行技术研讨,(根据实际谈),

六、关爱员工,构建和谐企业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企业的生力军,关心员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确保企业走出去战略成功的重要一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企业,员工往往背井离乡,生产和生活上的不习惯,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往往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的开展。因此,关爱员工应该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的一项日常工作,一是要在生活上关心员工的饮食质量和安全,尽可能的为员工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给员工以家的感觉;二是要在工作上对员工进行指导,帮助其提高工作技能;三是要积极融入到目标客户所在地的社会生活中,尽企业之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丰富社会娱乐生活,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

风电安装现场的恶劣环境是常人所无法承受的,我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勇争先、树品牌”的思想,做到“心中有理想,手中有自信”,使每一位员工明白,明天的市场是用今天的业绩和诚信换来的。同时在生活上关心员工,不断改善后勤保障(根据实际谈)。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篇4

一、我区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优先领域”的战略定位推动风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依法制定了总量目标和相应措施,努力清除各种障碍,使我区风电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至2007年底,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45.46万千瓦,成为全国首个突破百万千瓦的省区;全年发电1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0.13%。全区12个盟市几乎都在搞风力发电的规划和建设。其中,赤峰市2007年底装机容量48.79万千瓦,占自治区风电总装机容量的33.54%,乌兰察布市装机容量37.46万千瓦,占25.75%。全区风电在建180万千瓦,规划建设700万千瓦。按目前态势,预计到2010年装机规模可达500―800万千瓦左右。

(二)依法管理和科学规划促进了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关于总量目标、强制上网、分类电价、费用分摊、专项资金五项核心制度的法律规定,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等有关部门和自治区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办法。自治区发改委编制了《内蒙古“十一五”风力发电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配置原则和企业准入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完成自治区风能资源普查和大型风电场建设可行性调研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拟定了打造“风电三峡”的规划方案。

(三)比例配额和费用分摊的法定要求调动了企业发展风电的积极性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定了强制性目标,即在2010年应达到总容量的3%,到2020年应达到8%以上。目前,大唐、华电、华能、中广核、京能、龙源、国网等国内各大电力企业都已进入我区的风电场建设。中国大唐集团赤峰赛罕坝风电场2005年4月开工以来,经过3年建设,目前装机已达50万千瓦,在建25万千瓦,并已扩展到其他盟市。大唐赤峰风电公司即将成为区内第一个超百万千瓦的风电企业。中广核集团风电公司于2007年2月成立后,即迅速进入我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的风电场建设,目前开工项目总规模已达80万千瓦。中国龙源风电公司在我区3个风电基地开工建设的项目总规模达到60万千瓦。内蒙古北方风电公司发挥老企业人才、技术资源雄厚的优势,在过去原有建成13万千瓦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项目达65万千瓦。国家电网公司控股的新锦风力发电公司于2007年6月8日注册,8月18日动工建设鄂尔多斯市伊和乌素一期4.95万千瓦风电项目,仅用135天时间就完成了66台风力发电机的安装、调试和并网工程建设,实现了当年核准、当年投产的优秀业绩,创造了国内风电建设投资最低、建设最快、质量最优的新记录。

(四)“全额收购”的并网政策使电网企业有效发挥了风电传输能力

我区风能富集区是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四大电网和自治区东西电力大通道的覆盖区。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强制上网和全额收购的规定,促使输电、配电、农电等各级电网都为风力发电就近上网提供了条件。同时,大中小项目分散上网,也消除了因风速变化对电网的影响。至2007年底,并入内蒙古电网的风电为80.6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5.46%;并入东北电网的48.79万千瓦,占33.54%;并入西北电网的16万千瓦,占10.99%。

(五)以国产化、本土为取向的产业指导有效降低了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

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落户包头市,设计年产能力300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包头市汇全稀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双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机组已成功下线并通过评审鉴定,预计年产100台。国水投资集团包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在包头注册成立,一期工程于2008年9月正式建成投产。乌兰察布市目前已引进四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自治区风机整机生产能力达到60万千瓦,“十一五”末将达到200万千瓦。近3年在国外风机市场因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我国风力发电依靠提高国产化率使综合造价保持基本稳定。据此次调查了解,我区风电场使用进口风机的,综合造价约为每千瓦1万元左右;使用国产风机的,每千瓦8000―9000元左右;最低新锦发电公司使用金风750风机的综合造价为每千瓦7000多元。

(六)风力发电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获得国家电价支持项目容量440万千瓦,平均上网电价0.5元/千瓦时左右,属国内风电电价较低地区,但也保证了风电项目的合理收益。在目前电煤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风电成本稳中有降的趋势更突显了经济优势。每百万千瓦风电在税收减免期内每年可为地方提供税收1―1.2亿元左右,使风电产业成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风力发电不耗煤、不耗水、无“三废”排放,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风力发电还可以有效地削减风速。2007年我区风场建设约为200平方公里,相当于在不适宜植树造林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建起大面积的“白色防风林”。可以预见,随着我区风电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北部边疆的“白色防风沙屏障”将迅速形成。

二、我区风电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当前应解决的突出问题

《可再生能源法》能够首先在风力发电领域结出硕果,并使内蒙古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一是由于固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集风能分布范围广、风能品位稳定度高、年有效风速持续时间长、无破坏性风速、距电力负荷中心近等优点于一地,实属举世罕见。二是长期积累的风电建设经验和人才技术储备得到有效发挥。近年来自治区整体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风电产业的外部环境和动力。三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对风力发电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近年以来,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加快风电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和地区把风电作为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四是国内外大势推动。近10年来,世界电力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就是风力发电。大部分国家

都致力于风电发展。根据过去20多年的经验,世界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因此,世界风电发展呈持续加速的态势。长期以来我区密切跟踪世界发展动向,促进了后发优势的发挥。

在全面总结成就和经验的同时,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我区风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电网建设难以满足风电快速发展的需要。调研组所到盟市都存在风电场和电网建设不同步的问题。特别是大型风电基地的接人工程亟待统筹解决。其次,我区风机制造业正在起步,需要及时扶持,加速发展。2007年以来,我区多数风电项目由于风机设备供货短缺,不得不延期建设。再次,风电专业人才奇缺,技术监督和综合服务工作需要加强。

三、关于风力发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国内近年来风力发电产业的逐步成熟和因气候变暖涉及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外交等相关外部条件的变化,促使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力发电的认识不断深化。总体而言,风力发电能否作为主力能源之一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如何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到了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企业面前。

(一)廓清风力发电产业的前景

科学预测风力发电的未来地位、作用和产业规模,对正确制定长远能源战略,合理配置战略资源、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长远意义。2002年欧洲风能协会出版的《风力12》预测中国在2020年风电生产能力将达到1.7亿千瓦。但国内各种规划和预测一直仅限于2000―5000万千瓦。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并参考国外的经验做法,应当充分估计到我国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风电发展前景。主要依据是:

1、《可再生能源法》颁布3年的实践证明,尽管一些重要规定还未全面落实,但已显示出这部法律对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强大威力。我区近两年风力发电能力连续翻番,2007年达到增长145%的新纪录。我国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100万千瓦到600万千瓦的跨越。现在我国已经与美国在发展速度上共同成为世界风电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2、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本土化,有效地降低了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国内外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这一反差使风电和火电商业化竞争的平衡点将会大大提前到来。目前我区批准的风电上网价格已经与东南沿海地区火电上网价格持平。2007年我国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56%,比上一年提高15百分点。新疆金风、大连华锐迅速成为世界排名第6、第10的风机制造企业。“中国制造”平抑世界风机市场价格将成为能源生产领域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3、对风能资源的总量和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内蒙古风能可利用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0%,达95万平方公里左右,全区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为1.5亿千瓦。最长连续无效风速历年都低于100小时,全区年平均风速为3.7米/秒,年可利用风时在4380小时以上。很多地方年平均风速达6.2米/秒,年可利用风时在7200小时以上。

从投产风场运行实践来看,我区风能不仅无破坏性风速,而且还具有冷季风大、夏季风小,白天风大、夜间风小的特点,与电能消费的消长规律相吻合,可以减轻电网的调峰压力。

4、美国扭转了长期以来风电发展滞后的局面,利用7年的时间,使风电占电能总消费量的比例从0.1%以下提高到2007年的1%,而且单位造价已经与新建火电厂相当。近年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美国全社会对风力发电的预期。2006年布什总统在谈到能源效率和能源多样化时提出,风力发电可以提供美国电力需求的20%。之后,美国能源部和风电协会联合相关金融、科研、环保机构于2007年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论是这一目标到2030年可以实现。并强调“目前已不存在政策障碍、固有障碍和技术障碍”。

5、欧洲近海风力发电的研究和建设出现了实破。丹麦前几年主要依靠陆上风力发电达到18%的电能消费份额后,一度出现停滞。主要是因近海风力发电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质疑。丹麦政府能源部、环境部共同组织有关机构为此进行了长达8年的系统研究,得出了明确的正面结论,使搁置多年的风力发电达到50%以上的目标确定在2025年实现。德国在风力发电达到6%后也出现了连续数年的停滞,但新的研究成果认为2020年将达到25%。

6、世界风电机制造的技术进步明显加速。2兆瓦左右的风机成为主力机型。5―7兆瓦的风机已经安装,10兆瓦风机开始研制。专家把下一步的目光投向20―40兆瓦。海上飘浮风力发电、城市摩天大厦风力发电、压缩空气贮能发电等新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和试验。GE、西门子、三菱等世界老牌工业企业的进入为风电产业的更新换代带来了强劲动力。风力发电正在出现从组装机器向组装电站转变的趋势。我国厂家生产的1.5兆瓦风机已被市场广泛接受。国产变速箱、发电机、电子产品等成熟出口产品开始进入国内风电制造业,为大规模国产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可以得出结论:今后10―20年内,我区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电力外输能力,不受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

(二)正确认识电网适应和建设滞后的问题

根据国外经验,一般都经历过电网对风电接入由质疑到适应再到正常接纳的阶段性转变。我区风电产业刚刚转入加速发展阶段,各方面对风电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有一个过程。从各地电网企业接纳风电的情况来看,国家出台的全额收购、电网改造、自建接人线路电价补贴等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赤峰市赛汗坝风电基地2008年发电量将超过16.5亿度,约占赤峰市去年用电量的1/3,而且全部集中在一个变电站接入主网架,按常理推断对电网的冲击是很大的,但是,东北电网公司对此未提出任何技术方面的疑问,而且主动出资收购大唐公司投资自建的输电线路,并承诺进一步完善接人系统。锡盟电网在8个风电基地全部上网,风电比例将达30%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安排220KV、110KV、35KV、10KV电网分散上网,在现有输配电条件下,全力满足风电发展的需要。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截至2008年7月24日,装机容量已达25万千瓦,发电量已达2.8亿度。在风力发电大大超过本旗用电、原有用于单纯供电的线路发生潮流改变的情况下,及时完善变电站设施,适应了风电迅猛发展的应急需要。在全区核准的上百个风电项目中,申请上网只遇到建设滞后问题,尚未出现技术障碍问题。尽管如此,当前对风力发电上网问题还是有些质疑,应当澄清:

一是风电电源稳定的问题。一般认为“有风时发电、无风时不发电”会引起接收电网频率、电压、潮流的不稳定。但

在实际上,我区的任何一个风电场有风是常态,无风是短暂的,只是影响到塔筒、机组选择和出力大小不同而已。特别是我区风电场分散在东西2000多公里的广大区域,在风力发电预测技术日臻完善和电网网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不会显著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

二是风电接人比例极限的问题。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风电不应超过地区总发电量的10%。风电接入电网比例,实际上是局部电力运行量与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国外经验,风力发电占总电量的10%以下时,原有的电网结构和技术标准基本不需要调整,只需要在调度管理上采取一定措施;达到20%时,只需要在电网上做一些小的技术改动;在网架构造坚强、电源结构合理、备用容量充足、调度措施配套的情况下,风力发电在电网中的比例可以达到50%。最新的综合研究认为“没有公认的最高极限”。可见,人为设置统一的比例是囿于传统能源、对风电规律缺乏认识的情况下产生的。即使按目前认为的10%计算,在自治区火力发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左右时,按等效发电小时折算的风力发电装机可达1500万千瓦左右,仍然可以高速发展10年左右。

三是电网瓶颈制约问题。目前在大的风电基地都存在输电项目融资难、上网审批难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存在“建设滞后”是正常的,因为不可能在风电规划和建设之前提前投资电网建设。但是长期出现“瓶颈制约”是不应当的。目前国家政策既要求电网公司延伸,也允许风电企业自建接入线路。随着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进一步落实,电网滞后的问题应当得到及时解决。

综上所述,以火电为基础形成的电网系统接受风电有个互动适应的过程。但是目前从上到下流行的所谓风电是垃圾电力的说法并无理论和实践依据。恰恰相反,风电作为技术最成熟、最易规模化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部分常规能源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风电大规模发展对电网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比人们预料和推测的要少得多,而风电作为第三乃至第二大发电电源比人们所想象的来得更快。

(三)高度重视风力发电产业的战略地位

概括而言,风力发电正在成为世界性的主流能源之一,“中国制造”的朝阳产业之一,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当前有利于风力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各部门抓风电仍处于附带的状态。从国外经验来看,法制保障和政府推动在现阶段不可忽缺。例如,印度政府专门成立了可再生能源部;美国能源部下设的国家风能技术中心是世界级的专门研究机构,为美国乃至联合国的能源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德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由环境部进行专门协调;丹麦环境部和交通能源部共同承担风力发电的管理和促进发展职能。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开发利用规划、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科技政策、产业支持政策、资金扶持政策,还有待明确落实到部门职责上。反映到实践中,项目审批难、峻工验收难、配套服务难、上网结算难、大型部件运输通行难及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普遍存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建设成本,延误了工期,亟待有关部门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社会化服务。如果规范市场、促进竞争、保护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长期缺位,风力发电就不可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商业化和规模化。

四、促进我区风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建议

(一)编制《自治区风电发展整体规划》

按照“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思路,采取因地、因网制宜,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加快风电产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从中长期来看,搞3―5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是有可能的。二连浩特至集宁可以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走廊,而且就近接入华北电网可以提高首都的绿色电力比重,应当争取优先列入国家“风电三峡”规划。

(二)加快电网建设

电网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像满足火力发电厂接人系统建设那样,满足风电场接入电网的需求。凡是经国家和自治区批准的风电项目,电网企业应当及时出具并网协议文件,对风电保证上网、全额收购、优先调度。大基地风电通过外送通道,接入东北、华北电网;中型项目风电就近接入主网;小型风电场风电就地接入配网。华北电网的接纳能力对我区风电发展至关重要,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三)加快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积极支持合资合作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和加工配件企业共同发展。重点在呼、包、乌三市建设风电设备制造基地,尽快实现大部分大型部件和风机总装在区内完成,为我区风电发展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条件的盟市、旗县可以搞塔筒加工和零配件组装项目。风电制造企业落户的当地政府要有专门领导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工厂兴建和生产营销的正常开展。必须由自治区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要尽可能按最优惠政策随报随批。

(四)加强风电产业的行业管理

在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内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门处室,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设立风电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风电设备开发研制、重点技术研究、科技人才培训等项目。成立自治区风电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合法权益,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风电行业的总体水平。

(五)出台《自治区风能开发管理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更好地贯彻《可再生能源法》,为风力发电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

(六)进一步向国家争取配套政策

争取国家出台区域电网乃至全国电网接收风电上网的强制性市场份额,保证风电在大范围内平衡,解决局部地区上网难的问题。对接收风电比例较高、因调峰造成经济损失的机组,应当出台补偿办法。

(七)各级人大加强对《可再生能源法》的执法调研、执法检查。不断克服风力发电的各种障碍,推动风力发电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篇5

目前,全市已建各类水利工程4.**万处,蓄引提水能力达4.67亿立方米,有效灌面72.26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945平方公里,解决了5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地方电力装机9.5万千瓦,水产品总量达5.6万吨,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狠抓以“治水兴村”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在建设中,深化体制改革,探索机制创新,出台了《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促进了水利资源、民间资本向水利资本的转变,开辟了新阶段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途径,破解了税费改革后水利建设投入难的新问题。全市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涌现出了南江县小微水建设“六制”经验、通江县民营水利工程建设典型,多次受到省水利厅乃至国家水利部农水司的肯定。全市农田水利建设20**、20**年获“李冰杯”竞赛三等奖,20**、20**年获二等奖,20**年终获一等奖,喜捧“李冰杯”,圆了全市水利人的十年夺杯梦。

(二)饮水困难逐步解决,饮水安全有效保障

全市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积极实施第一、二期国债饮水解困项目,探索出了“城镇管网延伸供水、泵站扬水集中供水、自流引水集中供水、蓄引提结合集中供水、分散打井引泉供水”五种模式,共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2500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500余处),解决了129万人的饮水困难,保障了58.43万人的饮水安全。尤其是20**年,我市认真落实总理关于解决“饮水难”的重要指示,组织编制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切实解决农村饮水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五年解决70万人“饮水难”的目标任务。按照以村为单元,整村推进的指导思想,采取“规划民评、建卡归档到村,内容民晓、项目公示到村,工程民建、建设参与到村,方案民选、技术服务到村,财务民审、资金补助到村”的工作方法,已解决了58.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十一五”规划人数的83.5%。

(三)骨干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狠抓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防旱御灾水平,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矛盾。牛角坑水库枢纽工程竣工,已下闸蓄水,干渠一期工程基本建成,二期工程顺利进行。通江二郎庙水库已开工建设。化成水库、友谊水库、玉堂水库等产粮大县渠系配套工程已建成受益。南江县红鱼洞水库、巴州区天星桥、平昌县双桥等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有序进行。

(四)水土保持工作获殊荣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大胆创新治理思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原则,采取农户参与抓、引进业主抓、庭园分户抓、统筹资金抓、股份合作抓的办法,探索了“生态农业治理、庭园水保治理、科技示范治理、生态修复治理、旅游开发治理、城镇水保治理”等六种模式,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实效。五年来,共完成治理面积1945平方公里,占下达任务的109%。在项目实施和管理中,逗硬“三制”,严把“三关”,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让项目区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多赢目标。同时,以案件查处为手段,以“三权”维护为核心,以“三同时”制度落实为重点,加大预防监督力度。20**年**市被国家水利部表彰为水土保持工作“全国先进集体”。

(五)防汛保安减灾增效

全市新建堤防35公里,使巴城、三县城及重要城镇保护区基本达到了相应的防洪标准。认真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科学编制防洪抗旱预案,严格督促隐患整改,努力提高应对突发洪旱灾害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了汛前“五到位”,汛期“四落实”,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洪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市水利局、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六)依法治水进一步规范

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规范水事秩序。首先,每年市、县区都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开展富有特色的水法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水法》、《防洪法》、《渔业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民水法制意识和水危机意识,为涉水法律法规的顺利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对涉水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将保留审批项目的办理程序、时限向社会予以公告,完善了15个依法行政规章和制度。第三,加大水政执法力度,规范水务开发秩序,组织力量查处了市工业园非法向恩阳河倾倒弃土案等一批典型案件,维护了法律权威。

(七)地方电力建设形势喜人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合理规划布点,有效规范秩序,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水电开发,推进水利资源向水利资本的转变。全市引进四川路桥集团、福建亿力集团等业主已开工新建双滩电站、高坑电站,扩建风滩电站,碧滩、洪口、卡门等水电前期工作也正有序进行。

(八)水产渔业持续发展

狠抓养殖大户和流通大户的培植,以“市场+基地+流通大户”的模式建立水产品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大力实施名优水产品的引进、推广和养殖。全市新培植养殖大户86户,苗种生产户16户,流通大户42户。在狠抓水产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渔政管理,切实保护渔业资源,实现永续利用。截止20**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38.2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5.5万吨,产值5.90亿元,人均水产品达到16公斤。

(九)自身建设打开新局面

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做好扶贫联系工作。抓好职工继续教育,鼓励支持全市水利系统90余名同志完成了《水利水电工程》本科学业,成为业务骨干。市水利局和各县区水利局被市委、政府表彰为“十年创辉煌”红旗单位。市水利局被评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市水利系统受省(部)以上表彰的集体9个、个人14人次,受市(厅)以上表彰的集体68个、个人98人次。

概括起来,全市水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做到了“四个坚持”:

第一,始终坚持“扶贫攻坚,治水为先”,牢固确立了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地处盆周山区,水资源奇缺,多年的实践表明,“**经验”起源于水,**发展受制于水,**振兴依赖于水。建地设市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扶贫攻坚,治水为先”,坚持把“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作为一项基础产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坚持一年四季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长期不懈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已修订完善了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计划2**0年前全市人均拥有150立方米工程蓄水,2**0年全市人均拥有200立方米工程蓄水,基本解决全市127.9万人饮水问题,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第二,始终坚持“三为主”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水利发展思路。在长期的水利建设中,我们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探索形成了“三为主”的水利发展思路,即:以小型为主,坚持中小微并举;以户办为主,坚持国有、集体、民营一起上;以效益为主,坚持把水利建设与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以治水为中心,“井池园机配套、种养加运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池园经济模式,为扶贫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三,始终坚持发挥“四大作用”,努力创新水利建设机制。按照“体制创新,盘活存量;机制创新,拓展增量;转化资源,扩大总量;强化监管,确保质量”的要求,在实施“治水兴村”战略中,我们充分发挥“四大作用”,即:发挥户办工程的优势作用,大力发展民办水利;发挥业主工程的影响作用,大抓招商引资,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水利产业开发;发挥村社集体工程的互助作用,尊重农民意愿,民主议事办水利;发挥国家工程的带动作用,依靠政策扶持、政府引导、项目补助,调动农民治水兴水的积极性。特别是随着农村政策的重大调整,取消“两税”、取消“两工”政策的出台,导致农村水利硬性投入减少,市人民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的意见》,采取“一事一议”、招商引资、项目扶持等办法,调动了农民投资投劳发展水利的积极性,促进了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篇6

有限政府的理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发挥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利益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分配资源、安排生产等作用。目前,这种全能政府的观念和做法依然存在,其结果是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而有些该管的事又没有管或没有管好,降低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同时也损害了个人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能力。行政许可法严格限制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这充分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和权力的行使应当是有限的,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作用是为市场竞争创造公平宽松的制度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服务,解决市场机制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问题。对需要政府管理的事项,应在明确管理目标、管理标准和管理规则的前提下依法进行。

服务政府的理念。传统的行政理念是“政府中心主义”,它简单地将管理方与被管理方对立起来,以为双方只是管制与服从的关系,习惯于“管”字当头,“罚”字殿后。事实上,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增进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行政许可法把便民、高效作为立法的重要原则之一,体现出浓重的亲民、便民色彩,要求政府不仅是管理的政府,更应该是服务的政府、便民的政府。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是政府的天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透明政府的理念。信息公开、透明正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的行为准则和目标。公开、透明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权力运作的主体、依据、程序是公开的;行政权力运作的过程是开放的,公众可以依法参与。如果政府权力的运作规则、方式乃至程序不为公众所知,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各种政策都是在神秘的氛围中出台的,那么政府与公众之间必将产生距离和隔膜,同时这种“暗箱操作”还将带来腐败问题。行政许可法将公开、透明问题由道德自律转变为法律强制,有利于保障公民对行政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公开、透明的理念,除了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外,行政管理应公开进行。法规政策要公开,行政行为要公开,行政信息要公开,救济渠道要公开。

诚信政府的理念。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设社会信用,首先政府要讲信用。正人必先正己,执政为民首先要取信于民。如果政府在决策上随意性大,甚至出尔反尔,其结果不仅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背离了政府管理目标,而且损害行政效率,影响政府的权威和形象。行政许可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行政领域的诚实信用、信赖保护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行政机关必须做到:一是所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政策要相对保持稳定,确需变更的要尽可能事先规定过渡期,给百姓明确的预期;二是所作的决定、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三是因客观原因,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政策、决定确需改变的,由此给百姓造成财产损失,行政机关要依法予以补偿。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篇7

然而,从我县税源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来看,我县国税收入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要实现持续增长,尚存在许多有待调整与改进的问题。

一是缺少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纳税大户。市60强企业中,我县仅4家入围,所占企业份额在7县市(含市直)中位居末位,这与当年县市税收总量排名基本一致。缺少一批分量足、影响大的重点税源,是我县税收在全市排位中迟迟难有增进的重要原因。

二是行业税收增长仍以粗放型为主导方式。我县冶金、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非金属矿采选三个行业合计纳税占生产、制造类行业税收总额92%,这意味着我县税收增长主要依靠能源高耗型和资源依赖型行业,耗能高,污染重,粗加工,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严重依赖自然资源,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粗放型增长方式与科学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三是特色产业尚未形成税收增长集聚效应。目前我县形成一定税收规模的产业群仅旅游与硅铁两大产业,而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生产加工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已形成规模,但由于产品多为浅加工,附加值低,且生产经营分散,因此税收规模与企业数量不相匹配,以石材行业为例,全县石材行业近150家企业共计实现国税收入332.55万元,尚不及硅铁产业三家企业纳税总额的十分之一,石灰石、石英石生产加工企业所纳税收则更少。

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制约全县税收增长。从各乡镇税收完成比例情况来看,全县14个乡镇(含县直)中,县直、通羊两家单位完成税收占全县国税总额83.1%,其他12个乡镇税收所占比例均不到5%,其中有8个乡镇不到1%,慈口、杨芳两乡镇全年完成国税不足10万元,厦铺、燕厦出现较大幅度减收。乡镇经济发展失衡已成为制约我县税收快速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要实现我县国税收入快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增长,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以下五个方面做文章:

第一,做足企业分量。我县税收总量要上级次,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份量,通过引进、培植、组建、整合等形式,力争培养出更多规模企业,树立起更多品牌,特别是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之后,有利于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入,购进机器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政府部门可以在征地扩产和资金周转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上的支持。

第二,做优行业结构。“一核三高”建成后,我县我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将大大提高,招商引资环境将更加有利,但在引进客商和利用外资上,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低耗能、低污染、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风电、水电、食品加工等行业,从源头上对行业结构进行优化。同时,借助增值税转型机会,政府部门应当鼓励、引导企业更新机器设备,改良生产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与科技含量。通过以上两条途径,标本兼治,努力实现我县行业税收增长由粗放型为主转为集约型为主,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加大资源利用深度,有效优化行业结构。

第三,做大产业规模。首先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快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矿产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其次要实现量与质的统一,既要企业规模,更要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改变过去泛滥开发,简单加工,自由销售的混乱局面,努力向规模化开发,板块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模式看齐;此外还要进一步巩固硅铁产业在我县国税收入中的支柱性地位,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风电、水电、食品加工等绿色产业在国税税源中的补充力量。

第四,做齐乡镇经济。不求各乡镇税收收入平分秋色,力求各乡镇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一是要对经济发展缓慢乡镇进行重点扶持,加大人、财、物力倾斜力度,特别是要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既要向上级争取相关扶持项目,又要引导投资向这些乡镇倾向。二是要鼓励各乡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做强做大特色经济,如洪港的楠竹,燕厦的石材,慈口的柑橘,大畈的水产等等,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篇8

一、我区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基本情况

我区自实施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来,随着支付比例的扩大和医疗保险待遇的提高,也出现了收不抵支,基金缺口的情况。

我区三年基金收支的基本情况单位:元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2010—2011年基金收入、当期结余、累计结余稳定增长,但是到2012年,仅1—9月份,收支相抵就达到-8,203,906元,原因一是按照新政策支付比例扩大及医疗待遇的提高;二是工伤人员占比例高,医疗待遇支付率100%;三是退休人员逐年调待,加大个人帐户划入等;从而使基金支撑能力有降低的趋势。

二、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点

1、医疗保险扩面难度加大

民营企业参保覆盖面偏窄,其主要原因一是民营企业及其员工对国家的医疗保险政策理解不透,参保积极性不高;二是民营企业用工季节性强,人员流动性大,加大了参保工作管理的难度。因此我区基金总量规模偏低,基金抗风险能力不高。

2、困难企业缴费难度大

我区一些困难企业是按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数基数,这样势必造成基金收入的缩水,而这部分企业的职工年龄结构偏大,对医疗需求相对较高,使得收支“剪刀差”越来越明显。

3、医疗审核和“两定单位”的监督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大,基金的管理、支付等环节仍存在一定漏洞;二是监管人员专业素质整体上不高,影响了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三是由于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接纳了大批破产企业退休人员以后,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不能对基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适时分析和无缝监督。

三、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切实做好“全覆盖、全纳入”,确保应收尽收

一是要通过执行社会保险法,以法律的形式来约束用人单位的医疗保险缴费行为,对欠缴、拒缴医疗保险费的用人单位。进一步强化征缴稽查工作,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征缴机制,提高基金支付能力,确保基金平稳运行;二是要大力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和参保积极性,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政策宣传,强化用人单位的参保、续保和缴费意识。优化服务,简化参保程序,积极引导用人单位积极自愿参保。

2、加强基金运行的分析及监控

适时监控各个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及时上报领导准确的运行分析及分析结果,和预算的数据,避免在一阶段的工作中由于缺少准确数据而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3、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

进一步规范程序,要实行专人、专管、专查,实行检查人员轮岗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对申报登记、基数核查、审核报销等环节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

4、要进一步严格对大病外诊的审查

上一篇:组织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