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问题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6 06:23:26

初二数学问题论文

初二数学问题论文篇1

关键词:数学衔接;原因;内容;措施

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因素。讨论和研究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指导和引领学生适应数学学习的变化,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为什么要讨论衔接问题

首先,课改以来的教材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跨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压缩,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加,而且有些内容没有衔接,使得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跨越很高的台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初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较少而且要求不高,甚至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方法的概念,而高中涉及较多的思想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二、哪些具体内容需要衔接

1.初中删去的,高中经常要运用的内容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课程中已删去,而在高中课程的运算中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在初中课程中一般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初中课程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做要求,但高中课程中的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这些因式分解。

(3)二次根式部分对分母有理化在初中课程中不做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课程中函数、不等式部分常用的运算技巧。

(4)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初中课程中大都已经删去,而高中课程中要经常涉及这些内容。

2.初中要求低,而高中需要熟练运用的内容

(1)初中课程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课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的基础内容,而且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3)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做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课程中这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3.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1)初中对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只是有一些渗透,而高中就要求学生理解并在解题中应用。

(2)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离常数法、十字相乘法等运算方法和变形技巧,初中做要求,而高中数学中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三、怎样做好衔接工作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课程难度。新授课的导入,尽量由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初高中的数学衔接主要是做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努力克服初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惰性,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新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深化和运用。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适时补充拓宽初中数学知识,加强知识、方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更快地投入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邱家彬.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几个问题[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初二数学问题论文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问题驱动式 学习环境

近年来,随着教育考试改革的不断进行,中学数学考试已不仅仅局限于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更多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营造良好的问题学习环境。

一、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在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共同作用下,需要数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本文首先提出并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其次提出了问题驱动式学习环境的基本建构;最后重点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问题驱动进行教学的流程。

二、基本概念

所谓问题驱动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通过连串问题的不断提出,强调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驱动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模式。问题驱动主要包括问题选择和问题提出,选择的过程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在问题提出后的课堂时间里,需要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测试与评价共同作用,真正做到问题驱动式学习的有效进行。

所谓学习环境,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整体学习的氛围、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综合。

三、问题驱动式学习环境的基本建构

上文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接下来本文主要阐述驱动式学习环境的基本建构。

1.建构问题驱动程序: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回答。这里的建构问题驱动程序主要是在教师层面上建构的,教师要针对性地选择所要提出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技巧和方式方法上要讲究,对于学生的问题答案要尽可能地赞美和表扬。

2.学习过程程序:学习探讨问题―解析问题―练习―拓展。这里的学习过程程序主要是在学生层面上建构的,学生在问题提出的最开始要主动探讨问题、解析问题,最终进行知识练习,最后进行知识拓展。

3.课程讲授程序:课程内容与问题选择相关联―课程测试与学习解析相关联―课程评价与课堂练习相融合―课程交流与课后拓展齐头并进。

4.情感态度的总结: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相关联。

四、初中数学教学问题驱动式学习环境的教学流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运用问题驱动式展开教学,营造合理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在建构的理论层面上加入适合学生特点和班级制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这就需要研究相对普遍的教学流程。

1.设计问题,整理思路。教师展开问题驱动式学习方式之前,有必要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解剖分解,整理出清晰明确的教学思路,进而提出层层相扣的问题串,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把握所要教授数学知识的脉络,及时关注重点和难点的教授。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问题驱动式运用的时候,提出问题的方式尽量新奇而带有启发性,在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问题的本质,达到“驱动”的效果和目的。

3.解析问题,探讨学习。教师已经明确过问题的具体内容后,接下来的重要流程就是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这是学习环境形成的良好契机,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模式展开问题解析,通过学生的配合与思维的呈现,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解答问题,交流拓展。经过解析问题后,初步形成了问题的最终答案,此时是学习的升华期,教师要趁热打铁,抓住问题的根本答案,营造拓展学习的氛围,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学习交流和学习拓展,通过连串问题的解答,进一步搞清楚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初步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五、案例

例如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图像、性质等基础知识,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及图像,那么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呢?”“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根本方式是什么呢?”“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从本节课程中能够学到什么数学知识呢?”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新闻链接、多媒体、生活情境等各种不同的情境和手段引入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技巧讨论和方法总结;最后,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拓展和总结,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给予肯定。

六、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新方法,顺应教流和教学改革,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克东.中学数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03.

初二数学问题论文篇3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因此,教学目标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思考、创新等综合能力。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是将开放题教学作为主要手段。对此,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

开放题教学作为目前最新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发挥作用。数学教学中所使用的开放题教学模式,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精神,还能促进其健康发展。下面,将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数学开放题简述

(一)界定

现如今,学术界对于数学开放题还没有统一定义,有人认为数学开放题没有较为标准的答案,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人认为数学开放题指的是答案不一致,且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的问题。

根据不同学者的界定,笔者将其定义为:数学开放题是无论条件、结论等都开放的问题,是对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进行改变的问题。然而,同时又对问题有着一定的限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材编制的开放题。

(二)类型

数学开放题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它也就存在不同的类型,比如:条件开放。即没有确定、统一的条件,让学生通过问题的结论进行条件的补充。这样一种类型,不但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现有一梯形ABCD,给出条件为两条边平行,即AB//CD,问:该添加怎样的条件,才能使该梯形变为等腰梯形?这道题就满足了一定的结论,但条件不统一的问题。再比如:结论开放。即在已知条件下,探索出不同程度的结论,这种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过ABC顶点的一条直线,将其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问,该ABC各个角度为多少?

二、数学开放题教学应用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

伴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抱怨学生不精神,学生抱怨教师讲课太死板,甚至产生厌学倾向。那么,为什么学生和教师都有着这样的想法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刻检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讲课,不在乎学生是否发言、是否弄懂这一题目,在这种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数学题目,将课堂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该问题的讨论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及时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在合作中学习,还能弥补自身不足之处。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计划的进行研究,并让学生评价结果。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学生欲望,还能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空间,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策略

所谓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当教学目标确定后,根据教学任务对其进行选择和组织,以便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案。

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新意,让学生一下就激发出自己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该对其家庭情况、心理等进行了解,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愿意亲近教师,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上这一教师的课。同时,在开放题教学过程中,所编制的题目必须围绕教学内容,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教师只需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探索,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统计图时,先向学生展示问题:选用适当统计图,来处理该数据,并说明选择该统计图的理由。当这一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感到非常神秘,毕竟对于初中生而言任何东西都有着自己的神秘感。然后,再将该问题描述出来,例如: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过5次人口普查:2000年,全国人口总数为129533万人,每10万人中,大学文凭为3611人,高中文凭11146人,初中文凭33961人,小学文凭35701人。为学生提供五次普查人口统计表,让学生对上述提出问题进行解决。借助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并且,当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后,还应该让学生根据答案进行讨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让他们自由发言,从而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走出困境。学生讨论出相应结果后,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进行鼓励,以便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三)注意事项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将开放题教学和数学教学有效结合,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开放题问题准确无误,恰到好处,通过该问题的提出,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思维能力。

第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根据教学需求设计教材,所编制的相关问题要符合学生基本情况,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式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并在课后进行总结,以便为下一堂教学提供可靠保障。

三、结语

综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开放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促进全面发展。当然,上述所讲内容还不是很全面,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对其进行研究,以便借助更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用该教学模式,在确保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喆.新课程标准下广东地区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28(01):62-66

[2]殷惠琴.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下旬),2012,22(07):52-53

[3]郜昌民.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举隅[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8(07):168-169

[4]陈金焰.有关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03):8

初二数学问题论文篇4

小学升到初中,学习方法有很大的转变,初二是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结合点,初一是对小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同时逐步转入初中的学习,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了新的要求。而初三则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总结,为转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初二的学习是初一和初三的中间阶段,是顺利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阶段,对搞好整个初中的学习,顺利的升入理想的高中是极为重要的。

想要在这“两极分化”的一年里向优秀前进,养成自主学习,提前预习等一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抓好课前预习,规划时间分配,分散整体任务,安排重点突击。

数学一定要提前做好预习:

对于数学来说,即将成为初二的同学,初二这一年是关键年。

初二数学所学的部分,占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点的一半。这是一个很惊人的力量。中考几何的重头戏:三角形全等和它的三大转换,都要在初二全部讲完。这一部分学习的难度,大家可以问问学校里的学哥学姐,即使是在初一学习不错的,对三角形全等这一块的中高等题还是感到很麻手。除此之外,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加入。

初二这一年,之所以说对数学很关键,不单单因为数学任务变多变难,还有一个原因:一门新的理科类学科要和数学抢时间,那就是“物理”。

物理是你能不能保持优势的考验:

物理这门学科,入门很快,但真正要学懂,其难度不亚于数学。初二年级开设的物理对初一孩子是个全新的领域,如果不能够提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在知识点比较难理解的时候,就很难跟上步伐。所以孩子们可以在暑假提前学习更好的做好迎接两极分化的准备。物理学习的好坏也是决定你在初二能否保持优势学习的重中之重。

英语的学习决不能忽视:

初二没解决的问题,到了初三不但解决不了,还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谨记,“不懂就问”四个字,一旦在学习中发现跟不上进度,知识点遗漏等情况,马上向老师或是同学求助,把问题解决在当下,千万不要想着等到初三去“查漏补缺”。

我们不只要“会做”,更要“得分”。中学英语的考试绝不仅仅是靠知识,而是大量的陷阱,伪装。所以仅仅掌握一些词汇、语法点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平时的习题,发现出题,解题的规律,让自己得到最高的分。阅读完形也是这样,同学们会发现,仅仅读懂文章并不能让你得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题型(细节题、主旨题、判断题等等)解题方法,典型错误答案的揣摩。有的时候即使没有读懂文章也能得满分,就是因为解题方法到位。

语文的学习要继续加以重视:

初二数学问题论文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引言

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届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快速提升,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设计方面入手,研讨初中数学教改的相关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概念阐述

(一)基本内涵阐述。

所谓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更优化的教学效果,通过理论灌输和教学传导等方式,运用科学的逻辑和思维研究数学问题,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二)外延阐述。

当前所谈论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还有外在的一些定义,它泛指涵盖教学规划、教学过程、教学评估、教学创新等在内的一整套的体系建设工作,期间涉及学生、教师、教育业务主管部门等多方,是一个内在互动机制较为完备的体系。

二、对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思想认识方面和重视程度方面还跟不上。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在思想认识方面和重视程度方面还跟不上,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思维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导致在教学设计方面长期不投入主要精力;第二,各个学校的文化课整体压力较大,初中数学教学的转变空间不大,很多一线授课教师也没有太多精力去深入研讨教学改革;第三,由于流程分工和职能划分等因素限制,导致工作推进方面难度依然存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技巧不多,传统的教学工具也缺乏更多的技能要素,对教学的制约性也比较突出。从笔者不完全的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重点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还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整体层次不高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三)缺少相应的考评机制和体系。

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软性区域”,缺少可以量化的指标评估和科学配套的考评体系,从而造成了初中数学整体革新力度不够的问题。长期以来的教学改革,在初中数学领域中推广的并不到位,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面整体缺少外部监督和推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未来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的步骤推进及规划

(一)教学设计方案撰写需严谨细致。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短板,随着对数学教师技能整体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也逐步开始要逐步提高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方案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的标准化要求。一定要从政策角度入手分析,在方案设计之初就依照标准化的模块推进;第二,方案的制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使得方案的实际运行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要满足教育水平和层次的根本需求;第三,方案的撰写要经过认真的研讨和修订。应当通过集中座谈或者专家指导等方式,对初级方案进行反复认真的修订,对不理想的地方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二)教学设计考评体系建设应完备。

考虑到上下协调、统筹兼顾的原则,初中数学的考评体系建设应完备到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方面。首先,应当按课程标准确定具体的三维目标,然后明晰教学目标,最后应注意阐明目标确定的依据(如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学生分析、内容分析等);第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首先,所涉及到的重点、难点内容要做到具体明确,其次,对确立的依据要做到分析合理、科学,阐述环节要做到清晰(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等);第三,学生和教材内容评估方面。首先,要对学生整体学习状态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要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本教材(必修或选修教材)和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师生活动、时间分配等设计意图)方面。首先,教学过程描述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如采用流程图的形式,简答扼要、更直观);其次,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完整,至少应有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及设计意图;最后,教学过程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设计要求。

(三)积极借鉴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积极借鉴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是未来我国初中数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关乎着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也直接关乎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我国很多教育发达地区和城市都在不停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说: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就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最大,营造了很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研发了360度高效氛围的课堂教学方法,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体系也发挥了正向的作用;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从细致处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大力推动了课堂授课的效果。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一直都是授课教师最为关注的地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也开始丰富起来。除了运用较为先进的教具外,教学的技巧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科学的提问,是本章节所要重点论述的内容。这里,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第一,按需设问(摸底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提问、复习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评价提问)。一定要结合学生主体的内在诉求,设计提问的环节,把握提问的内在关联性等问题;第二,把握时机:学生对新知识不能知识迁移时,要能够做到衔接处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要能做到及时掌控,遇到讲解知识的重点、难点时,要注意节奏和方式的调控,探寻知识之间的联系时,要注意深入浅出的引导工作;第三,要多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群体把握问题的结构要素,能有效促进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对教学至关重要,而且对教师自我提升、自我锤炼也意义深远。

随着我国教改整体不断深入,通过用心、用力、用情,我国未来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一定能够迎来崭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岳俊.梁好翠.农村中学生解答传统数学应用题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基于“基础”和“创新”等因素的考察[J].数学教育学报.2012年05期.

[2]许荣华.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数学之友.2012年02期.

[3]陈宏香.初中数学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考[J].数学之友.2012年02期.

[4]傅敏.刘.论现代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4期.

初二数学问题论文篇6

现在中考网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初二数学问题论文篇7

初中数学思想与辩证法的观点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也都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文就如何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指导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并希望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思考数学问题,并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运用相互联系的观点指导初中数学教学

相互联系的观点是: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相互联系的观点在数学上体现为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就是通过题设、结论、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将数学问题不断地进行转化。

例1 如图1,在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1)试证明PE+PF=CH.

(2)如图②,试问: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AB=AC,PE+PF=CH.

问题(1),将结论与三角形面积进行联系起来,并从面积之间的的数量关系入手,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转化得到线段之间数量关系,并通过等式的性质,化简得到结论。

问题(2)与问题(1)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观察结论的特点,很容易想到,PE、PF、CH之间的数量关系为:PE-PH=CH。

问题(2)的证明也是通过联系题设进行对比,根据结论的特点,将ABC的面积化解为ABP与ACP面积之差,利用面积公式,得到对应的结果。

二、运用运动发展的观点指导初中数学教学

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在数学上体现为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就是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数量变化的关系。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普遍存在的,小时候的数字找规律其实就是函数与方程思想的体现,初中阶段学习一些连续性函数,进入高中,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例2 某公司购进一种物品原料共7000千克,购进价格为30元/千克,按规定其销售单价不能高于70元/千克,也不能低于30元/千克。调查发现:单价定为70元/千克时,日均销售60千克;单价每降低1元/千克,日均多售出2千克。在销售过程中,每天还要支出其他费用500元(天数不足一天时,按整天计算)。(日均获利=销售金额-材料成本-其他费用)

(1)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日均获利最多?是多少?

(2)若将这种原料全部售出,比较日均获利最多和销售单价最高这两种销售方式,哪一种获总利较多,多多少?

这是一道典型的函数应用的问题。

假如单价降低x元,则销售单价:(70-x) 元/千克;销售数量:(60+2x) 千克;

销售金额:(60+2x)(70-x)元 ; 材料成本:30(60+2x)元; 其他费用:500元; 日均利润:(60+2x)(70-x)-30(60+2x)-500元。

上述问题中列出了两个函数关系,一个是关于销售金额与降价幅度x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关于日均获利的与降价幅度x之间的关系。将日均获利用y表示,得到二次函数如下:y=(60+2x)(70-x)-30(60+2x)-500=-2x2+40x+1900. 当x变化时,y的值对应发生变化,当x=10时,可以得到y的最大值为2100.

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导初中数学教学

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也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一分为二的观点体现的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基本的特点就是特殊问题特殊解决。

一分为二的观点在数学上体现为分类讨论的思想,即把所有研究的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分成若干类,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解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可以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和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解决方法的策略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情感态度。

初二数学问题论文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创新型对策

一、选题背景

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但是当前,我国初中数学特别是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教学内容过于教条化,教学方式过于局限化等。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下,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探究和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式过于单调,缺乏创新

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使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有了过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初中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还比较单调,“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较为普遍,缺乏突破性和创新性。学生对于数学公式和数学原理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硬性记忆往往会使他们在实际解题和应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同时,“教师在前边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教学模式以及“题海战术”的练习模式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失去兴趣。

2.教学内容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实践活动的安排

有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过于依赖教材,“照本宣科”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很少有教师能够将数学原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实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在初三的教材中,很多应用题的素材都取决于生活,对于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也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义:要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教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知识的教授过于教条化、刻板化,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3.忽视对学生个性差异特征的引导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人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个性差异特征的引导和培养,“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在初三二次函数的课程安排中,有些数学基础较好、悟性较强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对二次函数的概念的学习而引申出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而有些学生理解能力稍差一些,还不能完全把握二次函数的要领。这时教师如果还是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对第一类学生来说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

三、实现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性的对策

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创新型的对策和建议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性。

1.引入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面对着升学压力,时间紧、任务重,更要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尝试引入导学案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发散,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互相学习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自主预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在最后的总结中对各个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单独的指导,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为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留出充足的空间,避免固定的授课形式局限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在调研过程中遇到过一位数学老师,很好地运用情境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该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实际生活中有关抛物线的图片,将二次函数的概念进行了自然引入,这就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在题目的设计和安排中,也以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为原型。例如,在课堂上用一根30厘米长的铁丝网围成了一个矩形,让同学们观察分析,列出矩形面积和边长的函数关系式,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有了更加形象和具体的判断,就很容易地列出了二次函数关系式;在《圆的性质》这一章节中,这位教师将大大小小的皮球搬上了讲台,有学生利用直尺、圆规等教辅材料,通过实际测量和对比更好地掌握圆的性质和特征。

3.关注学生的自身优势,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具有的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有些学生对初中代数部分的悟性较强,而有些学生对圆的性质、三角形的特点等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教师可以通过“优势发挥、劣势互补”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拿手的知识结构,可以加深难度和深度,使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所探索和发展;对于学生的薄弱点,要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实现突破,不能急功近利。

四、总结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同时通过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还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缺乏创新,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差异特征的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关注学生的自身优势,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相信通过这些措施的切实推进,一定会使初三教学效率实现全面提升,使数学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柴改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孙立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4.

3.杨新荣.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构成探究――九个初中数学教师的观点.数学教育学报,2010(03):17-39.

4.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才智,2011(14):14-29.

5.徐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教学论坛,2014(33):55-59.

上一篇:数学专业学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数学专业导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