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场所证明范文

时间:2023-03-11 00:31:28

经营场所证明

经营场所证明范文第1篇

为遏止无证照生产经营行为,维护我市正常经济秩序,消除安全生产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整治无证照生产经营场所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请贯彻执行。

一、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要结合商业网点布局,按照分区域、分类别、分步骤的原则,合理划分“规范区”、“引导区”和“过渡区”,采取“疏”、“堵”结合措施开展整治工作。

(一)城市主要商业街区和商品房住宅小区原则上划为规范区。规范区内的经营业户必须在年12月31日之前全部实现亮证照经营,现有的无证照经营业户必须依法予以取缔,禁止适用本《意见》第五条规定以外的政策。

本《意见》施行前,规范区内已经领取有关经营证照的经营业户,可以按《意见》规定办理有关经营证照续期手续。本《意见》施行之日起2年后,规范区内的经营业户不再适用本《意见》第五条规定以外的政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经营证照。

(二)农村地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原则上划为引导区。引导区内的无证照经营业户,要按照本《意见》规定办理有关经营证照。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要明确具体时间和步骤,积极引导该区域内的无证照经营业户向过渡区和规范区发展。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固定区域或建设临时场所,引导无证照经营业户入场经营,对在划定区域或临时场所集中经营的经营业户可采取便利的办证措施。

(三)规范区和引导区以外的地区原则上划为过渡区。过渡区内的无证照经营业户应在年2月29日之前取得有关经营证照,取得证照后其生产经营场所应在过渡期内依法完善有关手续,达到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对在过渡期内未完善使用手续的生产经营场所,不得继续作为生产经营场所使用。利用国有土地上的物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过渡期为2年,利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物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过渡期为3年。

要积极引导符合本《意见》规定政策的引导区和过渡区内的无证照生产经营业户办理有关经营证照,对拒不办理有关经营证照继续经营的,依法予以查处。同时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创建亮照经营示范区,逐步实现持证亮照经营。

二、下列无证照经营活动不适用本《意见》规定的政策,必须依法予以取缔。

(一)利用危险房屋、住宅楼架空层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在已被认定为违法建(构)筑物或者已列入即时清拆范围的建(构)筑物内从事经营活动的;

(三)非法占有公共配建用地、公共配套设施、公用绿化地、预留地、待建地和危险边坡地带等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

(四)利用城区商品房住宅(不包括农村地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宅基地住宅)从事加工、制造、机电维修或机动车维修、餐饮、茶艺、酒吧、娱乐、网吧、电子游戏、放映场、桑拿、沐足、废品收购等影响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经营活动的;

(五)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除水厂设施以外的建筑物,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直接排放废水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六)在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从事排放工业粉尘、废气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七)在铁路、港口、机场、矿区、油田、军事、施工工地、水源保护区和金属冶炼加工企业范围内和周边物业区域包括露天场所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或储存行为的;

(八)从事无证照诊所、非法售票点、无证照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经营活动;

(九)从事无证燃气经营活动和经营活动中有违法违规制造存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行为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存在严重安全生产隐患、污染环境、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除本《意见》第二条所列举的取缔范围外,对凡具备基本生产经营条件的无证照经营业户实行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制度,引导其办理相关经营证照;对未按本《意见》规定申请办理企业、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的无证照经营业户依法予以查处。

(一)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制度。

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制度是指由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意见》第四条所列场所出具有效期不超过1年的《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证明该场所可暂时用于生产经营的备案证明制度。但《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不作为对建筑物合法性的确认、房地产权属证明和房屋、土地拆迁补偿的依据。

(二)《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用途。

1.所有人使用自有场所作生产经营场所的,应凭《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办理经营期限与《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有效期相同的相关经营证照。在工商登记机关办理营业执照时,《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可作为有效的企业住所(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2.出租房屋给他人作经营场地使用的,租赁双方应到国土房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街(镇)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由受理单位在房屋租赁合同上作“根据穗府办[2007]41号文件规定,该房屋只作临时商用”注记(见附件1);

3.出借房屋给他人作生产经营场所使用的,借用双方应到国土房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街(镇)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办理借用合同备案手续,由受理单位在借用合同上加盖“根据《**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该合同以穗租借XXXX号予以备案”的印章,并作“根据穗府办[2007]41号文件规定,该房屋只作临时商用”注记(见附件1);

4.承租或借用房屋的当事人,应持经备案的租赁(借用)合同和《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等资料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经营期限与《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有效期限相同的营业执照。

(三)《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发放。

1.《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申请。

生产经营场所的使用人是〈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申请人。生产经营场所使用人与该场所有关证明文件上注明的所有权人不一致的,应提交所有权人同意将该场所用于生产经营场所的书面证明。

除规范区内的生产经营场所外,凡是已经在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登记备案并办理《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生产经营场所,因该场地转营、转租,符合本《意见》规定的,新使用人可以继续办理《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和相关经营证照。

2.《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发放程序。

(1)《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由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并加盖全市统一规格和样式的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业务专用公章(见附件2),有效期不超过1年。《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应在受理申请人申请资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发出;

(2)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3.《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发放管理。

(1)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每月将出具或续期的《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副本送区(县级市)整规办备案;各区(县级市)整规办定期对辖区内的《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应立即纠正;

(2)各区(县级市)整规办每月对辖区内的《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发放情况进行统计,并报市整规办备案。

4.《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续期。

商业网点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前,如生产经营场所《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作为生产(经营)性场所使用的,原申请人应在有效期届满20日前,按本《意见》规定办理《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和有关经营证照续期手续。续期后的经营证照有效期与《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有效期相同。

(四)《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主要内容(见附件3)。

1.房屋的使用人、房屋地址、场所证明的使用期限、编号等;

2.临时经营场所证明使用用途、注意事项及失效事由等。

四、以下场所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一)关于无产权证或产权来源不明的商业性质的城区物业办理《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规定。

使用由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审批或投资建设,但未完善用地、产权手续的物业从事经营的,提供政府批准文件或相关材料。

(二)不符合规划核定使用功能的城区物业办理《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规定。

1.使用房产证未标注使用性质但能证明为非住宅性质或标注为非住宅性质的房屋从事经营的,提交房产证。

2.使用临街一楼的住宅从事经营的,除本《意见》第二条第(四)项规定的坚决取缔的情形外,经营者须提交该房屋所有权人和周围物业利害关系人同意其作为生产经营场所使用的证明文件。

“周围物业利害关系人”的范围由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确定。

3.使用除临街一楼以外的住宅从事软件开发、设计等不影响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经营活动,提供经房屋所有权人和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的证明文件。

(1)“不影响环境和居民生活”的条件,由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确定。“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范围由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定。

(2)申请人需要向利害关系人征询意见的,有关社区居委会应当提供协助,并报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备案。具体操作办法由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研究制定。

(三)关于集体土地上的物业办理《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规定。

1.根据市政府《**市房屋安全管理规定》(穗府[1996]95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出租屋整治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办[2005]19号)规定,需要向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申请房屋安全鉴定的,应提供房屋安全鉴定文书;

2.使用有合法房地产权利证明的集体土地上的物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须提交该合法房地产权利证明;

3.使用集体土地上的物业从事生产经营,因历史原因造成申请开业登记时无法提供合法房地产权利证明的,提供村委会或镇国土所的有关证明文件;村委会已撤销改由街道办事处管理的,由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文件;村委会改由经济联合社管理的,由经济联合社出具证明文件;

4.利用集体土地从事种植、养殖业的,提供村委会或镇国土所的有关证明文件;村委会已撤销改由街道办事处管理的,由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文件;村委会改由经济联合社管理的,由经济联合社出具证明文件;

5.在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内经营的餐饮店,由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结合实际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方案。有条件改造成饮食一条街的,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改造,并纳入区(县级市)商业网点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

五、经营者办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工商登记前需要办理消防、卫生、环保、道路运输等行政许可的,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下列规定办理。

(一)关于消防前置许可的规定。

下列经营场所的建筑物应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且该场所经消防安全检查同意方可开业或投入使用:

1.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歌舞厅、歌剧院等公共娱乐场所;

2.30张床位以上的宾馆(旅馆、酒店);

3.集贸市场和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

4.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场馆、会堂。

下列生产经营场所的建筑物应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场所。

(二)关于卫生前置许可的规定。

小型餐饮业经营场所按照下列规定申请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

1.对100平方米以下的餐饮经营单位免去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2.仅制售凉茶、甜品、炖品、冷热饮品、粥、粉、面单一品种的小食店,生产部门面积不小于全部生产经营场所三分之一;全部使用一次性食具或交付专业集中消毒食具的,可不设专用的食具洗消间,但应设有工用具洗涤区域,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标明“本店为使用一次性食具餐厅”或“食具交付专业集中消毒餐饮单位”;

3.固定专用洗涤水池最少为3个,容积为50cmX50cmX40cm(长X宽X高),池高离地面85厘米;

4.经营中式快餐的小型餐厅应设置配餐间;具有良好卫生防护条件的,可不设预进间,但应设洗手消毒设施。

(三)关于环保前置许可的规定。

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的规定,对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项目,凡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可行的,由环保部门依法予以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

2.二级水源保护区、二类海域环境功能区及其沿海陆域的项目,凡污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并得到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选址、布局符合土地规划和环保规划要求,且生产经营不属于法律法规规章禁止范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可行的,依法予以办理环

保审批手续;

3.市、区(县级市)环保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省政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粤府[2006]122号)规定的权限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4.市、区(县级市)环保部门应告知企业可依法选择环评机构。

(四)关于道路运输前置许可的规定。

按照市政府实施货运站场调整工作部署,对货运过渡区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条件和有关政策要求的货运站场及场内经营业户,在搬迁前核发有期限的道路运输许可证;同时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协调督促发展区内新建货运站场补充完善项目建设手续,按经营条件及时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五)其他法律法规对应办理前置许可另有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六、法律责任。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发放工作负主要监管责任。市整规办会同市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各区(县级市)整治无证照生产经营场所行动的监督和指导,定期检查各区(县级市)《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和相关经营证照的发放办理情况。

对不严格按照本《意见》规定,出具《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和发放有关经营证照的,依法追究当地政府、发证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七、本《意见》自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我市实际情况对本《意见》进行评估修订或废止。

经营场所证明范文第2篇

(一)申请人拟登记住所(经营场所)的房屋应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且经营用途应与《房屋所有权证》一致,载明的用途不一致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办理登记注册。

(二)申请人将下列地区房产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的,授权以下部门出具住所使用证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办理登记注册。1.使用开发区内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产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房屋权属证明文件。2.使用旅游景区内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产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由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出具房屋权属证明文件。3.使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八达岭校区内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产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由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八达岭校区出具房屋权属证明文件。4.使用乡、镇区域内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产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由乡镇政府出具房屋权属证明文件。5.使用儒林街道办事处、百泉街道办事处、香水园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内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产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由延庆工商分局牵头,商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延庆规划分局、延庆国土分局、县市政市容委、县政府法制办后确定。

对出具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相关要求

(一)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八达岭校区等政府授权出具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部门,在出具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时,应明确该住所(经营场所)权属人、房屋用途、该住所(经营场所)建设审批手续齐全,不属于违法建设。

(二)县住房城乡建设委或县政府有关部门对拆迁地区及重点整治地区要求停止办理证照及证照变更登记的,应及时函告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八达岭校区以及县工商、卫生、环保、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

(三)县政府授权出具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出具工作。

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规定

经营场所证明范文第3篇

一、经营场所与经营住所登记立法的沿革

(一)企业法人经营场所和经营住所登记的演变

第一阶段:企业法人的成立必须同时具备固定的经营场所和经营住所,并同时列入登记事项。

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1988年颁布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均强调企业法人的设立应具备固定的经营场所,并将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列入登记注册事项,相应的要求企业提交经营场所和企业住所证明,可以说,在这一阶段,企业法人经营场所和经营住所是合并登记的。

第二阶段:企业法人的成立只需具备固定的经营住所条件,并纳入登记事项。

自1994年起,以《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实施为标志,包括其后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配套的登记条例,不再将经营场所作为企业法人成立的必备条件和登记的必备事项,也不再要求企业法人设立时提交固定的经营场所证明。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删除了设立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有同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的规定,代之以“有公司住所”。

(二)非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和经营住所登记的演变

与企业法人的登记管理规定不同,我国登记立法一直将固定的经营场所作为非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立的必备条件并纳入登记事项,而经营住所则不作条件要求,也不纳入登记事项。《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固定的经营场所是其设立的必备条件,而配套的工商部门规章则将企业住所列入登记的事项,将住所证明列入登记的必备文件,显然,这是对经营场所和经营住所规定的混同。

(三)现行登记法规对经营场所和经营住所规定的立法缺陷

现行登记法规将经营住所纳入企业法人成立的登记条件和登记事项,将经营场所纳入非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立的登记条件和登记事项,这种立法区分和立法思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均存在重大缺陷:

其一、经营住所和经营场所不应成为区别市场主体法人资格的条件。

纵观现行登记法规,市场主体是否具备法人资格,主要取决于企业章程、机构运作、财务监管、对外负债四大方面,其中财务监管最为根本。企业法人如果没有达到法定注册资本数额和财产独立使用的要求,将不能具有法人资格,

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具备的经营住所,哪怕是收银台,也是企业住所的一种形态。某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办事点设在经营场所内,并不改变其经营住所的特性。

相比之下,经营场所的形态则因行业特点和经营特点而定,是否需要经营场所,也视情况而定,有些需要,有些不需要。航空公司的经营场所在天空,连起飞降落及停放飞机的场所都不是自己的。工程建设企业的经营场所在工地;直销企业往往只有仓库而没有经营场所。类似物业管理服务等行业的经营场所也很难界定。如果按照现行的登记法规,上述经营单位只具备经营住所条件,因此只能设立企业法人,显然与现实是相违背的。

其二、现行登记法规中,有关企业法人住所条件和注册事项的规定,与企业法人登记前置许可事项的规定相矛盾。

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在公司设立的条件中删除了生产经营场所的规定,代之以“有公司住所”。相应的,国务院颁布的有关配套条例只将企业住所纳入登记注册的事项。应该说,企业法人只有在成立之后,才开展经营业务。经营场所是伴随经营活动的正式开展而来的,因此只将经营住所作为企业法人的成立条件和登记事项,而不再将经营场所纳入登记事项,显示了登记立法的进步。但上述法规均又同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企业的设立和经营范围有前置审批规定的,应在申请登记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前置许可证明。笔者在长期从事政府企业登记前置许可事项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前置许可事项特别是餐饮、娱乐、网吧、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对经营场所条件和审查有着严格的要求,企业的经营场所达不到法定要求将无法取得前置许可证明。进而也无法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注册手续。

反观非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立的条件要求,虽然不存在前置许可事项与登记许可事项的逻辑矛盾,却又陷入住所登记和营业场所登记混同的矛盾之中。

二、对经营场所和经营住所混同登记立法缺陷的反思

经营住所对应的是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主体资格条件。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首先是对其主体资格的认定,而我国现行登记法律制度对非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住所条件不作要求,有悖于市场主体资格的认定规则。

经营场所对应的则是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资格条件。大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事经营活动,必须具备固定的经营场所,但也有不少行业的经营场所难以界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取得主体资格的前提下,根据业务进展情况,申请相应的经营范围,进而取得相应的经营资格,并根据经营资格赋予的权利开展经营活动。因此,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的许可,应该分属于他们在开展经营活动前后两种不同性质的行政许可事项。对经营场所条件的规定,应纳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资格的认定范畴加以立法规范。

现行市场主体资格和市场经营资格混同登记的法律制度,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被迫对经营场所和经营住所登记混同理解和混同登记的根源所在。在这种登记制度下,对企业法人的登记,表面上刻意突出法人主体资格对应的经营住所条件,却又强调与经营场所相对应的前置许可作为企业法人登记的条件,并明确规定领取营业执照之后六个月内必须开展经营活动,否则可予以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对非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表面上强调与经营资格认定相关的经营场所,却又无法回避与其主体资格认定相关的经营住所问题,

经营场所证明范文第4篇

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应当提交有关许可证书或者批准文件复印件。

委托人办理的,还应当提交经营者签署的《委托人证明》及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2.经营者住所,以经营者身份证载明住址为准。

3.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和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不填写本申请书“经营者”一栏内容,但应当分别填写“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港澳居民)登记表”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台湾居民)、(台湾农民)登记表”作为替代。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和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应当注明经营场所的面积和从业人数。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和台湾居民、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事项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经营者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二者至少填写其中一个。

5.申请登记为家庭经营的,以主持经营者作为经营者登记,由全体参加经营家庭成员在《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经营者签名栏中签字予以确认。提交居民户口簿或者结婚证复印件作为家庭成员亲属关系证明;同时提交其他参加经营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对其姓名及身份证号码予以备案。

6.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范围表述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中类、小类行业类别名称或具体经营项目。

7.经营场所使用证明:个体工商户以自有场所作为经营场所的,应当提交自有场所的产权证明复印件;租用他人场所的,应当提交租赁协议和场所的产权证明复印件;无法提交经营场所产权证明的,可以提交市场主办方、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管委会、村居委会出具的同意在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证明。

8.应当使用钢笔、毛笔或签字笔工整地填写表格或签名,请勿使用圆珠笔。

9.在选择的类型中打√。

10.提交的申请书与其它申请材料应当使用A4型纸。

经营场所证明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攻坚整治,严查和消除全区各类经营场所火灾隐患,全面提高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坚决遏制伤人、亡人火灾事故。

二、整治范围

这次整治范围为商场、超市、商店、旅馆、招待所、饭店、网吧、影剧院、歌舞厅等经营场所(含仓库)及其所在建筑。

三、整治标准

针对经营场所(含仓库)普遍存在“二合一”、“三合一”等火灾隐患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以下消防安全标准,落实整改措施。

1、经营场所与住宿场所必须通过砌实体砖墙进行完全防火分隔。若需在实体砖墙设置门洞的,必须加装防火门。

2、经营场所面积小于60m2的,必须配置不少于2具4公斤的灭火器,面积超过60m2的,按每2具/60m2配置,并悬挂在易于取用的地方。

3、经营场所严禁同时存放、销售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相关部门许可存放、销售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场所,严禁人员居住。

4、经营场所与人员住宿合用的建筑,不得设置防盗网,已设置防盗网的要予以拆除,确有难度的,防盗网必须留有80厘米×120厘米的逃生通道,并配置斧头、榔头和应急逃生设备,如软梯,缓降器等。

5、经营场所所在建筑的楼梯要直通屋面室外平台。

6、经营场所严禁使用明火及高温电器设备。

7、经营场所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单相5(20)A电表的进户线至少使用6mm2铝芯护套线,单相10(40)A电表进户线至少使用10mm2铝芯护套线。

8、经营场所必须拆除包住供电线路的店牌或广告牌。

四、实施步骤

这次整治攻坚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查登记阶段。时间从月日至月25日。由各乡镇政府组织各包片领导、驻村工作队、各村两委干部,按照整治范围,对辖区的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并填写《区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普查情况登记表》,填报《区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普查情况汇总表》,建立经营场所火灾隐患台帐。同时,限期清理经营场所所在建筑内所有住宿人员(符合整治标准的除外)。确需安排值班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且只能居住一层,并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人员清理期满后,人员拒不撤离的,一律予以查封断电,擅自启封经营的,一律予以行政拘留。

第二阶段:集中治理阶段。时间从月26日至月26日。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力量,严格按照整治标准,集中开展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治理行动,确保火灾隐患在治理期限内彻底消除,填写《区各乡镇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治理进度表》,在表中注明销案,并填报《区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治理进展情况汇总表》。

在整治期满后未整治到位的,统一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联合执法予以查封;工商部门一律暂扣或吊销工商营业执照;供电部门一律予以断电;对擅自启封或擅自恢复经营的,公安部门一律予以行政拘留。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时间从月27日至月日。由乡镇政府组织验收小组,对各村(居)、街道经营场所逐一进行验收。在此基础上,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开展整治情况进行抽查,巩固整治成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

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整治攻坚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整治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各乡镇长担任。同时,成立各工作片整治工作组,明确各包片领导、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整治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开展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区直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乡镇人民政府开展整治工作。区政府依托消防大队,负责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展整治工作。区政府组织安监、监察、工商、公安、消防、文体等部门,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展整治情况进行督查。

(二)职责分工

工商部门对新办的没有前置行政许可的经营场所营业执照,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经营场所符合安全条件证明材料,方可予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对有前置行政许可的,除由相关部门行政许可外,同时必须由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符合安全条件证明材料,方可予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对无证照经营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督促整改,办理证照,依法经营,否则一律予以取缔。

供电部门要全力配合各乡镇开展经营场所整治行动,对拒不整改(久拖不改)的经营场所,强制断电。

公安部门对出租给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房屋出租人,依法给予从重、从严处罚;对私拆封条、暴力抗法和阻碍执法的,依法予以行政拘留等治安处罚。

国土、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对违反用地、城乡规划有关规定及擅自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作为经营场所的建筑,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给予处罚。

消防部门负责指导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并协助乡镇政府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没有相关部门审批手续的违章经营场所实施。

税务部门负责依法严查经营场所偷税、漏税行为。

文体部门负责行政许可范围内经营场所违法行为的查处。

安监部门负责对各乡镇开展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进行督查,通报各乡镇人民政府经营场所整治履职情况。

监察部门负责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经营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履职情况实施行政监察,必要时实施行政责任追究或提出行政监察建议。

(三)加快治理进度

各乡镇要加大整改力度,组织人员按片逐村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整改,整改工作必须于月26日前全部结束。

(四)加强宣传教育

各乡镇要通过分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农村载播等方式,大力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加大对经营场所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群的消防安全防范和逃生意识。

(五)严肃责任追究

经营场所证明范文第6篇

一、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的社会背景和根本原因

1,居住条件的改善使住宅出租经商成为可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部分人群已拥有闲置房屋,而持续上升的房地产开发热潮,更是缘于部分人群将购买商品房屋作为投资的推动。房屋闲置是浪费。是投资就要产出。在这种背景之下,将房屋出租。或利用房屋开展经营就成为必然。

2,观念改变,经商成为谋生或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段和途径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市场主体的经济成分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城市中个体经营数量很少。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体制改革大势驱动下,实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鼓励政策,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迅猛发展,经商成为渴望致富一族的捷径,而企业转型过程中下岗工人通过办照自谋职业,大学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办照创业都使经商成为谋生和养家糊口的手段,而按照我国目前的市场准入政策,经营的前提必须具有固定场所,因此经商队伍扩大,对经营场所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3,法律法规对经营场所没有明确规定,使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成为现实

早期的住宅改为商业用途的多数是个体经济,经营场所大多是临街住宅、学校或机关破墙开店,随后一些住宅小区首层住宅陆续用做商铺经营。这些住宅“经商”的共同特点是:大多数是业主自己经营,且多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百货、美容美发、服装加工等行业。而随着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扩大,临街住宅、学校的非教学用房可利用资源严重缺乏,新创立的中小型公司或个体工商户很难找到租金低廉、交通便利的商业用房,而他们又无力承担写字楼的租金及管理费用,因而便转向成熟的商业圈和写字楼密集区附近的居民住宅楼或公寓楼,使住宅“经商”的行业范围则进一步扩大,科技开发、图文设计、咨询服务、打字复印、市场调研、广告经营等公司招牌频频出现在居民住宅单元门口、楼道内、窗户上。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后,鉴于对“法无禁止,即为可行”原则的理解、尊重和执行,目前在朝阳区除餐饮、歌舞娱乐、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生产加工和制造五类禁止在居民住宅中开展经营活动外,其他行业均可在居民住宅楼内注册。

4,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是住宅改商用的根本原因

为业主及投资客户带来可观利润是居民住宅楼变经营场所的根本原因。住宅改商用的利益,房地产开发商最早看到,热衷开发“商住两用房”。据了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按不同的土地用途分别为:住宅用地70年:工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因此使用年限为70年的,应该是以住宅用途获得土地的,以住宅立项的项目,但开发商立项后却以商用楼开发并宣传销售,开发商如此操作,仅土地出让金一项就可少交纳40%的费用。不仅如此,这种项目还可按照住宅项目申请按揭贷款,其中的利润不言自明。

二、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的现状调查

1,住宅楼注册企业数量持续上涨

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企业注册总量比2002年增长了133%,而在同一时期内,在住宅楼注册企业的数量增长了418%,住宅楼内企业数量的增长远高于同期企业的增长比例:进入2006年,住宅楼注册企业数量仍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升势,截至4月底全区新开企业5761户,而在住宅楼注册的企业数量就达2843户,占新开企业的49.3%,也就是说:目前,新开企业中有半数的经营场所设在住宅楼内,是喜是忧?谁喜谁忧?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2,住宅楼注册企业行业分析

以2006年登记注册在住宅楼的企业主要从事的行业进行分析:2006年1至4月住宅楼新开企业户数为2843户,其中广告、技术开发、商业贸易三行业占居民住宅楼注册企业的53.43%。具体如下表:

3,注册在住宅楼内企业类型分析

2006年1至4月住宅楼新开的2843户企业中:企业类型为公司的2789户,占98.1%,其中纯自然人股东成立的公司2454户。占86.3%,有法人股的公司330户,占11.6%;股份合作制企业54户,占1.9%;国营、集体企业5户,而且全部为分支机构,占0.18%。

以上统计显示居民住宅楼注册的企业以纯自然人股东成立的公司最多,国营、集体企业的经营场所基本不设在居民住宅楼内。

4,注册在住宅楼内企业注册资本分析

2006年1至4月住宅楼新开的2843户企业中: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有2395户,占84.2%: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有292户,占10.3%: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有104户,占3.6%: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48户,占1.69%;1000万元以上的4户。占0.14%。

企业注册资本分析显示,在居民住宅楼内注册的企业规模偏小,这与居民楼房屋性质有着密切关联,

归纳总结上述四方面情况,我们认为在居民住宅楼内注册的企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居民住宅楼注册企业势头迅猛;二是行业相对集中,以广告、技术开发和商业贸易为主,但有进一步分散的趋势:三是自然人为股东成立的公司占绝大多数;四是注册资本不大,规模普遍偏小。

三、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的利弊分析

1,社会反应

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支持拥护的不少,否定反对的更多。

拥护者说: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是房尽其用,让家庭最大一笔财富的价值流动起来: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降低了投资成本,有利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创业: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方便了周边群众生活,是商业规划滞后和不足的必要补充:更有人提出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解决了一家生计,为部分特殊群体提供了就业门路,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反对者说: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改变房屋使用性质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国家财税损失,行为不合法: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造成噪声污染、环境脏乱和住宅配套资源紧张,侵犯了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居民住宅性质与经营场所性质不同,要求的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条件不同,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带来了消防和卫生安全隐患:居民

住宅变经营场所使住宅区域人员结构复杂化,带来人身、财产安全隐患: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产生的经营者和居住者两难调和的矛盾可能导致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管理者态度

现行法律法规只对存在危险和可能形成污染,影响群众生活的个别特殊行业在经营场所选择上有所限制,其他并无禁止性条款,因此,应该说目前允许居民住宅楼作为经营场所开展经营活动,进行登记注册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居民住宅楼变经营场所后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督方面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从基层工商所日常监督、巡查的实践来看,经营场所注册在居民住宅楼内企业的查找难度远大于经营场所不在居民住宅楼内的企业。一是注册地设有门禁系统,进入难:二是住宅、经营两用,留守的往往是老人。对登记注册、经营情况基本不知,无法了解情况。带来的问题使新开企业初期回访,核实情况的任务完不成:消费者的投诉举报解决不了:日常巡查也是白跑:案件办理、未检吊销无法取证。为了摸清情况,基层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去,无形中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形成了一些监管死角。

四、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的行为规范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由于市场缺少与中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先期发展相适应的商业用房,才催生、激活了居民住宅出租经商这个市场。目前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问题的出现其实是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房地产市场不完善的体现,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发展。目前这种商住混合的模式必然会被各种档次的写字楼或者更为科学的商住两用模式所替代。而随着《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房屋出租人、承租人、厉害相关人的权利义务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明确,房屋出租行为,承租开展经营活动的行为也将得到进一步规范。那么在有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前我们如何规范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的行为呢?下面结合朝阳情况对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提如下几点意见:

1,推动政府立法立规

根据工商登记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我们感到住所问题涉及私权的保护问题,当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后,引来了私权与公权的矛盾,我们认为政府应该进行调整。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出台规范居民住宅楼出租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是政府职能部门自身依法进行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需要,也是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立法立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当前,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全国统一一个标准、一个要求是不科学的,地方立法针对性更强,更符合实际。

2,用足现行法律法规

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居民住宅楼作为经营场所一律做出禁止性规定并不合理,也不现实。从规范这一行为的角度出发,缩小许可行业范围,提高在住宅楼开展经营活动的社会成本比较符合实际。

(1)严格住所证明的审查

鉴于住所是市场主体法律文书的接收地址和经营场所,因此它是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主要事项之一,住所证明也就是登记的必备文件。但这个证明的形式应该具备哪些内容,由谁提供。一直以来有多种情况。我们建议对行政许可住所要件严格审查:

①住所(经营场所)提供者应向行政许可部门提交《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产权管理部门出具的确认权属的证明,或已经核准具有出租经营权的营业执照。取消拟设主体上级法人等其他机构也可出具证明规定。

②扩大禁止以居民楼中房屋作为住所(经营场所)从事行业的范围。对经营场所设在居民住宅楼内的除餐饮、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生产加工和制造五类行业外增加其他行业,如宠物商店、医院。

③限制以居民楼中房屋作为住所(经营场所)市场主体的经营规模。如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超过两人的个体工商户。

④设定相关条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不在限定范围内拟在居民楼中开展经营活动的申请人,依据行业、规模、楼层设定业主等相关权利人同意的条件。如从事设计、技术开发、策划等行业的需取得上、下、左、右业主同意;从事咨询、中介、培训需取得整个单元或一个楼业主的同意:从事销售要征得整个小区全体业主同意。

(2)对“拆墙打洞”采取严格的审查措施

“拆墙打洞”与一般的住宅变经营场所情况相比更大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查措施,除必须符合一般居民住宅变经营场所需要的要件外,对住所(经营场所)选择在一层都应要求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房屋管理部门与其签订承诺和违规承担法律责任附带赔偿的协议后再行注册:另一方面依法查处破坏住房结构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破坏住房结构,构成房屋安全问题,无论是否从事经营活动,都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3)发挥其他行政许可职能部门作用,特别是有实质审查权力部门的作用,把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营业执照前的关口。在限制以居民住宅楼内房屋为经营场所的工作中,不能只要求工商一家抬高准入门槛,各许可部门都应从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从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严格相关行政许可的审批条件。

经营场所证明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合理布局烟草制品零售点.规范卷烟市场流通秩序,促进卷烟市场健康发展,加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监督管理,依法规范烟草制品零售点的合理布局,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第51号令)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市秦州区辖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合理布局是指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辖区内人口数量、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等因素.兼顾零售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举行听证后确定的烟草制品零售点规划布局。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烟草制品零售点是指市秦州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经申请依法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从事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经营场所。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市秦州区辖区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新办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事项。

第五条市秦州区烟草专卖局主管全区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合理布局原则

第六条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依法依规原则。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划是法律赋予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能.依法依规合理规划。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定实施的主体、条件、程序、期限等具体内容及实施结果、进度向社会予以公开.有依法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平等权利。

三)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辖区人口数量、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卷烟需求量等因素,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遵循市场规律.合理确定烟草制品零售点布局。

四)便民利民原则。

以便利消费者购买为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合理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构建方便群众、适应消费需求的烟草制品零售点服务网络。

五)服务社会原则。

构建和谐烟草,关注社会特殊群体.同等条件下适度优先帮扶残疾人、烈属从事烟草制品零售经营活动;保护未成年人,严格限制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周边烟草制品零售点的设置。

第三章烟草制品零售点设置

第七条烟草制品零售点区域设置。

一)街道设置。

城区街道和乡镇街道可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城区街道是指区政府所在地范围内的全部街道;乡镇街道是指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主要街道及自然形成的商品集中流通的街道。

二)住宅小区设置。

小区面向街道的烟草制品零售点按街道规定标准设置。住宅小区是指相对封闭、有专人值守的出入口,住宅小区内以居民居住户数为标准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有统一物业管理的居民住宅小区。

三)自然村设置。

以村民居住户数为单位可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自然村的村民居住户数以所在行政村村委会登记在册的居住户数为统计标准。

四)公路沿线设置。

公路穿越城区、乡镇的部分,公路沿线两侧可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按城乡街道规定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公路沿线是指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两侧30米内的区域。

五)大专院校设置。

大专院校生活区内可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大专院校生活区是指专属教职工、学生生活居住的住宅楼和公寓楼所在区域。

六)风景旅游点设置。

风景旅游点可在专属商贸区及售票点周围100米范围内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风景旅游点是指风景旅游区内有售票点、由专人值守出入口的相对封闭的旅游区域。

七)综合市场设置。

综合市场店面对外的烟草制品零售点按城乡街道规定设置。综合市场是指由政府统一规划管理,综合市场可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集中经营各类商品,区域固定的场所。

八)其他场所设置。

汽车站、飞机场候车(机)大厅及汽车站停车场外,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候车(机)大厅及汽车站停车场内可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根据城乡街道规定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

根据城乡街道规定设置。宾馆、酒店、餐饮、商场、娱乐场所对内经营的可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宾馆、酒店、餐饮、商场、娱乐场所店面对外经营的.

第四章合理布局标准

第八条申请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必须以经营卷烟、糖酒副食、餐饮、娱乐等为主营业务。

第九条烟草制品零售点经营资金标准。

必须有与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相适应的资金。申办烟草制品零售点经营资金不得少于3000元。申办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

第十条烟草制品零售点经营场所标准。

经营烟草制品零售点必须有与住所相独立的固定经营场所。

1城区烟草制品零售点经营场所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

2农村烟草制品零售点经营场所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

3经营场所面积是指经营场所内实际用于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使用面积。经营场所内应设置专门陈列烟草制品的柜台、货架等经营设施。

4与住所相独立的固定经营场所是指经营场所与生活区及住宅区分开。

第十一条烟草制品零售点区域布局标准。

一)城区街道相邻烟草制品零售点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30米;乡镇街道(西口街道、关子镇街道、铁炉街道、太京镇街道、牡丹街道、杨家寺街道、秦岭街道、娘娘坝街道新马路及老街道、李子园街道、大门街道、汪川街道、苏城街道、齐寿街道、兴隆街道、华岐街道、小街道、平南街道、咀头街道)相邻烟草制品零售点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20米。

二)住宅小区内烟草制品零售点以居住户数为基础设置.100户以上每增加100户可增设1户,相邻烟草制品零售点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20米。

三)自然村以50户设置1个烟草制品零售点为原则.50户以上每增加50户递增1个烟草制品零售点,自然村区域内相邻烟草制品零售点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20米。

四)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候车(机)大厅及汽车站停车场内设置的烟草制品零售点控制在3户以内。

五)公路沿线相邻烟草制品零售点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30米.公路穿越乡村的烟草制品零售点设置不受本条第三项的限制。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可设置1个烟草制品零售点。

六)大专院校生活区内设置的烟草制品零售点控制在3户以内.相邻烟草制品零售点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20米。

七)风景旅游点内烟草制品零售点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20米。

八)下列综合市场内可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七里墩三角地蔬菜市场、罗玉沟水果批发市场、绿色市场、花鸟市场、商业城综合市场、坚家河蔬菜市场、瀛池路蔬菜批发市场、长仪路蔬菜市场、太京农贸市场、西口农贸市场、关子农贸市场、牡丹农贸市场、秦岭农贸市场、杨家寺农贸市场、平南农贸市场、汪川农贸市场、娘娘坝农贸市场、小农贸市场、大门农贸市场、苏城农贸市场、兴隆农贸市场、华岐农贸市场).

第十二条可不受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间距规定的限制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经营场所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酒店、餐饮、娱乐场所等.且有2平方米以上固定的经营烟草制品专柜、专区。

二)城区经营场所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货副食品商铺;农村经营场所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货副食品商铺.且有2平方米以上的固定经营烟草制品专柜。

三)经营者死亡其直系亲属继续经营的.需提交直系亲属关系的身份证明。

第十三条同等条件下可降低合理化布局间距及经营面积标准;城区间距不小于15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有经营能力的残疾人、烈属申办烟草制品零售许可证.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农村间距不小于10米,面积不小于7平方米。每人仅限办理1个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且必须由本人实际经营。

1烈属是指烈士的直系亲属。

2残疾人是指持有政府颁发的残疾证的公民。

第十四条按照本规定审核新办申请事项时.烟草制品零售点的参照物(即最近零售点)按照下列要求办理。

一)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烟草制品零售点.

二)对经营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酒店、餐饮、商场、娱乐场所的烟草制品零售点不视为有效参照物。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发放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一)经营场所基于安全因素不适宜经营烟草制品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明令禁止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的

三)提出申办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申请后.无法确定主营业务经营范围的

四)中小学校内及出入口为起点周围100米以内。

五)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不满三年的

六)因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作出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发证决定后,申请人一年内再次提出申请的

七)申请人三年内再次提出申请的因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烟草专卖许可证被撤销后.

八)未领取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烟草专卖品业务.并且一年内被执法机关处罚两次以上,三年内申请领取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

九)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不予发证的情形。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申领许可证应提交的材料。

一)资金证明材料

1申办人为公民的应提交以申请人姓名为户名的银行存款凭证及复印件。

2申办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提交会计事务所核准的验资报告及复印件。

二)经营场所证明材料

1经营场所系申请人本人(单位)所有.房产系直系亲属所有的,提交房产证明的同时应出具能证明直系亲属关系的户口本原件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2经营场所系租赁的.应当提交有效期限为一年以上的有效租赁合同及复印件。

三)申办人身份证明材料

1申办人为公民的应当提供本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非本地户籍的应同时提交暂住证及复印件。

2申办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申办人为残疾人的应同时提交政府颁发的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

4申办人为烈属的应同时提交政府或军队颁发的烈士证及复印件、与烈士为直系亲属关系的身份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5身份证明是指身份证、户口本或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烟草制品零售点之间的间距是指两零售点之间符合交通规则的可通行最短距离。

第十八条烟草制品零售点之间可通行最短距离的确定必须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应在申请人、2名以上专卖工作人员共同在场完成,间距测量应当从申请人的经营店铺出入口中心到最近烟草制品零售点的店铺出入口中心.签名确认。

第十九条本规定中的直系亲属仅是指配偶、子女、父母。

按第十一条第一项和第八项规定办理。第二十条本规定中乡镇街道和综合市场名称及数量发生变化时.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中“以上”以内”不得小于”不得少于”包括本数。

经营场所证明范文第8篇

一、重新审核登记范围

依法设立并从事下列经营活动的场所或单位:

1、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

2、歌舞娱乐场所经营单位;

3、游艺娱乐场所经营场所。

二、重新审核登记时间:

2012年5月4日至2012年6月15日。

三、重新审核登记条件

1、已取得公安机关“安全审核文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文化经营许可证》(包括先期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电信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网络文化准营证》、《经营许可证》等)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营业执照》;

2、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条件;

3、无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要取缔注销的违规经营现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文化经营单位不予登记:

(1)无证照经营的;

(2)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未依法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或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但已被吊销、注销的;

(3)持有《文化经营许可证》,但两年(含两年)以上(2007年4月30日前)未从事许可证上所列许可经营项目的;

(4)证照齐全但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到文化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且变更后经营条件不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

四、提交材料

参加重新审核登记换发新证的经营单位必须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置“12318”文化市场监督举报电话公示牌以及其他需悬挂的提示牌,并提交如下审核材料(证照及证明需提供原件):

1、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重新审核登记申报表(由局稽查队调查后进行填写);

2、投资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3、经营场所的使用面积证明、消防许可证明;歌舞娱乐场所经营单位还应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证明;

4、《文化经营许可证》;

5、《工商营业执照》及年审证明;

6、《税务登记证》及及时纳税证明;

7、经营场地近期照片(包括经营单位大门照片、服务台照片及经营场所照片)。

五、重新审核登记办法

重新审核登记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2年5月6日至5月16日)

由局稽查队负责全面调查摸底工作,彻底摸清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情况,对符合重新审核登记条件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发送本通知,由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认真填写《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重新审核登记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并备齐审核材料,向县文化局提出重新审核申请。由局稽查队负责对审核材料进行核实,报局批准。1、对符合重新登记条件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签署“开办条件核准”意见,逐一登记在附表二上。2、对不符合重新登记条件的,逐一登记在附表三上。其中已取得局许可文书的,依法撤销批准文书,吊销原有《文化经营许可证》。未取得局许可文书的,按照有关法规要求,会同公安、工商部门坚决予以取缔。

(二)汇总公示阶段(2012年5月16至5月31日)

5月17日前,将经审核符合重新登记条件的文化经营单位有关情况进行汇总,将附表二、附表三盖章后报设区市文化局(同时报送电子文本)。

5月20日至27日:由省、市、县三级文化部门统一按照附表二所列内容(新证号和新印刷号除外)同时向社会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举报电话2663010。

公示期间,局稽查队负责好值班,并保持正常畅通。对社会公众提出的异议,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核实,并根据核实情况作出处理,核实和处理情况要按要求及时向举报人进行反馈。

5月29日:将本辖区公示情况进行汇总,并报市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

(三)核发新证阶段(2012年6月1日至6月10日)

按省厅文化市场处的要求按不同类别统一制作新的《文化经营许可证》,新证除保留原证有关项目外,将增印全省统一编制的印刷号。经营业主持有的原证收回作废,并在县文化局存档。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6月10日至6月15日)

6月15日前,对重新审核登记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逐级上报。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文化市场重新审核登记工作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由分管稽查的副局长负责,稽查队集中时间和力量按规定时间把此项工作保质保量落实到位。

2、严格工作纪律。要进一步严格工作纪律,杜绝造假虚报行为,杜绝各种发生。在重新审核登记过程中,均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文化经营单位收取费用,不得审批新的文化经营单位。

经营场所证明范文第9篇

一、宅基地及宅基地上房屋的性质

1 宅基地的概念和范围

宅基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建造自己住房的土地。包括已建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土地三种类型。

2 宅基地的性质和所有权

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经过1988年和1998年两次修改,逐渐完善了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使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突出体现为对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该法第4条明确了宅基地的性质,规定:“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从而明确了建造城乡住宅的土地。即宅基地属于建设用地。第8条确立了包括宅基地所有权在内的各种类型土地的所有权,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3 《物权法》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

2007年通过并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集中和全面的对宅基地的内涵和各项制度进行了归纳,第152条关于宅基地的使用权范围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享有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自主利用该土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属设施。”根据条文,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上房屋有一定的支配权。《物权法》将宅基地使用权规制于用益物权的范畴,所以该法第十章中关于用益物权的一般规定,也同样适用于宅基地使用权,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在《物权法》中,宅基地被界定为一种用益物权的载体,它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而使用权则归于住宅用地的农民。

4 《土地管理法》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

《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通过该条文。我们能够看出法律并没有明文禁止宅基地出让和出租,而是指明一点,如果农民有出让和出租宅基地上建设的房屋,就不得再重新申请宅基地。该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由此可知,作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它的使用权行使受其限制,也就是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于非农业建设,但没有禁止宅基地在农业建设范畴内的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的行为,也没有禁止宅基地使用权人利用自有宅基地上的房屋开展商业经营的行为。

二、宅基地上房屋注册登记的现状

1 宅基地上房屋在注册登记中受到严格限制

宅基地上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注册登记,目前主要受到“商业用房”条件的限制。许多行政许可部门,都要求经营场所或者住所必须是商业用房,宅基地上房屋由于属性的限制,导致经营者难以在卫生、文化、公安等部门获得注册登记必需的前置许可。

2 宅基地上房屋在注册登记中的相关制度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上海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下发的《关于整治擅自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用于娱乐、服务行业经营场所的若干意见》第7条规定:“利用农民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从事娱乐、服务行业经营活动的,由区县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处理办法。”该文件对利用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从事娱乐、服务行业提供了政策空间。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区县人民政府并未积极跟进,具体的处理办法尚未出台,从而导致利用宅基地上房屋从事部分行业经营的政策并未真正得以落实。

3 工商部门为放开宅基地上房屋的市场准入进行尝试

目前部分地区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允许少量的宅基地上房屋作为经营场所进行注册登记,但整体上并未全面放开。如果对宅基地上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加以严格限制。将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不利于金融危机下因失业而返乡的农民工的创业。也不符合国家扶持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因此。从维系大局和维护民生的角度出发,放开宅基地上房屋的市场准入就显得非常重要。上海市工商部门在放开宅基地上房屋的市场准入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07年出台的《关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农民以宅基地房屋自营或出租给他人从事与该经营场所相适应的经营活动,经当地房地资源部门批准,可以作为经营场地予以工商登记注册”。2009年推出的《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经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审查同意,允许农民以宅基地房屋自营或出租给他人开办个体工商户从事小型商业零售、‘农家乐’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或者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场所。”

三、破解宅基地上房屋注册登记问题的思路

宅基地上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登记的主要障碍是宅基地上房屋的属性,即非“商业用房”。对房屋属性划分的根源在于有关部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同的房屋属性,会在城市规划、拆迁补偿等操作中有不同的处理结果。

1 注意明晰“商业用房”概念的来源

商业用房的概念最早见于建设部2002年的《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试行)》。该文件第一章“房屋分类按设计所规定的用途进行划分”,将商业用房定义为“各类商店、门市部、饮食店、粮油店、菜场、理发店、照相馆、浴室、旅社、招待所等从事商业和为居民生活服务所用的房屋”。可见,商业用房只不过是显示房屋设计和建造的目的是为了给从事商业和服务业者使用,把房屋分为住宅、工业、商业用房等。是为了统计的方便而不是对房屋用途的限制。虽然宅基地上房屋设计和建造的本来目的是用于居住,但法律没有禁止它用于商业经营。

2 重新审视商业用房与规划

国务院颁布的《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第14条规定:“个体工商户所需生产经营场地,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农村基本上没有或者有少量的商业用地规划,以至于在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情况下,现有的商业用房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在涉及规划的问题上,我们还必须注意区分土地用途与房屋用途。1998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5条最后一款规定:“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持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

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变更登记”。这里规定的是改变土地用途。不是改变房屋用途。宅基地属于建设用地,因此,宅基地使用权确定后,只要是建造房屋都属于对土地的合理使用。对于宅基地上的房屋用途,法律没有禁止宅基地使用权人,即宅基地上房屋的所有人利用自有房屋开展商业经营的行为。因此,将宅基地上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不违反土地管理法,也不违反土地规划。

3 完善宅基地上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登记后的拆迁补偿制度

宅基地上房屋作为商业经营场所登记,还涉及拆迁补偿费用。目前。宅基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低。商业用房的补偿费用高。所以,地方政府和房地、规划等职能部门不愿意将宅基地上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登记。所以。很有必要完善相应的制度措施,使作为经营场所的宅基地上房屋在拆迁时不因商用而增加补偿标准,以解除相关部门的顾虑。在这方面,上海市政府做了有益的实践。2001年出台的《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和《关于贯彻执行若干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在2001年11月1日以后,以居住房屋作为经营场所并领取营业执照。未经市或区(县)房地局批准居住房屋改变为非居住用途的,不认定为非居住房屋”,即工商营业执照不作为拆迁时认定房屋用途的依据。因此。只要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能够积极跟进,宅基地上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登记,不会成为改变房屋用途的合法证明。也不会影响将来可能发生的拆迁补偿。

4 现行法律未禁止“民宅商用”

在《物权法》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中对宅基地做了界定,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从条款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加以规范的是宅基地的使用权。它将宅基地使用权规制于用益物权的范畴。所以《物权法》第十章中关于用益物权的一般规定,也同样适用于宅基地使用权,该法第120条规定:“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应当遵守法律有关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规定。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虽然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但是集体不可以干涉宅基地使用权人行使其占有、使用的权利。《土地管理法》中也未对宅基地使用权人利用自有宅基地上的房屋开展商业经营行为做禁止性规定。随着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农村宅基地上房屋作为合作社的住所成为可能。

5 完善注册登记法律规范中关于住所或经营场所的规定

工商总局2004年颁布的《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规定》中,要求提交“经营场所证明”,但并未要求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场所必须是商业用房。《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登记程序中,要求提供“公司住所证明”。也未要求公司住所必须是工业或者商业用房。经营场所登记只要有合法有效的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即可。租赁合同表明申请人能在一定期限内合法使用该房屋,表明该经营场所真实存在。至于经营场所是否合适,是相关行业前置审批部门的管辖范围。但是,这种管辖也不应以是否是商业用房为标准,而应当以房屋面积、结构、布局、消防设施、卫生设施等能否满足专业要求等为依据。

四、对宅基地上的房屋作为农村商业用房登记的建议

建议放开对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登记的限制,允许利用宅基地上房屋作为经营场所进行小规模经营。在操作上,工商部门对不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的营业登记申请。应当凭房产证或者农村村委会出具的房屋所有权证明,或者土地部门出具的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房屋租赁协议等办理营业场所登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省级层面的地方立法,对前置审批部门的登记程序进行修订,破除将商业用房作为许可证发放条件的规定。

经营场所证明范文第10篇

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保留的行政许可,应公开以下信息:

一、有限责任公司

(一)依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二)条件:

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三)应提交的材料:

1、公司董事长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证明;

3、公司章程;

4、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5、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6、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7、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8、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9、公司住所证明。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还应当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

(四)程序: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

(五)期限:

1、公司登记机关自发出《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2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2、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应当自核准登记之日起2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换发或者收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

3、公司登记机关不予登记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2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公司登记驳回通知书》。

二、分公司

(一)依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二)条件:

1、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

2、分公司的名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分公司的经营范围不超出公司的经营范围;

4、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三)应提交的材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分公司登记申请书;

2、公司章程以及由公司的公司登记机关加盖印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营业场所使用证明;

4、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四)程序: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

(五)期限:

1、公司登记机关自发出《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2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2、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应当自核准登记之日起2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换发或者收缴《营业执照》。

3、公司登记机关不予登记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2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公司登记驳回通知书》。

三、非公司企业法人

(一)依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二)条件:

1、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

2、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3、符合国家规定并与其生产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和从业人员;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5、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

(三)应提交的材料:

1、组建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

2、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3、组织章程;

4、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者资金担保;

5、企业主国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6、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7、其他有关文件、证件。

(四)程序: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

(五)期限:

企业法人办理开业登记,应当在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批准后30日内,向登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没有主管部门、审批机关的企业申请开业登记,由登记主管机关进行审查。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后2日内,做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核准登记的决定。

四、非公司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和经营单位

(一)依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二)条件:

1、有符合规定的名称;

2、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3、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负责人;

4、有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和从业人员;

5、有符合规定的经营范围;

6、有相应的财务核算制度。

(三)应提交的材料:

1、登记申请书;

2、经营资金数额的证明;

3、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4、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5、其他有关文件、证件。

(四)程序: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

(五)期限:

企业办理开业登记,应当在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批准后30日内,向登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后2日内,做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核准登记的决定。

五、合伙企业

(一)依据:《合伙企业法》、《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二)条件:

1、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

5、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

(三)应提交的材料:

1、全体合伙人签暑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合伙的身份证明;

3、全体合伙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人的委托书;

4、合伙协议;

5、出资权属证明;

6、经营场所证明;

7、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合伙企业须报经审批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合伙协议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还应当提交全体合伙人的委托书。

(四)程序: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照

(五)期限:

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人依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提交的全部文件之日起2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六、个人独资企业

(一)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二)条件:

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

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三)应提交的材料:

1、投资人签暑的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申请书;

2、投资人身份证明;

3、企业住所证明;

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服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委托人申请设立登记的,应当提交投资人的委托书和人的身份证明或者资格证明。

(四)程序: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

(五)期限:

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符合规定的全部文件之日2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予以核准的发给营业执照;不予核准的,发给企业登记驳回通知书。

七、私营企业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

(二)条件:

1、私营业主符合国家规定;

2、与生产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和做作业人员;

3、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4、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

(三)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人身份证明;

2、场地使用证明;

3、验资证明;

4、申请从事资源开采、建筑设计、施工、交通运输、食品生产、药品生产、印刷、旅店、外贸、计量器具制造等行业生产经营的私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交有关部门的审批证件;

5、合伙企业申请登记时,应当提供合伙人的书面协议;

6、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登记时,应当提供公司章程,章程内容应当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

(四)程序: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

(五)期限:

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符合规定的全部文件之日2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予以核准的发给营业执照;不予核准的,发给企业登记驳回通知书。

八、个体工商户

(一)依据:《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二)条件:

1、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符合国家规定;

2、有生产经营能力;

3、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资金和场地。

(三)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人签署的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经营场所证明;

4、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服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四)程序: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照

(五)期限:

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后,对于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即时受理,并发给申请人受理通知书;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发给不予受理通知书;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于符合规定的,除当场登记外,要在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2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予以核准的发给营业执照;不予核准的,发给不予个体工商户登记通知书。

上一篇:廉洁自律证明范文 下一篇:休学证明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