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证券投资范文

时间:2023-04-13 11:15:49

境外证券投资

境外证券投资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募集资金,运用所募集的部分或者全部资金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境外证券投资管理的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

第三条境内机构投资者开展境外证券投资业务,应当由境内商业银行负责资产托管业务,可以委托境外证券服务机构买卖证券。

第四条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外汇局)依法按照各自职能对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条件和审批程序

第五条申请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的财务稳健,资信良好,资产管理规模、经营年限等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二)拥有符合规定的具有境外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

(三)具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制度,经营行为规范;

(四)最近3年没有受到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没有重大事项正在接受司法部门、监管机构的立案调查;

(五)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第五条第(一)项所指的条件是:

(一)基金管理公司:净资产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经营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业务达2年以上;在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

(二)证券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净资本不低于8亿元人民币;净资本与净资产比例不低于70%;经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集合计划)业务达1年以上;在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

第七条第五条第(二)项所指的条件是:具有5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经验和相关专业资质的中级以上管理人员不少于1名,具有3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不少于3名。

第八条申请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的,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下列文件(一份正本、一份副本):

(一)申请表;

(二)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证明文件;

(三)中国证监会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九条中国证监会收到完整的资格申请文件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境外证券投资业务许可文件;决定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条申请人可在取得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后,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产品募集申请文件。

第十一条中国证监会自收到完整的产品募集申请文件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境内机构投资者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国家外汇局申请经营外汇业务资格。

第三章境外投资顾问

第十三条本办法所称境外投资顾问(以下简称投资顾问)是指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根据合同为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提供证券买卖建议或投资组合管理等服务并取得收入的境外金融机构。

第十四条境内机构投资者可以委托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资顾问进行境外证券投资:

(一)在境外设立,经所在国家或地区监管机构批准从事投资管理业务;

(二)所在国家或地区证券监管机构已与中国证监会签订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着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

(三)经营投资管理业务达5年以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证券资产不少于100亿美元或等值货币;

(四)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制度,经营行为规范,最近5年没有受到所在国家或地区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没有重大事项正在接受司法部门、监管机构的立案调查。

境内证券公司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担任投资顾问的,可以不受前款第(三)项规定的限制。

第十五条境内机构投资者应当承担受信责任,在挑选、委托投资顾问过程中,履行尽职调查义务。

第十六条投资顾问应当严格遵守境内有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和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的规定,始终将基金、集合计划持有人的利益置于首位,以合理的依据提出投资建议,寻求基金、集合计划的最佳交易执行,公平客观对待所有客户,始终按照基金、集合计划的投资目标、策略、政策、指引和限制实施投资决定,充分披露一切涉及利益冲突的重要事实,尊重客户信息的机密性。

第十七条境内机构投资者授权投资顾问负责投资决策的,应当在协议中明确投资顾问由于本身差错、疏忽、未履行职责等原因而导致财产受损时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章资产托管

第十八条境内机构投资者开展境外证券投资业务时,应当由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以下简称托管人)负责资产托管业务。

第十九条托管人可以委托符合下列条件的境外资产托管人负责境外资产托管业务:

(一)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受当地政府、金融或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

(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实收资本不少于10亿美元或等值货币或托管资产规模不少于1000亿美元或等值货币;

(三)有足够的熟悉境外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

(四)具备安全保管资产的条件;

(五)具备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

(六)最近3年没有受到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没有重大事项正在接受司法部门、监管机构的立案调查。

第二十条托管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下列受托人职责:

(一)保护持有人利益,按照规定对基金、集合计划日常投资行为和资金汇出入情况实施监督,如发现投资指令或资金汇出入违法、违规,应当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报告;

(二)安全保护基金、集合计划财产,准时将公司行为信息通知境内机构投资者,确保基金、集合计划及时收取所有应得收入;

(三)确保基金、集合计划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和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目标和限制进行管理;

(四)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和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执行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

(五)确保基金、集合计划的份额净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和集合资产管理合同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

(六)确保基金、集合计划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和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的规定进行申购、认购、赎回等日常交易;

(七)确保基金、集合计划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和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确定并实施收益分配方案;

(八)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和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的规定以受托人名义或其指定的人名义登记资产;

(九)每月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告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投资情况,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申报;

(十)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一条对基金、集合计划的境外财产,托管人可授权境外托管人代为履行其承担的受托人职责。境外托管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本身过错、疏忽等原因而导致基金、集合计划财产受损的,托管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二条托管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下列托管职责:

(一)安全保管基金、集合计划资产,开设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

(二)办理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有关结汇、售汇、收汇、付汇和人民币资金结算业务;

(三)保存境内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汇出、汇入、兑换、收汇、付汇、资金往来、委托及成交记录等相关资料,其保存的时间应当不少于20年;

(四)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三条托管人、境外托管人应当将其自有资产和境内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财产严格分开。

第五章资金募集、投资运作、信息披露

第二十四条取得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基金,运用基金财产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管理公司申请募集基金,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

第二十五条取得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的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设立集合计划等方式募集资金,运用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设立集合计划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交申请材料,进行资金募集和投资运作。

第二十六条申请募集的基金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选择投资业绩比较基准。

第二十七条基金、集合计划应当投资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金融产品或工具。

第二十八条基金、集合计划应当遵守有关投资比例限制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挑选、委托境外证券服务机构买卖证券的,应当严格履行受信责任,并按照有关规定对投资交易的流程、信息披露、记录保存进行管理。

第三十条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与境外证券服务机构之间的证券交易和研究服务安排,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交易佣金属于基金、集合计划持有人的财产;

(二)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有责任代表持有人确保交易质量,包括但不限于:

1.寻求最佳交易执行;

2.力求交易成本最小化;

3.使用持有人的交易佣金使持有人受益。

第三十一条境内机构投资者的境外证券投资,应当遵守当地监管机构、交易所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三十二条境内机构投资者、托管人等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第六章额度和资金管理

第三十三条境内机构投资者应当根据市场情况、产品特性等在募集方案中设定合理的额度规模上限,向国家外汇局备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到国家外汇局办理相关手续。基金、集合计划存续期内的额度规模管理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第三十四条境内机构投资者应当在托管人处开立托管账户,托管基金、集合计划的全部资产。

第三十五条托管人应当为基金、集合计划开立结算账户和证券托管账户,用于与证券登记结算等机构之间的资金结算业务和证券托管业务。

第三十六条托管账户、结算账户和证券托管账户的收入、支出范围应当符合有关规定,账户内的资金不得向他人贷款或提供担保。

第三十七条境内机构投资者应当定期向国家外汇局报告其额度使用及资金汇出入情况。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可以要求境内机构投资者、托管人提供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投资活动有关资料;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检查。

第三十九条境内机构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其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公告:

(一)变更托管人或境外托管人;

(二)变更投资顾问;

(三)境外涉及诉讼及其他重大事件;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托管人或境外托管人发生变更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应当同时报国家外汇局备案。

第四十条境内机构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其发生后60个工作日内重新申请境外证券投资业务资格,并向国家外汇局重新办理经营外汇业务资格申请、投资额度备案手续:

(一)变更机构名称;

(二)被其他机构吸收合并;

(三)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条境内机构投资者运用基金、集合计划财产进行证券投资,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法采取限制交易行为等措施,国家外汇局可以依法采取限制其资金汇出入等措施。

第四十二条托管人违法、违规严重的,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法做出限制其托管业务的决定。

第四十三条境内机构投资者、托管人等违反本办法的,由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依法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金融产品或工具,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取得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对象财产委托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取得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的证券公司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运用所管理的资金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境外证券投资范文第2篇

开放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风险

从资本项目开放的角度看,尽管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已经平稳启动,但开放境内投资者境外证券直接投资,对境内金融市场及香港金融市场等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从管理角度看,更需重视政策放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

影响国内宏观经济风险。一是可能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冲击。2013年以来,国际证券市场的收益状况要优于国内证券市场,美国市场不断创出新高,日本市场上涨超过20%,欧洲市场虽然经历了塞浦路斯危机,但回报率依然接近6%。而我国证券市场表现平淡,且长期以来我国对境内个人证券投资基本限制,一旦渠道畅通,可能形成部分个人长期积聚需求的集中释放,资本的大量外流,可能会引致外汇收支出现逆差,势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二是增加我国调控人民币汇率难度。由于境内个人对外投资,一定规模的境内个人资本积累于国外,但当国内汇率存在较为明显波动趋势时,由于资本的趋利性,这些资本就会顺势而动,增加我国调控人民币汇率的难度。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中,相当部分源于个人出资,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个人资本的持续支持。但当境外直接投资政策开放后,将引起境内个人资本分流,从而减弱对国内实体经济的投资支持力度,从而削弱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四是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金融市场。境内个人为获取投资收益,将一定资金用于炒股,购买国库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保险等投资项目,当个人境外证券投资放开后,面对境外更好的投资机会,一部分个人资金会从境内转向境外,从而降低了国内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加大违规资金流动风险。一是加大境外投机资金流入的动力。个人境外投资股票市场的放宽在畅通境内合规资金外流渠道的同时,也提供了投机资金的回流途径,可能成为更大规模资金流入的动力。二是提供非法资金“洗白”的机会。境外证券市场风险和交易规则与内地有很大不同,加上人民币升值状况,谨慎型的投资者未必会积极参与,倒是出于非法目的的资金,比如洗钱资金,会不顾及成本积极参与,非法“洗钱”资金获得了十分宽松的“洗白”机会。三是部分境内企业可能利用企业和个人外汇政策范围的差异,利用境内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达到其超范围投资的目的。如境内个人可对外期货期权投资,而对于企业一般境内金融企业或大型的企业没有这种投资资格,这种情况下,为规避政策限制,境内企业就会借道境内个人投资境外期货期权市场获利。

加大投资者投资风险与汇率风险。一是境内个人投资者到境外进行证券投资,由于其信息、能力、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必然面临一定的风险。二是投资本金和外币投资收益的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远期、掉期、外汇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锁定远期汇率,而国内个人投资者参与外汇市场受限,汇率风险则完全由个人投资者承担。

政策应落实与跟进

目前我们正处在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第一步骤时期,即将推出的QDII2将进入第二步骤。QDII2是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条件下,有控制地允许境内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面对高度市场化的境外证券市场,在政策开放的过程中,若没有相对完善和健全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相应的风险很难得到有效地控制。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开放在技术和系统上其实比较简单,重点是有关政策的落地和跟进,同时也需要相关配套制度安排。

制定境内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定《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证券市场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监管者、投资者以及外汇指定银行三者的权利与义务,规定适应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初始投资规模及最高投资规模)、调高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个人结售汇年度总额。

建立完善的境内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体系。一是外汇管理部门方面:根据拟出台的《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证券市场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规范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核准登记管理,负责投资者主体资格审查、项目审查及投资额度审查。建立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年检制度,通过年检,了解个人投资者真实的资本市场交易情况,加强对个人投资者的动态管理。确保外汇资金封闭运行,投资者证券投资跨境资金只能在外汇局指定的银行之间收付,不得向第三方划转和在境外存取,防范境内外其他外汇资金混入证券投资资金跨境流动,加强非现场数据的监督和分析。二是外汇指定银行方面:投资者境外直接投资必须开立专用账户,其外汇资金收支均应通过个人资本专用账户办理。银行办理相关业务时,必须坚持真实交易背景的原则,即个人证券投资外汇账户资金应真实用于境外证券投资。证券交易资金交割清算,必须以实际买卖证券的交易清单为依据。必须坚持现金现券交易的原则。即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必须以在资金账户存有的足额外汇或在证券账户存有的足额证券为前提,严格杜绝融资融券和买空卖空。

境外证券投资范文第3篇

一、我国外资证券投资法律框架概述

“外资证券投资”,亦可称为“外国证券投资”(ForeignPortfolioInvestment,简称“FPI”)即境外投资者对境内的证券投资。具体是指境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境内或者境外证券市场,对我国政府或企业(包括境内资本控股的境外企业,下同)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的购买行为。这里投资的主体是境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资的场所是境内或者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的客体是我国政府或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在此种投资过程中,资本流向是境外资本向境内流入。

(一)外资证券投资的制度体系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规章,“外资证券投资”概念下已包含多种制度,也即法定投资方式。笔者将这些制度按照投资场所的不同,分为两部分,以此建立外资证券投资的制度体系:1.外资境内证券市场投资。外资境内证券市场投资,是指境外投资者(包括境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下同)购买我国政府或企业在境内发行的股票或债券。具体来讲,外资境内证券市场投资包括以下几种法定投资方式:第一,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第二,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第三,境外投资者对A股上市公司战略并购;第四,境外投资者投资B股(即境内上市外资股);第五,境外投资者投资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2.外资境外证券市场投资。外资境外证券市场投资,又可称为“境外上市筹资(或融资)”,是指境外投资者购买我国政府或企业(包括境内资本控股的境外企业)在境外发行的股票或债券。具体来讲,外资境外证券市场投资包括以下几种法定的投资方式:第一,境外投资者投资H股(即境外上市外资股);第二,境外投资者投资红筹股;第三,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政府或企业在境外发行的债券。[1]

(二)对境外资本“区别对待”的法律制度

短期投机资本和中长期战略资本对证券市场乃至一国经济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前者弊大,可能使市场动荡;后者利大,可能带来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新的市场渠道,因此须区别对待。我国现有制度中已存在区别对待上述两种资本的制度,分别为QFII制度与外资A股并购制度。QFII是英文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在QFII制度下,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将被允许把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汇入境内并兑换为人民币,通过严格监督管理的专门账户投资境内证券市场,投资后持有A股的股息收入及在证券市场上买卖A股获得的价差收入等的各种资本所得经审核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境外。可见,QFII制度本质上是对外资有限度地开放境内证券市场,在我国目前货币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QFII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低风险的模式,对证券市场渐进性的开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QFII制度的相关规范主要来自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6年8月24日联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2002年12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2月)等法规,这些法规对QFII的市场准入条件、投资运作管理、资金管理、外汇管理、税收优惠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外资A股并购是境外投资者对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权分置改革后新上市公司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取得该公司A股股份的行为。战略性并购投资的投资主体是境外投资者,即依法设立经营的外国法人或其他组织。并购投资的客体是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权分置改革后新上市公司的A股股票。A股并购从法律性质上看,既属于公司股权转让的行为,又与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直接相关。因此,外资A股并购首先需要适用《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同时,有关部委为规制上市公司收购和外资A股并购的行为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主要有:(1)商务部等六部委于2006年8月共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商务部等五部委于2005年12月共同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3)中国证监会2006年7月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规制外资A股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我国外资证券投资法律规制的问题

入世五年过渡期的紧迫要求使我国证券市场一直在一种略显被动的状态下不断开放,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在立法、执法、司法领域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而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问题更加凸显。

(一)立法缺陷为了在短时间内应对实践需求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有关外资证券投资的法律法规往往具有出台仓促和“问题中心主义”的特点。这一特点导致了我国外资证券投资的立法存在以下一些缺欠:

1.相关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缺乏整体性和逻辑联系。例如在“外资”的身份界定上,根据《公司法》和有关工商登记规定,应适用“法人国籍”标准,但外商投资性公司的相关立法又引入了“资本控制”标准,从而可能使中国法人在中国境内的投资被视同为外资,影响对其准确认定。

2.立法层级低,效力不高。有关外资证券投资的法规主要集中于部委规章的层次上,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或行政法规的高度。从司法角度看,根据现行的行政诉讼法,部委规章仅具有“参照”适用的法律地位。另外,根据有关司法解释,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因此,立法层级低将可能使外资证券投资行为发生纠纷时得不到有效的司法保护。

3.法规内容存在着错漏与歧义。例如,《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第40条规定:“特殊目的公司境外上市交易,应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对此,实务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新并购规定生效后,所有的特殊目的公司境外上市交易都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结合第40条所处的第四章“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来看,并非所有的特殊目的公司上市交易都必须经过证监会批准,只是特殊目的公司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并拟在境外上市时才需要证监会批准。两种观点似乎都有理由和依据。这就往往使得投资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难于理解、无所适从,行政机构和司法机关在执法时亦可能因此陷入尴尬境地。

(二)执法难题

在大量流入的境外短期资本之中,除了我国政府认可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即QFII)之外,更多的是通过非正式途径,乔装改扮流入我国的热钱。热钱又称游资或投机性短期资本,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无论是发生在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热钱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测算出热钱的规模,以及找到热钱进入的途径,成为让监管当局尤为头疼的两个问题。热钱进入中国的渠道,可以概括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地下钱庄三大类。[2]具体来讲,热钱进入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与外贸企业相勾连,利用虚假贸易进入国内市场。第二,以外商直接投资名义流入,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再借助某些方式投资于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第三,热钱通过地下钱庄进入中国,其操作程序是,机构先将美元打入地下钱庄的境外账户,地下钱庄再将等值人民币扣除费用后,打入境外投资者的中国境内账户。尽管外汇管理局等执法当局已经掌握上述几种热钱进入渠道,但在具体督察中,由于缺乏有效及时的预警机制,往往行动滞后,无法有效打击非法热钱。此外,热钱突破资本管制进入中国的方式,林林总总有如过江之鲫,且花样不断翻新,极大地增加了执法难度。

(三)司法困境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以来针对境外证券投资者第一案——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诉英国马丁居里有限公司股票交易纠纷案①,自2008年6月4日南宁糖业向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以来,因取证环节迟迟未能完成等原因,一审法院已连续六次裁定冻结马丁居里公司相关财产,至今(截至2010年3月)仍未开庭审理。[3]该案是一个典型的短线交易行为,并违反了有关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的第20条和第21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上述违法行为是可以直接适用中国法律法规的,因此法律适用基本上是不存在问题的,即“有法可依”。然而却迟迟未能开庭,为什么“有法难依”呢?通过搜索相关资料,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事实证据的认定上存在瑕疵。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证券交易及登记结算机构对于跨境资金的流入管理、外汇检查、流动的监测分析等方面技术还不成熟,措施还不完善。无法及时监控合格投资者背后的境外客户及其信息披露的情况,而在此案中马丁居里公司恰恰以“其背后客户临时抽资,自己无法控制”为理由试图逃避责任。正是这些监控措施上的障碍使得一些不法境外投资者有机可乘、严重威胁着我国金融安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第二,被告公司的“外国”身份。中国法院对涉外经济案件往往十分慎重,以免造成不良国际影响,甚至引发外国政府经济上的报复行为。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资,中国政府对待“外资”一直有着“讨好”的倾向。尤其被告是中国政府批准的英国籍“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因此,要对其进行惩罚性判决,总有些“下不了手”。上述客观或主观上的障碍使得目前针对境外证券投资者的司法实践陷入困境、久拖不决。

三、我国外资证券投资法律规制的完善建议

针对上文所阐释的问题,笔者认为,外资证券投资的法律规制可考虑作如下改进:

(一)加强整体性研究

应加强对外资证券投资法律规范的整体性研究,建立起外资证券投资的法律概念体系,不仅可使投资者对“外资证券投资”有一个整体性的法律认识,不必迷茫在繁杂无序而又多如牛毛的部委规章中,丧失投资热情;更重要的是便于立法机关从整体上把握立法调整的思路,从而提高其立法的协调性,减少法规彼此间的冲突矛盾。

(二)提升立法的层级

当前,我国正努力提升利用外资的水平,积极发展外资证券投资,相关法制建设亦应积极跟进。尽管目前要制定统一的《外资证券投资法》显然还不成熟,但可以考虑两方面思路:一是在《证券法》进一步修改时设置专章,规定有关“外资证券投资”共性的基本的内容,比如,含义范围、投资方式、可投资品种、监管原则、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等;其中如有特殊性的问题存在,可表述为“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部委依照本法的原则规定”或“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二是将现有外资证券投资法规中比较成熟且行之有效的重要的部委规章上升为国务院行政法规,这一改进相对容易操作,因为现行的相关部委规章大多是多个部委联合的,单位甚至达到五、六个部委之多,由国务院以行政法规来统一这些法规可顺理成章。

(三)清理修正相关法规规章

应及时清理现行有关外资证券投资的法规、规章,查找出错漏、歧义,以及抵触、失效的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具体应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的通知》所确定的原则进行处理,此外,还应注意到相关法规、规章中还存在以下情况亟待解决:首先,同一法规或规章内部的规定与实际情况不符但还未达到宣布失效的条件的,应做出修改。其次,部分法规与规章的用词存在歧义。在现实部委立法中往往简单将经济学的概念引入法规之内,未经过慎重的法律逻辑推敲,未将相关概念与上位法律概念相统一,比如“战略投资者”“并购”“换股”等概念。以往,商务部、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在起草有关外资证券投资的法规规章时主要依靠经济学背景的专业人士,建议应考虑引入更多法律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再次,同一法规或规章内部的各章节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安排,造成歧义。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第40条的理解问题,可考虑将第40条移出第四章,放进第三章“审批与登记”之中,从而避免歧义。

(四)提高市场监控技术

在证券市场的监控措施与监控技术上,应提高警惕,设计有效的措施督促作为投资管理人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切实承担起及时报告与代为信息披露的义务,切实改变无法监控合格投资者背后的境外客户及其信息披露的现状。证券交易机构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联合建立起针对境外投资者股票买卖的特别监控渠道,一但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上市公司董事会,使上市公司能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最终通过严格的监控手段使外国投资者在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的成果的同时,严格遵守中国法律,履行对中国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义务。

(五)落实“提高警惕、区别对待”的原则

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应摒弃“讨好”外资的心态,对于违规甚至违法者严惩不怠;同时应严格区分不同类型的境外资本,实行“区别对待”。[4]我们对待外资应摆正心态,不必患得患失,尤其是各地方政府要明确引资的目的是振兴地方经济,绝不可以贱卖自己股权以讨好外资。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既然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之中,中国经济仍然一支独秀,那么各种限制政策可能会增加热钱流入的成本、拖延热钱流入的时间,但经济的基本面和政府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热钱持续流入的方向就不会改变。另外,所有境外资本的进入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甚至有恶意外资以炒作套利为目的,而不是扶贫和振兴中国经济。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信心、严格审查各类涌入的外资,区分不同类型,区别对待:

1.对于确实能够带进来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新的市场通道的长期投资、良性投资,我们应尽可能简化行政程序,根据《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给予“外资战略投资者”身份和优惠政策以欢迎、鼓励。

2.对于经过我国政府合法许可的短期投资者,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应当严格监控其法定行为,督促其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发生违规,或者违法行为应坚决予以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取缔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身份;如进入司法程序,证监会应积极迅速配合取证,法院应依法果断做出判决,以尽快弥补国内上市公司的损失,维护其合法权益,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境外证券投资范文第4篇

我国在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投资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外国的投资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建立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国际资源改善国内市场经济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履行世贸承诺。对于国际投资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国际投资只包括国际直接投资,而广义的国际投资则以资产为基础,强调的是投资的客体范围,既包括直接投资、国际承包、BOT、补偿贸易等直接投资方式,也包括对国际股票、债券、衍生金融产品等国际证券的间接投资方式。①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便是资本的跨境流动。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跨境资本流动主要分为三类:跨境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跨境组合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FPI)以及主要由银行贷款构成的其他投资。其中,跨境证券投资即包含于跨境组合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FPI)中的一种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实行了资本市场自由化政策,资本账户完全对国际投资者开放,这样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90年代以来,国际证券市场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证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证券市场占国际资本市场份额已经大于70%,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证券投资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利用外资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改革开放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形势推动下,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必然的。开放资本市场,意味着跨国证券投资成为国际投资中的核心部分。跨国证券投资是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体系完善的内在所需。首先这是我国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表现;其次跨国证券投资是我国加快金融体系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加快适应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挑战的重要手段;再者,跨国证券投资有益于我国吸引利用外资,调整资金流动性,防范资本风险。

二、跨国证券投资内涵、性质和中国跨国证券投资的现状

跨境证券投资即包含于跨境组合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FPI)中的一种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半包含于跨境投资的范畴之内。根据IMF在1996年发表的“Coordinated Portfolio Investment SurveyGuide”所定义,跨境组合投资(FPI)是指国居民对另一国实体(entity)发行的证券进行的跨国界投资。FPI的首要目的在于获取资本利得,而并非追求在被投资实体中获取重大影响力和持续性利益。此定义所指的跨境证券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跨境投资,投资者仅仅以获取收益为目的而持有股票或其他证券,对被投资的“另一国实体(entity)”并不参与经营及享有控制权或支配权。①跨国证券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与外商证券投资两方面。②国际证券(International Securities)是指发行人在其本国境外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并流通的,以发行地所在国或其他可兑换货币为面值的证券,是国际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投资证券化以及国际借贷证券化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国际证券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③对于跨国证券投资的性质问题关系到跨国证券投资的管理和控制标准,对于一国而言影响到其规制的法律规范以及审核批准条件,所以有必要先对跨国证券投资的性质进行认定。一般认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区分主要集中在企业有无控制权这一问题上。确认一项投资行为是国际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有一定的标准,各国有关法律规定不一。有的国家以一定的外资股权比例作为确定国际直接投资的唯一的标准,一般10%~50%不等。例如美国1974年《外国投资研究法》规定,只要个人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一家以公司形式组成的工商企业的任何等值的投资额就构成了直接投资。从形式上看,证券投资是一种间接投资,因为投资者并非直接与目标公司进行收购交易,而是通过证券市场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的流通股票,通常是在证券市场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交易。然而在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的趋势下,单纯将跨国证券投资定义为间接投资已不适应证券行业发展的需要,证券投资亦可不通过中介机构进行,而是直接入市交易。④笔者认为,认定跨国证券投资的性质应当参照两方面的标准,一方面是控制管理标准(主要是持股比例),具体的控制管理标准需结合各国的实际国情和对外投资政策倾向;另一方面是审查证券投资的根本目的,为了获得控制权还是为了短期购进后抛出获利是区分直接还是间接投资的一个标准。若投资行为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标准并且目的是为了取得对标的企业的控制权,可以认定为是国际直接投资,反之则是间接投资,前者主要受投资法的规制,而后者要受到金融法和投资法的共同规制。跨国证券投资的形式不同,其管理规制的力度也有所不同,各国对于境外投资和境内外商投资的监管标准迥异,表现出各国的不同投资倾向和市场管理目标。我国的跨国证券市场投资主要分为境外证券市场投资和境内证券市场投资两部分。境外证券市场投资又可以分为:①境外上市外资股,即中国公司经证监会批准向境外投资者募集并在境外上市的记名股票,但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主要有境外直接上市国企股和境外间接上市红筹股两类。②海外发行债券,是指由中国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以外国或境内货币为面值的债券,使外国投资者购买后形成的证券投资。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境内证券市场透支主要是外资收购上市公司。外资收购上市公司可以由多种方式进行,除了境内上市外资股方式外,主要包括QFII收购、协议收购、要约收购、定向增发等。①我国证券市场顺应对外开放浪潮,表现在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有条件地开放境内企业和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对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开放程度的加深等方面。首先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国际化是以B股、H股、N股等股权融资作为突破口的,与此同时我国也越来越依赖国际债券市场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从2001年开始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放开境内资本市场,颁布一系列法规规制境内外商投资行为,既充分利用外资又保护国内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安全。2011年1月,中国证监会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允许QFII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交易,表明我国进一步开放了国内资本市场。虽然目前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尚未完全开放,但是对外金融投资和个人外汇管理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06年6月,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商业银行开展QDII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逐步扩大了境外投资范围,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共批准90家合格境内投资者,投资额度高达696.61亿美元。

三、跨国证券投资风险概述

跨国证券投资的规模不断壮大,其撬动的资金量十分庞大。以我国为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企的海外投资前所未有地扩张。据国资委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共有108家国企投资涉及境外单位5901户,国企境外资产超过4万亿元,当年利润占国企利润总额的37.7%,甚至有的企业境外项目利润占公司利润的50%。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之际,我们应当看到跨国证券投资带来的巨大利益,充分利用国际化、金融化的资金平台,但同时应该更加注重风险的防控和震荡后的及时恢复。冰岛国家宣布破产、美国信用等级下降,昭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证券市场成熟完善与否的重要性。在联络日益紧密的国与国之间,因为大量的资金往来,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足见跨国证券投资面临的风险相较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利比亚局势的动荡直接影响了国际原油股价,各国在利比亚的投资也必然受到牵连。国际化的投资方式必须有相应的国际化的风险防控机制,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是一样的。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是吸引外资,利用国际资源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的金融环境、证券市场成熟程度与国际金融市场相比有明显差距,在证券业的规范运作、违规惩罚、风险防范等方面还有待改进。跨国证券投资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机遇,同时也使证券监管面临新的风险问题。证券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市场风险是价格和市场环境引起的风险。国际国内环境、市场需求、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都会造成市场风险的诞生。市场风险主要由经济学者通过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和结构、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来进行规制。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漏洞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对其的防控表现为一种宏观环境的整体防控。管理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交易风险和结算风险。证券交易中的风险主要由以下行为引起:资金违规入市交易,结算漏洞,非上市公司股票欺诈交易,委托理财中的违规行为,信息披露不实,内幕交易等。在跨国证券投资中,投资风险还包括:战争、政治、市场准入、外汇、税收等可能导致证券投资损失的因素。在各种证券投资风险中,我们着重强调法律风险,因为法律风险防范的思路应当由事后补救转为事前防范和全程控制为主。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执行会长、上海并购俱乐部秘书长费国平认为:“以往‘走出去’只注意到经济方面的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等,对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往往忽视或尽职调查没有做到位。”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伴随着的各种危机是否能够得以有效防范和制止,与金融体系本身的法律制度以及更广泛的、金融运行外部法律环境是否健全息息相关。“人们对一个国家的信心,除了经济上的层面外,还要看这个国家在处理危机时,法律是否健全。”当法律不健全、歧视性执法或发生法律冲突,相关法律风险就可能转变为一种现实危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可见法律风险是证券投资市场必须予以重视的一种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强调,“要平衡好法律风险防控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风险巨大、难以防范的境外项目,即使有较好的商机和效益,也不要轻率进入。”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很多规范在吸收借鉴别国经验的过程中还有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规定,不利于我国的证券交易发展和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四、跨国证券投资法律监管和风险防控

不断深入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的规模还将继续增长,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同时效利用国际资本,如何对日趋频繁的跨国资金流动进行有效的监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把法律管理嵌入境外投资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确保法律部门全程参与境外投资尽职调查、立项决策、谈判签约和运营管理,形成依法决策、防控风险、高效运转的境外项目管理团队。法律部门要深入研究境外投资的法律环境,努力做好涉外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控制工作。”这是对“走出去”企业的要求,也是对我国跨国证券投资进行管理的要求,必须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层面上统一地完善起来。

(一)跨国证券投资法律监管和风险防控的基本原则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简称IOSCO),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各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为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达到对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建立起来的相互交流、协商、咨询的全球性组织。①IOSCO的咨询文件中,《证券监管的目标和原则》对于构建我国的跨国证券投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在证券投资法律监管中应当借鉴IOSCO的规定,以期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监管体系,在确定监管和风险防控制度之前应当明确以下原则。1.保护投资者的原则证券市场是重要的融资手段,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渠道,若市场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那么投资者在丧失市场信息之后就会撤离资本市场。所以保护投资者是证券法律法规应当有的基本精神。“完全地、实质地披露”是保护投资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当在此原则的基础上明确化、具体化,切实从各个层面实现这一原则的要求。2.确保市场的公平、效率和透明原则市场效率是市场参与者所追求的,要保障市场效率必然要保证市场的竞争环境,公平对待市场参与者。表现在跨国证券投资中就是要确保非东道国在东道国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地位和权益不受到非常规的损害。只有在保障本国市场秩序同时保障市场参与者竞争性的前提下,才有宜于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3.降低系统风险的原则随着银行、证券与保险等跨部门行为的发生以及全球范围内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与保险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的出现,银行以及保险业的系统风险也向证券市场开始进行转移和扩散。①监管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分享机制,对资金进行严格审查,加强监管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监管。

境外证券投资范文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证券法理论中,对于证券经纪人与证券投资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历来有说、居间说与行纪说之争。但是按照我国目前证券法规关于证券(包括B股)交易与证券过户交割的规定,证券经纪人与投资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实际上仅仅为单纯的委托关系。这就是说,证券投资人只能以本人的名义(并且是实名制)开设证券帐户,以本人的名义委托证券经纪人买卖证券,以本人的名义委托证券经纪人进行资金清算与证券过户交割,其法律后果均由本人承担。而按照英美国家和许多已经建立信托法制国家的法律和市场规则,证券经纪人与证券投资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要远为复杂。在这些国家,证券投资人可以以本人的名义委托经纪人买卖证券,也可以依据信托法要求证券经纪人以其名义信托买卖证券并持有证券(俗称“街名”制度)。在此条件下,证券经纪人依法拥有买入证券“法律上所有权”,而证券投资人则对其仅拥有受益请求权或“衡平法上的所有权”,并且该衡平法上的所有权人根据“混合资金”请求权规则。其权利只有优于证券经纪人之,所有权“的效力。

值得说明的是,在我国原有的法制条件下,由于境外证券经纪人是通过我国的证券经营机构间接进入B股市场的(即所谓“特别交易会员”),其地位实际上相当于代表境外投资者买卖证券的综合投资人,故上述法律差异并未呈现出我国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和冲突。但是在境外证券经纪人直接进入我国B股市民成为一般交易会员的情况下,上述中外法律差异将导致矛盾的外部化;这就是说,在同一境外证券经纪人以其名义持有某一B股的外观下,实际可包含着不同的被投资人或不同的信托受益投资人实质待有该B股的现实;由此还将引起法律适用的矛盾和冲突。除去资金结算与外汇管制方面的制度问题外,这些法律矛盾和冲突主要包括:我国关于证券过户交割的法律规则应当如何对兼含委托内容和信托内容的境外证券经纪关系进行适用?我国证券交易中关于持股超过5%的投资者负有公告义务的“权益披露规则”如何适用?关于证券投资人对上市公司持股达到5%后再继续增持或减持一定比例时须停顿并披露其行为的“慢走规则”如何适用?关于证券投资人对上市公司持股达到30%时负有的“强制收购义务规则”如何适用?显然,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B股市场的正常

交易过程难以合理持续,而且证券监管部门对于B股交易行为的正常监管和证券法基本规则的实现也将成为具文。

二、关于证券交易过户规则的强制性

在记名证券交易过程中,买卖证券的过户登记(俗称交割)是权利移转必不可免的重要环节和法定要件。在境外证券经纪人直接进入B股市场的条件下,该证券经纪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合同约定固然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但是该合同约定必然要受到我国法律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由于该证券交易所涉及的证券财产位于我国,该证券交易中所涉及的过户登记行为发生于我国,按照各国所普遍接受的“物之所在地法冲突原则”和“证券登记地法冲突原则”,B股证券交易过户行为和相关法律事项必然应适用我国法律的规定;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的证券法规,任何证券经营机构在成为证券交易机构的交易会员时,不仅须与证券交易所签署必要的合同性文件,接受规定的资金结算规则与会员规则,而且须与证券登记公司签署必要的合同文件,接受法律规定的过户登记规则,信息披露规则和其他交易规则之约束。不难理解,境外证券经纪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实际上是建立在交易市场所在国基本法律的基础上的,只有在接受我国证券交易法制管制的前提下,境外证券经纪人才可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其交易帐户中的证券交割与资金结算,而加强并完善我国证券登记机构与交易会员间的合同法制是保障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健康运行,解决B股交易中境内外法律矛盾的基础与前提。

应当说明的是,我国证券交易中过户登记规则和相关规则的强制性并不影响境外证券经纪人与境外的证券投资人形成次一级的合同关系或信托关系。根据我国与多数国家的冲突规则,此类关系的法律适用根据“意思自治原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通常以该类法律行为的设立地法、履行地法或双方当事人的住所地法为准据法。这就是说,在B股交易适用我国过户登记规则和相关规则的基础上,对于境外证券经纪人与境外投资人之间的单纯合同纠纷或情托纠纷,我国法律通常是没有适用力的,我国法院对其通常也没有管辖权,这正是B股交易过户法律通用与境外B股经纪合同关系法律适用存在差异。冲突的根源,它客观上要求我国的B股交易登记规则必须依据现行法律对此种差异加以衔接协调。

三、关于信托法在我国证券交易登记中的运用

在我国原有的证券交易登记制度中,并未考虑到信托法适用问题,这一法制被置于证券交易规则领域之外,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我国的证券投资人(包括B股投资人)只能以本人的名义委托经纪人买卖证券,证券交易的结果是将买入证券登记在本人的证券帐户,完全不存在以证券经纪人名义买卖证券而利益归于投资人的问题。此种单纯委托关系从形式上看似乎有利于维护证券交易实名制和对证券交易的监管,但由于我国对证券交易的开户行为实际上并未严格禁止“”,同一投资入以成百上千人的名义“”持股现象屡见不鲜,这就使得证券交易实名制和证券交易监管形同虚设。相反,境外证券经纪人在以间接会员身份进入我国B股市场的情况下,通常仅公示以其自身一人的名义买卖证券,而将其信托关系留待其本国法调整,由此形成某一境外证券经营机构可能以信托方式代表着众多的“衡平法上”的B股实质持有人,但在我国法律形式下和我国证券登记公司登记帐下,其全部持股人仅为该境外证券经营机构一人,而且其持股往往超越我国证券法规规定的5%的权益披露限制之状况。

笔者认为,为解决我国信托法与我国现行证券登记规则之间的不协调,避免因境外证券经纪人成为B股市场一般交易会员而产生的中外法律矛盾,明确B股股票的真实持有人,保障我国B股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现行证券交易法制有必要进行以下完善。

首先,现有法规应当在原有证券登记实名帐户的基础上,增加引进证券交易信托帐户。根据我国已颁布实施的《信托法》,境外证券经纪人依法应当可以从事“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买卖或者持有B股的行为。为了实现我国《信托法》上规定的权利,并明确区分境外证券经纪人他人持有B股证券、以自营身份持有B股证券以及“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持有B股证券这三类行为的性质和界线,应当在我国《信托法》和证券法规可以接受与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为境外证券经营机构提供单纯的交易帐户登记条件和信托交易帐户登记条件,并要求境外证券经营机构的每一项证券交易行为均应明确其具体的交易帐产;凡境外证券经营机构未履行分类登记程序或者未履行分帐户交易程序的,我国法律应当推定其B股买卖是以自己的名义。并且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的自营交易行为。

其次,现行证券法规应当依据《信托法》的规定,完善旨在明确证券经纪人责任的信托登记规则及相应的公认义务规则,按照我国《信托法》的规定,“设立信托,对于信托财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登记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信托登记,”而根据民法学原理,记名证券的权利变动在我同显然应当遵循登记要件主义之一般规则。笔者认为,民法上的物权变动规则是其他交易规则的基础,境外证券经纪人在我国从事证券经纪交易当然应遵循证券登记地的一般规则,并且应当对于维护该一般规则的实现负有报请备案义务、真实披露义务、接受监管义务、经纪担保义务等,根据我国《信托法》的规定,对于依法应当办理登记手续的信托,如当事人未予办理的,“该信托不产生效力”。本文认为该“不生效力”意指不发生中国法上的效力,但它并不影响境外当事人依据信托证书和信托产生地法解决相关的证券上利益纠纷。

最后,现行证券法规还应当完善和健全旨在保障证券信托帐户真实性与持续性的备案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定期查询制度、责任制裁制度、证券经纪人“固有资产”与信托财产区别的制度等等,以确保我国信托法规则融入证券交易法制后,证券交易过程的健康正常运行。

四、关于权益披露规则、慢走规则与强制收购规则的适用

在我国证券交易法规完成了上述修改完善后,境外证券经纪人直接进入我国B股市场,成为一般交易会员的法律矛盾可以大体上得到解决,由其经纪行为所形成的证券交易实际上分解为三部分;(一)境外证券经纪人以境外投资者的证券帐户其进行的B股买卖,此类经纪行为与我国证券经纪人目前从事的单纯行为没有本质差别;(二)境外证券经纪人以自己的名义和自有资金自行从事的B股买卖,此类行为与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目前从事的自营行为没有本质差别;(三)境外证券经纪人以境外投资者的信托帐户名义并为其利益进行的B股买卖行为,此类情形历来占境外经纪人业务的绝大多数,对此类行为的规范显然具有重大意义。应当说,上述法律修改与完善将为不同类型的B股投资者行为提供基本法律形式,使公示的投资者的持股结构更加趋近于事实,这对子完善和健全我国的证券投资法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重视的是,在我国B股交易法制得到上述完善后,对于我国证券法规中的“益披露规则”、“慢走规则”和“强制收购规则”应当加以重新认识。

一方面,此类规则中所称的持有某一上市公司之股份交易达到其已发行的股份的一定比例时应当受到增持或减持限制的“投资者”,既应当包括拥有一般证券帐户的投资者,也应当包括拥有证券信托帐户中利益的信托受益人;这就是说,证券法规不应当仅根据一般证券帐户下的名义持股人来确定其真实投资者,而应当考虑到在该名义持股帐户下实际包含的经过登记披露的被的投资人、信托受益的投资人等因素;而证券法上的上述限制规则本质上应当针对每一个真实的投资者。

另一方面,我国证券法制应当在此基础上,强化基于“权益披露规则”、“慢走规则”和“强制收购规则”的监管。也就是说,在证券经纪人在其一般证券帐户下未予申报并登记证券信托帐户的情况下,证券监管部门可依法将该一般证券帐户下的名义持股人视为单一投资人;如果该投资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5%时”,证券监管部门即有权要求证券经纪人和该投资者履行权益披露义务;如果该投资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仍欲继续增持或减持该股份的,证券监管部门不仅有权要求其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而且有权要求其履行在规定期间内暂停买卖股份之义务;如果该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证券监管部门还有权要求其履行全面要的收购义务,笔者认为,在建立了证券信托登记制度后,我国证券法即已为境外证券经纪人和境外投资者提供了适合于境外投资习惯的法律形式。在此条件下,未履行证券信托登记的信托交易行为或者依据我国《信托法》应属无效的信托交易行为当然应当受到证券法规对于超越法定持股限额的证券买卖行为之管制,此类法规的有效实施实际上对于境外证券经纪人依据事实和法律履行证券信托登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境外证券投资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本办法的规定,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外汇局)额度批准的中国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第三条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境内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托管资产,委托境内证券公司办理在境内的证券交易活动。

第四条合格投资者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

第五条中国证监会依法对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实施监督管理,国家外汇局依法对合格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有关的投资额度、资金汇出入等实施外汇管理。

第二章资格条件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申请合格投资者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的财务稳健,资信良好,达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资产规模等条件;

(二)申请人的从业人员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有关从业资格的要求;

(三)申请人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制度,经营行为规范,近3年未受到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

(四)申请人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完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其证券监管机构已与中国证监会签订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着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

(五)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合格投资者资格和投资额度,申请人可以通过托管人分别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送文件。

第八条中国证监会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征求国家外汇局意见,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决定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申请人应当在取得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之日起1年内,通过托管人向国家外汇局提出投资额度申请。

国家外汇局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征求中国证监会意见,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作出书面批复并颁发外汇登记证;决定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条为鼓励中长期投资,对于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共同基金、慈善基金等长期资金管理机构,予以优先考虑。

第三章托管、登记和结算

第十一条托管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设有专门的资产托管部;

(二)实收资本不少于80亿元人民币;

(三)有足够的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

(四)具备安全保管合格投资者资产的条件;

(五)具备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

(六)具备外汇指定银行资格和经营人民币业务资格;

(七)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纪录。

外资商业银行境内分行在境内持续经营3年以上的,可申请成为托管人,其实收资本数额条件按其境外总行的计算。

第十二条取得托管人资格,必须经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审批。中国证监会收到完整的申请文件后,于30个工作日内会签国家外汇局作出托管资格许可。

第十三条托管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管合格投资者托管的全部资产;

(二)办理合格投资者的有关结汇、售汇、收汇、付汇和人民币资金结算业务;

(三)监督合格投资者的投资运作,发现其投资指令违法、违规的,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告;

(四)在合格投资者汇入本金、汇出本金或者收益2个工作日内,向国家外汇局报告合格投资者的资金汇入、汇出及结售汇情况;

(五)每月结束后8个工作日内,向国家外汇局报告合格投资者的外汇账户和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收支和资产配置情况,向中国证监会报告证券账户的投资和交易情况;

(六)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3个月内,编制关于合格投资者上一年度境内证券投资情况的年度财务报告,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

(七)保存合格投资者的资金汇入、汇出、兑换、收汇、付汇和资金往来记录等相关资料,其保存的时间应当不少于20年;

(八)根据国家外汇管理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九)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托管人必须将其自有资产和受托管理的资产严格分开,对受托管理的资产实行分账托管。

第十五条每个合格投资者只能委托1个托管人,并可以更换托管人。

第十六条合格投资者可以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开立证券账户。该证券账户可以是实名账户,也可以是名义持有人账户。

名义持有人应当将其的实际投资者或基金的名称、注册地、资产配置、证券投资情况于每个季度结束后的8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

第十七条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获得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结算参与人资格的机构进行资金结算。该机构应在开立人民币结算资金账户5个工作日内将开户情况向国家外汇局备案。

第四章投资运作

第十八条合格投资者在经批准的投资额度内,可以投资于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人民币金融工具。

第十九条合格投资者可以委托在境内设立的证券公司等投资管理机构,进行境内证券投资管理。

第二十条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股票投资,应当遵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持股比例限制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境外投资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时,应当合并计算其持有的同一上市公司的境内上市股和境外上市股,并遵守信息披露的有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十二条证券公司等机构保存合格投资者的委托记录、交易记录等资料的时间应当不少于20年。

第二十三条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活动,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合格投资者经国家外汇局批准,应当在托管人处开立外汇账户和人民币特殊账户。

第二十五条合格投资者外汇账户和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收支范围应当符合国家外汇局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合格投资者应当在国家外汇局规定的时间内汇入本金,汇入的本金应当是国家外汇局批准的可兑换货币,金额以批准额度为限。

合格投资者未在国家外汇局规定的时间内汇满本金的,应当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作出书面解释,并以实际汇入金额为批准额度;已批准额度和已实际汇入金额的差额,在未经国家外汇局批准之前不得汇入。

第二十七条合格投资者可以在国家外汇局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向国家外汇局申请汇出资金,国家外汇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国家外汇局可以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国际收支状况,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安排,对合格投资者本金的汇入汇出时间、金额以及汇出资金的期限予以调整。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依法可以要求合格投资者、托管人、证券公司等机构提供合格投资者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必要的询问、检查。

第三十条合格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其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报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备案:

(一)变更托管人;

(二)变更法定代表人;

(三)其控股股东变更;

(四)调整注册资本;

(五)涉及重大诉讼及其他重大事件;

(六)在境外受到重大处罚;

(七)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合格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申领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

(一)变更机构名称;

(二)被其他机构吸收合并;

(三)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重新申领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期间,合格投资者可以继续进行证券交易。但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认为需要暂停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合格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将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和外汇登记证分别交还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

(一)申请人取得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后1年内未向国家外汇局提出投资额度申请的;

(二)机构解散、进入破产程序或者由接管人接管的;

(三)合格投资者重新申领许可证的;

(四)合格投资者有重大违法行为及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合格投资者所管理的证券账户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法采取限制相关证券账户的交易行为等措施,国家外汇局可以依法采取限制其资金汇出入等措施。

第三十四条托管人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的,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将依法联合做出取消其托管人资格的决定。

第三十五条合格投资者、托管人、证券公司等违反本办法的,由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依法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设立的机构投资者到内地从事证券投资的,适用本办法的规定。

境外证券投资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外汇局)额度批准的中国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第三条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境内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托管资产,委托境内证券公司办理在境内的证券交易活动。

第四条合格投资者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

第五条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依法对合格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进行的证券投资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资格条件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申请合格投资者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的财务稳健,资信良好,达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资产规模等条件,风险监控指标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法律的规定和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

(二)申请人的从业人员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有关从业资格的要求;

(三)申请人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制度,经营行为规范,近三年未受到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

(四)申请人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完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其证券监管机构已与中国证监会签订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着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

(五)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前条所指的资产规模等条件是:

基金管理机构:经营基金业务达五年以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资产不少于一百亿美元;

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达三十年以上,实收资本不少于十亿美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证券资产不少于一百亿美元;

证券公司:经营证券业务达三十年以上,实收资本不少于十亿美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证券资产不少于一百亿美元;

商业银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总资产在世界排名前一百名以内,管理的证券资产不少于一百亿美元。

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市场发展情况,可以调整上述资产规模等条件。

第八条申请合格投资者资格和投资额度,申请人应当通过托管人分别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送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拟申请投资额度、投资计划等);

(二)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文件;

(三)与托管人签订的托管协议草案;

(四)最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五)资金来源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内不撤资承诺函;

(六)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

(七)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前款规定的文件,凡用外文书写的,应当附有中文译本或中文摘要。

第九条中国证监会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决定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条申请人在取得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后,应当通过托管人向国家外汇局申请投资额度。

国家外汇局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批准的投资额度并颁发外汇登记证;决定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取得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取得外汇登记证的,其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自动失效。

第十一条为引入中长期投资,对于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封闭式中国基金或在其他市场有良好投资记录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共同基金的管理机构,予以优先考虑。

第三章托管、登记和结算

第十二条托管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设有专门的基金托管部;

(二)实收资本不少于八十亿元人民币;

(三)有足够的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

(四)具备安全保管基金全部资产的条件;

(五)具备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

(六)具备外汇指定银行资格和经营人民币业务资格;

(七)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纪录。

外资商业银行境内分行在境内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可申请成为托管人,其实收资本条件按其境外总行的计算。

第十三条取得托管人资格,必须经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审批。

第十四条境内商业银行申请取得托管人资格的,应当向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报送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金融业务许可证副本;

(三)有关托管业务的管理制度;

(四)拥有高效、快速的信息技术系统的证明文件;

(五)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中国证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审核申请文件,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第十五条托管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管合格投资者托管的全部资产;

(二)办理合格投资者的有关结汇、售汇、收汇、付汇和人民币资金结算业务;

(三)监督合格投资者的投资运作,发现其投资指令违法、违规的,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告;

(四)在合格投资者汇入本金、汇出本金或者收益两个工作日内,向国家外汇局报告合格投资者的资金汇入、汇出及结售汇情况;

(五)每月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告合格投资者的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收支情况;

(六)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三个月内,编制关于合格投资者上一年度境内证券投资情况的年度财务报告,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

(七)保存合格投资者的资金汇入、汇出、兑换、收汇、付汇和资金往来记录等相关资料,其保存的时间应当不少于十五年;

(八)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托管人必须将其自有的资产和受托管理的资产严格分开。

托管人必须为不同的合格投资者分别设置账户,对受托管理的资产实行分帐管理。

每个合格投资者只能委托一个托管人。

第十七条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托管人,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代其申请开立一个证券账户。托管人在代为申请开立证券账户时,应当持合格投资者的委托书及其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等有效文件,并在开立证券账户五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托管人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代为开立人民币结算资金账户,用于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进行资金结算。托管人负责合格投资者在境内证券投资的资金结算,并在开立人民币结算资金账户五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备案。

第四章投资运作

第十八条合格投资者在经批准的投资额度内,可以投资下列人民币金融工具:

(一)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除境内上市外资股以外的股票;

(二)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国债;

(三)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和企业债券;

(四)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金融工具。

第十九条合格投资者可以委托在境内设立的证券公司,进行境内证券投资管理。

每个合格投资者只能委托一个投资机构。

第二十条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单个合格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十;

(二)所有合格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总和,不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市场发展情况,可以调整上述比例。

第二十一条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应当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证券公司保存合格投资者的成交记录、交易活动等资料的时间应当不少于十五年。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合格投资者经国家外汇局批准,应当在托管人处开立一个人民币特殊账户。

托管人应当在开立人民币特殊账户五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收入范围包括:结汇资金(外汇资金来源于境外,且累计结汇的外汇资金不得超过已批准的投资额度)、卖出证券所得价款、现金股利、活期存款利息、债券利息。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支出范围包括:买入证券支付价款(含印花税、手续费等)、境内托管费和管理费、购汇资金(用于汇出本金及收益)。

人民币特殊账户的资金不得用于放款或者提供担保。

结汇后直接转入人民币特殊账户。合格投资者汇入的本金应当是国家外汇局批准的可兑换货币,金额以批准额度为限。

合格投资者自取得外汇登记证起三个月内未足额汇入本金的,以实际汇入金额为批准额度;已批准额度和已实际汇入金额的差额,在经批准取得新的投资额度前不得汇入。

第二十六条合格投资者为封闭式中国基金管理机构的,汇入本金满三年后,可委托托管人持规定的文件向国家外汇局申请分期、分批购汇汇出本金。每次汇出本金的金额不得超过本金总额的百分之二十,相邻两次汇出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一个月。

其他合格投资者汇入本金满一年后,可以委托托管人持规定的文件向国家外汇局申请分期、分批购汇汇出本金。每次汇出本金的金额不得超过本金总额的百分之二十,相邻两次汇出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三个月。

上述汇款的境外收款人应为合格投资者本人。

第二十七条投资额度的本金汇入不满一年但超过三个月的合格投资者,在提交转让申请书和转让合同并经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批准后,可以将投资额度转让给其他合格投资者或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其他申请人。

受让方在获得国家外汇局额度批准和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后,受让资产值低于外汇局批准额度的,可以按差额汇入本金。

第二十八条合格投资者汇出部分或全部本金的,如需重新汇入本金,应当重新申请投资额度。

第二十九条合格投资者需购汇汇出上一会计年度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已实现税后收益,应当委托托管人提前十五个工作日持下列文件向国家外汇局提出申请:

(一)汇出申请书;

(二)收益实现年度财务报表;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

(四)收益分配决议或者其他有效的法律文件;

(五)纳税证明;

(六)国家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前款汇款的境外收款人应当为合格投资者本人。

第三十条国家外汇局可以根据国家外汇收支平衡的需要,对合格投资者汇出本金及已实现收益的期限予以调整。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应当对合格投资者的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外汇登记证进行年检。

第三十二条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可以要求合格投资者、托管人、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提供合格投资者境内投资活动提供有关资料;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检查。

第三十三条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可以根据情况,对合格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制定相应的业务规则或者对原有业务规则进行修订,报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施行。

第三十四条合格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其发生后五个工作日内报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备案:

(一)变更托管人;

(二)变更法定代表人;

(三)其控股股东变更;

(四)调整注册资本;

(五)涉及诉讼及其他重大事件;

(六)在境外受到重大处罚;

(七)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合格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申领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

(一)变更机构名称;

(二)被其他机构吸收合并;

(三)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六条合格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将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和外汇登记证分别交还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

(一)本金已全部汇出;

(二)已转让投资额度;

(三)法人机构拟解散、进入破产程序或者由接管人接管其资产;

(四)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外汇登记证未通过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年检的,自动失效,合格投资者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分别交还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和外汇登记证。

第三十七条合格投资者、托管人、证券公司等违反本办法的,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按照各自的职权予以警告、罚款;但是,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设立的机构投资者到内地从事证券投资的,适用本办法的规定。

境外证券投资范文第8篇

1994年我国完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1996年我国成为了IMF第八条款国,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确立、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的建立以及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为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外资企业在我国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1991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到2002年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1200家,总市值逼近4万亿元,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在较短的时间内高速成长着,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较短的成长时间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股市功能的扭曲(A股市场成了企业圈钱的场所)、股权结构不合理(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投资理念淡薄(缺少价值投资)等。由此可见,施行对资本项目的可兑换的金融改革是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证券市场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合理、有序地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金融改革以及稳健地建设我国的资本市场,我国到2002年底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至此,QFII正式登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然而,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在资本项目开放上,一直秉持着审慎对待的态度。虽然,这些年来,我国逐步放开了资本项目下的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但是,在个人资本项目和证券投资领域仍有较多的管制。可以说,至今为止我国资本项目仍没有实现完全的可兑换。

二、QFII投资现状

1.QFII资格的审批

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2002年11月5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QFII制度在我国正式开始实施。2006年8月24日,证监会、央行和外汇局共同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在QFII额度审批、资金汇出入、投资运作管理、汇出入资金锁定期、申请QFII门槛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并放松了管制。2014年4月2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实施细则》增加了QFII可投资的品种,同时提高了QFII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比例,进一步扩大了QFII的投资空间,丰富了投资者市场。

2.QFII证券投资的现状

①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QFII投资规模现状。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经济总量将平稳增长,由于我国正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增速将有所放缓保持在7%左右。同时,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虽然出口仍然大于进口,但是贸易顺差在不断收窄。此外,我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投资实际增速有所回升,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就业形势良好。2014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8万亿元,同比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正是因为经济发展前景良好,QFII在我国的申请家数不断增加,审批额度也逐年递增。截至2014年4月30日,外汇局累计批准242家QFII机构投资额度544.18亿美元。

但是QFII这544.1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占我国2013年GDP的0.593%,占我国2013年进出口总额的1.308%。显然QFII机构投资额度是还是非常小的。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3月,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中股票资产的规模有下降的趋势,这主要与近期股市低迷有关;同时,对债券的投资明显增加,仅2014年3月一个月就增加了444.36亿元人民币;在贷款和存款方面,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较为稳定。如表所示。从表中可以得出截止2014年3月,股票资产、债券、贷款和存款分别占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的8.96%、14.38%、20.96%和55.69%。QFII投资股票市场现状。在股票市场上,自2003年7月首批获得我国QFII资格的瑞银集团发出投资指令以来,QFII正式进入中国股市,成为机构投资者中的一股新力量。一般来说QFII愿意投资业绩良好、基本财务状况优良、市盈率低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一般会选择支柱型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对公司业绩稳定性的要求高于对公司成长性的要求。图2我国上证指数变化图数据来源:大智慧证券信息平台。从上证指数近十年的变化以及QFII累计批准数量、额度增长可以看出,这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指数攀升的时候QFII累计批准数量、额度增长速度较快,当指数下跌的时候QFII累计批准数量、额度增长速度较慢。截至2012年5月初,QFII净汇入资金1228亿元,资产合计2744亿元,近十年累计盈利1516亿元。十年来,QFII在A股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wind资讯统计,从首批QFII入境至2012年4月份,QFII实际投资额度(持股数量累计)所占市场流通总市值从未达到1.5%,远低于我国台湾及韩国、日本等亚洲成熟证券市场境外投资机构持股占总市值20%以上的水平。③伴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近些年的持续升值,虽然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是贬值幅度较小。QFII更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2014年3月份,QFII额度新增投资额度达到12.6亿美元。2014年5月7日,西南证券统计显示,2014年一季度末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市值为837.32亿元,剔除因限售股解禁的几家银行股,QFII的一季度股票持仓市值为410.94亿元,比2013年四季度的405.42亿元增加了5.52亿元,为2007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QFII投资债券市场现状。在债券市场上,虽然长期以来QFII在债券上配置的资金量不是很大,但明显有进一步扩大债券配置份额的意图。这对于我国债券市场来说,有助于优化其债权人的结构,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的规模。QFII积极参与了国开债的认购,主要是因为国开债是准债,其投资价值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同时由于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资金面相对宽松,加大了市场机构对国开债的配置需求。

2012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QFII可向央行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QFII可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不仅拓宽QFII投资渠道,还帮助QFII建立了更加灵活的投资组合。同时,由于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活跃度、交易量很高,QFII进入不会给市场流动性带来非常明显的变化,也不会对债券产品收益率产生影响。④QFII投资基金市场现状。在基金市场方面,截至2012年3月份,在QFII的各类投资中,股票投资占75%,债券投资仅占14%,现金资产投资占9%。由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到2012年3月为止QFII在基金中的投资已经全部撤回,据最新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来看,近两年QFII一直没有购买基金,而QFII对现金资产投资规模大幅提升,在各类投资中占55.69%。

QFII资金汇出入现状。QFII对减少市场波动和改善投资结构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2013年,汇入资金13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1%;汇出资金17亿美元,上升17%;净汇入资金122亿美元,增长58%。虽然随着流入金额和资产存量的上升,主要由收益汇出和开放式基金正常赎回所构成的QFII项下资金汇出规模达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在资产配置方面,QFII机构继续保持较高的股票投资比例和较长的持有期限。截至2013年底,QFII总资产中股票资产的比例仍保持七成以上。到目前为止,QFII机构资金净汇入较快增长。截至2013年底,累计批准228家QFII机构共计497亿美元的境内证券投资额度,QFII机构累计汇入投资资金433亿美元,累计汇出资金76亿美元,累计净汇入资金357亿美元。201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保持QFII额度审批频率的同时,适度放宽了QFII额度规模,带动QFII流入规模较快增长。如图3。

三、QFII证券投资存在的问题

1.QFII资格审核较为严格从2006年8月24日,证监会、央行和外汇局共同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可以看出,能够满足我国QFII制度标准的一般为境外大型机构,排除了境外非居民投资者。大型机构投资者注重价值投资,尤其对蓝筹股这类高成长型的股票感兴趣,持有期较长,一般为两到三年,这对于股市的流动性发展有一定的制约。然而,境外个人投资者作为成熟资本市场的一员,他们的存在有助于增强我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及时、有效地消除套利机会,能够为我国建成多层次、完善的资本市场添砖加瓦。

2.QFII证券投资额度较少2011年,直接投资净流入为1704亿美元,占资本和金融项目净流入的77%,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合计净流入452亿美元,然而,QFII资金净汇入只有4亿美元。虽然,在2012和2013年QFII资金净汇入有所提高,分别为74亿美元和120亿美元,但是与2012年前三季度,直接投资净流入1285亿美元以及2013年前三季度,直接投资净流入1117亿美元相比就显得少之又少。同时QFII这544.1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占我国2013年GDP的0.593%,占我国2013年进出口总额的1.308%。显然我国QFII证券投资额度是非常小的。

3.证券市场投资环境较差与欧美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证券市场很多地方还是不完善的,比如,我国的股票市场本身比较容易出现短期投机性炒作,还存在价格操纵、内幕交易、政府的政策措施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就有较大的影响等问题。境外投资者由于担心投资环境所以不敢轻易进入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投资,虽然我国现在建立了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融资融券市场,但是这些市场还处于萌芽期,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对境外投资者来说仍然缺乏有效的股市避险机制。

4.证券监管体系仍不完善目前,我国由证监会行使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能,由于证监会拥有规章制度制定权,审批权,核准权甚至行政处罚权,所以证监会的权力大而集中,会使得其权力在行使中出现不规范等问题。同时,证券市场上违法者付出的违法成本太低也是导致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操作的现象屡见不鲜的重要原因。此外,我国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不高,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范围和力度很难适应现实的需要。如对QFII的监管,只要求披露资金汇出入以及运作状况,不需要披露具体的证券买卖信息,不利于监管部门掌握QFII资本运作的动态。同时,QFII只需向监管当局报告相关信息,不向投资者披露,投资者只能从上市公司的相关报表中十大股东持股的名单中得到QFII的投资动向,这既不利于对QFII的监管,也不利于发挥QFII改善一般投资者投资理念的功能。

5.资本项目管制程度较高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还不能较好的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若强行放开资本项目,可能会导致资本内流,使得人民币“外升内贬”,所以人民币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仍然实行较严格的管制,外资的进入面临着较严格的外汇审批体制。但是,较强的资本管制反过来也抑制人民币汇率走向均衡,资本的流入有利于消除价格套利机会,只有汇率接近均衡时,资本流动才会是双向的,汇率也才会双向波动。此外,我国对资本跨境流动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这对QFII投资我国证券市场具有较大的限制作用,使其缺乏流动性。

6.股票市场上存在双重价格现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票市场在形成方面具有中国特色,即形成了A股、B股和H股,同一公司可以发行这三种股票,但是每种股票的投资人,计价方式都不同,就形成了同股不同价的双重价格问题。股票市场上的双重价格问题使得我国监管当局对外资投资资本市场更加审慎,担心同股不同价存在大量的套利机会,可能扰乱我国股市的秩序。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来说,股票市场价格的不统一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对投资者来说,同一股票价格不统一,就存在价差风险,套利可能导致经济利益的大量损失。所以这也是抑制QFII投资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完善我国资本项目下证券投资制度的对策建议

1.降低QFII的准入门槛并扩大审批额度出入总额比较图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由图可见,QFII资金汇出入总额远远小于我国外汇储备及货物进出口总额,即便是资本和金融项目总的汇出入额(2011年,净流入2211亿美元)也远远小于我国外汇储备及货物进出口总额。故我国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应对更多资本流动的风险,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我国应降低QFII的准入门槛并扩大审批额度,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发展,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融资体制。

2.改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环境并完善证券监管体系面对我国股票市场出现的短期投机性炒作、价格操纵、内幕交易等问题,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在制度选择和立法方面,明确违规项目,同时加大惩罚力度,用体制机制约束证券市场上的参与者。同时,在借鉴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实际加大对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融资融券市场的培育力度,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有关制度,使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融资融券市场充分发挥股市避险的功能。在证监会行使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能方面,有关法律要严格约束证监会的相关权利,用立法的方式明确权利和义务。杜绝由于证监会权力大而集中带来的违法违规现象。同时,提高我国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使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范围和力度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3.适度放松我国资本项目的管制在有效防范风险(如反洗钱、反恐融资、避税等风险)的情况下,有序、逐步放开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放松我国资本项目的管制,有效地增加资本的流动性,为QFII的投资活动提高更大的便利性。同时,可逐步放开对个人资本项目的管制,允许境外合格的个人投资者投资我国的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其账户的方式控制跨境资本频繁剧烈流入流出的风险。通过有步骤、有条件地放松我国资本项目的管制,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4.实现我国股票市场上价格的统一我们可以借鉴外汇改革中外汇市场价格并轨的相关经验,在直接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前做好A股、B股和H股股价的趋同、合并直至统一。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即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由于这个机制仍然在初始运行阶段,对股价趋同的影响仍不确定,所以相关政策应该有所指引,同时为了更契合改革的目标,应对沪港通进程中,违规炒作、价格操纵、内幕交易等行为予以严重的处罚。此外,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价格的统一过程中,应对不同市场的整合做出进一步的规划,由于这是我国历史原因形成的,国外的经验有限,在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相应的股票转换机制完成B股并如A股,这里可以参考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A股和B股的合并后,可以通过股票市场的退市机制,使在A股和H股同时发行股票的企业退出其中的一个市场,然后做到我国股票市场上价格的统一。

5.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缩减存贷款利差从QFII的资源配置变化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利率结构不合理,存贷款利差较大,2012年3月份,在QFII的各类投资中,股票投资占75%,债券投资仅占14%,现金资产投资占9%。而在2014年3月,股票资产、债券、贷款和存款分别占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的8.96%、14.38%、20.96%和55.69%。现金资产投资从9%一路跃升到55.69%。这种资金在虚拟经济中“空转”而不流向实体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悖于我国引入QFII制度的初衷,只有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缩减存贷款利差,才能正确地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完善我国QFII投资结构。

境外证券投资范文第9篇

[关键词]QFII;托管银行;内资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1-0013-02

一、QFII在我国的发展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是指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韩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在引入外资金融证券市场方面就设立和实施了这种制度。就本质而言,QFII制度是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是那些货币没有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实现有序、稳妥开放证券市场的特殊通道,是一种有创意的资本管制。根据2002年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必须选择一个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作为其托管行开展投资活动,这就给广大的国内银行提供了开展新业务的机遇。

QFII制度自推出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03年度,瑞银集团的中国第一单标志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正式启动,而一年以来先期进入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也收获颇丰,这势必引导更多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加入。截至2005年3月15日,外汇管理局最新批准景顺资产QFII投资额度为5000万美元,这样,27家QFII的总投资额度达到36亿美元。2006年中国证监会再次批准了摩根士丹利、英国保诚(香港)两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至今监管部门已批准了42家海外机构的QFII资格。其中,36家QFII的投资额度已经达到了71.45亿美元。但这远远不能满足QFII的胃口,很多QFII都表示它们的投资额度已经用完,希望能够申请到更多的额度。

二、QFII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1.QFII引发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

首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应当委托托管人,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代其申请开立一个证券账户,还应当委托托管人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代为开立人民币结算资金账户,用于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进行资金结算,托管人负责合格机构投资者在境内证券投资的资金结算。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收入范围包括:结汇资金,该资金来源于境外,且累计结汇的外汇资金不得超过已批准的投资额度;卖出证券所得价款;现金股利;活期存款利息;债券利息。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支出范围包括:买入证券支付价款,包含印花税、手续费等;境内托管费;管理费和购汇资金(主要用于汇出本金及收益)。

托管银行按照“专户保管、分账管理”原则托管相关资产,保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往来记录等相关资料不少于15年,监督其资产的投资运作。这为托管银行继基金托管、委托理财资产托管业务后,进一步扩展托管业务的外延创造了机会。

其次,托管银行将负责办理合格境外投资者汇入外汇资金结汇、汇出本金及已实现收益售汇、收付汇等各项外汇业务,这给托管银行的结售汇及汇兑业务提供了增长的契机。并且,托管银行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委托,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开立证券账户,在证券公司开立客户交易资金结算资金账户,在托管人处开立人民币特殊账户,负责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项下投资证券的资金结算,并根据需要在客户交易资金结算资金账户和人民币特殊账户之间进行资金调拨。

总之,中国境内引入QFII制度,无论是结售汇业务还是人民币结算业务,均会在托管银行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和人民币特殊账户上沉淀大量资金,这无疑丰富了银行同业存款的资金来源,有力支撑了银行短期非信贷资产的运作,增加了收益。此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项下资金的汇入,将扩大证券市场的资金容量,带动社会资金向股市的流动,托管银行也将从中受益。

2.我国银行面临着与外资银行之间的业务争夺

QFII一般情况下有间接开放和有限制的直接开放两种运作模式。间接开放的模式是指成立面向外国投资者的中国基金,由国内的券商或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境外投资者通过中国基金间接地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有限制的直接开放模式是指允许经核准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根据有关法规通过国内的证券公司作为经纪人直接投资一定额度的资金于国内证券市场,在间接开放的QFII制度下,托管银行实际是境外基金的托管人,其职能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汇入、汇出,上边的税务处理和向境外的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等问题。可见对托管银行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该制度实施的稳妥与否。

面对丰厚的回报,国内的银行包括外资银行都在积极地准备成为托管银行。而外资银行具有很多内资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拥有先进的通讯方式和划款方式、完善的环球托管服务以及先进的证券托管和资金结算服务,势必将分割一部分市场,给我国银行带来竞争压力。

但我国银行也具有外资银行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无可替代的本土化。虽然外资银行在2006年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但其在境内的业务渗透深度与广度远不及中资银行。中资银行与国内的企业、个人及机构客户关系紧密,与政府关系良好,对国家金融政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见,中资银行这种传统的本土化优势为外资银行所不及,其能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境内的投资活动提供更大的便利。二是人民币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在资金的绝对数量上,中资银行可能并不占绝对优势,但在人民币资金存量方面,中资银行尤其是大型中资银行则具有雄厚的人民币资金实力。中资银行雄厚的人民币资金实力一方面能够确保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项下的外汇资金及时结汇,另一方面外资银行为大额结汇需求必然从同业市场借款,这势必增加投资者结汇成本,而中资银行则可以使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享受更优惠服务。三是银证关系密切。鉴于历史渊源,中资银行与境内一些大型证券公司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多年来银证不断开拓合作渠道,迄今中资银行已与国内大多数证券公司形成了良好的业务关系,这为中资银行联手国内证券公司共同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抢占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市场的制高点奠定了基础。此外,我国银行的资产托管系统逐步健全,资金结算平台也趋于先进。

三、我国银行应对QFII制度的措施

QFII制度在我国不断深化、发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投资规模都在不断增加,对于已经拥有托管资格的银行来说,要进一步发展和争取更多的业务,而对于积极申请托管资格的银行来说,更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与监管机构沟通,争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人资格

境内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中资银行并未自动享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托管人资格,而必须根据规定重新向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报批。中资银行应主动加强与上述三大机构的沟通,了解托管人资格申报及业务操作细则,积极准备相关报批文件,建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项下托管人内部管理制度,以取得市场准入的先决条件。

2.构建专业团队,形成纵横联动

QFII制度的运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托管银行提供托管业务、结算业务,而且还需要提供外汇业务。借鉴国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人的经验,在我国实施QFII制度之初,应构建一支跨部门的专业服务团队,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制作市场营销方案、主动出击快速应对等方面形成纵横联动的全方位效应。

3.加快银行股份制改造

对于我国银行来说,必须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进行公司化治理,转变管理理念,推行以信息流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全面实施内部业务流程再造,提升运作效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涉外业务,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逐步实现业务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这样,才能吸引外资,使托管人身份名副其实。

4.强化银证战略合作,共同发展QFII客户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必须通过境内的证券公司进行证券投资交易。因此,各大证券公司势必利用各种渠道,对内进行业务资源调整,变革经营理念,进一步加强研究咨询工作,增加研究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更具时效性、有用性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和“特色化的专家服务”。同时对外加大宣传力度,就是证券公司在提高自身素质前提下走出去,逐步扩大知名度,使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了解自己,从而搜寻并锁定QFII目标客户。中资银行可利用既有的银证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与境内证券公司的全方位协作,以取得相互推荐QFII客户,共同拓展市场的双赢效应。

5.建立与境外关联机构的联系,提高国际知名度

境外证券投资范文第10篇

2012年9月下旬,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外管局等监管机构,携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兵分四路前往北美、欧洲、韩日和中东地区,进行全球路演,意在吸引更多的QFII投资中国。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是指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和地区,允许境外投资者把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汇入并兑换成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督管理的专门账户投资于当地证券市场,包括股息及买卖价差等在内的各种资本所得,经审核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QFII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本质上是对外资有限度开放证券市场。

监管层加快引入QFII的决心甚笃。2012年4月3日,证监会、央行及外管局宣布新增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总投资额度达到800亿美元,同时增加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500亿元。该行为被视为推进汇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举措。

随后的5月,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主任王林表示,将进一步简化QFII申请文件要求和审批流程,并加快审批,对养老基金、公积金等可以优先审核,以提高境外投资者占资本市场的比重。

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就《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降低了QFII准入门槛,如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等经营业务或成立时间由五年降为两年,证券资产规模由50亿元直接降为5亿元。

这是继2002年QFII制度试点以来,QFII资格标准的第三次放宽。2002年11月5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

在最初三年严格管控QFII的审批数量之后,2006年始,监管层对QFII审批速度开始加快。当年8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颁布,放宽了长期投资机构的资格标准和资金锁定期,并允许QFII为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分别开立证券账户。2009年,外管局将单家QFII机构申请投资额度的上限由8亿美元增至10亿美元,同时增加了QFII开立资金账户的便利等。

2012年以来,由于A股市场持续低迷,监管层大力引入境外长期资金的意图更为明显。作为郭树清新政中的重要一环,QFII机构以及其额度的审批进入快车道。

外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28日,累计核准157家QFII机构308.1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其中2012年新批52家,净增审批额度78.85亿美元。

中金公司预测,全年新增QFII额度有望达到155亿美元,按70%的QFII仓位假设,则A股有望迎来新增资金超过500亿元,此增量仅为市场全年增量资金的5%-10%,市场资金面难以质变。不过,QFII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望加速流入A股市场。2012年7月、8月QFII新开账户分别为23家和17家,为QFII月度开户数的历史新高。

目前,困扰QFII机构最重要的政策问题来自税收。多年来,QFII资本利得税相关政策的不明确,不仅不利于QFII面向投资者核算收益成本,而且妨碍其利润的顺利汇出。9月路演时,证监会相关人员表示,正在会同税务部门制定并推出针对QFII投资A股收益的税收政策。

QFII税收涉及营业税和所得税。相关法规明确规定,QFII在中国从事证券买卖业务取得的差价收入,免征营业税。而所得税的征收包括两部分:一为对股息、红利和利息收入相应税负的计算征缴10%的企业所得税;二为对资本市场上的利得征税,这一部分始终未有清晰的政策指引。

按照外管局的规定,QFII可以按年度将利润汇出,但需提供完税证明。据悉,部分在QFII层面预提了所得税。在资本利得税尚无定论的情况下,除雷曼QFII清盘时,至今没有一家QFII缴纳过相应的所得税。实践中QFII通过出具纳税承诺函而实现利润汇出。

QFII入场,对A股市场意义重大,不仅在于资金增量,更能提振市场信心。截至11月7日收盘,上证指数(000001.SH)报收于2105.73点,较年初下跌4.26%,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超过15%,东京日经225指数上涨约6%,上证指数已连续三年熊冠全球。

中国台湾、韩国等市场的经验表明,引入境外投资者之后,重视价值投资的理念开始盛行,引进海外成熟的理念有助于帮助本地证券市场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台湾在1990年开始施行QFII制度,13年后彻底放开资本市场。

中金公司报告称, 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比例显示,截至2011年底,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只有15.6%,其中QFII的比例不到1%。而在海外成熟市场中,美国和日本的境外投资者占比均接近20%,英国在2008年已接近50%。

瑞银证券研究部副主管、首席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李近期在上海表示,很多QFII客户坚持长期投资,投资组合至少六个月不变,少数甚至坚持三年不变,此长期视角对市场大有裨益。此外,QFII注重上市公司分红比率和公司治理水平,有助于纠正国内投资者过于重视故事性和成长性的风气。

上一篇:升学教育范文 下一篇:内控工作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