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4:15:57

经济类学术论文

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类学术期刊 高品质作者库 构建 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92-01

众所周知,经济类学术期刊通常被归纳为图书馆藏当中的F类刊登学术论文期刊,其所涵盖的种类诸多,如经济学、中国经济、会计类以及工业经济类等。在新时期,要想有效地强化经济类学术期刊本身的影响程度与受关注的程度,最关键的就是要增强编辑的各项能力。为此,一定要构建高品质作者群,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论文刊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期刊的整体质量。

一、以重要会议及论坛为途径发现作者

在构建经济学家或知名经济学者作者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重要会议与论坛的方式来发现作者。如果将知名经济学家创作的文章刊登在经济类学术期刊中,仅仅凭借作者创作稿件的方式,很容易出现周期过长或者是沟通难度较大的情况。而如果对会议发言进行整理,利用这一方式而形成的学术论文,不仅可以对经济热点进行及时捕捉,同时,也能够保证经济学家的观点时效性更明显。[1]正是由于是会议发言,所以,更加通俗易懂,更方便读者阅读。另外,通过对会议发言进行整理,能够向与会者提供完整的会议资料内容。同时,在文后可以把发言者所编著的书籍和文章当作参考文献,刊登在杂志中,向读者推荐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此,编辑应当对本年度重点的经济会议进行事先盘点。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新浪财经频道的会议栏目进行查找,而且可以详细地查找出会议的名称、主办方以及地点等信息内容。在会议索引中,不仅能够联系到主办方的媒体联系人,而且能够参与到会议现场,同与会者的重要发言人互相交换名片,而获取经济学家的联系方式。这样一来,在会议结束以后,还能够通过媒体联系人获取相关的会议资料等,进而对发言实录予以全面整理与编辑加工,最终以学术论文的形式署名发言人姓名,将其当作论文作者。同时,需要陈列同发言内容相关的发言人编著书目与文章,或者是将发言当中所涉及的观念及相关书目等当作论文重点参考文献。另外,还需要同发言人与助手进行联系并确认文章,进而和经济学家构建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2]

二、利用重要研究机构与作者联系

目前,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很多,而大部分机构举办方都是中央政府机关或者是比较知名的院校,所以,也被认为是国家经济问题研究的智库。同时,在民办智库当中,能够查询到为公司提供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现阶段,我国知名机构主要是长城战略与和君咨询,而且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查询,特别是银行与跨国业务公司,其下设了研究部,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对机构官网进行搜索,可以查找到月度会与季度会。

除此之外,还可以了解重要的研究机构官网,并且深入研习其内设的研究部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中,列举出了所有的研究人员名单,甚至包括详细的联系信息与邮箱。这样一来,编辑就能够根据栏目文章的需要联系不同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最终了解正在开展的研究课题内容,进而找出相应的文章,同作者构建联系。通常情况下,承担课题研究人员都是博士或者是博士后,属于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而且自身具备研究成果发表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研究成果的发表,也能够实现研究人员与杂志的共同发展与成长。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重要研究机构内部刊物进行查找,进而联系到刊物的负责人,最终获得刊物,选择所需文章,而这样一来,也能够同文章作者建立联系,为经济类学术期刊作者库的构建奠定基础。

重要的研究机构通常都会在内部交流刊物中刊登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也涉及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动态的数据,所以,具有极大的信息量。为此,将其刊登在公开性的经济类学术期刊中,也会引起相关行业研究人员或者是高校研究人员的兴趣,增强关注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品质作者资源数据信息库的构建直接影响着经济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而要想构建高品质作者库,同样需要编辑的努力。为此,文章针对建立经济类学术期刊高品质作者库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重点阐述了高品质作者库的两种路径,希望能够为促进经济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韦京.经济类学术期刊建立高品质作者库的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5,46:44-45.

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类学术期刊编辑;经济类高品质作者库;智库

[DOI]10.13939/ki.zgsc.2015.46.044

1 序 言

经济类学术期刊是指图书馆藏中归于F类的刊登学术论文的期刊。主要分为综合性经济科学类、经济学(除会计,企业经济)类、世界经济类、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会计类、农业经济类、工业经济(含企业经济)类、贸易经济类、财政类、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等。 新时期提高经济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与受关注度,与编辑的各项能力密切相关。经济类学术期刊只有建立高品质的作者群,才能提高刊登论文的质量,从而使期刊整体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建立一个高品质作者资源数据信息库对于经济类学术期刊来说,至关重要。下文从高品质作者的分类及其建立路径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2 经济类学术期刊高品质作者分类

经济类学术期刊的高品质作者一般有三种类型:知名经济学家、重点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文章被引与转载率较高的作者。

知名经济学家是经济类学术期刊高品质作者首要组成部分。知名经济学家文章一般针对当前经济热点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向;高屋建瓴地探索经济前沿理论,促进经济发展实践,能够推动经济学术研究,引领经济改革方向。经济类学术期刊登载知名经济学家的文章可以借助经济学家的知名度提高杂志的知名度、扩大阅读面,引起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重要研究机构对杂志的重视。

寻找高品质作者也可以从作者的工作单位入手,重点研究机构一般承接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研究人员不一定是知名经济学家,甚至有可能是非常年轻的学者,但其研究能力较强,所写文章节选自所承接的课题,针对当前实际发生的经济问题,研究该问题的现状,存在的解决难点,针对问题构建评估体系或者对新的领域进行已有研究的系统性综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路径。重要的基金课题在开题时,专家团队已对课题的架构、内容、研究方向已做了论证与评价,因此选择这些课题的承接人作为期刊作者库的成员,可以减少编辑在选题与编辑标题时的工作量。此类文章的刊登也可以提高杂志的关注度。因此,重点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也是经济类杂志高品质作者组成部分。

提高学术文章被引率与转载率是提高杂志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等对于期刊文章的全文转载或目录索引,对于提高杂志的关注度与社会认可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选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经济类学术期刊所刊文章在中国知网的下载率与转载率是入选核心期刊要目的重依据。而入选“全文中文核心期刊”的学术期刊也受到大多数高校及研究机构的青睐。

3 建立高品质作者库的路径

建立高品质作者库的主要路径是:通过重要的会议或者论坛发现作者;通过重要的研究机构联系作者;通过重要的转载机构搜寻作者。

3.1 通过重要的会议或论坛发现作者

通过重要的会议或论坛方式发现或者认识作者,较为适用于建立经济学家或者知名经济学者的作者库。经济类学术期刊登载知名经济学家的文章如果单凭约作者写稿件这一种方式往往会遇到周期长、沟通难的问题。通过整理会议发言这种方式来形成本刊登载的学术论文,一方面可以快速捕捉当前的经济热点;另一方面经济学家的观点也更具有时效性,因为是会议发言,整体上会更通俗易懂,便于阅读;同时,会议发言的整理也为与会者形成了较为整齐的会议资料。在文后将发言者所写书籍与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在杂志上刊登,起到了宣传作者观点与向读者推介作者研究成果的效果。这需要编辑事先盘点本年度的主要经济会议。年度重要经济会议可以通过“新浪财经频道――会议栏目”查找,一年12个月的重要经济会议名称、主办方、时间及地点均可查到。通过会议索引,既而可与主办方媒体联系人取得联系,现场参加会议,与参会的重要发言者交换名片,获得知名经济学家的邮箱及助手联系方式,会后在会议的媒体联系人处获得会议资料与发言速记实录,整理发言实录并进行精编辑加工,形成学术论文的形式并署上发言人的姓名作为论文的作者,列上与发言内容相关的发言人所写的书或者文章,以及发言中提到的观点所涉及的其他经济学家所写的书或者文章作为论文的参考文献,与发言人或其助手确认文章,与经济学家建立起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除了新浪财经频道――会议栏目是搜索重要经济年度会议的引擎之外,重要研究机构的官方网站也是搜索重经济会议的途径。

3.2 通过重要的研究机构联系作者

研究经济问题的中国重要研究机构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这些机构的举办方大多为中央政府机关或者是著名的高等院校,因此可称为我国经济问题研究的官方或半官方智库,而民办的智库可以查询为各大公司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公司。国内较为著名的机构有和君咨询、长城战略,也可以查询各个上市公司,尤其是各大银行及有跨国业务的公司均下设有研究部,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行业发展持续进行短、中、长期的分析与预测。通过这些机构的官网可以搜索到其月度会或季度会。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经济每月谈”、中国经济50人论坛长年设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长安讲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中国经济观察”季度论坛等。

另外一个途径是通过对各个重要研究机构的官网,对其内设研究部门进行了解与研习,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上的每一个研究所均有其研究人员名单,有些重要的研究人员标明电话与邮箱联系方式,负责不同栏目的编辑可以根据自己栏目文章的需要与不同研究所的相关人员取得联系,获知其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并从课题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章,与作者建立起联系。具体承担课题的研究人员一般是年轻的博士或博士后,他们年富力强,是单位重点培养对象,且有发表研究成果的愿望与需求。在不断地发表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杂志与年轻的研究人员共同成长。

第三个途径是通过查找重要研究机构的内部刊物,与刊物负责人取得联系,获取刊物,选择文章,相应地就与文章的作者,即该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建立起联系,建立经济类学术期刊的作者库。上文所列的重要研究机构一般会有自己的内部交流刊物登载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关于国家经济发展与行业动态的数据新,信息量大,如果登载在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学术期刊上,容易引起其他的同行业研究人员及高校研究人员的兴趣,受到他们的关注。

3.3 通过重要的转载与论文收录机构搜寻作者

下文就人民出版社的新华文摘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这两个目前国内影响力较大的、重要的转载机构来展开分析。《新华文摘》系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的文摘半月刊,栏目设置有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与回忆、文化、科技、读书与出版等,受到党政中高级干部领导;宣传、咨询机构国家公务员;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科研单位、大学及其他教育部门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知名的专家学者、重要媒体的主要负责人的认可。期刊登载文章得到《新华文摘》的转载,对于编辑与作者而言都是一种荣誉与认可。有些单位还规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由于刊期相对少,还需涵盖各领域的重点文章,使得《新华文摘》对文章的转载要求质量非常高。从经济栏目来看,每期登载篇数不超过4篇,作者要求一线经济学家或者是重要研究机构高级研究人员,选题要求新颖,内容上解决问题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对每期《新华文摘》杂志的研习可以发现高转载率作者,摸索到转载文章的选题规律。

编辑还可以通过订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管理类“复印报刊资料”,通过对“复印报刊资料”的研习,找到在复印报刊资料中转载率较高的作者,并通过互联网查找其工作单位与联系方式,与作者取得联系,向其约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集成、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也是中国重要的智库之一。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文章数量多的杂志,受到重点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与各级政府机构的重视。一些单位设立了对转载文章作者的奖励制度,视同刊登于核心期刊。

通过中国知网按全文转载率情况排列,查找高被引率与下载率经济类文章及其作者。经过查找发现,中国知网文章被引率与下载率较高的作者不一定是知名度高的经济学家与职称高的教授或博导,中国知网被引率与下载率与文章的选题有关,与作者的身份关联度相对小。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通过知网下载文章的需求量较大,他们通过知网将已发表的文章下载下来,主要参考文章的结构框架、文章对相关问题的论述角度与观点。对于文章的选题要求具有贴近本人工作环境、与专业的相关性及自我驾驭性的特点。教授、博导与经济学家的文章大多具有专业性、针对性,构建的经济模型大多具有独创性,选题较为宏观,重在解决国计民生重大问题,行业评估及未来发展方向,区域或地域的经济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绝大部分作者的选题在内容与水平要求上贴合度不强,他们的文章多被同层次作者下载引用。由此可见,中国知网的转载率与被引率取决于刊登文章选题,与作者的身份联系不密切。

4 作者库建立后的维护

可以按知名经济学家、重要研究机构的重要研究人员、文章高被引率与转载率作者对数据库进行分类,建立起包含作者身份、工作单位、电话号码、邮箱的信息数据库,对相应的信息要及时进行更新。通过与作者的交流,及时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发展情况,发生工作变动、电话号码变更、邮箱变化要及时更新。除了文字联系以外,编辑还可以通过节日问候、会议、论坛通知、文章转载祝贺等方式加强与库内作者的交流与联系。总之,经济类学术期刊建立高品质作者库需要持之以恒,工作需要具有连续性,作者库才能在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为期刊提供更多更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孙书平.论学术期刊编辑的策划意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2]刘红霞.策划编辑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J].中国编辑,2011(2).

[3](日)鹫尾贤也. 编辑力从创意设计到人际关系[M].陈宝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写作创新能力;培育;竞赛

1引言

近年来,本科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逐渐被列入高校教学计划的重点,写作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的重视[1]。国内,清华大学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2020年,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所高校共建的“书面写作与口头沟通”课程开课。国外,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都开设有体系完整的写作课[2]。在我国经济类本科生写作教育中,写作类课程开设时间不长,该类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组织都有完善与探讨的必要。论文旨在结合学生学术发展的要求与课程教学的规律,形成对于经济类本科生写作创新能力提升较为有效的课程设计。

2写作创新能力培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2.1达到专业培养要求

以作者所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是:“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写作创新能力培育所追求的“三大情感”———爱国担责、严谨务实、敢于质疑,“四大能力”———语言表达、组织实施、人际沟通、社会适应[3]是提升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五能力”的有效方法。

2.2满足学生学术发展差异性要求

2.2.1基础层面———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是综合反映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指标之一,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提升是教学水平提升的表现。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从选题到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不足一年时间,而且在这期间学生还有考研、实习、找工作等任务,短期内完成的论文难以做到精雕细琢。特别是有些前期没有研究基础的学生,论文写作中才发现相关数据、案例找不到,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但按照我们的课程设计,学生在大二就开始确定自己的研究范畴,学习学术研究的一般方法,经过三年时间有意识地关注相关内容,对数据、案例进行积累,毕业论文质量可以有一定的保障。2.2.2延伸层面———强化学术能力培养对于有学术研究兴趣,希望写出高水平毕业论文以及有保研、考研要求的同学,引导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研究等方式加强科研实践,通过实践中对写作创新能力培育课程所学知识的运用,夯实科研基础,提高科研能力。2.2.3提升层面———助力高水平学术人才培养对于有志于将来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提升课内论文选题的难度要求,在完成高难度论文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参与社会实践,大创项目以进行基本的科研训练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选修专业相关的学术前沿介绍、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教师课题,把自己沉浸到学术氛围中,锻炼自己的学术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写作创新能力培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依据写作创新能力培育的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中,紧扣“传、帮、带”培养思路,注重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调查报告撰写以及大创项目从申请到结项实践的全过程培养。

3.1传———设置写作创新能力培育课程

课程以教师讲课为主,为理论教学。一方面,授课教师就写作涉及的共同问题,如文献检索、选题确定、文献综述等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另一方面,教师就自己研究的课题,以案例分析法,讲授自己从研究范围选定、研究方法学习到学术论文形成的全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从学术研究新人到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3.2帮———设置写作创新能力竞赛课程

课程以学生写作为主,为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安排以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学术作品(可以是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大创项目申报书)为目的。教师的工作任务一是通过开题答辩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二是集中授课讲解学术作品的写作注意事项;三是就学生的文献综述写作是否规范、写作思路梳理、写作提纲是否符合要求等个性问题进行“一对一”讲解。通过教师理论讲授与学生写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果。

3.3带———课程之外写作实践

师生之间依据教师特长与学生兴趣双向选择,利用微信、电话、邮件以及面对面等沟通方式,建立较为稳定的关系。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师科研课题、学生自选研究课题等为依托,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较长时期针对性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完善课堂学习中选定的课题。在课内、课外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完成学术作品,作品质量是学生课程成绩的重要依据。此外,学生作品还要经过相似性检测、教师评阅到颁奖典礼的竞赛过程,只有完成竞赛,课程内容才全部完成。也有部分学生因课程对学术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师生之间的联系会因为大创项目研究、学术论文完善等持续到学生本科毕业。具体课程内容安排如图1。

4写作创新能力培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4.1课程组授课,各施所长

不同于一些学校写作与沟通课程由文学院教师授课[4],写作创新能力培育教学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他们不仅是课程的讲解者,还应是学生完成作品的协作者,甚至是学生课题研究、的合作者。授课教师应具备扎实学术基础,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掌握学科前沿。写作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一个教师难以完成一个教学班学生不同方向的研究要求以及大量的课外辅导要求。采用课程组授课方式,依托教师们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在满足学生“双要求”的同时,还为不同研究方向的案例教学提供了保障。“多教师、多方向”的学术引导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课题。

4.2集体备课,分工协作

4.2.1细化教学内容目前与写作相关的课程从课程名称到讲课内容差异性都比较大。由于课程设置目标不同、授课对象专业的不同,少数高水平教材[5]并不能直接使用。我们在教学内容确定上,主要依据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以及课程结束时面向学生的学情调查中学生反馈意见,经过反复论证得出以教师学术规范讲解为基础、案例教学为引导,以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调查报告撰写、大创项目研究取得实效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并在集体备课中将教学内容具体化。4.2.2分配教学任务按照教学内容要求,考虑教师的教学特长,分配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教学任务、上课课时、时间等。教师之间相互协调教学内容,确保每一知识点有人讲,每一知识点不重复讲,争取做到课程内容无缝衔接。

4.3任务驱动,强力反馈

本着学生“早进实践、早进课程、早进项目、早进团队”的培养模式,写作创新能力培育(每周3学时,1~6周)和写作创新能力竞赛(每周3学时,7~12周)开设在第三学期。二年级学生学术基础薄弱,需要教师在选题、文献综述、写作提纲、作品初稿、作品修改等环节予以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我们将学生选题(第6周前完成)、文献综述(第9周前完成)、写作提纲(第12周之前完成)质量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通过开题答辩、课堂点评、邮件反馈、当面指导等方式明确告诉学生存在问题,通过专为课程设置的微信公众号“安大国贸思享”及时优秀作品,帮助学生在第18周之前完成学术作品。

4.4客观评价,成绩合理

课程成绩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学生非常看重。评价中,我们既重视过程也看重成果。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将平时成绩提高到50%,综合考虑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等。为了做到评价标准一致,在课程组教学下,由一位教师负责批改作业,汇总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期末作品质量占50%,也是由一位教师批改所有作品,一把尺子衡量,做到公平、公正。对作品质量的衡量要考虑学生的初学者身份,以选题新颖、层次清楚、逻辑合理、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格式规范为标准,对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不作要求。

4.5延伸教育,分层培养

4.5.1竞赛组织写作创新能力竞赛评比放在第五学期开学时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和第四学期进行作品的修改、完善,并在第五学期提交作品。竞赛分为初评和复评,初评由一位老师,统一标准,选出50%作品进入相似性检测。在去除重复率过高(20%以上)作品之后,大约全部作品的35%左右进入复评。复评由三位课程组教师担任,分别就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写作规范单独打分,结合相似性检测结果,统计得出排名。取全部作品20%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4.5.2大创指导大创项目申报一般在第四学期,学生在第三学期写作课程中的学习,让学生申报大创项目有了底气,申报书涉及的选题、文献综述、调研等内容的方法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但是要能成功立项,并且完成项目调研、资料整理、研究报告,实现成果结项还需要教师的指导。4.5.3学术论文写作指导需要保研、考研的同学,有写作高水平学术论文的需求,也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愿望。在课程结束后,他们会针对性选择“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在教师指导下丰富研究方法,提高论文质量,提升学术水平。

5写作创新能力培育课程的教改成效

5.1毕业论文质量提高

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从第三学期开始的学术论文教育,帮助学生早阅读文献、早查找资料、早开展调查、早学习研究方法、早了解写作规范。通过大创项目锻炼、锻炼的学生,他们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对于其他学生,指导教师也免去了指导学生格式、文章范式等工作,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毕业论文内容的提升上,毕业论文水平也有提升。

5.2大创立项数量增加,层次提高

在开设“写作创新能力培育”“写作创新能力竞赛”课程的班级,学生第三学期完成学术论文、大创项目、调查报告的写作培育,到第四学期开始大创项目的申请时,已经拥有申报所需要具备的学术基础,大创申报呈现立项数量多,层次高的特点。开设课程的国贸专业2021年获批部级立项6项、省级立项11项、校级立项7项。

5.3提高学生保研、考研竞争力

研究生培养比较看重学生的学术素养、学术基础。应届毕业生在保研、考研时尚未完成毕业论文,如果缺乏学术训练、没有研究成果,学生很难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而经过写作创新能力培育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术作品。他们可能是一个部级大创项目的主持人,也可能是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作者。从实际情况看,教师出具的保研推荐信,需要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进行评价。写作创新能力培育中,教师在“传、帮、带”中见证了学生学术水平提高的过程,这有利于教师作出有依据的推荐,写出高质量的推荐信。此外,学生在参加保研夏令营或是研究生面试时,要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写作创新能力培育中形成的研究成果,帮助不少同学在这一环节脱颖而出。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学术能力在校外得到肯定,过去几年,保研、考研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的占据较大比重。

5.4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本科教学中,课程论文、小组专题课堂演讲等都对选题恰当、文献综述完整、写作规范、逻辑严谨、结构合理等方面有要求,写作创新能力培育的良好训练,对学生完成相关任务有很大帮助,提升了课程论文、专题演讲的质量,也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6结语

写作创新能力培育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授课内容与课程组织还在探索与完善之中。我们注意到,目前的课程教学,主要面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因此教师的选题方向引导、案例教学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专业范畴内,暂时还不能满足经济学类其他专业学生的选课需要。另外,部分学生认为写作能力高低对就业没有影响,而毕业论文通过难度不大,因此在学习中投入时间、精力不够,课程学习效果不明显。我们将继续探索教学内容与课程组织中新问题,以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的选课需求,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随着全社会对本科教学的要求提高、重视程度加深,本课程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迫切希望有更多的教师研究相关课题,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得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李伟.多元视角下的写作教学创新研究[J].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5):145.

[2]雷奕,秦文佳.西点军校写作与表达课的课程类型、教学理念及教学特点[J].写作,2021(3):105.

[3]闵树琴,陈芳.经济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2):47-51.

[4]刘柯.论写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177.

[5]林幼菁.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入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6]王永岗,王来军,王连震.“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21(2):9-11.

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第4篇

1、选题范围宽且时效性强。经济类毕业论文选题宽泛,涉及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需要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更有许多亟须解决的实践问题,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热点问题。并且,由于经济形势时常变化,热点也在随时切换,因此,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很强的时效性。宽泛的选题范围给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选题带来了一定困难,一是形成了本科学生知识面有限与选题所需要解决问题宽泛而多样的矛盾,学生所选择的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往往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很难解决的;二是热点问题都是涉及面广的问题,如选题较大则本科毕业论文解决不了,如选题较小则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深度不够而深入不下去。三是选题时效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平时对经济信息有所跟踪。

2、论文多为应用性论文。由于受学生理论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都是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应用研究,理论研究的论文很少。在笔者近10年的论文指导过程中,选择经济理论进行研究的学生不到5%。应用性强的论文对学生写作要求相对较高,一是要求学生抓住经济现象的本质,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实证的分析能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要求学生对所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结论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层次;三是要求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寻求理论支撑,在所学理论的框架和范畴下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方法实证性多。应用性强的论文决定了其分析方法的实证性要求。分析方法的实证性就是要用现实的数据和案例来分析经济现象,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即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经济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为上升到规范分析打下可证实的基础,这是学习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分析过程。方法实证性多要求:一要掌握主要调研和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掌握不熟练往往不能准确地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二要搜集较为翔实的数据,数据要求系统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三要正确说明数据分析结果的经济含义和政策含义,这是实证分析的最后落脚点。

4、撰写规范性严。经济类毕业论文应用性强和实证方法多的特点要求论文的撰写十分规范。一是从结构上来看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要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架构和写作架构,三者缺一不可;二是理论支撑和现实问题分析要融合,即现实问题的分析要有理论支撑,理论分析也要以现实问题为对象;三是要求数据和引证科学合理,数据除符合系统性、权威性和代表性要求外,获取第一手数据显得格外重要。

5、论文撰写过程难以有效控制。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多数无须实验,而是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而且这一过程多在学生临近毕业的实习阶段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其求职、考研、出国等规划发生冲突,难以兼顾招聘、备考和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指导老师只能通过“遥控”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效果大打折扣。

二、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易出现的问题

1、论文选题不够科学、合理。文科类的本科论文指导老师较难获得科研课题,且由于本科生的理论功底不够,本科生中只有很少人参加导师课题的研究。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均以老师指定范围或自拟为主,因此选题时常存在不够科学合理之处。据笔者多年指导本科论文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一是选题过大过空,如“论中美经贸关系”;二是选题不符合学术论文要求,如“近期中国股市走势分析”;三是选题只考虑个人兴趣而不考虑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能培养和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和综合利用的能力。

2、论文缺少严谨性。部分论文泛泛而谈,缺乏实证基础,材料不能支撑论文的观点,论证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必要的数据和例证,论点多来自自己凭空臆想;二是数据和例证的选取不恰当,只是简单罗列和堆砌,不能很好地支撑论文观点;三是数据不系统,系列数据采集较少或缺失较多,不能真实反映经济现象的本质。

3、论文格式不规范。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应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主要内容包括:题目、作者、提纲、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几个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加之论文主体是拼凑而成,毕业论文的格式混乱。如:结构不合理、论述重复、字号不统一、错字病句百出、图表不规范、文理不通、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其中,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是比较普遍和比较严重的问题。

4、论文内容抄袭、拼凑现象较为严重。当前学生可获得资料来源很多,如往届毕业论文、专用学术期刊网、学校的图书馆、院系的资料室。特别是对于经济类而言,网络上的财经类文章更是多如牛毛。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采取拷贝加粘贴的方法,用几天的时间就能完成学校规定用10周时间完成的毕业论文,更有甚者直接在一些专门从事“”的业务网站上购买论文。学生自创性论文比例逐年降低。

三、提高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造成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如对毕业论文撰写缺乏重视、自身水平所限等等;也有来自学校方面的,如毕业论文规章制度安排不尽合理、指导老师时间精力有限等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多年经验,就如何提高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确保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对策:

1、提高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认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其他教学环节彼此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它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学生科研训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2、推行科研导师制。学生在临近毕业时面对求职、考研、出国等规划的多重压力,时间仓促,不太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做好毕业论文。为此,可推行导师科研导师制。即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科研活动,科研导师制以科研为纽带,通过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而且学生可以提前进入毕业论文的准备阶段,如搜集跟踪资料、确立选题方向等。这样既可以发现和培养学生自身的专业领域兴趣,为后期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

3、出台具体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操作规范和奖惩措施。学校管理层应出台具体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激励措施和操作规范,调动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指导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中去。对于优秀毕业论文撰写者的指导老师给予奖励,而对于质量欠佳的毕业论文撰写者的指导老师给予适度惩罚。奖惩措施同样适用于学生。特别是对于抄袭问题而言,应制定相关的规定,对于检测出来的抄袭论文要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得学生不敢轻易抄袭。如同当前我国治理酒驾一样,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得驾驶员不敢以身试法。

4、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过程管理。指导老师应将过程管理思想用于毕业论文指导中,对学生论文创作进行全程指导与管理,努力使得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得到培养和锻炼,进而保证论文的质量达到要求。鉴于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惯例,论文指导分为选题、拟定提纲、论文初稿修改、论文终稿修改几个步骤。指导老师应在每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指导,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集成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毕业论文质量过程控制图见图1。

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第5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44-1586/Z)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双为”和“双百”方针,倡导学术创新,主要刊发计算机软件、应用网络、电脑美术、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类学科;会计电算化、电子金融等经济类学科;外语外贸、图书信息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优质学术论文。

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一.刊物名称、宗旨与内容的统一

保持刊物名称、宗旨与刊物内容的一致性,是学术期刊规范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刊的名称是《世界经济与政治》,宗旨是:“以学术为本,严格学术规范要求,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平等,促进学术交流”。为了使刊物的内容与刊物名称、宗旨、基本属性、学术层次保持一致,我们注重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结合;注重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的结合;注重选题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前沿性;注重学科建设,强调理论创新;注重实事求是和学术争鸣。我们在组稿中注意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本刊在有关全球性、地区性问题的稿件与有关国别问题的稿件之间,重点组织和选用前者,同时注意选用对国际社会有比较广泛影响或典型意义的、有关国别问题稿件或有关不同国别比较稿件,

其二,本刊的定位在于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的结合,强调从世界经济政治化、国际政治经济化的视角分析问题,尽管侧重于国际关系理论,但在总体上做到了与《世界经济与政治》刊物名称相符合,兼顾了世界经济类与国际政治类这两方面的稿件,特别注意组织和选用能将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的稿件。

其三,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现实性,不是纯理论性刊物,因此,我们较多地刊发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理论工具来剖析重大国际问题的学术论文,同时也适当刊发介绍国际政治与经济理论研究前沿的文章。

其四,注意组织和选用能将国际与外国问题研究同国内问题、中国对外政策问题研究结合起来的稿件,特别是增加了专门研究我国对外战略的栏目,如“中国与国际组织”、“战略研究”等,发表了不少能够将所谓“彼学”与“己学”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探讨我国对外战略的论文。

二.注释规范化

论文注释的规范化是学术论文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论文的引证不仅是学术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学者伦(scholars’ethics)的重要方面”。论文的注释包括对学术论文中正文以外不同部分的解释和说明。根据注释说明的对象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题目注释、作者注释、引文注释和释义性注释四类,我在这里主要讲引文注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规范的注释不仅为读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研讨的线索,也为科研评价与文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本人的学风、学术品格和功底。比如,有的文章在该注释的地方没有注释,或者注释不完全;有引用著作的名称却不标页码;有的注释有误,依其所注查不到相应的引文;有的明明是转引别人的文章或著作中的外文注释,但并不注明所转引的出处;还有的注释原本是源于外文书刊,但作者却翻译成中文,令人无从查阅。

我们在编稿过程中还发现,有些作者的文章从表面上看似乎做了注释,而且做得很规范,但仔细一看,就发现在文章中阐述作者最主要论点的部分,大段地引用了别人的著作,却偏偏没有注释。有位作者的论文送呈专家审稿,说来也巧,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恰好是我们聘请的审稿专家已经出版的学术专著中的主要观点,结果是这位专家指出上述问题,并一一标出所引内容的页码。像这种“在次要的地方注释很认真,而在重要的、关键的地方有意不做注,对注释‘有意遗漏’”问题并非罕见。这里,注释仅仅被作为一种“形式”,而在这种“注释形式化”的背后,暴露出作者缺乏尊重他人成果的学术意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抄袭剽窃有联系。

我们感觉在外文注释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相当一部分作者引用别人论著中的二手材料,且不与原始材料核对,以至于出现书名与作者名不附,张冠李戴,页码不准确的问题。因此,一个规范的注释最好不要采用“转引自”,认真的作者不应满足于“转引自”,而应该找到最终的出处。

我们一定要大力倡导“诚实做注、诚实引证”的学术道德。中国的学术界其实也是有很多有思想、有见解的学问家的,但他们却总是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甚至往往被埋没。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思想、见解发表出来,在引起社会广泛注意之前,先就通过被有意不做注的“引用”而变成了引用者的东西。而引用者将其思想“攫为己有”以后,却可能利用做学问以外的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借猎取别人的成果而成了“名家”。学术道德规范是一个科学态度问题,研究者要加强学术自律,要尊重别人的学术成果。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的文章注释虽然很全,其所引用的资料来源均是英、法、德、日等国的报刊,再仔细一查,你可以发现这些五花八门的注释都来自一个出处,这就是新华社的《参考资料》。鉴于《参考资料》的全部内容都可在网上查到并下载,因此,需要注意有人利用从《参考资料》网下载的内容,通过“块操作”拼凑“论文”的可能性。

除了注释规范化以外,还有一个参考文献的规范化问题。现在,学术期刊越来越出现引文注释和文献索引的“单列性”趋势。我院大多数期刊都对注释比较重视,但部分期刊对开列参考文献不够重视(包括本刊),相当部分论文只是加注,却不开列参考文献。今后,应该尽量要求作者将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出,既表明作者立论的依据,也体现对别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便于文献情报工作者通过对论文作者开列的参考文献的统计,得出某篇论文(或著作)被各方作者引用的次数,分析出该论文(或著作)及其作者的水平和影响,也有利于统计各种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进而对各种期刊的影响和地位进行分析比较。

三.学术批评也要讲规范

近年来,我们一些刊物展开学术批评和争论的文章有所增多。学术的批评与争论,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术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也可为学术刊物增色添彩,“学术评论、学术争鸣是学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术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匡正谬误、拓宽思路、深化认识、繁荣学术。”因此,作为学术刊物,应十分重视和开展严肃认真、积极健康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应以“文本”为中心,而非其他。但是,我在编稿过程中,也常常为一些作者的批评文章或争论文章中出现一些偏激的、情绪化的表述感到头痛,我将这种现象称为“情绪型的不规范”。

今年我们刊发了几篇关于学术批评的文章,我们就遇到这种情况。似乎,写这类文章的作者对他所要批评或与之展开争论的文章及其作者“有一股子气”,非要发泄出来不可,或者是把学术批评当成了与对方较量高低,甚至要把对方打倒的擂台;而不是把学术批评作为相互切磋,追求真理,提高学术水平的园地。于是,就使用了一些过激的、刻薄的语言,不认真地审核被批评文本,不准确完整地理解对方的文句与词义,甚至不惜将被批评文本加以曲解、推向极端,以便自己“大批特批”。被批评者原来并没有错的话,经过一些批评者的“一推一挪”也变得很有“挨批的价值”了。我们应该提醒一些批评者,既然你是在批评别人“学风不正”,那么,你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你的批评本身也应该或者更应该保持好的学风,而且把学术批评本身当做学问来做。当然,被批评者在反批评的时候,同样应该保持好的学风,遵守学术批评的规范。我们编辑部在刊发学术批评的文章时,难免会遇到某些被批评者不能正确对待学术批评,对编辑部意见很大。但我们以为缺乏严肃批评的学术期刊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仍坚持努力创造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的良好氛围,坚持“让学术在批评中前进,让学风在批评中净化。”

四.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规范

学术期刊要注意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规范性,“以便于读者的利用、以利于国内和国际的学术交流;便于计算机管理。”

文题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识别论文,借以判断是否需要阅读的重要依据。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发现部分作者对文题重视不够,有的文题不能准确体现文章内容;有的文题过长或过简;有的副标题与正标题关系不明确;有的遗漏说明文题的重要信息,如“本文是某某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等。总之,遇到文题不够规范的情况,编辑部有责任与作者一起商量修改问题,使之更加规范,这对文章的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摘要是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它应该能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知该论文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录入计算机数据库。但是,不少作者或者不提供摘要;或者不重视写摘要,敷衍了事;或者摘要的写法不规范,包括摘要内容与文章内容不符,摘要写得太长或太简,在摘要中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第三人称而以“本人”、“本文”等字样开头进行自我评价,在摘要中补充正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等等。这些做法都影响了摘要的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是用来表达、揭示文章主题内容的、具有检索价值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应该从论文的题目、摘要或正文中抽取,它是学术论文进入流通和引用的一个窗口,包含着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和检索点,对于编制和进行文献索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网络化时代,关键词的作用更加突出。

目前,作者在选择关键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时选取的词或词组并不涉及论文的主要内容,有时甚至出现自造的词或词组等等。今后在选择关键词时,要更加注意关键词的规范化,注意选择关键词更加注意如何为学术文献的检索和统计提供便利,以便使更多的学术论文进入研究人员的引用、搜索的范围,更好地适应学术信息数据化和网络化的要求,努力形成适合社会科学论文的标准,进而达到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

中国科协对科协系统学术期刊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选择与排序做出的具体规定很值得我们参考,其具体条款如下:(1)发表在中国科协系统学术期刊中所有学术论文,必须在内容摘要之后列出不少于4个关键词,没有关键词的论文应列入非学术论文类;(2)这些关键词应按以下顺序选择:第一关键词列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二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第三关键词列出该文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对于综述和评述性学术论文等,此位置分别写“综述”或“评论”等);第四关键词列出在前三个关键词中没有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如有需要,第五、第六个关键词等列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

与自然科技论文相比,社会科学论文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宜照搬科协系统学术期刊有关关键词的选择与排序的规定,但是,社会科学论文显然也需要制定一个有关关键词选择与排序的规范。

五.术语、概念、译名、地名的规范

学术期刊首先就是“要进行学科的术语和概念的规范,就像数学有它的基本公式和命题一样,社会科学研究中也应有其规范的术语和概念。”这里先从专有名词和术语、译名和地名的规范化问题谈起。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及学术交流的扩展,在国际问题学术刊物中,对西方文献的大量翻译、评介越来越多,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涌现。与此相应的是译名(人名、书名、地名)和术语的规范化问题也比较突出,需要及时形成统一、规范的表述。正如有的学者提出的那样,“国内对这些名词的翻译既缺乏权威的规定,也没有同业公会认可的业内标准,结果就出现了一词多译的‘自由化’局面,造成了交流上的混乱和困难。”比如,在同一篇文章中一个人名竟然有三个译名;如有的文章中英文混杂,或直接使用国际组织、专有名词和术语的英文缩略语,很不统一。我们对此有明确要求,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英文的专有名词和缩略语时必须有中文说明。歧义较大的还有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人们的理解常常有出入。有的时候人们说“亚洲”的时候其实指的是“东亚”,说“东亚”的时候其实指的是“中日韩加东盟”,说“东北亚”的时候其实指的是“中日韩三国”。

六.防止抄袭剽窃、一稿多投

防止抄袭剽窃、一稿多等行为,既要依靠编辑部加强对来稿的检查,也要依靠广大读者、作者的揭发检举,为此宜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同时应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建立违规处罚规定,加大对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抄袭剽窃行为的曝光和惩罚。

与此同时,院内外同类刊物之间是否应该加强横向联系,就防止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行为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希望就此问题进行一些讨论。此外,利用网络检索来加强检查,也是一个办法。现在,我们在网上输入某一个作者的名字,可以查到很多有关此作者的文本,其中同一篇文章可能出现在多处,但往往是不同报刊或网站相互转载所致,而不是作者一稿多投所造成的。为此,还需要开发出区分报刊转载与一稿多投的办法。

关于一稿多投,似乎也有不同意见。也有人认为应该允许“一稿多投”,并说了一些理由。不过,我们仍然反对“一稿多投”,但是,对于同一篇文章在内部刊物发表后,再拿到公开刊物发表这种“一稿两用”的做法是否可以允许?或者将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略加改写再当做作者的专著或与他人的合著的部分内容,这种做法是否合法?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正式的政策规定。

与此相关连的一个问题是,现在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向学术刊物投稿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发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时,如何署名、怎样署名才算规范化,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七.匿名审稿制度与学术规范

有学者呼吁: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在杂志社、出版社全面建立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评审制度——专家匿名评审制度。

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核心出版社核心书目

核心作者引文分析法藏书质量控制

[分类号]G253

1 前言

图书馆藏书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大系统,即文献采访决策系统和藏书质量评价系统,两大系统是既联系、又互动的有机统一体。文献采访决策系统是保证入藏文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馆藏建设者通过对本馆文献需求、馆藏结构以及文献出版信息等方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和综合,形成采购策略,并运用有效方法,实施文献采购的一系列过程;藏书质量评价系统是对藏书建设能否按既定的原则、方针和规划实施的评价反馈,是对藏书结构和采访决策适时进行完善、调整的重要依据。

关于“核心出版社”及将其作为文献采访决策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参量在国内早有研究,其依据的主要理论就是出版社是评价文献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其中中央级220家,地方级353家。出版社的规模、出版优势领域各不相同,其出版文献的质量也大相径庭。相对而言,高水平、专业性的出版社所出版的文献质量一般也比较高。对于相同主题、内容相近的图书,高校图书馆应选择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出版社所出的图书;利用“核心书目”对图书馆藏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在国内也早有研究,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而对于将“核心作者”作为选择学科类文献的依据,在国内也有先例,例如复旦大学图书馆根据一定的方法,建立了学科领域“核心作者”库,对于处于“核心作者”库的专家、学者的著作在学科图书采购中会优先选择。因此,如果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所采购文献的学科特点,参考出版特色及水平,通过一定的文献计量学方法测定某学科领域的“核心出版社”、“核心书目”以及“核心作者”,一是可以据以调整本学科领域学术文献的采购策略,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提高学科文献的采购质量;二是将“核心书目”与馆藏书目进行对比,以对本馆藏书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藏书进行复选和补遗,以提高文献的保障率,达到对藏书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标。

2 概念的界定

关于“核心出版社”的概念,早在1991年,吴力群在《关于“核心出版社”的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核心出版社”就是出版某一类图书的质量可靠、历史悠久、知名度高、流通广泛的出版社;2003年,钟建法在《“核心出版社”采购的理论和方法》一文中将“核心出版社”定义为某一学科领域图书出版中起主要作用的出版社,其出版量大、质量高,有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大的读者影响力,能较好地把握学科发展状况,并及时编辑出版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图书;2006年,何琳、喻文在《核心出版社及其在图书采访中的应用》一文中,借鉴核心期刊概念对核心出版社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研究:①广泛性,一是体现在出版数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出版量,二是体现在使用广泛、影响大;②学科性,关于某一学科领域;③学术性,主要体现在出版图书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的程度上。通过将以上几种定义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图书馆界对核心出版社的认识,是随着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断深入的,钟建法和何琳对核心出版社的概念描述比较准确和全面,尤其是何琳将核心期刊的定义引申到对核心出版社的定义中,更具全面性和科学性。

综合以上分析,“核心出版社”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

2.1信息密度高

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献基本上浓缩了本学科的学术精华,且在文献内容上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较全面,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内容较新颖

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献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独创性,能追踪本学科(专业)研究的前沿阵地,反映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

2.3学术价值高

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献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评价或者较高的被引频率。

“核心作者”在文献计量学中,就是指某学科领域里在学术上比较活跃的作者。借鉴“核心出版社”概念的界定,“核心作者”应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创作的著作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较高的学术价值;二是达到一定的学术著作出版量。

“书目核对法”是图书馆对藏书质量进行测评时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其原理就是将被评价的馆藏与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或权威性的馆藏目录逐一进行核对,以评价馆藏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由此可见,“核心书目”其实就是代表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对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或推动作用的学术著作,即“核心书目”中的学术著作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3 测定方法

“核心出版社”、“核心作者”和“核心书目”三者都强调了出版著作本身的学术价值,因此要对其进行科学测定,首先就需要对学术著作的价值进行评价。而学术著作之间的引证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揭示出研究活动的继承与发展,显示研究课题甚至学科的发展历程。因此,很早以前就有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引文分析来达到评价学术著作价值的目的。引文分析虽然在评价文献的学术价值时会受到易获得性、虚假引用、自引和否定引用等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影响引文分析评价的准确性,但是由于其基本上具有客观反馈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通过定量分析弥补了人为定性评价的缺陷,在理论上仍然不失为一种国际通用的文献计量评价方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引文数据库的建成,其可操作性也大大加强,使引文分析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引文分析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学术论文方面,而在图书文献方面应用得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引文数据库涉及的主要对象大多是学术论文,而对图书的引文情况缺乏相应的测量工具。GoogleScholar的出现为通过引文分析法来考查某学科图书的被引或引用情况提供了可能。

2006年,Coogle Scholar扩展至中文学术文献领域,它不但可以帮助用户查找中文方面的学术资料,而且还可以作为引文库,帮助用户查证某位专家的某种文献被引用的情况。虽然,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引文分析工具,相对传统测量工具来说,Google Scholar还是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如引文的质量不够高,不够稳定、权威等,但是,由于在Google Scholar中得到的引用文献既包括传统学术期刊、学术图书,也包括Web网页、

预印本和电子期刊等,所以它不仅能反映学术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也能广泛反映学术文献、Web网页、预印本、电子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因此Coogle Schol-ar对引用情况的覆盖率远远高于传统测量工具,这是Google Scholar成为引文分析工具的最大优势。

4 实证分析

4.1统计样本

由于《全国总书目》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权威书目,出版社覆盖全国各地,基本上能反映我国经济类文献的出版情况,本文试选取2002―2005年《全国总书目》中的经济类书目作为统计样本。由于主要是查证经济类学术研究图书的被引情况,因此对统计样本进行初选,排除以下5类经济类图书:①教材、教学参考书(影印版除外);②培训及资格考试用书;③经济学基础知识、操作实务、普及读本、创业及励志类图书;④工具用书以及连续性的论文集、评论、年度报告;⑤地方(地区)经济类图书。

4.2测定过程

4.2.1经济类“核心书目”利用Google Scholar在2008年8月,对统计样本中22152种经济类图书逐一进行被引频率查证,被引文献总量为14511种(即被引频次≥1),其中2002年是3612种,2003年是3633种、2004年是3708种,2005年是3558种,从查证结果看被引频次差异非常大,如图1所示:

被引频次越高,越说明学术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本学科领域发展具有较高影响和推动作用,因此通过Google Scholar查证文献被引频次,可以对文献的学术价值做出比较客观、科学的测定,问题的关键就是选取被引频次多少次以上的经济类文献作为本学科领域的“核心书目”。通过表1可以看出,被引频次在5次及以上的经济类文献占到被引文献总量的43.9%,占到四年经济学出版总量的14.4%,以被引频次>4次作为确定核心书目的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引用动机等因素给利用引文分析法确定核心书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带来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文献的被引频率与文献的出版时间关系密切,本文建议可以根据文献出版时间不同进行核心书目的选取,如经济类“核心书目”以被引频次5次为基数进行选取,如2002年选择被引5次及以上的经济类文献,2003年选取被引4次及以上的经济类文献……以此类推,结果如表1所示:

4.2.2经济类“核心作者”

学科领域的“核心作者”出版的图书往往具有一定学术质量保证。通过对图1的结果进行分析,以被引频次≥5次作为确定图书具有一定学术质量的标准。考虑到“核心作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出版量,因此,以四年中出版学术著作种数≥3种作标准进行选择。综合以上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核心作者”:

4.2.3经济类“核心出版社”将出版社按被引频率≥1的学术文献种数多少降序排列,如表3所示:

表3由于结合了引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文献的学术价值,但排序结果还是偏向于出版量大的出版社,而经济类文献出版总量相对较低的出版社则有可能会被排除在“核心区”之外,因而是不合理的。例如,商务印书馆,其四年出版的136种经济类文献中,具有学术引用关系的有95种,学术著作比例非常高,达到70%,并且具有比较高的平均引用频率。

因此本文将四年出版量在90种以上的出版社(考虑到核心出版社必须具有一定的文献出版量,本文以四年出版总量/经济文献出版社数为基数进行统计)按学术文献比例降序排列,结果如表4所示:

首先,通过表3可知:2002―2005年出版的具有学术引用价值的14511种著作中,其中90家出版社出版的总量有11916种,达到学术著作总量的82%,并且这90家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文献占四年来经济类出版物总量的72%,基本上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出版社的学术著作占到了出版总量的80%。因此,本文利用布拉德福区域分析定律对20%出版社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以便得到一个更加集中的区域。

根据布氏定律,我们将以上90家出版社分别分成三个区,使这三个区中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的种数呈下列关系:

n1:n2:n3=1:a:a2

其中,a为布氏常数,取a=2,则出版社及文献分布为:处于第一区的出版社仅13家,但其出版的学术文献占学术文献总量的42.4%;出版的经济文献总量占到四年出版总量的31.8%,因此有理由认为这一区域内的13家出版社为经济学领域“核心出版社”,如表5所示:

然后,再对表4进行分析:103家出版社四年出版的经济类文献量占四年总量的80%以上,学术文献总量占到83%,可以说是经济领域比较重要的出版社,同样依据布氏定律,可知排在前面的13家出版社也可以被认为是经济学领域的“核心出版社”。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测定的“核心出版社”共21家,分别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4.3经济类藏书质量控制策略

一般来说,综合性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被引频次以5为基数的方式,确定学科领域图书的“核心书目”,而对于经济类专业图书馆或其他类型图书馆来说,可以依据本校学科专业设置及学科发展情况,通过对表2中文献学科类别的选择或对出版文献引用频次的确定,选择符合本馆采购策略的“核心书目”。通过“核心书目”的确定,一可以对馆藏某学科领域文献的采购质量做出评价;二是可以对本学科领域文献进行复选或补充。而对于本校重点建设学科和新增专业,图书馆同样也可以通过分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应用上述方式测定其专业领域的“核心书目”,然后与本馆已配置书目进行比对,复选出缺藏图书,形成学科缺藏书目,以备采访补缺。

考虑到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学科,学科范围比较广泛,而“核心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类文献无论在出版数量上还是出版品质上都比较高,内容涉及广泛,不仅包括应用技术类图书,还包括大量理论研究类、国外优秀经济类原版教材以及考试培训类用书,对于图书馆来说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读者的利用需求。因此在经济类文献采购中,图书馆可以根据经济学专业设置,对“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献进行“网罗式”采购,除一部分不属本馆收藏范围或内容太过浅显的图书外,尽量收集齐全。为了避免书商书目不全而造成的漏采,对于“核心出版社”图书的采购最好采取直接和出版社合作的方式,如果出版社合作条件不成熟,也可向出版社索要书目,然后由书商代购。处于第二区的26家出版社,对专业高校图书馆来说,也应列为重点收集对象,可通过与出版社直接合作方式进行采购,但是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来说,可以视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情况,通过书商征订目录有针对性地精挑细选。其余出版社,即出版社,因其数量较多,出版总量和其中有学术价值文献比例相对较低,对于其出版的应用技能类及实务操作类、考试培训类等图书,由于“核心出版社”这类型图书的出版量相对较大,采购到的图书已经能够满足读者需要,而且内容也是大同小异,可以考虑不再采购;对于其出版的理论研究类著作,需要对图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然后精心筛选,保证采购的图书“全而不滥”,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当然由于这部分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类图书出版量及出版图书的学术质量相对较低,宜采取书商订购方式,通过书商书目有针对性地选购。

根据本文对“核心作者”的界定以及本文对经济领域的“核心作者”库的建立,处于核心作者库中的作者应该在本学科中比较活跃,其著作一般会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因此在经济类图书的采选过程中,对于“核心作者”库中作者出版的图书,图书馆可以考虑优先采购,这样可以保证所采购的学科文献具有一定的学术质量。

5 总结

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生学术论文 英语摘要 语类分析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语类分析

语类分析是篇章语言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语类是为实现某一交际目标,得到特定交际社团公认的语言交际类型(葛冬梅、杨瑞英,2005;庞继贤、叶宁,2009)。语类分析主要在语篇层面结合功能进行,目的是阐释学术文体的语篇推进结构和语言特征,体现了学术文体写作的规范要求。

语类分析学说认为,每个学科的语类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遵循该学科的写作要求,都采用相似的范式和步骤安排结构和语言形式,学术论文作者通过适当的语步构建学术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得到所在交际社团的承认(Swales,1990)。当前有许多论文对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分析(如刘胜莲、魏万德,2009;余莉、梁永刚,2006等),但学位论文摘要和期刊论文摘要在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上不尽相同(Hyland,2005b),需要认真研究。

(二)摘要研究述评

学位论文摘要是位于学位论文正文之前对论文整体内容进行概述的独立学术语类。《MLA格式指南与学术出版准则》(1998)对论文摘要的要求是长度不超过350字,内容包括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结论。英语摘要,在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除标题外,是唯一用英语写作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整体质量,是评判研究生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论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认为引言的组织结构与整个论文的结构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四个语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导言部分,Swales(1990)有详尽的语步分析,如下表1(改动自黄婷婷、许明武,2003)。目前对于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三个语步的语步分析较少。

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已经成为学术论文体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为学术界所公认。而国内大多数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也沿袭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对论文的引言部分进行体裁分析,而鲜有用此模式对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分析。实际上,摘要和引言属于不同的体裁,Graetz(1985)认为论文摘要由四语步构成,即问题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Bhatia(1993)认为,摘要由以下语步构成:(1)介绍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总结研究结果;(4)讨论研究结论。因此,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区别于引言,一则在于摘要由于字数限制,较少涉及研究领域的前期研究成果,侧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和介绍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须从文献综述入手,否则很难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无法开展下一步的讨论(徐有志等,2007)。二则摘要语篇较之于引言语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结论,而不宜占用过多篇幅展开讨论。因此,一方面,鉴于国内对于学术论文摘要部分研究较少,而另一方面,学术论文摘要区别于引言,在第一语步和第四语步有其独特特点,所以,有必要借鉴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国际上对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对机械工程、西医外科学、应用语言学文、社会学的研究,当前对中医药英语摘要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偏误分析(如段平、顾维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没有对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也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对中医药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特点进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的语料是中医药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500字左右)、中医药博士论文英语摘要(500―1000字)、中医药期刊论文英语摘要(50―100字)各20篇。以上论文从中国知网期刊论文库和硕博士论文库中随机抽样。论文上传的时间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为了保证本项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结合中医药类学术论文实际,在对论文进行编号后我对语料进行预分类,分类标准如下。

(一)理论研究类

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中医药类某一专题,对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梳理,或者对大量前人经验、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如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

(二)实验研究类

在实验室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实验动物。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研究类

在临床研究中,或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患者。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鉴黄婷婷、许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对论文摘要进行四大语步的分类: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判断摘要的文字的语步范围,来自于该文字使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型。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语步及体裁分类

通过对语料进行初步分类。分类结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的论文英语摘要写作模式。首先,理论研究类是区别于其他学科领域论文的特有类型。由于中医药研究重视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集成和积累,因此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论文体裁,而其他学科领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医学术论文中,除期刊论文可以有文献综述的体裁,一般不允许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论文以纯理论研究的形式出现,因而在摘要中也不会出现理论研究的类型。

其次,通过实际分类发现,在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况,即介绍和讨论理论背景后,通过实验室或者临床应用证明理论指导下对受试进行实验,或者对患者进行施治的情况。而期刊论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选择省略对理论背景的讨论,使用直接描述实验或者临床应用的写作策略。同时,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讨论的情况,只对实验过程或者临床作用进行讨论。

最后,可以发现,在类型分布上,硕士学位论文学位摘要的种类数量比较平均,以理论研究稍多;而博士学位论文明显以理论研究加实验室研究的混合研究类较多,可以推断,博士论文在理论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参与实验室研究工作,故而此类较多。同样,因为大多数博士论文的摘要中会包含理论背景,临床研究类的论文数量较少。期刊论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种类型中分布平均。这可能和期刊论文的篇幅有限有关,侧重点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语步分析

1.理论研究语步分析。

通过对理论研究的基本语步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论研究类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导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虽然长度不同,均涵盖导言部分的三大语步,即M1:建立研究领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据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硕士学位论文A7每段开头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论文全文中有相似语步,以C2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分析。

在具体语步分析中,我们发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极为相似。硕博士学位论文均采用IMRC的结构,即introduction(objective)―method―results―conclusion的结构。有两点值得注意:(1)与表1进行对照,论文作者在摘要的导言(introduction)部分只阐明研究目的(Outlining purposes),达到占据研究地位的效果(Occupying the niche)。但很少有作者提及Swales的导言部分的其他语步。(2)IMRC结构与Swales(1990)的IMRD结构略有不同,讨论部分(discussion)为结论部分(conclusion)所替代,实际上印证了Graetz(1985),Bhatia(1993)的观点,可见摘要语篇篇幅所限,作者往往选择突出研究方法、步骤和结果的策略,而省略导言语步和讨论语步。

3.混合研究语步分析。

首先,在三种英语论文摘要中,在期刊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数量为零。我认为,并非期刊论文的实验过程和临床应用没有结合理论,而是在语步中理论并没有体现。

同时,博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的语步特点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语步推进模式,对理论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论文B9为例,有清晰的元语篇标记(meta-discourse)完成语步转换: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语篇标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都十分明显。在博士论文B19中文摘要中,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语篇标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都十分明显。在博士论文B19中文摘要中,原作者在首段介绍感染性肺炎的定义和分类,提到此病“一般属于中医风温、咳嗽等范畴”。第二段的元语篇结构为: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方面,运用温病学理论、认识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重点探讨中医与现代现代医学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认识上的契合点。”

第四段出现对应的元语篇结构:

“临床研究方面,根据症状表现,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总结临床用药,结果显示,感染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与风热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气以透邪的中药属解表、清热、怯湿、止咳、化痰等类。”

在英文摘要中,相对应的原作者的表述为: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pneumonia.However,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对比后可发现,原作者的中文摘要中用第一段中对感染性肺炎的分类代替了对本文结构的阐述。而临床研究部分合并缩短至理论研究之后。我检查全文,此后的段落中,只有对研究意义的阐述,而没有对临床研究中更详细的阐述,如中文摘要中涉及的患者人数、所在医院情况,都没有再提及。由此可以判定,原作者虽然对中文摘要的语步和元语篇功能具有有效应用,然而该意识没有顺利转移到英文摘要中,导致英文摘要内容空泛,语步不清晰。

最后,我们发现,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类的语步不同的是,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语步更多出现讨论部分,或者讨论和结论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语步推进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够进行讨论,以及论文评审的要求。

四、结论与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中医药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语类分析从两个方面体现复杂性。首先,在前人研究中(Swales,1990;黄婷婷、许明武,2003),也发现类似的语步分析。但前人研究并没有对论文进行分类,中医药论文类型复杂,除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长度不同造成内容取舍外,中医药论文本身也有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混合研究分类,刘胜莲、魏万德(2010)指出,国外论文摘要的IMRD语步出现频率很高,而国内论文作者常省略方法语步,或者将方法语步和引言或结果语步并合,而我们发现,在中医药论文摘要中,理论研究甚至会省略方法、结果、讨论等多语步,实验研究部分有独立式的结论语步。此外,在论文抽样中没有出现混合研究的期刊论文摘要,原因可能是篇幅所限无法展开导言(introduction)部分,只能完成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语步推进。因此,中医药学术论文英语摘要除IMRD语步推进模式,还有I及IMRC语步推进模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文对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类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归类,对中医药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规范学生对论文写作语篇规范和论文分类的意识。同时,由于选取的语料数量有限,抽样样本较小,而不能和摘要作者进行交流,不能了解论文摘要建构过程。最后,论文作者可能的中医药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可能对语篇建构产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N.Teaching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ACCO.1985: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S.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P.Exploring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K.Talking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K.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K.Metadis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Continuum.2005a.

[9]Hyland,K.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刘胜莲,魏万德.英文摘要方法语步中体裁结构及语言特点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顾维萍.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汉译英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翻译,2002,23,(4):47-55.

[12]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语用失误――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项调查[J].中国科翻译,2002,15,(2):44-46.

[14]黄婷婷,许明武.中外经济类期刊英文摘要语步结构分析[J].外语教育,2003:34-38.

[15]庞继贤,叶宁.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34-36.

[16]王高生.论文摘要的撰写及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丽辉,徐涛.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J].中国外语,2007,4,(4):47-51.

[18]余莉,梁永刚.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外语教学,2006,27,(1):34-37.

本文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英语摘要语类研究”成果,编号:09xsk18。

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大数据;排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3)10-0114-01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十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时期,也是旅游研究的黄金十年。2011年,全国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已达1115所,而2002年仅407所,十年期间平均增长10.6%。而同期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的数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4%和2.8%,旅游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2008年6月,国家旅游局成立了颇具规模的中国旅游研究院,表明了旅游行业最高管理部门也开始重视旅游学术研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旅游发展,我国旅游研究已经逐步走出早期理论研究滞后于行业实践的困境,呈现了理论研究指导行业实践,科学研究适度超前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以多学科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旅游学术研究个人与团队。一门学科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有一批从事研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队伍,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一批以刊载旅游学术论文为主或经常刊载旅游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这些就是所谓的“学术共同体”。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是旅游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是一个涉及全行业、全产业链和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旅游学术共同体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交流的主要载体,学术论文是联系作者与期刊之间的纽带,也是反映学科发展水平的晴雨表。本研究以2003~2012年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审视和评价近十年来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现状、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和分类评价。

二、文献综述

通过统计学术期刊上的作者简历(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和工作单位等)、论文主题、关键词、学科归属等信息,来认识和评估某一学科的现状格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是一种较为简易、直接、有效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旅游学科,有不少学者做过类似的研究,其中以《旅游学刊》为单一研究样本的论文就为数不少:如赵幼芳通过对1990~1999年期间《旅游学刊》文献库的统计研究该刊的作者人群和研究旨趣;吴必虎等通过研究《旅游学刊》1986年创刊至1999年所载的全部论文来分析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态势;曹诗图和胡书玲以《旅游学刊》为例,对我国旅游研究进行检视与反思;曾丽则从2000~2009年《旅游学刊》载文的统计来探究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董晓莉等通过对《旅游学刊》关键词的分析来解析中国旅游研究的知识体系。也有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国际旅游权威学术期刊《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来认识国际旅游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如张立生通过《旅游研究纪事》文献来分析国外旅游学研究进展,吴宇华则以此来阐述国外旅游学科体系的建构;吴必虎、邢珏珏等通过对《旅游研究纪事》30年的文献统计,分别研究了旅游学学科树构建、时空特征分析以及旅游学分支学科相关性动态演化研究。朱竑等通过《旅游学刊》和《旅游研究纪事》文献比较来研究中外旅游研究的异同和趋向。

有的学者以多种相关的学术期刊作为研究样本,如汪德根等通过《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和《自然资源学报》研究近20年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与之进行国内外旅游学术比较研究;张凌云等对我国4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来分析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数字图书馆和学术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和万方数据(WanfangData)、中国学位论文库(CDDB)等不断丰富完善,使得文献资料收集和数据处理都变得更加便利和更有效率。刘人怀等以CSSCI收录的旅游研究文献来探讨我国旅游学学科发展;廉同辉等也同样应用CSSCl分析了2000~2010年我国旅游学科知识图谱;冯凌等基于期刊论文库研究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30年的发展历程与内生规律;张薇等基于SCIE、SSCI和A&HCI国际三大检索文献研究了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孙业红等利用国内外旅游类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库研究了2001~2012年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类似地,刘庆余利用国家基金项目库研究20年来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反映的学术态势,来总结中国旅游研究进展;朱峰等则通过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分析,反思了旅游研究中存在的“去旅游化”现象。

此外,章锦河等研究了我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陈德广从我国旅游博士论文选题分布来研究我国旅游学科的发展,以及与北美旅游地理博士论文进行了比较研究;唐顺英利用博士学位论文库分析了近十年中国旅游类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类型。一般而言,论文的学术价值与期刊的学术地位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大多数学者是利用学术期刊平台来研究论文。而兰超英和张凌云则是利用所载论文来研究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影响力和影响因子。张凌云在线检索和整理的160种国际旅游学术期刊,其中英文期刊132种,其他语种27种(不包括中文期刊),并给出了35种英文主要旅游学术期刊的主编、主编工作单位以及出版方等信息,对其中的20种学术期刊选题方向进行了分类统计,研究我国学者利用《旅游研究纪事》和《旅游管理》进行国外研究综述和中外旅游比较研究的状况。

在国外,谢尔顿(Sheldon)、乔噶南等(Jogaratnam,et al.)分别分析了1980~1989年和1992~2001年学术机构对于《旅游研究纪事》、《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和《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等3本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贡献;瑞安(Ryan)以35种旅游、酒店管理、休闲和旅游文化等相关学术期刊上在线被点击的数量,对刊物和作者进行了排序;麦克切尔等(Mckwecher,et al.)研究了旅游与酒店管理类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近年来,国外同类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是帕克等(Park,et al.)在《接待业与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Research)发表的“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酒店及旅游研究——根据6种杂志按照作者、大学和国家进行排序”,其成果已受到国际旅游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上述国内论文对于认识我国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旅游学术研究概貌和基本特征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但是,由于旅游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和跨学科等特点,目前,旅游学科并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而是寄生在其他学科中成为该学科的一个分支,缺乏母学科的归属。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旅游归于管理学门类之下,在出版系统又将其归为地理类,如《旅游学刊》是与《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划为同一类别,而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图法)中,旅游归入经济学门类。正是由于旅游学科的这一特性,使得上述研究涉及的样本数和样本框都受到了较大的局限。上述成果中样本数量最多的也只抽取了3000多篇论文(且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0年,平均每年不足300篇),少的只有几百篇,而抽样范围也主要集中在几本刊物上。事实上,旅游论文的分布具有类似于长尾理论(The LongTail)的学科分散性,仅统计几本旅游或与旅游学科密切相关的学术期刊,无法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成果和学科建设。

同样地,帕克等只是选取《接待业与旅游研究杂志》、《国际酒店管理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康奈尔酒店季刊》(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旅游管理》、《旅游研究纪事》、《旅行研究杂志》等6本旅游学术期刊(共选取了10年期间发表的2834篇论文,平均每年283.4篇),来研究全球的旅游学术概貌,其结论难免以偏概全。目前,进入SSCI的旅游类(包括户外运动和休闲)学术期刊已经达到35种之多,而帕克等只是在酒店和旅游的学术刊物中各选取了3种,像《可持续旅游》(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ies)、《旅游经济学》(Tourism Economics)等均未列入,更何况一些旅游学术论文是发表在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心理学、生态学等主流学术期刊上的。如英国学者巴勒特(Butler)关于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著名论文就是发表在《加拿大地理学家》(Canadian Geographer),一本影响力不大的非旅游学术期刊。又如以色列著名的旅游社会学家科恩(Cohen)一些有影响的论文大多发表在《社会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社会学》(Sociology)和《社会学研究》(SocialResearch)等社会学主流刊物上。

三、方法与数据

衡量作者、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学术研究的贡献一般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引文分析、内容分析和德菲尔法。但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小数据的抽样调查。如前所述,旅游学科分别散布于各个学科门下,刊物名称中含旅游的寥寥无几,而进入北大核心期刊的仅《旅游学刊》一种,进入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的也只有《旅游学刊》、《旅游科学》两种,以及南大核心扩展版的《旅游论坛》。这就意味着大量的旅游学术论文都是发表在非旅游刊物上的。兰超英等应用布拉福德分散定律(Bradford’s law ofscattering),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Full-text Database)、维普和万方3个数据库中的6367种期刊刊载的80831篇论文进行了检索,确定了89种期刊为核心区刊物(但未剔除非中文核心期刊和非CSSCI来源期刊),并对核心区期刊的载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和影响因子进行测量和评价。尽管89种期刊数量已经较之以往的研究放大了许多倍,但从方法论上看,仍属于小数据的抽样。事实上,旅游学科的论文分布非常类似于安德森(Anderson)提出的长尾理论。因此,本研究尝试大数据(big data)的方法,让数据说话,通过更多和更杂的数据,达到更好的效果。具体地说,大数据遵循以下3个原则:1)利用所有的数据,而不再仅仅依靠一小部分数据,全数据模式就是,样本=总体;2)允许数据的混杂性,不苛求精确性;3)不强调因果关系,而是看重相关关系。

综上,本文采用全样本的研究方法。在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CSSCI数据库(不计扩展版)、CSCD数据库中分别设计了25组字段进行“题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03~2012年),共得出74497篇文献。对这些文献再从“作者、年份、标题、期刊”等多个方面对各数据内部和各数据之间跨库进行,并经删除发表在增刊上的文献,以及会议通知、会议报道、专访、征稿启事、广告等非学术性文章,论文数量还剩下20895篇。最后,再根据出刊周期,剔除旬刊、周刊和半月刊等出版周期较短的刊物,得到论文样本数为16024篇。

为了使本研究的成果便于国际比较,在评价和计分时,采用帕克等的标准和口径。1)作者评价和计分:假设一篇文章有Ⅳ个作者,则每个作者的得分为1/N,将该作者每篇文章的得分相加即得“总分”,按作者出现的频次统计“文章总数”(作者现任职为2013年8月通过各作者机构官方网站查询得出);2)作者单位的处理:仅计一级学校和单位,分校、二级学院及下属部门均纳入一级范围内。假设一篇文章有Ⅳ个作者,某一作者分属M个作者单位,则该文章下属的每个作者单位得分为1/NM。频次N指某一单位在Ⅳ篇文章中出现过。

目前,旅游学科的分类归属在旅游学术界内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此外,学术界和出版界对于旅游学科的分类差异更大。本研究采取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的学科分类和旅游文献中的具体研究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共分为:旅游理论和研究、旅游地理、旅游策划及规划、旅游公共管理与行业管理、旅游教育、旅游道路与交通、旅游环境、旅游心理、旅游营销、旅游信息化及应用、旅游法、旅游人文、旅游经济、目的地和区域旅游发展、其他等共15大类,在大类下设90个二级分类和120个三级分类。

四、结果与简析

通过检索近十年(2003~2012年)的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CSSCI数据库、CSCD数据库,并按前述的方法经处理加工得到论文样本数为16024篇;期刊样本数为784种;作者样本数为13608人;作者单位2565家。平均每本期刊载旅游学术论文20.44篇,平均每位作者撰写1.18篇论文,平均每家机构5.03位作者。这是我国近十年旅游学术共同体的一些总体特征和基本状况。由于这些因子是呈长尾分布的,总量和均值无法揭示其内在的样本结构和优势样本的形态特征。

1.刊载旅游学术论文的期刊排序

在784种来源期刊中,按照载文数量和旅游论文所占全部论文的比例列出前100本学术期刊(表1)。

这100种期刊占期刊总样本的12.76%,刊载的论文数12124篇,占全部旅游论文样本的75.66%。列在前10位的,除《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外,地理类刊物4种,经济类和商业类各2种。从学科结构看,地理学在旅游学术研究贡献最大,在100种期刊中地理学的刊物达18种,其中还包括地理学界的权威刊物《地理学报》,以及所有较具影响力的地理学期刊。其次,经济学类也有18种之多,但这些期刊在经济学界学术地位不像地理学这样显赫。相比较而言,在教育部学科分类中,旅游管理虽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分支学科,但管理类的学术期刊仅有3种,且《管理世界》、《管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等著名学术期刊榜上无名。

2.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排序

对2565家单位的作者应用上述介绍的评价和计分方法,列出前100家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表2)。表2中所称的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系指设有旅游系科(或专业方向)和研究旅游的科研院所(或非实体研究中心)的教学科研机构,得分值与频次值之间差距程度说明作者所在单位的团队中与外部单位合作的程度。根据每个机构的得分利用自然间断分类法(natural break)将前100名的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分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AAAA级至A级,共分5个等级,阈值区间分别为[39.33,65.17 ],[68.22,103.35],[108.82,162.20],[168.65,254.10],[293.70,431.72]。自然间断分类法是通过标识数据值之间的间断点,基于数值自身特征的自然分组分类方法,一般选取数值跳跃相对大的临界点。该方法保证每个级别组内各得分数差异最小化,组间得分数差异最大化。

由于统计的是2003~2012年期间的论文累计数,一些成立历史较短的单位在排序上会因此受到影响。如2008年6月才开始筹备成立的中国旅游研究院仅列在第82名。

从排列在前9位的单位看,全部都是地理学科背景,中国科学院的论文数达465篇,几乎涵盖了全国各省(市、区)的相关研究所(研究中心),但仅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家,发表的论文就有251篇,占到54%。这一结果与表1得出的结论互相印证,说明地理学对于旅游学科的贡献要大于其他相关学科。此外,还可以从表2中具体看出每个院校机构的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以及在旅游学科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内哪几所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处于领先地位,也可以按照专业方向和专题列出排序,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

将表2的机构以所在的城市为单位,将分值累加,可以得出全国前100所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城市分布图(图1),从这一分布图上,可以发现这些机构的地理分布密度,竟然与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创始人胡焕庸1935年提出的人口密度分布线,即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爱辉区)到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高度吻合。这是偶然巧合,还是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论文作者排序

论文作者是旅游学术共同体的核心,也是旅游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用上述评价和计分方法,列出前100名作者(表3)。由于可能存在同名同姓的情况,已经对前100名的作者逐一进行了核实,排除了不同的作者论文汇集在同一姓名下的可能。

从表3中也同样可以发现,地理学对于旅游学科的重要贡献。在前10名的作者中,除了位列第5名的作者是管理学背景外,其余9名的学术背景都是地理学。此外,作者的得分值与频次值之间差值大的话,一般为学术(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主持人等,也就是本单位的学术骨干。将表3与表2对比可发现,在表2中名列前茅的单位,其研究团队成员在表3中不仅排名较为靠前,而且,进入前100名的人数也相对较多。从中可以窥见这些学术机构的整体实力、学术骨干和在全国的相对地位。与表2相似,也可以从表3中具体看出每位学者的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以及在旅游学科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内哪几位学者处于领先地位,也可以按照专业方向和专题列出排序。

4.旅游学术研究主题分类

为全面了解16024篇论文的选题分布情况,对所选的论文样本进行主题的聚类分类,分类方案主要参考《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通过标题、关键词和摘要等内容信息确定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如果上述内容的信息不充分、不确切的话,则可通过对全文进行语义分析来确定(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15个大类中,旅游地理的论文达3032篇,列第一。而且诸如在旅游策划及规划、目的地和区域旅游发展等类别,属于旅游地理学的应用领域,在其中的作者也大多是从事地理学研究的。总之,从表4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研究的概貌。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也支持增加时间维度的研究,即可以对选题结构进行逐年研究,从而寻找出各选题之间此长彼消的演变规律,以及背后的成因,并利用大数据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和推论。受本文篇幅所限,这部分研究暂未涉及。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借鉴大数据的全样本方法,研究了近十年来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现状和格局,得出了一些较之以前同类研究更全面、更系统的结论。与国外同类研究(大多是研究全球)相比,本文(仅研究一国)的文献样本数都较前者多出近十倍、作者样本数多出几十倍,期刊样本数更多出上百倍。但必须指出的是,论文数量只是衡量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贡献度的一个侧面,论文的学术质量还与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相关,本研究之所以没有考虑这些因素是为了保持与帕克等采取的研究方法相一致,以便于进行国际比较(限于篇幅本研究没有涉及)。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在方法论上,只是借鉴了大数据中的全样本概念,数据来源也仅限于三大数据库,没有跨领域、多渠道地收集更多的相关数据,特别是动态数据。对于已获得的数据,未能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数据挖掘,表1~表4中披露的数据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也还有进一步分析研究的空间。此外,数据采集的范围还不够多样,如没有采集作者的年龄(这对于研究学术梯队尤其重要)、性别、学历、职称、职务、博硕士生导师、海外留学经历、学科背景、工作经历、师承关系、基金项目、所获奖项等个人信息,也没有采集作者单位的人员规模、学术资源、学科重点、发展条件等相关信息,从而未能挖掘和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结论,也没有对全样本的学术论文进行一些专题或关键词的文本分析和数据挖掘,这也是本研究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本文采用的评价和排序方法只是为了与帕克等的研究相对应,并不意味着没有可商榷之处。事实上,论文的数量只是衡量学术贡献的一部分,学术著作、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等也都应该成为衡量指标。乔噶南等和瑞安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所有这些都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采集海量半结构、非结构性数据,综合应用语义分析、模糊识别、文本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来寻求一种有效的算法方案。

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消费经济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06-01

消费经济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即基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一切关于消费的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消费经济学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师在消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消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这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清楚的问题;二是学生怎样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在一定时期的教学后,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否发现当前社会的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等现实问题;三是当代大学生大多接受过良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获取信息渠道多而广,而且思维非常活跃,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点难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所以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了解消费经济学目前的教学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消费经济学教学模式现状及其问题

如今的消费经济学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师讲授的模式,是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点为主,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将理论知识点以例子或者解析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后将之运用到生活中(罗钰,2012)。而消费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结合了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的问题,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信贷及劳动供给决策等,来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消费方式及总需求等宏观现象。因此,学生仅仅依靠消费经济学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无法将各个知识点在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改变目前的消费经济学教学模式,不仅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还要辅之以实践教学模式。

二、消费经济学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1.学术论文探讨模式

消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点来分析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讲解概念性的知识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马向晖,2011)。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优秀学术论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一些经典的学术论文不仅融合了理论知识点,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应用,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选取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论文和学生一起阅读,品鉴论文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尽量将枯燥乏味的论文变得生动有趣。

2.项目团队实践模式

项目团队实践模式是指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解决教师布置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做法是: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设计好教学项目,项目需要涉及到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理论知识,将项目分给学生小组,引入具体的问题,引导并监督他们去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最后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和展示项目实践成果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同时给予点评和分析。教师在项目团队实践模式中主要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项目涉及问题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还能将其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应用,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长期来看,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模式

案例分析模式可以作为理论教学模式的补充,主要是教师选取消费经济学所涉及的相关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例如采用“印度的假日经济现象”案例来分析假日经济的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为仅讲理论知识可能会非常枯燥及乏味,所以采用有趣的案例分析来与学生一起交流,可以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比较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另外,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课堂所涉及的案例也可以交给学生课后去搜集,然后带到课堂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消费经济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生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消费经济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争取质的飞跃。总之,在消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也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现实,最主要的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运用知识,独立的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罗钰.消费经济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 57-58.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经济类本科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