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的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6:30:13

经济类的论文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 毕业论文 考核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具有总结性的科研训练,是大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设计、科研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研究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科研活动。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与工程训练,也是大学生未来独立工作的预研性准备。可以说它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助于学校更好的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各省高校积极探索毕业论文工作的新思路,注重抓毕业论文质量,使毕业论文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毕业论文的考核规范问题就是我们在必须直面的重要现实问题。由于长期缺乏一套统一完整可以与之参比的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标准,各校均有一套自己的论文考核标准,不同的评价标准会直接影响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优劣的公正、客观的评价,本文基于以上考量,在分析目前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套评价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体系,以期进一步推进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工作的开展。

一、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的现状分析

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即论文评审现状和答辩评分情况。

1.论文评审现状

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主体包括考核人与学生。考核评审主要有指导老师评审、和评审人评审两个环节组成。首先,指导教师评分。学生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包括各方面的内容,如查阅文献、整理材料的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的具体撰写和学习态度等,这些都只能由最了解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老师来确定。在确认学生初稿后,指导老师结合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工作表现、设计(论文)工作量、外语水平及论文质量等做出书面评价成绩。同时由院教务处组织评审人对完稿论文进行评审,根据论文的内容、质量、写作、答辩情况给出评审成绩和建议。其中,论文的内容包括主题是否有新意,是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试验的方法是否正确,材料是否恰当,数据是否详实,文字表达是否简明,图表运用是否恰当等。论文答辩水平高低主要是指论文介绍语言是否流畅,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投影和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是否能够合理运用,对提问的回答是否准确等。指导老师和评审人在对学生表现和论文好坏做出评价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鉴定学生所达到的水平,而比较依靠指导老师和评审人的主观评判水平,这就缺乏了一般性。由评审人评审论文时,部分高校陆续推行了匿名评审制,隐去学生、指导老师的个人信息,由院内本系专业教师或外聘专家进行评审。匿名评审制能有效地控制论文的质量,但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匿名评审制仍然需要加大提倡力度。

2.答辩工作及评分现状

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由各学院答辩委员会组织并主持,学院答辩委员会由学科专家和学院领导组成(5~7人)。答辩委员会根据需要决定组成若干由3~5人组成的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工作。在答辩评分环节,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在评定标准上对学生的论文工作态度、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规范程度、答辩表现等进行具体描述,但尚未制定统一的量化标准,对于每个等级的要素组成缺乏具体可行的评分参考,这使得评审人员在评审过程中只能凭经验给出综合分,同时易产生“人情分”,导致论文质量控制的不力。

二、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的改革思路

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随着经济类热门专业的扩招和就业的冲击,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1.构建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标准体系

由于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财经人才应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财经人才,考核指标的选取,要求能充分反应论文的质量和写作的水平等,这是是否符合实际,得出准确评价的关键。

为了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对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出评价,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深化,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对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着严格评分,多级评审的原则,提出了一套考核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体系,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毕业论文实行指导老师评审、评阅人评审和答辩委员评审的三级评审制。每一个评审要素要具体量化,赋予每一个评审要素指标分数和权重,最后评审得分为加权分。

2.明晰职责,严格考核评定环节

应在开展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前,明晰各部门的权责,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教育部门的硬性规定和会议精神,在各校落实相关规定,严格考核过程,考核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学生在答辩前要准备好答辩提纲,提纲中应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问题的提出、技术路线和内容框架、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等;应熟悉自己的论文和相关知识,以便在答辩老师提问时准确详实的作答;要仔细审查论文中出现的模糊不清的文字,仔细斟酌,务必做到心中有数。在答辩时应准备充分,按答辩规定程序进行,答辩老师应对照学生的论文副本就论文分析、内容、方法、结论等提出问题并给出建议和意见,最后要参照考核标准给出公平客观的成绩评价。

3.切实落实指导老师回避原则及匿名评审原则

目前,出现的由于专业的老师都要参加答辩工作,即使不是直接指导学生答辩,也会由于多方考虑,互相平衡,给学生打“感情分”、“面子分”,从而影响到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的真实程度。在答辩与成绩评定时,要求与答辩学生相关人员一律回避,以确保答辩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对由于私人关系或其它原因不按客观、公正原则进行考核,大打“人情牌”、私自改动成绩评定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查处和通报批评。同时也要大力提倡匿名评审原则,评审人评审论文时,隐去学生、指导老师的个人信息,由院内本系专业教师或外聘专家进行评审,这样有利于增加评审的公正客观性。

4.防止论文答辩流于形式

针对目前论文答辩中存在“走过场”、粗线条的评分方式等现象,各校答辩委员会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可通过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程序及标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规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及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范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经济类专业毕业论文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章可循。对于在论文中出现抄袭、拼凑现象严重,对自身论文极不熟悉,思维混乱,语义含糊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处理,不应只走过场,流于形式。

三、结论

总之,毕业论文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考核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考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能力。全面推进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系统改革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以学校为主体的院系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做到认识到位、精心组织、严格训练、认真考核。同时,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毕业论文考核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监督,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雷.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1992,(4).

[2]邓须军,李玉凤.经济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全程优化管理[J].教育教学管理,2005,(2).

[3]魏洪义.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与评分[J].高等农业教育,2000,105(3):79-81.

[4]张国洲.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5]陈萍.开放教育经济类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浅议[J].现代远程教育论坛,2005,(3).

[6]宋满仓,黄银国.毕业设计评价方法的研究[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4).

[7]李建文.经济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要实现的教育目的是什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实践教学;特点;发展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正在建立新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高校将实行分类管理,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向应用型学校转变。而应用型高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实践教学。这些年来,随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高等学校逐步推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泛认识和重视。

在高校众多的专业中,经济类专业由于办学成本低、社会需求大、适应性强等因素成为我国大学覆盖面最广的专业之一。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经济学门类下设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和经济与贸易4个专业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17种专业。这些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与其它专业不同的特点。

一、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落实困难

与工科类教学的实践活动相比, 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活动落实相对困难,这是因为其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科的实践大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无论在校内实验还是校外厂矿企业的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接接触其以后的工作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经济类专业的实践很多需要进入经济管理部门,财政专业的学生能大批在财政局或税务局实习吗?金融专业的学生能直接接触银行实际业务吗?经济类专业的某些实践活动是难以成批进行的,更因为实习部门出于保密等等原因难以让学生接触核心业务。那么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就只能部分实现。

(二)量化衡量难度大

工科类专业主要研究的是科学现象,应用性强,其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方式为主。例如,工科类专业的很多实验就是按照课本中既定的方案、步骤,来验证实验结果与课本结论的一致性。若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有不同,就可以据此判断实验操作错误,所以工科类的实践活动可以直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

经济类专业研究的内容是社会现象,鉴于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其实践教学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如国际贸易中商业发票、提单等的规范填写;设计性实验,如在模拟商业银行中,学生通过设计银行产品的定价方案掌握定价模式和策略的运用;体验性实验,如模拟炒汇炒股贵金属交易,学生利用虚拟资金作为本金,在模拟的外汇、股票、贵金属大盘上进行操作,掌握交易的规则,实践交易策略。经济专业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其实践教学的结果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更注重过程,考核方法多是定性考核,缺乏并且不容易进行定量考核,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大学阶段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一个综合检验。经济类专业学生往往缺乏进入机构、企业实习的机会,难以获取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毕业论文大多选择模拟课题研究,即使进行应用课题的研究很多数据资料也是查找文献,并非亲自调查实践获得,毕业论文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加上毕业论文大多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进行,与学生的考研、考证和工作实习重叠在一起。在当前就业、升学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学生普遍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抄袭、突击、敷衍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学校、教师出于学生就业的考虑,不断放松毕业论文要求,降低论文答辩门槛,更是助长了毕业论文走过场的问题,影响了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一)自主创业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自2007年起,随着就业情况的不理想,就有许多大学生选择参加《全国青年创新商业人才培养工程》来实现就业。近几年,政府、社会陆续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而且经济类专业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还具有学科优势,这就使得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越来越趋于自主创业。

如何实施自主创业的实践教学呢?一是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型创业比赛。结合大学生年轻、接受新知识快、有创业精神,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和商业实践、容易盲目乐观等特点,学校应针对具体的创业实践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指导。二是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进行创业实践。比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开网店,在企业打工,在单位实习,学校根据学生的创业实践情况给予相应的实践学分。当学生完成学业正式进入社会后,之前的种种实践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机构企业运行、市场运作的很多知识,从而使其尽快地适应实际工作。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可以利用之前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创业。

(二)企业化实践教学

人才的培养应该是面向市场的,要了解企业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技能的教授,这其间企业的参与不可或缺。大学是知识生产和创造的社会组织,企业是知识应用且市场化的社会组织,两者的合作有着天然的合理性。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为社会所用,也就是满足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要。为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勇于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校企互动、产学互动建立紧跟企业需求的经济类人才动态培养模式,既强化学生参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才能言之有物,又能培养出适应能力强、创新型、复合型和高素质的经济类人才。

(三)高质量实践教学

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都是为了提高其质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需要从多方面配合和努力。学校需要科学系统的组织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要从软硬件方面安排配合学生的实践,并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学生需要发挥主动性,积极认真地参与完成实践,社会更要从政策、措施、配套等方面支持扶持实践教学活动。只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活动才有益于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选题 质量评价体系 论文写作课程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每年都要指导经济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但近几年来,毕业生的论文质量出现了明显下滑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分析经济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一、经济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表现

经济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论点不新颖,抄袭痕迹明显。由于网络上各种现成的经济类论文、已有研究成果、文献资料非常多,很多学生就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一味复制粘贴已有的材料,将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自然也就不能对所研究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新颖、有创新的论点了。第二,论文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从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到论文中的摘要、目录、引言、结论和参考文献,大部分高校都有专门的格式要求和写作规范,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对论文这些格式要求不甚清楚,以至于毕业论文的格式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在写作过程中,一些学生的论文结构不合理、逻辑关系混乱,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经济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笔者近十多年来的论文指导实践来看,经济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主要还是与选题、论文撰写方法、论文写作过程管理以及论文质量评价有关。

(一)选题不合理

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环节,选题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写作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论文的质量。论文选题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第一,选题太大、太小或太老。比如,有的选题为“中国产业发展问题研究”,题目太大,只能泛泛而论,无法深入研究;有的选题为“××县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研究”,题目又太小,数据资料的搜集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的选题过于陈旧,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现成的文献资料非常多,学生就随便抄抄了事。第二,学生对选题不感兴趣。有些高校基本上都是采取指导老师命题、学生选题的方式来确定选题,学生对拿到手的选题没有兴趣,对论文写作自然没兴趣。

(二)学生没有掌握论文撰写方法与技巧

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综述、论文提纲、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就应该了解这几个内容各自的涵义以及写作的方法。但从笔者的指导实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了解这些内容,更不知道如何安排论文结构、如何撰写论文。因此,在指导论文期间,指导老师就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来讲解这些内容。

(三)论文指导与写作过程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或缺失

许多高校为加强论文质量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实践中执行起来不够严格,一些制度又处于缺失的状态。一是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指导次数等规定执行不到位。为了保证论文的质量,高校一般都会明文限定每位老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每周指导学生的次数。但由于近几年来学生人数多、老师人数相对较少,结果一些老师指导学生人数甚至超过了限制人数的一倍多。再者,指导老师由于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等任务,指导论文精力有限,不可避免地出现论文指导次数不达标的现象;二是约束制度缺失,毕业生对论文写作不认真、不重视。论文写作期间,正是学生忙于应聘、实习的时候,再加上学生总觉得指导老师和学校不会为难他们,论文写好写坏最终都能顺利通过,这就造成许多学生经常缺席论文指导,有些学生甚至只是在答辩前的半个月或一个星期内突击复制抄袭论文,其论文的质量自然很低。

(四)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形同虚设

论文质量评价是检验论文合格与否的最后一关,但是一些高校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形同虚设:第一,学校只抓论文重复率。论文重复率由学校来组织检查,一般重复率不超过30%就算过关,准予进入论文评阅阶段;第二,评分比例失调。一般是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组共同评定论文的成绩,各部分成绩占有一定的规定比例。如某高校的经济类专业学生论文总评成绩中,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占50%,评阅老师评阅成绩占20%,答辩组评阅成绩占30%。一般,只要指导老师评阅成绩高于90分,即便评阅老师和答辩组评30分,该学生论文也能及格。在这样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下,极易造成几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学生一味追求降低重复率,通过各种攻略来处理论文,结果论文中的句子、专业术语被改得一塌糊涂,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二是指导老师不想因论文成绩影响学生答辩甚至毕业,从而违心地给实际很差的论文评了高分;评阅老师又碍于情面和不想得罪同事的心理,从而也违心地评了及格分,答辩组也是这样。这样的评价体系,结果就使得一些质量很差的论文通过了评阅,并最终通过了答辩。

三、提高经济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提高经济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思想上要重视

从学校、院系到指导老师,要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对毕业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从思想上端正态度,高度重视。

(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来选题

在选题问题上,笔者认为可以变被动选题为主动选题。一是专业课老师在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课程中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查阅资料,提前了解感兴趣的问题;二是学生在平时要广泛阅读专业书刊,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及时发现感兴趣的问题;三是学生要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及进行专业实习,了解所学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四是院系可以定期举办本专业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当前热点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热情。这样,学生在大四时就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点来进行主动选题了。

(三)适时开设论文写作课程

毕业论文撰写方法与技巧属于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选题之前给学生开设一门论文写作课程,通过集中授课让学生了解与论文写作相关的问题,比如文献综述的写法、文献资料的搜集渠道、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和学校的各项相关制度规定;比如论文框架结构安排等等,强化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方法和技巧的认识。开设这样的课程,有利于指导老师在后期的论文指导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论文中的具体个性问题,也有利于提高论文指导的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论文的质量。

(四)完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第一,降低指导老师评阅成绩所占的比例。比如降到30%,这样可以降低由于指导老师评分过高使很差的论文过关的概率。第二,匿名评阅,并且增加同一篇论文的评阅老师数目。比如同一篇论文,由指导老师之外的另外5位老师对论文进行评阅,评分在60分以上的视为同意参加答辩。在这一环节,可以规定必须至少一半以上的评阅老师同意答辩,该生论文才能够进入答辩程序。第三,提高评阅老师评阅成绩所占比例。比如,将评阅老师的评分提高为40%。因为评阅环节评分人数最多,也是比较公正的一个环节,应该相应提高评阅成绩所占的比例。第四,所有评阅环节均在教务系统内匿名进行,论文的最终总评成绩由教务系统来自动生成。通过完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既可以提高论文评阅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又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因怕得罪同事而违心打高分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倒逼指导老师和学生更加重视论文的指导和写作,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

(五)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保障措施

为进一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高校管理部门的相关保障措施也必须到位。第一,教务系统必须先进科学。比如,在评阅阶段,学生的姓名和专业班级信息、指导老师的信息等必须能够自动隐去,以保障论文评阅的客观性。再比如,教务系统必须能够自动生成学生论文的最终成绩,所有资料可以在线打印,并直接存档。第二,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比如,在论文评阅阶段,对符合条件能够进入答辩环节的论文按数量和质量对指导老师进行物质奖励,同时也要对不能进入答辩环节的论文指导老师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减少工作量等;对优秀论文的指导老师给予更有利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奖惩制度来促使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地指导论文写作。第三,严格论文指导中的过程管理。学校应安排专人严查学生每周参与论文指导的次数,一周一查,少于规定参与指导次数的,直接取消参加论文答辩的资格。第四,简化论文指导过程中的文件管理程序。一些院校制定了严格的过程文件管理程序,对包括开题报告、外文翻译、论文格式、导师评语、领导签字、院系盖章等在内的各种复杂的文件都制定了严格的要求。这样的管理,使师生们疲于按要求填写、修改各种文件,严重分散了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提高论文本身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南.指导教师视域下的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分环节控制要点解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5- 101.

[2] 张红云.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硬伤”及其治理――基于经济类专业的一份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9- 80.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4篇

1、选题范围宽且时效性强。经济类毕业论文选题宽泛,涉及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需要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更有许多亟须解决的实践问题,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热点问题。并且,由于经济形势时常变化,热点也在随时切换,因此,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很强的时效性。宽泛的选题范围给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选题带来了一定困难,一是形成了本科学生知识面有限与选题所需要解决问题宽泛而多样的矛盾,学生所选择的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往往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很难解决的;二是热点问题都是涉及面广的问题,如选题较大则本科毕业论文解决不了,如选题较小则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深度不够而深入不下去。三是选题时效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平时对经济信息有所跟踪。

2、论文多为应用性论文。由于受学生理论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都是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应用研究,理论研究的论文很少。在笔者近10年的论文指导过程中,选择经济理论进行研究的学生不到5%。应用性强的论文对学生写作要求相对较高,一是要求学生抓住经济现象的本质,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实证的分析能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要求学生对所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结论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层次;三是要求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寻求理论支撑,在所学理论的框架和范畴下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方法实证性多。应用性强的论文决定了其分析方法的实证性要求。分析方法的实证性就是要用现实的数据和案例来分析经济现象,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即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经济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为上升到规范分析打下可证实的基础,这是学习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分析过程。方法实证性多要求:一要掌握主要调研和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掌握不熟练往往不能准确地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二要搜集较为翔实的数据,数据要求系统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三要正确说明数据分析结果的经济含义和政策含义,这是实证分析的最后落脚点。

4、撰写规范性严。经济类毕业论文应用性强和实证方法多的特点要求论文的撰写十分规范。一是从结构上来看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要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架构和写作架构,三者缺一不可;二是理论支撑和现实问题分析要融合,即现实问题的分析要有理论支撑,理论分析也要以现实问题为对象;三是要求数据和引证科学合理,数据除符合系统性、权威性和代表性要求外,获取第一手数据显得格外重要。

5、论文撰写过程难以有效控制。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多数无须实验,而是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而且这一过程多在学生临近毕业的实习阶段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其求职、考研、出国等规划发生冲突,难以兼顾招聘、备考和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指导老师只能通过“遥控”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效果大打折扣。

二、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易出现的问题

1、论文选题不够科学、合理。文科类的本科论文指导老师较难获得科研课题,且由于本科生的理论功底不够,本科生中只有很少人参加导师课题的研究。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均以老师指定范围或自拟为主,因此选题时常存在不够科学合理之处。据笔者多年指导本科论文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一是选题过大过空,如“论中美经贸关系”;二是选题不符合学术论文要求,如“近期中国股市走势分析”;三是选题只考虑个人兴趣而不考虑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能培养和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和综合利用的能力。

2、论文缺少严谨性。部分论文泛泛而谈,缺乏实证基础,材料不能支撑论文的观点,论证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必要的数据和例证,论点多来自自己凭空臆想;二是数据和例证的选取不恰当,只是简单罗列和堆砌,不能很好地支撑论文观点;三是数据不系统,系列数据采集较少或缺失较多,不能真实反映经济现象的本质。

3、论文格式不规范。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应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主要内容包括:题目、作者、提纲、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几个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加之论文主体是拼凑而成,毕业论文的格式混乱。如:结构不合理、论述重复、字号不统一、错字病句百出、图表不规范、文理不通、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其中,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是比较普遍和比较严重的问题。

4、论文内容抄袭、拼凑现象较为严重。当前学生可获得资料来源很多,如往届毕业论文、专用学术期刊网、学校的图书馆、院系的资料室。特别是对于经济类而言,网络上的财经类文章更是多如牛毛。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采取拷贝加粘贴的方法,用几天的时间就能完成学校规定用10周时间完成的毕业论文,更有甚者直接在一些专门从事“”的业务网站上购买论文。学生自创性论文比例逐年降低。

三、提高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造成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如对毕业论文撰写缺乏重视、自身水平所限等等;也有来自学校方面的,如毕业论文规章制度安排不尽合理、指导老师时间精力有限等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多年经验,就如何提高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确保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对策:

1、提高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认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其他教学环节彼此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它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学生科研训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2、推行科研导师制。学生在临近毕业时面对求职、考研、出国等规划的多重压力,时间仓促,不太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做好毕业论文。为此,可推行导师科研导师制。即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科研活动,科研导师制以科研为纽带,通过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而且学生可以提前进入毕业论文的准备阶段,如搜集跟踪资料、确立选题方向等。这样既可以发现和培养学生自身的专业领域兴趣,为后期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

3、出台具体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操作规范和奖惩措施。学校管理层应出台具体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激励措施和操作规范,调动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指导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中去。对于优秀毕业论文撰写者的指导老师给予奖励,而对于质量欠佳的毕业论文撰写者的指导老师给予适度惩罚。奖惩措施同样适用于学生。特别是对于抄袭问题而言,应制定相关的规定,对于检测出来的抄袭论文要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得学生不敢轻易抄袭。如同当前我国治理酒驾一样,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得驾驶员不敢以身试法。

4、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过程管理。指导老师应将过程管理思想用于毕业论文指导中,对学生论文创作进行全程指导与管理,努力使得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得到培养和锻炼,进而保证论文的质量达到要求。鉴于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惯例,论文指导分为选题、拟定提纲、论文初稿修改、论文终稿修改几个步骤。指导老师应在每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指导,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集成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毕业论文质量过程控制图见图1。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类学术期刊 高品质作者库 构建 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92-01

众所周知,经济类学术期刊通常被归纳为图书馆藏当中的F类刊登学术论文期刊,其所涵盖的种类诸多,如经济学、中国经济、会计类以及工业经济类等。在新时期,要想有效地强化经济类学术期刊本身的影响程度与受关注的程度,最关键的就是要增强编辑的各项能力。为此,一定要构建高品质作者群,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论文刊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期刊的整体质量。

一、以重要会议及论坛为途径发现作者

在构建经济学家或知名经济学者作者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重要会议与论坛的方式来发现作者。如果将知名经济学家创作的文章刊登在经济类学术期刊中,仅仅凭借作者创作稿件的方式,很容易出现周期过长或者是沟通难度较大的情况。而如果对会议发言进行整理,利用这一方式而形成的学术论文,不仅可以对经济热点进行及时捕捉,同时,也能够保证经济学家的观点时效性更明显。[1]正是由于是会议发言,所以,更加通俗易懂,更方便读者阅读。另外,通过对会议发言进行整理,能够向与会者提供完整的会议资料内容。同时,在文后可以把发言者所编著的书籍和文章当作参考文献,刊登在杂志中,向读者推荐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此,编辑应当对本年度重点的经济会议进行事先盘点。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新浪财经频道的会议栏目进行查找,而且可以详细地查找出会议的名称、主办方以及地点等信息内容。在会议索引中,不仅能够联系到主办方的媒体联系人,而且能够参与到会议现场,同与会者的重要发言人互相交换名片,而获取经济学家的联系方式。这样一来,在会议结束以后,还能够通过媒体联系人获取相关的会议资料等,进而对发言实录予以全面整理与编辑加工,最终以学术论文的形式署名发言人姓名,将其当作论文作者。同时,需要陈列同发言内容相关的发言人编著书目与文章,或者是将发言当中所涉及的观念及相关书目等当作论文重点参考文献。另外,还需要同发言人与助手进行联系并确认文章,进而和经济学家构建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2]

二、利用重要研究机构与作者联系

目前,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很多,而大部分机构举办方都是中央政府机关或者是比较知名的院校,所以,也被认为是国家经济问题研究的智库。同时,在民办智库当中,能够查询到为公司提供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现阶段,我国知名机构主要是长城战略与和君咨询,而且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查询,特别是银行与跨国业务公司,其下设了研究部,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对机构官网进行搜索,可以查找到月度会与季度会。

除此之外,还可以了解重要的研究机构官网,并且深入研习其内设的研究部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中,列举出了所有的研究人员名单,甚至包括详细的联系信息与邮箱。这样一来,编辑就能够根据栏目文章的需要联系不同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最终了解正在开展的研究课题内容,进而找出相应的文章,同作者构建联系。通常情况下,承担课题研究人员都是博士或者是博士后,属于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而且自身具备研究成果发表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研究成果的发表,也能够实现研究人员与杂志的共同发展与成长。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重要研究机构内部刊物进行查找,进而联系到刊物的负责人,最终获得刊物,选择所需文章,而这样一来,也能够同文章作者建立联系,为经济类学术期刊作者库的构建奠定基础。

重要的研究机构通常都会在内部交流刊物中刊登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也涉及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动态的数据,所以,具有极大的信息量。为此,将其刊登在公开性的经济类学术期刊中,也会引起相关行业研究人员或者是高校研究人员的兴趣,增强关注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品质作者资源数据信息库的构建直接影响着经济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而要想构建高品质作者库,同样需要编辑的努力。为此,文章针对建立经济类学术期刊高品质作者库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重点阐述了高品质作者库的两种路径,希望能够为促进经济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韦京.经济类学术期刊建立高品质作者库的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5,46:44-45.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经济类学术期刊编辑;经济类高品质作者库;智库

[DOI]10.13939/ki.zgsc.2015.46.044

1 序 言

经济类学术期刊是指图书馆藏中归于F类的刊登学术论文的期刊。主要分为综合性经济科学类、经济学(除会计,企业经济)类、世界经济类、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会计类、农业经济类、工业经济(含企业经济)类、贸易经济类、财政类、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等。 新时期提高经济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与受关注度,与编辑的各项能力密切相关。经济类学术期刊只有建立高品质的作者群,才能提高刊登论文的质量,从而使期刊整体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建立一个高品质作者资源数据信息库对于经济类学术期刊来说,至关重要。下文从高品质作者的分类及其建立路径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2 经济类学术期刊高品质作者分类

经济类学术期刊的高品质作者一般有三种类型:知名经济学家、重点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文章被引与转载率较高的作者。

知名经济学家是经济类学术期刊高品质作者首要组成部分。知名经济学家文章一般针对当前经济热点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向;高屋建瓴地探索经济前沿理论,促进经济发展实践,能够推动经济学术研究,引领经济改革方向。经济类学术期刊登载知名经济学家的文章可以借助经济学家的知名度提高杂志的知名度、扩大阅读面,引起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重要研究机构对杂志的重视。

寻找高品质作者也可以从作者的工作单位入手,重点研究机构一般承接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研究人员不一定是知名经济学家,甚至有可能是非常年轻的学者,但其研究能力较强,所写文章节选自所承接的课题,针对当前实际发生的经济问题,研究该问题的现状,存在的解决难点,针对问题构建评估体系或者对新的领域进行已有研究的系统性综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路径。重要的基金课题在开题时,专家团队已对课题的架构、内容、研究方向已做了论证与评价,因此选择这些课题的承接人作为期刊作者库的成员,可以减少编辑在选题与编辑标题时的工作量。此类文章的刊登也可以提高杂志的关注度。因此,重点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也是经济类杂志高品质作者组成部分。

提高学术文章被引率与转载率是提高杂志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等对于期刊文章的全文转载或目录索引,对于提高杂志的关注度与社会认可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选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经济类学术期刊所刊文章在中国知网的下载率与转载率是入选核心期刊要目的重依据。而入选“全文中文核心期刊”的学术期刊也受到大多数高校及研究机构的青睐。

3 建立高品质作者库的路径

建立高品质作者库的主要路径是:通过重要的会议或者论坛发现作者;通过重要的研究机构联系作者;通过重要的转载机构搜寻作者。

3.1 通过重要的会议或论坛发现作者

通过重要的会议或论坛方式发现或者认识作者,较为适用于建立经济学家或者知名经济学者的作者库。经济类学术期刊登载知名经济学家的文章如果单凭约作者写稿件这一种方式往往会遇到周期长、沟通难的问题。通过整理会议发言这种方式来形成本刊登载的学术论文,一方面可以快速捕捉当前的经济热点;另一方面经济学家的观点也更具有时效性,因为是会议发言,整体上会更通俗易懂,便于阅读;同时,会议发言的整理也为与会者形成了较为整齐的会议资料。在文后将发言者所写书籍与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在杂志上刊登,起到了宣传作者观点与向读者推介作者研究成果的效果。这需要编辑事先盘点本年度的主要经济会议。年度重要经济会议可以通过“新浪财经频道――会议栏目”查找,一年12个月的重要经济会议名称、主办方、时间及地点均可查到。通过会议索引,既而可与主办方媒体联系人取得联系,现场参加会议,与参会的重要发言者交换名片,获得知名经济学家的邮箱及助手联系方式,会后在会议的媒体联系人处获得会议资料与发言速记实录,整理发言实录并进行精编辑加工,形成学术论文的形式并署上发言人的姓名作为论文的作者,列上与发言内容相关的发言人所写的书或者文章,以及发言中提到的观点所涉及的其他经济学家所写的书或者文章作为论文的参考文献,与发言人或其助手确认文章,与经济学家建立起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除了新浪财经频道――会议栏目是搜索重要经济年度会议的引擎之外,重要研究机构的官方网站也是搜索重经济会议的途径。

3.2 通过重要的研究机构联系作者

研究经济问题的中国重要研究机构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这些机构的举办方大多为中央政府机关或者是著名的高等院校,因此可称为我国经济问题研究的官方或半官方智库,而民办的智库可以查询为各大公司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公司。国内较为著名的机构有和君咨询、长城战略,也可以查询各个上市公司,尤其是各大银行及有跨国业务的公司均下设有研究部,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行业发展持续进行短、中、长期的分析与预测。通过这些机构的官网可以搜索到其月度会或季度会。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经济每月谈”、中国经济50人论坛长年设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长安讲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中国经济观察”季度论坛等。

另外一个途径是通过对各个重要研究机构的官网,对其内设研究部门进行了解与研习,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上的每一个研究所均有其研究人员名单,有些重要的研究人员标明电话与邮箱联系方式,负责不同栏目的编辑可以根据自己栏目文章的需要与不同研究所的相关人员取得联系,获知其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并从课题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章,与作者建立起联系。具体承担课题的研究人员一般是年轻的博士或博士后,他们年富力强,是单位重点培养对象,且有发表研究成果的愿望与需求。在不断地发表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杂志与年轻的研究人员共同成长。

第三个途径是通过查找重要研究机构的内部刊物,与刊物负责人取得联系,获取刊物,选择文章,相应地就与文章的作者,即该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建立起联系,建立经济类学术期刊的作者库。上文所列的重要研究机构一般会有自己的内部交流刊物登载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关于国家经济发展与行业动态的数据新,信息量大,如果登载在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学术期刊上,容易引起其他的同行业研究人员及高校研究人员的兴趣,受到他们的关注。

3.3 通过重要的转载与论文收录机构搜寻作者

下文就人民出版社的新华文摘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这两个目前国内影响力较大的、重要的转载机构来展开分析。《新华文摘》系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的文摘半月刊,栏目设置有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与回忆、文化、科技、读书与出版等,受到党政中高级干部领导;宣传、咨询机构国家公务员;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科研单位、大学及其他教育部门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知名的专家学者、重要媒体的主要负责人的认可。期刊登载文章得到《新华文摘》的转载,对于编辑与作者而言都是一种荣誉与认可。有些单位还规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由于刊期相对少,还需涵盖各领域的重点文章,使得《新华文摘》对文章的转载要求质量非常高。从经济栏目来看,每期登载篇数不超过4篇,作者要求一线经济学家或者是重要研究机构高级研究人员,选题要求新颖,内容上解决问题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对每期《新华文摘》杂志的研习可以发现高转载率作者,摸索到转载文章的选题规律。

编辑还可以通过订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管理类“复印报刊资料”,通过对“复印报刊资料”的研习,找到在复印报刊资料中转载率较高的作者,并通过互联网查找其工作单位与联系方式,与作者取得联系,向其约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集成、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也是中国重要的智库之一。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文章数量多的杂志,受到重点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与各级政府机构的重视。一些单位设立了对转载文章作者的奖励制度,视同刊登于核心期刊。

通过中国知网按全文转载率情况排列,查找高被引率与下载率经济类文章及其作者。经过查找发现,中国知网文章被引率与下载率较高的作者不一定是知名度高的经济学家与职称高的教授或博导,中国知网被引率与下载率与文章的选题有关,与作者的身份关联度相对小。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通过知网下载文章的需求量较大,他们通过知网将已发表的文章下载下来,主要参考文章的结构框架、文章对相关问题的论述角度与观点。对于文章的选题要求具有贴近本人工作环境、与专业的相关性及自我驾驭性的特点。教授、博导与经济学家的文章大多具有专业性、针对性,构建的经济模型大多具有独创性,选题较为宏观,重在解决国计民生重大问题,行业评估及未来发展方向,区域或地域的经济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绝大部分作者的选题在内容与水平要求上贴合度不强,他们的文章多被同层次作者下载引用。由此可见,中国知网的转载率与被引率取决于刊登文章选题,与作者的身份联系不密切。

4 作者库建立后的维护

可以按知名经济学家、重要研究机构的重要研究人员、文章高被引率与转载率作者对数据库进行分类,建立起包含作者身份、工作单位、电话号码、邮箱的信息数据库,对相应的信息要及时进行更新。通过与作者的交流,及时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发展情况,发生工作变动、电话号码变更、邮箱变化要及时更新。除了文字联系以外,编辑还可以通过节日问候、会议、论坛通知、文章转载祝贺等方式加强与库内作者的交流与联系。总之,经济类学术期刊建立高品质作者库需要持之以恒,工作需要具有连续性,作者库才能在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为期刊提供更多更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孙书平.论学术期刊编辑的策划意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2]刘红霞.策划编辑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J].中国编辑,2011(2).

[3](日)鹫尾贤也. 编辑力从创意设计到人际关系[M].陈宝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经济学类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纳入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中,之后,《计量经济学》成为国内各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逐渐普及并发展。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交叉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高等数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经济类本科生来说,它是一门难度较高的课程。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计量经济学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本文在分析目前经济类专业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进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先修知识积累不够

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应该在先修课程的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经济类专业并没有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其他课程即便是开设了,要么对学生的考核要求偏低,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先修学科的重要性,要么没有针对经济类专业的特色选择讲课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些都直接导致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深,学的时候就似懂非懂,等到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时候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这些都会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二)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

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实验课程尤为重要,教学中应注重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然而,大多数高校经济类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讲授都以计量经济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主,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计量经济学应该至少安排6-8个实验项目,部分学校的实验项目被压缩到2-3个,甚至有的学校实验项目被完全取消,学生完全没有机会上机进行实验操作。这种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的模式,容易使学生学习了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却不具备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模式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有的高校完全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有的是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加权平均,通常期末考试成绩占绝大部分比例。期末考试也通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使得有的学生只是在死记硬背概念,课程学完以后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没有一点提高。经笔者指导和评审的历年经济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情况显示,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不到十分之一。这说明我们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虽然学过计量经济学,但真正能运用的学生很少,这与计量经济学的考核方式是分不开的。应尽快建立多样化的、多角度的考核机制,要既能达到考核目的,又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文献检索、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回归分析等运用和创新能力。

三、《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有针对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适当增加数理统计的复习课

针对经济学类本科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前期的先修课程积累不够,应增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际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积累往往有很大差距,如果数学老师教学过程中不分专业特色统一要求,会导致经济类学生没能掌握所需数学知识,而有些过高要求会使学生们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针对经济类本科学生的特色针对性地实行基础知识教学,既有利于以后的教学,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是以数理统计里面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原理为基础的,数理统计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计量经济学原理将会一头雾水。一般即使有先修课程做基础,到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时候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也记忆不深,有必要在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前适当复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相关内容,为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强化实验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针对目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证的现状,建议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强化实验教学环节,以提升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在实验室现场指导,使学生掌握Eviews等计量软件的基本操作,达到能独立完成计量研究的目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精选实验教学项目,教师先演示讲解后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各个实验项目的所有操作流程,教师从旁辅导,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在对理论教学内容检验并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自己选择合适选题进行探索研究的兴趣。

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锻炼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确定选题,自己设计课程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自己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资料,独立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去体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可以把学生分组,3~4个学生一组,每组组员分工合作撰写一篇课程论文,也可以要求每个学生自己独立撰写一篇课程论文。

(三)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引入课程论文考核

计量经济学考核采用传统学科的闭卷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该改革传统单一的考试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的、多角度的考核方式,特别是应该引入课程论文考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各次实验过程的质量,实验报告的质量,课程论文质量等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按照一定比例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学生的总成绩。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中,撰写课程论文尤为重要,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科学研究中。因此,总成绩的评定中可以把课程论文质量的成绩赋予较大的权重,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结束语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核心课,对于经济学类本科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认识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以改进,有助于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本文从经济学类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多年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经验,分析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革的建议,为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发挥其在经济学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2]邱东,李子奈,肖红叶.经济学类专业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

[3]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9).

[4]王少平,司书耀.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2(7).

[5]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姜婷(1983 - ),女,湖北鄂州人,重庆师范大学讲师,博士。

基金项目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论文质量 因子分析法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不但是总结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检验、锻炼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一个难以忽视的现实是,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其问题及原因,本文以某独立学院经济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出相关影响因素。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在本次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经济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以确保研究的代表性。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50分,收回45份,回收率90%,回收问卷全部有效。在问卷中,以主观和客观条件为主线,涉及16题,计分方式采用李克特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的5点计分方法,能够较为全面的概括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影响因素。

2 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来分析变量是否具有相关性。在表1中可以看出,KMO的测度值为0.724,说明采用因子分析法是较为合适的。另外,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原假设被拒绝,即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共同验证,因子分析法适用于此项问题的调查研究。

通过表2可以看出,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从而得到影响因素的因子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的5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7.126%,这5个因子已经能够基本概括影响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因素。另外,为了使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使公共因子能够对毕业论文实际问题对应与说明,本文对因子进行了旋转。旋转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的载荷矩阵。

第一类因子在经济类专业基础知识储备、论文写作程序及方法、文献检索能力和外语翻译能力四个方面负荷值较高,因此可归纳为基础因子;第二类因子在论文写作态度、论文格式规范程度、论文题目确定与导师沟通程度三个方面负荷值较高,可归纳为态度因子;第三类因子在论文题目的感兴趣程度、论文题目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两方面负荷值较高,可归纳为激励因子;第四类因子在导师的学术水平、毕业实习压力、工作和就业压力三个方面负荷值较高,可归纳为冲突因子;第五类因子在指导教师态度、学院毕业论文监督管理两方面负荷值较高,可归纳为管理因子。

3 影响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因素的控制对策

3.1 基础因子及其控制。基础因素在此次独立学院经济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最大。此次分析结果说明,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论文写作是一个知识长期储备的过程,其他各种写作能力的培养对论文写作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在论文写作时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样也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3.2 态度因子及其控制。毕业论文的质量如何,和学生的写作态度紧密相关。例如,学生在论文写作时投入时间的多少、文献的收集、论文格式的规范程度以及社会调研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和结果。另外,论文题目与导师的沟通程度也反映了学生对所研究内容的态度投入。因此,首先要端正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加强对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增加与导师的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3.3 激励因子及其控制。激励因素是影响独立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内在因素。如果学生对所选择的论文题目真正感兴趣,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研究和写作兴趣,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论文题目的新颖和实用性也反映了学生对论文的用心程度,新颖性和实用性越高,说明学生越感兴趣,投入自然也越多。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一环在于如何激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迫于毕业压力去完成本身并不感兴趣的论文。

3.4 冲突因子及其控制。三个冲突因子虽然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但也至关重要。如果导师的学术造诣较差或指导经验不足,给毕业论文的写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外来的压力与干扰,必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因此,应当加强导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论文的选题、开题至论文资料的收集与撰写,到最后的格式修改和创新性方面,导师都应当贯穿其中,发挥其引导作用,督促学生排除干扰。

3.5 管理因子及其控制。由于独立院校的培养机制逐步侧重于实践性教学,因此在学术培养上疏于管理。虽然导师态度较为认真负责,但在整个管理体制上还不够健全,以致达不到最终的指导效果。因此,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尤其是教务处应当从时间配置、评价体系、跟踪监督以及制度保证等方面逐步完善、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文艺.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03.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商务学院;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29-01

一、导论

《西方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财经类高校以来,通过探讨西方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复合导向型人才愈加重视,因而许多院校通常对国际贸易、金融学等非经济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甚至设置为非经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商务学院作为贵州财经大学的二级学院,其非经济类专业的三本学生有其相应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若在教学各环节中照搬二本经济类专业的授课模式,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将该课程特征、独有逻辑方法与学生注重应用特点相结合,是商务学院教学课程改革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1.教材适用度问题。由于缺乏非经济专业针对性的适用教材,照搬西方经济学经济专业课教材,该教材内容体系广、案例少、难度大,难以因材施教,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内容择选性问题。针对非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无须深入系统地介绍该教材的理论体系和经济模型,使得具有文科背景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3.教学方法创新问题。教学中多偏重阐释基本原理,缺乏操作性、实证性教学案例,背离了教学目标。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态度,这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知识体系构建均有深远的影响。

4.教学考核的检验问题。考核方法缺乏针对性,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考核,缺乏考查非经济专业学生运用现实经济领域问题的分析能力,难以考量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西方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建议

非经济类专业人才配培养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导向型范式,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管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灵活运用课堂讨论、案例与专题讲座等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其洞察力,倡导其探究能力,提高其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强化适用教材的建设。以商务学院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择选教材应具有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前瞻性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等。

2.针对性配置教学内容。鉴于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基础薄弱、课程课时有限,合理配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个体发展和学科背景择选实用性强教学内容,减少经济模型讲解。

3.完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授课理念,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式学习。如在理论讲解中穿插现实案例。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和专题论文,引导和深化学生思辨和组织能力。

4.优化考核方法。采用优化科学考核形式,如平时考核的课堂讨论、专题论文、小论文,期终考核则侧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可考虑加大案例分析题目的比重。

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进

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适用于各种行业、各种经济类型和不同经济主体,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核心的价值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高等学历教育中,会计被赋予愈来愈重要的地位,1998年教育部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将会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有关专业的主要课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一直将会计学设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承担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可能还包括不同学历种类、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特别是近些年高校扩招,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较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和有限的学时内,使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掌握会计理论与方法,全面了解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培育他们有效运用财会信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理性导向经济决策的能力,的确是有待深入探讨的教学研究课题。

一、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目标与教学原则

从理论上说,非会计专业开展会计教育的动机,一则是考虑到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会计工作实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即会计的普遍适用性;二则是基于不同学科内在逻辑联系而架构本学科知识结构完整性的需要。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实施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会计课程,理解掌握会计这样一种价值信息核算技术,培养他们对经济数据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拓展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这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有明显差异。

以大学本科为例,会计专业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四年中,要开设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十多门主干会计课程,经历专业引导、课堂教学、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模拟实验、行业会计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完整的会计专业教学环节的培养,讲求专业课程学习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全面性与会计专业工作能力的高标准要求;与此相比,经济类非会计专业,根据学科方向,针对不同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一般开设2~4门会计课程,作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学时、学分有限,教学中不可能完全移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故经济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本着使学生“懂会计,合理运用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经济问题、实施理性经济行为”的宗旨,安排适中的会计教学内容、教学难度,突出教学重点,与各专业要求相衔接,注意与其他课程的互补与渗透,采用与教学对象相协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二、合理设置各门会计课程

在整个大学本科阶段,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有的专业(如应用经济学科类的专业)还开设行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各门课程之间注意有机衔接,每门课程安排适当的实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延伸至实践或实践模拟,具体设置见下表:

三、优化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

从学科划分看,会计属管理学科,经济学是其基础,反过来会计又服务于经济学。在对非会计专业教授会计课程时,不能就会计讲授会计,特别是第一门会计课程――会计学,需要运用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课程导入和会计专业知识点的讲述。会计学课程内容分三个层面:一是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方法;二是从企业成立、经营活动主体过程到财务成果核算及年终决算;三是会计信息加工程序。按学生理解能力,掌握循序渐进的三个关键点:会计对象会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逐步使学生学习掌握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理解并合理运用会计综合信息,通过一定的实验教学,切实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思考经济问题、理性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接下来一个学期开设的行业会计中,减少或删除会计基础理论和基础会计方法论部分,突出各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要求,按不同行业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如金融专业开设的金融企业会计,重点在于金融行业主要业务核算,以及外币业务、长期投融资中的债券业务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外贸会计,重点在于商品流通核算、对外贸易业务核算、外币结算等。

财务管理课程划分三个部分:基础理论、财务主体理财环节、理财专题;对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一般教学重点放在前两个部分,突出财务估价、资本成本资本结构、(长期)投融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内容。对学生来说,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理解可能较难一点,教师注意掌控教学广度与深度,在基础理论与投融资部分可以安排章节论文,安排两个学时进行讲评,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财务知识,评析客观经济生活中的一般财务现象。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根据专业需要与经济动态安排专题讲座、实地观摩、模拟实验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做一些有关方面的问题研究。

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注意与前面课程特别是财务管理的衔接,对于将该课程作为主干专业课的经济类专业,比如金融专业,更要注意做一些铺垫与补充,除课程主体内容(会计信息分析方法论、单项分析与财务效率分析、上市公司综合财务分析)外,增加完全成本(制造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会计控制、会计法规、传统行业标准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理解会计信息,正确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会计信息,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安排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财务判断提出建议等内容,开展投资理财模拟实验,有条件的参与国家、地方和院校举办的模拟实验竞赛。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对于不开设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且会计学课程中未曾展开报表分析的有关专业来说,可将报表基本分析理论与方法、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及其运用等内容安排到财务管理课程中。

四、改进并充实教学方法

会计本来是专业性强、知识结构逻辑严密、实务性强的专业,面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受学时少、教学条件短期内难以改观等制约,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采取灵活相应的教学方法,非常需要教师潜心策划、精心安排。

笔者认为传统的“粉笔+黑板”方式,有利于老师掌控课堂教学节奏,演绎思维推理过程,逻辑关系清晰,关键知识点易于展开,仍不失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加大课堂容量,处理图、文、声、像,而且成熟的教学软件能够很好地演示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核算流程、账户体系图、账表、实物等内容,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教学软件系统的运用,可追踪资本市场行情,方便地演示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在会计教学中引入适合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与间接实践经验的吸收。如在财务管理课程的融资、投资教学中,引入国内外投融资经典案例,分析其中运用理财原理或自我创新部分,揭示其财务成果或财务失败的根源;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列举典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运用所学财务理论与分析方法,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效率,进行基本财务判断,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此外,安排归纳性的章节、课程实务练习,辅以知识梳理与实际运用讲解;布置思考题或短论文,对主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或理论运用评析。经济学类不同专业对会计需求不尽相同,不同学生个人特长与自我规划亦不尽相同,故不宜采用百分之百的刚性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可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案例分析、分析报告、论文等多种形式。

五、结束语

本着探讨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问题,提供一点个人看法与教学经验的目的,笔者做了以上论述。在此,笔者还想说明一点:因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趋向对会计的需要会进一步提高、经济学学科中的各种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疏密程度不尽相同,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区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不同要求、针对不同专业适度降低教学广度与难度,从而达到应有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敏,徐梅,颜刘瑶.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体系改革――基于湖南对象非会计专业的实践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2):48-50.

[2] 李刚.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6):66-67.

[3] 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5-81.

上一篇:经济理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经济科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