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5:42:57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2017年5月19日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今年宣传主题为“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营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良好社会氛围,为做好相关宣传活动,根据国家、省市活动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围绕“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的宣传主题,旨在通过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二、活动主体

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活动形式

(一)开展集中宣传

时间:2017年5月19日(周五)上午。

活动地点:各镇(街道、管委会)人流量较大的广场或团队活动现场。

活动内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政策、内容的宣传与咨询、义诊活动等

横幅内容:“世界家庭医生日”——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

活动要求:各单位统一于“世界家庭医生日”当天开展集中宣传和义诊、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活动,突出政策宣传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风采展示,利用横幅、展板、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宣传

活动要求:于“世界家庭医生日”前后在卫生院和卫生室机构内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确保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管理人员知晓活动内容,通过走进社区、乡村、居民家中等开展宣传,尤其是做好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的宣传。

(三)先进事迹推荐

各单位充分挖掘本单位内1-2名优秀家庭医生,将其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动员单位全员参与“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扩大家庭医生签约的影响力;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强化单位内部协调配合,明确职责,为签约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二)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各单位要注意收集、归纳、总结,深入挖掘、发现优秀健康管理团队和家庭医生,利用多媒体多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典型事迹,增进家庭医生团队社会美誉度,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根据2021年省、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安排,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完善行动中继续推进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行动中扩大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积极推进重点人群基层首诊签约服务,继续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做法,按照省安排部署实施“互联网”+签约服务等。

二、重点工作

(一)调整团队,优化结构,落实各成员职责

1.团队数量。各卫健中心根据村卫生室数,按照不低于1:2(团队数:村卫生数)的比例调整设置团队数量。村卫生室超过14个的原则上团队组建不低于6个。各团队划分的服务范围,需结合村居常住人口数和服务管理重点人群数,避免服务范围不均衡。

2.人员配备。

(1)县二级医院专家:选取与辖区内医疗机构有经常性业务指导的二级医院,专家团队可由各专业领域的主治及以上医师组成,既便于专家经常性的为签约居民服务,又丰富了居民可享受的服务内容。

(2)团队长:调整由各卫健中心和医疗机构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骨干人员担任,根据团队长人数平均分配管理团队,重点负责团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和考核。

(3)签约医生:选用全科或加注全科的临床医师、或其他具备独立执业能力的临床医师、乡村医生(部分专科医师除外)。如辖区医院签约医生不足以配齐团队,一个签约医生最多可服务两个团队。其他专业领域医师作为成员参与团队服务,以满足居民不同的服务需求。

(4)执业护士:选用辖区医院具备执业资质,且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

(5)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除配备1名作为签约医生的乡村医生外,可根据人员情况为团队配备1-2名公卫人员。

(6)其他人员:各团队可根据需要配备后勤保障,吸收志愿者积极参与团队签约服务工作。

(二)调整网格,加强管理,实现网格全覆盖

各卫健中心要根据村卫生室和医疗机构外家庭医生工作室分布情况,及时调整网格管理覆盖范围。网格管理以村卫生室或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哨点,以自然村组为网格点,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村卫生室室长或工作室室长为网格长,统筹网格点的服务人员分配和工作安排。

(三)扩大范围,突出重点,提升服务量与质

1.签约目标和进度安排。各乡镇(街道)要以辖区内重点人群为签约切入口,增加签约服务吸引力,扩大签约服务人群的受益面,逐步稳定提高签约服务覆盖率。

(1)目标任务:2021年,全人群签约率不低于40%、重点人群不低于75%、困难人群(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低保五保)按照政策要求,稳定签约覆盖率,应签尽签。个性包按照居民知晓、自愿的原则有序开展。

(2)进度安排:以目标任务数为基数,各季度需完成三大人群的进度为一季度15%、二季度60%、三季度100%,四季度进行工作总结和查漏补缺。

2.积极推进重点人群基层首诊签约服务。以门诊、随访、上门服务等形式积极引导居民接受基层首诊签约服务模式,针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转诊,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均由签约医生及团队提供。辖区医院的签约医生诊室门口可悬挂、张贴“家庭医生门诊”标识,引导居民有序就医。

3.在0-6岁儿童眼保健和近视防控中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用。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儿童家长眼保健、预防近视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四)探索创新,以点代面,提升服务内涵

1.预约上门与家庭病床服务。2021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预约上门、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服务,各签约医院要按照《县2020年家庭医生预约上门服务和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积极探索开展。2020年试点单位要在已开展服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做好项目工作的带头示范作用。

2.商业保险支撑签约服务试点。2021年,我县作为省探索商业保险支撑签约服务试点单位,县卫健局将选取1-2个医疗机构作为试点探索开展。

3.实施“互联网”+签约服务。按照省设计的“点单式”签约服务操作模块,完善家庭医生信息公开、咨询预约、签约点单、履约随访、居家评估等线上服务。围绕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方案,探索“家庭医生云工作站”,借助智能化、辅手段,帮助签约老年人解决就医取药和健康指导需求。

(五)加强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管理

1.现有工作室建设管理:2019-2020年建设的医疗机构外家庭医生工作室,按照《省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指南》,对部分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运行的工作室进行整改。符合要求的工作室加强日常应用和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和工作室职能,做好网格内居民签约服务工作。

2.星级工作室建设:按照《省星级工作室建设评选标准》选取1-3个点创建省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力争通过省级评选。

(六)落实低收入人口“四不摘”要求,做好签约和健康体检工作

各卫健中心继续按照《县2020年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免费签约和健康体检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宿卫〔2019〕28号)相关要求开展低收入人口签约和健康体检工作,做到政策全覆盖、应签尽签、应检尽检,于9月底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同时,做好签约、体检信息“两系统”的更新录入工作。

(七)加强管理,注重日常,工作有条不紊

各乡镇(街道)卫健中心、签约医院及村卫生室要提高日常工作落实的执行力,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加强重视,并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现将2021年部分报表上报工作安排如下:

1.签约进度:按月上报数据,每月3日前将全人群、重点人群签约数上报至工作微信群;按季度上报报表,每季度次月5日前上报国家报表(电子表),其中国家报表每半年需上报一次系统(同时报送纸质表)。

2.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签约体检进度:按周上报数据,每周一上午下班前上报低收入人口签约、体检累计数据至工作微信群;按月上报报表,每月3日前上报低收入人口进度及明细报表(半年上报一次纸质表,其余均报电子表)。

3.个性包签约:按月上报门诊信息表,每月3日前导出上报个性包签约门诊信息表(电子表);按季度上报工作量,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5日前申报当季度工作量报表(纸质报表),1-3季度只申报个性包工作量,4季度申报全年基础包和当季度个性包工作量。

三、工作要求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__年,我市的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紧紧围绕全面落实医改各项任务和我市卫生中心工作,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重点,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和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重心,以加快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推动了社区卫生、妇幼保健工作科学发展,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落实。

一、__年工作总结

(一)社区卫生工作

1、大力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今年,我们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软件应用的培训力度,在市、区两级建立了监管决策查询平台,实现了工作进度实时查询,工作质量适时监管。同时,我们结合现代家长需求,拓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功能,开发了儿童保健卡制作功能,通过定期的儿童保健服务为儿童留下健康轨迹和成长照片,受到了辖区广大儿童家长的欢迎。

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效率,拉近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市卫生局委托网通公司,对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行3G改造,给每家机构配备了无线上网卡,医生外出时可通过3G网络随时登录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查阅居民的健康档案,并将本次随访的最新信息第一时间上传。随访信息即可“一次录入,全程享用”。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是举办__年度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班,邀请相关省、市相关专家举办全科医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院管理、药品管理、档案管理等专业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二是投入__万元,通过政府招标采购为10所有场地、有人员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500MA X光机,大大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已经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了标准化建设,还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底前可全部完工。经过标准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装修精致、环境温馨、标识统一,已经成为城市机构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3、完善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制度。今年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单位,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制管理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与服务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在社区医生与居民间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点对点”健康责任制管理。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度,市卫生局在全市统一了社区医务人员出诊服,包括春装和夏装。

4、出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指导意见。今年4月份,市卫生局针对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要求,提出配备大型医用设备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及国家政策相违背,对已经购置其他医疗机构更新替换下来的大型医用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办理配置审批手续,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未经审批,不配置CT等大型医用设备。

5、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补助到位。为准确核定__年度18家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零差率销售情况,市财政局、市卫生局继续采取委托的方法,委托安阳汇丰会计师事务所于4-6月份,对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计,审计确定基本药物销售额为__万元,市财政160万元补助款已经于7月份拨付到各县(市、区)。据统计,市财政两年来为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拨付补偿款共计__万元。

6、我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见成效。今年,我市的龙安区文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殷都区铁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止目前,我市已经拥有1家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妇幼保健工作

1、举办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培训班。为提高我市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市卫生局于5月*日至6月*日分七期对全市1200余名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了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为提高培训层次,特邀请北京大学人民 医院王山米教授、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永清教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赵德华教授来安授课。

2、严格助产技术服务单位验收与审批。市卫生局于__年__月29日至__月2日,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69家单位,按照《__市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进行了现场考核。其中取得二级助产技术服务资格的单位33家,取得一级助产技术服务资格的单位28家,取得婚前医学检查资格的单位6家,不合格单位6家。

3、积极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今年,我局将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做为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市卫生局成立了新生儿死亡详审领导小组和评审专家组。为规范开展评审工作,今年*月份我们邀请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儿科及保健科专家到安授课,并带领我市专家进行了首次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4、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进展顺利。截止10月底,共为*名农村孕产妇发放了住院分娩补助,发放资金*万元,全年任务完成率为*%;为*名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片,全年任务完成率在室96.11%。

5、__县、__县成为“两癌”检查项目县。*年国家在部分地区实施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今年__月份,在试点扩大过程中,我市的两个县被纳入试点范围。根据项目安排,今年安阳县将有*名农村妇女可以接受免费的宫颈癌检查,内黄县将有20__名农村妇女可以接受免费的乳腺癌检查。*月初,在两县卫生、妇联、财政等多部门密切配合下“两癌”检查项目全面展开。目前,内黄县已经顺利完成20__例农村妇女的乳腺癌检查工作,安阳县也已为*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检查。

6、出台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为加强我市托儿所、幼儿园的管理与监督,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切实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今年10月份,市卫生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出台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规定。这是我市首次针对托幼机构出台具体的保健管理规定。市卫生局将于近期内组织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各县(市、区)卫生局也将随即开展托幼机构卫生评价工作。

7、__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29%,孕产妇死亡率为10.23/10万,婴儿死亡率为2.4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1‰。

(三)细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乡、村两级职责分工

1、细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为进一步细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安阳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居民健康档案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往各县(市、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不一致,特别是老人体检、孕期检查、慢性病人体检等方面检查项目过少,如在年度考核中发现有个别卫生院在进行老人体检时,除测量身高、体重外,实验室检查只进行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等均未按要求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我市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10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了规范和细化。

2、明确了乡、村两级职责分工。为促进我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扎实做好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安阳市卫生局、财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明确市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的通知》,根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经过有关方面专家论证、测算与分析,对我市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进行了可操作性的细化分工,确定乡卫生院承担67.7%的任务,村卫生室承担32.38%的任务。为确保职责分工切合实际,安阳市决定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每2年调整1次职责任务分工。此举不但确定了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所承担的任务量,还为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核拨经费提供了依据。

截止__年__月底,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共为390.61万城乡居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0-6岁儿童*万人,管理孕产妇5.16万人,为*万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了免费的健康检查,系统管理高血压28.45万人、糖尿病患者*万人,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8845人,为*名0-6岁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卡,接种剂次达到*次,为__对新人提供了免费的婚前医学检查。

二、明年工作打算

(一)社区卫生工作

1、大力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社区基本公卫与基本医疗系统的无缝对接,在市、区两级卫生部门建立监管决策平台,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化考核目标、基本药物电子化监管、服务信息的互联共享等目标。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明年上半年举办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二是全面实施卫生强基工程,至少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价值不少于30万元的大型医疗设备,增强服务能力。三是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__年,至少完成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形象。

3、完善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全面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单位,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制管理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与服务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在社区医生与居民间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点对点”健康责任制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逐步建立健全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等工作机制。

4、继续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以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抓手,对照创建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基本设施、人员配备、科室设置、基本功能进行严格考核,并加大对社区家庭医生工作、社区基本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确保创建一个,达标一个,示范一个。*年至少再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社区卫生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工作一线的社区责任医生的 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社区卫生人文环境。

(二)妇幼保健工作

1、完成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资质培训。按照《*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月底前完成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各县卫生局7月底前完成托幼机构卫生评价工作。

2、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财政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好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配备设备,增加新项目、开展新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3、高标准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及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加强项目督导检查。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营造项目实施良好社会氛围。

4、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积极与民政部门配合,本着自愿的原则,为居民免费提供婚前保健服务,力争婚检率达到50%以上。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确保在全市所有助产技术服务单位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力争__年全市新生儿筛查率不低于80%。

(三)健康教育工作

1、围绕卫生中心工作,利用各种传媒,采取积极措施,以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为重点,依托“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引导城乡居民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继续推进无烟医疗卫生系统、无烟学校、无烟机关等无烟公共场所创建工作。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积极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出台《*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标准》,进行一步完善“政府花钱买服务”补偿机制,加强信息统计、监测和报送工作,及时通报各地进展情况,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100%;

为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100%;2017年-2020年,共为472170人次贫困人口代缴医疗参保资金8904.3175万元。

修建贫困村卫生室162个,达标率100%;

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结算个人自付比例严格控制10%以内工作要求;

截止2020年10月,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救助3778人次,救助金额393.84万元;

截止2020年10月16日,全县审核认定慢(特)病27919人,制作并免费发放慢(特)病卡27919张;

2017年-2020年9月,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11371人次;

2016年-2020年10月对20名农村订单定向生进行了就业安置,共招聘引进卫生专业人才400余名,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30人。

(二)特色亮点做法

1.坚持夯实基础,六个“全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看得好病

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摆在重要位置,聚焦群众需求,在医院等级创建、专科建设、硬件建设、对口支援、人才培植等方面下足功夫,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

一是全力开展医院达标创等。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医疗行为,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水平,大力开展医院等级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2所,二级乙等医院6所。

二是全力开展重点专科建设。围绕县域内发病率较高的病种,针对性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专科建设,共建成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极大提高了县域医疗救治能力。

三是全力争取项目支持。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建设支持,加大硬件投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2016年至今,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3个;已申报2020年社会事业领域健康扶贫建设工程项目3个,规划编制县人民医院城南新区医院二期建设项目、县中医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县第三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等“十四五”重大项目14个。聚焦贫困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全县162个贫困村均建有达标村卫生室,每个贫困村卫生室均有合格村医。

四是全力做实对口支援。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照划片原则对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通过实物捐赠、技术指导、医疗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五是全力开展人才培植。通过招聘引进、订单定向、特岗全科等方式推进卫生人才增量提质,不断充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六是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服务“简、便、廉、验”优势,加强中医馆和中医角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截止目前我县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了标准化中医科,均建立了中医馆或打造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801村卫生室建立了中医角,配备了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人员,中医药服务量得到明显提高。

2.坚持科学施策,六个“全面”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群众看得起病

始终把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作为健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八顺位”医疗扶贫梯次保障政策,有效破解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一是全面落实参保全免费。财政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

二是全面落实医疗保障。严格执行“八顺位”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确保县域内住院费用和31种慢(特)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定期对外公示住院医疗费用产生及报销明细,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全面优化就医流程。贫困人口住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全县所有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一站式结算窗口,为贫困人口住院治疗提供“一条龙”服务,贫困人口入院不再缴纳住院押金,出院即时结算。

四是全面改善就医服务。转变服务态度,实施“五讲三帮”,及时告知贫困患者县域内就医所享受的权利和自身的义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五是全面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坚持救治的及时性、管理的规范性,扎实开展基层摸排建账、定点机构医疗救治、联合跟踪管理工作,完善形成救治、康复和健康管理闭环服务链条。同时,在规范开展国家规定的30种大病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病种救治范围,增加病种种类,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我县纳入大病专项救治管理病种达46种。

六是全面落实基金救助。充分发挥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兜底作用,针对不同的个人医疗费用,建立健全分类分段梯度救助标准,切实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兜底“最后一公里”问题。

3.坚持防治并重,三个“做实”树立群众健康生活方式,让群众少生病

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意识,引导形成良好生活方式,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体现公益性。

一是做实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强化摸排工作,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为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组建由村医、护士、公卫人员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生为成员的家庭医生团队445个。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在家贫困人口应签尽签。规范开展服务,家庭医生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重点人群访视、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服务。加强重点人群管理,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随访管理,家庭医生已承担起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二是做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统筹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加大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全人群免疫屏障建立,常规开展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及AEFI监测工作。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建立了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三线”管理模式和乡镇工作网底防治工作体系。探索结核病防治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要求以内。

三是做实妇幼健康工作。为贫困孕产妇提供免费分娩,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为重点,保障母婴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不能全面掌握健康扶贫政策;

2.在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后加价后,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实施“医院减免5%费用”,加重医院运转负担。

二、2020年工作总结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1.资金完成情况

2020年行业专项扶贫资金涉及2个项目,分别是对口支援项目和贫困人口健康体检项目。截止2020年10月底,财政共安排资金105.47万元,财政拨付资金100.67万元,资金拨付率95.45%,单位报账100.67万元,资金报账率95.45%。

2.健康扶贫项目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贫困人口参保情况。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财政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个人缴费部分。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

二是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保报销情况。截止2020年1月1日-9月30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96619人次,医疗费用总额21824万元,医保基金支付19152万元,贫困群众个人自付2043万元,自付比例9.35%,符合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不超过10%要求。

三是全县村卫生室均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二)重点工作推进及成效

1.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深入总结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基础上,扎实“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2020年,高屋乡卫生院、城北乡卫生院等23家医疗机构通过县级初审及市卫健委抽查复审。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服务“简、便、廉、验”优势,加强中医馆和中医角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截止目前我县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了标准化中医科,均建立了中医馆或打造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801村卫生室建立了中医角,配备了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人员,中医药服务量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开展大病专项工作。加强对大病患者的回访及随访管理,强化诊疗及管理的连续性、规范性,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管理水平。2019年1-9月,为5326名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

2.加强县乡村卫生人才培养

持续开展卫生人才培植行动,通过定向引进人才、实施卫生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以及“县招乡用”等方式,推进基层人才提质增量,补齐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短板。2020年,定向引进人才24人,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65人,“县招乡用”5人。

3.深化城乡对口支援

组织县级医院“名医”,开展边远山区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为边远山区培养一批“留得住、能力强、用得上”的基层卫生实用性人才。四家县直医院共派遣14人进行对口支援工作。已考核完成,其中优秀12人,合格2人。

4.推进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开展贫困人口免费体检。2020年1-10月,为13177名贫困人口免费开展健康体检。二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在家贫困人口应签尽签,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随访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

5.强传染病监测与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统筹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加大肺炎疫情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2020年1-10月,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上报7例肺炎疑似病例,其中6例排除,1例转确诊病例,目前已治愈出院,未发生肺炎疫情蔓延扩散;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建立了县疾控、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三线”管理模式和乡镇工作网底防治工作体系,月例会、季督查工作制度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探索结核病防治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结核病发病率控制58/10万以内。

6.全面加强妇幼健康工作

一是规范“两管”系统,推母婴保健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三是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服务工作;四是规范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五是开展了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下母婴安全应急演练,规范了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母婴安全的处置流程,提升了全县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

2020年1-10月孕产妇死亡率为16.49/10万,婴儿死亡率为2.6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24‰。为116名贫困孕产妇提供免费分娩。

7.扎实抓好问题整改

将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金标准”。一是全力开展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结合“四大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县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实施方案》,抽调50名干部职工组建1个健康扶贫挂牌督战监督组和6个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带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督战、跟踪式问效。共走访3783户11101人,同时对5个县直医院、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以及344个村卫生室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战,共发现疑似问题539条,目前所有问题已整改清零。二是全面完成国省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2019年,省脱贫攻坚交叉成效考核反馈“我县有18户贫困户反映有慢性病未及时申报特殊疾病门诊”问题,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部分贫困人口慢病审核认定未进行;慢病卡办理程度低”问题。局党组高度重视,制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督促医疗机构主动扛起整改责任,根据平时掌握的基本情况、反馈的问题,全面摸排辖区贫困人口患病信息,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将反馈的问题核实到具体人员、具体病种、并主动协助其办理慢(特)病审核认定,目前国省成效考核反馈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举一反三抓实全县疾病认定工作,制定了《县医疗机构加快贫困人口慢病患者申报特殊疾病认定进度工作实施方案》,采取集中专家、集中时间、集中办理的方式,由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集整理申报资料,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慢(特)病患者办理审核认定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截止2020年10月16日,全县审核认定慢(特)病27919人。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不能全面掌握健康扶贫政策。

2.在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后加价后,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实施“医院减免5%费用”,加重医院运转负担。

三、2021年工作打算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2013年,我局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服务大局,按照年初工作安排,抓时间,抓进度、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坚持发展,做优做强卫生事业。

1、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启动相城人民医院一期改扩建工程。完成对太平、度假区新建项目设计方案的论证。推进黄桥卫生院、北桥卫生院建设进度,加快阳澄湖、东桥卫生院装修。启用渭塘院前急救站。完善卫生监督网络建设,成立区卫生监督所开发区北桥分所。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相城区中医医院、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二级医院评审。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组建卫生应急处置队伍12支。

2、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关于加强相城区卫生系统院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对4名达到最高任职年龄副院长进行了转任。加强人才招聘和引进工作,开设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招聘专场,录用优秀毕业生90名,引进紧缺型专业人才4名。启动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工作,对符合条件的255名高、中级人才纳入事业单位编内管理。落实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培养政策,对20__级23名毕业生进行统一分配。加大培训力度,选派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2人,务实进修13人,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4人,59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3、加快智慧卫生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全区三级卫生专网链路全部开通。挂号、发药、开单、化验等环节均可实现信息化管理,检验、影像、自助挂号、应急备份、住院医生站等系统在大部分医院运行正常,各医院体检系统均与市社保局完成对接。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完整,已录入20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居民建立从出生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居民健康状况的全景信息视图。目前,双向转诊系统的开发已近尾声,正与苏州市交换平台进行对接,相城区信息交换与共享中心平台初显成效。

(二)突出安全,切实为群众健康服务。

1、保障食品安全。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与各镇(街道、区)以及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部门签订了《2013年相城区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加强食品安全督查,在春节、五一和国庆等期间,由区领导带头检查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和市场供应情况,并建立食品安全工作内部督导机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饮用水、生鲜乳、企业(学校)食堂等专项整治行动 6次。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23次,共立案查处食品案件141件,处罚金额89.66万元,移交公安机关立案1件,取缔地下黑作坊72家。强化食品监测,完成食品抽检1900批次。开展“卤菜加工场(店)诚信经营”示范(达标)创建工作,建成示范(达标)卤菜加工场(店)15家。

2、保障药械安全。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27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7家,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1家。完成GSP认证检查30家,开展医疗器械GMP认证检查及体系考核12家次,配合省局检查组对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冻干粉针剂车间实施GMP认证。加强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完成药品不良反应上报41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12例。强化药械 稽查,以药品“二打二建”和保健食品“打四非”为抓手,检查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231家次,查处各类药械违法违规行为28起。加强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日常监管,完成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5批次产品抽样任务,对辖区内16家保化生产企业索证索票和外包装标识标签以及委托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3、保障医疗安全。严格医疗机构准入。共审批设置3家企事业单位内部服务医务室(卫生所)。完成132所医疗机构的校验,注销医疗机构1家。加强医务人员注册。新增注册医师75人,变更医师212人。开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相城人民医院骨科被市局评定为市级重点专科。启动太平、黄桥、元和卫生院分别转型发展糖尿病、康复、皮肤病专科医院的规划建设。规范用药行为。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的指导意见》,药占比从56.5%下降到49.9%,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0.6%下降到59%。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启动基层医疗单位临床年轻护士轮训工作,开设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共39个,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100%。改善医患关系,区医患纠纷调解办调解纠纷10起,较上年同期下降52.3%。取缔地下黑诊所44家。

(三)注重能力,提升卫生服务水平。

1、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完善全科服务团队建设,达到团队服务全覆盖,实现团队服务规范化、经常化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全科团队服务的管理,强化对社区重点人群、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定期开展进社区、进家庭的上门服务。元和、黄桥、区三院、北桥、阳澄湖等单位积极与社区沟通,设立全科医生工作室。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 35%以上。重点加强了签约项目后续服务和管理,真正发挥 “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使广大群众能就近接受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2、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积极稳妥处置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未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加强血寄地防工作,全区查螺面积317万平方米,未发现螺情。加强重大传染病监测,累计报告HIV感染者40例,确诊活动性肺结核285例。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启用预防接种安全监管平台系统,全区11种第一类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95%。加强慢性病管理,登记高血压新病例11030例,糖尿病1811例。落实精神病防治,全区共录入重性精神病患者1449例,并开展患者的随访管理、督促服药、康复指导等工作。

3、提升妇幼卫生保健能力。落实妇幼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9.14%,抢救危急重症孕产妇16例,抢救成功率100%。婴儿死亡率3.8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6.39%。扎实开展母婴阳光工程,累计发放母婴阳光工程免费券3232套,为5398名孕妇进行了产前筛查,筛查率达到92.10%。实现住院分娩补助1863人,为2039名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加强“两癌”筛查,开展宫颈癌检查10171例,确诊4例;开展乳腺癌检查9121例,确诊3例。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有2家托幼机构通过“省优质园”评审和复查,建成“市优质园”5所。

4、提升红会救助能力。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向社会贫困家庭发放食用油、棉衣等物资价值8.7万元。为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每年救助3000元。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完成献血3000多人次。推进“二捐”工作。造血干细胞捐献报名56人,蔡雨成为相城区第四例成功捐献志愿者。新增捐遗登记9人,成功实现眼角膜捐献1例。组织培训初级救护员643人,救护知识普及6457人。完成北桥盛南、渭塘骑河、阳澄湖陆巷3个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建设。

5、提升爱卫健教能力。实施健康促进百千万工程,开设健康大讲堂18次,受众人数达2800多人次。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悬挂宣传横幅和标语口号共850条,发放《相城区市民健康素养》读本、禽流感宣传折页、各类健教处方等9.8万份。加强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望亭、黄埭镇通过国家卫生镇暗访,建成省级卫生村9个。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完成生态户厕改造200户。做好病媒生物防制,抓好春季灭鼠和夏季灭蟑、灭蝇工作。

(四)落实责任,增强组织凝聚力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委中心组先后开展了十精神和一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活动,严格执行区委“十四项”规定,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调研。落实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制,局与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风建设责任书,各医院、卫生院也分别与科室或个人签订了《廉洁行医责任书》,建立医德医风考评档案。优化基层组织,完成局党支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党支部和相城人民医院党总支改选,入党积极分子培训3名,预备党员转正2名。

2、丰富党群活动。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继续开展品牌服务,选树服务明星12名,把“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300多名党员骨干成立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巡诊义诊、送医下乡、健康咨询等活动, 深受群众欢迎。落实党员参与城市文明交通执勤,做好“华元路”路长单位巡查和中翔小商品市场交通站台执勤。加强卫生 文化建设,先后开展了庆祝“三八”妇女节、“医卫青年岗位技能大练兵”比赛,“5.12”国际护士节技术操作比武和职工摄影比赛等,增强了凝聚力。

3、落实廉政防控机制。加强廉政教育,深化主要领导上党课活动,统一制作廉政建设警示宣传牌和“三条禁令”分发到各医院、卫生院上墙张贴。组织各医疗单位中层以上人员观看中国医德系列宣传片《医德医风警示录》和焦点访谈《药单背后的秘密》。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把“医用耗材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和“强化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等制度”作为工作重点,加强监管。继续做好相城区政府工程效廉双控挂图督查工作,及时做好信息更新。抓好“两项延伸”工作,实现勤廉指数测评机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覆盖,织密防腐倡廉网络。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社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42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措施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根据《四川省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及《成都市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中心工作实际,组建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管理制度与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为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建立慢性病“金字塔”式管理结构:我中心辖12个社区,服务人口5.8万,服务半径约3.6km,属于城郊结合区域。截止目前,已完成对3.4万居民的健康基线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糖尿病是我辖社区最主要的两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患高血压病者3200人,占已调查居民人数的9.4%;糖尿病1200人,占已调查居民人数的3.5%。针对这一具体情况,中心以一个社区为一服务单元,组建了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信息管理人员组成的服务小组12个,每一服务小组负责一个社区;小组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全科医生为服务小组责任人。再将12个服务小组划归3个片区组,分别由职能科室主任任组长;中心主任对片区组、服务小组实施全面管理,由此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

加强团队内涵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①参加全科医学统一培训,要求培训1次合格率100%。②“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方式促进学习: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来中心授课,分批组织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到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较成熟的地区参观学习。③借助科研项目,诚邀专家授课培训:通过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开展成都市“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慢性心功能不全防治科研活动,多次邀请专家对医护人员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并走进社区,为高血压病居民及高血压病危险人群开展义诊、健康教育等活动,为慢性病健康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④开展慢性病信息管理培训,要求培训参与率及合格率100%。⑤开展沟通技巧与服务礼仪培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真诚、温馨、和谐的服务氛围。

统一着装,温馨服务:在入户时,为体现服务的温馨与人性化,弃掉传统的白大褂,统一制作服装、胸卡、服务包,塑造社区工作者新形象。

公示服务人员信息:将各服务小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姓名、联系方式、相片等信息制成材质、规格统一的公示牌,悬挂在所服务社区醒目位置,让居民熟知自己的责任医生、护士,让患慢性病居民掌握自己的家庭医生信息。

加强沟通,工作互动:通过交流与沟通,一方面向居委会干部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与意义,以取得他们的配合、支持与参与;另一方面,应积极参加居委会的各项活动,并主动参与社区卫生发展规划,由此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为纽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互动、目标一致的工作格局。

开展形式多样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每周3~5次深入所负责的慢性病居民家中,即以入户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服务。全科医生在中心全科门诊接诊时,同时开展临床预防及慢性病管理。对于极少数不易接触到的慢性病居民,以电话访视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服务。

关注民生,体现惠民:在实施慢性病管理时,对患慢性病的居民尤其是困难人群给予优惠待遇,如就医时免挂号、免体检费、免费查血糖、减免治疗费20%等,这对慢性病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党的惠民政策为社区居民真正带来的实惠。

以健康教育促进慢性病管理:为确保慢性病管理扎实、有效,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我们采取组团的方式,每月2~3次深入居民小区,开展义诊、巡诊及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每此活动前由全科医生与居民组长衔接,以集中组织居民参加;活动现场展示高血压病、糖尿病防治知识展板,向居民发放健康处方、小册子等;活动结束有居民签到、满意度测评及影像资料。并且,中心对12个社区制作材质、规格、内容统一的健康教育专栏,内容及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科学生活常识等,每季度更换内容1次,深受居民好评。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而且积极地促进了慢性病管理。

引导社区慢性病居民自我管理:旨在调动患慢性病的居民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慢性病管理。其特点是[1]注意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健康教育,而非简单的知识培训;在管理中患者是积极的参与者,承担一定自我保健职责,包括自我监测病情,如血压、血糖、报告病情等;全科医生是患者的伙伴、顾问、老师,为患者提供建议。由此为慢性病管理指导合作型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爱心奉献社会努力传播文明

地区义务工作发展中心成立二周年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区服务中心的领导下,本着“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围绕帮老、助残、辅助青少年、环保、居委援支、社会调研、热线和义务工作宣传等八个工作目标,在更多经典尽在地区义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开展了以帮助孤老,辅导青少年为重点的“帮老助少”和社会公益慈善各项活动。2004年义工参加各项活动有350多人,参与服务时间有5500多小时,2005年义工参加各项活动有700多人,参与服务时间有6500多小时。二年来,义工参加多项活动人数累计达1000多人,义工参与率达83%,义工参与服务时间累计达12000多小时,人均服务时间约12小时,受益的孤寡独居长者有73人,辅导青少年有563人,使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得到了一定的帮助,从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现在,将2005年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努力开拓义工工作新局面

街党工委、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级领导对义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和给予大力支持,使义工工作能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以义工中心为平台,把社会有爱心的各阶层人士组织行动起来,使有需要的社群得到帮助,充分发挥了义工队伍能为社区提供无偿服务的社会资源力量,这支队伍为社区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深受社区群众欢迎。目前,义工中心已接受来自社会各阶层爱心人士报名登记达1188人,义工队伍经历二年的锻炼在不断成长壮大。义工无私奉献精神已得到了**日报、**晚报和**电视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并荣获**市“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二、探索发展,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义工队伍建设。随着义工队伍的成长和实践的需要。如何提高义工助人技巧,我们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义工的培训,着重对义工的心理沟通技能、活动策划、口才训练等的知识掌握的辅导,全年举办了5次讲座、辅导学习班,参加学习的义工共263人。特别是负责个案的义工,邀请了著名的***工作室的***总经理来主讲;心理辅导和沟通技巧。通过学习有的放矢地训练义工如何开展个案工作。另一方面实现义工自我成长过程,通过义工参与策划活动,或担任活动核心领导、小组长等,锻炼组织才干,发挥口才等实现助人自助,提高升华。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

去年年内,我们以“情牵**”为主题开展了慈善系列活动,首先,对辖内124户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进行了上门了解调查,掌握基本情况,并根据孤老和特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制定了活动计划,为了帮助他们缓解所面对的困难,义工决心以中心成立周年之日开始为期一年内,发动了慈善募捐助困义卖活动。义工们积极参与,积极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资助扶贫,通过义卖和努力,筹集到善款12000多元,鸿运扇八把、学习笔记簿一批、云香楼月饼45盒,物资一批,以及共组成了30个关爱孤寡老人和辅导特困学生的爱心小组,使需要帮助的人士得到了一定的帮助和关心,义工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向社会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

1、关爱孤寡长者。我们开展了有“长者、义工迎新联欢会”“鹤首童颜”“**地区公益活动”“**地区月圆人寿迎中秋”和各关爱小组等敬老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敬老系列活动,使义工利用节假日或娱乐聚会,上门或到敬老院等方式去关心孤寡长者,为孤寡长者送去温暖和欢乐,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慰问和来自社会的关心和关怀。义工不但经常上门探望老人,有一些学生义工还用自己平时不舍得用的利是钱或零花钱为老人买食品礼物,有一些义工而且出钱带老人上医院看病照顾,不少老人被义工的关心所深深感动。

2、关心辅导青少年,我们开展了有“沟通从我做起”“友谊万岁”“开开心心同乐日”“团队精神”“暑期兴趣班”“育苗爱心”“缤纷夏日的系列的:少儿手工大比拼、ShouSha.La.La”和帮助特困学生的辅导小组活动等等。同时,在“育苗爱心”活动中我们对33户特困家庭每户发放了150元的助学金,鼓励特困学生努力学习。我们特别注重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从心理辅导入手,以娱乐及交朋友的形式开展沟通,达到了不少青少年与义工结为朋友。在此过程,义工还很关心特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习或爱好特长的,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而且还有所倾重地鼓励他们,随着义工的付出、帮助,不少特困学生进步很快。例如:单亲家庭的**同学,已辍学在家一年多了,期间经常与社会上的青年混在一起至深夜归家,他妈妈非常担心和无奈,求助义工中心,我们义工与他交朋友,使他对自己的所为很后悔说:以前都没有人这样对他,表示一定要重返学校,现在,他就读一汽交通技校,并很认真学习,他妈妈看到他的改变,表示非常感谢义工。还有在36中初一(三)班的***同学,今年在班内学习成绩很优秀。另外,更多经典尽在小学的***同学,虽然很调皮但很爱画画,父亲年纪很大了,根本无法辅导他学习,义工就经常带他去美术馆参观学习,现在他一见到义工都亲切地叫:哥哥、姐姐。

3、扶助残障人士。我们开展了有“手拉手情牵大塘”:能力;辅导、生活知识、游戏娱乐等助残活动。义工一方面以关心辅导工疗站学员这些残障人士的生活自理为主,鼓励自尊自强,另一方面对残疾人士的子女进行帮助学习。例如一级聋哑人***的儿子***,比较顽皮,但义工“爱心组”20个义工轮流上门辅导他,使他学习进步很快,老师和家长都反映他现在听话多了,学习也进步了。

4、以“小小家庭医生进社区”“国际义工日”“义工成立周年慈善义卖”“销售星光福利”等开展社会慈善公益活动。2005年内,我们除积极配合**区的“新春慈善送温暖,连起万家情”“社会公德宣传日”“无偿献血日”等的慈善活动之外,对我们40多位孤寡老人,45户特困家庭实施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面对社区进行了宣传工作,免费向社区群众提供了义务量血压、修理家电、按摩、理发等,通过义卖“奖券”让社区群众奉献公益爱心,使社区社会公益活动家喻户晓。这年内,中心接受了不少来自市其它区、街求助家庭的个案,例如,一些家庭因婆媳、夫妻不和、子女教育困惑或心理问题的市民,我们都一一热心地为他们服务。为社区服务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镇下辖18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其中贫困村9个,占行政村的50%,2014年末农村户籍人口4092户9615人,2015年末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469户2873人,贫困发生率29.9%,2019年末动态调整后,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044户1914人,其中已脱贫1021户1877人,剩余未脱贫户23户37人,贫困村全部摘帽。2020年,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指导和部署下,在各省市、县级包保部门的帮扶配合下,镇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开展扶贫领域各项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2020年4月,按照县扶贫办《关于转发省扶贫办<关于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镇积极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由镇领导牵头,组织第一书记、村干部成立入户调查组走访各村所有住户,将因病、残、肺炎疫情影响等符合贫困户纳入条件的重新识别,将脱贫后因家庭变故符合精准识别贫困条件的进行返贫,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残、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远超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进行申报、排查,及时纳入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排查贫困人口自然变更。最终我镇确定贫困人口自然减少20人,无自然增加、无新识别、无返贫,无新纳入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脱贫监测户消除返贫风险2户6人。

2020年10月,按照县扶贫办《关于转发<省扶贫办关于开展2020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镇开展年末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组织包括镇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村干部等在内的5人以上核查组入户核实本年度收入情况,统计贫困人口自然变更情况,符合脱贫指标的贫困户予以脱贫退出,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将因病、残、肺炎疫情和台风影响等符合贫困户纳入条件的进行识别,排查是否有存在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农户和返贫风险的脱贫户。经过核实确认,我镇最终自然增加2人,自然减少30人,退出22户36人,无返贫,无新纳入监测范围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脱贫监测户消除返贫风险1户2人。

目前,全镇现建档立卡国标贫困人口1029户1865人,全部脱贫退出,无脱贫不稳定户,无边缘户。

二、工作落实情况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年,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带头推进,严抓狠抓责任落实,明确细化责任分工,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各站办所协调配合,全力完成脱贫攻坚各项指标。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工作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2020年,我镇继续实施了“因户施策”、“以奖代补”产业项目,落实“小额信贷”、“雨露计划”、“一谷一城”、“村集体光伏”等项目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保障全镇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安全饮水、住房安全、养老保险、就业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享受全覆盖,认真落实问题整改。包保部门密切配合,2020年共完成了两次线下、线上动态管理,各项软件材料更加完善。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贫困人口全部退出

2020年末动态管理后,镇贫困人口1029户1865人全部达到贫困人口退出7项指标,退出贫困人口序列,存在返贫风险的3户8人监测户已取消监测标记。

(二)就业扶贫

在全镇具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村容村貌综治员和供水管理员,推动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带动全家增收。共聘请生态护林员共76名,年工资1万元;村容村貌综治员18名,年工资4200元;供水管理员13名,年工资6000元。为了克服疫情和台风影响,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20年,全镇共计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81个(包括3个月扶贫特岗38个、6个月疫情防控员21个、6个月扶贫特岗22个)。排查出有意愿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55人,由人社局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有培训意愿贫困劳动力20人,由人社局组织提供技能培训。

(三)金融扶贫

四年来共为全镇18个村122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贷款405万元。其中:2016年为7个村28户贫困户发放贷款79万元,享受小额信贷贴息19617元;2017年为5个村13户贫困户发放贷款35万元,享受小额信贷贴息11192.83元;2018年为10个村39户贫困户发放贷款139万元,享受小额信贷贴息38872元;2019年为8个村42户贫困户发放贷款152万元,享受贷款贴息54679元。

(四)雨露计划

为全镇贫困家庭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学的学生提供国家扶贫“雨露”计划救助资金,每人每学期可享受1500元。2020年春季学期补助27人,2020年秋季学期补助30人,全年共计发放补助金额8.55万元。

(五)兜底保障

2020年,全镇享受纳入农村低保贫困对象868户,发放低保金额304.55万元;享受特困供养贫困对象46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7.33万元;领取残疾补贴贫困对象454人,发放残疾补贴36.24万元;申请临时救助贫困对象36人,发放救助金额12.06万元。

(六)养老保险

全镇为符合参保条件贫困人口693人全部实施了政府代缴参保,代缴金额每人每年100元。

四、“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情况

不愁吃不愁穿。全镇贫困人口都能通过自产、自购或子女赡养满足主食每天500克米或面、500克蔬菜的供应和食用,且能按照标准补充100克左右的肉、蛋、奶、豆制品等营养食物;均可通过自主购买或子女赡养穿衣不愁,四季有换洗衣物,可以满足“不愁吃、不愁穿”。

义务教育。全镇贫困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9人,无因贫辍学学生。

基本医疗。全镇18个行政村,除村和西南岔村为卫生院所在地,其他村村卫生室面积均在60平方米以上,达到合格标准,并保证每村至少一名村医常年驻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代缴每人每年130元,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得到保障;村干部、帮扶人入户宣讲医疗政策,重点宣传村卫生室报销额度由300元提高到350元;慢病台账逐渐完善,慢病签约率达到100%,开展“一户一个家庭医生团队”、“一人一策疾病分类救治”等服务,切实保障贫困户看病和用药需求。

安全住房。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镇贫困人口共计实施危房改造387户(C级114户,D级273户)。其中2020年,镇纳入危房改造计划贫困户7户,6户D级改造,1户C级改造。截至目前,全镇贫困人口实现住房安全保障率100%,并建立住房安全长效保障机制。

安全饮水。水利部门集中实施管网改造,给水质监测未达标的村屯配备水质净化助理设备,目前全镇18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饮用水水质检测全部达标,历年水质检测报告齐备,于村内存档,农户家中饮水无肉眼可见杂物无异色异味,水量和取水程度上均满足每人20-60升水量,饮水安全达标。

五、问题整改情况

2020年,针对中央、省市巡视组反馈的扶贫领域整改问题我镇高度重视,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认真捋清问题关键。重点针对中央八巡“回头看”、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等开展全面排查整改。各村召开组织生活会,检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松口气、歇一歇”等问题;全面排查安全饮水和安全住房,宣传用水管理制度和医疗慢病政策;排查产业发展落实情况,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宣传拓展小额信贷;抽调第一书记和机关工作人员成立督查小组,强化对包村工作组、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的管理。为确保整改落实到村到位,由扶贫分管领导、镇扶贫工作人员成立指导组,对标几次反馈整改问题逐项进行核查整改。经过整改,全体扶贫干部积极性得到提升,思想认识提升高度,饮水、住房、金融、就业等扶贫领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效。

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情况

(一)产业发展巩固脱贫

2020年,镇继续实施“因户施策”、“以奖代补”产业项目,鼓励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继续巩固以平贝母、五味子、天麻、蓝莓、蓝靛果、大果榛子等为主的长白山特色种植业和以养牛、养猪、养鹅等为主的养殖业项目。全镇“因户施策”项目共计投入164.4万元,受益人口497户822人,其中贝母455户754人,蓝莓14户25人,猪28户43人;“以奖代补”项目共计投56.89万元,受益人口277户470人。

(二)村集体光伏分红

按照县光伏收益资金统筹,2020年全镇光伏分红共计发放170.4万元,一级和二级贫困人口共计受益1475人。其中一级贫困人口910人每人受益1500元,二级贫困人口565人每人受益600元。累计受益1445人次。

(三)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我镇共计投入资金1200.75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村、沙河村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资金487.65万元,村、亮甸子村、杨岔河村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资金646.63万元,光明村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资金66.47万元。

(四)防止返贫监测工作

1.制定“一人一策”。2019年末,根据县扶贫办文件要求,全镇展开全面入户摸底排查,排查出脱贫人口中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3户8人标注为脱贫监测户。2020年3月,按照县级文件指示,为未脱贫户22户37人和脱贫监测户3户8人制定有针对性行的“一人一策”,每户在保持原有帮扶责任人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副科级以上帮扶责任人,根据未脱贫户和监测户家中实际情况,结合受疫情影响情况,因人制定可行性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2.实施蓝色风险预警。2020年4月,按照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转发<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的通知》(靖脱贫领组发﹝2020﹞37号)文件要求,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制定《镇关于印发防范监测边缘户致贫和脱贫户返贫实施办法》,对纳入防止返贫监测的农户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经过排查,我镇对脱贫监测户3户8人实行蓝色预警,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定期入户,结合贫困户家中实际情况随时完善更新“一人一策”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

3.取消返贫风险标记。2020年10月,经过近一年的切实帮扶,通过“两不愁三保障”入户排查,全镇没有发现新发生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3户8人全部消除返贫风险。

七、扶贫宣传工作情况

2020年,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落实行业扶贫政策,我镇重点针对医疗政策、安全饮水、小额信贷、就业扶贫等领域开展宣传。宣传医疗扶贫政策,贫困人口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制度,村卫生室报销额度不低于350元;宣传饮水安全政策,村内供水管理制度张贴在水泵房;宣传金融扶贫政策,为有劳动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宣传就业扶贫政策,为有外出务工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包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村干部多次入户,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

八、创新工作及典型经验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第9篇

2016年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一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松山湖(生态园)深入贯彻省委书记莅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应对新常态、新形势和新机遇,充分整合两园统筹发展新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入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0.54亿元,同比增长24.01 %;预计税收总额79.73亿元,同比增长83.56%。

一年来,管委会上下围绕年初既定目标和全年工作部署,着力做好十项重点工作:

一、稳步推进两园统筹,增创园区发展新优势

一是稳妥推进人员、机构整合。在两园统筹之初迅速启动办公室等4个部门整合,成功构建了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对外合作为核心,其他部门为辅的组织框架,妥善完成管委会728人的工作安排。在7月1日前全面实现人员集中办公,圆满完成两园人员、机构整合。

二是规范完善两园制度建设。制定了松山湖生态园统筹发展战略、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指导文件。出台了规范性文件框架目录和管理办法。《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松山湖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已报省委备案。

三是深入谋划两园规划研究。启动了以新城大道生态园大道为主线的创新中轴线的规划工作。开展完整社区规划设计,并以华为小镇为抓手,积极推动东莞科学城的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两园总规修编等6项专题规划研究工作。生态科普馆已确定选址并开展了前期设计工作。制定了《松山湖(生态园)产业选择和发展策略研究工作方案》。

四是加快推进两园控股整合。完成了两园控股公司办公写字楼、厂房等的清产核资。理顺了控股与管委会往来机制,并逐步清理控股与管委会资金往来的历史问题。完善了公司机构编制、薪酬方案和绩效考核制度。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一是加强项目督导。全年组织项目协调会98次、服务保障会12次,并组织了2次全体班子成员巡查督导重大项目建设的活动,共计解决企业提出问题201项。17个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4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7.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领导挂点承包负责制、项目经理全程跟踪服务制、快速反应机制等。有力推动中集二期、中移动、瑞鹰、生态园公租房、东华校区和生态园长盈等一批项目如期动工。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建立部门联动服务机制。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进一步简化建设审批手续,积极承接上级部门放权,顺利办结重大项目的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共计611项;优化规划审批服务,全年受理各类规划审批事项144批次,累计审批面积约862.16万平方米。

三、力促招商引智工作,实现引资聚才新突破

一是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项目。全年共引进项目294宗,协议引资205.38亿元,其中年度引进重大产业内资项目超额完成100%,成功引进了东阳光药业总部、长盈精密、建升电子、深圳城投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以及引进了普门科技、大连机床、智云、慈星等一批代表性产业项目。推动普联二期、凯欣、海能达、阿尔派等项目增资扩产,以及正业科技总部及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积极争取华为终端公司把电商业务切换至东莞公司。赴全国先进地区以及欧美多国开展招商引智推介活动,积极参与中国可穿戴产业推进联盟大会,拜访了赛伯乐、海斯坦普等知名企业。

二是营造良好产业氛围。进一步完善了园区4+1产业体系政策。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顺利通过广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申报评审,辅导远峰科技等5家企业分别获得省级服务外包重点培育企业、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成功支持举办了20xx年东莞经济年会、黑马会东莞会员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路演活动等一系列活动。

三是加快人才集聚。成功举办了20xx专家东莞行暨松山湖创新驱动与人才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创新实行了一对一经纪人制度。借助上海浦东人才研究院以及专家资源进一步拓展了招才引智渠道。起草了《松山湖(生态园)鼓励创业小额贷款实施办法》。积极推进东莞市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以及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华南分中心等高层次人才服务载体建设。全年引进人才创业落户项目34个,包括专家2名,市领军人才7名;协助41个项目申报市领军人才。

四、深入实施提升计划,实现经济提质增量

一是加快处置闲置土地。全年共推动雨林木风、华灿等18宗地动工开发,部分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盘活土地总面积约1002亩。完成了32宗闲置土地的听证工作。

二是加快盘活空置物业。积极对园区在建和已投入使用企业的物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积极推荐意向项目与物业业主接洽,指导成立特色产业园区。全年协助企业完成累计22.8万平方米物业招租,累计进驻企业约400家。筹建松山湖(生态园)城市会客厅,打造产业载体招商平台和综合社区服务平台。

三是促项目早日动工、竣工、投产。制定了企业保证金处置方案。出台了园区建设领域工人工资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园区建筑企业黑名单制度。推动海洋王(二期项目)等23个项目办理报建手续,促进安迪科正等16个项目顺利动工建设,促进红杉生物等11个项目提前办理竣工验收。

五、加快重大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大力推动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产业集聚。全年累计引进24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42.88亿元,促成了广东东阳光药业总部项目等3个用地项目正式签约落地,莞榕计划成功引进互贵、晋弘等6家企业注册落户松山湖。推动育成中心二期和产业化中心一期项目落成,红珊瑚药业总部等9个项目加快施工,建设联捷生物医药全分析平台等四大生物医药产业公共平台。制定了《关于大力引进台湾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的实施办法》,成功获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二是加快推进中以产业园建设。中以产业园1至9号楼工程整体进展顺利。协议引进了威泡智能投影、以色列MDC等12个高科技项目,5个项目已注册落地。成立了驻以色列联络处。搭建了以色列优质科技项目与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互动合作平台。成立了水处理研究院。落实1.5亿元财政配套资金,积极推动风险补偿池和创业投资基金的筹备工作。

三是高水平打造重点产业片区。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片区建设,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已经开始装修,正加快推动创业学院和智造坊等项目建设;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已完成注册和装修。大力打造现代服务业生态产业带,编制了现代服务业生态产业带前期调研成果,设立专属招商展厅。基本完成生产力大厦的整体外包和学术交流小报告厅的改造工作,打造全市首家文化产业创客基地莞深创梦工厂。

六、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创新生态

一是构建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制定了对接深圳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工作方案以及扶持科技服务体系项目的管理办法。推出了高企培育、孵化器建设、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松山湖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梳理了创新科研团队配套资助政策。

二是营造浓厚科技服务氛围。组织开展一周一约活动。协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莞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解决注册、办公场所等落地问题以及办理各项手续。推动园区载体与深圳云谷等市外创新资源合作,成功引进了加拿大溢思德瑞集团。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为园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银行授信余额共计7.66亿元,促成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园区第三间科技支行。新增瑞柯、葫芦堡等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以及4家东莞市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和挂牌企业总数达18家,上市后备企业总数14家。

三是大力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引导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骨干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以及高层次人才共建孵化器。全年共有21家孵化器申报市级孵化器认定及评定,新增1家部级孵化器和6家市级孵化器,8家孵化器通过了20xx年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认定。现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在孵高科技企业约500家。成功举办了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吸引731个项目报名参赛。

四是加快高企培育申报。建立了高企申报倒逼机制和梯队式的高企申报项目库。全年新增高企申报30家,园区高企总数累计107家,并有51家企业进入广东省高企培育库。

五是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通过深创投等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拓展招商渠道。大力推动粤科风投、信中利资本等投资公司在园区设立产业基金。积极推进市科技保险试点工作,目前承保额达51.54亿元。设立了科技金融松山湖(生态园)工作站,打造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在线服务系统。

六是做好知识产权培育和管理工作。成功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出台了促进发明专利申请行动计划和奖励办法。全年专利申请总量3662件,授权专利总量2135件,分别同比增长24.98%和35.81%。有序推进松山湖(生态园)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完成了281家企业的知识产权征信评级工作。生益、国云、易事特、东阳光等4家企业进入20xx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审结果公示阶段。

七、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是完善城市配套。启动北部10项配套工程的建设,其中,篮球广场等7项工程已顺利完成。幸福花园等3个居住配套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实验中学如期建成开学,新增2所幼儿园开办招生。与第三方合作推进第二人民医院建设。新开通并优化调整多条公交线路。

二是开展智慧城市系列工程。完善东莞无限APP应用,多功能公交电子支付终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并开发了公交实时查询管理后台。公安高清治安视频和交警高杆高清项目顺利验收并交付使用。积极开展全市公共服务区域免费Wi-Fi建设项目以及园区免费Wi-Fi全覆盖项目。

三是优化生态环境。全年投入1.18亿元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完成绿化保养面积1228万平方米、环境卫生保洁533万平方米以及一批市政设施整治。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加强对松山湖水库及生态园水系的环境监测,主动协调周边镇做好水污染整治。积极推进月荷湖水生态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加快建设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目前燕岭湿地和中央岛群的大部分科普解说系统已经实施完成。

四是提升人文环境。成功引进松山湖生活学院、唐宁读享空间体验中心等项目,积极对接台湾诚品书店等项目,重点开展乐享松湖文体惠民卡项目,开展松湖LIVE系列活动50多场,举办文化惠民活动40多场,成功举办第七届漫博会,全面提升园区人文氛围。

八、狠抓园区管理工作,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控股公司资产管理。加快办公物业的招商运营,创新科技园年度签约面积14928.24㎡,清理载体面积5309.35平方米,收回长期欠款363.6余万元。调整优化了现代企业加速器二期等厂房物业的客户结构。积极寻求合作共建孵化器,与中集集团、深圳招商局集团、中科院就合作建设专业孵化器达成合作意向。探索创意生活城升级改造模式。推动台科花园等6个项目完工投入使用。

二是加强社会管理。绿荷居被评为首批七个东莞市样板社区之一。深入开展3+2+2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全年接有效违法犯罪警情574宗,同比下降5.9%,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61宗;查扣交通违法机动车849辆;办理案件400宗;22家企业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三是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劳资纠纷案件办结率超过95%,涉案金额约1670万元。完成32个项目竣工验收。

九、深入整改存在问题,理顺园区管理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顺利完成了68项制度的废改立工作,落实整改事项25项,对群众入学难、看病难以及园区商业配套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督办。

二是切实抓好土地审计和巡视问题整改。妥善解决了园区涉嫌违规开发房地产、部分用地项目未批先建等八方面问题。多次协助市纪委调查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及时上报阶段性整改成果,获得省委巡视组充分肯定。

三是深入开展历史遗留问题整改。顺利完成对金多港的全面接管,落实整体退出整改标准,截至12月31日完成100个会员补偿以及球场人员遣散和补偿。大力加强闲置地管理,目前已完成园区内大部分地块清理工作,实施统一规划管理。

十、创新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一是狠抓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抓好党组织书记讲专题党课,赴黄江镇星光村等基层联系点开展三个一专题体验活动,建立三不问题整改清单,扎实抓好39个机关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高标准召开党员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二是创新干部队伍建设。调研形成了《松山湖、生态园干部队伍情况报告》。全年选派463多名领导干部职工参加了86多期省市培训班的学习。选取办公室等6个部门先行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

三是完善管委会内部建设。积极梳理园区权责清单,现已梳理出权责清单共计十大类、3504大项。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管委会重大政策执行情况、失误率以及部门执行力进行年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和指导意见。

四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重新组建25个机关党支部。邀请园区党建师走进企业党支部调研指导党建工作。开展 七一系列党建活动,联合理工学院举办3期党员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培训,在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全市首个星火党员创业基地。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全年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81场次。

计划

20xx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松山湖(生态园)全面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起步之年,更是落实超常规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为总目标、总任务,努力推进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人才引育、配套完善、管理提升、服务升级等工作,力争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走在前列,助推东莞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和高水平崛起。

一、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总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获批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松山湖(生态园)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机遇,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双创环境打造、高企培育、孵化器建设、科技金融支撑、企业征信体系等方面建设,加快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全面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工作,力争实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全省走在前列。

(一)加快顶层设计。做好框架设计。按照东莞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2+9总要求,迅速开展土地资源、产业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人文生态等前期调研,制定空间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根据《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东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要求,做好松山湖(生态园)园区企业信用体系顶层建设,推进企业信用报告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政府采购、财政资金使用、奖励补贴、政策性贷款以及商贸交易等经济活动中得到全面使用。根据省科技厅近期起草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框架,结合东莞和园区的实际,我们将协同市科技局等部门制定园区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在20xx年春节前后制定出台《东莞市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高水平地抓紧编制发展规划纲要。开展政策探索。抓紧落实推广中关村的14条政策和市委市政府支持园区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40条政策,加快出台40条政策的实施细则。加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设计,借助中关村管委会、深港发展研究院、长城战略研究院等力量,研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叠加政策,东莞特色先行先试政策以及松山湖政策体系清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

(二)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构建创新企业梯队集群,形成结构性较好的创新企业矩阵。充分利用国家调整高企认定办法的机遇,大力实施高企培育计划,力争20xx年新增高企40家;积极引导华为、生益、东阳光等龙头骨干企业把更多创新资源投放到园区,通过引导龙头企业生产、技术、服务外包,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探索众包、众扶等四众新模式,加大力度培育和引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形成小巨人企业集群。大力扶持复安科技、锐顶科技等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加快推动大学创新城以及北大光电研究院、云计算育成中心、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等的建设,深挖新型研发机构的潜力,催生更多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天技术等新技术和新产业。

(三)积极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构建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全产业链创新创业载体。继续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器,加快转变孵化器盈利模式,强化孵化能力,力争20xx年新增部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3家、市级孵化器5家。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松山湖控股公司、市生技公司的作用,加快组建创投母基金、政策性担保公司等服务于创新创业的商业组织、金融产品,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导的力度,加强政企联动,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主导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打通从技术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强政产学研资介融合发展。加强与新型研发机构、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合作,实现园区内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资本融合发展。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工作。全年力争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RD投入等科技指标取得较大幅度增长,力争专利申请达到3500件。

(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打造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开展头脑风暴活动,通过沙龙、座谈、论坛、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氛围。举办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孵化器经理人大赛、松山湖机器人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打造园区创新创业品牌。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和松湖华科、中科云智、留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器,以及蜂巢咖啡等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布局双创型企业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政策落实环境。加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政策的宣传推广,让企业深入了解有关政策,主动参与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分享政策红利,形成共识和合力。强化制度政策的执行和跟踪,对已落实政策,建立工作台账,对尚未落实的,明确时间表。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布局是明确的,就是要以松山湖、生态园为核心,拓展布局周边9个镇,实现1+2+9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拓展空间,谋求更大的发展。

(一)加快规划建设创新中轴线。设立创新中轴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创新中轴线开发建设。在创新中轴线开展PPP模式试点,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配套设施、科技创新载体等建设。提请市直有关部门对创新中轴线予以优先配置资源,优先研究创新中轴线决策,优先协调创新中轴线事项,优先保障创新中轴线要素,全力支持创新中轴线建设发展。加强与中轴线沿线镇的合作,制定利益分成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共享发展。

(二)谋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与过境高速公路的衔接,新建连接通道,构造松朗南部地区与深圳等地的快捷交通连接。改造虎岗高速大岭山出入口,增加收费车道,提高通行能力;增加华为小镇莞长路匝道直接连接高速出入口,方便华为小镇快速接入高速路网,与深圳等地快捷连通。加快规划建设连接市区以及环园轨道交通建设。积极争取推动深莞快轨建设,请求省政府将深莞快速轨道纳入十三五规划,加快实现深莞穗三市中心城区快速联系。主动协调省有关部门,争取中虎龙城际线路在松山湖南站与市域轨道3号线站交汇,并在东部设置站点,打通园区与珠三角的连接。

(三)积极打造主题园区。完善产业规划,编制4+1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主题园区的划分和空间布局研究。围绕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水处理、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加快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中以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基地、航空航天科技城等特色主题园区建设,打造园区的产业亮点。

三、狠抓企业引进和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体系

围绕园区4+1产业体系,要以招引研发型企业为主线,进一步创新招商手段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经济实力提升计划,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园区主导产业体系。

(一)创新招商手段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出台科技楼宇分割转让实施细则、产业用地管理办法、产业用房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完善项目审议机制。拓展招商渠道,成立专业招商团队,利用台湾电电公会、国际青年商会台湾总会等中介机构开展招商。充分发挥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中以产业园等重大产业平台的作用,主动接触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力争在招引重大项目方面取得突破。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围绕4+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力,在做大做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生物技术、机器人、新能源等产业。推动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积极招引深圳等地的创新资源,重点引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园区超千亿元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积极申报海峡两岸生物科技与产业合作示范区,大力实施莞榕计划,大力引进生物技术、医疗器械企业。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和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为主体,加快机器人企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整合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争取在纯电动汽车整车、三电关键部件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引进实现突破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对接港澳资源,开展港澳青年创业计划和基地建设,推动创意公园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发展,吸引更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进驻、打造3-5个电子商务成熟电商园区,建成全市乃至珠三角重要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推动出台市一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

(三)深入实施经济提升计划。今年是经济实力提升计划实行的第二个年头,要全力以赴推进项目的促动工、促达产以及盘活物业等工作,确保取得新突破,为明年的总结盘点打下良好基础。要大力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尽早竣工投产,产生效益,增强园区发展动能,全年力争促进康音电子等8个项目复工、4个项目竣工验收。要全力推进二次招商,通过完善载体信息上报系统、建成城市会客厅、招商和服务团队下沉一线等措施,加快盘活空置物业,全年力争盘活物业面积不少于25万平方米。要依法依规强力推进处理闲置土地,按照先限期开发、后引导退地、再无偿收地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闲置项目处理工作,全年力争盘活闲置土地项目24个。要强化促企业达产达效工作,逐一约谈企业,明确投资强度、产值、税收贡献等指标,探索建立税收达标企业奖励机制,努力提升企业对园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要完善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保障经济实力提升计划有序、有效实施。

(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华为终端、东华学校、云计算育成中心、大学创新城等20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确保落实东阳光总部、光启源头创新区、玖龙纸业等6个新增项目开工,全年力争完成投资总额60亿元。建立重大建设项目手册制度,切实落实周报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简化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园区的发展力量

人才是园区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关键。要以提振干部创业精神、激发人才创业活力为目标,进一步实现干部人才体制机制新突破,夯实园区创新驱动发展力量,推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抓领导表率,分管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一级带一级,提升干部队伍作战能力。要抓制度建设,探索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以高薪聘请的形式,引进有经验、有能力的精英人才,充实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工作,发挥鲶鱼效应。要抓绩效考核,完善先行先试部门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加快在园区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激励干部队伍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实效。要抓自身建设,强化培训学习,邀请知名学者举办创新驱动发展、执行力再造等专题培训班,学习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严做实各项工作。要抓典型榜样,要定期评选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树立典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二)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建立人才库,通过科技手段,与东莞市人才发展研究院合作打造招才引智大数据库。以建立东莞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工信部华南人才培训中心为抓手,打造人才聚集交流的载体。举行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扶持松山湖创新创业促进会,联合海内外知名协会等机构,举办2期东莞行,办好留创活动、海外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等活动。建立人才绿色通道,以新的特色人才为基础,完善人才招引政策,出台《东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加强对创新创业特色人才招引。落实优才卡制度,帮助高层次人才在享受国家、省、市优惠扶持奖励政策同时,叠加园区补贴和优惠。加大人才资源开发,为园区企业和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牵线搭桥,建立起订单式人才培养招聘桥梁,组织企业前往高校比较集中的武汉、西安等地区招揽人才,依托松山湖青创基地打造两岸新一代创业者聚集群落和创业摇篮,通过美、英、德海外人才工作站延揽高层次人才。力争20xx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其中引进人才6名,引进由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40家以上。

五、优化城市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城市功能不完善是制约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恶补这一课,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科学规划空间发展布局,抓紧推进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一)完善重点片区城市功能。要重点完善松山湖北部、中部、东部、南部以及生态园片区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要升级改造创意生活城,完成北部现代服务产业带公共配套设施项目首期工程,建设邻里中心。提升和优化中部核心商业区的配套品质。结合现有的代管饭堂资源,利用集中派餐优势,打造松湖中央厨房,完善园区配套。加快台科花园商业配套的招商,力争引进嘉荣超市、全家便利店等项目,解决生活配套不足的问题。借助华为终端、中集集团建成入驻的契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人才房以及各类生活设施,启动两岸生物基地公租房建设,将南部片区打造成符合新时期要求的高品位、高品质国际社区。提前谋划生态园产业布局,初步完善生态园主要片区基础生活商业配套建设。

(二)优化园区综合配套。完善教育配套,20xx年完成中心小学分校、东华中学生态园分校、幸福花园幼儿园的建设,确保秋季顺利开学,加快推进实验小学扩建和松山湖国际学校的建设,启动新小学的筹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第二人民医院和东华医疗项目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倡导家庭医生式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设医疗机构,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扩大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园区各项公共服务配套。优化调整园区公交线路,完善北部片区及南部片区公交线网,协调加快南部公交枢纽站配套建设工作,统筹推进园区与市区、两园公交线路规划建设,畅通交通连接。

(三)加快建设智慧园区。推进免费WiFi建设,结合智慧东莞公共WiFi全覆盖试点要求,尽快完成智慧东莞公司的组建并投入运作,启动园区公共区域的免费WiFi建设工作,年底前实现园区免费WiFi全覆盖。逐步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对接智慧东莞建设在云空间平台的应用与推广,并积极思考云空间的运营模式。

(四)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全力以赴办好20xx年科技马拉松,充分展现园区的魅力和实力。办好第八届漫博会。进一步完善园区的文体设施,完善松湖造梦空间,提升松湖Live系列活动品牌,支持唐宁书店发展,着力引进诚品书店,打造具有园区特色的文化精品项目。

六、加强城市管理,切实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借助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契机,立足园区实际,创新管理方式手段,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知名度,服务好园区总体发展需要。

(一)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探索城市管理新思路,以北部为试点,用两年时间建立以城市网格单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模式,以社区为基础,整合辖区内负有城市管理职责的社管、城管、公安、规划等各部门监管力量及其相应的管理资源,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制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城管建设,以现代手段强化城市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开展成熟社区创建工作,打造中心区精英联盟社区、北部邻里互助社区、南部国际交流社区、西部产学研联盟社区,搭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拓旅游业新渠道,加大科技游的资源整合与推广。

(二)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加强治安管理,强化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加大对建筑工地等领域不稳定因素排查,稳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类。大力实施科技强警,完善园区高清治安视频、治安卡口建设。加大对与周边镇交界部位防控,提升路面巡逻防控、便衣伏击密度,充分发挥视频天网的作用,严厉打击及压缩两抢违法犯罪。加强水域安全巡查,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加强对施工工地的管理,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园区。加强对餐饮、食品流通、药械等方面的监管,保障园区的安全。

(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水十条》为抓手,加快推进松木山水库截污工程建设和污染源治理,确保松木山水库周边截污管网全面建成、污水全面截流。实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污染物排放总量审核制度,切实加强污染物源头控制,严把项目入园环保审批关。推进生态园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一期工程,开展松山湖、生态园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构建园区生态监测体系,推动燕岭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松山湖、月荷湖和生态园水系水质监测,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启动5A景区的创建工作。完成马拉松景观提升工作,继续提升园区的园林景观和绿化养护,强化园区的生态优势。

七、提升经营能力,发挥园区国有控股公司作用

国有控股公司是园区发展的另一只手,要充分发挥另一只手的作用,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地产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为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做出努力和贡献。

(一)理顺公司运作。推进两园控股公司统筹发展,迅速整合和调配各种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高管团队,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理顺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决策、项目运营、评估考核等机制。理顺市生技公司管理机制,尽快发挥市生技公司对园区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制定公司未来5年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结合园区的产业定位,将公司发展与园区发展紧密结合,有效发挥公司资源撬动作用,加速园区产业要素的聚集和资本累积效应。

(二)创新发展思路。控股公司要明确发展方向和业务重点,从全能公司向专业公司转变,从资产性公司向资本型公司转变,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和业务,通过市场化的手,突出发展公司核心主业,服务园区发展。要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对接镇街载体资源、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挖掘有潜力有意愿的资源开展各项合作。要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孵化器,年内建成不少于3个孵化器。生技公司要建设生物技术检测等公共平台,服务园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做大做强业务。控股公司要组建创投母基金及3到5支专业子基金,实现对不同产业、不同阶段企业的扶持全覆盖。正式运作科技担保公司,向省金融办申领融资担保机构牌照,至少完成3家分行以上银行的合作授信,储蓄业务1亿元以上,发放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加强闲置物业投资和运营,提高物业资产收益。完善公租房运营管理体系,提升公租房运营管理能力,做大做强公司各类业务。生技公司要进一步加快招引生技企业的力度,争取取得突破。

八、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提升执行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园区实施驱动创新发展,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转变工作作风、优化行政服务,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升执行力。

(一)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升政府服务,优化服务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对科技、金融、产业等领域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建立一个窗口受理、内部协调办理的新政府服务模式,简化企业的办事程序,提高企业服务效率。建立重点企业绿色服务通道。围绕缩短审批流程,打破常规,重新梳理权责清单,实现行政审批业务流程再造,助推园区产业快速发展。

(二)打造更廉洁规范的政务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落实重大决策相关程序规定,推动公众参与决策常态化。主动压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营造干净做事的环境。加强对管委会决策执行情况的的监督检查,确保管委会决策落实到位。主动接受市直相关部门的授权,加强业务培训和监管,确保担负起责任,经得起审核。

(三)加强督促检查。创新督查督办方式,确保管委会各项部署落实到位。全面推行引进第三方评价体系,提升专业机构测评科学性和全面性,强化民意测评,加强对管委会重大决策和部门业务水平的考核和评价,全面检测管委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部门的执行力,倒逼执行力的提升。

2016年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二

岁末临近,新春将至,不知不觉xx年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对于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来说,免不了会在年终岁未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过去的近一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也是我加入公司从陌生到熟悉的一年。这一年中工作的点点滴滴,让我不断地学习、成长着。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总经理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协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要求,较好地发挥了行政部服务基层、以文辅政的工作职能,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一、1x年的工作回顾。

1.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行政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个相对熟悉的工作领域。作为行政部的主管,我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行政部正是一个公司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方的枢纽,是推动各项工作朝既定目标前进的中心。细数行政的工作,可说是千头万绪,有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文件批转、会议及活动安排等等。面对繁杂琐碎的大量事务性工作,我努力强化自我工作意识,注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冷静处理各项事务,力求周全、准确、适度,避免疏漏和差错。行政工作紧密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重点,充分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学习,在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去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行政统筹工作的关键事物控制和内部管理。行政事务性工作的内部分工、前台文员的管理、办公室保洁、资料的分配整理等工作以及物流和售后、维修等的监管。

2)切实抓好公司的福利、企业管理的日常工作。按照预算审批制度,组织落实公司办公设施、办公用品、劳保福利等商品的采购、调配和实物管理工作;联系办公设备的维修保养合作单位;与饮用水公司洽谈优惠条件及赠品;对比办公用品等的采购渠道,寻找高性价比供应商。

3)爱岗敬业,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置。以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开展每项工作,认真地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

4)做好协调工作。行政作为后勤服务和办公协调的核心部门,在理顺各部门关系,提高管理效率,保证上传下达等方面具有枢纽作用。过去的这一年,行政部以沟通协调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在做好办文、办会工作的同时,更注重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

5)认真做好公司的文字工作。草拟综合性文件和报告等文字工作,负责办公会议的记录、整理和会议概要及重点的提炼,并负责对会议有关决议的实施;认真做好公司有关文件的收发、分递和督办工作;及时传达贯彻公司有关会议、文件、批示的精神;公司的重要文件资料、批文等整理归档,做好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6)制度建设。配合总经理在原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包括行政人事类、财务类、售后类、业务类等等,以及根据企业现状,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7)落实公司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组织落实公司的劳动、人事和员工的考勤控制监督工作,根据人事相关规定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及劳动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依法到劳动管理部门办好录用、缴纳社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各项手续。体现公司的规范性,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8)做好公司主管会议及其他各部门会议的组织和后勤服务工作。落实各类会议的会前准备、会议资料搜集等以及会后的会议记录、整理及重点提炼汇总等工作。

2.凭借个人经验,传授方法,协助销售部逐步建立、健全客户档案,并强化管理。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作为行政部的主管,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决定办公室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是发挥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方作用的关键,对推动各项工作起着决定性因素。随着时展和新形势的需要,我越发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而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与公司的要求及想要达到的工作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不敢掉以轻心,也正在持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总经理及其他部门主管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学习。总体感觉自己近一年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并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并且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积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任职以来,深切的体会到:地位来自成绩、创新提高效率、学习提升效能、比较缩小差距。回顾行政部过去的工作,虽在工作开展上有一定的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公司是我身处的一个全新的环境,其原有的制度包括同事们的做事方式方法,对我而言都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许多工作我都是边干边摸索,以致工作起来不能游刃有余,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有时对一些日常事务的缺失瑕疵熟视无睹,不够细心,

不够敏感,有些工作的协调不是十分到位,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问题应该更周到详尽。3)自己的管理水平离公司的高效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对部门人员的管理不够细致具体。以后在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多注重对下属的培养和管理上的进一步加强。

三、20xx年的工作计划。

1.充满希望的xx年到来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一年里,我决心不断学习,认真提高工作水平,为公司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做到:

1)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常识。加强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加强对周围环境和同行业的了解、学习。要对公司的统筹规划、当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2)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加强沟通,了解各人的工作进度和问题反馈给总经理,以便公司各主管及总经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安排交付工作,真正做好领导的助手。

3)注重部门工作作风建设,加强管理,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形成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

4)在工作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强化后勤人员素质,提高办事的实效性,不断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赋予办公室工作新内涵,持续改进行政部对其他部门的支持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工作主要实现两大转变:一是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办公室的工作突发性、偶然性、被动性强。因而,对待各项工作,要未雨绸缪,以工作的超前性、预见性增加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实现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超前服务转变。办公室的服务必须注意服务的全面性和主动性,不能只为领导决策提供简单的对与答的单项服务,而应该在领导决策前动议、参谋,在决策中关注、关心、调查,在决策后总结、推介,从而提供超前、全过程的主动服务。

5)全面提高执行力度,狠抓决策落实。保证公司各项决策全面、有效地落实。

6)遵守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利益,积极为公司创造更高价值。

2.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做好招聘及录用等各项相关工作,保证企业人员因素的稳定性。长期的经营实践告诉我们,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六大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和文化资源。在这些资源中,最关键、最宝贵的是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世界上只要有了高素质的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方法,也是构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2)明确岗位职责,严明劳动纪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办法。从劳动纪律、岗位履职、沟通协调四个方面进行细化,提高操作性,为人力资源的评价和考核提供有效的依据。

3)加强组织人员结构优化创新,为推进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组织结构设置进一步科学化,人员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合理调整设置机构,力求组织结构进一步扁平化。综合考虑人员素质、工作性质、信息沟通、企业文化等因素,科学实施管理流程优化,畅通横向纵向工作渠道,设计管理幅度和跨度,确保组织有效运作,合理调整现有机构,逐步优化管理层级,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加强定员定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薪酬制度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以劳动力市场为参照,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工作绩效为导向,以企业效益为前提的薪酬制度和体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工作热情,创造高绩效。在薪酬制度设计中,以职位为基础,以清晰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科学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规范的职位体系为前提,紧密结合绩效考核管理开展工作,并通过绩效考核向员工传递组织压力以激活整个组织的活力,进一步健全员工薪酬增长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激励约束机制。

5)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动力。引进人力竞争,形成内部良好的竞争氛围;建立完善人员进入和退出机制。努力为员工提供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引导员工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高度重视人才规划工作。重视优先从内部选拔人才,避免从源头流失,同时做好骨干人才的引进储备工作。

6)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创建学习型、知识型企业。作为行政主管,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加大全员培训力度,紧贴工作和岗位需求。认真落实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做好培训的设计和实施。将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和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结合起来。重点加强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传递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等知识的培训。做到统一规划、组织实施。所以,今年行政的一个工作重点将放在内训的系统化开展。

3.强化协调能力。

协调,是行政协助领导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在现行的机构设置中,一项工作多家负责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职责交错、利益相兼的问题,往往是导致部门之间意见分歧和相互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做好协调工作意义重大。行政在协调工作中,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后在全局利益上达到协调统一。

4.配合财务部门,贯彻后勤的成本控制,切实做好后勤费用的报销审核,包括货运费用的登记统计手续,严格按照程序核定的使用标准执行。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总结范文第10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及2016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五年,是太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县综合实力增长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受益较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谱写了太和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在争先进位中跃上新台阶。突出发展要务,全力推进经济建设,县域综合实力在三类县的排名由2011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6位,有望进入2016年全省前20强。预计,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是2011年的1.7倍;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是2011年的3.1倍;规上工业增加值105亿元,是2011年的3.6倍;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是2011年的4.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均比2011年翻一番;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428亿元,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333.8亿元,分别比2011年末增加243亿元、1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省县级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居全市第一,太和站在了加快发展的更高起点。

工业经济在量质并进中实现新突破。总量大幅扩张,规上企业由2011年的106家发展到357家,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123.1亿元增加到460亿元。工业经济综合考核连续三年、民营经济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主导产业迅速壮大,生物医药、发制品、塑化筛网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31亿元、48.6亿元、41.3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7倍、4倍和6倍。医药基地被确定为省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5年在全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综合考核中位居第八。肖口节能环保企业完成搬迁技改,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并获准生产。园区内生动力增强,“一区两园”和7个工业聚集区建成面积是2011年的2倍,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33亿元,是2011年的3.8倍。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五年累计荣获省级科技成果4项、市级科技成果48项。贝克药业抗艾滋病药物开发技术获2015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全市历史性突破。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四板挂牌企业75家,挂牌企业总数位居全省县级首位。

城市建设在改旧建新中提升新水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配套,统筹推进老城改造和西部新城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先后改造了人民路、健康路、长征路等20条道路;打通了文明路、曙光路等城区断头路;沙颍河二桥、五桥建成通车,三桥复桥、四桥即将建成;新建镜湖西路、富民路等20余条道路,县城与旧县镇、开发区连为一体,外环内网的城市框架逐步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比2011年增加一倍,城镇化率提高到40.9%。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体育中心、沙颍河湿地公园一期建成开放,“六馆两中心”主体完工。西气东输太和支线工程开工。成功争取商合杭高铁在太和设站。大力推进安置工作,15个安置区相继开工,9个安置区主体完工。依法打击违法建设,规范拆迁行为,累计拆迁拆违653万平方米。市政配套不断完善,五年铺设改造城市供水管网94公里、污水管网40公里。新建二水厂,完成侯沟排涝站、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嘉年华游乐园、汽车露营地建成运营。新增绿地191万平方米,新建长征南路、民安大道、太和大道三条城市绿道,城区绿化面积780公顷。“六项行动”深入推进,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景文旅融合的城市形象初步展现。

城乡统筹在协调推进中迈出新步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小麦亩产千斤县”行列,小麦、夏玉米最高单产分别达760.9公斤、1055.8公斤,创全省最高纪录;累计注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9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优势区域逐步形成,中药材、设施蔬菜、桔梗、西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渐成规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7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5.1万亩,被命名为中国桔梗之乡。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落户太和。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任务9.6万亩,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授牌,成功创建安徽省森林城市。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五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8.5亿元,疏浚治理中小河流156公里、大中沟987公里,升级改造县乡道路1119公里,新建、重建大中小桥涵3250余座。苗原河流域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农机总动力161.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机播率达99%。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年累计实施15个乡镇政府驻地整治和2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安徽华源医药产业物流园获批省级服务业聚集区,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华药会。引进村镇银行、颍东农商行,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营业。新建城乡金融网点12个,实现乡镇全覆盖。阿里巴巴、淘实惠等电商相继入驻。进出口企业数量五年翻一番、达45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顺利获批。

社会事业在和谐共建中取得新成效。财政民生类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稳居80%以上。先后实施中小学校安全工程、全面改薄计划等项目,新建改扩建北城中学、第九中学、民安路小学等城区学校20所,农村中小学291所。重点本科达线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实施乡镇卫生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并持续保持90%病人不出县目标。中医院、县医院分别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五院、皖北医院创建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面提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4.8%、98%。连续四年荣获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成功举办三届书画艺术节。先后获得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审计、人防、气象、地震、地方志、残疾人工作等都取得新成绩。

自身建设在作风转变中得到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2件、政协委员提案662件。“六五”普法圆满完成、“七五”普法顺利启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推行“3+2”清单制度,政府服务效率逐步提高。作风建设持续加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控“三公”经费。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讲看齐、见行动”等学习教育活动。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办理市(县)长热线、市(县)长信箱2482件,办复率100%。大力整治不良风气,政风行风明显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携手奋进、攻坚克难,一批增强后劲的项目相继落地,一批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顺利推进,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奋斗历程曲折艰辛,经验教训弥足珍贵。回首过去五年,我们深刻体会到:

第一,必须始终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发展的基本原则。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共建共享中凝聚共识、明确路径,旗帜鲜明提出“稳中求快”总基调,紧紧围绕“四大两先”工作思路,连续实施城市建设提升年、基地建设突破年活动,倾力打造“医药高地、诗画太和”,大干快上、争先进位,闯出了跨越赶超的新路子。实践证明,只有善于用新理念引领发展,用新思维谋划发展,用新思路破解难题,才能补齐短板、跨越发展。

第二,必须始终把县情实际作为加快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紧紧抓住产城不协调、工业质量不高、农业大而不强等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坚定不移发挥项目投资的决定性作用,狠抓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全力推进“三产联动”“四化同步”。实践证明,只有认准县情、把握规律,才能精准突破、带动全局,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第三,必须始终把民生为本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目的。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拆迁这个焦点难点问题,我们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拆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发展再难,也要把精力、财力用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为此,我们加大投入狠抓脱贫攻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实践证明,只有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人民之所想,干人民之所盼,才能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

第四,必须始终把敢争一流作为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五年来,我们敢于争先进位,高点定位,全力加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推动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在全省晋位升级。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连续位居全市前列,创造了太和发展板块。实践证明,只有敢想、敢干、敢担当,勇于争先进位,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赢得发展加速度,构筑发展新优势。

第五,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五年来,我们切实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行政审批、农村产权、投融资体制、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激发了创业热情,增强了发展动力,提升了发展速度。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善于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才能突破常规、赢得主动,才能在严峻挑战中创造崭新业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按照“巩固提升”要求,以“三大战役”为主动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狠抓实体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摆上突出位置,积极稳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努力做强工业、做大农业、做活三产。项目建设再创新高,新开工项目108个。项目攻坚活动成效明显,竣工项目53个。争取专项资本金4.45亿元。预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1.9亿元,增长19.9%。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增规上企业64家。开发区升级稳步推进,建成和在建各类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两园融合”初见成效,园区的集聚辐射效应明显提升。25家企业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占全市的1/3。积极发展信息消费,被评为全省信息消费示范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59家,新建高效农业园1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9家,部级示范社发展到8家。桔梗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和安徽省“十大皖药”。三产持续繁荣,新增限上企业30家。第十二届中国华药会签订销售意向合同30多亿元。银企对接会签订协议贷款40亿元。华源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村级淘宝、淘实惠、云农场等电商线上销售额12亿元。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为抓手,大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全覆盖,编制完成绿道、排水工程、市容环卫等12个专项规划。绿化景观、照明体系、空间利用和特色风貌规划成果转化工作顺利推进。新建解放西路、建设西路、光明西路等西部道路14条,形成完善的西部交通循环。建成保障性住房2万余套、总数位居全省县级第一。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运营。完成污水处理厂一期提升改造和二期建设。投资2亿元,绿化道路20公里。S406,S449李兴至税镇段建成通车。沙颍河湿地公园二期工程过半。引水入城工程开挖、清理河道16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8万亩。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目标。美丽乡村15个乡镇政府驻地整治、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基本完成。“三线三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年来,我们着力聚焦平台打造,基地建设不断突破。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9家,实现产值151.2亿元,增长45.4%,产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争取基地省级专项建设资金1.14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分别发展到12家、5家。拥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抗病毒药物工程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高新技术产品54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7个、专利157项。中科创新基地、大健康科技城、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产业园、高端原料药公共服务“四大平台”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8家。

一年来,我们倾力发展社会事业,民计民生不断改善。31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财政民生类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6.8%,位居全省前列。创新“产业园+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大户+贫困户”“财政资金量化折股+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圆满完成37个村、2.8万人脱贫任务。投入各级扶贫资金5.1亿元,脱贫攻坚“九大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723公里,改造危房1542户。新建改扩建水厂26处,解决44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77个贫困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成42个村级光伏电站、4002个户用电站。投入资金18.3亿元,实施中小学三年提升、全面改薄计划,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等,解决教育用地1750亩,新建曙光学校、沙河小学、建设路小学等8所学校。以全省第一名成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验收。摘取高考全省理科状元,全市文理科状元,高考成绩继续领跑全市。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集团化办学。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大幅提高。推进县域医共体分级诊疗,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35.5%,成功创建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举办第四届太和书画艺术节。被授予省首批体育强县试点县,圆满完成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工作。获批全国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创业示范基地县。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入驻企业8家。新增城镇就业18920人。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加强。

一年来,我们致力抓改革释活力,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简政放权深入推进,非行政许可项目全面取消。行政审批申请提交要件减少21%,办事环节减少36%,压缩办事时限45%。暂停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收费45项,减免、降低收费标准25项。“营改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不动产统一登记等改革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实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存贷比提高到43%,新增贷款余额43.4亿元,贷款余额、增量均居全市第一。成立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推进政府性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融资55亿元。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报批各类建设用地6000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县人民的务实苦干。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机关干部,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工商联、人民团体、派、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太和发展的县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奋力前行的同时,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存在的问题: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人均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保障能力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城市管理不规范、文明程度不高等问题有待改善;脱贫攻坚压力较大;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素质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工作效率较低等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及2017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太和追赶跨越的冲刺突破期,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十三五”规划,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五大发展行动”,紧紧围绕“皖北争一流,全省争上游,打造发展升级版,实现太和新跨越”工作思路和定位,强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基地建设、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倾力打造“医药高地、诗画太和”,力争财政收入总量进入全省前十强,争当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并保持省市前列。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统筹。坚持规划引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产城一体,着力构建以中心县城为核心、特色乡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基础,多点支撑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资源集约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争创全省生态园林城市。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确立外向型经济格局。以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以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把自身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综合实力和后续动力,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打造投资创业优选地。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太和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重要。根据发展形势和自身基础,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皖北争一流,全省争上游,打造发展升级版,实现太和新跨越”工作思路和定位,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工业更强、农业更特、三产更优、城乡更美、环境更良、民生更好、发展更科学,打造“医药高地、诗画太和”品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综合研判形势,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10%,达到23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0%,达到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达到23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达到1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16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2811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达到11370元。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

根据今后五年发展任务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市委、市政府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振兴实体经济、美丽太和创建、现代医药基地提升、商贸物流提升、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五大三年行动计划、32项工程,提升8个方面工作、实现8大跨越:

一、提升工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实体经济新跨越。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力争2017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550亿元、增加值突破120亿元,工业经济、民营经济考核全市第一。

大力实施园区升级工程。加快推进部级开发区创建升级,加速推进“两园”深度融合,加快发艺文化产业园、筛网滤布产业园建设,筹建昆山(太和)工业园、生物3D打印产业园,积极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升级,加快开发区42.8公里路网、双回路供电、危废处理中心、污水处理厂、供热、供气、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完成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编制报批工作。开工建设城关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标准化厂房,马集发制品产业园、税镇、皮条孙等乡镇工业聚集区标准化厂房,力争全年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加大投入,全面提升肖口绿色新能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高园区承载力和辐射力。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升级,加速开发区卫星城建设。大力实施园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园区品质,构筑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逐步解决开发区引人难、留人难问题。

大力实施平台构筑工程。坚持要素集中、政策倾斜、项目落地,大力构筑企业发展平台。稳步推进中科基地、高端原料药公共服务平台、医疗器械产业园、发艺文化产业园、筛网加工产业园、大健康中医药产业化基地、马集人发产业园、赵集建材产业园、皮条孙绳网产业园、皖药十大基地等十大平台建设。以平台构建,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

大力实施培优育强工程。实施“2155”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即培育生物医药1个超200亿元产业,节能环保、农林副2个超100亿元产业,塑化、筛网2个超50亿元产业。大力促进产业升级,以“调转促”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研发创新和高端成药制剂延伸,推动节能环保、人发、塑化筛网等传统产业向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延伸。加强对上级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探索建立工业企业用电用气补偿机制,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税负和生产成本。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继续安排工业发展及产业扶持资金2亿元以上,及时兑现企业政策性补助,支持贝克、银丰、富泰、恒宇、太平洋等企业扩大生产、提高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推进大华公司与理士集团合作,锻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培育规上企业,实施民营经济提升行动,以工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为平台,通过助保贷、税融通、“4321”政银担等多种形式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小微企业,全年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大力推进挂牌上市,争取富泰、贝克主板上市工作实现新进展,力争挂牌上市企业突破100家。

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工程。精准定位产业,突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提升生物医药、发制品、筛网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出一批对接性强、发展前景好、成熟度高的优质项目。精准定位范围,紧盯“双乡”“双创”人员,充分挖掘在外创业的太和老乡资源,开展感情招商,以商招商,让太和老乡在太和创业发展。紧盯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发展方向、投资领域,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精准梳理政策,对已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梳理,立足我县优势,结合投资者需求,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类招商政策,形成洼地效应。精准推进机制,落实灵活有效用人机制,加快各类招商人才的选拔培养,坚持专人专事招商,严格奖惩考核。力争全年引进县外资金200亿元以上。

二、提升城市建设新水平,实现美丽太和新跨越。实施美丽太和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改旧建新并举,统筹推进西部新城、北部卫星城、颍南门户区、中部老城区综合建设提升,逐步形成“东部物流会展、西部健康商务、南部休闲观光、北部工业制造、中部商住文化”产业布局,加快产城一体。

大力实施片区联动工程。统筹推进河西新区、高铁片区、开发区卫星城、颍南片区、老城区“五大片区”联动建设。根据土地规划调整情况,及时启动河西片区“四横”“三纵”路网、河西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新中医院、新一中、职教产业园、敬老院、党校、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开展高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高铁快速通道建设工作为抓手,启动高铁站房、站前广场、赵集安置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开发区卫星城建设,推动路网、学校、公园、汽车大市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陆续开工。实施颍南片区路网建设,建成颍南安置区。修复老城区徐氏宗祠、杨虎城旧居等古建筑,启动老城区核心区城市公园建设,加快供排水、燃气、电力等地下管网综合改造。

大力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按照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标准,实施菜市场、停车场、广告市场、公交示范体系“三场一体系”四大建设。实施菜市场三年提升计划,2017年新建国泰路、镜湖路、曙光路等6个城区菜市场,规范农贸市场经营行为。积极推进翰林广场、椿樱、新体育场、老体育场、永兴市场地下停车场建设,在老城区合理规划立体停车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坚持市场化方式,科学规划城市广告设置,依法规范广告管理,美化亮化县城。实施公交示范体系建设,编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逐步完善公交停车场、站点等基础设施;完成公交改革,实现公车公营。启动汽车南站搬迁。优化改造民安大道、太和大道非机动车道,提高通行能力。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发电,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加快引水入城工程进度,完成椿樱河、文明河、银杏河开挖及吉祥河等4个排涝泵站建设。启动环城河、柳青沟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县城水环境质量。

大力实施绿化提升工程。以省级园林城市创建为目标,以城市景观规划实施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升级。实施椿樱大道、民安路、国泰路、兴业路、祥和路五条绿化示范路建设,提高绿化亮化标准,同时对供排水、地下管线等配套设施进行综合改造,打造太和道路绿化示范工程。实施二桥、三桥出入口,高速公路出入口综合整治工程;适时对河西新区进行绿化建设。实现城区所有新建道路绿化全覆盖,对现有道路、公园、广场进行绿化提升。加快漯阜铁路文化主题公园一期、沙颍河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启动椿樱主题公园、医药博览公园、沙颍河湿地公园三期建设。

大力实施综合交通服务提升工程。围绕“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消除断头路”,编织外环内网的城市交通网络。新建河西珠海大道、环城北路,谋划高铁快速通道连接龙伍路,构建城市外环。新建健康东路、祥和西路等城市道路;提升镜湖路、文明路、团结路部分路段,逐步推进城市道路白改黑;建成解放路、复兴路、莲蒲路;打通胜利路、光明路,畅通城区微循环。改建S253等省道,提升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实施403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改造14座农村危桥。改造一桥,启动祥和路桥、细阳路建设工作。

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交付富民家园、文明路、建设路、曙光路、椿樱、桥西、老城区A区等11个安置区。加快李小洼、张路口、老城区D区等4个安置区建设。启动创业路、旧县、高铁新区、沙河路、国泰路B区等棚户区改造安置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探索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精细化水平。加强对城区辅路、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绿化、道路交通设施、沿街建筑工地的管护力度,加大对违法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堆和空中管线的整治力度,努力在“做美太和”上取得新突破。开设“太和人”电视专栏,加强对市民的文明教育,提升市民综合素质。

大力实施美丽乡镇建设工程。充分发挥镇域统筹城乡发展的节点作用,增强镇级经营运作、自我发展能力,打造一批特色乡镇。支持税镇、双浮、倪邱、三堂、李兴、肖口、双庙7个重点乡镇城镇建设,在规划、土地等方面给予倾斜。推进规划、建设、土地、环卫等县级政府职能向集镇全覆盖。加大镇容镇貌、骑路逢集整治力度,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变镇村“脏、乱、差”局面。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布点村庄环境整治,提升设施配套、村庄环境管理等水平。推进14个乡镇政府驻地、10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工作。

三、提升基地建设新规模,实现产业集聚新跨越。实施现代医药基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把基地作为“调转促”的重要抓手和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集中力量在规划建设、龙头培育、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提质增效,确保基地产值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大力实施配套完善工程。认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基地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快各类平台和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基地道路、管网、电力、地表水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及专家公寓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加快引进建设一批商业、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设施,为产业集聚提供安居乐业的基础保障。

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现场跟进,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引进项目尽快落地。加快贝克、中科基地、德信佳、银丰药业二期,锦海药业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悦康生物、新天生物等项目达产达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欣奕华、大森林二期、3D打印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实现现代医药基地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以上。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实施企业高新技术改造和“筑巢引凤”计划,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3D打印重点领域,引进一批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推进企业研究生、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深入推进与华大基因、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四川中医药科学院合作,实现更多科研成果转化。

四、提升消费需求新能级,实现商贸物流新跨越。实施商贸物流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顺应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坚持繁荣传统商贸物流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两手抓,着力激活市场、促进消费、拉动经济。

大力实施消费市场建设工程。推进太和商务中心、五星级酒店等大型商贸流通项目。推动华源物流园二期、公用型保税仓库等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启动文明路两侧特色步行街、祥和路商业综合体建设。统筹做好农批大市场等在建项目协调服务工作。扶持部分乡镇改造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总结省级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试点经验,进一步加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建设。

大力实施新型业态拓展工程。发展休闲旅游业,整合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嘉年华游乐园、汽车露营地等旅游资源申报4A级景区,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服务业,争创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吸引农村淘宝、邮乐购等电商平台入驻,形成“园区-平台”协同发展、相互支撑的一体化电商发展格局。

大力实施外贸转型升级工程。抓好外贸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木制品行业,打造新的外贸版块,争创第二批木制品省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利用电子商务改造提升传统外贸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对进出口重点企业一对一帮扶,充分发挥进出口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

五、提升传统农业新转型,实现现代农业新跨越。实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三年行动计划,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为抓手,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走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之路。

大力实施“示范行动”推进工程。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建立“太和板面”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促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有机融合,形成产品生态圈。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强要素、产业、利益联结,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形成企业生态圈。以建设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为抓手,构建种养生态循环系统,形成产业生态圈。借鉴沙县小吃运作模式,推进“太和板面”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经营。

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工程。突出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资源配置向优势产区、优势产业集中。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游则游,促进优势“点、片、线”转化升级,聚点成片,集片成区,扩线成带,形成一批规模产区。启动大新、宫集、倪邱、李兴四个镇中药材基地建设。

大力实施科技支撑工程。加快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农业部农作物新品种DUS测试中心建设,促进中科院野外台站开工。推进农艺、农机、农信深度融合,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区;推广旋耕、播种、施肥、镇压四位一体播种机;推广生物农药应用、精准科学施药、病虫统防统治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农田水利、绿化造林、农村道路、农村电网、结构调整等工作。加快推进苗原河流域综合治理续建配套工程,总结苗原河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实施黑茨河上游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力。全面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配套与规模经营相适应的种子加工、秸秆还田、种肥同播、高效节水、绿色植保、仓储物流等现代农业设施装备。

六、提升民生保障新高度,实现为民惠民新跨越。深入推进共享发展,做实民生实事,完善公共服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增强幸福感。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围绕出列20个贫困村、脱贫28677人目标,全面落实源头严把、过程严控、验收严格、纪律严厉的“四严”和脱贫、监评、防逆、责任“四个全覆盖”要求,做到“六个精准”。坚持精准发力,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摸清致贫原因、精准制定到村到户的帮扶措施清单。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大力推进贫困村种植、养殖、渔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确保贫困户产业有资金、发展有引导、行动有帮扶。积极扩大就业,完成77个贫困村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继续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建设,认真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等政策。严格督查考评,结合第三方监测评估办法,对年度计划出列的贫困村、脱贫的贫困户实行监测评估全覆盖,真正做到不漏一村一户。健全防范返贫保障机制,攻坚期内对脱贫人口继续给予适当支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有效发挥扶贫车间和品牌农产品基地作用,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落实保障机制,严格落实精准扶贫责任制,制定细化扶贫年度工作推进方案,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问责机制,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贫困户脱贫标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扶贫开发整体合力。

大力实施社会事业提升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创建教育强县。加快新一小、如意路小学等10所学校建设。深入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新优质学校创建、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扶持特殊教育。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教师无校籍管理。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实施县医院迁建工程。启动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建设,投入使用“六馆两中心”。加强太和特色文化建设,实施艺术人才培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深化体教结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完善防空防震设施,提高人防减灾能力。迁建人武部营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关工委、老龄委工作;做好民族、宗教、气象、地方志和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

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兜底工程。加快民生工程实施进度,切实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益。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接您回家”活动,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基本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0户。确保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继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认真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严格环境监管,积极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大力实施平安建设工程。健全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化解机制,加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和群防群治体系,深化社会联动。加快安全风险管控和责任体系、机制建设,有效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让广大群众吃得放心、安心。完善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救援机制,预防和减少公共安全事故。

七、提升要素供给新力度,实现发展支撑新跨越。围绕发展需求,打好要素供给提前量,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

大力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程。加快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确保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新增贷款不少于60亿元。完善金融支持工业企业考核机制,有效增加中小微企业金融资源供给,积极构建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创新金融服务,出台支持园区企业信用性信贷产品。加快农村信用信息平台成果推广运用。

大力实施土地保障工程。推进拆迁拆违,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提高拆迁精准度,确保拆迁跟着项目走,拆迁过程合法规范有序,全年拆迁120万平方米以上。坚持有情拆迁,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步做好安置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统筹做好土地指标争取、存量挖潜和闲置低效土地清理整治工作,全年争取新增用地7000亩。深入推进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优化资源配置。

大力实施融资保障工程。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公司的作用,整合资产资源,增强综合实力,继续融入更多的有效资产,加快城建投融资集团市场化转型,全年融资不少于60亿元。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积极争取政策性投资,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工程。完成网上办事大厅、协同办公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政务办公全流程网上办理。实施智慧路灯、信息基础网络及物联网、云数据中心、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平安太和视频监控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城市体验厅建设。启动智慧医疗一卡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信息惠民工程建设。

八、提升改革创新新深度,实现优质环境新跨越。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破除发展障碍,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动能。

大力实施改革提效工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动态完善权责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全面实施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强化职能监管、信用监管,确保放得开管得好、有活力有秩序。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开展“减政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扩大“证照合一”覆盖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成果。

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工程。按照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的要求,推进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创新、工作创新。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基地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广泛吸纳人才、技术、资金等一切要素。认真落实“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大力扶持返乡人员、大学生、个体工商户、下岗职工“创业新四军”,加大对无资本有创意、无市场有前景、无阅历有活力、无支撑有梦想“四无四有”青年的支持,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认真落实省“人才30条”,积极构建有利于人才施展所长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载体平台。坚持正向激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太和,着力打造活力迸发的人才圈。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企业家社会,打造一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队伍。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征程、新起点,要求新一届政府不断提升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我们一定要做到面对困难有办法、面对挑战有担当,最大限度地为太和聚集正能量,贡献新智慧。

积极解放思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法规的学习思考和研究,以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突破瓶颈制约、激发发展活力。紧紧围绕发展定位,自觉提高工作标准,拉高标杆,把各项工作置于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力求在思想上、作风上与先进发达地区等高对接。工作中始终保持“干”的状态、“争”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有新进展、新突破。

坚守法治底线。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按规矩办事,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完善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和追责制度。

强化实干担当。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大力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担当精神,认真落实“三查”“三单”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坚持工作项目化,所有工作都项目化分解、项目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项目化考核,拧紧“落实链条”。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问责问效、容错纠错机制,营造真抓实干、担当有为的浓厚氛围。

提高行政效能。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快节奏、高效率,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完善抓落实的制度体系,形成制度闭环,各项工作都要有时间表、责任人、督办单,坚决执行到人、到事、到底,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严肃查处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

保持清正廉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相关规定精神,完善财政资金支出、工程项目招投标等领域制度,扎紧制度“笼子”。对政府工作人员贪腐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深入开展党纪政纪法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抵御诱惑、守住底线、廉洁自律的定力。

上一篇:乡村医生签约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生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