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00:49:45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第1篇

1 抓住机遇,打造人才队伍

中心不断营造育人环境,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好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近年来,中心先后选派10多名业务骨干到华东医院、中山医院、区属医院及专业防治站所进修学习,40余人次外出参加各类专题学习班和研讨会,3人赴台湾、香港及荷兰学习家庭医生的服务理念;组织管理人员到外区和本区同级医疗机构参观学习,2名管理人员到华东医院脱产进修行政管理。通过与华东医院签署双向转诊康复病房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协作关系,两年来华东医院专家教授到中心教学查房224人次,专科带教45人次。

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开展课题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市、区科委课题、全国社区卫生协会课题、市及区卫计委课题15项;与华东医院合作课题3项;在各级各类专业学术刊物上20余篇;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组织与制度创新》、《家庭医生制度的模式与机制创新》等“上海长宁的试验”系列丛书的编写;获著作版权1篇,新型实用专利1项;部分管理者及全科医生承担了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等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授课任务。

2 创造条件,改善服务环境

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是由三幢老式洋房组成,特殊的房屋结构要求我们在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上下功夫。三幢独立的建筑正好形成预防、门诊和住院三个区域,实行预防保健和医疗康复分门进出。“医健通”健康自助体验馆就设在医疗区的门口,方便患者自行测量血压、心率、血糖。预检大厅安排专人接待导医,开放式的发药和收费窗口,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开设了家庭医生服务区,建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居民全部实行门诊预约服务,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开辟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域,包括中医治未病服务区、诊疗区和非药物治疗区。在开展中医药诊疗的同时,做好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中心所有科室全部实行“一人一诊室”,在诊疗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由于楼道、斜坡较多,中心建立了无障碍通道,配有盲文、盲道和扶手,对行动不便者还在底楼设有专用诊室,处处体现人性化的服务。

3 抓住特色,彰显服务效率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的金钥匙。近年来,中心已经建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医疗分诊平台规范了门诊病史及处方书写质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和合理用药,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指尖上的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家庭医生在社区或居民家中利用APP就能开展防治一体化服务,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医键通”平台,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的内容植入其中,成为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互动的“掌中宝”,同时为客观、科学、有效评估家庭医生的工作量、服务能级、满意度提供了信息化管理手段。

4 家庭医生,引领发展方向

近几年来,中心全面实行家庭医生制服务,为家庭医生配备了助手,形成医护组合的最佳模式,并为每位家庭医生建立了工作室,规范了家庭医生的工作内容。以贫困人群及最需要健康管理的人群为签约服务的主要对象,逐渐延伸到健康人群;为他们提供健康评估、预约门诊、优先转诊等10项优惠服务,住院部还为家庭医生预留了住院床位,及时解决签约居民的住院问题。创新签约模式,探索通过微博、微信渠道签约,吸引社区白领人群接纳家庭医生。依托三级医院专家,组成家庭医生技术支撑团队;借助区域内远程心电图、B超、检验外包渠道,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辅助检查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多项优惠政策,如签约居民可以配到基本药品目录以外的药物,对吸引签约居民到家庭医生处首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到2013年10月,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已经达到42.99%;家庭医生首诊率为58.87%;预约门诊率为27.65%;逐级转诊率为14.30%;签约居民满意率达到97.25%。

作为国家发改委“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十个试点区之一,目前中心正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断完善以组建分工合作的服务团队、推行防治结合的契约服务、实行人头包干的支付制度、建立服务导向的分配方式、形成自由选择的竞争机制、构建分级诊疗的协作模式以及信息化建设等6+X项目。通过试点,引导家庭医生更注重健康管理成效,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第2篇

1 创建示范促发展

2012年初,中心申报创建“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扎实做好创建工作,中心成立了创建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组和督查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根据《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中心对照评审细则逐条梳理,从机构管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几方面对中心的社区卫生工作进行全方位的“体检”,认真找差距,积极订措施,并对各科室的职责进行量化分解。经过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心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现在的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环境整洁宽敞,门诊流程科学合理;规章制度更新完善,内部管理更加科学;服务内涵拓展提升,服务功能更趋完善。中心目前拥有彩色超声波诊断仪、500 mA X光机、胃镜、全自动生化仪、自动血球仪、综合牙科治疗仪等医疗设备;病房采用中央空调、中心供氧、呼叫和对讲系统;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心实行全程“一站式”收费服务,门诊、住院病史实行电子化,利用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实现了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和辅助科室信息共享,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开通了“12320健康教育热线”,为社区居民提供24 h健康咨询和应急出诊服务。在镇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积极开展社区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依托村卫生室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签约服务,深化了社区服务的内涵,居民满意度明显提高。

1.1 家庭医生全覆盖

自2012年开始,中心积极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根据华新镇的镇情,我们独创了家庭医生团队式、户籍制服务新模式,简称为“12345”服务模式:一是1个团队,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由1名全科医师、1名公卫医师、1名社区护士、1名乡村医生组成;二是2份公约,一份《家庭医生服务承诺书》和一份《家庭医生服务十项细则》;三指3固定和3统一,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定时、定人、定点;家庭医生统一着装、统一胸卡、统一服务电话;四是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注重四个率,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率、满意率、签约率、服务率;五是家庭医生的5个工作制度,即《社区诊断》、《服务协议》、《家庭医生工作室规范》、《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中医药服务进社区》5个工作制度。通过“12345”服务模式的推行,目前家庭医生制服务已经覆盖了华新镇的所有自然村和居委会,户籍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3.35%,外来常住人口建档率达到71.20%。

2 中医中药进社区

2011年中心建立了具有浓厚中医文化底蕴的“中医健康馆”,在“治未病”和疾病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小组,临床医生《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人手一本,中心和村卫生室均提供电针治疗腰突症、推拿治疗落枕、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温针透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心注重中医专科建设,早在1982年就成立了蛇伤科,采用独特的中、西医疗法治疗毒蛇咬伤5 200余人,治愈率达99.70%,在江浙沪地区享有盛名,就医者近悦远来。

2.1 卫生科研育人才

中心一贯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早在1994年中心“蛇咬伤中医药治疗研究”就被列为上海市初级卫生科研项目。近年来,中心先后承担了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课题4项,青浦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4项,青浦区卫生局课题项目5项。通过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近年来中心医护人员在核心期刊上15篇,编撰了《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论文集》供大家学习。中心鼓励青年医生岗位成才,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安排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各类业务讲座,医护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 精神文明结硕果

中心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创先争优”等活动,注重细节管理,从身边小事做起。中心推出“三卡三预约”服务,每个签约家庭都能得到三张卡:即家庭医生联系卡、药物咨询联系卡和产妇检查联系卡;签约居民实行三预约服务:专家咨询预约、上门服务预约和孕、产妇检查预约。这些措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就医,吸引更多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首诊在社区。发挥党员在“三好一满意”活动中的模范表率作用,2013年党支部实行《党员管理手册》制度,与医德档案联动,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使支部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庭医生 发展趋势 对策建议

一、家庭医生的概念

家庭医生,也叫私人医生,是指对服务对象实行及时的、连续的、全面的、有效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具有全面系统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知识,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工作协调能力,能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人们极端热情的新型医疗顾问和健康管理者。一般是医学本科毕业生进一步规范化培训3年左右,经过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合格者,通过国家科学医学专业委员会认定考试的医生为家庭医生,也叫全科医生或者私人医生。

全科医生擅长的不是社会上的某一个疑难杂症,而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日常健康问题,知识深度想横向发展;专科医生解决的是固定临床领域的相关疾病,他们的知识深度是朝纵深方向发展的。

家庭医生制度是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主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领导,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依托,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脆弱人群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社区基本卫生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通过签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每个成员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通过与居民签约,实行首诊制度,按照人头预付服务经费等方式,从机制上成为服务对象健康和卫生经费的“双重守门人”,规范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的降低了医疗费用,大幅的改善了全民健康状况,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健康需求。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守护人、卫生经费管理人、卫生资源调配人。家庭医生制度依靠医疗保障体系,实施社区守门人战略,构建双向转诊体系,开通信息网络服务资源。最终目的是保护居民健康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降低医疗总费用,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区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发展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保证,也是体现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我国家庭医生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新医改制度的建设,全科医生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2011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此文件创新性很大,有很多创新性体制机制措施,从中能看出政府对家庭医生培养的决心。在新形势下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制度。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在不断地统一规范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5+3”模式,即五年的本科临床学习加三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2)培养渠道。由于目前全科家庭医生数量严重缺乏,在未来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也是工作重点。培养模式主要有转岗培训、“3+2”培养模式、免费医学生、提升学历层次、鼓励大医院到基层服务等。

(3)改革模式。在未来改革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逐步推行家庭医生首诊制度,建立患者与医生之间建立一种稳定的契约关系,合理确定全科医生的费用等。

三、我国家庭医生行业的发展建议

目前国内各地方家庭医生制度都不够完善,国家有必要对实时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个人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如下:

(一)完善法规和配套措施

完善法规和配套措施方面,首先要根据我国目前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时情况,规定适合国情的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包括人员的审核方面也要做出明确且严格的规定,从而保证家庭医生的质量。明确规定诊治方面的流程,借鉴国外的制度,从而减轻我国现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等。

(二)建立全科医生服务团队

首先,要在国内医学高校内宣传并鼓励学生去当全科医生。其次可以组建一个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及社区护士组成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对社区进行分组,形成面向一定数量居民的若干全科服务团队。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应建立贴近社区居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依托全科医学的优势,从搜集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出发点,为所在责任区内的居民开展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

(三)提高居民签约量

提高签约量首先要做到宣传要到位,其次不能只计划而不按计划实施,这样会使居民出现抵触情绪。最重要的还是要健全制度,还是需要有一套完整且可行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居民的隐私权、个人权利等来提高居民的签约量。

(四)建立新的支付机制

借鉴美国的经费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我们国家的新的制度机制。可以把以前医保基金对各区卫生局的支付机制改为根据对上年的评价结果弹性支付,每年一次性支付给区卫生局;增加一个管理层,实现目标管理,每年根据上年的评价结果调整支付等级,从而做到监管成本的降低。把以前区卫生局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付机制改为按人头标准等级弹性支付,一年或半年支付一次给社区卫生机构;采用目标管理,每年根据上年的评价结果调整支付等级。

(五)建立信息化健康档案平台

借鉴英国的档案管理模式,在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建立统一标准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此系统家庭医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制定相应模块和功能,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类别,最主要的是可以看清每一位居民的患病情况,从而达到对居民健康状态深度了解。

参考文献:

[1]韩敏,李志军,武艳华,卢金铭. 从心身疾病现状展望发展全科医学的必要性[J], 河北北方学院,2013,(6).

[2]徐夏良.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D].华东政法大学,2014.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医生;工作内容;评价;因子分析;AHP

1.引言

20世纪后期,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之一——家庭医生服务兴起。美国家庭医学会认为,家庭医生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它是将医疗重点放在家庭的服务形式上,即对家庭成员中所有的人,无论其年龄性别、病变的器官或疾病的种类.都始终负有医疗上的责任[1]。而家庭医生制就是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一种契约方式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的一种固定联系,以固定联系为纽带,一方面使社区医生变被动为主动,从坐等患者上门转变为主动深入家庭的服务模式[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由于具备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以家庭医生模式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顺利,并且易于成功,而在中国广大农村或者城郊结合区域,由于地域与经济的限制,家庭医生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作者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到目前为止,已有人提出了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将之应用到实际中,但是却没有找到更进一步,专门针对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尤其是城郊区域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的。本文源于某课题项目,根据上海市Q区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情况,试图建立符合其区情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为此项目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主要侧重家庭医生工作内容这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指标初选

根据指标体系构建时必须遵守的五大原则: 系统性、代表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家庭医生工作分析的文献资料及国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初步选定了指标。指标一共有16条描述语句,基本概括家庭医生工作内容。

3.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取因子分析[3]的方法来建立指标体系。作者在Q区发放问卷260份,实际收回255份,有效问卷249份。回收率约为98%,有效率约为96%。本文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检验问卷信度。经过检验,Cronbach's Alpha系数值为0.978。这表明问卷经过了检验,问卷这一工具本身优良适当,具有稳定性。

经过分析,量表的KMO值为0.906,大于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过Bartlett's球形检验,得到χ2值为2763.744,也达到显著,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中,因素抽取方法采取主成分分析,转轴法采取最大变异法。作者在提取公因子时,采取基于特征值大于1来取公因子,提取得到3个公因子。因子1包括第01—06条语句,分析各条语句的内涵,其主要强调对特殊人群的特殊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因此命名为“工作针对性”。因子2包括第07—11条语句,主要要求对于工作或居民要求应该及时反应,档案实时快速更新,意即管理应该动态化,因此命名为“工作动态性”。因子3包括第12—16条语句,主要强调宣传,包括通过自身形象塑造、讲座等形式。因此命名为“工作宣传性”。具体见下文图4-1。

4.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中采用的权重分析方法是国际上应用较为成熟的层次分析法[4]。首先,根据问卷调研数据,计算各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均值),然后运用AHP分析软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之后根据构造原则,构造出工作内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最后,通过软件分析,得出各层因素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和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相对权重。具体见下文图4-1。

各级指标相对权重显示:工作动态性的权重相对较大,这个结论是合理的同时又很值得探讨,在家庭医生的工作中,动态性的要求大于针对性和宣传性,经过实地观察不难理解虽然家庭医生工作开始之初是很具有针对性的,比如在一些镇,签约主要是找哪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或者一些特殊人群签约,因为他们较一般大众而言,处于弱势,并且也有被服务的需要,但是家庭医生发展至今,从家庭医生的角度看来,针对性慢慢减弱了,虽然特殊群体依旧受到重视,但是一般健康人也加入到其中来,这是一种趋势,此时更加要求家庭医生工作具有动态性,实时性,灵活性。再看其一致性检验结果,各个矩阵一致性比例C.R都小于0.1,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判断是符合逻辑规律的。至此,完整的指标体系构建完毕。整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如截图4-1所示。

5.结论

研究发现工作内容下共三个二级指标,根据权重发现,动态性相对最重要,其次是宣传性,最后是针对性。这为家庭医生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表明今后家庭医生应该将更关注动态性指标中相关指标的执行。谈到本论文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时间精力限制,该体系没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与完善。因此,体系的检验与完善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储振华. 家庭医生的概念[J].中国医院管理,1986,(4):47.

[2]鲍勇,杜学礼,张安,孙纬,许速,倪军杰.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意义和功能研究[J]. 社区卫生保健,2011,10(5):307.

[3]王虹,杨兴华,粱万年.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效果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效度的初步研究.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8):651-652.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第5篇

中心以社区居民健康为己任,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深化内涵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初步达到了环境优美、流程科学、服务优良、质量可信的目标。中心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上海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老干部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2013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以人为本,完善硬件,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

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导向,不断完善硬件建设,科学合理布局,优化服务流程。开设的社区慢病小屋,以慢性病管理为内容,充分利用医防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建立了“一门式”老年健康体检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标准化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中心、社区康复及体测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等,做到了医疗预防分区管理、科室设置规范、标识清晰醒目、环境温馨舒适、流程便捷科学,服务对象的就医舒适感明显增强。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改善居民就医体验为出发点,2010年中心在全市率先实行门诊“先诊疗后收费”新举措,有效缩短了居民看病等候的时间,每次门诊时间平均为30 min。2012年国家医改办领导视察中心时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网、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同时,建立了门诊抢救呼叫一体化系统,使急救绿色通道更通畅、更及时,社区医疗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2 人才培养,科教研同步,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使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中心现有正高职称医生1人,副高20人,中级职称70人,注册全科医师41人,上海市优秀中青年培养对象1名,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家1名,徐汇区学科带头人2名,区中医人才培养对象2名,区青年人才培养对象4名;社区人才高地逐渐形成。

以学科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以教学为纽带,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中心现有市级及国家课题5项,区级课题9项,三年来共34篇。荣获徐汇区光启特别奖1名、光启全科、科教、公卫、护理奖共5名,光启医疗提名奖2名、护理提名奖1名。完成医学带教1 934人,拥有复旦大学医学院社区优秀带教老师4人。2012年《温针透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获上海市医学(社区)科技奖。

3 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工作

2011年中心在全市率先试点社区全人群覆盖家庭医生制工作,建立了家庭医生选拔及准入制度,组建家庭医生团队,规范诊疗流程、完善考核制度,推行“谁签约、谁服务、谁负责、谁得利”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家庭医生团队相互支持、中心专科技术支持、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及社会支持”4个层面的家庭医生协作平台;与复旦大学联手,开展签约家庭健康评估和分层分类管理,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两年来,社区居民签约率达61%,签约家庭基本医疗利用率为60%,居民知晓率为100%,家庭医生满意率为98%。

优质便捷的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江南家庭医生团队荣获徐汇区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家庭医生朱兰荣获第五届“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提名奖、第二届上海市十佳医生提名奖、上海市“第十四届银蛇奖”提名奖、感动徐汇道德模范、入围2013感动上海十大人物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对中心家庭医生工作予以了报道。

4 上下联动,无缝服务,打造社区康复体系

作为上海市康复工作试点单位,中心整合资源,改造硬件,目前康复科总面积达800 m2,分设物理因子治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有屏蔽良好的高频治疗室以及康复治疗室。康复门诊每周开诊,开放10张康复床位,各种康复器材多达68种,并提供康复器材租借服务。

建立了完整的康复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康复设备操作保养规范;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医务人员参加“康复岗位培训”达100%。加强与区域内二、三级医院的合作,积极探索专科-中心-站点-家庭“四站式”康复服务,两年来上下转诊共82人次。

5 注重细节,优化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就医体验

5.1 设置门诊主检医师工作站

门诊主检医师由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担任,围绕门诊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保费用、院内急救、双向转诊等服务环节,做到关口前移、专人负责,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处理。两年来投诉率减少了70%,抗生素、静脉点滴等处方规范率明显提高,节约了医保资源,提高了满意度。

5.2 推行药剂科“站立式”服务

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率先推出“站立式”服务,“把三关五告知”,开设“药物咨询服务窗口”,为社区居民提供药品咨询与解疑,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多次被评为市、区优质服务窗口,上视新闻访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5.3 创建便民服务中心,提供一门式服务

便民服务中心整合预防、分诊、咨询、转诊、服务投诉、取报告、测血压、查询等服务功能,做到“四主动、四规范、四追求”。即主动询问、主动介绍、主动答疑、主动搀扶;规范接待、规范语言、规范流程、规范服务;追求用心、追求便捷、追求有效、追求满意。每月提供各类服务达3万余人次,满意率达98%以上,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等候、反复排队不方便等问题。

5.4 推行社区褥疮“中心—站点—家庭”三站式链式服务

中心全科病区针对社区患者的特点,自行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褥疮治疗方法,并将服务延伸到站点,延伸到患者家中,建立褥疮治疗咨询热线和出院回访制度,近3年共护理褥疮患者968人次,病区获得上海市五一巾帼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6 院务公开,文化先行,进一步构建和谐单位

以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为核心,促进院务公开。中心率先实施职代表履职考核评估制度,充分发挥职工参与中心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提升职代表的履职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

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做实职工“茶室谈心会”活动,不断完善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以道德讲堂为平台,通过读一本好书、唱一首好歌、讲一个故事、听一次报告等形式,不断提升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持续开展“六送”关爱活动为载体:高温送清凉、寒冷送温暖、患病送慰问、困难送帮助、退休送鲜花、生日送蛋糕,进一步增强职工归属感,提升凝聚力,构建和谐单位。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第6篇

“多年来,医改一直强调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我认为,医改最根本的任务应该是让老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深圳市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从2015年起,罗湖区开始全面推进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公立医院改革。

经过一年的探索,罗湖区医改已初见成效。近日,《小康》记者深入罗湖区实地调研发现,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辖区医院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分级诊疗、结果互认;通过做强社康中心,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促使社康中心的实力逐渐提升;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促进医疗服务供给,强化疾病的预防保健,探索形成了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罗湖模式。一系列相关医改经验已在深圳全市推广,国家卫计委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洪伟认为,罗湖医改“为中国的医改探索了新路”。

去行政化,全员聘用

“国家医改最初提出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这就实现了政府的医改梦,也实现了全民的医改梦。”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曾接受《小康》记者的采访时说期待医改梦早日实现。然而,历经七年多的医改,“看病难”、“看病贵”的严峻现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近年来,多位医疗从业者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都表达同一观点――医改改来改去,却越来越迷茫,不知方向在哪里?在贺海涛看来,“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并以此实现“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这才是医改的方向。

针对区属医院小而全、同质化、效率低,市级大医院患者扎堆,社康中心门庭冷落,群众不愿到社康中心看病等突出问题,罗湖区于2015年8月正式启动系统医改,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通过抓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努力探索建立以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为方向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PCIC),全面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深圳市罗湖区区长聂新平向《小康》记者介绍说,去年8月,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家实行一级法人管理的公立医院,整合了区属5家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院长作为一级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集团内其他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不设二级法人,集团成立医学检验、放射影像、消毒供应、社康管理、健康管理和物流配送六个资源共享中心,实现检验结果互认、医疗资源互通。

集团成立人力资源、财务、质控、信息、科教管理和综合管理六个中心,对原来各医院的行政后勤事项进行统一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将腾出的空间用于临床医疗,仅新建的罗湖区中医院就可释放出10000平方米的医疗业务用房。

“医院集团与通常意义上的公立医院没有任何区别,但我们没有行政级别。”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告诉记者,政府、卫计局与医院集团之间角色分明,各履其责。医院集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区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理事会负责重大决策,区卫计局负责行业监管。理顺医院和政府的关系,推进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转变。政府重在加强宏观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规划、管评价上,加强对医疗行为、医疗费用等方面监管,减少对医院人事编制、科室设定、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等管理。

曾经是大连某医院副院长的孙喜琢,副处级干部,具有医学与经济学双博士后学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后已没有行政级别。而“去行政化,全员聘用制”也正是罗湖医改探索的一个重点。集团取消行政级别和领导职数,打破终身制,做到能上能下。赋予院长人事、运营管理等自。探索实行全员聘用,技术职称根据实际情况由院长确定评聘。同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做到权责对等。

管理从“院办院管”到“集团统管”。罗湖医院集团下设社康管理中心,对23家区属公立社康中心、13家市属及驻区医院社康中心、12家社会办社康中心(康君联合体)进行统一管理。在集团化管理模式下,三级综合医院主要承担急诊、住院服务,成为社康中心人才、技术和后勤保障后盾;社康中心主要角色是医院的门诊部、综合健康管理平台,主要承接普通门诊、家庭医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解决过去社康中心资源短缺、保障不力和互为“孤岛”等问题。比如,社康药品目录与医院集团药品目录一致,由医院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对短缺药品由集团24小时调剂配送,解决社康“少药”问题。同时,全区社康中心布局从“小而散”到“大而均”,设立了8个规模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一类社康中心,每个区域社康中心平均服务15万人口;配置标准也从“达标”到“优质”,区域社康中心除标准配置外,还可配置智慧药房、CT、胃镜、眼底照相等;另外还组建了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理骨干、公共卫生人员为基本构成,外加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10项优惠、优质、便捷服务。

全科医生:既关心疾病还关心人

2015年年底,罗湖医院集团一则高薪待遇的招聘启事吸引了全国优秀医生的关注。“全科医师年薪30万以上,主治医师35万以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40万以上……”孙喜琢说,当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50名全科医师,吸引了全面各地1000多名优秀医生报名,最终有260余人进入面试环节。

曾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知名医学博士尹朝霞便是在此次招聘中加盟罗湖医院集团。她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她现在是一名全科医生,来自北京,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之前她是一名心血管专科医生,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内科工作20年。初到罗湖医院,尹朝霞对全科医生的具体职责并不太了解,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想搞慢病,而慢病的管理在社区”。六年间,她越来越感受到全科医学的魅力,越来越体会到全科医学“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既要关注疾病,还要关注与疾病有关的环境、家庭、社会等因素;既要关心患者,还要关心家庭;既要关心患者,还要关心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等。

“对全科医学的热爱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全科医生的决心,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改革目标与全科医学理念是相同的。”当得知罗湖医院全国招聘全科医生时,尹朝霞放弃了北京优厚的待遇,放弃了北京的一切,南下深圳来追逐自己的全科医生梦。

事实上,尹朝霞所在的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国的全科医生服务机构中都非常出名,甚至被称为“社区中的协和”。如今,她是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社管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东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主抓全科医生能力的培养。

医生张潇潇就是冲着尹朝霞而来,她曾是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医院的医生。张潇潇说:“我此前就一直崇拜尹教授,知道她来了之后,我义无反顾地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希望能在尹教授的带领下学习。”

无论是尹朝霞还是张潇潇,她们都表示,年薪不是对她们最大的诱惑,平台才是她们的首选。

“30万年薪,相对于房价达到8万每平米的深圳而言,真的不高。”孙喜琢说,除了用薪酬吸引人才,罗湖医院集团必须要有一个能实现医生人生价值的平台。目前,罗湖医院集团人才引进和培养并举。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组织罗湖医院集团的89名专科医生进行转岗培训;招聘30名优秀全科医生,起薪30万元;招聘112名健康管理师;引进英联邦、北欧的优秀家庭医生到社康中心工作。目前集团共有275名家庭医生,2.14名/万居民,力争到2016年底使家庭医生数量达到3名/万居民。

另外,罗湖医院还强化激励机制推动资源下沉,如使专家下社康成为“分内之事”,将社康工作经历作为医务人员职称、职务晋升条件,并对下社康义诊坐诊等进行补助;出台《社康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在编人员同等待遇暂行规定》,在职称晋升、聘任上不受外语、科研、论文限制即可优先聘任,体现社康全科医生价值尊严,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不断提升家庭健康服务团队和网格化管理内涵,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借助医院集团力量,协助家庭医生开展居民健康连续服务。家庭医生签约人数截至2015年底为88182人,截至2016年8月底为435490人,增长为394%。2016年底目标签约居民50万人,建立家庭病床2000张。

有求必应,无求也应

《小康》记者在深圳罗湖区东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电梯内壁上看到张贴的两句宣传标语:“对罗湖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罗湖区政府有求必应,无求也应。”――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尽全力支持罗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让罗湖医改找不到不成功的理由。”――罗湖区区长聂新平。

罗湖区卫计局局长郑理光告诉《小康》记者,对于医院的此项改革,区委区政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任公立医院改革专项小组组长,区长兼代罗湖医院集团理事会理事长。今年1-9月,辖区48家社康中心诊疗量增长了32.79%,其中,集团下属社康中心诊疗量增长了80.7%,预计全年诊疗量将突破300万人次。新增家庭病床613床,累计达到1467床。家庭医生签约对象45万人,全人口签约率36.8%。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深圳市罗湖区居民约110万,实际常住人口达到150万,签约对象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在过去一年,罗湖区财政投入2.7亿元人民币。“要让老百姓不是用钱来治病保命,而是保健康。一年投入2.7个亿,按此标准,只需要投入八九个亿就能解决全区人民的健康问题,这对于罗湖财政而言,并不是问题。”孙喜琢说。

多位受访的主管官员都表示,要从根本上改变“医院就是治病”的观念,事实上医院是保健康。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以罗湖区为试点实施签约居民的住院医保总额管理,探索建立与分级诊疗相结合的医保总额管理制度。在维持辖区参保人就医院方式和医保报销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总额控制、结余留用”。以辖区内签约居民为对象,将本年度与上一年度实际发生的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支付总额(含市外医疗费用及现金报销费用)的数据进行对比,医院集团做好居民的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实现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的目标。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支付给罗湖医院集团,用于居民健康保健;反之,由罗湖医院集团支付医保基金超支部分。促进集团主动做好参保人的预防保健工作,降低参保人疾病发生风险,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患者少得病、少得大病,医院集团才盈利,实现医患双方利益趋同。另外,还推出多项“保健康”举措,如罗湖是国家卫计委全国20家老龄健康能力服务试点区之一,通过“医养融合”开展短期照料、老人日托和长期托老工作,改变了“民政办养老、卫生管健康”分割格局;自主研发了“健康罗湖”APP,建立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居民健康进行“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全面流程管理。

张潇潇说,不少人对全科医生有着错误的认知,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比较低。

尹朝霞也有同感,除了配比少以及自身专业有待提高之外,全科医生没有先进的设备所依赖、没有大型手术需要处理等,因此,收入更多依靠政府拨款,由于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投入不足,也造成全科医生普遍待遇较差。

但随着全科医学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全科医生队伍,尤其近几年,全科医学呈几何级飞速发展,队伍、能力建设均有很大提高,呈现良性循环。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第7篇

中心秉承“凝心荟萃,追求卓越”的精神,遵循内涵管理精细化,均衡发展协调化,人才建设多元化的发展目标,着力构筑人才学科高地,以“凝心荟萃”人才学科十大孵化工程为载体,加快人才培育,激励科研学术。中心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44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5人;市级后备人才2人,市级名中医社区师带徒1名,区人才和中医专项培养5人,院级后备人才23人。近2年来,横向合作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独立承担市级课题10项、区级和中医专项课题10项,发表SCI论著2篇。

中心与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精神学科优势,打造心理卫生进社区特色项目,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社区95%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分层链式管理,推进“1+1+1”签约服务,开展上海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创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专项、“健康云”试点等。中心以家庭医生责任制为核心,全面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亚健康及伤残、失独等家庭群体,为社区居民提供适宜、优质、便捷、连续、全程的健康照顾服务,并承担龙华寺重大民俗活动、滨江地区音乐盛会、体育赛事和滨江建设者之家的医疗保障任务。中心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上海市文明单位”十一连冠、世博优秀工作集体、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多项部级、市级荣誉称号。

中心的特色医疗品牌赢得了居民百姓的认可和称赞,同时也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医护人员,成为居民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扎根龙华社区15年的高文娟医生便是这样一位广受好评的“大民星”,她的事迹多次受到《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市级媒体报道,受邀做客“陈辰全明星”电视访谈节目,入选《全科医学周刊》“10张可爱的脸庞、10个感动的瞬间”。近2年来,她先后获得“第二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称号,市卫生计生系统“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1 家庭医生,“从心”出发,“智慧”施治

高文娟是全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龙华恒地苑和丰谷路社区团队长,签约881户家庭,为2 736位核心居民提供服务。1年中,家床、插胃管、导尿管、心电图检查、肢体康复等预约出诊高达1 706人次。成为集“全科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于一身的全能型家庭医生。社区居民都说“高医生看的是病,呵护的却是心”。

在推进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中,高医生勇于创新模式,以“零距离、公益性、人性化”的理念,提出开展全日服务、全程照顾、全面负责的“三全”服务模式,补全居民的需求盲点。社区居民潘老伯是个植物人,作为他的家庭医生,高文娟待他像正常患者一样实现全程照顾。高医生查资料、研究营养学、护理学等,手把手地教家属把食物和肠内营养液通过鼻饲“喂饭”的技巧,如何翻身擦背保持清洁,防止褥疮和皮肤感染,如何帮助他按摩肢体,活动关节,减缓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高医生在体检时发现潘老伯肺部有湿音,检查血常规后怀疑为肺部感染,她果断地对其家人说“立刻送医院”。潘老伯经历了1次臀部褥疮,5次重症肺炎,每一次都因为送治及时而转危为安。他女儿激动地说:“高医生是我爸爸的守护神!”。

2 家庭医生,因为“用心”,所以“有爱”

“三全”服务让高文娟的“粉丝”日渐增多,她的电话号码一传十,十传百,5 000多张名片不够发。这其中,就有一位远在西昌航天卫星发射站的“超级粉丝”,他是俞二新村张阿婆的大儿子。高文娟照顾阿婆6年,每周都通过用手机发送照片,让他亲眼看到母亲的健康状况和看到母亲过百岁生日。阿婆去世时104岁,大儿子读的悼词就是一封写给高文娟的信,他声泪俱下地说:“母亲最后的愿望,只是对高医生说一声谢谢!”

孟奶奶肠道癌前病变,被细心的她早期发现;脑梗后失语的张老伯,一见高医生就竖起大拇指;老、中、青三代均患高血压病的家庭药箱瘦了,一家人成了“现身说法”的志愿者;大树下病友们围着她开“沙龙”,私底下都说“签约就找高医生,一个人看病,全家人受益!”。

3 家庭医生,“心术”传承,健康接力

随着社会发展,社区的健康问题日渐增多,如慢性病年轻化趋势明显、脑卒中瘫痪老人多、单亲家庭亲子问题多、生命终末期患者无处可去等,高文娟不仅忙碌于临床一线,还带领团队围绕团队式服务、家庭式照顾、医养结合、居家舒缓疗护和康复治疗等开展社区科研。迄今,她独立承担市级课题1项和参与3项,近2年在中华核心期刊5篇,被评为2015―2017年度徐汇区学科带头人。

社区医疗卫生改革持续前行,家庭医生不断挖掘潜力。从诊室走上教室,高文娟作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区实习基地的“明星”带教,平台又高了一截,责任又重了一分。她带领学生们深入家庭开展诊疗,在示教室里进行“头脑风暴”,毫无保留地传授与病患沟通交流的秘诀等,第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带教”。她带教过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定向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的博士生,这些即将走上专科医师岗位的学生们都将高老师当成自己的偶像,都说,在她身上学到了家庭医生真实的职业意义。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第8篇

《办法》主要内容

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不得将人口健康信息相 关系统委托给具有商业利用人口健康信息目 的的机构运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复制、更改、删除 人口健康信息,不得擅自泄露人口健康信息

相关单位或个人利用人口健康信息,应当向 责任单位申请同意,并不得用于商业目的或 危害公民权益、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任何 用途

个人健康信息的利用单位或个人,不得将获 得的人口健康信息擅自提供给他人利用

人口健康信息服务和管理对象认为其合法权 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或 依法提出复议、诉讼

好消息

国务院通过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案

12月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公司法、海关法、药品管理法等7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决定经进一步修改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据了解,现行《药品管理法》于1985年颁布,2001年第一次修订,迄今已有12年历史。

北京列出医联体建设时间表

11月30日,《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出台。《意见》提出,2013年到2016年末,北京市将在区域内全面推广医联体服务模式。到明年6月底前,每个区县至少有一家医联体签约并运行,2016年争取达到居民全覆盖。

北京各大医院明年升级监控系统

11月9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透露,北京市属医院安防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将于明年实施。21家市属大医院将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实现视频监控无死角,并提高监控画面清晰度。

广东将全省试点家庭医生

11月27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消息称,广东省将于明年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各选择不少于两个县(市、区)试点家庭医生式服务,并且力争5年内实现全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所有街道和镇村。

坏消息

医保专员侵占巨额医保基金获刑

徐州市某医院医保专员卜力,联合徐州医保中心财务审计科出纳李志,在一年多时间内,通过开具阴阳票据,侵占医保基金687万余元。11月25日,徐州中级法院公开宣判此案,以贪污罪判处卜力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上海一教授被指学术造假

11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生王宇澄向中科院递交举报材料。举报中科院院士、该院王正敏教授涉及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临床试验造假等方面,并指控他利用不规范的专著、论文获得院士头衔。王宇澄曾是王正敏的学生兼前任助手。

海南省人民医院计费系统存漏洞被通报

11月15日,海南省卫生部门披露,海南省人民医院因在收费管理方面存在较大漏洞,被全省通报批评,并责令院方立即整改并处理责任人。今年8月,海口一女子在结算时,意外发现个人支付金额被多算了3430元。

六安一医院财务人员携巨款出逃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第9篇

程家桥街道常住人口2.2万,中心年门诊量16.6万人次。辖区内8个居委,下设3个卫生站,同时建立3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配备8名家庭医生和8名社区护士(医疗助手),辅以3名行政助手和经理人,承担管辖区域内签约对象的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中心每位家庭医生平均签约服务2 094名居民,签约率达到79.44%,有效服务率85.69%,签约首诊率90.07%,医生定点服务率68.31%,社区定点服务率80.01%。

1993年,为解决当时上海老龄化带来的老年痴呆患者住院难问题,经市委市政府特批,中心新建住院大楼,设立200张床位专门收治老年痴呆患者,成为上海市首家专科医院。2012年,中心又成为上海市首批舒缓疗护政府实事项目试点单位之一。经过4年建设,舒缓疗护科现有床位36张,医务人员14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医师4名、康复医师2名、护士8名,并先后选派6名执业医师、7名注册护士参加了上海市舒缓疗护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舒缓疗护项目开展以来,中心共收治458例肿瘤晚期患者,陪伴446位肿瘤晚期患者安宁地走过了人生最后一程。

中心是长宁区唯一一家开展舒缓疗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区域内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工作平台,建立由家庭医生初评、舒缓门诊进行2次遴选的转诊机制;同时通过加强与区属综合性医院肿瘤科、急诊科的合作,完善绿色转诊通道,从而有效满足长宁区区域内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住院需求。

1 完善癌痛评估,执行三阶止痛

中心舒缓疗护科根据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情,在入院时、入院1周和入院1个月时分别开展病情评估,建立了完善的疼痛程度评估制度,执行三阶梯止痛原则。通过止痛药物剂量调整,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用药,告知吗啡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属顾虑,缓解患者身心痛苦。同时科室引入了中医耳针穴位按摩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穴位敷贴等适宜技术,增强患者的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疼痛,提升其生存期质量。

2 创新辅助疗法,减缓负面情绪

通过为癌症患者开展音乐疗法,将疼痛、烦躁和恐惧的临终过程转换为平静和坦然,使患者在熟悉的音乐声中进入临终状态;通过增进患者与医护人员、医务社工、社会志愿者建立情感交流,消除负面心情,建立亲切感,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抚触,使用安慰性语言和亲切目光与患者交流,舒缓患者情绪;建立志愿者陪伴患者阅读的项目,帮助患者获取外界信息,从而缓解终末期患者内心的压抑、恐惧、厌世等负性情绪。

3 注重生命意义,体现人道关怀

舒缓疗护科的医务人员自发组建了爱心团队,为一名高龄的孤老筹款购买生活用品,并为其他患者喂饭、理发、洗澡、聊天,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在这名孤老入院后2个月的生日那天,为她庆祝生日,让老人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医务人员会为了满足一位65岁湖南籍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回去家乡的心愿,多次联系患者家属研究出院回家的治疗方案,在一切安排稳妥后让老人开心的踏上了回乡旅程。

4 筹建医务社工,引入心理治疗

2014年7月,中心成立了舒缓疗护医务社工站,配备了2名专职医务社工,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临终患者的舒缓疗护服务中,进而形成了一种工作理念和模式,为舒缓疗护病患提供更好的医学人文服务和医学心理服务。仅2015年,中心舒缓疗护社工部就开展了针对癌症患者的病房探访107例、个案工作15例,针对家属开展的小组工作11次,针对高危人群的社区工作4次,并多次举办肿瘤防治健康讲堂活动。

5 家属心理支持,坦然面对死亡

舒缓疗护科遇见过不少抱着“进到舒缓疗护病房,就意味着等死”的心理而不愿意放弃治疗的家属,每当这一刻,医务社工会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与他们聊患者病情、聊患者与家属的点滴回忆、聊有关生死的话题、聊人生每个阶段的应对,让家属理性的接受和看待生命的每个过程。社工也会帮助患者解决非医疗相关的问题,病房曾收治过1例59岁肺癌术后伴脑转移的患者,患者因放心不下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儿子,经常暗自流泪,社工在知悉情况后替患者多次联系公证处为患者办理手续,请公证人员上门为患者公证遗嘱,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32 d后患者面带微笑、安宁平静的离开了人世。

舒缓疗护科4年来发表相关论文8篇,承担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1项、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获得“上海市长宁区工人先锋号”、“上海市长宁区优秀志愿者服务基地”等称号,荣获上海市医务工会“讲精彩故事,为天使点赞”二等奖,经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付出,舒缓疗护团队得到了患者、家属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在2016年荣获全国“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先进集体荣誉。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范文第10篇

中心成立于1987年,1993年被授予“浦东新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现有老年护理床位105张。2000年被评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创建成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浦东新区卫生局的领导下,近几年潍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保总额预付、收支两条线、基本药物零差率、家庭医生制服务、实现门诊预约和一次性付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管理科学、制度严谨、服务高效、品牌突出为抓手,为周围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卫生保健服务。

1 探索家庭医生服务,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潍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先后成立了4支全科团队,为居民提供适宜、便捷、价廉、质优的卫生服务。2010年中心积极参与了浦东新区家庭医师制服务的试点工作。中心百里挑一选定了18名全科医师为家庭医生实行签约式服务。通过签约,居民有了自己熟悉的家庭医生,而且可以享受到预约门诊、优先转诊、健康评估、慢病管理、健康体检等服务。在试点基础上中心在全社区推广家庭医生制服务,目前累计签约居民已达8 001人。在潍坊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新建了80 m2的潍坊社区健康管理家园,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体格检测、视力筛查、听力筛查、肥胖监测、骨密度测定、肺功能检测、心理行为评估、中医体质测试、健康教育等服务。并且通过开发健康管理家园信息系统,将检测数据自动录入居民的健康档案。签约居民通过上网在家中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充分展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健康守门人的特色。

2 重视老年护理,关爱夕阳人生

潍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目前开放床位为105张,主要收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晚期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年出院患者300余人。中心为老年患者营造舒适、安全、绿色、健康的诊疗、康复环境,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为更好地做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我们还承担了市卫生局地方标准的制定,制定了“老年护理院分级护理标准”。潍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还是“上海市爱心助老特色基地”、“红十字会专项帮困基金”,对住院及社区特困患病老人进行帮困。

3 弘扬传统医学,促进中医药服务

2008年潍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达标建设单位”。2009年又积极参与了浦东新区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并顺利通过验收。2010年潍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曙光医院合作,成立了“李国安名中医工作室”,在培养名中医继承人的同时,向社区居民提供专家名医的优质医疗资源。同时启动了中医中药进世博、进社区的健康促进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并作为浦东新区3所“治未病”分中心之一,积极探索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

4 依托科教助发展,凭借人才铸基础

潍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的社区基地、浦东新区卫生专业能力培训基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硕士(MPH)现场教育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学院临床专业八年制学员社区实习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和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同济大学社区护理实习基地,3年来共培养了全科医师300余人。

中心先后承担了市、区级课题15项,其中2项通过了上海市科技成果鉴定,荣获了“上海市卫生系统卫生事业管理三等奖”和“上海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创新奖”。2010年本中心承担的上海市科委项目入围了“上海医学科技创新奖”。在获奖的同时,近3年来中心先后培养了学科带头人18名,在各类期刊上93篇。

5 注重卫生信息建设,助力社区卫生服务

健康档案信息化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我中心建立了“1+nX+Y”形式的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健康档案为l ,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肿瘤防治等可扩展的预防保健服务信息为nX,门诊和病房“医生工作站”为Y,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并获得了“上海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创新奖”。目前又开发了家庭医生制服务门诊预约系统、健康家园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并与上海申康集团医联数据中心联网,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助力。

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规划新的蓝图,制订新的目标,继续深化家庭医生制服务,大力推广社区健康管理,重点落实舒缓疗护(临终关怀),为潍坊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杜兆辉主任简介:

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全科专委会委员、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卫协老年保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委员、秘书。

上一篇:农村医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