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2:06:30

教师与职业论文

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着重从教师需要实现的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服务对象新的学习需求方面的变化,分析探讨教师必须完成的职业角色的转换及应当承担的新的职能。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此相适应,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对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转换角色,才能真正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新形势下教师要完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变化,必然使教师要完成的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发生变化,教学中我们不再强调课程理论体

系的完整,不再强调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而是强调教学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中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这种变化打破了多年来教师习惯的教育教学目的,况且对于知识体系的界定是明确的和较为简单的,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与具体职业能力的界定与评估却是相对模糊和困难的,这使许多教师一时无法适应,教师为适应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学生职业能力设计的引导者和训练师。

二、新形势下教师面对的需求权益者

在以往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学校和教师直接面对的权益者是企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学校培养的唯一指向。但是在今天,社会的发展更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本人对自身的能力结构设计和就业取向也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面对企业和学生这两个需求权益者,学校、教师要做的是充分与企业建立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并将这种需求客观的传达给学生家长和学生,对其将来面临的职业环境进行尽量客观的描述,帮助他们了解将来就业的市场环境、就业条件、能力需求等,使他们尽量合理的制定个人职业教育目标,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贯彻执行。

三、教师角色转换

(一)计划课程的设计体现角色转换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我们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在当今社会,职业要求和个人职业能力的一一对应法则已被否定,新职业和就业领域中,岗位要求和个人技能是一种开放式的对应,两者处于一种相互动态适应的过程。基于这种形势,在职业技术教育计划课程的设计中,教师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设计者,而首先应当是一位学习者。教师要不断认识和解读职业领域中的需求变化,判断这种变化给就业者职业能力带来的新要求,思考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设计来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才能实现学生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动态适应。

教师在计划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再是一个主观的设计者,而应当首先是一个观察者,学习者,是一个学生职业能力设计的协助者,是在企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之间的一个协调者,我们要做的是像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所作的那样,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一个相对多样的,能满足学生不同个性的方案选择,提供一个参考服务。

(二)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体现角色转换

课程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集中体现了教育者的教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形势,应当首先从教师的角色观念作起,从课程结构与管理、教学与学习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等方面作全面的变革,具体包括:

课程结构与管理方面:改变过去课程以学科为基础的做法,以生产生活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改变过去一元化、专业化的倾向,向多元化和均衡性的管理转化;改变过去教学过程管理的同一性与指令性,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灵活的,指导性的教学管理模式;突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参与性与自觉自律。

在课程内容与教材的设计中,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组织习惯,代之以职业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为课程内容的组织中心;改变过去课程组织强调系统与规范的做法,强调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减少过去课程组织中原理与经典知识,增加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与技术政策问题;变旧有课程教学的难、窄、旧为浅、宽、新;将过去教学过程的概念、法则、练习的渐进模式变为经验、思考和应用模式;将过去的教学重心从注重结论、获得知识转移到关注过程、强调体验。通过课程内容与教材的设计,使教学从一个单向的授递过程变为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在课程内容与教材设计发生以上变化之后,教师的角色必然随之转变,教师不再成为知识传授者,而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研究者。

(三)教育评价方法体现角色转换

教育教学评价应当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出发对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的评价。新形势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应当是与教学过程浑然一体的,通过评价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过程中应以评“学”为主,改变过去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被动地位,多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加强对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精神与学习收获的总结评价。具体实施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少给定标准化答案,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其次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形式,多采用论文、答辩和制作作为考核学习效果的方式;在此从评价考核的内容出发,减少知识掌握的测试,加强技能、技巧、参与性、多元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考评,以此种评价的指向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升能力。

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之下,教师不再作为教学评价的直接对象,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学生体现出来,因此教师便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在学习种起组织、帮助、沟通的作用,积极启发学生寻找和搜集学习资料、进行检视与反思,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专长与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面对问题与困惑,挫折与失败,引导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和成长,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做出评价,在民主的互动种共享、共进,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教学是一个共同体。

职业技术教育不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的指路者,而应当成为人们职业发展的加油站,我们要做的不是为企业提供由我们设计的就业者,而是时刻准备着满足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满足劳动者个人对职业技能发展提高的需要,我们应当是一个随时可以依靠的强大的支持系统。教师此时就是这个支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系统能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服务、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解决新问题,使系统运转的更有效和更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1]曹莉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7-8.

[2]张立昌,《教师个人知识:含义、特征及其自我更新的构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第30-33页.

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精神;为人师表;诚信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国家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对一个社会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人才的素质高低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世界各国部大力发展教育,而且国家之间也进行着人才争夺大战,那么,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及其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这也是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更应无愧于这一称号。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高校教师也是一场考验,是否能坚守教育阵地而不下海经商,是否能耐得住贫寒?我认为,高校教师应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和职业道德规范,从而使教师队伍更加纯洁,更加向上,甘为孺子牛,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

1.基本条件

1.1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高校培养的是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生,教授他们应该有较高水平。因此,高校教师要有相应的学历、职称,更重要的是知识渊博、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强。在学校中要有一批专家、学者,起教学主导作用。这些专家、学者也就成为高校的优势,成为高校生命力旺盛的保障。

1.2高校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只有丰富的知识还不行,还必须进行创新。包括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发明创造。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反对应试教育,正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一切从本本出发,从教条出发,唯书唯上,缺乏真正的思考,缺乏创新,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高分低能,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大力提倡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教师自身要有刨新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另外,一些高校教师也承担着部级的科研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精神是教师应该具备的。

1.3高校教师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要有大是大非观念,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并在教学过程中,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了文化知识,又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成员,来约束自己的队伍。如律师行业有律师职业道德,医生行业有医生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由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加以规定,其内容主要有:

2.1遵纪守法

怍为教师应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应主动学法、懂法、守法,推动中国“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如不得随意体罚学生。体罚学生已被明令禁止,若违反这一规定,必然承担一定的责任。

2.2为人师表

教师的占行举止要端庄得体,文明礼貌,谈吐规范。具体蜕来,教师着装要朴素,而不花哨,淡雅而不失风度。确实,教室为庄重场合,这里要求的是浓厚的学习风气,是师生共同探讨学问的地方,而不是马路大街、百货商场,不需要华丽和浮躁,不需要虚荣和时髦。另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室行业首当其冲。在讲课时要字字清晰,字字明白,方便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自如。

2.3诚信

诚实信用在商业领域运用得比较多。其实每一行业,每一职业都要求讲诚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推崇诚信,也呼吁诚信,因为生活中离不开它。可有些人不重视、不珍惜它。教师,应该成为恪守诚信原则的典范。杜绝假文凭、假学历,严禁论文抄袭,抵制“学术腐败”。凭自己真才实学,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决不拿信誉开玩笑。(如果那样,就会毁了自己,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程度——太危险了!)

2.4对学生负责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授课,耐心辅导、答疑,正确指导……不辞辛苦,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决不能马马虎虎地上课,误人子弟。不能只为自己升职、晋级费尽心机,而对教学心不在焉。既然当了教师,就应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教书育人,如何教好学生。

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敬业奉献精神的流失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样,都有自己的社会职责和义务。教师的社会职责和义务,是通过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劳动,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为整个社会服务。一个教师能否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和才能,而且直接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才能真诚地热爱学生,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高教事业。所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应当遵守的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近年来,在高校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中,教师的这种敬业奉献精神正在逐步淡化和消解。有人曾做过一项大学生心目中高校教师形象调查,[1]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上述调查数据中,涉及师德条目很多,其中“平易近人”、“有责任感”、“治学严谨”、“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等成为大家心目中理想高校老师的重要条件,反观现实中的高校教师,认为教师“平易近人”、“有责任感”,“认真”,“爱岗敬业”,“关心学生”等占被调查者的百分比较低甚至很低。试想,若要这种精神状态的高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其质量很难保证。在另一项毕业论文调查中,“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0%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的指导不够认真负责。教师和学生有限的交流没有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导。”[2]上述调查表明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着敷衍搪塞、马虎应付不尽职责的道德问题。

(二)“良心”责任意识的缺失

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职业良心是教师对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及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教师的工作十分辛苦,教师的劳动是个地地道道的“良心活”,不是靠计算什么工作量解决得了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心甘情愿地去做,靠的就是人民教师的职业良心。教师的职业良心能够调节教师的行为,在教师做出某种行为之前,职业良心对行为的动机自动进行检查。在行为进行过程中,职业良心起监督作用,由于良心的发现,自觉保持正直人格,不做亏心事;在行为之后,职业良心能够对行为的后果作出评价。对良好的后果和影响,得到内心的满足和欣慰;对不良的后果和影响,会表现出内疚、惭愧。因此,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最好的导师,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支柱。责任感是职业良知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执著追求,是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社会价值而全身心做好的负责精神,它是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增强从教的责任感要求教师把个人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把自己的职业成就奉献给社会。在高校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职业良心和道德责任感严重缺失,有的教师既不愿花时间指导学生科学选题,也不愿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有的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放任自流,学生打电话请教问题,教师三言两语简单应付,甚至简单粗暴加以训斥,辅导过程则编造指导纪录,欺骗学校;有的老师快速浏览一遍学生毕业论文,也没有提出什么修改意见就草草让学生定稿进入答辩程序。有良知的教师在博客上调侃说,“论文答辩生动地给我们的学生展示:学术论文就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你逗我玩,我逗你玩。”走过场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成了“学生和老师心照不宣地共同作假”。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也指出:“本科生做论文成了走过场。学生走过场,老师也走过场。”[3]

(三)师爱精神的迷失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坚持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爱心是师德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师知识、智慧和品德的延续。韩愈早就说过:“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教师,只有用爱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能守护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才能用温情去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为师的典范。先生之所以赢得世人的爱戴和崇敬,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了爱心才有耐心,有了耐心才能和学生交心,才能赢得那令人向往和珍惜的师生鱼水深情。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急剧增加,大学城里教师待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学生和老师缺少沟通,师生关系逐渐淡薄,教师与学生互不认识的情况十分普遍。师爱的匮乏也表现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由于师生互不了解,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有些教师就简单应付,消极对待,认为大学生写毕业论文,只要懂得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体验一下写毕业论文的感觉即可,不重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检查,不去主动关心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不注意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水平,和和气气,马马虎虎,从开题到答辩整个过程极少与学生联系,学生东拼西凑,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毕业论文。有的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心知肚明,一些明显的问题也视而不见,不愿指出,只盼着快快通过答辩,完成任务,以集中精力拉关系、跑项目,挣大钱,捞实惠,哪里还想着学生。

(四)严谨治学精神的丧失

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要求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需要努力钻研业务,做到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无论是搞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必须有严谨的治学方法。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不仅要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和品德。严谨治学是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培养好人才的大问题,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当下教师考核机制仍然不健全或者制度执行不力,一些教师不思进取,不愿参加继续教育,不注意提高专业水平,固步自封,满足现状,教学工作满足于老一套,科研工作浅尝辄止,缺少学术创新的能力,表现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就会放松对学生严谨治学的要求,如对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一句话、一个地名、一篇史料、一个原理、一个结论等不去指导学生认真查索、核对、标注,确保准确无误;有的教师不能准确衡量毕业论文的价值含量,论文成绩评定过高或过低,给出的成绩与论文实际水平不相符合;有的教师迁就学生的某些不合理要求,对毕业论文学术规范放松要求,助长学术不端。

二、高校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的师德重建

(一)强化敬业爱岗教育,提振教师职业精神

—38—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工作是全天候的工作,没有时间的界限,没有严格的上下班区别。教师付出劳动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个人的自觉,依靠本人对劳动效果的负责态度,依靠对工作的奉献精神,任何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做法是要不得的。指导毕业论文同教师科学研究活动一样,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的脑力劳动,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自觉的负责任态度,是不可能完成论文指导任务的。高校教师虽然是一个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群体具有与高层次相适应的等量齐观的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高校教师仍然需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特别需要典型示范和引导,诸如学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终身安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弘扬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的工作态度对待学生的研究活动,从学生的论文选题、开题、搜集整理资料、分析材料、提出新观点、运用新方法、论文写作、论文修改等一系列环节都要始终如一投入很大的时间精力,高标准,严要求,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二)唤醒职业良知,增强道德自省

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受社会生活及群体的影响,更受自身修养的制约。因为良心是一种“自律性”的心理现象,离开主体自身的自觉认知和情感体验的道德良心是不可思议的。常言道教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这种“良心活”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动产生的道德责任与自律意识。有良心的教师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在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始终如一,表里如一,克尽职守、自觉工作。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误人子弟”。而责任感则是“良心活”的内在延伸和外在拓展,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执著追求,是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社会价值而全身心做好的负责精神。对学生负责是高校的主要使命,也是教师的学术职责。做好毕业论文工作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应有之意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当下,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首先要做好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道德自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从灵魂深处唤醒教师的职业良心,增强教师道德责任的自觉性,以良心时刻提醒自己,警戒自己,多想一想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学生的学术活动是不是符合学术规范,自己给学生提供了哪些帮助,学生有哪些提高,存在哪些不足,自己给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建议,自己在指导过程中到底投入了多少精力,尽了多少责任。

(三)严谨治学,严格要求

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严谨治学,严格要求,是热爱学生的主要表现。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客观要求高校教师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格就是必须有既定的标准,学校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提出的任何一项要求,都是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而实行的具体步骤,离开了这个目标,严格要求就失去了方向,就必然带有主观随意性。严而有度就是要求指导教师对待刚刚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大学生要注意适当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育创新实践中,从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出发,一切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考虑学生的学术视野、资料情况、研究能力等条件,科学预测,选择最佳的指导行为和方式。严而有恒就是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始终一贯,坚持到底。一方面教师提出方向正确、分寸适度的要求,要求学生坚持下去,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提出要求后要有检查和落实,不能虎头蛇尾。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态度严肃,意志坚强,给予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严而有方是教师要有办法促使学生自觉完成研究任务。学生的知识储备、学术视野、研究能力千差万别,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从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佳的指导方式,使学生更够增强自信力,领悟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感受研究的乐趣。

(四)重视“学生评教”,强化师德考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强化教育,但是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从高校师德建设的经验来看,“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师德怎样,学生最有发言权,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始终都处在学生的视野当中,表现在论文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中。通过“学生评教”信息反馈,可以看出指导教师工作态度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应付;对学生是真诚付出爱心,还是漠不关心;是尽心尽责,还是敷衍搪塞;是严格要求,还是放任自流;是求真务实,还是弄虚作假。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要通过全体毕业生对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尤其是要对教师敬业精神、工作态度、责任意识、治学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评判教师形象的优劣,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提高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奠定基础。与“学生评教”工作相适应,学校应完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师德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成绩突出的,应授予大学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干部选拔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那些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弄虚作假、工作不负责任、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的指导教师,要按照规定进行批评教育,问题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应给予严肃处分,永久取消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甚至清理出教师队伍。

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师;幸福感;发展阶段;述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0-0008-03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幸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目的。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要从事家庭、职业和社会三种活动,因此三种活动中的幸福理应被人们所关注。纵观对幸福史的研究,学者们较少关注职业幸福的研究,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只是近几年才开始。

从期刊论文成果看,从1989年到2010年的期刊中,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中国学术文献总库打入“教师幸福”、“教师幸福感”和“教师职业幸福感”关键词搜索结果如下表:

表一 维普期刊和中国学术文献总库

有关教师幸福论文统计表

从三个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看,维普期刊中教师幸福的搜索结果是97篇论文,从具体文章标题看,基本包含教师幸福感和教师职业幸福及中国学术文献总库搜索的论文,因此,本文仅以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查找的教师幸福论文为依据,具体列表如下:

表二 1989-2010年教师幸福论文(期刊)情况统计表

从期刊论文统计看,对教师职业幸福的研究寥寥无几,从可查阅到的资料看,绝大多数在非核心期刊上,教育类核心重点期刊仅在《教育科学》和《中国教育学刊》上各发表一篇论文,其他重要刊物如《教育研究》,华东师大、北师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都没有发表教师幸福感方面的论文。

从博士和硕论文看,博士论文一篇,硕士论文33篇,具体见下表:

表三 教师幸福研究硕士论文统计表

从著作看,教师幸福感方面的专著少之又少,主要有 2007年陈大伟出版的《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2008年陶继新出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2009年刘猛和张英华出版的《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四大途径有效提升幸福感》,2009年王传金博士的博士论文出版并改名为《教师幸福论》。

从期刊论文、博士和硕士论文及专著数量可以看出,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我国教师幸福感研究的发展阶段

从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按时间顺序和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 主要关于教师幸福感来源和特征的研究(2002—2005年)

教师幸福感的早期研究主要探讨教师幸福感的来源和特征。教师幸福感来源方面的研究众说纷纭,熊川武认为,教研是教师幸福之源。许琼华认为,教师幸福感来源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来源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源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源于教师的教育研究。陈爱华认为,幼儿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对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来源于自身观念的改变,来源于自身和幼儿的成长,来源于自身的发展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对教师幸福感特征方面的研究,檀传宝教授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既有幸福的一般特征,也有教师幸福的个性特点。总体来看,教师的幸福感有四个特点:(1)教师幸福的精神性;(2)教师幸福的关系性(给予性或被给予性);(3)教师幸福的集体性;(4)教师幸福的无限性,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2. 主要关于教师幸福感实现途径的研究(2006—2007年)

在探讨教师幸福感来源和特征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如何实现教师幸福感。曹俊军认为,实现教师幸福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外在方面包括给“圣化”的教师形象祛魅,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正确对待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有助于教师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优化教师职场环境,保障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正当权益。内在方面包括教师要克服职场病态,形成追求人生幸福的积极心态;完善自身心性修养,形成属于“我”的幸福尺度;领悟职业使命的真谛,引领学生走向幸福的人生。张云鹰从促进教师生命整体发展的视角审视校本培训,从教师发展制度、内容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如何促进教师立体发展和幸福成长,如在制度方面,搭建“三格”培养层次:新教师的“人格”培养,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骨干教师的“人格”培养。徐生梅从教师道德对教师幸福影响的角度提出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是趋于一致的,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不一致是例外,提高教师幸福感应该加强师德建设。

3. 主要关于教师幸福感的含义、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的研究,以及研究对象的多样性(2008—2010年)

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研论文;影响因子;词频;态势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承担着服务社会、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全国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日益重视科研工作,学校科研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科研论文是科研产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自2005年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的科研论文进行计量分析,从定量的数据中了解学校科研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制定科研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1数据来源

文章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以数据库中发表时间between(2005-01-01,2016-12-31)并且(机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或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或者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进行检索,共检出文献资料1231条,剔除报纸和国内会议论文10条,将余下的文献资料题录信息导出至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

2文献计量分析

2.1文献量的统计与分析

对2005-2016年学院的量进行统计,从图1中可以了解学校的科研发展状况和走势。2005-2016年学校共1221篇,年均发文101.75篇。图1显示,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初期,科研实力较弱,数量很少,2005-2010年量以较快速度增长,2011年有较小回落,2012-2016年量几乎以直线趋势增长,教师科研积极性不断提升,科研总量增长迅速。

2.2来源期刊的统计与分析

对2005-2016年学院的来源期刊进行统计,从表1可知,刊文量最多的14种期刊,共560篇,占总文献量的45.86%。其中,《艺术教育》的刊文量最多,为141篇,占总文献量的11.55%,不属于核心期刊,在数据库中未标注影响因子。这14种期刊中,只有美术观察属于核心期刊,其复合影响因子为0.093,影响因子最高的是当代教育论坛,复合影响因子为0.504,综合影响因子为0.4,但2005-2016年仅在该期刊10篇。由此可见,学校论文来源期刊影响因子整体偏低。

2.3研究主题统计与分析

对关键词词频的统计与分析,有助于准确和全面地掌握科研人员研究领域集中关注的热点和方向。从表2可以看出,学院科研人员关注热点为高职教育、艺术设计,偏重应用对策性研究,注重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重视创新,与学校专业特点和教学改革高度相关,符合高职院校注重应用性科学研究的科研特点,主要针对专业发展和教学实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开展研究。

2.4基金项目情况统计与分析

科学研究需要经费支持,各级各类基金项目,是科研人员获得研究经费的主要途径。2005-2016年由基金项目支持发表的论文数为106篇,占总文献量的8.68%。其中由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支持的论文共80篇,由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论文共22篇。由此分析,学院得到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占比不高,且项目来源较单一,缺少部级基金项目的支持。2.5作者统计与分析在2005-2016年发表的1221篇论文中,作者独立完成的论文有1074篇,占总文献量的87.96%,说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科研合作度较低。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作者共有42人,不到全校教师的十分之一,共计完成论文651篇,占总文献量的53.32%,可见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师相对集中,教师整体科研积极性有待加强。年均2篇以上的作者仅3人,说明高产的作者较少。一方面是近年来学校规模发展,教师数量增长迅速,年度量不均衡;另一方面升格为高职院校初期,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师有限,撰写少。

3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学院科研论文产出量增长迅速,但也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没有树立科研意识;二是功利性导向明显;三是教师单打独斗的多。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相应建议。

3.1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一是针对初级职称教师,刚入校参加工作,需要树立科研意识,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融入科研团队,科研管理部门就学校科研发展规划、论文撰写规范、课题申报书撰写等技能和实践为主的培训、座谈;二是中等职称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需要提升科研能力,稳定科研团队,创造创新优质成果,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这一群体的科研投入,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就高级别项目申报组织研讨;三是高级职称教师,科研能力较强,但随着职称的晋升科研积极性降低,要充分发挥高级职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高级职称教师培养帮扶青年教师,加强单位内部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其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提升学校影响力。

3.2优化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引导教学与科研均衡发展。学校建立了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对教师的年度工作量进行考核计分,但科研部分仅占10%,严重制约了教师科研积极性。要协调教学与科研,两者均衡发展,需要改革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提高科研工作量在教师量化考核中的比例;二是改革数量至上的职称制度。近两年,湖南省将职称评审下放到学校,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职称评审制度,将作品获奖、专利、横向项目等纳入评价体系,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唯论文是从的局面,但进一步深入分析,量化考核导致数量至上的观点,教师片面追求数量取胜,放弃对质量的要求。优化职称评审制度,逐步建立以代表性成果为主的评价体系。三是建立量质并举的奖励制度。为提升教师科研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科研奖励制度,对论文的奖励仅区分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没有针对论文质量进行具体细化。要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构建柔性的量质并举的科研奖励制度,重视科研成果数量的同时,考核科研成果的质量。

3.3合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一是多为应用对策型研究,二是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这样的定位,高职院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学校专业特点,纳入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就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热点、难点进行攻关,培植科研团队。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在社会服务中提升科研实力。

参考文献

1傅文奇.基于SSCI的2000-2010年我国大陆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论文的计量分析[J].情报学报,2011(7)

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 毕业设计(论文) 革新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截至目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已经有十一届毕业生,十多年的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总结下来,发现了很多问题。除了选题盲目、范围大、泛泛而谈、内容空洞、抄袭拼凑等一些原则性问题外,资料陈旧、数据过时、语句不通、段落不连贯、格式混乱、观点模糊混乱的情况也较多出现,再加上毕业生更多关注就业,导致同期安排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展困难。

1.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偏离高职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强的、职业素质高的高技能型人才。但是在陕西工院酒店管理专业实际教学环节中发现,不管是专业课程设置还是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设计,大多都是借鉴或从普通高等教育中直接拿来的,教师指导也大多强调的是理论性和创新性。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本身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理论学习期相对较短,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理论性其能力根本达不到,长此以往,只能让毕业设计走形式,失去它真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毕业设计(论文)走过场

教育部[2004]14号文《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乐观。

⑴选题盲目。我院的毕业设计参考题目通常由教研室统一提供,再由学生选择,部分学生会通过联系教师共同选定,而一小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脱离了教师的指导,盲目性很强。而高职教师课程负担重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去了解企业实际或亲身实践。所以可供选择的题目大多来源于网络,出现题目陈旧、范围大或与专业发展实际不相符合多个情况(如表1),导致毕业设计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培养目标。

⑵写作过程脱离指导。不少教师认为高职学生重在实践,而毕业设计(论文)重理论,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不应为难学生,因此对学生要求不严,也导致部分学生从写作大纲编写完成后,就与指导教师失去联系,直到最后催促定稿时,才匆忙拿出一篇文章来,其设计(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⑶答辩流于形式。网络的普及,使得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拼凑现象严重。相当部分学生在答辩时对自己论文中的观点、论据不清楚,最新数据不知道,回答问题前后矛盾。由于这类学生较多,答辩组教师又怕影响学生就业找工作,只能让其过关。

表1 历年来学生所选部分论文题目

3.监管政策及其力度不大

一是学校的就业政策导向的偏差。多数家长们都抱有共同的心态:好学校――好专业――好工作。一些高职院校摸准了这种心态,过分看重就业率,在招生宣传时就业率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筹码。毕业时又追求高就业率,对招聘单位不加过滤,甚至还将就业率作为衡量系部、学工系统、班主任工作优秀的指标。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普遍存在于学生与教职员工心中,故在毕业设计与就业发生冲突时自然而然偏向就业,也由此导致抄袭、剽窃等现象屡禁不止。二是毕业设计规章制度和规范缺乏针对性、适应性。由于陕西工院以理工科为主,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等大系是主流,而文科如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文秘等专业因为学生较少,重视不够,到目前学校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文科毕业设计(论文)操作规范,有的仅仅是论文写作格式与要求,它既没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写作方法等的引导,也没有成绩评定事项,更没有对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只从形式上对学生的设计(论文)进行简单要求。三是对指导教师管理不够。随着高职年年扩招,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酒店管理专业5名专业教师、3名兼职教师承担着2010级到2012级7个专业班级300余学生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师要教2-4门课程,还要指导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时间、精力上都很难保证。而管理部门多年来对此一直持默认态度,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及管理体制照旧,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依旧,致使学生对学校的规范与指导教师的要求应付了事,再加上网络的触手可及,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一年比一年差。

毕业设计(论文)革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非常有必要。如何改?一些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建议以毕业技能鉴定代替毕业论文,还有人提出取消毕业论文。当然,更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提出一定要改进高职毕业论文水平和质量,他们认为 “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重要测评,也是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次重要评估”[1]。早在2006年北大姜国华教授承认本科生要写出像样的有价值的论文都有些强人所难,所以更别说高职专科学生了。高职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酒店专业又是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以目前学生的水平,毕业设计(论文)根本无法提供多少实用方面的训练。所以要改革,就要更多考虑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和内涵是否能满足高职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毕竟高职不同于本科也不同于中职,文科不同于理科,“用理工科人才培养的模式,让文科高职学生去反复操练某一个公文格式或管理模型,是培养不出一流的管理服务者的[2]。”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委员会委员、太原大学原校长聂嘉恩如是说。

鉴于此,笔者认为,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写作除了基本理论的“够用”之外,更应该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知识为基础,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可能让设计(论文)更有价值。要做到此,首先可以从校内课堂交流、讨论、汇报、理论课写小论文开始,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是校内实践、校外兼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所得的实习报告、周记等(需要企业师傅、学校教师过程控制),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团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最后从论文内容、形式、写作过程和表现效果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从内容上,选题要简单、实用、时代性;从形式上,可以改为某酒店(岗位)发展策划案、调查报告、主题宴会设计及造型等;从过程上,可以从第一年专业基础课学完之后就开始布置设计(论文)事宜,指导教师实时跟踪,了解进展;从效果上,口头汇报、PPT演示、实物展示、文字描述可共用,还可根据情况组织评优,参加设计大赛等。从学生本身来讲,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喜好选择毕业方案,这种革新可能更受欢迎。

思路实现的途径

1.加大师资力量建设,给教师减负,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为在校教师提供多样学习、进修、企业实践机会,提高其理论与实践能力。可以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例子,每年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没有通过企业专家对实践效果严格考核和评价的教师不再续聘[3]。这种方法使教师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真正具备了双师素质。只有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了,对学生的日常实践能力引导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才可能更有效果。

2.完善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加强过程控制

管理体制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及时制定相关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和规范,如《毕业设计(论文)(文科)工作实施方案》、《毕业设计(论文)(文科)指导与写作手册》、《毕业设计(论文)教师工作手册》、《毕业设计(论文)(文科)质量评价体系与管理办法》等,还可以引进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学生选题、教师批改、成果传送等实时效果,对写作过程加强控制,确保设计(论文)各环节的质量[4]。

3.改进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方法

作为高职教师,面对的是高考落榜的学生,他们的心态与本科生、中小学生完全不一样,有人破罐子破摔,有人还想再拼一把,因此教学时就要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性情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注意传统与新型教学方法的结合,不摒弃传统,但也不盲从新型,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其思考、表达、动手能力的训练,建立一种探索、互动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当这种模式逐渐成为学生的思维习惯时,不只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会提升,学生就业的质量和竞争力也会提升,而此正是学校职业能力培养结果的呈现。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教学各个方面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日常实践能力,提升其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金霞.高职毕业论文的问题、反思与改革[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8).

[2]文科高职VS理工高职:同一标准仅陷遭遇尴尬[EB/OL].新华网,2011-7-25.

[3]赵明威,赵居礼.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借鉴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9,(7).

[4]李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2,(36).

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双师型;文献计量;研究热点

作者简介:蒋志刚(1961-),男,江苏镇江人,大唐淮北发电厂,助理工程师。(安徽 淮北 235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74-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概念于1995年首次在国家权威机构中提出,《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中第一条第四点提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1]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CNKI中收录的论文进行数据分析,以期从中展现我国“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理论成果,发现我国“双师型”教师研究热点,为我国“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期刊为主,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截至2012年10月,收录国内学术期刊7900多种,其中创刊至1993年3500余种,1994年至今7700余种,全文文献总量3500多万篇。[2]本文以“篇名”为检索途径,以“双师型”为检索条件,期刊类别是“核心期刊”,时间段从2003~2012年(检索时间为2013年3月1日),人工剔除不相关的文献后共获得321篇文献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数据分析

1.时间分布

从20世纪90年代初“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至今,众多学者进行了不懈探索,论文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到文献数量的增长情况,本文统计了2003~2012年间各年度的“双师型”研究论文,其数量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明显可以看出,近10年来我国“双师型”教师研究的论文发文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第一阶段是2005年以前,国内对“双师型”教师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少;第二阶段是2005~2008年,论文数量呈缓慢增长状态;第三阶段是2008年以后呈大幅增长趋势(由于2012年数据库收录结果迟滞造成统计结果不完整)。通过表1的趋势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研究仍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2.作者分析

对321篇论文的作者进行统计,共包括437位作者(含第一、第二、第三作者)。其中发表3篇以上论文的重要作者共计8人,占作者总人数的1.83%;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共计401人,占作者总人数的91.76%。

通过对发文作者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国内“双师型”教师研究领域的研究作者的合作关系。其中,单一作者发表的文章数是197篇,占总数的61.94%;作者为2人及2人以上的文章数是121篇,占总数的38.06%(见表2)。说明我国“双师型”教师研究还是以个体研究为主,合作研究的程度不高,而且合作研究主要是两人或三人之间的合作,较大规模的合作很少。这可能是由于“双师型”教师这一主题不适合大规模的合作研究。

3.机构分析

对我国“双师型”教师研究论文发文单位进行统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共有234个发文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发文数量为10篇及以上,位于较突出的位置,是“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核心机构。其次是河北科技示范学院(9篇)、天津职业技术示范大学(7篇)。根据发文机构所在省份划分统计,江苏省的发文机构有43所,位列各省份之首,占所有发文单位总体的18.38%;除此之外,发文机构数量超过10所以上的省份依次是河北(20所)、江西(15所)、湖南(14所)、广东(14所)、黑龙江(13所)、浙江(11所)、山东(11所)、河南(10所)和湖北(10所)。

4.期刊分析

经本文统计,国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论文分布在63种学术期刊。其中,《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中国成人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四种期刊的发文量都在35篇以上。这四种期刊的累积载文百分比为51.09%,说明这四种期刊是“双师型”教师研究的主要交流阵地。

5.论文被引分析

论文被引是评判论文质与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图1可以看出,论文的被引频次与被引篇数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少数论文被高被引,而大多数论文被引用次数较低。在本文研究的321篇论文中有87篇论文的被引次数为0,占整个研究对象总体的27%;被引次数大于等于1的共计234篇,占总体的73%,共被引次数为1022次,篇均被引3次。

6.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在论文中所占篇幅非常小,却是文章主题的高度凝练,通过对关键词的频次进行统计可分析出“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的321篇论文中共含有关键词950个,篇均关键词为2.95个。本文在对关键词处理过程中合并了一些同义的关键词,比如将“双师型教师”(频次为147)和“双师型教师队伍”(频次为17)合并为“双师型教师”;“高职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合并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合并为“师资队伍建设”,结果见表3。

三、热点研究内容分析

1.“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对“双师型”教师有不同的界定和认定标准。大致主要有三种定义标准:一是认为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具备两种不同系列技术职称的教师;二是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拿起书本能讲理论,挽起袖子能修车”的教师,可以描述为“教师+技工”;三是认为有了教师资格证,再考个职业技能证就成了“双师证”教师,可以描述为“教师证+技能证”。[3]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界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明确标准、制度,并依靠法律规范逐步推广开来。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评定指导标准。其次高职院校要根据这一标准并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职称评定标准。

(2)拓宽师资引进渠道。目前学校的教师大多是直接来自高校,理论知识较强,但实践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学校应把理论课教师有计划性地派往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者企业培训中心,以提高教师专业教学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将兼职教师作为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进行建设。

(3)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政策引导。政府要加强政策激励,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资金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作出明确的政策规定。[4]学校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工资,实行与文化课教师有差别的绩效工资,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充分发挥双重作用,在经济上保证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3.“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为了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国内许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院校培养模式、校本培养模式、自我生成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即校企联姻模式。[5]有些学者对国外一些经验进行了介绍,如马彦(2004)对日本的双专业学位职业资格制和乌克兰的“4+1”培养模式进行了模式介绍和经验借鉴;[6]詹宇河(2012)详细阐述了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7]

4.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定位越来越明确,高职院校和企业主体之间的合作程度也逐渐加深。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国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必须要以“校企合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向交流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我国《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强化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校企之间要构建以专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联盟平台,一方面把教学和生产结合起来,在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安排实习等过程中对教师实践能力进行开拓提升;另一方面要依靠学校的人才优势帮助企业科研攻关,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将科技服务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

四、结语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搜集到的321篇文献对我国“双师型”教师问题开展了研究,从发文量、发文期刊、论文作者和高频关键词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当前条件下,国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的确定、培养途径及模式的探究仍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参考文献:

[1]王坤,于静.“双师型”教师内涵探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4).

[2]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EB/OL].http:///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

[3]朱雪梅.“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难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4]徐国庆.高职高专“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

[5]张荣华,李建国.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渠道[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

[6]马彦,周明星.日本、乌克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及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34).

[7]詹宇河.基于专业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5).

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49-02

一、关于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履行职业责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操守、准则。职业道德是从业者的一种内在心理意识和信念,是在长期从业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约束机制,在行业内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者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接受锻炼、教育以及陶冶的提高和完善过程,有他律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自律。

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不但关系该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时指出,教师应当“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同志曾号召,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更多的体现为他们的自律行为。而自律就是他们在结合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工作特点而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陶冶行为和意识。评价和衡量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不能只是凭借几个量化的指标,而是要依靠一些可以触及良心、道德甚至是灵魂深处的正确理念和积极导向。一名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人员,其评估毕业论文的行为一定是积极乐观、一丝不苟的,评估结果也一定是真实可靠、公平公正、心安理得和问心无愧的。

二、关于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估主体

评估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通常需要六个步骤,分别是确立评估标准、选聘评估主体、将论文交给评估主体、评估主体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反馈、对答辩的评估。在这六个步骤中,除了确立评估标准和选聘评估人员这两个步骤之外,其余步骤均与评估主体密切相关,评估主体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评估毕业论文首先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谁来评”、“评什么”和“怎么评”。确定评估主体实际上就是解决了“谁来评”的问题。

对于一个好的评估主体来说,各成员之间的年龄、学历、专业、性别等结构应该是合理的。黄猛和雷银生等人认为,一个好的毕业论文评估主体应该由开题小组、指导教师、评阅老师以及答辩小组构成。

开题小组负责评估选题的价值、研究方法、论证的逻辑,并给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指导教师负责评估论文的技术和非技术含量。评阅教师负责阅读和评价论文定稿。答辩小组负责评估口头答辩。

三、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现状

蒋桂芳总结说,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1)政治信念不坚定。(2)缺乏敬业精神。(3)不能为人师表。(4)缺乏育人观念。(5)治学不严谨。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群体,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也存在着蒋桂芳提到的职业道德问题。针对毕业论文评估这一工作,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问题还突出地表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1)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本身的重要性存在错误的认识或认识不到位,不能按时、规范地评估毕业论文,有的时候还会带着情绪开展评估工作。(2)不愿意主动学习、钻研测试及评估领域的重要知识和理论,评估毕业论文时主观性随意性太强,打出的成绩往往经不起同行的推敲,可解释性不强,有的时候甚至无法说服学生。(3)评估主体各成员之间在评估的过程中往往各自为阵,缺乏应有的衔接与沟通,更谈不上有效的团队协作。

四、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对评估工作的影响

①对学生的影响。从开题到答辩,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特征意味着学生在前一个阶段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后一个阶段得到弥补。在这种动态评估中,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意识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大。往小的方面说,如果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差,那么他所给定的评估结果很有可能是随意的、不可靠的、不公正的,其评估结果会打击或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对下一阶段将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将要接受的评估心生恐惧,进而对自己开展的研究以及原本打算采取的一些弥补措施散失信心。往大的方面说,如果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差,在评估工作中给学生留下的都是不好的印象,带给学生的将是一些消极的、阴暗的记忆,会给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是毕业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②对评估信度的影响。一般来说,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意识越强,评估的态度就会越端正。评估的态度越端正,评估的过程就会越认真。评估的过程越认真,评估的精确度就会越高。评估的精确度越高,评估结果的可靠程度也就会越高。③对其他评估主体的影响。评估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是开题小组、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以及答辩小组共同的工作。只有各方人员通力协作,评估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如果各评估小组的职业道德意识都很强,那么各个评估环节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衔接。相反,只要评估主体任何一方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就会影响到其他评估主体的评估活动,致使评估活动无法有序、顺畅地进行。更为严重的是,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一方所表现出的不端正的态度和不靠谱的行为有时候会影响到职业道德意识强的一方,让其他原本很好的另一方在思想和意识上受到动摇。

五、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应有的职业道德

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 学生专题研讨 毕业论文

课 题: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资助课题(XJK011CZJ022)——“高职学生专题研讨式的毕业论文答辩设计研究”的部分成果。

一、引言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也不例外。但高职学校往往由于学生层次多样以及实际写作时间有限,论文质量差异明显。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处罚力度及查处率不够导致学生存在抄袭心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压力增加,指导论文疲于应付,以及从论文写作中获取的有效经验太少,导致抄袭愈演愈烈。为此,有些专家提出取消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可是,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能反映出高职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高职毕业生三年学结性的独立成果。同时,毕业论文也是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综合检验,也是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能力发展由“初学者”向“高级初学者”跃升的一种综合训练。所以,当然不能取消,只是如何实施的问题。

这就是说,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反思高职毕业论文工作,从教学理念到制度设计,从论文形式、内容到管理环节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学生专题研讨”与毕业论文撰写答辩的对比

近期,我们对国内普通高校和高职“有关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了网上调研。通过阅览所调查的100多所学校的网页及文件,其中各学校使用频度较高的有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献”、“收集资料”、“设计”、“数据处理”、“交流表达”、“团队协作”、“综合分析”、“编制设计书”、“撰写专业论文能力”等词汇。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现场评估过程,除了查阅资料、听课、问卷调查、考察实验实训等环节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由评估专家主持召开“学生专题研讨会”。召开学生专题研讨会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学生在收集与处理信息、综合分析、交流表达、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准确地掌握被评估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真实水平与实际效果,为确定被评院校的评估结论与评估等级提供依据。从上述目的描述可看出,两者非常具有相似性。

一个教师负责一个专题,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目前有关毕业论文改革的方案大多是站在管理层的角度,用来规范教师控制毕业论文质量行为的。当然,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及把关是否严格是质量好坏的一个原因。而识别教师指导质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并非学生论文考核优秀一定归功于教师,也并非教师指导认真就一定能够获得优秀的论文,教师只是学生论文中的辅助因素。学校应该通过多方面来综合评判教师的指导质量,如指导次数、指导内容、专业方向吻合度、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等。但由于学生人数多,一人一篇,选题多,再加上学校规范多,教师本人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又重,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压力越来越大,指导论文疲于应付。

“学生专题研讨”模式的毕业论文改革是站在一线指导教师的角度,一个教师负责一个专题,能很好地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从自己的科研课题中选子课题,并且自己熟悉,减轻了负担。他们有能力也愿意主动去控制毕业论文的质量。这样的“专题研讨”能深层次地研究,而不是泛泛而谈了。对于好的选题,可以作为下一届的选题,各委员在认可的同时还会提出该选题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或补充的地方,这样又可以作为下一届选题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对于下一届的研究,一可以避免重复研究,二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避免了学生无材料可用的情况,有助于教师科研成果的创新,教师能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这样他们也乐于指导,乐于科研。高职“学生专题研讨”模式的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它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二是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三是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指出: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同时,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学生以及职业人士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也必将成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因此,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将对提升我国技能人才的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学生在通过两年半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后,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在选择毕业设计模式时,应注重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专题研讨”模式的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方案正好能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各部分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

2.有利于成果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普遍理论性较强,这对于学生来说,既费时费力,对将来工作的意义也不大,所以大学生普遍以一种应付的心态来对待论文写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及时转变毕业论文设计的目标,不再追求高理论性。教育部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2011年教育部批准了北京大学等64所高校,在法律硕士等1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后甚至可以试验去除毕业论文,而改之以调查报告等以实践性活动为基础的毕业设计。以学校工商管理学院毕业生为例,目前大学生就业很少从事学术研究,更多的是从事与市场有关的工作,进行实地调查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勇气和能力,也可以促使他们更多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能够积累将来工作所需要的市场调查经验。

“学生专题研讨”模式的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方案允许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其表现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除现在要求的学生必须完成一篇毕业设计(论文)外,还应允许学生根据实习岗位的特点,提交相应的毕业设计(实习)教学的成果。如从事产品施工设计、服务平台构建和特定服务项目设计的学生,可提交从事设计的技术应用说明书;进行产品的生产操作或服务项目实施操作的学生,应提交实习单位出具的岗位操作考核证明和相关考级证书。相关学生还应提交参加上述实践工作后所撰写的技术应用论文。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设计新产品,形成毕业设计(论文);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要求学会几种常用岗位技能的操作方法,达到规定水平,最后提交一篇技术应用论文,这样学生各尽所能,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发挥了各自的特长。最后,在讨论会上,既能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丰采,也能使成绩的评定更趋于公开、公平、公正,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积极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化,个人作坊式的社会工作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工作都需要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会把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来考察。现在的高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进入学校后,为了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家长、老师以及学生提得更多的是如何竞争,如何超越他人,使得作为个体的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的表现,不注重相互之间的合作。这导致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很难与他人建立起团结协作的关系,取得突出的成绩。毕业设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每个毕业设计题目应具有综合性,同时又能分解,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有独立完成的部分,又要通力合作。这正是“学生专题研讨”的精髓。“学生专题研讨”模式的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方案与以往不同,不人为拔高高职学生个体的能力,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往是一人一篇论文,靠个人的能力和毅力来完成,所以数量多,质量差。本方案是多人一篇,靠团队的力量和团队的意识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数量少,质量高,每一个细节大家都清楚,并可以交换角色,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各尽其能。

三、结语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再加上凭借笔者曾在学校2008年人才水平评估中成功组织主持“学生专题研讨会”以及多年指导毕业论文与答辩的经历,可以说,高职“学生专题研讨”模式的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改革方案是可行的,它有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成果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关键是一个教师负责一个专题,能很好地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强。

教师与职业论文范文第10篇

高等教育转型,就是要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转型,培养服务社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高等师范院校及其转型后的地方院校汉语言本科专业毕业生应是中小学语文师资的重要来源。笔者以为,高师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语文教师职业息息相关,不可偏废,理由如下:

(一)是语文教师的素质基础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从高考改革中可以清楚看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大量的文学知识(包括古代文学知识)及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而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侧重培养的就是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有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无疑是对本科生知识与技能的检阅与训练,并将惠及今后的教学。

(二)有益于语文教师的晋职论文写作作为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他们最实际的问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称评聘,教学科研论文是其晋职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以说,完成一篇有质量的学士学位论文,将会为他们日后的职称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

(三)与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关系密切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分量增加了;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分量增加了;今后的高考中,语文总分将大幅提高;随着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尤显重要。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具备充分的古代文学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古代文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恰恰给毕业生提供了一次专业知识梳理与综合运用的机会,这对毕业生今后教学知识的积累、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二、选题———高师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

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与教师职业关系如此密切,论文的写作自然不能偏废。那么如何才能完成一篇有质量的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呢?笔者以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很关键,好的选题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选题要早,选题早就可以早动手,从而缓解与求职、升学在时间上的矛盾。选题也要巧,好的选题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尽量避免学生到网上粘贴、复制,应付了事。选题应该是师生共同的任务,需要在教学中精心摸索,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兴趣是选题的关键。笔者以为选题最好能做到“三个结合”。

(一)与古代文学的学科教育相结合,从学生的兴趣中寻找好的选题将教学与毕业论文选题挂钩,不失为培养能力的良好途径。因为要选题就必须发现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多读、多看、多思考。这样的选题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对选题的指导要切合学生的兴趣。其方式主要有二:

1.通过课程小论文,找到学生的兴趣课程小论文篇幅短小,不限题目,要求不高,学生可以随意书写。很多时候,他们只是简单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这简单的看法,往往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是好的选题所在。笔者曾经给大三布置《红楼梦》作业,一学生对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发表了一点看法。之后笔者以《论贾宝玉的玉》作为他的毕业论文选题,近一年的时间,指导他反复阅读《红楼梦》,并查找相关资料,思考“玉”与宝玉形象、“玉”与作品主题的关系,进而完成了毕业论文。学生写得轻松,教师指导得也轻松,教学与选题的结合使师生都受益不浅。

2.通过课堂讨论寻找学生的兴趣大学高段,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不少问题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课堂讨论越热烈越能显示学生的兴趣点,而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次对《三国演义》战争的讨论中,有学生对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性格十分感兴趣。后来笔者以《蜀魏战争与将帅性格》作为他的论文选题。该论文认为诸葛亮的“慎”与司马懿的“疑”是战争胜败关键,观点不一定成立,但能思考,有见解,与《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等选题相比,该文选题新,可操作性强。一次讨论,一个选题,一篇论文,一种能力,这就是教学与毕业论文选题结合的收获。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如果能用心细一点,努力发现学生课程论文及课堂讨论中有价值的思考;用力勤一点,尽早确立论文选题并给予尽可能多的指导,那么学生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及早进行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避免与求职、升学在时间上的冲突。与此同时,由于论文选题源于兴趣,言之有物,毕业论文的完成就能轻松裕如,同时还能避免写作中的抄袭、应付等不良现象,提高论文总体质量。

(二)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从老师的兴趣中寻找好的选题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古代文学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他们在教学的同时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研动态、自己的科研情况,甚至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一些自己的研究,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拉近学习与学术的距离;另一方面还可以增进师生关系,增加自己的亲和力。

1.选择一些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学术热点作为论文选题比如,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地域文化研究。在向学生介绍地域文化研究成果时,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学生以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作为选题,研究名人自身、家族或作品等相关内容。这样的选题范围广、自由度大,又便于搜集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历史名人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增强写作欲望,甚至增强家乡自豪感。

2.选择与学生所学相关、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为选题与学生上课内容有关联,不会使他们觉得生疏、有距离感,从而望而却步;与教师的研究内容相关,往往容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师生彼此互相沟通。再者,教师的研究本身强调创新,因此将学生带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对学生必然会有所启发,教师指导也相对轻松。此外,教学相长,学生的思考也可能会触发教师的灵感,解决研究的瓶颈,促进教师的研究。这样的选题,或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是老师自己在研究或曾经研究过的,对学生会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与时代结合,在现实中寻找选题古代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的文化、文学作品,它们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精神的东西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将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与时代结合,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发掘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价值与意义。古代文学中有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作品的研读和比较阅读,可以很好地提炼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如可将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的影视改编本作为选题,探讨原作与今天改编本的不同,探讨改编的得与失,从而发掘出内在的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学会比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在比较中对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三是由今及古,易于产生兴趣。

三、结语

高师本科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写作与教师职业息息相关,不能偏废。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运用知识,发展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今后作为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关键在于选题,如果选题能贯彻三个“结合”,将会有效解决大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将不再是鸡肋一块了。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论文范文 下一篇:初中班主任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