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2-21 09:45:48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 教师 远程研修 现状 对策

一、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现状分析

1.部分农村教师对远程研修认识不足。受农村半封闭环境的影响,部分农村教师对远程研修学习的认识不够,并不认同网络远程研修的意义。有的农村教师过分看重网络的虚拟性,认为网络远程研修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学习过程,其实,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是网络背后的个体是真实的,这一认识实际上忽视了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2.远程研修课程资源问题。丰富的远程研修课程资源是开展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的关键,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教师远程研修课程资源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课程数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学科的课程,往往难以满足教师多元化的选课需求;二是部分远程研修课程质量不高,如有的课程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文本课程、大容量、大板块的课程占比例较大,视频课程、受学员欢迎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小模块的专题讲座太少[1]。

3.部分偏远农村学校的网络设备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于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很多农村学校已经基本配备了比较齐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这就为农村教师远程研修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但是,在一些相对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计算机配置低、网络质量差、设备维修更新跟不上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的效率和效果。

4.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影响远程研修进度和深度。纵观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成为制约教师远程研修的一个重要因素。老教师对于网络远程研修的具体要求认识不清,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操作流程不够熟练,网络研修作业都比较吃力,谈不上进行网络的广域研讨和技术交流了。可见,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影响了农村教师网络远程研修的进度和深度。

5.对网络远程研修过程缺乏监督。网络远程研修不同于实地研修,网络远程研修教师所跨地域广,自主研修的时间多,再加上对远程研修过程缺乏监督,就容易导致个别研修人员敷衍了事的状况。一般说来,由于网络远程研修难以实施全面监督,农村教师网络远程研修往往流于形式,真正获得的效果甚微。

二、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的深入思考

1.农村教师层面。首先,改变观念。农村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深化对远程研修的认识,充分了解网络远程研修对于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意义,自觉、主动、认真地接受对于教学活动有所帮助的新鲜事物,提高自我素养。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农村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制定适合自我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在进行远程研修的时候才能够自觉、积极地配合和学习。最后,网上学习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最经常、最基本的培训活动。教师参与网上远程培训后,教师应充分利用远程教研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设计、科研和校本教研指导等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在教学、科研以及新课程实施中遇到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2]。

2.农村学校层面。首先,完善基础设施,为农村教师创设远程教育培训环境。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农村教师远程研修培训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性能优越的计算机网络设备,而且需要广大的农村教师的密切配合。其次,激发农村教师参与远程研修的积极性。学校应增强农村教师对于远程研修的信心,激发农村教师参与远程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教师网络远程研修的讲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还可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制定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政策,从组织层面保障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顺利进行,如制定科研奖励制度、远程研修最优奖等等,激发农村教师参与远程研修的积极性。最后,加强农村教师远程研修过程监督。参加远程研修不是目的,学校要加强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的过程和效果的监督。其一,对远程研修的过程进行监督,实行教师远程研修签到制,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参加;其二,对远程研修的效果进行检查,布置部分相关作业任务、集体讨论、写心得体会、设置考核制度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三、结束语

总之,农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的必要性。尽管现阶段我国农村教师远程研修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这一全新的教师学习培训模式适应了时展趋势,我们相信,农村教师远程研修必将为新时代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一条现代化的高速路。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远程研修。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适应学习;在职教师培训;网络培训模式

网络继续教育培训是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的重要途径,学习支持服务作为教和学之间的桥梁,它在网络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的学习支持服务难以做到一对一的辅导策略,这就需要提供一个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策略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知识提供相应的辅导方法,尽可能地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一、导学策略

1.多途径个性化信息推送

在信息推送方面,除了学习平台交流外,还可以通过QQ群、电子邮件和电话交流。因此,在职教师的辅导教师可以通过QQ群、飞信等推送通知,鼓励学员通过邮件等途径交流。

2.提供清晰明了的研修指南和考核标准

辅导教师在培训开始前,要根据培训中的内容模块制订研修指南以及整个培训的考核标准。研修指南包括各模块包含的内容、重难点、重难点突破方法等。考核标准包括培训所得学分、培训时长各模块考核详细评价标准等。

3.考虑学习者学科和年龄的差异

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不用年龄的学员在导学部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导学部分进行学习支持时,要考虑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如年龄稍大的学习者尽量选择较为传统的信息方法,如手机短信邮件;考核评价标准做成表格和图两种形式,供不同学科背景的学员学习等。

二、交流评价策略

1.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交流评价方式

在职教师中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一般包括行动者、反思者、理论者和实用者四种类型。他们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实践应用能力不尽相同,要根据各种类型提供不同的交流评价方式进行个性化辅导。

2.严格控制回复时间和质量

在调查中发现,学员在发贴或提出问题后,在6小时之内回答是最有效的,因此辅导教师要严格控制回复时间,至少每6个小时要对学习平台中学员提出的问题发起讨论。此外,辅导教师要严格把控回贴的质量,促使学习者深入学习。

三、知识辅导策略

1.事实性知识的辅导

由于事实性知识的孤立性和较低的抽象概括性,因此在辅导过程中除了帮助学员重复和强化记忆外,更要注重情境化记忆,将事实性知识放在一个教师较为熟悉的情境中。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记忆事实性知识以及减少“只会记忆不会应用的现象”。

2.概念性知识的辅导

概念性知识相对事实性知识其概括性和组织性提高了很多,因此在记忆过程中相对容易一些。概念性知识一般是基础性知识,在辅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概念、原理等概念性知识联系在一起学习,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程序性知识奠定基础。

3.程序性知识的辅导

在进行程序性知识辅导时,首先要清楚地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能转化成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原理性与规律性知识才能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其次,程序性知识学习前要有必要的子技能学习。最后,相对复杂的程序性知识,应该先引导学生进行局部技能的学习,再进行整体学习。

四、再生资源激发和利用策略

1.建立资源库

(1)优秀资源库。辅导教师可以将学员的优秀作业和心得体会进行整合,并进行“推荐”,被“推荐”后的资源会上传到优秀资源库中,供其他培训的学员作参考。

(2)常见问题集。对于学员多次提出的问题,可以将这些问题答案设置成“FAQ”,其他学员如果遇到这类问题时,就可以很快得到答案,同时也可以减少辅导教师的工作量。

2.创建奖励机制

(1)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在培训中对于被“推荐”的优秀作业、精彩的评论和深刻的学习体会将在最终学员评价中有相应的加分,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标准之一。被评为优秀学员,将颁发证书进行鼓励。

(2)平台首页推荐。对优秀的作业、心得体会或者分享的优秀教学案例,辅导员将这些优秀作品除了做成课程简报到课程平台上之外,还将这些优秀的学习资源到课程首页进行推荐。

参考文献:

[1]赵卫滨.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构建与分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毛伦华.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维度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6.

[3]王成慧.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研究[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

[4]胡坤秀.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相关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时光如流水,我们在这个网络平台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很开心也很荣幸能参与此次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课程的远程学习。在这段短时间的远程研修培训中,让感慨颇多,收益匪浅。

网络学习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的自觉。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们的精彩阐释和真知灼见,查看了平台上上传有关的文本,点击浏览了辅导老师的点评和其他老师们所发表的观点,教学设计,按时完成作业、发表评论等,这些已成为了我的习惯,充实了我的生活。通过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孤陋寡闻,意识到了自己如同井底之蛙,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更加明确了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更加真实的爱恋和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本次的培训,收获很多,体会深刻,现简单做如下总结:

一、转变旧思想,提升新观念。通过培训,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从中不断改变自己教学观念。

二、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改进自己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养成积累习惯,激发兴趣,唤醒情感体验。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好的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三、注重反思。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总结反思,因为有反思才有进步,才能使整个教育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终身学习。今后还要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增补学养,才有底气去迎接新的挑战。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时时的关注新事物的发展,要想办法不断为自己“充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克服惰性、力求勤性,通过各种学习,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最后,感谢广州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感谢辅导老师给我们诚恳的点评和建议,感谢语文36班所有的同行,很高兴能与你们在这里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

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为教师学习制定了共同的内容和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好展示自己的网络平台。在学习内容和实践层次上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通过参加本次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培训,自主参与其中,使我在思想上、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讲座,观看了课堂教学视频,在这段时间里从这个平台我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和有价值的知识。在网络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一下这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1、改变了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这种学习方式下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教师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可以与老师交流互动,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

2、领悟有效教学。专家指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怎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从有效性走向优质教学呢?我认真学习着专家在讲座中的每一句话,思考着每一个观点。从学习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欲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我每次听专家讲座和观看课堂实录后,总要有一个思考,即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典型的案例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上的差距。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4、提高自身素质,学会终身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已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提高教研水平。

通过这次教师网络培训,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感到自己知道得太少。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越是这样就越有一种急迫感,一种压力,驱使自己更加自觉地学习。

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不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非常不易的,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幼儿幼小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感染幼儿和教育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教育,使幼儿从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在园一日常规活动也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组织与实施》就针对此问题展开的深入的研究。学习以后觉得幼儿园保育工作是整个幼儿教育期间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实行保教结合的政策,在通常情况下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完善幼儿的保育工作。幼儿教育与保育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再有在教育和保育二者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教育中要渗透保育,保育中也离不开教育。

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身心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力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人的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适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本次学习中张老师讲的家园沟通的策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沟通技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满爱心,家园合作,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协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网络学习;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9-0127-02

相对传统学习而言,网络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网络化资源进行的自主性与协商式学习。2002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 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的教师网络学习正式启动;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创新网络教学,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1]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积极开展教师职前、职后相衔接的远程教育与培训”[2]。这些文件精神及实施意见无疑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教师网络学习的进程、促进农村教师高质高效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农村教育的和谐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与保障。

一、教师网络学习的主要优势

与传统的教师教育方式相比,网络学习具有独特的优势。

1.开放性与针对性

开放性是网络最根本的特性,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专业发展情况,从网络化学习资源中灵活选择学习内容,解决自身现实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突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学习内容具有适应性、实用性、针对性,能有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互动性与主动性

数字技术使学习者通过网络媒介轻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例如网上讨论、博客、网站论坛等等。网络学习改变了传统学习中学习者的被动地位,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效率得以保证。

3.共享性与高效性

在网络环境下,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与开发,数字化图书馆和虚拟网站学习平台的建立与完善,为广大学习者创造了网络学习的条件,实现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共享。网络学习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超越了学科、专业的界限,学习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系统化、程序化地管理学习进程,主动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学习进程,保证学习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高效性,切实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

二、农村教师网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教师的网络学习实践才刚刚起步,网络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管理松散

目前,真正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有效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农村教师比例并不高。他们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的目标还不明确,大多数教师网络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上级行政部门或学校的要求,或完成年度考核的需要。换句话说,大多数教师并非自觉自愿地利用网络来学习,对网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还存在不适应现象,往往采取敷衍的态度来对待。这必然达不到学习的目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部分教师即使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也往往没有网络学习计划,自我管理比较松懈。部分农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其自身的信息素养有限,他们很难应用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行自我系统管理,他们往往难以把握学习的时间、学习进度和保证学习的质量,达不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2.经费投入不足,网络学习资源匮乏

经费投入与支持是农村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培训的重要保障。截至2009年,我国普通中小学校有350 958所,其中农村中小学265 953所[3],部分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仍然存在经费短缺的现象,更不要说网络及硬件设备的建设了。部分教师受到地域及学校网络条件

的限制,无法利用网络来参与“农远工程”、“国培计划”等项目的学习与培训。

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是当前提高我国教师专业水平的首要任务[4]。学习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教师网络学习与发展的瓶颈。近几年来,国家及各省(市)都比较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纷纷利用互联网建立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学习与培训平台,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教师发展在线等专业学习网站平台。但是,大多数网站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布局,网络资源建设重复较多,校本学习资源很少。符合农村教师教学实际的网络资源总量还相对匮乏,教师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还比较有限。并且,大多数网站资源信息以静态方式呈现出来,以简单文字叙述为主,动态的视频、图像、动画则比较少,交互学习的功能相对较差,很难吸引教师的注意与兴趣,难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3.学习评价监控不力,反思性学习不足

当前,农村教师网络学习质量的评定主要是通过作业或考试来进行的,强调结果式评价,而忽略过程式评价。由于在线学习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与组织管理,并且评价方式单一,最终的评价结果值得商榷。比如:按照学习进程、学习内容的需要,教师只要上网在线而不管是否真正进入学习角色,就认为此次学习“有效”;或者 “人机对话”、专家指导时,教师在线(或仅仅偶尔发表一点学习心得)即可,而不管实际是否在线玩游戏或聊天。因此,教师网络学习的评价方式有待创新、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是教师网络学习的最高层次,只有反思才能有所收获。然而,在实际的网络学习过程之中,大多数教师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或仅仅为了完成继续教育的任务而已。因此,“学而不思”,是目前影响农村教师网络学习的最大障碍。

三、推进教师网络学习的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引入,网络已成为教师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5]。

1.搭建网络平台,完善农村教师职后教育培训机制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并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这一计划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示范性举措之一[6]。目前,我国部级、省级、市级、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络培训成为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主要方式。

搭建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目的在于利用网络来实现网络课程教学及专家指导,缓解农村教师由于交通(地域)不便带来的工学矛盾。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进一步加大网络培训经费的投入,加快计算机更新,开通互联网,建立“校园网”等教师网络学习与培训硬件设施,搭建网络培训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职后教育培训机制。首先,应以“国培计划”为契机,积极制订省、市、县、校教师培训规划,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与鼓励,逐步完善四级教师网络培训管理制度。其次,各级各类网络培训机构成立专门的业务与组织管理机构,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教师网络培训的质量。最后,网络培训要与地方、学校的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县级网络培训为重点,逐步完善农村教师网络培训的评价体系。

2.整合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立相应的教育网站,通过访问部分教师继续教育网站,发现影响力较大的网站的资源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网站内容丰富,讲义、教案、视频、课件、提纲、习题、案例、答疑等栏目齐备,资料完整;二是网站图文并茂,呈现方式多样化,既有静态的知识信息,又有动态的视频课堂、开放视频课程与讲座;三是网站设立在线交流互动平台,一般建设有学习园地、辅导答疑、网站论坛、QQ讨论群、教育博客等信息共享平台。

但是,由于东西部、省市县差异较大,各地农村教育发展不一,各个农村学校之间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进一步整合网站学习资源,丰富多层次的网络资源,拓展课程资源,积极开展以省、市、县为据点的地方校本网络学习资源开发,充分挖掘本地优秀骨干教师的教学资源及其他课程教学案例,相同学科制订学习资源标准并建立共享数据库,以满足本地区不同农村学校教师网络自主学习的需求。

3.建立网络研修共同体,构建农村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网络环境支撑着教师教育,网络研修共同体是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平台。以网络资源为基础,建立相同学科、专业、课程的较为固定的教师群体,围绕研修主体,共同分享、交流教学的心得体会,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个体与群体的专业发展,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建立网络研修共同体,可以解决农村教师跨校、跨地区的网络教研,突破教学思维的局限,实现专家、学者、教师的对话交流,有效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助于实现大学(科研院所)与中小学的合作、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的对话、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衔接;促进农村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总结,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1]。当前,教师网络学习将逐步成为农村教师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而网络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则是农村教师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正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师的“网络学习与研修”。网络研修共同体构建了优质学习资源共享、学习者的交互、博客探索、专家引领、自我实践与反思等网络平台,实现了农村教育成本与效益最优化,为农村教师的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133322.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9)[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91.

[4]黄伟.教师网络学习:问题与对策[J]. 现代远程教育,2010(5).

[5]方中雄,毕超.发展远程培训 创新教师继续教育[J]. 北京教育 学院学报,2010(4).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普及技术

我们认为要想“在网络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改变“单兵作战”的状态,必须围绕“教师从不会到会,从排斥到喜欢”这一核心来开展全方位的网络引领工作。为此,我们一开始就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排除教师对网络的陌生感上。

1.网技培训:掌握规范化的网络应用技术,熟练网络操作,离不开专题培训。幼儿园在组织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技术的培训中,教师按照要求统一注册博客,起个有特点的博名,进行专题分类。重点对网上日志的撰写、和管理进行了培训和考核。聘请专业人士做指导,通过园本教研举办“如何进行叙事研究”“案例论文撰写方法”等系列讲座,重点对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及案例、论文撰写的培训。在行动操作实践中,让教师上交作业式的手段,运用博客(blog)、论坛(bbs)、专业网站、QQ群、留言板、e-mail等网络技术,传送相关文件,以跟贴、发邮件的方式参与讨论,请教问题,以撰写心得或简单的互动评论式来熟练教师网络技术的操作功能。结合集体授教,对口支辅的形式,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2.小Q激趣:网络对农村海岛教师来说如此的高科技,与海岛教师的生活行之遥远。起初幼儿园电脑只是摆设,教师躲而避之,生怕有个差错弄坏电脑。抱着谁爱玩谁玩去的思想,更别说要用电脑,申请博客。学校为了让老师跟上现代信息化的快车道,通过“QQ激趣――创建空间――丰富日志”系列流程让教师爱上网。首先,申请QQ,要求教师楼上楼下互相聊天,感受QQ聊天带来的奇妙,建立了网络感情,消除对电脑的陌生距离感。其次,美化空间。QQ资源模板丰富,好学的教师纷纷创建QQ空间,精心装扮属于自己的美丽小屋,教师间相互的传染下,爱接受新事物的教师也学样创建了QQ空间。最后,日志互踩。在适时的激励下所有老师都学会了操作QQ网络技术,随着在教师QQ日志中互相踩踏,留言论事中,教师的日志也逐渐丰富,创建教师博客也变得水到渠成的事。

3.螺旋推进:为了让教师没有压力的面对现代网络技术,避免消化困难,影响学习效果,幼儿园讲究有序推进的方式,让教师在Blog上面撰写网络日志,进行分析和反思教育教学行为。采用螺旋状阶段性上传手段,如第一阶段刚开始从个人成长简历角度及童言稚语的记录到第二阶段原生态随笔展示及学习撰写学习笔记、教育教学反思,到第三阶段的课例研讨、专题研讨(反思)及最终的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由一个扶到放、依次提升的循序渐进过程。从而不断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拓展了教师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

二、要见意趣,必先乐学――营造氛围

宋代陈颐曾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为避免网络研修“作壁上观”、“有形无实”的状态,我们千方百计努力营造教研氛围,激发教师内在学习动力,发挥教师无限的潜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境界。

1.人气凝博:我园巧妙地利用象山教师博客人气激发教师创博热情,带领教师在本城区人气最旺的象山教师博客中定居。在象山教师博客里有县教科研中心的专家,校长级领导,有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幼儿园教师,在博客虚拟的环境中,虽然彼此互不相识,但初入博网的教师带着一种好奇,一种敬仰,一种满足,与五城四农的博友们欢聚一堂,共话博客,共同成长。以老博客带新博客、园长带头开博等方式,打造优秀博客,分享教育幸福。如通过座谈会,网络诉博情、一起踩响象博的未来日子的感言、博客诗歌赛等形式,让教师们深切地感受到博客的真正魅力,通过每月分享品读蓬岛南鹤,海山居士、拍遍栏杆、常人眼光、灿烂阳光等各篇精华博文,在谈论博客伴我成长中的欢声笑语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激励了更多的教师自愿发表观点和热情参与博客圈建设的状态。

2.榜样引领:用榜样激励更多的榜样,用精彩引来更多的精彩,园领导不断去关注榜样、树立榜样,言说榜样。一是设立精华帖:网站版主及时关注着论坛所的各篇随笔,对具有代表性的博文进行加精推荐,组织教师们跟帖畅所欲言。既能鼓励教师利用博客,进行个性展示,又能对其他教师予以极大鞭策。二是骨干引领:园内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参与网络教研并形成特色领雁。骨干教师和行政干部的带领,能有效激起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热情。三是无形感染。最快的带动教师参与网络学习,园长应是网络教研中必不可少的一员,不能只停留在布置的层面,园长应以个人的“非园长权威性”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教师,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从不自觉到自觉,参与到网络研修中。

3.争鸣提升:在日积月累的撰写过程中,定期组织学习交流,通过你来我往的反思――评论――跟帖中形成“百家争鸣”的空间,促进教师反思的提升,激发教师研修的兴趣。教师在论坛上公开发表自己的见闻与思想,内心往往渴望能得到一些肯定、关注或切磋、交流,若自己的文章长时间得不到与大家的交流,常会感到失落,渐渐丧失对撰写的兴趣。为此,园领导通过图文、音乐温馨提示的方法对版主提出了要求,对教育论坛上的教师博到每篇必看、有感必复,对教师成长博客中的文章篇篇留言回复,或鼓励,或讨论,或建议,或指导,坚决杜绝“零回复”现象。教师把自己搜集、整理的教学资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故事、网络教研的心得体会等,以文展博,以博会友,在与更多的同仁互相交流中,便多了一个个伙伴,多了一份份关怀,在前行的路上不孤独。很多教师正是在这种鼓励中一路前行。

三、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规范

网络教研是一条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师自我发展之路,如果运用不当,会给已经超负荷工作的教师增加压力,损伤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但是,如果没有制度的跟进,也难以使网络研修真正成为促进海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设置底线:博群建立后,园长号召广大教师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并提出了底线要求,即“每位教师都要写随笔”。同时要求各教师再结合本班实情,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根据班情、师情的不同,分类制定出不同数量底线,认真执行。当然幼儿园可以依据不同的办学设施、师资力量、外部环境等不同提出不同要求,如要求80%的教师开设随笔专辑;按年龄不同来分层,青年教师要做到一周一篇,中年教师一月一篇,中老年教师可以一学期一篇。这样的底线管理,使教师书写随笔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如通过幼儿园网站、论坛的建立,幼儿园也可进一步对教师提出底线要求。

2.制度保障:任何工作的推进都需要制度的保障,网络教研自然也不例外,必须健全并执行相关的制度。在网络研修制度的建设中我们注意走好以下三步棋:譬如第一步建立《培训跟进制度》,第二步《骨干带领制度》,第三步《评价激励制度》。在制度实施中,园长尤其要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可通过教师精彩博客展示、优秀日志征集、通报日志发表、评论情况等激励措施,推动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形成“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满足并从满足回馈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从而鼓舞教师更大的劲头。如《网络教研制度》、《教师网络教研要求》、《教师网络教研评价考核标准》等制度。

3.表彰激励:幼儿园成立专项基金加强对撰写随笔积极分子、注重原创、写作优异教师的表彰和奖励,鼓励更多教师会写、乐写、勤写。一是定期通报,加大对教师写作理解与支持的力度。每个学期都会以简报的形式,综合点评每位教师随笔书写情况,对优秀博客提出表扬,引起教师对随笔的重视。二是多投多奖。发扬撰写信息报道精神,积极向象山报、教育信息网、《象山教育》杂志不断投稿优秀随笔和参与县市组织的评选活动。对录取稿件按篇幅和不同级别报刊设立不同的物质奖励。三是表彰优博。召开表彰会,每年年终,根据教师每阶段学习的进程创设不同的奖项。如第一年评选出“创新奖”、“创作奖”、“优秀奖”、“鼓励奖”。第二年评选出“优秀论坛会员”、“优秀博客会员”。第三年评选出“优秀品论家”、“积极回帖奖”,召开专门会议,对获奖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这样优秀会员得名得利,热情更高,干劲更足,更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行走方式,既顺应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更契合了海岛教师自主研修和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在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的过程中,不同教师存在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更应该关注教师各自的特殊个性,更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提高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为内心的需求而学,为有效的工作而学,为幸福的生活而学,才能让网络研修真正成为海岛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鹤浦幼儿园)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教研工作计划小学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依据县教研室工作计划,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效能和专业能力,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强教学研究,狠抓常规落实,细化习惯培养,进一步做好课改教材的梳理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工作如下:

一、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夯实基础,提高教学效益。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程标准》,严格实施《小学生常规教学管理规程》,结合我校和班级实际情况,每位教师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按其计划实施。

2、依靠学科教研组和年级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三至五年级语文数学学科上,以河北远程教育网资源为主,同年级同学科备一课。加强同科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最大效能教学。同时,也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促进学科整合,整体提高教学效能。

3、组织阶段性教学质量测评和试卷分析,有针对性的改革教学,本学期我们继续坚持执行月考制度,单元过关制度等。

4、搞好教师教案的观摩学习,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教师课前准备的业务能力;搞好学生作业的评比,提高教师课后反思的业务能力,要求教师每周至少一篇真情实感教教学故事或反思,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把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同开发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安排课程,争取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同时尽最大可能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本学期仍然坚持以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2、各学科继续利用课外学习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挥学生特长,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活动计划,有记录、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组织学生进行诗文朗诵、讲故事、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文艺节目形式活动,给学生锻炼和展示才能的机会与舞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深化校本研修,营造书香校园。

1、完善教研组织和教研机制。严格要求各教研组按照学校教研计划认真实施,保证教研效果,使教师在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

2、抓好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要求教师把教育理论学习做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组织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信息动态及教育教学形势分析,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教师科研兴校意识。本学期计划每隔周进行一次教师集体学习,其它不定期学习;要求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致少一万字以上。

3、增强教师网络研修意识,要求有潜力教师建立博客,把有关教学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写进博客,增强教师间交流与研讨,提高自身素质;要求教师学习网上先进经验和方法,本学期教师网上听课致少五节以上。

4、开展听、评、说课等即时教研,搞好课例研讨,开展主题研讨。按照县教研室课例研讨十步曲要求进行研讨,主题研讨还要做到六定:定主题、定时间、定参加人员、定组织者、定主讲人、定议程,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经常组织公开课、观摩课活动,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有分析。每位教师都要参与,都要发言,都能够把新课程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5、搞好先进经验的交流和学习。组织好优秀教案、课件、优秀课、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要让优秀教师切实起到帮带的领头作用。

6、搞好县级课题《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成绩提高因素的分析》,争取本年度结题。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资源应用;网络研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3-0088-04

自我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以来,大环境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全面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重点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深化普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1]等工作重点,这些都全面指向了教育资源应用、网络研修等问题。因此,笔者调研了A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相关情况,并重点关注了上述两个问题。

“李康之惑”――警惕教育资源沦为“数字废墟”

201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某专业硕士论文答辩中,答辩委员会主席李康教授提出了一个困惑:以前在教育信息化初期阶段,我们主要是建网、建平台、建数据库等,感叹网上和平台里没有多少教学资源,就像高速公路上没有汽车和货物一样;后来我们加强了网络资源建设,使网络上和学校教学平台里有了很多教学资源,但由于没有多少人去用,导致很多资源都荒废了,这到底是为什么?[2]

1.部分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

A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于2014年1月改版后正式上线,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分享教师常态化教学教研的成果,方便开展各种教学、教研、学习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根据该平台最新公布的资源使用情况和教师空间开通情况,笔者做了初步统计,结果是平台注册用户5998874个,上传资源总量6295468个,下载资源总量8215622个,开通教师空间439996个,具体资源应用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地区资源应用水平差异较明显:活跃的市县,如a市的教师贡献了近20万个教育资源,f市平均每位教师下载4.31个资源,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而一些市县的注册用户数高于资源上传和下载总量,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活跃,没有积极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中来。另外,平均每个注册用户上传资源1.05个,下载资源1.37个,也就是说平台正式开通一年多来平均每位教师只上传和下载各1次,这样看来整体的资源应用水平很低。

2.原因分析

既然是以教育资源应用为主题的平台,我们还是从平台提供的资源本身来找原因。平台上以教学资源居多,采用“学科―出版社―年级―课时”四级划分,也就是每个教学资源对应一个课时,并且在上传时要选择资源的类型,如教学课件、电子教材、教学设计等。目前,人气最高的教学资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资源包,其下载量达到2661次,评论数为106条。该教学资源最大的特点是内容翔实,提供了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材料,包含PPT、Word文档在内一共17个文件。在用户评论区,几乎所有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留言都是“好”“内容丰富”“获益匪浅”等简单评论,而没有提及使用情况、改进意见等具体信息。平台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资源无人问津,其浏览量和下载量均为0。笔者在l市几所小学调研时向部分教师了解过该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使用情况,有的教师表示,在平台上很难找到想要的资源,因为并不是每个课时都有相对应的资源,有的资源质量不高,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有的资源看着好看却无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当问起是否乐意上传自己最近制作的课件时,大部分教师表示如果有必要会上传,也有教师表示最近正在做的课件需要参加公开课或比赛,不太方便上传。

3.解决问题的思路

(1)教育资源共建方面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3]其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曾多次提出,“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要求在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4]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资源不少,但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多,要靠广大教师一起共建,才可能实现资源的共享。笔者认为,具体做法可如下:

第一,教育资源开发的关键在于系统规划。安徽师范大学许之民副教授指出:秉承“互联网+”时代的理念,打破学校物理空间限制,实现多校虚拟空间的共建共享,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避免每所学校重复建设,才是真正实现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5]现在的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有其内在的原因,需要重新审视已经建设完成的资源,合理归类、查缺补漏,并按照课程知识体系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有计划地开发新的教育资源,避免出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第二,加快制订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和建设规范。按照目前“以赛促建”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各类比赛的要求和评审标准都不统一,这让教师难以适从。用标准和规范形成的框架,能约束教育资源无序开发的现状,使资源开发逐步走向成熟、恰当的道路。在微课等教育资源开发的初始阶段,理智、科学地建立、完善评价标准(游戏规则)对其后续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6]

第三,推进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虽然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师更应该关注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这是开发教育资源的根本目的。教育部印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专门强调要“丰富数字教育资源,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并提出“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7]这说明教师不但要站在实用的角度开发教育资源,还要会用、活用、用好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四,加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既不能对新技术视而不见,也不能被技术牵着鼻子走。北京师范大学赵国庆副教授提出了“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思路,即互联网只是教育改革的技术手段,教育才是核心目标。[8]目前,教育技术界基本认定TPACK有利于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也是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理论指导。随着教师TPACK水平的提高,他们自主开发教育资源和应用教育资源的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2)教育资源共享方面

首先,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分享网络教育资源的时候,不少教师会担忧知识产权问题,其实,在开发资源时只要标明引用的信息,原创部分留下作者的署名,那我们在共享资源时就会多一份坦然。其次,要培养交流和互动意识。教师把原创或者转载的资源拿出来分享,一方面是出于奉献精神,另一方面是盼望和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如探讨资源的优点与不足、讨论资源使用的心得体会、与他人的资源进行交换等。教师除了需要得到别人点赞外,更希望听到有用的意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再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供资源开发的思路、方法和工具,比资源本身更重要。

“李克东难题”――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有效性

2008年,在以教育博客为主的教师网络研修方式盛行之际,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李克东难题”:为什么教师在博客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字,在教学中却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为什么教师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9]

当时,“李克东难题”引发了教育技术界的广泛讨论。因为那时的网络研修形式还相对单一,借助博客平台发起讨论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许多教师以文章交流来研究教育问题。为了解决“难题”,李克东认为要从五个方面出发:开展专题探讨的教研、开展基于设计行动的教研、开展案例评析的教研、开展网上协作的教研和开展实践反思的教研。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现在的网络研修模式。

1.部分教师网络研修的现状

A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专门设置了教师社区栏目作为网络教研的平台,该栏目分为教师工作室、教研员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三部分。其中,教师工作室有398863个,每个工作室均包括教学资源、课后总结和教学研讨三方面内容。最活跃的教师工作室上传了1000多个资源,拥有20000多名粉丝和330000多的访问量。教研员工作室有1516个,每个工作室均包括教研动态、教学指导和教学研讨三方面内容。最活跃的教研员工作室上传了30多个资源,拥有900多名粉丝和150000多的访问量。名师工作室有136个,每个工作室均包括信息、教学资源、课题研究、教学研讨和荣誉室五方面内容。最活跃的名师工作室成员数为19个,拥有130多名粉丝和4000多的访问量。但开通后,毫无作为的工作室也不在少数。

2.原因分析

网络培训是当前教师培训方式的主流,各级教育部门花了很大精力建立起网络培训体系,并组织教师轮流定期参加。笔者曾对数名一线教师进行过访谈,其中大部分教师都肯定了网络培训的积极作用,包括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专家观点的启发、提高了信息技术能力、增加了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机会等。当问及是否会将培训学习的知识用在实际教学中时,许多教师表示除了技术方面的知识,其他培训内容在工作中应用的机会不多,甚至有一些教师委婉地表达了抵触情绪,这尤其值得注意。归纳起来,主要意见如下:一是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二是教师平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备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上,很难投入大量、完整的时间学习;三是教师学习的办公设备配置不到位,部分中小学教师还没有配备办公电脑,工作之外也不愿意花时间进行网络研修。

另外,在调查该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教师社区栏目时,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影响力相对较大的名师工作室和教研员工作室的活跃度反而不如普通的教师工作室?通过查阅资料,笔者认为,这与不同的学习者(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行为模式的不同有关:一是名师的大部分内容是原创资源和最新政策,权威性和可靠性较高,而普通教师更偏向于分享成果;二是名师倾向于答疑或表达见解,而普通教师更乐于参加讨论;三是名师的发言比较严谨,而普通教师的讨论话题更加宽泛。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积极性问题,同样值得思考。

3.解决问题的思路

“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10]互联网将学习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我们每天不间断地进行着碎片化学习;信息技术的进步让翻转课堂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成为可能;社交媒体的发展促成了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如果把这些新发展应用于教师网络研修,那必将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8篇

为此我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及办法:建立切实可行的教研制度;加强建设教研队伍,使教研意识在教师心中提升;结合实践,探索有效的教研模式;形成独特的教研特色;进一步完善教科研机制。

我校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依据县教研室工作计划,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效能和专业能力,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强教学研究,狠抓常规落实,细化习惯培养,进一步做好课改教材的梳理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工作如下:

一、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夯实基础,提高教学效益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程标准》,严格实施《小学生常规教学管理规程》,结合我校和班级实际情况,每位教师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按其计划实施。

2、依靠学科教研组和年级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三至五年级语文数学学科上,以远程教育网资源为主,同年级同学科备一课。加强同科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最大效能教学。同时,也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促进学科整合,整体提高教学效能。

3、组织阶段性教学质量测评和试卷分析,有针对性的改革教学,本学期我们继续坚持执行月考制度,单元过关制度等。

4、搞好教师教案的观摩学习,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教师课前准备的业务能力;搞好学生作业的评比,提高教师课后反思的业务能力,要求教师每周至少一篇真情实感教教学故事或反思,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

把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同开发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安排课程,争取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同时尽最大可能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各学科继续利用课外学习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挥学生特长,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活动计划,有记录、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组织学生进行诗文朗诵、讲故事、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文艺节目形式活动,给学生锻炼和展示才能的机会与舞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深化校本研修,营造书香校园

校本教研的进行对于各科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改善,均有着不可小觎的意义。但眼下不少中小学的校本教研却存在着选题定位盲目求“大”、研究主体移位、教师研究水平差强人意等诸多问题,从而使校本教研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实效;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人们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有误、本末倒置的校本教研目标追求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采取因校制宜选题、调动教师“内需”、建立激励机制等策略,才能使校本教研正确而有效进行,才能达到促进教师成长、教育质量提高的目的。因此我们采取以下针对性的措施:

1、完善教研组织和教研机制。严格要求各教研组按照学校教研计划认真实施,保证教研效果,使教师在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

2、抓好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要求教师把教育理论学习做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组织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信息动态及教育教学形势分析,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教师科研兴校意识。本学期计划每隔周进行一次教师集体学习,其它不定期学习;要求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致少一万字以上。

3、增强教师网络研修意识,要求有潜力教师建立博客,把有关教学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写进博客,增强教师间交流与研讨,提高自身素质;要求教师学习网上先进经验和方法,本学期教师网上听课致少五节以上。

4、开展听、评、说课等即时教研,搞好课例研讨,开展主题研讨。按照县教研室课例研讨十步曲要求进行研讨,主题研讨还要做到六定:定主题、定时间、定参加人员、定组织者、定主讲人、定议程,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经常组织公开课、观摩课活动,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有分析。每位教师都要参与,都要发言,都能够把新课程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5、搞好先进经验的交流和学习。组织好优秀教案、课件、优秀课、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要让优秀教师切实起到帮带的领头作用。

6、教研活动的内容要以解决学科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疑点等问题为重点,加强专题教研和案例评析,集中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7、搞好县级课题研究,争取本年度结题。

8、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沟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同其它兄弟学校共同研讨,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使每位教师都有向兄弟学校学习的机会,本学期继续争取与手拉手学校多联系,勤沟通,请进来学习,走出去锻炼。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实践;强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14-2

一、形成习惯,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首先,对教师个人阅读的建议。一是组织各学科教师通读钻研小学阶段的所有教材。这是一项基本功,对刚入职的新教师而言也是“童子功”,只有通读且非常熟悉了全套教材,才能做到瞻前顾后,并能准确地把握本年级、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要求,具体的教学中才能够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二是组织各学科教师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近日,历经十年课程改革实践后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已经颁布。每位教师都应系统地研读任教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版)》文本。三是鼓励教师正常订阅几份本学科的教学杂志,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和科研成果。四是倡导教师每学期研读一两本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专著。这样的倡导很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提,但是好像教师并不能积极响应,原因似乎是要求过高。其实细细算笔账就会明白,不是要求高而是习惯未养成!以色列人均每年的阅读量是六十本书,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年读三四本书还嫌多的话,那是说不过去的!再说,就是读四本三百页的书,平均每天也就读了三四页而已呀!所以关键是要引导广大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如果将完整的教师个人生活看成是一只飞行的鸟儿的话,这只鸟儿的“一体两翼”就是“教书、读书、写书”。如果没有读书这只“翅膀”,鸟儿又怎能飞起来呢?

教师的专业阅读不应该是“看书只看皮,读报只读题”的浏览或湖光掠影式的,而应该是深入地研读。研读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地读;研读就要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体会;研读就会联系教学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所以研读追求读的“质”,而非过分追求读的“量”。

其次,学校层面要调动教师的读书积极性,促进教师认真研读。一是解决动力问题,除了相关考核中设定相应指标,用行政来推进之外,还可设立专项的读书经费,为教师读书提供相应的奖励,如有的学校就实行了书籍代购制(请教师关注最新的学科教学的书籍,买来后先阅读,读后写出材料向同行推介,然后将书上交学校图书馆,学校给予报销。)二是营造读书的氛围,学校应倡导教师做书生教师,为建设书香校园积极努力,鼓励教师自觉组建读书小组,激励培养读书骨干。三是提供交流汇报的平台,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读书推介活动,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现场的,可以是本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

再次,区级层面的组织和管理。区教培研中心定期推荐读书目录,定期设计阅读主题,组织区内读书沙龙,开辟一网一刊的“教师悦读”专栏,定期评选区内十大藏书教师,评选读书标兵,给予适当奖励。

二、把握本质,让实践更具专业品味

第一,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学习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努力聚焦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做到观念和行为的双重转换。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关注“思维的发展”,通过不懈的探索实践,努力形成真正以学生为本的具有新区特色的“教学品牌”和教学经验,直至形成新区的教学理论。

第二,无论是课堂教学研究还是学科培训,都需要有适切的主题。组织教研活动应针对学科研究的情况进行整体规划,每个活动应该纳入到学科教学研究的整体规划之中,以体现教学研究的长期性和前瞻性。同时,每次教研活动必须依据当时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立主题,以体现教学研究的阶段性和针对性。这样能使每次活动有鲜明而具体的主题,每个活动之间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衡量主题适切与否,一方面要看研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具体,能否急广大教师之所急,另一方面要看主题与活动的定位是否匹配。区教培研中心要组织相关学科研训员在调研的基础上整体规划阶段性教学研究的专题,主要从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领域、不同的教学方式等方面来确立研究主题。有了确定的研究主题,就能让全区学科教师的研究聚焦在“一点”上,使研究具有针对性,也能使活动具有深刻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各学校应根据区教培研中心的统一部署,在学期初就做好全校各学科教研活动的整体安排,同时要引导教师每学期重点做好1到2个课例的专题研究。从“课前慎思——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课后反思——改进设计——再次教学——撰写总结”等环节全面细致地进行课例研究,这样通过几年的积累就能形成教师个人实践研究的案例集。同时,校长、教学业务管理人员要加强“行政听课评课”,加强对日常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学校还应组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教研活动,在不同的建构中,形成对话、深化认识、求同存异,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区教培研中心要进一步打磨、优化并推广旺庄实验小学的“一课二上三讨论”的“同课精构”校本教研模式。力争使每次的课例研究都做到“活动有主题、讨论有话题、评议找问题、聚焦成课题”,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在“备—上—评—研—改”的全程跟踪改进式课例研究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区教培研中心的各学科研训员,要组织相关人员在学校相关课堂教学观察量表的基础上,编制符合我区学校实际的、具有新区特点的、有针对性的、较为科学的学科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开展有质有量的观课评课活动。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要学会听课评课,要带着充分的准备去听课,要选择一定的视角去记录,要能从司空见惯的教学事实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化作研究的课题。在这种充分的学科专业互动中,实现参与活动的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反思,让写作成为实践的延伸

专业写作是教师提高专业发展水平的快车道。要让教师的实践充盈着理论的元素,必须使教师的工作课题化,即要让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开展课题研究。从新区“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来看,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省、市立项的研究课题,而且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十二五”期间,如何指导一线的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呢?

第一,要考虑如何选择研究的内容。一般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所谓“自上而下”是指以学校的主课题为龙头,学校下发子课题研究指南,引领全校教师紧紧围绕学校主课题选择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所谓“自下而上”是指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尤其是课堂教学实际)和自己研究思考的兴奋点,自主选择合适的问题转化成小型课题或微型课题,来进行研究。

第二,为有效开展小(微)型课题研究,各校应协调相关教师以任教学科相同和研究内容相关来组成研究小组,共同深入开展研究;区教培研中心也要设立小(微)型课题研究同盟,除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外,在一刊一网上开辟“小(微)型课题研究”专栏,提供平台让教师展示研究成果,并定期组织成果评选。

第三,区教培研中心还要协同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对学校(教师)考核的细则中增加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条款,从而提高教师研究的参与率和积极性,以此将教师“卷入”到研究之中。

提倡教师开设自己的教育博客,逐步增强教师记录教学行动和反思教学得失的意识,使教师逐步形成记录自己教学经历和教学反思的习惯。区教培研中心要协同教育局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考核规定,促进各校的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研故事。每一位老师还应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力争形成过程性和终极性成果。如,围绕课例研究记录和思考的过程,教师可撰写“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点滴感悟”等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研究资料,长期坚持积累,必将从中获得裨益。同时,加大政策引导,提供经费资助,鼓励支持教师著书立说。

四、虚实相济,用活动滋润共同体发展

为将课例研究落到实处,各校应积极开展“半日研修”活动,根据学期初的统一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开展,使课例研究活动制度化。同时,要让面对面的实地教研活动与隔空的网络研修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实际效益,努力优化研修方式。

网络研修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以网络协同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撑而开展的,有组织、有引领的教师自主研修活动的新方式,它不是对传统的教研和面对面的集中培训的取代,而是对传统的教师常规教研与培训的增容、延伸与发展。

第一,区研训员在网上调研后,商定研究主题并在网上公布。第二,执教老师独立备课或小范围集体备课后在网上公布教学设计。第三,组织各校教师在网上研讨设计,集体备课。第四,执教老师修订设计,然后现场上课,课后说课;其他老师现场观课,课后议课。第五,执教老师上传各种资源包和教学反思,其他教师网上继续议课讨论,未能参加现场活动的教师网上下载资料。

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网络课堂教学;网络工作室;协作组;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8―0038―04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实质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最终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之中,融入到鲜活的教学、学习生活方式中。

当前的网络教学应用,多用于课前课后,没有把网络真正地融入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何把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关键所在。本文是以基于中国教师研修网的教师网络工作室为平台,进行日常课程教学实践的一个探索总结。

一 关于中国教师研修网

中国教师研修网[1]是一个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集成平台。除了提供各类资讯和丰富的教学研修资源之外,还开拓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网络空间及用于交互的协作组。提供的主要服务有:

1 创建和管理个人工作室 个人工作室就相当于为教师提供的独立的网上办公室,在里面可以进行收发邮件、公告、组织活动、写工作日志、参与课题、管理资源等很多活动;

2 进行小组交流研讨 教师可创建或加入多个协作组,可参与小组教研活动、同步会议,与工作伙伴以至专家交流知识、共享资源;

3 与社区的工作伙伴分享资源 教师研修网提供展示交流资源的平台,每一位教师都可在工作室、协作组内查找、上传、报送、下载资源;

4 观看教学视频案例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专区中,您可以制作、上传和下载教学视频案例;

5 进入互动网络课堂 可以在研修网大讲堂中收看名家讲座,品评精品课堂,解读相关资源,还可以发表评论;

6 共建共享内容全面又实用的百科全书 可以参与编写基础教育百科Wiki,这是教师自己编纂的最实用的百科全书;

7 使用量身定做的即时通讯工具 教师研修网提供了专为教师设计的网上即时通讯工具“TQ(教师聊聊)”,方便您以音视频各种形式随时随地与多人交流、研讨----远程网络会议。

总之,中国教师研修网充分应用了web2.0的技术,实现了全民织网、信息消费和信息生产统一、信息聚合、Blog、RSS 、Wiki、Podcasting 、SNS等功能,提供了信息化知识管理----个人图书馆、资料室;网络办公平台----网络办公桌;专业组织----专业性社团、团队;专业信息通信----工作室、TQ等功能;以及应用这一平台进行日常教学、学生信息素质培养、自主协作学习培养、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网络工具,是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平台。本文就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介绍。

二 网络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法、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改革旧的教育弊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体系。旧的教学的六大弊端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培养、忽视现代媒体应用、忽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习和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灌输死记硬背。

新的教学体系是指更加注重教学的六个方面:(1)学生的三个发展(全面性、全体性、个性化);(2)三个能力培养(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3)教学的三特性(个别性、合作性、探究性);(4)使用现代教育手段;(5)联系学生生活;(6)情感、人格教育。

在实践中,新的教学体系需要更多地关注四种相关理论:(1)多元智能理论、混合学习理论(Blended Learning)、创新推广理论、最小代价和绩效理论;六种现代教育观(理念):素质教育观、双主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商情教育观、终身教育观、五大支柱教育观。

新教学体系建立中,现代课程建设是个重要的方面,课程建设要依据精品课程建设的五个标准(精品课程的五大支柱[2]):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技术、探究的教学模式、规范的教学管理。

在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中,有两种方式,一是网站的形式,二是以教师个人门户创建维护的形式。前者需要一个课程建设的团队,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完成,投入成本、技术较大,质量较高,但后期维护、师生交流等方面有些不足;后者由于是教师个人建设维护的,所以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交互好,对学生的服务质量较高,且随着教师多次实践,不断完善,课程质量会动态性地不断提高。因此笔者认为,以教师个人门户创建的网络课程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形式,是网络课程走进课堂、成为日常教学环境、成为教师教学工具的有效途径。

三 基于网络工作室、协作组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下面是笔者在《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等课程教学中,应用网络工作室、协作组进行教学的实践探索,分五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教学理念设计应用

中国教师研修网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一个理想平台,它不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网络技术,使教师能够把注意力放在了课程设计、资源建设、教学设计、和学生互动交流上。能够很好地实现混合学习,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统一起来;能够提供丰富的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如教师提供的网址、文档、案例等;能够提供一个基于任务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方便收集、整理信息,方便和教师、同学交流;能够掌握一种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技术方法,不仅能够课上学习,还能在课后继续学习;使学生拥有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空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网络时代的学习、工作、交流能力;能够很好地实现学习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充满热情地建设自己的网络家园;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学会新的读、写、算、交流能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利用网络工作室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工作室提供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服务如图1所示。

下面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工作室的结构与服务。教师和学生都建有个人工作室,作为个人的网络空间,用于个人网络学习、资料积累、交流的平台;老师可以就某门课程的教学创建一个课程协作组,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虚拟空间环境,要求学生都加入这个课程协作组,课堂教学就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教师的讲稿及相关的课程资源可以上传到“课程资源”中,这是一个树型文件夹结构。教师讲解完本次课之后,让学生在“专题讨论”区中进行本次课重点问题的讨论、作读书笔记、完成课堂作业、提问等(课前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活动,对每一个问题、活动,教师都要以附件的形式提供相关的资源、要求,这是设计的重点),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同步地进行个别网上指导。每位学生活动和参与的程度(贡献),系统以排名的方式给以及时的反映,这就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课程资源也可以上传到协作组的“课程资源”中,从而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师生共建。

2 资源建设设计应用

学习资源建设是教学、学习过程及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个人工作室,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建设课程资源“资料库”,并且能够随时地不断充实和完善,只要有联网计算机就可以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和传统的资料库比,这个资料库是一个多媒体信息资料库,以树型文件夹的形式存放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件,并可直接在网上打开,当然也可以下载使用。

(1) 教师资料库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以传统方式建设时,使用起来不很方便,查找资料时费时费力,而在个人工作室中,以个人的信息分类方法,创建一个树型的文件夹,除了收集所教课程的课程资源,还可以收集本专业相关的资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它资源,分门别类地存放,并且能不断地更新,查找起来也很方便[3]。同时也能方便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即,若和某教学课程相关的资源,可以单击“报送”按钮,直接链接到相关课程的协作组中,成为课程资源。

(2) 学生资料库建设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料的收集和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一点是网络学习的一个特征,也是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在传统教学中是不易实现的。同时学生资源库也为课后复习、今后使用,提供了资源保证,不失为一个终身学习的工具和平台。同样,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收集到和某课程相关的资源,也可以“报送”到相关课程协作组中,为自己积累“贡献”分数(这个分数是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在实践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上传的资源的质量审查,教师的工作量较大。

3 媒体媒传设计应用

利用中国教师网提供的网络空间,作为现代教学、学习的媒体和教学传播手段,能够很好地整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1) 创建课程协作组空间

教师承担的任何课程,都可以以该课程为名称,创建一个课程教学、学习协作组,如《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协作组,这个协作组实质也是一个网络空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一个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仅是教师可以上传资源,小组成员(学生)也可以上传。教师的工作是建好关于这门课程资源的不同文件类型文件夹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建设是师生一起完成的,这样,就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师生共建课程,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

(2) 常规授课

教师在课前做好课件、讲稿,上课时,在多媒体机房中可以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使课程协作组空间作为一个信息呈现的平台。而不用教师先用U盘把自己的课件拷到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方便了教师课前的准备,也能够很好地避免病毒传播。

(3) 学生专题讨论

教师讲授完之后(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师讲解时间可长可短,对于活动性的课型,教师用较少的时间讲述主要内容、结构、重点和难点、资源环境和学习过程安排),学生到课程的协作组就本次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题讨论,这是一个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过程,通过讨论,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知识的集体建构过程;还可以就本次内容作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还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文献并整理上传。

(4) 学生提交作业

在课中或课后,学生的作业可以上传到课程协作组的学生作业区,方便教师公开批阅、修改、评价。也方便学生进行多次的修改。

(5) 公告和留言

利用公告板,教师和学生可以一些关于课程、教学等信息;利用留言板,学生可以给教师或同学留言,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

(6) 利用TQ实现远程教学

TQ是中国教师研修网提供的一个远程教学工具(网络会议),可以实现远程教学,为学生提供远程教学指导和服务。

此外,教师网络工作室的这些功能,也可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笔者利用这个平台,和中学教师联合,组织了一个虚拟的课题研究协作组[4],方便了研究小组成员的工作、交流和共享。

4 教学模式设计应用

现代教学理念指出,有效学习的四大要素是活动学习、互动学习、情境学习、多元化学习。基于网络空间的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1) 个别化学习

教师在课堂集中讲授完内容之后,学生在课堂上利用自己的网络空间进行自主学习。阅读课程文档、教师的课件、搜索网上的资源、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等。学生活动的内容、方法和过程,教师要做好具体安排。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在协作组空间进行网络指导查检或巡回到学生坐位上进行指导,若是多数同学的问题,可进行集体讲解。

工作成果由于是呈现在自己的空间,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方便同学们的交流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2) 基于项目的学习

对于综合性的能力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进行基于项目的学习。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也可以是以每个人进行的,还可以是课堂的、短期的或长期的任务。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新教育、新理念、新教师、新能力”的学科论文;自定内容设计一个课堂教学设计和一个课程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期的作业。

(3) 协作学习

课程重点内容的专题讨论、小组协作进行的作业,都是协作学习的具体形式,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共同体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5]。

(4) 案例学习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供学生学习,如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说课稿,让学生具体体会真实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提供一个摩仿学习的范例。

5 教学管理设计应用

这里所说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作品、成果评价。利用学生的个人工作室,可以实现多种方法评价。

(1) 评价总则

网络教学的课堂应用,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多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的评价总则是: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建立自主探究性学习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学习、体会数字化学习的经验;培养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具有把理论、技术内化、迁移的心向和行动;质、量评价与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

(2) 质的评价

学会资料收集、分类存储的方法的;学会各种类型文档的阅读方法;学会各种文档的转换方法;学会讨论、交流的方法;学科小论文的写作方法。

(3) 量的评价

工作室首页:积分、浏览量、资源数、日志数、浏览数、评论数(包括最新评论)、分类;协作组页:小组之星、小组贡献、评论量、资源推荐量;每章节的阅读笔记;收集相关网址量;提问问题量等。下表1是笔者的一个量化评价表:

(4) 综合评价

下表2是笔者设计的一个用于学生互评和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综合评价表:

四 实践体会

通过基于个人网络工作室的课程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真正地走进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使现代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实现无缝的整合,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绩效;同时,只有课堂教学中的全方位应用,也才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于个人门户的网络空间,能够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新教学理念、新技术的运用,把教学改革落实到生动具体的教学生活中去,推进教学改革、学习方式变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 ] 中国教师研修网[EB/OL].

[2] 南国农.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3] 姜河的工作室[EB/OL].

[4] 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课程建设研究[EB/OL].

上一篇:大学生兼职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一年级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