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01:49:16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第1篇

首先为我们做讲座的是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在讲座中,李方教授提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更好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水平均衡,素质能力精良。反应出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很高,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杨司长,杨司长曾多次在国际教育大会上发言,多次参加全国性教育及体育工作会议筹备,在中外刊物上发过教育类论文数十篇。在此次讲座中,杨司长提出了国家7号文件,强调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党的教育方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底落实以小时锻炼。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百年老校北京四中,景山学校和昌平实验二小,在1400人的北京四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有人说,进如北京四中,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清华和北大的门槛。可以看出,北京四中的教育实力相当雄厚,在体育方面,北京四中的投入也相当大,校园内建有篮球馆和游泳馆,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景山学校和昌平试验二小,我们听了两位当地体育教师的讲课。切实的感受到了课改成果。还有昌平试验二小组织有序的大课间操,感触都非常深刻。

在6月24日上午陈雁飞陈院长的“今日教师与体育教学”的讲座中,谈到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陈雁飞,北京教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全国中小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讲座中,陈院长与我们共同观看了几个全国体育教师的示范课,并一一进行了点评,围绕课程展开讨论,结合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在讲座中,陈院长提出“组长和体育骨干教师带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并进行了阐述;

1、要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创新的领头人。

2、要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拓人。

3、要成为学生体育讲课的引路人。

4、要成为学校校长打造体育特色的助手。

5、要成为东胜区领导工作思路的提供者。

6、要成为师德的带头人。

7、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

在细节上,提出“怎样实现最好的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有明确的方法呈现出来,以及思路的设计。讲座的最后,陈院长带给了我们10种不同的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为我们以后的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此行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23日上午,毛振明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名师,多次发表了很多著作,在讲座中,毛院长为我们诠释了新课改的含义,软、硬、笨、晕四个字更是形象具体的概括出了我国当代学生的体质,毛院长提出了“有关青少年体育的几个思想误区”并进行了具体的论证;

思想误区1:只有完全消灭了应试教育,青少年的体育才能发展。

反论:

1.应试接受好教育,应试选择好工作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择方式(社会出头的三种方式:暴力、金钱、学习)。

2.日本等国家的应试教育也很严重,但体育开展的很好。

3.许多好学校的体育开展得很好。

主张:

1. 不能消极地等待。

2.不能怨天尤人,做好学校体育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思想误区2:青少年的体质下降是文明的代价,我们没有办法遏制。

反论 :

1. 日本在1993年前肥胖增加很多(2.4和1.8倍),但近年来已大为好转

2.力量、耐力和速度是比较容易发展的,缺的是我们的决心和狠心

3.大连周水子小学的体育经验的启示

主张:

要在学校教育和体育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手段,积极地和有目的地锻炼学生身体,迅速改善部分体质状况,要广泛地开展像“北京市小学生健身工程”那样的工作

思想误区3:文化课学习拼的是时间

只要现在孩子身体没事就要紧

反论:

1.学生真的要写那么多字,做那么多题吗?

2.本人学日语的失败与体会

主张:

素质教育是效率教育,是质量教育,而不是疲劳战术。

要宣传“8-1≥8”的公式。

要研究体育锻炼益智的功能和体育锻炼提高学习效率的机理和案例。

思想误区4:

锻炼青少年的身体不能出现意外伤害;

体育锻炼必然伴随运动伤害。

反论:

1.体育是“人体在运动”的现象中死伤最少的吧?

2.人在自己的运动中有天然的避险和保护的技能

3.北京的体育教师为什么从双杠上掉下来

主张:要正确对待运动的伤害,不要风声鹤唳更不能因噎废食。

要把所有的运动伤害挤到“意外”里去.;

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要通过锻炼身体谋求真正的安全。

思想误区5:

身体锻炼不能强迫,强迫就没有乐趣;

体育活动一切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反论:1.清华大学的强迫体育运动和50年代大学生的美好回忆

2.痛苦后的乐趣才是真正的成功

主张:实施体育锻炼也要诱、骗、劝和强迫手段并举,要软硬兼施。

要让学生体验到挫折后的成功,艰辛后愉悦,反对莫名其妙的失败和以失败而告终的失败。

在讲座中,毛院长一一列举出身边发生过的事件和案例来进行论证和反思,此次讲座内容真实,论证有力,不空洞。三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全场没有一个人感觉到疲乏,每个人就像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听完毛院长的讲座,让我对体育又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 培训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关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1)――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春师范学院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班的培训任务。培训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圆满结束。

培训通过采取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内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需求为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教学指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针对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探索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求的各种理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与研讨。培训按照项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互动、共享、多样化特征。

在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学校不断总结反思,以探求使项目有效且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案,但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的特点有以下5个结合:

1.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团队。本次培训聘请了吉林省内省外、校内校外多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培训期间,还带领学员到省内重点小学进行参观和课例观摩。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理论专题讲座,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既有国培专家指导下学员的理论研究环节,又有“影子培训”及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实践推广环节。既有学员课上理论学习环节,又有课下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独立练习及完成作业的实践应用环节。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次培训在注重教学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设计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请专家做了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还请专家为大家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使大家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课例观摩和学员自我教学交流相结合。通过现场课例观摩使大家身临其境,领略高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通过学员教学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其他学员的特长。

5.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本次培训除了有集中形式的专家讲座之外,还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训”,这对大家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培训之初应使学员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案与要求。本次培训方案是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聘请了省内、国内一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但部分农村学员对于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兴趣不高,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通过省教育厅与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联系,以获得参训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本次培训开班之初,我们发现各学校选派学员的变动比较大,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及数量与省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骨干教师名单不符,这给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接待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3.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各学校对顶岗置换实习生的质量要求过高以及对置换实习生的安全无法给出保障,使实习生不能及时下派,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极大地干扰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部分参培教师对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有些学员感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现存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5.外聘专家、外籍教师及培训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与参培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差距太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后期经过调整有所好转。

总结反思问题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1.预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平的学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可适当减少一些理论讲座,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通过省教育厅与地方教育局提前联系,组织调研,预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

3.在培训之前提前做好顶岗置换实习生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对接工作。

4.组织英语教法教师到吉林省农村和长春市部分小学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训方案。

5.聘请的高级外语专家和学者不宜过多,应该多聘请一些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并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走进他们的实际课堂听课,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国培计划”是国家发展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吉林省的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理解小学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解决英语教师由英语新课程理念向英语具体教学行为转化的问题,为全面推进英语新课程在全省的深入实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最终形成一批具备较高学科素养、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能够在农村基层小学发挥骨干作用的英语学科带头人;一批用于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教师资源;一批就地取材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知识更新的课程与学习资料;一批适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课或示范课;从而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作者简介: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呈现出理念的相对滞后、过程相对封闭、方法相对单一。由此,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加强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形式各异、方法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安康教师进修学校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也做了积极尝试。

一、“三+五”研训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2008年以来,学校依据陕西省“阳光师训”工作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的理论依据,校领导组织有多年培训经验的教师,依据当地实际的教师教育需求,并科学的进行调研。科学制订了“三+五”研训模式,即以“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个人反思”为环节的三天集中学习+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校本研修”五项任务为整体流程的实施方案。

1、名师示范环节

由学校组织科研人力,选拔市区级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提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方案提交学校,由学校组织研讨教案设计、修改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

2、互动交流环节

名师示范课之后,辅导老师先组织学员进行分组,一般8-10人为一个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示范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整,教学理念是否先进,重点突出和难点解决情况,教学的组织与变化,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等。各小组选派小组长总结小组交流成果,收集交流问题,然后在大会交流展示。

3、专家引领环节

“三+五”研训模式中,有遴选的专家进行指导,做专题讲座,并回答学员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根据名师示范和学员交流汇报情况,及时组织教学,做即兴发言或专题讲座。让教师在培训以后有所得,有效地解决骨干教师存在的困惑。

4、个人反思环节

针对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环节的内容,个人整理培训中的反思、感悟或体会,撰写个人反思文章。

集中学习结束以后,每一位学员还要完成五项校本任务,即“骨干教师培养书”。填写教师专业成长基本情况;“他山之石”包括做两次专题讲座,观看议课两节“名师课堂”,专业阅读两部书籍;“校本研修”包括两节“一课两上”、课题研究、区域内讲座、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指导学科教师意见、综合评价。

三天四个环节的集中学习和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五项“校本研修”任务,为“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想

针对骨干教师培训特点,学校继续深化“三+五”培训模式的实践,植入参训人员课题研究任务,强化教育科研导向,丰富、完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五步循环式”培训模式构想,这种模式仍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

1、问题调研:设计问题、分组调研、发现问题、提供依据

这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首要环节。怎样培训教师,该培训什么样的内容,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传统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培训者,了解被培训者的需求至关重要。依据以往的经验,组织人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分散到基层乡镇学校,对近三年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问卷调查,组织当面座谈交流。返校后,整理问卷、整理问题,为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2、确定菜单:依据问题、确定专题、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对于专题,学校采取试讲制,按学科分类,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选拔优秀者进行大会交流,群众打分取平均值占40%,评委打分取平均值占60%,两项和达90分以上,方可通过。

3、专业引领:实践课堂、专题讲座、解答疑难、提升能力

就骨干教师而言,专业引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践课堂提升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充实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答疑解惑中,不断更新思想,提升能力。

4、研讨反思:听课议课、互动交流、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实践课堂之后,就是听课议课环节。通过专家与学员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形式,发现问题、总结优点、交流体会,最后将撰写论文,转化成果。

5、跟踪反馈:实践反思、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总结

对于专家讲座,实践课堂,研讨反思等培训效果如何,同样也有反馈机制。学校制定有每一位专家讲座之后的定性评价和建议,并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专家。同时,根据需要,选派相关人员下乡镇基层学校,跟踪检查骨干教师的专业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再一轮骨干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的依据。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丰富了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了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强化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区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大教师的参与力度。让更多老师参与此项教学工作中来,有利于不间断地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保证培训模式的有效实践。

2、更多地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模式,积极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对于偏远山区的乡镇骨干教师,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将集中附近乡镇的骨干教师,设置教学点,分散时间,专家送教下乡。

4、多样的培训模式相结合。如利用远程网络培训、利用本校的网站、或者利用QQ平台交流互动等,有利于拓宽培训的辐射面、提升培训的质量。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 方式反思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05-0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资培训已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校的发展,也才有学生的成长。面对新课程在培育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以及近年来教师培训层次的提高、培训机会的增多,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培训质量,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注重拓宽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学习是每个教师的终身工程”。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

校,必须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机会,积极创设一个人人能学,人人爱学的环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适应时展的步伐。

(一)关门学,自我学习提素质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必须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许多理论成果都已成形,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选购一些国内外理论书籍、媒体资料,制订切实的学习计划,出台相应的措施,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理论自学,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素养。

(二)出去学,开阔眼界长见识

学校要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业务进修,积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加强外地先进教育信息的捕捉,并与之加强交流和协作,避免教师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通过出外听课、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请来学,传经送宝长经验

教育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学校或者多校可以联合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教育理论专题讲座,释疑解惑;邀请学者、教研员来校深入课堂指导、听课、诊断教学教研问题,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育教学顾问,确保培训工作高起点、高质量。

(四)互助学,共同学习促提高

学校要通过系列讲座、组织研讨、集体办公积极为教师搭建名师成长平台。比如利用教法创新讲座、优秀教师讲座、班级管理讲座等,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及时改变观念;组织有针对性的课题研讨、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促进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使之互动互补,进而达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五)用媒体,丰富载体学经典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 “云教育”理念的提出,“云教育”平台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兴起,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热炒,使教师培训的方式、载体更加丰富,学校要有计划的引导广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师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录课教室,充分利用微课原理,观摩已有的微课案例或录制自己的微课教学案例,从中学习细节、学习经典,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培训经验总结,促进教师反思,内化专业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和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从经验型和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教师培训经验的总结和培训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要针对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做法,总结培训体会,反思培训学习的得失。特别是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仿课”和反思总结,把学到的精品课和经验“搬回家”,让全体教师共同分享、提高。

三、注重培训考核评价,突现培训实效

学校要建立教师培训成长档案,将教师的学习计划、培训学习反思总结、培训成果等资料及时存档,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校导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除此外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考核评价。

(一)注重教师培训与课题研究结合考核

教师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树立“教科研促训”“教科研促教”的意识,将课题研究作为检验教师培训实效的突破口,让培训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在教学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使之习惯于带着研究的目光来发现和思考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二)注重培训与教师传班带相结合考核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教师培训 对策研究 徐州地区

一、论文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需求持续上涨,培训供不应求,但是有的幼儿教师不愿意再参加“假培训”。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将从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培训对策研究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分析

研究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徐州地区幼儿园教师对于接受继续教育的态度及已有的培训经验,还了解徐州地区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与现状。并根据以上结果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实施幼儿教师确切需要的、幼儿教师能够掌握并运用的多样化的幼儿教师培训模式。

研究者对徐州地区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的部分幼儿园各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各个市辖区、县、县级市幼儿园幼儿教师培训活动或幼儿教师培训课程比例为70%。其中,幼儿园教师培训收费比例为55%,一周两次课程安排比例为71%,培训质量为95%,有园本培训比例为45%,如图:

在徐州地区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中,有37.5%的幼儿园缺少甚至缺失对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幼儿园的因素,例如:教师培训活动开展起来不容易组织和管理,幼儿园缺少相对专业的教师培训活动场所、材料、计划,幼儿园会对收费与否,教师培训活动开展的成果和影响犹豫。二是幼儿教师的因素,例如:幼儿教师对于教师培训的态度,幼儿教师接受培训前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基础,幼儿教师的学习方式,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后是否及时反思并理解运用到日常幼儿园的活动中。

三、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培训类型单一,以专家讲座形式为主,培训方会邀请一些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但是理论内容偏多,实际操作经验少。培训教师无法很好地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在平时的幼儿游戏与活动中。

幼儿教师培训内容陈旧,有些培训仍然以师德和知识技能的培训为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信息技术的培训,幼儿教师制作课件,音频、视频的制作,白板的使用等。

四、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对策

(一)培训类型多样化

幼儿教师培训类型多样化是指以下园观摩、听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这三种培训形式为主。前两种培训教师的参与程度较高,有利于采取互动方式开展教学。专题讲座,教师更加青睐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园长和教师,更接地气。

本调查还发现,教师更加愿意得到的培训材料是学员的研修成果。研修成果是教师平时实践而得来的经验,再加上新的培训内容,两者不断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得到反思与提升的成果。学员研修成果体现了参加培训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培训者在培训期间要对教师的文章或作业或论文及参与的研究课题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适当安排教师研讨和交流活动。

(二)培训内容层次化

针对徐州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地区的幼儿教师培训的相关现状,总结出幼儿教师的培训要丰富多样化。以师德为主线,增设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培训,让徐州的幼师学习到发达一线城市的幼教资源。也可以增设信息技术的培训,让教师能够设计出自己想要的课件。

(三)学习方式参与化

幼儿教师学习方式参与化是指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示范课、听课,调动幼儿教师对培训课程的积极性,加强老师体验、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参与化的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需要培训者的周全考虑与合理设置及教师的积极配合。选择典型性、普遍性的案例,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能够轻易激发老师对于案例分析的学习兴趣,参与和理解运用。在进行课程选择时,首先要符合幼儿教师的需求,其次是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最后要有利于老师的学一反三,能够引发教师思考,以及培训结束后回幼儿园运用。

(四)考核方式指标化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校本教师培训 新课改 组织机构 目标计划 考核评价

1999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

所谓校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校本教师培训也称校本学习即以教师为培训主体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学习与培训活动。

校本教师培训的特点:(1)以校为本:以本校的实践活动为起点,将学校的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2)立足岗位:根据本校教师的岗位、基础、现状在结合本校的特征展开的培训活动,是学习、研究、实践活动三者的有机结合。(3)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研讨,主动学习。(4)开放式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都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和多样化的。

校本教师培训的意义:有利于以最经济的时间、最简约的方式、最少财物的消耗,达到全体教师都享有培训;有利于更新教师观念,升华教师的师德修养,积累学科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群体凝聚力;有利于增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的能力,成为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及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以研究新课程为切入点,在充分理解校本教师培训的内涵、充分把握校本教师培训的特点基础上,做好校本教师培训,营造一支师德素养高尚、学科知识丰富、教育教学业务精良、研究创新能力出众的师资队伍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

校长作为培训第一负责人,全面指导校本教师培训,毋庸置疑是组织机构的组织者、策划者、决策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分工与职责:

(1)师德培训组织:负责全校教师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世界观。

(2)教学实践培训组织:负责教育基本能力、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教学实践活动,培养骨干教师成名成家,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3)教学管理培训组织:负责班主任工作、学校中层管理工作的培训,更新管理理念,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和谐发展。

(4)教学研究培训组织:负责新课改教学实践及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培养更多研究型教师。

(5)管理与评价组织:负责培训制度、计划的落实和培训成效的评价、奖惩,使校本培训更趋合理化、科学化。

二、明确目标,制订落实制度计划,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

校本教师培训体现了教育教学岗位既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研究场所的先进理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紧密联系的认识规律。因此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培训的目标,制订切实的、科学的计划,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培训是校本培训的中心主题。“以人为本、敬业奉献”,“树形象、铸师魂”,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是教育教学力量的源泉,没有高尚的师德爱岗敬业就无从谈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修订并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这是校本师德培训的纲领。

(2)师资培训是校本培训的重点工程。新课改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师是课改实验和推广工作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学实践培训,可以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具备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培训中树骨干标杆,传丰富经验,新老结对,“青蓝工程”,可以发挥骨干的中坚力量,更快更好地培养新教师的成长,新血液、新观念、新生力的成长可以带来

学校及整个教育事业的有生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在改革中求学习、谋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3)科研兴校是校本培训的本位要求。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当前教师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是“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和“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结果,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

(4)管理能力是校本培训的技能要求。新课程赋予班主任等学校基层管理者新内涵。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观念的时代,基层管理者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观念,向发展型、创造型、科研型转变,做学生自我管理的导师、引路人。

三、评价反馈,总结经验,创新培训,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动力

校本培训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校本培训进行全面评价反馈,是对培训成果的经验总结,有利于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评价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要建立在有完整的培训档案的基础上。使评价有根有据,公平公正。

(2)评价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一套优秀的评价方案要经教师的充分讨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3)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师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问卷评价,结合学校量化考核得出综合评价。

(4)评价要运用多元评价方式。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结果是客观的、全面的。

(5)评价要注重过程,注重结果,注重激励性。鼓励先进,不搞“秋后算账”,只作反思、讨论、行动。

参考文献:

[1]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2]裴跃进.校本教师培训概念内涵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4).

[3]杜杰,李争婕.教师成长途径及其实现[j].教学与管理,2007(33).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第7篇

对于教师培训而言,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提供尽可能真实的教育情境,给予尽可能准确的现场指导,使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中获得实践性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智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专业的实践性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教师培训无法脱离实践而展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出富有实践智慧并且能够反思实践、改进实践的教师。在这个意义上,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是最符合教师教育内在规律的培训模式。

二、实践取向教师培训培养模式的内涵

对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全面理解需要对其提出的现实背景进行思考。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提出,主要针对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教育实践环节、轻视教师自身经验等问题。这种以培训机构或高校为中心的理论取向的培训模式,容易造成认知与实践的脱节、知与行的分离。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就是要坚持培训面向实践、走进实践、服务于实践。培训要扎根于教师的工作职场,与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教学活动紧密相连,以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培训内容,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能力为重点来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在岗位上得到训练,在教学中实现成长。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一)以中小学为基地

与“以高校为中心”的传统培训模式不同,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以中小学为基地,把教育实践作为主渠道,辅之以理论课程学习,高校与中小学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培训任务的培训方式。将中小学作为培训基地,能够为培训提供最充分的、情境化的培训资源,让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思考问题,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中小学和高校之间是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培训的每一阶段都是培训双方沟通、协商和共同实施的。

(二)关注实践反思

对于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技能训练”这一狭窄的视野内,也就是说,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所倡导的教育实践不是“操作性实践”,而是“反思性实践”。后者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实践观,认为教育实践不只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和获得,而是通过在行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反思的方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形成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主张中小学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剖析,进而学会解释和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

(三)理论与实践交融

理论和实践是一种相互滋养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中缺乏相应的理论背景,就会导致知行不协调,其教育行为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无法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实现专业发展。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并不否认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要打破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相互脱离的培训模式。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以“嵌入式”的方式开设理论课程,将理论学习融入到教育实践过程中。只有教育理论在复杂的情境和特定的案例中被重新解读,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并转化为教师的内在认识,使教师在“先行后知、知而再行”的不断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

三、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现实构建

近五年来,聊城大学以高校与中小学合作、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探索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并逐渐构建了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该模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强化教育实践为主渠道、并以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为依托,解决了传统培训中存在的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内容重复、效率低下等问题。

(一)“三位一体”的协同运作机制

聊城大学与地方政府、中小学结成伙伴关系,合作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三方都十分重视和珍惜这种合作关系,明确了各方的责任与权力,并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工作研讨制度。聊城大学并于2011年成立了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所,作为研究与服务聊城基础教育的新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之间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在这种“三位一体”协同运作机制下,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并不是松散的教师个体学习方式,而是以中小学为主体、以高校为主导、地方政府协调、三方通力合作的培训模式。

(二)“一核心二结合三关注”的培训理念

培训坚持“一核心二结合三关注”的理念:以教育实践为核心取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近期培训目标与可持续的专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始终关注教师在实践反思中理解教育的内涵,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为转变,关注教师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升。

(三)“六阶段”的培训过程

聊城大学通过大量调研和长期探索,将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总结成“六阶段模式”,即“确定需求、沟通协商、制定方案、前期培训、主体培训和评价反馈”。具体思路如下:

1.确定需求。

培训的意向首先产生于中小学,而不是产生于培训机构。中小学感到教师在教学中有进一步提高和进修的必要后,首先确认需要培训和提高哪些方面,然后与高校培训机构联系,也可以由当地教育局向高校传递信息。

2.沟通协商。

在确定教师特定需求的基础上,中小学与高校培训机构协商怎样依据教师的需求编排出培训课程。中小学要明确提出高校应提供什么样的培训课程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高校要尊重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允许他们在沟通协商中表达自身的需求,允许中小学拥有教师培训的决策权和规划权。

3.制定方案。

协商结束之后,要在多方面人员参与下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培训方案。方案完稿后首先交给即将参加培训的教师修改,得到教师的认可后才能最后确定下来。这样能够使教师有目的地参与到培训中。

4.前期培训。

培训的前两天一般是以高校培训机构为基地进行的。前两天的课程作为导引课程,从“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网络平台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参训教师对培训课程有一个宏观把握。同时还介绍新的知识技术概况、教学原理与方法论,有助于教师开阔视野,在跨学科横向联系与交流方面受到教育和启发。

5.主体培训。

两天导引课程之后,以中小学为基地,在高校教师参与下的教师在职培训才正式开始。这个阶段是整个培训的关键一环。高校教师深入到中小学教学的第一线,直接参与中小学教师的集体备课,定期组织现场观摩,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引导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有效的行动策略,并付诸实践。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实践—反思—研究—行动”的循环往复,反映了主体培训阶段的基本过程。

6.评价反馈。

在培训过程中和结束时,以多种方式获得参训教师、主讲教师、中小学校、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以积累培训经验,完善培训方案,提升培训质量,实现培训分层推进。

(四)“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除了专题讲座、示范、集体备课、讨论交流等形式,培训还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参训教师真正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1.课堂观察。

中小学优秀教师提供现场课例观摩,高校教师引领参训教师开展课堂观察式评课,包括课前制定观察量表、课中做好观察记录、课后提出观察建议等环节。参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个人反思、同伴互动,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

2.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文字或视频)研究可以让参训教师分享优秀教师的智慧与经验。好的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能使参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相对照,不断研究和反思,构建与教学事件相关的情境性专业知识。

3.行动研究。

结合参训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组成专题研究小组,合作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辅以具体的行动跟进。引领参训教师在查找资料、与同行研讨、设计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开展行动研究,亦教亦研,提高他们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4.任务驱动。

培训要求每位参训教师完成“三个一”的任务,即一篇教育叙事、一篇教学反思、一节公开课。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改变了参训教师被动学习的状态,使他们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反思者、实践者。培训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由外到内的传递,更是参训教师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四、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反思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将教师的教学、科研、培训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而言,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保持反思和注意。

(一)如何增强参训教师的主体意识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是基于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实践。就目前的教师培训而言,参训教师距离“反思型实践者”的角色定位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培训中,他们的行为更多地表现为对实践的简单学习、机械模仿和盲目遵从,而缺乏对实践的批判性反思和创造性改进。因此,进一步增强参训教师的主体意识,才能够使实践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实现。

(二)如何在实践中回应理论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有着丰富的内涵,但是在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与理解的偏差,在操作层面上容易出现将实践取向窄化为“教学技能提升”或“操作性实践”的倾向,可能导致参训教师理论基础薄弱、思想理念混乱等问题,从而距离优秀教师的培养目标越来越远。因此,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要尊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相回应。

(三)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小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中小学作为培训基地,在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中小学对于自身的责任和作用还缺乏一种自觉认识和主动担当。怎样使中小学更加主动地调整自身的角色认知,怎样使中小学优秀教师更加充分地参与到培训指导工作中,都将是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校本教师培训 新课改 组织机构 目标计划 考核评价

1999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

所谓校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校本教师培训也称校本学习即以教师为培训主体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学习与培训活动。

校本教师培训的特点:(1)以校为本:以本校的实践活动为起点,将学校的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2)立足岗位:根据本校教师的岗位、基础、现状在结合本校的特征展开的培训活动,是学习、研究、实践活动三者的有机结合。(3)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研讨,主动学习。(4)开放式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都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和多样化的。

校本教师培训的意义:有利于以最经济的时间、最简约的方式、最少财物的消耗,达到全体教师都享有培训;有利于更新教师观念,升华教师的师德修养,积累学科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群体凝聚力;有利于增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的能力,成为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及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以研究新课程为切入点,在充分理解校本教师培训的内涵、充分把握校本教师培训的特点基础上,做好校本教师培训,营造一支师德素养高尚、学科知识丰富、教育教学业务精良、研究创新能力出众的师资队伍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

校长作为培训第一负责人,全面指导校本教师培训,毋庸置疑是组织机构的组织者、策划者、决策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分工与职责:

(1)师德培训组织:负责全校教师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世界观。

(2)教学实践培训组织:负责教育基本能力、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教学实践活动,培养骨干教师成名成家,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3)教学管理培训组织:负责班主任工作、学校中层管理工作的培训,更新管理理念,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和谐发展。

(4)教学研究培训组织:负责新课改教学实践及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培养更多研究型教师。

(5)管理与评价组织:负责培训制度、计划的落实和培训成效的评价、奖惩,使校本培训更趋合理化、科学化。

二、明确目标,制订落实制度计划,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

校本教师培训体现了教育教学岗位既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研究场所的先进理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紧密联系的认识规律。因此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培训的目标,制订切实的、科学的计划,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培训是校本培训的中心主题。“以人为本、敬业奉献”,“树形象、铸师魂”,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是教育教学力量的源泉,没有高尚的师德爱岗敬业就无从谈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修订并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这是校本师德培训的纲领。

(2)师资培训是校本培训的重点工程。新课改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师是课改实验和推广工作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学实践培训,可以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具备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培训中树骨干标杆,传丰富经验,新老结对,“青蓝工程”,可以发挥骨干的中坚力量,更快更好地培养新教师的成长,新血液、新观念、新生力的成长可以

带来学校及整个教育事业的有生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在改革中求学习、谋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3)科研兴校是校本培训的本位要求。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当前教师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是“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和“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结果,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

(4)管理能力是校本培训的技能要求。新课程赋予班主任等学校基层管理者新内涵。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观念的时代,基层管理者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观念,向发展型、创造型、科研型转变,做学生自我管理的导师、引路人。

三、评价反馈,总结经验,创新培训,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动力

校本培训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校本培训进行全面评价反馈,是对培训成果的经验总结,有利于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评价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要建立在有完整的培训档案的基础上。使评价有根有据,公平公正。

(2)评价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一套优秀的评价方案要经教师的充分讨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3)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师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问卷评价,结合学校量化考核得出综合评价。

(4)评价要运用多元评价方式。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结果是客观的、全面的。

(5)评价要注重过程,注重结果,注重激励性。鼓励先进,不搞“秋后算账”,只作反思、讨论、行动。

参考文献:

[1]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2]裴跃进.校本教师培训概念内涵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4).

[3]杜杰,李争婕.教师成长途径及其实现[j].教学与管理,2007(33).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20世纪末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以小本培训为主。依据小本培训的特点和意义,本文认为新课改背景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小本教师培训:(1)加强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2)明确目标,制订落实制度计划,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3)评价反馈,总结经验创新培训,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动力。

1999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

所谓校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校本教师培训也称校本学习即以教师为培训主体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学习与培训活动。

校本教师培训的特点:(1)以校为本:以本校的实践活动为起点,将学校的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2)立足岗位:根据本校教师的岗位、基础、现状在结合本校的特征展开的培训活动,是学习、研究、实践活动三者的有机结合。(3)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研讨,主动学习。(4)开放式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都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和多样化的。

校本教师培训的意义:有利于以最经济的时间、最简约的方式、最少财物的消耗,达到全体教师都享有培训;有利于更新教师观念,升华教师的师德修养,积累学科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群体凝聚力;有利于增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的能力,成为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及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以研究新课程为切入点,在充分理解校本教师培训的内涵、充分把握校本教师培训的特点基础上,做好校本教师培训,营造一支师德素养高尚、学科知识丰富、教育教学业务精良、研究创新能力出众的师资队伍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

校长作为培训第一负责人,全面指导校本教师培训,毋庸置疑是组织机构的组织者、策划者、决策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分工与职责:

(1)师德培训组织:负责全校教师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世界观。

(2)教学实践培训组织:负责教育基本能力、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教学实践活动,培养骨干教师成名成家,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3)教学管理培训组织:负责班主任工作、学校中层管理工作的培训,更新管理理念,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和谐发展。

(4)教学研究培训组织:负责新课改教学实践及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培养更多研究型教师。

(5)管理与评价组织:负责培训制度、计划的落实和培训成效的评价、奖惩,使校本培训更趋合理化、科学化。

二、明确目标,制订落实制度计划,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

校本教师培训体现了教育教学岗位既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研究场所的先进理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紧密联系的认识规律。因此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培训的目标,制订切实的、科学的计划,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培训是校本培训的中心主题。“以人为本、敬业奉献”,“树形象、铸师魂”,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是教育教学力量的源泉,没有高尚的师德爱岗敬业就无从谈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修订并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这是校本师德培训的纲领。

(2)师资培训是校本培训的重点工程。新课改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师是课改实验和推广工作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学实践培训,可以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具备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培训中树骨干标杆,传丰富经验,新老结对,“青蓝工程”,可以发挥骨干的中坚力量,更快更好地培养新教师的成长,新血液、新观念、新生力的成长可以带来学校及整个教育事业的有生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在改革中求学习、谋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3)科研兴校是校本培训的本位要求。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当前教师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是“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和“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结果,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

(4)管理能力是校本培训的技能要求。新课程赋予班主任等学校基层管理者新内涵。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观念的时代,基层管理者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观念,向发展型、创造型、科研型转变,做学生自我管理的导师、引路人。

三、评价反馈,总结经验,创新培训,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动力

校本培训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校本培训进行全面评价反馈,是对培训成果的经验总结,有利于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评价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要建立在有完整的培训档案的基础上。使评价有根有据,公平公正。

(2)评价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一套优秀的评价方案要经教师的充分讨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3)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师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问卷评价,结合学校量化考核得出综合评价。

(4)评价要运用多元评价方式。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结果是客观的、全面的。

(5)评价要注重过程,注重结果,注重激励性。鼓励先进,不搞“秋后算账”,只作反思、讨论、行动。

参考文献:

[1]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2]裴跃进.校本教师培训概念内涵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4).

教师培训反思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理念;培训方法;总结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8-01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承担中小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主体,作为一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研究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当地教育教学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本文以作者多年的继续教育培训经验和深入实际对参加培训教师的了解和研究,就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谈点自已的观点和方法以期和大家共勉。

1.培训者必须更新培训理念

1.1 要树立以培训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培训者必须将培训对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了解他们现实的需求,更要了解他们潜在的需要,还要去研究他们发展的需求,在培训的内容、模式上,应该尊重培训对象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培训对象的基础上来确定培训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转变培训理念就要求培训者要尊重培训对象的现状和需求,按需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培训质量。

1.2 要树立培训者首先是一个研究者的理念。教师培训,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是一门科学,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培训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面对、需要研究、需要探讨。这就要求培训者首先要是一个学习者。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转变角色,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成果,只有首先成为一个学习者,才能做好培训者。同时培训者还是一个研究者和合作者。培训者必须要研究教学、研究培训,要与团队合作与培训对象合作,才能提高培训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促使其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培训质量。

1.3 要树立培训对象是重要培训资源的理念。培训者在培训时不仅要开发文本、环境和社会资源,同时要将培训对象作为重要的培训资源,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同样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特别注重开发生成性的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要转变将培训对象仅仅作为是被动的接受者的传统观念,要将培训对象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资源的提供者,要尊重他们的创造,尊重他们的经验,注意在培训中互动和交流时生成资源的捕捉和开发。

2.培训内容的设立要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2.1 设置培训内容时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科学的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培训内容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结果要进行分析,要从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发来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要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他们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他们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他们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总的来说,教师培训工作应以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内容模块,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

2.2 培训内容设置的现实性。通过调查分析,在现阶段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应在下述几个方面:现代教育理论,解决教师理论基础,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教学管理及班主任工作;新课程标准学习,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开展新课标的基本理论学习,让教师们把握新课程的原则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为老师上新课程理念下的展示课,启发和引领教师去适应和实施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和成果应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培训时要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培训者在进行培训时要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法。

3.1 反思性教学法。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即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凭已有的实际教学经验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在教师培训中倡导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把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融会贯通,反思重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2 教学案例研究法。教学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中的问题、过程的记录与再现、反思与探讨。培训中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学案例让教师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和情境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分析,产生丰富的、个性化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审视教育实践,在真实背景和个人体验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训者在分析教学案例时,不仅要从案例中指出理论要素,从经验上升为理论,更要从案例研究过程中使受培训者得到实践性知识,得到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启示。

3.3 问题切入法。从培训对象本身存在的困惑出发,结合培训目标,就某一带共性的问题由培训者列出专题,在进行讲座的前提下,将问题作为深入进行研讨的专题,让培训对象共同参与,这种研讨有利于激活培训对象潜能,促进提高培训对象总结反思能力,还有利于教学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要做好培训后续工作

4.1 培训后要对受训者进行跟踪指导。跟踪指导,就是每一个培训者都要在集中培训后对培训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指导教师将理念转化为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会课前策划、学会组织教学资源、学会捕捉生成性资源、学会教学反思、学会组织调度课堂技巧和策略,指导教师做好教育科研,解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

上一篇:领导干部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干部培训总结讲话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