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23:58:59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业成长 组合拳 策略探寻

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学经验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的过程,也是教师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与磨炼。在日新月异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还会遇到各种阻碍,也会存在各种困惑,如,教师自主追求专业成长的意识不强,专业发展呈现片面性,无法形成教学的实践智慧等等。为了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学校多管齐下,立足师本,聚焦研修,更新理念,探求有效教研方式,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提升的快车道,从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造力的教师队伍,打造一个善于钻研、合作互助的教师团队。

一、目标导航 播撒一个“成长”之愿

促进教师潜能开发关键是要着眼于人的主体性发挥,因而引导教师制订自我专业发展的目标规划,在每位教师的心中播撒向前、向上的愿景,并在计划、实践、评价等环节中制定富有成效的激励制度,是促进教师潜能开发的有效措施。

(一)制订自我发展规划 追求自主发展目标

为了引导教师对自身职业状况有个深刻的认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使专业成长成为教师的自我要求,学校教科室拟定方案,让教师制订个人年度发展规划(见表1),并采取学期“个人反思”的形式,帮助教师通过反思来了解自身的目标推进情况。

除了教师制订个人年度发展规划,四十五周岁以下的教师还需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要求记录教师的行走轨迹,让教师在成长档案记录中看到自身的成长历程,反思着,进步着,一步一步地走向专业成长的目标,并随时调整其努力的方向。

(二)建立发展性考评机制 记录自主发展轨迹

学校建立教师发展性考评的长效机制,即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管理及年度目标考核制度,目的是将常规检查与专业发展相结合,让教师树立专业成长意识,把自己的专业发展看作是一个终身的、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过程。具体流程为:(1)由本人根据自身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的优势与缺点,制订个人专业发展的年度目标规划;(2)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鉴定小组根据教师个体发展层次进行权衡与评价,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年度目标提出修改意见;(3)教师最终形成个人年度专业发展目标规划(要求规划中的目标既非空中楼阁,亦非信手拈来);(4)学校通过网站公示每个教师的个人年度专业发展目标规划;(5)学年末,学校对照个人年度专业发展目标进行考核,并公示考核结果,对目标达成的教师进行奖励。

教师制订专业发展目标规划,并在实践中记录下行走的足迹,前行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反省中思索着自己的得得失失,在循序渐进中促进个人专业的发展。

二、着眼差异 构筑一个“ 增压”之场

学校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以及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着眼于教师间的差异,将教师专业成长分成新教师的“入门”培养和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两个层级,并制定分层的要求,分类培,构建有针对性、务实有效的培养方式,营造自我加压的磁力场。

(一)结队帮扶 新教师的“入门”培养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适应期,因此,对于那些刚毕业分配的、教龄不足五年的或选调进来一年的教师,首先是参加“入门”培养。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配选了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担任师傅,建立“师徒结对”合作体。师傅与徒弟定期相互听、评课,师傅要辅助徒弟制订发展规划,并督促徒弟每学期按照规划实施。师徒研修的重点是教学基本功的培养,重点关注如何读懂教材,掌控课堂。让每一位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基本的课堂组织程序与方法,引导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让他们尽快胜任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内外兼修 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速骨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根据每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的基本功比赛、课堂赛课中的表现,以及教科研实际情况,确定有培养潜质、上进心强的青年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学校为他们创设多元平台,通过课堂调研、诊课活动、二度设计的雕琢、送教下乡的锤炼等活动,摸索课堂教学的策略,追求教学的艺术性,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提炼教学思想,同时加强教学科研,刷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以新理念、新思想统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用集体的智慧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校还规定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类名著,每月上传一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通过教学调研周、教学展示节等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开设各种推门课、展示课、送教下乡课等,使骨干教师在不断的“加压”过程中努力走向卓越。

三、多元研修 开辟一条“磨砺”之径

学校采用多元研修的方式,拓展研修的空间,构建一个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系统工程。通过自主研修,开放课堂,有效观课、辩课等方式,让教师真正脚踏实地,在校本研修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磨课促进成长 议课研习教艺

教师通过不断学习研修,实现了从理念到操作行为的转化,逐渐提炼出三环五段的“争鸣课堂”范式,即“学”“争”“做”三环节,个体学、合作学、三辩式、反馈巩固、拓展延伸五段式。这既为教师教育智慧的展现提供了场所,也为师生、生生交流搭建了互动平台,更为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找到了支点。

学校定于周三中午为年级组专题研修活动时间,组员们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分学科进行争鸣课堂的集中备课活动。首先是教师不携带参考资料独自设计导学案,探讨备课中的困惑点,初步达成本课时的导学案;然后各自在一度研修的基础上,借助各类教学资料,对导学案进行修改,要求撰写出调整前后的思考;接着执教教师借鉴各位教师的教学导学案,进行再次修订,并开展年级组层面的研讨展示课。通过一次次的研备,一次次的反思修正,对教师来讲是一次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学校正是以这种团队研备的方式打磨着课堂教学艺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让教师有效地钻研教材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海量的教学信息,教师间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研修组实行了“集体研课、分组备课、课件共享”的备课方式。教师在友好合作、交流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备课、研课、听课的能力。研修活动主要以观课、议课为主,采用圆桌会议式、网络交流式、方阵辩论式等形式,以“改进、提高”为主要价值取向,让教师展示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以鼓励教师暴露问题获得帮助,求得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给力网络研修 创新教研模式

“研修共同体”是学校校本研修网的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开放了教师的话语权,让大家畅所欲言,百家争鸣。网上研修的主要模式有三种:①“你上我评”互动研修模式。与传统教研方式不同,“你上我评”这一研修模式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学校网络中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以几校之间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将执教教师的录像课于研修社区平台的视频点播中心上。各校组织教师进行点播观看,并将所感、所想、所思进行跟帖评议,既营造了教师自觉磨炼课堂技艺的研修氛围,又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种有深度又便捷易行的日常研修方式。②“家常磨课”自主听课研修模式。一般是课题组倡议,教师自发参与,是一种追求自我历练的展示式研修活动。教师向研修共同体管理中心预约,进行课堂教学实录的拍摄,制成课堂教学实录后将视频和教学预案都在博客中,并在相应的研修圈子中发“评课邀请公告”,邀请本学科研修圈内的教师观看视频并进行指导。参与观课的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预案时就跟帖提出相应的建议,也可以在课后跟帖评价。③ “案例剖析”即席评价研修模式。有别于“QQ即席评价”,它的过程表现状态不局限于参与听课的对象,而是把全程评价记录下来,通过博客上传到相应的研修圈子,让大家在教学预案和QQ即席评价的记录中进行对比、分析,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这一研修模式是共同体中教师面对面的交流,相对来说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由于即时面对面的研讨交流,时间紧凑,问题集中,针对性强,效果更佳,是一种短、平、快的网络研修模式。

四、争鸣社学 浇灌一片“成长”之林

明清时期桥下小学旧址上曾有过“鸡鸣社学”组织,石涛、黄砚旅、余绍宋等众多名人墨客曾来此讲学。学校传承悠远历史,创新争鸣文化,将学术组织取名为“争鸣社学”,意即能像当年的“鸡鸣社学”那样,把一批有发展意愿的青年教师组织在一起,他们亦师、亦生、亦友,通过课堂研讨、专题研究等系列专业研修,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以此带动学校名优教师团队建设,创新教师发展成长载体。学校采用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导师与成员,并成立“争鸣社学”领导小组,有效开展理论学习、教学研讨、专题研究、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活动。

(一)名师工作室 专题研讨助推成长

教育专家睿智的思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宛若一股股甘泉浇灌着教师们的心田。怎样让青年教师快速实现从“新手”到“行家里手”的转变?学校特邀特级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室”,摹爸氐愣韵筇课、小型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小课题探索、特色活动牵线、家庭作业关注”等方面引领并督促青年教师自我加压,自主提高,铺就其专业成长的幸福阶梯。近年,以特级教师朱乐平领衔的“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龙游工作站”落户在桥下小学,朱老师组建了“龙游工作站”的QQ群,每月布置工作站的青年教师们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完成教学设计、反思等学习任务。工作室围绕培养目标,开展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为教师的个性化成长创设条件。比如,课堂教学类专题有:听评课专题活动、专题教学指导活动、同堂异构教学活动等。学术论文研讨专题有:论文写作指导和交流研讨、论文评奖活动等。课题研讨专题有:课题申报研讨活动、课题成果推广活动等。通过专题研讨活动,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二)活动锤炼 拓展教师交往的新时空

“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助跑,教师们能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开拓教育的视野,努力超越自我。学校为此组织了众多的教研活动,比如,回娘家上课活动:指的是调入学校三年以及三年以上的教师回原单位上示范课,让“娘家人”来评价这个“嫁出去”的教师进步如何,同时还要求带上一至两位教师一同去上研讨课,共探共研。引路课:为促使县、市学科带头人、名师们不断钻研,学校还积极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为新教师开设“引路课”。半个月组织一次,促使教师去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在展示中带动周边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学比武课:学校制订了《教师发展规划》,两年一次组织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上“比武课”,通过现场编写教案、现场说课、借班上课等一系列比赛,有效地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专业化成长既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认识,也是教师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更是教师自觉追求的终极目标。学校创设多样化平台,让教师通过集体研修活动来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努力进行课堂实践,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现代教育 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68-01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人才靠学校培养,重任落在教师身上。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建国精英,必须打造出一支精良的育人师资队伍。笔者工作在重庆市奉节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谨以奉节县为例,略论提升师资培训水平,提高现代教育师资专业技术实力。

1 统一规划,突出三大举措,推进教师教育工作

1.1 师德为先,以师德教育为核心,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的思想灵魂,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始终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开展一次师德师风巡回演讲、师德征文、师德标兵竞赛、评选活动,广泛深入开展“铸师魂、正教风、树形象” 等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县继教中心通过组织师德培训、师德考试,并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了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范围,形成长效约束机制,进一步推进了我县师德师风建设。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初步形成了“爱岗、笃学、敬业、奉献”的氛围。

1.2 创新模式,以教师培训为抓手,提升教师从教能力

其一是加强县级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其二是依托市培基地,并派遣教师到国家教育基地参加培训,引领教师教育发展;其三是开展网络研修,实施优质资源共享;其四是借力高等院校,助推农村师资发展;其五是夯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1.3 研训并举,以继教科研为载体,促进教师培训发展

2008年10月,我校申请了市级课题《三峡库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效性探究》,2009年5月开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心教研组全员参与此课题,现正在准备结题。通过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实现了边培训边研究,边研究边培训,有效的促进了教师培训向科研化、规范化、实效化方向发展。

2 完善机制,狠抓五大工作,保障教师教育落到实处

2.1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

在县教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教师教育工作的领导,严格实行统一领导和一把手负责的工作制度。由县教委人事科牵头负责全县教师教育工作,由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办公室负责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中小学要明确分管领导,确定分管科室,明确教师教育工作责任。

2.2 狠抓继续教育中心教研活动

为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建立健全了继续教育中心教研组,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指导团队。大力开展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深入研究各类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市级培训者培训项目,积极组织选派培训人员参加市级培训,提高培训师资整体水平。

2.3 抓实教师继续教育过程管理

一是健全学习管理制度。做到培训中有笔记,有发言;培训后有反思、有总结等。二是严格考勤制度。培训进行三级出勤检查(班主任—教务员—学校行政)。缺勤超过规定者,进行补培补训。三是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培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颁发结业证书,作为学分登记和报销培训费用的必备依据。四是建立学习反馈制度。培训单位将参训人员出勤、考核结果等情况反馈到任职学校,纳入单位上班出勤和个人年度考核。

2.4 严格教师继续教育考试考风

近几年来,以继续教育考试为切入点,严肃考风考纪,增强培训实效性。在考试中,一是坚持了三不原则:不代考、不下位、不抄袭;二是把好两关:即监考教师关与巡查关(实行校级、县级两极巡查)。由于组织严密、到位,确保了继续教育各类考试的顺利进行。

2.5 健全继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我县将教师教育工作纳入相关单位、学校年度工作的督导评估系统,对教师教育工作成绩优秀的单位、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效果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督促其改进工作。将教师个人参加县级及以上集中培训,教师进修学校将参训人员出勤、考核结果等情况反馈到任职学校,纳入单位上班出勤和个人年度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同时,严格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严肃登记审验行为,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登记审验结果,作为新教师转正定级、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奖励等的必备依据之一。

3 明确一大目标,全力完成三大工程

3.1 确立一大目标,即以创奉节教师进修学院为目标,形成“研—训—实践”一体化培训模式,打造渝东地区教师经教育高地

进一步优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范学校、教科所、电大站的资源,继续充分凸显优势,形成合力,真正发挥“五大中心”作用,为创建奉节教师进修学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三大工程奋力完成

(1)实施名师工程计划。建立一支师德过硬、专业优良、有研究潜质、教学个性突出、实践能力强、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组建奉节县教师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全县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同时,切实抓好对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履职考核及待遇落实工作。

(2)实施学科教育培养计划。以学科教育培养计划为龙头,形成分层分类培养机制,构建覆盖全员的教师培训新序列。 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将以专业发展阶段为导向,分为新教师培训、初级教师培训、中级教师培训和高级教师培训四个层级。每个层级按学科分类组织,将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有机结合,形成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的有序体系。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良性发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研修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市教师“千人赛课”为抓手,以抓教研组建设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落实创建优秀学科组,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师教育八字方针,立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开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基本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研修工作“三大原则”,即坚持整体性发展原则,我校教师人数较多,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校发展不够协调,本期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将由教科室牵头,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研修活动,最终实现学科均衡发展,教师整体协同提高,学科教学独具特色;坚持研修一体化原则,以教研组研修、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四课”(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活动、课型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案例分析为手段,以小课题研究、问题反思和总结为主要内容,以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实现校本研修的高效务实目的;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指导的原则,把握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引导教师改革教育工作模式,整合校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实现校内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科研工作中,严格做到“三细”(细心、细致、细节)、 “三严”(严谨、严肃、严格)、“三实”(踏实、务实、落实)的教学管理策略。

本期研修工作立足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师资队伍建设工作;②课标研读工作;③师德、师能提高工作;④强化网络研修;⑤州市级课题实验工作;⑥教师个体小

课题研究;⑦探索五种课堂教学模式(早、晚自习课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⑧研修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主、自觉研修氛围;⑨教研组建设。

通过开展以上九项工作,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三、具体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①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自培自修,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继教培训,力争人人达标。

②组织开展好“四课”活动。“四课”活动在我校长期坚持,形成惯例,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将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杜绝评课流于形式,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听课节次严格落实,记录详备,严禁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听课学习任务,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并纳入继续教育灵活学时审登,凡听课节次不足或集中听课者将予以经济处理并在期终研修考核中予以扣分。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在9月底完成。

③加强学校教学骨干队伍培养力度。为确保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继续采取“分类培养、典型示范、骨干先行、整体带动”的思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确立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分层研修,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期终将评出优秀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管理将初步出台管理办法,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将纳入相应管理。

④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协调、配合政教处做好全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强化班主任教育理念更新,抓好案例分析,做好班级德育小课题研究,探索优秀班集体建设模式。

⑤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20xx.9-20xx.8)启动,对教师的成长规划进行分类,切实落实各层教师的学期成长计划。

2、继续加强课改实验工作

按照课改的总体精神和思路,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建立既具有学校自身特点,又与国家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取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深化课改,更新观念,在观念上要进一步强化新的教学质量观、师生观、评价观,在行动上要实现“三变五让”(三变: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

①继续加强课改工作。各年级组、教研组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这一核心,结合学科研修活动,开展好新课程研修工作,强化教师新教育理念的建立,强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教

学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并把教学反思形成制度,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基本方针。

②利用“四课”活动,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研讨形式为主,把课改理论转化为课改实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示范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教学圆桌(圆圈)会议的形式把评课引向深入。

③研读新课标。各学科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标,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标,力争做到“不走样,常创新”。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基础,明白教学要点,提升优质课堂教学比例。落实未认真准备的课不上、未细致思考的问题不提、未认真研究的题不做,尽一切可能减少课堂废语言、废环节。未备课却上课的视为教学事故,并与个人年度、学期考核挂钩。

④引导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记录好教师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纳入学期个人研修考核。

⑤盘活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资源,用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教师,并初步实施各级骨干教师工作学期考核制。

⑥课型研究工作要由教研组长落实,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研讨出五种课型的基本程式,并在教师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可能的话在期终 评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

3、配合教务处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要确保我校的毕业班质量明年再上新台阶,完成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和质量目标。重点是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备课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胸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现状、差异有数),手中有法”。上课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实现能力目标,达到思维训练。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实行“走课”,推门听课、学科考点教学指导。

4、强化教育科研工作

①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抓好州市级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及时总结,形成课题成果,确保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小课题研究讲求实效;非课题化工作要积极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把工作课题化落到实处。

②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认真审阅教师上报的小课题,并筛选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课题立项。以教研组为阵地,学科教师为主研人员,以行动研究和叙事性研究为手段,把研究成果尽快梳理出来,力争今年有课题结题。

③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积极参加校本研究网科研平台)和读书活动,参加读书活动的征文交流活动。

④加强特长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师竞教竞技(千人赛课决赛)活动中予以有力指导,力争在今年取得好成绩。

5、强化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在春季培训的基础上,本期将把培训工作范围扩大,做到培训的指向性更明确。严格落实参加远程教育的教师的网上培训,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时与学分。不仅仅人人要会利用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上课,而且要会制作课件,会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要求每位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一份电子教学设计(课件、单元检测、模拟训练等)。凡未在e21教育网(省校本研究网)注册的年轻教师要以实名注册,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每期完成10学时的网络研修形式的学习。全员达到市仪供站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把培训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学期考核奖惩。

6、凡参加08年秋季涉外研修活动的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每次活动必须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继教中心安排的所有研修活动都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学时登记。

7、不断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组织开展网上教研和教育观念网上辩论赛等活动。抓好“四优”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教科 研部门组织的评优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风采。

8、本期校本研修工作的几点要求:

①完善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尤其是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

②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要以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个人规划表的填写。 ④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备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学习方式、作业设计;二是规范集体备课的运作程序:中心设计人提供教学设计讨论稿——集体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中心设计人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书——将修改后的设计书分发给组员作为教学执行书——填写课后小结。三是加强集体备课的考评。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在开学初集中学习课标,规划好本期本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依据年级学生学科学情,找到学科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⑤小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将实行教科室与教研组共同负责制,结果纳入教研组考核。

总之,08年秋教科室工作将以务实、高效为工作指针,全力以赴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为小渡船民中品牌铸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工作行事历

九月:01.校本研修工作会(教研组长)。

02.课标学习研读。

03.审批并确定立项小课题研究日程。

04.落实开展本期集体备课工作。

05.制定“四课”计划。

06.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07.安排落实研修活动。

08.年青教师推评后备骨干教师的遴选启动工作。

09.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

10.新调入教师见面课(汇报课)。

11.千人赛课组队准备参加市决赛。

>12.推普周系列活动。

13.市教育工作会议。

十月:01.开展课改交流课和研究课活动。

02.立项课题实施研究。

03.举办“我与课堂”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04.集体备课月检查考评。

05.安排落实参加市千人赛课活动。

06.读书活动检查。

07.10月上旬参加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汇赛活动。

十一月:01.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

02.安排落实市研修活动。

03.课题研究交流。

04.初三复习课型、讲评课型研讨活动。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06.学期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阶段性检查。

十二月:01.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02.初一、初二课型模研讨交流活动。

03.立项课题的结题筹备工作。

04.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叙事论文 验收。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一月:01.“四课”活动总结评奖。

02.立项课题结题、评奖工作。

03.校本研修、自主研修考核。

04.总结学期研修工作。

05.整理资料归档。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良性发展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研修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市教师“千人赛课”为抓手,以抓教研组建设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落实创建优秀学科组,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师教育八字方针,立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开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新局面。二、工作基本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研修工作“三大原则”,即坚持整体性发展原则,我校教师人数较多,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校发展不够协调,本期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将由教科室牵头,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研修活动,最终实现学科均衡发展,教师整体协同提高,学科教学独具特色;坚持研修一体化原则,以教研组研修、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四课”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活动、课型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案例分析为手段,以小课题研究、问题反思和总结为主要内容,以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实现校本研修的高效务实目的;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指导的原则,把握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引导教师改革教育工作模式,整合校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实现校内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科研工作中,严格做到“三细”细心、细致、细节、“三严”严谨、严肃、严格、“三实”踏实、务实、落实的教学管理策略。

本期研修工作立足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师资队伍建设工作;②课标研读工作;③师德、师能提高工作;④强化网络研修;⑤州市级课题实验工作;⑥教师个体小

课题研究;⑦探索五种课堂教学模式早、晚自习课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⑧研修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主、自觉研修氛围;⑨教研组建设。

通过开展以上九项工作,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三、具体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①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自培自修,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继教培训,力争人人达标。

②组织开展好“四课”活动。“四课”活动在我校长期坚持,形成惯例,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将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杜绝评课流于形式,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听课节次严格落实,记录详备,严禁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听课学习任务,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并纳入继续教育灵活学时审登,凡听课节次不足或集中听课者将予以经济处理并在期终研修考核中予以扣分。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在9月底完成。

③加强学校教学骨干队伍培养力度。为确保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继续采取“分类培养、典型示范、骨干先行、整体带动”的思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确立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分层研修,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期终将评出优秀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管理将初步出台管理办法,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将纳入相应管理。

④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协调、配合政教处做好全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强化班主任教育理念更新,抓好案例分析,做好班级德育小课题研究,探索优秀班集体建设模式。

⑤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2008.9-2011.8启动,对教师的成长规划进行分类,切实落实各层教师的学期成长计划。

2、继续加强课改实验工作

按照课改的总体精神和思路,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建立既具有学校自身特点,又与国家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取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深化课改,更新观念,在观念上要进一步强化新的教学质量观、师生观、评价观,在行动上要实现“三变五让”三变: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

①继续加强课改工作。各年级组、教研组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这一核心,结合学科研修活动,开展好新课程研修工作,强化教师新教育理念的建立,强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教

学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并把教学反思形成制度,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基本方针。

②利用“四课”活动,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研讨形式为主,把课改理论转化为课改实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示范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教学圆桌圆圈会议的形式把评课引向深入。

③研读新课标。各学科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标,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标,力争做到“不走样,常创新”。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基础,明白教学要点,提升优质课堂教学比例。落实未认真准备的课不上、未细致思考的问题不提、未认真研究的题不做,尽一切可能减少课堂废语言、废环节。未备课却上课的视为教学事故,并与个人年度、学期考核挂钩。

④引导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记录好教师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纳入学期个人研修考核。

⑤盘活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资源,用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教师,并初步实施各级骨干教师工作学期考核制。

⑥课型研究工作要由教研组长落实,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研讨出五种课型的基本程式,并在教师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可能的话在期终评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

3、配合教务处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要确保我校的毕业班质量明年再上新台阶,完成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和质量目标。重点是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备课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胸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现状、差异有数,手中有法”。上课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实现能力目标,达到思维训练。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实行“走课”,推门听课、学科考点教学指导。

4、强化教育科研工作

①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抓好州市级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及时总结,形成课题成果,确保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小课题研究讲求实效;非课题化工作要积极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把工作课题化落到实处。

②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认真审阅教师上报的小课题,并筛选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课题立项。以教研组为阵地,学科教师为主研人员,以行动研究和叙事性研究为手段,把研究成果尽快梳理出来,力争今年有课题结题。③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积极参加校本研究网科研平台和读书活动,参加读书活动的征文交流活动。

④加强特长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师竞教竞技千人赛课决赛活动中予以有力指导,力争在今年取得好成绩。

5、强化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在春季培训的基础上,本期将把培训工作范围扩大,做到培训的指向性更明确。严格落实参加远程教育的教师的网上培训,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时与学分。不仅仅人人要会利用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上课,而且要会制作课件,会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要求每位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一份电子教学设计课件、单元检测、模拟训练等。凡未在e21教育网省校本研究网注册的年轻教师要以实名注册,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每期完成10学时的网络研修形式的学习。全员达到市仪供站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把培训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学期考核奖惩。

6、凡参加08年秋季涉外研修活动的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每次活动必须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继教中心安排的所有研修活动都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学时登记。

7、不断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组织开展网上教研和教育观念网上辩论赛等活动。抓好“四优”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评优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风采。

8、本期校本研修工作的几点要求:

①完善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尤其是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

②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要以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个人规划表的填写。④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备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学习方式、作业设计;二是规范集体备课的运作程序:中心设计人提供教学设计讨论稿——集体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中心设计人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书——将修改后的设计书分发给组员作为教学执行书——填写课后小结。三是加强集体备课的考评。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在开学初集中学习课标,规划好本期本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依据年级学生学科学情,找到学科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⑤小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将实行教科室与教研组共同负责制,结果纳入教研组考核。

总之,08年秋教科室工作将以务实、高效为工作指针,全力以赴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为小渡船民中品牌铸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工作行事历

九月:01.校本研修工作会教研组长。

02.课标学习研读。

03.审批并确定立项小课题研究日程。

04.落实开展本期集体备课工作。

05.制定“四课”计划。

06.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07.安排落实研修活动。

08.年青教师推评后备骨干教师的遴选启动工作。

09.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

10.新调入教师见面课汇报课。

11.千人赛课组队准备参加市决赛。

>12.推普周系列活动。

13.市教育工作会议。

十月:01.开展课改交流课和研究课活动。

02.立项课题实施研究。

03.举办“我与课堂”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04.集体备课月检查考评。

05.安排落实参加市千人赛课活动。

06.读书活动检查。

07.10月上旬参加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汇赛活动。

十一月:01.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

02.安排落实市研修活动。

03.课题研究交流。

04.初三复习课型、讲评课型研讨活动。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06.学期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阶段性检查。

十二月:01.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02.初

一、初二课型模研讨交流活动。

03.立项课题的结题筹备工作。

04.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叙事论文验收。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一月:01.“四课”活动总结评奖。

02.立项课题结题、评奖工作。

03.校本研修、自主研修考核。

04.总结学期研修工作。

05.整理资料归档。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本学期,学校研修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市教师“千人赛课”为抓手,以抓教研组建设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落实创建优秀学科组,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师教育八字方针,立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开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基本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研修工作“三大原则”,即坚持整体性发展原则,我校教师人数较多,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校发展不够协调,本期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将由教科室牵头,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研修活动,最终实现学科均衡发展,教师整体协同提高,学科教学独具特色;坚持研修一体化原则,以教研组研修、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四课”(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活动、课型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案例分析为手段,以小课题研究、问题反思和总结为主要内容,以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实现校本研修的高效务实目的;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指导的原则,把握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引导教师改革教育工作模式,整合校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实现校内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科研工作中,严格做到“三细”(细心、细致、细节)、“三严”(严谨、严肃、严格)、“三实”(踏实、务实、落实)的教学管理策略。

本期研修工作立足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师资队伍建设工作;②课标研读工作;③师德、师能提高工作;④强化网络研修;⑤州市级课题实验工作;⑥教师个体小

课题研究;⑦探索五种课堂教学模式(早、晚自习课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⑧研修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主、自觉研修氛围;⑨教研组建设。

通过开展以上九项工作,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三、具体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①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自培自修,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继教培训,力争人人达标。

②组织开展好“四课”活动。“四课”活动在我校长期坚持,形成惯例,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将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杜绝评课流于形式,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听课节次严格落实,记录详备,严禁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听课学习任务,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并纳入继续教育灵活学时审登,凡听课节次不足或集中听课者将予以经济处理并在期终研修考核中予以扣分。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在9月底完成。

③加强学校教学骨干队伍培养力度。为确保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继续采取“分类培养、典型示范、骨干先行、整体带动”的思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确立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分层研修,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期终将评出优秀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管理将初步出台管理办法,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将纳入相应管理。

④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协调、配合政教处做好全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强化班主任教育理念更新,抓好案例分析,做好班级德育小课题研究,探索优秀班集体建设模式。

⑤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2008.9-2011.8)启动,对教师的成长规划进行分类,切实落实各层教师的学期成长计划。

2、继续加强课改实验工作

按照课改的总体精神和思路,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建立既具有学校自身特点,又与国家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取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深化课改,更新观念,在观念上要进一步强化新的教学质量观、师生观、评价观,在行动上要实现“三变五让”(三变: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

①继续加强课改工作。各年级组、教研组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这一核心,结合学科研修活动,开展好新课程研修工作,强化教师新教育理念的建立,强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教

学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并把教学反思形成制度,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基本方针。

②利用“四课”活动,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研讨形式为主,把课改理论转化为课改实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示范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教学圆桌(圆圈)会议的形式把评课引向深入。

③研读新课标。各学科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标,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标,力争做到“不走样,常创新”。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基础,明白教学要点,提升优质课堂教学比例。落实未认真准备的课不上、未细致思考的问题不提、未认真研究的题不做,尽一切可能减少课堂废语言、废环节。未备课却上课的视为教学事故,并与个人年度、学期考核挂钩。

④引导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记录好教师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纳入学期个人研修考核。

⑤盘活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资源,用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教师,并初步实施各级骨干教师工作学期考核制。

⑥课型研究工作要由教研组长落实,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研讨出五种课型的基本程式,并在教师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可能的话在期终评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

3、配合教务处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要确保我校的毕业班质量明年再上新台阶,完成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和质量目标。重点是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备课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胸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现状、差异有数),手中有法”。上课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实现能力目标,达到思维训练。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实行“走课”,推门听课、学科考点教学指导。

4、强化教育科研工作

①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抓好州市级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及时总结,形成课题成果,确保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小课题研究讲求实效;非课题化工作要积极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把工作课题化落到实处。

②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认真审阅教师上报的小课题,并筛选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课题立项。以教研组为阵地,学科教师为主研人员,以行动研究和叙事性研究为手段,把研究成果尽快梳理出来,力争今年有课题结题。

③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积极参加校本研究网科研平台)和读书活动,参加读书活动的征文交流活动。

④加强特长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师竞教竞技(千人赛课决赛)活动中予以有力指导,力争在今年取得好成绩。

5、强化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在春季培训的基础上,本期将把培训工作范围扩大,做到培训的指向性更明确。严格落实参加远程教育的教师的网上培训,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时与学分。不仅仅人人要会利用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上课,而且要会制作课件,会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要求每位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一份电子教学设计(课件、单元检测、模拟训练等)。凡未在e21教育网(省校本研究网)注册的年轻教师要以实名注册,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每期完成10学时的网络研修形式的学习。全员达到市仪供站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把培训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学期考核奖惩。

6、凡参加08年秋季涉外研修活动的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每次活动必须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继教中心安排的所有研修活动都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学时登记。

7、不断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组织开展网上教研和教育观念网上辩论赛等活动。抓好“四优”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评优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风采。

8、本期校本研修工作的几点要求:

①完善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尤其是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

②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要以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个人规划表的填写。

③学科教研组建设不能淡化,而应得到强化。以研究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研组的专题研究—备课组的伙伴合作—教师的实践反思”三个层面评价教研组工作开展情况。依据《市学科教研组建设指导意见》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工作要形成单列计划,计划中要明确本期工作要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教研组的研修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重点解决本学科的1—2个问题,集中力量抓好组内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上课、课后反思和小课题研究,并体现学科建设特点和学科建设理念。

④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备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学习方式、作业设计;二是规范集体备课的运作程序:中心设计人提供教学设计讨论稿——集体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中心设计人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书——将修改后的设计书分发给组员作为教学执行书——填写课后小结。三是加强集体备课的考评。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在开学初集中学习课标,规划好本期本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依据年级学生学科学情,找到学科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⑤小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将实行教科室与教研组共同负责制,结果纳入教研组考核。

总之,08年秋教科室工作将以务实、高效为工作指针,全力以赴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为小渡船民中品牌铸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工作行事历

九月:01.校本研修工作会(教研组长)。

02.课标学习研读。

03.审批并确定立项小课题研究日程。

04.落实开展本期集体备课工作。

05.制定“四课”计划。

06.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07.安排落实研修活动。

08.年青教师推评后备骨干教师的遴选启动工作。

09.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

10.新调入教师见面课(汇报课)。

11.千人赛课组队准备参加市决赛。>12.推普周系列活动。

13.市教育工作会议。

十月:01.开展课改交流课和研究课活动。

02.立项课题实施研究。

03.举办“我与课堂”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04.集体备课月检查考评。

05.安排落实参加市千人赛课活动。

06.读书活动检查。

07.10月上旬参加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汇赛活动。

十一月:01.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

02.安排落实市研修活动。

03.课题研究交流。

04.初三复习课型、讲评课型研讨活动。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06.学期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阶段性检查。

十二月:01.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02.初

一、初二课型模研讨交流活动。

03.立项课题的结题筹备工作。

04.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叙事论文验收。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一月:01.“四课”活动总结评奖。

02.立项课题结题、评奖工作。

03.校本研修、自主研修考核。

04.总结学期研修工作。

05.整理资料归档。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有何必要?

一是校本研修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与国家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二是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三是校本研修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

陕西省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是如何安排部署的?

2010年底,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陕西省教育厅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2011-2014年底共组织校本研修“引领者“高级研修班30期。分别在旬阳县、临渭区和西安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现场推进会。2011年11月下发了《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陕教师〔2011〕74号),提出了校本研修应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教研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组织实施,培训机构和电教部门积极配合,各中小学学校具体组织实施。2014年12月举行了全省校本研修总结表彰会。

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统筹部署、全面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为我省基础教育提供有质量、高水平的师资保障。

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校本研修的内涵是什么?

包括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本教研包括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全体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校本科研是以教育教学问题为科研的主要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作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科研活动。形式主要有:教育教学叙事,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案例,教案,论文等。

――校本资源开发其主体包括教师个人、教研组、学科组、与校外机构或个人。种类有课程、教材、教法与教辅等。

――校本资源利用包括政策资源、校内的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

陕西省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面向全员、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2)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3)以校为本、突出特色。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4)聚焦课堂、注重实效。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校本研修提供了路径,也提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方力量――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通过对话最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使校本研修获得实效。

校本研修有哪些特点?

全员性。主体是教师,也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对象为全员,全员参与,整体推进。

实效性。贴近学校实际、为了学校发展,基于教师、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解决问题的指向性明确,能够较好地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

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发展,针对教师的个体发展,针对学校的发展。

自主性。校本研修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其享有充分的研训自。能自主制订和实施研训方案,自主选择研训内容和资源,自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

灵活性。校本研修可根据学校和教师实,在内容设置、方法确定、人员组合、时间安排等方面具有充分的灵活性,研训的内容、形式、对象、时空均具有灵活性。

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流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校本研修主体责任是什么?

统筹规划,协同实施。校本研修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教研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管理,培训机构和电教部门积极配合,各中小学学校具体组织实施。省教育厅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宏观指导,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本辖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县(区)校本研修年度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并组织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校长的责任是什么?

校长负责,落实到人。中小学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要立足本校实际,制订科学可行的校本研修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将校本研修与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

高师院校和教科研单位的职责是什么?

省上设立由省内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师训机构和电教部门专家组成的“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建立一个师范院校帮扶一个县、一个特级教师(省级以上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模范和先进教师)帮扶一个校的支持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功能,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为校本研修提供专家支持。

校本研修经费如何保障?

省教育厅提出:“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加强对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各中小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政策,确保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积极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创造条件。”

校本研修如何评估?

教育厅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建立并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管理制度,将校本研修工作纳入教育督导检查、评估与考核范畴,要把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校长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省教育厅每五年对各地、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一次表彰奖励。”

校本研修制度有哪些方面?

――方案审查制度:积极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过程指导制度:积极参与师徒结对,包片包校,定期咨询专家,遵守网络远程指导等校本研修指导制度;

――学时认定制度: 本人申请、学校审核、教研部门认定登记,力争按时完成360学时;

――评价奖励制度 : 省市每两到三年对推进校本研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陕西省校本研修评价的内容与途径

――教师校本研修计划、次数、时间、态度、笔记、考勤、做课、论文、培训、教材和成果等;

――每位教师五年完成120学时的校本研修任务;

――通过个人申请、学校审核、教研部门认定、教师培训机构登记;

――对按期完成每五年360继续教育学分者,发给继续教育证书。

校本研修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有哪些?

一是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主题。研修活动的策划始于分析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研修主题,结束于研修活动计划的。

二是依据要素分析组织活动。突出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三是通过评价分析促进发展。这种评价的作用是总结交流经验,进行帮助和督导。

农村学校如何开展有效研修?

(1)开展远程研修。我省面向中小学教师开通了“校本研修网”和“继续教育网”,同时建立了“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网”,教师可以与名师在线咨询交流,互通研修,取长补短。(2)开展自我反思研修。独立思考,自我反思是校本研修最好武器。在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可以调动自我学习的内在因素,促进专业成长(3)大学区研修。可以依托中心校或优质学校,利用良好的资源,定期开展大学区共同体研修。一是学科教师联片研修;二是同类互助研修,确定共同的研修主题,轮流“坐庄”,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三是学区内学校互助研修,即小学校或大校的弱小学科与学区内的名校结对子,利用名校的优势学科组,共同开展研修活动,实现研修资源共享。(4)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各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到农村,分享名师、专家、教育资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举办的“国培”、“省培”、“校本研修”集中培训班。

教研组长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有哪些?

――组织组内教师学习。制定本组成员的校本研修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集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的学习;每期推荐一本好书让老师自学;组织观看优秀教师教学实录。通过有计划地学习,更新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教材观。

――组织课堂教学交流。组内教师的相互听课评课说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合格课;突出某一特点的特色课;探讨某一种课堂结构模式的研究课。

――组织本组课题研究。一是对上级教研部门推荐的课题或子课题的推广应用和实验研究。二是对兄弟学校已经出了成果的课题实验的应用和研究。更重要的是教研组自主开发教研教改课题实验。自主开发教研课题,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研究和构建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

――帮扶培养青年教师。教研组长可以在组内开展“师徒结对”,督促学习提高,“集体诊断”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走向成熟,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以实现全组成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指导教师集体备课。学科教研组长要帮助和指导本学科的各年级备课组搞好集体备课。指导备课组分析和把握教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指导检查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执行情况。

――组织学科课外活动。教研组长要思考、策划、组织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本学科知识面的学科课外活动。

――归纳总结教研成果。教研组长要在日常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收集、归纳、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累教研教改成果,形成资料。在收集和积累中不断完善,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提高。

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有哪些?

适应磨合期(1-3年)的教学新手,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学经验。

适应发展期(4-6年)的经验型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成熟提高期(7-10年)的研究型教师,产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欲望,教学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协调发展。

反思创新期(10年以后)的专家型教师, 进入探索和创造时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专家论:只有专家指导才是唯一;

――条件论:只有走出校园才能学习;

――攀比论:只有专家才能提高自我;

――升学论:只有升学率高才是水平;

――金钱论:只有投资才能占有资源;

――推卸论: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成长。

开展校本研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且不可一刀切,全面开展,突出特色;

(2)且不可集体活动代替个人反思,要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3)且不可以教研代替研修,寻找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新途径;

(4)且不可以追求升学率代替研修,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且不可以课题研究代替研修,要整体推进;

(6)且不可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

(7)且不可贪大求洋,要从实际出发;

(8)且不可一阵风,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和专业能力。条件知识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分成十四条。本体知识有理念与师德包括职业理解、对待学生、教学态度、个人修养专业知识包括、学生知识、学科知识、通识知识。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教育评价、与人沟通、专业发展。

什么是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教师的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包括了目标、任务、措施和步骤。具体来说包括教师对个人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针对实现目标提出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任务,针对任务提出自己的措施和实施的步骤。

教师如何做个人年度总结?

依据年度计划和一年的实施情况从思想工作、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特别是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方面要进行认真梳理。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

什么是自我反思?

1987年美国舍恩提出“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口号。1989年波斯纳将之概括为“成长=实践+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就是教师自己主动研究自己。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自我反思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动态生成性,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预设”与“生成”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两大焦点。而课后教案则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后教案就是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于今后教学的提高。

(2)反思日记。实践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

(3)教育叙事。实践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感受,要及时地记录下你的思考和感受。写教育叙事可长可短,不一定长篇大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积攒下来的点滴叙事,经过整理、归纳、加工,就是一册校本研修成长集。

(4)观摩体会。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这样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这种反思可以极好使教师从自我封闭状态解脱出来,让教师通过镜子来反思自我。许多教学名家常说自己的“名师”是听出来的,其实都是他们对别人的课堂进行反思,借他山之石的结果。

什么叫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就是教师之间真诚的合作、交流和共享,实质是建立教研伙伴(研共体)。与专家引领和自我反思相比,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三要素中最难实现的环节。其特点是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加工、改造、促进等形式,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它的基本形式是交谈(对话)、协作、帮助等。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文化,是实现1+1>2的有效途径。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哪几种类型?

(1)对话:交换信息,共享经验,深度会谈,探讨和辩论

(2)协作:寻找伙伴,共同承担某项实际问题研究。

(3)帮助: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师。

专业引领的实质及主要方式是什么?

第一,靠教师研修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

第二,靠专家、学者的指导。教师们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真实的课堂、真情的参与、真心的交流、真诚的研讨中,实现真正的提高。

第三,教研员的上门指导,面对面地点评和引领,安排老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培训。

专业引领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

(1)辅导讲座。就课堂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专题或系列性讲座,举办学术性报告和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解读新课程标准和内容,介绍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并与教师进行互动式交流。

(2)专题谈话。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专题谈话。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确定谈话专题,拟订谈话提纲。过程中引导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鼓励教师表达自己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点。

(3)专题式研讨。外派教学骨干参加各种专题的学术会议,建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内化理念后向其他教师传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先导小组”成员与其他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研讨内容,重点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比如新教材内容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

(4)教学现场指导。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学现场指导。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

如何解决部分教师研修倦怠的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学习理念。通过宣传和教育,使教师树立起这样的终身学习理念:一个人的学习水平决定着他的工作水平,在学习型社会中,教师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先导和典范。

(2)激发研修兴趣,唤醒学习内需。增强研修活动的趣味性、新鲜感、吸引力,让教师参与进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成功、感受成长、获得进步,将任务驱动型的研修变为兴趣驱动型、问题驱动型,逐步发展为为成长驱动型。

(3)加强团队建设,营造研修氛围。将学习型团队作为教师学习的基本单位,着意营造集体学习的氛围。运用从众心理效应,使先学者感染后学者,实现“长板先行、短板增值、间隙加密”的团队发展目标。

(4)建立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制度。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将研修表现与岗位聘任、评优晋级、职称评定、骨干推荐、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让努力学习的教师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得到回报,使研与不研、修与不修不一样,从而达到以考促研,以评促修的目的。

(5)量身制订标准,先进促进后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确定不同的研修目标、内容与方式,如针对部分高级别骨干教师可以实行“首席教师”或“资深教师”制度,使之承担传、帮、带的责任,发挥研修作用;对于研修消极的教师,发挥先进帮、带后进的作用,把工作做细,耐心地帮助每一名教师走上追求专业发展的道路。

如何缓解研修中的工学矛盾?

(1)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在研修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目光聚焦在课堂,研修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来源于课堂,研修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离不开课堂,研修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应用于教师,因此教师在主观上就愿意积极参与进来。

(2)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时间如此宝贵,就应该在策划研修项目时,精选研修内容,创新研修形式,合理安排研修时间、开发出高水平的精品研修课程,让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大收益。

(3)整合多种因素,整体推进研修。各中小学校校长应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统筹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电教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对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等多项工作实行一体化管理,努力实现教师工作、学习、研究的一体化。这样就会避免重复性的任务,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4)运用网络工具,开展远程研修。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实现研修的电子化管理,在网上公布研修主题和内容,教师可以在任意时间内,任意选择研修内容,获取海量信息,开展网络学习,并按期提交研修考核作业。

如何突破校本研修中教师同水平重复的瓶颈?

(1)扩大名师引领,发挥辐射作用。整合区域名师资源,组织建立名师人才库,组建名师引领团队,制定名师支教、带研带修规划和制度,充分发挥他们在区域校本研修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对贡献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

(2)“请进来,走出去”。即请知名专家、名师、教研员来校讲座、上课、拜师学艺;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参加高级研修班、攻读教育硕士等等,学成归来的人学习汇报,以点带面,众人受益,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逐步改善学校的文化学术氛围。

(3)培养校内骨干,实现长板先行。学校应立足实际挖掘教师潜力,培养校内骨干教师,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4)突破思维定势,提高研修水平。在研修中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个问题,变换思考的角度、拓宽研修的广度、挖掘问题的深度。如在观课议课、课例研究活动中分别采用“一人同课多轮法”、“多人同课循环法”、“同课异构借鉴法”等方式,将一个问题研究深、研究透,使教师团队专业水平实现飞跃。

教师校本研修初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1)患得患失,趋于功利。职称与工资、奖金、福利挂钩,有些教师参与研修是为自己的职称评定或评优奠基。但教师的教育科研必不可少,且教育科研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只把研修当作扬名求利的工具,在工作中就会患得患失,趋于功利,

(2)管理不力,缺乏引领。校长认识模糊,全当特色争优,有牌即思挂,无誉则求安,校本研修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甚至认为研修是骨干们的活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专业引领,研修风气不浓,研修变成了散兵游勇,萧条无比。

(3)观念陈旧,维稳维轻。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求稳,不思变,缺乏求新、求异思想和敢想、敢干、敢闯的奥运精神,教育教学观念跟不上新时期的高要求。

校本研修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第一、组建由校长牵头的校本研修工作组。校长是校本研修的设计者和负责人,要充分利用校长的职权,组建校本研修工作组,具体负责研修方案的设计和研修活动的开展。

第二、实施需求评定,了解教师队伍现状,为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奠定基础。明确需求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样,教师也有不同的需求。对教师的需求评定,可以采用问卷法、能力分析法、任务分析法和工作表现分析法等。评定中,不仅要了解每个教师的培训需求,而且要掌握整个教师队伍的需求。

第三、方案的讨论与修订。在实施方案前,应将方案向全校教师公布,使之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同时,广泛征求教育行政部门及同行和专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论证和修改。

校本研修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1)问题提出。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要在专家指导下诊断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聚焦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把脉要定位准确,诊断要切准关键。

(2)目标设计。设计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构思、策划。第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搜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第二,要遴选出关乎学校特色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第三,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假设;第四,要拟订解决问题的课题及研究方案;第五,要制定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第六,要不间断地进行介入性阶段反思。

(3)研修行动。行动是依据目标和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行动意味着改革和进步,是一次成长的过程,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行动中,校本研修系统的三大要素要协调运作、优化组合,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树立“问题既课题,工作既研究,教师既专家,成长既成果”的研修观。

(4)及时总结。一次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组织、有管理、有考核、有激励的校本研修活动,既要有阶段性的信息整理和过程描述,也要有过程评价和对问题解决的逼近分析,还要进行反思和回归实践的验证,并根据开展情况,对设计方案和理论假设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如何开发校本资源?

(1)开发主体包括:教师个人、教研组、学科组、与校外机构或个人。

(2)课程形式包括:

――课程选择:指在备择的几种课程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例如书法入门。

――课程改编:指学校和教师对已有的课程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课程。例如生态农业。

――课程整合:指按照某个重要的主题将两门及以上学科体系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例如灾后心理辅导。

――课程新编:指按照学生课程需求和可得到资源的分析,由学校确定开发一门全新的校本课程。例如校史教育。

――课程拓展:指对原有课程的优势而进行拓展,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例如唐诗欣赏。

――课程补充:指对原有课程的不足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例如作文写作指导。

如何利用校本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四部分,一是政策资源;二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三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四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观课议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以观察为基础。同事之间互相观摩教学,主要以师生行为、课堂事实、现象、氛围、效果为观察要点。观察者要记下所观察班级的所有信息,使反思建立在充分全面掌握课堂信息的基础上。

(2)教师间进行合作性议课。献课教师和观课教师是既平等又对立的主体间关系,彼此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各自的处境和条件、愿望和设想。

(3)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坚持以学论教。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不映射观察教师的教,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某种意义上,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方法和技术。

(4)在同伴指导人员中明确一位大家都信任的专业人员,他能够与人进行很好的沟通,思想开明,能努力提高他自身的教学技能。有责任心做事谨慎,在课堂上富有创新精神。

如何进行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以课前说课议课为起点,以课堂观察为基础,以课后议课以及反思改进为核心,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课议课循环。

(1)观课前的说课议课。与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强调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强调对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强调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的课前沟通和互动。

(2)课堂观察。观课教师在课堂观察中,不是纯粹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介入者、帮助者,要把“我”投入进去,不仅对“课堂管理行为”及效果进行观察,并且要思考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课后反思与记录。观课议课提倡“把经历的事情说出来,把讨论的东西记下来,把想到的办法做出来。”“说出来”、“记下来”是一种叙事研究,而“做出来”则是一种行动研究。反思首先是一种追问,我们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填写相关的反思记录,也可以以叙事的方式从“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课堂实录”、“课后反思”、“议课记录”、“改进设想”等方面进行思考。在写教学叙事过程中,可以分出教学片段,选择某一个教学片段或者教学细节进行总结,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主题,将相近和相似的片断集中进行教学叙事。

什么是案例研修?

案例研修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参与者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这主要形式的研修方法。案例研修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案例中的故事、蕴涵的困惑、解决的思路的理解,形成解决相应问题的专业能力。

组织案例研修有哪些环节?

组织案例学习和讨论一般包括以下环节:第一,案例准备,寻找(或者制作)突出研修主题的案例素材。第二,讨论准备,包括组织讨论成员,安排讨论活动,说明讨论主题,通过与此相关的学习材料。第三,观察案例。第四,讨论案例。第五,回顾小结研修活动,对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和诠释,或者引出需要研修的新问题。

案例研修有哪些方法?

一是看活动对象――执教老师――的视角。他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出现以后,他可能想怎么做?他实际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活动收到效果了吗?整个活动中,反映了执教者怎样的价值追求?等等。

二是看表达对象――案例的编写者和提供者――的视角。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是怎样选择和组织这个案例的?等等。

三是从自身的角度看。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差异?除了案例中老师已有的作为和自己经验的作为,还可以有哪些作为?自己该怎么办?等等。

什么是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以分享教学设计的方式解决教学设计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训练方式,其思路就是:组织教师围绕一个单元或一节课,通过任务分工,进行教学设计、交流和讨论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设计,在实践和讨论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学习教学设计,以提高集体成员的教学设计能力。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有哪些?

(1)任务分工。集体备课需要所有参与者都承担责任,要提高任务承担者的工作质量,一是建立一定机制强化任务承担者的责任心,提高个体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明确任务质量标准,避免任务承担者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2)个体创造。个体创造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钻研和理解教学内容、吃透教材、广泛收集相关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认识教学内容、如何开发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准备相关教学内容的课程资源。

(3)集体研讨。操作环节包括:第一,承担任务的教师向其他教师讲述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理解,讲述自己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环境的处理意见,并介绍自己为此涉猎和准备的相关资源。第二,接受其他成员对相关内容和主题的质询。第三,参与教师共同对这一任务对话研讨,进行思维碰撞,以完善设计方案,使其成为成员共享的集体智慧成果。

(4)个性化处理。集体成果最终需要个体实现,最后的个性化处理目的在于使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5)教后修订完善。教后修订和完善是一次集体反思和提升,它有利于促进教师比较和评估,从而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并使修订完善的方案成为以后设计的有效的参考资料。

如何进行网上议课?

网上议课是教师围绕课例,围绕教学案例,运用信息技术条件展开的专业对话和交流活动。它是利用网络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

网络议课,可以突破观课以后议课时间不足,参与面不广、发言不充分等到局限,开放议课时间与空间。但是,由于网络议课具有公开透明、保留时间长等特点,作为一种新的议课方式,很多教师并不习惯和适应,因此,需要在议课的原则、内容、方式方法及技巧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同时,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网站,搭建议课平台。

如何进行网络论坛交流?

网络论坛是围绕特定问题和主题,运用网络对话平台展开的探讨和交流活动。它是利用网络帮助教师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增进感情的有效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利用网络论坛方式研修,首先,必须保证论坛的内容和主题是教育方面的,或者是与教育紧密相关的;其次,要选好主持者,形成参与论坛的骨干力量和骨干队伍;最后,要规范论坛言行,保障文明取向、教育取向、反思取向。

在网络论坛中,要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发言和讨论;也可以是不断抛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后者的意义在于,通过向网友求助,可以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变被动参与为主动争取问题解决,同时可以使论坛不断有新问题,不断更新论坛主题,保持论坛活力。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教师团队;建设;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3-0066-03

名师是在教育教学领域及其他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名师工作室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着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师共同体,是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教科研基地和产学研的结合体。名师工作室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在名师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推动团队整体发展。

一、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一)机制建设

制定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是为加强对工作室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是为落实计划的制订,落实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和考核,从考核和评价上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用制度来保障工作室建设,让制度来规范工作室活动,让制度来考核工作室成效,使名师工作室名符其实,而不是徒有虚名。

1.导师培养制。所谓导师培养制,就是工作室导师要在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强化自身号召力与凝聚力,专业实力与人格魅力;要科学谋划,有效实施,主动迎接挑战,并提升研发、专业引领、培训指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导师作为外部特聘专家,更多的要从“思想”即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层面来提供指导。

2.校企合作制。所谓校企合作制,就是要深化校企合作,把企业引入课堂,把企业工程师、技师请进名师工作室,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让企业专家把先进的思想、方法引入课堂。应利用企业的力量把学生的就业、培训、实习工作做好。充分利用工作室名师的指导作用,实现深度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习、培训、实习、就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从而突破职业教育发展中企业认可度低的瓶颈,促进专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3.项目领衔制。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培训的工作机制,主持人(领衔人)作为团队发展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独立运作的推进机制。主持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根据团队发展目标,制订工作室年度活动计划和成员个人年度计划并具体实施。要按照“抓一个项目、带一支队伍、出一批成果”的总要求,以“项目方案实施反思总结成果”工作思路,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

4.成果辐射制。名师工作室,既是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追求职业幸福的重要平台,也是发挥名师辐射作用,实现优质师资倍增的重要引擎。名师工作室的成果要以网站、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论坛、公开教学、专题片、现场指导、观摩、校企合作等形式推广。名师工作室不仅要培养工作室成员,还要以点带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帮助专业教师成长;更要构建区域内教师发展共同体,推进区域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5.例会制度。工作室建立每月活动日制度,确定每月具体活动时间。通过这种制度的建立,使工作室团队成为成员共同发展的“共同体”,使团队具有共同价值的支撑力量。团队的主体思想与精神追求,是团队的凝聚力、协调力、执行力的表现。

6.研修制度。名师工作室要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采取读书反思、个别指导、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小组沙龙、参与式研讨、相互观摩、展示交流等方式开展研究活动,充分挖掘和培育成员的名师潜质。要通过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做好“师徒一对一帮扶”的系列校本研修,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助推其早日成才。

7.考核制度。考核是强化名师工作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笔者所在学校认真贯彻《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考核办法》,实行分值制,从工作室自身组织建设、团队建设、产教研活动、网站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等方面,加强对名师工作室团队的考核。各名师工作室坚持“自主申请,双向选择、年度考核”原则,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年度考核,将“年度滚动制”和“临时聘用制”结合起来,实行优胜劣汰,把好成员进出关,促进成员整体发展。

(二)共同体建设

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的运作模式应是分工合作,信念支持应是集体责任。没有分工的合作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合作,所以工作室必须在共同目标的框架内进行人员的职责划分。主持人是工作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工作室的一切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实训等业务工作。应将名师工作室建成搭配合理,有专长、能合作、易沟通、讲奉献、负责任、有热情、识大体,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共同体。

1.学习共同体。工作室团队采取“固定+灵活”方式,实施主题研讨、诊断研讨、任务研讨,从课堂、实训及教书育人的实际来提出研讨主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方法以及研究的感受体验形成物化成果和培训资源,通过合作、交流,引领成员一起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共同体。课堂教学是名师工作室研究和实践的“主战场”,名师侧重于教学实践,着力于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引领课改,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成功案例。名师工作室开展“同课异构、观课磨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从单元(项目)备课、说课到上课,并把反思当成一种自觉,拓宽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实现了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培养目标。

3.科研共同体。职业教育的教科研起步较晚,名师工作室要在科研上进行深度开发,争取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创新。要求名师主持研究课题,开展面向教学一线的科研工作有突破,并带动成员从事教学研究,形成学、研、教一体化。让名师主持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提高职业教育的科研含量。

4.创新共同体。作为职业教育载体的名师工作室,要创新活动内容,研讨德育与专业教育的切入点、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的衔接点、综合素质与创业能力的接洽点;要创新团队活动形式,实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线上与线下的良性互动;要创新成员培养,落实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名师工作室的功能提升

要提升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必须充分给名师工作室成员提供各种平台,给予展示和提升的压力和动力,开展各种提升工作室整体实力的活动。

(一)立德修身

引导名师工作室教师树立德育为先理念,坚持以德育人。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树立名师形象。注意营造民主与合作的工作环境,维护工作室的内部团结和工作室的社会声誉。注意协调工作室与各部门间的关系。

(二)能力提升

指导工作室的成员制订个人发展计划,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专题研讨、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名师讲堂等形式,引导成员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对工作室及其成员进行考核,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促进、有成效。

(三)示范引领

注意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上观摩课、送教到校、听课评课、成果展示和学术沙龙,促进专业课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参与对外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等形式,推进本地区学科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四)特色展示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为师生提供了创新和实践的有效平台,借助工作室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氛围,可以全力开展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比赛、文明风采、职教论坛、专业特色比赛的研训、指导工作。职教名师工作室还可结合社会前沿技术、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社会需求,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专业品牌的提升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不仅体现了职教名师工作室的特色,而且使专业发展更贴近于社会,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职教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搭建了学习的平台、研究的平台和交流发展的平台,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以“鹰一样的个人和雁一样的团队”,在实力派导师引领、名师及成员的齐心努力下,产生了“以名师孵化出更多的名师”的群集效应,必将为职教事业放出异彩。

Integrating Teacher Resources and Yielding Team Wisdom

LI Jian-hong

(Jiangsu Wuzh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uzhou 215104,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Famous teachers are those who have certain popularity and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teacher studio is a community of famous teachers who share common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cooperation. It establishes the mechanism, regulations and network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amous teachers, thus becomes an important bas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amous teachers.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一、夯实基础,健全网络形成合力

⑴领导重视,强化教师培训。要抓好教师培训,领导重视是关键,政策落实是保障。为此,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领导多次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重教必兴师,要把教师培训作为兴教之根本”。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衡东县教师继续教育十二五总体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要求编制部门优先安排教师编制,确保数量足够,实行逢进必考,确保教师素质;要求财政部门全额预算教师培训经费,不留缺口;要求教育部门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实施“衡东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青年教师“三年成长,五年成才,十年成名”培养计划,为教师培训工作注入强心剂。

⑵健全网络,强化管理体系。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师训工作的副职为副组长,局党委行政和政工、计财、师训等机关股室负责人和进修学校校长为成员的“衡东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直学校和各乡镇中心学校配备了师训专干和学分年检管理员,各中小学明确一名副职主抓师训工作。这样,形成了县、乡、校三级师训工作领导和管理网络。从2008年起,我们就尝试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信息化管理,自主开发了“衡东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库和学分查询系统”,全县教师的基本信息和继续教育情况实现了上网。利用该系统,教师、学校、县教育局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继续教育动态,分析培训需求,增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为教师培训提供决策依据。

⑶整合资源,强化基地建设。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功能,我县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层次,六个基地”的思路,重点建设了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心的县级培训机构,以湖南省衡东县城关一、二、三小和湖南省衡东县实验中学、湖南省衡东县兴东中学为主的义务教育教师培训基地校,以衡东县一中为主的高中教师培训基地校。在基地校建设上,我们既重视硬件的升档提级,又强调教育教学及优化管理的特色建设。县内的各种培训班都到基地校跟班听课,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龙头和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上,近年来,我们加大投入力度,学校新建了综合服务楼和食堂,装修了培训楼和办公楼,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光缆网络,新配置了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学术报告厅。为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我们选派省级优秀校长、“特级教师”担任校长和书记,师资在全县教师中择优调入,确保结构合理,素质优化,使教师进修学校这个工作“母机”得到了巩固壮大和发展。2009年通过省评估验收,成为“湖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并多次被评为县市“双文明单位”。

二、完善机制,激发教师参培动力

⑴建章建制,政策引导培训。为调动教师参培积极性,我们制定和完善了《衡东县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年检管理实施细则》《衡东县中小学继续教育评估方案》《衡东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奖励方案》等文件规定及规章制度,把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完成情况与干部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年终评先评优挂钩,继续教育学分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学分年检合格率与单位及领导个人年度考核挂钩,评先评优同样一票否决。2012年,我们又下发了《衡东县义务教育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指导意见》,把教师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形成了政策导向。

⑵经费保障,助力教师培训。做好师训工作经费保障是前提。一是财政足额预算。从2006年起,我县就严格执行省里的文件精神,县财政按全县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全额预算师训经费。从2013年起又将教师绩效工资纳入教师工资总额计算,教师培训经费光财政预算部分就从十年前的每年20多万元增加到今年的215万元。教育局机关不截留,不挪用,全额用于教师培训。二是学校严格落实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的规定。县教育局每年都要对各学校,公用经费中5%的教师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年度审计检查,并纳入单位的目标管理考评。2011年全县总额达212万元,2012年达到243万元,达到学校公用经费5%的124%。三是各学校把教师培训作为“福利”,优先保障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优先把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派出去。有了经费保障,教师参培的交通费、食宿费、教材费、培训费全额报销,有的还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对优秀学员给予奖励。这样解除了教师参培的后顾之忧,全面激发了教师参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⑶强化管理,实行逢培必考。教师培训的目的是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教学。为此,我们坚持强化办班管理,提升培训效果,实行“逢培必考”制度。不管是集中办班培训,还是远程网络培训;不管是教师培训,还是行政干部培训,每一个班我们都从方案制定、课程安排、教材选用、教师聘请、班级管理、学员生活等方面精心安排,严格管理,严格考勤考核。培训学时不足、考试不合格者不计学分,不报销培训费用,还要通报全县。特别是为了强化远程培训实效,我们规定凡是参加网上远程研修的教师在完成网上学习任务之后,必须继续完成“四个一”的延伸培训任务:即上一堂汇报展示课,参加一次培训内容的线下考试,写一篇培训学习论文,参加一次学科教师集体交流。2013年上学期700多人参加的10个远程培训班同时开班,一周之内,学员上网学习率就达到了100%,学员发帖跟帖交流、研修心得和作业、上传资源等非常活跃,许多作业论文、话题资源被推荐到了“项目首页”,涌现出了不少“远训之星”,得到了省远程教育中心的高度好评。我县还被评为“湖南省远程培训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三、创新模式,注入教师培训活力

⑴坚持高位推进,提高培训层次。教师培训既有国培、省培、市培,又有县培和校本培训。这几年,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培训高起点,着力提高培训层次。2012年我县参加国培、省培、市培854人,省市远程培训1248人,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22个培训班,培训1578人。我们还选派了3名专业教师到德国学习交流,4名英语教师赴美国进修。

⑵坚持三大结合,创新培训模式。一是坚持办班面授与远程培训相结合。2013年1~9月,县教师进修学校已经完成235名校长、园长、财务及学分管理员岗位培训,786名专任教师参加普通话,信息技术,学科培训,742人参加非学历远程培训。二是坚持集中培训与定点培训相结合。在集中办班培训的同时,我们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基地校骨干教师深入基层学校,以片区为单位开展主体研修讲座,上示范课,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子”“捆绑发展”“抱团发展”战略,提升了薄弱学校教师专业能力。三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近两年我们先后组织800多人到省内外知名学校跟班或参观学习,邀请北京、广东等地的知名学者来我县传播先进教学理念,让教师领略教育改革先驱的风采,吸收成功经验的精髓,激发改革的热情。

⑶坚持研训结合,下移培训重心。我们在坚持高起点的同时注意将培训的重心下移,让培训覆盖到每个教师。一是实行“种子”战略。让每一个参加国省市县培训的骨干教师带着任务去培训,回来后要交一篇培训总结,搞一次专题讲座,上一堂公开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让他们像“种子”,在基层开花结果。二是以研促训。全县中小学校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学习和科研蔚然成风。2010年以来,全县30个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获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获市一、二等奖12个。三是以赛促训。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教学十佳”“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等竞赛活动。每次竞赛都要分初赛、复赛、决赛三轮进行,初赛以乡校为单位,强调人人参与;复赛以片区为单位,县里组织决赛。对赛出的名师实行奖励,赛后组织优秀课、示范课观摩活动。这样赛训结合,教师参与面广,规模与影响空前。四是以评促训。我们制定了《衡东县教师培训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对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以送培任务完成率、学分达标率、经费保障率为主要考核指标。既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又对基层单位及师训工作负责人实行奖优罚劣。同时,开展“校本研修示范校”评选活动。每年评选10所,每所示范校必须有校本研修课题,围绕主题开展活动,且成效显著,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98%以上,学生学业成绩在同学科名列全县前三名。这样有效地促进了校本研修活动的蓬勃开展。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把培训工作做“活”做“实”,寓培训于活动之中,给教师培训注入了活力。

教育承载希望,强教必先强师。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科学发展,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奋发向上、积极主动作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克难攻坚的优良作风,努力开创全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一、目标引领,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目标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灯塔”。学校制定实施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千分行动计划》,将教师素质分为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综合素质三部分,以《教师年度成长计划书》为载体,通过先个人据实填写,后学校“专家委员会”诊断的形式,引导教师梳理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制定达成措施(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创新,希望得到的支持等)。学校积极为教师发展“搭台子、铺路子”,成长过程实行动态考评,结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着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二、情感引领,提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中,把专业情意放在了重要位置上,而教师的专业情意又以高尚的师德为核心。学校深入开展了“爱与责任”、“用心去做”、“真情塑造未来”、“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等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敬业意识。通过“我与学校、同事共发展”金点子征集、“寻找微幸福”征文比赛、“诚和乐”主题文化构建、“我的成功之路”演讲、“教师心理健康调适”主题片观看等活动,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从教幸福感和乐业意识。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采用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做卓越的教师》、《教师工作禁忌行为三十条》的学习落实力度,开展了师德自查互评、签订《师德行风责任状》等活动,落实师德岗位责任,力求做到“条条清晰、块块明确、面面完善”,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管理引领,打造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平台

1.转变管理理念,落实“一线工作法”。坚持“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优质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四线切入,深入实施干部“岗位责任制”、“分工协作制”、“年级分管制”、“学科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纵横交错、上下互动、齐头并进的立体管理网络。细化党员干部“三到、三联”制度(“三到”:到课堂中研究教与学,争做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到教师和家长中倾听呼声,争做和谐发展的促进派;到学生中了解成长需求,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三联”:每人联系一个学科;联系 1到2个薄弱班级;联系3到5名学生及其家长),“观念在一线更新,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

2.从常规入手,加强过程的“精细+规范”管理。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入手,严把教学“五大环节关”(备课、课堂教学实效、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优生优辅和后进生转化),实施“问题解决式”、“工作清单式”工作方法,发现问题,迅速反馈,督查整改。

3.实行“质量会诊制”,落实整改措施。树立“全校一盘棋、三年一贯制”的质量目标长效意识,大力营造“凝神聚力抓教学,一心一意提质量”、“提高教学成绩光荣”的浓厚氛围。设立“教学质量警戒线”,坚持“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教学诊断分析,着眼于成功经验的梳理,着眼于后续教学环节的改进),从五个层面做好质量分析:一是校长室牵头,分管校长和级部主任参加的学校层面分析;二是级部主任牵头,全年级任课教师参加的各班级各学科分析;三是班主任牵头,班级任课教师参加的具体到每个学生的分析;四是备课组长牵头,同学科教师参加的学科教学质量分析;五是班主任牵头,班内全体同学参加的学情分析。从知识到能力,从课内到课外,从教法和学法等方面进行纵横交织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查找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点”,制定整改计划与措施,做好跟踪落实。

四、教研引领,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的专业能力

1.研学。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抓好政治及教学理论、师德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内容的学习。通过“我最喜欢的课堂”调查反馈的信息,重点学习了《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培训手册》、《教师教学常规、学科课堂规范和优秀教学法学习手册》、《且学且行且思―――他山之石》中的相关知识,确保《课堂教学的30个经典细节》进头脑、进课堂。

2.笃行。一是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着力点,分五个阶段(备课组内“四个研究”活动,备课组内“每人一堂好课”,教研组内校级研究课,举行校级公开课,活动总结),开展了“高效课堂展示月”活动,以《高效课堂:立足于“全人教育”的四条标准》(张志勇副厅长)和“三度”(学生参与度、思维深刻度、目标达成度)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探索实施“332、五环节”4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践行学习到的新理念。以“问题细化、研讨深化、策略优化”的集备活动为平台,认真组织学科组“三个一”活动:每周一节研究课;每周一心得交流;每周一问题会诊。开展特色教学法评选活动,在学习培训材料、“走出去”开阔视野、总结个人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引导教师从研究背景(问题提出)―――教学法简介(定义、主要特点)―――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及操作策略(方法)―――申报理由等方面认真思考,总结提炼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高效率和可推广的个性化教学法,争做特色教师。二是实施好“四项工程”:(1)促进老中青年教师知识经验共享的“教师成长青蓝工程”,实现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同发展共成长;(2)扩大优质教师资源的“名师培养工程”,加快名优教师培养;(3)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班主任全员培训工程”,全面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4)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协作体打造工程”:级部、班级为主体的教学绩效“目标实现协作体”,以学科组长、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绩效“质量提高协作体”。三是深入开展“校本小专题”研究。建立起“教师(学生)、班组(学科组、班级组)、学校(级部、处室)”三级校本小课题常态研究机制,从研究身边的“小、真、实、急”的困惑或问题入手,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编制方案―――行动研究―――问题解决―――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引导教师开展真教研,解决实问题。

3.慎思。在“五种课”研讨和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中,针对教师教学水平存在的差距,组织开展了“与名师对话”、“走近名校”活动,以参加省远程研修、用好网校资源、观看名师课堂实录等为载体,通过思想交汇、案例分析、比较反思、撰写心得等方式,落实“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差距找原因,对照原因定措施,抓好细节促提升”的思想,解决好“优势学科持续稳定提升不够、薄弱环节突破措施不明、自我发展动力能力不足”等问题。

五、机制引领,永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活力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困难主要表现在:骨干教师缺失,校本教研缺乏高水平的“领头羊”;教学资源封闭化、单一化现象严重。为此,我们建立了校内触动、片内互动、城乡联动的“三动”研训机制。

1.校内触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在教师层面,实施“且学且行且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研训一体化策略,通过“且学、且行、且思;再学、再行、再思”,追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快速螺旋式提升。在管理层面,实施“巧布置、勤检查,快反馈,细指导,速整改”的常规管理精细化策略,努力“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将落实进行到底”。在学生层面,落实“面向全体、转差补弱、保优增优、整体推进”的全员育人导师制策略,全力突出“质量第一、过程高效”。

2.片内互动,实现校际优质资源共享。所谓区片教研就是根据学校区域位置、学校实际、教研能力、教学质量等情况成立教研组织,以学科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校的学科优势,加强校际交流研讨,努力实现教研水平、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均衡发展的目标。我们成立了区片教研组织机构,制定了教研制度,建立了“三条交流热线”:校长热线、学科分管干部热线、教研组长热线;建立了“一项机制”:学科分管干部、教研组长、学科教师三位一体互动交流机制,在校本教研、课程实施与开发、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深入地、敞开式、定期与不定期地学习交流;建立了“十个大教研组”,选定一个大组长,统一协调本学科的听课、研讨、集备、交流等;实现了“三个统一”:每学期期末检测工作由区片教研委员会统一安排,统一检测,统一阅卷,成绩交流使用。

3.城乡联动,力求突破学校发展难题。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类培训、教研活动,从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入手,围绕办学水平、德育研究、队伍建设、教法学法研究等专题进行学习研讨,找准学校发展“突破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师个人年度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图1 配管用关系图

一、创新三大装备机制,保障“科学配”

教育技术装备是一门学问。怎样配备才算科学且高品质?在我们看来,既不盲目追求配备最前沿的,也不睁着眼睛装备落后的,就是在于科学的“配”、有品质的“配”。概而言之,实用、够用、易用、好用,性价比高或是其应有之义。为做到科学而高品质地配备,我们以“三化”配备机制总揽技装工作全局,以“三问”工作机制做实配前摸底,以“五级把关”机制管控装备过程。

1.“三化”配备机制总揽技装工作全局

“三化”配备机制即周期化配备、集约化配备、个性化配备的机制。这是指导全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总策略。

(1)周期化配备

为了避免出现对学校设施设备的更新随意性太大的问题,对学校的设施、装备按一定时间周期轮流更新补充,在保证全区学校基础装备达标的基础上,实现有序提档升级。为此,我区电教馆专门出台文件规定部分设施设备的使用年限,在尽量延长设施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让配备的升级换代有序。“年限”是“底线”,没到使用年限而损坏由学校自行追责解决;到了使用年限也绝非非换不可,需根据年度财力进行合理更新,尽量让装备效益实现最大化。在图书装备方面,我们明确要求学校每年“用于购买图书的经费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2.5%”,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图书周期性更新经费到位且更新常态化,进而不断优化藏书结构。

(2)集约化配备

根据我区优质教育链建设(学校集团化发展模式之一)和学区发展需要,在均衡配置的前提下,对部分教育设施设备集约配置,在避免铺张浪费和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实现部分装备的多校集约共享,这是“少花钱,办成事”的最好办法。我们进行集约化配备的原则有三个:一是设施设备非“省标”“市标”的必配要求;二是花钱多或不常用、区域学校又有强烈需求的项目;三是接受集约化配备项目的学校须愿意与全区学校资源共享。我区在几所学校布点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艺术教育基点校、科创基点校、传统文化教育基点校等就有基于集约化配备的考虑。另外,针对摄影摄像方面的器材品种多、价差大、不常用和每所学校不可能都配备高、精、尖设备的实际,我区同样采用集约化配备的方式满足了区域学校的需求,即在满足学校用于留存资料的基本配备前提下,电教馆再采购几台相对高端的摄影摄像设备供全区学校借用共享。现在,在全区学校,高端设备、重大项目设施“不求拥有,但求享用”的集约化配备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3)个性化配备

教育技术装备不可能、也不应该“千校一面”,因为各学校的办学规模、校园布局、办学特色、社会影响力不一样。对于办学业绩好的学校,我区主张适度超标配备,这是鼓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举措,也是个性化配备的表现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业已形成的特色学校和支持性资源教室建设项目(面向残疾、智障或超常学生)学校,个性化配备的体现更为明显,一方面通过个性化配备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个性化配备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以教育技术装备在高位均衡下的精彩纷呈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精彩纷呈。例如,在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装备创新实验室、科技实践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三模”实验室等);在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装备“艺术视听实验室”“书法实验室”等;在支持性资源教室建设项目学校,选配符合残障学生学习和康复需要的设施设备等,都是个性化装备的具体体现。

2.“三问”工作机制做实配前摸底

为避免教育技术装备的盲目性,我们建立了事前“三问”机制:

一问学校。我们认为教育技术装备首先要“问需于学校”,只有契合学校需求的配备,才可能让学校满意;学校提需求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教育技术工作的梳理提升过程。每年11月,我们都要召开“教育技术装备计划会”,让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报下一年的装备计划。电教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汇总需求,尽量争取把学校的合理想法变为具体做法。

二问“标准”。教育技术装备必须遵循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有规矩才成方圆。我区教学仪器设备的所有采购项目计划制订都要参考《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2011标),《四川省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2007标),《四川省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2011标),《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的通知》(成教发[2012]5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参照“标准”,但不唯“标准”,在具体装备上根据新课改需要和学校“标化提升工程”要求往往高于“省标”“市标”。

三问“规划”。学校提出的需求也许从基层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但或许会与全局的规划不合拍。我们在做下一年的装备计划之前,都要认真查阅事先制订的整体规划,包括《锦江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设备提档升级规划》《锦江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锦江区学校标准化提升三年规划》,尽量按规划实施。确因形势发展变化需调整的,按“必用先保”“急用先建”原则进行调整。

3.“五级把关”机制管控装备过程

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是面对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不良社会风气,从制度上保护干部,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建立了“五级把关”机制,加强对装备计划与预算过程及项目实施结果的管控。

第一道关口是电教馆相关人员制订年度装备计划并集体讨论后上报;第二道关口是聘请教育技术专家论证装备计划中涉及的相关技术参数;第三道关口是区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审核项目清单、技术参数、价格预算;第四道关口是将年度教育技术装备方案提交区教育局党组审核批准。经由“四级把关”之后,再进入正式的政府公开采购程序。最后一道关口是聘请省、市教育技术专家对装备项目进行严格的评估验收。“五级把关”机制运行两年来,全区教育技术装备做到了程序规范、阳光操作,收到了理想的管控与约束效果。

二、健全五大管理机制,实现“规范管”

部分学校在装备上只重“伸手要”,不重“着手管”和“动手用”,导致家底不清、账物不符甚至出现设备器材尘封不用的情况,很让我们装备工作者头疼。一些教育技术服务商售后服务响应不及时、服务不到位也很让人伤脑筋。在对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管理实践中,我区不断摸索,逐步建立健全了对口联系机制、在线考评机制、专项督查机制、归口管理机制和供修一体机制。“五大机制”的运行,逐步实现了对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规范管理、高标准管理。

1.对口联系机制掌控学校常态管理

我区电教馆从2009年开始建立对口联系机制。电教馆在岗的12人分别对口3~4所学校,做到了对全区41所学校对口联系工作的“满覆盖”。我们要求对口联系人每学期按计划开展对口联系工作不低于2次,对学校教育技术设备日常管理、应用以及资料积累等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认真填写《锦江区教育局电教馆对口联系跑校调研记录表》。为确保对口联系机制的实效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尽量避免“瞎指挥”和指导工作出现“盲点”,我区电教馆还对对口联系机制不断完善,如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对自己的业务要精通,对同事的工作要熟悉”的“两要”要求;实行对口联系人年年轮换的制度等。 对口联系机制对于密切学校与电教馆的关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于电教馆掌握全区学校教育技术常规管理情况发挥了“眼睛”的作用,对于电教馆及时具体指导学校的教育技术管理和下情上达发挥了“嘴巴”的功能。

2.在线考评机制夯实过程管理

2010年,我区电教馆在自主研发使用“锦江教育技术在线统计系统”等小型管理平台实践基础上,完成了信息化管理基础平台―“锦江教育技术在线管理考核平台”的建设。以此平台为载体,我区在全市教育技术装备系统中率先实行信息化管理。这个平台经过数次改版后,可通过各种考核量表对学校的教育技术常规管理工作和电教馆布置的重点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开展情况,实现动态反馈,并对学校的装备投入、特色活动、获奖情况及工作失误等实行数字化管理和动态呈现。在线管理考核平台还可将学校信息(图片、新闻、简报、计划总结)进行收集及评价,对学校的教育技术房屋、设备、人员进行即时的管理、查询、统计。学校的各项工作均进行数字量化,并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汇总排名。“教育技术在线管理考核平台”的使用,实现了区域对学校教育技术的数字化、动态化交互式管理,极为适应锦江教育技术工作管理实情,也为锦江“品质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内涵。我们实行在线考评机制,并非看重学期考评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过程中的提醒和预警,对学校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工作的改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专项督查机制解决共性问题

我区电教馆对于全区学校在教育技术管理方面发现的或者估计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般采取专项督查,进而形成督查专报,针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决策参阅,借领导之力解决管理体制、机制问题。2010年,我馆建议区教育督导室牵头进行的“锦江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专项督导”,引起了全区教育系统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空前关注和重视。我们于近期开展的对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管理与应用专项督查,在达到进一步摸清家底、规范管理的预期效果的同时,为解决教育技术人员地位与待遇提出的建议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和人事部门的关注。实践证明,专项督查机制力度大、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管理顽疾和一些共性问题。

4.归口管理机制厘清责任主体

教育技术管理体制不顺畅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对口电教馆的部门不统一,有的学校是教导处,有的学校是总务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明确的对口部门和人员,工作相互推诿。布置工作有时如摸黑打拳一样,找不到对象。管理体制的不顺畅严重影响了电教馆职能的充分发挥,也导致部分学校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管理混乱,装备效益的彰显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手段已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靠总务处来管理教育技术已经难以胜任,靠教导处去管理教育技术不易实现资源统筹(教导处本身也忙不过来),严重影响设施设备的管理与应用效果。鉴于此,我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归口管理机制,要求全区中小学分别成立教育技术中心,统筹管理信息技术、图书馆(室)、音体美及实验教学设施设备。各校教育技术中心被赋予相应权力,成为电教馆的直接对口部门。归口管理机制对于上情迅速下达和明确工作责任主体,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发挥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5.供修一体机制确保保障更给力

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维护专业性强,而且好多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是学生直接在操控或使用。我们有一个观点:凡是涉及学生能否安全使用的问题都是大问题。因此,我们对厂家、商家的设施设备售后服务工作十分看重。于是,供修一体机制应运而生,即谁供货谁负责售后服务、谁供货谁负责设施设备器材的专业维修,责任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供修一体机制有效克服了管理低效、供需脱节、用修失调问题,做到了设备管理更加精细、器材保障更加精确、维修手段更加精良,而且节约了管理维护成本。为配合供修一体机制的落实,最近,我区自主开发建成了全省首个教育技术售后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把自2007年以来我区教育技术装备的所有项目录入了数据库,学校可以方便地查询涉及本校的装备项目的内容、实施公司、售后服务要求和售后服务时间。学校还可以根据每个项目所对应公司的售后服务情况,对其进行差评和扣分,或发送表扬信,以督促相关公司更好地完成售后服务。信息化平台的融入,使供修一体机制的落实更加方便、快捷、有效。

三、完善四大应用机制,促进“高效用”

对于教育技术工作而言,装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应用是根本。“用”是一切装备工作的落脚点,如何“高效用”更是我们装备部门应该主动思考的职责之一。尤其是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我们不只是“引进门”了事,还要“扶上马”,甚至“送一程”。不然,我们的技装工作最多只完成了一半。在近年的工作中,我区电教馆不断完善“培研用”一体机制、榜样激励机制、“以赛促学”机制、部门联动机制,致力于促进设施设备的高效能应用,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1.“培研用”一体机制,靠近一线促“会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本身面临的培训压力就大、任务也重,工学矛盾已经非常突出。如果不处理好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与教师工作的矛盾,教师将疲于奔命,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培训会或多或少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设施设备的应用效果。我区电教馆贴近一线需求,通过“培研用”一体机制有效化解了这一矛盾。一是“送培到校”,把专业培训师请到新装备的学校逐一培训,个别到班辅导,让教师在“学中用”“用中学”,逐步熟练操作。二是在线研修,通过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锦江教师在线研修平台”辅导教师深度应用,答疑解惑,互动研讨。教师在工作之余,可“随时学”“随处学”“有选择地学”,无舟车劳顿之苦。三是开展课题研究,通过一批以“关注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为价值取向的省、市立项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促进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度整合,逐步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四是技能提高培训,为全区学校培养能够熟练应用新技术的“种子教师”。我们陆续开展了“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新闻摄影提高班”“白板教学应用提高班”“基于PPT的教学资源处理能力提高班”……精心定制的系列技能提高培训,持续培养了一批教育技术应用骨干。这些“种子教师”回到学校再对本校教师开展“二次培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培研用”一体机制使培训、研究、教学紧密结合,与学校管理合拍,与教师工作不脱节,综合效益明显,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欢迎。

2.“以赛促学”机制,引入竞争促“熟用”

推进工作需要载体。在新技术新产品引入并开展基本培训实现“会用”后,我们往往是通过“以赛促学”机制,以比赛活动为载体,来推动熟练应用、深度应用。比如,电子白板在我区学校较大范围使用后,我们开展了全区“电子白板赛课”活动;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运行后,我们面向全区学校图书管理员开展了“图书自动化管理技能比赛”;为提高全区实验教学人员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举行了全区“实验教学人员技能大赛”等。教师在比赛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参加比赛后还总结经验和查找差距,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提升教艺。另外,我们的“以赛促学”机制也面向学生,如开展“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操作竞赛”等。特别是自2004年开展全区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以来,我们的活动从未中断过,迄今已举办9届。“电脑制作比赛”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电脑的熟练应用,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促“好用”

图2 部门联动示意图

教师对教育技术“会用”甚至能“熟用”,但如果没有“好用”的资源和平台,他就可能不愿意用。同时,推动教育技术高效能应用,电教馆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学科教学的技术使用上,更显得力不从心。我区教育局2011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推动学校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工作合力”的要求。其实,部门联动机制已全面体现于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方方面面。多年以来,我区电教馆与区进修校、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区教育局财务科及“推进办”都形成了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形成了有效合力(如图2所示)。比如,为建设“好用”的“一键式”“傻瓜化”管理平台和应用平台,电教馆与财务科合作,由电教馆提出建设需求和方案、财务科提供经费保障,有效解决了“好用”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系列平台开发问题,现两部门正联手建设“锦江教育云”平台。再比如,为解决课堂教学资源的“好用”问题,我区电教馆与进修校联合引入新华文轩公司开发的“优课系统”在区内部分学校试点,共同探索有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机制问题、高效应用问题等。随着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这种部门联动的合力还会在推动教育技术深度应用中进一步彰显,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

4.榜样激励机制,典型引路促“用好”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认为,在教育技术应用上引入激励机制,树立区域学校和教师的先进典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我区于2012年年初在学校层面,开展了锦江区首批“信息化应用示范校”评选工作。这在全市也是首创。我们以省、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评估标准为模板,结合区域实情调整为“锦江区信息化应用示范校”评估标准。标准体现两个整合:一是“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常态的实质整合”,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化整合”。区定标准高于省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评选标准,评价导向是应用及相关成果而非查资料、看硬件。评选动员轰轰烈烈,考评过程扎扎实实,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用”的目的。获评的信息化应用示范校获得的不仅是荣誉,还有装备上的奖励,其激励作用非常明显。

我区还通过设立“教学信息化示范研修工作室”的形式实现典型引路。研修室的主持人都是本区在学科教学中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的能手,享受等同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待遇。我们试图通过研修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引领,带动全区学校和教师快速提升信息化应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实质整合,促进全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推动学校教学现代化工作的品质提升,为锦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我区已设立4个“教学新信息化示范研修室”,学科覆盖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英语、中学信息技术。另外,我区从2012年开始评选“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获奖者在教师节与全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同台受奖,这种激励和导向作用同样不言而喻。接下来,我们会以在“示范校”召开应用现场会、请“先进个人”介绍应用经验的形式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让全区学校都“用好”教育技术,充分显现装备效益。

四、结束语

上一篇:初中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教师全员培训研修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