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3:23:20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82―01

就我省目前中小学音乐现状而言,在校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落后、单一,学校兴趣小组的设立与特长培养往往会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过分统一化地进行兴趣培养。此外,校外特长课程也普遍存在忽视孩子个体差异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确立与培养的问题。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科学化的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教师个人能力的平衡;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兴趣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平衡;教学方法与音乐艺术普及之间的平衡,而教师实践共同体与音乐教学法的共同融入恰是解决这三个棘手问题的出口。

一、以实践共同体的形式解决教育者的问题

音乐教师个人能力目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将个人能力转化为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也是很多音乐教师急于解决的问题。教师实践共同体综合了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理论层面是教育者之间教学思想与内容的交流;实践层面是打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界限,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将各层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形成相互沟通交流、学习促进的平台,教师不再是孤立存在于学校体系中的从属教学地位,在这个体系中打破了地位高低的差异,每个人从自身存在的h境与实际情况为出发,分享个人经验。中小学教师能够从专家、名师的经验分享中去总结与学习,弥补个人的缺陷,大学教师与专家能够在实际的基础教育中寻找新的课题与研究方向。

教师实践共同体以共同的发展意愿为初衷,以教师之间的自然合作文化为导向,以教学实践为机制的共同发展体系,通过对内部结构具化为新手、名师、专家顾问的模式,以名师公开课和专题培训的引领示范,开展相关教学研讨并以以赛促教的形式来激活音乐教育者对于个人能力与教学方式的提升。名师与专家顾问的专题培训为整个教师体系提供了纵向的专业引领发展模式,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与赛制促进了教师体系横向的交流与学习。此外,结合网络技术与区域联动带动整个地区教师整体能力的提升与创新,在共享、开放的状态里实现有效互动,实现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平衡。

二、推广学校音乐教学新体系,音乐应当属于每一个孩子

学校音乐教学新体系是在融合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三大世界音乐教育体系之精华,在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可以基础的音乐情感体验为普及新音乐教育的根本途径,培养并维护每一个孩子的音乐兴趣,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去自发地接触音乐、感受音乐,在基础与普及的前提下挖掘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教师实践共同体是推动与促进学校音乐教学新体系的必由之路,教师实践共同的整合不仅仅打破了原本教师个体之间相对孤立、教师存在高低职称之间的分别,在不断的讨论与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也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在以实践为共同出发点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以音乐活动去感受音乐美感的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实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过程。这种以实践为基础,老师与学生一对一近距离接触的共同体模式形成了每个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独立性双向组别,在新音乐教学法的配合下,打破了陈旧的“拼盘式”大班授课模式,不再依靠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去死板教学。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同时,有选择、有针对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多元立体性教学模式,实现对每一个孩子的人文教育拓展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拓展训练;教学模式

一、高效学生拓展训练开展现状

高校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下,综合素质提升难以落实,884虽然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但社会需求全面综合发展的人才,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个人品质、身体素质以及知识技能都要达到标准。“大学生拓展训练计划”是由高校配合教育管理部门开展的,主要针对当下大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来进行解决,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环节也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对提升高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有很大帮助。如何开展拓展训练,以及教学模式的确定成为技术发展的难题,也是文章中重点探索的问题。

二、组织、管理、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形式

1.管理团队重组

拓展训练需要学生与团队组织的形式来参与进行,传统教学理念中对学生团队的划分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拓展教学法中,既要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同时也要在各个团队之间形成竞争意识,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拓展训练教学作用,并为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组织机构再造来进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之了解拓展训练的意义,这样才能够在将要开展的训练任务中全心投入。要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团队,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前期设计规划来将常见的教学问题引入到其中,做好前期预防方案的优化。对教师资源的利用形式也要做出创新,通过各机构组织之间的再造,教师能够充分的发现个人能力,在适合的岗位上才能够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顺利进行拓展训练。

2.教学环节中心理健康的引入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传统教学方法中所缺失的,虽然是理论性的教育培训,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却是十分严重的。开展拓展训练时,有效的教学方法中会配合心理辅导来进行,教育人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发现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时,配合心理疏导能够避免学生出现过激行为。高校拓展训练中体育类的项目比较多,通过体育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毅的个性,内心也能得到锻炼。体育方面的训练需要与心理辅导结合进行,鼓励学生挑战自己、突破自己,这样即使在训练期间遇到问题,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

3.教学方法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的结合

即将毕业的高校大学生大部分面临着就业压力,长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会从综合素质方面来进行。因此所规划设计的教学方法中,要充分的引入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定位,使用社会的发展,并严格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来提升个人能力。教学与管理是同时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教师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4、应用创新教学理念

在所开展的教学任务中,方法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有了科学的组织机构后,需要进行的是教学理念落实。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加社会真是案例的比重,在现场形成更理想的目标体系。教学过程中会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开放学生的思想,并将在拓展训练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解决学习或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人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在拓展训练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总结这一阶段的收获,以及个人素质方面还需要提升的部分,确保教学计划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应用后的拓展训练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拓展训练进行,调查学生反馈时发现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得到增进,能够像朋友一样的沟通,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习期间遇到问题也能通过团队内的配合。高校管理期间对师资力量的组合形式进行转变,使人力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拓展训练中所进行的游戏环节得到学生喜爱,并且大部分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这一过程中,经调查结果分析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并且能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来制定学习与拓展训练中的重点,发现不了解的问题也能够积极的与教师反应,通过团队整体成绩的提升来提升个人能力。一部分学生在培训开展初期已经开战尝试通过沟通合作来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周边可利用的资源,由此可见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有很明显的提升,拓展训练教学方法开展是切实有效的。良好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极其漫长的教育和引导、实践与体验的过程,这样的学习、体验、反思、行为改变的学习过程应贯穿于每个人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

【参考文献】

[1]王全军.拓展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促进效应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08).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团队建设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目的

我国高职教育正由外延扩张步入内涵发展的道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高职内涵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社会急需和国家高度重视培养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形势,必然要求学院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永恒的主题。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索一条适合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具体情况的国际贸易专业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2 研究方法

2.1 理论研究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学院发展目标、学院职业人培养目标、提出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及可行性,完成理论综述。

2.2 访谈法

走访实训基地,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结构性访谈,根据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状况,设置所需专业课程目标,进而建立教师能力结构模型。通过与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和教师访谈,了解其师资情况、师资构成及师资培养规划,完善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2.3 问卷调查

就“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在学院及周边院校开展问卷调查,对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设目标

综合目前研究成果,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指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省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社会专业从业资格,知识结构合理,人员结构合理,能胜任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习、管理、研究,具有高度团队意识,在工作中能协作互补的教师队伍。

3.1.1 教师个人建设目标

通过专家访谈、综合教师座谈,和合作企业相关人员座谈、学生座谈、教学总结等资料汇总相关因素20条,经过初测,筛选出教师个人能力有效因素8项,通过“李克特量”对8项因素按照“非常重要”至“很不重要”分别赋值。

操作时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7份,剔除无效问卷27份,有效问卷240份,对结果统计排序。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个人能力目标结构排序如下:(1)教学能力;(2)实践能力;(3)协作能力;(4)适应能力;(5)学习能力;(6)科研能力;(7)外语能力;(8)组织能力。

3.1.2 教师团队建设目标

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他们所具备的个人能力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但如果学院仅仅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个别“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方面,而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则没有引起明显重视,也是不行的。

通过专家访谈、综合教师座谈,和合作企业相关人员座谈、学生座谈、教学总结等资料汇总相关因素20条,经过初测,筛选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目标的有效因素8项,通过“李克特量”对所有因素按照“非常重要”至“很不重要”分别赋值。

操作时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剔除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96份,对结果统计排序。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目标结构排序如下:(1)整体规划;(2)专业结构;(3)人员配置;(4)校企结合;(5)名师培养;(6)资金投入;(7)组织领导;(8)建设成果。

3.2 建设过程

(1)教师个人能力建设。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中的许多教师是从学院到学院,虽然有的参加了短期培训,取得了初级从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师资格证书,具备了“双师”素质,但本人没有真正深入到外贸工作一线,没有积累足够多的实际工作经验,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凡此等等都距“双师型”教师有差距。

针对教师个人能力建设,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七个一”教学教研活动,具体内容:读一本教育理论书;上一节好课;作一次读书汇报;主持研究一项教育教学立项课题;发表一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或比赛活动;带一位助教。教师通过认真完成学院“七个一”的活动,实现了教师能力的建设和提高。

(2)教学团队建设。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根据学院职业人培养目标设计师资培养规划,以“培养和聘用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规划引进和培养教学主导型、科研主导型、实务操作主导型在内的各类教学名师,形成结构合理、结合紧密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

3.3 建设效果

(1)师资建设。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国际贸易专业开始招生,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教研室现共有11名专兼职教师,其中8名专业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讲师;长期聘请的企业专家3名,其中90%的教师都有企业工作经历,兼任校内外实习实训辅导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有效地保障了实践教学、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质量,能较好地满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科研、课程网站建设的需要。

(2)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学院2008年建成省级精品课外贸出口跟单实务,教学团队全体参与,有分工更有协作,在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协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4 结论与建议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涉及教师个人能力建设和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在注重“双师型”教师个人素质发展的同时,应兼顾“双师型” 团队建设。要实现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必须从“双师型”教师素质建设调整到“双师型”团队结构建设,大力实施“兼职教师”规范化工程,从行业吸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悉教育规律和方法,能够指导学生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的行业一线高技术人才作为优秀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员,形成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成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师型”团队的建设就是要通过不同的人员组合搭配,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参考文献

[1] 王瑜.深化校企合作 拓展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0.6.

[2] 岑洁玲.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措施;创新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与推进,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所以本文便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做出简要

分析。

一、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改变传统观念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定理得出结论,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经常抱着“走过场”的态度进行实验教学,更有甚者以“实验设备太差不能进行实验”为由来搪塞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从而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的现状。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十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达到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积极创造实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缺乏实验机会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积极创造实验机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光现象”的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的方式来为学生创造实验机会。首先让学生找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在其底部打一个小孔,然后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小孔处,然后通过小孔观察点燃的蜡烛,并观察在薄膜上蜡烛的成像。在学生观察完后,可以让学生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成像的原理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对实验原理以及现象总结发言。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对“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个知识点理解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三、优化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实验器材的短缺,出现了许多物理实验不能演示或者成功率较低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验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解决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物理实验时,为了应对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通过小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探究,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除此之外,小组探究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根据书本上的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演示,有时候会出现实验不成功的现象。针对这样的实验,教师更需要优化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和改进实验操作,提升实验的成功率。例如:在进行“声现象”实验演示时,在验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时,由于条件限制,教师很难利用抽气泵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取干净形成真空的环境。这时教师应该转换教学模式,将实验演示转换成实例,通过宇航员在航空利用无线电交流的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

结论。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目前传统的考核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其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对于物理知识的考查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动手能力的考查都能客观地反映,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可将成绩分为实验操作以及理论知识两部分,并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计入总成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积极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呈宝.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学周刊,2015(4).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cdio?摇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改革现在市场营销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cdio是一种以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全周期为背景的工程教育模式。在其教育理念中,深刻体现出“做中学”的精髓,它的课程体系设计、学生能力培养、实践场所建立、教与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等各方面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但目前市场营销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根据培养目标所设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首先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重新审度专业的培养目标。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营销的模式和手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营销也已成为企业营销的新方向,所以市场营销专业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己本身的特点来设定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其次,市场营销的教学改革要根据设定的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重建应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营销的应用和管理能力为导向,以营销项目为背景,对课程进行整合和开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第三,改革营销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考核体系,落实课程体系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总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对市场营销教学各个环节的完善和提高,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连接。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等五个方面。

1.建立以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时代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借鉴cdio的理念,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培养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以及营销管理和应用能力的系统方法。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但这种整合并不是课程简单的合并和叠加,而是应以市场营销项目为背景,打破目前的课程框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因此改革后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应是一个围绕学科进行组织,由相互支持的专业课程构成的有机体系。它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市场营销的管理和应用能力渗透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每一门课,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关于学科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营销管理和应用能力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以市场营销项目为依托,构建贯穿于课程计划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一批优质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要想让学生具备营销的管理和应用能力,就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探索出一个以项目为依托、贯穿于整个课程计划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该实践课程体系将既包括概念实习、技能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环节,还包括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在项目的安排上,早期的项目注重学生对营销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实践练习鼓励学生的创造力,而在组织形式上通常以3~5人为一组,实现对学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后期的项目则是通过比较复杂的项目去帮助学生整合整个课程计划的知识和能力,在项目选择上应强调创造力和对多门课程的综合,实现对学生思维连贯性的训练。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要改变以往形同虚设的状态,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客座教授或教师到企业交流等方式,使之稳定并实现“产学研”的真正融合,为学生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连接搭建桥梁。

3.不断深化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知识的运用比知识本身显得更为重要,多年来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直在不断改革。目前,“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有所改变,“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也已引入课堂。但为了实现一体化课程体系所达到的一体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营销的管理和应用能力同时得到训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需要不断深化。在国外的教学中有一句谚语“如果让我告诉你,你可能会忘记;如果让我演示给你看,你可能会记住;如果我们共同来操作,你肯定会牢记。”所以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应以项目为背景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注重“互动式”教学和学生个人经验的交流、总结。教师作为整个课程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行为和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这是讲授知识和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

4.开发和整合课程的教学大纲,以保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的实现。在市场营销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中,课程的教学大纲应是教学效果的体现。它是按照专业的培养目标,由行业专家、课程体系设计者和授课教师共同制定完成。在教学大纲中,不仅要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还要落实对学生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以及营销管理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和次序的安排,课程中包含的项目及其具体的实施计划、课程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能力(包括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营销管理和应用能力等)的训练方案以及课程的考核体系。

5.合理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完善课程的考核体系。课程的考核体系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完善的考核体系将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的考核大多采取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过程独立于教学,这对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有限。所以在市场营销的教学改革中,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融合多种考核方法的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学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是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在专业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以及营销应用和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笔试、口试、表现评分、营销项目评估和团队内自我测评等的多种方法,预先设定每项评估方法的标准和评分范围,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如图)。

三、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市场营销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想促进改革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以下问题的解决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1.使教学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解改革的需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市场营销专业的每一位教师。教师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决定了改革的速度和效果。所以在教师中要建设一种改革的文化,形成一个能够积极响应、勇于创新的团队。同时改革还要获得高校上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他们可以为改革提供资源和组织上的权利,这是改革成功的组织保障。

2.努力提高教师的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改革要求教师能够在课程中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以及营销管理和应用能力,那么他们必须首先熟练掌握这些能力。因此改革中应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水平。所谓“请进来”是指聘请有工作经验的资深教师来教授和辅导其他教师,或者从企业引人具有项目经验的营销工程师到校内来讲课;所谓“走出去”是指为现有的教师提供教育活动的机会(如短期培训班),或者通过与企业交流的形式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与此同时还要通过经验交流、观摩课制度和研讨会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评估能力。

3.构建多层次的市场营销专业项目库。市场营销实践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相关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基本手段,项目库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石。在项目库建设过程中,应以真实的市场营销项目为主,既要有为实现前期课程目标而建设的复杂程度较低的单方面项目,还要有为配合后期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训而设计的综合项目。构建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项目库将是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蔚娅,薛楠,徐彩苹.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6).

[3]朱丽叶.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11).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第6篇

1. 巧妙营造课堂合作互动氛围。小学生本身拥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故事、问题、生活常识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导入与教学,通过改变教学组织形成,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自由、或按指导组成合作小组,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合作分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思维活跃程度、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有较为直观的认识,确保做好均衡分组,并采取轮流制让学生们积极负责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圆的认识》这一章节授课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广泛接触、讨论生活中的类似事物来巧妙设置课堂情境。像学校校园内的圆形花坛,花坛内部如果要加一个喷洒装置应当放在哪里,喷头喷洒距离的设置要如何确定,以及为何选择这种做法的原因?以这个生活常识问题为开端,可以帮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积极性,并且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个人角色的认知与责任意识。

2. 科学设计合作学习问题。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展开意味着教师必须慎重且科学地设计合作学习问题,教师只有在深入把握学生学习水准与状态的基础上,才能够合理分组、科学设计问题,从而为合作互动探究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小学数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学习材料进行组织设计,以便能够在提升趣味性、保证知识含量的前提下,让学生们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一般适宜作为合作学习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个人单独操作时间长且不足以完成或完成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多数学生依靠个人能力无法全面解决的教学问题、问题解决方法多且思维差异较大的问题。

学生个人无法独立完成或者耗时耗力的问题可作为合作教学优先选择,比如,《统计》这一课程的学习需要收集大量数据,选择合作学习模式既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每个人都发挥了自身能动性参与问题的解决。小学教学中部分内容因其自身复杂性与开放性导致学生个人无法全面、高效、优质的解决问题,这类问题较适宜安排合作学习。比如六年级数学课程中的《确定起跑线》,作为综合类数学应用实践活动课,其围绕圆的概念与周长展开,教师要在此知识基础上进行设计,利用学校田径跑道做对照让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弄清跑道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与方法确定起跑线,在知识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激发个人能动性,提升对应用数学的感知与认识,从而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并锻炼个人能力。对解法较多需要应用到发散思维的问题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予以解决,学生们在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碰撞对于积累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策略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构建趣味数学课堂。比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章节,教师可给出2、3、4、5四个数,让学生自由组成可被2、5、3整除的两位数与三位数,让学生将小组讨论中所得到的至少各十个数进行特征分析,让学生自由展开猜想,比如能被2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可被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以及能够被3整除的数具体表现出什么特征等等。通过提问与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讨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在提出、验证、修改个人猜想的过程中锻炼合作探究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合作互动。对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堂教学中让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进行教学实践,有利于加深学生知识感官印象、培养多方位能力,可促使学生经常保持着一种追求探索知识的状态。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分配、自主合作等方式展开交流学习,在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感受到多角度看问题的益处,同时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小组合作竞争情境中,学生们可经常探索总结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对策与要点,从而构建一个活跃且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并为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提供一个优质的实践平台。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专业化建设

目前,我国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数学老师的情况尤为严重,数学教师队伍实现职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付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老师自身也是一个受教育者,是一个受教育者的成功典范,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会提升自己,这就是一个教师职业化不断进步的过程。

一、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完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有老师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才会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学历,这是对老师知识水平的一个肯定。作为数学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教育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因为一个问题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解答,那又如何去解决学生的问题呢?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不够,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我想这一问题也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每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有一句老话“数理化不分家”,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广泛涉猎各个学科,如物理学科,学理使人聪慧;如历史学科,学习历史能使人明智;除此之外,还应该懂得一些社科人文的知识,这样就会成为一个渊博、受人爱戴的好老师。

2.教师有了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及出色的个人能力,这样才能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专业知识水平显示出一名教师的学习能力,是智商的体现;而

出色的个人能力是情商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个人能力,现总结归纳出以下两个层面:

一方面,在工作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应具备教学能力即授业解惑的能力,例如,教师首先需要备课,不懂的知识点自己也要学习,因此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就至关重要;其次在课堂上讲解知识,要尽量做到让更多的学生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另外,课堂上会有学生提出问题,会有一些突发状况,这就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在课堂之外老师需要组织学生一起玩游戏、做活动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老师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解决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等等,此时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沟通调节能力。

3.“桃李满天下。”这是一句让所有老师都欣慰的话,教师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因此对老师的要求也应该更加严格,除了具有知识水平、个人能力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及健全的教师专业情谊。

二、加强初任教学的职业发展,规划职业方向和授课方式

在我国小学中,初任数学教师在教学授课中难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没有经验基础,因此应加强初任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好职业方向和授课方式。

1.学无止境,学生如此,老师也应如此,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有学到老、活到老的观念,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新世纪,科技飞速进步发展、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也应该努力终身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才是教师生存的根本,也是实验教师专业化的必经之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并非与生俱来,只有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师的讲解及自己的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所以,我认为小学初任数学教师就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求学者,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同时,初任数学教师刚刚步入社会,刚刚投身教育事业中,应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将讲台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舞台,坚持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同时还应该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网络知识等等,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师者。

2.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如开展校本培训等等。

1989年,为满足学校教学课程和教学整体规划需求,由欧洲国家教师教育协会界定发起的一项培训活动,主要是为教师提供一些校内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即为初任数学教师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也帮助初任教师解决了专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部级远程培训[D].东北师范大学,2013.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 人力资源管理 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普及也愈发需求,但我国公立幼儿园的数量有限,民办幼儿园的出现恰恰解决了儿童上学难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呈现多元化和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自较大,可以较多的按照幼儿园自己的意愿进行幼儿园的布置,教学方式的设定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这也是民办幼儿园的主要竞争优势,而众多办学亮点的提出和实施,就需要涉及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更需要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即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一、民办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特点

民办幼儿园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与劣势并存:

(一)激烈的竞争环境

由于民办幼儿园属于民间投资筹建,属民营单位,市场化的企业运行模式,致使民办幼儿园非常注重个人能力以及为单位所创造的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能够激发员工的成长和不断发展,促进个人能力及素质的提升;但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往往会造成人员流动量较大,使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具有不稳定因素。

(二)灵活的用人机制

民办幼儿园的用人机制较公立幼儿园来说要更加灵活,人员的去留都是由个人能力说了算,这样,就能够真正的筛选出适合幼儿园发展的人才,而淘汰掉没有能力或者不适合幼儿园发展的员工。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伴随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人员的流动性会随着增加,为幼儿园的发展埋下不稳定的隐患。

(三)优秀人才的自主选拔

民办幼儿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人才的选拔和招聘,按照完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统一管理,以高素质的团队来促进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但另一方面,如果民办幼儿园缺乏相应的人力管理人才,就会影响团队的建立,人员的不齐备和相关位置的空缺,从而影响到幼儿园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民办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策略

对于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人,人是企业之根本,人为企业创造价值,只有做好对人的管理,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只有完善幼儿园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幼儿园的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才能够提高幼儿园的整体办学水平,才能够加快幼儿园的发展步伐。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作为民办幼儿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要学会如何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去培养员工的自我发展和提升的热情。首先,幼儿园应该为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人性化的晋升及奖励制度,提高广阔的发展空间,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幼儿园还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空间,将幼儿园中的工作有序的安排下去,让员工尽情地发挥。

(二)加强员工的考核及培训工作

幼儿园本身应该注重对员工的投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及个人素质,对员工的投入,就是促进幼儿园自身的成长。因此,对于教师,幼儿园应该定期组织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及技术交流活动,要求教师们积极发言,积极参与有关教育问题的讨论,使教师们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学习环境。幼儿园也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关怀和深入,了解员工的困难,并帮助员工解决困难,解决员工的相关问题,使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工作当中来。同时,幼儿园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工作,民办幼儿园是民营性质,所以,应该注重个人能力和个人价值,对于工作能力较差的员工应该予以警告,而长此以往,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幼儿园自身利益。

(三)完善员工福利待遇

民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我们必须完善和优化员工的福利待遇,才能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福利待遇的完善,要考虑到教育人员的保险和公积金的缴纳、采暖费的发放、节日费用的发放,以及奖金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福利待遇,幼儿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仔细落实,从而确保教职员工的待遇问题,减少优秀人才流失而为幼儿园带来的相关损失。

(四)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

在优秀人才的获取方面,民办幼儿园也可以加强同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方便幼儿园吸纳和获取更多的有用人才。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幼儿园可以为高校提供免费的实习场所,让高校中优秀毕业生前来体现和尝试教育工作;而高校可以将优秀的毕业生推荐给幼儿园,使幼儿园可以不用费太多时间去挑选社会中的教育人才,也能够为高校提供一定的就业率保障,达到双赢的局面。

此外,与高校加强合作,可以为幼儿园教师团队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前往高校参加高级讲师的教育讲座,学习更多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从而达到提升教师能力的目的,促进幼儿园办学水平的提高。

总结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幼儿园管理人员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方法,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挖掘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能力,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及竞争力的提升,使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道路更加平坦,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林玉琼,罗燕姬.私立幼儿园幼儿教师频繁流动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03).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需求 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

一、提出问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教育的办学思想,以服务为宗旨是指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求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培养目标等方面,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质量检验标准。

我国的中职教育走过了漫长的摸索、改革的道路,现在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就“服务”与“就业”这二个关键词而言,企业对“服务”满意吗?学生对“就业”满意吗?通过对企业的用工需求与中职学校毕业生输出二方面的数据对比,目前就业市场存在极不和谐的声音:企业抱怨“我们招不到合适人”;学生抱怨“我们找不到对口工作”!

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呢?人力资源部门以什么为考核录用的标准呢?调查表明:现在企业的录用形式既不是凭一张理论试卷的分数录取,也不是单纯地考核专业操作技能,而是包含责任心、安全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即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求职者具有对应岗位的专业能力,还要求与对应岗位存在隐性关系的非专业能力。所以,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包括诸多非专业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二、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

“综合能力”并不是一个新兴词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职教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系统的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和一线教师愈发深刻认识中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人们在观念认识上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偏颇和盲点。

(一)对综合能力的概念界定不明确。

我国对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概念尚缺乏权威机构的认定。通过分析教育部的教学文件发现,教学目标被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似乎只是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词涵而概之,而究竟什么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有待探究。目前借鉴国外的的说法可将综合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但国外对综合能力的划分形式和内涵解释带有各自国家的人文特色和职业背景,我们必须进行本土化处理。

(二)片面地以专业能力替代综合能力。

查阅对比诸多优秀教学设计范例,可以看到,专业能力被细化到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不同学科有明确的描述和规范的词汇:了解、理解、掌握……;能操作、会测量、会排除……,而专业特色不是很突出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能力,往往被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概括: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安全意识、责任心,提倡吃苦耐劳的精神。显然,对那些非明显专业特色的通用性职业能力不够明确,似乎以专业能力替代了综合能力。

(三)缺乏对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二者关系的研究。

国外引进的词汇:“跨专业能力、可迁移能力、核心能力、关键能力、隐性能力、软能力”等等,类似于我们所说的非专业能力,如何看待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关系呢?有人说,专业能力可能对学生的一次岗位起一定的作用,而非专业能力对学生的晋升岗位及职业生涯的后期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企业用人部门录用新员工时更看重哪种能力呢? 我们在教学过程和评价环节中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值得有关人士思考。

(四)教师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不够深入。

在中职教学中,如何以专业活动为载体,在培训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值得同行研究、实践和反思,但现有的中职教学实践尚不够广泛,更缺乏对实践过程的行动反思,特别是缺乏公共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以及专家的指导。

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堂实践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我们采用分解教学目标,针对学习主题、学习素材,有侧重地培养和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最后进行汇总考核的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专业能力:在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中,通过提供相应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学习专业知识、习得实际技能。在专业能力的历炼和提升过程中,学生要知道学习某一部分知识对具体工作有什么帮助,实际操作的时侯也要明白相应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即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将理论实践融为一体。

如对于检修工而言,变压器的构造是纯知识性的内容,但学习构造的目的是为了能进行相应部件的检修和操作;变压器电压的调整是技能型的内容,但对高压绕组调节时,学生一定要清楚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的相对位置。

(二)方法能力: 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今后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取之不尽的智慧,中职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这里所说的“渔”就是指方法,方法不仅包括学习方法也包括工作方法。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发现或总结岗位操作的规律与技巧?

方法的获得可以经历四个阶段:教师或视频示范—学生模仿—重复训练—自主创新,如摇测电容器的绝缘电阻等许多试验与检修项目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教学步骤进行。一些专业规律也可以通过仿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来。如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后的电压表读数特点:“一低、二高、三不变”;PT断线后相电压“一低、二不变”,线电压“二低、一不变” 等等。

(三)社会能力:人本身具有社会属性。面对未来纷繁复杂的职业挑战,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应对,所以必须集合团队的力量,人如何在群体中与各种人相处既是岗位工作的需要,也是基本生活的需要,对于90后的独生子女而言,比单纯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人际交往技巧、合作包容意识、理解沟通能力。

课堂教学中采纳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团队辩论赛、模拟招标会、“世界咖啡屋”等形式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遇到个别合作不起来的课堂局面,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如谁接线、谁检查、谁读表、谁操作等?并要求角色轮换。

(四)个人能力:通过研究国外有关文献发现,个人能力是从社会能力中分解出来的,这一方面说明了个人能力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人的个人能力不能与社会能力相悖。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如成长背景、学习基础、职业愿望理想等,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天性和潜能,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定在不同的高度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和完善自我,形成与专业特点相匹配的个性能力。

有的学生光说不干,可以让他展示一下操作过程;有的学生羞涩胆怯,让他先回答一些不需要过多叙述的“是、否”问题,逐步过度到阐明“为什么”的问题;有的学生不求甚解,可以提出一连串由粗到细的问题追究下去……

四、教学实践后的思考

(一)在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一词出自《论语·为政》,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种教学观点早已得到每一位教师的认可。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仅仅因学生的资质不同而施教还远远不够,因材施教的“材”应该包含三重意思:学生角色的“人材”、员工角色的“人材”(从人材到人才)和教学内容“素材”。除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外,还要考虑他们今后的从业角色,针对不同的岗位目标有不同的教学方规划,而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同,教学内容特点不同,教学技巧也是不同的。

(二)突出多元评价对提高综合能力的引导功能。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评价常用分数表示,一般认为:全班分数结果符合正态分布才说明教师的考题难度适中,整个班级学习效果令人满意。甚至考试成绩是否正态分布还被列为考量教师教学水平的硬性指标,有个别教师为了达到某些要求,想尽各种办法使学生成绩“被正态”。但中职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很重要吗?其实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并非以分数能够简单衡量的。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多元评价并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元评价就是评价的主体由单一的师评,变为师评、自评、互评;评价的角度由单一结果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引导功能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肢体语言、个性化的评语起到纠错、激励和鉴定的作用。《教学勇气》一书的作者帕克·帕尔默认为: 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过程提供指引,而不是最终的审判。评价是师生心灵交流的一个途径,现在的中职学生需要更多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从而开发自身的潜能。

在培养中职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职业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之前,自己需要具备哪些综合能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基于企业需求培养中职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探讨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教学勇气》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余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做人与处世》.2012年.第11期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素养;学习兴趣

公开课,作为教师展示个人能力、教师间相互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当前语文培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而就其现状,笔者有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种情况,在平时的听课学习当中,很多老师的教学过程行云流水、整个课堂天衣无缝。而回顾自己平时的课堂,即使备课扎实的一节课,在完成过程中也总会出现很多的纰漏,倒是有时没有预设到的环节,经过课堂的生成,反而会成为一节课的亮点。

反思:一节课上完似乎没有了任何缺点的时候,也许这才是教育的最大缺陷。我们可能会为一节课花费无数的精力,也许通过一节课我们会使教师个人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但对于听课学习的老师而言,似乎就很难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另一种情况是,许多老师在公开课时,整个课堂都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教学,突破重难点,可以说课程目标完成也不错。但课后反思会发现,整个课堂都在指导读句子,读文章,理解句子,体会人物情感。

反思:如果这是单一的一堂课,“双基”的完成应该是很到位的。但就整个目前公开课的现状而言,大部分老师的课基本都是如此,以课授课,以学生完成课文学习为目标。如果语文教育都是这样,也许就出问题了――课堂教学就成了一种封闭的学习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老师都重视拓展延伸,能够介绍教材中的人物、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利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在音乐、画面的感染下加深对课文中难点的突破。

反思: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尝试,但深思之后会发现,这些环节的完成,又常常只是一种华丽呈现,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目标,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当前的语文教育仍旧拘泥于课堂中完成拼音、识字、阅读、习作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常常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面对如此情形,那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自何处呢?

当我们细细地去琢磨学生的学习过程时,会有以下发现:

1.学生除了在课堂中学习外,课外有着更多的学习,还是围绕预习、复习环节来反复地熟悉拼音、生字、课文、习作,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学生每学完一课,都会有课外练习题要完成,都有课文中生字生词抄写记忆。这成了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手段。

3.学生还得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大小测验,通过测验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简单点说,就是学会考试。

学生无论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的大部分学习,都是围着课本、教材转。这样的语文学习不能说不对,但至少是不全面也不科学的,更是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违背的。

课堂就是以教材为依托,全面系统地介绍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教材就是一个媒介,课堂就是一个平台,学生借助这个平台,通过媒介了解语文,喜欢语文,掌握语文方法,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

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利用课堂完成这一任务呢?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艺。

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字、词、句、篇文章的知识点,教师都能信手拈来,比如可以随口吟诵古诗词、名言佳句,可以随机讲述有关的人物典故、历史故事、人情风俗等等,通过教师渊博的知识,把学生带入广阔的语文大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提升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师个人修养和个人能力基础上,转变观念,以课堂为依托,构建一个开放、多元的语文学习环境。

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教材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语文学习手段。

《半截蜡烛》可以介绍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介绍有关的书籍和影片,让学生在大背景下学习课文的细节,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及其细节。

《三打白骨精》可以推荐学生读原著,老师加以引导,通过电视剧、原文、课文中三处人物的异同,更全面地感知故事人物。

第三,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提高语文能力。

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的开始,而不是学习的终结。教师应该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对学生的以前所学加以肯定,对以后的学习给予指引。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当成学生所学与老师知识之间的交汇点,充分利用好这短暂的课堂时间,在总结归纳原有知识、肯定已有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向更高的水平迈进才是一堂课应该完成的终极任务。

“语文即生活。”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学生平时的学习讲求实效,引领孩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胡建华,包玉梅.初中语文公开课教学要端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8).

[2]朱斌,黄厚江.语文公开课的理性观察与辩证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1(2).

上一篇:小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