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12:43:49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1篇

我同的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阶段,要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战略目标,必须抓住今后几年扶贫工作的关键点,将“输血式扶贫”伞面升级为“造血式扶贫”。但以往的教育扶贫工作存在教育日标失当、对象失焦、重点失实、布局失准等问题,“走向精准”是教育扶贫工作的必然取向。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扶贫中有着对象识别、项目实施、追踪评估、监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和扶帮效果六方面的“精准”优势,是伞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但贫困县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所以,在明确贫困对象和扶助内容的基础上,贫困县域可以按照先实施低门槛、低投入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再逐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思路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应将移动端作为工作整体推进的突破口,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确保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既实现教育精准脱贫,也帮助其他贫困人口成为数宁公民。

【关键词】教育扶贫;教育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 x(2017)05-0051-06

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扶贫开发,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李忠峰,2015)。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与行动计划。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2020年前,针对全国592个部级贫困县(包括县级行政单位区、旗、县级市)的扶贫工作,将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役。此外,同志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提出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等重要论断。教育是“扶志”与“扶智”的根本手段,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贫困县域的教育扶贫工作必须转变思路、策略与方式,应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有效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造血式扶贫:全面脱贫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输血”支援贫困地区、家庭和群众,这种做法立竿见影、效果显著,但从长期实践来看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输血式扶贫”长于脱贫,短于致富

从长期来看,“脱贫”只是阶段目标,共同富裕才是长期愿景。贫困实质上是地区、家庭、群众的财富生产与累积能力薄弱,这种“薄弱”局面的形成是资金、资源、环境、机制、能力等多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金、资源的短期注入固然可解燃眉之急,但并未触及环境、机制等更本质的层面。不系统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贫困地区的发展以及建立在持续性发展之上的小康也就无从谈起。

(二)“输血式扶贫”长于见效,短于巩固

贫困是沉疴痼疾,贫困的反复也甚为常见。从以往的扶贫经验来看,“输血”脱贫之后的“返贫”现象也屡有出现。病、灾造成的“外部性返贫”可以通过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而惯于依赖“被输血”的贫困家庭和群体具有的“内生性返贫”,从本质上暴露出“输血式扶贫”的结构性短板。脱贫需要巩固,检验脱贫巩固与否,关键看撤除外部支持后,这些地区和群体能否内生性地持续创造财富。

(三)“输血式扶贫”面对“复杂贫困形势”力所不及

“易扶”的贫困对象和地区在“输血扶贫”中逐步脱贫,难扶的群体几乎都面临着缺乏资源、环境、机制、能力的“复杂贫困形势”。从根本上看,“难扶”对象实则是由于缺乏知识、意识、能力、意志等内部条件,使得“所输之血”无法形成持久效应,脱贫目标无法达成。此外,“输血”只是构建“造血”机制的一个环节,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扶贫策略必须从“输血”走向“造血”。

二、教育扶贫:造血式扶贫的基础

“造血式扶贫”是当前全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理念。所谓帮助贫困地区和群众建立财富“造血”功能,实质上是在良性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帮助他们了解市场、理解市场,使他们明确市场、环境与自身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参与和积极利用市场,了解得越广、理解得越深、参与得越勤、利用得越好,才能越快、越好地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所以,带领贫困地区、家庭和群众“融入市场”是“造血式扶贫”的关键。

融入市场有两层含义:一是有市场可以融入,这需要政府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秩序,提供便利的金融和技术工具,为贫困群体融入市场创造条件,这是“造血式扶贫”的外部条件和必要条件。二是使贫困主体有意愿走进市场、有眼光理解市场、有能力参与市场、有方法利用市场、有毅力持续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这五项是“造血式扶贫”的内部条件和充分条件。

相较于“造血式扶贫”的外部条件,其内部条件更重要,因为即使外部条件不好,主体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意愿、眼光、能力、方法和毅力等内生性因素改变环境,实现脱贫。但这些内部条件并非与生俱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实现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还是要靠教育。

教育扶贫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是“扶教育的困”,即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教育层面的扶助,使他们享有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其二是“以教育扶整体的贫困”,从这一层面来看,教育实际是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人群“内生性”脱贫的根本手段,一方面可以转变贫困人群的脱贫观念,使他们具有“内生性”脱贫的意愿、意识、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使他们具有参与市场经济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脱贫和走向富裕。因此,这一层面的“教育扶贫”不仅会涉及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更需要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教育的支持。

三、走向精准:教育扶贫的必然取向

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教育在“扶贫攻坚”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教育扶贫”的目标,从中央到地方花了大气力、大资金进行贫困地区的教育建设。2015年9月,同志在谈及扶贫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时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15)。在2016年9月21日召开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刘延东同志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发力,持续推进,协力攻坚,确保如期实现全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目标,让贫困地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基础”(刘延东,2016)。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正在持续改善,教育扶贫的效应也正在日益显现。

形势虽好,我们也应冷静和清醒地看到教育扶贫中的问题。一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教育扶贫工作中,“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普遍存在,同志在宁夏考察时也指出,“手榴弹炸跳蚤”“遍撒胡椒面”解决不了扶贫工作的大问题(王子晖,2016)。总体而言,在“教育扶贫”战略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扶贫目标失当

实现人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教育扶贫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教育的手段让人具备摆脱贫困的能力和精神。但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却异化成对楼堂等硬件设施的扶贫援建,轻视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和当地教师的观念转变与能力提升,前者援建易,后者转变难,而后者实际上才是教育扶贫的根本目标,所以存在教育扶贫的目标失当问题。

(二)教育扶贫对象失焦

“因材施教”是教育实施的核心,并不存在一条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适教育路径。当前接受高等教育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从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来看,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学生,一旦错位走上自身所不适应的教育路径,其中的风险就更高。缺乏对真实、严重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尤其缺乏对贫困对象、家庭致贫原因的精准判断,就会出现“漫灌”难解“久旱”的尴尬现状。实际上对于贫困地区学生而言,可能更需要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使其能迅速获得脱贫技能,但目前的教育扶贫还比较缺乏对贫困地区中职高职学校的有效扶持,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教育扶贫的“南辕北辙”。

(三)教育扶贫重点失实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脱贫攻坚战的“作战”原则,也是教育扶贫的战略实施原则。教育扶贫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指在安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时必须结合贫困区域、环境、主体等实际情况。但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重点却异化成简单照搬城镇或发达城市学校的所教、所学,轻视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和关键需求,使得教育扶贫效果有限。

(四)教育扶贫布局失准

教育扶贫的根本目标在于解决现有问题,但也应极力避免和减少随之引发的新问题。从现实情况看,贫困地区往往群落分散、学生分散,各级政府虽然投入巨大,但资源毕竟有限,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更需要从规划布局、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一些地区在资源布局上仍然比较随意,只从管理的便利性着眼,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宜性,提高了学生入学的外部成本,反而造成部分学生辍学和流失。

以上问题说明,在以往落实和推进教育扶贫的工作中,精准性缺失的题制约了教育脱贫的进程,教育精准扶贫是今后推进扶贫和脱贫工作的必然取向。

四、教育信息化是推进贫困县城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效果充分显现”(中国政府网,2017)。中央针对扶贫工作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新华社,2016)。这“六个精准”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思路。加之,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教育中的深度应用,使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在开展落实方面更具优势。教育信息化将是今后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势

1.识别对象精准。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从“以学校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扶贫工作思路,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前提。通过为贫困地区所有学生建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学业信息和成长信息在内的综合数据库,一方面,既能了解贫困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动态趋势,也能识别在个人成长方面的精准面貌和生活变化等状态,为帮助贫困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育解决方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分析上述多维度海量数据,在精准识别“真贫”学生的基础上,对“贫困”方面和“贫困”程度进行精准识别,为后续教育“扶贫”工作提供精准“标靶”。

2.项目措施精准。基于大量数据信息的决策使制定项目措施更为精准。既可在提供教育扶贫项目上达到精准,使得为贫困县域学校提供的设施设备类型、课程类型和管理服务符合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也可在引导个体选择具体教育类型时实现精准,并依据个体的个人情况、家庭状况、发展意愿帮助其选择对路的学校、课程。在教育扶贫措施的设计和实施中,一方面,通过贫困地区学校和教师的数据信息,在扶助资金投放、学校建设、教师培训和课程发展方面做到精准;另一方面,针对被帮扶者的学习风格、学习内容采取精准的措施,可根据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群体的各自特点设计、提供相关课程,给予相应学习指导,让被帮扶者的学习效能得到充分提升。

3.追踪评估精准。由于贫困对象识别、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均基于数据开展,这就为项目落实、成效检验提供了基础。其一,为扶贫项目的持续实施提供了可见和便捷的追踪方式。其二,对教育扶贫效果可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估。其三,根据阶段性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一方面,基于追踪数据可不断精准识别贫困群体和脱贫群体,并对“返贫”对象进行预警;另一方面,根据追踪和评估结果,可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项目实施,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缓解数字应用鸿沟等“新”教育贫困问题的加剧。

4.监察管理精准。基于信息数据的决策和基于数据流的工作流程,提升了监察、管理和服务的精准程度:其一,通过实时、可视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服务,为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以及教师的教学提供精准支持。其二,使教育扶贫各环节的工作边界和权责分明,有利于扶贫工作的“管办评”分离。其三,基于真实、海量和透明的数据信息,既可以有效监察扶贫资金的精准投放及违规使用情况,也可以有效监察和减少扶贫工作中的“假扶贫”问题。

5.教师队伍建设精准。教育信息化在教师精准选派中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一是着重选派有信息化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提升农村信息化教育质量的同时,教师可成为农村信息化的传播者和示范者。二是能利用现有的网络系统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缓解“派不出”的培训难题。三是有助于抓好和落实“三个课堂”模式,通过向名校学习、与名师教研和同上一节课的方式,创新“在线派人”模式,从而帮助农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效果,有效解决“教不好”的教学困境。此外,还应通过各种手段留住贫困地区的优秀师资。

6.帮扶效果精准。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扶贫工作,使教育精准扶贫能够真正“落地”。其一,对教育扶贫工作人员而言,有利于他们在扶贫理念和推进方式上均做到精准。其二,教育扶贫的各个环节基本上都是基于透明化和海量化的数据信息,在贫困的识别、预警、施策、干预、评估和监管方面更为精准客观,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扶助效果更为精准。

此外,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育扶贫的有效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促进、发展农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有效缩小数字鸿沟。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让他们学会借助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从根本上阻断造成贫困的生存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代际传递,帮助他们获得在数字社会中的新身份,从而实现脱贫。

(二)以教育信息化推进贫困县域教育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

正如前文所言,“扶教育的贫困”是教育扶贫工作的起点,也是“以教育扶整体的贫困”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全国592个部级贫困县的教育形式以基础教育为主,且教育贫困现状比较严峻。除了校舍环境等客观条件的“贫困”之外,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的管理服务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是更应该优先、高效、精准解决的教育贫困。因此,在贫困县域实现教育的精准脱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关键要转变以往贫困县域基础教育扶贫的工作方式,按照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脱贫的思路开展。

1.聚焦贫困县域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对象。贫困学生是贫困县域推进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唯一对象。贫困学生所表现出的贫困问题有两类:第一类是学生在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个人成长等生存发展方面的问题。第二类是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学习、应用实践和探索发现等学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家庭经济贫困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以上两类问题,但无论学生存在这两类问题中的哪一类,都会影响到另一类问题的产生。在贫困县域推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如果忽视了贫困学生存在的任何一类问题,必然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实现脱贫,这与以往的教育扶贫工作也无差别。再者,无论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还是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效能,都是为W生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而服务。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贫困县域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中,贫困学生存在的以上两类贫困问题都应无差别地精准解决。

2.确立贫困县域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十二五”以来,贫困县域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提升,但存在以下三类问题:一是缺系统、少应用、少资源现象仍常见;二是人员、资金、资源匮乏仍是贫困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掣肘;三是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并不适用于贫困县域。因此,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贫困县域教育精准扶贫,需要一套低成本、低门槛和高成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在此方案中,以混合云部署的“教育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层,汇聚和共享服务层中三类平台的教育数据:第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中的学校管理、办公管理、家校互动等教育管理服务类数据;第二,教师教研平台中的教学评价、教师培训、教研资源共享等教师信息化教学专业发展类数据;第三,网络学习空间和各类在用的教/学平台中的学生课前导学、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等学生学业发展类数据。在应用层,用户用PC端或移动端通过统一的门户和身份认证获取相应平台的服务。(任友群,等,2017)

3.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以上低成本、低门槛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在贫困县域初步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后,按以下思路进一步开展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第一,创建“教育精准扶贫支持平台”,按需与各省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网络学习空间、家校互动系统等平通,精准采集学生的家庭状况、个人成长、生活状态、精神面貌等个人生存类数据。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对贫困学生的个人成长施以精准跟踪、评估、干预、反馈和修正等精准扶贫措施。第二,通过学生使用的网络学习空间和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动态采集、汇聚和分析学生的课程学习、应用实践和探索发现等学习行为数据,并对贫困学生的学业发展进行差异化的精准跟踪、评价和干预。第三,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信息化平台工具,精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教育管理服务能力,以便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精准支持。第四,通过构建“教育信息化精准管理服务平台”,打通上述各类平台接口,实现各平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并为不同角色用户提供统一的门户和身份认证,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现管理服务可追踪、评估反馈精准实时、教育数据伴随式收集等差异化、精准化的教育服务。

(三)贫困县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精准扶贫需注意的事项

以上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为贫困县域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一条基本思路。但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移动端是推进整体工作的突破口。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贫困县域普遍存在时间短、任务紧、资金缺、资源少等问题。而迅速发展的移动应用和终端技术,为贫困县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突破口。第一,相较于PC端,移动终端投入低,即使是贫困县域的教师和贫困家庭也基本拥有移动终端,并且根据条件和需求,学生也可以开展自带设备学习活动。第二,移动终端只是获取各种教育服务的“端”,各种数据的汇聚、交换和处理都在云端的“教育数据中心”进行,平台投入和管理难度都较低。第三,移动端的轻社交应用门槛低(如QQ和微信),有很好的应用基础,并已将不同的教育群体联通,不会由于应用门槛原因使大量用户流失。第四,学生若能在学习中实现移动终端的常态化应用,学业数据和成长数据就可以实现伴随式收集,进而能提供精准实时的追踪、评价和干预,实现对贫困学生的精准扶助。(任友群,2017)

2.教育信息化也是重要的扶贫内容。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教育信息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扶贫内容。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教育贫困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贫困县域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了教育脱贫,倘若减缓或停止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教育还是会因此而“返贫”。特别是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和应用趋势发生转变,教育的数据化、精准化、共享化、扁平化和可视化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标签”。因此,无论是正在推进的教育扶贫工作,还是以后实现教育脱贫,教育信息化都是不能荒废的建设内容。

3.帮助其他贫困人口成为数字公民。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思路是针对贫困县域的贫困学生而言的,但并非意味教育信息化对非教育贫困人口具有排他性。相反,他们也应该在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下向数字公民转变。贫困人口的这种身份转变,会对他们的生存观念、生产思维和致富手段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决定》中也提出要“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在面向贫困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移动终端开展的家校互动和教/学活动,一方面,对贫困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生活成长进行了扶助;另一方面,则为贫困家庭父母或留守老人提供了接触、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也为他们提供了向数字公民转变的机遇。所以,在贫困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在帮扶贫困学生精准脱贫方面着力,还应以此为契机,通过“传、帮、带”帮助学生家长、留守老人等贫困人口成为常态化使用信息技术的数字公民。

4.确保教育数据和用户隐私安全。教育扶贫工作的“精准化”是建立在贫困学生的家庭信息、W习行为数据、个人成长数据、教学数据和管理服务数据的基础上,这些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交换等环节都需要确保安全。特别是伴随式收集数据和伴随式评价,更对数据和隐私的保护提出了高要求,倘若疏于管理,甚至发生数据泄露等问题,将严重威胁学生的个人隐私和成长发展。因此,尽管贫困县域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采取了低投入和低门槛的推进思路,但需要在教育数据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加强警惕、加大投入和强化管理。应确立数据信息的安全机制、响应机制和问责机制,在数据和隐私受到侵害时,能及时响应、启动和实施相应的防护与挽救方案,并进行追责。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所做的探讨提供了一种理解教育扶贫和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扶贫的思路。对贫困县而言,教育扶贫是全面脱贫的关键,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但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王美,等,2014),若在贫困县域的教育扶贫中合理应用,则是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和实现弯道超车的利器。如在部级贫困县之一的江西上饶县,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的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上饶县与国家信息中心、腾讯公司积极开展合作,采用具有用户基础好、投入成本少、应用门槛低等特点的微信“腾讯智慧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不仅实现了学校管理、学生学习、家校互动、移动办公等教育应用服务的精准供给,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教师、学生、家长和老人向数字公民转变。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2篇

2014年,中国政府正式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国家扶贫日。今天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是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的总体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与教育部、全国各省市同步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

刚才,代表不同教育类型的12家单位现场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明确了结对帮扶的合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很有代表性,也涵盖了我省4个贫困片区。江滨幼儿园、师专附小、云南粮油职业教育集团、云南大学等7家单位和云南师范大学志愿者服务队的代表作了发言,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介绍了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工作的成效、经验和下一步工作思路,讲得都很好。大家对教育扶贫的认识是深刻的,制定的措施、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对于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全省教育扶贫全覆盖工作,讲3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

(一)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站得高、看得重、落得实、抓得紧。多次就扶贫开发进行视察调研,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站在党的使命、社会主义本质的政治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明确、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即: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贫一批。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贫工作新机制,是新形势下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精准扶贫开发新格局。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词就是“全面”,就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任何一方群众落伍。加快扶贫攻坚,关乎“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尤其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以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倒逼扶贫攻坚的路线图,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引领扶贫攻坚的顶层设计,以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营造扶贫攻坚的良好环境,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绩筑牢扶贫攻坚的政治保障。教育系统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紧扣“精准扶贫”主线,把总书记的战略思想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各项教育工作中来,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贫困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使贫困地区孩子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共享教育现代化的成果。

(二)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

教育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2012年,十闭幕不久,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2013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时又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014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又着重强调了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今年教师节前夕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总书记又再次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在昨天举行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又强调指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10月12日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扶贫日活动新闻会上,宣布了5条很重要的扶贫措施,第一条就是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视和肯定。同时,更是对教育在消除贫困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提出的殷切期望。

(三)教育扶贫对于我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贫困人口数量多,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有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 7个省级重点县,4个连片特困地区涉及15个州93个县,是全国片区县、重点县最多的省份。2014年末建档立卡有贫困乡镇476个、贫困行政村4 277个、贫困自然村98 393个、贫困户195万户574万人,贫困发生率15.49%,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二位。2014年末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 299元和7 45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4.24%和71.08%。在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42.99%,其中1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贫困发生率高达28.17%,傈僳、佤、景颇、布朗、怒、基诺、德昂、独龙、拉祜、哈尼等部分少数民族,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基本处于整体贫困状态。综合分析我省4个片区贫困原因,大体涉及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等多个方面,尤其是滇西是典型的素质性贫困。现展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对生产要素的组合,除当地既有的自然资源外,还要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两者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水平。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发相对富足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丰厚的人力资本,不断引入新观念、新思维、新资源,有利于打破既有的内部要素均衡,可以提高区域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连片扶贫目标。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财力有限,我省的贫困地区也是教育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从我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两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迪庆州、怒江州、临沧市、昭通市、红河州、德宏州、普洱市、版纳州、临沧市等片区州市均距离规划目标有较大差距,昭通、怒江、迪庆、临沧等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各项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还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全省教育系统必须勇于担当、责任上肩,提早介入,掌握基数,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全覆盖,把贫困家庭的教育兜底问题解决好、落实好,让能考的考出去,能学的学出来,彻底斩断贫困复制链条。

二、准确把握教育扶贫全覆盖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2013年7月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2013〕86号),明确提出了教育扶贫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具体内容。同时,国家层面先后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20项教育惠民政策。我省还启动实施了怒江州、迪庆州职业教育全免费全覆盖试点,两个州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农村户籍学生,均能获得免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些全覆盖教育扶贫政策中:既有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总体部署,也有具体支持项目;既有面向学生的举措,也有服务于教师的政策;既有普通教育,也有职业技术教育;既有面向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也有专门针对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的特殊政策;既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也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通过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的实施,努力办好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孩子。

在形成了一个立体完整的教育全覆盖政策体系之后,关键是要把政策落实到位。因此,教育部决定依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结对帮扶为抓手,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力图举全教育系统之力,建立各级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和学生结对帮扶关系,全面覆盖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及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具体内容包含以下7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关系。

(二)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市级义务教育学校、市辖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县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在县域内建立“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关系。

(三)普通高中结对帮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区域内优质高中分别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在县域内建立“省―县”和“市―县”的“二对一”结对帮扶关系。

(四)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教育部统筹安排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对口帮扶片区地市级职业院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各县中职学校,在市域内建立“职教集团―市”和“示范校―县”两层结对帮扶关系。

(五)高等教育结对帮扶。教育部结合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会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1所部属高校或东部高校+1所省属高校”的形式对口支援1所片区高校,在省域内建立组团式结对帮扶关系。

(六)继续教育结对帮扶。国家开放大学统筹安排东部地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县广播电视大学。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开展公益性继续教育,打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国家开放大学升级版,为片区县每一个行政村培养若干后备干部、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

(七)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依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与片区农村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长期结对帮扶关系。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志愿者与片区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

这7个方面的结对帮扶,总体上以学校对学校层面为主,同时包括了志愿者与贫困学生的“一对一”帮扶,以及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内容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涉及国家、省、州(市)、县、乡到村各级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结对帮扶网格体系,是一项需要上下协同、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同时要做好20个项目。

三、迅速掀起教育扶贫全覆盖工作的新热潮

(一)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教育扶贫全覆盖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教育厅各相关职能部处室、各州(市)县教育部门、各支援方和受援方,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系列扶贫思想的高度,认真抓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工作。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担当,着力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一级抓好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各级各类教育结对帮扶体系,真正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扶贫全覆盖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尤其是支援方和受援方作为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的实施主体,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支援方要讲担当、讲奉献,充分动员自己的优质资源,动真情、使真力、真扶贫;另一方面受援方要消除等靠要思想,主动对接,找准着力点,充分挖掘和用好支援方的帮扶机遇,不断增强自生发展能力,最终缩小与支援方的差距,同进步、同发展。

(二)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摸清贫困基数,打好全覆盖基础。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摸底。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各州市和县级教育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职责,对本系统和辖区内的教育资源和贫困学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各级各类教育薄弱学校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区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师资、缺理念等情况,列出需求清单,做到因校结对,精准帮扶;要对各类贫困生和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排查,区分因灾、因病、因学或缺劳力、缺技术致贫等情况,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准。要健全档案资料,收集完善文字资料和网格化管理资料,建好省、州(市)、县(市、区)、乡、村五级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监管系统对教育薄弱学校、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家庭和扶贫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基础数据和需求信息互联互通。

(三)以精细化的工作方案,认真抓好各领域教育帮扶的对接落实。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内容丰富、惠及面广、配套程度高、支撑力度强,教育系统各级各部门都要做好对接、抓好落实。省教育厅财务基建处、发展规划处、基础教育处、职成教处、高等教育处等相关处室要积极加强与教育部的对接协调,争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流向我省贫困地区;要认真落实好国家层面的20项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尽快建立完善我省教育扶贫全覆盖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并协调对接部属高校、东部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示范中职改革示范校与片区高校、州市职业院校等的对口帮扶工作。各州(市)、县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教育扶贫政策,吃透精神实质,大力强化政府综合统筹,履行好本级结对帮扶职责,立足州情、县情和乡情实际抓紧做好各自的工作方案,细化目标、细化任务、细化举措、细化责任,如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建立义务教育“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关系,建立普通高中“省―县”和“市―县”的“二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在市域内建立“职教集团―市”和“示范校―县”两层结对帮扶关系;在省域内建立高等院校组团式结对帮扶关系。在结对的过程中,要讲求方法、务求实效,充分尊重支援方和受援方诉求,不搞“拉郎配”,不搞形式主义为结对而结对,把重心落在真结对真帮扶真提高上来。

(四)以担当精神、实干作风和为民情怀,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教育扶贫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省、州(市)和县级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能,对结对帮扶全覆盖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查,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等多种方式,交流经验、解决问题,推进全覆盖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教育扶贫结对帮扶的工作成效,不能仅仅停留在结了对、签了协议层面,关键要看帮扶的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协议的内容是否落实到位,是否通过结对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学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要看贫困地区基层学校是否满意,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家庭是否满意。要以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格务实的督促检查确保结对帮扶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思考,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破解教育扶贫全覆盖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充分激活改革对教育扶贫的牵引带动力。要以“三严三实”标准来要求,坚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结合起来,深入查找结对帮扶全覆盖中“不严不实”的问题。要以专题教育成果助推精准扶贫和教育扶贫全覆盖,引导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各级干部和广大贫困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激发内生动力。要高度重视典型培育工作,对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认真加以总结,形成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3篇

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一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我按照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要求,与xxx,共同探讨,悉心教研,使所任学科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帮扶工作作一总结。

一、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使我的英语教学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求、树立起新的育人理念,我们俩经常抽休息时间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读,了解了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掌握了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明确了英语课程各级的总目标和各内容的分级目标、理解了英语教学原则、学会了一些科学评价原则等,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奠定了的扎实的基础、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备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衔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注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并制作了各种有趣的教具,如:单词卡片、实物(图片)、头饰等教具为课堂教学做好服务。

2、课中备课,灵活安排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活动。我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教学时,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总是尽量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及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有趣快乐堡,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获得新知,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如:唱、演、玩、画、涂色、做手工等形式)来巩固所学新知。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乐于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3、课后备课,总结教学经验。每上完一单元,我们都及时对该单元作出总结和反思,写出教后感,肯定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探讨该单元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认真上课,体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便要求,英语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词汇、句型的听说认读和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为此,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巧设导入,培养兴趣。每节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做游戏、唱英语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洽在学习英语的氛围内。

2、图文结合,掌握新知。根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运用单词卡片、实物教具、简笔画及肢体语言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并借助图片、动作、表情等手段掌握其义,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获取新知过程,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遇到难读的单词或句子时,我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认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培养他们认读的能力。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适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3、游戏活动,巩固新知。在完成了每节课的新授任务后,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以简单易操作的趣味性、多样化游戏为主来实施教学,让学生进行反复模仿、认读、玩演、视听,从而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他们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二

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减轻其医疗负担,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统筹扶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其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工程。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三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小康社会,是2020年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20XX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发展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

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贫困面大,一项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许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越过温饱线。现在,贫困人口大多数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仅靠自己很难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

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

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4篇

“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困,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这是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的庄严承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冷暖牵动着各行各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践行航空报国“强军”首责的同时,不忘“富民”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以履行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对各类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总结和部署,引领和督促航空工业各省市地区单位在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造福人民群众,彰显航空工业人的情怀,体现航空工业人的责任和担当。

航空工业制动新安公司职工王泽勇把“航空报国”的激情、爱岗敬业的热情、制造航空产品精益求精的痴情化作对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深情,扎根贫困山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航空工业人精准扶贫的凯歌。

王泽勇,中共党员,是航空工业制动新安公司(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一名32岁的普通车工。2016年4月至今,担任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

把航空情怀根植在精准扶贫上

2016年4月,按照航空工业的扶贫部署和贵州省国防工办的要求,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急需长期帮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航空工业制动新安公司派一名扶贫干部,驻村指导帮助村委会开展扶贫工作。

“一定要派一名能吃苦、能扎根、有觉悟、有闯劲、知民情、体民心、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去,把培养年轻干部和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实现精准扶贫和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双赢。”航空工业制动新安公司党委对即将派驻的村干部开出了标准。经过各项组织考核,主动请缨的新安公司团委委员六车间车工王泽勇在组织安排下,来到普定县水井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开展脱贫致富工作。

水井村像贵州省很多山村一样,气候常年温润,山青树绿,景色如画,条条蜿蜒流淌的河流静静地萦绕在山村周围,尽显大自然的生机活力。然而,在这宛如诗情画意般的景色背后,却是因自然灾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Ю吹钠肚詈途济的落后。村里共有1070户4080人,有229户695个贫困人群。贫穷和落后,使得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求生计,村里的人员结构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传统农耕思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村里的农作物收成不是很好,农林副业没有很好开发,绝大多数村民的温饱问题还未彻底解决,贫困户的正常生活主要靠国家和社会公益方面的救济。

“必须对村里的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摸清家家户户的生活实情,掌握村民的思想状况。寻找一条适合村里实情的脱贫致富之路”,王泽勇暗暗下定决心。

“在企业里,的是车工,每加工一件产品,都要知晓这件产品是干什么用的,起什么作用,要把它加工到什么程度,同时还要考虑到为下道工序加工创造便利,小小零件制造成功的过程,不仅有个人的智慧和汗水,还体现着加工团队的集体力量。扶贫脱困工作和加工产品一样,要知道为什么而做,明白自己担负的责任,要弄清楚怎么样做。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既然我代表航空工业践行社会责任,就一定要把航空工业人强军富民的追求和优秀的精神风貌体现在扶贫工作上。”王泽勇决心把他在企业工作岗位做事的心得移植在扶贫脱困工作中,把航空工业人的大爱完美地体现在精准扶贫上。

让党旗在精准扶贫战线上飘扬

生活贫困,但精神绝不能垮。治穷先要治“病”,首先要治好村民思想上的“病”,彻底扭转大多数人扶贫脱困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把“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王泽勇根据自己对《摆脱贫困》一书系统学习的思考,结合走访3000多名村民了解的实情和大家的脱贫愿望,确定了“强组织、建产业、亮新村”的驻村工作思路。

改变村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必须要依靠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引领作用。村里的年轻党员外出打工的多,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年龄大的老党员,党员的组织生活不能得到有效开展,村委会村干部虽然勤奋肯干,但由于山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等因素,大家普遍缺乏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王泽勇意识到,只有建强基层组织,党员的先锋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出来了,才能让村里找准发展的“定盘星”,才能让群众找到带领发展的“主心骨”。于是他从抓好村里的“”开始,组织大家学习党纪党规、系列重要讲话、党的理论方针和精准扶贫政策等,通过学习研讨,不断提升村干部和党员的思想觉悟、宗旨意识,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大家带领村民创新发展的能力。他联系安顺市委党校教师到村里开展“流动党课进村寨・党的声音进万家”宣讲活动,给村里讲授《把讲话送到最后一公里》、《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等课程,不断提高党员和群众的政治觉悟,激活大家脱贫致富的思想。

了解到村党支部工作未能有效系统开展的情况,他依照党纪党规,并在航空工业制动新安公司的帮助指导下,借鉴企业的党建工作体系,为村党支部量身定制了《村级党支部工作手册》,系统地梳理了村支部工作的各项事务,将每月的28日确定为党支部学习日,大家共同学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定期进行主题研讨,交流思想,提高大家的政治素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领作用,带动村民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精准发力脱贫致富,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与此同时,他还结合航空工业制动新安公司的日常工作管理制度,为村委会制定了工作推进节点制和村干部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强化村干部的规矩意识和责任担当,激发起了村干部干创业的热情。

“小王书记来后,上门给我们送,很尊重我们老同志,他把村里党组织生活搞得很规范,通过组织生活增强了我们党员的身份感,好多党员在村里发挥了带头作用,激活大家脱贫的思想。”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王明政说。

通过抓党组织建设和抓党员思想工作,实施党员先学一步,党员之间、党员群众之间互学互帮,再带领身边的群众一起学,村干部和村民对扶贫脱困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大家认为,一心只想着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扶钱、扶物”救济,自身不发挥聪明才智,不主动作为出力流汗,村里的贫困状况很难改变。王泽勇感到,扶贫,更重要的是“扶思想、扶智慧”,要想方设法让贫困群众具备脱贫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和技能不断创出财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从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事做起

“小康不小康,首先要健康。”刚进村时,眼前脏乱差的卫生环境让王泽勇触目惊心。长期以来,大家养成了污水乱倒、垃圾乱扔的生活习惯。村里虽然通了自来水,但村民们还习惯到路边的小井和村外的小河里取水食用。决不能再让疾病拖垮贫困村民。他动员村干部党员,带头和引导家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组织了10名35岁以下的年轻人成立卫生宣传监督队,向村民宣讲卫生意识,纠正破坏环境和不讲卫生的习惯做法。在村干部、党员和青年人的带动下,村民们渐渐认识到卫生习惯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慢慢地养成了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村里的环境变得干净了,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村民的卫生意识加强了。

驻村以来,在水井村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荷塘岸边,总能看到王泽勇忙碌的身影。驻村三个月的时间里,他用脚步丈量了水井村的山山水水,走访了家家户户,详细掌握了村民的各类信息。

翻开王泽勇的民情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农户的基本情况、急需解决的事情:戛打组王顺云一岁多的儿子王观一患有先天唇腭裂,因病致贫,无力承担昂贵手术费;周贤贤,16岁,孤儿,有轻微自闭症,已经两年没出过家门;卢臣媛、卢臣孝姐妹与患有肺结核的祖父一同生活,希望有一张写字桌……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王泽勇通过微信和QQ将村里贫困儿童的情况到网络上,并通过朋友圈转发出去,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公益团体的帮助。

当看到先天患有唇腭裂的两岁孩子王一观,王泽勇的心被触动了,“这么可爱的孩子,要是因为唇腭裂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多么让人心疼。”王泽勇上网查阅资料,托同事、朋友多方打救助政策,在普定县卫计委、安顺市人民医院的帮助下,终于申请到了“微笑贵州・唇腭裂行动”的免费治疗名额,通过三次全免近10万元手术费的救助,王一观已经彻底告别了唇腭裂。“手术做得非常成功,目前已基本看不出裂痕,他能在人群中认出我,还主动要我抱,看到他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心里感到十分幸福。”王泽勇欣慰地说。

从强化造血功能上根除贫困

作为扶贫干部要有创新精神,要积极为老百姓勤劳致富拓宽门路,通过产业培育实现经济上的脱贫,彻底拔掉贫困区的穷根。王泽勇下定决心与村支两委一道,带领乡亲“杀出一条产业转型的脱贫之路”。脱贫,不能简单地依靠外界的“输血”,关键还是要强化贫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让群众都能奔上小康大道,这才是根本之策。

对于贫困村来说,产业发展如何破题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为选对选准适合村里自然条件和村民实情的农林作物和副产业,他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多方奔走,远赴遵义、济南等地考察,积极联系相关的技术专家,拜访种植大户,实地取经学习。经过考察学习,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他们选择了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生长、适销对路又适合村民种植的农林作物为培植对象。他带领村委会确立了“果树上山,香葱进地,莲藕下田”的产业发展思路。

对种植莲藕,刚开始,村民们积极性不高。他带着几个村民到昆明、江西一带考察莲藕市场和莲藕粉加工产业。他为村民讲解莲藕产业链:荷叶开,可以做荷叶茶;现在,通往山区的道路也修好了,荷花开,我们举办荷花节,吸引周边的城里人到山区赏花,带动山区旅游项目;同时,建设集就餐、住宿、游玩与一体的农家乐;莲蓬长出来了,割下来可以卖,也能制作成工艺品出售;荷莲干了,泥水里养殖的泥鳅、鲫鱼等可以捞出来卖钱。一个莲藕产业链的规划成型了。

在他的推动下,村委会通过了鼓励农户土地入股、引导种植大户联合组建合作社统一经营的模式。村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目前,已将莲藕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000余亩。同时,水井村通过退耕还林,1200亩成为果林种植区,其中,核桃种植720亩,冰脆李300亩,茶叶80亩,白葱、红葱种植500亩,直接解决劳动力200人次。盛夏时节,前往水井村观赏荷花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此时,新安公司为水井村建设的莲藕粉加工厂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一个年产1100吨的莲藕加工生产线将成为水井村脱贫致富的小康产业,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强了。这更坚定了王泽勇带领群众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之路的决心。

王泽勇的“娘家”航空工业制动新安公司时刻关注着水井村的扶贫工作,公司领导不定期看望检查王泽勇工作,积极开展对水井村帮扶救助活动,慰问贫困户、资助学校基础建设。在接受“娘家人”资助的同时,王泽勇联系社会爱心团体正义堂和日行一善、日日昌投资公司等到戛打小学进行爱心帮扶,共资助52名贫困学生30000余元物资。

一年来,王泽勇用真情实意团结带领水井村村民发力精准扶贫,挥洒青春,用智慧和汗水为贫困群众开启致富之路。“书记城里来,满身扶贫经,走村又串户,带来新门路,干得好不好,老少都知晓,要问亲不亲,胜似一家人。”当地群众用这首自编自唱的布依族山歌为王泽勇精准扶贫工作点赞。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5篇

一、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四)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000万人左右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抓紧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重点县退出,由县提出申请,市(地)初审,省级审定,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重点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评价精准扶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不提不切实际的指标,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将从发电中提取的资金优先用于水库移民和库区后续发展。引导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

(六)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地方对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七)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整合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迁出区生态修复。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搬迁农户。

(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九)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建立全国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积极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十一)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尽快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抓紧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有条件、有需求地区可以实施“以粮济贫”。

(十二)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要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地区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十三)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体系。健全发现报告、应急处置、帮扶干预机制,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

(十四)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推动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高国道省道技术标准,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大幅度增加中央投资投入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继续实施车购税对农村公路建设的专项转移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加快完成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建设任务,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和危桥改造,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加强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工程等建设向贫困村倾斜。对贫困地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给予支持。加大对贫困地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制定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提升贫困地区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增加贫困地区年度发电指标。提高贫困地区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支持光伏发电设施接入电网运行,发展光伏农业。

(十五)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

(十六)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提高补助标准,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加大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加大贫困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贫困地区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山水田林路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涉及贫困村的,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十七)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出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指导意见,加快实施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扩大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的特殊政策措施。改善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积极发展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职业教育,加强民族地区师资培训。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边民补贴机制,充分考虑边境地区特殊需要,集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使边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完善片区联系协调机制,加快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加大中央投入力度,采取特殊扶持政策,推进、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

五、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十八)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公益金对扶贫的支持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涉农资金要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贫困村。各部门安排的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积极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通过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长效机制,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围绕本县突出问题,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扶贫开发中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贫困地区要建立扶贫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十九)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运用适当的政策安排,动用财政贴息资金及部分金融机构的富余资金,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对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允许采用过桥贷款方式,撬动信贷资金投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由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优先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等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有效拓展贫困地区抵押物担保范围。

(二十)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支持贫困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央和省级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时,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优先安排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

(二十一)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六、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二十二)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建立精准对接机制,使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东部地区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扶贫协作,鼓励东西部按照当地主体功能定位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东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启动实施经济强县(市)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携手奔小康”行动,东部各省(直辖市)在努力做好本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更多发挥县(市)作用,与扶贫协作省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结对帮扶。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机制。

(二十三)健全定点扶贫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单位落实扶贫责任。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各牵头部门要按照分工督促指导各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二十四)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自愿包村包户,做到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充分发挥各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完善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制度,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发挥好“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全面及时公开扶贫捐赠信息,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

七、大力营造良好氛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十五)创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深刻领会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系统总结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亿万人民摆脱贫困的历史经验,提炼升华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二十六)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传统美德,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凝聚全党全社会扶贫开发强大合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普遍建立村级文化中心。深化贫困地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十七)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宣传我国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生动报道各地区各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建立国家扶贫荣誉制度,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加强对外宣传,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

(二十八)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理念与经验。履行减贫国际责任,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八、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十九)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党中央、国务院主要负责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出台重大政策举措,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市(地)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上。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要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每年要向中央作扶贫脱贫进展情况的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向市(地)、县(市)、乡镇提出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实现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充分运用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改进县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优秀干部,选好配强扶贫任务重的县党政主要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可以就地提级。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力度,有计划地安排省部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也要选派厅局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

(三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有针对性地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贫困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抓好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高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将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作为保障重点。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选聘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加大驻村干部考核力度,不稳定脱贫不撤队伍。对在基层一线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使用。加快推进贫困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继续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在有实际需要的地区,探索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开展村民自治,通过议事协商,组织群众自觉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三十一)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抓紧出台中央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选择重点部门、重点地区进行联合督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省份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出台对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减贫指标在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加快落实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的要求。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严禁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建立重大涉贫事件的处置、反馈机制,在处置典型事件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

(三十二)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稳定和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三十三)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完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扶贫开发条例。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6篇

一、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四)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000万人左右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抓紧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重点县退出,由县提出申请,市(地)初审,省级审定,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重点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评价精准扶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不提不切实际的指标,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将从发电中提取的资金优先用于水库移民和库区后续发展。引导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

(六)引导劳务输出脱贫

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地方对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七)实施易地搬迁脱贫

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整合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迁出区生态修复。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搬迁农户。

(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

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九)着力加强教育脱贫

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建立全国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积极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十一)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尽快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抓紧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有条件、有需求地区可以实施“以粮济贫”。

(十二)探索资产收益扶贫

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要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地区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十三)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体系。健全发现报告、应急处置、帮扶干预机制,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

(十四)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

推动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高国道省道技术标准,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大幅度增加中央投资投入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继续实施车购税对农村公路建设的专项转移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加快完成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建设任务,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和危桥改造,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加强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工程等建设向贫困村倾斜。对贫困地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给予支持。加大对贫困地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制定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提升贫困地区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增加贫困地区年度发电指标。提高贫困地区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支持光伏发电设施接入电网运行,发展光伏农业。

(十五)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

(十六)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

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提高补助标准,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加大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加大贫困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贫困地区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山水田林路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涉及贫困村的,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十七)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

出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指导意见,加快实施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扩大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的特殊政策措施。改善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积极发展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职业教育,加强民族地区师资培训。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边民补贴机制,充分考虑边境地区特殊需要,集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使边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完善片区联系协调机制,加快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加大中央投入力度,采取特殊扶持政策,推进、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

五、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十八)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

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公益金对扶贫的支持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涉农资金要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贫困村。各部门安排的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积极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通过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长效机制,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围绕本县突出问题,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扶贫开发中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贫困地区要建立扶贫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十九)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运用适当的政策安排,动用财政贴息资金及部分金融机构的富余资金,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对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允许采用过桥贷款方式,撬动信贷资金投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由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优先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等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有效拓展贫困地区抵押物担保范围。

(二十)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

支持贫困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央和省级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时,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优先安排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

(二十一)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六、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二十二)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

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建立精准对接机制,使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东部地区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扶贫协作,鼓励东西部按照当地主体功能定位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东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启动实施经济强县(市)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携手奔小康”行动,东部各省(直辖市)在努力做好本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更多发挥县(市)作用,与扶贫协作省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结对帮扶。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机制。

(二十三)健全定点扶贫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单位落实扶贫责任。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各牵头部门要按照分工督促指导各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二十四)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自愿包村包户,做到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充分发挥各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完善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制度,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发挥好“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全面及时公开扶贫捐赠信息,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

七、大力营造良好氛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十五)创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

深刻领会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系统总结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亿万人民摆脱贫困的历史经验,提炼升华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二十六)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传统美德,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凝聚全党全社会扶贫开发强大合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普遍建立村级文化中心。深化贫困地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十七)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宣传我国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生动报道各地区各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建立国家扶贫荣誉制度,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加强对外宣传,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

(二十八)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

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理念与经验。履行减贫国际责任,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八、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十九)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

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党中央、国务院主要负责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出台重大政策举措,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市(地)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上。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要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每年要向中央作扶贫脱贫进展情况的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向市(地)、县(市)、乡镇提出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实现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充分运用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改进县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优秀干部,选好配强扶贫任务重的县党政主要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可以就地提级。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力度,有计划地安排省部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也要选派厅局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

(三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有针对性地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贫困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抓好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高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将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作为保障重点。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选聘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加大驻村干部考核力度,不稳定脱贫不撤队伍。对在基层一线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使用。加快推进贫困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继续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在有实际需要的地区,探索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开展村民自治,通过议事协商,组织群众自觉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三十一)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

抓紧出台中央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选择重点部门、重点地区进行联合督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省份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出台对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减贫指标在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加快落实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的要求。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严禁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建立重大涉贫事件的处置、反馈机制,在处置典型事件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

(三十二)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

稳定和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三十三)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完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扶贫开发条例。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7篇

经县委研究,决定在2016年新年收假第一天召开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充分说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体现了县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这次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既是动员会,也是誓师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扶贫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及省委、州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州委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讲四点意见。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实施《__县二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__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__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及《__县扶贫三项工程大会战(2003-2005年)》、《__县“三农”发展大规划(2013-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党的十以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切实加大组织力度、工作力度和推进力度,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84569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42069人,贫困发生率从20%下降到10%,2015年预计有8000名贫困群众脱贫;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2900元增加到2014年的7354元,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从基本温饱向加快发展、单点扶贫向整体推进、“大水漫灌”向精准脱贫、“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无章可循向依法扶贫、被动脱贫向主动致富的良好转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__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漠化片区县,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发展起步晚等致贫因素的影响,各乡(镇)之间、各民族之间、社会与经济发展之间还不平衡,脱贫任务艰巨繁重。按照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截至2014年底,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乡3个、贫困行政村31个、贫困自然村282个、贫困户10522户42069人;有5621户24635人需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d级危房户34944户;有1972公里通自然村公路需要硬化改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突出,164个村小组10758户48752人存在饮水困难问题;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难度大,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障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城乡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高,追赶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

我们还要看到,当前脱贫攻坚既面临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特别是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一是脱贫人口返贫现象易发。我县贫困人口多处于自然灾害多发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半山区,土地资源等质量差,防灾抗灾能力相对不足,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容易发生。二是扶贫对象精准度还有欠缺。一些乡(镇)、村建档立卡工作不够实、不够细,“应扶未扶”的情况没有完全解决。三是脱贫工作责任落实有差距。部分乡(镇)没有把扶贫工作摆在首位,重项目争取轻项目落实、重区域开发轻贫困人口脱贫,在惠民政策落实、经验探索总结等方面做得不够。有的部门缺乏支持扶贫工作的政策安排,一般性措施多,到村到户的针对性措施少;有的单位对挂钩贫困村支持力度不够、工作成效不明显。四是扶贫投入与实际需求矛盾突出。按照投入2万元解决1个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测算,全县42069人需要投入8.4亿元。近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扶贫的资金总量一直在增加,数量也不少,但同我县脱贫攻坚的刚性需求相比仍显不足。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扶贫小额信贷覆盖不足,金融扶贫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五是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一些贫困群众缺乏改变贫困现状的决心和信心,“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发展产业不积极。脱贫攻坚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过硬措施加以解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中央及省委、州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向贫困发起总攻作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我县能不能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2069人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42069人贫困老乡能不能如期脱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县贫困人口2017年如期脱贫、摘掉穷帽,是县委、县政府向州委、州政府立下的军令状,是向全县48万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全面实现,没有退路,没有余地。

党的十以来,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科学指南和基本

遵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理、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2月10日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李纪恒书记、陈豪省长的重要讲话,12月28日州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纳杰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扶贫开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全县上下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及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到2017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用扶贫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立下军令状,咬定目标,锲而不舍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县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17年底,3个贫困乡、31个贫困行政村脱贫摘帽,实现现行标准下全县4206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0%下降到3%以内。到2020年,所有贫困村“脱贫摘帽”得到进一步巩固,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这一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聚焦全县42069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采取超常规举措和过硬办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让一个贫困地区掉队、不让一个兄弟民族落伍、不让一个贫困群众落下。

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关键问题,在精准施策、精准推进上出实招。

要完善建档立卡工作,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去年11月底,我们完成了第二轮回访和“回头看”工作。通过回头看,核实清除国办信息系统中贫困户错误指标信息805条,致贫原因、财产性收入、家庭年收入等空值数12150条,更正150人身份证号,调整剔除贫困户256户,补充纳入256户符合条件的精准贫困户。当前,还需进一步扎实开展 “回头看”,真正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把贫困人口一户一户地筛查出来,把贫困人口、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真正搞清楚,建立精准扶贫数据库,确保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从而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对我县42069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要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其中3.5万人左右脱贫问题,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确保到2017年42069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掉贫困县的帽子,3个贫困乡、31个贫困行政村出列。

第一,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归根到底要靠发展产业来支撑。全县精准扶贫产业布局的初步考虑是:计划发展经济林木100万亩;计划种植辣椒55万亩,烤烟1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到40万亩,蔬菜种植15万亩;精准贫困村、贫困户养殖生猪40万头、牛20万头、羊8万只、家禽215万羽。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要分门别类细化发展措施。对具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贫困人口,要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要把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强化“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加强产业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建好__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小巨人”,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要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流通网络和产地市场建设,开展“电商扶贫”,运用“互联网+”提升发展水平,建立进村入户的电商服务体系。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带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县域经济和工业园区建设,引导特色产业向园区集聚、集群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扶持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把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把农家院变成旅游设施,把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脱贫之要。我们要紧紧抓住__作为全省“智力扶贫试点县”和与云南技师学院联合办学的机遇,组织贫困人口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培训、外出劳务输出培训等“菜单式”培训,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在本地务工、创业。要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稳定脱贫。要加快县城、平远两个中心城镇和维摩、者腊、阿猛等交通枢纽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村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最彻底、最有效的脱贫路径。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00户5063人,建设35个安置新村,再通过两年巩固提升,把搬迁新村建设成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把人搬出来、把房子盖起来,还涉及产业重构、社区重构、生态修复、小城镇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政策性很强,难度很大,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准备。既要有统一部署、总体要求,也要发挥各级的能动性、创造性,切实尊重群众意愿,加强思想引导,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坚持搬迁和发展“两手抓”,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选好安置点,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居住、看病、上学等问题,统筹谋划安置区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改善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逐步融入当地社会,不走回头路。

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帮助贫困群众尽快实现转移就业。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整合相关项目资源、提高补助标准、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发放贴息贷款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所需资金问题。第三,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我县是滇桂黔石漠化治理片区县,生态脆弱,生态系统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修复,不仅会动摇发展的根基,也会威胁生态安全。要对居住在生态脆弱或生态保护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保护补偿,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积极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实现脱贫致富。要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要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对贫困地区25度以上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将该退的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要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或其他方式的生态保护人员。

第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跳出贫困陷阱、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本要靠教育、靠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目前,全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贫困家庭对教育重视不够,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问题仍然存在。我始终认为,越是贫困地区,就越要重视教育。我们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好生活补助政策,让贫困地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光荣的职业是老师,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家长和学生的共识。要落实好全部免除贫困家庭高中学生学杂费的政策,实行城区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等帮扶政策。要争取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使贫困家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人才。要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加强对毕业两年内未继续升学“两后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职业教育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技能,实现就业、改变人生。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

第五,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由社会保障来兜底。要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尽快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实现农村扶贫标准线和农村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发挥低保线兜底作用。农村低保和扶贫要加快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要应保尽保,已稳定脱贫的要有序退出,确保真正贫困的群众不遗漏,但也绝不能“养懒汉”。要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群众给予及时有效救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要全面实施贫困地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工作,开展好卫生环境整治,提升贫困群众的健康水平。安居才能乐业,要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形式,让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

我县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实现2017年脱贫摘帽目标,时不我待。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出路,采取常规办法、按部就班也难以完成任务,必须在超常规施策上下硬功夫。

第一,健全完善投入增长保障机制。我县脱贫任务艰巨繁重、时间紧迫,如果各级各部门还是按照原来的套路和习惯开展工作,将难以完成任务。中央和省、州明确较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县委、县政府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千方百计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这里要明确,必须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6年各级对扶贫工作的投入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的要求,通过压缩5%的行政开支、增加扶贫工作经费预算确保投入到位。县政府要尽快研究拿出增加扶贫资金投入的方案,即便是县财政实在拿不出钱来,贷款也要投入。县财政局和县扶贫局要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沉淀资金要坚决收回,形成提高扶贫成效的正确导向。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通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县内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对我县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大幅增加扶贫贷款规模,积极探索有效缓解贫困农户资金困难的新途径,提高贫困群众获贷率、受益率,破解金融“贫血”这个难题。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在我县发起成立村镇银行等小微型金融机构,配套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支持成立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和服务业。

第二,健全完善资源整合机制。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要以脱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原则上除了法律有规定、国家有要求的专项预算资金外,对所有到我县的各类资金,由县里统筹安排使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县统一安排,增强整合使用功能,改变扶贫资金“碎片化”现象,使扶贫资源配置目标更加聚焦、管理更加精细、资金使用更加高效。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也是脱贫攻坚的“助推器”。要加强

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督,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依法依规、从严惩处。第三,健全完善社会参与机制。要研究制定《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渠道,汇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我县扶贫事业,唱响社会扶贫大合唱。要与中央及省级定点帮扶单位和上海市对口帮扶区建立有效机制,不断拓展帮扶领域和空间。要强化县内定点挂钩扶贫,认真履行政治责任,真扶贫、扶真贫。要积极探索派、驻砚部队、科研院所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和帮扶机制,建立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到贫困地区服务机制。要以“扶贫日”活动为载体,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要建立完善社会扶贫激励政策体系,依法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扶贫基金,拓展社会扶贫筹资渠道,专项用于开展扶贫帮扶工作,鼓励一些企业和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饮水思源、回报家乡。要依托州级统一搭建的“爱心帮扶、结对圆梦”平台,将我县建档立卡明确的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信息和各类社会扶贫项目规划向社会公布,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扶贫脱贫需求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

第四,健全完善驻村帮扶机制。驻村帮扶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配足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力量,全县31个贫困行政村,每个村都要有5至1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各乡(镇)工作队队长挂任乡(镇)副书记,副队长挂任副乡(镇)长。工作队在乡(镇)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抓好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同时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成员共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要落实好驻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日常管理,使驻村干部真正沉得下去、驻得下来,发挥帮扶引领作用,杜绝出现“挂名”干部。请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农办、县扶贫局配合抓好具体工作落实。要完善“挂包帮”长效运行机制,实行省、州、县、乡(镇)四级联动,确保每一个贫困乡(镇)、贫困村都有领导和部门(单位)挂包,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目前,全县首轮遍访工作已经结束,要用好遍访成果,围绕到2017年脱贫的要求,量身制定脱贫“菜单”,按单“下厨”,立下承诺书、确定作战图,确保到期结硬账。

第五,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脱贫摘帽、行业扶贫、单位“挂包帮、转走访”、驻村扶贫工作队等扶贫开发考核体系。刚才,县委、县政府已与各乡(镇)签订了扶贫攻坚责任书,各乡(镇)也要与各行政村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切实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村组干部的主要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上来。明年,县、乡(镇)党委将陆续换届。要结合换届工作,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对那些长期在贫困地区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并提拔重用,实行压力和动力双管齐下,引导和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乡(镇)一级是脱贫攻坚的一线作战部队,对脱贫任务重、但脱贫成效显著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予以提拔重用。要实行干部“逢提必下”制度,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必须具备两年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扶贫工作经历,没有的必须“补课”,组织人事部门要将这条作为硬标准来执行。

第六,健全完善退出约束机制。要按照“五看法”进行识别,落实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做到精准脱贫、脱贫到人。县、乡、村摘帽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标,早建机制、早作规划,每年退出多少要心中有数。要严格脱贫验收办法,明确摘帽标准和程序,确保摘帽结果经得起检验。要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不能光党政部门说了算,要看老百姓怎么说,借助第三方评估的力量,增强脱贫工作绩效的可信度,坚决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对玩数字游戏、搞“数字扶贫”的,一经查实,严肃追责。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脱贫的逐户销号,返贫的重新录入,做到政策到户、脱贫到人、有进有出,保证各级减贫任务和建档立卡数据对得上、扶贫政策及时调整、扶贫力量进一步聚焦。脱贫工作要做细,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让群众认账。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即使销号了也要再保留一段时间,做到脱贫成果不稳定就不脱钩。

第一,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要落实好“县负总责,部门联动,乡(镇)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调整为我和陈凌县长担任,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各乡(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也要及时调整充实,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县委、县政府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主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把精力集中在如期摘帽上;乡(镇)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县级各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份内职责,加强对本部门本行业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运用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做好工作,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强督查问责,形成鼓励有作为、整肃不作为的态势,让规矩严起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乡(镇),由县委组织部和县扶贫局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对未完成年

度减贫任务的,要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对完不成脱贫摘帽任务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要严肃问责,就地免职。乡(镇)对村也要实行这样的督查问责办法,形成三级书记抓扶贫、全社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要加强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县扶贫局要尽快充实队伍力量,指导好乡(镇)建设扶贫工作站,整合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力量,建设贫困村扶贫脱贫工作落实平台,确保中央和省、州、县决策部署落实到户到人。第二,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要深入实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双推进”,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在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服务建设、资源优化、服务群众等方面统筹推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着力选好配强贫困乡(镇)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使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具有较强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在村级层面,要注重选拔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增强农村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组织体系,使各类组织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要探索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贫困村同城镇社区、贫困村同企业、贫困村同社会组织结对等多种共建模式,为扶贫带去新资源、输入新血液。

第三,进一步形成政策法规合力。推进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凭单项举措难以奏效,必须多管齐下。要围绕“五个一批”落实、产业政策、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金融扶贫、人才支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各类支持政策良性互动、共同发力的格局,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第四,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贫困地区发展既要靠政策扶持,也要靠内生动力。我们要善于依靠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更多走向市场、依靠市场,参与现代化进程,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让他们分享发展红利。要把借助外力和激发内力更好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构建以外因促内因、外力促内力、以“输血”助“造血”的体制机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要大力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吸引各方人士到__投资、经商、创业,要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应用,鼓励各类人才到贫困地区建功立业,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要扎实做好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从多方面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干部的干劲鼓起来、群众的心气旺起来,让他们牢记“脱贫致富等不来、要不来、靠不来”,牢记“苦熬不如苦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落后面貌。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是摆脱贫困的领头羊、主心骨,要牢固树立责任心、进取心、必胜心、事业心,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扑下身子、真刀真枪带领各族人民苦干实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脱贫攻坚是实事工程、民心工程,空喊口号不行。各级领导干部和扶贫系统广大干部要主动带头干、聚焦脱贫干、从实际出发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一级传导工作压力、增强工作动力。县“四班”领导要带头,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到自己联系挂钩的乡(镇)、村、贫困户去,用心、用情、用力,真扶贫、扶真贫。要把脱贫措施落准落细落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确保脱贫攻坚更加精准地对接群众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各类扶贫项目和扶贫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来进行,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依靠群众力量办成群众受益的事,而不是大包大揽。要深入贫困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不要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拍脑袋、瞎指挥。各项扶贫工作及相关的政策措施,都要始终围绕如何让贫困群众脱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搞形式主义的扶贫,不建形象工程的样板,有利于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事多做,不利于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事坚决不做,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六,进一步探索创新做出示范。__受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诸多因素制约,决定了我们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既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向上争取支持的优势。我们必须创新思维、大胆探索,走出一条具有__自己特色的精准脱贫路子。一是力争在生态脱贫上作示范。认真抓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森林抚育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六子”登科治理模式,切实遏制石漠化的蔓延,在石漠化地区治理中做出__经验。二是力争在少数民族脱贫上作示范。围绕争创全国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县的目标,结合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实际,加大争取民族团结项目对特殊困难少数民族群体的帮扶力度。三是力争在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上做示范。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以“三权三证”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发挥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撬动和支撑作用,为扶贫攻坚提供强力保障。四是力争在巩固脱贫成果上做示范。培育和发展具有__特色的富民产业,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人口整体可持续脱贫。

第七,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全面宣传我县扶贫事业取得的显著成效,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生动展示各级各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要建立扶贫荣誉制度,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要提炼升华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果,讲好减贫的__故事,传播好减贫的__声音。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8篇

2017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1)

为扎实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根据6月18日贵州讲话精神,按照精准扶贫和深、细、准、实的总体要求,县政协调研组扎实开展全县扶贫调研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牧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乡村干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供参考。

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地区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十二五期间,截至20XX年底,共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9987万元,先后在全县12个乡镇68个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互助资金、雨露计划、金融扶贫等扶贫项目,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3394元增加到20XX年底的6325元;贫困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1107元增加到20XX年底的2315元;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5645户、25400人减少到20XX年底的2995户、12859人。扶贫开发为全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县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全县经济总量较小、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二、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状况、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分析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调研组发现重点亟需集中破解五大难题:基础设施支撑不够背景下水电路困难,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驻村帮扶起步较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打贫困七寸是关键等难题。目前,我县重点贫困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信息闭塞、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的高寒牧区、干旱浅脑山区和地质灾害严重地区,20XX年建档立卡乡村贫困户共12个乡镇29个村,总户数5799户、28675人,分解到村的贫困户为1717户、7615人,贫困人口分别占贫困村总人口和全县贫困人口的26.56%和59.22%。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如下:曲库乎乡(古德村、索乃亥村、木合沙村、多哇村)205户、1070人;瓜什则乡(赛庆村、力吉村、阿旦村)215户、892人;多哇镇(东维村、直跃村)170户、693人,隆务镇(加查么村)22户、121人,保安镇(全都村、双处村、赛加村)75户、296人,加吾乡(俄毛村、加吾岗村、江日村)168户、737人,牙乡(依里村)41户、184人,年都乎乡(郭么日村、夏卜浪村、曲麻村)164户、794人,双朋西乡(协智村、环主村、宁他村)179户、761人,扎毛乡(立仓村、扎毛村)128户、554人,黄乃亥乡(群吾村、日秀么村)122户、539人,兰采乡(兰采村、土房村)228户、974人。

(一)基础设施支撑不够背景下水电路困难,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牧民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多哇乡群众反映,各自然村牧业点道路仍然没有修通,现有电网没有实现全覆盖,全乡冬季草场仍有480余户没有通上电,塔哇地区1000余户中只有约30%的牧户通了水,其余70%的牧户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井水。同时,原有草场网围栏使用年限较长(1997年拉设),损坏严重,急需更新。其它牧业乡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又如黄乃亥乡人畜饮水工程尽管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各村群众吃水难问题至目前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仍然没有改变人背畜驮的历史,对此群众反映强烈,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尽快解决和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还有如保安镇全都村合苏、沙索玛、自行三个自然村村内只有一、两处取水点,仍然存在吃水难问题;加吾、黄乃亥等乡多数村庄除主干道外村内道路至今仍未实现硬化等。广大群众期盼国家和省上继续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由于历史、经济发展、社会发育程度、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由于交通闭塞、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市场信息获取方式狭窄等因素的影响,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加之受语言障碍和科技素质不高的影响,限制了外出劳务输出,贫困户增收解困难度较大。在调研时,各乡镇普遍反映,近年来就业、农牧、扶贫等部门开展的农牧民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如泥瓦工技术、挖掘机驾驶、汽车(摩托车)修理、牛肉拉面制作等深受群众欢迎,在农牧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资金、语言、培训时间等的限制,培训效果仍然不理想,有些乡镇的培训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到位等原因而流于形式。他们希望,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培训资金,采取以乡为单位开展集中培训、以村为单位开展需求培训、赴周边地区开展观摩培训等,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农牧民培训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三)驻村帮扶起步较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帮扶效果不理想,对不管项目和资金的部门单位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是省、州、县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帮扶措施单一,对帮扶工作仅停留在对贫困户的物质帮扶上,在立足村情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定点帮扶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加强。二是入乡驻村选派干部大多不熟悉基层工作,知识面不广,不懂藏语,年龄偏大,在开展工作中充当客人,存在守院子、转圈子现象,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级扶贫规划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一是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年均气温低,地形复杂多样,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遇有大灾,群众口粮都成问题,农牧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成本大,粮食作物亩均产量100公斤左右,油料作物亩均产量75公斤左右。牧区草场生长期只有150天,而枯草期长达210天。重点贫困村地质灾害隐患多,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9处,灾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农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干旱浅脑山区和高寒牧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抗灾减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因病、因灾、因学而返贫的现象突出,脱贫与返贫呈拉锯式状态,持续发展、稳定增收的基础还很弱,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较大。据调查,很多重点贫困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中采挖虫草收入占比达到50%至70%,但近年来因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大,采挖成本高,收益极不稳定。同时,种植业收入、劳务输出收入及其它产业收入占比仍较小,增收渠道十分狭窄,增收难度仍然很大。

(五)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打贫困七寸是关键。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年来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扶贫工作中存在 漫灌式扶贫,以往多采取广覆盖、大范围、宽领域的漫灌式扶贫,具体到每家每户,难免漏人漏项,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垒大户,由于要增强项目辐射带动功能,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又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局部造成垒大户和扶富不扶贫的怪象;路边花,由于要考虑示范,而扶贫资源又有限,有时就难免出现种好了路边花,却忽视了纵深居住的农牧户,点面不平衡。此外,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牧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六)重点贫困村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落后。现有贫困村仍然沿袭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式,农产品商品率低,畜牧业良种比例低,农畜产品开发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农牧业产业化的形成尚需较长时间。尽管近年来,各类农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支撑和必要的管理人才,中后期发展将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在调研中,多数重点贫困村的群众提出,对各类专业合作社今后的发展参股群众心中没有底,希望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经常性给予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指导,使已建的专业合作社能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真正使合作社在群众增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生活习惯很多村存在早婚、未婚生子和走婚现象而造成贫困的问题。

(七)围绕提供健康、教育和致富信息、技术服务的乡村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如在各牧业乡调研时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普遍反映,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不足、医疗设备缺乏、住院床位严重缺少(如多哇乡卫生院只有四张床位),远远满足不了当地患病群众的就医和住院需求,有些乡镇由于路途遥远,遇到乡镇卫生院无法诊治的急诊患者,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救治造成严重后果,也增加了群众负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越是边远、贫困乡村,越是留不住人才,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村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如在保安镇全都村、多哇镇东维村调研时群众代表反映,配备的双语教师主要偏重于用藏语教学,学生们对汉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还远远不够,希望各学校配备专门的汉语老师,直接用汉语授课,切实提高孩子们的汉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为孩子们今后走出大山做好长远准备;尽管目前各乡镇成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和一站一中心,也配备了必要的工作人员,但由于受专业素养、服务技能等的限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八)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够。一是有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有些村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实施过一个像样的项目。二是部分村干部在落实农村低保、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贫困户慰问救助等方面办事不公、优亲厚友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户家中。三是村内很多特困户经济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因为拿不出自筹资金,致使无法享受项目资金,如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等,群众希望对这部分特贫户要采取政策支持、信贷支持、帮扶支持等方式,帮助实现建新房的愿望,切实改变居住条件。

(九)城中村的发展缺乏后续产业支撑。在隆务镇调研时乡、村干部都反映,位于县城周边的隆务庄、加查么、霍尔加、铁吾、四合吉等村因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赖以生存的土地基本征用完,群众增收缺乏后续产业支撑。同时,大部分村民已实现了农转非的转变,因而享受不了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如三江源助学补贴等,而四合吉社区享受不了任何农村扶贫项目。对此群众反映强烈,应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对城中村给予更多关注。

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务必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就难以彻底消除贫困人口。因此,提高扶贫的精准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贫工作的主抓手。

三、今后开展精准扶贫攻坚的几点建议

(一)扶贫对象精准,决战目标到村到户,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一是扶贫过程中,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等问题依然存在,全县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建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攻坚要靶向精准,全面做到六个精准,重点从治理贫困村穷、乱、弱入手,提出大打一场藏区维稳前沿县精准扶贫攻坚战,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集结号,创建扶贫攻坚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牧业建设区、减灾避灾产业示范区、农业观光生态示范区五区,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细化配套措施,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精准认定,实现扶真贫扶准贫,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共享新一轮社会发展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使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深入推进。二是要精准做到识别的贫困村、贫困户找得准不准,致贫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制定得实不实,项目资金和干部驻村是否落实到位等,切实把情况搞准、措施搞明、责任搞清,才能指导基层更加有力有效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下深水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找到问题才能精准打贫困七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确保如期稳定脱贫。建议细化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标准,统筹与社会救助政策相统筹,建立民政、社保与扶贫部门数据对接共享平台。三是将精准扶贫攻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升到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捆绑打包,统筹使用,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四是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扶贫、整体推进,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全方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协调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四有(有学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卫生室、村文化室)以及草原四配套建设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担保平台建设,整合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抵押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难题,积极协调农村信用联社加大扶贫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通过理顺体制关系、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等措施,切实提高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和效益,为各类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一是交通建设:贫困村村级道路硬化或油化1条以上;70%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人畜饮水: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点农牧户饮用自来水率达到100%,基本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三是住房改善:农村危房改造达到100%,有条件的贫困村有集中安置点1个以上,安置农牧户20户以上,其中贫困户30%以上;有兜底户的贫困村兜底搬迁安置达到100%。四是农网改造:提高农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切实推进一户一表升级改造,保障农牧区用电需求。

(三)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规划保障攻坚。对扶贫攻坚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议把全县所有部门用于行业扶贫的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调配使用,发挥资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在组织调研、科学论证、认真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明确主攻方向,科学谋划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贯性,确保总体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得以顺利实施。明确部门责任,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和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进行相关内容的滚动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议成立由扶贫、财政、农牧、监察、财政、审计、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共同参与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项目实施,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四)措施到户精准,多措并举,因户制宜因人施策。我县作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目前仍有21.3%以上的农牧业人口属于贫困人口,要与国家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一是医疗救助一批。对大病慢病致贫、返贫等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及其他政策性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资助和实施医疗救助。实现贫困人口扶贫小额意外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二是教育资助一批。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普惠性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普通高中每年给予一定生活费补助;对贫困子女上大学(含高职)的学生进行资助。三是产业扶持一批。结合贫困户劳动力、土地资源、村级特色支柱产业,因户施策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合作社务工等产业,让每户贫困户拥有1项以上稳定收入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中,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隆务河流域继续抓好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这篇大文章,浅脑山区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牧区在发展有机畜牧业上做文章。四是培训就业一批。利用文化旅游等资源,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乡村旅游培训、资金互助业务培训、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培训、手工艺技能培训、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等各类培训,项目用工以及县内部分公益性岗位优先招录贫困人口。建议政府部门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政府协调,定向输出劳务,每年输送100名至200名初、高中毕业生到发达地区以打工的形式轮训一次,期间实行路费和生活费政府补贴,打工费自主,培训结束后去留自定的原则,使培训回来的打工人员带回先进的观念和技术,为建设家乡服务。五是民政兜底一批。将建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人、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推进农村低保线与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六是扶贫搬迁一批。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搬迁,探索创新扶贫搬迁示范点、集中安置点持续发展机制,按照三三布局,将牧区三分之一搬迁到县城定居,三分之一搬迁至各农牧业点小集镇,三分之一留居原草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完善县级领导、科级部门兜底帮扶深度贫困户搬迁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应搬尽搬。

(五)因村派人精准,合力攻坚,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各行业涉农资源更精准向扶贫对象倾斜聚集;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科级部门帮扶贫困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乡镇、村级结对帮扶贫困户。坚持和完善三联三促工作机制,开展以制定一个科学发展的好思路、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开辟一条增加集体经济致富路、解决一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打造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内容的五个一工程。尤其是各联建单位要以扶贫助困工作为总抓手,在充分掌握联建村基本情况、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做到长远联建规划和年度联建计划相衔接,保证联建工作的前瞻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创新帮扶形式,为村两委和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联建工作的实效性。建议针对重点贫困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现有的部分三联三促单位进行及时调整,尽量将项目单位安排到重点贫困村,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和脱贫步伐。此外,建议采取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思路,结合三基建设,按照一河、两线、三点分类实施,对贫困的原因分门归类,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采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将联村联户机制落实到位,在落实好国家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将贫困村集中帮扶,分散的贫困户因人因地施策,每个乡镇制定扶贫攻坚战方案,每村一方案,每户一策,每人一策,每个贫困村由一个项目部门联村帮扶,企业包村包户,协调安排每个企业联3-10户,效益好的企业也可联帮一个贫困村。坚持和完善入乡驻村干部管理工作,在选派入乡驻村干部时,加强与选派单位的沟通联系,真正把优秀人才选出来、派下去,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基层工作实际,将懂藏汉双语、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身体健康的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方便开展工作;强化用人导向,对出色完成工作、各方面反映良好的同志,大胆使用,优先提拔和晋级,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同时还要建立召回重派制度,对表现不佳、群众反映不好、工作难以胜任的干部,应由派出单位召回重派。同时,为有效解决各乡镇对选派干部管理约束以及因增员而产生的吃、住、行、取暖、办公等各种压力,建议将各级选派干部工资关系及人头经费随行转至派驻乡镇,便于统筹管理,更好地为群众增收脱贫提供人才支撑。

(六)脱贫成效精准,加强动态管理和队伍建设。精准管理,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此外,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扶贫开发项目多、资金多,任务重、人员少、干部力量薄弱的实际,积极与省、州编办协调,适当对扶贫部门人员编制方面给予倾斜,增加部分事业编制,并在乡(镇)设立扶贫专干,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克难奋进的扶贫开发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如何,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村能否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在选人用人上将政治坚定、办事公正、清正廉洁、敢闯敢干,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推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

2017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2)

组织开展扶贫攻坚、解决边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县作为全市基础条件最差、贫困区域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扶贫开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深山沟、凉气候、边沿煤、末梢电、断头路、出境水等多种不可逆转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仍没有彻底改变。到底,全县378个行政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村就有245个,贫困人口就有10.65万,分别占到全市贫困村总数的48%,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农村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尽快摆脱贫困,已成为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去年,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拉开序幕,我县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殷切的关怀和厚爱,我们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破穷障、改穷业、挪穷窝、挖穷根的总体要求,在全县广泛开展了贫困农村发展大调研活动,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导致陵川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除了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主导产业发育迟缓,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具体到一个村和农户,主要表现为项目难选择,创业难起步,技术难掌握,市场难开拓,条件难改善等问题。要使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核心在增收,难点在产业,根本是环境,关键是组织。为此,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深入论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提出了五大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生态旅游业)、三大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公路、生态绿化和村庄环境整治)、五项社会事业保障民生(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体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保障事业)、三项工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村级组织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的扶贫攻坚总体思路,并紧紧扭住这条主线,培育了一批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改善了贫困农村发展的环境,有效激发了山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了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寻求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拓宽农民创业增收的新空间。陵川之短在于大山,陵川之长在于生态。山大沟深阻碍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但也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县有耕地45万亩,牧坡58万亩,宜林地1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6%,发展以绿色、生态、健康为特色的种养业、林果业、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和可持续的后发优势,只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曾经被看作是包袱的大山,就会变成潜力无限的财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陵川要脱贫,希望在大山,潜力在生态,出路在苦干的理念,并确立了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山区十里不同天、地无一丈宽的特殊气候和立地条件,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家庭小规模,区域大群体二是针对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农意识,在产业选项时注重当前能增收,长远能致富三是针对全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现状,在产业实施中力求户户都参与,人人可就业。去年以来,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大力扶持,乡村精心组织,农民广泛参与,以小规模,大群体,低投入,快见效,广覆盖,可持续为基本形态的特色产业集群遍布全县农村,为农民脱贫增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利用我县山大坡广的资源优势,借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推动,我们制定了建设20万亩连翘基地,2万亩优质核桃的产业规划,并由县级财政免费提供种苗,产业覆盖个村、个农户。目前已万亩;规模健荒山种植连翘8万多亩,发展核桃经济林康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一年多时间就在贫困村建成山地放养土鸡、围栏种草养畜等生态养殖项目210个,参与农民2100余户、8000余人;依托山区丰富的次生林木资源,开发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我县资源深度开发的亮点。夺火、马圪当、古郊等乡镇的20个村,新发展香菇13.5万袋、木耳200 万根,项目户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依托王莽岭、黄围山、凤凰欢乐谷等主要旅游景区,农家乐接待、农产品展销、农事展示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发展农家乐旅游客栈200余户,形成了接待床位2500余支、就餐人数3000人的规模。五大主导产业开发,使全县所有贫困村都有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覆盖80%以上的贫困农户,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扭转了多年低位徘徊的局面,危机之年达到3618元,同比增长 7.1%,创下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的最高记录。

二、整合优势资源,破解发展难题,构建保障农民增收的新机制。推进扶贫攻坚,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把政府的组织引导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的创业热情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保护,是提高扶贫攻坚速度和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实践了部门推介,农民创业,金融支持,跟踪服务的组织模式,建立了内外互应,上下互动,左右同步,整体联动的产业扶贫新机制。一是部门推介。由涉农部门通过实地考察、技术论证、市场调研,筛选出适宜陵川不同区域、不同条件,适合广大农户创业需要的项目,通过会议、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推荐介绍,告诉他们项目建设内容、适宜范围、发展条件、相关政策、投资概算、效益及风险,让农民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去年,全县共推介项目8大类24项,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二是农民创业。在部门推介的基础上,由家户依据当地实际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创业项目,通过乡村组织,向涉农单位和金融部门进行申报,审核通过后,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服务;三是金融扶持。围绕部门推介的产业扶贫项目,各金融企业同步推出面向农户的3至30万元不等的金融支农产品4大类16种,采用项目审核,信用评定,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对项目户给予信贷支持。,共评定信用户 4000户,授信1.4亿元,发放贷款3000万元;四是跟踪服务。由县乡两级涉农部门,对项目户实行责任到人,全程跟踪的一站式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保证项目建得成,干得好,能受益。去年以来,全县以家庭或专业合作社为单元,共申报实施各类项目 1103个,投资总额8922万元。扭转了山区农民创业无力,脱贫无路,增收无望的困境。

三、破除瓶颈制约,改善生存条件,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新环境。生存环境恶劣是制约贫困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借势而进,乘势而上,集中力量改善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竭力破除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硬件制约。多方筹措资金9726万元,实施了磨河供水扩建改造工程,辐射了8乡镇279个行政村15.8万人。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新解决了142个村、4.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050万元,攻坚村村通扫尾工程,新增水泥路202.6公里,涉及47个贫困村,全县水泥路村通率达到98%以上;对于一些居住特别分散,基础条件恶劣的山庄窝铺,持续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仅去年一年就搬迁百人以下自然村20个,解决了近千名贫困农民的生存困难。

四、用好用足政策,激发内在活力,营造全面参与扶贫的新氛围。我县贫困面大,可用财力有限,为了增加扶贫投入,加快脱贫步伐,我们在资金筹措上,通过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精打细算用足本级,政策引导激活民间,动员社会多元参与等途径,有效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去年,全县争取市级以上各类扶贫资金贴息资金万元;县财政筹措产业扶持、贷款万元;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政策引导,万元,农民筹资万元。在资金拉动金融部门投入贷款使用上,我们坚持扶持依据干劲定,投入随着规模定,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力求通过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持,激活广大农民的内在动力,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最优的拉动效应。去年,列入市级首批扶持的80个贫困村,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在增强扶贫力量上,我们全力推动各级领导带头,机关定点帮扶,干部结对到户,社会广泛参与责任的落实和氛围的形成,在71个市级单位对口帮扶80个贫困村的基础上,154个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帮扶贫困村165个,62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共结对贫困户623户。有21家民营企业参与了贫困农村开发工作;一年来社会各界累计投入贫困村资金达余万元,捐赠物资价值300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五、着眼长远发展,着力强基固本,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新能力。多年来实践证明,扶贫攻坚成果要得到长期和巩固和发展,不能只靠一时一事的给钱、给物,重要的是提振信心,提升素质,创新机制,创造活力。我们着眼于贫困农村长远发展,在强基固本上狠下功夫。一是抓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能干事、会干事的本领和勇气。全县共开展畜禽养殖、大棚蔬菜、干果经济林、中药材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0余场,培训农民3.86万人次,开展计算机、焊工、汽车驾驶等各种创业培训20场 1000余人。潞城镇通过晋煤集团牵线搭桥,选派30名农民赴山东寿光,经过15天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全部建起了设施蔬菜种植项目,成为全镇千亩大棚蔬菜种植的骨干;二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针对部分贫困农村人才缺乏的实际,我们采取四带一派的办法,从富村选派干部到穷村任职,从强村选派干部到弱村任职,从大村选派干部到小村任职,从先进村选派干部到后进村任职,从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整顿乱村,共选派了81名优秀人才跨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三是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围绕中药材、蔬菜、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30余个,拥有社员2万多人,增强了贫困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我县的扶贫攻坚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点成效,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市直各部门和帮扶单位倾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市委张书记、市政府王市长,多次莅临陵川调研,就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四大班子的各位领导情系山区,心系农民,经常深入我县指导工作,帮助县乡干部理思路、解难题。市农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了最大支持。晋煤集团、交通银行、园林局等帮扶单位,也尽其所能,从人、财、物等方面对贫困农村给予了大力帮助。这些,都为我们坚定信心,奋力攻坚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支持,陵川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9篇

县长李开德

各位代表:

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第十六届政府工作回顾

自治县人民政府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新常态,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9.74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1.96亿元,增长了1.65倍,年均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33.2:26.5:40.3调整为27.2:27.9:44.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5%和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9%,突破6亿元大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3.4%。2015年荣获云南省县域经济进位先进县称号,2013年、201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二)产业发展不断强化,特色优势日益显现。粮食总产量突破20万吨,累计实现烟农售烟收入12.82亿元。中药材种植规模达8.39万亩,产值达3.74亿元。建成核桃基地110.8万亩,种植板栗16624亩、青(花)椒28972亩,林业总产值达12.83亿元,年均增长15%。累计出栏生猪271.9万头、牛32.3万头、羊108.2万只、禽类845.1万羽,畜牧业总产值达19亿元,年均增长8.2%。“禄劝撒坝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4户。农业园区跻身市级重点园区行列,建成茂山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4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29户,规模以上服务业达8户。

(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累计完成县城开发建设投资约50亿元。先后投资近5亿元,建成10.83公里掌鸠河绿色长廊。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县体育馆、二级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管道天然气实现县城建成区全覆盖。乡镇重点集镇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26.1%。累计完成道路交通建设投资7.12亿元,建成禄大二级公路95.6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明显,武倘寻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68亿元,建成战备、旧铁厂、茶花箐水库,真金万、大河边、甲甸二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双化等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9个乡镇集镇供水改扩建工程,治理河道13.1公里,建成2.5万个小水窖,解决了17.25万人人饮安全问题。乌东德电站累计完成投资239.35亿元,完成普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行政村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

(四)生态建设富有成效,区域功能得到提升。完成云龙水库一级核心区8035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绿化治理入库河道,入库水质稳定达标。“森林禄劝”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市级生态村实现全覆盖,创建国家生态乡镇4个,9个乡镇通过国家生态乡镇考核验收待命名。2014年、2015年生态功能区考核名列全省前列。

(五)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活力动力得到激发。出台47个改革方案,完成县级公立医院、集体林权制度、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事业单位分类划分等91项改革任务。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县乡两级权责清单制度、法律顾问制度普遍建立。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项目,精简行政审批项目。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和投资审批中介服务超市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农村、商事、教育、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招商引资累计引进项目139个,到位市外内资149.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96万美元。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不断改善。民生支出年均增长7.21%,占财政总支出的77.7%。优先发展教育,新建民族实验中学,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推进16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建成10所标准化卫生院和97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忠爱医院新院建成投入使用,县域内就诊率达88%。城乡文化体育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覆盖面持续扩大。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24%和96.71%。建成保障性住房1380套。累计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3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69万人次。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完成3个整乡推进项目、309个整村推进项目,启动皎平渡镇整乡推进项目,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2944人,建成美丽乡村省级重点村44个、市级示范村5个。建成安居农房25515户、修缮加固1500户。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更加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成功举办昆明市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工青妇、红十字、残疾人、外事侨务、档案史志、文学艺术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人民武装、双拥共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七)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服务效能有效提高。出台《“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监督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有小额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等规定,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代表议案建议727件、委员提案508件,代表委员满意率达98%以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六个严禁”专项整治,实施“治庸治懒”计划,着力整治“”问题,政府效能切实提高。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举全县之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脱贫摘帽,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是稳增长促发展取得新成绩。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稳增长政策措施,重点抓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企业解困、消费增长,开展僵尸企业、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全县经济企稳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668万元,同比增长8.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2.28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9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1亿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8137元和7301元,同比增长8.7%和10.7%。

二是脱贫攻坚取得新突破。把脱贫摘帽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机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两进两出两对接一提升”的总体思路,组织“三个百日会战”,实施“十大工程”,投入资金42.733亿元,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整体贫困程度显著缓解。贫困退出全面达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云南省贫困退出“6965”考核标准全面达标。4341户14451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5.69%降低到1.82%。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硬化38个建制村和467个自然村进村公路1394公里,新(改扩)建自然村进村公路524公里。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硬化率达62.4%。完成328个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157.8万平方米。筹资5000万元,完成覆盖1199.25公里农村公路的生命防护工程。实施农村人饮提升改造项目216件,贫困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85%以上。投资4719.58万元,完成124个村组活动场所建设。20个省级贫困村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农房建设力度空前。整合资金项目,争取政策性贷款,投资近10亿元,96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共有8476户新建住房;实施51个重点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新建农房2194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980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稳固住房全覆盖。农户收入大幅提高。县级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096.25万元,全覆盖落实贫困户种养殖产业增收项目,推进70个村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扶持发展20个省级贫困村43个合作社,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7545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实现务工收入1.81亿元。市、县两级单位和干部结对帮扶农户发展产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3500元以上。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县级财政投入7670.76万元,促进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省级复检。5310名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补助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全免费职业教育。20个省级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部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构筑“五条医疗保障线”,兑付减免医疗保险救助资金1848.6万元。组织开展“同心·共铸中国心”等义诊活动,48名先心病患者免费就医。兑付云龙水库水源区生产生活补助4304.88万元、退耕还林等生态补偿资金1588.57万元,惠及贫困人口8855户30222人。4798户15295名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符合条件的3073名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安排1700万元用于贫困人口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精准脱贫创造经验。高位统筹,上下联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市之力支持禄劝脱贫,安排专项资金,出台支持政策,形成强大合力。立足自身,苦干实干巧干,建立“七大体系”,落实“六个精准”,严格“五个到户到人”,实施“七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用活外力,实行多维联动,1家央企、2个省级单位、32个市级部门和市管企业对口帮扶,投入资金5.54亿元;县内单位、干部职工投入帮扶资金1.2亿元;北京朝阳区等地和社会各界无私援助,捐款捐物折资10458.14万元,形成大扶贫格局。激发内力,强化宣传动员,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展“六个百家”活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全面落实,评选表彰“十二个一”先进个人130名、先进集体40个,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主体作用。我县脱贫摘帽取得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得到领导充分肯定,群众广泛认可,社会普遍关注,媒体重点宣传。

三是特色产业实现新发展。实施省级财政支农项目12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项目16个,发放支农惠农资金20368万元。投资1250万元,建成高稳产农田850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0.96万吨,收购烟叶21.719万担。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与云南白药集团、维和药业合作发展中药材产业。完成核桃提质增效3.5万亩、板栗提质增效1万亩。实施马铃薯种薯更新换代3.6万亩,种植面积达14.8万亩。种植蔬菜10.67万亩、花卉5626亩、水果4021亩。出栏生猪79.74万头、牛10.06万头、羊30.55万只、禽类239.6万羽,新建养殖场(小区)6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3项。培育市级龙头企业6户,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3个。成功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乐村淘电商平台实现销售收入2300余万元。

四是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白塔箐、迎春里、练甸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开工建设县委党校、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和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启动乌东德新村集镇规划建设。完成则黑等7个乡镇供水改扩建工程。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拆除违建239宗,新建公厕25座、改造提升34座,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通过考核。武倘寻高速禄劝县城联络线主体工程完工,开工建设主线4个控制性工程。半新公路加快推进。开工建设皎平渡大桥复建工程。富民至禄劝至会理高速公路项目启动前期工作。皎马、云团、小汤等6条乡际联网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关坝河、核桃箐、住基水库启动建设。完成小型水库及坝塘除险加固58件,实施五小水利1467件。乌东德电站完成投资76.23亿元。完成49个农网单项工程和10千伏农网项目建设。

五是水源保护取得新成果。《云龙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昆明区域)保护“十三五”规划》通过评审,《云龙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昆明市部分)》获省政府批准,完成7个专项治理方案编制报审工作。争取中央专项资金3650万元,启动招桂、照块小流域治理、重点村落整治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完成一级核心区4100亩闲置土地水源涵养林建设。

六是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营改增”全面完成。不动产登记全面启动。完成8382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颁证。完成撒营盘等5个乡镇51702宗农村宅基地和2335宗集体建设用地数据库建设。21户县属工商企业完成改制。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文化、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到位市外内资39.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万美元。外贸出口实现零突破,创收21.58万美元。

七是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思源实验学校9个单体工程主体完工,完成105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新建7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开工建设职业高中实训基地。完成中屏卫生院和18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推进马鹿塘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启动县医院医技楼、云龙卫生院改扩建和3所乡镇卫生院周转房项目。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07亿元。发放“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672户765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0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1%。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发放各项社保金3.34亿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03亿元、临时救助金2038万元、五保供养补助金703.3万元。启动64个村级综合文化室达标建设,建成国家一级文化站1个、二级文化站1个、三级文化站3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6个。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禄单位、驻禄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禄劝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差距大。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1.2%,城镇化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4.95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602元和5254元。二是产业底子薄,项目支撑弱。我县产业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总体处于增收链、价值链低端,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市场主体数量不足,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少,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三是贫困范围广,攻坚任务重。由于客观和历史的原因,我县还有不少地区农户、人口处于贫困边缘,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任务艰巨。四是城乡差别大,民生欠账多。我县广大农村地区群山阻隔,边远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薄弱,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繁重。五是有位不作为,有责不担当。有的部门和干部缺乏胆识、缺乏干劲,学习不够、能力不足,不敢作为、不敢担当,责任心不强、执行力不强,作风不实、工作不实,甚至“慵懒散”“躲推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巩固脱贫、深入攻坚、跨越发展、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坚定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积极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强县、科教兴县、文旅活县、生态立县”发展思路,紧扣“脱贫攻坚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休闲旅游集散地、滇中北部交通枢纽”建设目标,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进程,确保总体上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基本建成“三县一地一枢纽”。

围绕上述目标,要全力落实以下主要任务。

(一)脱贫攻坚纵深推进。聚焦主题主线,紧扣全面小康最大短板,在脱贫摘帽攻城拔寨的基础上,守住阵地、扩大战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跨越发展,夯实摆脱贫困的物质基础。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不甘落后、奋力追赶的思想意识,高点定位,拉高标杆,敢于和强者比,勇于和快者赛,致力争先进位,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突出精准施策,突破脱贫攻坚重点难点。完善稳定脱贫机制,健全社保兜底政策,加大农村养老、医保政策保障力度,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给予基本保障,对已脱贫人口继续给予适当支持,持续帮扶,防止“失血”返贫。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强化“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产业发展措施,实施整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高度重视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实现稳定就业,强化“造血”功能。强化重点支撑,持续推动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实施整族提升,增强自我发展动能。

(二)基础设施重大突破。结合实际,推进“五网”建设。加快建设内畅外通的路网,在对外交通方面,积极协调推动富民至禄劝至会理高速公路、昆明至禄劝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完成金沙江航道禄劝段客货运码头和乌东德港区建设;在县内联网公路方面,实施“两纵三横一沿边”交通路网建设,分批启动实施12条乡际联网公路,新建县城南部二级客运站。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的水网,投资18亿元,实施15类3367件水利工程项目,生活、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5%;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6%以上,水质合格率达100%;水利化程度达44%。加快建设绿色环保的能源保障网,重点抓好乌东德电站、管道天然气等项目建设,电力装机容量达1112万千瓦以上,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县城区居民用气气化率达90%。加快建设共享高效的互联网,全县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40%,行政村4G网络100%覆盖,卫星直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三)特色产业形成支柱。坚持产业强县,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建成高稳产农田和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推动烟草产业特色化高品质发展,发展20万亩中药材、千亩特色水果、30万亩板栗、5万亩青(花)椒,实施核桃提质增效10万亩,建成全市中医药生物产业基地和特色林果产业基地。推进畜禽养殖“百千万工程”,重点发展撒坝猪、乌骨鸡、黑山羊规模化养殖和精深加工,打造纯生态、高价值的健康食品品牌。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突出生物医药、养生养老、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健康文化,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结合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充分挖掘大山大水、资源富集的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建设休闲旅游集散地。

(四)城乡建设再上台阶。按照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部署,围绕“山·水·城·林”主题,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依山就势,优化县城空间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加快市政道路、地下管网、人文生态水体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禄劝”“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县城提质扩容,县城建成区面积达9平方公里以上。加快乌东德、九龙、中屏三个片区特色集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导规范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整治违规建房、无序建房。注重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建设“三清四美三宜”美丽乡村。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

(五)改革开放增强活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深化农村、公共服务、金融体制和生态文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稳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动融入并服务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战略,策应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强化开放理念,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

(六)生态涵养彰显优势。落实昆明城市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强化生态保障和水源涵养功能。坚持生态立县,牢固树立生态理念,始终围绕生态谋划发展、加快发展。立足生态谋划产业,重点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实现差别竞争、错位发展,打好“生态牌”。高度重视水源涵养,始终把云龙水库水源保护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责任,全面落实水源保护“十三五”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确保昆明主城饮水安全。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重点水源林建设、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推进生态隔离带、绿色廊道和城镇绿地系统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严格管理矿产开发,绝不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守住绿水青山。

(七)民生保障提升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学前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实施“三名”工程,实现教育跨越发展。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基本建立有效、经济、公平的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建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标准和水平,落实全民参保计划,逐步实现“五险统征”。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满足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需求。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社会养老和社会福利体系。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八)和谐稳定持续巩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综治维稳工作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平安禄劝。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三、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做好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各项工作。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巩固脱贫成果

推行成功经验,强化工作措施,乘势而为,持续发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一是完成工程收尾。加快资金筹措,加强施工组织,全面完成宜居农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做好道路建设等工程资料完善及验收工作。落实农房建设建新拆旧、一户一宅,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点养殖小区规划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工作。

二是拓宽增收渠道。巩固产业增收,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设立产业扶贫引导基金,重点扶持特色种养殖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展市场销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管理,提高生产经营和对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务工增收,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人次以上,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户均有1人稳定就业。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生态补偿、农村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政策,探索建立贫困群众享受资源开发收益机制,促进稳定增收。

三是深化扶贫工程。坚持结对帮扶,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好脱贫群众跟踪服务、稳定增收工作。拓展安居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宜居农房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实施整乡推进整村提升,完成皎平渡镇整乡推进项目,启动4个市级整乡推进项目,实施行政村整村提升工程,创建精准扶贫示范村。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完成325个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坚持“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实施少数民族整族推进,落实包保责任,推动安居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二)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提升发展传统产业。推进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粮食总产量完成20万吨以上,收购烟叶21.719万担,实现烟叶税6900万元。种植马铃薯14万亩、蔬菜10万亩,实施核桃、板栗提质增效各1万亩,种植青(花)椒2万亩,新植板栗4万亩。

二是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加快发展葡萄、猕猴桃、葛根、野生菌产业,种植特色水果5000亩。实施撒坝猪、乌骨鸡、黑山羊生态养殖和品牌建设,建成县级撒坝猪保种繁育场2个、乡级撒坝猪养殖示范场26个、村级撒坝猪扩繁养殖场160个、乌骨鸡养殖场10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户。

三是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农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及项目投资1亿元以上,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小鹧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万妍花卉园艺产业园、真金万野生菌主题公园和茂山300亩红心猕猴桃种植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中药开发技术服务中心、中药饮片GMP生产基地、国家养老康体基地、维和药业大健康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支持乌东德电站加快建设。加快元盛鑫冷冻食品厂、无渣粉葛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凤家古镇文化旅游综合体核心区。推进马鹿塘杜鹃花海、普渡河流域峡谷温泉等景区建设。启动汤郎箐苗族文化风情谷建设。

(三)着力突破基础设施

持续推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基础瓶颈。

一是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建设。完成武倘寻高速禄劝县城联络线建设。实现半新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武倘寻高速禄劝段、皎平渡大桥复建项目。推动富民至禄劝至会理高速公路、金沙江航道禄劝段客货运码头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建设皎马、小汤、中则公路,做好云团、中翠、屏翠等乡际联网公路前期工作。继续实施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

二是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真金万水库26.2公里输水渠系,全面启动大河边水库至乌东德44公里输水管线建设,推进关坝河、核桃箐、甲甸二水库续建工程,完成住基水库主体工程和旧铁厂水库防渗加固工程,启动战备水库提水工程,实施五小水利工程500件,完成3748户14216人农村人饮安全提升改造项目,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34亿元。

三是推进农村电网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网改造,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7%。加快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四)着力提升人居环境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一是全面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开展治乱、治脏、治污、治堵行动,全面整治县城区主次干道、小巷、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县城主要入口等区域和乡镇集镇环境卫生,社会公厕全面免费开放,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县城污水处理率达84%。全面开展违法违规建设治理,全县违法建筑存量处理率达60%。持续增绿植绿补绿,绿地率达42.5%。深入实施“七改三清”。完成445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改造完善村庄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公厕、绿化亮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广节柴节煤炉灶,乡镇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农村建房规划许可覆盖率达40%以上、集中供水率达90%,乡镇自来水覆盖率达80%,行政村公厕覆盖率达100%。加快推进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建成4个美丽宜居乡村。积极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示范创建。

二是推进县城开发和特色集镇建设。推进迎春里、白塔箐等片区开发。完成三溪温泉小镇二期等项目建设。启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特色集镇建设,完成乌东德新村集镇一期、杉乐红色旅游小镇、撒营盘尚德民族文化村开发建设,推进皎平渡新村集镇建设。

三是切实加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农村住房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统一设计和优化民居图集,加大推广应用。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层高、面积和退距标准,注重特色风貌控制,落实一户一宅,确保有序建房。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网格化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建行为。

(五)着力强化水源保护

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云龙水库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一是实施七大工程。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招桂、照块清洁小流域治理,提高库滨区净水功能。实施重点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芝兰、招桂、照块、撒冲4个沿河重点村16个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施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工程,推进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村庄保洁、垃圾清扫和转运工具,配备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人员。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进撒营盘、云龙2个乡镇50个重点村庄污水规范化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分散畜禽养殖工程,建设200个堆沤池、500个标准化卫生圈舍。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推广中药材精制有机肥种植2万亩,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1万亩,削减和控制面源污染负荷。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推进一级核心区12660亩闲置土地水源涵养林建设。

二是加强监控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成水城河、老木河、石板河3个入库口浮标水质自动监测站。规范行使水源保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提高水源地风险防控水平。严格执行水源地项目审查制度,加强水源保护区保洁和森林、湿地管护。

(六)着力推进生态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禄劝。

一是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实施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完成石漠化治理2.43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000亩、五采区植被恢复100亩,新增造林2.9万亩。完成马鹿塘省级森林公园申报工作。完成掌鸠河旧县大桥至五一电站段河道整治。推进禄大路沿线绿化美化。新增城市绿地1.88公顷。确保国家园林县城通过复审。巩固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创建成果,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

二是规范整治矿产开发。推动非煤矿山“关停并转”,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健全非法采矿活动巡查监管制度,坚决制止、查处非法采矿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转让矿权、无证探采、私挖乱采、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加强非煤矿山、尾矿库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屏障。

三是强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实施全民节能、节水行动,加强工业节能增效,推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节能,万元GDP能耗下降3%。着力构建环境污染防控机制,严格环境准入,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南塘河、掌鸠河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建设工地扬尘管理和机动车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抓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深化林业改革,完善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措施,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深化水务改革,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完善异地中考、学业水平评价等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建立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

二是积极推进创新创业。争取科技计划项目20项以上,申报科技特派员10名以上。健全完善生物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农林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搭建撒坝火腿众创空间,发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聚集效应,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0.6%以上。

三是切实提高招商水平。强化招商引资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全周期工作机制,制定招商引资规划,加强项目谋划、策划和包装,精心组织外出招商、展会招商,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专业招商,支持鼓励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优化投资环境,强化督导考核,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和开工率。确保市外到位内资4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

(八)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保障改善民生。

一是办好10件实事。1.完成思源实验学校建设,确保2017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改善办学条件,缓解县城区“大班额”现象。2.完成县职业高级中学实训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3.规划建设一所高级中学,优化学校布局,增加教育资源。4.完成县医院医技楼改扩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5.实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提升中医服务能力。6.实施县城入城口景观改造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7.实施掌鸠河景观北段延伸工程,建设掌鸠河沿河自行车道,拓展城市休闲运动空间。8.新建连接景新街至禄大路掌鸠河景观桥,改善县城交通路网。9.完成县委党校和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建设,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10.利用县人武部原办公区改建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切实解决老干部活动场所困难。

二是着力扩大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以上。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500人次、转移培训2.5万人次以上,转移就业2万人次以上。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推进城乡、行业间社保制度整合衔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6%以上。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建立健全重度贫困残疾人及护理人员补贴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县社会福利院建成投入使用,完成皎平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和11个村老年活动室建设。做好138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后续工作,解决1500人住房困难问题。完成乌东德电站枢纽区和大河边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任务。

(九)着力抓好各项事业

坚持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在县城区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建成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继续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三名工程”,力争创建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1所、省一级三等幼儿园1所,申报省一级高(完)中1所,职业高中创建为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12年免费教育,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二是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完成云龙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率提高到8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全面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确保6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85%以上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设就医绿色通道,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80%。设立专项基金,实行大病、慢性病救助,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三是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启动“五馆两中心”建设。县综合档案馆建成投入使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进文艺精品工程。完成5个村级文体活动广场、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组团参加昆明市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四是建设平安和谐禄劝。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打击“盗抢骗”“食药环”和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优化城乡社区综治维稳网格化管理工作,完善解决群众诉求“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交通管理“三网融合”,加强火灾防控能力建设,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巩固发展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发展,关爱妇女儿童,做好科普、文史、地方志、档案等工作,推进双拥共建、军民融合。

(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聚焦从严治政、依法行政、为民务实、廉洁高效,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坚持从严治政。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从严治政中,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政令畅通。全面落实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及“一岗双责”。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坚持反腐败无、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惩治腐败。持续开展“六个严禁”、私设“小金库”等专项整治,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守“八项规定”,持续狠刹“”,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依法履职,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政府部门权责法定化。完善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综合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提高政府效能。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切实提高政府系统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加大力度整治“慵懒散”“躲推滑”,提振精气神,提高执行力,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政府工作高效运转。

各位代表!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奋力推动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2017年10件惠民实事

一、完成思源实验学校建设

投资14390.56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为36348.48平方米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制思源实验学校,办学规模为小学36个教学班、初中24个教学班,2017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二、完成县职业高级中学实训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

投资21228.09万元,完成县职业高级中学实训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65260.37平方米,2017年12月底前投入使用。

三、规划建设一所高级中学

计划投资2.5亿元,在县城区规划建设一所总建筑面积40545平方米,办学规模60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人,教职工240人的高级中学。

四、完成县医院医技楼改扩建

投资4323万元,新建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地下停车场,改造原门诊住院综合楼。

五、实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

完成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启动项目建设。

六、实施县城入城口景观改造工程

计划投资1.2亿元,实施禄武路县城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南北向40米交通主轴,规划建设滑板公园和城市森林公园。

七、实施掌鸠河景观北段延伸工程,建设掌鸠河沿河自行车道

在掌鸠河旧县大桥至秀河小学段实施第四期园博园项目,沿掌鸠河两岸建设10米宽滨水区带状公园绿地,面积约94.5亩。建设掌鸠河县城段绿色长廊沿河自行车道。

八、新建连接景新街至禄大路掌鸠河景观桥

计划投资600万元,新建景新街延长线跨掌鸠河连接禄大路(万家全羊至圣果树庄园)景观桥(桥名待定)。

九、完成县委党校和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建设

投资8000万元,完成县委党校和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32.15亩,建筑面积20005.62平方米,2017年8月底前投入使用。

十、利用县人武部原办公区改建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待县国防动员指挥中心搬迁项目完成后,将县人武部原办公区改建成为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名词解释

1.两进两出两对接一提升指资源、人才进入农村,劳动力、农产品走出农村,对接市场、对接农民意愿,提升农村地区生产组织化程度。

2.两不愁三保障指针对扶贫对象的工作目标,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3.贫困退出“6965”考核标准指贫困户脱贫6项考核标准、贫困村退出9项考核标准、贫困乡出列6项考核标准、贫困县摘帽5项考核标准。

4.三个百日会战指百日突击战、百日阵地战、百日攻坚战。

5.十大工程指特色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医疗保险救助、社保政策兜底、外出务工增收、扶贫党建双推进、社会结对帮扶十大工程。

6.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指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预算内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步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和教职工年人均工资逐步增长。

7.五条医疗保障线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残疾人医疗救助、昆明市疾病应急救助、县乡医疗机构减免优惠。

8.七大体系即指挥体系、目标体系、动员体系、措施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

9.六个精准指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0.五个到户到人指精准识别到户到人、思想发动到户到人、精准施策到户到人、项目实施到户到人、资金落实到户到人。

11.七个一批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劳务输出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健康救助脱贫一批。

12.百千万工程指百名科级领导干部挂百村、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万名共产党员进农家。

13.六个百家指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结百家情、解百家难、励百家志、圆百家梦。

14.十二个一指一批好基层党组织、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好党员、好村(社区)干部、好带头人、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好企业、好心人、好记者、好干部、好贤内助、最美卫生村。

15.全面改薄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16.“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

1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

18.三县一地一枢纽指脱贫攻坚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休闲旅游集散地、滇中北部交通枢纽。

19.两纵三横一沿边指县域交通路网,两纵:在已建成的禄劝至大松树二级公路基础上,新建禄劝县城至翠华至中屏至则黑二级联网公路;三横:新建汤郎至皎平渡至马鹿塘至则黑三级联网公路、云龙至团街至中屏至九龙三级联网公路、撒营盘经中屏至转龙二级联网公路;一沿边:新建禄劝境内从则黑乡长坪子沿金沙江至汤郎乡志立一级公路。

20.畜禽养殖“百千万工程”指扶持建设一批百头牛养殖场、千只羊养殖场、万头猪养殖场。

21.智慧禄劝指通过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民生服务、社会治理、政府决策、产业发展等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构建精细化管理、立体化服务、公众易感知的城乡治理模式。

22.海绵城市指充分发挥城市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解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3.三清四美三宜指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规划科学形态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24.互联网+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5.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战略指以昆明、玉溪、曲靖、楚雄4个州(市)及红河州北部拓展区为发展空间的“4+1”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蓝图。

26.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指覆盖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等7个州(市)的23个县(市)区的跨地州经济带,区域面积8.27万平方公里。是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7.三名工程指名校、名师、名长。名校,指硬件完备、管理规范、质量优秀、特色鲜明、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含职业学校)。名师,指在教育领域公认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教师。名长,指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中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渊博、业绩突出、办学成效显著,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育教学管理拔尖人才和专家。

28.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四治”,指治乱、治脏、治污、治堵;“三改”,指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一拆”指拆除违法违规建筑;“一增”,指增加绿化面积。

29.七改三清“七改”,指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三清”,指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30.“放管服”改革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降低制度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1.食药环指食品、药品和环境污染违法犯罪。

教师个人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10篇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州州长巴德玛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开拓进取、务求实效,圆满完成了自治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前并超额完成,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把维护稳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各项严打严防措施,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入推进“访惠聚”活动,扎实开展平安博州建设,维稳基础更加坚实,社会面防控和边境管控能力稳步提升,确保了“三个坚决”和“三个不发生”。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方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19亿元增加到2016年236亿元,年均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8.9亿元增加到32.3亿元,年均增长3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7.3亿元增加到303.5亿元,年均增长3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8.21亿元增加到20.07亿元,年均增长19.6%;旅游收入由3.05亿元增加到24亿元,年均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22亿元增加到44亿元,年均增长15.7%。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连续5年实施民生建设年活动,兑现民生实事568项,财政民生支出达253.7亿元,每年都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以上。解决了7.5万户群众住房、7.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公路1955公里。天然气入户5.1万户。人均住房面积由27平方米增至43平方米。新改建校舍72.76万平方米。州医院创建为三甲医院。蒙古语综合频率广播和阿拉山口市广播电视开播。新增城镇就业7.8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就业1.1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4万人次。各类保险参保40.82万人次。城市低保标准由月均264元增至377元,农村低保由年均1644元增至330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9%、10.5%。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坚持规划引领,4个县市15个乡镇336个村庄规划全面完成。累计投入110.7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率由36%提高到48.2%。城市供水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5.7%、79.3%,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43.7%、70.9%。城市集中供热达到872万平方米。新增建制镇5个,7个镇确定为全国重点镇。持续开展棚户区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博乐市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小营盘镇获评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决肯村、北地村获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阿尔夏提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投入17.29亿元实施重点生态项目建设。经多方呼吁,艾比湖和赛里木湖两大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启动。每年实施草原禁牧826万亩,草畜平衡1113万亩。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12.4万亩,封沙育林17.3万亩,绿色通道313.8公里。森林覆盖率9.1%,较2011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全疆率先完成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标分解,启动井电双控取用地下水管理,建成定居兴牧水库3座,新增高效节水92.5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58。依法关停一批重污染落后产能,实施重点减排工程66个,空气质量和饮用水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两县两市全部纳入国家或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行政审批制度、医药卫生体制、财税体制、乡镇站所管理体制以及棉花目标价格、工业用电价格、水权水价等改革深入推进。搭建了国司、担保公司等投融资平台,成立了博乐农商银行。设立了州国司驻哈国办事处。阿拉山口成功设市、综保区封关运营,设立了五台工业园、金三角工业园和精河工业园3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2亿元,是上个五年的8倍。对口援博成效显著,实施援博项目139个,援助资金11.78亿元,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成功举办自治州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那达慕草原节、温泉文化旅游节、精河枸杞节影响力不断提升,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荣获2016年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

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六五”普法顺利完成,“七五”普法全面启动。我们持续改进作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风肃纪,坚决惩治腐败,累计受理群众举报1859件,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62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5人;查处损害群众利益案件8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4人;查处慵懒散拖作风问题98个处理402人;查处违法违规开垦土地55案52人;清理在编不在岗和泡病号取全薪861人。我们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实行绩效考核,成立了州县市行政服务中心。我们自觉接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444件,整改落实专题询问63个,办理政协委员提案498件。外事侨务、史志档案、邮政通信、气象水文、老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支持驻博部队、兵团第五师建设发展,军民共建、兵地融合进入新阶段。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州党委正确领导、全州各族人民合力攻坚、人大政协监督支持、湖北省真情援助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和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州人民政府向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博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向第五师双河市和所有驻博单位干部职工,向援博干部人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博州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我们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抓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中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找准关键环节,在创新突破上大胆实践,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跃居全疆前列。预计,全州地方生产总值236亿元,增长13.5%,高于全疆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增长2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0.07亿元,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5元,增加24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91元,增加1043元。

一、全力打好反恐维稳“组合拳”,社会大局实现持续稳定

把反恐维稳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紧盯风险点和薄弱点,补短板、强措施、谋长效,维稳基础不断夯实。

健全维稳机制。实行党政军警兵民协同联动,全面落实机关干部公交站点执勤安检、网格化巡控、流动人口管理等制度。成立4个维稳督导组进驻县市查漏洞促整改,对52名落实维稳措施不力的干部进行了追责。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网军队伍达到1300名。持续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加大维稳投入。全年财政用于维稳支出达到6.56亿元。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对346个人员密集场所实施封闭式管理和物理硬隔离;投入7668万元新改建便民警务站66个;投入1000万元建成公交站点执勤用房219个;在交通要道和重要地段新改建公安检查站11个,重点要害部位新增高清摄像头3137个。在全疆率先开展边境防控技防建设,投入1.6亿元对边境线沿边防公路、通外山口、制高点,按照1公里1个的标准设置高清摄像头217个;顶风冒雪完成铁丝网架设任务,边境一线除人畜难以逾越的高山陡坡地段,实现铁丝网和视频监控全覆盖;部署24个警民联合执勤点,加强边境防控,做好便民利民服务。充实基层一线维稳力量,新增警务辅助人员1276人,协警待遇由年均2.16万元提高到3.6万元,全州2607名护边员月补助由260元提高到800元,并每月发放手机通讯费30元,7689名一线边民月补助由70元提高到100元。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在全疆率先推行“民族团结一家亲”领导干部与重点人员及亲属结对认亲,提前完成2.1万名干部职工与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示范县市创建。村队每周一升国旗活动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组建19个清真寺管委会和29个片区管委会,抽调248名优秀后备干部住村管寺,实现“三个全覆盖”。

夯实基层基础。投入1.12亿元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深化“访惠聚”驻村工作,50%乡镇街道干部下沉村队社区,选派优秀干部任村队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从州县机关调剂200名编制充实社区一线。村队社区年均运转经费分别达到11.36万元和16.2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5万元。接待服务大厅功能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监管执法全覆盖,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二、全力打造“三个增长极”,产业发展实现提速升级

面对严峻经济下行压力,突出管理体制理顺、工作机制创新、目标任务压实,全州经济逆势上扬,呈现稳中加快、进中向好、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创新经济工作体制机制。科学测算,年初详细调查、反复论证、认真算账,逐一计算增长空间,确定了高于全疆经济增速的目标和抓经济一系列举措。专班专责,设立“一区三园”指挥长和24个重大项目专班,一周一督查、一月一例会,逐项盯紧抓落实。加强督导,下派督导组严查稳增长措施的落实。深入调研,主动听取企业意见,现场解决企业困难。加强一线,从州直抽调骨干力量进驻阿拉山口市和温泉县工作。理顺体制,将跨县市区域的五台工业园区、金三角工业园区由“共管”变为“专管”,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

口岸强州战略深入推进。把口岸经济作为拉动全州经济的重要引擎。夯实口岸发展基础,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投入12.5亿元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绿化、景观改造等工程,新建道路42公里,征迁9.4万平方米,绿化造林2400亩。投入6.8亿元完善综保区基础设施。加速政策叠加汇集,获批进畜许可、进境植物种苗指定口岸。出台促投资优惠政策和柔性引才办法,政策叠加效应显现,综保区年内入驻企业96家,累计达到150家,入规6家;实现产值5.22亿元、贸易额14.89亿美元。加快建设物流分拨配送中心,中欧班列开行35个1200列,口岸首次开行国际货运班列,成为整车进口常态化陆路口岸,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建成使用。在国际贸易持续低迷状态下,口岸过货平稳,实现过货1776万吨,进出口贸易额76亿美元,海关税收63亿元。2016年阿拉山口市地方生产总值实现25%高速增长,全州属地企业实现进出口贸易额5.4亿美元,增长44%。发展口岸经济的做法被国务院大督查确定为32项地方典型经验之一,阿拉山口市作为全疆唯一的县级市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工业经济实现高速增长。把工业经济作为稳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投入13.6亿元实施园区供排水、供电、道路管网、标准化厂房、绿化、企业服务中心、职工宿舍等设施建设。着力招大招强,招商引资项目开工282个,资金到位170亿元,增长15%。全州园区新增企业61家、达到28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州的92%。着力壮大特色产业,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家,形成20万锭环锭纺、2.9万头气流纺、1.2万吨捻线纺纱、200万平方米机织地毯、100万套服装、1万条绒被的生产规模;与北京神雾集团签署投资125亿元PE多联产项目战略合作备忘录。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出台政银担保、银政通、政府增信、“4321”政银担等融资政策,为企业协调贷款5.13亿元。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7亿元,增长27.5%。着力强化为企服务,兑现纺织企业补助2.95亿元,为企业减少电费3316万元、减免税费3.8亿元。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9.6%、16.3%。全州新增企业1447户,新增注册资本144.23亿元,分别增长47%、141%。着力培育“小升规”,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1家,实现增加值6.1亿元。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2.3亿元,增长35%。

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把旅游经济作为打造支柱产业的重头戏,3名州领导驻点督促赛里木湖、温泉县、阿拉山口市三大景区规划建设。加大旅游设施投入,投资2.86亿元实施赛里木湖景区水电路、游客中心、自驾游营地等项目13个;投资8.34亿元实施温泉县旅游综合体等项目27个;投资1.3亿元实施阿拉山口国门景点等项目18个。建立旅游激励机制,对吸引客源、打造品牌、策划旅游节庆活动等给予2000元到60万元不等的奖励。赛里木湖国家5A级景区和温泉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阿拉山口边境旅游区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首次实现旅游团赴哈国出境游和湖北人包机游博州。成功举办那达慕草原节、温泉文化旅游节、国际露营大会、首届冬季冰雪旅游节等活动,全州旅游开始由“半年闲”向“四季游”、“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武汉至博乐通航实现一周两班,乌鲁木齐至博乐列车增至一日两列,博温赛旅游快速通道动工建设。赛里木湖门票收入3010万元,实现翻番。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分别增长15.4%和60%。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种植保持平稳,棉花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枸杞种植稳中有增,香紫苏、沙地桑等特色种植不断扩大。发放养殖业保证保险贷款1864户9244万元。新建规模化养殖场20个,建成肉毛兼用羊繁殖场2个,建立自治区级安格斯种牛场,培育核心群2000头。新建人工饲草料地6.48万亩。投资2.4亿元完成20家企业技改扩能。建成果蔬烘干房、保鲜库132座。新增8家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农作物保险金额由500—700元提高到600—900元。2016年我州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风雹灾害,我们全力以赴筹措救灾资金1784万元,兑现政策性保险7500万元,减少了群众损失。

投融资力度加大。全年开工项目867个,基础设施投资121亿元,增长29.9%;工业投资124.2亿元,增长33.1%。实施PPP项目31个,完成投资109.7亿元。全力破解融资难题,初步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与农发行、国开行分别签订300亿元和230亿元金融合作协议;与中国冶金、中铁城投各签订100亿元投资协议;争取中央、自治区预算内资金9.5亿元、中央专项建设基金13.5亿元、政府债券24.5亿元,获批银行贷款84亿元。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各族群众期盼已久的博州支线铁路开工建设,博温南线新S304线全线通车,博乐市北城区3条“断头路”实现贯通。哈拉吐鲁克水库顺利推进。投资2.1亿元建成莫合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大河沿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三、坚持把发展成果落实到民生上,各族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深入实施民生建设年活动,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2%,总投资118.32亿元的22类108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整合资金9.32亿元用于扶贫,制定分类扶持方案18个。实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将符合条件的5165户10990名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和护边员、一线贫困边民纳入低保范围实施政策兜底扶持。1个区级、13个州级贫困村摘帽退出,5234户12142人实现脱贫。

创业就业深入推进。支出1.27亿元专项资金促进就业。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7万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37人1656万元。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112家。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其中低保户就业500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500人、企业就业3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4万人次,创收7.45亿元。精河县创建为部级、博乐市创建为自治区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市,建成电商服务网点97个,带动就业2000余人。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两险合一”、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8万元和6万元,慢性病病种增加至22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增资184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上调至115元。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正式实施,发放城乡低保和救助资金1.54亿元。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农村互助幸福院37个。

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全面启动,1638名未入园儿童应入尽入,农村在园幼儿达11308名。投入3.2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和农村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4630万元新建2所县级医院,投入3846万元完成7所乡镇卫生院、95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医月补助最高达1800元,村卫生室补助运行经费3000元。投入4327万元提前3个月完成全民健康体检。为102个村队配发体育健身器材。投入1100万元举办各类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自治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考核获自治区一等奖。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年度投入2.7亿元在5个乡镇、52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改善了640户边民住房条件,解决25个抵边村45个定居点通村公路、巷道硬化、饮水安全、用电问题。投入3529万元实施兴边富民项目45个、少数民族发展项目16个。投入15.97亿元建设安居富民房6477户、保障性住房6778户、国有农牧场危旧房改造1167户。投入1.7亿元新建农村公路481公里。天然气入户10434户。投资90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用电质量大幅提高。解决了2280人和1.3万头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温泉县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验,精河县、阿拉山口市分别启动国家、自治区园林城市创建。博乐市东方红片区棚户区拆迁改造顺利,新火车站区域建设全面展开。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投资2.45亿元实施赛里木湖湖泊生态保护工程24个。投资817万元完成温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温泉北鲵自然保护区晋升部级通过评审。投资7000万元启动博乐市万亩生态林建设。投资500万元推进阿拉山口市生态防护林建设。全州造林2.77万亩,义务植树97万株。推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一年一考核。实施农业节水工程统一管理。全州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河流水质达标率87.5%。

对口援博工作扎实推进。对接“十三五”援博项目98个,总投资72.85亿元,其中援建资金12.37亿元。年内实施援博项目43个,总投资8.2亿元,其中援建资金2.17亿元。与湖北两个园区签订产业援博框架协议。签订电力援疆跨省外送合作框架协议。第七批援博干部选派全面启动。46名湖北医疗专家支援我州全民健康体检。

四、坚持开拓创新,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大“小金库”专项整治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干部不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1261个,组织处理123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9人。规范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强重大项目审计,审减政府投资额7137.7万元。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监督,主动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实行办理情况每月一督查,办理自治州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70件,政协委员提案77件,答复率和办结率均为100%。加强地方立法,起草《博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自治州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推进机构改革,完成卫生和人口计生委组建、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整合、工商质监系统属地化管理,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向社会州本级部门209项行政审批事项,公布44个部门权责清单2706项。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全力支持部队建设,为边防一线连队官兵配齐内务设施,帮助受灾连队修复自然灾害损毁设施。各驻博部队坚定履行使命,在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特别是加强边境管控上发挥了突出作用,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大力支持第五师双河市发展,兵地双方在维护稳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博州支线铁路、保尔德水库建设、设立警民联合执勤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等方面相互支持配合,兵地融合迈出新步伐。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维稳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进出口贸易低迷仍在持续,同类型口岸、综保区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影响农民稳定增收的因素还很多。我们自身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干部群众的维稳责任意识还不强,反恐维稳的长效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深化改革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仍然突出。对此,我们必须直面挑战、正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和2017年工作安排

新一届政府的五年,是自治州完成“十三五”规划、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坚实基础的关键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自治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更加坚定坚决抓牢总目标,打好维稳组合拳、攻坚战,坚决实现“一年稳住、二年巩固、三年常态”的目标要求,确保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持续建设“平安博州”。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充分挖掘和释放口岸、旅游资源“两大优势”,全力打造口岸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三个增长极”,实现阿拉山口市地方生产总值占到全州经济总量一半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旅游经济在全州总体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实现全州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加快建设“富裕博州”。坚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宁可经济发展慢一点,也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严守生态底线,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确保博州天蓝地绿水清,全力建设“美丽博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持续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安居、暖心、兴边、安全“九大惠民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000元以上,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城镇化率提高到54%,全面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最大限度把人心凝聚到总目标上来,努力打造“幸福博州”。今后五年,我们要以“小州也要有大作为”的气魄和责任,自我加压、奋力拼搏,确保全面实现“两个翻番、三个突破、五个明显提升”的发展目标,努力把博州建设成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确保与全国、全疆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自治州党委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按照树牢“一个总目标”、贯穿“一条生命线”、把握“两个关键点”、健全“一套机制”、做到“四个努力实现”、营造“一个良好局面”的基本要求,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投融资支撑,加快推动口岸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开创自治州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努力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这些预期目标,主要是基于对当前形势和今后走势的判断,并与自治州“十三五”规划充分衔接,在认真研究测算的基础上确定的,符合博州实际、群众期盼和自治区今年经济发展总体要求,通过积极努力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紧扣总目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任务,按照“六个抓好、五个管住、三个覆盖”要求,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严明的纪律、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维稳各项工作。

持续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始终保持严打整治高压威慑态势不动摇,打早打小打苗头、盯人盯案盯线索,挖存量、减增量、铲土壤,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对分子果断出手、坚决打击,斩草除根、除恶务尽。

全面加强社会面防控。强化城镇网格化管理,发挥便民警务站职能作用,落实公交站点常态化执勤安检制度。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防控和重点人员、重点要素管控,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严格落实危爆物品、管制刀具等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无盲区、无风险、无空白点。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健全基层应急联动机制,筑牢全民维稳、群防群治钢铁长城。

加强对清真寺和宗教活动的教育管理服务。依法开展宗教事务管理服务,广泛开展和谐清真寺和先进爱国宗教人士创建评选,切实培养保护关爱爱国宗教人士。推进水、电、路、气、讯、广播电视、报刊、文化书屋、政策法规进清真寺,完善加强对清真寺和宗教活动的公共服务。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坚决整治“三非”,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强化边境防控。加强已建边防管控设施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完成边境二线铁丝网建设,织密边境防控防线。实行军警兵民联防联勤,完善边境便民警务站便民利民服务功能,加强边境执勤巡逻巡看,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等违法犯罪活动。

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强化领导权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继续开展大宣讲、大宣教、大活动,管好各类媒体、讲坛、课堂等舆论阵地。加强网络空间管理,严格落实固定电话、手机、网络、微信、微博实名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完善网络监控队伍和专兼职网评队伍长效机制,确保网络安全。

深化巩固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年内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八进”。突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实行中小学校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

打实打牢基层基础。投入8亿元新改建196个村级组织阵地,总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深入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切实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住村管寺干部、乡镇街道下沉干部、村两委班子、警务室民警等六支力量作用,全面做好干部下沉、深化干部入户走访、组织开展群众宣教大会、周一升国旗宣讲活动、乡村文体活动和管理服务好起名、割礼、婚礼、葬礼“四项活动”等十二项重点工作,实现群众工作全覆盖,打一场反恐维稳的人民战争。

二、紧扣总目标,抓牢发展不放松,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突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力推动口岸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提质量、大发展。

——围绕核心区重要支点建设,加快推进“口岸强州”战略破局发展。把口岸区位、综保区政策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阿拉山口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4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全州属地企业进出口贸易额完成7.56亿美元,增长40%。

在优化口岸发展环境上加快突破。投入40.8亿元,实施城市道路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造林等重点工程;启动综合产业园3.5平方公里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6栋、小微企业孵化基地2栋;完善综保区北区产业配套功能,启动南区监管设施建设,实施综保区扩区申报。争取获批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等指定口岸和饲草临时进口口岸。发挥综保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力争引进跨境电商2家,培育电商企业50家,积极申报阿拉山口跨境电商综试区。继续抽调州直部门骨干力量进驻口岸工作。

在搭建外向型产业框架上加快突破。围绕综保区产业招大招强,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4家以上,保税加工投产企业5家,综保区过货量和贸易额增长20%。实现汽车自动进口许可证、保税政策落地,年内进口汽车突破500辆。推进哈国多斯特克口岸至综保区跨境液化石油气管道建设。加快建设大宗金属矿产品交易平台,扩大进口电解铜、铜精粉、锌锭等大宗高价值商品交易规模,促进电缆、铜杆、铜管等加工制造业发展。全力引进130家以上新兴产业企业注册落地。

在打造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上加快突破。完善大通关协调机制,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制度,接入新疆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力争过货1900万吨。促进口岸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扩大国内段铁路运输液化石油气业务。加快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园建设,加强与中欧班列合作,设立分拨点、开展集拼业务,在综保区落地加工、保税仓储并分拨配送至国内外市场。实现铁路国际邮件交换站常态化运营。

——围绕园区产业平台打造,加速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招引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

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满足企业需求。五台工业园区投资15亿元,加快集约配套服务区、净水厂、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处理场等设施建设。金三角工业园区投资27亿元,加快道路、绿化、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填埋、标准化厂房、保税物流仓库等设施建设,配套企业总部基地、园区公寓、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精河工业园区投资4.2亿元,继续实施道路、供热、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工程,配套企业服务中心、学校、医务室、警务室等。加快建设精河国际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公路港、园区路网、仓储等设施。

做大园区重点产业规模。加快园区产业填充、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五台工业园区以PE多联产项目落地为突破口,大力发展PE、电石、硅钙合金、纳米钙等石灰石下游产业,推动石灰石精细化工产业破局发展,争取获批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尽快形成产业板块。发挥自治区小企业创业基地功能,孵化一批优势创业项目。汽车物流园投入运行。年内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3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金三角工业园区要科学规划布局园区产业,加快现有纺织服装企业达产增效,与综保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发挥边合区政策优势,争取设立园区保税库,打造油气落地加工、机械配件制造、生物能源、仓储物流等产业板块。加快石材集控区建设,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开采。博乐市年内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3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精河工业园区要叠加棉花资源、区域交通、政策扶持等优势,吸引具有产业链优势的深加工纺织服装企业,推动纺纱织布、产业用纺织品、地毯服装等集群发展。鼓励园区纺织服装企业打造品牌,拓展国外市场。扶持壮大新型建材、枸杞精深加工等产业规模,延长盐化工产业链条,力促充电桩、电动车等项目落地。精河县年内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3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温泉县重点打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区,尽快完善基础及配套功能,力争完成投资5.6亿元。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

强化企业发展各类要素保障。落实降低企业税费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用好金融、财政、保险、担保联动贷款政策,助力企业融资。继续落实“领导包企”负责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水、用工等困难。利用新疆企业上市即报即审政策,加快5家企业上市步伐。推进水泥企业走出去和联合重组,鼓励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等使用本地水泥建材。结合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回购商品住宅、街道社区办公用房回购商业门面房,以及鼓励房地产商以租代销等多种措施推进房地产去库存。

——围绕景区景点建设,全力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着力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完善、旅游特色打造、培育旅游新业态,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亿元以上。

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以赛里木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温泉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赛里木湖景区投资8亿元,完善给水排水、电力通信、道路交通、绿化亮化、环境卫生、消防救援等设施,提升景区接待承载能力。争取启动投资30亿元的博州影视文化基地项目。温泉县投资14.9亿元,重点加快圣泉酒店二期、旅游综合体、凯越酒店建设进度,推进圣泉景区景观提升、天泉景区基础建设、阿敦乔鲁景区保护开发和重点节点景区通联公路建设。投入2亿元实施通用机场建设。博乐市投资5亿元,重点实施哈日图热格蒙古族特色村寨、博河旅游区提升、达勒特古城开发等项目。精河县重点实施分别投资1亿元的巴音阿门景区和枸杞综合交易市场,投资1000万元的平安敖包景区,启动木特塔尔国家沙漠公园建设。阿拉山口市投资5000万元,重点推进国门景区、边民互市贸易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构建便捷旅游交通体系,投入5亿元完成博温赛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投入27.5亿元建设托托—阿拉山口生态旅游通道。争取开通博乐机场至周边支线机场短途通航和航空旅游项目。推进小温泉—北鲵自然保护区、赛里木湖—三台林场道路建设,谋划边境沿线旅游路网,将国防公路、牧道、林道等相互贯通,方便牧民出行、牲畜转场、林业管护、边防巡控,带动沿线牧民参与旅游业致富增收。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每个县市必须建设1个有规模有特色的美食街、1个旅游文化民俗街、1个民族特色商品购物街。对美食街特色装饰装修实行“以奖代补”。阿拉山口市美食街要着力体现出中亚各国民俗风情特点。加快开发一批冬季冰雪、温泉药浴、荒漠探险、低空飞行等旅游新业态和彰显博州特色的旅游商品。将那达慕草原节改为自治州主办,办好这一重大节庆活动。依托那达慕草原节和环湖赛品牌效应,加大旅游宣传推介。以“湖北人游博州”为契机,大力开拓内地旅游客源市场。

强化旅游资源统筹管理。高标准修订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意见,完善旅游产业奖励办法。扶持现有旅游企业发展,引进2—3家有实力的旅行社在博州成立分社,培养100名以上稳定的导游队伍。精心打造特色景点和旅游精品线路,积极申报博乐—阿拉山口部级边境旅游试验区,争取哈国公民入境三日免签、口岸落地签证和中国公民经阿拉山口出境赴哈旅游免签等政策,力争取得突破。

——围绕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确保农牧民持续增收。挖掘农牧业发展潜力,着力打好绿色生态、特色有机牌,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

不断优化农牧业结构。稳定粮食种植,引导棉花向优势产区集中,扶持枸杞产业做大做强,支持蔬菜、林果、花卉种植等设施农业,发展制种业和黑木耳、甜叶菊、西葫芦、沙地桑等特色种植40万亩。加快发展香紫苏、薰衣草等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投入1500万元新建规模养殖场25个,新增肉牛肉羊5万头只。新增人工饲草料地5.9万亩。用足养殖业保证保险贷款政策,使更多养殖户受益。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肉牛肉羊良种率,促进农牧产品提品质、上档次。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引进、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2亿元实施技改扩能项目20个。发挥肉牛养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育肥、屠宰、加工、销售产业链发展。加大农牧民电商培训力度,发挥农村电商服务网点作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和联合,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原则,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2.3万亩,农村土地流转35万亩。全面落实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保护等一揽子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面积207万亩,推行以病虫害、干旱、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为主要保险内容的农业附加险。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围绕投资拉动和融资保障,夯实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继续实行州领导专班负责制,每月1次推进会、每月1次督查,坚定不移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大融资保障和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激发经济发展潜力和活力。

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解发展瓶颈,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以上。交通方面,投资5.6亿元全力推进博州支线铁路、博乐新火车站、公铁客运枢纽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投资40亿元,加快建设博温赛旅游快速通道、呼场—G30公路、博阿高速、精阿高速、博乐市北外环、西外环、机场大道、阿拉山口—托托镇、博乐—夏尔西里—怪石峪、精河—大海子—托托镇旅游公路、赛里木湖自驾游公路、米里其克旅游公路、国防公路等重点公路项目,其温赛旅游快速通道和机场大道10月建成通车;投资40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000公里。水利方面,投资5.56亿元完成博乐市、精河县城乡供水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工程、五一水库清淤工程;投资5.04亿元,动工建设精河下天吉水库二期、精阿供水、博乐市库斯托汗水源等工程,争取博河大型灌区续建、温泉县鄂西灌区节水改造列入自治区年度计划并开工建设;争取哈拉吐鲁克水库下闸蓄水。能源方面,启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220千伏双环网项目前期,力争实施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争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自治区规划。通信方面,投资1亿元完成30个无网络村队光纤宽带接入、122个村队铜缆改光纤升级,实现光纤进村全覆盖。推进“互联网+”,积极打造“智慧城市”。

突出金融财税支撑保障。千方百计拓展融资渠道,保障投资高增长,力争总融资规模达到850亿元以上,确保年度投资达到450亿元以上。强化融资意识,发挥政府在公共投资领域引导作用,在交通、水利、园区和城市建设等领域成立投资公司,注入优质资源资产,提升融资能力。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争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购买服务、PPP、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建立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水利、旅游、扶贫、农林、园区等产业基金,扩大融资规模,增加有效投资。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积极防范财政和融资风险。强化金融意识,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主体在博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企业上市,促进直接融资。完善财政金融“四位一体”、“银政通”、“政府增信”、“4321”政银担等措施,支持担保公司做大做强,发挥政府、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融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强化财税意识,全力以赴抓好组织收入,加强财源建设,用足优惠政策,争取更多金融类、总部类企业落户,增加财政收入。强化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盘活存量资金,严控“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强力抓好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拉动投资的关键。建立招商引资考核制度,压实目标责任,提高招商项目落地率。突出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和依托湖北省招商,以“跑断腿、磨破嘴”的精神,着力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环境影响小、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尊商亲商惠商,及时兑现招商承诺,坚定企业投资信心。力争完成新建5000万元以上工业大项目35个,到位资金212亿元,增长25%。

三、紧扣总目标,围绕群众安居乐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抓好各项惠民工程,最大限度凝聚民心。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本级财政支出和对口援疆资金的70%以上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打捆使用各项扶贫资金,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先富帮后富、“访惠聚”驻村贴心扶贫、结对认亲真情扶贫等脱贫攻坚新途径。健全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严格督查考核问责,杜绝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完成9个贫困村摘帽退出、423户942人实现脱贫,确保全面完成“两年攻坚”任务,为“三年巩固”打下坚实基础。

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将80、90后作为培训重点,突出实用技能培训,争取培训一个就业一个。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其中80、90后技能培训3000人。将就业扶持政策资金向企业倾斜,力争企业吸纳就业3500人。统筹城乡就业,突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范围,优先保障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重点关注农牧民子女特别是少数民族家庭子女就业。年内全州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千方百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把老年人作为社会保障重点,完成博州社会福利院二期新建和各县市福利院改造提升工程,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对“五保”“三无”老人实行集中供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普及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投入3.6亿元完成133所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按标准配齐设施设备;5月底前招聘教师760名,配齐保育员、后勤人员和保安,确保9月所有农村适龄儿童免费就近入园。投入3.1亿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推进15年免费教育。鼓励教师到乡村任教支教。完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今年秋季启动招生。

切实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6亿元完成19所乡镇卫生院和278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配齐医疗设备和乡村医护人员,落实财政补助,保障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和村医待遇。建立全民健康体检常态化机制,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统筹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加强肉蛋奶、蔬菜等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业、畜牧、食药监等部门每周开展1次城镇市场检查,每月到乡镇检查1次以上,严厉查处农药残留和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让老百姓吃的放心。

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投入4.5亿元完成安居富民工程5800户,投入60.4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10717户,投入5039万元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346户,投入1.1亿元完成国有农牧场危旧房改造1150户。投入150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万人。天然气入户6700户。投入1.05亿元实施213公里农网改造。完成博乐市穆斯林殡仪馆建设。

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结合“双十有”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建好村队文化室,配齐文化设施设备,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好春雨工程、东风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四馆一站”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下乡和百名文体志愿者下基层服务等活动。年内州全民健身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争取开工建设江格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托布秀尔传承展示馆、博物馆新馆。创作完成“民族团结一家亲”音乐剧、察哈尔西迁戍边舞剧、原创蒙古情景歌舞剧《托布秀尔乐舞情》,打造精品剧目,带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突出抓好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为重点,以绿色、特色、品位为主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让各族群众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博乐市加快老城区改造,实施北城区5条断头路延伸工程和4条城市道路改扩建,新建水系桥梁3座,完成建筑立面、园林景观、夜景亮化等街景综合整治8公里。力争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阿拉山口市以建设美丽口岸城市为重点,投入20亿元继续实施城市综合整治,推进游泳馆、影剧院、城市供水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水景公园等园林景观绿化改造工程。精河县以打造精品宜居城市为重点,实施道路延伸和河道景观治理、城区主干道绿化美化亮化及老旧小区提质改造。温泉县以提升县城形象品位为重点,实施主要道路改造、停车场改扩建、环城路绿化景观整治。加快小城镇建设,投入9.5亿元完善乡镇场特别是新建镇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15.55亿元实施135个村队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村庄巷道、路灯、绿化、自来水、垃圾箱及清运处理等投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突出抓好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美丽博州。严格落实重大招商项目评审制度,严禁“三高”项目进博州。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严守“三条红线”。继续实施艾比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博尔塔拉河治理、博乐市万亩生态园建设。巩固赛里木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全力配合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人工造林8000亩。实施新一轮草原禁牧805万亩、草畜平衡1134万亩,落实奖补资金9645万元。投入8000万元新增高效节水10万亩。以电采暖、电动车、工业领域电能替代为重点,加快“电化博州”,推进节能减排,降低各领域生产成本和群众生活成本,实现电能替代4亿千瓦时。加快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推进阿拉山口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零容忍”,让各族群众生活在青山碧水间、蓝天白云下。

深化对口援博。实施援博项目37个,落实援博资金2.35亿元。主动对接“电力援疆”,完成向湖北省外送电量15亿千瓦时。悉心做好第七批援博干部服务保障,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全力支持驻博部队和第五师双河市建设。我们将关心驻博部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我们将不断完善兵地联系沟通机制,深入推进兵地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融合,特别是在城市共建共管、边境管控、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加强协同配合。

四、紧扣总目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持所有工作都围绕总目标,服从服务于总目标,围绕总目标来展开、来谋划、来推进,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高效履职,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扎实开展“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抓作风、促稳定”活动,以铁的纪律和良好作风,保障总目标落地生根。坚持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发现和处理相结合、抓典型和建制度相结合,向不良作风宣战,严厉整顿“”和官油子之气、不作为之气、漂浮之气、两面人之气。明确维稳责任,推动各项维稳措施落实,变明查为暗访,变事后追责为事前问责,对在稳定方面失职渎职、、措施不得力的,依法依纪严肃追责,严惩不贷。

——坚持廉洁履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行政监察,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审计全覆盖。加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窗口单位、关键部门和重点岗位的监督,全面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特别是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案件。

——坚持依法履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人大代表专题询问,实行问题整改清单销号制。深化行政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建设,加大政务公开,规范审批程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未来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州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谱写人民幸福生活新篇章而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三个坚决: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案事件、坚决遏制暴力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坚决防止活动向内地发展蔓延趋势。

三个不发生:不发生大的暴力恐怖案件;不发生大规模;不发生有组织的“伊吉拉特”偷越国边境的案件。

水资源“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三个全覆盖:所有清真寺管委会、片区管委会派党政干部全覆盖,所有清真寺管委会、片区管委会全覆盖,所有清真寺、宗教活动、宗教人士教育管理服务和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

PE多联产:利用石灰石原料生产电石中间产品,继而以电石为原料生产聚烯烃产品,副产乙二醇、电石渣、焦油、丁烯等。

小升规:通过扶持培育,促使规模以下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行列。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

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两个翻番:到2020年,全州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力争比2015年翻一番以上。

三个突破:到2020年,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外向型经济实现重大突破。

五个明显提升: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一个总目标: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一条生命线:将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两个关键点: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切实抓好稳定和发展这两个关键点,组成两套工作班子,一套班子全力以赴保稳定、一套班子集中精力抓发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一套机制:坚持一手抓依法严厉打击分子、一手抓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建立健全党政军警兵民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反恐维稳的强大合力。

四个努力实现:努力实现社会稳定、促进长治久安,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

一个良好局面: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开创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好局面。

六个抓好:抓好严打斗争,抓好民族团结工作,抓好宗教工作,抓好民生工作,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抓好基层基础。

五个管住:管住网络空间,坚持落地查人;管住边境,确保一个出不去、一个进不来;管住社会面,提高见警率;管住重点人员,做好被打击人员教育转化;管住内地新疆籍务工人员。

三个覆盖:各地党组织全覆盖,党的群众工作作用发挥全覆盖,抓转变作风全覆盖。

三非: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八进”:进机关、乡镇(街道)、村队(社区)、学校、企业、军(警)营、团场连队、宗教活动场所。

三进两联一交友: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

博温赛旅游快速通道:省道S304博温南线改扩建项目。

呼场—G30公路:国道219线温泉呼场至G30线公路。

博阿高速:G3019线博乐火车站—五台公路。

精阿高速:G3018线精河—阿拉山口公路。

博乐市北外环:S205线K74岔口至S304线K3+850连接线。

西外环:S304线K3+850岔口至新S304线K5+350博温南线连接线。

机场大道:S205线K58至S205线K78改扩建项目。

阿拉山口—托托镇公路:S318线至科克巴斯陶至托托镇至G30线。

精河—大海子—托托镇旅游公路:精河茫巴线K33岔—小海子—大海子—托托镇旅游公路。

赛里木湖自驾游公路:北达巴特—赛湖北山坡—赛湖天鹅栖息地自驾游公路。

米里其克旅游公路:S304线K49—米里其克旅游公路。

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五保”“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老人,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

双十有:农村阵地硬件“十有”,即有村民服务中心、村级办公场所、村民活动大院、多功能室、村级周转房、村民小组活动室、警务室(站)、卫生室、双语幼儿园、运转经费;社区阵地硬件“十有”,即有服务大厅、党员之家、文体活动室、医疗服务室、警务室、监控室、工作车辆、信息平台、办公用房、运转经费。农村(社区)阵地软件“十有”,即有国旗、党旗、领袖画像、阵地规划示意图、责任分工、日常管理制度、应急处突预案、监督公示栏、办事服务流程、“网格化”管理档案。

一单两库一细则: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随机抽查工作细则。

上一篇:教师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