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站采购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2 08:16:55

搅拌站采购工作计划

搅拌站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AP1000;FCD前工程准备;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71-01

引言

AP1000采用非能动的安全系统设计理念,是世界最先进的三代压水堆技术之一。2007年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以及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买方同美国西屋公司与绍尔公司组成的联合供方(西屋联队)签订AP1000设计、供货合同,在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实施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中国AP1000核电为世界首堆,在FCD前工程准备中存在诸多设计、采购、施工与项目管理的难题,本文主要就某AP1000国内依托项目及某AP1000内陆核电项目在FCD前工程准备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以便对集团内后续AP1000核电项目的FCD前工程准备工作有所参考。

1 AP1000核电项目FCD前工程准备工作

AP1000核电项目FCD前的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征地搬迁、“四通一平”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主要设备采购、主体配套工作、核岛基坑负挖、垫层浇筑等FCD前准备工作。

(1)征地搬迁包括永久征地(如厂区、施工生活区、培训宣传中心、进厂道路、应急道路等)、海域征用以及临时租地(砂石料场及其道路、供水工程等)。

(2)四通一平工程,是指开工前施工现场的通水、通电、通路、通信、场平工程,地处北方冬季寒冷的核电项目,需增加通暖工程。

(3)工程主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落实整个核电厂技术方案,完成工程的初步设计,保证核岛土建施工第一罐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实施,并配合做好主设备采购的技术文件准备。

(4)主要设备采购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长制造周期的设备。

(5)主体配套设施,如混凝土搅拌站等配套设施应在FCD前建设、调试完成,并能够投入使用。

2 某AP1000依托项目FCD前工程准备过程

(1)前期搬迁安置: 2004年2月1日签订《厂址范围内两村庄搬迁搬迁协议》、2004年7月27日签订《厂址征地及附着物搬迁补偿包干协议》。2005年4月,共1042户,约3000人完成搬迁,历时25天。

(2)四通一平:厂外供水管线工程2005年12月底完成、110kV施工电源于2006年9月开始供电、核电厂进厂道路于2004年9月竣工、净水站与供热站2006年底建成投用、2005年11月完成场地平整。

(3)主要设备采购重点:设备采购模式、设备采购管理的职责分工、设备采购分级管理和采购包划分、采购工作过程控制准备、主设备关键原材料产能预定。

(4)主体配套设施:2006年11月护堤工程完工;砂石场建安工程2006年7月25日开工,2007年10月29日竣工。设计成品砂石加工能力为150吨/小时(原料石加工能力为200吨/小时)。2007年8月土建实验室和混凝土搅拌站建成。码头工程,工程建设5000吨级驳船接卸重件专用码头一座,码头长145米,航道宽120米。

(5)主体工程:2008年7月负挖开始,2009年9月核岛FCD。

3 某内陆AP1000核电项目FCD前工程准备过程

(1)移民搬迁:2009年4月,以7天482户的速度完成征地范围全部居民的搬迁。

(2)四通一平:2009年5月,工程现场场平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底完成共920万方土方开挖工作。 2010年已完成净水站的建设并投入使用。2010年完成110KV变电站及配套线路建设,另从农网接入两条10KV线路。2010年完成进场道路和应急道路的施工。

(3)设备采购: 2010年6月28日,签订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堆内构件四个长周期设备采购合同。2010年11月4日,签订TG包设备采购合同签字。2010年7月21日,签订了3200T大吊车采购合同。2011年6月,3200T大吊车顺利完成了出厂验收。

(4)设计:2010年10月设计院完成电厂总体设计和全厂初步设计,2011年10月完成初设的修编。2011年12月已正式出版了E版总体规划图 ,2010年完成核岛初勘、补勘,常规岛及其BOP初勘,冷却塔初勘、详勘等勘察工作,完成取排水工程模型试验工作。

(5)项目管理:2011年6月29日完成总体设计与技术服务合同文本小签。2011年2月11日签订核岛总包框架协议。2009年8月31日签订常规岛/BOP工程总承包合同。核岛和常规岛负挖单位、核岛建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已于2011年确定。

(6)施工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混凝土搅拌站及材料堆场2011年已经建设完成,共有四套搅拌机组,每套机组理论生产能力80m3/h,另配套建有制冰机、制冷水机等设备; 2010年完成土建实验室办公楼施工及其设备安装。 大件码头土建和桅杆吊安装2012年已完成。

(7)主体工程:2011年3月具备核岛负挖条件。

4 后续AP1000核电新厂址FCD前工程准备有关建议

(1)作为一个运用AP1000技术的新厂址项目,总工期56个月(FCD到性能试验完成)的前提下,从路条批复到FCD的工期至少24个月。(主要制约的因素是长周期设备采购、建管模式的确定需提前两年)

(2)集团内AP1000新项目工程建管模式应尽早确定,以便理顺管理关系、完善接口、尽早签订框架协议或合同、提高各方对推进AP1000新项目的积极性。

(3)AP1000新项目“路条”获取明朗的话,应尽早明确集团已签订主设备资源转移至AP1000新项目。转移主设备牵涉到商务、质保、设计院重新出图、核安全局沟通、制造大纲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4)AP1000新项目前期筹备工程非常重要,但工程相关专业人员往往配备不足,集团公司应加大支持力度,提前配备有经验的核电专业人才,重要工作专人落实,确保按计划推进。

(5)长周期设备采购:依据设备交付的时间,结合设备国产化、设备制造商的产能及设备制造周期,项目公司应详细策划FCD前需采购50项采购包,应提前解决好招投标周期长问题。

(6)AP1000项目FCD前设计工作计划的基本原则:建安施工图纸要求在施工前6个月提供,存在提前预制的施工图要求在施工前12 个月提供。大型模块施工图要求就位前18个月提交,小型模块施工图要求就位前12 个月提交。FCD 前应完成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84′及辅助厂房100′及以下的设计图提交。常规岛筏基施工图及0.0 米以下的土建结构施工图提交完成,泵房筏基施工图提交完成。主设备的按期到货,直接关系到工程后续节点目标的实现,要求设计严格按计划提交FCD前设备采购相关采购文件,根据工程需要分批完成采购技术规格书的编制工作。

(7)现场工程进度安排:场地平整开始(FCD-21)、完成场平工程验收(FCD-12)、核岛和常规岛区域地质详细勘察 (FCD-14完成)、负挖承包商进场(FCD-15)、负挖施工组织设计完成 (FCD-14完成) 、AP1000核电机组核岛负挖开始时间为(FCD-12)、常规岛负挖稍滞后于核岛负挖(根据总工期的时间再分析确定)、核岛基坑移交时间控制在(FCD-6)。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AP1000核电项目FCD前工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给予准备工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可行化建议。所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汪映荣.核电前期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搅拌站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铁路施工,物资管理,物资供应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3-(页码)-页数

1.铁路施工时物资管理的基本特点

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采用必要的物资管理手段,能够为企业降低经营活动的成本,并提高经济的效益,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铁路施工时的物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点:

(1)铁路施工时的物资管理具有专业性和微观性的特征,在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结合所持有物资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在采购、物流、供应、存储等环节,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物资管理工作需要和施工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确保施工的各种供应需求,协助其创造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铁路施工企业要求建立完善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障体系,在完成供给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物资采购和供应的成本。

(3)铁路施工物资管理工作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以便提高物资管理的资金周转效率,同时建立物资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在施工的创效增益提供实现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物资管理在铁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结合铁路施工的具体情况和具体物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合适的物资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贯彻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物资管理以上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2.铁路施工时的物质管理建议措施

从上文提到的铁路施工时物资管理基本特点,我们进行物资管理的时候,一方面要做好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使得物资管理工作不会违背施工目标原则,另一方面要求提高物资管理的科学管理水平,实现物资的现代化管理。

2.1物资管理的动态选址

铁路施工物资采购后,需要选择固定或者临时的存放地址,以便高效有序地管理和供应材料,我们需要进行物资管理的动态选址。目前铁路施工企业采用的物质存储地点,是在施工前规划好的固定位置,砖头和砂石等个别材料则存在临时地点,但由于铁路施工工期比较长,需要转移的物资量巨大,无形之中耗费了不少的物流费用和人力成本,这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明显是无益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铁路施工的时间变化特点,实行动态选择的方法。该方法要求施工企业的规划周期比较长,这一点符合铁路施工的时间特点,在确定选址的布局之后,要不断优化不同时间段的选址,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段选址布局方案。物资管理的动态选择,事实上是将物质设施的布局模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转变成另外一种模式,中间支付一定的转移费用,但必须保证选择新址之后,所带来的成本节约,能够大于转移的成本,否则就没有必要选择新的地址。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动态选址,应该结合物资的数量、类型和用途,对材料物资管理地址改变后可能带来的成本节约进行准确预测,在静态选址模型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动态规划法,求解得出各个选址方案的时间变化轨迹。

2.2物资管理人员的配备

铁路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人员包括物资负责人、采购员、计划员、保管员、账料员等,不仅每个岗位要有具体的工作职责,而且还必须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以确保物资管理计划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首先是提高材料员的工作质量、服务意识、服务能力,通过业务的学习和工作的沟通,了解基层材料的使用情况,以便根据材料需求适当调整物资管理计划。其次是材料员要对每一笔在库的物资进行统计分析,以根据物资的入库周期和消耗量,准确规划在库的结构,并结合基层的各项记录,详细记录物资管理的情况,以便进行总结和评价。再次是物资的把关验收,保管员需要核实物资的质量合格证、出厂证等,对于资证不齐全的物资,坚决不能够入库,同时做好验收的记录。最后是入库后的物资管理,根据物资的保管和保养基本手册要求,堆码摆放物质,详细填写好物资的到货记录和进行动态实时盘点工作,全面掌握物资在库的基本状态。

2.3物资管理的计量和结算

根据物质的使用量,采用科学严谨的计量和结算方式,譬如砂石料的计量和结算,可以根据每个月混凝土搅拌站所生产的混凝土实际方量,以及根据每个月搅拌站所提供的混凝土方量和配合比资料,展开计量和结算工作,而外加剂、水泥和粉煤灰等,可根据混凝土方量的统计结果进行结算,这样就能够迅速掌握物资的损耗范围和原因。而对于那些散装物质,譬如水泥、粉煤灰等,要求以现场验收、物资供应地点现场验磅、装卸验收等方式,进行粗放式地计量。另外,我们还要定期对物资的消耗量进行核算,以控制消耗的指标,譬如每个季度单个项目核算水泥、粉煤灰和钢筋等,找出物资超出消耗的具体原因,并做出合理调整,为物资消耗指标的降低提供合理依据。

2.4物资的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要求提高施工物资的网络管理水平。首先物资信息的网络传递和网络共享,可以利用网络的渠道,定时将物资的报表以共享的方式进行交接,减少部门之间资料传递的繁琐工作,同时降低物资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其次是通过网络渠道查找物资的技术指标、型号规格、验收标准和计量方法等,就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物资的分布情况、市场供应情况、库存情况、价格信息等, 譬如在铁路施工相关的网站,查询物资的供求信息,譬如可供交易物资的数量、价格等,作为招标和采购工作计划的参考依据。再次是利用网络联系的方式,建立直接的物资采购关系,与厂家、供应商等进行直接联系,缩短交易的时间成本,另外采购部门能够快速和多个厂家、供应商沟通和传递信息,提高质量、价格、服务比较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费用成本存在。

2.5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铁路施工物资管理需要涉及到市场营销、统计、运筹、仓库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对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比较高的要求。目前很多从事物资采购和供应的工作人员,缺乏物资分析和预测管理的能力,仅仅将物资管理当成简单的出库和入库管理。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是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涵盖经济管理、统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物资管理人员也要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涉猎更多法律、电子计算机、企业管理、数量统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适应铁路施工物资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需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施工科学合理的物资管理能够为企业降低经营活动的成本,并提高经济的效益,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铁路施工物资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具体施工情况,做好物资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提高物资管理的科学管理水平,一方面是进行物资管理的动态选址,并进行科学的计量和结算,以及采用网络管理模式,最大限度降低物资管理的转移成本和使用成本,另一方面是配备足够的物资管理人员和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铁路施工才有可能实现物资的现代化管理,铁路施工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

参考文献

[1]钱济忠.铁路施工项目物资管理工作浅议[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10):11-12.

[2]王芳.浅谈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9):56-58.

[3]李俊勇.铁路施工企业基层项目部物资管理现状及对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60-61.

搅拌站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要: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是为实现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为一体,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实现高效益的目的。鉴于建设项目所需的管理体系的观点、思想和方法,以及项目施工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序使得材料工程因素、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形成是立体多维的组合,这表明该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统一系统工程,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的、分析、研究和加强管理。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是同样重要的有机结合。利润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会使建设单位增加收入,控制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是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成本控制是也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成本控制,应注意成本最低的原则,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提出了市场价格,以最低的成本施工定额,但也要注意降低成本的合理性,定额的应用应根据市场价格,经常调整。要坚持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全企业、全员、全程控制。一个完整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包括部门、单位和班组经济核算等方面的责任,应防止控制所有人,但是每个人都不管的现象。要执行动态控制原理。对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从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直到结束。施工前我们应该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成本实时控制处理,及时纠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成本控制总结。从原材料采购,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过程控制在建设项目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的使用和减少损失,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为经济合理的材料,为了满足合同条件和价格的要求,材料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原则。在工程开工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要有整体控制目标,目标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就相当于没有目标。为了保证质量就要合理地确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项目的成本相差不多。相差太多了,不确定问题的目标成本,项目建设就会有不好的地方,如材料质量的情况。严格执行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在定期检查和评估成本控制部门绩效的项目经理。做好工作职责,权利,利益相结合的成本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进度控制应在充分掌握在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在正常情况下建设单位提供基期的招标,建设单位应当参照结合自身可以分配适当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期。要实时监测计划,按计划进行施工完成进度应与实际施工中及时监控进度一致,正确的做法是对项目进度每周总结,监测是否有与计划的偏差,如果时间滞后,查找原因,落实工作计划。基于每周监测,每月,每季或每年的项目总结的进展,应尽量减少项目驱动时间限制。进度确认应当按计划严格施工,原则上不提倡项目赶工。建设单位赶工期无疑会增加资源的投入,投标报价是基于施工成本的形成,增加资源的投入将增加建筑成本,减少利润。

控制是质量控制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其他控制基础。焊接操作控制应注意电弧焊接、钢级、直径、接头和焊接位置、正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的选择,焊接不得烧伤主筋,地线与钢筋应与焊接紧密接触,焊接电流的大小根据直径选择,搭接长度符合法规要求的长度,检查焊缝的长度和高度均满足设计要求,通用焊接工艺应焊缝表面光滑,焊缝余高应光滑,弧坑应填满,焊接不得有气泡等缺陷,焊接切割开,除了外观质量检验,也需要试样的拉伸试验,如果有焊接质量的疑问或异常情况,要做X射线,伽马射线,超声波探伤等非破坏性的方法试验。压力焊只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与垂直或斜钢筋连接直径,不得在横向设置的梁使用水平杆以及立焊板和其他部件。因为在压力焊部分柱或剪力墙会使部分设计变更,需更换钢焊接梁,责任工程师应特别注意。选择交流焊机一般根据在焊接钢筋直径选择的机器的能力,调整电流的流动,压力焊接参数的控制,电流,焊接电压要根据钢筋直径选择,这是对焊接质量控制的关键,焊接上部和下部的钢轴应该是一致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得大于2mm;高度检查周围的焊凸条表面不得小于4mm,焊接过程中应进行自检,当出现偏心,弯曲现象应查找原因和采取措施,及时消除。焊接的焊工应在野外条件下焊接和测试,作为焊接的样品应与质量验收的要求相一致。焊接缝的留置位置应注意钢筋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位置。同一纵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焊节。节点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的距离,接头在同一构件应互相错开,同一连接区段,纵向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焊接检验如果发现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性能不良,应特别注意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钢的批量。混合过程的质量控制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计量,搅拌机应配备通过调节水的使用方法,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个称重的称量,不提倡线标记的体积的方法。此外每个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的坍落度都要检查。在较大的项目,建设单位应通过搅拌站计算机测量要求,可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比例,得到了可靠的保证。要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的特点在确定每种原料,原材料取样填写见证取样装置。在试验室进行相应资质等级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试验工作,在由有关混凝土的性能和相应的实验室审查结果结合,达到可以满足工程要求的标准,就可以用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我们应该检查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材料和性能试验报告试验单位出具相应资格。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检验和试验测试,所有兼容的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工程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相关的设计要求。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工程外加剂。同时要严格控制用量,不得随意增加,在混凝土搅拌,应加入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我们要大力推进复合混凝土添加剂模型的使用,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要求。

搅拌站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阶段,是招投标工作的延伸,是合同的具体化。加强施工控制,就是加强履约行为的管理。房地产开发产业是随着国家住房分配供给体系的改革而产生的。虽然与基建项目具有共性,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三超”现象,但“三超”的超额必须由企业的赢利来弥补,如果控制失衡,会使企业经营亏本。因此,房地产企业的盈利目的决定了项目投资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是依据设计图纸,将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占了很长的时间,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具体的、繁杂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投资。据有关资料分析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5%~10%,根据施工阶段的这一特点,在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要加强合同管理,重点加强施工现场各方面的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把好建筑材料、设备的质量价格关,精心安排施工各时期、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资金投入,实施科学有效的动态控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和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1 房地产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

所谓房地产成本,包含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两部份,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在量上相等。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按照确定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功能要求和使用要求等全部建成并验收合格支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用于购买工程项目所含各种设备的费用,用于建筑施工和安装所需支出的费用,用于委托工程勘察设计而支付的费用,用于购置土地所需的费用,也包括用于建设单位自身进行项目筹建和项目管理所花费的费用等。房地产建设项目用于建筑施工和安装支付的费用,即是建设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所谓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的科学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房地产整个工程项目中,以施工成本为重中之重,然而,当前房地产施工成本管理存在十分严峻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1 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管理不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而是在项目完成后作出决算才得知项目的盈亏,不能及时发现亏损点。简单地将成本管理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表面上看起来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但这种算、干分离,涉及到成本控制问题时就发生问题。

1.2 施工生产要素管理不到位

在房地产项目工程中,材料管理是施工单位业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其成本费用构成中,材料占65%~75%,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有:①采购中未作材料预算,无采购计划或虽有计划却过于随便导致施工中材料不足停工或大量余料;②领用和入库管理中存在无指定领料人,随意领料;材料堆放零乱、清点不及时、变质锈蚀、丢失被盗等问题;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出帐,而管理过程不管不问;③材料核算中物料消耗无准确计量,只注重财务核算的材料帐与材料部门的台帐核对要相符(即帐帐相符),而不注重进行实地盘点(即帐实相符),惯用的以当月入库和月末库存倒算当月消耗量的操作方法,掩盖了除入库过程中的正常途耗外的非正常损失及因现场管理不善导致的损耗等因素,造成成本控制不得力;材料不及时结算,导致成本波动较大,难以控制;未对材料按责任中心进行核算,以致单项工程结算时无法理清材料节余超耗情况。造成施工企业这种现象,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督管理不完善不细致有一定关系。

2 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策略

2.1 严格按基建程序处理事务

按基建程序就是要遵循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它是多年来基本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要合理安排开工顺序和提高交用标准。安排建设项目开工的同时,要考虑附属配套项目也能同步交用及室外工程、大市政条件能满足使用要求,杜绝或减少临时水、电、气、热等各项过渡性措施费的支出,要做好工程设计变更和临时过渡工程的器材回收、保管、变价处理及周转使用工作。竣工工程应提高交用标准,验收中提出的各类问题,应区分责任,严格控制工程移交时的一次性支出,工程完工后再发生费用原则上应由责任方负责,违背客观规律,必然造成少、慢、差、费,凡属这类工程的特点是“三边”,即边设计、边出图、边施工,造成极大的浪费。例如某排演场综合楼工程甚至还没出图,施工单位就已进场开挖土方,施工中不算洽商,修改图就有1000多张。许多楼房已竣工,由于种种原因,水、电、气、热没有正式接通,只好采取临时措施,待正式管线接通后再拆除。这一建一拆,无形中造成巨大的浪费,增加了建安工程成本。

2.2 做好“三通一平”建设,做好土方平衡

“三通”方案应兼顾近期开工及中期、后期开工的工程,控制“三通”设施的数量,提高设施的使用率,避免重复拆搭,减少费用的支出,应将控制土方费用作为控制三通一平的投资重点。大型场平土方应由勘测单位进行勘测确定数量并实行招投标,以将费用控制在最低范围。建安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划分,落实承包责任制。施工区域内的工程土方及建筑渣土、生活垃圾应由总包单位负责,不应重复发生费用。

2.3 强化成本控制人员对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的管理

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控制人员应做到“三勤”,即“眼勤、嘴勤、脑勤”。“眼勤”,就要多看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流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如在施工中常见的基坑全断面锚喷支护,由于受周围建筑物基础情况及治水、地质等开挖实际情况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难免有些地方需要加强锚护。尤其有些地方也要减少锚筋,甚至在距离坑底一定调试内或毗邻建筑物的局部地方不用锚喷,对于加强锚护部分施工单位自然会提出补偿,但对于减少锚筋及不用锚喷的部分就需要建设单位的细心观察和监督,以便以确凿的证据和充分的理由核定工程量。“嘴勤”就是对自己经验不足的问题不匆忙作定论,要向现场的工程师或是有经验的预算人员进行咨询。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市政工程,如大多数的成本计算方法要根据行业的规定。因而这类问题就更需要多问。即在某项小区室外总体工程预算中,就曾遇到了防滑卡箍使用数量问题,如果按定额常规用量参考值(0.338个/m)去测算,全小区2000m 管道,共需用676个防滑卡箍,而实际上只在变径、变高、管线拐弯处使用,全小区共使用16 个,两项相差560个,以每个228元计算,仅防滑卡箍一项避免的直接费损失就高达10 多万元。“脑勤”,由于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地不断涌现、工程现场的特殊情况都使得子目组价置换、项目调价仍为目前成本中不可避免的工作。

2.4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在房地产施工阶段中,对施工程序进行科学的组织与设计能够充分节省相关的人力和物力,使房地产工程项目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具体的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科学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布置可以体现一个企业或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意识。施工现场布置应紧凑,短距离,少搬运,提前修建永久性道路的路基和简单路面为施工服务,临时建筑尽可能利用已建的永久性房屋或尽量考虑采用装配形式,给排水和供电设施(特别是外部输电线路)可以结合永久建筑物进行建设,搅拌站、加工厂、仓库、材料及构件堆场的布置要尽量靠近使用地点或在起重机起重能力范围内,运输装卸要方便、搅拌站要与砂、石堆场及水泥库一起考虑,既要靠近,又要便于大宗材料的运输装卸。

其次,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不同,所需机具、技术措施以及完成的工期相应不同,也就导致成本费用的差异,因此,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依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同时制定多个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在满足质量及工期的条件下选择最经济的施工方案。

2.5合理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工程项目的计价与控制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并与各阶段的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而切实先进的建设工作计划是加快项目建设、节约项目投资的重要保证。工程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最直接、最集中、效果最明显的投资阶段。如何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现行预算费用定额,以及所在地区的预算价格等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建设单位全体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与控制在整个工程投资管理中处于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它对工程投资的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对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的施工阶段的目标值,是工程造价的控制有所依据,并为资金的筹集与协调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明确的造价控制目标,就无法把工程项目的实际支出额与之进行比较,也就不能找出偏差,从而使控制缺针对性。

通过资金使用计划的科学编制,可以对未来工程项目资金使用和进度控制有所预测,消除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进度失控,也就能够避免在今后项目中由于缺乏依据而进行轻率判断所造成的损失,减少了盲目性,使现有资金充分发挥作用。

在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资金使用计划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上升,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率。

例如设计工程为4单元住宅楼,结构很多具有对称性,工程很好划分区段。利用这个特点,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也可以按照这个划分。这样显得比较明确。整个项目投资约为399万元人民币,工期约为210天。投资过程严格按照投资资金计划,以15天为单位支付。下图为简单的投资累计曲线。

资金使用计划编制后,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目标就确定了。在工程的进展中,应当以此为依据进行费用偏差分析,即定期地进行投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值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进行控制;可根据已完工程的实际支出,对工程项目进行重新认识,预测建设工程费用的支出趋势,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对费用进行控制。费用偏差的概念与费用偏差分析方法紧密相连。由于偏差不断出现,从管理学角度上是一个计划制定、实施工作、加查进度与效果、纠正与处理偏差的滚动PDCA循环过程。

2.6 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减少工程索赔,并做好反索赔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一经签订,是严格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所以,首先必须增强合同的法律意识,把握合同条款的内涵,精心推敲合同文字的措词,增强合同条款的严密性。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另外,目前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应对施工单位的索赔,而常常忽视了反索赔条款的应用。在施工阶段,存在施工单位由于措施不当,延误了承诺的工期;或交叉作业中,一方因现场清单不及时防碍了另一方正常的工作程序,或因泼水等情况损坏了工程成品;或使用了非业主指定的新产品等等,对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均可进行反索赔。做好反索赔工作,需要有充分有力的证据,并利用监理的作用,保存好现场工程图片和现场稠人广众等原始资料。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能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7 分段结算审查

为更好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加快工程进度,根据项目发包方式和施工情况,应对验收合格的分包工程(如专业工程等)及时办理分段结算,实现既提高工程结算办理效率,又及时控制项目投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秀龙.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法[J].科技资讯,2008,(7)

[2]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搅拌站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问题;措施;管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机场、大型的超市、体育场馆、娱乐场等综合性的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设单位对施工工程总承包单位的管理要求日益严格,具体的工程总承包方法如下。

健全和完善制度管理

1、建立项目的机构

一切的社会活动都以人为主体,工程建设的的实施与人类的活动联系密不可分。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工程建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承包工程建设的人员很多,工作繁忙而艰巨,如何能有效地将其组织和管理?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机构。结合工程项目的发展特点,与公司的管理制度,将工程建设人员有机地组织起来,提高工程实施的工作效率。在项目的组织机构成立以后,确定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公司的各个部门的紧密联系,彼此合作,让公司的工作高效地运营起来。

2、建立岗位责任制

选择优秀的人才,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是成功的前提。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端正的工作态度,明确的工作目的,才能保证一项工作或工程的如期顺利完成。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了这种局面,才可以保持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局面,工程的总承包管理也不例外。在工程总承包的管理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权利分配,进行奖罚分明的工作制度。比如在高效地完成工作时,可以给予员工适当的经济奖励或是名誉奖励。相反的是,在工作中发生了不必要的失误和亏损,可以对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员工更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设计质量和进度的管理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和精髓,它让工程的建设更具有实际性、安全性、灵动性。只有策划出创新的设计方案,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的进度和设计质量。为了提高设计管理的有效性和操作性,我们可以从设计质量管理、设计进度管理等方面着手做准备工作。

1、加强设计质量管理

在总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总承包的责任重大,要承担着设备材料的采购、工程建设的成本、进度和质量的责任。为了提高工作的经济效益,必须要保证设计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设计质量管理不仅要负责支付工程完成或是工程的拆除的费用管理,还有管理人员、材料重新采购方面的成本管理。为了达到业主的要求,必须要保证工程的高效进度,另外还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其他工程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公共场所的财产安全。可见设计质量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重大。只有明确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加强设计的校对和审核,才能真正达到设计管理的真正要求。

2、加强设计的进度管理

设计是总承包工程的源头,必须要保证项目的进行进度,才能减少公司的成本,增加利润。因此,加强设计的进度管理,势在必行。第一,进行市场调查和资料的分析,确定合理的合同设计进度。第二,再根据合同的进度,再做出详细的计划方案,让各个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保证工作的进度。最后,全面对实施的工程进行检查和管理。合理地分析影响工作的原因,把握工作的高效进度。

三、施工过程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等说法,充分说明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关键。根据工程的人员众多、材料繁多,场所杂乱的特点,总承包商必须在施工前组织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施工的准备工作。

1、临设准备

工程的建设工作具有连续性,所以一定要储备足够的材料做好提前进场的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绘制好施工平面图和做好布置工作,临设建设计划是工程实施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承包工程在绘制施工平面图做工作部署的时候,可以先确定各个临设单位、作业棚、搅拌站、仓库、堆场等地方的位置。

在完成了施工的平面图后,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方案,制定计划后,严格进行建设临时的准备。

2、技术准备

精湛的技术是工程建设的前提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参考和策略。总承包必须做好施工方案的准备。

①在大型的工程需要制定的策划方案具有繁杂性、重要性,所以确定各施工方案的负责单位和负责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②在施工的准备阶段,总承包单位要规定每个部分的工程、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施工策略。这样有利于施工的人员更加掌握施工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的质量。

③因为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的工种具有特殊性,对工作的进度、质量方面的影响重大。所以总承包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要经常性对员工进行培训,平时做好人才的选拔工作,优秀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的特殊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进度和工作质量。

四、工程总承包其他方面的管理

1、招投标的工作

招标和投标的工作,要求建设单位对各投标的安装单位的实力进行全面的考察。只有注重施工单位的其它水平,这样才利于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可以适当降低工程的建设费用,减少投资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2、合同的签订

在合同谈判和签署的注意事项很多,比如一些细节方面和技巧等。其中合同的条款必须具有全面性和具体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成本浪费,有效保证工程的竣工日期,所以条款的签订必须很明确,绝不能含糊不清。

3、人员的管理和机具动员

总承包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该明确施工单位人员的数量、机具动员的规格、施工单位所具备的资源等。施工单位的人力资源和机具,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执行者。只有做好充分完善的人员和机具动员的准备工作,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巨大的利润。

4、现场的材料管理

工程的管理人员对设备的采购和材料的进场,都是非常的熟悉。首先要把好材料的进场工作。在每一批的材料进场时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规范取样、认真核对批号、取消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其次,加强现场材料使用监督管理。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规格繁多,要及时地向施工单位提供需要的材料。必须严肃处理未经审批准的材料,和防止材料的铺张浪费。

5、现场的调度协调

现场的调度占据工程实施主导位置,必须统筹兼顾,进行宏观调控,有计划地安排各项工作和工程,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建设如期地顺利完成。为了提高工作的进度,减少成本,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调度协调人员必须具备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这方面的经验和全面的专业知识。

结束语:工程建总承包工程管理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涉及的单位很广泛,要协调处理承包单位、建设单位、供应商和民住宅区等方面的关系。在施工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它还会受时间、施工水平、员工的基本素质的影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解决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勇强,胡佳,贾冰;美国工程总承包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3期.

[2]王任重,黄汝杰;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过程审计的探讨;[J];《金属矿山》 ;2008年8期.

[3]杨静,王消伍;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问题分析;[J];《建筑技术》;2009年6期.

搅拌站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施工 质量控制

第一章 绪言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结构形式的不断发展,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高层建筑逐渐呈现出超高度、大体积、大跨度的发展趋势,混凝土作为基本建筑材料,其使用量也变得越来越大。混凝土虽然具有质量好、价格低等众多优势,但由于其属于混合型材料,所以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从而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由于高层建筑属于大型混凝土结构,所以其投资往往是十分巨大的,一旦因混凝土质量问题而导致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达不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施工目标,那么势必会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参建方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提高高层建筑当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以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及安全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的工程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众多的建筑工程事故当中,因人为工作错误引起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缺陷而导致的建筑结构出现质量问题,是引起建筑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其所占比例甚至达到了80%以上。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防止因质量缺陷而对建筑工程项目带来不利影响,我国普遍采用“检查”这一技术手段,通过对项目设计图纸的检查,保证项目结构的科学性和稳定性;通过对具体施工环节、施工工艺的检查,来保证项目施工行为的正确性和规范性。然而,完成检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仍旧是“人”,那么就难免会因为人为主观意识的局限性而对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影响。另外,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角度来看,对建筑工程项目检查工作仍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不仅建筑工程项目承建方没有认识到检查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保证的重要性,甚至就连部分建筑工程项目质检工作人员也没有认识到其工作对于工程建筑的重要性,人为错误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产生的影响还没有被科学的认识,以致于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检查工作趋于表面,难以得到有效的深入,这使得建筑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保证。

如果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总目标有效的分解成为各个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阶段性目标。并在每一个施工阶段开始之间都能够对当前的质量控制措施给予准确的评价,保证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一步实现高层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目标,进而实现对混凝土的有效利用,避免因质量控制措施不够全面,而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土出现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从而实现对高层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

1.2 国内对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参见表一)。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更是受到了多方面的重视,许多高校科研人员都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由一些权威专家组成的建筑工程专业质量控制机构,实现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为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提供了发展方向[1]。

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建设标准及规范理论体系,这套工程建设标准及规范理论体系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其在国际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还建立起了十分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便完成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监理单位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受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来开展对建筑工程项目工程质量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代表政府对其管辖区域内的建筑工程质量进行宏观的监督和管理,并在业务上给予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一定的指导[2]。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全面,工程质量控制方法也越来越丰富,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以及质量控制方法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可以将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别,具体分类方法及技术内容参见表二。然而,与工业先进国家相比,由于我国的质量控制研究起步较晚,所以目前正处于由统计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转型的阶段,如何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发展基础,建立起符合我国工业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仍旧处于研究发展阶段。

1.3 国外对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1.3.1英国质量管理控制现状

在英国虽然建筑工程项目被分为政府投资建筑工程项目和私人投资建筑工程项目两种,但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当中,政府投资项目与私人投资项目之间没有实质性区别[3]。英国政府的建筑项目主管部门是由英国原环境部与交通部在1997年6月合并而成的“英国环境交通区域部”(DETR―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Transport and Regions)。与我国不同的是英国政府并不会对建筑项目工程施行具体的监督与管理,而是通过立法来约束和规范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行为,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其质量规范要求往往直接体现在合同条件当中,通过全面、细致的工作,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有序进行[4]。

英国政府投资项目起初是由公共建筑部门负责,其采用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的计算方式,来实现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随后政府采用了“财产服务(Property Service Agency)”,近年来随着英国政治方面的影响,英国建筑业也从财产服务(PSA)逐渐转化为委托私人承包商。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当中PSA所扮演的是项目管理者,代表了政府来实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中间环节,PSA一方面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来完成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其也委托专业化咨询机构来完成咨询工作。通过PSA管理模式的实施,使PSA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工程业主(政府)与项目承包商之间的剂,建立起了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联系,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3.2日本质量管理控制现状

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的产品质量非常低劣,如果不制造出高质量的、能够在世界市场当中销售的产品,那么日本工业就面临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为了改变本国工业现状,日本开始引进美国的质量管理理论、技术以及方法。日本在引进美国先进质量管理内容的基础上,非常注重结合本国经济及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讲究实际效果,不搞生搬硬套。另一方面日本又非常重视国际之间的业务交流,在业务交流过程中去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5]。在1955年日本就以从美国引进的质量管理内容为基础,结合本国的实际经济及工业发展情况,建立起了符合日本国情,适合日本工业企业发展的独特质量管理方法――5S法。“5S法”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5S法的命名也是根据这5个词的大写字母缩写作为基础的。当然,由于受到本国经济情况的制约,在当时日本没有条件和能力直接将5S法全面推行下去,因此,日本选择了循序渐进的推进方法。在1955年5S法创建初期,日本只推行了5S当中的前两个2S,即整理(Seiri)和整顿(Seiton),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当时日本经济状态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日本本国的生产和品质控制需要逐步推行了5S法当中的后3个S,也就是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从而使5S法的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法的建筑工程项目相册管理模式热潮[6]。

第二章 高层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

2.1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特点和要求以及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因其具有层数多、高度高等特点,使其地基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深埋深度,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地基深埋部分的质量,还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出坚固的墙体,这也是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之间最大的区别。另外,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所以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需要选择材料自身重量较小,又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强度需要的材料来作为高层建筑的垂直方向受力构件。在此需要下,钢筋和钢筋混凝土的组合成为了高层建筑施工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我国高层建筑在施工实践当中摸索出了很多经验,并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工艺技术,为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7]。

2.1.1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目前,在高层建筑当中最常见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以及“框架剪力墙体系”四个种类,根据名称不难发现四种结构体系当中的主体结构部分是以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为主,根据其结构之间搭配的不同形成了四种主体结构,四种主体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其具体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如下:

(1)框架体系

框架体系就是由高层建筑当中柱子与横梁之间的搭靠所组成的承重骨架。框架体系的优点是其在建筑平面的灵活布置,能够形成较大的空间,从而满足各类建筑在空间及功能方面的不同需求,也正因框架体系具有这一优点,使其在高层建筑施工当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框架体系也具有其自身的弱点,即其侧向结构刚度较差,对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抵抗能力较差[8]。在水平荷载作用力下,框架结构体系之间各层级的梁、柱的弯矩情况较为明显。为了避免出现该种情况,就需要增大截面及混凝土的钢筋配比数量,钢筋配比数量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对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产生影响。

(2)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内墙与外墙之间的联系来作为建筑物承重骨架的一种结构体系。相对于框架结构而言,剪力墙结构的刚度更好,所以其更适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的建设。目前剪力墙主要适用于高度在140米以下的、层数在4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当中。

剪力墙通过自身对于高层建筑的作用,能够将建筑平面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被划分出的小单元非常适宜高层居住建筑。另外,由于剪力墙自身的刚度较好,所以其也可以应用与地震区的建筑当中。当然,由于剪力墙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在结构功能上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其并不利于在以大空间、灵活开间的建筑当中使用[9]。

(3)框架-剪力墙体系

所谓框架-剪力墙体系,就是实现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两种体系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建筑物既可以承受一定程度上的水平荷载,又能够实现灵活布置平面空间的优点。在该优点的基础上,框架-剪力墙体系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当中。目前,该结构体系主要应用于层数在15~30层之间的高层建筑当中。值得一提的是,相对高层建筑的所有楼层而言,在高层建筑当中的12~15层范围内采取该结构的施工工艺最为恰当。在该楼层之间使用框架-剪力墙体系,既能满足建筑的质量要求,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剪力墙的主要结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主要结构材料既可以是钢筋混凝土,又可以选择钢结构[10]。

(4)框支剪力墙体系

框支剪力墙体系也是在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基础之上组合、演变出来的。但与框架-剪力墙体系所有不同的是,框支剪力墙体系是将剪力墙体系结构部分纵横的落在建筑物的底部一层或数层之上,使剪力墙与建筑物底部保持一定距离,然后采用框架体系来作为剪力墙与建筑物底部之间的支护部分,从而实现对上部剪力墙的支撑,形成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该体系的使用使建筑物既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底部餐厅、商店等门市的大平面空间需求,又能够保证建筑物具有较强的抗侧向荷载能力,以满足高层建筑的质量需求[11]。

2.1.2高层建筑的特点、要求及施工特点

(1)高层建筑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高层建筑的建筑需求以及功能性需求,其特点和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层建筑高度加大,为了方便业主出行,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就成为了高层建筑当中必不可少的功能通工具。然而,由于电梯的设置需要占有一定的空间,故会对高层建筑的平面空间组合和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高层建筑的平面与立面布置必须要满足高层防火规范的要求,并在建筑物底部及每个固定楼层设置设备层,楼层顶部还需要设立电梯间和水箱间;第三由于高层建筑的地下深埋嵌固度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为了既可以满足高层建筑的稳定性要求,又能够实现对空间的充分利用,一般高层建筑会设有一至三层的地下室,作为地下车库或设备室等;第四由于高层建筑的主体是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标准层,所以其最基本的就是要具有统一的层高、平面布局等条件;第五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高、体型大,所以从能量损耗的角度考虑,建筑体系的变化不宜过大,且需要很好的处理建筑的外饰面[12]。

(2)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及要求

高层建筑是建筑业近年来发展的代表性建筑,然而由于其自身高度大、层数多等特点,使其施工过程与其他基础建筑施工过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也正是这多种与众不同的差异性形成了高层建筑的独特特点,而当这些特点放在高层建筑项目施工时,就成为了高层建筑对项目施工活动的独特要求。根据对高层建筑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和调查,可以将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量大、造价高[13]。根据调查显示高层建筑的平均建筑面积为2000m2/栋,其建筑面积相当于多层建筑的6倍,而高层建筑的工程造价也比多层建筑的平均值高出近60%;第二,工期长、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多层建筑的工期为10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则要达到将近2年。在这两年施工工期当中,受季节因素的影响(雨季、冬季),常常会对建筑施工的质量带来影响;第三,施工环境带来的制约因素。由于高层建筑的基本用途是用于居住,所以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在市区内来完成项目施工的。

2.2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

2.2.1工程实例

本工程为混凝土框筒结构,主楼20层,地下2层,裙房8层,建筑物高72.6m,建筑面积41250m2,以502根850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作为基础,桩基础深埋11.4m,长143.22m,宽73m,桩基础长向共分为3个部分,有“后浇带”2条,中间部分长77.2m。建筑物通过基础底板将主楼和裙房的荷载传给桩基,基础底板采取一次连续浇捣工艺,混凝土强度为C35级,厚度为2.4m,总方量19835m2,A块3110m2,B块11010m2,C块5715m2。底板上部筋和下部筋分别是直径32@180双向两皮,直径32@140双向两皮,面筋支承采取角铁支架。本工程具有高度大、层数多等特点,再加上其施工环境的限制、施工单位客观施工情况的不确定因素,使得施工过程中面临的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2.2.2模板工程的质量问题

根据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评定标准来看,模板分项工程质量的评定工作不包含在结构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当中[14]。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监理工程师在对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模板质量的验收工作中比较马虎,从而导致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会经常出现模板质量的问题。从施工材料方面来看,由于材料受到多方面因素对其的综合影响,例如管理水平差、施工方投入的限制和项目质量较低等,绝大部分施工场地的支撑系统和模板使用的原材料质量都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比如支架、模板在经过多次使用后会出现截面积小、板面破损、变形和刚度降低等质量问题。如果这样的材料没有被及时发现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就应用在模板组装中,很容易引起混凝土构件的变形,或出现涂刷脱模剂困难,进而导致在拆模时困难或粘坏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混凝土露筋、缺棱掉角和麻面等质量问题,会对构件的承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15]。

模板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了的质量问题是相对较多的,我们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个类型:

(1)部分工程虽然不属于高层建筑工程,但是该工程的局部高度相对较大,在工程施工中的难度很大,有一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高架支模工程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施工中的危险性,也没有准确的掌握施工的关键,开工前也没有准确的设计计算模板支架,在模板支架施工方案的编制方面也是敷衍了事,模板安装前的技术交底工作直接略过,施工也没有严格的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支架搭设之后,在检查验收工作中又抓不住重点问题,混凝土强度还没有得到标准规格时就对其进行拆除,造成模版系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严重下降,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开裂、变形,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系统破坏无法运行;

(2)在模板组装过程中,由于没有严把质量关和工作人员技术能力较低,很可能会出现模板拼接处有缝隙、构件尺寸达不到规范和设计的要求等问题,造成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或跑冒的现象,形成空洞混凝土构件或蜂窝构件[16];

(3)在相对较难处理的梁和梁接头、梁柱接头部位,固定不稳或拼凑时使用碎块模板,在浇筑过程中模板的碎片非常容易混入混凝土内,直接减少了混凝土构件的截面积;

(4)在拼凑模板时测量放线错误,并且又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的复核,会造成混凝土构件与计划位置出现一定的偏差,降低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或增加了混凝土构件附加的偏心距;

(5)在对混凝土构件进行预埋和预留过程中固定不牢或位置错误,在浇筑混凝土时位置发生了偏移,事后对其进行处理时,对混凝土的成品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2.2.3钢筋工程的质量问题

钢筋工程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原材料、钢筋加工和钢筋绑扎和成品的保护。在对工程质量标准要求相对较高的工程项目中,对钢筋的质量也控制的相对比较严格。例如在钢筋进场之前需要施工单位将质量保证的相关资料、有关部门的检验资料递交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经过同意后才可以采购钢筋。钢筋通过进场前的检验之后,还需要在进场后进行详细的检验,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17]。还有一些工程项目在施工合同中就明确的标明出施工中必须使用的钢筋品牌。但是在施工中还是存在大量使用价格低廉、劣质、小厂钢材的情况,这些钢筋的质量没有相关部门的检验报告、合格证等手续,其质量是根本无法保证的,如果在承重结构中使用这种劣质的钢筋,其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想而知。

钢筋质量劣质表现在:脆性大、与标准尺码相比相差较大、强度低、截面尺寸不均匀等等,严重的甚至在卸货时就出现了断裂的现象。

钢筋加工时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的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并且目前还没有一种简便又可靠的检测焊接接头质量的方法,所以这种质量问题是普遍存在的;②箍筋的尺寸不符合规定标准,箍筋尺寸偏大就不符合钢筋保护层的要求,箍筋尺寸偏小会减少构件的有效截面;③钢筋下料的长度不足,造成锚固长度和搭接不符合规定标准[18]。

钢筋绑扎和成品保护中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搞错钢筋的型号或钢筋的数量,这种错误表现在钢筋受力面积的下降;②钢筋垫块强度较低、垫块固定不牢、数量不足,在拼装模块时极易被破坏,对构件的耐久性和有效尺寸造成直接的影响;③在混凝土浇筑时成品保护不当或钢筋笼刚度较小,会造成受力钢筋与设计位置出现偏差。

2.2.4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材料质量较差。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泥等原材料的数量是相对较大的,并且施工规定的质量检验方法又存在费用高、操作复杂和周期长等缺陷,所以对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就由管理人员按照以往施工经验进行判断,所以出现此种错误的机率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不合理的级配、杂质、石和砂中的含水率等对混凝土强度造成的影响是很难控制的;第二,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虽然商品混凝土在我国的多数高层建筑中被普遍使用,但是混凝土的拌合物的质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个别的搅拌站为节省成本在搅拌时大量使用低配比,导致混凝土的配置强度过低;在雨季进行混凝土搅拌时,搅拌站并没有采取有效方法将砂石中的水分扣除,再加上使用强度不符合标准的粗骨料,或在使用外加剂时方法错误;有一部分施工单位在可以直接使用的商品混凝土中还加入水,这样造成水灰比过大。以上几种因素都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第三,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时的错误方法。混凝土振捣时出现漏振或过振等情况,会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空洞或蜂窝的现象;没有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会出现混凝土抗裂性差及强度低的现象;在浇筑时没有严格按照顺序进行浇筑,对混凝土的强度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三章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3.1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及实施

任何建筑工程项目都有其规定的施工作业流程,想要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就必须要按照施工规定去完成每一道施工工序,所以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就是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当中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如果在建筑项目施工当中能够实现对每一道施工工序的控制,那么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作为建筑项目的“第一战场”,其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对施工工序的正常完成带来影响,想要规范的完成每一道施工工序,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作为基础条件,所以想要实现对高层建筑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就必须先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19]。

3.1.1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的流程方面来对工程质量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项目施工条件的控制、项目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项目施工效果的控制三个方面:

(1)项目施工条件的控制项目施工条件虽然不是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行为及效果的主要因素,但其也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带来重大影响,甚至能够中断正在进行的项目施工行为,因此想要在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同时使施工行为能够正常进行,就必须要搞好项目施工条件的控制,从而实现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对施工条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天气的影响、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等都是会对施工条件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所以想要实现对项目施工条件的控制,就必须要做好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队伍的选择、施工季节的选择等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合理的计划与完善的筹备,来为项目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2)项目施工过程的控制

项目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环节,建筑工程项目就是在这一环节当中实现对实体建筑产品创造,所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该环节进行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重点,其质量的好坏对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成败、施工企业的利益以及未来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20]。

单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节方面来看,对项目施工过程的控制是在项目施工条件控制之后进行的,也就是说施工过程是在已准备好的施工条件下进行的。如果一切都能够按照项目计划执行,那么只要做好施工条件的准备,那么施工过程就不会出现问题。然而由于高层建筑项目的工期比较漫长,在这漫长的施工工期当中,有着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会对建筑项目的施工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施工行为没有按照原计划进行下去,进而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发生变化。其实在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施工过程影响,所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就需要施工企业充分的做好施工行为变更的准备,注意观察各种影响因素及条件所产生的变化,一旦施工条件出现变化,施工企业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施工行为进行调整,从而保证项目施工企业施工行为的正确性,实现对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的控制。

(3)项目施工效果的控制

项目施工效果的控制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收尾环节,其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对建筑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控制,其既是检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也是衡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施工水平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项目施工效果的控制是分为施工企业自检和工程监理单位抽检两个工作环节组成的。施工企业自检即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及功能性进行自我检测,在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即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又符合建筑工程项目业主要求的基础上,填写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验收通知单,并将其上交给工程监理部门。工程监理部门在接收建筑工程项目验收通知单之后,在规定时间内(根据工程项目投资的大小,规定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期限为30~60天)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抽样检测,工程监理单位通过对抽样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来判断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条件是否符合该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

3.1.2施工过程中施工行为的控制方法

施工行为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其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工程项目的控制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事前:事前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其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及质量要求来制定出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计划,并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质量控制制度。根据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主要因素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和控制措施,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变化的预控,使每一个施工行为都处于质量控制范围之内。

事中:事中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行为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控制,施工企业会设置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节点,通过对各个节点的分析,来对整个项目当中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进行掌握,并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预估和判断,建立起预防措施,从而能够在

出现质量问题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控制。与此同时,该阶段的质量控制还会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实现对其施工行为的动态控制。施工行为的动态控制,能够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全方位控制,第一时间发现施工行为的异常状态并分析和查找出致使一场状态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异常状态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异常状态进行纠正和处理,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行为始终处在一个正常、稳定、可控的状态下。

事后:事后即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行为完成后,及时的进行施工行为效果的质量检验。

3.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技术复核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技术复核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行为的审核技术,其是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的基本工作任务,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复核能够保证施工企业施工行为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正因技术复核工作具有这一重要特性,笔者认为技术复核制度应纳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计划当中,并形成一种健全、规范、完善的制度,从而实现对施工单位施工技术工艺的监督和控制。

3.2.1工程项目技术复核的主要内容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环节和行为其技术复核的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有专属于该环节的技术复核内容[21]。这些技术复核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其所符合的施工环节之间有着相同的特点,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建筑产品,也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笔者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节的角度出发,将施工过程中技术复核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见图一):

3.2.2工程项目技术复核的规范程序

工程项目技术复核作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验工作当中一项具有专业要求的技术,其工作行为是有一套专业的规范程序来对其进行约束和监督的,也正是在这规范的技术复核程序的要求下,才能够从基础上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

(1)工程项目质量资料的呈交

在任何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其每一项施工工艺在完成后,与其相关的质量保证资料、文件、工程记录以及必要的工程质量说明等所有资料都需要施工单位进行妥善的管理,并将所有资料统一的交给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工程师,高层建筑项目亦是如此。该环节是工程项目复核技术的初始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其标志着该施工工艺已经接受并通过企业的内部自检。

(2)工程项目质量资料的审核

该环节是工程项目复核技术的第二环节,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工程师,根据施工企业所呈交的资料来对该施工环节的资料进行审核,该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企业所呈交的每一份资料都是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该环节工作结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能够进入到下一个工程项目复核技术环节当中。一般情况下,监理工程师会在接到施工企业所呈交的质量保证文件后对资料进行审查,监理工程师经过对资料的审核认定质量文件可靠,即可对该施工环节的质量保证文件进行签字认可,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如监理工程师对与质量文件内容存有顾虑,则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进而在保证施工环节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施工环节与其质量报告的一致性和可信度[22]。

(3)工程项目质量的现场检查

该环节是在工程项目质量资料审核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工程监理师对工程项目当中的施工环节存在疑虑时,即可进行该环节的检察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工程监理师深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当中去,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进行检查,而检查的标注那就是国家规定的建筑项目工程质量标准和施工单位所呈交上来的质量保证文件。一般情况下工程监理师会采用视觉检查、测量检查以及实验检查等方法来进行施工现场施工工艺的审查和复核。

(4)工程项目质量的认定

该环节是工程项目复核技术的最后环节,即对施工单位所呈交的质量保证书进行审核认定的环节。该环节的最终结果是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对以上工作环节的一个系统性总结。监理工程师会根据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节的现场检查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对工程项目质量做出判断,如所呈交的工程项目质量保证文件既与施工现场一致,又满足国家质量要求标准,那么就可以对该施工环节进行确认。若所呈交的工程项目质量保证文件既与施工现场出现偏差或某一环节没有满足国家质量要求标准,那么则可以认定质量不合格,责令施工单位进行返修补救。

3.3质量控制点的设立

质量控制点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一些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以及能对工程质量造成大程度影响的关键部位的重点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建筑项目工程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的质量,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质量控制点广泛的设置范围是其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控制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特点。由于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类型,所以为了保证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凡是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均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点,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材料因素、工期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地域因素等等都可以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节点。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环境及需求,来从众多因素当中去选择需要设置或重点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并对该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控,从而保证其建筑施工质量[23]。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整体工程还是分项工程,其质量控制点设置的位置及数量都是需要根据项目的众多因素来进行统筹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工艺、施工难度以及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等。也就是说当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艺较难时,为了实现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就可以多设置质量控制点,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艺比较简单则可以少设质量控制点或不设。同理当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难度较大时,为了实现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就可以多设置质量控制点,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不大时则可以少设质量控制点或不设。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下也要合理的设置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点,即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和信誉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施工单位信誉不高的情况下,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可以多设置质量控制点,若施工单位在业内的信誉较好,则可以选择少设质量控制点。对于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点基本设置的详情可以参见表三:

3.3.1质量控制点的选择

在建筑项目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质量和功能性要求来进行施工计划,通过施工计划的选定来确定施工工艺、周期以及施工所需的材料。与此同时,在这一环节中也要完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由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点是阶段性的,所以在设置质量控制点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当中哪些是见证点、哪些是停止点。在质量控制点设置和选择完毕后,施工企业要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方案呈交给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审批合格就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若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计划、质量计划以及质量控制点的选定和设置持有不同意见,那么其可以采用现场通知或书面通知的方式告知施工单位,要求其进行质量控制点设置方案的修改[24]。

3.3.2见证点和停止点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点是阶段性的,所以在设置质量控制点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控制点的重要程度以及其控制程度的不同将质量控制点分为见证点(witness point)和停止点(hold point)两个类型,来区分和表示质量控制点的区别程度。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过程当中,明确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当中哪些是见证点、哪些是停止点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见证点和停止点的设置不仅能够体现出企业的施工方案及项目施工重点,还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

(1)见证点

见证点也可以称之为截流点,其是质量控制点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质量控制点,具有难度一般的特点。对于这种质量控制点,如果在施工之前监理工程师未能够及时的到达现场对该质量控制点进行见证和监督,那么为了保证施工作业能够正常进行,施工单位可以认为监理单位已经默认和许可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有权对该见证点进行施工。

(2)停止点

停止点也可以称之为待检点,其是质量控制点当中重要性较高的一种质量控制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该类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是无法通过施工结束后的工程质量检验来得到证实的质量控制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监理工程师没有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那么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该质量控制点的施工作业行为,并依据合同规定等候监理工程师对该质量控制点的监督和检查,或另行约定该质量控制点的施工时间。

3.3.3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在确定质量控制点之后,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要求以及施工环境等众多因素的统筹考虑,来对每一个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的设计,从而保证每一个质量控制点的质量。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七个环节:

(1)撰写质量控制点明细表。表中应列举出每个质量控制点的名称、内容、质量要求、质量检验制度、质量检验要求、检验工具、设备、质量控制人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2)应用因果分析法,对施工工艺及工序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支配性要素;

(3)制定工序质量表,对各支配性要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及控制要求;

(4)编制质量保证作业指导书;

(5)编制作业网络图,图中需要标注出各个控制要锁所采用的计量仪器型号、编号、计量精度等;

(6)交由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控制措施设计的审核和批复工作。

3.3.4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

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阶段,是整个质量控制行为的关键阶段,该阶段实施程度的好坏对于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即使质量控制点设计的再合理,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再完善,如果没有规范、合理的实施,那么所有的工作都会前功尽弃。一般情况下,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控制措施的交底工作。在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阶段,必须要将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工作的交底,使操作班组当中的每一个个操作人员都能够明白质量控制措施的操作流程及要点;

(2)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该环节是质量控制措施的关键环节,其也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在进行质量控制措施操作的过程中,每一个操作人员必须要按照作业指导书来进行操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质量控制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质量控制措施的作用;

(3)检查结果、记录信息。该环节的主要内容对质量控制措施操作质量和资料的收集。为了保证质量控制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质量控制措施的作用,在质量控制措施操作完成后,操作班组必须要对其整个操作行为及其结果进行检查,从而保证操作行为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对质量控制措施操作行为及其结果的信息记录,并将该资料妥善的保管,以便日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复查提供依据;

(4)实施PDCA循环。PDCA循环又叫做戴明环,其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循环是根据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词语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来命名的。其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按照这四个词语的顺序来进行质量管理,并使其处于一个无限循环不停止的状态下去进行工作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是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上所研究出来的,其就是质量控制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过程,其最终的工作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质量控制措施的质量,从而保证各个质量控制点的质量都能够符合相关质量要求[25]。

3.4工程质量预控

我国建筑也的根本方针就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也是建筑企业所遵循的发展目标。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环境中,注重产品的质量,打造企业的形象,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要求。做好工程项目的质量预控,就是要严抓施工项目全工程的质量,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工明确,实现建筑产品装饰美观、功能适用、结构安全的总要求。

3.4.1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上一篇:学校采购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采购员三年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