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21:26:22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本科教学;双导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预防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公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2003年SARS暴发流行后,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力度[1],各级政府资金投入也快速增加。但2008年的甲型H1N1流感和2013年的H7N9型禽流感的流行提示,公共卫生体系的人才建设仍然不能满足形势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人才数量的扩增上,更体现在人才质量的需求上。要求高等学校不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课理论学习和实习期间给予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更是高校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2]。当前,多数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实习仍然沿袭以往培养模式,即专业理论课由在校老师承担,后期的实践实训由实习基地完成,学生在基地完成一个阶段的转科实习后,返回学校由专业教师指导完成毕业论文[3]。而全国许多教学型医学院校普遍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的难题。一方面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呈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能指导毕业论文的高年资、高职称的专业教师不足,必然会出现一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现象,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充分利用校外师资力量,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及科研思维能力,本课题组开展了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双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对2008级开始的近三届学生双导师指导情况、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学历和职称、毕业课题经费来源和情况进行总结。其中2008级学生83人,2009级学生223人,2010级学生230人。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变化采用趋势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双导师指导比例

本课题组在省级和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全面推行本科实习双导师指导,2008~2010级536名学生中,由双导师指导毕业论文比例由87.95%上升到2010级的95.22%,平均双导师指导比例为93.28%。3年比例呈上升趋势(Z=2.15,P=0.032),具体见表1.

2.2指导教师职称

为了保证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质量,学院对实习指导教师职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根据学校实践教学文件,本科生带教老师至少为中级职称以上,三届学生实习单位带教老师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为72.19%。考虑到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原则上一名指导教师同一时期内指导一名学生,对于能力强的指导教师,同一时期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2人,三届学生平均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1.43人(具体见表2)。

2.3毕业课题经费资助

学生毕业课题的选题一方面可以结合实习单位的常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是专项项目或工作。目前,国家对公共卫生机构普遍实行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模式。课题组调查了近三届本专业实习课题经费资助情况,结果表明:实习单位与带教老师科研项目经费、校内带教老师科研课题经费、大学生科研基金、生产实习经费等途径完全能够满足学生毕业课题的需求,其中实习单位项目资助比例高达93.28%(具体见表3)。

2.4学生情况

通过与实习单位协商,积极鼓励学生就实习课题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统计结果显示:2008、2009级学生26篇,平均每百名学生8.5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0篇,每百名学生6.54篇(具体见表4).

3讨论

本科生导师制诞生于国外,在我国,导师制长期以来主要针对研究生教育和七年制、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4-5]以及低年资护士培养。当前国内外高校部分专业逐步实行了“实习生导师制”,如周勇等[6]提出的校外导师制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应急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大作用,显示利用校外资源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这种导师仅在学生学习理论期间进行课外指导,时间较短,和学生之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一对一指导,并不能适用我校目前形势;李志忠等[7]介绍了实习基地如何完成预防医学本科生后期全部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但这种模式要求实习基地具有非常高的教学管理能力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因而不容易复制,严志平等[3]介绍了深圳某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对预防医学本科实习生管理和指导,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制。其他相关研究也在该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8-10]。本研究结果显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模式不仅可行而且与我国目前公共卫生运行体系及可能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实习基地人才队伍和实验仪器设备完全能满足

“双导师”制的需要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大力投入,省、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逐级建立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其人数能满足对实习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即一个学生能有一位老师指导。本调查结果表明指导教师的职称基本符合带教老师的高职称要求,同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量的限制也保证了带教质量。

3.2实习基地的项目和经费能满足

“双导师”制的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实习单位项目资助比例高达93.28%,满足了学生毕业课题的需要。随着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战略的实施,政府“花钱购买服务”,“中央、省、市财政转移支付”项目、重大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和疟疾等)慢性病防治项目专项经费和国外合作基金(如GAP项目、克林顿基金等),均能够保证学生毕业课题的完成。

3.3实行本科实习生“导师制”也是实习基地的需求

据走访了解省内外部分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有75%左右的带教老师反映实习轮换太快,学生往往刚熟悉情况,还来不及锻炼就已经转科了,如果能固定指导老师,则可以在整个一年的实习期间由指导老师全程指导,这样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对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实行双导师制实习生的科研成果(论文)数量与质量均达较高水准。本项目通过三届学生实习阶段双导师制的实施与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同时,实习基地实行导师制的流程、实习基地准入制度和导师资格遴选标准,指导过程,导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等规章制度的建立尚需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果对一般普通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具有借鉴作用。本项目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导师面对面的接触,获得很多学术上的“个体化”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潜在的意义[11]。另外,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也为学校和实习单位更深层次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即从一般交往变成业务、学术、人才的交流,通过互通有无,将会有力地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公共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2]。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护士;毕业设计;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理论。我国学者熊川武采撷众家之长,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学生撰写这个毕业设计论文时,非常艰难。所有的指导老师感觉特别辛苦,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在校都学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现问题,是 “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下文,对高职院校123级学生毕业之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护理学院护士班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是“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是指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2]。护理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90%的学生对“护理程序”的概念不明白,步骤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应该要反思。2012年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生开设了《护理学导论》这门课程,课时为26节,其中“护理程序”这一章课时为6节课,而“护理程序”的内容都是有关患者病例的具体临床表现、反应及护理。因此存在的问题是:①对于没有医学、护理和临床基础知识的新生,开设这门与临床相关的科目,为时过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课后学生没有实践和撰写,所以她们也很难记住护理程序的内容。②护理学生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下到各临床医院实习,据学生反馈医院里的带教老师没有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在医院里也没有系统的实践过“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所以她们对“护理程序”的概念还是很茫然。

二、尝试改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对学校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而言,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015级学生马上就要入学,新的教学又要开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例如,“护理程序”中的“护理诊断”是教学中的难点,每一个患者疾病的症状、反应不同,护士提出来的“护理诊断”就不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①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护理学导论》这个科目原本属于《基础护理学》的前部篇幅,但因为牵涉理论的部分太多,所以将其分为两本书编写和开课,但其中“护理程序”这一部分内容属于临床学科知识,学校可否考虑延迟到第二学期开《护理学导论》这门课,待新生接触医学基础知识后再来学就容易学懂,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课时计划适当调整增加。②教师悉心与学生沟通。例如,学完这一章后要求学生写一个完整病历的护理计划,规定时间上交,作为平时成绩计算,批阅完学生的作业后再反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③学生进入临床医院实习,在实纲里面提出要求:医院带教老师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指导学生实习,通过对患者的全程亲身护理学生才能理解 “护理程序”的概念,才能真正懂得评估病人从哪方面开始,护理诊断怎样提合适,护理计划怎样制定合理,护理评价什么时候开始,护理记录那些内容,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的掌握。

总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多方位反思,加强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论文撰写难度和老师的艰辛,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1999,10.

[2]王瑞敏.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科研;科研能力;护生;高职

《护理科研》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科研能力的拓展提供机遇。但就目前来看,《护理科研》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高涨,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而敷衍了事,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护理科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服务。

一、高职护生《护理科研》教学现状

1.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护理科研》不被重视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突出操作技能,就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领导的心中,如何教会学生写好毕业论文就是护理科研教学的唯一目标。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强调的依然是护理操作技能,而非科研能力。因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均为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作出具体的要求,课程安排课时少,没有任何可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从教学的师资力量来看,《护理科研》基础薄弱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有被放在重要的地位。护理科研教师多数自身已经对科研不感兴趣,或是已经习惯了依赖教案、教学笔记和现成的教学指导书,缺乏独立思考、自我创新意识,已经习惯了在旧的轨道上运行,重知识、轻能力,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科研能力偏弱等。

3.从学生本身的素质来看,护理科研能力素质较差

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无护理科研的紧迫感,缺乏科研经历和实训指导,护理循证思维能力有限,校内实训和临床实习均无科研要求,毕业时撰写护理论文由于要求不严,可以轻松通过也让学生对科研缺乏兴趣,加之科研本身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总体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及特点是:起点低、范围小、能力弱、后劲差,与其在校期间缺乏科研能力培养有直接关系。

二、高职护生提升科研能力的核心

科研能力,综合理解为阅读、整理、选题、设计、统计、写作、思维、探索、归纳提炼能力等。笔者认为,提升高职学生的科研能力,其核心即提升其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

1.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护理中,一直强调要求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工作中的细节和问题,即护士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一般遵循的路径是:实践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假设推断提问选题。要着重通过实践体验法、观察思考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假设法、文献阅读法、调查研究法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立体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其提炼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涉及思维能力、技术方法、物质条件和带教指导。护理科研的进行,需要的是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去指导好实践。通过反复地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为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表达问题的能力

科研表达能力就是阶段性成果的传递、输出能力。唯有良好的表达,才能充分地理解;唯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效地交流;唯有有效地交流,才能有力地推进。毕业论文撰写和设计能够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其对护士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提升高职护生科研能力的基本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护生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

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克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专业口径过窄、课程体系死板、知识灌输式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平时学习中,引导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护生认真思考、分析和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再返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以此来提高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学术讲座,将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的交叉内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难点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心得。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护生对护理科研的兴趣

护理科研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两条主线:一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科学研究引入的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信息,结合教学,又可以对护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育,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二是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护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感性认识以及在平时积累、总结的经验和心得,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让护生懂得知识的来源并不是一味的主观获取。

3.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教学效率

可在科研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即以问题为导向培养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可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可以广泛采用如下方式:教师预设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问题分头寻找答案提出解决方案教师总结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可增加学生对护理科研的研究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4.改革考试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护生的学习情况,现阶段考核的方式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考核,而考核又大多是一张试卷解决问题,完全忽视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能力。护理科研的教学不只是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让护生在规定课题内进行论文的书写或是针对其论文进行答辩等等,诸如此类的科研设计,像这样一些实际的护理科研应用有助于护生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护生高度重视护理科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锻炼,以考核的形式引导护生。

5.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为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影响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可由学院牵头组织负责,聘请一些专业人员、邀请临床资深专家和多年从事临床一线科研工作的护理人员参与到科研教学之中,保证科研教学的高质量和多样化。

总之,提升高职护生的科研能力应作为培养高素质护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乐龙,李定梅,周兰英,郑弘.在岗护理人员科研素质与能力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6,(4).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护理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是整个护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内容,是培养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各种生活技能,例如沟通技巧、自我照顾等。所以,如何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护理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三个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即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终末过程质量控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前馈控制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

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2、3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2、4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考研和找工作问题,以致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实习,出现屡次请假、超假等现象。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学生的请假由学校和医院共同执行,先由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执行,再由医院按照本院情况酌情批假。对于个别违纪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违反校纪校规的按学校规定给予处分。

2、5加强护生的心理疏导临床场所是一个社会场所,在这里,学生经历了护理的社会化过程。相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理想状况,临床学习使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护理实践。许多学生在实习中因为环境及角色的改变,思想和行为上常常会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一些学生存在重技术性操作轻基础性工作的思想,故在做基础护理工作时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觉得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认为自己是本科生,不应该和低层次的护生做相同的事或者觉得自己做那些琐碎的基础护理工作很没面子。(3)临床实践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不知该如何应对。老师要注意并重视这一变化,及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端正职业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消除隐患,确保护理质量和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波动,要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解惑。要让学生明白,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职业的最为根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没有毕业,没有取得护士资格和执照时是不能单独执行特殊工作的。但随着技能的提高,获得了护士资格和执照,及医院采取了分级使用护理人员时,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就会大显身手了。

3、终末质量控制

只有按照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的临床实习目标,严格各项考核制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3、1严格执行各项临床考核学校和医院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考核制度,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按照要求完成两份护理病历。从而保证护生完成在临床学习任务。

3、2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位论文是实践检查的重要考核之一。我院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由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和我院安排的指导老师组成,指导老师要求是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担任。在学生下实习点之前就针对论文的选题、撰写等进行指导,并建立了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簿和管理办法,从选题、开题到指导过程都有时间和次数的要求,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及时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以确保论文质量。

4、小结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是整个护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内容,是培养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各种生活技能,例如沟通技巧、自我照顾等。所以,如何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护理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三个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即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终末过程质量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前馈控制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2.3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2.4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考研和找工作问题,以致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实习,出现屡次请假、超假等现象。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学生的请假由学校和医院共同执行,先由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执行,再由医院按照本院情况酌情批假。对于个别违纪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违反校纪校规的按学校规定给予处分。

2.5加强护生的心理疏导临床场所是一个社会场所,在这里,学生经历了护理的社会化过程。相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理想状况,临床学习使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护理实践。许多学生在实习中因为环境及角色的改变,思想和行为上常常会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一些学生存在重技术性操作轻基础性工作的思想,故在做基础护理工作时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2)觉得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认为自己是本科生,不应该和低层次的护生做相同的事或者觉得自己做那些琐碎的基础护理工作很没面子。(3)临床实践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不知该如何应对。老师要注意并重视这一变化,及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端正职业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消除隐患,确保护理质量和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波动,要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解惑。要让学生明白,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职业的最为根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没有毕业,没有取得护士资格和执照时是不能单独执行特殊工作的。但随着技能的提高,获得了护士资格和执照,及医院采取了分级使用护理人员时,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就会大显身手了。

3终末质量控制

只有按照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的临床实习目标,严格各项考核制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3.1严格执行各项临床考核学校和医院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考核制度,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按照要求完成两份护理病历。从而保证护生完成在临床学习任务。

3.2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位论文是实践检查的重要考核之一。我院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由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和我院安排的指导老师组成,指导老师要求是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担任。在学生下实习点之前就针对论文的选题、撰写等进行指导,并建立了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簿和管理办法,从选题、开题到指导过程都有时间和次数的要求,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及时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以确保论文质量。

4小结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一、“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强调对受教育者个性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五年制高职因具有五年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的灵活优势,可以科学地统筹安排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既兼顾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又可按学年分目标、分阶段安排好实践教学活动,所以临床普遍反映五年制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提出了卫生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3+1”、“4+1”人才培养模式将实习放在最后1年存在的弊端,学生常常因在实习期间忙于找工作及应付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等严重影响了实习的效果,不利于医院的规范管理。为了能充分发挥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有优势,较好的衔接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遵循人的认知过程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知规律,我校探索了“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3.5+1+0.5”人才培养模式是将5年的护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见图1)。第一阶段:“3.5年”为在学校和医院学习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进行仿真实验实训和临床见习。公共课程包括德育、体育与健康、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学基础、人际沟通等课程,共计1602学时。既达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又保证了所学知识的基础性、发展性;同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相匹配,在专业情景中学习文化课程,在文化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使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具有专业针对性、实用性。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入门、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病因病理学、护理药物学、护理伦理、营养与膳食、卫生保健、中医护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急症护理、护理实践实训,共计1766学时。与“4+1”模式不同的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提前,如护理学入门、人体结构与功能均放在了第一学期,并且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即邀请临床一线专家讲述个人专业成长历程、发放毕业生成才典型手册、参观护理仿真实训室,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思考专业,稳定专业思想;与医院合作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组织学生的暑期临床实践活动。第二阶段:“1年”到医院跟岗实习,完成知识内化,理论联系实践,巩固技能训练成果,培养临床护理思维,提高临床护理核心能力。学校在这阶段加强校院合作,形成精细“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模式。即:①编制一本《毕业实习手册》,涵盖实纲、规章制度、安全防护、心理调适等四项内容,指导学生规范、文明、安全、快乐实习。②撰写两类文章:实习日志和毕业论文。③强化三个稳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稳定的合作教育管理组织;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④强化四点要素:优布点(择优选择实习点);严进点(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达标方可进点实习);勤查点(2周1次网络询查,2月1次辅导员进点巡查,1个季度1次教务牵头专项检查,每年一次校长带队综合检查);高指点(选派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指导)。⑤实施五项考核: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实习出科考核;实习期间四次模考;综合技能巡回抽考;实习结束时的综合考核。⑥开展六个合作:校院合作制订实纲,合作带教,合作管理及考核,合作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及优秀实习生,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合作指导就业、创业。第三阶段:“0.5年”为学生返回学校,完成护理管理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计84学时。同时,根据个人情况查漏补缺、强化专项,做好就业前知识、能力的针对性补充,计255学时。如根据就业意向设置专科护理模块进行专项技能或技术培训;根据执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模块进行相关课程的选修;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展护理前沿知识的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紧贴岗位,稳定专业思想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学校抓住时机尽早在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主题班会、护士礼仪展示、个人才艺表演、护理专家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学校-家庭-行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体系,学校、家长、医院尽早磨合、形成合力,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稳定学生专业思想。使其能够准确合理的定位工作岗位,乐意服务在基层医院第一线,工作安心、踏实、吃苦耐劳,满足基层卫生服务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紧贴临床,凸显实践特色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临床,学校每年深入市场广泛调研论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出发,不断修订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充足的理论课时数条件下,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数(见表1)。建立由实验、实训、临床见习、技能训练、社会调查、跟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创建校院合作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开放四大实训中心,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见习和实训环节,加大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都实行“4+1”、“2+1”人才培养模式,新老实习生交替均在6~7月份,老实习生撤回学校,新实习生尚未适应,又正值医院工作繁忙之际,病人多、人手紧,给医院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而“3.5+1+0.5”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高职护理实习生是在每年的1~2月份进点实习,与其他院校护生错开进实习点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院带教压力,同时与医院一年的工作周期重合。因此,“3.5+1+0.5”人才培养模式的护生实习受到医院欢迎,实习生也可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紧贴专业,提升学习效果

“3.5+1+0.5”人才培养模式破除了以医疗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整体护理为标准新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即按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要来组织课程,建立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同时,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性统筹合理安排课程的授课时间,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保证学习效果。如人体生理学授课时间安排在人体解剖学之后,药物学授课时间安排在病因病理之后。为了能尽早让学生明确专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在课程设置上不仅专业课程与临床“无缝”对接,文化课程的学习也注意与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相联系,让学生学到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理论知识,删除一些过深的、不必要的纯理论,增加与专业岗位需求有关的心理学、礼仪、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5+1+0.5”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经过第二阶段的实习,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切身体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习返校后的“0.5年”,学生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查漏补缺,而且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学习更能抓住重点,学习效率更高。

(四)紧贴社会,促进招生就业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护理本科 实践教学 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是整个护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内容,是培养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各种生活技能,例如沟通技巧、自我照顾等。所以,如何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护理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三个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即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终末过程质量控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前馈控制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 选择实习基地 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 重视实习前教育 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 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 过程控制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 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 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 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 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2.3 实习情况汇报制度 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2.4 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 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考研和找工作问题,以致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实习,出现屡次请假、超假等现象。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学生的请假由学校和医院共同执行,先由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执行,再由医院按照本院情况酌情批假。对于个别违纪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违反校纪校规的按学校规定给予处分。

2.5 加强护生的心理疏导 临床场所是一个社会场所,在这里,学生经历了护理的社会化过程。相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理想状况,临床学习使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护理实践。许多学生在实习中因为环境及角色的改变,思想和行为上常常会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一些学生存在重技术性操作轻基础性工作的思想,故在做基础护理工作时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2)觉得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认为自己是本科生,不应该和低层次的护生做相同的事或者觉得自己做那些琐碎的基础护理工作很没面子。(3)临床实践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不知该如何应对。老师要注意并重视这一变化,及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端正职业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消除隐患,确保护理质量和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波动,要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解惑。要让学生明白,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职业的最为根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没有毕业,没有取得护士资格和执照时是不能单独执行特殊工作的。但随着技能的提高,获得了护士资格和执照,及医院采取了分级使用护理人员时,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就会大显身手了。

3 终末质量控制只有按照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的临床实习目标,严格各项考核制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3.1 严格执行各项临床考核 学校和医院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考核制度,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按照要求完成两份护理病历。从而保证护生完成在临床学习任务。

3.2 重视毕业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文的质量 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位论文是实践检查的重要考核之一。我院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由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和我院安排的指导老师组成,指导老师要求是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担任。在学生下实习点之前就针对论文的选题、撰写等进行指导,并建立了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簿和管理办法,从选题、开题到指导过程都有时间和次数的要求,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及时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以确保论文质量。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800-03 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6

护理学专业已提升为一级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护理创新人才。我国颁布实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中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在倡导创新精神的今天,增强创新的意识,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紧迫,而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60%的学生来自基层及少数民族地区,毕业后绝大多数回到基层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及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基层医疗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端护理人才缺乏,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充实到临床及护理管理的岗位。本着“加强基础、突出素质、注重能力、引导创新”的原则[1],为了更好地实践我校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实施护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教学改革实践,取得较满意效果。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我校2004级、2005级、2006级五年制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共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43名,男生7名,年龄19~23岁。

2.方法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研导师制针对性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具体做法为:①选聘导师。由护理学院在学校专、兼职教师中选拔责任心强,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导师。并将导师的基本信息及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向学生公布。②选择导师。一般于大四第二学期开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对导师的了解自行选择导师,由每位导师确定带2~3名学生。③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预防医学》《文献检索》《护理研究》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以专题讲座、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小讲课等形式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内容包括科研基本知识、护理科研概况、统计学基本知识、护理论文撰写方法等。④举办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由参加学校及院系组织的科技活动。⑤到基层教学基地挂职锻炼进行社会实践活动。⑥科研实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选题,撰写科研立项标书,进行开题报告,由护理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学生获立项后带着课题进入临床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由导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监督实施课题。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安排2~4周时间撰写论文,由护理学院组织进行论文答辩、评分。

3.评价 ①科研立项:由护理学院组织科研开题报告,专家组从选题意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译文、课题完成量等七方面评价,答辩通过给予立项,不能通过者由导师根据专家意见指导学生修改,合格后给予立项。②论文评价:毕业论文成绩由导师评分、专家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为3∶2∶5;评价标准从学术价值、实用性、创新性、论点论据、语言文字、参考文献、答辩情况等七方面进行评分,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5~89分为优良、80~84分为良好、60~79为分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 果

1科研课题研究内容 150项学生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前三位顺位依次为:调查分析、临床护理观察及健康教育。而新技术运用、护理管理和教学改革所占比重较低。见表1。

2.课题完成情况 150名学生中有144名学生能按计划实施并如期完成,占96.0%。6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实施或完成课题而要求更改研究内容,并在导师指导下调整,最终能完成课题。

3.论文评价 论文评分优良率为42.0%,良好以上的达79.33%,无不合格论文。见表2。

讨 论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以知识创新为突出的特征,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离不开科研,科研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本活动,是加强护理研究、推动护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张金萍等[2]认为21世纪的护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内容将是以健康人而非病人为对象开展预防、保健、社会服务等工作,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应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能在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3]。我们通过实施导师制针对性地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初步显现人才培养效果。

1.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 护理本科生应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已是护理学界的共识,随着护理学科的提升,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成为重中之重,而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是护理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除历史原因外与队伍学科氛围有密切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护理教育抓起。在国外,护理科研工作主要由博士、硕士毕业生承担,对本科及大专生未作要求[4],但美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为提高本科教育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后备人才则成为这些改革的中心环节[5]。当前我国护理博士生几乎是凤毛麟角,硕士生的教育也在起步发展阶段,护理科研的重任落到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肩上。我们通过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三届护理学本科学生科研立项达150项,从结果看到,虽然学生科研立项的内容比较局限,新颖性不够,45.33%为调查分析,新技术应用仅占5.33%;论文撰写的优秀率仅为7.33%,质量有待提高,但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实践机会,科研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2.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护理本科生学制五年,在校学习时间相当充裕,参加校园文化、学术活动的机会多。我们在入学后第一、第二年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定期轮流到实践教学基地挂职,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早接触临床、早接触实践、早接触病人、早接触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发现问题,萌发探索及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强烈欲望,导师因势利导地培养创新思维,为科研选题和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本科生通过课堂-实践-文献检索-选题-立项-撰写科研标书-开题报告-实施课题-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经历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体会其中的艰辛与获得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及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率为42.0%,良好以上的达79.33%,说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骤、方法和科研论文书写的程序与要求,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3.符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民群众对护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常规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临床需要的护士是医学基础知识牢固,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独立思考及临床思维能力,在工作中不墨守陈规,能不断创新的新型高级护理人才。而在欠发达地区对上述新型高级护理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如我校所处地域是全市总人口382.63万人,有12个县区的少数民族地区,2010年底注册护士有4000多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注册护士只有1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临床一线,对本地区护理学科的发展更是非常紧迫而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当前护理本科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时明显不够,如我校的培养方案中《护理研究》理论课为仅18学时,为了弥补不足我们采取专题讲座,课外活动及假期的社会实践来补充,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既能节省学时,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4.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阶段是培养的基础,护理本科生文化基础较好,具备有科学研究的潜质,学校如能正确引导,树立科研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对今后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经过亲身体验,从中感悟科学的严谨、伦理道德的重要,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策划者及护理教学管理者,应从有利于学科可持续发展和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不拘泥于课本和课堂,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我们体会到导师制的优势是:导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研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能在直接参与导师课题实施,协助导师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录入等具体科研工作,有比较多的机会与导师沟通交流。实践证明,学生课题的水平,撰写论文的质量与导师的水平和能力及指导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导师的正确指导,仅靠课堂中讲授学生是无法进行科研立项并实施的。因此,导师制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的有效模式。不足之处是少部分导师因教学、临床或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对学生投入精力不够,今后将进一步完善。

总之,注重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将有力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质量的提高,将为社会输送更多思维敏锐、素质全面的创新护理人才,从而促进护理专业人员学术和社会地位的提高[6]。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除了学校、学生重视外,与临床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意识、实习医院的科研环境有紧密切的联系,需要参与护理教学的各机构、部门、人员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东玲,杨培常,李 伟, 等.护理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0B):2705-2706.

[2]张金萍,刘文庆,刘丽华,等.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89-90.

[3]曾凡东.科学评价是本科生导师制健康发展的动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5(3):30-31.

[4]仇瑶琴,陈晓英,沈园园,等.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3):214-215.

[5]Chapman H.Towards effective group-work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e Today,2006,26(4):298-303.

[6]姚祚星,陈锦秀.科研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7):66-67.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本生;创新思维;护理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是我国护理学科中的簿弱环节,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科研人才。目前我国护理硕士毕业生还很少、护理博士生更是寥寥无几,护理本科生在护理科研领域担负着重要责任。因此,如何使护理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基本技能,已成为目前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但是如何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掌握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确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笔者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以及从事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医学院护理系大三本科生。自2005年以来,共有三届学生参与,每届20-25人。

2.研究方法

(1)根据我校医学院护理重点专业规划精神以及我院护理重点专业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办学理念,成立“社区护理实践和科研”兴趣小组,兴趣小组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

(2)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科研的方法是什么?护理科研的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文章的写作体裁各是什么?如何阅读护理期刊、如何利用护理期刊的网络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护理科研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与著录、当代护理科研选题方向及其趋势分析,等等。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

(3)组织学生下社区,具体以医学院附属医院所负责社区点为实践教育基地,以每周三、六各半天时间学生到社区进行实践锻炼。社区点负责人为学生实习基地管理老师。学生社区实践时间为1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做好学生赴社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理论、心理、沟通技巧以及卫生教育的原则和健康教育的步骤,以授课和小讲座形式进行。第二阶段主要组织学生下社区,指导学生开展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及家庭健康卫生指导,每人制定编写一个常见病或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3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她们在社区设定护理目标拟订健康指导计划并实施。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评价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报告的完成。同时,编制相应的调查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在社区进行一些护理实践调查和研究,为准备毕业论文资料、确定毕业论文设计打基础。

二、研究成效

3年来,参与学生在社区医护人员和本项目负责老师的带教下,深入社区家庭,宣传医疗知识,协助社区建档3000多份,入户探访宣教400多人次,编写了社区常见病的健康教育手册1本(约2万字);完成了:当地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况调查;社区青少年颈椎病、近视眼认知及预防的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调查;大学生对突发伤害的处理能力的调查;社区老年人便秘易患因素的调查;社区更年期妇女的认知状况、抑郁、焦虑及社会支持的调查;城乡初产妇新生儿家庭喂养状况调查;等20余项的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积累资料和数据,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到目前为止,参与本项目研究的80多名护生校级课题立项14个,院级4个,目前已结题10个;校级学生自拟开放性实验立项3个;目前已在《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护理实践与研究》、《社区医学杂志》、《家庭护士》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有30余篇;获校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开放性实验项目优秀1项。

三、讨论

1.社区实践有助于护生智能结构的完善。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培养本科护生全方位运用护理知识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广阔舞台,也缓解了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教学医院所无法承担的庞大的实习生压力。而且,对于护理本科生的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实践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场所、设备、病员人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仅靠学校的条件是无法完成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任务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实践教育平台,可以不受医院场所、制度的限制,充分强化护生的社会化、人性化服务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知识转换的潜能。其次,学生通过社区健康保健工作的开展,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信念,避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促使学生智能结构的完善和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2.社区实践有助于护生科研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我们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往往注重于实际的护理技能操作而忽视了对学生护理科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而科研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创新、评判性思维的综合反映,也是其日后工作中创新思维与活力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护理学的高度发展,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相对较差的现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改善这一现状、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现代护士,就必须在当前注重对护本生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参加社区实践兴趣小组的学生通过社区实践调查,积累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特别是对老年人群的护理和保健。通过社区实践锻炼,学生在社区开展卫生服务的同时也体会各种感受,人文意识、科研意识明显增强,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学会了护理研究调查表格的设计,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结题报告的书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书写和选题等等,树立了科学思维的意识,培养了从事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为进行科研和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护士实习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实习护士;专业教育;Triumph法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he Practice Nurse. After analyzing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eatures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n the Practice Nurse, a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is proposed based on Triumph rules.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related reform concepts and implementation ideas were described as following. Then the key points were elaborated and used to given advices to practice nurse educators of engineering.

Key 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 Practice nurs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riumph rule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制定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给出了信息素养的宏观定义:"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结合我国卫生部部的实习护士培养要求和各院校的培养方案,可提炼出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为:"以护理实践为中心,以医学领域为取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1 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整合

目前,国外高校广泛开展了基于"胜利"(Triumph)法则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即:从Time(时间)、Result(结果)、Intention(意图)、Unit(单位)、Matter(问题)、Position(环境),还有How(方法)等方面出发进行教育实施(上述7个方面的开头字母组成了"胜利"Triumph这个单词),下文将分析该法则在我国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整合模式,以及相关问题的破解途径(如图1)。

1.1 T-培养时间 信息素养教育应该贯穿实习护士培养的整个过程,而不是仅仅依附于课堂;其中,美国教育学家指出,信息素养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而必须融合(fused)在专业教育体系结构之中"。基于这种指导思想,美国Willa Noua大学保证进入专业学习的学生,每学期均有一门专业课中嵌入信息素养教育,循环渐进的、系统的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建议培养单位在下列通用时间表的基础上,完善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时间表:首先,对于以课堂教育和集中授课为主的新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信息应用意识和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其次,对于进入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一方面,应针对学生的专业信息资源需求,着重实施以专业信息检索为核心的信息能力培养;另一方面,针对该阶段学生已普遍配备指导教师的实际情况,除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相关信息技能的指导外,还应通过指导教师的个别辅导、护理实践、内部BBS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嵌入、实践化和规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最后,对于进入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阶段的学生;一方面应着重培养他们通过信息世界进行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另一方面,应针对实习护士学生的应急和现实需求,通过医院信息资源库、网络群组、在线答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对全面的即时信息服务。

1.2 R-建设成果 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设成果大多是无形的;其中,"最好的成果是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跨世纪人才"[3]。就具体的成果衡量而言,《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一步提出了信息素养成果评估的5个标准和22个表现指标;而英国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协会(SCONUL:Society of College, 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于1999 年提出高等教育信息技能的七项指标模型,并于2011年更新升级,如图1所示:首先是良性循环的实习护士信息生态圈建设:通过促进"高校带教护士-医院带教护士-学生"圈子内的有效信息互动;师生间、学生间采用灵活多样的信息沟通方式,相互激发参与信息活动的兴趣,互助提高信息应用能力,群策群力培养信息意识、彼此监督以提高信息道德水平和信息控污意识,从而构建良性循环的实习护士信息生态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学生"信息生态圈的构建。其次是校企联合信息素养教育圈子的建设:应通过校企联合建设模式,建设信息素养较高的带教护士队伍,并融合成为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圈子。

1.3 I-培养目标 通常来说,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可分为基础目标、通用目标和学科层次目标[5,6];其中,基础目标"由基础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基础网络应用能力构成";通用层次目标是"信息环境中适用在任何学科与日常生活中的、持久的、可在不同学科之间转移的识别、检索、评价信息的能力";学科层次目标是"适用于学生所在学科的、专门的信息素养能力,是通用层次的信息素养能力目标在不同学科的延伸和发展。"这三个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是"连续的、相互衔接的、循序渐进的,高级能力的学习以低一级能力的掌握为基础"。此外,这三层次的目标是对各个学科的信息素养教育提出的共性要求。由于不同学科对信息素养的要求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学科还应基于其学科特点提出各自的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目标,以适应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习护士教育中应用实践性强、突出护理技术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现如下基本原则:强化信息应用教育是前提,信息分析、检索与处理能力是基础,信息综合应用能力是保障,合理高效应用信息是关键;实现终身学习与知识创新、解决实际护理问题是最终目标。

1.4 U-实施单位 针对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单位,国外教育工作者提出了"Information literacy school",即要求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均应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并特别注意下列两组队伍的整合:首先是信息素养专职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队伍整合:鉴于目前实习护士学生信息素养的参差不齐,需要有专职的信息素养课程组(主要包括:图书馆教员、信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师等)进行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查漏补缺。其次是信息素养专职教育与社会化教育队伍整合:现代大学被称为"亚社会",而实习护士学院均来自医院的各个科室;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信息化和网络化;因此,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的涵盖范围应突破学校和课堂的小圈子,逐步深入和扩展至学生的护理实践和社会生活需求的各个方面。信息素养专职教育队伍和社会化教育工作者应紧密结合,共享学生的各种信息需求,共同解决其中存在问题,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

1.5 M-存在问题与P-信息环境 在未来的科研与护理实践中,实习护士学生需要解决各种信息和知识的运用问题;除其自身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外,还需要培养单位为其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特别是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 Learning)的深入人心,更迫切要求培养单位注重学生的信息大环境和小环境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实习护士特色的信息资源管理,以便向学生提供持久的、专业特色的内部资源服务。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时,要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从而构建相对可靠、有效的信息小环境。其中,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库,应基于所属行业的信息素质教育指南进行建设,即:该库的内容应基于所属行业采集与管理,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其内容应根据子学科、时间等线索进行分类和编目,并提供使用指南。其次需要加强实习护士信息环境中的排污控污能力,主要措施包括:采用网络过滤器等技术手段将有害信息阻隔于外,采用舆情监测软件、专职人工管理等办法防止大环境内部有害信息的滋生。同时,应进一步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开展新时代的网络思想教育,以丰富有益的信息资源充实学生的信息世界,保护其免受不良思潮和言论的污染。

1.6 H-教学方法 国外的信息素养教育,普遍采用嵌入式教学(Embedded)方法;结合我国实习护士教育的实际情况,应进行以下改进与调整:首先,信息素养相关的教学内容应由医院带教护士、高校带教护士和信息素养专职教育三方共同分析和设计;限于课时,应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以具体应用案例的形式,嵌入到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其次,各学科的专业课教学中,应注意信息素质教育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逐步展开;此过程中,应将信息素质类教学内容深入应用到专业课中,从而使学生将信息素质作为学习中的必备的"专业内容",而非辅助的"添加内容"。最后,为保证学习质量,信息素质类课程应提供课后学习资源、必要的作业或考试量,从而使学生足够重视相关内容的学习,并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

2 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实践验证结果

基于Triumph法则的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和方法,在某校2011级实习护士(A组,共计28人)的培养过程中进行了验证,并与2010级同专业学生(B组,共计25人)进行了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比较;以毕业论文作为衡量标准的横向对比结果如下表1所示:

此外,根据跟踪监测,A和B两组学生的入学之前的信息素养几乎没有差别;但通过Triumph培养方法的应用,A组信息素养明显提高(其相关系数达到了0.883),大大超过了B组的0.375,从而说明Triumph培养方法与信息素养之间的紧密相关性。通过对样本的分析:通过对应两组的T检验结果来看,A组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证明Triumph培养方法具有较好的学习辅助效果;进一步将其的教育作用作为影响因子,对AB两组取得的成绩结果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显著性因子的P值为0.027(远低于显著性阈值0.05)。表1的直观数据显示,尽管在实习过程中A组和B组学生的信息素养均有所提升,但由于Triumph培养方法的应用,A组学生的成绩提升更快,综合素养提高更多,所以导致了两组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从表1可知,Triumph法则对于提高实习护士的信息素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下一步将继续细化实习护士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嵌入式教育模式和实习护士信息大环境的构建理论。

参考文献:

[1]王国荣,罗文标,施亚玲.全国实习护士公共课教学现状调研、分析及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9(8):48-51.

[2]柳小望.浅议实习护士的信息素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4):119-121.

[3]凌红.实习护士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8(9):213-214.

[4]辜同清,杜平.美国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价项目及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73-75.

[5]朱丹阳.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研究[J].图书馆论,2012,32(5):153-156.

上一篇:大专临床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专护士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