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年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9:00:34

化工年中总结

化工年中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化工机械是机械工业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化工机械的发展是了机械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主要讲述化工机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且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化工机械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关键词:化工机械;发展历程;趋势;建议

化工机械是机械工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近几十年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石油石化等化工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化工机械创新和改革方兴未艾,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笔者作为一个专业的学生,广泛的阅读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在本文重在阐述化工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化工机械发展历程

20世纪是我国化学工业飞速发展的100年,建国以来我国便非常重视化学工业的发展,总结起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化工机械的内容在不断丰富,领域也在不断拓宽。60年代主要的化工机械为中小型化工及发电装置;70年代引进了部分国外的技术装备,建设大型化工装置,建设十余套聚乙烯醇装置;80年代前期研制成功了尿素合成塔、高压洗涤器、二氧化碳压缩机等大型尿素装置关键设备;80年代后半期研制成功轻灰煅烧炉、换热装备,煤化工-电石、乙炔化工设备达到国产化;1993年前后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成套装备研制已可做到仅购国外专利,30万t/a大型合成氨,52万t/a尿素装置中的离心压缩机组并自行设计制造了天然气压缩机组、氨冷冻压缩机组合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995年到2000年之间研制成功了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研制与压水堆型核电站装备技术,同时实现了10万t/a聚酯成套设备国产化。在新世纪的10年中我国化工机械的发展仍然处在上升阶段,2004年迎来了化工机械产销两旺的火爆行情。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更为国内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掀起了建设或改造石油加氢装置的高潮。这样的需求场面直接影响着我国化工机械的生产和发展。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构成了我国化工机械发展的一幅幅蓝图,不仅在化工机械的技术创新及生产方面取得了成果,在化工领域和单位等其他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拓展。

2 化工机械发展趋势及建议

化工的机械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也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面对新世纪中科技发展的诸多成果如新材料、新技术等等,化工机械的技术发展应怎样应对都将成为未来我国化工产业的重要问题。同时国际局势的复杂如国际油价的起伏跌落等等都对化工产业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2.1 化工机械技术创新。我国制造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面对创新知识的快速投入生产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处理这样的问题上,在日后的化工机械发展中应从两方面应对。一方面在搜集创新知识产权方面,企业应具备获取和知识集成的能力,同时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研发新产品并促进其上市。通过网络及人脉等迅速捕捉市场动态信息,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新产品。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等增加1 化工机械发展历程自己的研发团队,设计出先进的方案,增加自身的科技含量。增强知识的使用程度,尽快地将其与生产结合起来,产生效益,促进化工机械的发展。在将创新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过程中,对于创新设计的掌握是实现应用的前提。操作中,多运用先进的设备辅助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并行工程等等,同时在检验产品的实际性能时,还应针对实际需求做出相应改进,进而有效的组织产品设计和制造,生产出先进的化工机械。

2.2 大力发展化工机械的新材料。新材料技术是新世纪以来及以后的重要高新技术之一,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对于化工机械的技术发展也十分有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隐性的问题需要在日后的应用中逐步克服。在化工机械中大部分的金属材料已相对完整,需加以改善的是添加材料。这些元素的增加都对于整体的性能加以改善,同时复合材料的应用也成为一时热潮,如碳纤维、硼纤维等轻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新材料的好处举不胜举,在应用中也应注意到材料缺陷及临界缺陷等问题。在今后的技术发展中,更加完善的检测技术和评定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2.3 化工机械的再制造技术。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资源的无限度开发,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危机愈发紧迫。这样的状况要求全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利用,这必然要求化工机械设计制造方面做出相对改变。化工机械尤其在机电制造业方面更需改进,化工机械的再制造由此掀起。绿色再制造通过对老产品的评估和再设计,运用先进技术及材料等对其加以再进,这样的再制造不仅对于原有产品进行改造,同时将新技术运用其中,这样的组合在改进的同时仍应注意其负面影响,如原产品的寿命周期、新技术与原产品的契合点等等。在今后的再制造过程中,不应单纯地为了改变而改变,要切合实际要求的根据原产品的实际状况,不可超过产品的负荷力更不可隔靴搔痒。

2.4 高技术工程发展下的化工机械。高技术在我国的化工机械产业来说一直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化工机械技术根本上说是过程放大技术,高技术过程的实现也需要化工机械技术的支持。在这些技术中,能源与环保技术是对于化工技术最有挑战性的一项技术。我国目前许多技术研发都将新能源与环保技术融入其中。如现金的生物质发电系统包括流化床燃烧、生物质综合气化和生物质外燃气透平系统等。这些技术突破了传统锅炉难以使用生物质材料的缺点。同时微型化学工业在化工机械上体现到了运用到航空航天及精密仪器的制造使用中。微型技术主要运用的是芯片技术,如今机械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结合使得芯片在化工机械制造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微小的, 化工机械对于我国日后的化工机械发展有深刻的意义。

3 结语

科技的发展使得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在现今社会中制造效率不断提高,在化工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从新研制的知识产权到生产使用的过程日益缩短。化工机械要在新的形势下,不断的改造技术,提高效率,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钟群鹏,武淮生,田永江等.[J].中国机械工程,1997,8(5)

化工年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化工 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14-01

一 案例教学法的由来及其发展

《化工过程分析与开发》是我们面对应用化学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近三年,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喜爱。案例教学法并非新鲜事物,早期即被教育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广泛使用。约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和希腊的苏格拉底分别采用启发式和问题式教学法,可以被认为是案例法的雏形。现代的案例教学法以哈佛大学为代表,最初应用于法学,后被推广到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20世纪末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在很大程度上为案例教学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现代案例教学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突出学科特点和学生就业后从事工作的职业特性,以培养具备职业素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为导向,把教学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近十年来,随着对高等院校培养实用型工程技术人员要求的提出,特别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国内高等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法在工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二 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方法

主要从一个“实”字出发,针对如何把案例教学法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对这三年中摸索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总结。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如何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形成丰富、高水平和具有实效性的案例群,对高校教师是一个挑战。我们根据任课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从三个方面寻找案例素材。

第一,来自于教材和传统工业的经典化工过程。这些案例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工艺往往比较成熟,适合用来引导学生入门。此类案例极为丰富,而且都有详尽的描述和解释,可以用来建立基础的案例库。根据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科特点,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从工程的角度看待和描述问题,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习惯,即“授人以渔”。因此,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求精而不求全,避免为了案例而案例。我们从《化工过程分析与设计导论》教材中选取了合成氨和庚烷提纯介绍过程设计的总体思路,选取海水脱盐、流体管内流动分别介绍建模和无量纲分析两种重要的设计手段。针对这几个具体案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形式,把相关的问题搞透搞细。

第二,来自于专业教师的在研项目。我们在每个班次一学期的教学中,安排三位老师分别就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提炼一个案例,一般包括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两个横向课题。我们将学生也分为三组。每一个案例首先由教师利用两个课时进行讲解和介绍,然后由一组学生用两周的时间按照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并以墙报的形式提交作品,最后再利用两课时进行学生间答辩和讨论以及教师的点评。这些在研课题中抽取的案例具有真实性和前沿性,也是教师最熟悉的领域。教师最有把握掌控该部分内容,能够做到深入浅出,给学生以最到位的引导。

第三,来自于学生学科竞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每年暑假参加省级和部级的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由主办方委托专家命题,近三年分别为CO2的捕捉及综合利用、甲醇制烯烃(MTO)和C4组分综合利用,都是我国化工行业中正在大力发展或推进的综合性项目。本课程授课老师负责指导该系列竞赛并担任初赛和决赛评委。在准备作品和参赛、评分过程中,教师会对可能的产品路线、技术路线、生产工艺以及项目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学期初,我们即安排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团队在课堂上进行PPT作品展示,一般包括项目背景介绍、工艺流程、设备设计和选型、厂址选择及厂区布置、经济评价、环境保护以及3D动画厂区展示等内容。然后把该项目布置下去,要求每名参加本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在学期末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作品,并进行PPT展示和答辩,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惟存教育,2002(6)

[2]谢志江、孙红岩、蒋和生等.案例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5)

[3]冯静.基于准案例教学法的工科教学新模式[J].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2006(3)

[4]〔美〕T.迈克尔.邓肯、杰弗里.A.雷默.化学过程分析与设计: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化工年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工作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2;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310-02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如现代种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与品质,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现代化农机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副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现代新型的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等模式使得紧张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集约化利用等。但是,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其负面的影响也逐渐显现,空气污染,水体质量不合格,农业白色垃圾,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土壤和作物对某种或多种农药、化肥的抗药性、耐肥性增强等等,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的生活质量。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农业标准化工作在近几年得到了逐步的重视,2001年,总理提出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3年农业部明确提出,加快标准制定,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2003年8月1日,国家对米、面、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率先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覆盖到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标准生产过程实施法制化监督管理;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标准化生产,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明确指出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在所有涉农领域和行业,宣传推广和普及农业标准化,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强制推行农业标准化到涉农关键环节,逐渐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上来。让所有的农业行为,都“有标可依,有标必依”,真正做到和实现让所有涉农的产地、大气、水体环境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等都“执标必严、违标必究”,让农业标准化成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助推剂。现将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的措施和建议总结如下,以逐渐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1 组建农业标准化工作队伍,加强农业标准化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标准化工作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建一支既精通农业技术又懂得标准化管理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队伍[1]。从资金、人力、财务、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农业标准化队伍的建设。如豫北地区某地市成立由质监、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环保、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组成的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生产标准化、管理专业化、过程控制化的思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坚持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手段来抓。为此,领导小组专门抽调相关单位专家技术人员,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将农业科技成果和多年生产实际相结合,编制了农业标准化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先期分类收集整理了生产实践中常用的7类环境保护,农药、肥料使用,农业、林业种植,以及畜禽养殖和农机作业等相关标准200余项,编制成标准汇编。二是组织编写简明扼要、图文并茂的实用技术手册15种,形成了《农业标准化体系丛书》,印发量达到10余万册,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大批“看得见”“学得会”的技术模式,旨在为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最基础的管理和技术支撑,增强工作的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促进全市农业生产出更多质优安全、生态绿色、群众放心的农产品,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 做好农业标准化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2.1 加强标准化宣传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宣传栏、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种粮大户、菜农、林农、农业园区作业人员、农业投入品经销商等涉农群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使实施农业标准化成为农业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二是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班、研讨班、经验交流会,农业标准化成果展和现场会,通过感性认识提高农民参与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加强技术宣传,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要将技术标准(规程)以“明白卡、明白纸”等形式发放到生产者手中,使生产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行,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标准化素养。

2.2 开展标准化基础教育培训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对标准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基层推广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的标准化工作水平。特别要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普及标准化知识,使其成为农业标准化的中坚力量,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2.3 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学习

作为农业从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加强有关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更要加强对专业知识、业务领域知识的学习,这也是对实践和应用农业标准化的一种推动[2]。

如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在2015年进行了补充和更新。禁止使用的农药由原来的33种增加到38种,增加了氯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自2015年12月31日禁用;增加了胺苯磺隆、甲磺隆单剂产品,自2015年12月31日禁用,复配制剂产品自2017年7月1日起禁用,保留甲磺隆的出口境外使用登记;限制使用的农药由原来的17种增加到19种,调整了个别农药的适用范围。新增毒死稗、三唑磷,自2016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蔬菜上使用。作为农业工作者,尤其是植保和农资工作者,应该对以上情况或者业内知识的变化及时了解,避免发生国家已经禁用的农药,农资部门还在销售的情况。在查处过程中发现仍在销售禁用农药,应及时作出处理。指导农户用药时也要及时作出调整,撰写技术资料更要避免使用禁用或限用农药。

又如国家强制标准2014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则是2012版的更新版及增补版,2014版较2012版新增农药65种、食品43种和限量指标1 357项,同时首次规定了果汁、果脯、干制水果等初级加工食品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并明确规定12大类食品在检测中需要测定的部位和折算方法。作为农检中心、质检和食药监部门应该对这些标准内容的变动和增补谙熟于心,以利于指导或从事标准化检测方面的工作。

3 加快地方标准(规范)的体系建设的步伐

为深入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适应现阶段广大农民对农作物生产管理的需求,进一步规范农作物种植,加快豫北地区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农作物生产标准化和可追溯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推进农业种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形成有章可循、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豫北某市质监系统连续多年出版了当地的《地方标准汇编》。在标准的制定、审定、汇编过程中,当地农、林、水以及科研院所给予了大力支持,该标准体系的汇编出版便于质监系统和社会各界查询使用,对规范、指导农作物生产、管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大力加强省级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标准体系,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技术基础。为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该省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局等单位,组织省辖市有关部门一线的同志,围绕本省小麦、玉米、生猪、水稻、苹果、大枣、食用菌、肉鸡、茶叶等主导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收集和筛选了大量国内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征集多条标准体系的合理化建议。在认真研究分析标准的性质、对象与作用、使用范围、内在联系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目前生产实际急需制定的标准。从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主要标准文本等3个部分,研究制定了该省《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结构合理、体系健全、相互配套、内容全面,做到了产前、产中、产后相配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以及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作用,对于推动该省主导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4]。

5 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上提出,支持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这充分说明,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的创建和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已势在必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坚持集中连片、统一作物布局、具备一定面积规模,做到“选好一个项目,制定一个标准,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各地市应积极推进国家、省、市3级园艺蔬菜标准园的示范创建活动,示范区内要有完备的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做到按规程生产,生产有记录、质量有检测、责任可追究、基地要认定、产品要认证等等,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农业标准化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应积极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的产业化链条。鼓励龙头企业在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企业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6 鼓励企业实行相关认证,加强涉农产品在企业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建设

鼓励企业针对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生产加工特点,鼓励和要求涉农企业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以保证企业自身利益,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鼓励园区或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鼓励企业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MP(良好生产规范)认证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

7 参考文献

[1] 杨汉明,李铜山,张明勤.论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J].中州学刊,2001(4):46-50.

[2] 张吉国,胡继连.WTO农业标准与我国农业标准化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4):13-16.

[3] 于冷.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J].中国农村经济,2004(7):4.

化工年中总结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考核评价县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1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扎实有效推进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各项工作,确保按时达标夺牌。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落实和目标管理考评。

第三条考核对象

承担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目标任务的各相关部门及单位。

第二章实施考评

第四条考评的组织实施

考评工作在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

第五条考评内容

承担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目标任务的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贯彻落实《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责任分解表》、《城区单位庭院绿化任务表》的完成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全情况;

2、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经费保障情况;

3、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情况;

4、《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责任分解表》、《城区单位庭院绿化任务表》落实情况;

5、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部署的任务完成情况;

6、联动共创工作的配合推进情况。

第六条考评标准

1、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健全5分。

2、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经费保障10分。

3、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机制健全5分。

4、《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责任分解表》、《城区单位庭院绿化任务表》完成情况50分。

5、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部署的任务完成情况20分。

6、联动共创工作的配合推进10分。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考核采取百分制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按照《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考评细则》进行。

第七条考评方式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考评实行日常督查、年中初评和年度总评。日常督查按照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进行检查、评分,作为年中初评和年度总评的参考分。

为了做好迎接省住建厅的现场考核工作,分两次对各单位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进行考核,第一次是进行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初评,按照《考评细则》标准进行测评,考核情况向县委、县政府、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予以全县通报,得分占年度总分的60%;第二次考核是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总评,按照《考评细则》标准进行测评,得分占年度总分的40%,初评和总评得分相加为年度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考核得分。

园林绿化考评工作上半年以春季园林绿化工作为主,下半年的园林绿化考评工作以秋季园林绿化工作和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的考评为主。

第三章考核结果的运用

第八条考评结果作为年度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总结表彰的奖惩依据。

第九条奖励

1、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先进奖:一等奖2名,奖金1万元;二等奖3名,奖金6000元;三等奖4名,奖金3000元。

2、园林式单位奖:每个新增省级园林式单位奖励5000元;每个新增市级园林式单位奖励3000元;每个新增县级园林式单位奖励1000元。

3、园林绿化工作先进个人奖:每位园林绿化工作先进个人奖励2000元。

第四章附则

化工年中总结范文第5篇

二0__年,__街道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文化局等相关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当前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构建“和谐细河、文明细河”的总体部署,立足社区、面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合理有效的整合社区资源,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巩固社区文化队伍,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营造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品位,丰富和满足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现将一年来的文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20__年在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把街道文化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列入了街道全年工作计划;街道确定了一名党政领导主抓文化工作,由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组织具体负责社区的文化工作任务,形成了人员分工明确、层层有人抓的文化工作体系,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

二、抓好设施建设、整和社区资源

文化活动室及活动设施、活动阵地的建设是开展街道社区文化活动的根本,活动阵地和设施的多少、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社区居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街道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和创造一个优良的活动环境,采取“上级援助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自己筹措一点”的办法,改善了街道社区的室内外活动场所、文化设施等基础性建设。到目前为止,街道所辖8个社区均已成立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室,各活动室均达到了“文化氛围浓厚、服务功能齐全、站舍清新整洁、环境优雅和谐”的要求。作为街道、社区文化工作开展的阵地,各文化活动室均配备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活动室总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图书千余册,活动器材总值一万五千余元。除此之外,街道还努力挖掘、整合社区文化资源,组建腰鼓队、秧歌队、太极扇队、健身操队、太极拳队、武术舞剑队、老年书法队等专项文体团队。各文体团队积极参与市、区政府和街道组织的各项活动,累计全年开展活动一百余次,时时为广大群众奉献着丰富的文化盛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保持了街道、社区的文化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满足了居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多元化的需求。

三、开辟宣传阵地、推进社区文化发展。

为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街道在各社区设立了文化宣传栏。根据季节、气候、中心工作等客观实际,定期通过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向居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知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等。国家的大事、社区的好事都能及时的出现在宣传栏上,使居民、群众能更好的了解国家、身边发生的大事、好人好事,既能调节身心、促进健康,又起到了宣传造势、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确保各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创新文化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一年来,街道文化工作紧紧围绕着区委、区政府及街道的工作重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庆祝党的生日,“七一”期间街道所辖8个社区全部开展了“庆七一”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专场演出8场,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为迎接“中秋、国庆”两节,并结合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居民评比活动,举办纳凉晚会10余场;月日,与中苑街道共同在市红玛瑙广场成功的举办了“”广场文化演出;11月日,与中国银行共同在市委报告厅举办了“”廉政文化专场演出,精心的准备和演出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受到了与会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家庭成员的道德艺术修养,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二0__年,学苑街道先后被各家媒体报道余次,文化活动成果得到社会认可。

五、街道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各社区文化活动室没有足够的活动经费。每当社区计划为文化活动室添置一些图书、电教设施、活动器材时往往捉襟见肘。经费的紧张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活动室的完善和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阻碍了社区文化建设向前迈进的脚步。

2、街道和各社区的文化活动虽然开展的较多,但覆盖面还很小,往往只局限在各自的社区内部。未来的一年中,街道文化活动站会尽力想办法把文体活动的覆盖面加大,有效合理的整合各个社区的文化资源,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一些社会文艺团体请进

来,并把各社区的文化团队带出去,在让社区居民欣赏到更高水平的文艺演出的同时,也让全区乃至全市的群众感受到“学苑文化”的独特魅力与风采。3、文艺骨干队伍相对陈旧,人员年龄层面老化,专业技术较为落后。街道及社区文化工作者将着重组织和培养文艺骨干队伍,吸引热爱文艺的青壮年人参加到组织中,并邀请如群众艺术馆的老师等专业人士对社区文化团队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团队的整体艺术水平,努力推进群众自娱自乐的原生态文化。

二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居民群众文化素质为方向,活跃和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把社区文化工作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一项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促进街道、社区的和谐发展。

一是继续发挥社区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动员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文化阵地的建设中来,在陶冶自身的同时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文化成果。

二是努力做好先进文化社区创建的规划工作,着力抓好社区文化活动室及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抓好老年文化深化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中“三老”居民这一文化优势,在寒暑假为社区内的青少年、儿童讲授一些革命战争故事,增强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是以创建“学习型社区”和“文化型社区”为载体,在社区开展特色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的创建和评选活动。

四是立足社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社区文化主题月,结合一年中的各个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有内涵、有意义的文化活动。

化工年中总结范文第6篇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铁凝主持会议 金炳华作传达

1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召开七届四次主席团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文学界学习贯彻进行了部署。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主持会议,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传达了总书记和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期待;充分体现了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李长春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刻分析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刘云山同志对2007年的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08年宣传思想工作作了部署,对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求。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对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学工作和作协工作,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努力开创中国作协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回顾总结了2007年中国作协工作,就做好2008年中国作协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与会同志在发言中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作协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第七次全国作代会和中国作协七届二次全委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年工作以迎接、学习、宣传十七大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文学创作和作协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是文学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年。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到改革开放第一线和人民生活最前沿,创作一批反映改革开放30周年来我国面貌的巨大变化、反映人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开创中国作协工作新局面,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

会议推举杨承志为中国作协第七届书记处书记。

化工年中总结范文第7篇

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文件,传达学习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2007年中国作协工作,就做好2008年中国作协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

会议认为,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七大之后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从战略高度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在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期待;充分体现了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李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了五年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就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作出了部署。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对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学工作和作协工作,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努力开创中国作协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认为,2008年是文学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促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学创作,积极组织作家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到改革开放第一线和人民生活最前沿,创作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面貌的巨大变化、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加强对青年作家的培养,积极发展文学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为广大作家多办好事实事,建设服务型的和谐作协,不断增强作协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会议推举杨承志为中国作协第七届书记处书记。

化工年中总结范文第8篇

为进一步明确2011年度农村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促进全市农村文化工作者抢抓机遇,强化责任,务实工作,争创佳绩,实现农村文化事业跨越发展,为建设“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现对2011年度乡镇文化站工作目标考核提出如下意见:

一、考核内容

(一)争取领导10分

1、参与制定与政治、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有效实施。

2、乡镇党委、政府每年在两次以上会议上,专题研究文化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3、促进文化工作列入乡镇任期目标考核,作为检查政绩和评比先进的重要内容。

4、文化事业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其增幅(不含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投入)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二)基础建设23分

5、站房面积达标,土地证、房产证“两证”齐全,且按照规范要求,功能设计全面、合理。

6、站内建有图书室,藏书量达到5000册以上,音像制品100种以上,年订阅报刊30种以上。

7、所有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藏书1200种1500册以上,期刊20-30种,音像制品100种以上,并配有相应的活动设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8、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镇区基层服务点功能完善。

(三)队伍管理9分

9、健全站长岗位责任制和其他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阵地活动各项管理制度,并有考核措施。

10、加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文化干部形象,无违法、违纪及其他不良行为。

11、按要求及时报送月度计划,工作日志填写认真负责。

12、按要求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类会议、学习、培训活动。

(四)文化活动25分

13、文化站全年开放320天以上,节假日正常开放,有开放记载簿。

14、组织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确保全年每村放映不少于12场。

15、配合做好“送戏下乡”工作,按规定要求确保全年不少于4场。

16、举办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影响的文化活动4次以上,并及时报送相关资料。

17、开展阵地活动项目不少于10项,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18、参加全市性的文化活动,完成文艺(民俗)调演、各类文艺比赛等任务。

(五)文化遗产9分

19、重视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并有具体的措施。

20、配合市局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

21、完成第二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工作,实现村级普查全覆盖,做好符合条件项目的申报工作。

(六)文化市场9分

22、配备不少于两名文化市场监管人员,并正常开展工作。

23、组织取缔无证照游艺机室和黑网吧等违法经营行为。

24、文化市场管理有序,网吧、营业性演出、出版物等市场无违法、违规行为。

(七)文化产业3分

25、积极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从业人员。

26、完成市局交办的文化产业项目论证、编报工作。

(八)其他工作12分

27、工作井然有序,年初有计划、年中有小结、年末有总结,并及时上报市局。

28、按照局网站管理中心要求,及时更新《乡镇文化站风采》栏目,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一条。

29、加大宣传力度,乡镇文化工作或文化站自身工作成效明显、特色鲜明,受到新闻媒体正面报道。

30、所在乡镇范围内,文化经营场所无安全责任事故。

31、按要求填报省厅布置的文化事业年报及各类专项调查、统计表。

(九)加分项目

32、在市级及以上部门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比赛)中获得三等以上奖项。

33、组织群文创作,有作品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

34、开展省级特色文化乡镇、民间艺术之乡、历史文化名镇和文化先进乡镇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35、当年有“非遗”项目入选市级及以上保护名录。

36、乡镇文化工作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正面报道,或乡镇文化站当年受乡镇党委、政府以上表彰。

二、实行一票否决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评先资格:

1、工作人员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受到党纪、政纪或刑事处分的;

2、站房以变卖或租赁等形式改变用途的;

3、所在乡镇存在无证网吧、游戏机室或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被新闻媒体曝光或受到市政府通报批评的;

4、所在乡镇文化经营场所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5、在乡镇事业单位作风建设测评中名列后三位或被市列为整改对象的。

三、考核方法与要求

1、本《实施意见》是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市局成立专门考核小组,分年中、年末两次考核,采取检查软件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

2、市以上下达的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将主要依据本《实施意见》考核分值进行测算分配。

3、市局按25%左右的比例择优依次评定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同时可视情况设立单项奖。

4、各乡镇文化站上报的实绩与提供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考核小组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凡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取消参评资格。

化工年中总结范文第9篇

主题投资脱胎于国际背景下的产业发展与融合,区别于传统的行业和地区投资路径,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寻找驱动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外部政策等主导因素来挖掘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板块群和相关公司,并对此进行集中投资。近几年,主题投资在中国市场上从兴起、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主题基金的大量发行就是重要佐证。

虽对主题投资的研究在中国已有时日,但至今并未得出一个完整分析框架,通常不是以突发性事件为起点,就是抱定几个板块不放,或者完全以政策为导向,分析的结构和方法较为零散,更多归于偶然;同时,中国市场中与主题投资联系较为紧密的多以政策驱动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但由于缺乏更宽泛的宏观背景分析和对股票市场的认识,更让人认为主题投资无法捉摸。

我们认为,市场中的这些认识限制了主题投资的发展及对其深刻的认识,也并非所有的政策支持都能成为投资理由,而突发性事件转换成投资机会也需较多约束条件的同时达成。而且,我们也认为中国的主题投资区别于国外定义,要认识和研究中国的主题投资必须要从国内出发联系国际,这样才能有深刻理解。为此,我们认真梳理了自1998年以来各段时期市场的表现及背景,在此基础上来分析主题投资的逻辑所在,希望通过历史分析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中国股市走势的划分和历史中的主题研究

基于对中国A股市场的认识,我们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出发,在比较股市趋势和背景的前提下对相关主题做深入剖析,其主要方法是把自1998年以来的市场趋势进行了划分,并对每个阶段进行阶段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总结。

时点的选择

基于对中国股市成熟度的认识,我们采用自1998年起比较整理,其逻辑是:

1.新一轮经济的开始。与2008年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相比,1997-2001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经济危机较为相似,同时中国也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周期。

2.中外经济景气相互影响逐步增强。中国2001年加入WTO,2005年人民币升值,2008年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可看作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的联动性越来越紧密,中外政策影响和景气循环的共振逐步提高。

3.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1998年起中国开创封闭式基金,引进QFII等机构投资者,并加强对证券市场的整顿,完善发行和交易机制等,这些为现在中国股市的投资环境奠定了基础。

中国股市的划分及涨跌幅

从大势看,1998年-2010年之间,中国经历了三次上涨和三次下跌。上涨期为1998年1月-2001年6月、2005年6月-2007年10月,2008年11月-2009年7月,上涨幅度分别为85.75%、461.38%和97.37%;下跌期为2001年7月-2005年5月、2007年11月-2008年10月、2009年8月-2010年12月(未完),下跌幅度分别为52.18%、70.97%和17.70%。

观察三次上涨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政府搞活市场的政策和互联网泡沫(1998-2001年)、股改(2005-2007年)、四万亿投资(2008-2009年);三次下跌的标志性事件为,国有股减持和监管风暴(2001-2005年)、次贷危机(2007-2008年)、通胀抬头和地产调控(2009-2010年)。从内在联系看,股市不仅了反映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运行趋势,而且反映了经济对股市的边际效应和累积效应,重大事件对股市的影响力不可小视,特别是在转折期。

各个阶段股市运行的背景和行业表现

为了更好地观察每个阶段的股市运行,我们就以上6个中的5个阶段(第六个阶段相对时间较近且还未结束我们不做具体分析)对国内宏观、海外以及行业进行分析,从而总结每段行情的表现和逻辑。

1998年1月-2001年6月:上证指数上涨85.75%

影响这一趋势重要的因素主要是:

首先,国内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开始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财政支出比例由1997-1998年的16.3%上升到1999年的22.13%,之后逐年小幅增长,2001年财政赤字为1997年的5倍。金融政策进入减息周期,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98年的5.67%下降到了2001年的2.25%。这些举措对稳定宏观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此,投资为驱动中国经济发挥主导效应,房地产作为扩大消费的代表逐步成为支柱型产业。

国际方面,虽然1997年亚洲经济经受了大幅的挫折,但欧美国家经济仍然坚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IT产业带动下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直接拉动了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国制造业在人民币不贬值情况下其成本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可以说1998-2001年期间,中国的环境良好。

其次,积极的股市政策。1998年3月起第一批大型证券投资基金启动,6月降低印花税,1999年鼓励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同时,国务院批准搞活市场的六项政策,人民日报发文鼓励股市发展,这些成为股市上涨的直接利好。

第三,重组和互联网题材成为拉升股市的重要因素。1998年-2000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但PE保持上升趋势,事实证明当时总体是以题材炒作为主,股价上涨主要依靠估值的提升。但到了2000年下半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以生产资料和资源行业为主的钢铁、石化、电力等重工业业绩快速好转,板块上涨逐步从互联网转向周期类板块。

影响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首先,国内方面,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加入WTO、海外经济同时疲软及非典等因素促使国家保持着较为积极的货币财政政策。直至2004年中期,面对投资过热,政府通过直接调控与提高利率来限制钢铁、水泥、铝等行业,应该说这一阶段宏观经济处于上升期。

国际方面,2001年开始世界经济同时减速,库存和设备投资出现减少,以美国为首的IT生产逐步下滑,此后9.11事件、安然破产等严重打击美国经济和股市;欧洲出台减税、扩大就业政策,但欧元区在年末跌入负增长。不过欧美经济并未遭受重大挫折,这主要是美国消费市场仍然保持坚挺,而低利率又孕育了地产行业的兴起。所以除了2001-2002年之外,欧美经济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并不太大。

其次,国有股减持和监管风暴打压股市。1999年10月减持国有股政策公布,国有股减持将通过配售方式实现,12月开始试点。在此后的5年中,国有股减持成为打压市场的重大利空,虽然有保险等机构资金入市,但仍然被市场解读为增加供给、上市公司圈钱等。同时,基金黑幕和“股市论”等报道、史美伦铁腕监管等导致A股市场持续性下跌。不得不说,这些是主导当年股市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第三,稳定盈利股票凸显投资价值。2001-2005年,A股市场整体盈利能力出现趋势性下滑,但与此相比下跌更多的是PE,市盈率由70倍下跌到20倍左右,这是一段残酷挤泡沫的过程。在这期间,与大盘相比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稳定增长的价值股,以港口、机场、钢铁、白酒为主的板块个股出现了大幅的上涨。虽然上涨各有原因,但行业内稳定增长的公司价值是共通特征,同时机场港口也基本符合国家当时加入WTO的大环境。

影响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首先,国内方面,中国经济总体处于周期的上升期,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人民币升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成为当时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促发因素,这引发了央行持续提高利率。但在M1的持续上升过程中推动了流动性过剩,加上房价持续上涨,政府开始出台抑制投资的政策来规范各地各行业发展。

国际方面,全球景气上升,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全球股市连续创出新高。美国自2004年中旬开始进入加息周期,随着海外经济的向好,中国出口也持续增加。

其次,股改是主导这一期间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股改就是让国有股和法人股通过全流通实现与普通股一样的同股同权、同股同利。股改有国有股减持逻辑的影子,但让利小股东是核心所在。在人民币升值推动价值重估、资源价格上涨等因素下,中国股市创出了历史新高。此后虽有印花税上调等政策,也只是切换了板块的轮动,但难以阻挡上涨步伐。

第三,2005-2007年的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于股改和人民币升值,价值重估主导PE的快速上升。在这期间,企业EPS也出现了趋势性增长,与1998-2001年不同,这段时间是盈利和估值的双增长,但不可否认,总体还是估值增长所带来的。

2006年上半年主要是垃圾股泡沫,5/30之后蓝筹股大幅上涨,蓝筹股泡沫开始出现。从板块来看,以有色上涨为起点的这波牛市,所有行业均是大幅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是证券、有色和地产。

影响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首先,国内方面,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由于我国投放了过多的流动性,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政府采取了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清理地方融资平台、调控房价等手段积极应对。之后随着次贷危机逐步浮出水面,中国又把方向转向了保增长。

国际方面,次贷危机是影响股市的最重要因素。次贷危机不仅仅停留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更是影响到了以金融保险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并且从美国国内扩散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全球性的信用危机。

其次,A股市场本身也具有调整的必要性。高估值和过剩流动性推动股市上涨到了新的高度,但中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资产价格缩水、财富效应消退导致资本市场流动性由过剩转向不足。同时,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计划的推出和大小非的减持,导致中国股市原本脆弱的估值体系被瓦解。

第三,业绩和估值也是双双下滑,特别是估值从顶点的52倍下跌到13倍左右。在这期间,医药和农业板块较为抗跌。

影响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首先,国内方面,中国从2008年末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放大量信贷刺激经济,运用降息、减税、刺激出口、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拉动内需。M1同比增速08年底为6.8%,到了2009年最高为34.63%。

国际方面,各国积极的政策对应是关键所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在短短半年间,全球流动性经历了从最初的冻结到解冻到充裕再到泛滥的过程,这对资本市场的上涨、资产泡沫的产生和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政策是这一期间A股市场上涨的重要推手。在财政和贷款力度增加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实施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汽车家电下乡等政策。这些政策激活了实体经济,对股市也是直接利好。

第三,业绩和估值都双双上升,但主要还是估值上升所带来的。这一期间主要的投资机遇集中于节能环保、电力设备、有色、七大新兴产业等概念性板块。

总结:

通过观察以上各个阶段,我们总结了自1998年以来A股市场的涨跌、市场氛围以及主题投资的表现:在上涨背景下,主题投资相对活跃且板块涌现较多;在下跌的情况下,主题表现较少。相对于价值投资而言,主题投资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替代性,但有很大的特征,如牛市启动前主题板块相对活跃,估值上升期中多有表现等。同时,在六大区间内有些主题板块连续几年都有较好表现。

纵观A股市场历史涨跌,虽对股市的事后解释较为容易,但就其背后的历史涨跌逻辑,我们认为很难用单一指标或完美理论来解释全程,很多指标或理论仅仅在一个区间内有显著效应,而在另一段时间里会偏离方向,难以贯穿全局。但从股市和实体经济、政策的相关性来看,我们认为:

从长期的股市表现来看,实体经济的产业变迁和经济的结构变化是贯穿整个股市的本质所在,这也决定了长期主题投资的关键性逻辑,很多符合经济调整结构的行业穿越了股市周期的大幅波动;从中期来看,建立在以股市供求、政策、利润和估值角度等基本上的大势判断是理解股市的活性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股市的涨跌并不永远同步与基本面,重组等概念板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将会主导股价走势,这也是区别价值投资和主题投资的重要分水岭。对此,我们会对其背景、产生以及判断标准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短期来看,由于某种突发性事件所导致的行情是影响部分主题板块的重要因素,但不得不承认,要想把握这一行情非常困难。

重化工业发展与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主题投资

梳理近10年A股市场可以发现,中国股市的板块涨跌和中国经济模式及调整方向密切相关。以1999年-2007年和2007年-2010年的板块表现来看,前期重化工业和地产、金融涨幅居前,而后期的代表是医药电子等新兴产业,股市基本客观反映了长期发展模式和方向。从历史角度看,重化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和是中国股市最大的主题投资。

重化工业代表中国发展阶段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不仅是近1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而且也是主导股市的重要因素,这是由外需、居民消费升级和基础投资的合力而产生的。外需方面,中国一般贸易逐步替代加工贸易,而其中又以机电产品为主;内需方面,居民消费在80-90年代满足了吃、穿之后,从90年代后期逐步向住、行过渡,直接拉动了对房屋和汽车的需求。内、外需的升级促进了以电子通讯、运输机械和家电产品的大量生产,这又带动了企业对相关产业的投资,而且政府又加大了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这些合力使得实体经济中以中游机械产业为主的产业群急速扩张,并开始向上游产业延伸,这又产生了上游资源能源品行业的瓶颈效应。对以中上游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一认识,基本能够解释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历程。

从股票上来看,以电子机械、家电、钢铁等为主的板块成为直接受益者,从2000年中期开始持续跑赢股市。到2007年10月市场最高点时,中上游行业涨幅居市场前列。

城镇化还在延续

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地产行业发展是最大的受益群体。房地产改革可以追溯到90年代前期,但一直由于国家还存在福利分房以及地产市场的不成熟,房地产市场波澜不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地产发展的政策,取消福利分房,要想取得房屋都必须通过市场来交易,同时央行不断降低利率,按揭门槛也降至20-30%的程度,这些政策的推动使得对房屋的有效需求快速增加,并促使房地产价格上涨。

1999年-2003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时期,正是由于强劲的地产内需拉动,才使得经济增加并未因为非典而出现快速滑落,相反创出了阶段性的新高。

2003年中期,建筑部明确把房地产列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05年开始,虽然政策把稳定房价作为主要出发点并出台了相关的上调利率等措施,但并未撼动居民的购买欲望,也未实质性地改变地产商的盈利模式,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2007年底次贷危机。

可以说,房地产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国家、企业的行政分配体制转向市场化交易体系的典型,而且还创造并带动了中国的内需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建筑类企业为主的工程机械、水泥、钢铁等都直接受益于此。从1998年-2007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为快速的10年,而这其中所有的投资需求都围绕地产来展开。

重化工业发展带来的资源和环保问题

重化工业和快速城镇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但同时负面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其中之一就是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上升以及环境污染等外部性日益突出。1994年-2010年,世界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分别上涨了5.8、3.8和3.3倍,其中中国的需求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也是由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与此同时,中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牺牲环境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堪重负。

为此,实体经济出现了一波国内挖矿海外找矿的行情,国家政策也开始转向提高环保标准和出台环境保护政策,这使得股市中的相关板块在不同区间内出现了大幅的上扬。

长期主题穿越经济周期

综上所述,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行业不仅穿越了经济周期,也给投资带来长期巨额回报。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虽然中上游行业以及地产等周期性行业波动相对较大,但由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吻合,长期投资能够得到巨大的资本利得。

不过,长期主题投资需要克服的是中短期内股价的大幅波动和剧烈调整,同时在微观企业层面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特别是在经济下行阶段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在考虑长期的同时也要关注如何克服其波动性以及什么样的主题能够成为真正的主题投资。

中期主题投资总结和分析

相对于长期主题,中期的主题投资是市场关心的焦点,具有较大的实效性,有些也会逐步演变成为长期主题的一部分。总结历史发现,中期主题投资较侧重于事件的新颖性和重大性,同时事件的发展还需有较大深度和广度。

历年中期主题的总结

历年股市无论市场起伏,主题投资都会有所表现,牛市中主题涌现较多,而熊市中较少而已。即使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时期,主题投资也会有所涌现,只是时间长短不同。对此,我们按照年代顺序对当时较为典型的主题投资进行总结。

中期主题的规律

我们发现能够成为中期的主题投资大多具备以下几个规律:

首先,要具有较大的时代特征,或具有爆炸性效果。主题投资和价值投资不同,主题投资不注重企业的业绩和盈利,更注重的是这一事件或政策对相关股票的催化效应,所以一般来看越大越好,如果符合时代特征,那将会对相关股票形成最为直接的利好。最典型的如:1999年网络股板块的崛起正好处于国外网络股泡沫的鼎盛期,港口股的发力得益于中国加盟WTO,稀土股飞涨反映了国家的控制稀有资源的战略,而水利作为一号文件具有爆炸性。这些板块的表现都是在特定时期内首次出现,并具标志性意义。

其次,要具有新颖性。很多主题投资在第一次出现时都会带动相关股票的大幅上升,但第二次就不再作为催化剂存在,或催化作用弱化,比较典型的是人民币升值。2005年人民币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首次大幅升值,成为了地产、银行和航空等股票上涨的主要因素。但之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力逐步走弱,特别是在2007年之后人民币兑美元不仅连创新高且累计升值已经超过2005年,但已经不再对地产金融相关行业有任何催化作用。

第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主题的形成在刚开始之时并不会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有很多似乎会形成主题,但由于没有继续深化或影响范围不够广而逐步消失,形成不了真正的主题投资。能够成为真正主题的一般都有1-2家上市公司作为龙头,随着事件影响力的扩大和深化有其他公司同步进入上涨行情,这不仅扩大了主题的容纳范围,而且还延长了共同上涨的时间。上述图表中列出的历年主题基本都持续在3个月以上的时间,更多长达1年之久,而进入这一主题的上市公司家数是逐步增多的,到投资后期许多没有这一业务的股票也进入主题投资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999年网络股泡沫时代连上海梅林等不具备网络的公司都牵强附会出现上涨。

第四,要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主题投资虽然不太重视业绩,但如果这一主题不能给上市公司盈利带来明确的大幅的改善,那也将会影响到主题效果。只有那些能够给相关股票带来巨大想象空间的主题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第五,主题持续的时间受到盈利的约束。无论任何主题,最终都将受到盈利的制约,如1999年的网络股,2002年的重组股以及2007年的垃圾股等虽然都有一波大的上涨行情,但许多股票由于没有得到业绩的支撑而出现了下滑,主题再大最后还是要得到盈利的确认。

主题投资的框架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得出了如下主题投资的框架:

一、如何判断主题:

我们认为效率和时间应放在第一位,对于最新发生的事情需要第一时间去研究和了解,而深度之后应该及时跟上。

二、主题的来源:

主题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内外政策和突发性事件,同时还需要兼顾长期累积起来的问题。以近两年所发生的事件及政策,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如:时代特征相关:工业化、老龄化、能源瓶颈证券制度驱动:新三板、国际版、转融通事件驱动相关:迪斯尼、日本地震、央企重组产业政策驱动:高铁、稀土、文化产业。

三、主题来源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时代特征大主题:催化剂

2.持续的时间,影响的范围,程度越大越好

3.大而泛的东西尽量不能成为主题

四、主题的标准:

新颖性:第一次在资本市场出现爆炸性和空间:假设能做成且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催化剂:持续性的催化剂,并且会显著加速。

化工年中总结范文第10篇

1、在工作实践中,我参与了许多集体完成的工作,和同事的相处非常紧密和睦,在这个过程中我强化了最珍贵也是最重要的团队意识。在信任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思想统一,行动一致,这样的团队一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工作中很多工作是一起完成的,在这个工程中,大家互相提醒和补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的工作中沟通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信息处理的及时、有效和清晰。

2、工作的每一步都要精准细致,力求精细化,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我在平时工作中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能够积极自信的行动起来是这几年我在心态方面最大的进步,现在的我经常冷静的分析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问问自己付出了多少;时刻记得工作内容要精细化精确化,个人得失要模糊计算;遇到风险要及时规避,出了问题要勇于担当。

3、在工作中,经过实际的教训,深刻理解了时间的滞延是对公司很大的伤害,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前,一定要对业务流程很了解,在工作之前,多辛苦一下,减少因为自己对工作流程不能很好的表达的原因,耽误公司的生产。

在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技术上和业务上的知识,也强化了生产的质量、成本、进度意识;与身边同事的合作更加的默契,都是我的师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也非常庆幸在刚上路的时候能有他们在身边。我一定会和他们凝聚成一个优秀的团队,做出更好的成绩。工作教训:

经过这一年的工作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离一个职业化的人才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和工作思维的不成熟,也是我以后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地方。仔细总结一下,自己在全年的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方面做得不够好:

1. 工作的条理性不够清晰,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在工作时间很仓促的情况下,事情多了,就一定要有详实而主次分明的计划,哪些需要立即完成,哪些可以缓缓加班完成,今年在计划上自己进步很大,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2. 对流程不够熟悉;

在工作中,发现因为流程的问题而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有点多,包括错误与缺漏还有当时设计考虑不到位的地方,对于这块的控制力度显然不够。平时总是在干活,但说到底对工序很熟悉才是生产很好完成的前提。

3. 工作不够精细化;

平时的工作距离精细化工作缺少一个随时反省随时更新修改的过程,虽然工作也经常回头看、做总结,但缺少规律性,比如功能修改等随时有更新的内容就可能导致其他的地方出现错误。以后个人工作中要专门留一个时间去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实现精细化。

4. 缺乏工作经验,尤其是现场经验;

今年的现场经验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整个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一些细节上还缺乏认知,具体的做法还缺乏了解,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力度。

5. 缺少平时工作的知识总结;

在工作总结上有了进步,但仍不够,如果每天、每周、每月都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工作的是与非、得与失,会更快的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此项也作为重点来提高自己。

6. 做事不够果断,拘泥细节,有拖沓现象;

拖沓现象是我很大的一个缺点,凡事总要拖到后面,如果工作更积极主动一些,更雷厉风行一些,会避免工作上的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其实有时候,不一定要把工作做到细才是最好的。进度、质量、成本综合考虑,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随时修正。事事做细往往会把自己拘泥于细枝末节中,学会不完美也是工作中的一个进步,也是对精细化工作的一个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时时刻刻注意修正自己不足的地方,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成长为一名公司优秀的职业化人才。

五、工作计划

其中,以下几点是我下年重点要提高的地方:

1、 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做事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

2、 工作要注重实效、注重结果,一切工作围绕着目标的完成;

3、 要提高大局观,是否能让其他人的工作更顺畅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

4、 把握一切机会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平时知识总结工作;

上一篇:设计年中总结范文 下一篇:项目年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