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书范文

时间:2023-02-22 08:29:47

公证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证书;证据效力;证明力

一、 公证及公证书效力概述

(一)公证及公证书效力的概念

公证是指依法设立的公证机构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的程序证明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非诉讼活动。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2条规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公证书效力是指公证书作为一种可靠的依据,具有特殊的效力,特别是证明效力,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经公证文书认可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及文书可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二)公证及公证书效力的历史沿革

公证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它源起于古罗马时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证制度又盛行于中世纪的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并进而发展成拉丁公证制度,为欧洲国家所采用。对于公证书的效力,欧陆拉丁公证制度国家大都赋予了公证人以崇高的社会地位及公证文书较强的证据力和执行力。

公证制度在近现代才为我国所引进。1908年的《大清律例》中对公证制度有框架和原则性的规定,但并未得到实施。1946年,哈尔滨市人民法院开始开展公证事务,公证办公室设在非诉讼科,由法官兼办。1951年9月3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暂行组织条例》,规定公证及其它法令所定非讼事件,由县级人民法院和中央及大行政区直辖市人民法院管辖,正式确立其公证制度之法律根据。1982年4月13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恢复公证制度,并就公证之性质、任务、管辖、程序等方面,加以完整系统化之规定。其后,中国国务院司法部自1990年期开始着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的制定工作,并于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而对于公证法的效力,《公证法》第36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该项公证的除外,这一条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证的证据效力”。

二、公证及公证书证据效力初探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公证事业也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以笔者所在的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公证处为例,2012年我处全年办证53483件,其中经济类4672件,民事类17634件,涉外类31177件,所办事项涉及合同、遗嘱、继承、招标、拍卖、开奖、委托、声明、出生、收养、亲属关系、生存、死亡、保全证据等等一系列的数十项公证事务,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公证事业的作用,能够公正高效的预防纠纷以及极大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为公证的证据效力作用的发挥,所以使得公证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目前的公证书证据效力的制度体系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证书的证据效力,《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公证证明的除外。2005年在我国的公正历史上可以被看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实施,该法的出台也被看做是我国公证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标志。《公证法》第36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该项公证的除外。而对于错误公证书的救济,当前,《公证法》第39条和第40条规定了诉讼中公证书证明效力的异议解决程序。

(二) 公证及公证书的证据属性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了八种证据种类。同时,《民事诉讼法》第69条又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公证证明的除外”。可见,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书当事人不需要自己举证证明,不承担证明责任。但公证证据并非绝对不能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卫平教授认为,公证证明或公证被至少包含着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能够证明了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与案件事实本身不相吻合,从而让公证证明失去意义;第二,公证文书的不真实或者非公证机构或公证员的意思表示,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了这点也能否定作为公证证明的文本载体;第三,公证行为违法,公证文书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作,当事人对此提出证据证明了的,公证证明也会被否定。

三、公证及公证书证据效力完善

对上述公证及公证书的证据属性的三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完善。第一种情况当事人对公证证明的事实真实性进行直接抗辩,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求当事人对公证证据的抗辩达到较高的标准,达到充分程度,才能对公证证据实现有效的抗辩。第二种情况是对公证文书本身的真伪做出质疑以及抗辩,当事人只要能够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公证书是伪造或者变造的,经法院查证属实并予以认可的,法院当然不予采信该证据。笔者认为,采用一般的质证的程序对公证书的真伪进行质证,这便磨灭了公证证据的特殊性与优越性,不利于公证证据在诉讼中效力的发挥,我国的民诉法对相关规定应作出改进。对于第三种情况,我国《公证法》第39条规定了公证书的复查。对复查的规定,笔者有以下看法:其一,制作公证书时程序有错误或者瑕疵,很多程序上的瑕疵事后是没办法弥补的,那么公证员协会在对当事人提出复查申请后该怎么确定公证书的效力,公证员协会把握的原则和尺度是什么?其二,《公证法》第39条规定了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出复查申请的权利,却并没有规定公证员协会不予普查的救济途径,我国相关法律对此缺少后续规定。其三,法律把当事人复查的判定权力赋予了公证员协会,这无异于“自我手术”,怎样确保公证员协会判定的公平性?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公证所具有的证据效力使得在法庭审理中,若出具经公证的证据,则法院应当予以采信,而不用经历复杂的质证程序,提高了诉讼效率。当事人也会在纠纷产生之后,预测败诉的风险,往往会采用和解或者调解的方式结案,从而减少了诉源,缓解了法院的诉累。探究公证及公证书的证据属性,对公证效力的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公证处)

注解:

[1]中国公证协会 组编:《公证员入门》,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3页;

[2]参见王胜明、段正坤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218页;

公证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证证明;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注意的问题

公证证明债权文书有强制执行效力是公证机关的一项特殊职能,但这种证明并非随意出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以下称《联合通知》)第一条规定: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债权文书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2)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3)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凡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债权文书,只要当事人自愿申请,公证机关均可受理并出具强制执行公证书,确认该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公证证明债权文书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即哪类债权文书可以证明有强制执行效力,哪类不可以证明。《联合通知》第二条对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范围作了具体规定,但是公证机关在办理此类业务时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同文书不等于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

《联合通知》第二条规定,公证机关可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为:(1)借款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2)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3)各种借据、欠单;(4)还款协议。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使被执行的当事人履行其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因此公证机关只有对无疑义的追偿一定数额的债款或物品债权文书,有条件的给予司法证明,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才能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其他任何公证行为无论在证书上有无强制执行的记载,都不发生这种效力。在办证实践中,如果审查不严,把合同当事人既相互享有权利又相互承担义务的双务合同认为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债权文书而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使公证书出现错误而无法执行。因此公证机关在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时,必须严格审查合同内容。这类合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真实、无疑;二是单务的债权、债务关系要明确肯定;三是双方当事人对债权、债务无疑义,切不可把一切合同文书等同于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而办理。总之,公证机关对一般的合同文书无论在签订阶段还是在履行阶段都不宜出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证明,否则,将给人民法院的直接执行带来困难,实现不了不经诉讼直接执行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强制执行的实际意义。

二、公证机关在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时,应审查当事人对强制执行的意见和看法

在《联合通知》第五条第三款中规定:公证机构在签发执行证书时应当注意审查债务人对债权文书规定的履行义务有无疑义,这就是说在债权文书中必须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在办证实践中,有些公证员认为,强制执行的约定不能产生强制执行效力,因为强制执行为国家权力,只能由特定的国家机关赋予,而忽视了当事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效力约束的承诺与公证机关在公证书是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公证机关在办理此项业务时,应当注意债权文书必须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这样既说明有争议而无需进行诉讼,也说明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对债权债务关系的内容没有争议,及时调整债权债务关系,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三、赋予强制执行债权文书中给付标的必须清楚、准确,并适于强制执行。

赋予强制执行的债权文书,债权债务关系必须明确,双方当事人之间债权债务的性质、名称、种类、数量、质量、规格、坐落地点、履行约定、履行情况等清楚,明了,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就可以认定,便于执行机关执行。如对动产中的种类物,因其具有可替代性,使得执行对象不明确,任意执行又容易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因此这类财产不能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如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必然使其无法执行而极大地影响公证书的效力。再如对共有财产出具强制执行公证书时,由于涉及共有人的利益,对共有人也一定要严格审查,看其是否同意执行,如没有共有人的承诺,这类财产就无法适用强制执行。

四、对设置抵押、担保的合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时,必须明确抵押人、担保人是否愿意接受强制执行

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抵押权具有从属性,即抵押权具有从属于被担保债权的属性,被担保债权为利,抵押权为从权利,依照从权利依附于利的原则,抵押权的发生、转移或消灭,从属于被担保的债权,这种从属性就使得我们在办理此类合同时,只对主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而忽视了抵押人、担保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这必然使得强制执行公证书成为一纸空文,直接影响到公证执行效力的实现。因此,我们在办理此类合同时,必须注意,主合同与抵押、担保合同是两个独立的合同,各有其合同当事人、内容、标的等条款,故抵押、担保合同可单独或与主合同一起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使得抵押担保合同的强制执行效力完全具有可操作性。

公证书范文第3篇

老妇人颤抖着双手,从信封中摊开一张泛黄照片,一个小男孩清秀的脸跳了出来,他站在一棵松树前,略露羞涩。

那是老妇人死掉16年的儿子。

1994年5月25日下午,河南省驻马店刘阁乡大高庄农民陈青,在村头亲眼目睹了儿子高连军被警察王春章、李新胜射杀。在随后地方当局抢夺尸体强制火化的争执中,一名警察用脚踩烂了陈青的左脸,那一刻,她脸皮绽开,血肉黏连在柏油路面上。

杀人警察和袭击她的警察最终都逃避了惩罚,她随之开始了长达15年的漫长上访。

2009年3月4日,当地警方决定支付其50万元补偿金,并在公证处加以“公证”,以示效力合法――试图阻止这位66岁的老人继续上诉控告。

注视着照片上这个永远停留在18岁的少年,陈青左脸皮猛然上下跳动,抽搐,粗糙狭长的眼睑也瑟瑟翻抖,遮住眼球。少年的脸渐至模糊――颗子弹撕裂了他的胸膛,留下指头大小的小孔,血如注冒出……

老人一阵惊悸,醒来,浑浊的眼泪在脸皮的疤痕上流转。往事时常如梦靥般,随时闯入她的思绪。

被“公证”掉的控告权

陈青“答应”收到钱后不再上访,在驻马店市天中公证处,驿城公安分局和陈青夫妇的“不再上访”协议书被正式公证,以示效力非凡。

2010年4月8日,陈青收到意料之内的一笔“巨款”。

驻马店市公安局驿城分局支付给她30万元人民币的“终绪陛补偿款”。这是自19蛑至今,陈青的儿子高连军被枪杀后,在长达数十年的上访中,陈收到的最为昂贵的一次补偿。

早在2009年3月4日,陈青和丈夫高国玉被警察带到驻马店市天中公证处,与驿城公安分局副局长吴书文签订一份协议书。

协议书记录,“鉴于李新胜、王春章二人使用枪支不当的错误,导致陈青夫妇长期多次上访的后果影响,市局纪委建议对王春章劝其病退,不再行使警察职权,李新胜免去看守所副所长职务。”

但是,协议书同时还要求陈青夫妇“放弃对民警王春章、李新胜二人及其所属单位的一切法律追诉”,二人将获得30万元“终结性补偿款”。

陈青与高国玉在协议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公证员杨进喜主持了这场签字仪式,并将协议书正式公证,以示效力非凡。

2010年4月17日,当着CCN记者的面,杨进喜再次翻看陈青的公证书,称其合法性不容置疑,“因为这是双方经过协商而达成一致的协议”。

“想上访就不能拿钱,他们(陈青夫妇)的目的还是要钱,公安局之所以愿意赔偿,是因为要构建和谐社会,明白吗?”杨笑着反问道。

当日,CCN记者在电话中向王春章询问此案,王立即表示:“这件事必须联系公安局,让局长通知我,才能接受采访,我不想提这件事了!”

王春章说,陈青的儿子高连军是“负案在逃”的嫌疑犯,但他拒绝透露高所负何案。1994年,此案案发一周左右,驻市驿城晚报立即消息称,高连军系“负案在逃”的嫌犯,在抓捕过程中被王春章、李新胜二人击毙。

对于是否仍在治安支队工作,王忽称已经退休了,一会称“嗯”,语气含混。

驻市驿城公安分局局长孙友民询问完CCN记者身份后,称现在正在出差,便匆匆挂断电话。副局长马力表示,他对此案并不知情,因为“李、王二人已调至市公安局工作”。

当日,《长城月报》致电驻市看守所,询问李新胜下落,得到答复称李在拘留所任职,而拘留所一值班警察在电话中透露,李新胜已调至收容教养所任副所长。

驻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民警也在电话中答复,“他(王春章)还在治安支队工作”。

自始至终,陈青都无法查证她的儿子究竟有何案底。她想起,一位叫曹保民的村民曾洗劫高家,掳走了自行车和衣服,被高连军发觉后报警,人赃俱获,被劳教半年。曹获释后,又举报高连军偷盗。这被陈认为是警察“抓捕”高连军的原因,但高的逃跑“挫伤了两警察的自尊心”,导致枪击案发生。

“这份公证书企图利用金钱剥夺民众上诉控告的权利,不但违法,甚至违宪。”陈青的律师胡建楠称,即便高连军真的有犯罪嫌疑,也不足以达到开枪毙命的地步,两警察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况下,经警告无效的,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此后,陈青多次向法院、检察院提讼,要求追究王、李二人的刑事责任。驿城区检察院称,

“因现场未能提取弹头弹壳,无法认定是王春章还是李新胜将高连军开枪打死”,遂做出撤案决定。

这迫使高家踏上旷日持久的上访之路。“我们上访,从来没要过钱,都是公安局自己给的,告一次给一次,告的狠了,给的就多。”陈青说。

艰难的上诉

陈青的上访从未停息,她称,15年间她进京上访共72次,花销无数。

从1994年至1997年,陈青的老伴高国玉往返郑州上访二十余次,均无功而返,被陈怒斥,遂决定亲自上阵。

在郑州,陈青递交的申诉材料总是被退至驻马店当地解决,让她失去信任。1998年3月,一个炎热的日子里,陈青扛着塞满铺盖和塑料布的化肥袋子,到北京告状。

白天,她跑到天安门,双手高高举起自己的申诉材料,期望能够引起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晚上,则在北京街头乞讨,到饭店讨要剩菜剩饭充饥,然后在公园草坪上睡觉。

1998年,陈青并非没有收获。11月19日,驻马店办公室给予陈青5万元经济补偿,但被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到处上访”。

在2001年和2004年,陈分别获得5万及3万的经济补偿。但陈青的上访从未停息,她称,15年间她进京上访共72次,花销无数。

2005年5月,《东方今报》报道河南南阳一起命案,与高连军案颇有相似。62位人大代表前后8年的呼吁最终让此案浮出水面,死者家属获30万赔偿,打人警察被判死缓。

这曾让高家看到希望。

2005年12月2日,陈青来到驻市检察院申诉,希望比照南阳个案赔偿。在市委门前,陈看到自己的访友赵群德正与保安扭打,遂上前询问:6日,陈与访友王兰英等人在河南省公安厅上访。31日,陈收到一份劳动教养决定书,称其在驻市市委门前“无理阻拦车辆”,在省公安厅“缠访缠诉”,被判劳动教养两年。

在河南女子劳教所,陈青制造了2年搓澡巾。2007年12月,劳教期满,陈没有立即回家,而是来到驻马店驿城区公安分局,继续申诉。

“我儿究竟犯了啥法,平白无故就被开枪打死了。”她絮叨不止。

16年前,那个发生在麦收时节的血案,随时闯入她的脑海。

少年之死

“王春章掏出手枪就打,李新胜追了几步,也开枪了。”陈青惊恐地看到,子弹在儿子脚下发出一连串的“啾啾”声,腾起一阵烟雾。

每年夏天麦收时,驻马店大高庄人总忙个不停。割麦,拾麦,用铁叉把麦穗铺在马路上,等过路的汽车来回碾压。傍晚,麦粒就铺了一地,再用簸箕装进麻袋,省力,省钱。

1994年的夏天,在农民陈青看来,与如今也没什么两样,

“收麦就是忙”。好在丈夫高国玉手脚勤快,还有两儿一女,大儿子高书军21岁。二儿子高连军18岁,都是干活的好手。

一条蚁蜂路东西贯穿大高庄,路北侧是陈青家的麦地。

5月23日,晴天。一大早,高连军从村支书家借来一台小收割机,来来回回几趟,金黄的麦子就齐刷刷地躺在地里。他接着跑回家,喊一家人“捞麦”,把麦穗铺在马路上,“晚了就没地方了”。

这让陈青夫妇大为惊喜,前一天晚上,高连军只说了句,爹,咱们明天割麦吧,人家都开始割了,“没想到一大早就割完了,这小子真勤快!”

中午,陈青喊高连军回家吃饭,高吱了一声,就枕着麦垛睡着了。“他这是累了”,父亲高国玉这么认为。

除了高连军,高家一家四口匆匆扒了口饭,急忙赶回麦地。高国玉担心二儿子口渴,拎了瓶啤酒给他,高连军说,“翻完麦子再喝”,就把酒瓶依在麦垛旁。

陈青和大儿子高书军往马路上抬麦,高国玉和二儿子高连军拿着铁叉翻麦。蚁蜂路上,父子俩小心翼翼注视着过往汽车,车一来,躲车,车过后再翻麦,麦粒四溅。

下午4点,刘阁乡派出所一辆警用吉普车行驶至大高庄。麦收时节,陈青时常看到这样的警车巡逻,“农村贼多”。

蚁蜂路南边,村支书高明亮正在收麦,他抬头看到,这辆警车似停不停,却又调转车头,停在高连军面前。几分钟后,他听到了“砰砰”的十几下、像鞭炮爆炸的声音。

彼时,刘阁乡派出所民警李新胜推开车门,一只脚踩在车上,另一只脚站在地里,侧着身子,冲高连军喊,“站住!”派出所所长王春章也下了车。

陈青称,高连军是受到惊吓,拔腿就朝她跑去。但脚上的黑色拖鞋影响了高连军逃跑的速度,新割的麦茬锋利无比,刺痛他的双脚。

“王春章掏出手枪就打,李新胜追了几步,也开枪了。”陈青惊恐地到,子弹在儿子脚下发出一连串的“啾啾”声,腾起一阵烟雾。高国玉冲警察喊道:“我们犯了啥法,凭啥开枪打人!”

但一切终究无济于事。一颗子弹击中了高连军的右手,而另一颗,则从后背击穿心脏,形成致命伤害。

高连军中弹后,双膝跪在地上,还未倒下,陈青一把将其揽入怀中。血从高连军胸前指头大小的窟窿里涌出,他双眼圆睁,眨了一下,眼球泛成一圈白,不动了。

陈青用手抚合儿子的眼睛,让其瞑目。她抬眼望,十几米远的地方,两警察正端着枪,手足无措地站在路边。

顿时,这个农村女人愤怒了。她把麦茬踩得嘎嘎作响,飞快地从麦地跑到路边,一把夺下两警察的手枪。

警察王春章和李新胜没有说话,乖乖缴械。麦地里,上百名大高庄村民开始聚集围观,目睹这场猝不及防的血案。

陈青坚称,她曾闻到两人满嘴酒气。由于时隔久远,这一说法没有得到村民的证实。

当时,王与李曾试图说服高家,要把尸体抬至医院抢救,但有村民说,“人已经死了,尸体抬走就不给你了”。王似乎意识到什么,突然冲破人群,沿麦地沟渠往西,弃车逃跑。

这让在场村民极为恼怒,纷纷把怨气发泄到李新胜头上。有人让李跪下认罪,李立即双膝跪地,耷拉着头,眼睛木然低垂,还有人趁机踹了他两脚。

村支书高明亮闻讯赶来,说,先别打人。

陈青从麦垛旁翻出一件白衬衣,盖住儿子高连军的脸。一侧,那瓶未及开启的啤酒也躺在那里。

无法确认的凶手

装着高连军尸体的车从医院太平间门口驶出,陈竭尽全力翻身,“要看儿子最后一眼”,左脸顿时被粗糙的柏油路面划成碎片,露出骨头。

当日下午5点,大量驻马店警察出现在大高庄,将高家围拢。

驻市法制科科长齐保现(音)告诉陈青,天气炎热,尸体要被运到太平间,以便保存。为了打消陈的顾虑,齐还承诺,将一辆政府公务车押在大高庄,置换起初的警车,遭陈拒绝。

但陈青无力阻止尸体被运走,遂提出要求:尸体不能解剖;尸体不能火化;尸体必须运回。当日下午6点,陈青与高国玉跟随警察携尸来到驻市人民医院。两人在医院门口被赶下车,只能目送儿子的尸体被送至太平间。

当晚,大高庄村民送来被褥和遮雨的塑料布,陈、高二人在医院门口一棵法桐树下徘徊,夜宿。

翌日,尸体被解剖,称死者系“枪弹贯穿心脏致使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高家亲属又送来高连军出殡用的寿衣。此外,亲属多方打听。还带来一个让他们不安的消息,

“尸体两天后将被火化”。

第四日,5月27日凌晨4点,在法桐树下守夜的陈青夫妇遭到警察袭击。两个警察架起高国玉,扔到远处;三个人却无法按住陈青老太,一警察用脚踩住陈的脸,让她动弹不得。此时,装着高连军尸体的车从医院太平间门口驶出,陈竭尽全力翻身,

“要看儿子最后一眼”,左脸顿时被粗糙的柏油路面划成碎片,露出骨头。

模糊中,陈青只听到卡车驶出时炸雷般的马达轰鸣,从她身边绝尘而去。陈一阵眩晕后,趴在地上放声大哭,“最后一眼都没看成。”

凌晨5点多,天已放亮,大高庄村民50多人挤在两辆三轮车上,急速驶往太平间,看到满脸血斑的陈青,才知白跑一趟。随后,这群手足无措的农民驾车来到驻马店市政府,试图上告申冤,发现连门都进不去,遂驾车绕市政府一圈后离开。

“杀人偿命,古之常理,他们是公安民警,坐十年八年牢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部门,非得抵命不可。”2010年4月18日,高国玉,这个凡事谨小慎微、在山上敲了一辈子石头的老头说。

风从南方吹来,掠过驻马店大高庄西侧的麦田,掀起层层绿波。这座接近南方的小城已经十分温暖。

陈青夫妇穿越麦浪,他们把脚高高抬起,避免踩到麦苗,互相搀扶着向一座孤零零的坟包走去,坟没有墓碑,葱郁的麦苗即将淹没它――里面躺着18岁的高连军。由于未婚天逝,他不能被埋入高家祖坟。

陈青双膝跪在坟包面前,低声啜泣。10天前,驿城公安分局的30万赔偿悉数到手,她想藉此告慰亡灵,当作二儿子在拿命为他们养老送终。

公证书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 委托 委托合同 不可撤销

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目前在我国还不是专业的法律术语,只是存在于学者的观点和公证实践中,还没形成比较权威性的定义。笔者认为,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是指在申请办理公证的委托书中含有不可撤销、不可单方撤销等内容的公证文书。此类公证书在我国公证界目前存在着两种普遍的观点,一种是不能办理的否定说,另一种是认为可以办理的肯定说。笔者认为能否办理此类公证书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折衷处理,即公证处不可一味片面地采纳不能办理的否定说或可以办理的肯定说,关键是如何发挥公证员的专业优势及特长,把这类公证书办好,让这类公证书发挥应有的用处,同时降低公证风险。笔者将这种观点归纳为折衷的肯定说。笔者借助本文,结合本处办理此类公证书的实践经验,在阐述否定说及其理由、肯定说及其理由基础上,提出和阐述折衷的肯定说,以期抛砖引玉。

一、否定说及其理由

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同时,该法第69条第2项规定:“被人取消委托的,委托终止”。持否定说的学者同行据此认为,委托书作为一种单方授权行为,委托人有权选择自己信赖的人授权给他,让他为自己的利益从事某种法律行为,同时,当自己改变授权意愿时,也可以将授权予以收回,从而终止委托。可见,委托人在委托书中的不可撤销承诺同样具有单方性,这种单方承诺随时会随委托人取消委托而失效,因为它并不能产生限制委托人行使撤销权的实际效果,因此,该单方承诺不具有实际的法律意义。对于没有任何法律意义的条款,公证员可建议委托人删除。委托人坚持要求写上的,公证员可建议其与受托人一起申请办理委托合同公证。若其拒不删除也不愿意办理委托合同公证的,可拒绝受理公证申请。

二、肯定说及其理由

持肯定说的学者同行认为,当事人之所以约定“此委托不可撤销”,往往是因为受托人已经支付了“对价”,如委托人可以随意撤销委托书将损害受托人利益,因此,规定委托书不可撤销是合理的,公证机构是可以办理的。

三、折衷的肯定说及其理由

笔者认为否定说、肯定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无论采纳哪种观点,将对我国公证事业会产生不良影响。笔者在吸收了否定说、肯定说它们的合理性,摈弃了它们的片面性基础上,提出折衷的肯定说。笔者认为折衷的肯定说有法律依据、约定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具有相对的科学性。

(一)法律依据

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同时,该法第69条第2项规定:“被人取消委托的,委托终止”。我国《合同法》第410条规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应当赔偿损失”。从上面的法条可以看出,委托书可以单方取消的,委托合同也可以随时解除的。委托合同公证也如同委托书公证也存在着随时被解除的风险,根据持否定说同行的逻辑,办理委托合同公证同样没有意义。持否定说的同行却认为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不可以办,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合同公证可以办,这不符法理,逻辑矛盾。再说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合同公证可不可以撤销,也并不是委托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有约定了不可单方撤销的规定或条款,当事人因此就不会单方解除委托合同。根据持否定说同行的逻辑,既然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合同公证可以办理,那么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也照样可以办理。况且从上面的法条看,我们同样也可以理解为当事人也可以不行使单方取消权或单方解除权,对自己的权利可以进行自我限制或放弃。民商法关于民事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一般采取任意主义,不像行政法、刑事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采取法定主义,不可以随意放弃或不履行。何况从目前的立法趋势和司法实践上看,行政法、刑事法在涉及较轻微的违法、犯罪方面的处理手段也越来越趋同于民商事法,如劳动法中工伤赔偿当事人在得到工伤赔偿后自愿放弃诉权,刑事法中的认罪协商,侵害人与受害人通过和解而免于刑事处罚等。笔者认为,上述法条正是折衷的肯定说存在着法律上依据。

(二)约定依据

正如持肯定说的学者同行认为,当事人之所以约定“此委托不可撤销”,往往是因为受托人已经支付了“对价”。在公证实践中,确有不少委托人与受托人或指定受托人的人在申请办理此类公证书前,已经在他们之间的买卖、抵押等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办理不可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或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合同公证作为双方的权利义务之一,作为违约责任条款之一。笔者认为,这是公证处办理此类公证书的合同上的依据。

(三)理论依据

中国公证协会关于《办理房屋委托公证的指导意见》、中国公证协会关于对《办理房屋委托书公证的指导意见(送审稿)》的说明均未对载明“此委托不可撤销”内容的委托书能否办理公证的问题未进行明确的规定。中国公证协会认为,目前确实存在着上述笔者所述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委托是基于信任而产生的民事法律行为,委托人有权随时撤销委托,《合同法》也明确规定了委托人和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此,对载明“此委托不可撤销”内容的委托书不予办理公证。另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之所以约定“此委托不可撤销”,往往是因为受托人已经支付了“对价”,如委托人可以随意撤销委托书将损害受托人利益,因此,规定委托书不可撤销是合理的,公证机构是可以办理的。中国公证协会认为,现在公证实务中遇到的委托确与传统民法中的委托有着显著区别,规定办与不办均缺乏充分依据,因此本《指导意见》暂不作规定。笔者认为这正是给此类公证书的在理论上留有余地,也是折衷的肯定说的理论依据。

(四)现实依据

目前委托书公证书数量在整个公证处业务量所占相当大的比重,数量多、种类多。中国公证协会认为,现在公证实务中遇到的委托确与传统民法中的委托有着显著区别。如出现抵押担保式委托书公证,即某些公证同行所称的异化的委托书公证书,这反映了公证的新需求。就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与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合同公证比较而言,当事人更愿意接受办理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究其有如下原因:一是当事人为单方,数量少,办证效率高;二是可以避开涉及不动产的委托合同公证的公证执业区域的限制;三是公证收费低。这大大提高了当事人的办事效率,节约了当事人的办事成本,受到当事人的极大青睐。目前,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有很大的市场,作为公证处无法回避这现实的需要。

四、如何做好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的公证书

近年来,委托书公证书种类、委托事项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广,适用的法律法规法条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做好委托书的公证书,特别是如何做好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反映出公证员综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办证经验,体会如下。

(一)在思想上有超前的风险意识

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或委托合同公证,不是因为含有不可撤销、不可单方撤销的内容,就完全排除了委托人提出单方解除委托的可能性。如同协议类公证,当然也包括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合同公证,订立协议的当事人并不是因为办理了协议公证,就不存在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情况的发生。既然经过公证了的协议都有可能存在违约的可能,那么办理协议公证也就没有必要办理了,协议类公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我们不能这样理解办理协议类公证的法律意义,同样,我们也没有必要认为办理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或委托合同公证毫无意义。公证处能不能办理此类公证书与委托人会不会单方提出解除委托书或委托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证处能不能办理此类公证书是我们公证处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公证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理解来定,委托人会不会单方提出解除委托书或委托合同是委托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我们不能因为委托人有可能单方提出解除委托书或委托合同,所以我们公证处就拒绝办理此类公证书。这首先于法无据,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人为扩大了拒绝办证的范围。《公证法》第31条和《公证程序规则》第48条都规定了公证机构可拒绝公证申请的九种情形,其立法本意应是限制公证处及其公证员将拒绝公证的范围进行人为扩大。所以我们公证员在办理此类公证书时,不是考虑能不能受理及办理的事情,而是要考虑如何办理的事情,考虑遇上委托人提出单方解除委托时,怎么应对及处理的问题。委托人提出单方解除委托的方式和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自己以书面形式声明提出,二是委托律师以发律师函提出,三是以声明公证形式提出,这又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向办理委托书的公证处提出,另一种是向其他公证处提出。从法律效力及效果上看,委托人一般会倾向于向曾办理委托书的公证处以声明公证书形式提出,所以我们公证处在办理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时,就是要考虑到如何尽量避免当事人办理了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而后又来办理声明取消委托公证的情况发生,以维护公证书的权威性。至于委托人以何种方式和途径解除委托,我们公证处除了依法依程序办证,做好文字校对工作外,其余的都不是我们公证处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

(二)在委托书内容上进行风险把控

在办理委托书公证过程中,委托书一般都是先由我们公证员代书,然后交由委托人进行核对确定委托书的最终内容,我们公证处可以利用代书的主动权,在委托书的文字表述上下功夫,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进行风险控制。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表述。

1.科学严谨地表述“不可单方撤销”。目前常见对不可单方撤销的表述有“本委托书为不可撤销的委托书”、“本委托书为不可撤销的”、“本委托书在委托期限内不可撤销”、“本委托书在委托期限内不可单方撤销”等。以上表述显得不够严谨科学,如遇上委托人单方要解除委托或受托人也同意委托人解除委托时,以上表述又显得操作性不够强,不够严肃性。笔者认为,借鉴不可单方撤销委托合同公证的表述,表述为“本委托书在委托期限内未经受托人书面同意不可单方撤销”。相比之下,这种表述,相对科学严谨和具有操作性。

2.在办理出售(转让)不动产的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中,要求委托人提供二手房买卖合同,将“出售(转让)他人”表述为“出售(转让)给某某某”,即体现委托书存在着“对价”,又防止受托人从中渔利。

3.尽量避免受托人同时享有委托人的不可单方撤销权和有转委托权。有转委托权虽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但这产生的风险绝不亚于设立或行使不可单方撤销权所产生的风险,若二者同时存在一委托书中,则此类公证书产生的风险更大,更不易于掌控。

4.设定合理的委托期限,尽量避免委托书使用期限为无限期。公证书使用期限越长,风险存在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

(三)在程序上进行风险把关

在所有办证程序中,最能发挥风险把控的环节就是制作谈话笔录,办理不可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亦是如此。在谈话笔录上除了根据规定告知当事人(委托人、受托人、指定受托人的人)关于委托书公证书(含不可单方撤销内容的委托书公证书)的法律意义及法律后果,还应重点告知如下内容:

1.告知委托人如需撤销委托书公证书,应将全部委托书公证书收回才能以声明书公证方式撤销该委托书公证书,而且根据委托人自己的承诺还需经过受托人的书面同意。

2.告知受托人、指定受托人的人,含有不可单方撤销的委托书公证书,并不意味着委托人不能再行使单方取消委托的权利,也不意味着委托人通过非公证方式或通过其他公证处的声明公证方式不能达到单方取消委托的目的。

五、结语

公证书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 公证主体 公证程序 公证内容 公证书格式

公证书是公证活动的载体,是公证效力和作用的集中体现,如何出具有效的公证书是各国公证立法与实践的首要任务。在我国,公证书指的是由公证机构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经过审查核实,认为符合公证受理条件,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具有特殊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用以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身份上、财产上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公证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否违反了有关的禁止性规定,结合我国的公证立法和实践,笔者认为一份有效的公证书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一、公证主体适格

我国的公证书是由受公证机构指派的公证员具体承办,再以公证机构的名义出具的,因此我国的公证文书必须同时具备公证员个人的签名(或签名章)和公证处的公章。公证主体适格应同时满足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双重主体的要求。

(一)公证员具备任职资格

在我国,一名适格的公证员必须持有执业证书,并且在公证机构履行职务。我国对公证员规定了较高的执业准入门槛,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就使得公证员与法官、检察官、律师具有同等的法律专业水平,实现公证员的专业化和高素质。构实习一年以上的人员。此外,《公证法》和司法部《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对公证从业人员的法律执业经历也做了特殊规定,确保公证员拥有较丰富的公证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满足上述公证员任职资格的人员在提出申请后,经公证机构推荐,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报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任命,并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颁发公证员执业证书。只有取得公证员执业资格的公证员才能出具公证书,并在公证书上署名。

(二)公证机构具有管辖权

由于我国的公证员只有在某一公证机构中才能从事公证活动,因此公证机构的管辖范围就成了公证机构出证资格的限制条件,成为判断公证机构是否适格的因素之一。

首先,公证事项必须属于公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公证法》在第11条非穷尽式地列举了我国公证机构的可以办理的公证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公司章程、保全证据、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如果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必须公证事项,则当事人必须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如外国人在我国收养子女、资助出国留学协议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证的业务范围将日益扩大,同时法律、法规的变化也会导致某些公证事项的增减变动,因此公证的业务活动范围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

其次,当事人申请的公证事项属于公证机构的地域管辖范围。我国为了贯彻便民原则,提高公证机构的工作效率,避免公证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对公证机构之间受理公证业务的地域范围进行了划分,设立了公证执业区域制度。根据《公证法》第25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办理公证的,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三)满足回避原则

公证机构是国家的专门证明机构,行使的是法律赋予的证明权,为了确保公证员处理公证事务时能够客观公正,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中一般都规定了公证员回避的原则。《公证法》在第23条规定:“公证员不得为本人及近亲属办理公证或者办理与本人及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公证。”如果所办理的公证事项的结果会对自己或前述近亲属的利益产生影响的,也应当回避。

二、出证程序合法

程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保证,公证本身就是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只有严格遵守公证程序,才能够保证公证机构正确执行国家法律,依法行使公证职权,确保公证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从而保障公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公证机构违反法定程序进行的证明活动不具有公证的效力。因此,一份有效的公证书必定是经过了法定的公证程序,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程序性权利的公证活动成果。

我国对公证的办证程序非常重视,不仅在《公证法》中专章规定了“公证程序”,而且司法部还专门制定了《公证程序规则》,努力使办证程序做到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在程序方面的合法权益。应当注意到的是,上述法律和部门规章主要规定了公证机构在办理各类公证事项时所必须遵守和执行的一般性程序,对某些特殊的公证事项如现场监督、遗嘱、保全证据和出具执行证书等还有特别规定,在办理这些特殊事项时必须严格遵守。下面仅从公证程序的一般规定入手论述出具公证书的程序性有效要件。

(一)申请与受理环节

公证程序的启动必须由当事人申请开始,不存在公证机构或公证员依职权启动的情形。申请主体为向公证机构提出办理公证请求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10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监护人。法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其他组织申办公证,应当由其负责人代表。”二是当事人与该公证事项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即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法律上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申请人因此享有独立的公证请求权。

申请公证的事项必须是当事人之间无争议的事项,这是法定的公证受理条件之一。由于我国公证制度的定位是一种非诉讼法律制度,宗旨在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因此公证活动多数发生在纠纷发生前,不以解决争讼为目的。如果当事人之间或者当事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之间对公证事项有争议的,只能通过其他法律途径加以解决,公证机构不予受理。

申请人既可以自己亲自向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申办。但法律、法规对几类涉及人身关系的重要公证事项要求只能由申请人本人亲自申办,这几类事项是:遗嘱、遗赠抚养协议、赠与、认领亲子、收养关系、解除收养、生存状况、 委托、声明、保证。由于这几类公证关系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只有申请人亲自在公证员面前作出意思表示,公证员才能确认事实的存在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对这几类公证事项,若申请人没有亲自申请,公证机构不会启动公证程序。

有效的公证申请必须是向有管辖权的公证机构提出的,符合公证业务范围和执业区域的要求,前文已做阐释,这里不再赘述。申请人提出公证申请后,若公证机构接受申请,同意给予办证,说明公证机构受理了此项申请,此后才能具体实施办理公证的活动,因此受理是公证机构公证行为开始的标志,是公证程序的必经环节。

(二)审查环节公证机构受理当事人的公证申请后,要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及所提供的证明材料从法律和事实两方面审核其是否真实、合法,因此审查环节是公证程序的核心环节,是公证机构公证职能的集中体现。

我国对公证事项审查的内容非常宽泛,主要有以下几项:(1)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是否违背社会公德,是否属于专业技术鉴定、评估事项;(2)当事人的人数、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相应的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3)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4)申请公证的文书的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文字是否准确,签名、印鉴是否齐全;(5)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其中的任何一项如果没有审查清楚,都可能造成公证书有错误,直至最终被撤销。

(三)出证环节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真实、合法的,就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出具公证书是公证机构活动的结果,是受理、审查等公证程序工作的归宿,是公证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

《公证程序规则》详细列举了各项公证的出证条件,第36条规定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应满足:(1)当事人具有从事该行为的资格和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该行为的内容和形式合法,不违背社会公德。第37条规定对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或者文书的公证,应符合下列条件:(1)该事实或者文书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2)事实或者文书真实无误;(3)事实或者文书的内容和形式合法,不违背社会公德。第38条还特别指出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的公证,其签名、印鉴、日期应当准确、属实;文书的副本、影印本等文书的公证,其文本内容应当与原本相符。这些都为公证员审查公证事项、出具公证书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判断公证书有效性的指标。

出证程序本身也有一套程序规则,首先由承办公证员在完成公证事项的审查后,根据公证事项的类别、内容、查明的事实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按照司法部要求的格式草拟公证书,再由公证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公证员进行审批,最后要按照司法部规定的格式制作公证书,完成后将公证书发送给当事人或其人。办证期限(一般)为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

三、公证书实体内容真实、合法公证书的内容记载了公证证明的对象,体现着公证的基本原则,公证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公证书的实体内容上。

(一)公证对象属于法定范围公证虽然在我国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公证并非无所不包。我国公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民事法律行为我国的《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定位为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它是一种民事性质的行为,是民事主体基于自由意志,在平等基础上为调整彼此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实施的行为,最终产生私法上的法律效果。因此公证活动不能证明具有强制性的刑事行为或者体现隶属关系的行政行为。目前,公证证明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包括三类,既有立遗嘱、委托、声明等单方法律行为,也有订立各类合同、协议的双方法律行为,还有如股东会决议这类需要多个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多方法律行为。

2.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公证主要证明两类事实,一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件,典型的如人的出生、死亡、各种不可抗力引起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另一类是其他在法律上有一定影响的事实,如亲属关系、婚姻状况、学历、经历、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因此某些虽然能在平等主体之间引起民事关系变动的客观事实由于法无明文规定而被排除在公证的证明范围之外,如同居行为等。

3.有法律意义的文书这类文书涵盖了书面法律行为以外所有的在法律上具有特定意义或作用的文书、证书、文字材料。公证在这方面的证明作用主要体现在:证明文书的内容属实,证明文书上的签名、印鉴属实、证明文书的签署地点和日期,证明文书的副本、复印本、节本、译本等与原本相符,证明译文与原文相符。

(二)公证内容符合公证基本原则公证基本原则既体现着公证的意旨,又指导着公证实践活动,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时必须遵循这些基本准则。

1.真实性真实性要求公证的证明对象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事实与公证证明的内容相符。对虚构的事实、待证的事实、不真实的事实,或者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的事实,都是不能加以公证证明的,否则就是对真实原则的违背。真实性是公证的灵魂,失去真实性的公证书只能是废纸一张。

在办理公证过程中,公证员不仅要对当事人身份的真实性、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及在文书上的签名、盖章的行为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还要对当事人所提交的材料和陈述的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由于公证员要对审查结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公证书中的任何表述都必须是审查后确认真实的结果。

2.合法性公证内容方面的合法性应理解为公证证明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内容、形式及取得方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违反有关政策和社会公德。由于公证制度是一项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其具有保障国家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目的,因此审查公证内容的合法性就成为公证的一项重要职能。公证书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强制性规定和民法的基本原则。

四、公证书格式规范公证书是公证活动的直观体现,是公证机构和公证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载体,因此公证书必须满足公证法律、法规对形式的要求,如要贯彻一事一证的原则,使用我国通用的文字,发往域外和港澳台地区使用的公证书要用带有防伪措施的公证专用纸。

《公证程序规则》第42条对公证书的格式作了概括性规定:“公证书应当按照司法部规定的格式制作。公证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公证书编号;(2)当事人及其人的基本情况;(3)公证证词;(4)承办公证员的签名(签名章)、公证机构印章;(5)出具日期。”根据公证证词的不同,公证书格式可以大致地分成定式格式和要素式格式两种。我国正进行着从定式化公证书格式向定式格式与要素式格式相结合的公证文书改革,公证书格式日趋规范。对仍施行定式公证书的公证事项,只有严格按照司法部要求的固定格式和语言制作的公证书才是合格的公证书。

目前施行要素式公证书的领域主要是在我国国内使用的保全证据类公证书、现场监督类公证书、合同(协议)类公证书、继承类公证书和强制执行效力类公证书,这些公证书的内容由规定的要素构成,文字、措辞、语序、结构等由公证员酌情撰写。证词的要素一般包含必要要素和选择要素,必要要素是公证书证词中必须具备的内容,而选择要素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当事人的要求酌情在公证书中写明。必要要素主要包括了上文提到的那些对公证书有效性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如申请人名称、申请日期和申请事项、公证机构查明的事实、公证结论等。要素式公证书要在查明公证内容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清楚严谨地表述事实、说明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正确适用法律,将公证活动的推理、证明过程全面地展现出来。

公证书范文第6篇

公证书就是国家公证机关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依照公证法规的规定,经审查无疑义后,依法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文书。

《公证暂行条例》第二十条:“公证员应当按照司法部规定或批准的格式制作公证文书。”《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三十八条规定:“公证书按司法部规定或批准的格式制作。公证书中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公证书编号;(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三)公证证词;(四)承办公证员的签名(签名章)、公证处印章和钢印;(五)公证日期。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应在公证证词中注明,并注明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强制执行标的名称、种类、数量等。公证词中注明的文件是公证书的组成部分。公证书不得涂改、挖补,必须修改的应加盖公证处校对章。”以上是制作公证文书的法律依据。

公证书是国家公证机关办理公证的最后结论,当事人申请公证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取得公证机关的公证书。公证书与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以及仲裁机构的裁决书不同。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都是对已经发生的民事权益纠纷进行裁决,而公证书则是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申请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目的在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公证书由首部、正文(证词)、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

1.文书名称在文书的上部正中写“公证书”

2.文书编号在“公证书”的右下方用阿拉伯数字写年度的全称。接着写公证机关简称和编号。如:“(1 99×)×公证字第×号。

在首部,一般不写当事人的身份和基本情况;但是,继承、收养亲属关系的公证书的首部应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住址等身份事项。

(二)正文

正文也叫证词,是公证书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内容。证词应根据证明事项来写,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不同,因而其证词的写法也不尽相同。但不论公证何种事项,都应写得清楚、准确,真实、合法。

公证证明事项的具体内容,有些全部体现在公证书的证词里,如:出生、生存、死亡、收养、婚姻关系、亲属关系公证等。至于法律行为公证,公证书的公证词文字只是寥寥数语。例如:“兹证明×××于××××年×月×日来到我处,在我的面前,在前面的赠予书上签名(或盖章)。”因此,这类公证可以印成填空式的文书用纸。但收养子女、财产继承等类公证书,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逐件制作。

成批的公证事项(内容同一),如供电局与农村乡镇全面签订《供用电合同》,可以把填空式的公证词拟好,附印到合同(协议后)的后面,这样办证时就大大简化了手续。

(三)尾部

1.制作文书的机关名称如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是哪个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书便落款该 公证机关,但必须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因为它是代表国家公证。

2.文书签署人的职务和签名先写“公证员”然后由公证员签名或盖章。

3.文书签发的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三、注意事项

公证书一般应一事一证,其好处是既方便申请人使用,又方便公证员制作,同时,也避免了因公证事项过多而引起歧义。如果申请人申请公证证明的事项出于同一使用目的,也可以几事一证。

 当事人的姓名要写准确,对曾用名、又名、别名等,根据需要,可用括号注明。对于当事人的亲属关系的称谓,在公证书上应采用全国统一的称谓即父、母、夫、妻、儿、女等。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名称,在公证书上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全称,其后则可写简称。

在公证书中,当事人的出生地一般只写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的名称。如名称有变化,则应写出生时的名称。当事人的年龄,一律以出生年月日代替,出生日期一般采用公历,必要时,可用括号注明农历日期。

公证书均需编号。应当注意的是:一宗公证事务需办几种公证书的,应按顺序每件编一个号;如果几件内容办成一份公证书的,应按件计,编一个号。

公证书分原本、正本、副本三种。签发稿是原本。填空式的无签发稿即无原本,只有正本和副本两种。不论有无原本,均需制作一份正本存卷,以作备查。发给当事人的是正本,发给有关单位或个人存执的是副本。原本、正本、副本的内容必须完全一致。正本与副本在形式上也应一致。副本的份数,应根据当事人的需要制作。公证书的封面右上方,要加盖“原本”、“正本”、“副本”的戳记,无封面的盖在首页。“原本”也可不盖戳记。

 对于经历、学历、结婚等公证书,应一律贴照片。照片一律用近期一寸半身免冠照片,照片贴在公证员签名的左上方,贴照片后须加盖钢印。

 公证文书按顺序装订好后,应当将除封面、封底以外的所有各项页合在一起,然后在左下角加盖钢印。

【 范 文 】

1.遗嘱继承公证书(第一式)

公证书

()××字第××号

继承人 ×××,女,××××年×月×日出生,现住××省××市××县××乡××村。

被继承人 ×××,男,(或女),生前住××省××市××街××号。

查×××于××××年××月×日在×××(地名)死亡,死亡后在×××(地名)留有遗产。死者生前立有遗嘱。根据死者遗嘱,死者×××的遗产应由×××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2.遗嘱继承公证书(第二式)

公证书

()××字第××号

兹证明×××(男或女,××××年×月×日出生)于××××年××月××日来到我处,在我的面前,在前面其本人所立遗嘱上签名(盖章)。

附:立遗嘱人遗嘱

遗嘱

我立本遗嘱,对我所有的财产,作如下处理:

座落在××省××市××街×号的房产×栋×间遗留给我的妻子×××。

储蓄在××省××市×储蓄所的定期(或活期)存款××元遗留给我的女儿×××。

其余财产:××(财产名称)全部遗留给我的儿子×××。

本遗嘱委托×××(现住在××省××市××街××号)执行。

本遗嘱制作一式三份,一份由我收执,一份交×××收执,一份由××××公证处保存。

立遗嘱人(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

注:遗嘱可由当事人拟写,不拘于此格式。

3.收养人公证书(第一式)

公证书

()××字第××号

收养人 ×××,男,××××年×月×日出生,现居××省××市××街××号。

×××,女,××××年×月×日出生,现居××省××市××街××号。

被收养人 ×××(原名×××),男(或女),××××年×月×日出生,现住××省××市××街××号。

被收养人的生母:×××,××××年×月×日出生,现住××省××市××街××号。

兹证明×××、×××与×××、×××商定并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于××××年××月××日收养×××、×××之子(女)×××为养子(养女),×××、×××为×××的养父母。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4.收养人公证书(第二式)

公证书

(××××)××字第××号

收养人 ×××,男,××××年×月×日出生,现住××省××市××街××号。

×××,女,××××年×月×日出生,现住××省××市××街××号。

被收养人 ×××,男(或女),××××年×月×日出生。兹证明×××于××××年××月××日生于×××医院,其父母愿将此婴儿送养他人,并托医院办理。收养人×××、×××与该医院协商,决定于××××年××月××日收养此婴儿,并取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5.离婚公证书

公证书

(××××)××字第××号

兹证明×××,(男,××××年×月×日出生)与×××,(女,××××年×月×日出生)于××××年××月××日在××省××市××××(婚姻登记机关名称)登记(或经×××人民法院判决)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公证书范文第7篇

2007年12月1日,田某还是没有收到王某的50万元还款。心急如焚的他来到公证机构询问公证员,公证员叫田某不要着急,然后根据公证程序出具了执行证书,告诉田某拿着这份执行证书和此前已办理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书到人民法院执行庭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就可以了。田某将信将疑的来到法院的执行庭,提交了公证书和执行证书。为了维护法律尊严,确保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法院经审查,依法对王某进行了强制执行。田某如愿的拿回了属于他自己的财产。

案件执行结束后,田某的心深深地震动了,一份自认为毫不起眼的公证文书竟具有如此大的威力,他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连本带利回来了,他握住公证人员的手感激地说:“今日你们总算给我讨回了一个公道。”

从2004年至2007年底,全市公证机构为债主讨回近20亿元。这些债主大多是银行等大主顾,上述的案例告诉我们,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不仅适用于银行、公司,而且平民百姓也可以在日常借贷活动中向公证机构办理此项公证。

【公证提示】 赋予强制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是公证机构对无疑的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的一种公证活动。赋予强制效力的债权文书包括:借款合同、借用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各种借据、欠单;还款(物)协议;以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学费、赔(补)偿金为内容的协议;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条件的其他债权文书。根据《民事诉讼法》、《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的规定,公证机构依法赋予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债权人可以向原公证机构申请执行证书。债权人可以不经诉讼程序,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就起到了督促债务人及时履行义务,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程序的作用。

公证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证书;证据效力;证明力

公证书是一种法律文书,是作为证据而存在的,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属性。公证书属于一种公文书,是一种文书证据。 对公证及公证书效力进行初探,以期对我国公证书证据效力制度体系的构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公证书在民事诉讼中效力更好的发挥有所裨益。

1 公证及公证书效力概述

(一)公证及公证书效力的概念。公证是指依法设立的公证机构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的程序证明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非诉讼活动。公证书效力是指公证书作为一种可靠的依据,具有特殊的效力,特别是证明效力,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经公证文书认可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及文书可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二)公证及公证书效力的历史沿革。公证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它源起于古罗马时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证制度又盛行于中世纪的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并进而发展成拉丁公证制度,为欧洲国家所采用。对于公证书的效力,欧陆拉丁公证制度国家大都赋予了公证人以崇高的社会地位及公证文书较强的证据力和执行力。公证制度在近现代才为我国所引进。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而对于公证法的效力,《公证法》第36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该项公证的除外,这一条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证的证据效力”。

2 公证及公证书证据效力初探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公证事业也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因为公证的证据效力作用的发挥,所以使得公证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目前的公证书证据效力的制度体系。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证书的证据效力,《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公证证明的除外。2005年在我国的公正历史上可以被看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实施,该法的出台也被看做是我国公证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标志。《公证法》第36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该项公证的除外。而对于错误公证书的救济,当前,《公证法》第39条和第40l规定了诉讼中公证书证明效力的异议解决程序。

(二) 公证及公证书的证据属性。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了八种证据种类。同时,《民事诉讼法》第69条又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公证证明的除外”。可见,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书当事人不需要自己举证证明,不承担证明责任。但公证证据并非绝对不能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卫平教授认为,公证证明或公证被至少包含着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能够证明了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与案件事实本身不相吻合,从而让公证证明失去意义;第二,公证文书的不真实或者非公证机构或公证员的意思表示,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了这点也能否定作为公证证明的文本载体;第三,公证行为违法,公证文书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作,当事人对此提出证据证明了的,公证证明也会被否定。

3 公证及公证书证据效力完善

对上述公证及公证书的证据属性的三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完善。第一种情况当事人对公证证明的事实真实性进行直接抗辩,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求当事人对公证证据的抗辩达到较高的标准,达到充分程度,才能对公证证据实现有效的抗辩。第二种情况是对公证文书本身的真伪做出质疑以及抗辩,当事人只要能够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公证书是伪造或者变造的,经法院查证属实并予以认可的,法院当然不予采信该证据。笔者认为,采用一般的质证的程序对公证书的真伪进行质证,这便磨灭了公证证据的特殊性与优越性,不利于公证证据在诉讼中效力的发挥,我国的民诉法对相关规定应作出改进。对于第三种情况,我国《公证法》第39条规定了公证书的复查。对复查的规定,笔者有以下看法:其一,制作公证书时程序有错误或者瑕疵,很多程序上的瑕疵事后是没办法弥补的,那么公证员协会在对当事人提出复查申请后该怎么确定公证书的效力,公证员协会把握的原则和尺度是什么?其二,《公证法》第39条规定了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出复查申请的权利,却并没有规定公证员协会不予普查的救济途径,我国相关法律对此缺少后续规定。其三,法律把当事人复查的判定权力赋予了公证员协会,这无异于“自我手术”,怎样确保公证员协会判定的公平性?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总之,公证所具有的证据效力使得在法庭审理中,若出具经公证的证据,则法院应当予以采信,而不用经历复杂的质证程序,提高了诉讼效率。当事人也会在纠纷产生之后,预测败诉的风险,往往会采用和解或者调解的方式结案,从而减少了诉源,缓解了法院的诉累。探究公证及公证书的证据属性,对公证效力的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证协会 组编:《公证员入门》,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3页;

[2]段伟,李全息.公证刑事责任之辩DD兼评最高检关于公证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是否构成犯罪的批复[J].中国公证,2009(5).

公证书范文第9篇

由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权利人在诉讼中较多地运用到公证取证手段。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证据效力是公证书的最基本的效力,是指公证书是一种可靠的证据,具有证明公证对象真实、合法的证明力,可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公证证明的除外”。《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亦有类似规定。根据这些规定,除有相反证据并足以公证证明的情况外,公证书具有绝对的证明力,是人民法院可以直接采信的证据。

我国1982年颁布的《公证暂行条例》第三条对公证处的性质规定为“公证处是国家公证机关”,赋予了公证书以国家公信力,这使得不少人将公证书的效力绝对化。已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公证法》对公证处的性质在第六条重新界定为“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同时关于公证效力在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该项公证的除外。”这些规定体现了公证的非营利性、独立性、社会中介性以及享有公共权力的公证性质。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经过公证证明之后,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已被公证机关所确认,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公证的证明力来源于法律授权,公证机构及其依法作出的公证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公证书制作的严谨法律程序是公证书具有特殊证据效力的根本原因。公证优于私证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它代表国家的证明,而是因为,通过严谨的法律程序,公证更具有客观反映事实的作用,因而更加令人信服。归根到底,国家职权——证明权的权威,最终都必须通过公证人员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得以体现。所以,大多数国家都将公证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活动,与国家行为明确区别,国家对公证行为行使监督,设定严格的行为规则,但国家并非作为该活动的行为主体。也因此,公证书的特殊证据效力与公证员的法律专业水平及公正、理性的职业道德准则密切相关。我国的现状是公证人员的责任心、业务能力极不平均,公证程序中的合法性、严谨性水平参差不起,导致有的公证书在事实证明上的公信力备受质疑。

对于公证效力的争议的诉讼解决机制,《公证法》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即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已生效的公证书发生争议,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也就是说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已生效的公证书公证的事项发生实体权利义务争议,可以以其他当事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解决其实体争议。在法院的审理中,公证书所证明的公证事项被法院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则公证书有效,反之,公证书自然失效或部分失效。在国务院提请审议的公证法草案第三十四条第二款曾规定:“公证当事人及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机构撤销或者拒绝撤销公证书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证法草案审议和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这一款的规定有不少反对意见,认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事项发生争议,通常是对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有争议,这一争议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予以解决。如果规定一个以公证机构为被告而请求法院解决公证书效力问题的诉讼,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争议仍须再提起一个诉讼最后解决,当事人要两次,法院也要审理两次。这种制度设计是不经济、不科学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将公证效力的认定作为一个单独的民事诉讼,我国民事诉讼法也没有规定。基于如上考虑,对于设置此项单独诉讼程序的规定,没有采纳。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公证法删去了前述规定。

在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中,公证书依法具有当然的证据效力和优势证明力的同时,对公证书所证明的相关事实也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其他证据全面把握案件事实。对于相反证据的理解,笔者认为也不应当拘于对方当事人向法院提交的相反证据,而是案件中所出现的、与公证书证明事实相矛盾的证据。人民法院审查公证证明时,审点应是当事人是否具有公证证明的相反证据,该证据是否充分,是否足以公证证明。如果当事人没有相反的证据,或者该证据不足于公证证明,人民法院只经过形式审查,即可直接认定公证证明的效力。

公证书范文第10篇

一、遗赠和遗赠协议

遗赠是指被遗赠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遗赠是单方的、无偿的法律行为,只须遗赠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并不需要征得受赠人的同意。遗赠协议是指遗赠人与受赠人达成的在遗赠人死亡后将其财产赠送给受赠人,受赠人负责遗赠人生前生活费用或者其他附带条件的协议。遗赠协议是双务的,它是公民生前处理自己财产的行为。

二、遗赠取得房产的条件

第一,遗赠人已经死亡。按照《继承法》第2、5条的规定,遗赠从被遗赠人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开始。第二,受遗赠人已经履行了遗赠所附有的义务。《继承法》第21条规定: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第三,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继承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第四,保留了必要遗产份额。《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第五,已经办理接受遗赠公证。司法部和建设部在1991年8月颁布司公通字[1991]117号《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第2条规定:遗嘱人为处分房产而设立的遗嘱,应当办理公证,遗嘱人死亡后,遗嘱受益人须持“遗嘱公证书”和“接受遗赠公证”办理。《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在附录C《主要登记类型申请材料清单》中也明确:因遗赠申请房产权利转移登记,需要提供遗赠公证书和接受遗赠公证书。

三、办理接受遗赠公证的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除遗赠已经发生的证明材料比较容易把握外,受遗赠人已经履行了遗赠所附有的义务,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保留或无需保留必要遗产份额等都是目前房屋登记机构职权和能力无法承担的。

1.遗赠所附义务的履行没有争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3条规定: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遗赠,如义务能够履行,而继承人、受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经受益人或其他继承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附义务那部分遗产的权利,由提出请求的继承人或受益人负责按遗嘱人的意愿履行义务,接受遗产。

可见,受遗赠人应当履行遗赠附有的义务,公证处办理接受遗赠公证时,通过询问走访遗赠人的亲属,重点审查当事人是否适当履行了遗赠协议中的义务。如有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将中止受理,并告知受遗赠人向法院提讼,由法院确定房产归属;如无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公证处根据受遗赠人的申请和调查结果,作出确认并出具接受遗赠公证书。如果可以凭遗赠协议公证书直接办理房产转移登记,则恰恰忽略了这重要一点,而易于引发此类房屋登记的行政诉讼。

2.公证是接受遗赠意思表示的重要要件形式之一

《继承法》第27条规定,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接受或放弃遗赠对于全体继承人有重大利害关系,因此对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要考虑到受遗赠人向继承人、遗嘱执行人、遗产管理人等特定利害关系人作出意思表示可能存在的客观障碍,突破向上述特定人作出的限制,以申请接受遗赠声明公证作为对受遗赠人权利救济的补充。受遗赠人通过公证的方式证明其在规定时间内为接受遗赠之意思表示,作为接受遗赠的形式要件,有利于证据的形成与保留,以保障受遗赠人的合法权益。个人认为:在上述特定利害关系人一致认同受遗赠人已经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以口头、书面等其他形式表示接受遗赠的情况下,办理接受遗赠声明的公证时间,可不限于受遗赠人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

3.保留或无需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7规定: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

上一篇:财产保全担保书范文 下一篇:委托公证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