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公证初探

时间:2022-08-29 08:24:33

摘 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交往日趋频繁,信用体系并不健全,买卖双方、合作伙伴互不信任的今天,在合作开发项目时,如何确保对方诚信履约,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如何确保对方不会单方毁约,成为很多人头疼的问题。提存公证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为此,本文拟就提存的性质、提存的原因、提存公证的办理程序、提取提存物的期限及提存公证的法律效力等有关问题作一初探。

关键词:提存性质 程序 提存物期限 法律效力

提存制度起源于罗马法, 迄今已成为各国民事立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中也有关于提存制度的规定, 但这些规定都较为原则, 在适用时难以把握, 且仅限于有关单行法的特定范围内, 不具有普遍意义。但是, 提存公证制度作为一种国家证明力的存在, 作为一种非诉讼措施, 其消除疑虑、远离欺诈、减少纠纷、提高效率之效能, 维护经济与社会正常流转等之独特作用还远没得以发挥。提存是债务人向债权人以外的特定的机构交付合同标的物的行为, 它能产生与合同履行一样的使合同关系消灭的效力。提存是各国立法普遍确认的一项制度, 我国《合同法》对此作了规定。提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债务纠纷的及时解决。当前经济态势日趋开放, 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从经济发展角度观察法律规范, 可以看出, 公证规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但就我国目前的提存公证制度而言,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 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完善。

提存的性质

提存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提存的性质在学理上和司法实践中均有不同的看法,较为复杂,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提存为公法上的关系。提存机构不是因当事人的合意而产生的,而是国家专设机构,是国家的行政机构或者司法机构, 且债权人与提存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系以提存机构的行为为中介,始生消灭后果。提存具有公法上的法律关系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提存是民事合同关系。提存机构虽然负有保管提存物的法定义务, 但这并不影响它与提存人之间关系的性质。提存的目的在于清偿债务或者担保债务履行。笔者大体同意第二种观点, 具体表现提存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存是调整私法领域的法律关系的制度。提存是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提存人交付提存物给提存机构, 提存法律关系产生的源动力来源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因此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而为的民事行为。

(二)提存具有委托保管的性质。从我国的现行规定中可以看出,以清偿为目的的提存一般认为债务人可以从提存机构领回提存标的物。债务人取回提存物的,除应承担提存费用外,视为未提存。该特征类似于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保管合同中委托保管人的权利。因此,可以认定提存具有委托保管的性质。

提存的原因

提存并不具有随意性, 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下, 债务人才可以进行提存。根据《提存公证规则》第五条、第六条之规定以及《合同法》第101条第1款之规定, 提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或迟延受领合同的履行标的。如果债权人拒绝受领债务人的履行, 债务人就难以履行其债务。因此,对有条件和能力受领债务人对其债务的履行,债权人无正当理由却不予受领的, 债务人可将标的物提存。关于债权人拒绝受领的正当理由,法律尚无明文规定,笔者认为,无外乎以下两点:

1. 债务人提前履行将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2. 债务人的履行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

(二)债权人不在债务履行地,又无法到履行地受领的,债务人可以依法对履行标的进行提存,使债务得到消灭。

通过提存这种方式, 债务人将应履行债务所涉及之财产交于公证处,他的债务即视为已经履行完毕。债务人就可以免除债务的负累, 并且涉及财产所可能发生的风险也将由债权人承担。

具体办理提存公证的流程如下:

(一)申请

债务人应向债务履行地公证处提交提存申请。提存申请人应当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根据《提存公证规则》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二)受理与审查

首先, 公证处应根据提存申请人的公证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即审查申请人对提存受领人是否负有清偿或担保的义务,申请事由是否充分,是否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等要件。其次,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公证员还应按《公证程序规则》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对申请人制作谈话笔录, 并对所提存事项进行实质性审查,审查内容主要为:证明材料是否齐全,文字是否准确,签名、印鉴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属实,提存人的行为能力和清偿依据, 申请提存标的物与债的标的是否相符。是否适宜提存,提存标的物是否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或保管措施等事项。

(三)债务人提交提存物, 提存机构向债务人出具提存公证书

1.债务人的提存请求经提存机构审查符合提存条件的,债务人应向提存机构或指定的保管人提交提存标的物, 提存机构应予接受并妥善保管。根据《提存公证规则》第七条规定可以提存的标的物有:货币、有价证券、票据、提单、权利证书; 贵重物品; 担保物(金)或其替代物;其他适宜提存的标的物。

2. 提存机构应当验收提存标的物并登记存档。对不能提交的提存的,还应当到现场实地验收。验收时,提存请人应当在场, 公证员应制作验收笔录。经验收的提存标的物,公证机构应当采取封存、委托代管等必要保管措施。笔者认为,对难以验收的提存标的物,公证机构可予以证据保全,并在公证笔录和公证书上注明。对易腐易烂易燃易爆等物品, 公证机构应当在保全证据后,由债权人依法取得价款。

《公证程序规则》第53条第3款规定:"从提存之日起,超过五年无人领取的提存标的物,视为无主财产,上交国库"。根据新法优于旧法、上位法效力高于下位法的效力原则,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 自权利之日起5年之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公证的法律效力提存的法律效力是一种清偿债务、消灭债务的效力,也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形式。由于涉及第三方当事人,即提存人、公证处和债权人,因此,提存的效力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自提存之日起,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只要债务人将标的物提存后,无论债权人是否受领, 均发生债务消灭的效力。在提存期间,一切发生的提存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因为在提存之后,提存物的所有权已经归债权人, 所以债权人应承担标的物因意外原因而发生毁损、灭失的风险责任。但是,因提存机构的过错造成毁损、灭失的,提存机构应当负有赔偿责任。笔者认为公民、法人以不正当手段骗取提存标的物的,负有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证处未按法定条件或当事人约定条件给付提存标的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公证处应负连带赔偿责任。这里需要探讨的问题是, 债的标的物提存后, 提存人能否将其取回。于此,各国在立法上主要有以下体现,以提存人得随时取回为原则,以某些情况下禁止取回为例外。《德国民法典》第376条规定:"债务人有取回提存物的权利。有下列情形时,不得取回:债务人向提存所表示抛弃取回权;债权人向提存所表示受领; 向提存所提示一份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已宣告提存是合法的确定判决。"

2.进行提存公证也保护了债权人

债权人可能由于种种本身或客观原因没有按期受领债之标的物, 但并不代表他不想受领。公证处在做提存公证前会以通知、公告等方法使他有可能知道,从而可以受领到他应得的标的物, 也使债权人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提存公证规则》(1995 年6 月2日)司法部第38号令,第五、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 年3 月15 日通过,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

[2]《中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人民共和国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第70条规定.

作者简介:郑锋钢,男,汉族,1982.08出生, 工作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城北公证处。

上一篇:我国社区矫正制度问题研究及思考 下一篇:我国反垄断法对中小企业保护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