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9:03

公务员考察材料

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第1篇

该同志一贯政治立场坚定,始终能够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感,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领导身边工作能够摆正位置,严格要求,为人正派,遵纪守法,尊重领导,团结同志。

在过去的一年中,该同志能够通过认真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活动和党校本科函授学习,运用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自学,多途径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各种知识,并注重联系工作实际加强积累、消化吸收。并能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克服自身不足,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不断进取,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领导班子成员和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认可。

在乡党政办负责期间,较好的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量大、办公条件落后等因素,一个人承担了乡党委、乡政府全部综合性文字材料的起草、打印及分发工作,市县领导检查、调研和各种大型会议的接待工作,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创造性的组织开展了乡机关干部作风整顿,乡政府内设机构改革等重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县委、县政府对乡党委、乡政府20*年度工作综合考评和全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期间,该同志在患重感冒致使高烧39.5度的情况下,任然坚持加班加点,使两项工作任务按期顺利完成。

经乡党委同意,该同志自5月21日被抽调到县委组织部工作以后,较好地适应了新环境和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顺利地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先后圆满地完成了以下工作任务:参与筹备和组织开展全县“七一”活动、半年党建组织工作检查、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和“双带”党员培训班、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法律知识培训班、全县党内统计工作会议、两次全县机关党建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和活动,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调研并撰写调研材料,撰写xx同志先进事迹,参与建立党员信息库和党费收缴治理系统,负责20*年度全县党内统计工作,参与20*年全县党建组织工作查缺补漏工作,完善全县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制度等。其中,撰写的社区党建调研材料和xx同志先进事迹先后被《安康组工》刊登,社区党建调研材料荣获全市优秀调研材料三等奖;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受到基层党组织普遍好评。除此之外,还积极配合相关股室完成了干部考察等其他工作。

同时,该同志被抽调到县委组织部工作期间,还能够做到统筹兼顾,经常在完成组织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主动参与xx乡有关重要工作,如组织全乡半年党建检查并迎接县委组织部检查,制定党建工作图片展实施方案,筹备乡党委、乡政府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撰写xx村党员xxx在“双带”党员培训班发言材料,完成20*年度银龙乡党内年报和干部年报等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

一年来,该同志始终严格按党员先进性要求和组织人事干部职业规范的要求,做到言行符合身份,时刻维护基层党员干部形象。坚持爱岗敬业,从无迟到、早退和旷工,未因事或因病请假。

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第2篇

1、思想学习方面。思想和行为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注重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自己的侵蚀。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同志系列讲话,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

2、工作能力方面。在党政办干部、组织干事、宣传干事工作岗位上,能够服从组织安排,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对于领导交办的事务,能做到仔细、认真处理,保证完成领导交办的事项。特别是莲花节期间的各项接待任务,起早抹黑,安排妥当。按时足额收缴各支部的党费,积极参加驻村工作,做好党的建设工作等。能够坚持学习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加以应用,积极做好全镇各类材料、文件的撰写和信息上报工作,并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3、个人作风方面。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正确的地位观、利益观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坚持做到“在认认真真学习上要有新进步,在堂堂正正做人上要有新境界,在踏踏实实做事上要有新成效”。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摆正自己同组织、同事业的关系,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相结合,在困境面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孜孜不倦地追求信仰和理想。勤俭节约,严于律己,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也不参与等违法乱纪的行为。

学习还不够深入,工作时效性还不够强,工作中先后顺序要分清楚,工作还不够细心,特别是深入群众不多,农村干部作风还不够,还缺乏基层工作经验。

__年10月24日,__镇政府全体机关干部、部分村书记、主任、镇属单位负责人共63人参加民主测评,得优秀票59张,占93.6%,称职票4张,占6.4%,基本称职票0张,不称职票0张,弃权票0张;得同意转正票62张,占98.4,得弃权票1张,占,1.6%。

考察中,共找部分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村书记主任、镇属单位负责人38人谈话,均同意其按时转为正式公务员。

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第3篇

一、基本格式

干部考察材料的格式,要有利于把干部

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准确、清楚地表现出来,给人形成生动、立体、确切的印象,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格式:

l、标题。即“xxx同志考察材料”。

2、正文。一般结构是:

第一自然段:写政治思想素质方面的情况。无论是写哪一类或哪一级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都要注意反映这方面情况。主要写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和能否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等方面的情况。“”、1989年中如果没有问题,可以不写,其他方面也不一定面面俱到。

第二至四自然段:根据不同干部的不同特点,综合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重点评价工作实绩。每个观点篇幅大致相当。

第四至五自然段:概况的评价考察对象的思想作风、廉洁勤政、群众威信等方面的情况,写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第五至六自然段:主要缺点和不足。写实、写具体,与优点不相矛盾。

3、落款。即署明考察组组长、成员姓名。

4、考察日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反映的特征不够突出。就是说特点不鲜明,所描述的干部不像考察对象,所勾画出的‘人’似曾相识,谁都像又谁都不像”。基本上分不出层次和所从事的工作,“千人一面”。对优点的评价,大都是政治坚定,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工作积极主动,事业心责任感强,廉洁自律等等;而缺点和不足往往集中在有时注意方法不够,脾气比较急躁、工作不够大胆泼辣等方面。

二是材料和观点不够统一。概念化的叙述较多,量化分析和典型事例等写实性表述比较少,有的仅罗列一些事实和数据;有的只有观点,缺乏说明观点的事实,或是观点和事实不一致。如观点为“开拓性比较强,敢于创新”,而事例却是重视业务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观点是“思想解放,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所举事例却不是这方面的内容。也有的内容前后重复,前面写了工作能力强,后面又写组织领导能力如何。写最后一个观点,一般是概括地评价一些考察对象的思想作风和廉洁勤政的情况,但有的材料又把工作如何勤奋和其他的情况写进来,如“切实做到廉洁勤政,积极配合好科室间的工作”。

三是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有的评价过高,如“组织领导能力很强”、“有很高的专业造诣”、35岁以下干部用“善于、精于、敏于”,与其身份不符;有的引用事例不够准确,把一个县市区或一个市直部门所做的工作,说成是某个单位副职或者中层干部的政绩;有的语言缺乏推敲,如“比较民主、不用命令压人”,“脾气随和”,“配合意识强、思想政治素质好”;还有的口语化,如“工作作风粘糊点”,“工作粗拉些”等。

三、注意事项

撰写考察材料一般采取观例法,即抓住被考察对象的个性特征,确立几个观点,运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像”。就是考察材料所描述的干部,要像被考察对象。这就要求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从重一般、轻个性的套路中解脱出来,找出最能体现德才表现和性格特征的思想、行动、言论及数据,并运用富有特色的语言,使考察材料做到形神兼备,个性鲜明,使人看后“如见其人”,让熟悉的人看后知道写的是谁,不熟悉的人看后也能有鲜明的印象。需要把握三点:一要根据干部考察任务突出其特点。比如,对拟提拔任职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实绩和特长;对后备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基本素质和潜能;对主要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政治水平和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等。二要要结合考察对象所从事和分管的工作写出特点。如对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政治坚定性、公道正派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宣传部门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政治敏锐性、思想理论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三要在与周围其他干部的比较中写出特点。既全面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又要突出与其他干部的不同之处,突出“个性化”,变“千人一面”为“一人一面”。

2、要“实”。就是采用写实的方法,用事实说话,不要一般概念化的描述。要充分利用考察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对考察对象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定量分析结果,对考察中的定性评价进行印证。比如在履行职责情况方面,要在考察材料中具体说明考察对象在工作中做了怎样的决策,提出了什么建议,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了哪些效果。再如写一个干部的能力怎样,只要写出几件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的具体成绩,就一目了然;写上许多句“成绩突出”、“做了许多工作”、“有一定贡献”,不如选择几件能代表本人成绩的事实让人信服。对干部的功过是非,尤其是缺点和不足,要如实反映,不能笼统抽象地概括。在文字表达上,要朴朴实实、直截了当、实实在在,不能华而不实、言之无物。

3、要“准”。就是考察材料对被考察对象所

作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大家从网上可以看一看,中组部负责同志在评价各省和中直部门正职特点时基本上是“比较”到底,我们评价干部县级干部更要注意把握这一点。对所引用的数字、事例,要有根有据,准确无误。评价个人的作用,应根据个人在班子中的职责分工以及实际工作情况,着重反映考察对象在工作中出了哪些主意,做了哪些工作,防止“一顶帽子大家戴,一件衣服众人穿”的现象。缺点和不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写考察材料的难点和重点。对干部的缺点和失误要认真地加以分析,看看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是偶发的还是一贯的;是缺乏经验造成的还是渎职失职造成的;是思想品质问题还是工作方法问题;是出以公心还是图谋私利;是知错就改还是屡错屡犯

。这个问题上要注意4点:一要反复推敲、慎重落笔。是什么缺点就写什么,切忌乱扣帽子。二要写明短在何处、缺的程度和具体表现。不要用“希望抓工作再放手一些”、“建议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等代替不足。三要防止优点和缺点打架,不能自圆其说。比如,写优点时说“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但在不足中又说“推进工作的力度小一些”。四要防止把优点作为缺点写。如“不注意身体”、“工作中要求急一些”等。

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第4篇

一、基本格式

干部考察材料的格式,要有利于把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准确、清楚地表现出来,给人形成生动、立体、确切的印象,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格式:

l、标题。即“xxx同志考察材料”。

2、正文。一般结构是:

第一自然段:写政治思想素质方面的情况。无论是写哪一类或哪一级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都要注意反映这方面情况。主要写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和能否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等方面的情况。“”、1989年中如果没有问题,可以不写,其他方面也不一定面面俱到。

第二至四自然段:根据不同干部的不同特点,综合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重点评价工作实绩。每个观点篇幅大致相当。

第四至五自然段:概况的评价考察对象的思想作风、廉洁勤政、群众威信等方面的情况,写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第五至六自然段:主要缺点和不足。写实、写具体,与优点不相矛盾。

3、落款。即署明考察组组长、成员姓名。

4、考察日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反映的特征不够突出。就是说特点不鲜明,所描述的干部不像考察对象,所勾画出的‘人’似曾相识,谁都像又谁都不像”。基本上分不出层次和所从事的工作,“千人一面”。对优点的评价,大都是政治坚定,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工作积极主动,事业心责任感强,廉洁自律等等;而缺点和不足往往集中在有时注意方法不够,脾气比较急躁、工作不够大胆泼辣等方面。

二是材料和观点不够统一。概念化的叙述较多,量化分析和典型事例等写实性表述比较少,有的仅罗列一些事实和数据;有的只有观点,缺乏说明观点的事实,或是观点和事实不一致。如观点为“开拓性比较强,敢于创新”,而事例却是重视业务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观点是“思想解放,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所举事例却不是这方面的内容。也有的内容前后重复,前面写了工作能力强,后面又写组织领导能力如何。写最后一个观点,一般是概括地评价一些考察对象的思想作风和廉洁勤政的情况,但有的材料又把工作如何勤奋和其他的情况写进来,如“切实做到廉洁勤政,积极配合好科室间的工作”。

三是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有的评价过高,如“组织领导能力很强”、“有很高的专业造诣”、35岁以下干部用“善于、精于、敏于”,与其身份不符;有的引用事例不够准确,把一个县市区或一个市直部门所做的工作,说成是某个单位副职或者中层干部的政绩;有的语言缺乏推敲,如“比较民主、不用命令压人”,“脾气随和”,“配合意识强、思想政治素质好”;还有的口语化,如“工作作风粘糊点”,“工作粗拉些”等。

三、注意事项

撰写考察材料一般采取观例法,即抓住被考察对象的个性特征,确立几个观点,运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像”。就是考察材料所描述的干部,要像被考察对象。这就要求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从重一般、轻个性的套路中解脱出来,找出最能体现德才表现和性格特征的思想、行动、言论及数据,并运用富有特色的语言,使考察材料做到形神兼备,个性鲜明,使人看后“如见其人”,让熟悉的人看后知道写的是谁,不熟悉的人看后也能有鲜明的印象。需要把握三点:一要根据干部考察任务突出其特点。比如,对拟提拔任职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实绩和特长;对后备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基本素质和潜能;对主要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政治水平和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等。二要要结合考察对象所从事和分管的工作写出特点。如对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政治坚定性、公道正派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宣传部门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政治敏锐性、思想理论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三要在与周围其他干部的比较中写出特点。既全面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又要突出与其他干部的不同之处,突出“个性化”,变“千人一面”为“一人一面”。

2、要“实”。就是采用写实的方法,用事实说话,不要一般概念化的描述。要充分利用考察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对考察对象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定量分析结果,对考察中的定性评价进行印证。比如在履行职责情况方面,要在考察材料中具体说明考察对象在工作中做了怎样的决策,提出了什么建议,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了哪些效果。再如写一个干部的能力怎样,只要写出几件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的具体成绩,就一目了然;写上许多句“成绩突出”、“做了许多工作”、“有一定贡献”,不如选择几件能代表本人成绩的事实让人信服。对干部的功过是非,尤其是缺点和不足,要如实反映,不能笼统抽象地概括。在文字表达上,要朴朴实实、直截了当、实实在在,不能华而不实、言之无物。

3、要“准”。就是考察材料对被考察对象所作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大家从网上可以看一看,中组部负责同志在评价各省和中直部门正职特点时基本上是“比较”到底,我们评价干部县级干部更要注意把握这一点。对所引用的数字、事例,要有根有据,准确无误。评价个人的作用,应根据个人在班子中的职责分工以及实际工作情况,着重反映考察对象在工作中出了哪些主意,做了哪些工作,防止“一顶帽子大家戴,一件衣服众人穿”的现象。缺点和不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写考察材料的难点和重点。对干部的缺点和失误要认真地加以分析,看看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是偶发的还是一贯的;是缺乏经验造成的还是渎职失职造成的;是思想品质问题还是工作方法问题;是出以公心还是图谋私利;是知错就改还是屡错屡犯。这个问题上要注意4点:一要反复推敲、慎重落笔。是什么缺点就写什么,切忌乱扣帽子。二要写明短在何处、缺的程度和具体表现。不要用“希望抓工作再放手一些”、“建议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等代替不足。三要防止优点和缺点打架,不能自圆其说。比如,写优点时说“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但在不足中又说“推进工作的力度小一些”。四要防止把优点作为缺点写。如“不注意身体”、“工作中要求急一些”等。

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录用工作,保证新录用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根据公务员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第三条录用公务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四条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录用公务员,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招考公告;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考试;

(四)考察与体检;

(五)公示、审批或备案。

必要时,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对上述程序进行调整。

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

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

第七条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公民报考。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八条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一)拟定公务员录用法规;

(二)制定公务员录用的规章、政策;

(三)指导和监督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工作。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

第九条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一)贯彻国家有关公务员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根据公务员法和本规定,制定本辖区内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

(三)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

(四)指导和监督设区的市级以下各级机关公务员录用工作;

(五)承办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委托的公务员录用有关工作。

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本辖区内公务员的录用。

第十条设区的市级以下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

第十一条招录机关按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本机关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

第三章录用计划与招考公告

第十二条招录机关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和职位要求,提出招考的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拟定录用计划。

第十三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录用计划,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

省级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录用计划,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设区的市级以下机关录用计划的申报程序和审批权限,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招考工作方案。

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经授权组织本辖区公务员录用时,其招考工作方案应当报经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十五条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招考工作方案,制定招考公告,面向社会。招考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招录机关、招考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

(二)报名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

(三)报考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

(四)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

(五)其他须知事项。

第四章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六条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二)、(七)项所列条件,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第十七条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八条报考者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

第十九条报考者应当向招录机关提交报考申请材料,报考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报考者是否具有报考资格。

第五章考试

第二十条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第二十一条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确定。专业科目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置。

第二十二条笔试结束后,招录机关按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确定面试人选。

面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招录机关或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面试的内容和方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面试应当组成面试考官小组。面试考官小组由具有面试考官资格的人员组成。面试考官资格的认定与管理,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三条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第六章考察与体检

第二十四条招录机关按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报考者的考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和考察。

第二十五条报考资格复审主要核实报考者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

第二十六条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报考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考察应当组成考察组,考察组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组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

第二十七条体检工作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招录机关实施。

体检的项目和标准依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体检应当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完毕,主检医生应当审核体检结果并签名,医疗机构加盖公章。

招录机关或者报考者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复检。必要时,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要求体检对象复检。

第七章公示、审批或备案

第二十八条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者的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择优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招录机关名称、拟录用人员姓名、性别、准考证号、毕业院校或者工作单位、监督电话以及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录用的,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对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录用;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录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第二十九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内,由招录机关对新录用的公务员进行考察,并安排必要的培训。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试用期不合格的,取消录用。中央机关取消录用的,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机关取消录用的审批权限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章纪律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公务员录用工作要接受监督。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管理权限处理。

第三十二条从事录用工作的人员凡有公务员法第七十条所列情形的,应当实行回避。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录用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位要求进行录用的;

(二)不按规定的资格条件和程序录用的;

(三)未经授权,擅自出台、变更录用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录用工作中,情节严重的。

第三十四条从事录用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录用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和其他考录秘密信息的;

(二)利用工作便利,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招考工作的有关资料的;

(三)利用工作便利,协助报考者考试作弊的;

(四)因工作失职,导致招考工作重新进行的;

(五)违反录用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录用纪律的报考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考试、考察和体检资格,不予录用或取消录用等处理。其中,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五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录用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公务员录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录用工作,保证新录用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根据公务员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第三条录用公务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四条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录用公务员,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招考公告;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考试;

(四)考察与体检;

(五)公示、审批或备案。

必要时,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对上述程序进行调整。

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

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

第七条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公民报考。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八条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一)拟定公务员录用法规;

(二)制定公务员录用的规章、政策;

(三)指导和监督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工作。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

第九条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一)贯彻国家有关公务员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根据公务员法和本规定,制定本辖区内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

(三)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

(四)指导和监督设区的市级以下各级机关公务员录用工作;

(五)承办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委托的公务员录用有关工作。

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本辖区内公务员的录用。

第十条设区的市级以下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

第十一条招录机关按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本机关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

第三章录用计划与招考公告

第十二条招录机关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和职位要求,提出招考的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拟定录用计划。

第十三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录用计划,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

省级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录用计划,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设区的市级以下机关录用计划的申报程序和审批权限,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招考工作方案。

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经授权组织本辖区公务员录用时,其招考工作方案应当报经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十五条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招考工作方案,制定招考公告,面向社会。招考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招录机关、招考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

(二)报名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

(三)报考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

(四)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

(五)其他须知事项。

第四章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六条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二)、(七)项所列条件,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第十七条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八条报考者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

第十九条报考者应当向招录机关提交报考申请材料,报考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报考者是否具有报考资格。

第五章考试

第二十条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第二十一条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确定。专业科目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置。

第二十二条笔试结束后,招录机关按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确定面试人选。

面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招录机关或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面试的内容和方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面试应当组成面试考官小组。面试考官小组由具有面试考官资格的人员组成。面试考官资格的认定与管理,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三条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第六章考察与体检

第二十四条招录机关按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报考者的考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和考察。

第二十五条报考资格复审主要核实报考者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

第二十六条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报考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考察应当组成考察组,考察组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组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

第二十七条体检工作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招录机关实施。

体检的项目和标准依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体检应当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完毕,主检医生应当审核体检结果并签名,医疗机构加盖公章。

招录机关或者报考者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复检。必要时,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要求体检对象复检。

第七章公示、审批或备案

第二十八条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者的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择优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招录机关名称、拟录用人员姓名、性别、准考证号、毕业院校或者工作单位、监督电话以及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录用的,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对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录用;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录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第二十九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内,由招录机关对新录用的公务员进行考察,并安排必要的培训。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试用期不合格的,取消录用。中央机关取消录用的,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机关取消录用的审批权限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章纪律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公务员录用工作要接受监督。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管理权限处理。

第三十二条从事录用工作的人员凡有公务员法第七十条所列情形的,应当实行回避。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录用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位要求进行录用的;

(二)不按规定的资格条件和程序录用的;

(三)未经授权,擅自出台、变更录用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录用工作中,情节严重的。

第三十四条从事录用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录用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和其他考录秘密信息的;

(二)利用工作便利,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招考工作的有关资料的;

(三)利用工作便利,协助报考者考试作弊的;

(四)因工作失职,导致招考工作重新进行的;

(五)违反录用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录用纪律的报考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考试、考察和体检资格,不予录用或取消录用等处理。其中,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五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录用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公务员录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录用工作,保证新录用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根据公务员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第三条录用公务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四条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录用公务员,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招考公告;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考试;

(四)考察与体检;

(五)公示、审批或备案。

必要时,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对上述程序进行调整。

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

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

第七条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公民报考。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八条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一)拟定公务员录用法规;

(二)制定公务员录用的规章、政策;

(三)指导和监督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工作。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

第九条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一)贯彻国家有关公务员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根据公务员法和本规定,制定本辖区内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

(三)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

(四)指导和监督设区的市级以下各级机关公务员录用工作;

(五)承办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委托的公务员录用有关工作。

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本辖区内公务员的录用。

第十条设区的市级以下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

第十一条招录机关按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本机关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

第三章录用计划与招考公告

第十二条招录机关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和职位要求,提出招考的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拟定录用计划。

第十三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录用计划,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省级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录用计划,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设区的市级以下机关录用计划的申报程序和审批权限,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招考工作方案。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经授权组织本辖区公务员录用时,其招考工作方案应当报经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十五条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招考工作方案,制定招考公告,面向社会。招考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招录机关、招考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

(二)报名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

(三)报考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

(四)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

(五)其他须知事项。

第四章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六条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二)、(七)项所列条件,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第十七条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八条报考者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

第十九条报考者应当向招录机关提交报考申请材料,报考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报考者是否具有报考资格。

第五章考试

第二十条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第二十一条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确定。专业科目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置。

第二十二条笔试结束后,招录机关按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确定面试人选。

面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招录机关或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面试的内容和方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面试应当组成面试考官小组。面试考官小组由具有面试考官资格的人员组成。面试考官资格的认定与管理,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三条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第六章考察与体检

第二十四条招录机关按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报考者的考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和考察。

第二十五条报考资格复审主要核实报考者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

第二十六条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报考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考察应当组成考察组,考察组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组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

第二十七条体检工作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招录机关实施。

体检的项目和标准依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体检应当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完毕,主检医生应当审核体检结果并签名,医疗机构加盖公章。

招录机关或者报考者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复检。必要时,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要求体检对象复检。

第七章公示、审批或备案

第二十八条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者的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择优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招录机关名称、拟录用人员姓名、性别、准考证号、毕业院校或者工作单位、监督电话以及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录用的,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对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录用;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录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第二十九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第三十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内,由招录机关对新录用的公务员进行考察,并安排必要的培训。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试用期不合格的,取消录用。中央机关取消录用的,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机关取消录用的审批权限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章纪律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公务员录用工作要接受监督。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管理权限处理。

第三十二条从事录用工作的人员凡有公务员法第七十条所列情形的,应当实行回避。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录用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位要求进行录用的;

(二)不按规定的资格条件和程序录用的;

(三)未经授权,擅自出台、变更录用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录用工作中,情节严重的。

第三十四条从事录用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录用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和其他考录秘密信息的;

(二)利用工作便利,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招考工作的有关资料的;

(三)利用工作便利,协助报考者考试作弊的;

(四)因工作失职,导致招考工作重新进行的;

(五)违反录用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录用纪律的报考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考试、考察和体检资格,不予录用或取消录用等处理。其中,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五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录用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公务员录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第8篇

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推动全市“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依法规范公务员管理工作,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根据《中共文秘站网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评选表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的通知》要求,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文秘站网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推荐工作,同时,同步开展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现将开展评选推荐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请各区县及各单位按通知要求开展好评选推荐工作。一、评选推荐表彰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要求,通过开展“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评选推荐表彰活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公仆意识,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激励广大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推进全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二、评选推荐表彰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评选推荐表彰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文秘站网省行政奖励暂行规定》的规定,成立“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评审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担任主任,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邢渭东,副市长和炳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年志武,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鲁建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国栋,市人事局副局长赵羲臣组成。“市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省级和市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候选人和候选单位的审定推荐和评定表彰工作。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主任由鲁建红同志兼任。各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三、评选推荐的范围和条件

凡符合《公务员法》和《文秘站网省行政奖励暂行规定》奖励条件,事迹突出、真实、感人,在当地有一定影响,为群众所公认的,均可参加评选。评选工作坚持向基层、一线、窗口倾斜的原则,侧重考虑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改进公共服务、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特别是基层乡镇公务员,直接为群众服务的窗口和执法监督部门,基层站、所、队公务员典型。

为避免重复评奖,已列入我市评选“公仆奖”的候选人员不再参加市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评选。

四、评选推荐表彰的名额

根据《文秘站网省行政奖励暂行规定》关于表彰比例的规定和我市实际,评选并授予“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5名,记三等功10名,“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10个。

各区、县推荐3名“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候选人选和3个“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候选单位;市直机关每个部门推荐2名(至少一名应推荐本单位以外的市直机关公务员)“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候选人选,市级部门中成绩突出、事迹典型、影响重大的单位可作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候选单位予以推荐。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候选人选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候选单位,按全省的评选推荐表彰名额,由“市评审委员会”在各区县、部门上报的“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候选人和“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候选单位中评审确定后,推荐上报。

五、评选推荐表彰的工作程序

评选推荐工作按照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进行,必须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认真组织评选,撰写先进事迹材料(不少于3000字),填写《文秘站网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一等功人员)推荐审批表》、《文秘站网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推荐审批表》 和《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三等功人员)推荐审批表》、《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推荐审批表》,自下而上,逐级审核上报。工作步骤:

(一)“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选,均由公务员所在单位评选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报其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连同先进事迹材料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候选单位,由主管部门研究提出并连同先进事迹材料按干管权限报同级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将上述人选、候选单位及先进事迹材料一并提交本级评审委员会考察评选。

(二)20__年5月15日前,县级“评审委员会”对拟推荐的人选和单位进行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和呈报材料进行评选,确定上报人选及单位,征求同级纪检监察、组织部门意见,进行公示,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市评审委员会”。

市直各部、委、办、局推荐的个人,由所在单位提出意见,主管局审核同意,连同先进事迹材料报市人事局,提交“市评审委员会”考察评选。

(三)20__年6月30日前,“市评审委员会”对各区、县和市直机关各部门上报的推荐人选和单位进行认真筛选,按规定的名额,提出省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候选人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候选单位。在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将推荐的候选人选和单位上报省“评审委员会”评选。

(四)丽江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工作,将在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结束后开展。在省级评选中落选的个人和单位,列入市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候选人和候选单位。“市级评审委员会”对各区、县和市直各部门上报的候选人选和单位进行初评,综合平衡,对初步确定的受奖对象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事迹,确定受奖人选和单位,组织公示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并在年底给予表彰奖励。

六、评选推荐表彰活动要求

各区、县及各部门要将评选推荐表彰活动与公务员的经常性管理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塑造国家公务员和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是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行为、提高公务员服务水平、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形式。各区、县及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研究部署,加强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确保评选工作公开、规范、高质量地开展。要注重对评选推荐表彰活动的改进和创新,上报的人选和单位,必须经过民主推荐、全面考察、认真评选、征求意见、组织公示、严格审核等程序后才能推荐上报。对拟表彰人员和单位,“市评审委员会”要到实地了解情况,核实事迹,进一步听取当地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坚持先公示后表彰。

(二)把开展评选推荐表彰活动与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把公务员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整个评选过程中

要把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公务员队伍。要把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努力争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把培育和弘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公务员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到评选表彰活动的过程中,贯穿到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把“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继续推向深入。

(三)把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贯穿于整个评选过程中

在评选过程中,要结合实施《公务员法》,不断增强全市公务员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全面把握《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有关规定,把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不断引向深入。以评选推荐表彰活动为契机,引导全市公务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推进依法治市的进程。

(四)把开展评选推荐表彰活动与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要充分认识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努力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迎接新挑战的要求,通过各项措施,强化公务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学习世贸组织规则、市场经济、法律、公共管理、外语等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公务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我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等能力。

(五)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评选推荐表彰活动氛围

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第9篇

1.公务员考试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程序,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的办法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将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录用为公务员的制度。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原则、平等竞争原则及择优录用原则。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包括笔试与面试两个组成部分。其中,笔试又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客观性笔试,也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察内容主要包括:

(1)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2)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能力。

(3)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常识判断。主要考察考生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

(5)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的资料分析及判断能力。二是主观性笔试,也称申论。申论主要考查考生书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等。申论通常是给出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概括出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再对所提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申论具有背景资料涉及面广、内容具有非专业性、形式灵活多样、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强调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等特点。笔试的优点主要包括经济性、客观性、广泛性、公正性。面试可以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结构化面试是一种一名考生对多位考官的考试方式。考试过程中,考官按事先制定的面试提纲上的问题发问,对照测评要素做出评价。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多名考生对多位考官的考试方式。考试过程中,一组考生在给定的时间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多名考官根据考生的综合表现,给出考生在各个测评要素上的得分。

2.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与公务员考试的契合性

面向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培养公务员,是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与公务员考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如何结合国家及各省公务员考试,改革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方法,已经成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因此,探索改革行政管理专业考试方法,就成为摆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比较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方法与国家及各省公务员考试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目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笔试、轻面试

多年来,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往往采用笔试的方法,或开卷、或闭卷,无法反映学生在特定场景中分析和解决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迫切需要在侧重行政管理实务的课程中,同时采用面试的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行政管理理论解决现实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

2.重概念、简答、论述,轻职业能力与书面分析问题能力的考察

多年来,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往往停留于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基本问题的了解与掌握,不能考察学生的潜在职业能力及书面分析和解决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在相关课程的考试中增加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考察并提高学生的潜在职业能力。同时,也需要在笔试中,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提高学生书面分析和解决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方法

1.明确比较优势

通过收集历年国家及各省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面试等,与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方法相比较,我们认为,改革行政管理专业考试方法,可以实现与国家及各省公务员考试的良性对接。在这一点,行政管理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比较优势。

2.明确潜在优势

以行政管理专业参加过国家及各省公务员考试的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方法与国家及各省公务员考试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明确行政管理专业的潜在优势。

3.汲取国外成功经验

国外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中考察学生案例分析能力的做法相对成熟,而在我国,尚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我们在侧重于行政管理实务的课程考试中将学生对多个相关案例的分析能力作为考察重点,引入、推广案例分析,完成对于传统考试中记忆———再现模式的超越。

4.打造以“笔试+面试”相结合的考试体系

在笔试环节,侧重考察学生的潜在职业能力以及书面分析和解决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在面试环节,则侧重于考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和解决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

四、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1.在专业课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笔试中增加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以实现与公务员考试必考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良性对接。

2.在专业课程《公共行政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的考试中,要求学生对多个相关个案进行书面分析,以实现与国家和各省公务员考试必考科目“申论”的良性对接。

3.在专业课程《公共行政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的考试中,增加面试的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场景、相关案例,分析问题并探讨对策,以实现与国家和各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的良性对接。通过改革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激发了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大学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成绩。

公务员考察材料范文第10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工作,保证公正合理地任用国家公务员,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工作,必须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国家公务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正副乡、镇长的职务升降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晋职

第四条晋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应在规定的职务名称序列和职数限额内进行。

第五条晋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应与机构或职位规格相符合。

第六条晋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应逐级晋升。个别确因工作需要,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又特别突出的,可越一级晋升领导职务,但不得越级晋升非领导职务。

第七条晋升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必须能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工作实绩突出;能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团结共事;具有拟任职务所需要的文化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晋升领导职务的,还必须具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并符合领导集体在年龄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第八条晋升职务的国家公务员,除符合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资格条件:

(一)在近两年年度考核中定为优秀或近3年年度考核中定为称职以上。

(二)晋升市及区、县人民政府的办事机构、派出机构的正职领导职务,应具有5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一般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三)晋升市、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的副职领导职务,应具有5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任下一级职务3年以上,一般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四)晋升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的内设机构及直属机构及其派出机构的处级正职和副职领导职务,应具有5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和3年以上,一般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五)晋升各级行政机关中的科级正职和副职领导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和3年以上,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六)晋升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5年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七)晋升调研员、助理调研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4年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晋升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3年以上,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九)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

(十)符合任职回避规定。

(十一)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根据具体职位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由处长晋升为助理巡视员、副处长晋升为调研员、科长晋升为助理调研员、副科长晋升为主任科员职务的,原则上不再担任原职务。

第十条晋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

(一)公布职位空缺、任职条件,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推荐预选对象。

(二)按照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对预选对象进行资格审查,产生考察对象。考察对象人选数一般应多于职位空缺数。

(三)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择优提出拟晋升人选。在考察中应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根据需要,采取个别谈话、民主评议或民意测验、专项调查、实地考察、同考察对象面谈、面试答辩等方法,广泛了解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详实的考察材料。

(四)按照有关规定,需要与主管部门协商方可晋升的职务,应事先征求主管部门的意见。

(五)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依法任命。

对晋升领导职务的,还应严格按照有关选拔任用领导人员的程序规定进行。

(六)将晋升的有关材料分别存档。任免通知存入文书档案,任免呈报表和考察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第十一条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必须进行任职培训。

第十二条国家公务员职务晋升,其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的最低级别的,应同时升至新任职务对应的最低级别,并按有关规定相应调整职务工资档次。

第十三条晋升国家公务员的级别,按照管理权限,由决定其职务任免的机关批准。

第三章降职

第十四条担任科员以上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或者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应予降职。

第十五条降低国家公务员职务,一般每次只降低一级职务。

第十六条降低国家公务员职务,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任免机关提出降职安排意见。

(二)任免机关对降职事由进行审核并听取拟降职人意见。

(三)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依法任免。

第十七条国家公务员被降职的,其级别超过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的,应同时降至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并按有关规定相应调整职务工资档次。

第十八条国家公务员对降职决定不服,可按有关规定,提出申诉。

第十九条被降职的国家公务员,如在新的职位上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确实突出,经全面考察,可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重新晋升其职务和级别。

第四章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条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并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超职数和突击晋升国家公务员职务。

(二)不准自立职务名称或使用享受某级职务待遇的称谓。

(三)不准超机构或职位规格晋升国家公务员职务。

(四)不准随意放宽或改变国家公务员职务晋升条件,搞迁就照顾。

(五)不准违反规定程序,个人决定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

(六)不准要求晋升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的职务,或者要求晋升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职务。

(七)不准封官许愿,打击报复,营私舞弊。

(八)不准有其他妨碍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工作公正合理进行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市人事局负责本市处级及其以下国家公务员(区、县管理的处级领导职务除外)职务升降工作的监督与综合管理。

区、县人事局负责本区、县科级及其以下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工作的监督与综合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十二条市人事局应对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直属机构及其派出派出机构的职位设置、人员配备情况及本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业务指导,受理对处级及其以下的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工作的举报、申诉等事宜。

区、县人事局应对区、县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机构的职位设置、人员配备情况及本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业务指导,受理对科级及其以下的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工作的举报、申诉等事宜。

第二十三条对晋升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直属机构及其派出机构的处级、科级职务,晋升为市公安、安全、监狱、税务机关处级、正科级职务的,晋升为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晋升处级非领导职务,须报市人事局审核、备案后,方可宣布任免决定。

属于越级晋升为处级领导职务和放宽资格条件晋升处级、科级职务的,在报市人事局审核、备案时,须附单行考察(说明)材料。

对给予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直属机构及其派出机构担任处级职务的人员降职的,须报市人事局审核、备案后,方可宣布任免决定。

第二十四条对晋升为区、县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的科级职务,须报区、县人事局审核、备案后,方可宣布任免决定。

属于越级晋升为科级领导职务和放宽资格条件晋升为科级职务的,在报区、县人事局审核、备案时,须附考察(说明)材料。

对给予担任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担任科级职务的人员降职的,须报区、县人事局审核、备案后,方可宣布任免决定。

上一篇:模范班主任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领导干部考察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