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2:23:20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是对相关的政策和规范进行制定,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行明确: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并且很容易被人所忽视,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就需要将行政职能给充分发挥出来,借助于政策法规的制定,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行明确,对医院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来促使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另外,在公共卫生工作体系中,也需要积极加入医院,科学管理,以便将医院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强化学术交流,促使理论水平得到提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医院在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体系方面,还比较的缺乏,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就需要会不断总结各类医疗结构开展公共卫生管理的经验。以公共卫生为主题,将相关形式的学术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给定期开展下去,对国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学习和借鉴,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逐步构建和完善。

三是要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促使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要以公共卫生知识为核心,大力培训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院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将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作为培训的重点,以便促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可以对传染病防控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将公共卫生方面的行政法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医院中广泛传播,对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观念进行树立,促使医院工作人员的预防医学知识水平得到大力提高,从而促使医务人员能够对公共卫生责任主动承担。

四是要构建一个桥梁,促使医院能够和疾病控制机构进行信息沟通:要结合具体情况,将协调和沟通机制构建于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之间,促使双方能够更加密切的合作,进行信息交流,结合双方的需求,对疾病控制工作计划进行科学制定,并且将运行机制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案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并且进行必要的演练。

五是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社会参与得到实现:非政府组织在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社会动员、公众参与、普及预防医学知识方面等等。因此,就需要将非政府组织的优势给充分发挥出来,对卫生科普知识大力普及和推广,将一系列形式给利用起来,如广播、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将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于社会公众之间,指导群众在看待公共卫生问题时,需要坚持科学的行为和方式。

2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趋重视公共卫生问题;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目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职能进行明确,构建一个互动交流机制,促使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更加密切的联系在,只有这样,方可以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促使公众健康得到保证。本文简要分析了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缺乏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

在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中,大部分城乡区域并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人民群众的危机意识比较淡薄,在出现突发状况时,不能合理有效的通过预警系统来传递有效信息,所以在遇到危机时显得束手无策。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援准备和资源储备将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所以要想对公共卫生管理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就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

1.2缺乏医疗资源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医疗改革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在一定时间段中,医疗卫生经费主要分配方面为城市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样农村地区就会出现医疗资源缺乏、就医难等问题。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公共卫生资源闲置,而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则出现公共卫生资源缺乏的现象。

1.3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社会群众现阶段还并不关注和重视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人才缺乏情况比较严重。另外相关工作人员没能正确认识公共卫生管理,导致公共卫生管理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2公共卫生管理的处理对策

2.1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危机公关体系

危机的发生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大程度的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首先要构建起和公共卫生管理相符合的危机公关体系,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要重视和关注危机公关,当出现危机事件时应该要根据危机公关的具体原则来进行处理,这样公共卫生管理才能正常的开展[2]。

2.2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转变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重心,明确各职能,将预防工作纳入医疗。重视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这样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清楚的现状才能得到有效改进。应该面向社会建设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让其业务能规划化和集中化。

2.3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信息传递通道

在发生突发危机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的传递通道,这样工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将相关信息进行公开,能有效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让社会群众能更加信任。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加强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让公共卫生管理的信息变得大众化和科学化。

2.4加强公共卫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公共卫生管理队伍会对其管理水平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在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及时合理的调整技术和专业。科学编制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当危机发生时才能更加从容的应对。总之只有通过人们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通过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有效实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样人们群众的安全、健康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是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老龄人口的绝对数在世界占第一位,而且增长速度快,高龄人口(指80岁以上的)增长速度更快。

据我国老年学会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有2亿老年人。今后,各国人口的结构,无一例外都会是老年型。据有关权威资料预测,从1990年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长2.2倍。

再看一看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增加到14%所用的时间,美国经历了68年,而中国只需要27年。

面对一个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必须重视并研究“健康老龄化”问题。

1987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将这一问题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保健纲要》;1990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从此,一个真正重视老年健康,并使老年健康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全球性纲领形成。因此,可以说提出并逐渐实现这一目标,是维护老年健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如何理解“健康老龄化”

曾任中国老年学会会长的邬沧萍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健康老龄化有6个要点。

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老年人口群体大多数健康长寿,体现在健康预期寿命的提高。健康老龄化着眼点是群体的健康长寿,而不能仅满足于个别人的高寿记录。但群体的健康长寿是以个人的健康长寿为基础的,因而,创造条件保证大多数老年人均达到健康长寿时,群体的健康长寿才能得以实现。

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的长度,更重要的是寿命质量的提高,老年人口健康寿命的质量是有客观标准的,是可以量化的。欧洲老年学会主席戴尔指出,这一标准包括:减少由衰老带来的疾病,使急、慢性病得到治疗和康复,尽量减少长期患病和需要人长期护理的时间,延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增加老年人独立的时间,减少老年人受歧视的时间等。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寿命提高得很快,但生命质量不够高。一是老年期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二是进入老年期后,存活时间短,或者说,老年人的更替较快;三是进入老年后的17年左右余寿中,预期的健康寿命只占1/3左右。

人类老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一方面要求有相应的“健康转变”来适应;另一方面,要求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

这里所指的“健康转变”,实际上是指“第一次健康转变”和“第二次健康转变”。前者旨在使死亡率下降,这可以通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改变不卫生习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对儿童推行计划免疫,消毒杀虫以及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来保证。

而“第二次健康转变”,则指解决已存活到老年的庞大人口,如何延缓衰老的保健问题。此外,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把健康涵义的外延延伸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即我们平时常说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过程,要从个体和群体增龄的过程中,认识老年人群健康状况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发展趋势。老年期的健康状况,其实是婴幼儿、青少年和成人后各阶段所有制约健康的因素,最综合、最集中和最终的表现。要历史地、全面地认识老年人的健康,它与所有人的福利都联系着。

健康老龄化是人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和对策,它是建筑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由于人口老龄化正在或者已经成为现实,大量的老年人口向科学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就自觉、不自觉地促进了老化生理学、老化心理学、老年医学与社会老年学的研究以及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健康老龄化是同每个老年人、同各行各业都有关系的一项全民性保健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民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全社会的责任

由于老龄化是一个过程,要实现健康老龄化就必须从青、中年开始,就应重视老年性疾病发病前期的病因预防。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级预防”。

对已进入老年的人群,要及时做好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展。这就是所谓“二级预防”。

对已患病的老年人,为了防致残、防恶化,尽快促进康复,必须做好“三级预防”工作。

健康老龄化是人类的永恒主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是全民健康状况的最终和最集中体现,也是最客观的检验尺度。今天老年人的健康,是其中青年时期健康的积累。今天中青年乃至青少年、儿童的健康也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健康的未来。

因此,必须从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老龄化。而且全社会都要来关心、支持老龄人口的健康化。

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

贯彻“预防为主”,是全球疾病控制的战略思想。

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对病因明确疾病的预防,应是最重要的,因为绝大多数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那么,减少和改正这种生活方式,就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好办法。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提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

由于健康受诸多因素影响,科学家就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健康状况=函数(环境+医疗保健+个人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

公式中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医疗保健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和自我保健等;个人生物学因素包括机体生理、遗传因素等;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活动、睡眠、娱乐、社交及有无不良嗜好行为(如吸烟、酗酒、性乱、药物依赖等)。

从上述公式的内容看,有些因素是个人不可控制的(如环境因素、个人生物学因素等) ;而个人的生活方式,则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这一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好坏起到关键的作用。

健康在你手中

基于上述的事实,大家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那就是“健康在你手中”,“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多靠自己,少依赖医生”等。自我保健医学(人称第四医学)是相对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而言。它顺应了人类近些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多的趋势而产生、发展,它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养生保健手段,依靠自己和家庭、社区(不住院)的简易条件,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诊治、护理和预防等工作而达到健身祛病、延缓衰老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自我保健医学并不局限于自我消除疾病,也不局限于单纯健康的范畴,它具有相当的社会性,是人类健康观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在外人看来,易春涛的成功源于他的“幸运”;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源于他“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念支持。

1986年从江西医学院毕业后,从一名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到成为三级医院心内科行政副主任,再到承担繁重管理任务的二级医院医务科长,易春涛在不同医院摸爬滚打了20多年。2009年后,他又接受组织任命,成为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这一路走来,他收获不小,看似成就也不小。“从最开始的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临床研究生,打下了我扎实的临床基础;临床辨析思维能力及临床水平,也为我后来的从医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是每个临床医师都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担任不同的角色。易春涛用四个字来形容这种不同角色的转变――“全新感受”:医务科科长的角色提高了他管理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也使他能更多地从一个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抓好医院临床质量、医疗安全,如何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等。“虽然当医务科长要处理医教研诸多事情特别是还要处理医疗纠纷等琐事,有时甚至会感到这是个非常痛苦的岗位,但这个经历对我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同时更多的是一种磨练。”易春涛说。

在综合性医院的经历为他后来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提供了实践经验,也为实现他的工作理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是按照综合性医院的模式来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因为有较高的追求,所以对起点和目标都有较高的要求。”

对员工 就是要不断“加压”

刚刚上任的易春涛,面对的是以完成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为主要任务,创新和竞争意识较弱的社区现状,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成为易春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医院也要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医院的精神和文化是医院发展之魂。”为此易春涛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制定了“厚德、精业、恪职、同心”的院训,从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业务水平和团队精神上对员工提出要求。

光有口号还不行,还要有实际行动。2009年1月,易春涛刚上任不久,就针对整个医务人员队伍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鼓励大家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特别是到外地参加学术交流。

“最初医务人员觉得很意外,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多是在市内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很少有机会去外地参加学术交流,有些医师也不愿意去,担心业务量少收入就少。”

对此,易春涛制定了一套“三年培养计划”,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如选送有潜力的临床医师参加苏州大学学习,选送公共卫生医师到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连续3年选送12名护士到二级医院进修学习。组织全科团队队长参加全国和上海市全科年会,组织健康管理师参加中华健康管理论坛等来增长医务人员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除此之外,易春涛还选定有培养潜质的临床医师与二级医院专家结对子,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参加二级医院查房、科室病历讨论等医疗工作。而在论文方面,易春涛先抓数量再抓质量,要求中级职称以上医师每年完成一篇文章。同时从2009年起,中心设立每两年一轮院级课题提高医务人员科研能力,并从中选出优秀课题申报区级课题和市级课题。

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安排,使医务人员很不习惯,觉得这个院长“要求高、特别严”。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看到取得的成绩(1项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1个区特色专科,1个区特色项目),也从进步和发展中真正获益的时候,他们便开始主动跟上易春涛的步伐,转变意识,改变行动了。

对患者 他们需要细节的、有特色的服务

以前在二三级医院都是以医疗工作为主,考虑的都是怎么提高业务水平等。而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发现,原来思考最多的东西根本用不上,以公益性为主的社区有政府财政“托底”,社区要做的是怎么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在澳大利亚培训的那段时间我的感触很深,让我了解了如何从细节上做到为患者服务。澳大利亚的社区医务人员非常注重细节的服务理念,如他们老年关怀病房彩色的床单,布置如家庭般感觉的病房,还有特别的会客室,方便病床推入使患者能见到星星月亮的小花园的通道设计,以及医务人员与患者交流的语气、语言、眼神和肢体动作等,无一不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易春涛说,社区与二三级医院在硬件方面的差距太大,惟一能做的就是把服务做好,让老百姓觉得在社区跟在家里一样。而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给患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为此,他们根据中心情况倡导开展不同形式的主动服务。如老年护理院更换全新窗帘后她们创建了窗帘文化,即午休时护士主动拉上窗帘,下午到规定时间再统一打开,使老年住养对象能睡个安静的午觉。门诊电梯里也专门设置了残疾人扶手和盲人按键。最有特色的是门诊输液室的改造,为照顾输液室里不能吹空调的老患者,他们专门划出空调区和非空调区,非空调区内,8张输液椅齐齐排放,一个大吊扇不停转着,确保空气得到流通,兼顾了不同需求的患者,受到患者的好评。2011年7月6日《解放日报》第1版专门刊文介绍他们的温馨服务,上海电视台新闻栏目也做了专题报道。

而在特色服务方面,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他们以“慢性病关爱家园”为平台,把患者、志愿者、健康专员(社区医师)、二级医院专家四者结合起来,对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四位一体综合管理。而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则开通社区高血压网络管理平台,使患者在家中足不出户就可接受社区医师的高血压管理和专家的诊疗指导。同时他们积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的控制率和知晓率。

地处中心城区的康健社区以老年人居多,≥60岁老人占全部人口的23.4%,社区医务人员为此在区卫生局支持下专门打造了“6080100”工程,为不同年龄老人提供不同层次服务:为≥60岁老人提供健康关爱,提供每2年1次的免费体检;为≥80岁老人提供银龄关爱,进行健康管理;为百岁以上老人和孤寡老人提供晚霞关爱。除此之外,中心还准备开启夕阳关爱,开设临终关怀病房,让老人能在最后时刻走得有尊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

不懈的努力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2010年中心门诊总量60.3万人次,预防保健服务量21万余人次。今年6月家庭医师服务责任制开展以来,短短2个月已有36.5%的街道家庭和中心签约。中心先后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并连续8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在此次上海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又位居前列。而这不是他们的终点,他们的目标是“创建全国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先的居民健康水平”的愿景。

在本文截稿以前,记者收到易春涛主任发来的短信:与你分享一个好消息,昨天我们中心接到通知,已在上海市240家社区中心创示范卫生中心评选中进入前15位(市级),下周市专家组将来院复审择优评选前5位报国家级……

这是一条好消息,尤其是对于一个对事业充满激情和梦想的社区卫生管理者而言,这是对他和他的团队长期不懈努力的肯定。一直以来,易春涛总是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是秉承“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原则。对职工,他认为需不断加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同心协力奔着目标前进。对患者,他则是异常温柔,常常想患者所想,从细节着手,为患者提供最有特色和最温馨的服务。

在二三级医院当了22年临床医师的易春涛,或许没有想过他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闯下他一片新天地,但这却是他乐观开朗、一切向前看的性格使然。他自嘲说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自己常对他们“画饼”。尽管现实还有诸多限制,但从现在中心的发展来看,“饼”的形状和内容正变得日益清晰起来。

管理心得

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目标和愿景。近期的是目标,中长期的是愿景。当时来的时候,我的愿景就是创一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也正在实践着。

做工作一定要有梦想、要有激情,因为“梦想催生激情,激情成就梦想”。

做管理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公开,尤其在干部任命上,避免任人惟亲,要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柯氏模型 CIPP模型 健康教育 培训效果评估

随着大众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医改方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措施的逐步推进,健康教育已成为政府及相关专业人员实现医学目的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则是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手段。然而,目前针对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从数量上本就不多,培训效果也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强化健康教育能力建设的目标。因此,开展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不仅需要科学的培训方法,更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反映培训问题、评测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效果的培训评估体系,这是加强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亟待思考并妥善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借鉴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和CIPP模型构建健康教育人员专业化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从培训评估的角度梳理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1.柯氏评估模型内涵

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是由唐・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L. 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的评估模型,故称为柯氏评估模型,也叫四级评估模型。目前,柯氏评估模型是最为人们熟知,应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模型之一,在中国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因而在卫生机构的培训评估模型研究中较多采用。

Kirkpatrick提出的四个评估层次主要是以受训者作为评估效果的对象, 其优点在于在层级划分上, 依据行为学的研究结果, 由表及里, 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规律来划分层级,对培训效果评估进行了较为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该模型包含四个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其中反应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学习层旨在评估学员通过培训项目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程度;行为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知识的运用程度;结果层旨在评估培训项目创造的效益。柯氏评估模型对于培训过程涉及很少,其评估是在培训完成后进行,评估结果只能对以后的培训产生影响,而对本次培训作用不大。

2. CIPP模型内涵

与Kirkpatrick的研究对象不同, Daniel Stufflebeam将培训项目本身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组织过程的规律, 提出的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CIPP模型。CIPP由情境(Contextual)、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四部分组成。CIPP模型将评估活动介入到培训的整个过程,不仅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还注重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评估。

CIPP主要从了解相关环境、 诊断特殊问题、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需求、鉴别培训机会、制定培训目标等方面进行“情境评估”,从收集培训资源信息、评估培训资源、确定如何有效使用现有资源才能达到培训目标、确定项目规划和设计的总体策略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协助等方面进行“投入评估”,通过“过程评估”为那些负责实际培训项目的组织者提供信息反馈, 以便及时修正或改进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通过“成果评估”对培训活动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衡量和解释, 其中既包括对所达到的预定目标的衡量和解释, 也包括对所达到的非预定目标的衡量和解释。CIPP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本次培训的经验和不足,其反馈信息会对本次培训的后续项目产生积极影响,相对比较完善。

二、模型构建

目前,柯氏模型和CIPP 模型在中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CIPP评估模型实质是针对整个培训项目的评估, 而不仅仅是培训效果的评估,还用来指导培训的优化设计。而柯氏模型是培训效果评估中常使用的经典培训评估模型,主要侧重于对培训结果的评估,是CIPP模型结果层面的具体化。通过模型的综合应用可以权衡各模型的利弊,取长补短,从而保证实际模型的建立更加科学和合理。因此,我们考虑结合柯式和CIPP模型特点,兼顾目前健康教育人员的状况,从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构建疾控系统健康教育人员专业化培训综合评估体系。

1.培训前评估

(1)目的:借鉴CIPP模型的“情景评估”和“投入评估”的内容,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2)方法和内容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广泛收集与培训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增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深入分析不同岗位和级别学员的培训需求,确定阶段性、系统性的培训目标。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知情人访谈、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从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专业发展前景、行业考核标准、岗位工作绩效等角度确定培训目标、需要配备的资源和适宜的培训策略等。采用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小组座谈、一对一访谈等方法了解学员在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从个人现有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确定学员的培训需求。掌握的内容包括个人职称、学历、所学专业、工龄、健康教育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健康教育培训相关态度状况以及他们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等。

2.培训过程评估

(1)目的:借鉴CIPP模型的“过程评估”的内容,通过对培训学员和授课老师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反应,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培训管理部门,督促其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2)方法和内容

在阶段性或周期性的培训环节结束后,培训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的感受和评价以及即时的考核情况,根据学员的意见、建议和考核结果,对后续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不断完善和规范培训工作。该步骤的评价了解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感受和评价以及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可将在不同培训中反映的情况进行比较,实际上也就是在培训过程中进行柯式模型的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

反应层的评估从学员和教师两个角度,从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和对培训环境的反应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包括学员对于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对于学员互动、现场组织等方面的评价。对培训环境的反应则包括学员对于培训的一些基础辅助条件如图书文献资料、计算机、上网、住宿、医疗保障、相关培训设备等和健康教育特定辅助条件如摄影、摄像机、图文制作工具等的感受和评价,教师对于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评价。评价采用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来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总体情况,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所反映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访谈以找出潜在问题的原因。而学习层评估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实践操作如即兴演讲、知识竞赛、现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案设计等方式来检验学员对于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培训后评估

(1)目的:借鉴柯氏模型的评估内容,衡量培训结果,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

(2)方法和内容

第一,反应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从对学员和教师两方面用来评估对参加培训的满意程度。

评价内容。从学员方面进行的反应层评价可细分为培训课程、培训讲师、培训环境和培训辅助等四个方面,培训课程评估指标主要针对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职业发展和工作实际的匹配程度、培训资料的实用和详实程度、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路的拓展等;培训讲师评估指标主要针对授课老师所具有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语言表述的清晰程度、系统性、是否有独到的见解、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和教学方式是否新颖灵活等;培训环境评估指标主要针对培训现场的干净整洁、灯光明亮、温度适宜程度以及音响音量是否适中和是否有噪音影响等;培训辅助评估指标主要针对培训所在地的网络、住宿、就餐、交通、医疗和体育娱乐等基础设备设施方面以及健康教育特定辅助条件如电脑、投影仪、摄影机、摄像机、图文制作工具等的便捷性和可得性方面的感受和评价。

从教师方面进行的反应层评价可从教师对于学员参与状况、学员互动情况、课堂纪律、现场组织、教学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进行。

评价方式。反应层评估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来从主观感受角度获得学员对于培训效果的反馈,从而落实培训项目的有效性这一层次的评估,对培训内容是否需要改进,培训方式是否需要转换,培训的教学进度是否需要调整等进行评价或者作为针对综合评估的参考,不能直接将此部分评价当作是系统评估的最后结果,因为学员后期可能会受到所学内容对于实际工作帮助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而改变对此的主观感受。此外,还可对培训过程中与培训结束时对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对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后学员对整个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的变化。

第二,学习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测定学员通过培训所得知识、能力、技能、态度的提高程度。

学习层的评估应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知识、能力和态度三方面,采用笔试、实操、面谈和观察法四种方式进行。通过笔试测验学员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方案设计、健康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等能力,通过面谈法和实践操练来测验学员科普演讲技巧、健康教育材料设计及制作水平、人际传播技巧等,同时观察法掌握对学员在课堂提问、情景模拟、典型案例研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等反应教学活动参与程度的内容,并对培训前后学员相关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学习效果。

第三,行为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结束后一段时间进行,如3至6个月进行,用来考察学员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行为层评估细分为培训前行为评估和培训后行为评估两个方面,采用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该学员包括接受培训前、后的学员的工作态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水平等。从学员自身以及其领导、同事、下级或其他相关人如特定健康教育场所包括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的人员角度了解该学员在培训前后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将通过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该层次的评估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既包括学员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价,又涵盖了与其相关联的所有工作上有来往的人员对其在培训前后行为所发生变化的感知。通过行为层评估可查找往期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或识别新的培训需求。

第四,结果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结束后较长一段时间进行,如6个月或更长时间以后进行,用以评估培训获得的收获,主要指的是通过培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结果层评估采用采用电话回访、跟踪工作绩效及他人评价等方式,可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个人和目标人群两个层面进行。个人层面的评估指标主要针对该学员的工作效率、业务技能、职务晋升状况和薪酬等方面评价,而对目标人群层面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率、行为形成率、疾病发病率、患病率以及目标人群生命质量指标等的提升和改善程度。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训执行情况的反馈和培训计划的调节器,同时也是强化培训效果,检验学员知识是否更新的有力工具;更好地了解培训是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做好整个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针对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效果评价的相关研究多进行第一、二层次的评估,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问卷和笔试,结果相对比较片面。在实际工作中较少开展第三层次的评估和第四层次的评估, 即没有对人员培训后在工作岗位上行为的改变和对单位绩效带来的变化进行跟踪。而本文借鉴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和CIPP模型用以构建科学、完善、综合的健康教育人员专业化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各公共卫生机构在对健康教育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 对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评估,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培训策略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浴峰,夏芹,刘华磊等.我国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0):881-883

[2]Kirkpatrick, D(ed.).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Berrett -Koehler, San Francisco,1994

[3]赵艳,马颖,徐王权等.国内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6):793-795

[4](美)唐纳德.D.柯克帕特里克,詹姆斯.D.柯克帕特里克著.奚卫华,林祝君等译.如何做好评估培训: 柯氏四级评估法(第3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陶祁,冯明.培训评估方法[J].人才t望,2003(12):23-25

[6]杨凤仙,张黎青.几种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对比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228-229

上一篇:公共卫生的论文范文 下一篇:环境卫生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