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6:09:44

学法指导论文

学法指导论文范文第1篇

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小学生的阅历有限,对问题的认识受到思维的限制,对事物的感悟程度也较为肤浅。因此,对于一种学习方法,教师不能直接灌输给学生,或是死记硬背,或是不加指导的随意让学生自我理解、自我探索。这都不会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也不可能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师只有将方法渗透到具体的句子中,置于思维的情境之中,才会有预期的效果。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并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渐在实践中运用,最终运用自如。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味书屋》一课时,学生对“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不容易理解。怎么办?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思维训练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对于句子的理解,离不开上下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这也是我们理解句子含义的重要方法。于是,我分步骤来设计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展开思维。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刻下的‘坚定的信念’是什么吗?”很多学生都能够在读课文体会到,于是不约而同地回答:“‘坚定的信念’就是‘以后要早到’。”我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鲁迅为什么要刻下‘坚定的信念’?你们是不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老师?”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鲁迅小时候的一个生活故事,从而了解了鲁迅没能早到的原因。我再提问:“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坚定的信念’真的刻在鲁迅的心中了吗?”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中的“时时早,事事早”这句话加深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理解。通过这个事例,学生基本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由此可见,理解课文内容时渗透学习方法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在学习中善于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的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及时总结,将那些成功的做法、有效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提炼,变成自己的学习武器,真正做到掌握并灵活运用。学生如果自己总结出了这些方法或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就为自己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学习方法的总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角色就是指导。由于教师经验丰富,有着很强的提炼能力、概括能力,且已经对教材中的方法以及运用得相当熟练,所以,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作用,适时向学生渗透方法,推广优秀的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要放开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这样,学生亲自主动获得的方法,一定是适合自己的,更能有效运用到自己新知识的学习中。

三、指导学生将阅读方法运用于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运用才是最好的学习。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的获得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了他们学习知识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的,真正理解一个事物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凭借,需要一定的方法。掌握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领悟,逐渐吸收。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之后,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多给予他们阅读的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实践的机会。学习方法的运用,也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运用自如。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努力探索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生学习知识、发展个性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更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学法指导论文范文第2篇

运动技术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观察、模仿、体验、纠错、迁移来实现的,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思维特点、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要确立学生是体育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我明确学习目标、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自我保持学习兴趣、自我反馈调节学习行为与策略,从而加速学生对学法的内化过程。

2学法指导在小学体育备课环节中的体现

学法指导并不深奥,简单地说,就是引导观察、指导体验、启发思维、鼓励实践,学法和教法是一对孪生姐妹,教法中蕴含着学法,有的教法本身就是学。就一节课的教案而言,学法指导贯穿于技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融合于各项教学步骤之间。例如,水平一立定跳远技术的教学,重点是双腿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跃起,落地时屈膝屈髋缓冲,难点是上下肢协调用力,主要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质疑。围绕学法,在示范讲解、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几个教学环节,重点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在每一次示范之前,都要说清楚观察的重点,第一次示范让学生欣赏老师身轻如燕的技术动作,激发学生学习模仿的欲望,第二次示范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蹲下去、跳起来、落地后手臂摆动的路径,第三次示范让学生重点观察双腿用力蹬地,落地屈膝屈髋缓冲。三次示范帮助学生建立立定跳远技术的动作表象,再对照图解讲解动作的过程,使之进一步加深印象。还有,在示范时要根据所要示范的内容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点,例如在教授后踢步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示范,还要进行侧面和背面示范,让学生全方位的观察到完整的示范动作,减少错误动作的发生。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确定好学法指导的时机和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在备课环节中体现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对每项教材内容的纵横联系了如指掌,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规律,运动素质,兴趣爱好都能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教案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根据学生的学习调整小学体育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应该怎么教”。因此,学生“怎么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怎么教”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在进行四年级的前滚翻成蹲立的分组练习时,每一组都有一名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而且要不断地轮换,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在巡视时听到有学生提示“收腿”,我循声走去,原来有一个保护的同学在提醒同伴前滚翻过去后要立刻收紧小腿,这样就能做到团身紧,很利于迅速站起来,练习效果很好。这时我立刻鸣哨,集中全班同学,告诉他们在保护与帮助时,要及时提醒同伴“收腿”。指导结束后继续分组练习时,听到每组在保护与帮助的同学都对同伴发出了“收腿”声,之后还听到了从蹲立到站起来的提示音——“蹬地”。练习的同学听到同伴的提示声,更加强调了动作的关键,而且完成动作的质量也有了提高。这样做,不仅体现出是根据学生的学法改进教法,,而且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的学法指导,即要求学生在对同伴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对动作进行提醒。因此,学法指导要根据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4在学生讨论交流中善用学法指导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说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学会思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在教学中,进行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使个体的知识、品德、能力变成群体的,并影响到各个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中,有的学生学习方法得当,对所学内容理解较快,并善于思考,经常能迸出一些巧妙的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所学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三年级新授武术操踢腿运动时,发现较多的同学踢出去的腿不会到原来的点就落地屈膝。这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巩固所学动作,自己则边看边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个小组在某个同学的带领下进行了口诀创作,练习起来特别方便,而且腿部动作完全正确。他们的口诀是“一出(左脚向左前45°成左弓步)二踢(蹬右脚)三回(右脚后撤成跪步,膝不触地)四收(左脚并右脚)”。我立即集中全班同学,请这个小组把练习口诀分享给其他同学后,大家边念口诀边进行腿部动作的练习,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动作错误。正如这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榜样的力量,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在进行武术的腿部动作“虚步”的教学时,动作要领是左脚向前伸出,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两腿屈膝半蹲,称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可学生在练习时,总有部分同学虚实不清,因此,在跟这部分同学讨论交流后,我总结了这样一个方法,先两腿屈膝下蹲,再伸出左腿,脚尖点地,脚跟提起。这样一来,练习虚步时虚实不清的问题就解决了。

5在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中切入学法指导

现代社会培养的人应该是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并为社会的进步作贡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明确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激发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学好,使学生从单纯、机械地汲取知识技能转变为学会怎样汲取知识,从而主动地去掌握知识。例如体育教材中有许多配套的插图,卫生保健知识图、动作分解图、游戏分解图等,学生对这些插图虽然很感兴趣,但却不知道如何去看,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看图解,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尝试并练习,教师适时诱导,培养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仔细地琢磨动作要领,记住动作的方向、路线、顺序,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6结语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也就是说,只有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给学生以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才能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开心,才能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要以学法定教法,以学法促教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只有把教法与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从而达到“教是为了最终不教”的目的。

学法指导论文范文第3篇

以读为本,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就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如单元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首先应根据要求,确定精读、略读的内容,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文段,须运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体会词句含义,做到“口诵心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要教给学生自设阅读的目标层次,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定出每次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养成带问题阅读的习惯。再次,教会学生能进行比较,从整体感知单元课文的异同点,加深对单元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给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分析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语文阅读不超脱字、词、句,因而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对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显得至关重要。例如教《祝福》一文,文中写祥林嫂被婆家绑架,鲁四老爷先说了“可恶!然而……”,又说了一句:“可恶!”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上下文,明确第一句话是在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被绑架的消息后说的一句话,指导学生联系本文第一自然段对鲁四老爷的描写去理解;第二句话是在卫老婆子伙同祥林嫂婆家抢走了祥林嫂又来鲁家所说一句话,联系前文祥林嫂是如何到的鲁家,我们可以理解第二个“可恶”。在平时教学中,我紧扣预习提示、教材上课后练习的知识点,将“长文”缩“短”,大胆处理教材,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捕捉、概括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的能力。通过这些,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并将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的能力。

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材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知识点。例如初中教材中的议论文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中进行教学,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议论文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都是零散的,难以形成完整体系。因此,教给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将分散于各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议论文的整体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如先让学生弄清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明确,三要素与议论文结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弄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再让学生明确议论文论点提出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论点的位置可以放在段首,也可以放在段中,还可以放在段末;而论据则要让学生明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论证方法可分为立论、驳论,知道立论是正面讲道理,多采用举例、讲道理的方法,有时也运用比喻、正反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而驳论是驳斥错误、反动的观点,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式,多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归谬法。这样,使分散于各单元的议论文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行将分散于各单元的记叙文、说明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此外,还要教给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1、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的这些论述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想、方式去领悟问题,达到释疑的目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矛盾”之处提问题,如教《孔乙己》一文时,可抓住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提出为何既用“大约”,又要用上“的确”,是否矛盾,从而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深刻理解作者的用意。以此让学生掌握从课文“矛盾”之处生疑,从回顾课文中解疑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前后照应中找疑问,从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的关系中找疑问。这样,围绕“疑”,有的放矢地阅读,就能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2、教给评注赏析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品评鉴赏已成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要注意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文学修养、世界观等方面去品评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用正确的态度去鉴赏作品,分清作品的精华与糟粕,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预习、复习、课外阅读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等等,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把阅读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学语文与学生活、学做人结合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阅读和应用实践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法指导论文范文第4篇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外预习、复习、作业乃至于各种英语活动都应如此。预习是教学中的第一步!过去因为课堂上详尽的、字典式的或学究式的讲解使学生无须动手动脑,他们只是被动地被告知,因此许多环节往往由老师包办了,即使有那么一点点,也只是记单词,背书或做练习。一个好的老师叫学生预习不仅仅限于记单词,还要让他们自己查词典、看例句。在此基础上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式或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在预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其结构和脉络,找出语言项目等。把老师和学生换个位置:让学生讲给老师听。

二、通过教学活动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课堂上的各种活动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在讲和练的关系上,如果教师重知识,轻技能;重讲解,轻实践,学生就自然地满足于学好语法,记住单词,看懂课文,会做题。所以必须规范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更新教学观念,努力通过“教”来影响学生的“学”。例如在教“现在进行时”时,我采取了下列方法:第一步:呈现。我一边做动作一边说:I’meating/walking/openingthedoor/lookingattheblackboard等等。或者让学生听下列句子,同时用投影配上同步画面:

1.Look,LiPingisdrinkingtea.

2.Mysisterisflyingthekite.

3.Theyareworkingnearthehouse.

4.Mymotheriscleaningtheroom.5.Thestudentsareplayingfootballoverthere.

第二步:模仿。让学生重复所听到的每一个句子,并把她们记录下来,反复模仿朗读。第三步:讲解或提示。提示学生:上面每个句子的共同点是be+(-ing)动词,且be的形式随着前面主语人称的变化而变化。第四步:替换练习。利用挂图、卡片、投影等展示不同的人称,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口语替换练习。第五步:运用。跟一个学生演练或提供一个对话范例。如:

A:Whatareyoudoing?B:Iamreadingabook/doingmyhomework.

A:Canyoucomehere,please?B:Sure.

然后让学生依照例子进行分组对话。可以看得出,上述方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纯粹的语法讲解相比,更有利于现在进行时态的掌握。同时又从行动上告诉学生:学习英语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这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三、通过实例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技巧

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技能的提高,除了大量的时间投入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如记单词技巧、朗读技巧、听音技巧、解题技巧等。这些技巧的获得同专业训练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在传授这些方法技巧时要同实际例子联系起来。

1.只提供实例,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和技巧。例如,在介绍记单词的方法时,教师有意识地将有某种联系的一组单词放在一起,让学生总结各种记忆方法,如派生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

2.先介绍方法技能技巧,然后让学生在实例中模仿。例如,在介绍书面表达方法时,教师可先对学生这样说:小学生在最初阶段想写一篇像样的英语小短文是很困难的,再加上小学生所记单词有限,所以书面表达只能分步进行。然后通过实例介绍如何分步表达:第一,把重要表达的内容分成若干个要点,而后每个要点用一至三个句子表达出来;第二,选择关联词和一些有关联作用的句子把各个要点联接起来;第三,修改全文。最后老师拟定一些主题,让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进行逐步训练。这样学生有动笔的勇气和实践,为进入初中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3.边实践边指导。例如,在介绍快速阅读方法时,教师可一边让学生阅读,一边教他们如何扩大视野,如何抓重点词和重点句,叫他们尽量减少回视次数等。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坚定学生自信心,合理安排、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学生“学”好英语,使他们沉浸在英语乐园之中,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法指导论文范文第5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学会学习,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要有学法指导意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循序渐进地掌握、运用学习方法。

二、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即使是同一科目学习方法也是多样的。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必须使学习方法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情境相适应,能为学生所掌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要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和矫正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尤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三、当前需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所以,教法必须与学法紧密结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法选择教法、改革教法,注重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教法,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以学法定教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法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如何,常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们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是一切学习活动和智力活动的激发剂,是促进学生有效掌握学法的重要保障。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也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并提出“动机原则”“强化原则”等教学原则来保证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从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当前指导学生掌握初中数学习中读、说、思、记、写的方法

1.教导“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指导学生学会读的方法,使学生从读会到会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数学语言,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读数学的方法。首先,粗读。粗读即先浏览整篇的主要内容,然后边读边圈点勾画,粗略读懂教材内容,弄清重难点,将不理解的内容做上记号。其次,细读。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后,研读。研读即持发展的观点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归纳要点,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

2.指导“听”。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专心听讲、学会听讲。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听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对概念体系的串联,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等,从而使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思”。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活动。教师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教师首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使学生学会思考。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使学生学会转化。最后,通过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分析错因,便学生学会反思。

4.指导“记”。教师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教师将知识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学会联想记忆法;通过绘制直观图,使学生学会数形结合记忆法;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按知识结构来系统记忆。此外,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方法的价值、效果、适用范围,以使他们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记忆方法。

5.指导“写”。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怎样写,从而使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切实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这是理解、掌握初中数学语言的基础。其次,教师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说法要规范,以利于思考和表达的规范、书写、作图也要规范。

学法指导论文范文第6篇

1.1Dogme教学法的起源和研究现状

Dogme教学法(DogmeinEnglishLanguageTeaching,简称DogmeELT)起源于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teaching),大约于2000年由ScottThornbury提出。Dogme取名自电影界的Dogme95运动。该运动倡导拍摄真实电影,摒弃对现代科技的过分依赖,回归到对真实故事和演员表演本身的关注上。Thornbury借此名倡导进行“不插电教学”,让英语教学摆脱以语法讲解为主的教材的束缚,摒弃课堂多余的教具和现代科技,以学生的知识和经历为基础,着力于课堂活动,注重推进语言学习的师生互动交流。虽然Dogme教学法在国外备受语言教学工作者们的关注,但在国内甚少有相关的研究,可查询到的相关资料只有一篇硕士毕业论文,对其在口语教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当然,Dogme教学法不仅关注口语教学,其他方面的语言技能都有涉及。“基础英语”作为一门综合英语课程,涵盖了各项语言技能的教学,用Dogme教学法指导其导入环节的设计,能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接下来从Dogme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入手,找出解决引言所提问题的方向。

1.2Dogme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Dogme教学法有三个基本原则:对话推进教学、摆脱教材束缚、注重浮现语言。

1.2.1对话推进教学

传统的教学存在一个误区,以为语言的学习要先掌握语法和词汇,才能流利地将其运用于对话,并且因为对话交流不如词汇、语法便于测验,而不测验的东西就不被视为教学重点,所以对话以及语言运用的流利性往往在教学中被忽视,这也是为什么会存在“哑巴英语”的原因。正如任务型教学法,Dogme教学法也把语言运用的流利性摆在了第一位,先让语言学习者进行流利的对话,然后把所产生的对话作为素材,再进行语言准确性的检查,这也符合认知模式的语言学习,即从输入到输出、再到反馈,而对话互动才有输出,所以学习如何进行对话是推进语言学习的驱动力。从生活实用的角度来看,有来有往、形成交流的对话更具有实用意义,以句子为单位分析语法和词汇用法的传统教学,明显不及对话教学对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准备得到位。

1.2.2摆脱教材束缚

什么是教材的束缚?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花大量的时间解读教材,从而剥夺了师生通过对话构建知识的机会,剥夺了学生通过输出得到反馈的机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或者开小差,那么教材的使用就束缚了教学。从全语言教学法(wholelanguage)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学习应该在真实的情景里进行,有真实的交流需求,语言学习的目的是沟通,而非注重语法、词汇等形式问题,所以语言学习并非是把语言拆成部分来学习,而是把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综合在一起进行运用,达到交际沟通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而学生是交流活动中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材传达更多的是强势文化及其价值观,为了防止文化殖民,实际教学应该将教材进行“本地化”,即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历,创造属于学生自己的语境。

1.2.3注重浮现语言

所谓浮现语言(emergentlanguage),即自然出现的语言。从交际教学法的角度来看,如果教师对活动的组织旨在让学生通过交际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语言的学习过程会自然发生。从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earning)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准确度来自流利度的提高,而语言学习的发生和加深,是靠交际的需求来推动的。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learner-centredteaching)和过程式大纲教学法(processsyllabus)的角度来看,语言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交际中解决问题的语言技能,教学大纲应该随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需求而有机地形成,而非预先按语言的产品式知识(即所有的语法、词汇、短语等)进行刻板的安排。在此基础上,Dogme教学法认为,如果给学生提供恰当的语言使用环境,并鼓励学生抓住机会使用语言,那么他们内在的语言能力会被激活,而语言会自然浮现,而不是被习得。当然,有的学生对语言形式(如语法、表达式等)模式的认知能力有限,有时语言形式的教学是必要的,但这点并不与过程式大纲教学法相矛盾,因为语言形式的教学不应事先安排,而是根据学生的输出材料做出相应安排,即采取回应性教学(responsiveteaching)。

1.3Dogme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Dogme教学法受到了许多教学理论的启发,其中注重交际能力的交际教学法对其影响最多,两者都注重培养交际能力活动的开展。但在交际教学法中,通常通过设计“信息缺失”的活动,使得双方必须通过对话获取自己缺失、但对方知晓的信息,这种设计比较人工化,容易使活动变得呆板。Dogme教学法认为,对话教学的内容,应该就是让学生谈论自己,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能进行自然而有效的对话,并对活动产生深刻印象。Dogme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方法论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在教学理念上有所不同。Dogme教学法更加注重自然的对话,而任务型教学法的对话任务,刻意设计的痕迹明显,不如现实生活中的对话自然。从Dogme教学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可以看到,全语言教学法、过程式大纲教学法也对其产生了影响。此外,支架式教学法(scaffoldedteaching)和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也是Dogme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法认为知识不是从教材或教师传输到学生的,而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谈中构建的,教师通过对话来搭建平台,正如搭建盖房子用的支架,待学生能举一反三真正掌握知识技能,辅的支架就会慢慢消失。反思性教学意图通过大量运用对话教学来使课堂更加人性化,这点也是Dogme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Dogme教学法指导下的导入设计

2.1“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设置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描述,“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根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综合教程》的教学建议,“基础英语”每单元的教学时数以6到8学时为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般一次课由2个学时组成,所以一个单元大概安排3次大课。接下来以《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八单元“MyForeverValentine”为例,设计3次大课的导入。

2.2导入设计实例

根据Dogme教学法,即使教材限定了具体的话题,教师在导入环节也完全能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历为基础进行活动设计,从而实现语境的“本地化”。由于导入具有引入新话题、承上启下的功能,在活动设计时,还应考虑之前所学内容和接下来新课的教学内容。

2.2.1导入一:转圈猜故事

活动目标:让学生谈论与节日有关的亲身经历,引入节日这个话题。时间:10分钟活动内容:第一步:分组成圈。把学生分成若干约5人左右的小组,每组围一个圈,每两个圈以内圈和外圈形式组合在一起,内外圈学生对立而站,面对面的两个同学构成临时对话搭档。第二步:猜故事。内圈的同学心里想好跟节日有关的亲身经历,拟一个夸张的标题,让外圈的同学猜情节。外圈的同学提问,内圈的同学回答。对话时限为1分钟。第三步:转圈换搭档。到1分钟时,对话结束,内圈同学逆时针转到下一个同学,构成新的临时对话搭档。然后重复第二步。如此直到内圈同学跟所有外圈同学进行了对话。第四步:讲故事。老师选若干外圈学生讲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然后让相应的内圈同学进行更正。第五步:反馈评价。对同学们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再选几个影响交际的语言形式问题进行点拨。

2.2.2导入二:跑步听写

活动目标:温习上节课的课文语境,并把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然后过度到该节课语言形式问题的讲解上。时间:10分钟课前准备:将上节课提到的课文大意分成若干句子(以8句左右为宜),以纸条形式贴在教室各面墙壁上。活动内容:第一步:分组分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2人小组,每个小组自行决定一名同学负责听写,一名同学负责报听写。第二步:跑步听写。报听写的同学去读墙上的句子,尽量每次记住一句,然后报给听写的同学记录下来。整个听写过程限时5分钟。第三步:排序。听写时限到后,所有同学回到座位,把句子排成逻辑连贯的短文。第四步:检查。公布答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第五步:反馈评价。对同学们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再选几个出错频率较高的语言形式问题(尤其是接下来课堂教学将涉及的新词或表达式)进行点拨。

2.2.3导入三:圆桌访谈

活动目标:结合之前两次课的相关话题训练,为进行较深层次讨论的教学做热身准备。时间:10-15分钟活动内容:第一步:分组分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5-6人的小组,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抽签决定一名同学做主持。第二步:圆桌访谈。教师给定一个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可辩论的话题,比如“该不该过外国节日”,所有小组进行为时5分钟访谈。主持人提出3个左右问题,每个问题请2-3个同学发表意见,并控制每个同学的发言时间不超过30秒。第三步:总结分享。每个小组主持人用不超过1分钟时间谈谈本组的讨论意见。第四步:反馈评价。对同学们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再选几个出错频率较高的语言形式问题(尤其是影响语义表达的)进行点拨。

学法指导论文范文第7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分别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尝试。教学中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指导学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对象的性质和规律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学科的学习应联系不同的实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哲学研究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最普遍、最一般的意义上去学习和理解哲学常识的理论知识。

根据学科研究方法指导学法。学科研究对象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研究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了解了学科研究方法,有利于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阶级的观点进行分析研究的,因此,政治常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

根据学科表达术语指导学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决定了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不相同。有时虽然不同学科用了一个词语,但其含义往往也是不相同的。例如,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哲学中的“价值”的含义就不一样。因此,掌握一个学科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术语的特点,也是学好该门学科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区别掌握不同学科的术语。

二、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中学教材要根据基础教育的需要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指导学习法。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实现了教材观的更新,确立了着眼于素质教育,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崭新教材观。在这一教材观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着眼于素质教育,力图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教育。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意体验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各种能力的变化。

根据教材的体系结构指导学法。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根据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形成了自身的结构体系。例如,经济常识的教材结构体系是从市场经济一般入手,揭示市场经济特殊;又通过市场经济特殊体现市场经济一般。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了解教材的这一体系结构特点,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

根据教材的叙述方式指导学法。课程标准中规定:课本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应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新教材都较好的贯彻了这一要求,采用了从基本事实引出基本结论,对基本结论进行分析,从基本结论过渡到基本应用的编写体例。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了解这一叙述方式,以促进学生顺利理解教材。

三、根据教材编序指导学习方法

利用标题掌握教材知识体系。高中思想政治的各册教材都列出了大大小小的标题。例如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高三教材还在每一框题中列出了不同层次的小标题。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标题构成的教材提纲来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

利附加问题时只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材料的重点,向学生提供一些要求四口大的问题。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各种附加问题帮助学习。

利用学习前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教材中的“学习前的附加问题”主要有每课课前的序言和部分框题正文前的引文。这些序言和引文在教材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都以问题的形式指出了本课或本节、本框索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把注意力引导到教材的重点上去。

学法指导论文范文第8篇

如今,初中语文教师都发出感慨,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哪里去了?因而,我反思:是不是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语文课堂是否弱化了诵读教学?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于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可见,诵读与讲解中心同等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角色,重新认真地审视学生的身份。那样,教学情况就会有改观,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会空前提高。例如,在教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时,我就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去体会作者描绘山川之美的妙笔,并特别指出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些句子让他们尽情地去欣赏,去体会美质。欣赏、体会佳句后,我让学生思考:有人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哪些景色呢?你能用优美的文句把这些景色表现出来吗?这些在诵读后提出的问题,起了激将的作用,多数学生跃跃欲试,使得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我读了部分学生描绘的句子后,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创造性得到了教师的尊重,他们的文采被教师认同了。

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情文并茂”,文中生动华美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诵读乃是进入文本的最佳学习方式,从读中去整体感知,从读中能有所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为了让学生进入意境,教师更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诵读,以使学生去领略语言美,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学语文的主动意识,培养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默读学法,用以指导学生学会积累、思考

如今,都讲究有效教学。那么,在这份有效的时间中,初中语文教师究竟教给学生什么,才能使学生有实学呢?一节课教师不能一点不讲,要讲就必须讲清楚学法,让学生清楚:为什么学,讲清楚目的;怎样去学,讲清楚途径。因而,教师在一堂课中所扮演的角色恰如一出戏的导演,演员是否倾情出演,是否领会导演意图,全靠导演的功夫。例如,我在设计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默读的板块时,就明确告诉学生: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积累。《桃花源记》一文为我们积累成语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你们听过这些成语吗?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无人问津……学生听教师一口气读出这么多成语,早已忍不住求知欲,快速翻开语文书,全情投入地阅读起来,在书上划着,并掏出笔记本认真抄写了起来。应该说:默读积累只能是学法上浅层次的指导。

我们知道:语言,它的作用最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了解了语言,我们就可以进一层地去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默读中思考的学法指导应该是深一层的。让学生去思考什么问题,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审美艺术思想境界。例如,我在设计《桃花源记》一文默读中要思考的问题时,这样引入:“我们的渔人就来自这样的乱世。今天我们就化身为渔人,以渔人的目光来再看桃源,让渔人最惊叹的会是什么呢?”然后,学生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在旁边作批注,有了自己的答案后再交流讨论,讨论得非常激烈。这种形式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学法指导由浅入深,提高了他们参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三、互动学法,用以指导学生培养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时,学生也就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但是,教师仍要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处于求知阶段,他们学习中一定会有许多问题真诚地希望教师去帮助解决。教学中,我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进行语言仿句练习时,许多学生不会做,极少数做了的也不符合要求。我问学生:做题很难吗?看了参考答案也得不到启示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学生眼睛盯着我,好像在问:老师你能吗?我认真地看起了题目要求:仿照示例按要求写出两句以春天为主的句子。我仔细研读原句,读出了句式,句式中要求要应用的修饰。思考好后,我把想好的句子读给学生听:春姑娘捧着小迎春,把春的芳香告诉给桃花,告诉梨花;春姑娘哼着小夜曲,把春的绿铺向田野,铺向自然。然后,我告诉学生,我这是抛砖引玉。学生得到了启发,积极思考并写了起来。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写仿句的要领,组织语言的思路。通过我的示范,学生写出了许多好句子,如:春姑娘捧着清泉,把春的甘露洒向大地,洒向人间……通过本次仿写练习,我真正捡拾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法宝:教师真正参与,切实与学生互动,才可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定要注重他们课堂主体性的发挥。课堂是舞台,是师生共舞之地,是人性养育之圣殿。在舞池中,我们要能看到学生的心领神会,听到表达自信精彩的声音,见到绽放收获成功的笑脸。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专注捕捉学生思维的灵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丰富的学法指导。

总之,语文教学舞台是广阔的,就看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在这广阔的舞台上持彩练当空舞了。

学法指导论文范文第9篇

预习即课前准备,由学生独立地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新课。由于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较强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回答法”的指导,即让学生通过预习把教材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创造性地变成自己的观点,在同旧知识的对比中发现问题,找出共同点,作尝试性解答,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把教师的讲课思路与自己的自学思路进行比较,以提高听课效率。同时,预习还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一个过程,对提高自学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按照“复习旧知—预习新知—找出重点—尝试学习”的步骤进行学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任务落实到位,温故才能知新,让学生通过做练习尝试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才能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二、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上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释疑、讨论、练习等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上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消化课本、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听课的能力、方法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听课方法,要指导学生找重点、关键字句,进行压缩性记忆。一般情况下的概念、定义、性质、法则等都用文字来表达,对其中的重点词要抓住不放,再在理解动词、数量词、连词的基础上,重新压缩成简单易记的内容。如讲“长方形”时,长方形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重点词有“对边相等、四个角、四边形”,通过压缩后成为“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另外,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多用手、眼、耳、脑等器官,要求学生首先用眼看准,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用耳听懂,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用心思考,想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用脑去归纳、概括;再用手去实践,即动手操作学具并尝试做练习。在指导学生听课时,应按照“专心听讲—当堂弄懂—抓住关键—理清思路”的方法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学会质疑,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在达标巩固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达标巩固是指学生在课内外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脑、动手完成思考、练习的过程,检查、反馈、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意义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听懂教师的讲解,但在完成达标巩固时却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独立完成达标巩固的方法,要求学生先复习后做题。要指导学生仔细、认真地审题,根据题意显示的条件,认真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并看准解题所要达到的目的,明确解题思路,通过图式的有机结合,从局部分析到整体综合,最终确定解答的方法。同时,还可指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由已知条件向未知条件步步推导,或由题目要求的结果向已知条件推导,以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此外,还应注重解题格式的规范化,作业完成之后应仔细检查,可用估计法、重算法、运算法、另算法、代入法等进行检验,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由此,让学生在解题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例如,学生已熟练掌握了乘法分配率,但是对诸如99×2,56×99+99×44,125×88等变式题却不会简算,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审题不深刻所致,为此,练习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寻找更新颖、简捷的解答方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一般要按照“审清题意—寻找思路—正确解答—题后检查”的程序进行。同时,要求学生对批改后的作业进行及时订正,若仍有不懂的地方,应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以达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再学习,由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安斯的遗忘曲线可知:知识遗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知识中保持率下降的过程是先快后慢,最终只剩25%左右的东西能保持下来,可见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例如,指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知识时,应采取利于视觉、听觉、运动实践等感官参与的复习方法,主要采用尝试回忆与阅读教材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复习时先不看书,把相关公式、定理、法则动手写一写,推导一下,再对照教材阅读,两者交替进行。也可采用“归纳整理法”,即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要将已做过的作业机械重做,而应动手整理要复习的内容,使知识内容系统化。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对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重视及时复习,并注意良好复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指导学生复习时,应达到“融会贯通—查漏补缺—强化记忆—总结规律”这一目标,使学生做到“三个为主”。即复习时,以课本为主,以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力为主,以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为主,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掌握好所学知识。

五、在综合与实践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学生数学的学习也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注重数学学习与生活现实的联系,使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而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实际学数学。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知识前后,可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及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中经历一次次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顾客带420元去买衣服,一件上衣198元,他拿200元给营业员,问:营业员应找给他多少钱?他还剩多少钱?这些问题连学困生也能回答,于是420-198=420-200+2=222,从而得出“多减的要加上”的性质,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学生学的兴趣高,而且理解深又记得牢。

六、结语

总之,高效课堂建设中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走向科学的学习之路,并巩固学习成果,最终养成学生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使其成为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学法指导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明确预习指导的序列层次

预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习惯到习惯、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指导中要有层次性,力求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新大纲关于预习的要求其序列层次是:

三年级: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四年级: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五年级: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讲究预习指导的一般策略

1.预习进度应遵循从课内到课外,先扶后放的程序。

预习开始阶段,应将学生的预习安排在课内,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预习的时间和质量,有利于小学生在集体的制约、影响和带动下,学会预习。引上预习之路以后,即可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预习。逐步减少课内预习,循序增加课外预习。使学生逐步由被动预习过渡到主动的独立的预习。

2.预习内容要精心设计,符合“四性”原则。

“预习”列入新教材课例之后,教师要结合实际认真分解“预习”要求,设计具体的预习题目,以利学生更加明确预习的方法和具体目标。预习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四性”原则。

①针对性原则。

即针对教材训练目标、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能力,布置预习题目。

②趣味性原则。

预习题要避免千课一面的公式化倾向,要形式活泼多样,注意激发学生学文情感和求知欲望,促动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探索问题。

③操作性原则。

预习题的设计既要反映明确的学习要求,也要提示操作程序和预习要领。有了操作性的指令,学生就不会离开读书过程去机械思考问题,预习才能到位。

④可接受性原则。

预习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自学与探索新知识过程的第一步。预习新课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考虑学生接受能力。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要求过低,学生感到索然寡味,没有效果。

3.预习评价要注重督促检查、及时反溃

预习的直接目的与作用是为学习新知做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对已知的复习;对新知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新知的难点并孕发质疑点;对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有布置,就要有督促检查。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程度不同的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可在预习中进行,亦可在讲读中有机穿行。检查的方式很多,诸如试读、试讲、试译、复述、回答问题、看预习笔记等等。无论哪种方式的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讲评。讲评中以鼓励为主。讲评后提出改进意见,以推动下次的预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是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教师评价引导得当。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便能逐步养成。

三、教给预习的具体方法

1.常规性预习四步法。

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概况。先把课文读一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有个初步印象。第二步,划出字词,查阅注解。划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然后查阅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写上注解。实在不能理解的,在听课时作为重点。第三步,标号分段,归纳大意。给自然段标号,再写出每段大意。根据自然段的大意再分出意义段,并试看归纳段意。高年级还可试着归纳每课中心思想。第四步,思考练习,提出问题。阅读课文后,看一看后面的思考与练习,然后试着做一做。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特殊性预习六法。

特殊性预习法是指读不同类型文章所采取的独特的方法,是相对“常规性预习法”而言的。“常规学法”是基础,“特殊学法”是发展。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能根据课文的某一特点进行预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四素”“六句”法。对于初学记叙文的学生,让他们在预习课文中找出记叙文的四个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进一步要求从事情经过的记叙中,抓住主要的句子,分别从表述动作、听觉、视觉、感觉、思念和言语行为等方面加以理解。从而了解记叙脉络和具体感知各种行为记叙句的表述功能。因为记叙文主要是写“人做事”(或“拟人做事”),“人做事”的经过不外乎是通过六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方式进行。六种行为方式转换到书面表述,就是六种行为记叙句。

(2)实验演示法。教材中有些常识性的课文,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演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皮球浮上来了》、《称象》、《捞铁牛》等课文都是讲浮力的道理,都可提示学生回家结合预习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3)填表法。有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说明文,分门别类的,条理很清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训练重点,设计表格(表格内容栏可以有引例,也可以没有引例),让学生通过预习填写。表填好了,课文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4)情境法。教学童话、寓言、故事以及状物写景之类课文,可以通过游戏、演唱、观察等活动,让学生预先感触有关情和景,激发兴趣,丰富感知,使其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如预习《爬山虎的脚》,提示学生去观察“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生长状况。预习《春天来了》、《秋天》、《初冬》等表现季节特征的课文时,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观察秋景,或在课前教唱“冬天的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意向活动。由于形式新颖、活泼、有趣,内容又与课文印证相关,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又得到了学法的启迪。

(5)图示法。一是提示学生找寻或查看有关图片资料。如预习《长城》、《颐和园》、《南京长江大桥》等课文,可让学生找有关介绍它们的图片资料。通过看图初步感知宏伟建筑的壮丽。预习《动物的远游》,可以让学生查看地图,了解动物远游的历程。二是提示学生以简笔画的方式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作比较直观的图解,以解剖其纵横联系,明确事物的来龙去脉。

(6)审题法。小学语文课文命题方式有以人物语言、以内容、以中心、以人物身份、以人物事迹、以人物名字、以处所或以环境命题等等。有人把文章的题目比作“窗口”或“眼睛”。我们预习课文抓住题目来理解,就可以“破窗而入”“看到灵魂了。”学会审题是读懂课文的基本功。预习中审清题意,自读时就有了正确的思维定向,就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重点。抓“题”预习,可以通过质疑、分析、抓题眼、联系比较等方法入手。如预习《飞夺泸定桥》一课,仔细审题,就知道题眼落在“飞夺”上。“飞”是速度快,“夺”是“强取”“抢夺”的意思。分析题眼后,初读课文,就不难发现作者是抓装飞”和“夺”这两个重点,一层一层展开情节的。进一步了解自然段的段意,又知道前四个自然段是围绕“飞”这个重点记叙的。后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夺”这个重点具体记叙的。

上一篇:法语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法理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