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教学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23:29:51

发表教学类论文

发表教学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近义词;辨析;研究综述

一、引言

本文对七大期刊进行了近义词辨析论文穷尽式的搜索。这七大期刊分别为《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中国语文》。并把所有已找到的近义词辨析的论文按照词性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名词(84篇);动词(64篇);形容词(19篇);副词(80篇);代词(15篇);数量词(15篇);介词(6篇);连词(15篇);助词(16篇);语气词(3篇)以及还有可以归为套语(2篇)和格式(14篇)的近义词辨析的论文。

下面对近义词辨析的论文的时代特点进行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概括,使读者能对1979年以来的近义词辨析的论文有一个总的了解,以便读者能够明确将来的研究方向,为读者的研究指明方向。

二、二十几年来近义词辨析论文的特点归纳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现在的发展速度已非常惊人。但初期到现在的近义词辨析的论文呈现出一系列是特点。下面简单说一下。

1.论文写作形式的特点

有的文章是以随感和杂记的形式出现,它们的篇幅往往很短小,特别是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研究初期更是这样,没有现在发表的论文那么规范正式,甚至连摘要、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都没有。当时的文章只是简单的对两个近义词进行比较,说明两者之间的不同,而且辨的也不是很透彻。如:龙启群1982年发表在《汉语学习》第1期的《“启事”和“启示”》就是一个例子,主要从不同的词性角度对二者的基本意思加以区别。再如:金有景1982年发表在《汉语学习》第4期的《“恶梦”和“噩梦”》、金有景1986年发表在《汉语学习》第1期的《“糖坊”与“糖房”》等等。

但近几年,论文变得更加规范,辨析地更加深入,语料来源也明确起来,变得更加地规范,格式也变得更加完善,趋于完美。举个例子:莫彭龄2004年发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的《词汇的“词”、语法的“词”和修辞的“词”》主要从词汇、语法、修辞三个角度对“词”进行了考察。这是因为对外开放以来,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发展地更快了,有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它们对能够解释汉语近义词的书需求更大了。原来只是对本族人的汉语教学的那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外国人学习汉语近义词的需要了。原来汉族人认为没有问题的词汇,也不会想到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别的词汇,因此也就不会说出不象话的汉语句子,但对外国人来说却成了问题。比如:“被”、“被…所…”、“为…所…”之间的差别就是很多留学生困惑和出现偏误多的地方。再比如“重视”和“讲究”之间的区别也是留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研究者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汉语里的近义词,深化和细化它们之间的微妙差别,使留学生能更好地学好汉语的近义词。

2.研究对象:

词性多,基本覆盖了所有词性,覆盖面广。

1)由原来的单一语言内部词汇的比较转向多个语言词汇的对比研究,出现了汉外对比的论文,研究变得更加深入。例如:由章纪孝和水野义道两位先生1984年合写并发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01期的《汉语“更”和日语“もっと”》主要从语法关系和意义上进行了比较两者的异同。周时挺1986年发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的《and和而》主要从十大方面说明二者在语法关系上的相似之处。再如王钟华1986年发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的《汉语的“什么”和法语的“que”》以及元元1981年发表在《汉语学习》第2期的《“”和“们”》都属于这一类汉外对比的论文。

2)除此之外,方言词汇对比分析比较的论文也渐渐多了起来,对方言词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例如:史秀菊2003年发表在《语文研究》第1期(总第86期)的《临猗方言的结构助词“奈”与“哩”》主要从临猗方言结构助词的分布、“奈”的语法功能、“哩”的语法功能、以及“奈”、“哩”成因分析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再比如饶长溶1996年发表在《语文研究》第2期(总第59期)的《长汀方言助词“嚟”和“咧”》;以及陈茂山1995年发表在《语文研究》第3期(总第56期)的《定襄方言的“咾”和“唡”》均属此类。

3)另外也有普通话与方言词汇的对比研究。比如:沈怀兴2005年9月发表在《语言研究》第3期的《“知不道”和“不知道”》说明了两者不仅来历、结构均不相同,而且本义完全不同,引申义亦不尽相同。

4)当然也不乏普通话近义词词汇之间辨析的论文,而且这一类论文占的总数是最多的。简单举一例加以说明:周小兵1994年发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的《“常常”和“通常”》主要考察了这两个词在语法分布上的区别并解释了它们在意思上的差别。再如周小兵与邓小宁2002年发表在《汉语学习》第1期的《“一再”和“再三”的辨析》、张发明1984年发表在《汉语学习》第6期的《“一会儿”和“不一会儿”》均属于此类论文。

5)辨析论文从原来单纯辨析几个词的区别到研究几个近义词的功能应用。肖奚强2002年发表在《语言研究》第4期(总第49期)的《“正(在)”、“在”与“着”功能比较研究》,文章分析了“正(在)”、“在”及“着”之间的异同。认为“正、正在、在”是表态副词,都表示动作的进行,其态意义的核心是“进行”。但三者在语用功能上也互有异同。

6)最后,我们从各个词性角度分类的论文数量可以看出名词、副词和动词类的辨析论文的数量是最多的。相对地,虚词类的文章则相对较少。所以,虚词类方向的辨析论文应是今后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3.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1)从原来单纯的辨析到现在综合运用综合、分析、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来阐释词语之间不同的文章渐渐地多了起来。早期的文章只是单纯地说明词语间的不同,而没有运用数据统计等各种分析手段来辨析。如徐静茜1981年发表在《汉语学习》第6期的《“起”和“上”》以及金有景1981年发表在《汉语学习》第4期的《“实验”和“试验”》都属于这一类的文章。而近几年的辨析论文的研究方法变得愈加地完备而科学。例如:莫彭龄2004年发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的《词汇的“词”、语法的“词”和修辞的“词”》。

2)从原来的手工到现在利用高科技计算机手段来收集语料。收集的速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这是不言而喻的也是身有体会的。

3)不仅只是词汇层面的辨析,也扩展到了语法层面。如:李茉莉1990年发表在《汉语学习》第3期的《试比较汉语表示完成的动态助词“了”与日语表示完成的助动词“た”》对比了“了”与“た”在“时”、“限制性”、“单一性与多用性”方面的不同。

三、小结

发表教学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北华大学 高被引论文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4-02

北华大学作为吉林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动力站,承担着吉林省生产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任。近年,学校拥有35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个省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14个省级创新团队。随着学校科研平台的搭建和科研团队的组建,北华大学已经成为吉林省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通过统计分析北华大学2007年至今高等教育领域发表的全部论文中的高被引论文,来揭示近10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文献的发展规律及特点,达到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提高全校师生的科研质量,力图展现北华大学的论文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1 数据与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学科领域选择社会科学Ⅱ辑中高等教育,时间段为2007―2016年,以北华大学为作者单位进行检索,按被引降序排列共检索到1620篇论文[1]。通过研究检索结果,根据北华大学发表的论文被引量情况,本文把被引排序在前100篇的被引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作为统计数据,检索时间为2016年11月22日。

利用 EXCEL2007对本文数据进行年代分布、引文频次,引文著者、刊载期刊、发文机构、研究主题等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代分布

从表1高被引论文的年代分布来看,2011年数量合计量最多,发表高被引论文19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19%,高被引频次合计为273次,单篇平均被引次数14.37次,2015年数量合计量最少,发表高被引论文2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2%,高被引频次合计为13次,单篇平均被引次数14.37次,结果显示可能存在发表时间较早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可能相对较多因素。

2.2 被引频次分布

北华大学发表的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数的分布较为集中,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1316次,单篇平均被引13.16次,单篇平均被引频次较低,如表2所示,被引频次在1-10次的高被引论文占全部数据的50%,被引频次在10-20次的占全部数据的40%,被引频次在20次以上的占全部数据的10%,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林永柏在2008年发表的《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养成》一文,共被引66次,结果表明近10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数相对较少,期望师生能够发出质量更高的论文来提高引用频数。

2.3 作者统计

合著率是分析作者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能更直观反映研究的合作情况。[2]统计显示,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合作撰写的较多,论文合著率为47%, 在合作撰写的高被引论文中以2人合作比例明显最高。

根据数据分析的实际情况,本文把发表3篇及以上高被引文作者作为多产作者见3表,结果表明2007-2016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的100篇高被引论文共有79为作者(仅统计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发文数量最多的为教育科学学院的林永柏,论文被引频次合计为176次,其次为刘和忠、赵贵臣、王晓龙等人,说明他们是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的多产作者,其发表的论文学术水平高,内涵丰富,推动了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发展。

2.4 刊载期刊

统计结果表明: 2007-2016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分别刊载在48种期刊上,其中刊载2篇高被引论文以上的期刊12种(见表2),刊载1篇高被引论文的期刊36种,8篇高被引论文刊载在北大核心期刊(2015年8月正式印发目录)上,12种期刊刊载高被引论文64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64%,被引频次次943,占被引频次总数的71.66%。进一步分析得出,54%的高被引论文集中刊载在约14.58%(7种)期刊上,分别为《现代教育科学》《教育与职业》《黑龙江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北华大学学报》《情报科学》《现代交际》。可以认为,这7种期刊是2007-2016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的重要期刊,《现代教育科学》刊载高被引论文量最多,刊载高被引论文16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16%,被引频次216次,占被引频次总数的16.41%,单篇被引频次13.5,因此,《现代教育科学》在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表5统计了发文4篇及以上的机构,结果表明:2007-2016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主要来源于43个机构,其中教学院部有27个,占机构总数的62.8%,校办公室、人事处 、附属医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党政、直属、附属等机构16个,其中教育科学学院以发文量16篇居首位,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校办公室、经济管理学院、政法学院等机构,以上结果表明,教育科学学院以发文量16篇居首位,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校办公室、经济管理学院、政法学院等机构是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文章的重要来源。

2.6 主题分析

按照中图分类号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依

据[3],提取2007-2016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的分类号,进行中图分类查询,见表6,结果显示:2007-2016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主要以“学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师与学生”、“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法与教学组织”等为主题,其中“学校管理”这一主题的高被引论文共有28篇,总被引频次396次,这些研究主题都是目前教育学研究领域重要课题或热点问题,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

3 结语

通过对2007-2016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如下:2007-2016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2011年数量合计量最多,发表高被引论文19篇,高被引频次合计为273次,单篇平均被引次数14.37次,可能存在发表时间较早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可能相对较多因素;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1316次,单篇平均被引13.16次,单篇平均被引频次较低;林永柏、刘和忠、赵贵臣、王晓龙等人为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的多产作者;《现代教育科学》《教育与职业》《黑龙江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北华大学学报》《情报科学》《现代交际》等期刊是2007-2016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的重要期刊;教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校办公室、经济管理学院、政法学院等机构是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文章的重要来源;学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师与学生、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法与教学组织”等为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的集中主题。因此,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重要发文机构、多产作者、鲜明主题等研究项目的资助,加强重要期刊的合作,鼓励作者继续发表高等教育领域高质量的论文,不断提高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质量,继续扩大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DB/OL].[2016-10-23].http:///kns/brief/Result.aspx.

[2] 朱沛沛.高等教育领域高被引论文定量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5(01):76-78.

[3] 韦忠明.2006-2009年《图书馆论坛》基金资助论文分析―继1993-2005年该刊基金资助论文的再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1,(1):53.

作者简介:邓佳玫(1991-),吉林德惠市人,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发表教学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胜任力;教师胜任力;文献计量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教师胜任力水平决定了整个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借鉴McClelland的观点[1],我们将教师胜任力定义为能将教师工作中绩效优秀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知识、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等多个潜在个人特征的组合。教师个人胜任力是教师队伍胜任力的微观基础,能够较好地预测个人绩效[2],吸引高胜任力的教师加入教师队伍、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胜任力水平能够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引发研究者展开大量探讨,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往往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一般能代表该领域研究的主要进展和成就。[3]因此,对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师胜任力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可以总结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成果,评价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现状,揭示其发展规律,动态展示教师胜任力领域内研究的取向和态势。目前只发现丁岚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研究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的文献[4],但没有覆盖整个教师群体,不足以代表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取向和态势。因此,有必要重新对教师胜任力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更好地揭示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取向和态势。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论文样本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期刊来源限定为核心。核心期刊的判断依据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出版的核心期刊目录。只要当年被收录在任一核心期刊目录中,都认为该在核心期刊上。

检索论文分三次进行,检索方式是模糊检索,检索不限制时间。第一次,由于胜任力又被称为胜任特征、胜任素质,所以我们将检索关键词设置为“教师”和“胜任”,以便检索更加全面。第二次,为了检索学校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研究论文,检索关键词设置为“管理”和“胜任”。第三次,为了检索辅导员的胜任力研究论文,检索关键词设置为“辅导员”和“胜任”。

检索完毕后,剔除与教师胜任力无关的论文、重复发表的论文以及增刊、书评、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共获得160篇文献,形成本次文献计量分析的样本。

二、文献计量分析

(一)文献论文数量的分析

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可以反映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变化趋势,见表1。从2003年到2006年,的数量比较少,都没有超过3篇。从2007年开始,数量达到10篇,2013年发表了24篇,是历年来数量最多的年份,2014年和2015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分别为19篇和17篇。整体上,2003年到2013年的数量呈增长趋势,2013年之后的数量有所减少。说明教师胜任力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关注问题,2013年是研究成果发表最多的年份。

(二)期刊的分析

1.期刊类别分析

本文检索得到的160篇在73种期刊上。按照201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核心期刊目录统计期刊类别,结果(表2)显示这些期刊可以分为6N不同类型。教育学类的期刊发表了128篇,占论文总数的80%,其次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发表了21篇,占论文总数的13.13%,心理学、科学学、经济学和体育学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少,4种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论文总数的6.89%。教育学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最多,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发表的论文数量次之,说明教育学期刊更加关注教师胜任力的研究。

2.期刊的分布状态

每种期刊的篇数可以用来分析教师胜任力研究成果发表的分布状态,统计结果见表3。只发表了1篇教师胜任力论文的期刊有39种,占期刊总数的53.42%。发表了2篇教师胜任力论文的期刊有17种,占期刊总数的23.29%。发表了11篇和10篇教师胜任力论文的期刊有2种,是发表教师胜任力论文比较多的期刊。因此,76.71%的期刊发表了1篇至2篇教师胜任力的论文,说明每种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少,研究成果发表比较分散。

为了说明的集中程度,按照拉德福定律[5],将每种期刊发文数量从高到低排序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离散区,每个区的文献数量约为总数的1/3。按照表3统计后发现,9种期刊上发表了58篇教师胜任力的文献,占文献总数的36.25%,属于核心区。它们分别是《教育与职业》、《中国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继续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这些杂志是研究者应该关注的期刊。

(三)作者分析

1.核心作者分析

普赖斯提出了确定核心作者的方法。[6]计算方法是:Ni=0.747(Nmax)0.5,Ni表示核心作者应该发表的论文最小值,Nmax表示最多的作者的篇数。在本文的研究样本中,一共有233位作者,发表文献情况见表4。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203人,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有24人,发表3篇论文的作者有5人,发表4篇论文的作者有1人,所以Nmax=4,Ni=1.49,因此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有30位。具体情况如下:发表4篇论文的作者是罗小兰,是最多的作者。其次是陈岩松、涂云海、王沛、薛艳和周榕,他们分别发表了3篇论文。最后是陈斌、陈红敏等24位作者,他们分别发表了2篇论文。87.12%的作者只发表了一篇论文,发表2篇论文及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仅占12.88%,说明87.12%的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没有持续性,研究者比较分散。

2.作者单位分析

按照第一作者统计每个单位的作者的情况,一共有116个单位,结果见表5。发表1篇论文的有89个单位,占单位总数的76.72%;发表2篇论文的有18个单位,占单位总数的15.52%;发表3篇论文的有5个单位,占单位总数的4.31%;发表4篇论文的有2个单位,占单位总数的1.73%;发表5篇论文和7篇论文的各有1个单位,占单位总数的0.86%。陕西师范大学的作者发表了7篇论文,西南大学的作者发表了5篇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和忻州师范学院的作者分别发表了4篇论文,是比较多的单位。76.72%的作者所在单位只发表了1篇论文,说明整体上作者所在单位比较分散,而比较多的作者所在单位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说明师范院校是研究力量比较集中的单位。

3.作者的研究方向分析

为了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分布,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的一级学科统计第一作者的研究方向。剔除25篇没有标注作者研究方向或专业等信息外,第一作者的研究方向属于教育学的有58篇,属于管理学的有22篇,属于心理学的有19篇,属于教育学和管理学的有10篇,属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5篇,属于其他学科的有21篇。所以,作者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三个学科,而少数作者具有多个学科背景。

4.合著者分析

论文合著是科研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 [7],合著的篇数和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合作程度。从合著篇数来看(见表6),在160篇论文中,独著的有75篇,占论文总数的46.88%,合著的有85篇,占论文总数的53.12%。其中,2人合著的有57篇,占论文总数的35.62%;3人合著的有22篇,占论文总数的13.75%;4人及以上合著的有6篇,占论文总数的3.75%。从合著频率来看,在85篇合著论文中,相同的2人合著两次的有12篇,占合著论文篇数的14.12%,合著者分别为贾廷峰和王文娟、王沛和陈淑娟、王智和张大均、姚恩菊和陈旭、薛艳和朱宁、陈红敏和赵雷。其它论文均为不同的2人合著一次,或者3人、4人合作一次,占合著篇数的85.88%。以上情况表明,教师胜任力研究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不同的2人及以上人数合著,说明教师胜任力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程度有待提高。

(四)论文影响力分析

被引频次是衡量著作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8]被引频次越高,说明学术影响力越大。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论文被引用频次的分布状态,将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后平均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见表7。被引频次为0次到8次的论文有98篇,占论文总篇数的61.25%;被引频次为9次到16次的论文有28篇,占论文总篇数的17.5%;被引频次为17次到24次的论文有14篇,占论文总篇数的8.75%;被引频次为25次到50次的论文有12篇,占论文总篇数的7.5%;被引频次为58次到166次的论文有8篇,占论文总篇数的5%。被引频次属于第四等级和第五等级的论文共计20篇,占论文总篇数的12.5%,说明高影响力的论文所占比例不高。

以下列出被引频次属于第五等级的8篇论文相关信息,见表8。杨继平、徐建平、邢强、林健、刘钦瑶和王昱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超过了100次,郝英杰、罗小兰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分别为97次和58次,属于论文被引频次比较高的论文。其中,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是杨继平在2004年发表的《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其次是徐建平在2006年发表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再次是邢强发表的《未来教师胜任力测评:原理和技术》,说明这些论文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力。

(五)基金支持情况分析

政府O立的各种基金是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经费来源,而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论文上标注的基金级别和基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指向。由于存在一篇论文受多个基金支持的现象,为了简化分析,我们按照每篇论文标注基金的最高级别统计,结果见表9。没有基金支持的论文有55篇,占论文总数的34.38%;国家级基金支持的论文有30篇,占论文总数的18.75%,主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基金支持的论文有26篇,占论文总数的16.25%,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个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等;厅级基金、市级基金和校级基金支持的有49篇,占论文总数的30.62%,主要是各个省教育厅设立的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各个市设立的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各个高校设立的人文社科项目。综合以上分析可知,35%的论文研究受到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支持,各个级别的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是主要支持项目,说明教师胜任力研究比较受重视,但基金覆盖面比较窄、种类比较少。

(六)研究内容分析

对160篇教师胜任力研究论文逐一阅读,结合题目、结论和对策确定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明确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内容。

1.研究对象

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对象非常多。先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教师、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再依据学校类型、工作类型和群体特征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形成多种胜任力,结果见表10。

第一种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教师的行业胜任力。这里的教师包括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等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例如王沛和陈淑娟以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9],而王智和张大均则研究教师行业内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力[10]。

第二种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再根据院校、学科和工作类型进行分类,研究高校教师胜任力或某种高校教师胜任力。高校分为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所以研究的对象有高校教师胜任力、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普通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或应用型大学,所以研究对象有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和应用型大学教师胜任力。高校教师分为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所以研究对象有辅导员胜任力、行政管理人员胜任力和专任教师胜任力①。专任教师可以分为不同学科的教师,例如英语教师、体育教师等,所以有英语教师胜任力、体育教师胜任力。另外,周榕专门针对某种特殊工作类型的教师胜任力进行研究[11],例如远程教学教师胜任力,而郑洁针对青年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研究了青年教师胜任力[12]。

2.教师胜任力研究成果发表的期刊比较分散,以教育类期刊为主

从每种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来看,教师胜任力研究论文的80%都发表在教育类期刊上,76.71%的期刊发表了1篇至2篇教师胜任力的论文。按照拉德福定律计算,属于核心区的期刊是《教育与职业》、《中国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继续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因此,教师胜任力研究成果发表的期刊比较分散,9种杂志是教师胜任力研究成果发表比较集中的期刊。

3.研究者集中于师范院校,但研究持续性不够,研究合作程度有待提高

作者分析的结果表明,87.12%的作者只发表了一篇论文,说明研究的持续性不够。数量比较多的作者集中在师范院校单位,这可能是因为研究者本身从事的是教师工作,对教师相关问题更加了解、关注程度更高。合著论文占论文总数的53.12%,但相同2人合著两次的有12篇,占合著论文篇数的14.12%,其余论文均为不同2人及以上人数合著1次,说明合著成为趋势,但合著程度有待提高。论文被引频次分析表明,61.25%的论文的被引频次比较低,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研究持续性不够强,研究合著程度不高有关。

4.基金支持率比较高,基金来源分布集中

基金支持情r表明,65.62%的论文受到不同级别的基金支持,覆盖率比较广,特别是国家级基金支持所占比比较高。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各个省市的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设立的目的是支持与教育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作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他们更加关注教师能力问题,所以研究者更倾向于申请教育科学规划类项目。

5.研究对象多样化,研究主题分布不平衡

由于教师工作的多样化,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对象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对象分为教师行业胜任力、高校教师胜任力、中小学教师胜任力、幼儿教师胜任力和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再按院校类型、工作类型和学科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所以不同类型的教师胜任力存在交叉,也存在差异。

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是研究最多的主题,15个研究主题分布不平衡。胜任力模型应用中研究最多的主题是教师胜任力培养与提升、教师胜任力现状评价等问题上,而胜任力在招聘、职业发展、职业资格制度等主题上研究比较少。胜任力的前因变量研究的论文篇数少于后置变量研究的论文篇数,教学胜任力从教师胜任力中分离出来,教学胜任力研究最多的主题是教学模型构建,胜任力现状评价和应用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因此,教师胜任力研究集中在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教师胜任力培养与提升、教师胜任力现状评价等主题上,各个主题研究分布不平衡。

(二)启示

基于以上结论,未来教师胜任力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长期关注教师胜任力,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

作者分析结果表明,研究者分散、研究没有持续性、研究合作不稳定可能是61.25%的论文影响力比较低的原因。为了继续在教师胜任力这个领域内深入开展研究,研究者应该集中力量长期关注该领域,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

2.加强胜任力应用研究,开发教师胜任力测评体系

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胜任力作为教师招聘、职业发展、绩效管理的依据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价值所在,而实现其价值的途径是将胜任力指标编制成胜任力自评问卷,以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应用的依据。如果在教师招聘中使用这种自评问卷,应聘者为了获得入职的机会,往往在胜任力自评时提高分数,导致评价效度不高。因此,教师胜任力应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开发胜任力测评体系,将胜任力指标转化为测评指标,建立包括测评主体、测评方法、测评工具、效标在内的测评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胜任力在教师招聘、职业发展、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开展科研胜任力研究,拓展教师胜任力研究的范围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和科研,但教学和科研本质上并不等同。已有研究者建立了教学胜任力模型,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科研胜任力模型,科研胜任力仍然包括在教师胜任力之中。未来应专门针对科研胜任力展开研究,明确科研胜任力的指标和维度,进一步拓展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范围。

注释:

①从检索得到的160篇文献来看,高校教师指的都是高校专任教师,而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被称为教师。为了区别开来,我们将文献中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改称为专任教师胜任力。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s,1973,28 (1):1-14.

[2][22]李中国.科学课教师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2012(8):120-126.

[3]戴湘毅,唐承财,刘家明,等.中国遗产旅游的研究态势―基于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学刊,2014(11):52-60.

[4]丁岚,王成华,冯绍红.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1):39-43.

[5]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14-115.

[6]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4-209.

[7]陈新民.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现状(2008-2012)[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30-34.

发表教学类论文范文第4篇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高等学校教师的学识水平和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高等学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 本条件适用于我区各类高等学校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在职教师。按照高等学校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分为普通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本科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重点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业绩;高职学院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重点评价教师在产学研实践工作中的业绩。

第三条 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讲师为中级,副教授、教授为高级。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四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岗位职责。任现职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等次以上。

第五条 申报高等学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外语条件,按照《关于调整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宁人发〔〕65号)规定执行。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继续教育须符合国家及自治区的统一规定。

第六条 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一)申报讲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合格;

2.硕士研究生毕业,担任助教职务满2年;

3.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助教职务满4年。

(二)申报副教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研究生毕业,担任讲师职务满2年;

2.硕士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担任讲师职务满5年。

(三)申报教授职务应具备下列条件:

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在晋升副教授时35岁以下的人员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晋升教授时40岁以下的人员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第三章 能力业绩条件

第七条 普通本科学校

(一)申报讲师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系统担任过一门以上课程(含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历年教学质量考核成绩合格。任助教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过校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2.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教学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其中1项为主要贡献者,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3.获校级以上科研奖1项且为主要贡献者,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4.公开出版与专业相关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独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著作5万字、教材7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4万字、教材6万字以上,译著在12万字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5.主持完成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6.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以上比赛获三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或教师本人获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三等奖以上奖励,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7.美术类教师所创作的作品1幅入选国家级(文化部、教育部等主办)画展或获自治区级(文化厅、教育厅)画展三等奖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8.音乐、美术类教师所创作的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可按2篇艺术作品折合为1篇论文的办法来计算论文数量,但须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9.体育类教师指导学校所在队参加比赛获自治区级比赛团体奖前三名、国家级比赛前八名奖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二)申报副教授

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已形成稳定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能及时把握教学与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指导或协助指导过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系统担任过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一门须为主干课),历年年度考核成绩合格且至少达到优秀一次以上。任讲师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自治区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2名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或自治区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的项目主持人,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2.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一等奖前2名,二等奖第1名),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或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 6篇以上且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获自治区(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获得者(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2名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且有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4.公开出版与专业相关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独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著作10万字、教材15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6万字、教材10万字以上,译著在15万字以上) 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5.完成自治区(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前二名)或地(厅)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6.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以上比赛获三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或教师本人获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三等奖以上奖励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7.美术类教师所创作的作品2幅入选国家级(文化部、教育部等主办)画展或获区级(文化厅、教育厅等主办)画展二等奖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8.音乐、美术类教师创作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可按3篇艺术作品折合为1篇论文的办法来计算论文数量,但论文数量不得少于3篇且须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9.体育类教师指导学校所在队参加比赛获自治区级比赛团体奖前2名或国家级比赛前6名,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10.主持科技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并取得经济效益50万元以上(以社会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书为准),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11.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二)申报教授

具有系统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已形成稳定扎实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能准确把握、运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与最新成果,指导过青年教师或硕士研究生,并系统担任过两门以上课程(其中一门须为主干课)的教学工作,担任副教授职务以来,历年年终考核成绩合格且至少达到优秀两次以上。任副教授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或自治区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且有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2.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前2名),并公开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7篇且有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2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或两次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项目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7篇且有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2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获自治区(部)级科技进步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以上的项目主持人(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4.公开出版与专业相关较高学术水平的独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著作18万字、教材22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12万字、教材18万字以上,译著在30万字以上),并公开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5.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前三名)或自治区(部)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 ISTP等收录;

6.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比赛获二等奖、国家级(教育部等主办)三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5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7.美术类教师作品2幅入选国家级(文化部、教育部等主办)画展或获自治区级(文化厅、教育厅等主办)画展一等奖,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5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8. 音乐、美术类教师所创作的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可按3篇艺术作品折合为1篇论文的办法来计算论文数量,但论文数量不得少于5篇且须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

9.体育类教师指导学校所在队参加比赛获自治区(部)级比赛团体奖前两名、国家级比赛前六名或取得入选大学生运动会资格,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5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10.主持科技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并取得经济效益在80万元以上(以社会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书为准);或主持(参加)横向课题累积到校经费10万元以上;并在公开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11.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第八条 高职院校

(一)申报讲师

1.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系统担任过一门以上课程(含实验实训课)的教学工作,历年教学质量考核成绩合格。

2.专业课教师任职期间到企事业单位实践或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时间累积须达到4个月以上,公共课教师要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调研并形成有较高水平的考察、调研报告(以实践单位和派出单位证明、个人顶岗实践评价资料等为依据)。任助教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过校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或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2)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教学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一项且为主要贡献者,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3)获校级以上科研奖1项且为主要贡献者,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4)公开出版有一定水平的学术专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著作4万字、教材6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3万字、教材5万字以上,译著8万字以上);

(5)主持完成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6)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以上比赛获三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7)美术类教师所创作的作品1幅入选国家级(文化部、教育部等主办)画展或获自治区级(文化厅、教育厅)画展三等奖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8)音乐、美术类教师所创作的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可按2篇艺术作品折合为1篇论文的办法来计算论文数量,但论文数量不得少于2篇;

(9)体育类教师指导学校所在队参加比赛获自治区级比赛团体奖前三名、国家级比赛前八名奖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10)教师参加自治区(部)级以上技能比赛,并获自治区级以上(教育厅等主办)三等奖以上,且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1篇以上。

(二)申报副教授

1.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已形成稳定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能及时把握教学与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指导或协助指导过青年教师;系统担任过两门以上课程(其中一门须为主干课)的教学工作,担任讲师职务以来,历年年度考核成绩合格且至少达到优秀一次以上。

2.专业课教师任职期间到企事业单位实践或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时间累积须达到3个月以上,公共课教师须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调研活动,并形成有较高水平的考察调研报告(以实践单位和派出单位证明、个人顶岗实践评价资料等为依据)。任讲师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自治区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2名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或区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的项目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

(2)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一等奖前2名、二等奖第1名),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或公开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获自治区(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获得者(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2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

(4)公开出版与专业相关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独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著作8万字、教材12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5万字、教材8万字以上,译著12万字以上),并公开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

(5)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前二名)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6)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双师”资格证的教师须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7)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以上比赛获三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

(8)美术类教师所创作的作品2幅入选国家级(文化部、教育部等主办)画展或获自治区级(文化厅、教育厅等主办)画展三等奖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

(9)音乐、美术类教师所创作的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可按3篇艺术作品折合为1篇论文的办法来计算论文数量,但论文数量不得少于2篇且须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10)体育类教师指导学校所在队参加比赛获区级比赛团体奖前二名或国家级比赛前六名,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

(11)主持科技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并取得经济效益35万元以上(以社会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书为准),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

(12)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

(13)教师参加技能比赛,获国家级(教育部等主办)三等奖或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二等奖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三)申报教授

1.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已形成了稳定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能准确把握、运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与最新成果,具有指导青年教师或硕士研究生的能力与水平,并系统担任过两门以上课程(其中一门须为主干课)的教学工作,担任副教授职务以来,历年年度考核成绩合格且至少达到两次优秀以上。

2.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时间累积须达到2个月以上或兼职,公共课教师须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调研活动,并形成有高水平的考察调研报告(以实践单位和派出单位证明、个人顶岗实践评价资料等为依据)。任副教授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2名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或区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2)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前3名),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5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EI、ISTP、SSCI等收录;或两次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项目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5篇且有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获自治区(部)级科技进步奖或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以上(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4)公开出版与专业相关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独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著作15万字、教材18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10万字、教材13万字以上,译著在26万字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5)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前三名)或自治区(部)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6)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双师”资格证的教师须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5篇以上,且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7)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自治区级比赛获二等奖、国家三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5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8)美术类教师作品2幅入选国家级(文化部、教育部等主办)画展或获自治区级(文化厅、教育厅等主办)画展一等奖,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5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9)音乐、美术类教师所创作的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可按3篇艺术作品折合为1篇论文的办法来计算论文数量,但论文数量不得少于5篇且须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

(10)体育类教师指导学校所在队参加比赛获自治区(部)级比赛团体奖前两名、国家级比赛前六名或取得入选大学生运动会资格,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5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11)主持科技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并取得经济效益在60万元以上(以社会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书为准);主持(参加)横向课题累积到校经费8万元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12)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13)教师参加技能比赛,获国家级(教育部等主办)二等奖以上或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一等奖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第四章 破格条件

第九条 对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并获得区级以上政府表彰的,可破格申报评审。破格须在本系列级别内,对任职年限、学历、外语条件其中一项实行破格。

(一)申报破格任职年限者,任职资格年限可提前一年。

(二)申报破格外语者,年龄必须男满45周岁,女满40周岁。

(三)申报破格学历者,1980年以前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学历仍为专科学历的。

第十条 凡申报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除须具备正常申报条件外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普通学校

1.破格申报讲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或三等奖第1名)或获自治区(部)级优秀教师等奖励,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2)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国家级(教育部等主办)比赛获三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或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二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主持完成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且有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或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4)公开出版与专业相关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独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 (社会科学著作10万字、教材12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6万字、教材10万字以上,译著在15万字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或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2.破格申报副教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或区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4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2)获自治区(部)级科技成果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以上(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4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主持完成自治区(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以上,公开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或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 7篇以上且5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3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4)公开出版与专业相关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独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著作15万字、教材20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12万字、教材15万字以上,译著在30万字以上) ,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破格晋升教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或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6篇以上,且4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2篇被SCI、SSCI、 EI、ISTP等收录;

(2)获自治区(部)级科技进步或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7篇以上,且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2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前二名)或自治区(部)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7篇以上,且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2篇被SCI、SSCI、EI、ISTP收录;

(4)公开出版2部以上与专业相关的高质量的学术独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著作25万字、教材30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20万字、教材25万字以上,译著在50万字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二)高职院校

1.破格申报讲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或三等奖第1名)或获自治区(部)级优秀教师等奖励,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2)主持完成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以上,并公开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 3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国家级(教育部等主办)比赛获三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或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二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或教师参加技能比赛,获国家级(教育部等主办)三等奖、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二等奖以上奖励,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

(4)公开出版与专业相关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独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8万字以上、教材在10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5万字以上、教材8万字以上,译著12万字以上) 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2.破格申报副教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自治区(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或自治区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人,或获自治区(部)级优秀教师等奖励,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有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2)获自治区(部)级科技成果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以上(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主持完成自治区(部)级科研课题1项,并公开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或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 6篇以上且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国家级(教育部等主办)比赛获二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或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一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或教师参加技能比赛,获国家级(教育部等主办)二等奖、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一等奖以上奖励,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5)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双师”资格证的教师须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6)公开出版与专业相关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著作12万字、教材16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10万字、教材12万字以上,译著在20万字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且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破格申报教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或区级、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主持人,或获自治区(部)级优秀教师奖励等,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6篇以上,且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2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2)获自治区(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或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6篇以上,且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2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3)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前二名)或自治区(部)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人),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6篇以上,且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2篇被SCI、SSCI、EI、ISTP收录;或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8篇以上且6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3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国家级(教育部等主办)比赛获二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或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一等奖以上(3人次以上);或教师参加技能比赛,获国家级(教育部等主办)二等奖、自治区级(教育厅等主办)一等奖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6篇以上,且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2篇被SCI、SSCI、EI、ISTP收录;

(5)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双师”资格证的教师须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6篇以上,且4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2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6)公开出版2部以上与专业相关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独著、合著、译著和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社会科学著作22万字、教材26万字以上,自然科学著作18万字、教材22万字以上,译著在45万字以上),并在公开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且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1篇被SCI、SSCI、EI、ISTP等收录。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得申报参加评审:

(一)年度考核等次不合格者;

(二)受过警告以上处分或发生教学事故造成一定影响者;

(三)学历、业绩、科研成果等弄虚作假者;

如申报评审后,发现举报查实有以上行为的,一律取消所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

第十二条 业绩成果界定

(一)工作业绩中同一成果所取得的不同级别奖励的按最高等级统计,不重复计算。

(二)论文均指第一作者,学术期刊均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集等形式的出版物;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均指第一发明人或设计人(职务发明)。

(三)专著、合著、译著、教材均不含论文集、习题集、操作指南等形式的作品。

(四)“核心学术刊物”是指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所列刊物。

(五)SCI系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SSCI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EI指工程学索引,ISTP指科技会议索引。

(六)“双师证”是指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

第十三条 高校根据学校实际设定工作量。评定讲师、副教授、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年教学工作量应达到各高校所设定的教学工作量;高等学校“双肩挑”人员(行政、教辅、辅导员等兼职教师)课时量按减半计算。

第十四条 各院校要严格教学工作日常管理和年度质量考核,要结合本院校的特点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考核办法或细则。申报考核认定助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取得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能力业绩条件结合本院校实际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第十五条 “双肩挑”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要求发表的论文在总篇数符合评审条件前提下,允许其中有公开发表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管理性文章最多2篇。

第十六条 申报人员提供的科研成果、证书等材料的取得时间,截止时间一律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

第十七条 申报人员对其所提供的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及各市、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审查、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八条 本评审条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高教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宁职改办〔〕36号)同时废止。以前凡与本评审条件不一致的相关要求,以本评审条件为准。

发表教学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外语学院 科研论文分析

一、前言

科研论文是衡量一所高校乃至个人科研能力水平的标准之一。本文对进入21世纪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的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以期了解外国语学院教师的科研论文撰写的现状,为今后的科研方向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查阅了自21世纪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在国内公开出版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共310篇,其中08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8 种。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进行计算机检索,系统查阅了自2000年以来桂工外语学院在国内各公开出版期刊上发表的,作者为"桂林工学院外语系"或者"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科研论文,剔除了部分不合要求的文章,得到310篇。然后把数据输入电脑,对收集的所有论文进行分类,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最后采用归纳、类比等方法,对所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3. 1 情况

21世纪以来,外语学院教师在国内公开出版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310篇, 01年1篇,02 年5篇,03年8篇,04年10篇,05年3篇,06年22篇,07年59篇,08年62篇,09年55篇,10年75篇,11年截止7月已有28篇,年平均发表量约为31 篇,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10 年来外语学院科研论文数量的变化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尤其是06 年以来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3. 2 论文作者分布情况

从统计的数字看,论文作者的分布也相对均衡:英语系人均3.9篇;大学英语教学部人均3.43篇;日语系人均1.5篇;实验室人均2.5篇。由于英语教学在中国高校的开展广泛、底子比较厚,英语系与大学英语教学部的教师对英语教学科研工作热情度较高,人均数比较接近。其他专业的科研的文章相对较少,但上升势头足。

3. 3 刊物分布情况

尽管310篇论文分别发表在116种杂志上,但发表在高校学报上的仅为103篇,其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专刊就占了23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5篇。在8种北大08版中文核心刊物中,发表于外语类核心只有《山东外语教学》与《洛阳外国语学院学报》各1篇。在剩余的刊物中,发表于《考试周刊》、《科技信息》、《经济与社会发展》、、《世纪桥》等杂志上比例相当大。

3. 4 论文研究方法特征

张春芳(2011)研究发现,国内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以非材料性研究方法为主、实证性研究为辅, 且实证性研究不断增长, 由起初的0 篇增加到2004年以来的36 篇。熟练地掌握并且能合理地运用科研方法衡量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对本院11年来的论文研究表明,文献资料法使用的比例最高,因为实施方便,无需确定研究对象,不用控制变量等;令人可喜的是,实证研究逐年增长,共有21篇采用了实证研究。实验、访谈法、问卷调查法,SPSS数据包统计等方法也逐渐被广泛使用。

3.5 科研情况分析

3. 5. 1 教学研究方面p

有关教学法研究方面的论文有191 篇,占所有论文的61.6 % ,研究包含了关于大学英语以及专业英语的专业设置、教学大纲的解读、教学现状与改革、教学新理念以及语言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外语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因此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使得教师们较容易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此外随着不同教学法流派百家争鸣,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大量教学理论、教学观念等问题都有待重新思考。

3. 5. 2 语言学研究

有关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的论文占所有论文的4.51 %,主要研究频次分析、认知分析及汉语中的框式结构等。其中也涉及在课堂中的运用。刘润清(2003)指出:理论语言学成果几乎不能应用到教学实践,充其量为应用语言学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做出的应用型成果则可能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本调查验证了这个结论。此外也有2篇文章涉及语料库语言学。

3. 5. 3 翻译研究

有32 篇论文着眼于翻译研究,占所有论文的10 % ,相当一部分论文谈及目的论观照下的各类文体的翻译;或者研究各种文体的词汇特征、隐喻的翻译问题等。撰写本方面内容的多为执教专业英语的教师。

3. 5. 4 英美文学研究

作为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寥寥的18篇,占了不到6.0%的份额。内容主要讨论某篇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塑造的形象分析、文学作品人物所体现的精神与意识。分析到的作家基本上是著名的文学家及其作品。如:海明威、艾米莉.勃朗特等等。而对英美文学理论最新研究发现成果、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相互影响和文化传承、文学课程设计与文学教学以及当代文学作品的原文研究和评论鲜少涉及。

3. 5. 5 其他研究

其他诸如冷战研究,美国对外政策研究、传媒等。全克林(2008)就考察了美国国会在"合作降低威胁"项目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并探讨冷战后美国国会参与外交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些新特点。研究角度独特,富有深度。因此被中文核心刊物《洛阳外国语学院学报》收录。

四、小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校实行目标管理制度,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岗位必须完成相应科研任务。给不少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我院外语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有时也产生应付的念头。在我学院教师科研论文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论文研究内容与采用的科研方法呈现出分布不均衡性特征。论文缺少原创研究,良莠不齐。不少文章停留在单纯思辨性论述上。研究方法有待于向多元化发展。原因是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科研意识较淡,不大受重视,部分教师的科研热情受到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引起重视。教师本人也加强对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 应增加实证性研究的比重, 如个案研究以及混合研究法等。从行动研究着手,从小课题开始,逐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而进入到基础研究,加深理论层面,诸如语言学理论、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等。在借鉴和吸收国外理论并验证这些理论的同时力求创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由于资料来源只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肯定有部分论文没有被收录。因此本研究有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行更全面的补充。

参考文献

[1] 刘宝军,吴敏才. 1999~2004 年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体育科研状况的调查分析 [J ].体育科技,2005 (26 )

[2] 刘润请,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发表教学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等化学教学; 期刊 ;化学史; 研究情报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78-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化学史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登陆河北师大期刊网,在检索词一栏中键入“化学史”以“题名”作为检索项进行“跨库检索”, 以中等化学教学类三大化学期刊《化学教育》[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3]和《化学教学》[4]为研究对象,对这三种期刊中1998-2007年10年间发表的37篇关于化学史的文章进行情报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我国基础教育中有关化学史的研究现状,从侧面看到对化学史的关注及挖掘程度,以及尚存的不足,以便更好地采取措施,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1论文的统计分析

1.1论文年代分布

论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人们对该方面的关注程度。表1列出了三种期刊从1998-2007发表的关于化学史的研究论文分布情况。

由表1可得出以下结论:

(1)三种期刊从1998-2007年10年间共发表有关化学史的论文37篇,总数量较少。其中《化学教育》29篇;《中学化学教学参考》5篇;《化学教学》有3篇。

(2)对化学史的研究呈上升的趋势。化学史的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从2003年以后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2003-2007年5年间共发表27篇,占总数的73%,尤其2005和2006年,每年的数量几乎与前五年的总量相当。说明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大家对化学史的关注程度在提高,逐渐意识到化学史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

2.1论文第一作者所在区域分布的统计分析

表2说明,3种期刊上发表有关化学史研究论文的作者分布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作者覆盖我国56.3%的区域。其中江苏、安徽、浙江、北京、湖北5个省市的作者总数22人,占作者总数的59.4%,是化学史研究的核心地区。但从总体看出,作者所在省份的覆盖率较低,占全国总区域的一半刚过,说明对化学史关注程度还较低,对化学史的研究仍然不平衡,这将影响化学史教育功能的发挥,影响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高。

2.2论文第一作者所在系统单位分布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化学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学和高等院校,分别占45.9%和29.7%。另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其他单位对化学史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比如,教研室对化学史的研究占总数的10.8%。教育家、学科专家等参与研究,为一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史教学提供策略和方法,为化学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推动对化学史教育功能的挖掘,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从表4可以看出,3种期刊发表的有关化学史研究的37篇论文中,作者总人数为54人,其中2人及2人以上合著论文14篇,占总数的37.8%,值得一提的是,在2人合著11篇论文中,有4篇是中学教师和师范院校的学科专家合作,占2人合著总数的36.4%,这种合作有助于促进一线教师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为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打下良好基础,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论文内容的统计分析

论文内容直接反映研究趋势。以“化学史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教育功能”、“调查报告”、“内容呈现方式”、“课程资源开发”、“案例教学”、“书评”、“编译”、“习题编制”、“图片解读”、“教学模式建构”、“化学史上的中国人”,将论文分为12类。

从表5可以看出:

(1)对中学化学史教育的研究重点有二:一是化学史教育的形式、途径与方法,二是化学史的教育功能研究。在发表的37篇论文中,有关化学史教育形式、途径与方法的论文共13篇,占总数的35.1%;有关化学史教育功能的论文共9篇,占总数的24.3%,两项研究共占总数的59.4%。

(2)化学史研究领域逐渐扩大。除对化学史教育形式、方法、途径、教育功能的研究以外,开始关注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对有效指导化学史教学有重要意义;调查报告共有3篇,通过对化学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反思教学缺失,为充分发挥化学史的教育功能,探讨化学史的教学形式提供可靠依据;有关化学史习题编制的论文1篇,数量虽少,但提供了以化学史为素材编制化学习题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很有价值;还有2篇教学案例,为大家具体展示了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的详细运作过程,指导性很强;还有化学史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模式建构、评《20世纪化学史》等几篇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4结论与评价

作为中等化学教育核心期刊的《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和《化学教学》,其发表的论文在中等化学教育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从的年代分布可看出,化学史正逐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化学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独具的教育功能逐渐被挖掘。从3种期刊中得到的有关化学史研究信息,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新课改的推进都有参考价值。

4.1化学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迫在眉睫

对化学史的研究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化学史教育形式、途径、方法和化学史的教育功能两个方面,而课程资源的开发,或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较少,有关中学化学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还未检索到,此外,目前中学化学史教学的内容介绍笼统,缺乏系统性,所以积极研究和开发中学化学史校本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4.2发展极不平衡

从表中的数据可看出,对化学史的关注、研究程度还很低,研究涉及的区域仅占全国区域的56.3%,还有近一半的地区未参与化学史的研究。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开的,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情景性,教师照搬现成的理论是不能有效解决所有的实际问题的,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教师的教育科学的研究能力, 促进课程改革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化学教育. 1998-2007.

[2]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2007.

发表教学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文献计量学;高被引论文

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而论文的被引频次则是影响因子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少数高被引论文贡献了期刊绝大多数的被引频次。[1]揭开高被引论文的面纱,了解期刊影响力的产生和来源,对于期刊的选题和组稿并把握期刊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我们统计2011年版14种高等教育核心期刊2006-2010年历年高被引论文[3],以期了解这部分论文的期刊、作者、机构、主题等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本文统计数据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 时间段为2006―2010年,检索时间为2012 年6月1日。考虑到时间的影响因素, 即发表较早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可能相对较多,因此我们按年份分别进行统计,把每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20篇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总计分析100篇。利用EXCEL2003对2006-2010年高等教育学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第一作者分布、机构分布、主题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

二、统计与分析

(一)高被引论文期刊分布

100篇高被引论文来自11种高等教育学核心期刊(见表1)。《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高教探索》、《江苏高教》8 种期刊,5年内发表高被引论文 95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95%。统计结果表明,这8种期刊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期刊,是我国高等教育核心期刊中的佼佼者。

(二)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分析

100篇高被引论文总计被引用9334次,篇均被引93.3次,高出我国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篇均54.85次近一倍。[4]被引频次分布的区间是:20―100次的62篇;101―200次的31篇;201―300次的6篇;301―317次的1篇。被引频次最高的单篇论文是陈解放2007年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的《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一文,被引次数为317次(见表 2)。

100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为157位,其中署名1人的69篇;署名2人的19篇,署名3人及3人以上的12篇,论文的合著率为31%,低于我国情报学高被引论文合著率(47.65%)[5]。这种状况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团队有一定的合作基础,但合作研究尚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高被引论文前20名的统计

为了了解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内涵,表2对100篇高被引论文的前20名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篇论文的总被引频次3946 次,占100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的42.3%;被引频次最高者 317 次,最低者155次;在被引最高的20篇高被引论文中《中国高教研究》占5篇,《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大学教学》分别占3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占2篇,《江苏高教》占1篇。

(四)高被引论文产出地区分布

表3显示,100篇高被引论文来自国内的16个省、市;高被引论文产出5篇以上的省、市有7个,其中,北京市28篇,上海市13篇,广东省11篇,福建省10篇,湖北省9篇,浙江省7篇,江苏省6篇,这7个地区共发表了84篇高被引论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84%。这种状况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发展不均衡,高水平成果主要来源于少数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五)高被引论文产出机构分布

经调查,100篇高被引论文分别来自51个机构,其中高校及其附属机构47个,占机构总数的92.2%,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等其他机构4个,占0.78%,平均每个机构1.96篇。这个结果表明,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机构,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他们提供的论文受关注程度高,影响力大。发文机构分布见表4。

(六)高被引论文多产作者概况

根据高等教育学研究高被引论文作者的发文情况,我们把发表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者称为多产作者。表5统计显示,2006-2010年,高等教育学研究高被引论文的多产作者共有10位,其中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6位,3篇论文的作者3位,7篇论文的作者1位。10位作者共发表高被引论文28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28%。他们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学术水平高,内涵丰富,对我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七)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以中图分类号为基础的高被引论文主题统计见表6。

统计显示,100篇高等教育学高被引论文的主题相对集中,共有分类号107个,其中,“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法”27篇次;“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25 篇次;“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13篇次;“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法”8篇次。这些研究主题都是目前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重要课题或热点问题,研究内涵深刻而丰富,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对实际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100篇高被引论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006-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核心期刊的100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9334次,篇均被引93.3次,篇均被引频次较高;《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高教探索》、《江苏高教》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期刊;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湖北、浙江和江苏是高等教育学高被引论文的集中产出地;厦门大学、教育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机构;潘懋元、陈解放、查建中、林健等是高被引论文的多产作者;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法、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法等方面。因此,我国高等教育期刊编辑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多产地区、高产机构、优势选题和骨干作者的遴选和培育,增强特色,吸引作者继续将高质量的论文投向期刊,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继续扩大其影响力,相信还会出现更多、质量更好的高被引论文。

参考文献:

[1]韩维栋,薛秦芬,王丽珍等.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4):514-518.

[2]曾建勋,李旭林.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的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4):555-557.

[3]朱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张诗博.2004-2008 年国内图书馆学研究高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情报科学,2011(3):388.

发表教学类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湖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教师论文

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一个机构的学术水平、研究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研究论文反映了人们对某些领域的认知程度。例如,研究者对某一事件的深入分析,一般能获得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局等多个方面的经验认识。体育科研论文除了具有这类认识事物的功能外,还能反映研究者在体育领域里研究的事物规律及其对相关事物具有的借鉴作用。在当前基础教育备受重视的教育大背景下,加大对教育科学的研究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各本科院校“以研促教”成为教育发展新趋势,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对基础课程的质量提升无疑是不可忽视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在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发表的论文从数量、质量、研究合作度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尝试归纳其具有的发展特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专业任课教师(2011年―2013年)三年间发表的科研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计量分析法

通过在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电子期刊检索下载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的计量分析。

1.2.2综合分析法

对所查找的文献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1.2.3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2003统计软件对文献资料和相关数据进行简单的图表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从事科研的教师队伍状况

2.1.1人员年龄结构与职称情况分析

本研究课题针对的是体育学院专业教师的科研情况,调查的人员主要指在职在岗教师(含博士在读)。经统计2011年―2013年间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职工共计50人(其中一名教师于2012年离职,不计在内),从事体育专业教学的任课教师有40人,从事非体育教学,即行政工作人员10人。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

表1 2011-2013年间在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年龄职称情况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作为地方院校的下属二级学院在教师配备上,尤其是正教授、副教授等还比较稀缺,这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喜的是年龄在31岁至40岁间的讲师数量为22人,占55%,这些教师年富力强,是学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年轻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但在研究经验、学术积累方面有所欠缺,如果加强对讲师这一教师群体的学术能力培养,对学院的未来发展及的学科的长远建设将起到支撑和促进持续发展的作用。

2.1.2人员学历、学位与职称情况分析

我国对高校教师在专业技术上具有一定的要求,如需要晋级高级职称除了工作年限、发表的学术论文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学位要求。因此,教师的学历、学位成为评定其专业技能的衡量标准。通过对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学位及其两个方面与职称的相应关系,可以从侧面反映体育学院在学科发展、学术研究梯队建设及在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可能取得的成绩。从调查结果看,目前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在高学历、高学位的学科带头人方面处于缺乏状态,这对当前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学术成果、教学改革研究等都具有一定的牵制影响。

表2 2011-2013年间在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与职称情况统计表

表3 2011-2013年间在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学位与职称情况统计表

从表2、表3看,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在职称和学历、职称和学位上体现了我国各地方大学普遍具有的共性,在数量上可以用倒U型曲线表示,“两头低中间高”。即在高学历、高学位的教师在教授、副教授这两个层级职称的数量较少,而讲师级别的教师无论在学历和学位上都处于“峰值”。当然这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一局面将会完善。

2.2发表的科研论文总体情况分析

表4 2011-2013年间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论文(含基金/课题)资助发表情况统计

注:标*的为本院教师参与外校合作课题,标**为教师指导的学科研生发表的论文。

通过在学校电子图书馆(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进行期刊文献检索,在界面的时间段内输入为“2011”―“2013”,范围输入为“全部期刊”,再通过“作者”(教师姓名)+“机构”(湖州师范学院)实现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从事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的各类信息的搜索。本次共搜索到发表在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的合作者中为本院教师、单位为湖州师范学院的论文共有113篇。对其进行归类统计后从:(1)的各类资助基金(课题)情况;(2)第一作者身份发文情况、作者合作度情况;(3)论文收录在CSSCI、CAS、CSSD等的情况,详见表4。

从表4可以得出在三年间总共发表的113篇论文中含基金(课题)资助发表的论文数量总计67篇,占总论文数量的59.3%(部分作者论文的基金资助方为两个)。由此可见体育学院教师参与的基金(课题)种类丰富,教师参与科研的基金面广;这些基金资助项目占总数量的一大半,从侧面反映了申请各类基金(课题)资助进行科研成为我院教师从事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多鼓励教师参与各类科研。其中有27篇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课题等都是在具有教授、博士学历(或在读博士)等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参与下得出的科研成果。这充分说明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对提高整体学术水平的重要性,应多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如访学、攻读高学位进修等。

表5 以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名义发表的论文作者排位情况统计N=113

表6 以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作者署名形式情况统计N=48

署名第一作者一般是资助基金(课题)的负责人(课题主持人),能反映作者在这一领域具有的权威或研究特长,也能代表某一机构在这一领域具有的研究水平。从表5看,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论文,占总发文数的42.5%,非第一作者署名的科研论文也可能是同类课题里面的分阶段成果,但是作者的署名情况反映的是研究者对该研究的贡献,对作者排名应持客观谨慎的态度。

从表6看,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专业教师在发文时倾向于独立研究成果的发表,其中研究者为独立1人的总共48篇论文,占66.7%,这可能与体育学院的专业性格有关,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其次是合作者为2人的署名论文占20.8%,3人或以上作者署名发表的文章数量较少。分析认为,首先合作共赢是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从当前学术研究的发展看“单打独斗”搞研究不是最好的工作方式,而重要研究成果的取得普有的共性是:寻求团队协作、发挥团队内各成员间的各自研究专长;其次,通过与校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建立起各种研究团队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提升我院整体的研究水平。

表7 以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为第一作者的收录情况

(主要指收录在CSSCI、CAS、CSSD等) N=48

CSSCI(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主要是指国内一级核心期刊,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CAS(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期刊,如《中国运动生理学杂志》等);CASD(中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能收录这些高要求的期刊说明了学术论文的质量,但从数量上看目前我院教师的研究能力或者说是学术水平有待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在2011-2013年从事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在年龄、学历、学位与职称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即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教师数量少、规模小;而中青年教师(31岁至40岁)比例大,为未来学院发展的生力军“中坚力量”;同时在考察教师职称与学历、学位具有的特征方面具有我国各地方大学的普遍共性,即高学历、高学位的教师在职称(教授、副教授)这两个层级的数量较少,而讲师级别的教师无论在学历还是学位上都处于“峰值”,在数量上可以用倒U型曲线表示,“两头低中间高”。

3.1.2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一线专业教师在2011-2013年三年间总共发文113篇(基于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国家级各类基金(课题)有27篇,省级各类基金(课题)21篇,市校级各类基金(课题)19篇,其中以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为单位发问的第一作者的有48篇,以个人独立署名形式发文的有32篇,此中收录于CSSCI有8篇。

3.2建议

各地方院校在学术发展、学科建设等方面应重视对讲师这一“中坚”群体的培养,增强年轻教师群体的基金(课题)申报能力,鼓励其积极参与各类基金(课题)申报;鼓励科研以团队形式,进行跨学科、跨地域合作,实现“人尽其才、资源共享”;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提升自我、参与进修学习等。

参考文献:

[1]庞俊鹏,钟军.2003-2013年体育核心期刊刊载跆拳道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0):91-95.

[2]林骅.许金富.杨志锋,体育志愿者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08):67-70.

[3]殷鹏,王志强.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有关高尔夫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以2003年至2012年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S2):9-14.

[4]王琪,黄汉升.世界各国体育科学基金论文产出绩效――基于SCI数据库的统计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3(01):4-7.

[5]李培,杨俊涛,谭华.2001-2010年我国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统计分析[J].体育学刊,2013(01):93-97.

[6]李凤华,刘京力.北京高职院校体育科研论文成果统计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4):136-139.

[7]刘志勇.1991-201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建设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2.9(04):146-147.

[8]郑植友,周威.1990-2008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羽毛球运动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02):66-68.

上一篇:教学与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班主任论文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