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装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4:39:24

地质装备论文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钻探技术,探矿工程,资源勘查,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 P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地位

科学、技术和工程是3个不同的对象,3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同时也有密切的联系。科学活动是以发现为核心的活动,技术活动是以发明为核心的活动,工程活动是以建造为核心的活动。科学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是论文和著作;技术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发明专利、技术诀窍、图纸、配方,当然也可以是技术文献和论文;而工程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物质产品、物质设施。“科学活动的主角”是科学家,“技术活动的主角”是发明家,“工程活动的主角”是企业家、工程师和工人。科学的对象是带有一定普遍性和可重复性的“规律”,技术的对象是带有一定普遍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而任何工程项目都是一次性、个体性的项目。三者各有独特的本性,各有特殊的、不能被其他活动所取代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强调科学、技术、工程有本质的区别,绝不意味着否认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相反,科学、技术、工程三者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统一体。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混淆了这些活动的特征,或者用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或者突出强调了某一种活动而有意无意地贬低了另一种活动。例如人们在讲科学技术的时候,往往突出了科学而忽视了技术,在讲工程技术的时候又只注意到技术而忽视了工程。

2 钻探工程技术体系

尽管钻探工程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法不同,但是基本的技术体系都是由钻探对象、钻探设备和钻探工具、钻探工艺方法组成的,

如图所示

按技术特征钻探工程可划分为十大钻探技术体系(表1):

(1)科学钻探技术体系;

(2)石油天然气钻进技术体系;

(3)固体矿产地质岩心钻探技术体系;

(4)水文水井钻进技术体系;

(5)工程地质勘察钻探技术体系;

(6)基础工程施工钻进技术体系;

2)科学钻探技术体系

(1)地层——钻遇地层广泛: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均能遇到,但以坚硬、破碎、复杂的结晶岩为主(与地质岩心钻探钻遇地层相近);海洋科学钻一般在洋壳中进行,但逐步向地幔层进人。

(2)钻井——深度最大,一般在数千米以上,甚至达到万米以上,环境科学钻探也可能浅一些,一般开孔时达到500~700mm,终孔在160~220mm;海洋科学钻口径还要大。

(3)工艺方法——采用地质岩心钻探取心技术和石油钻井工艺两者相结合的工艺方法,称为组合式钻探技术。

3)基础工程施工钻进技术体系

(1)地层—— 以第四纪地层为主,极少量嵌岩至风化壳,有时会钻遇卵砾石地层。

(2)钻井——很浅,一般仅几十米;桩基础孔口径很大(0.5---2m甚至更大)。

(3)工艺方法——分干式与湿式方法,干式采用旋挖或抓取的取土工艺,湿式靠泥浆正、反循环携带岩土。

(4)钻进系统——干式钻头有螺旋钻、筒装钻、抓斗等,湿式钻头一般为拼装牙轮或滚刀,切削具多为硬质合金;

3 钻探技术现代化是当务之急

由于地质工作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出现较大滑坡,影响最大的是勘查技术,尤其以钻探技术最为严重。当前,我国已进入矿产资源消费高增长时期,重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之一,钻探技术与装备的落后则极大地影响了矿产资源勘查的进度和效果。近来随着国外勘查商强势进入我国,引人大量先进装备和技术,对原来地勘单位的探矿队伍和工厂造成强烈冲击。改造队伍、改变机制、开发新技术新装备,使我国钻探工业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已成当务之急。中国正在步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我国有一批行业(如铁路、钢铁、机床、石油钻井)通过技术改造,已经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地质钻探行业的落后面貌尚无大的改观。原因很多,关键问题是钻探技术的重要性没有引起有关决策者的认识,钻探工作者对自身的责任也缺乏认识,对自身的能力也缺乏自信。

4 钻探工业现代化的几个关键问题

我国钻探工业现代化之路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关键的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有:

(1)战略与决策问题首先是国家的作用。有人认为市场经济下工程技术进步单纯靠市场、靠竞争就能发展起来,钻探技术研究没有必要国家投资,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单位全部轰赶到市场就行,于是积极加入转企的行列。科研院所转企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对于市场前景好,条件具备的研究院所应当向这个方向积极努力发展,但是对于服务于整体上尚没有形成市场机制的地质工作的钻探工程来讲,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完全具备条件。为什么市场条件更好的矿产资源研究单位不转企而进入创新体系,同样的从事物探和分析测试的勘查技术研究单位也不转企,唯独只将钻探技术研究所列入转企行列?这充分反映了上层决策的偏颇。实践结果也表明单纯靠市场,严重影响了钻探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反过来给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拖了后腿。

(2)顶尖科技创新人才和野外施工现场技术人

1)钻探工艺技术水平要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采用世界主流施工技术占大多数(如地质岩心钻探体系中金刚石、绳索取心比率达70 以上),有大量独立开发的新技术(如液动锤)。

2)装备水平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衡量指标有技术性能参数、故障率(无故障工作时间)、使用寿命、操纵性能、安全性、运移性等;设计理念的现代化,主传动系统液压化,控制系统电液化和智能化;产品可大量出口。

5 地质岩心钻探技术近期发展方向探讨

钻探技术发展方向是个很大的题目,这里只发表个人对近期应该关注的几个方向的看法。

(1)深部资源勘探用新型钻探技术与装备(液压化、智能化);

(2)绳索取心技术(钻杆、钻具)的提高和推广应用;

(3)贯通式空气潜孔锤取心钻探技术完善与推广;

(4)深孔定向钻探技术(小直径螺杆马达、高精度测斜仪器)的研究;

(5)小直径(H、N级口径)的井底信号传输技术和自动导向钻进技术;

(6)小直径膨胀套管技术研究;

(7)钻探标准化的改进与实施。钻探技术是由工艺方法和装备共同构成的,其中装备是硬件,是新技术的物质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谈到钻探工程技术的现代化不能不对钻探装备的现代化提出一些看法。当前在钻探装备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装备设计理念的现代化,要引进工业设计的理念(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人机工程等);

(2)在新方案、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方面要敢于向世界先进水平冲击;

(3)应大幅度提高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岩心钻探,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我国,地质工作者想要获取直观有效的地质资料,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岩心钻探,并且这不仅仅是只适用于现在的一种方法,而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仍然会主要采用的方法。因此,地质工作者们要想获得更精确、更详细的地质资料信息,必须不断的改进岩心钻探设备,提高设备的科技技术含量。纵观我国目前的岩心钻探技术,虽然在这几十年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但是和国外的岩心钻探技术相比,仍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钻探设备陈旧老化,钻探效率低下,设备的应用率低,仍然都是人工控制等等方面。因此积极发展岩心钻探设备的技术,不断向国外看齐 ,是我国的地质工作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国内外钻探技术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岩心钻探技术的发展现状

1、最早出现的人力驱动的岩心钻机出现在18世纪中叶,这种钻机当时配备的主要是天然金刚石钻头,到了19世纪末,人力给进钻机出现,这时候的钻机开始由蒸汽动力驱动,钻机转速不高。而相对来说比较先进的螺旋给进钻机则是在20世纪初出现。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岩心钻机开始由液压技术驱动,变速箱开始具有多种调速范围的功能。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岩心钻探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天地,由于液压元件质量的提高和静液压传动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全液压控制和驱动的动力头式钻机。

2、岩心钻机的再国外的发展速度应该说是比较迅速的,在100年左右时间里,钻机由早期传统的、落后的、效率低下的机械传动手把发展成为机械传动再到后来的全液压动力和智能化的岩心钻机。孔底动力的钻具发展也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水平不断提高。从1862年天然金刚石用于制造金刚石钻头岩心钻探方法问世;1899年发明了铁砂(钢粒)钻进;1916年硬质合金开始用于钻探;1954年世界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制造成功并用于制造金刚石钻头。人类经历了天然金刚石表镶钻头钻探时代,铁砂、钢粒和硬质合金钻探时代,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钻探时代至今到了人造复合超硬材料钻探时代。

(二)我国岩心钻机设备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岩心钻机设备研究的时间跟国外相比比较滞后,最开始在国内进行矿产勘查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矿产勘查所使用的岩心钻机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和引进的,主要的进口国家是美、英、日、德。到1950年我国已经组建了9个石油钻井队,拥有岩心钻机139台,其中包括1947—1948年引进的10套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美国长年公司的液压与螺旋给进的金刚石钻探装备。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从苏联大量引进当时并不先进的手把给进式钻机,并开始仿制。6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钻机。之后,不断引进当时世界上性能先进的钻机(主要作样机),并自行设计开发各种用途和类型的钻探装备,逐步形成XY、YL、CS、MK、TK和HXY等系列地质岩心钻机。特别是70年代开始全面推广金刚石钻进技术,促进了我国地质岩心钻机的研制与制造业的发展。到80年代就基本满足国内地质矿产调查的需要,并有部分向外出口。90年代后,对全液压动力头式钻机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因国内液压技术相对落后,研制的样机未能推广使用。进入21世纪,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我国开始研制新一代YDX系列全液压动力头式钻机并不断推广,钻进能力1000 m的YDX一3型钻机已推广应用近百台套。

三.岩心钻探设备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隐患突出

经改造后的XY—4序列钻机,虽然实现了塔机一体;可拆性好、便于搬迁,解决了钻进大角度斜孔时的同心受力问题.但在施工复杂地层时由于是机械传动,给进行程小,所以钻进平稳性差,致使钻头非正常消耗大,明显增加了提大钻的次数,从而增加了孔内事故的发生率。

(二)设备可操作性差

先进的LF—90钻机引进和绳索取心工艺的应用,虽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开发采取环境保护和矿产开发并举的政策,全液压动力头钻机重量大、可拆性差,需要修建道路整体性搬迁的特点成为了致命的缺点。在矿产资源开发热度最高的中国西部,很多业主招标过程中直接提出谢绝全液压动力头钻机投标的申明。具备全液压钻机施工外部条件的矿区越来越少,机械设备闲置现象相当严重。

(三)设备更新缓慢

当前在设备更新换代过程中面临着一个尴尬局面。生产厂家想多卖出设备.有了利润再进行新设备研发;使用单位也想进行设备更新,可是,又拿不出大笔资金更新设备,在上一轮设备更新刚刚完成的情况下,迅速进行再次的设备更新,在心理上也无法接受。特别是固体矿产勘探体制是探采分离,使用单位的收益低,原始资本积累迟迟不能完成,而现在科技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快。而日益激烈的地质市场竞争使钻探价格不能解决设备快速折旧费,这样就严莺制约了使用单位先进钻探设备的更新速度。同时,也压制了设计者对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至少是减慢了设备换代周期。

四.岩心钻机未来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岩心钻探设备的发展伴随着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基础工业元器件水平的提高、钻探工艺发展对设备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提高。但距离国外先进水平还具有很大差距。通过近两年对岩心钻机的设计体验,对地质勘察设备如何发展引发了几点体会:

(一)国际上已开始流行在同一钻孔内采用多种钻进工艺,以提高勘探效率、降低钻探成本。近两年我国在这一复合钻探技术上作了许多的探讨和研究,但适用于多工艺的多功能钻机在我国仍属空白。因此发展多功能钻机也是未来钻探设备的发展方向。

(二)对于大型或用于交通不便(如山区、丘陵)地方的钻机,适用的机型应以分体式、模块组合式为主。大型钻机因其钻孔较深,钻进时间长,其工作效率,劳动强度,能源消耗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全液压钻机的动力可采用几组动力站并联组合的方式,工作中需要大功率时,可几组动力站并联同时工作,需要小功率时,可只开所需功率部分。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对于小型钻机发展方向,其功率能力在100千瓦以内,适用的机型无论是机械传动还是全液压形式,应以塔机一体为主。因为钻孔较浅,所需钻进时间比较短,便于搬迁,具有自行走能力成为主要优势。因此以车载或履带自行式为好,适用于交通便利条件。

(四)在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地质情况多样,涉足地质勘探的队伍多样化,如地质、化工、石油、煤炭、核工业等,尤其近几年民营地质勘探队伍迅速发展;地质钻探工艺技术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钻探队伍中的发展、应用水平也极不均衡,良莠不齐。国此我国勘探设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先进与落后并存的状态,但产品的更新换代,先进机型取代落后机型的趋势不可逆转。

五.结束语

总之,为加强地质勘探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必须应用当代最先进的钻探技术与装备,尽早使设备更新换代,了解和掌握最新的钻探工艺方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落后的行业格局.以加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叶桂明 徐毅青 轻型钻机在西部山区深厚覆盖层水电勘探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ISTIC -2011年3期

[2]于磊 赵大军 孙友宏 漠河冻土地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1年6期

[3]马秀春 黑龙江黑河争光岩金矿区斜孔岩心钻探技术 [期刊论文]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7年12期

[4]包根源 关于岩心钻探施工队伍建设的一些想法 [期刊论文]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5年10期

[5]宫述林 赵光贞 钾盐矿床钻探工艺技术 [期刊论文]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1年7期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地质类院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晋芳(1978-),女,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副教授;董浩斌(1963-),男,湖北大冶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编号:CUGYCXK08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22-02

随着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重视科学仪器与设备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及检测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的创新以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地质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投入,同时也加强了相关学科人才的培养。2009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2009年在已下达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万名……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1]这意味着扩大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趋势,地质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2]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扩张,旧有的一对一的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因此,对硕士研究生结构进行调整,改革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将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的成长和专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200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本专业已培养毕业了研究生50余名。本文在回顾这十多年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研究生培养上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总结了地质类学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的学科特点,就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研究生培养过程以及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

一、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的特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是从地球物理等地球探测及信息技术学科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天生带有浓厚的地球探测的特色,与普通工科院校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明显不同,地球探测技术中的检测技术是真正“上天”、“下地”、“入海”,比之传统的工业检测技术,其检测环境要复杂得多,并且检测精度要求更高。为了更好地获取复杂监测环境中的有效信号,该专业的研究生除了要掌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相关的电学知识外,还要对地学知识及其相关原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处于地学与电类专业的交叉点上,如果仍然按照旧的一对一的学徒式培养模式,将限制该专业研究生学术视野的扩展,也不利于学科交叉的形成。因而,在这样一个地学特色明显的专业里面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将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建构一个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挖掘研究生发展潜能,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研究生对掌握的知识进行筛选、整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进行科技创新;这对于整个专业研究生的成长、学科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研究生培养目标指通过培养活动使作为培养对象的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培养达到具有什么样基本要求的人”的规格标准,它规定着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规格要求,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整个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作用。[3]研究生培养目标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能反映一定时期社会需求、个人需求、科技发展的要求。因此,它对整个研究生培养活动具有指导性,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选择与构成、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和课程设置以及质量管理都具有统领作用。

依据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的学科特点,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全面系统的工程意识,求真务实的素质,宽泛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基于以上基本素质,该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方向是培养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有丰富的地学和电学知识体系结构、动手能力强、能在实践中自主学习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基于这一培养方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可简化为三项:强化地学与电学知识的交叉融合;加大实践动手环节的训练;扩大知识面,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改革

培养过程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对研究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使研究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和增强,成为合格的高层次人才的活动过程。在确定培养目标、设置相应课程的基础上,培养过程回答了“怎样培养”的问题,它主要涉及入学形式、培养年限、课程学习、导师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几个阶段。[3]

针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入学形式、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以及学位论文三个方面入手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改革,以期从生源、课程及实践培养到最终的学位论文写作等各方面对本专业研究生知识面的扩展和学科交叉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1.入学形式

在传统的笔试加面试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加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具体来说,就是在研究生面试阶段加入传感器实验及单片机编程等实际动手实验的考查。对于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这一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来说,良好的动手能力是本专业研究生的基础。因此,在入学考试中引入动手能力的考核可以从源头上选拔出更适合本专业研究生学习的可塑之才。

2.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

作为从地球物理等地球探测及信息技术学科的土壤里发展起来的工科专业,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天生带有地学特点,无论从研究对象还是研究生就业分配单位来看都和地质学科紧密相关。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上,为了能让本专业研究生能更好地在这一地学与电学交叉领域有所收获,学校从课程设置到导师指导上都进行了改革。课程设置上,除了必要的电学知识的学习外,还开设了“地球物理仪器概论”等地质类选修课程,并鼓励研究生旁听相关研究方向的地质类研究生课程,为他们将来从事地学仪器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另外,合理安排每一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除本专业的导师外还邀请地学专业的导师进行联合指导,建立了导师组指导制度,使得本专业的研究生能够从多个指导老师那里获取更广泛的知识面,这也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习的阶段性知识的总结。对于学位论文的指导不应仅仅局限于最后的论文写作阶段,而应从研究生入学开始逐步培养其综合能力,从资料收集整理、科学问题的提出和提炼到锻炼其论文写作水平,包括其英语写作能力、科技论文的发表等各方面都进行训练,使得最后的学位论文写作水到渠成。具体的措施包括:入学后的英文论文翻译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在开题报告中进行详细阐述;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术报告会;至少完成一篇科技论文写作和投稿等。这一系列措施都将为后续学位论文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质量管理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控性因素,它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其实质是运用一定的手段、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设置进行监控和培养结果进行检验。它确定了“培养的研究生怎么样”的问题,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控反馈性因素,并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4]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立在过程管理中的,即在整个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对研究生的质量进行监管,而不是仅根据最后的学位论文完成情况判断研究生的成绩。具体说来,对研究生质量的过程管理主要分三部分来进行:通过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衡量研究生的课堂学习能力;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每月一次的学术报告、开题报告、科技情况和学位论文撰写等来衡量研究生的口头表达、写作水平等能力。

通过对以上三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价来客观准确地评价研究生的成绩,并以三方面的综合考核测评作为每年研究生奖学金和科研补助发放的标准,从而促进研究生科研业务水平的提高。

五、结论

通过近几年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和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于地学与电学交叉的新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使得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更适应于社会需求、学生成长和本学科发展的要求。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在已有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二级硕士学科点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科点,这也为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成长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0,(4):7-9.

[2]龚庆杰,张德会,叶荣.地质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6,(4):137-139.

[3]苏曼虹.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8.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4篇

《矿业科学技术》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矿业科学技术》是安徽理工大学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该杂志以学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面向矿业科技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及应用,推动国内矿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作为国内矿业领域知名学术期刊之一,发表的论文涉及到矿物学、岩石学、地质学、选矿学、冶金学、矿业机械、矿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同时还注重报道矿业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该杂志设置的主要栏目有采矿工程、矿井建设、煤田地质、矿山安全、煤化学、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等。该杂志在学术地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曾经多次获得期刊荣誉。同时,也受到了国内外同行领域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被许多权威数据库和指南收录。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5篇

一、矿业类工程硕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对于矿业类工程硕士的培养,应重点把握好“课程设置与授课、选题要求、答辩”三个关键培养环节。

1.在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力求“实效性”尤为重要。由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仅仅承认创新的共性,而忽略行业特点,往往创新做不到“实”处。煤炭行业就有着其特点,施工地点狭小、自然灾害多、安全易患多、对技术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同时,不同矿区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面临技术难题的类型和特点也有很大变异性。因此,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中,而是要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在企业技术需求,由高校和企业协商共同制订量体裁衣式的培养方案。根据我国煤矿特点,对矿业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提出了如下培养方向:并实施模块化管理: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方法与工艺、绿色开采技术、资源经济与管理、矿井特殊开采、安全技术与工程、矿业地质工程。对上述方向,实施模块化管理。

2.强化论文选题的“实战性”。采矿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地质条件变化大和采掘施工进程的动态性。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在选题上贴近实际,进行实际工程的训练,日积月累方能做到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果选题仅仅停留在“模拟”上,其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呈现“教条式”性态,无法应对未来千变万化的工程环境。因此,矿业工程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要特别注重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矿山生产实际中技术的研发,这种“务实性”是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选题必备基本条件。

3.注重过程、严格细化培养环节、全程严格监控。由于矿业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特殊性,要培养过程必须严格把关。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能否已经掌握实际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不是推演出新的理论公式,这一点与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有着质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篇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好坏直接体现在是否为企业解决了生产中的某些关键技术问题,是否已经获得发现实际技术问题、有效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重点指导理论、方法及创新理念的提升;企业导师重点指导创新实践技能的提升。

二、矿业工程硕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初步实践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教育部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探索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授课方式上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为了便于学员学习和力求教学效果,组织建立多个教学基地如新汶、内蒙、枣庄、济宁、淮南、攀枝花等,并选派富有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的高职称教师亲临各个工程硕士教学点进行授课,并有企业对听课人员严格考勤。这样,在教学地点、时间上体现了高度灵活性;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员构成和企业需求,进行专场技术讲座或报告会:深部矿山岩石力学灾害、采动巷道支护技术、综采综放工作面关键技术、薄煤层开采方法、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等,把学员带入矿业工程最新技术前沿。在学位论文选题上,要求以解决矿山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急需技术难题为目标,基于开发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来训练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自2002—2011年10年间招收和培养的矿业工程硕士452人选题的专业方向比例为:矿山支护技术占24%;采矿方法、工艺等方面占22%;选择资源经济与管理等偏软方面的占到了6%;涉及地表沉陷控制等特殊开采技术方面约占17%;与煤矿安全有关的占19%;选择矿业地质工程方面占到了7%;而选择矿山岩土加固工程方面占5%。从选题的工程特点来看,有94%的论文源于矿山生产和安全技术急需的课题,直接指导和应用于矿山开采与安全生产实践中。严格答辩程序,是保证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后关口。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答辩以前必须通过分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内部盲评。对于盲评不合格者,将延期半年答辩。同时严格控制全票通过率,自2002—2012年期间,有32%的学生全票(5票)通过论文答辩,有34%的学生4票通过论文答辩,有18.1%的学生3票通过论文答辩,有15.9%学生未通过论文答辩。通过严格的答辩程序,提高了学位论文质量并维护了学校办学声誉。通过对237名已经毕业矿业类工程硕士工作情况调查表明,有93%以上的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生已经成为煤矿企业的骨干力量。创新使企业的灵魂,教育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努力提高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保障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任重而道远。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目前,各项任务研究进展顺利,课题目标设定基本合理,课题组各项研究按照任务书计划安排有序实施,部分研究工作已经提前开展。 在技术示范场地选择方面,课题组确定了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白庙村南的一处垃圾填埋场和浙江省海盐县西塘桥镇海塘村一处养殖基地作为该课题的2个技术示范场地。目前已经开展了基础信息收集、场地水文地质状况勘查、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完成了微水试验和渗水试验,获得了水文地质参数。这些信息和数据为课题组开展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在试验研究方面,以示范场地为研究背景,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为开展实际场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技术示范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材料和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技术开发。在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材料方面,课题组研究开发了3种修复材料,包括一种硝化细菌碳源材料、一种氧化剂缓释材料释放材料和一种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材料。在地下水修复技术方面,课题组创新性提出了两种地下水修复技术工艺,一种是基于北方埋深较深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的非连续渗透反应强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技术,该技术在传统渗透反应墙基础上,针对北方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以注射井阵形成的地下水修复系统,该技术具有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处理较深层地下水污染问题;多级准原位地下水修复系统,是该课题研发的一种新型地下水技术,该技术集湿地处理技术、渗透反应墙技术和地下水井灌技术为一体的地下水修复系统,其具有建设与运行成本低、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扰动小、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的优点。在成果产出方面,目前,课题组申请专利5项,获得授权专利两项,提出创新技术两项,投稿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3篇。

关键词:地下水 硝酸盐 修复材料 修复技术及装备

Abstract: Currently, the progress of study goes well,the target is basic reasonable, the job of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smoothly according to the plan, parts of study have already developed in advance. Two typical demonstrate place were chosen, one is MSW landfill which is located in Shunyi County in Beijing, the other one is breeding base in Haiyan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At the two research bases, information collecting,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monitoring wells building,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lug and infiltration testing, all of these already have been finished, and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 have been achieved.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the design of engineering demonstration. On the basis of a great deal of laboratory data, theoretical basis are built about 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ollution of nitrate in groundwater, which was based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demonstration field. Three kinds of remediation materials developed, including activated carbon material, slow-releasing material of oxidation and biochemical integrated material. Two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re studied. One is unfilled PRB in 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which is proposed basing deeper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in the north. 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has advantages of low investment, simple process flow and low cost. The multi semi-in situ remediation of groundwater system is a new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through our research. The system integrated the Wetl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s technology and groundwater well irrigation technology as a whol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system are lower cost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easy construction, small disturbance to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strong flex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In terms of achievements, there have been five applied patents, two received patents. six papers, which including three SCI, and two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Key Words: Groundwater; Nitrate; Remediation meteri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65050&flag=1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论文;勘察论文;分析评价论文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岩土工程的规模也在逐渐壮大,不管是工程管理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更使得这些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按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已实施4年多,将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便于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我们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建筑物的荷载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以及在岩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对于可以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尤其是勘察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论文

1.1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实践证明,只有设计意图明确,才能科学合理的布置工程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但在工程实际中,有不少勘察工作不完善、不具体,例如,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探点坐标等情况不清,这些都是因为勘察单位的技术不足引起的,加上勘察单位对工程所涉及的公众利益安全不够重视,忽视了工程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地质危险和地貌问题,例如,某项工程勘察报告中提到该施工工地上有多个钻孔遇到防空洞,防空洞与地下室的地板之间仅3m的距离,可是在勘察平面图上却没有标识,相关人员也没有对勘察报告进行核实。又如某一住宅小区原有的地貌为山地丘陵,人工渔塘较多,是建设单位在堆填后进行开发的,在勘察过程中,某勘察单位没有对原有地貌进行详细的勘察,也不向附近居民访问,在后来施工中发现的其地理情况与勘察报告中大相径庭,原来建筑物的所有钻孔均布置在塘堤上,导致业务不得不对工程项目进行变更。

1.2勘探点深度

各建筑基础结构和形式都有所不同,其勘察的深度也不同,如5-6层砖混结构住宅,通常的勘探孔深为15m,而在地质较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区可以减少勘察的深度。而对于多层结构的商场,高度较大的地下室,其建筑的柱网荷载较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尤其在细土平原区地区,由于可能存在软土层,仅15m是无法满足要求的。相反,如果在碎石区,对2-3层的建筑物,有点勘察队伍也采用15m的勘察深度,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3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不适宜

由于技术、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勘察单位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没有引起重视。例如,在碎石土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不连续、不提供综合修正结果,勘察人员还没有清楚孔内的废土就开始贯入,这导致原位测试结果和现场测试会出现差异。在岩层中钻进时,无岩芯采取率,导致勘察人员无法了解其钻探效果。

1.4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

一些勘察单位的勘察刚要不完整,有的甚至没有审查过就开始施工,也没有勘察平面图,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勘察刚要,或者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一些单位的勘察原始资料没有真正落实审核,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这些问题都将导致勘察问题的发生,影响岩土施工。

1.5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

由于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导致岩土施工的质量受到极大影响。例如,一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而勘察队伍在对这块场地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要重点对施工中可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论证,可是很多勘察单位却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导致整个勘察结果无法适应施工要求,严重时还会导致工程变更,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6地下水位观测论文

地下水位量测应该和各勘探点同时进行,而测量时间也应该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完成的24h后进行,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开采情况,水位量测应与钻孔坐标、标高回测相结合。但在工程实践中,对钻孔(探井)中水位的量测,没有全面考虑到附近有无抽水井及地下水溢出的陡壁,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无法真实的体现地下水位情况,严重的话,还会给岩土工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1.7试样采取

在试样采集中,对其工作要求没有进行严格规范,原状样高度不够,数量和质量也不到位,导致土质中的大量水分流失,有时用于颗分或土盐化学分析的碎石土试样,造成多为大颗粒,影响对实际级配的定性或土盐化学分析的准确性。采取地下水试样时,钻孔才终孔即采取,这种水样成分无法代表地下水的真实成分。

二、结束语

总之,地质勘察对于岩土施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勘察单位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强勘察管理,提高勘察质量。文章主要论述了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工程勘察提供一些意见。

参考文献:

[1]李树林.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J].铁道勘察,2005(3).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矿业工程;工程硕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33-02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煤炭生产大国,2011年的原煤已经产量达到35.2亿吨,占全球界煤炭总产量的49.5%左右。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18.39亿吨,占全球界煤炭总消费量的49.5%左右,其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0%左右。这种状况,与我国煤炭企业人才队伍形成了明显反差,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煤炭企业人才队伍令人担忧。有关资料表明,目前煤炭行业的从业人员达552万人,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比例极为低下,仅仅3%左右。其中在采矿、地质、机电、安全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占总体工程技术人员的50%左右。这种工程技术人员匮乏的局面,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矿业工程硕士的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实践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是保障我国未来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瓶颈之一,意义重大。

一、矿业类工程硕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

技术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核心之一,是价值创新的杠杆和源泉,其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技术创新,煤炭企业就没有发展的活力;没有专有技术,煤炭企业难以形成并强化其核心能力。煤炭开采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工业之一,技术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需支撑条件,如我国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省,逐渐进入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日趋严重,如果离开先进理论与技术的支持,安全开采将成为空谈,而掌握先进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是关键。对于一个煤炭企业而言,如果持有了先进的专有技术,也就拥有了利于不败之地的竞争的利器;而拥有一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才是持久的动力源。因为技术的先进性是暂时的、很容易被别人赶上或超过的。采矿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著特点:一是采矿是一个十分综合的行业,其涉及知识面广,如采矿、建井、地质、机电与运输提升、安全、管理、经济等必不可少;二是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安全性差,时常受到顶板、水、火、瓦斯等灾害的威胁;三是从业工人的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基本知识与技能薄弱。这些特点要求煤炭行业技术创新成果必须具有“先进、安全可靠和易操作”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矿业工程领域比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性人才要求更高。由于大部分矿业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自现场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因此,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上应充分体现具有企业特点的自主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必需进行系统的科技创新训练,具体应该做到:一是要强化技术创新的理念,理念创新是前提、是创新持续性和先进性的先导;二是不断通“学习、学习再学习”,及时补给技术创新所必备的日益快速发展的关键知识;三是掌握技术创新的科学方法,一个科学的创新方法是保障技术创新少走弯路、多出创新成果的关键;四是通过技术创新实践提高自我,只有不断通过一次次技术创新实践,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才能成长为技术创新的优秀人才。对于技术创新理念和必备知识,可以通过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通过在学习培养高校,通过课堂讲授或专题报告及相关的科研训练、试验等教学环节获得的;而技术创新的科学方法以及对创新的敏感性是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其所工作煤矿企业,勇于承担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中,通过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干中学、学中干”获取的。

立足于培养煤矿企业自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制订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技术路线是一项重要任务。从一个系统角度出发,输入端为研究生,输出端为掌握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技术创新型人才,而中间部分则是由培养要素构成的培养核心模块,相当于计算机中的CPU。在这个核心模块中,赋予了两大培养路径:一方面通过借助于高校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充分要获取显性知识进行充电,努力在创造理念、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方面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在自己工作的煤矿企业中积极承担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二者有机互动,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很显然“知识、能力、意识、精神”四大要素协调一致,是煤矿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二、矿业类工程硕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对于矿业类工程硕士的培养,应重点把握好“课程设置与授课、选题要求、答辩”三个关键培养环节。

1.在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力求“实效性”尤为重要。由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仅仅承认创新的共性,而忽略行业特点,往往创新做不到“实”处。煤炭行业就有着其特点,施工地点狭小、自然灾害多、安全易患多、对技术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同时,不同矿区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面临技术难题的类型和特点也有很大变异性。因此,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中,而是要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在企业技术需求,由高校和企业协商共同制订量体裁衣式的培养方案。根据我国煤矿特点,对矿业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提出了如下培养方向:并实施模块化管理: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方法与工艺、绿色开采技术、资源经济与管理、矿井特殊开采、安全技术与工程、矿业地质工程。对上述方向,实施模块化管理。

2.强化论文选题的“实战性”。采矿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地质条件变化大和采掘施工进程的动态性。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在选题上贴近实际,进行实际工程的训练,日积月累方能做到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果选题仅仅停留在“模拟”上,其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呈现“教条式”性态,无法应对未来千变万化的工程环境。因此,矿业工程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要特别注重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矿山生产实际中技术的研发,这种“务实性”是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选题必备基本条件。

3.注重过程、严格细化培养环节、全程严格监控。由于矿业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特殊性,要培养过程必须严格把关。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能否已经掌握实际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不是推演出新的理论公式,这一点与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有着质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篇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好坏直接体现在是否为企业解决了生产中的某些关键技术问题,是否已经获得发现实际技术问题、有效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重点指导理论、方法及创新理念的提升;企业导师重点指导创新实践技能的提升。

三、矿业工程硕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初步实践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教育部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探索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授课方式上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为了便于学员学习和力求教学效果,组织建立多个教学基地如新汶、内蒙、枣庄、济宁、淮南、攀枝花等,并选派富有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的高职称教师亲临各个工程硕士教学点进行授课,并有企业对听课人员严格考勤。这样,在教学地点、时间上体现了高度灵活性;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员构成和企业需求,进行专场技术讲座或报告会:深部矿山岩石力学灾害、采动巷道支护技术、综采综放工作面关键技术、薄煤层开采方法、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等,把学员带入矿业工程最新技术前沿。在学位论文选题上,要求以解决矿山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急需技术难题为目标,基于开发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来训练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自2002—2011年10年间招收和培养的矿业工程硕士452人选题的专业方向比例为:矿山支护技术占24%;采矿方法、工艺等方面占22%;选择资源经济与管理等偏软方面的占到了6%;涉及地表沉陷控制等特殊开采技术方面约占17%;与煤矿安全有关的占19%;选择矿业地质工程方面占到了7%;而选择矿山岩土加固工程方面占5%。从选题的工程特点来看,有94%的论文源于矿山生产和安全技术急需的课题,直接指导和应用于矿山开采与安全生产实践中。严格答辩程序,是保证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后关口。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答辩以前必须通过分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内部盲评。对于盲评不合格者,将延期半年答辩。同时严格控制全票通过率,自2002—2012年期间,有32%的学生全票(5票)通过论文答辩,有34%的学生4票通过论文答辩,有18.1%的学生3票通过论文答辩,有15.9%学生未通过论文答辩。通过严格的答辩程序,提高了学位论文质量并维护了学校办学声誉。

通过对237名已经毕业矿业类工程硕士工作情况调查表明,有93%以上的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生已经成为煤矿企业的骨干力量。创新使企业的灵魂,教育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努力提高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保障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丽.“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J].洁净煤技术,2013,19(1):112-115.

[2]课题组.国有煤炭企业科技人才状况及相关问题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6,21(3):7-8.

[3]王森.煤炭行业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83-85.

[4]罗文标,彭汉,杜娟,阮向前.基于知识创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8-11.

[5]刘鲁萍,谭云亮.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求“实”培养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371-372.

[6]谭云亮,刘鲁萍,华永芳.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之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8,(1):89-91.

[7]程国强,谭云亮.矿业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2,(4):28-29.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SDYC12043)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9篇

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

1.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从接触到最后锁紧,它们用了8分钟。对接机构完成锁紧后,天宫一号姿态启控,建立起组合体飞行模式,开始组合体运行,进行一系列相关科学试验。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完整的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突破5 000米

7月26日上午,“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共有来自

13个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海试任务,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4 027米、5 057米、5 188米、5 184米和5 180米。潜水器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试验,并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 000米级海试成功,是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到达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3.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亩产突破900公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

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试验田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18块试验田共107.9亩。9月18日,这片由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正式进行收割、验收。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按照严格的测产验收规程,测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百亩片亩产达到926.6公斤。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

900公斤,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4.首座超导变电站建成

4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承担研制的中国首座超导变电站在甘肃白银市正式投入电网运行。这也是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完整超导变电站系统的运行。这个变电站的运行电压等级为10.5千伏,集成了超导储能系统、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和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等多种新型超导电力装置,可大幅改善电网安全性和供电质量,有效降低系统损耗,减少占地面积。这座超导变电站,在核心、关键技术上获得了近70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5.发现大脑神经网络形成新机制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马兰教授研究团队经3年多研究,发现一种在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激酶GRK5,在神经发育和可塑性中有关键作用。这一发现揭示了GRK5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以及调节神经元形态和可塑性的新机制,也给神经元发育异常引起的孤独症和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发现刊登在美国《细胞生物学杂志》上,被选为研究亮点和封面论文,并被国际医学和生物论文评价系统“Faculty of 1000”选为“必读”论文,《科学》杂志子刊《科学・信号传导》撰文予以重点介绍。

6.世界最大激光快速制造装备问世

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科研团队研制成功工业级的1.2米×1.2米,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烧结快速制造装备,这是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间的此类装备,超过德国和美国的同类产品,使我国在快速制造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有200多家国内外用户购买和使用这项技术及装备。我国一些铸造企业应用该技术后,将复杂铸件的交货期由传统的3个月左右缩短到10天左右。该技术被欧洲空客公司等单位选中,用于辅助航空航天大型钛合金整体结构件的快速

制造。

7.发现人肝癌预后判断和治疗新靶标

美国《癌细胞》杂志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课题组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其通过深度测序技术进行人正常肝脏、病毒性肝炎肝脏、肝硬化肝脏和人肝癌microRNA组学分析,发现了microRNA-199表达高低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证明microRNA-199能靶向抑制促肝癌激酶分子PAK4而显著抑制肝癌生长,从而为肝癌的预防判断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为肝癌生物治疗提出了新方法。

8.首座快堆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具体实施,我国第一个由快中子引起核裂变反应的中国实验快堆7月21日10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堆采用先进的池式结构,核热功率65兆瓦,实验发电功率20兆瓦,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功率、具备发电功能的实验快堆,其主要系统设置和参数选择与大型快堆电站相同。

9.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在上海交付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建造的“海洋石油981”3 000米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5月23日在上海命名交付。这座钻井平台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装备,是中国实施南海深水海洋石油开发战略的重点配套项目。该钻井平台投资额60亿元,将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钻井、生产钻井、完井和修井作业,最大作业水深3 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2 000米,总长约114米,宽90米,高137.8米。平台配置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DP3动力定位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

10.深部探测专项开启地学新时代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集中了国内118个机构、10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联合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该专项计划实现覆盖大陆的大地电磁探测阵列网。同时,初步建立起适应中国大陆地质地貌条件的深部精细结构探测技术体系,并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一套81个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壳全元素精确分析系统。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和生产的1万米超深科学钻探装备12月20日在成都竣工出厂,标志着深部探测专项取得又一个里程碑式进展。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 过断层 技术 实践

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026-01

受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影响,综合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各种大型或小型的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煤矿行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这使得很多煤矿企业加大煤矿作业综合机械化的进程,进而综采生产。但是,目前我国综采生产效果并不是非常的好,其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针对此种情况,需要选择最佳的、最适合的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构造技术来辅助完成综采生产。该文就综采工作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结合实际的案例具体的分析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构造技术,进而确定如何处理断层构造技术,更好的完成综采生产。

1 综采工作面简述

煤矿井下装备综合机械化设备回采工作面即为综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条件采煤设备采煤机工作面运输设备弯曲刮板输送机工作面顶板支护采用液压支架顺槽装备带式输送机。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合理而有效的按照综合工作面作业规程进行采矿工作,才能够合理而有效的进行采矿工作。因此,在进行具体的采矿作业前,明确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是非常必要的。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主要包括相关内容概述、采煤方法、顶板控制、生产系统、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这几方面。全面的、详细的说明了在综合工作面进行采矿工作需要进行的工作。在采矿工作过程中,有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约束,大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采出更多的煤矿创造条件。

2 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构造技术与实践体会

地质结构是影响综采作业正常、稳定、合理、有效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不断的提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构造技术能够降低地质构造对综采作业的影响。为了能够达到此目的,笔者结合具体的实例详细的分析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构造技术与实践。

2.1 案例简述

某采煤队在淮南煤田进行开展综采作业。作业的井田走向为20 km,面积为60 km2。在整个井田中共有15个采煤层,但因其地质构造复杂,在断层附近所构造的负荷顶板容易出现裂痕,甚至是脱落,这个综采作业带来很大的难度。

2.2 井田地质构造

井田内断层以斜切张扭性断层为主,压扭性断层次之。这也就是说,综采作业主要在断层完成。除此之外,井田内还存在逆断层,其是由压扭性断层与背斜轴保持一致或之间夹角为20、30度时形成的,这使得划分后的井田个部分之间的落差较大,无法按照同一作业技术、作业速度等进行具体的作业。需要在每个部分进行作业时重新规划,制定最佳的作业方案,才能具体的实施工作。这对于综采作业来说不仅难度大还非常复杂,容易出现问题。

2.3 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构造技术分析和处理

针对过断层和逆断层同时存在的井田,进行综采作业需要选择走向长壁采煤法,而要想有效的应用此方法进行作业,需要采用最佳的过断层方法。这就需要对有效的过断层构造方法进行分析。

(1)硬过法,它是在工作面处于断层时,应用挑顶或卧低的方式来控制断层,直到完成这一部分的综采作业。整个过程中应用硬过法的辅助,作业难度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容易形成最佳的断层构造。通常硬过法主要应用于断层落差较小或煤层直接为复合顶层的落差大的断层。

(2)局部跳面法,此种方法应用于断层落差较大的情况中,其能够巷位较大的一段向巷位较小的一端进行跳面,促使部分断层连接,综采作业在局部跳面上完成。这种方法能够实现综采作业的完成,但是其难度大,并且需要重复进行局部跳面。通常在作业量较小的井田中进行或者井田中的某部分进行,不建议在大面积井田中采用此种方法。

(3)重开切眼法,重开切眼法尽管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其应用并不是非常的常见,其主要是处理难度特别大的断层,也就是断层的落差已经大于煤层,综采作业无法正常进行,这时需要运用到重开切眼法。所谓重开切眼法是在工作面采至断层附近,无法继续下去时,需要合理的将断层进行再次的切开处理,使回采能够重新进行。

硬过法、局部跳面法以及重开切眼法都有不同的特色。就此次淮南井田中断层的整体情况来看,无须应用到重开切眼法,过硬法和局部跳面法需要应用到具体的综采作业中。因为,井田有一定的倾斜,其内部断层之间的落差不同,即存在落差小的断层又存在落差大的断层,这就需要灵活的运用过硬法和局部跳面法进行工作面综采,充分的利用综采进行合理而有效的作业。

3 结语

随着综合机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一些领域中的生产工作,其中,煤矿领域就是受益之一。煤矿企业通过运用综合性机械,进而形成综采生产。而综采生产形式应用到具体的煤矿作业中,大大的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生产量,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煤矿作业的过程中进行综采生产容易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而无法的正常进行生产。为了避免此种情况,需要有效的处理综采工作面断层构造技术,促使其辅助综采作业,完成采矿工作。

参考文献

[1] 梅文泽.综采工作面复合破碎顶板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矿现代化,2008(3).

[2] 李剑刚.综采工作面网-绳-梁收尾支护形式应用分析[J].中国煤炭,2010(1).

[3] 樊克恭,肖同强.深部矿井综放开采矿压显现特征及其控制[C]//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4] 王俊杰.综采支架初撑状况的分析与改进途径[C]//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上一篇:标准化基础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程计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