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5:40:23

地理知识总结

地理知识总结范文第1篇

一、地理知识规律总结的重要性

地理知识规律的总结有助于知识的记忆、有助于把握地理知识结构,特别是地理演变规律更是如此。知识规律的总结还有助于提高综合与分析概括能力的水平、有助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树立地理时空观念。

二、地理知识规律的基本分类

按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将地理知识规律分为三大类型:

1.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地理演变规律

3.时空分布规律

三、地理知识规律的总结方法

1.极值概括法

总结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要从直观图像的仔细观察入手,这是抽象概括出地理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抓住分布状况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这是抽象概括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金钥匙。

由极大值(极小值)向极小值(极大值)做连续不断的时空描述,其中文字上经常采用“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加”的描述方式,这是抽象概括地理分布规律的关键技巧,不能孤立地强调极值的时

间位置。

2.成因分析法

有些地理事物在时空上没有数量大小的变化,但它们在时空分布状态上也反映出明显的规律性,需要我们从成因上去分析概括它们的分布规律。成因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找出影响某一事物形成的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2)特别要注意影响因素的空间范围及空间变化尺度,这是确定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重要依据。(3)从上述知识中概括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3.推理演绎法

对于地理演变规律的总结我们常常运用推理演绎方法。推理演绎法的具体步骤:(1)把握某一地理事物的原始或现在的基本

状况。(2)分析地理事物各个控制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这里要考虑自然因素的变化趋向和人类依据发展需求所对自然因素改造利用的趋向。(3)运用地理事物各个控制因素的变化规律逐级推导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地理知识规律的总结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通过教研,通过课堂实践反馈,更新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规律性特别强的进行分类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地理知识总结范文第2篇

1.主动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课程都逃不了思考这个关卡。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个人思考是少不了的,对课程的思考、对内容的思考、对问题的思考,都是学习高中地理的思考方向。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从自己出发,去努力地理解和记忆高中的地理,也才能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彻。

2.主动总结

思考之后,便是总结。而高中地理的总结又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的总结既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在总结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在总结中才能看到自己是否真正地学到了知识。高中地理既是社会科学的延伸,又是自然科学的补充,只有在总结中才能使自己在思维上的想象有了载体,也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在学习后更加具体、更加直观。

二、方法篇

1.文理区分

高中地理由于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文理交融,也就是具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人教版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也就是必修一,其中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些属于理科内容。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该用理科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按照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练习,以便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融合与记忆。在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也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些属于文科内容,在没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该在有了自己观点和认识之后以记忆为主,把握书本知识的脉络和走向,以达到在学习中记忆,做到轻松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

2.实际与理论结合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高中地理在某些方面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众所周知,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有其一定的路线与规则,地理的学习也不外乎其中,首先便是眼睛直观地看到某种现象,进而寻找现象的起因再进行分析,最后就是验证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进而推广展开。高中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极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所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反过来说,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学习,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地理学习中要联系实际,努力地将其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我们所学的地理非常实用而且非常有趣。在拥有学习兴趣之后,我们难道还怕学不好具有生活气息的高中地理吗?

3.图与文的结合

何为地理?那就是“地”和“理”。“地”就必有图,而图是高中地理学习必有的一个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图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学习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能够运用图来完成“理”,是一个很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必须学习的手段。以图来记忆和认识高中地理知识是现在看来最准确和最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极其杂乱,但这些知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其相应的图来解析。所以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一定要做到看书和看图相结合,做到由知识点能想起图,由图能够联想到知识,从而达到图文结合的目的,能够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记忆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以及地理规律和原理。

4.知识结构的融合

前文已经提到高中地理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也是文理的交融区,而且高中地理知识基本是建立在初中所学的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而在初中地理中的一些知识,如区域的位置地形以及资源等地理要素,差不多就是高中系统地理,尤其是人文地理的基础。所以,高中地理知识结构是极其复杂的,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做到对知识的分类与联系,同时也做到知识结构的融合,以及做到所有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高中地理知识放到对应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和记忆,使高中地理知识得以融会贯通,而做到地理知识结构的大一统,使得高中地理更容易学习和掌握应用。高中地理的学习终归是属于文科性的学习,不论怎样的方法,归根究底还是为了更好地记忆以及运用高中地理。所以,学习高中地理时,还是需要把握规律,在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自己主动地思考和记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使地理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

地理知识总结范文第3篇

1.主动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的课程都逃不了思考这个关卡。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个人的思考是少不了的,对课程的思考、对内容的思考、对问题的思考,都是学习高中地理的思考方向。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从自己出发,去努力地理解和记忆高中的地理,也才能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和透彻。

2.主动总结

思考之后,便是总结。而高中地理的总结又是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的总结既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在总结中寻找着自己的不足,在总结中才能看到自己是否真正的学到了知识,高中地理既是社会科学的延伸又是自然科学的补充,只有在总结中才能使自己在思维上的想象有了载体,也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在学习后更具体、更直观。

二、方法篇

1.文理区分

高中地理由于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文理交融,也就是具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人教版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也就是必修一,其中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些属于理科内容。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该用理科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按照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练习,以便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融合与记忆。在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也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些属于文科内容,在没学习这些内容之时,应该在有了自己观点和认识之后以记忆为主,把握住书本知识的脉络和走向,以达到在学习中记忆,做到高中地理的轻松学习。

2.实际与理论结合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高中地理在某些方面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的紧密。众所周知,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有其一定的路线与规则,地理的学习也不外乎其中,首先便是眼睛直观地看到某种现象,进而寻找现象的起因而进行分析,最后就是验证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进而推广展开。高中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极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所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反过来说,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学习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地理学习中要联系实际,要努力地将其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我们所学的地理非常实用而且非常有趣。在拥有学习兴趣之后,我们难道还怕学不好具有生活气息的高中地理吗?

3.图与文的结合

何为地理?那就是“地”和“理”。“地”就必有图,而图是高中地理学习必有的一个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图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学习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能够运用图来完成“理”,是一个很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必须学习的手段。以图来记忆和认识高中地理知识是现在看来最准确和最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高中的地理课程内容极其杂乱,但这些知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其相应的图来解析。所以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一定要做到看书和看图相结合,做到由知识点能想起图,由图能够联想到知识,从而达到图文结合的目的,能够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记忆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以及地理规律和原理。

4.知识结构的融合

前文已经提到高中地理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也是文理的交融区,而且高中地理知识基本是建立在初中所学的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而在初中地理中的一些知识,如区域的位置地形以及资源等地理要素,差不多就是高中系统地理,尤其是人文地理的基础。所以高中地理知识结构是极其复杂的,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做到对知识的分类与联系,同时也做到知识结构的融合,以及做到所有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高中地理知识放到对应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和记忆,使高中的地理知识得以融会贯通,而做到地理知识结构的大一统,使得高中地理更容易学习和掌握应用。高中地理的学习终归是属于文科性的学习,不论怎样的方法,归根究底还是为了更好的记忆以及运用高中地理。所以,学习高中地理时,还是需要把握规律,在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自己主动地思考和记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使地理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背诵。

地理知识总结范文第4篇

根据地理在文科综合中的特点,考查能力的题目多;覆盖面比较窄;侧重对地图知识的考查;关注社会。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高三地理复习中,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在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中系要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质,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能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得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能力

从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的重要经线、纬线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主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通过它们,形成空间经纬网定位,并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四、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通力合作,发挥集体力量

高三地理复习中,无论是对知识的归纳整理、高考试题的研究,还是对训练题精选,其工作量和难度之大,不是一个人容易单独完成的,发挥集体力量,重视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和集体讨论等,相互沟通,取长补短,不但使工作难度降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也容易完成学校目标任务。

地理知识总结范文第5篇

一、针对新课标要求打造新颖课堂

初中地理科目作为基础教育的副科,在整个课时安排方面,处于一个比较不利的地位,经常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这个时间段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地课这门学科的兴趣,地理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从一开课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在传授教材内容时,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把握好学生的兴趣与心理,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较好地激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渴望。例如: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通过精彩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法、运用猜谜引导学生思考法、结合时事热点新闻解析法、图片导读法、游戏互动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入听讲与互动的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与创新,有效提高学生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把握关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地理知识包括一些关于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图像都是比较繁杂的概念,而且比较抽象,所以地理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规定,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新出更多的教学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将教学内容概要化、图像化(地图化)、趣味化,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轻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开发学生潜能。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如下教学方法。

1.模块教学法。将教材内容分成几个模块,逐一解决问题,层层递进。比如在讲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二节《长江》时,可设计成“知长江—爱长江—颂长江—忧长江—治长江”几个模块,由了解长江—歌颂长江—忧长江—我为长江献计策四个层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跳跃性较大,但教学空间往往比较小,这时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空间小的问题,使繁杂和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展现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课件,从感官上感受地理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这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无法通过书面完全理解,地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地球公转、自转和昼夜变化的动画,学生通过对动画课件的观察,从各个感观感受并理解“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五带的景观图片。传统的教学形式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图表对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展示,这样的形式比较呆板,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动画活化图表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如:讲我国的水系图时,用不同的颜色,依次闪现长江、黄河、珠江等。讲中国政区图时,也可以逐项变化闪动各省区,使静态图活化并呈动态化。谈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酸雨等问题时,用计算机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影响,植物在不断枯萎,水被污染,鱼类数量不断减少乃至绝迹等制作成漫画式动画,这样的教学形式除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之外,还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动手动脑,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根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多提一些有质量的问题。师生进行互动,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

4.采用角色扮演法,如讲述“土地资源”保护时,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行业人士(政府官员、专家、环保人士、乡村干部、农民)给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出对策、出高招,学生兴致盎然。又如,学习“交通”时,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铁路运输队、公路运输队、航空运输队、水路运输队,探讨各自所代表的运输方式的优点、缺点,用角色的视角发现“课本知识”,用“心”体会。

5.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多组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当中。按照课程大纲要求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的同时,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传授地球自转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和电灯泡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认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变化,感受时差变化的特性。

6.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往往通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开发和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游戏结合知识点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各种精心设计好的游戏学到地理知识,而且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例如:传授“经纬网的定位”知识点时,就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简单就能解决了难以通过书面图表理解“经纬网定位”这个知识点的难题。在教学形式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学生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既开拓了思维,又提高了兴趣和积极性。

7.创设情境,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传统的课本中表现的非实物性课程进行形象化的表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采用较多的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地理事物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静与动、虚与实之间转换,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既有化虚为实的功能,又有交互功能,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8.采用合作学习法,即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一些比较简单内容,其次进行合理分组,并指导小组内部根据职责分工,最后组织合作学习时采取“阅读教材—落实基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七个步骤。初中地理老师采用任何教学方式,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 兴趣。

三、归纳总结优质的板书,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地理知识点,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地理老师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总结,例如:使用故事结尾、歌曲结尾、视频结尾。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却对于板书、板画略有忽视,地理科目的特点决定了板图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板书可以有针对性地突出难点,可以运用线条式或表格式,这样更直观。

地理知识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案例 高中地理 课堂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84-01

众所周知,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地理这一科目的知识的理解,学生更是感到困难重重,要想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就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加快学生对当堂地理知识的理解,如何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已经成为众多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经过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是一种及其有效的方法。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列举或者模拟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入案例场景,利用这些形象的案例场景来说明抽象的地理知识,已到达辅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的效果,与传统的针对书本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地理教学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与生活更加贴近,符合高考的出题方向,也有利于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地理知识的有效运用。

二、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

教师要想在地理知识的讲解中正确地运用案例,首先就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想象中总结相关的地理知识。合理确定案例与教学知识的对应,不能强加,也不能牵强附会,而且,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范围、生活见识,要尽量列举那些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对知识的讲解。

例如:在“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规律”这一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以我们国家来说,处于北半球,每年的七月份也就是夏天时,我们感觉到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白昼时间最长的时间,这就是因为此时正是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感觉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年中最大的时候,正处于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时期,相反,南半球正处于一年中白昼世间最短的时期冬天。

又比如:在讲解到“城市的地理位置分布”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向学生展示中国一大批呈现同类位置特征的城市。例如:中国的哈尔滨、武汉、广州等等,然后问学生:这些城市拥有同一个布局特点那是什么?同学们通过观看地图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沿河流布局的,在列举事例后,教师就要对城市空间布局知识的讲解,以客观事实说明城市沿河流布局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那就是:交通便利,水源充沛。

其次,深入实践,展开调查。地理知识几乎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让学生深入生活,展开调查,切身感受到生活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到“城市交通与生活”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城市内部交通的便捷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分配任务,实际调查市中心商业区交通站点多的地段的房价,与偏僻地段的房价,通过房价之间的对比,学生就会自然领悟到便利的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到“全球热力环流”时,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空间布局,常常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比如:我们生活的地方长春,为什么每年多数时候都吹西风或是西北风而不是东风或者东南风呢?学生从十几年的生活中就会切身感受到,现实确实如此,教师再结合知识去讲解,因为南北纬30度至60度之间是盛行西风风带,我们就处在这个风带所在的纬度范围内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对原本抽象的知识有更加形象的理解。

再次,感受气候,引入知识。高中地理知识很大一部分与气候有关系,是对整个地球状况的系统的总结和概括,不同地方的气候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人们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就会清楚地感觉到气候上的差异,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生活案例展开对知识的讲解。

例如:为什么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为什么生活在英国的人们一年四季出门都要带伞?同一纬度为什么中国大连的平均气温要高于北京?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我们经常听说,而且经常感受到,在把案例列举出之后,必然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这些问题去深入探索,教师在这时可以向学生引入关于影响气候类型的知识的讲解,并深入分析不同的气候类型的特点与成因。

三、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能够使抽象的地理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学生利用生活氛围和生活环境来体现感受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在案例的带动下,学生能够产生兴趣,进一步探索知识,并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案例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加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能够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发挥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总结:

任何一个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通过观察实际生活而总结出来的,特别是地理这门自然科学,他是人们对大自然以及宇宙地理空间进行深入观察得出的知识,教师在向学生教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也要注意回归到实际生活中,注重知识的来源和知识的运用,通过将案例运用在地理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源于生活,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澄.地理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朱焱鸿.论新课改后高中地理中的案例教学[J].教师,2008,(12).

[4]斯坦托姆.怎样成为优秀教师[J].外国教育动态,2009,(l).

地理知识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应用;策略

一、地图的重要作用

1.内容丰富,便于学生记忆和分辨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复杂繁琐的地理专业名词,如气象图标、山川地名、河流大洋等,对于这些大量需要记忆的专业知识点,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记忆力能力较差的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内记忆和分辨类似的地理知识更是“难于上青天”,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工具,不是单纯字词的展现,各种地理知识都有自己专属的立体空间画面形式的地图。地图的出现可以将平面化的地理知识空间化,更丰富形象地展现各种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地图教学方式来认知地理知识,可以更清晰明了地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永久性的记忆模块,帮助他们记忆和分辨地理知识。

2.空间立体,便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随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深入,当代初中地理课程中很多教学要点都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来进行平面或者立体的地图展示,如多媒体、沙盘立体模型等。以多媒体展示地图为例,这种富有空间变化的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能力,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立体的影像进入大脑皮层,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层面的了解。各种空间感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知识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借助于空间思维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对地图视觉上的观察分析将地理知识与现象结合在一起,发现其中隐藏的各种地理规律。深入学习的过程可以给学生的情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探索欲望的驱使下,他们会更愿意积极面对各种地理知识难点。

二、 地图应用的具体策略

1.以图激趣,强化学生地理学习自主性

兴趣是一种富有积极感彩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进而演变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正处于一个急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更感兴趣。针对现阶段大部分学生觉得地理教学枯燥的现状,教师可以借助地图的优势,以图激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主性。

结合这一学习特性,教师可以在课时教学中采用地图的形象性特点抓住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学习中,可以展示一些水资源分布的地图、水资源需求地图以及与水有关的中国地区彩图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将中国南方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北方干旱广袤的沙漠景象等与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图结合起来。通过图片导入以及鲜明对比,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现状、分布特点、需求特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直观简约的展示形式更便于学生总结出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如总量不少但是人均低、南北方分布不均衡等。

2.索象于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地图,作为书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的存在不仅可以简化书本的文字描述,还能起到“索象于图、以图析文”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图作为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更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地理知识,扩大学生视野,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人口”的学习中,关于世界人口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与世界人口稀疏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三幅对比性地图。让学生明白世界人口的分布呈现一个不均衡的状态,如面积广袤的美洲人口数量不是最多,但是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小面积区域中人口密度反而过大。再通过观察“世界人口稠密^与世界人口稀疏区”地图,总结出世界上主要人口的分布地带,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这些地带的地形、气候、温度、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总结归纳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原因”的概括性地图。从这些总结性的地区分布上,学生可以很明显看出地区所属的国家范围,如中国、印度等,在这个基础上研读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困扰就显得轻松许多,更容易明确人口过多导致的贫穷、住房紧张、资源破坏等带来的消极影响。利用以图析文的优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人口问题的治理,学生通过分析思考给出诸如“人口多的国家如印度可以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少的国家如欧美等可以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等解决办法。

3.引入板图,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板图属于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一种简化形式,相对于丰富翔尽的地图而言,板图更直观、形象、重点化地展示地理要点,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借助板图的优势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湘教版“中国的地形”教学中,教材中涉及到中国山脉走向的知识,通过常规地图也可以观察到山脉的走向特点,但是总体感觉较为混乱,不利于学生分门别类地掌握山脉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中国的轮廓图,利用中国山脉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依次进行勾画,如从东西走向,在黑板上描画出: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用其它颜色的彩色粉笔进行文字标注。再依次按照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画出所属山脉形状和名称。这种每勾画一组搭配一组山脉知识点讲解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中国每一条山脉的走向、特点,加深山脉差异性的记忆。同时,在结合对应山脉图片欣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图作为当代新课标改革后的重要教学辅助工具,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要好好利用地图,最大化地发挥地图的教学优势,看似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学习也可以变得津津有味。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学会发现地图教学的好处,懂得活用地图的技巧,将地理知识与地图完美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看图、用图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各种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向阳.地图教学三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2] 厉斯亮.最近发展区与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0(08).

[3] 杨传英.想象地图:开启地理学习之门的钥匙[J].地理教育,2009(03).

地理知识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问题解决 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 灵活应用

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制定正确适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而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思考、总结和教师的讲解等来进行知识的传递和运用的。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最多,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分析、推断等学习数学知识。但是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不只针对数学问题,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可有效地针对学生存在的难题进行解决。针对高中地理的有关知识和具体应用,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1.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自主地思考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地理知识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更加娴熟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无论关于什么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高考压力下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对以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将学生没有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重新讲解。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学生的学习误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现代高中教育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因为面临高考的压力,存在着死记硬背、只记重点等问题,难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将地理知识引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中应该如何运用。

1. 为学生营造出有利于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行的环境。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我国很多高中生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并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积极、轻松并且快乐地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将原本学生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地学习。

在讲解自然灾害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同学畅所欲言,说出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自然灾害,造成的原因,对其中的人为因素赢进行怎样的改正才能尽量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2.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过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掌握和运用。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师的讲解和知识的补充、延伸等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成长,更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时候,可以联系我国东、中、西经济发展程度,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再让同学讨论我国东、中、西部的交通运输布局以及对各区域发展的影响。

3.将地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具体案例。知识源于生活。将地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具体案例,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而不再只是为了高考而进行的被动的学习。让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讲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时候可以将本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废弃物的排放等,提出解决和改善环境的方法,进而得出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

4.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时候要掌握具体的进度,并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提示,让学生在问题误区中走出来,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的自信,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

在讲解气候类型的时候可以对所在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气候对该地区的影响等讲解清楚,对造成该地区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分析清楚,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不会造成学习误区。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是对地理教学不足之处的有效补充,通过学生主动地思考、讨论、总结以及教师的补充和讲解,可以让高中地理教学更好地贴近生活,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以及运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颖.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教研). 2010(03)

[2] 李长松.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青年文学家. 2010(02)

地理知识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地理 教学 联系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80-01

地理教学是教师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其内容是人类长期从生产和生活中积累、总结和研究的地理知识,实质是让学生认识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规律,目的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并指导生活行为。地理知识是生活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其价值体现在运用。

一 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中学地理教育要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使学生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二是使学生全面发展。而当前中学教育大多只重视考试成绩,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涉及较少。学生缺乏对地理学习的正确认识,认为学习地理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教师也过于重视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使中学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

二 地理教学的困境

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认为地理难教,学生也认为地理难学,地理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1.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

地理知识虽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脱节。在高考压力下,为了学生取得好成绩,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整理出一套使学生取得高分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纸上谈兵”;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死记硬背,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分离,学习过程“味同嚼蜡”。学生虽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在生活中却连最基本的知识也不能运用自如,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无用,对地理学习没有兴趣。

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学生认为地理难学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点:一是由于他们将所学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分离,学习过程枯燥;二是由于学生生活地域相对狭窄,生活经验有限;三是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四是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多,覆盖广,涉及物理、政治等多学科,对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认真整理和总结,知识之间容易混淆,难于理解。

三 地理教学联系生活的途径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学……”。地理教学要把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教师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和创新,把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1.教学联系乡土地理知识,创设现实生活场景

中学生能够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主要源于居住和生活的乡土地理环境,学生身边的地形、气候、河流及居民生活等都可成为地理教学的生活场景。在讲解“等高线表示的相关地形”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附近地貌,理解等高线,认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貌,再让学生用橡皮泥做出常见地貌类型的模型并标注出等高线,再对等高线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和学生自己的实践操作,增强对等高线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联系乡土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在地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场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2.教学过程引入生活经历,捕捉生活中的教学素材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平常留心观察和思考,会发现身边许多生活现象可以成为地理教学的素材。“水平地转偏向力”学生难于理解,但学生在生活中见过由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的旋涡或旋风。在对该内容教学时向学生设问:你看到的旋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这样以生活现象作教学素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生活在我国南方的同学难感知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北方的同学也难以体验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在进行“气候特征及成因”教学时,以学生所在地的气温、降水为教学切入点,再结合当地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相关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知和理性地思考。利用生活的经历和现象对知识进行分析和迁移,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由感性向理性深化。

四 地理教学联系生活

在地理教学中将教学与生活联系,不是把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教学既要联系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1.联系生活要有针对性

联系生活要具体和有针对性,学生的生活经验,一部分是对学习有利,另一部分是对学习不利的。地理教学要选择对学生学习有利的生活经验,避免把联系生活局限在获取生活经验,满足和迁就学生眼前的兴趣,而忽略了地理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学生虽然获得了感官的愉悦,却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2.联系生活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地理教学联系生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时学生不仅要学习感兴趣的知识,也要学习不感兴趣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本技能的提升。地理教学通过与生活联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之间架起桥梁,使知识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体现地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地理知识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技巧;对比法;联系法;画图法

经过数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初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必修1内容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所云,以致对后面的地理学习及地理知识失去兴趣。鉴于此,教师在讲授教材必修1的内容时,应尽量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利用分组讨论、知识竞答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的完美过渡。

一、夯实基础,掌握区域空间位置是学好高中地理的第一步

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高中地理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掌握各地域的空间位置是学好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第一步。高中地理知识是学生在掌握了初中阶段所学“是什么”“在哪里”之后的更深层次的讲述,其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为什么”,也是与初中地理知识的相互印证。而很多学生深感地理知识枯燥乏味,认为其只是一些地理位置信息、地理名词的简单堆砌,毫无学习兴趣可言,于是地理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成为他们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重大障碍。笔者建议,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时常翻看初中地理教材,将初、高中知识有效整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更有利于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必修1教材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内容时,学生如果对各地域的位置信息不明确,就很难将各种气候类型和具体地域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不能准确答题。

二、巧用方法,使地理教学更高效

高中地理知识庞杂,上至宇宙空间,下至地球核心,许多高中地理一线教师也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调侃自己,而很多学生面对着如此庞杂的知识内容,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地球各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只要教师能教会学生有效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将各圈层知识有效联系起来,一定能让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对教材内容深刻理解、准确记忆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会利用一定的学习技巧,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下简单的概述。

1.对比法

初接触地理学科知识时,众多的专业地理名词让学生应接不暇,而很多名词就字面意思来看又很相似,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巧妙抓住它们之间本质上的差别,从而达到有效理解和准确掌握的目的。如锋面、锋线,风力作用、风化作用,荒漠化、沙漠化……各组地理名词乍一听虽很相似,但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这些内容时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在学生充分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别后再进行记忆,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且不容易再次出现混淆的情况。

2.联系法

高中地理各模块知识内容看似孤立,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可以决定该地的整体环境,如地理教材必修1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节体现的就是这一内涵。因此,教师在讲授某一模块地理知识内容时不妨向其他方面延伸一下,从而让学生明白,某一个地理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于自然界,而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习多想一步的习惯,明确各知识点存在的联系,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这一内容时,就需要教师联系洋流分布及变化、风带移动、温度带范围、下垫面物理形态、陆地轮廓等诸多因素,全面分析各因素对具体地域气候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联系法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实际用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

3.画图法

鉴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庞杂,而各模块知识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利用画图法梳理知识系统,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将各部分知识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系统,提高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所谓画图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画图的方法将各知识点之前的联系有效呈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授地理教材必修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章节内容时就可以巧妙利用画图法,将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绘制成一幅图,有效呈现各类岩石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准确掌握该部分知识内容。另外,教师不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画图法,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利用此种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以上列举出的对比法、联系法和画图法只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诸多教学方法中的一部分,更多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高中地理知识虽庞杂却又有规律可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巧妙、适时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和分析,就可以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综上所述,若要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除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具体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学生打造更有趣、更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何永杰.提高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朱丽侠.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新课程中学版,2010.

上一篇:高考地理总结范文 下一篇:地理考试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