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老师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12:11:05

地理老师支教工作总结

地理老师支教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支教教师的归属感

我校教师住宿生活条件都很差,很多教师目前借住在校外,但为了安排好支教教师的生活,我们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在他们的协调下,我们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到了条件比较好的住处,同时把学校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支教教师住,为了缓解他们离家的寂寞,还专门安装了闭路电视,并把学校电视机借给他们看,加强了教师伙食的管理,变换了饭菜的花样,保证营养丰富,尽量满足不同教师的口味,虽然每天只花6元钱,但教师们都能吃上满意的饭菜。考虑到他们双休日能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团聚,在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都没有给他们排课。我校债务大经济非常困难,但我们却为支教老师报销了回家的车费。同时要求本校教师以主人翁的态度来与支教教师相处。首先,当好东道主为他们提供生活便利,最初我们主要安排曾经相识的或者有同学关系的老师多在一起交流,把他们当成客人,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本校老师很快与支教教师成为了生活上的朋友;支教教师生了病,学校领导、老师、学生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端药、送饭,买药、请医;在工作上把他们当成我们请进来的老师,因为他们来自不同学校,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学校要求本校老师主动听课。通过结对子,集体备课等活动,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支教教师的尊重和关心,使他们有了归属感,把支教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学校,减少了打短工的思想。

二、目标引领,活动铺路激发工作原动力

我校已连续六年在市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获等级奖,学校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家长的普遍认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宣传,无形中也成为学校的压力和动力,在教师团队中已形成强烈的质量意识。因此,每学年初学校就制定了明确的学校工作总目标,通过对总目标的分解、细化,再分解到年级、到班、到学科教师,通过捆绑落实,打桩定位,目标成为了年级、班级共同的奋斗理想。因此,当支教教师们踏入漓江初中大门时就感受到目标带来的不仅是压力,更多的是对自己一年支教生活的一个美好的远景,他们在与社会、家长、学校师生的广泛接触后,兴奋地说:这里是一个展了劲就能出成绩的地方。同时,学校组织了教师敬业奉献的主题演讲活动;邀请党政主要领导到学校看望支教教师;召开支教教师座谈话;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震后送教下乡”等家访活动,在活动中加强了支教教师的团队精神,增进了师生感情,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更坚定了他们要把一年支教生活谱写成自己教育生涯中最精彩华章的坚定信念。

三、严格过程管理,敢于叫真逗硬抓落实

我校教学过程管理一直坚持“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检测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有了这支支教教师队伍,为了确保我校教学质量不滑坡,我们进一步细化了管理过程,完善了管理措施,重点抓落实,没有落实,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通过制度让各个层次的管理者主动担负起管理的责任,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敢管、善管,主动的管。要提高管的执行力,必须增强教学管理人员主人翁意识,把学校荣辱当成自己的荣辱,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学校的发展由个别人关心,少数人操心变成大家操心,人人尽心,这样各项教学管理措施才能真正执行到位。每周定时召开例会,校长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学校管理机构有效运转,我们坚持了月查、月结、周清制度,在学月检查中采取突击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实行了推门听课制度,听完课,领导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意见,要检查教师的教案及作业布置、批改情况,把学生家长的民主测评结果提供给教师本人。每学月教师工作情况以工作简报形式发到每位教师手中。

在第一学月的测评中有一位支教教师,师生满意度测评仅40%,这对他刺激非常大,他感到很委屈,我立即找到他进行了安慰并一起分析了师生对他工作不满意的原因,肯定了他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也找到了他备课不“深”,只研究教材不研究学生,导致学生学不懂,不重视作业批改,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方法简单,责任心不强,造成师生关系紧张,通过一段时间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跟踪指导,这位老师在第二学月测评时师生满意度迅速上升到85%,这使他有了成就感。学校没有办公室,随堂生班成了我校一道风景线,和学生挤在一起,过贯了舒适生活的支教教师们难以接受,抵触情绪很严重,我们领导分别找他们做思想工作,顶住压力,严格坐班考勤,坚持统一要求,统一管理,很快他们就适应了在教室坐班,从中感受到随堂坐班拉近了师生距离,有利用于教学工作,每天各节课既备好了教案也把作业批改了,利用休息时间又可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教学观念上,个别教师存在不重视生物、地理、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工作,照本宣科,敷衍了事,我们首先通过开会讲清这些学科对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对学生明天负责作为教师的为师道德,提出对这些学科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严格检查。象语、数、外等学科一样严格进行单元过关检测。为了统一支教教师的思想,严肃工作纪律,在支教教师刚来学校,我们就组织他们学习了教育局关于支教教师管理办法,学校常规管理办法。建立了支教教师个人档案。把他们上课、坐班、开会考勤记录,学月工作检查,参加学校活动记录,突出业绩记载,教学事故认定,学科考试成绩等均放入个人档案。用于职称年度考核和学期津贴发放的依据,明确提出对支教教师年度考核,我们决不走过场象本校教师一样,用量化分数评比,不合格的一律定为不称职。

每学期结束,在严格组织考试的基础上开好期末工作总结会,这是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有力举措。我们将每学期各项统计数据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各部门通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用数据去彰显成绩,用数据去查找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们心服口服,不怨人只恨自己工作不到位,领导这时是以朋友式的身份出现在工作业绩较差的老师身边,帮助老师们找回失去的信心,抚平失败的伤痛。通过期末考试的总结评比支教教师明显感到与本校教师因敬业精神产生差距,通过业绩显现出来了。他们不仅上课提前守候在教室门口,休息时间也在走道,在树荫下时常看到他们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温习功课。他们感叹地说:在这里我们体会到压力不是来自领导,而是这一个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他们逐步感受到质量意识在这里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将会把这种文化传杨。

四、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促成支教教师队伍共同提高

近一年的支教工作中,我校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支教教师,象何永顺老师担任两个毕业班的语文课,由于家住阆中市,一个月都很难回一次家,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受到师生赞扬,他的“六认真工作”成为全校学习的样板。他特别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学校只要求每天在教室坐三个小时,他却常常坐六七个小时,目的是为了下课与学生聊天,利用休息时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他任教语文学科在期末考试中名列片区前列,在5.12大地震后他与我校领导及部门教师一起搭建帐蓬,维修校舍,主动要求假期值班。还有李小梅、张大海、赵旭、徐果周等老师工作任务重,责任心强,教学质量好,在他们的带动下,支教教师已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局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留下了一件又一件动人的故事。一个优秀的支教团队已经形成。

地理老师支教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我校已连续六年在市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获等级奖,学校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家长的普遍认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宣传,无形中也成为学校的压力和动力,在教师团队中已形成强烈的质量意识。因此,每学年初学校就制定了明确的学校工作总目标,通过对总目标的分解、细化,再分解到年级、到班、到学科教师,通过捆绑落实,打桩定位,目标成为了年级、班级共同的奋斗理想。因此,当支教教师们踏入漓江初中大门时就感受到目标带来的不仅是压力,更多的是对自己一年支教生活的一个美好的远景,他们在与社会、家长、学校师生的广泛接触后,兴奋地说:这里是一个展了劲就能出成绩的地方。同时,学校组织了教师敬业奉献的主题演讲活动;邀请党政主要领导到学校看望支教教师;召开支教教师座谈话;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震后送教下乡”等家访活动,在活动中加强了支教教师的团队精神,增进了师生感情,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更坚定了他们要把一年支教生活谱写成自己教育生涯中最精彩华章的坚定信念。

二、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支教教师的归属感

我校教师住宿生活条件都很差,很多教师目前借住在校外,但为了安排好支教教师的生活,我们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在他们的协调下,我们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到了条件比较好的住处,同时把学校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支教教师住,为了缓解他们离家的寂寞,还专门安装了闭路电视,并把学校电视机借给他们看,加强了教师伙食的管理,变换了饭菜的花样,保证营养丰富,尽量满足不同教师的口味,虽然每天只花6元钱,但教师们都能吃上满意的饭菜。考虑到他们双休日能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团聚,在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都没有给他们排课。我校债务大经济非常困难,但我们却为支教老师报销了回家的车费。同时要求本校教师以主人翁的态度来与支教教师相处。首先,当好东道主为他们提供生活便利,最初我们主要安排曾经相识的或者有同学关系的老师多在一起交流,把他们当成客人,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本校老师很快与支教教师成为了生活上的朋友;支教教师生了病,学校领导、老师、学生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端药、送饭,买药、请医;在工作上把他们当成我们请进来的老师,因为他们来自不同学校,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学校要求本校老师主动听课。通过结对子,集体备课等活动,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支教教师的尊重和关心,使他们有了归属感,把支教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学校,减少了打短工的思想。

三、严格过程管理,敢于叫真逗硬抓落实

我校教学过程管理一直坚持“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检测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有了这支支教教师队伍,为了确保我校教学质量不滑坡,我们进一步细化了管理过程,完善了管理措施,重点抓落实,没有落实,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通过制度让各个层次的管理者主动担负起管理的责任,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敢管、善管,主动的管。要提高管的执行力,必须增强教学管理人员主人翁意识,把学校荣辱当成自己的荣辱,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学校的发展由个别人关心,少数人操心变成大家操心,人人尽心,这样各项教学管理措施才能真正执行到位。每周定时召开例会,校长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学校管理机构有效运转,我们坚持了月查、月结、周清制度,在学月检查中采取突击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实行了推门听课制度,听完课,领导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意见,要检查教师的教案及作业布置、批改情况,把学生家长的民主测评结果提供给教师本人。每学月教师工作情况以工作简报形式发到每位教师手中。

在第一学月的测评中有一位支教教师,师生满意度测评仅40%,这对他刺激非常大,他感到很委屈,我立即找到他进行了安慰并一起分析了师生对他工作不满意的原因,肯定了他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也找到了他备课不“深”,只研究教材不研究学生,导致学生学不懂,不重视作业批改,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方法简单,责任心不强,造成师生关系紧张,通过一段时间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跟踪指导,这位老师在第二学月测评时师生满意度迅速上升到85%,这使他有了成就感。学校没有办公室,随堂生班成了我校一道风景线,和学生挤在一起,过贯了舒适生活的支教教师们难以接受,抵触情绪很严重,我们领导分别找他们做思想工作,顶住压力,严格坐班考勤,坚持统一要求,统一管理,很快他们就适应了在教室坐班,从中感受到随堂坐班拉近了师生距离,有利用于教学工作,每天各节课既备好了教案也把作业批改了,利用休息时间又可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教学观念上,个别教师存在不重视生物、地理、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工作,照本宣科,敷衍了事,我们首先通过开会讲清这些学科对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对学生明天负责作为教师的为师道德,提出对这些学科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严格检查。象语、数、外等学科一样严格进行单元过关检测。为了统一支教教师的思想,严肃工作纪律,在支教教师刚来学校,我们就组织他们学习了教育局关于支教教师管理办法,学校常规管理办法。建立了支教教师个人档案。把他们上课、坐班、开会考勤记录,学月工作检查,参加学校活动记录,突出业绩记载,教学事故认定,学科考试成绩等均放入个人档案。用于职称年度考核和学期津贴发放的依据,明确提出对支教教师年度考核,我们决不走过场象本校教师一样,用量化分数评比,不合格的一律定为不称职。

每学期结束,在严格组织考试的基础上开好期末工作总结会,这是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有力举措。我们将每学期各项统计数据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各部门通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用数据去彰显成绩,用数据去查找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们心服口服,不怨人只恨自己工作不到位,领导这时是以朋友式的身份出现在工作业绩较差的老师身边,帮助老师们找回失去的信心,抚平失败的伤痛。通过期末考试的总结评比支教教师明显感到与本校教师因敬业精神产生差距,通过业绩显现出来了。他们不仅上课提前守候在教室门口,休息时间也在走道,在树荫下时常看到他们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温习功课。他们感叹地说:在这里我们体会到压力不是来自领导,而是这一个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他们逐步感受到质量意识在这里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将会把这种文化传杨。

四、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促成支教教师队伍共同提高

近一年的支教工作中,我校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支教教师,象何永顺老师担任两个毕业班的语文课,由于家住阆中市,一个月都很难回一次家,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受到师生赞扬,他的“六认真工作”成为全校学习的样板。他特别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学校只要求每天在教室坐三个小时,他却常常坐六七个小时,目的是为了下课与学生聊天,利用休息时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他任教语文学科在期末考试中名列片区前列,在5.12大地震后他与我校领导及部门教师一起搭建帐蓬,维修校舍,主动要求假期值班。还有李小梅、张大海、赵旭、徐果周等老师工作任务重,责任心强,教学质量好,在他们的带动下,支教教师已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局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留下了一件又一件动人的故事。一个优秀的支教团队已经形成。

地理老师支教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示范辐射体制

优质园是否能够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因地制宜,建立制度,健全体制,从根本上保障优质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如:我区出台了《蜀山区幼儿园教研分层管理意见》,作为全区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的指导性文件,以该文件的实施为切入点,建立了“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工作制度:一是分层指导制度;二是观摩教学制度;三是园本教研制度;四是工作联系制度;五是检查考评制度。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的工作机制,其核心内容为两个方面:纵向实行三级管理,横向实行三层交流。

(一)纵向实行三级管理

纵向为“区——网——园”三级管理,全区幼儿园根据地理位置和工作实际,分成7个教研辅导网,每网覆盖约10所幼儿园,每一级各负其责,承担不同的管理任务。“区”成立教研工作分层管理领导小组,局分管局长任组长,教研员具体实施,负责教研宏观管理;各“网”由一所优质园负责本网幼儿园教研管理和指导工作,结合本网实际,制定计划、开展活动;各“园”负责本园教研具体工作。

在三级分层管理中,由优质园负责的教研辅导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要负责对网片内的幼儿园进行指导,还要将指导情况向上反馈。通过三级分层管理,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调动了全区7个教研辅导网和75所幼儿园的教研积极性。

(二)横向实行三层交流

我区搭建了三个层面的交流平台。一是“网——网”交流平台。各网之间学期初交流工作计划,学期末交流工作总结;每个辅导网组织公开观摩活动时,都会邀请其他辅导网的老师参加,共同分享教研心得。二是“园——园”交流平台。每网覆盖的10所幼儿园中,既有优质园,也有薄弱园,办园性质、办园条件、办园水平各不相同。在教研辅导网这个大家庭里,各园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三是“师——师”交流平台。优质园的骨干教师可以和其他园教师进行多方面的交流、研讨。

二、从现场观摩入手,搭建示范辐射平台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薄弱园的保教工作质量,优质园理应成为保教工作积极的引领者、有效的示范者。因此,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开展保教工作现场观摩活动,为优质园搭建示范辐射的平台。现场观摩的内容应涉及幼儿园保教工作各个方面,从环境创设到家园共育,从班级管理到教研组建设,从教学过程的调整到园本教研的开展,从一日活动的安排到游戏活动的组织。现场观摩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多样,既有优质园的示范教学,也有薄弱园的同课异构;既有区级的大型观摩交流,也有网内的小型观摩研讨,让现场观摩成为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的大舞台。

三、从教研科研入手,展示优质园教学成果

优质园和薄弱园之间的最大差距就是教科研水平的差距。为了提高薄弱园教科研水平,应结合各种教科研活动,抓住时机全方位展示优质园的教学成果。一是参赛展示。可以把优质园参加教科研比赛的过程与展示的过程结合起来,开阔薄弱园的视野,如:我区组织课改成果评选时,将各优质园参加评选的成果进行展示,让薄弱园了解其科学扎实的研究过程和丰富详实的档案资料等,对薄弱园的教科研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二是开放展示。可定期组织区域内的优质园向薄弱园展示园本教研成果,包括教学展示、经验介绍、专题讲座等,给薄弱园以启示和借鉴;三是获奖展示。优质园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颇多,如:“教学评比”、“基本功大赛”、“教学新秀大赛”等,可将优质园获奖者精彩的教学活动、作品等集中起来进行展示,促进薄弱园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四、从结对教研入手,引导薄弱园自我发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学期一、两次的观摩学习,对于薄弱园来说,只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提高办园水平,那就要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优质园若能与薄弱园结对教研,与薄弱园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就能为薄弱园提供持续长久的帮助与扶持,引导薄弱园走上自我发展之路。因此,我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结对教研工作。

一是幼儿园之间的结对教研,即优质园与薄弱园之间的结对教研。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从教研的制度、时间等各方面提供保障,使教研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提升保教工作的质量。而薄弱园往往缺乏科学管理,保障不了园本教研的正常进行。将优质园先进的教研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到薄弱园,势必会帮助其深入有效地开展园本教研。

二是教师之间的结对教研,即优质园骨干教师和薄弱园年轻教师之间的结对教研。优质园骨干教师业务水平较高,具备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能力,而薄弱园师资素质整体有待提高,普遍困惑、难解的问题层出不穷,又缺乏专业的引领,教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优质园的骨干教师深入薄弱园,与年轻教师结对进行教研活动,能快速提高其专业水平。我区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必须与薄弱幼儿园的一名青年教师“手拉手”结成师徒,每学期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三是网内的结对教研,即同一教研辅导网内的优质园和薄弱园结对教研。在三级教研管理模式中,教研辅导网在区级指导下,可以独立开展工作,同一网片内的幼儿园会经常共同活动,为网内的结对教研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区要求每个教研辅导网内的优质园都要和本网内的一所薄弱园结成对子,定向帮扶,力争使帮扶对象实现三个“一大步”:办园理念端正一大步、办园水平提升一大步、教师素质提高一大步。

四是网际的结对教研。根据教研专题的不同和各园的实际情况,也可打破教研辅导网的界限,让优质园与其他辅导网的薄弱园结对,把宝贵的经验辐射到更多的幼儿园。此举能扩大优质园与他园的交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五、从支教送教入手,帮助薄弱园快速发展

园本教研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因此,每所园只有基于本园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才能提高教研水平,这对薄弱园来说难度不小。若能从优质园选派骨干教师到薄弱园,上门为其“把脉号诊”,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现场教学示范,甚至手把手地进行指导,能够使薄弱园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有利于快速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实践证明: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优质园和薄弱园的双赢共进。一方面,优质园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过程中,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取,可谓“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薄弱园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也许恰恰就是优质园的不足之处,优质园若能虚心学习,也必有所获。优质园和薄弱园的双赢共进,同时也整体提高了区域内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但是,也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应建立对优质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奖励机制。优质园自身工作已经非常繁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又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使得优质园不堪重负。若能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势必会提高优质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积极性。

2.应提高示范辐射的有效性。应通过调查,走访、座谈、查阅档案等多种形式,更为全面地了解薄弱园的现状,针对薄弱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示范辐射指导方案,提高示范辐射的有效性。

上一篇:初中教师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校兼职支教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