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05 13:11:37

电网技术

电网技术范文第1篇

《电网技术》(CN:11-2410/TM)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电网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配电网技术;配电网建设;技术方案;优化建议

1 前言

我国在电网规划方面主要的工作重点为35kV以上的配电网,而对于10kV这种低级别的配电网有着一定的忽略,从而使得我国大部分的10kV配电网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其必要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不仅如此,我国目前10kV的配电网大多都建立在乡镇区域,其外在条件的约束和内在因素的限制更加大了配电网建设的难度。但相对来说,我国大部分的10kV配电网都有了相当的规模,其结构也逐渐趋向完整。下面主要通过探究10kV配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谈一谈其技术方案和优化建议。

2 10kV配电网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10kV配电网的建设问题

首先,10kV配电网的网络架构不合理,其主要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形成的,并且不合理的网络架构给配电网的计划检修与故障处理等多方面的活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其次,10kV电源点的布点不足、不合理,其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10kV配电网建设早期都没有必要的整体规划计划。这些不合理直接导致10kV配电网的线路半径过大,增大了配电网的功率损失,并且电源点不足还使得部分地方负载不平衡,影响了整个配电网系统的经济性;再次,10kV配电网的线路故障率较高。目前我国大部分10kV配电网的输电线路大都采用架空线路的方式,其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也很容易发生各类事故,影响了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最后10kV配电网的负荷增长速度过快,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每年的负荷增长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二十,给10kV配电网带来了巨大的供电压力。

2.2 10kV配电网的管理问题

我国长期的电网规划对于10kV配电网都有着一定的忽略,因此其系统规划工作和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我国的电网规划工作重心主要在35kV以上的配电网,而对于10kV配电网并没有稳定的定期规划工作。从而使得我国大部分的10kV配电网都没有较为系统的负荷预测方法与系统规划体系,进而影响了10kV配电网的正常发展;第二是我国目前在10kV配电网方面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主推接线模式,并且还没有考虑到变电站运行等关键部分;第三是我国10kV配电网的相应项目立项与后续的评估机制还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残缺;第四是10kV配电网的工作方案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定流程。

3 10kV配电网的技术方案

3.1 设备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0kV配电网正常运转是保证其能够不断供电的基础,所以说在施工各个阶段必需要做好高低压桥架安装、遵循母线安装等各个方面的安全控制。首先整个配电网的安装工作都要遵循电气工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每一个电气元件的安装都能满足技术理论上的要求;其次在实际施工中应该做好问题预案工作,即如果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的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并且其每一个安装元件都应该经过严格的排查和验收,一旦发现质量和安装不过关的现象,应立即进行相应的改进;最后还要做好10kV配电网变压器的质量控制工作。变压器在整个配电网系统中主要承担着增大电力输送距离并且降低电能损失的任务。而在10kV配电网系统中,因为其变压器数量一般都很多,所以带来的电能损耗也较大。据统计,在10kV配电网所有种类的功率损耗中,变压器带来的损耗是整个损耗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说降低10kV配电网电能损耗的工作重点在于降低变压器的功率损耗。配电网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是配电网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其与配电网的输出电量无关,又被叫做是空载损耗。第二是配电网变压器的可变损耗,其与变压器的电流平方有着正比关系。

3.2 设备调试阶段的质量控制

10kV配电网的设备调试阶段主要是指对其母线。断路器、变压器、高压电缆等进行必要的调试实验。这些调试实验相对来说都比较专业和繁琐,并且其过程还有着安全隐患,因此其需要一些专业人员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逐步的进行调试工作。在这之中,断路器对于10kV配电网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其安装以前应该熟悉其产品的设计说明与安装技术等,并通过相应的途径了解其工作特点与性能,并结合布设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10kV配电网中断路器的安装方案。安装方案应该囊括其施工各个环节与调试方法等,从而保证断路器能够正确规范的完成安装与调试工作。在10kV配电网中各个设备都进行完调试工作以后,还要进行最后的检核,确保没有问题以后,进行下一步工作。

4 10kV配电网技术的优化建议

4.1 网络构架建设

10kV配电网应该做到能够独立的带动所有的负荷,进而保证在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能够不断电,在实际规划工作中,应该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第一是10kV环网接线的时候,应该保证线路中的工作电流处于安全电流的1/4到3/4之间,一旦工作电流超出,那么就应该立即采用必要的措施进行分流工作;第二是应该在相邻的变电站之间设定必要的10kV环网接线,进而保证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第三是在保证10kV配电网中线路电流处于正常的前提下,在10kV的线路段布设多个负荷开关,从而减小10kV配电网线路故障时的停电范围。

4.2 导线截面的选择

在进行10kV配电网技术的规划时,应该有长远的眼光,使配电网能够满足其供电区域的发展需求。在导线截面选择方面,首先要以经济电流密度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并且还要对导线承受的电压降与发热电流进行必要的检测。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工作中的导线电流应该满足经济电流的要求,而检修工作中的导线电流应该满足发热电流的要求。

4.3 10kV中性点接地方式

首先10kV配电网应该在其内部各个构件的电源处布设相应的避雷装置,并且要保证期接地电阻阻值低于4Ω。而对于10kV架空网来说,一般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而当其接地电容的电流大于10A的时候,为了避免谐振电压过大发生,通常在10kV中性点处构建消弧线圈作为其主要的接地方式。而当其接地电流继续增大,直到电流超过了消弧线圈中的电流以后,可以考虑将10kV中性点处的接地转变成低电阻的接地系统,从而增强整个10kV配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对于电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10kV配电网作为促进我国配电网系统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本文经过科学合理的探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10kV配电网技术,给广大的配电网技术人员带来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经验。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配电网技术人员,在当下更应该对10kV配电网的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的掌握,并积极借鉴其他区域在此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以促进10kV配电网的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金立.10kV配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广东科技,2013(18).

[2]郭建文.10kV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及线路安全运行的管理方法[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01).

[3]高翔,朱昊,陈本柱,韦钢.中心城区10kV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研究[J].浙江电力,2013(06).

电网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电网技术;主动配电网;实际运用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渐加重,传统被动式电网不得不开始向主动式电网转变,以便实现对大量间歇性能源的吸纳。而在主动配电网中进行微电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对这些能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继而更好的促进主动配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实际运用问题展开探讨,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1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微电网结构分析

在接入主动配电网的过程中,微电网需要形成独立的微电网模式、电源模式和电网间互动联合模式,以便形成一种多模式共存的主动配电网结构。而利用该种结构,可以实现对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等各个能量管理系统的统一调度,并且保证信息、能量的双向流通,继而使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都得到提高。分析这种结构的形成原因可以发现,在主动配电网中进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需要采取单点接入的方式将微电网接入到主动配电网。所以,为了避免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运行产生不良影响,需要进行联合运行系统的构建,以便消除各种电能系统接入带来的影响,继而使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因此,接入的微电网需要有主动管理各类负荷的特征,并且主动进行不同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1]。为此,微电网需要根据电网特点进行能量管理系统的构建,并且结合电网运行状态和现有资源配置情况实现电网用电、发电和配电的管理,继而使电网的运行得到优化。

2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微电网设计规划

在主配电网接入微电网时,需要面对微电网接入位置的选择、接入点功率的交互约束和分布式电源种类繁多等多种问题。而想要顺利进行微电网的接入,就需要将这些因素纳入到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设计考虑范围。所以,由于需要考虑主动配电网和微电网这两个系统的设计问题,就需要实现对二者的双层综合规划设计。其中,主动配电网与微电网网架的规划应该划分成两类,即长期规划和中短期规划。而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规划也应该有两个方面,即技术方案设计和接入效益分析。在长期规划设计中,需要对电网运行的负荷需求、网络拓扑扩展、经济性和灵活性等多个因素指标进行分析。在短期规划中,要对电网可靠性、运行成本、网络损耗和建设环境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技术方案中,需要分析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类型和储能配套等问题。而在效益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电网运行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问题进行分析[2]。实际上,由于微电网接入后主动配电网将成为互动性较强的网络,所以需要涉及多层次、多模式和多约束的规划设计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合理进行微电网的接入。就目前来看,主要开展的规划设计工作主要有几类,即分布式电源互补性设计、电网多层次网架结构设计和多目标的微电网选址定容与优化配置等工作。

3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微电网的控制

随着大量微电网的不断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结构将发生改变。同时,随着微电网的分布式特性的增强,其对主动配电网的渗透程度也将越来越深。而此时,只有做好微电网群的协调控制工作,才能够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从而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就目前来看,用于进行电网中微电网群控制的方案有三种,即集中式控制、分布式控制和集中-分散式控制。其中,集中式控制是由一个主动配电网控制中心进行各微电网的控制。该中心需要收集所有电网的信息,并制定相应的发电计划,以便对电网群的能量输出进行控制。而这种控制方案虽然可以实现对电网的优化调度,但是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信息,所以需要有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分布式控制方案中则包含多个微电网控制中心,可以收集本地微电网信息,并对本地微电网进行控制。而采取这种控制方式将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但也会导致微电网之间的协同运行难以实现。此外,还可以使用集中-分散式控制方案进行电网的控制。具体来讲,就是由各微电网控制中心进行微电网的控制,并由主动配电网控制中心进行所有电网信息的整合,然后通过向各微电网控制中心分配任务实现对整个电网的控制[3]。而使用该种控制方案,可以使电网运行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扩展性。

4在主动配电网中运用微电网技术的效益

利用微电网技术进行分布式电源的接纳,给主动配电网的运行带来了更多效益。首先,利用微电网技术使不同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兼容和扩展问题得到了解决,从而使主动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其次,各类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易引起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变化,继而影响到电网电压质量和稳定性。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为主动配电网提供了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各类电源和储能装置的协调控制,从而使电网的电力质量和稳定性得到了改善。再者,运用微电网技术就地为负荷供电,使过去长距离输电产生的网损得到了减少。同时,通过对各类电源和储能装置进行合理布局,主动配电网也利用微电网技术实现了对配电网潮流的优化调控,从而通过降低电网网损给自身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此外,在微电网并网与主动配电网的共同运行的情况下,即使发生电力故障也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电能,所以使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因此,在主动配电网中进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实际上为电网运行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微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可以使主动配电网的能源利用率和稳定性得到提高。因为微电子技术的使用可以将分布式电源多余的电能通过主动配电网传递给大电网,并且实现对主动配电网内部的可控电源和不可控电源的协调管理,所以可以为主动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因此,本文对在主动配电网中使用微电网技术的问题展开的分析,可以为实现稳定、安全和低碳的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孙鸣,骆燕,谭佳楠.主动配电网运行模式对微电网可靠性的影响评估[J].电力建设,2015,(1).

[2]董开松,谢永涛,贾嵘,等.面向主动式配网的微电网技术探究[J].高压电器,2015,(6).

[3]尤毅,刘东,于文鹏,等.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

电网技术范文第4篇

1.1设计目标

根据配变监测终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任务与作用,设计出一个配电网智能监测终端,以实现实时高精度、高准确性地采集配电变压器运行的模拟量和状态量;在最短时间内将最新的测量结果上报主站;可以自动检测故障,如发现异常,立即向中心站报警;监测设备可以自动恢复故障;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确保终端工作安全可靠性。

1.2设计参数

拟设计终端工作与计量条件;拟设计终端工作电源;拟设计功能参数。

1.3功能设计

根据设计目标,本设计主要智能配监测系统的七大功能:第一,实时数据监测功能。该功能可以定时记录三相交流电的测量数据,如三相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视在功率、25次以内谐波电流、15次以内谐波电压、三相功率因数、线频率,温度等等,统计后,得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平均并向主站发送。第二,数据报表及存储功能。该功能可以把月统计数据或者日统计数据保存起来,通常月统计可以保留12个月的数据,日统计保存40天的数据。第三,开关状态监测与控制功能。设计配电网智能监测终端,就要对3路开关状态量进行采集。一旦发现开关状态有变化时,马上记录发生时间和当前状态,并通过继电器对开关进行控制,要求可以读到外部脉冲电能表的变化数据。第四,数据通信和传输功能。这设该功能是通过利用GPRS无线模块,本机调试、控制和读取外部智能电表的数据,定时上传各种测量和统计数据,实现近程有线通讯,使得远方参数设置功能和对时功能可以投到实际使用中去。第五,故障检测及报警功能。这个功能要求系统对变压器输出掉相、掉电、失压,电流、电压越限进行自动检测,发现异常,立即收集故障信息,上报主站第六,设备诊断及自恢复功能。系统对于一些小故障,可以自我诊断、自动恢复。第七,本地设置与数据显示功能。该功能将将时间、精度修正等一些参数的设置可以通过本地设置完成,并显示出测量参数、控制状态和检测状态,有利于现象巡检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结束语

智能配电网技术是智能电网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新技术,对人娄能源、气候、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代表着未来的电网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探讨配电网重构策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智能配电网系统控制技术,并以配电网智能监测终端初步提出设计方案。但限于篇幅,本文尚未对配电网智能监测终端设计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若能建立一套适合实际配电网技术发展的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大力推广智能配电网技术,这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完善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电网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控制技术;决策支持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power grid, and th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decision support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power grid,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power grid. Traditional power grid has been difficult to suppor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proposed intelligent power grid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ociety in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Keywords: Smart grid; Control technology; Decision suppor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加深、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以及环境监测的日趋严格,各国纷纷调整能源政策,电力网络与市场和用户的交互越来越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布式发电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电网,由于自身特点的限制,难以支撑如此多的发展要求,智能电网的提出,使人们能够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以符合不断变化的要求。

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能电网是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能够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智能电网的特点

一般来说,智能电网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 自愈――稳定可靠。自愈是实现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功能,指无需或仅需少量人为干预,实现电力网络中存在问题元器件的隔离或使其恢复正常运行,最小化或避免用户的供电中断。

2 安全――抵御攻击。无论是物理系统还是计算机遭到外部攻击,智能电网均能有效抵御由此造成的对电力系统本身的攻击伤害以及对其他领域形成的伤害,一旦发生中断,也能很快恢复运行。

3 兼容――发电资源。传统电力网络主要是面向远端集中式发电的,通过在电源互联领域引入类似于计算机中的“即插即用”技术(尤其是分布式发电资源),电网可以容纳包含集中式发电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电源甚至是储能装置。

4 交互――电力用户。电网在运行中与用户设备和行为进行交互,将其视为电力系统的完整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促使电力用户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电力运行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收益。

5 协调――电力市场。与批发电力市场甚至是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有效的市场设计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可靠性管理水平,电力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电力市场竞争效率的提高。

6 高效――资产优化。引入最先进的信息和监控技术优化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益,可以提高单个资产的利用效率,从整体上实现网络运行和扩容的优化,降低它的运行维护成本和投资。

7 优质――电能质量。在数字化、高科技占主导的经济模式下,电力用户的电能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实现电能质量的差别定价。

8 集成――信息系统。实现包括监视、控制、维护、能量管理(EMS)、配电管理(DMS)、市场运营(MOS)、企业资源规划(ERP)等和其他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并实现在此基础上的业务集成。

控制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先进的控制技术是指智能电网中分析、诊断和预测状态并确定和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消除、减轻和防止供电中断和电能质量扰动的装置和算法。这些技术将提供对输电、配电和用户侧的控制方法并且可以管理整个电网的有功和无功。从某种程度上说,先进控制技术紧密依靠并服务于其他四个关键技术领域,如先进控制技术监测基本的元件(参数量测技术),提供及时和适当的响应(集成通信技术;先进设备技术)并且对任何事件进行快速的诊断(先进决策技术)。另外,先进控制技术支持市场报价技术以及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

未来先进控制技术的分析和诊断功能将引进预设的专家系统,在专家系统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自动的控制行动。这样所执行的行动将在秒一级水平上,这一自愈电网的特性将极大地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当然先进控制技术需要一个集成的高速通信系统以及对应的通信标准,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先进控制技术将支持分布式智能软件、分析工具以及其它应用软件。

(1)收集数据和监测电网元件

先进控制技术将使用智能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以及其他分析工具测量的系统和用户参数以及电网元件的状态情况,对整个系统的状态进行评估,这些数据都是准实时数据,对掌握电网整体的运行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要利用向量测量单元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时间信号,来实现电网早期的预警。

(2)分析数据

准实时数据以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为软件分析工具提供了快速扩展和进步的能力。状态估计和应急分析将在秒级而不是分钟级水平上完成分析,这给先进控制技术和系统运行人员足够的时间来响应紧急问题;专家系统将数据转化成信息用于快速决策;负荷预测将应用这些准实时数据以及改进的天气预报技术来准确预测负荷;概率风险分析将成为例行工作,确定电网在设备检修期间、系统压力较大期间以及不希望的供电中断时的风险的水平;电网建模和仿真使运行人员认识准确的电网可能的场景。

(3)诊断和解决问题

由高速计算机处理的准实时数据使得专家诊断来确定现有的、正在发展的和潜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交给系统运行人员进行判断。

(4)执行自动控制的行动

智能电网通过实时通信系统和高级分析技术的结合使得执行问题检测和响应的自动控制行动成为可能,它还可以降低已经存在问题的扩展,防止紧急问题的发生,修改系统设置、状态和潮流以防止预测问题的发生。

(5)为运行人员提供信息和选择

先进控制技术不仅给控制装置提供动作信号,而且也为运行人员提供信息。控制系统收集的大量数据不仅对自身有用,而且对系统运行人员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而且这些数据辅助运行人员进行决策。

决策支持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决策支持技术将复杂的电力系统数据转化为系统运行人员一目了然的可理解的信息,因此动画技术、动态着色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其他数据展示技术用来帮助系统运行人员认识、分析和处理紧急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系统运行人员做出决策的时间从小时缩短到分钟,甚至到秒,这样智能电网需要一个广阔的、无缝的、实时的应用系统、工具和培训,以使电网运行人员和管理者能够快速的做出决策。

(1)可视化―决策支持技术利用大量的数据并将其裁剪成格式化的、时间段和按技术分类的最关键的数据给电网运行人员,可视化技术将这些数据展示为运行人员可以迅速掌握的可视的格式,以便运行人员分析和决策。

(2)决策支持―决策支持技术确定了现有的、正在发展的以及预测的问题,提供决策支持的分析,并展示系统运行人员需要的各种情况、多种的选择以及每一种选择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

(3)调度员培训―利用决策支持技术工具以及行业内认证的软件的动态仿真器将显著的提高系统调度员的技能和水平。

(4)用户决策―需求响应(DR)系统以很容易理解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使他们能够决定如何以及何时购买、储存或生产电力。

(5)提高运行效率―当决策支持技术与现有的资产管理过程集成后,管理者和用户就能够提高电网运行、维修和规划的效率和有效性。

结束语

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智能电网不仅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并且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立足于我国的电网自身的特点和技术水平,参考国外研究成果,提出构建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和框架,才能建成符合我国技术战略和用户需求的坚强统一的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王明俊.自愈电网与分布能源[J].电网技术.2007.31(6):1-7.

[2]胡婧,国外智能电网研究与应用[J].国家电网.2009.6:46.

[3]张文亮,刘壮志,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13(7):1-11.

电网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电网技术;主动配电网;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TM727;TP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6-0032-02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渐加重,传统被动式电网不得不开始向主动式电网转变,以便实现对大量间歇性能源的吸纳。而在主动配电网中进行微电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对这些能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继而更好的促进主动配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实际运用问题展开探讨,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1 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微电网结构分析

在接入主动配电网的过程中,微电网需要形成独立的微电网模式、电源模式和电网间互动联合模式,以便形成一种多模式共存的主动配电网结构。而利用该种结构,可以实现对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等各个能量管理系统的统一调度,并且保证信息、能量的双向流通,继而使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都得到提高。分析这种结构的形成原因可以发现,在主动配电网中进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需要采取单点接入的方式将微电网接入到主动配电网。

所以,为了避免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运行产生不良影响,需要进行联合运行系统的构建,以便消除各种电能系统接入带来的影响,继而使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因此,接入的微电网需要有主动管理各类负荷的特征,并且主动进行不同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1]。

为此,微电网需要根据电网特点进行能量管理系统的构建,并且结合电网运行状态和现有资源配置情况实现电网用电、发电和配电的管理,继而使电网的运行得到优化。

2 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微电网设计规划

在主配电网接入微电网时,需要面对微电网接入位置的选择、接入点功率的交互约束和分布式电源种类繁多等多种问题。而想要顺利进行微电网的接入,就需要将这些因素纳入到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设计考虑范围。所以,由于需要考虑主动配电网和微电网这两个系统的设计问题,就需要实现对二者的双层综合规划设计。其中,主动配电网与微电网网架的规划应该划分成两类,即长期规划和中短期规划。而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规划也应该有两个方面,即技术方案设计和接入效益分析。

在长期规划设计中,需要对电网运行的负荷需求、网络拓扑扩展、经济性和灵活性等多个因素指标进行分析。在短期规划中,要对电网可靠性、运行成本、网络损耗和建设环境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技术方案中,需要分析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类型和储能配套等问题。而在效益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电网运行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问题进行分析[2]。实际上,由于微电网接入后主动配电网将成为互动性较强的网络,所以需要涉及多层次、多模式和多约束的规划设计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合理进行微电网的接入。

就目前来看,主要开展的规划设计工作主要有几类,即分布式电源互补性设计、电网多层次网架结构设计和多目标的微电网选址定容与优化配置等工作。

3 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微电网的控制

随着大量微电网的不断接入,主动配电网的结构将发生改变。同时,随着微电网的分布式特性的增强,其对主动配电网的渗透程度也将越来越深。而此时,只有做好微电网群的协调控制工作,才能够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从而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就目前来看,用于进行电网中微电网群控制的方案有三种,即集中式控制、分布式控制和集中-分散式控制。其中,集中式控制是由一个主动配电网控制中心进行各微电网的控制。该中心需要收集所有电网的信息,并制定相应的发电计划,以便对电网群的能量输出进行控制。而这种控制方案虽然可以实现对电网的优化调度,但是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信息,所以需要有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分布式控制方案中则包含多个微电网控制中心,可以收集本地微电网信息,并对本地微电网进行控制。而采取这种控制方式将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但也会导致微电网之间的协同运行难以实现。

此外,还可以使用集中-分散式控制方案进行电网的控制。具体来讲,就是由各微电网控制中心进行微电网的控制,并由主动配电网控制中心进行所有电网信息的整合,然后通过向各微电网控制中心分配任务实现对整个电网的控制[3]。而使用该种控制方案,可以使电网运行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扩展性。

4 在主动配电网中运用微电网技术的效益

利用微电网技术进行分布式电源的接纳,给主动配电网的运行带来了更多效益。

首先,利用微电网技术使不同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兼容和扩展问题得到了解决,从而使主动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其次,各类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易引起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变化,继而影响到电网电压质量和稳定性。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为主动配电网提供了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各类电源和储能装置的协调控制,从而使电网的电力质量和稳定性得到了改善。

再者,运用微电网技术就地为负荷供电,使过去长距离输电产生的网损得到了减少。同时,通过对各类电源和储能装置进行合理布局,主动配电网也利用微电网技术实现了对配电网潮流的优化调控,从而通过降低电网网损给自身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此外,在微电网并网与主动配电网的共同运行的情况下,即使发生电力故障也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电能,所以使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因此,在主动配电网中进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实际上为电网运行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结 语

总而言之,做好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微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可以使主动配电网的能源利用率和稳定性得到提高。因为微电子技术的使用可以将分布式电源多余的电能通过主动配电网传递给大电网,并且实现对主动配电网内部的可控电源和不可控电源的协调管理,所以可以为主动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本文对在主动配电网中使用微电网技术的问题展开的分析,可以为实现稳定、安全和低碳的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孙鸣,骆燕,谭佳楠.主动配电网运行模式对微电网可靠性的影响评估 [J].电力建设,2015,(1).

[2] 董开松,谢永涛,贾嵘,等.面向主动式配网的微电网技术探究[J].高压电 器,2015,(6).

[3] 尤毅,刘东,于文鹏,等.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网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电网技术;主动配电网;具体应用

引言

随着电力事业发展壮大,大电网与分布式发电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为了有效调节两者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的优势,相关技术研究人员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微电网发电系统由储能装置、分布式发电及控制装置等构成,本身实现自我管理与保护,平时既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是我国电力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微电网相关概念

1.1 概念分析

世界各国研究微电网的重点不同,造成各个国家对其定义存在差别。我国学者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将微电网定义为:微电网指的是合理承担该地区中小型传统发电模式及分布式电源的分派,给周边提供电能的一种特殊电网,相比于传统电网,微电网有着独立运行的特点。

1.2 特点分析

储存能量与分布式发电融合形成微电网技术,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微电网通过单点接入大电网,在电网端微电网可以控制发电负荷与单元,充分利用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互补特性,提高能源吸收效率,降低大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影响;处于并网运行模式下,微电网可以给负荷提供电能,主电网也可以提供电能,当电网故障或电能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微电网可以在主电网运行时主动断开,作为单独电网运行;微电网运行时惯性极小,因此可以忽略掉,分布式电网随着能量需求的变化无法满足现阶段电能需求,微电网可以通过储存电能平衡能量[1]。

2 微电网接入主动配电网的构造

通过构建完整、独立的微电网介入结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效管理主动配网,大幅度降低主动配电网电力传输时造成的额外能量消耗量。微电网接入构造为实现两者并行使用,连接主动配电网与微电网时采用相关节点。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接入构造如图1所示,通常情况下,微电网接入主动配电网的构造极为特殊,这种结构除了可以紧密联系两组配电网外,还可以有效调控不同种类电源与储能装置[2]。

3 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技术的应用

本部分主要阐述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应用优势。

3.1 提高分布式能源有效利用率

该技术整合各类分布式电源时依据相关特点进行,对扩展问题与兼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微电网技术对配电网功率双向流动方向与大小进行有效调节,实现柔性消纳分布式能源的目的。微电网中采用的分布式电源功率可以调节,比如实际中常见的热电联产微型汽轮机等,保证供电正常的基础上,利用微电网电力管理系统将多余能量利用主动配电网输送到其他电网、微电网系统与各负荷中,达成充分使用电力资源的目的。因此实际中主动配电网中应用微电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各种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3.2 促进配电网电压质量提高

主动配电网中存在很多储能装置、分布式电源与主动负荷集群,造成整个配电网电压分布时刻处于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复杂多变,几乎没有规律可循。电压在分布式电源分散性与随机波动性的影响下出现稳定差,电压质量受到接入与退出过程的影响,直接影响到配网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主动配电网中电压不稳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微电网技术在解决配电网电压问题的基础上,有效支持分布式电源等并网运行,具备的电压协调控制功能可以控制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与无功补偿装置的参数,促进与主动配电网接口处电压相关参数控制的增强,具备的平滑切换技术降低电压不稳情况出现的概率[3]。

3.3 有效降低主动配电网网耗

联用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可以为附近负荷供电,长距离输电造成的网损可以进一步降低。配电网中原有的无源网络在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与相关负荷的作用下转换成交直流混合使用的有源网络,对配电网潮流分布进行重新调整。如果电源与储能装置布局不合理,直接影响控制配电网潮流,难以实现降低网损的目的。因此要合理分布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与负荷,在通过单点连接方式与主动配电网进行连接,主动配电网可以有效调节供电功率。除此之外,微电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运行模式进行优化,实现优化调节潮流的目的。

3.4 促进主动配电网可靠性提高

一般情况下配电网可靠性受到分布式电源并网使用的影响,造成用户用电质量下降,同时功率双向流动造成潮流分布不确定性的增加,出现误动常规继电保护装置的问题。微电网与主动配电网并网运行处于正常状态时,可以有效保障用户用电需求与用电质量,而当运行中出现故障时,可以切换到孤岛运行状态,确保分布式电源供电的连续性。调控电力电子固态开关同样可以达成配电网网络重构与转移负荷的目的,共享微电网供电功率与信息。除此之外,还能有效防止电网检修与电网故障引起的断电问题,促进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3.5 降低主动配电网运行管理难度

大部分分布式电源可控性能偏弱且分布分散,为保证微电网协调运行需要对相关能源进行协调供电。对于用户正常供电、实时电价信息与可选择经济用电等问题,造成配电网运营管理难度相对较大,造成配电网能量信息难以控制。应用微电网技术可以有效整合分布式电源与相关用户,将微电网技术作为智能单元接入主体电网,降低主动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与用户的控制难度。微电网技术也可以通过主动配电网传递相关实时参数与运行状态信息,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与经济性[4]。微电网依据配电网的需求与运行目的,有效调控微电网与主动配电网的能量传输。与此同时,微电网还可以充分考虑符合需求、天气情况等相关参数,调节分电源、储能装置与负荷,确保微电网调度控制的有效性。微电网系统通过微电网进行监控,及时将监控信息传递给相应控制中心,降低电网系统运营管理难度。

4 结束语

微电网技术是我国现阶段电力事业的研究重点,该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灵活与环保等优势,因此在我国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开始全面规划设计微电网技术,对该技术进行大范围推广,我国主动配电网中应用微电网技术取得一定的成绩。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电网技术会实现新的突破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田方媛,张岩,徐兵,等.多系统框架下的主动配电系统故障诊断[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06):112.

[2]曾鸣,彭丽霖,王丽华,等.主动配电网下分布式能源系统双层双阶段调度优化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06):34.

[3]王颀,于涛.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源端维护技术[J].通讯世界,2016(12):45.

电网技术范文第8篇

采用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可保证电力系统的快速、高效、稳定运行,使线路电压达到区域内的标准水平,并使电压约束地区的电网损耗降至最低;网络分析功能包括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网络拓扑等。这些功能可确保智能电网系统的网络分析功能与实时监测功能完美结合。在具体应用中,应实时应用动态系统软件分析在电网中传输的实时数据;运用动态研究软件,并检查、分析;运用规划应用软件预估电网今后的运行状态,从而加以控制系统,并提升系统的性能。

2智能电网技术的价值

通过上述可知,因智能电网具有安全性、高效性、环保性等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这正是智能电网技术应用于电网调度系统的价值所在。

2.1改善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应用于电力系统,这样做不仅使电力系统适应了市场资源配置的需要,也实现了电力技术的重大创新和进步,明显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地整合了电力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的电网技术、设备、管理体系得到了发展,推动了电网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智能电网系统还具有强大的自愈功能,在元件产生故障时可自我恢复。

2.2改变生活方式

21世纪,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价值理念,而智能电网的加入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它为推动城市向智能化、一体化发展,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智能电网系统可有效实现对用电系统的远程监控和实时动态控制,并可以进行自动抄表和对账服务,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生活。2.3促进社会建设智能电网技术应用于电力调度系统,表面上是电力企业内部的技术革新,实质上却是对国家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的有力契合,因为它不仅能逐步扩大电网功能,还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智能电网系统贯穿于能源生产、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智能电网应用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2.4绿色能源开发

智能电网以其先进的控制和运输技术,满足了清洁能源大规模、大批量输送的需求。因此,智能电网在完善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标准的同时,有力地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容纳和接受能力。此外,应在特高压输电和柔性输电技术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基地网架结构和送端电源结构。智能电网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对清洁能源合理调度的目标,并使能源运行的经济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3结束语

随着新一轮电力工业革命的发展,智能电网技术不断推进着我国的电力事业,我国政府也正在致力于能源战略的调整。智能电网技术的推出和应用是时展的产物,它将推动我国电网调度实现智能化、技术化和科学化,并实现电能输送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因此,应加快研究和应用智能电网技术,以提高电网调度系统的智能水平。

电网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微电网技术;主动配电网;应用

1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接入构造分析

技术人员通过构建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微电网接入结构,进而通过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对主动配网实施有效管理,并降低主动配电网对电力传输造成的额外能量消耗。微电网的接入构造是采用相关节点将主动配电网以及微电网紧密连接,确保两者可以并行使用。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接入构造如图1所示,一般而言,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接入构造结构较为独特,这种结构可将两组配电网有效联系结合,并将不同种类的电源以及储能装置进行有效调控[1]。

2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应用分析

2.1加强主动配电网对分布式能源的利用效率

该技术主要根据各种类型的分布式电源的相关特点进行整合,进而有效处理其扩展以及兼容问题。微电网技术也可调节主动配电网功率双向流动方向和大小,进而达到分布式能源的柔性消纳的目的。微电网多使用功率可调节的分布式电源,诸如应急供电柴油发电机组、热电联产微型燃气轮机等,其在基于保证用户正常用电的前提下,利用微电网电力管理系统将多余电量利用主动配电网输送给其他电网、各个负荷以及微电网系统,进而实现对电力资源的充分使用,因此微电网技术有助于主动配电网对各种能源的利用效率。

2.2提高主动配电网的电压质量以及稳定性

主动配电网中的很多大量分布式电源、各类储能装置以及主动负荷的集群接入,导致电压分布发生较为复杂变化。分布式电源的分散性以及随机波动性会造成电压的稳定叉,而接入和退出过程也对电压质量带来不良影响,从而严重影响配网设备的运行寿命,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对主动配电网中电压不稳定的问题加以控制。微电网技术可有效支持分布式电源等并网运行,也可解决配电网电压问题,其电压协调控制可保证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参数控制,从而增强其和主动配电网接口处电压的相关参数控制,同时其平滑切换技术也可降低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配电网造成的电压不稳[2]。

2.3保障主动配电网中谐波治理以及无功补偿

分布式电源主要采用并网逆变器和电力电子装置实施并网发电,其使用的PWM双向变换器所产生的谐波电流会给配电网带来严重的谐波污染。同时非线性负荷以及功率变流器大量应用也导致相应的谐波以及广义无功问题。微电网技术的使用可以为各个用户负荷提供相应的定制电力保障,同时微电网中定制电力技术的关键设备与微电网柔性并网运行控制技术,两者都可有效处理谐波以及无功相关问题。

2.4降低主动配电网网耗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联用可为附近负荷供电,这样可有效降低长距离输电造成的较大网损[3]。而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相关负荷可将配电网原有的无源网络转换成交直流混合使用的有源网络,进而重新调整配电网的潮流分布。但电源以及储能装置布局的不合理,会影响对配电网潮流的控制,从而未能达到减少网损的目的。微电网技术主要是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以及负荷实施合理布局,再将其作为单点连接到主动配电网,这样使得主动配电网可对供电功率实施有效调节。微电网技术还可优化运行模式,其可实现对潮流优化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分布式能源柔性就地消纳的目的。

2.5提升主动配电网可靠性

通常不可控分布式电源并网使用会对配电网可靠性带来不稳定影响,进而降低用户用电质量。而功率的双向流动也对应提高了潮流分布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常规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问题。正常状态时,微电网与主动配电网并网运行可有效保障用电需求,而出现故障问题时,其可转换为孤岛运行,从而保障分布式电源的连续供电。同时电力电子固态开关的相关调控也可达到配电网网络重构以及负荷转移的目的,并保证微电网供电功率以及信息共享。其还可防止电网检修以及电网故障引起的大量电源离网以及大面积断电问题,进而有效提升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6降低主动配电网运营管理及控制难度

很多种类的分布式电源可控性能相对较弱且分布较为分散,这样需要对相关能源进行协调供电,进而保障微电网可以协调运行。而保障用户正常供电、实时电价信息以及可选择经济用电这些问题,使得主动配电网运营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并且难以控制相关配电网能量信息。微电网可对分布式电源和相关用户进行有效整合,其可作为智能单元接入主体电网,从而有效减少主动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以及用户的控制难度。微电网也可为主动配电网传递相关实时参数和运行状态信息,进而保障电网的稳定供电以及经济性。微电网依据配电网需求以及运行目的,对微电网以及主动配电网的能量传输实施有效调控。微电网还可参考负荷需求、天气情况、电价和气价等相关参数,对分电源、储能装置和负荷实施相关调节,进而有效保证微电网的调度控制。微电网主要对微电网系统实施有效监控,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再传递给相应的控制中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电网系统运营管理难度。

2.7提高用户满意度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大量应用,其对各个电力公司对用户的服务质量有较高要求,而用户满意度则为衡量相关供电质量的主要标准。微电网管理系统可对光伏发电量、用户用电情况、电能储存状态以及售电入网等方面实施重点监控,并使得其制定出相应的较为经济的用电、售电以及电能存储模式,进而保证相关用户得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当天气条件较为恶劣时,微电网可对主动配电网配电以及储能装置实施协调发电,从而有效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特别是配电网发生故障导致供电中断时,微电网可转换成孤岛运行模式,其可对各个电源以及储能装置进行调控,进而提高用户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

3结束语

通过文章对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接入构造,以及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应用分析,不难看出,将微电网技术用于主动配电网并网运行,该技术可保障主动配电网的正常运行,并提高配电网的实际运行效率,进而大幅度保障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但微电网接入主动配电网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措施才可优化提高主动配电网的实际运行质量,进而实现各方经济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苗宏,董星亚,刘笑晗,等.微网并网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2].基于储能系统的APF和虚拟电感联合补偿微电网电压暂降[D].湖南大学,2013.

[3]许鹏.分布式供电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电网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网调度系统;智能电网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被当作是我国的基本战略之一,电网调度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我国已经对其进行了非常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非常不错的成果。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就是取得的重要成果中的一个,该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功能,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对该技术的深入开发和研究,使之广泛地应用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一、电网技术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电网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使得传统的电网调度系统很难满足现在的技术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电力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深入,为电力调度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2)在电网的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中会接入规模比较大的间歇性的电源,这样就增大了电网调度的难度;(3)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技术的广泛应用,就需要更新传统的电网调度系统,开发更加智能化的调度系统。由于目前理论水平的限制,电网调度系统并不具有特别高的额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水平,整个的调度系统的决策并不是行综合角度出发,没有对整体进行整合。电网调度系统今后主要的发展目标就对调度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断地进行完善。不断地应用各种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网络以及通信等技术,是电力调度系统拥有更好的准确性以及快速的操作性。智能调度技术步进能够整合和提高WAMS以及EMS的系统功能,同时还为建立网络数据库以及电网的顺利运行打下很好地基础。

二、电网调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网调度系统主要有两种系统,一种是OMS系统,一种是EMS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EMS系统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控,是一种调度自动化的能量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有多个子系统,例如WEB子系统、DTS子系统、高级应用系统、监控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又包含还有不同的部分来实现不同的功能。OMS系统是一个能够进行省地一体化调度的系统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对各个专业进行管理,例如可以同时对计划管理、方式管理、通信管理、自动化管理以及调度管理等的线上管理,并能够实现与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连接。

智能电网是一种拥有高科技水平的新型的电网,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比较高的安全系数、环境污染比较小、能耗比较低等。欧美国家是智能电网技术的发源地,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受我国电网建设自身水平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主要致力于发展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包括大型电网的使用、智能变电站以及特高压输变电的控制等技术方面。不断地提高电网抗干扰的能力,另外还能够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对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地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地发现并解决发生的问题。

三、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1.对电网实时监控

电网调度技术是整个电网管理系统最基础的技术,其中电网的实时监控包括很多方面的功能,例如记录事件发生的顺序、处理历史数据以及多源数据、对于发生事故的追忆、电网运行状态的控制和调节、采集和处理数据、图形的显示等等。

2.对于变电站的集中监控以及设备信息的管理

变电站的集中监控通常是为了在没有工作人员值班的条件下,变电站集中地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和监测,保证各个模块正常的功能运行。变电站的集中监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监控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2)对不同责任区的监控以及对信息的分流;(3)防误闭锁以及操作的预演;(4)定时的模型建立以及显示等。设备信息的管理在这里主要是指对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是在电网的故障分析和处理上综合应用调控一体化系统,为了保证我们需要保护的信息和电网的调控系统在一个应用平台中,提高电网调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我们就必须要对接受的数据进行设置以保证该系统能够正常接受发电场的信息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信息。

3.综合智能分析与警告

综合智能分析与警告是一个综合的、统一的预警平台,是为了电网发出预警的应用以及对电网的监控进行综合统一,然后使用统一的格式来对信息进行描述、接收以及汇总。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同时描述汇总所有的警告信息,同时还能够根据每种信息的不同特点对信息进行合理地分类和整理,信息的处理量也比较大。

4.网络分析功能以及电压自动控制的应用

电压的自动控制是为了使电网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保证该区域内的运行和输送的电压符合规定,降低电压约束区域的电能的损耗,使关口功率的因素处于最低值。网络分析功能是由很多的功能模块组成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实时监控功能以及网络分析功能的一体化建设,其基本功能模块主要有调度员潮流、状态估计以及网络拓扑几个功能模块。网络分析功能软件的运行方式有3种,即规划状态运行方式、研究态运行方式以及实时态运行方式。规划态运行软件是对电网以后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好的控制方法来提升系统的性能;研究态运行方式把电网目前的运行状态和以前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和分析;实时态运行方式是指实时地分析电网运行中的数据,并分析其安全性能。

四、技术展望

目前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在技术上虽然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市场化的改革不断地深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环境的不断恶化等,都对电网的调度系统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因此我们还需要对此做更深入地研究。

1.电网模型以及变电站模型之间的互动映射技术。这两个模型之间的转换一直都是很多相关的专家试图研究突破的地方,都是电网中的一次设备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不进行转换而直接映射,但是对于如何实现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和映射,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

2.实时服务协议。SOA中主要的访问方式是以文本的形式进行的,这种访问方式不仅效率比较低,而且也不支持实时服务。实时通用服务协议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研发的,主要使用的是二进制的编码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动态自定义,不仅能够兼容其他类型的实时通信协议,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比较强的实时性、机制比较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

3.安全免疫技术以及可信的计算技术。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主要是由5个基本方面所组成的,分别为安全管理以及物理安全、基因安全、本体安全以及结构安全,这5个基本方面一共可以划分为11个层次。结构安全一共可以划分为纵向认证、横向隔离、网络专用以及安全分区4个层次;基因安全在可信计算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版本管理以及安全免疫;本体安全一共可以划分为芯片没有恶意的指令、机器没有恶意芯片、软件没有恶意漏洞以及没有恶意软件4个层次;物理安全指的是对所涉及的比较核心的业务和数据进行备份;安全管理是指对所有的核心业务进行的管理。

4.对于短期电力市场的优化。目前我国的电力发展情况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其中的发展过程也比较的曲折。虽然目前我国在不断地进行智能电网的建设,并且能够进行短期的电力运行,但是对于实际的运行情况还没有进行具体地考察,也没有形成比较明了的市场规则。我国在多级电力市场以及多时段之间没有很好地进行协调,这都是需要进行分析研究的问题。

结论

我国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电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电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应的智能电网技术也必将是未来的主要技术,或许会成为电力行业的一场工业革命。新能源战略的出台更是使智能电网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电网的调度系统中,智能电网技术不仅能够进行双向的互动,可以实现配电的动态拓扑以及网络监控和自愈等。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智能电网技术在电网的调度系统中是非常有效的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东霞,姚良忠,马文媛.中外智能电网发展战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31):1-14.

[2]于慧苹.智能电网技术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0):140.

上一篇:车床卡盘范文 下一篇:家电网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