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购范文

时间:2023-03-03 02:35:09

家电网购

家电网购范文第1篇

从现阶段看,将电子商务作为产品分销渠道成为当前我国多数家电网购平台存在的最大意义。

就算没有错过电子商务的班车,也未必一定能从网络购物上分得自己的一杯羹,这话可以用来提醒大举进军家电网购领域的家电制造企业、零售企业和B2C运营商们。看看近来家电市场掀起的一股电子商务风,就不难理解国内家电网购市场多方角力的竞争格局了。

但从本质上讲,这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的实体反映,看似繁荣的背后很可能是全球美元过剩背景下国际资本为寻求利差而争相涌入中国所带来的一种虚假繁荣。这一过程中部分企业脱离产业发展实质的举动搅乱了整个家电产品流通体系,或将加剧家电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危机。

事实上,电子商务并不是简单的网上销售产品的平台,而是一个感知、收集消费需求的工具。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的重要渠道。对家电业而言,网络购物是今后电子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渠道形态,网购可以完整记录消费者在网络上的购物过程、需求及售后反馈,透过这些数字化的消费轨迹,网络销售商可以分析得出消费者的准确需求并反馈给相关制造企业优化产品,这是家电网购渠道存在的基础意义所在。

单纯将电子商务作为产品分销渠道的想法是相当幼稚的,而从现阶段看,这却成为当前我国多数家电网购平台存在的最大意义。

不论是传统家电流通渠道还是新兴的家电网购渠道,都是产品流通渠道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任何渠道的本质都是向消费者输送产品的流通通道及收集消费者个性需求的通道,任何脱离这一市场定位的企业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流通渠道。而就目前产业发展现状看,国内大多数家电网商仍停留在产业初级阶段,基本作为简单的“杀价平台”存在,并未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成熟商业模式,更不用谈及发挥产品流通渠道以及消费需求收集通道的双重作用了。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以低成本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福利最大化的产品与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家电网购渠道必须扮演收集并迅速满足用户需求的纽带作用,最终提供兼具功能性与差异性的产品与服务。家电网购企业应该是实现产业链整合的有效平台,依托准确记录并分析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迅速整合产业链资源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这才是家电网购企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毫不夸张地讲,单纯停留在依靠外部融资实现发展的模式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无法快速构建起核心竞争力并放大平台流量以实现规模效应,以“烧钱”方式支持其发展的投资方及合作厂商将不会任由其发展下去,最终很可能陷入“融资―亏损―再融资”的恶性循环。

家电网购范文第2篇

国家邮政局官方网站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国家邮政局共受理快递业务有效申诉1.12万件,2012年,这一数字则变成13.74万件。3年的时间,有关快递的申诉量暴增了约12倍,且每年都占当年有效申诉总量的90%以上,在2012年甚至达到98.3%。其中,因快递公司从业人员鱼目混杂、暴力分拣等因素造成产品损毁引起的投诉约占20%~30%,且损毁的年增长率超过240%。尤其是家电、陶瓷等易碎商品,其损毁的比例及增速更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良好互信关系,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主要服务于网购交易平台的快递行业而言,其商品流通的安全性存在着很大纰漏。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考虑在当下的运输环境条件下,商品网购包装的设计究竟该如何定位,又该如何评价。

而在传统的家电行业,“触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家电产品价值较高,对流通环境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家电网购包装的安全性能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家电网购包装的设计新需求进行探讨,抛砖引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指点海涵。

家电网购包装的新定位

不一样的购物平台、更加严苛的流通环境,预示着家电网购包装设计定位的新变革。

此前,我们在进行家电包装设计时,通常会从保护性、便利性、销售性三方面的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在国外市场,家电产品通常是带着包装一起进行展示、销售的,因此在出口家电包装的设计中,我们会特别考虑销售所占的权重。很多出口家电厂商在包装箱表面的图形、色彩、文字这三大元素的构成形式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包装是家电品牌系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这一套方法和理论似乎并不适用于家电网购包装。网上购物不同于商场购物,商场购物对商品及包装的可展示性会有一定的要求,那些能促进销售的包装设计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的好感。而我们在网店挑选微波炉、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时,直面的是家电本身,通过卖家附上的相关介绍信息来了解产品,压根就不会关心包装是否精美,常见的做法是在购买说明中添加一些嘱咐卖家“包好一点,别摔坏了”之类的话。换言之,网购家电时,我们更加看重家电流通过程中的包装安全性。

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家电产品的流通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且不可控,快递企业的参差不齐加剧了商品运输环境的风险性。因快递公司管理系统的不健全、快递员操作的不规范引起的家电受损、偷换现象不在少数。

因此,家电产品的网购包装与普通销售包装有必要进行区分。家电网购包装的“专属”定位,导致产品从出厂时的包装就与传统家电的线下包装“分道扬镳”。家电网购包装应遵循“包装保护性能至上”的原则,确保出厂、运输、装卸、存储、分发、二次包装、快递送货等各环节的商品安全性。这样,那些原本用于装潢设计、印刷上的费用支出,则完全可以并且应该投入到运输包装的保护性设计上。

需要关注的设计要点

1.流通环节的基础性研究

流通环境的特点决定了网购家电采用的运输包装类型及评价方式。而当下流通环境的恶劣性,要求我们更应对此加以郑重考虑。目前,很多大型企业已开始加强流通环境数据的收集、研究,如路谱采集等,以制定更加适合的包装结构及评价体系。

2.包装缓冲结构方式的改进

考虑到当下国内网购市场的特点,今后家电网购包装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将由整体缓冲设计转变为以局部缓冲与重点缓冲设计为主。家电产品的不同部位需要采用不同的缓冲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性和经济性。

3.不容忽视的防震功能

实际流通环节中,很多家电产品破损案例的调查与分析表明:随着运输设备和装卸技术的发展,冲击已经不是产品破损的主要原因,振动的破坏作用正日益凸显。但目前防震包装技术仍存在很多漏洞:缓冲包装设计完成后,大多数技术人员只校核包装系统是否会发生共振,或只是利用隔振原理进行被动隔振设计。技术人员通常只是利用冲击脆值进行一次超越损坏测验,只要商品在该次测验中未被损坏即视为包装合格,而实际上很多元件是在重复载荷的条件下发生损坏的。

4.包装设计的人性化

除了要遵循家电网购包装保护至上的原则,设计人员也需要酌情考虑一些人性化因素。对于部分重量大、体积也大的家电产品来说,设计的包装如果不便于搬运,就会增加不规范搬运的可能性;如果包装拆卸过于繁琐,就会影响到产品的签收。所以,在家电网购包装上可适当增加易搬运、易拆卸的功能。

评价体系需要符合实际流通环境特点

如何确定我们设计的家电网购包装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国内针对包装保护效果评价的标准,如空调类GB/T 22939-2008、GB/T 1019-2008等,几乎都是模拟单一的环境应力运输实验。而就当下的流通环境而言,现有的运输包装设计评价体系显然已经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商品网购包装的保护效果。

相比之下,国际安全运输协会的ISTA 3A标准,大型国际化物流快递公司 FedEx结合本企业实际流通环境推出的企业标准等,个中谈及的评价方法都具有更大的启示作用。

ISTA 3A标准按照运输过程的作业顺序,设置了温湿度处理、跌落、随机振动、撞击等模拟实验,其实验参数的严格程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例如,为掌握包装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性能的变化趋势,ISTA 3A标准专门设置了温湿度处理实验,通过不同的温湿度参数的搭配,以模拟极寒、严寒、湿热、干热、酷热、极热等极端气候。针对不同的包装结构及重量,ISTA 3A标准专门设置了不同的跌落方式、跌落高度及跌落次数。另外,针对高海拔大气环境特点,该标准还设计了低气压下的随机振动实验项目,可根据实际流通环境有选择性地进行该项实验。ISTA 3A标准采用的是随机振动实验而非正弦振动,这是因为随机振动实验更加切合实际流通特点,且振动频谱的设置也综合了多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既有模拟托卡和小型货车运输的频谱,也有模拟空运的频谱。由于实际运输时,大部分货物顶部叠加有重量,因此该标准还增设了振动实验时样品顶部需放置模拟负载这一要求。

FedEx推出的企业标准更多地是从本企业的实际运输情况出发,设置了有针对性的模拟运输环境测试项目,如跌落、振动、堆码、冲击等。它在ISTA 3A标准的基础上,调整和删减了一些与本企业运输实际环境不匹配的测试项目,如低气压振动实验、多面载荷振动实验、多角度跌落实验等。这种做法在保证包装保护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节省包装设计成本。

ISTA 3A标准及FedEx企业标准,两者各有特色。国内的家电品牌商可根据国内及自身实际的流通环境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运输包装评价体系,这样既能保证包装评价的可靠性,还能降低不必要的模拟实验引起的成本。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对于家电网购行业的良性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家电网购范文第3篇

天气冷了,睡前泡泡脚;气候干燥,时不时开下加湿器;如果十月十一月刚刚为家里换了软装,有些新味道,这个时候一台空气净化器真可谓是恰到好处,不能不提。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豆浆机、紫砂煲、酸奶机、面包机、煮蛋器、足浴盆、按摩器等等,它们填充在生活的细节里,虽非必须却能滋润每一天过日子的你。

是网购或者去卖场?

网购踩点:京东商城、新蛋网、库巴网

卖场踩点:苏宁、国美、工贸家电

大卖场里的这些小家电品类不多。相反的,网上商城一搜,结果显示的相关产品非常多。据称,最初这类小家电兴起时,卖场也卖过一阵,但销量不好,就被撤下去了。而且对于经销商而言,卖场的年金也直接影响销售利润。

无论您购买何种家电产品,只要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头天下单一般都会在第二天进行配送,仅凭这一点来看,一般的传统家电卖场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效率。

其实,不仅是网上商城,在线下实体店购买家电,退换货时同样需要跨越检测门槛。即使具有检测资质的厂家售后服务中心就在消费者的家门口,如果厂家的售后人员不肯提供检测报告,消费者退换货就会遭遇到渠道商与制造商之间的扯皮。

养生家电各产品价格差异大,品牌多,可供选择的范围也很大。相比较常规家电而言,养生家电在外观上的受关注度更加明显。

电子商务一直以来被视为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消费方式,养生家电大部分以小家电为主,而小家电标准化、体积小等特性使得其电子商务发展的可能性更容易实现,传统卖场进军网上发展也是一例注解,但电子商务仍发展得不完善,喜欢接受新生活方式的人们可以尝试网购,谨慎注意即可,心态保守的人去卖场会更适合。

番外篇

从目前的家电网购渠道上看,除了淘宝电器商城、京东商城等大型的B2C电商平台,苏宁易购、国美电器网上商城等家电连锁电子商城之外,很多的家电厂商比如海尔、康佳等也都纷纷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家电网购的趋势越来越凸显。然而现阶段的家电网购,“退换货”成了消费者的难题。既要网购又要省心,如何能做到?

要选择行业内信誉度高且有良好口碑的网上商城。

最好选择具有本地配送及售后服务能力的卖家(包括网上商城)。

需要使用者事前清楚地了解电商的服务规范和操作流程。

开箱验货后再签回执。消费者签收前一定要先开箱查验商品是否完好无损,与自己所订购的商品是否相符,由出售方当场试用,发现问题迅速取证,及时向商家反映,为事后维权提供证据。

家电网购范文第4篇

细分到家电品类,从图1中可以看出整个家电市场中占比最大的是白色家电(包括冰箱、冰柜、洗衣机、空调),占比排名第二的是通讯产品(手机),位居第三的是包括电脑在内的IT产品,其次是黑电产品(以彩电为主),再次是生活、厨房电器等。从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家电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有些品类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增长。预计未来通讯产品的比重有可能会超过白电市场的比重。

进入2012年,在中国家电处于低谷的背景下,家电巨头们的目光齐齐转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这张“网络王牌”在家电行业艰难时期能得到企业的青睐,一定是有它的“过人之处”。具体到家电产品特别是大家电产品在电子商务渠道中销售的情况,根据中怡康咨询集团对线上与线下市场监测数据,线上家电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明显特征:

特征之一:线上家电产品的销售处于高增长阶段

在当前传统渠道家电销售遇冷的情况下,线上销售持续高速增长,从中怡康咨询集团对全国900个市县7000多门店线下销售的监测数据来看,2012年1~2月份多品类同比增速出现下滑,但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网络销售则增势迅猛,如冰箱猛增261.7%,平板电脑增长达166.3%,洗衣机增长为138.5%(见图2)。

特征之二:线上高端产品同样备受关注

据中怡康咨询集团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2月线上高端产品销售状态非常好,以京东商城的销售数据为例,从主要品类高端产品构成来看(见图3),3D电视覆盖率达23.6%,LED电视的覆盖率高达71.8%,滚筒洗衣机占比达32.2%,三门冰箱的占比达35.7%,变频空调占比为29.4%。这些数据说明,网购市场对高端家电产品同样有着很大的需求量,各大厂商应重视这一需求特点并把握下一步的发展机会。

特征之三:主流家电品牌齐聚网络

海尔、海信、TCL、美的、格力、格兰仕、索尼、三星、西门子、松下、夏普等品牌均与京东形成战略合作,这些品牌在线上线下的市场份额均表现不俗,可见市场主流品牌厂商十分看好电子商务,这些品牌同样也得到电商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时,一些在线下发展空间有限的二三线品牌,借助与京东商城等这些B2C平台的合作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比如说冰箱中的奥马,在线下渠道起步较晚,线下市场主要集中在三四级市场,但在借助京东商城等B2C平台获得了更广阔发展空间。

特征之四:线上消费在一线城市地位举足轻重

以平板电视在京东商城销售为例,2012年1~2月平板电视北京市场京东份额占比达到14.0%、上海达9.2%、广州达7.1%、成都达6.6%(见图4)。由此可见,在这些一线城市当中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B2C电子商务平台在家电品类的销售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细数电子商务在家电市场四点良好表现,可见家电产品尤其是大家电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启动虽然起步较晚,但市场表现突出。回顾15年前家电连锁发展初期,国美走出北京开店时,很多企业一度抵制国美电器,但时至今日没有哪个品牌不重视家电连锁渠道,这说明一个新兴事物的兴起是需要时间来了解与认可的。对于家电品牌商来说,互联网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电子商务这个新兴销售渠道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得到众多供应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客观来讲,2012年家电行业面临的压力较大,这包括部分产业产值过剩、库存积压,其中空调尤为明显。但这些利空的市场环境下也有很多产品呈增长态势,如厨房、生活电器市场增速均超过10%。虽然部分家电产品整体市场规模增速可能呈下降趋势,但相信其线上业务还会保持高速增长,我们亦相信家电线上销售市场比重会持续扩大。中怡康咨询集团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在国内家电1.2万亿元的规模中,有10%是通过网购产生,到2012年预计这一比例将达到12.3%。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销售渠道会在2012年乃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以内保持一个快速的增长趋势。

(责编连小卫)

请您的眼睛看过来

上期回顾

线上线下业务的无缝对接

五一家电零售市场需求趋势

理顺流通环节为新品上市提速卫浴品牌做净水的几点建议

下期展望

区域经销商大会怎么开

浴室暖中央“革命性”性的卫浴电器

厂商相辅助走好路

家电网购范文第5篇

目前,国家电网作为中国企业在菲律宾的最大投资商之一,在菲拥有超过百亿元资产。5月17日,国家电网内部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随着中菲之间关系的紧张,公司内部也确为此担心,毕竟菲律宾项目对于公司“走出去”战略有标杆的作用,也在后来参与巴西等国家输电业务中有参照作用。

政治风险不可控

实际上,这并不是国家电网在菲律宾项目首次遭阻。最初国家电网在收购菲律宾项目上,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中间曾遭遇重重压力,其中来自菲律宾国会的压力最大。即便是采用招标联合体方式,在招标结束后,仍有菲律宾国会议员持续反对政府把电网的经营权授予有中国国家电网参加的联合体。

事实上,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除了要警惕经营风险外,最大的风险则来自政治风险。虽然,国家电网是菲律网国家电网(价值39.5亿美元)最大的单一股东,拥有40%的股权(实际投资额为15.8亿美元),但另外两家菲律宾企业则各自拥有30%股权,联合体实际控制方还是菲方。

而这也是国家电网在收购菲律宾电网不得以的“妥协”。因为当时菲律宾国内反对中国企业控制其电网的声音过于强大,反对的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电网的控制权一定要在自己人的手上。

现在看来,国家电网在菲律宾的资产,不能受到妥善保护的的关键,也恰恰在控制权上。不过,虽然国家电网让出了菲律宾电网的实际控股权,但该项目还是被广泛认可,因为项目很关键的因素是带动了国内电力设备的出口。仅在运营菲律宾电网的第一年,国家电网为其所做的设备更新换代,就从中国采购了5000多万元的电力设备。

虽然有诸多有利条件,但该人士也承认,政治风险是公司所有海外项目最令人担心的部分,这是不可控因素之一。

标杆项目的未知数

现在看来,菲律宾项目除了作为国家电网的标杆项目外,还给国家电网带来了比较优厚的投资回报,这也是国家电网坚定“走出去”战略的基础。

不过,与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不同,国家电网收购菲律宾电网资产既不是去收购矿产,也不是去借鉴成功经验,而是要把在中国运营成功的输电技术输送出去,用以赚取利润。

事实也证明了,国家电网此前在菲律宾项目的投资是成功的,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正式接手经营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的第一年,全年共取得投资回报4860万美元,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占股40%的单一最大股东,成为最大的受益方。

“说实话,如果菲律宾项目最后因为政治因素而搁浅的话,会严重影响公司今后‘走出去’战略,毕竟标杆在的话,很多项目的运营会顺手的多。”国家电网内部人士显得忧心忡忡。另外,今年过后,曾经强势带领国家电网实施智能电网以及“走出去”等战略的总经理刘振亚,是否还会继续领导这家拥有超过150万名员工的全球最大的电力公司,也是一个未知数。

海外项目仍在继续

国家电网因为此前菲律宾项目的成功运营,加快了“走出去”步伐。此后两年,国家电网开始出击南美最大的经济体巴西。

2010年8月,国家电网提出收购Elecnor SA等7家巴西输电公司股权,收购总价为31亿巴西雷亚尔(约合17亿美元)。据了解,巴西此前共拥有21家输电企业,国家电网一次就收购了7家,占到三分之一。不过,这次国家电网在收购巴西相关资产时,并未受到在菲所遇到的阻力。

而此次国家电网出面收购巴西相关资产的公司,与收购菲律宾相关资产一样,也是由国家电网直属子公司国家电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网国际)承担,具体实施由其下属的巴西公司执行。

相对于亚洲和南美,欧洲虽然经济形势更为严峻,但经营环境略好,尤其在政治风险方面,欧洲国家相对稳定。尽管如此,但据国网内部人士透露,想取得葡萄牙电网实际控制权并不容易。此前,李嘉诚在收购了英国最大的电网后,曾经想把英国第二大电网企业也一并拿下,最终因为英国政府担心李嘉诚垄断英国电网而选择了美国企业。

“公司收购葡萄牙电网项目,是公司进入欧洲首‘战’,目前看来已经算是告捷。虽然菲律宾项目因为政治风险增加,显得风险大增,但公司内部还是看好在菲方的投资,因为这个项目已经进入收益期,并且两个国家关系紧张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接下来该怎么运营还是怎么运营。”国网国际的一位参与过海外项目的负责人看上去不那么担心。

在他看来,虽然公司是国有控制,但在海外经营的时候,还是以一个商业企业的方式去运营,这和国内运营的模式并不完全相同。

家电网购范文第6篇

国电斥资百亿入股港灯

1月29日,港灯电力投资及港灯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发行的股份合订单位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国家电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认购其18%股份合订单位,成为港灯第二大股东。

相比此前市场预计的最高440亿港元募资额,港灯最高募资额缩水123亿港元,缩水幅度达27%,原因是发售规模下降。此前公告显示原定发售规模在50.1%-70%之间,而此次公告显示,电能决定仅发售约50.1%的股份。

有分析指出,本次募资金额大幅缩水是由于电能实业在引入国内资本后希望保住自己的大股东地位。港灯上市后,电能实业仍将保留约42.4%至49.9%港灯股权,仍是港灯大股东。

本次港灯引入国家电网股份,是继南方电网入股香港青山发电后,央企再次染指香港电力市场。

交银香港首席经济及策略师罗家聪表示,内地企业“走出去”是大方向,相信国家电网入股港灯是出于战略性考虑。

国网海外并购频传捷报

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一直在扩大其进军海外的步伐,并不断提速。近几年先后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和澳大利亚成功投资优质资产,确立了以“三电一资”(电网、电源、电工装备、资源)为重点,加快对外投资,提升国际话语权。

2013年5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与新加坡能源公司在北京签署协议,收购其澳大利亚子公司新能源国际(澳洲) 60%股权和新能源澳洲电网的19.9%的股权。2014年1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完成收购。

“国家电网海外并购由来已久,再度进军澳大利亚市场正是公司落实‘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表示,盈利是国家电网涉足海外市场的重要目标,优化资产配置也是近年来国家电网非常重视的工作,而变配电业务、技术咨询业务、输配气业务都在公司长期发展规划之中。

其实,从收购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40%的股权起,国网海外并购便频传捷报。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进行了股权收购。

2007年12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菲律宾蒙特罗电网资源公司、卡拉卡高电公司联合以39.5亿美元的价格,中标获得菲律宾国家输电网25年的特许经营权,并顺利通过菲方的国会审批与总统批准。

2008年,国家电网以39亿美元获得菲律宾国家电网40%的股权,并开始了25年的特许经营,首度在国际化上有所突破。

2009年1月19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证实:由国家电网公司作为最大股东的“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已与有关方面完成交接,开始正式运营菲律宾国家输电网。这是中国电网企业首次获得境外部级电网的运营权。

2010年10月,投资9.89亿美元成功购得巴西7家输电公司及其输电资产30年经营特许权(特许权期满后可经巴西电监局批准续约20年)。

2012年2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以3.8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的股份。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欧洲收购部级电网公司。

2012年11月29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电联公司宣布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通过竞标赢得该公司所持南澳输电网公司股权。

海外并购加速国网国际化

入围《财富》世界五百强的电力企业中,海外业务分布范围都很广泛,如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的电力业务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和南美洲,而韩国电力公司在中国、菲律宾、黎巴嫩均有电力业务,在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非洲国家也开展发电业务。

不仅如此,海外投资的高回报率也是其中重要因素。据国家电网公司披露,目前公司境外资产已突破1000亿元,利润率远高于国内。作为国家电网海外投资的平台,国网国际公司2011年与2012年的利润总额都在30亿元左右。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介绍,国家电网在海外的资产主要是监管资产,净资产的回报率在两位数以上,是国内投资回报的3—5倍。早在2012年11月,刘振亚就曾表示,到2020年,该公司争取将在国外的资产能够占到现有资产总量的10%左右,“现在公司的资产是人民币2.3万亿元左右,据这个目标,我们将在2020年前在国外投入300亿-500亿美元”。

面对近几年国家电网不断进行海外并购,有分析师表示,这有助于加速国家电网国际化的步伐。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由于国内对电价有管制,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内的净资产收益率大约为4%,因此国外较好的收益率是吸引国家电网“走出去”的原因之一。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称,国家电网海外并购可以提升其自身的管理输出、装备输出及技术输出,另外,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网公司的国家电网自身的管理水平、装备技术水平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他在进一步并购更多的资源时候会有基础。

家电网购范文第7篇

2010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对电气设备制造领域“龙头”――平高集团和许继集团的收购,进入最后的审批阶段。

一旦获得批准,意味着国家电网公司对上游辅业资产的收购就可能“不可阻挡”。

反对这起收购的声音不算微弱。

从2002年下发的“五号文件”算起,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已步入第八个年头。在原有的考量中,“厂网分开”之后,“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等电力体制改革应渐次推进,最终形成一个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市场化电力体系。

回顾8年来之所得,除迈出“厂网分开”的第一步外,后续的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未获更多的进展。

作为电力改革最为关键的第二步――“主辅分离”,初衷是厘清电网运营真实成本,为电价市场化改革铺路。8年来,电网辅业资产未能剥离,电网企业溯流而上,对业内视为辅业的资产进行整编与收购。许继、平高则是这场收购战役的“经典战役”。

“国网公司发展输变电辅业不违背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一位相关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国网公司进军输变电行业是为了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在电网企业的强势和各方的争议声中,一个集标准制定、设备制造、招标和采购多重角色为一身的电网企业“超级巨无霸”,可能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月18日,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在北京结束。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2009年,国家电网对电网建设的投资总额达到3058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

为外界所不知的是,近年来,国家电网在电网建设投资之余,已溯流而上,对上游产业进行整编与收购。直至2009年7月宣布收购平高集团和许继集团时,国家电网的触角已延伸至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整编和收购的资产亦蔚为规模。

“业内对收购仍存在不同意见。”国家电监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按照电力改革的‘五号文件’的精神,垄断的电网企业应当退出竞争性的领域。国网逆流收购,会造成新的主辅不分。”

“五号文件”指的是2002年4月国务院下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这一方案确定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虽已在业内掀起争议,国家电网还是迈开强势扩张步伐,将集标准制定、设备制造、招标和采购多重角色为一身。

两起收购争议

2009年7月17日,平高电气(600312.SH)和许继电气(000400.SZ)同时第一大股东股权转让公告。

平高电气的公告说,平顶山国资委将平高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国网国际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下称国网装备公司)。国网装备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平高集团则是国内高压开关领域的排头兵。

许继电气的公告内容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电科院)将先通过增资,获持许继集团的60%股权,随后再受让平安信托所持其余许继集团40%股权。中国电科院是直属于国家电网的科研机构。与平高集团类似,许继集团是国内电力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

平高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2009年1月中旬,河南省电力公司受国家电网公司委派,曾前往平高电气进行调研,获取了部分材料。

收购传言日盛,但对平高集团和许继集团来说,一直都只是“上面的领导”在谈。

据接高电气高层的人士透露,直到2009年7月17日公告前一周,河南省政府和平顶山市的相关领导到平高集团开工作会,才正式商榷相关事宜。公告后,平顶山市国资委与国网装备公司签订了三份协议,平高电气的高管只见到其中一份。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对于此次收购,平高电气方面对结果表示满意,因为国家电网一直是平高电气最大的用户,每年的采购量占到公司全部订单的60%以上。

国网收购了许继和平高,意味着在输变电设备行业有了血脉相连的“家族成员”。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此时均感到了巨大的危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称中机联)率先向国资委递交报告,明确表示反对这两次收购。理由有三条:一是有损公平竞争;二是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向相违背;最后,国家电网依靠垄断地位兼并,打乱了几十年建立起来的装备制造行业体系。此外,中机联还通过多种渠道,向更高层面反映意见。

2009年9月,国资委批准了这两起收购。据知情人士透露,国资委批准的理由也有三点:第一,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第二,有利于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第三,有利于做大做强。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中机联和国家发改委提出不同意见后,国务院开始重视此事。国务院办公厅随后下发一份通知给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要求三大部门形成意见。三大部门均明确表示反对,收购一事由此被搁置下来。

截至记者发稿,平高电气、许继电气两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对收购进展不清楚,如果获批,会通过交易所公告。

“ 这两起收购能否获批,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是否符合电力改革的精神。”国资委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透露,目前几部委正在探讨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如果收购违背改革精神,那显然是不合适的。”

自公布股权划转的消息后,平高电气在国家电网公司的中标份额大幅下滑,2009年全年业绩预计同比下降50%左右。

平高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公司高层十分关注此事进展,他们判断,国家电网为了平息舆论,有意避嫌而减少了平高电气的中标量。

挡不住的扩张

除了许继和平高,国家电网还在收编地方层面的各类电工电气设备制造企业。收购平台主要通过中国电科院和地处南京的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称国网电科院)。

中国电科院网站资料显示,除了20家研究所外,中国电科院还拥有17家科技公司。这17家公司的业务均与电力电网系统密切相关,其中12家由中国电科院出资成立,其他5家公司乃中国电科院在最近两年收编而来。

根据公告,在中国电科院对许继集团的收购方案中,正是以中国电科院从重庆市电力公司无偿划转而来的渝能泰山和重庆顺泰铁塔两家公司资产入股,换取了许继集团60%股权。

另据江苏省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报道称,国网电科院也在江苏省内低调地完成了多起收购,目前旗下共有11家产业公司。2009年,国网电科院旗下的南瑞集团分别收购了从事电线电缆制造的江苏银龙电力电缆公司、江苏淮胜电缆有限公司,以及从事断路器、非晶合金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制造的江苏帕威尔电气有限公司。

据《新华日报》报道,2009年前5个月,上述三家公司就给南瑞集团带来了超过8.8亿元的营业收入。2009年6月份,南瑞集团又收购了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和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2009年,国网电科院院长肖世杰和副院长奚国富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即到2012年要实现300亿元的收入规模。而中国电科院网站也曾显示,到2012年要实现收入500亿元。

有行业研究员表示,无论中国电科院,还是国网电科院,到2012年要实现共800亿元的收入目标,依靠现有的产业难以实现,需要继续兼并收购其他企业。

而安信证券出具的报告显示,按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投资4000亿元的水平计算,设备投资大约1200亿元。如中国电科院和国网电科院的规划实现,合计800亿元收入将占到60%的设备供货量,形成绝对的垄断。

“国网系”出击

除了两家电科院,国家电网体系内的其它经营机构也在开展对辅业的收购。

江苏省电力公司下属徐州供电局管理的徐州电力勘察设计院,在2008年已被划转给了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下称国网经研院)。一位电力设计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徐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是国家电网范围内市级公司仅有的具有电力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两家设计院之一。国网经研院此番动作,是为了拿到甲级资质。

2008年四季度,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收购了天津大港广安津能发电有限公司4#机(33万千瓦)51%的股权。此后,国家电网公司又将这部分股权无偿划转给了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29日的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拥有8家火电厂。

2009年9月27日,福建省电力公司将所持福建亿力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无偿划转给国网信通有限公司。国网信通有限公司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旗下参股控股10家公司。

角色冲突

在对上游企业一系列的“收编”中,国家电网扮演了多个角色。其中既有设备技术标准的制定者,设备样品的检测者,还有设备的制造者。最关键的是,国家电网还是唯一的招标方和采购方。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角色集国家电网于一身,不无冲突之处。

在首批智能电表招标中,中国电科院是样表检测的指定机构,同时也是前期技术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与此同时,有不少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的企业也参与了投标,其中有一些企业没有运行业绩,即从未生产过电能表。

中机联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谈到,国家电网不仅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和选取,而且在工程招标中也有可能调整技术分和价格分的比重。“时而技术评分的比重很低,时而价格评分比重很低,没有统一标准。”中机联认为,由于制定标准和招标都没有独立第三方的参与,招标结果易受到操纵。

国家电网办公厅一位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指出,技术评分和价格评分的比重不确定,是由招标方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但这里面存在一个地域性的问题,比如在江浙上海等华东一带,网省公司比较富裕,对技术更看重,不一定要求低价;但在西部地区,不那么富裕,更看重价格便宜。

在完成对上游设备商的收购后,作为招标方和采购方的国家电网,同时也是投标方,其采购环节中的客观性也受到外界的一些质疑。

以收购平高集团为例,按照收购方案,平高集团划转给国网装备公司,而负责国家电网公司所有集中招标的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下称中电技)是国网装备公司的子公司。这意味着平高集团将和中电技成为关联公司,母公司同为国网装备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法人都是国家电网公司。

由于平高集团每年超过60%的产品均销给国家电网公司,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参与中电技组织的集中招标获得订单。一旦平高集团和中电技成为关联公司,两家公司同时分饰招标人和投标人的角色,这与招投标法的原则不符。

即使因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平高集团不再参与公开招标,也可以进入国家电网公司的内部采购体系,直接从内部拿走原本应该公开招标的订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平高电气内部人士和一些业内人士时,他们均表示平高集团退出招标体系的可能性不大,应该会有变通之法。

中机联重大装备办公室副主任呼淑清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机联曾就中国电科院参与竞标提出反对,认为中国电科院和中电技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子公司,违反了招标法。而国家电网律师给出的答复是:中国电科院和中电技的最终控制人虽然是同一个法人,但两家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符合招标法的规定。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查看国家电网最近一年集中招标的结果显示,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的下属企业及国网装备公司去年收编的常州东芝都有参与投标,并分别获得若干订单。

此外,在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上,中国电科院和国网电科院也扮演着科研、技术标准制定和发展自身产业的双重角色。

公开资料显示,在去年年底的15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国家标准中,中国电科院负责及参与起草的标准达到12项,均为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标准。

改革未了局

2010年初,新一轮的主辅分离改革正在酝酿。

根据“五号文件”的安排,在实施“厂网分开”之后,下一步将紧接着进行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进行竞价上网的试点和完成电网公司主辅分离的改革。

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的《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了“加快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和农电体制改革”。

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表示,由于主辅不分离,辅业规模庞大,很可能存在将电网主营业务利润转移到辅业的问题。只有继续推行主辅分离,才能将电网的真实成本和利润核算清楚。

按照曾经酝酿的主辅分离方案,国家电网应该将原有的非电网资产全部剥离,包括设备制造、电力勘察设计和电力建设公司等。国家电网下属的两家电科院、国网信通、国网经研院等从地方电力公司上划而来的非电网资产,也应该独立出去。

此外,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规定,电网企业可以拥有必要的电力科研机构。但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电网下属的两家电科院性质,已经很难单纯地定义为“科研机构”,其旗下产业公司的主营业务都与电力电网密切相关,大多数企业与国家电网公司存在关联交易。

目前这些关联交易的定价并没有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一些行业专家认为这些三产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难以核算,并担忧如果这部分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不仅会给电网成本核算造成困难,也会给主辅分离的推行带来挑战。

一位电监会官员向记者表示:“当初推行主辅分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电网运营的真实成本,如果电网公司只做输电一种业务,没有别的交易,收入只是过网费,非常容易核算。现在主辅不分,输配不分,业务太复杂,成本很难核算。”

呼淑清认为,电科院不应该经营产业,反而应该将电科院的产业资产都从国家电网单独划拨出来。“国家电网的科研力量应该集中在如何提高电网效率等电网运营上,而不是在输变电设备上,更不应该进行产业扩大化。”

“主辅分离的改革方案仍在讨论中。”一位接近改革方案制定的部委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最大的问题在于,电网公司还是希望将一脉相承的辅业资产保留下来。”

上述国家电网人士也指出,国网公司是以市场化来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为创造利润,发展辅业也是为了创造利润,主业越亏损越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家电网购范文第8篇

今年2月和5月,国家电网先后收购了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Redes Energeticas Nacionais (REN) 25%股份和巴西七项高压输电资产。

不知是不是巧合,国家电网开始实施海外并购战略恰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外界普遍认为,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谈判桌上的优势。自2008年收购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40%的股权起,国网海外并购机会每年都有斩获,今年收购项目更是多达三个。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像电网这样对国民经济战略意义较为突出的行业,企业开展海外投资,遇到的市场准入壁垒较多。只有在金融危机压力之下,原来姿态较高的东道国才有可能放下架子,甚至求中国企业投资。”

“机会在于上述市场准入壁垒降低,其次在于获得资产成本降低。”梅新育认为,而并购的风险在于各类商业性和政治性风险,其中在西方国家尤为突出的是劳工关系的风险。

海外并购步伐加快

此次收购,国家电网以5亿澳元(约3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南澳输电网公司41%的股权,该公司是南澳大利亚州唯一的输电网企业。此次收购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成功投资澳大利亚输电网股权。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高世宪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电网在特高压与智能电网领域在国际上具有战略优势和技术优势。

而国家电网内部人士在今年5月份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国家电网“出海”,一方面是在实施“走出去”国际化战略层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其国内业务盈利不足的补充,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毕竟国内业务的利润率已经极低。

今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在其2011社会责任报告会上称,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60亿元,同比增9.4%,利润总额达533.6亿元,收入利润率3.2%,若以官方公布的总资产23000亿计算,资产利润率仅为2.3%。

据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介绍,国家电网在海外的资产主要是监管资产,净资产的回报率在两位数以上,是国内投资回报的3~5倍。

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不仅有效拓展了公司的业务空间,推动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的全球推广,还将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据悉,2011年国网承揽在建境外工程技术服务项目有60个,合同总额达136亿美元。其境外工程项目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南亚国家,叙利亚等中东国家,苏丹、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以及部分东欧和美洲国家。

作为国网“出海”的主要推动者,刘振亚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们将争取在国外的资产能够占到现有资产总量的10%左右。现在公司的资产是23000亿左右,根据这个规划目标,将在2020年前在国外投入300亿~500亿美元。

容易忽视劳工关系风险

不过,高世宪认为,国家电网海外并购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企业自身也有这个资金和技术,但国际政治上的风险确也不容忽视。

国际购并联盟(IMAP)是一家在全球中型购并市场占领先地位的国际金融机构,他在今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率高达七成。

商务部官方说法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总成功率大概是40%,高于全球25%的平均水平。

梅新育认为,企业海外并购的政治风险大小主要决定于行业分布,大型国企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战略性产业,正因为这种行业分布,在一些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东道国会遭到较大的政治性风险,至于是不是国企并不是关键因素。

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相比于政治风险,企业容易忽视并购过程中劳工关系变化的风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西方国家尤为突出的是劳工关系的风险”。

“西方国家的很多福利制度和劳动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向下调整势在必行;但率先这样调整的企业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中资作为外资企业率先做出这样调整更会遭到东道国各界全方位的围剿。”梅新育说。

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黄清华对海外并购法律纠纷有专门研究,他认为,“能去海外收购的中国企业,在资金上大多不是问题,但在处理劳工问题上,依然不够老练,这也是海外收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著名的美国斐格毕迪律师事务所的一项调查、分析数据显示,企业并购案失败的十大原因中,有八项直接或间接与劳工、人事或人力资源有关。

“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来说,海外并购应该说五年左右时间应该见到一定的效果,如果五年还见不到效果的话,那么应该考虑一下这个项目是否成功。” 梅新育说。

家电网购范文第9篇

长期以来,欧洲对于来自中国的资本存有一定的顾虑,尤其是对于具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收购夭折殒命者不在少数,如中铁波兰高速公路项目、中坤集团冰岛购地等均功亏一篑。但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葡萄牙为渡过欧债危机难关,不得不变卖身家,进行国有资产私有化,中国国企才有机会顺利入手。根据公开资料,国家电网之前在菲律宾、巴西购买的电网公司均为盈利状态,若复制此盈利模式再加上REN在葡境内拥有的垄断地位,不出意外此次收购将会有较好的经济回报。

当然,国家电网进入欧洲市场的意义绝非只是简单的挣钱。外界期待,对于像葡萄牙这样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国家,诸如国家电网这样的垄断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将促使其更快地适应市场规则,为中国国内的电力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助益。

但现实却并非尽如人意。2010年全年,国家电网的境外投资平台―国家电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达9.47亿元。国家电网海外业务可以称得上是稳步发展,但多年来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却仍然进展缓慢。

国务院曾于2002年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5号文”),定下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电改四大步骤。按照这个方案,电价的形成机制应该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即上网电价由国家制定的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输、配电价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销售电价以上述电价为基础形成,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的机制。

然而,现实中长期以来,电价形成机制却成了“管住两头,中间不管”。电网公司控制了输配售三个环节,盈利靠的是“吃差价”:压低上游的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提高下游的电力消费者销售电价。“5号文”确立的改革方向推进的非常艰难。在2002年底“厂网分开”已在完成之后,2011年随着“中国能建集团”和“中国电建集团”两大辅业集团的挂牌,“主辅分离”才实现实质性突破,而这一步就用了近十年的时间。

如今,电改第三步成了业界目光的焦点,围绕着“输配分开”的争议也一直不绝。2011年6月3日,由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由发改委牵头,“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竞争性电力市场建设和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形成机制,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显然,国家有关部门仍然决心继续推进以2002年“5号文”为指导方向的电力体制改革。

但直到现在,输配的独立核算仍没有成功推进,输配电成本长期无法厘清。此前曾在东北等地开展的直购电试点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业内人士也都将矛头指向了电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网收购菲律宾电网以及REN,正是采用所谓的“输配分开”。据报道,菲律宾的电力市场由英国人设计,已经实现了输配分开,国网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便已经收回了当时收购的成本。葡萄牙的REN的电力业务也只是“输送”,但年净利润过亿元。

家电网购范文第10篇

国家电网海外并购再下一城。这一次是欧债危机下风雨飘摇的葡萄牙。2月3日,葡萄牙政府宣布同意将葡萄牙国家电网公司(REN)的40%股份出售给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和阿曼石油公司,两起交易价格总计5.92亿欧元。其中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以3.87亿欧元的价格收购REN的25%股份;阿曼国有石油公司SAOC将以2.05亿欧元收购REN的15%股份。中国国家电网和阿曼石油公司是到达出售进程最后阶段的仅有的两个投标者。葡萄牙财政部长表示,中标价格较REN股份当前市值平均溢价近34%。中国国家电网的收购方案包括总共超过14亿欧元的投资和贷款,外媒评价欧洲国家对中国的资金胃口越来越大。去年12月,中国三峡集团以27亿欧元收购了葡萄牙电力公司(EDP)的21.35%股份。该笔交易被视为欧洲国家为应付债务危机而向中国出售资产的先例。

事态

【资金】 在投标书中国家电网承诺,将由国开行提供10亿欧元融资度,以帮助葡萄牙国家电网满足其再融资需求和完成新投资计划。今年1月,国网2012年第1期超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融资总额为100亿元。

【前瞻】据英国《每日邮报》此前报道,中国国家电网或成为英国全国电网的一大股东,涉及发行新股,预计作价为216.6亿人民币。而在此前,马来西亚《星报》曾报道,国网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之间有标的高达80亿美元的项目接触。

相关

特高压

无论争议多大,这都是国网谋略海外的核心王牌

特高压战略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除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担忧外,主要的反对声音集中于国网可能借此一统国内电力市场,造成垄断的固化与持久。但在海外战略的拓展上,特高压显然功不可没。刘振亚认为,国网之所以能参与国际竞争,特高压是最大保障。在获得巴西项目之前,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部长在访华时便希望获得国网特高压技术的支持。此外,俄罗斯印度等国也有相关意向。

智能电网

一场未充分论证的电力革命引爆全球市场

上一篇:电网技术范文 下一篇:铜冶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