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劳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25 16:26:40

大专劳动教育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第1篇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说的很具体:“实施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教育与教育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里将生产劳动提到了教育的本质高度。而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则用一个“和”字提高到了与德、智、体、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认为小学劳动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

一、在《劳动与技术》课中进行劳动教育

现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体系通俗地可把它分成制作类课、生活常识类课、家政类课等几大类。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把学生求知的触角从课堂伸向广博的生活时空。例如:组织上好一堂《劳动与技术》制作类的课,要求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准备好所需的工具、材料,并对所准备的工具、材料要动手操作或观察,并实际制作一番,了解整个制作过程,发现制作中的难点,找到解决难点的有效方法,科学地统筹出制作步骤,力求寻找一条较为快捷、方便的制作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制作出各种不同进度的半成品作品来,作品要大一些,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按顺序提供给学生,增加透明度,也可用来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奠定扎实的基础。如在教《粉笔雕刻》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讲清本课属工艺制作类劳动项目,粉笔材料易取,制作的粉笔雕刻形象生动、轮廓鲜明、造型小巧别致。平时学生只知道粉笔可写字,并不知还能制作工艺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粉笔工艺品,同学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先把自己事先制作好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在激发了兴趣后,再讲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三种样式作品或者老师的样品,学做“狐狸”、“孔雀”、“鱼形笔架”。于是同学们就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制作中。还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发挥合理想象制作出如:人物、花卉、生活用具、建筑物等粉笔雕刻工艺品。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陶冶了审美、爱美情操,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劳动创造美”的思想。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

1.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

每年的春天,我校都会进行放风筝比赛。这比赛有特别的规定,那就是风筝必须是由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于是,孩子们就利用课余的时间,从绘画、选 材到制作,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制作出了形状不一的风筝。瞧,“金鱼”、“老鹰”……个个栩栩如生,令老师们不得不佩服。学生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但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树立“爱劳动”的思想。另外,剪纸、野炊等也是学生乐意接受且又行之有效的活动。在活动中,寓教于乐,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又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2.调查、参观、采访也是学生颇喜欢的形式,这也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

调查专业户何以收入突破万元;调查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人均收入的变化;参观中天面业有限公司、华兴塑料泡沫厂等企业,使学生来到生产第一线,真实地看到一件件产品通过工人的双手创造出来,从而产生了“劳动真光荣”的思想。通过调查、采访、参观,组织学生召开新闻会,畅谈所见所闻,更深化了主题,也使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三、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劳动教育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不少误区,认为孩子只要考试成绩优秀,家长可以包办一切,孩子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因而在家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

为了统一家长的思想,我校不定期的召开家长会。在会上,老师把担忧和现状毫无保留地告诉家长,希望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并希望能够齐抓共管。尔后老师又把学校准备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一一向家长进行汇报,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们在会上也各抒己见,给老师、学校提了很多较好的建议。会议的气氛相当好,也达成了共识。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也使我们教师有了更大的决心来做好这项工作。

2.建立家校联系考评卡

为了使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地更为成功,建立家校联系卡是相当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家长与学校相互了解。这卡主要从出勤、劳动态度,遵守纪律、掌握技能、完成任务、集体观念和爱护工具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评,评出劳动“小能手”,并进行表彰。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第2篇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师培工作:

93年以来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讲授14门课程,共计680学时。具体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0》、《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思维发展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写作与评改》、《实用文写作训练》、《创新教育》、《学习策略》、《科技讲座》等。

(二)科研工作:

承担两项部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研究。

1、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制定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于2001年结题.

2、面向21世纪小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技能,素质及相应的落实对策研究。即将结题,(部级课题研究)

3、省级“试行二、一合段、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课题,99年获二等将。

4、省级《“四自”教学模式探索》课题99年获二等奖。

(三)论著2、参编11本书:《当代教育新视野》、《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学管理基础》、《中学劳动技术》教材和教参,《小学劳动》教材和教参,《当代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中学生职业指导》读本。

(四)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市、省级优质课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平和教学新秀评选 活动,培养出省级新秀能手50多人。

2、协助省职教分院召开省级教研会3次。主持召开市级教研会8次。

3、深入基层搞业务讲座6次,内容为《改革教法,提高质量》、《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4、98年组织成立了松原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5、组织了松原市劳动技术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6、组织了松原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五)表彰

1、93年、98年、2000年均被省教育学院评为职业教育优秀教研员。

2、99年被评为综合化。

3、98年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

4、98年、99年获省级职业中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指导奖。

5、200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和院级先进女教工。

三、拟职能设想:

(一)我市职业学校现状:

我市高职15所,专业课教师300多人,高职在校生800多人。(二)职业学校存在向题 :

1、职业学校生员短缺。

2、专业课实验实习基地短缺,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受很大影响。

3、专业课设置不适合当前社会发需要。

4、缺少一专多能、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三)面对现状应开展如下工作:

1、协同市教育局职教科,做好中等职校的招生工作,为增强吸引力,加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管理。

2、拓展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由农村初中以升学为主逐渐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同时兼顾升学轨道上来。

3、加大在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课宣传力度,使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思想上认识上、达到充分重视,从而出台政策。

4、搞好农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使之观念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指导各县(区)示范校开好现场会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开展多种教研活动,以作用争地位,提高农业技术课教师待遇。、

6、高职加快资源共享之路,加快合作步伐,如电大、农专合并,从而更好地发挥实验实习基地作用。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第3篇

我19岁高中毕业(年7月),担当民办教师。年11月份考入乾安师范学校,年年底毕业。年3月份正式调入乾安一中任教,任两个班语文课并担当班主任工作。年10月调

入职业高中,任语文课、担当班主任。年3月提升为教导处主任。年3月份调入乾安县教委督学室。年5月份调入松原教育学院。担任职业教育教研工作。

本人学历:年—年在白城地区教育学院函授学习中文专业,年大专毕业。调入学院后,年—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年4月份本科毕业。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师培工作:

年以来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讲授14门课程,共计0学时。具体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0》、《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思维发展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写作与评改》、《实用文写作训练》、《创新教育》、《学习策略》、《科技讲座》等。

(二)科研工作:

承担两项部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研究。

1、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制定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于年结题.

2、面向21世纪小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技能,素质及相应的落实对策研究。即将结题,(部级课题研究)

3、省级“试行二、一合段、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课题,年获二等将。

4、省级《“四自”教学模式探索》课题年获二等奖。

(三)论著

1、撰写两篇论文:年12月份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发表《因地制宜,灵活施教》文章。年2月在《松原教育》上发表《浅谈劳动技术课与并行学科的联系与衔接》文章。

2、参编11本书:《当代教育新视野》、《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学管理基础》、《中学劳动技术》教材和教参,《小学劳动》教材和教参,《当代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中学生职业指导》读本。

(四)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市、省级优质课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平和教学新秀评选活动,培养出省级新秀能手50多人。

2、协助省职教分院召开省级教研会3次。主持召开市级教研会8次。

3、深入基层搞业务讲座6次,内容为《改革教法,提高质量》、《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4、年组织成立了松原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5、组织了松原市劳动技术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6、组织了松原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五)表彰

1、年、年、年均被省教育学院评为职业教育优秀教研员。

2、年被评为综合化。

3、年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

4、年、年获省级职业中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指导奖。

5、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和院级先进女教工。

三、拟职能设想:

(一)我市职业学校现状:

我市高职15所,专业课教师300多人,高职在校生800多人。

我市初职14所,专业课教师350多人,学生数1多人。

(二)职业学校存在向题:

1、职业学校生员短缺。

2、专业课实验实习基地短缺,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受很大影响。

3、专业课设置不适合当前社会发需要。

4、缺少一专多能、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三)面对现状应开展如下工作:

1、协同市教育局职教科,做好中等职校的招生工作,为增强吸引力,加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管理。

2、拓展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由农村初中以升学为主逐渐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同时兼顾升学轨道上来。

3、加大在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课宣传力度,使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思想上认识上、达到充分重视,从而出台政策。

4、搞好农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使之观念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指导各县(区)示范校开好现场会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开展多种教研活动,以作用争地位,提高农业技术课教师待遇。、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 理论 意义

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宗旨。它既强调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又强调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强调受教育者潜能素质的挖掘和后天的培养;强调受教育者共性素质和个性素质培养的统一;强调关键素质和辅助素质培养的统一;强调知识、能力、方法、思想品质等的统一;强调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统一。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本身是一种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的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忽视音乐教育,必然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因此,音乐教育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能促进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

一、音乐不仅仅代表唱歌

音乐课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工具,也是完成品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它具有其它学科教育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音乐已经渗透到保护大自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爱劳动教育、珍惜友谊教育、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了解民族风情教育等。 原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主任赵讽于1990年在为蒋振环教授所著的《音乐简明教程》作序时提道,对于大专学生音乐知识的水平之低感到无比痛心。“最近看到一个调查材料,某省在八百多大专学生中进行调查,其结果是很令人吃惊的:……,第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不熟悉简谱,而粗通五线谱的不到百分之三;……,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这种状况,实在不能不使我们痛心疾首。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其中至少九年应该有音乐课,但是,竟然有这么多人连简谱都不熟悉:……,那么这些在校的大专学生在大学之前到底接受了什么音乐教育呢?”与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的是,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学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小学期间所受的音乐教育是很贫痔的,而在中学期间受到较完整的音乐教育的机会则更少。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只上过唱歌课,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至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就只能是非常简单的了解。进入中学阶段,课程任务更加繁重,升学率把老师和学生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也就无暇顾及音乐教育了,在课堂上学唱歌也就变成了是很浪费时间的事,老师、学生和家长们都更愿意用这些时间去做数学练习。从这时起大多数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音乐就仅限于流行歌曲了。由于流行歌曲简单、易学、并且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表演、随时随处都可以哼唱,且随时随处都能够听到的,这样的学习当然也不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即使是文盲、乐盲也能哼上几句,加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因此学生们只要多听几遍就能学会唱了。就象野草一样能随处繁衍,但不一定对人是有利的。

二、掌握音乐的理论基础上好,学好音乐课的条件

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对于高校的学生是不言而喻的,但教育不应该偏食,应该提倡全人教育,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因此各高校都陆续开设了音乐或美术选修课程,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音乐,不就是唱歌吗?”,许多人都对音乐抱着这样的偏见,他们对音乐知之甚少,大学生中也不泛这样的观念。其实,音乐每时每刻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经意或不经意地环绕着,因为太普遍了,以至于我们可以充耳不闻。让学生真正理解艺术,为学生开启一扇从未发现艺术之窗,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应该是面对每个人的,而不应该只是属于兴趣爱好者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得到这种艺术的滋养和熏陶呢?要看懂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识字,音乐作品也是一样,要想欣赏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语言有一定的了解。

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通常包括《音乐赏析》、 《合唱与指挥》、《电脑音乐作曲》、《歌曲写作基础》等等,无论哪一门课程,都离不开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所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只是专门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程度较深,而其他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较浅。以下从上述课程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西北海旅游;旅游英语;人才模式

一、广西北海旅游发展和品牌开发

北海拥有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热带气候特色浓郁,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有“中国最大天然氧吧”之称,北海具有“海水、海滩、海岛、海鲜、海洋珍品、海底珊瑚、海洋运动、海上森林、海上航线、海洋文化”十大海洋旅游特色资源,珍珠、红树林、珊瑚礁、美人鱼、白海豚等都是北海千金不易的宝贝,涠洲岛火山地质地貌、海蚀景观与合浦古汉墓群堪称北海的烫金名片。这些旅游资源总量之大、类型之多、品质之高、功能之全、集中度之高,在中国沿海城市中极为罕见。除了自然资源之外,北海还拥有以南珠文化为代表的两千多年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也是中国——越南海上国际旅游航线的始发港,既是中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个部级及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1个国家地质公园。这些都为北海建设高品位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北海具有成为滨海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优势。北海位于包括越南东海岸在内的北部湾旅游圈的中心地带,具备了培育发展成为中国南方旅游枢纽城市或目的地城市和泛北部湾邮轮游艇基地的有利条件;交通等基础设施十分完善,目前已建成海陆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城市综合配套设施在中国西部地区处于较高水平,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强大支撑力。2010年,北海入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美誉度,增强外界在文化上对北海的认同,提升城市竞争的软实力。

二、广西北海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广西北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改善需要英语旅游人才

据统计,2008年,北海市共接待国内游客694.97万人次,同比增15.6%;接待境外游客5.6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94亿元,比增28.7%。2009年,北海全市接待国内游客约810万人次,同比增长16.55%;接待入境旅游者5.97万人次,同比增长7.1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33.1%

,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00万美元,同比增长9.05%。2010年共接待国内游客938万人次,同比增长14.98%;接待入境旅游者7.3万人次,同比增长18.89%。

海外市场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客源市场,在消费层上属中高档消费,多以组团方式来访。东南亚市场——近几年来东南亚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客源地,也是北海市较大的客源地,特别是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后,北海市国内外游客总接待量逐年增加,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对旅游英语需求更呈增长之势。

2、广西北海旅游的蓬勃发展,与之相适应旅游人才显得匮乏

北部湾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随着旅游快速发展,旅游开发人才、旅游管理人才、各语种导游人才等问题都凸显人才匮乏,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人员600万人,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800万以上,市场需求“缺口”很大,尤其是既懂英语又懂旅游业务的专业人才缺口更大。又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对全国导游人员、旅行社经理人员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我国导游人员、旅行社经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在导游队伍中,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以上学历只占48.3%;旅行社经理队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超过73.1%,本科以上只占26.9%(冯颖,冯伟,2010)。一方面是全国每年有大量英语人才就业难,一方面是北部湾地区的旅游企业找不到合适的英语人才。北部湾地区旅游业发展对英语人才需求存在一些供需矛盾。

三、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现代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其目标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趋向的基层性等特点。高职旅游专业也从原来的人才基本技能的培养转向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为主,突出“应用”为主和“够用”为度,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旅游英语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大专层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听、说、读、写、译技能,了解旅游经济和市场营销策略及旅游法规,熟悉导游业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合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复合型专业人才。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旅游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导游、旅行社管理、英语翻译及秘书、主题公园和风景点的管理等基层工作(孙敏,赵晏榆,2010)。

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脱离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有一定的英语理论知识,但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功能运用技能。旅游英语专业的特色是“英语+专业+职业技能”,旅游英语教学既要抓英语教学又要抓专业实践。所以培养旅游英语人才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服务本行业为指导思想。在旅游英语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定位上,培养有英语专业素养、有旅游文化知识积累、实践能力强、服务意识强、有良好的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四、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模式探讨

1、坚持旅游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原则,突出地方特色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第6篇

××学年度,在市教委、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全体教职工的支持下,本人忠于职守,务实工作,为把学校办成具有科技、劳技教育特色的办学水平较高的省级实验小学而竭尽全力。超额完成市教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学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省弘扬陶行知思想”、“省推进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省环境教育基地”、“×××市文明单位”、“×××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在第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先进学校”称号。

(一)办学方向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全教会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精神,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潜能挖掘的关系,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工作,学生的过重负担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学校有明确的三风建设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认真、勤奋、刻苦、向上”的校风,“团结、守纪、好学、创新”的学风,“修身、敬业、爱生、奉献”的教风。学校以“面向新世纪,培养现代人”为目标,以劳技、科技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后制订了《城北中心校素质教育规划》、《城北中心校推进素质教育方案》、《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做到学期有工作计划、每周有工作安排、学校有大事记载,每学期均有工作总结。

学校做好布局调整计划,结合改造薄弱学校,年九月撤并了比较薄弱的××小学,并将小河岸小学的培智班搬至中心校,使施教区适龄儿童享受现代平等教育。

2实现教育目标

在推进区域性素质教育过程中,本校十分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做到“减负增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上好各门课程,有计划组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设的兴趣小组20多个,还充分利用双休日对300多名学生进行计算机初级培训,学生参与面广,人数多,效果好。在参加市、省、全国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学生参加市以上竞赛获奖人次达100多人次。有十多个项目在全国、省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小学四率均达100%,全面完成各项事业指标要求。学校科技、劳技教育特色鲜明,有满足特色教育的设备、设施××生物园、标本室、天象厅、省优秀自然实验室等,有事业性强、乐于奉献的有特长的老师,在进行特色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有突出的特色成果,在省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外语教学成果喜人,英语情景剧参加市素质教育现场表演获好评,计算机初级考试通过率高。

(二)管理体制和领导班子

1管理体制

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了校长负责、党支部监督、教代会参与的民主治校的管理体制。凡学校重大事情,均要通过党支部讨论、校行政商量,教代会审议后由校长执行,确保了校长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在这过程中,使决策形成全员共识,确保贯彻的效率,如学校规划、计划、基建、教师奖罚、职务评聘、考核方案等。本学年根据上级用人制度改革政策,学校与教职工签订了合同,变国家用工为单位用工并清退了部分临时工。

(2)领导班子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领导班子已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克服困难,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迅速提高,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班子成员,敬业勤政,团结协作,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踏实,模范遵纪守法,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办事公正。班子人员除1人中师外,其余全部达到大专学历,1人达到本科学历,有4人参加本科进修,校长参加全国骨干校长研修班培训,副校长等几名干部参加市教委组织的校长提高班学习,不断“充电”,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校长坚持上课,副校长以下的干部坚持上语文、数学课,带头上挂牌课、公开课,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组织参加校级教研活动,班子中有××学科带头人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学术带头人3名。

(3)依法办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订和贯彻执行学校章程,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法制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力度的重大措施。学校章程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校在学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学校以前制订的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经过广泛的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最后交教代会通过,形成学校第一部章程。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走出了一条依靠群众办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新路子,成功地实现学校管理由常规管理向法规管理的转变。学校的一些重大事情。如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减负工作,行风建设,重大基建项目、发展规划等贯彻落实,就是校长根据学校章程,依法管理,得到有效落实的最好说明。

(三)教师管理和提高

1教师管理

经过创建省实小和多年的培训教育,本校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较好,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达60%,学校通过实施师表工程,加强师德教育、法制教育,通过采取树身边的先进人物,实施名教师工程,结合行风建设,采用不定期座谈会,师生、家长问卷调查,严格依法考核奖罚力度,坚持表彰和查处相结合等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未发现有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2教师素质提高

每学期,学校认真制订了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做到时间、内容、组织和台帐四落实。期末进行考核。根据学校特点,认真制订了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教师形成了“两热”:一是进修热:如计算机、英语双考100%的青年教师通过考核,100%的青年教师取得普通话培训合格证书,100%的青年教师参加×××市计算机中级培训,100%的青年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考试,60%以上的教师取得大专学历,有×××人参加本科学习。二是教研热:学校广泛组织教师磨课活动,以课堂教学六优化,以“新精活实”为目标,坚持上挂牌课、精品课,×××等老师在省、市级上公开课受到好评,学校定期组织对外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好课和较好率达××%以上,目前,本校共有×××省学术带头人××人,×××市学科带头人××人。并有一支数量较多的校级骨干教师。

(四)教育教学工作

1德育工作

学校将德育置于首位,组织网络健全,制度落实,基地有特色,计划、措施到位,课题研究注重实效,德育效果好。学校是×××市德育先进学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建立了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家长学校,做到有计划地开展法制、心理辅导等宣传教育,家长学校是×××市合格家长学校。建立了社区教育组织,还建立了十多个校内外教育基地。学校花×××万元建成的生物园是一个融思想品德、劳技、科技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发挥出良好的教育效益。建立了班主任等德育考核制度,档案齐全。德育工作做到网络健全,制度落实,资源丰实,效果良好。

2教学工作

教学常规健全,“六认真”工作扎实,学生作业量符合减负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一学期只进行一次语数期终考试,课外兴趣小组×××多个,学生参与面达××%以上。

重视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生物园、标本室、天象厅为学生提供了特有的实践基地,所有专用教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资料台帐齐全,自然实验室被评为省优秀实验室,目前正在创建省标准化实验室;图书人均达×××册,借阅平均每学期每生达××册。

教科研活动深入开展,资料规范。年10月27日由×××教科所对学校“九五”主课题“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索”进行了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设计规范,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成果显著,为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经验。该成果(结题报告)发表在《实小科研集粹》上,并荣获×××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学校参与的部级课题“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和部级课题“×××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已完成了成果的搜集、整理工作,即将参与省分课题组织的结题仪式。本学期申报了学校“十五”主课题“现代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研究”,旨在探索现代教育形势下,农村小学开展科技教育的方法、评价。一年中,教师撰写的论文有×××篇在市级以上范围发表、交流、获奖。其中,×××市级×××篇,省以上×××篇。有×××人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人被评为“×××市学术带头人”,学校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集体”。

3体育卫生工作

本校是×××市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先进学校,被评为“×××市优秀卫生室”。本学期接受×××市体育、卫生两个条例的复查,获得优秀等级并作为省先进集体推荐到省。学校严格按两个条例要求,上好两操两课两活动,每年举办校田径运动会和各类体育单项竞赛活动,如田径、航模、乒乓球、女篮、跳绳、广播操等比赛。还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各类比赛。平时带好校级田径队,女子篮球队和航模队,坚持常年训练。上好健康教育课,开展健康教育、卫生教育的宣传工作,定期为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认真开展六病防治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无食物中毒发生。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还延伸到社会,结合科普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活动,用黑板报、小报、演讲、上街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深获群众欢迎,干部的好评。

4美育工作

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严格按要求进行音乐、美术教学,平时建立了舞蹈、音乐、书法、美术等艺术兴趣小组,还组织双休日活动,深受家长的欢迎。

5劳技教育

劳技教育是本校的特色教育,学校除以按大纲要求进行劳动教育外,充分利用生物园劳动基地,根据当地的经济建设实际,自编教材,如无土栽培、生活插花、烹饪、缝纫、金工、木工等,积极开展种养实践活动,学生每天按班级轮流到基地参加劳动实践,作观察记录,还努力探索劳动课内外教学模式。小河岸完小结合中德合作劳技教育试点,在烹饪、缝纫、传统工艺等方面进行劳技教育的研究,为学生创造了劳动实践、培养劳动态度、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的有利环境。

(五)行政工作的常规管理

1机构和制度

学校行政机构设置齐全。各职能部门均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各个职能部门和条线部门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措施扎实,工作到位,本校教导处、教科室均是×××市“优秀科室”。

2管理和服务

学校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管理资料由一名副教导专人负责搜集整理、归档,资料规范、齐全。

学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纪律,实行校务公开,建好校务公开栏。按规定收好、管理好经费,无乱收费现象。本学期进入镇财务结算中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学校基建工程项目、两个校办厂停业所有资产全部进行审计。在×××市规范收费检查和×××市校务公开检查中,本校的资料和做法得到检查组的表扬。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管理,建立一整套校园管理制度,如门卫管理制度,护导值日制度,安全保卫制度,食堂管理制度。校园环境整洁,环境教育氛围浓。食堂人员树立服务育人思想,保证800名师生的中餐供应和1200余名学生的饮水,师生较满意,一年中无责任事故发生。

(六)办学条件

1教育经费

学校预算外收入××%以上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出售店面房收入××万元、校办厂拆迁补偿还××万元,自筹×××万元,共计×××万元。经决算主体工程×××万元,部分甲供项目、另星工程、装修工程、绿化工程、各类规费、等造价×××万元。目前尚欠×××万元(有部分房产)。全部为教职员工办理了医疗保险,教职工的福利待遇都得到了落实,全年教职工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货币分房资料全部送到镇政府待批。

2学校设施

绿化、供电符合要求,教育仪器设备、专用教室、办公条件等设施符合要求,图书室、阅览室、报刊杂志,生均图书超过标准。卫生室配备了专职校医,资料齐全。

一年中,中心校由于学生人数骤增,教学用房紧缺,校舍陈旧,与省实小不相称,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经努力,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支持学校综合楼新建,但由于政府受集资款困扰,在政府不投资资金的前提下,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自费开发,多渠道筹措资金,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工程按期完成,并于年9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同时,学校还结合新校舍的重建加大了教育设施的改造力度。重新规划生物园,对原部分养猪场进行改造开辟劳技专用教室,配备了具有六种功能的劳技装备,新种各类花草树木上千棵。完成第一自然实验室的改造,按省标准化实验室标准装备,更新实验室课桌椅并建好了第二实验室。改造电脑房新增奔腾电脑30台全部上网,利用原有电脑建好第二电脑房。新建学校演播室和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和控制室。新购可供电800多名学生用餐的桌椅。翻建食堂职工休息室并对二、三号楼进行维修。对大会议室、小会室、行政用房、部分专用教室进行装修,新建100多平方米的学生自行车棚、大型不锈钢画廊两个和防盗设施。重新绿化校园、改造校外人行道1000多平方米、新建劳动基地——星火服务中心。还计划在对二、三号楼、跑道进行维修。目前,学校教育用房得到缓解,校容校貌得到改观,交通安全系数得到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大渔完小三机一幕进教室,新建篮球场一面。××小学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完成食堂改造,新建200平方米的餐厅,三机一幕进教室,建好单向闭路电视系统。幼儿园建好单向闭路电视系统三机一幕进教室,更换全部课桌椅。

(七)教育质量

1德育

学校始终突出德育工作,组织开展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增进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其中,在“新华杯”诗歌朗诵比赛中一名学生获二等奖。广泛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发动师生为林周县捐款×万元,为×××扶贫希望工程捐款×万元,为本校贫困生××治病捐款×××元,为陕西省清涧县捐款×××元,学校为陕西师家园则小学捐赠×××元。结合创省绿色学校、省环境教育基地,成立了红领巾护绿队,为学校新移植的树木浇水、养护,还走出校园,为居民小区护绿。还开展了以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和德育要求的知识掌握较好,校风校纪好,后进生转化率高,无违法犯罪现象发生。有两名学生被评为“×××市三好学生”,四(4)中队被评为“×××市优秀班集体”。

2智育

毕业班双科合格率××%,语文优秀率××%,数学优秀率××%;非毕业班双科合格率××%、语文优秀率××%,数学优秀率××%。在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中我校有××名学生获三等奖、参加《小学生数学报》杯竞赛有××名学生获一等奖、有××名学生获二等奖、有××名学生获三等奖。

3体育卫生

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体育达标率达9988%,优秀率323%,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以下。参加×××市田径运动会比赛荣获第五名,参加市十校田径赛获第三名,参加苏南片田径夏令营比赛获第十名,参加市乒乓球比赛获团体第二名,女篮代表×××参加×××市比赛获第五名,参加省、市航模比赛获得较好成绩。

4美育

学生能掌握大纲规定的初步的识谱、视唱、素描、作品欣赏知识,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省科技创新比赛,有十多名同学获奖,舞蹈队参加市文艺会演获一等奖,已连续××年获得此奖。参加市英语情景剧获二等奖。

5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本校的特色教育。学生除了掌握大纲规定的劳动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学校带领学生经常参加生物园的劳动实践,学生对种养殖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生物知识了解较多,动手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劳动成果,无土栽培、创造发明,参加省市比赛获得好成绩。

6办学特色

区域性特色基本形成。

三年级开计算机课,五年级以上学生100%掌握计算机初级知识并学会上网,组织了300多名学生计算机初级培训并有30%以上的学生通过计算机初级考试。一年级开英语课,加强口语训练,在校内设立外语角,开展外语每日一句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会外语口头交流。五年级英语合格率××%,优秀率××%%,六年级英语合格率××%%,优秀率××%。

科技、劳技教育特色鲜明,“四小”活动成果累累。在第十二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的《锯齿剪枝刀》、《中华鲟饲养的调查报告》获两个一等奖,其中有一个项目送全国评比。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有十多个项目获奖,学校被评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市科普先进集体”、“×××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省绿色学校”。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第7篇

一、办学方向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全教会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精神,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潜能挖掘的关系,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工作,学生的过重负担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有明确的三风建设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认真、勤奋、刻苦、向上”的校风,“团结、守纪、好学、创新”的学风,“修身、敬业、爱生、奉献”的教风。学校以“面向新世纪,培养现代人”为目标,以劳技、科技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后制订了《城北中心校素质教育规划》、《城北中心校推进素质教育方案》、《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做到学期有工作计划、每周有工作安排、学校有大事记载,每学期均有工作总结。学校做好布局调整计划,结合改造薄弱学校,2000年九月撤并了比较薄弱的民乐小学,并将小河岸小学的培智班搬至中心校,使施教区适龄儿童享受现代平等教育。

2、实现教育目标在推进区域性素质教育过程中,本校十分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做到“减负增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上好各门课程,有计划组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设的兴趣小组20多个,还充分利用双休日对300多名学生进行计算机初级培训,学生参与面广,人数多,效果好。在参加市、省、全国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学生参加市以上竞赛获奖人次达100多人次。有十多个项目在全国、省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小学四率均达100%,全面完成各项事业指标要求。学校科技、劳技教育特色鲜明,有满足特色教育的设备、设施--生物园、标本室、天象厅、省优秀自然实验室等,有事业性强、乐于奉献的有特长的老师,在进行特色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有突出的特色成果,在省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外语教学成果喜人,英语情景剧参加市素质教育现场表演获好评,计算机初级考试通过率高。

二、管理体制和领导班子

3、管理体制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了校长负责、党支部监督、教代会参与的民主治校的管理体制。凡学校重大事情,均要通过党支部讨论、校行政商量,教代会审议后由校长执行,确保了校长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在这过程中,使决策形成全员共识,确保贯彻的效率,如学校规划、计划、基建、教师奖罚、职务评聘、考核方案等。本学年根据上级用人制度改革政策,学校与教职工签订了合同,变国家用工为单位用工并清退了部分临时工。

4、领导班子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领导班子已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克服困难,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迅速提高,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班子成员,敬业勤政,团结协作,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踏实,模范遵纪守法,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办事公正。班子人员除1人中师外,其余全部达到大专学历,1人达到本科学历,有4人参加本科进修,校长参加全国骨干校长研修班培训,副校长等几名干部参加市教委组织的校长提高班学习,不断“充电”,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校长坚持上课,副校长以下的干部坚持上语文、数学课,带头上挂牌课、公开课,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组织参加校级教研活动,班子中有苏州学科带头人1名,昆山市学科带头人2名,昆山市学术带头人3名。

5、依法办学没有规矩,不成方园。制订和贯彻执行学校章程,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法制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力度的重大措施。学校章程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校在学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学校以前制订的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经过广泛的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最后交教代会通过,形成学校第一部章程。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走出了一条依靠群众办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路子,成功地实现学校管理由常规管理向法规管理的转变。学校的一些重大事情。如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减负工作,行风建设,重大基建项目、发展规划等贯彻落实,就是校长根据学校章程,依法管理,得到有效落实的最好说明。

三、教师管理和提高

6、教师管理经过创建省实小和多年的培训教育,本校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较好,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达60%,学校通过实施师表工程,加强师德教育、法制教育,通过采取树身边的先进人物,实施名教师工程,结合行风建设,采用不定期座谈会,师生、家长问卷调查,严格依法考核奖罚力度,坚持表彰和查处相结合等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未发现有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7、教师素质提高。每学期,学校认真制订了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做到时间、内容、组织和台帐四落实。期末进行考核。根据学校特点,认真制订了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教师形成了“两热”:

一是进修热:如计算机、英语双考100%的青年教师通过考核,100%的青年教师取得普通话培训合格证书,100%的青年教师参加苏州市计算机中级培训,100%的青年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考试,60%以上的教师取得大专学历,有14人参加本科学习。

二是教研热:学校广泛组织教师磨课活动,以课堂教学六优化,以“新精活实”为目标,坚持上挂牌课、精品课,钱四芳等老师在省、市级上公开课受到好评,学校定期组织对外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好课和较好率达85%以上,目前,本校共有苏州市学术带头人1人,昆山市学科带头人3人。并有一支数量较多的校级骨干教师。

四、教育教学工作。

8、德育工作学校将德育置于首位,组织网络健全,制度落实,基地有特色,计划、措施到位,课题研究注重实效,德育效果好。学校是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建立了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家长学校,做到有计划地开展法制、心理辅导等宣传教育,家长学校是苏州市合格家长学校。建立了社区教育组织,还建立了十多个校内外教育基地。学校花20万元建成的生物园是一个融思想品德、劳技、科技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发挥出良好的教育效益。建立了班主任等德育考核制度,档案齐全。德育工作做到网络健全,制度落实,资源丰实,效果良好。

9、教学工作教学常规健全,“六认真”工作扎实,学生作业量符合减负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一学期只进行一次语数期终考试,课外兴趣小组20多个,学生参与面达90%以上。重视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生物园、标本室、天象厅为学生提供了特有的实践基地,所有专用教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资料台帐齐全,自然实验室被评为省优秀实验室,目前正在创建省标准化实验室;图书人均达27册,借阅平均每学期每生达20册。教科研活动深入开展,资料规范。2000年10月27日由苏州教科所对学校“九五”主课题“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索”进行了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设计规范,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成果显著,为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经验。该成果(结题报告)发表在《实小科研集粹》上,并荣获苏州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学校参与的部级课题“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和部级课题“昆山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已完成了成果的搜集、整理工作,即将参与省分课题组织的结题仪式。本学期申报了学校“十五”主课题“现代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研究”,旨在探索现代教育形势下,农村小学开展科技教育的方法、评价。一年中,教师撰写的论文有24篇在市级以上范围发表、交流、获奖。其中,昆山市级9篇,苏州市级9篇,省以上6篇。有1人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学校被评为苏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

10、体育卫生工作本校是苏州市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先进学校,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卫生室。本学期接受苏州市体育、卫生两个条例的复查,获得优秀等级并作为省先进集体推荐到省。学校严格按两个条例要求,上好两操两课两活动,每年举办校田径运动会和各类体育单项竞赛活动,如田径、航模、乒乓球、女篮、跳绳、广播操等比赛。还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各类比赛。平时带好校级田径队,女子篮球队和航模队,坚持常年训练。上好健康教育课,开展健康教育、卫生教育的宣传工作,定期为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认真开展六病防治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无食物中毒发生。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还延伸到社会,结合科普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活动,用黑板报、小报、演讲、上街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深获群众欢迎,干部的好评。

11、美育工作。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严格按要求进行音乐、美术教学,平时建立了舞蹈、音乐、书法、美术等艺术兴趣小组,还组织双休日活动,深受家长的欢迎。

12、劳技教育劳技教育是本校的特色教育,学校除以按大纲要求进行劳动教育外,充分利用生物园劳动基地,根据当地的经济建设实际,自编教材,如无土栽培、生活插花、烹饪、缝纫、金工、木工等,积极开展种养实践活动,学生每天按班级轮流到基地参加劳动实践,作观察记录,还努力探索劳动课内外教学模式。小河岸完小结合中德合作劳技教育试点,在烹饪、缝纫、传统工艺等方面进行劳技教育的研究,为学生创造了劳动实践、培养劳动态度、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的有利环境。

五、行政工作的常规管理。

13、机构和制度学校行政机构设置齐全。各职能部门均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各个职能部门和条线部门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措施扎实,工作到位,本校教导处、教科室均是昆山市优秀科室。

14、管理和服务学校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管理资料由一名副教导专人负责搜集整理、归档,资料规范、齐全。学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纪律,实行校务公开,建好校务公开栏。按规定收好、管理好经费,无乱收费现象。本学期进入镇财务结算中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学校基建工程项目、两个校办厂停业所有资产全部进行审计。在昆山市规范收费检查和苏州市校务公开检查中,本校的资料和做法得到检查组的表扬。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管理,建立一整套校园管理制度,如门卫管理制度,护导值日制度,安全保卫制度,食堂管理制度。校园环境整洁,环境教育氛围浓。食堂人员树立服务育人思想,保证800名师生的中餐供应和1200余名学生的饮水,师生较满意,一年中无责任事故发生。

六、办学条件。

15、教育经费学校预算外收入60%以上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出售店面房收入188万元、校办厂拆迁补偿还12万元,自筹50万元,共计250万元。经决算主体工程212万元,部分甲供项目、另星工程、装修工程、绿化工程、各类规费、等造价370万元。目前尚欠120万元(有部分房产)。全部为教职员工办理了医疗保险,教职工的福利待遇都得到了落实,全年教职工人均收入在1.5万元以上,货币分房资料全部送到镇政府待批。

16、学校设施绿化、供电符合要求,教育仪器设备、专用教室、办公条件等设施符合要求,图书室、阅览室、报刊杂志,生均图书超过标准。卫生室配备了专职校医,资料齐全。一年中,中心校由于学生人数骤增,教学用房紧缺,校舍陈旧,与省实小不相称,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经努力,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支持学校综合楼新建,但由于政府受集资款困扰,在政府不投资资金的前提下,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自费开发,多渠道筹措资金,克服困难重重,确保了工程按期完成,并于2000年9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同时,学校还结合新校舍的重建加大了教育设施的改造力度。重新规划生物园,对原部分养猪场进行改造开辟劳技专用教室,配备了具有六种功能的劳技装备,新种各类花草树木上千棵。完成第一自然实验室的改造,按省标准化实验室标准装备,更新实验室课桌椅并建好了第二实验室。改造电脑房新增奔腾电脑30台全部上网,利用原有电脑建好第二电脑房。新建学校演播室和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和控制室。新购可供电800多名学生用餐的桌椅。翻建食堂职工休息室并对二、三号楼进行维修。对大会议室、小会室、行政用房、部分专用教室进行装修,新建100多平方米的学生自行车棚、大型不锈钢画廊两个和防盗设施。重新绿化校园、改造校外人行道1000多平方米、新建劳动基地――星火服务中心。还计划在对二、三号楼、跑道进行维修。目前,学校教育用房得到缓解,校容校貌得到改观,交通安全系数得到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大渔完小三机一幕进教室,新建篮球场一面。小河小学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完成食堂改造,新建200平方米的餐厅,三机一幕进教室,建好单向闭路电视系统。幼儿园建好单向闭路电视系统三机一幕进教室,更换全部课桌椅。

七、教育质量

17、德育学校始终突出德育工作,组织开展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增进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其中,在“新华杯”诗歌朗诵比赛中一名学生获二等奖。广泛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发动师生为林周县捐款900元,为昆山扶贫希望工程捐款1500元,为本校贫困生董芳治病捐款6400元,为陕西省清涧县捐款8094元,学校为陕西师家园则小学捐赠5000元。结合创省绿色学校、省环境教育基地,成立了红领巾护绿队,为学校新移植的树木浇水、养护,还走出校园,为居民小区护绿。还开展了以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和德育要求的知识掌握较好,校风校纪好,后进生转化率高,无违法犯罪现象发生。有两名学生被评为昆山市三好学生,四(4)中队被评为昆山市优秀班集体。

18、智育毕业班双科合格率95.9%,语文优秀率44.8%,数学优秀率50.3%;非毕业班双科合格率98.1%、语文优秀率62.2%,数学优秀率63.4%。在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中我校有2名学生获三等奖、参加《小学生数学报》杯竞赛有3名学生获一等奖、有2名学生获二等奖、有9名学生获三等奖。

19、体育卫生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体育达标率达99.88%,优秀率32.3%,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参加昆山市田径运动会比赛荣获第五名,参加市十校田径赛获第三名,参加苏南片田径夏令营比赛获第十名,参加市乒乓球比赛获团体第二名,小女篮代表昆山参加苏州市比赛获第五名,参加省、市航模比赛获得较好成绩。

20、美育学生能掌握大纲规定的初步的识谱、视唱、素描、作品欣赏知识,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省科技创新比赛,有十多名同学获奖,舞蹈队参加市文艺会演获一等奖,已连续5年获得此奖。参加市英语情景剧获二等奖。

21、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本校的特色教育。学生除了掌握大纲规定的劳动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学校带领学生经常参加生物园的劳动实践,学生对种养殖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生物知识了解较多,动手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劳动成果,无土栽培、创造发明,参加省市比赛获得好成绩。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江西共大;职教模式;历史呈现;现实关照

作者简介:刘圣兰(1971-),女,江西永新人,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史。

基金项目:2016年度江西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办学历程和办学经验研究”,主持人:刘圣兰;2016年度江西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职业教育的转型及其启示――以鄣公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例”(编号:16YB048),主持人:刘圣兰;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编号:MKS1523),主持人:刘圣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1-0091-06

五十多年前创办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以下简称江西共大),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办校方针,半工(农)半读、以校办厂、教学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又熟悉生产操作技术。显然,江西共大在性质上属于职业教育,其办学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职教模式。这种模式为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摸索出一套经验,也为探索在贫穷的人口大国解决广大人民的教育需要、提高其文化科技素质作了大胆的尝试,进而为发展符合中国实际、特别是中国广大农村实际的职业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工业产业结构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产业工人的培养基地,职业教育院校必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与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的路径。江西共大当年以创新我国职业教育模式,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突破性尝试而载入中国教育史册,其办学历程与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西共大职教模式的研究概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不少学者对江西共大办学的职教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系统梳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与结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政治因素:转变观念,加强党政领导,是办好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

虽然国内外学者研究视角不同,但都一致认为,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是江西共大克服办学困难、取得巨大办学成就的关键,这对当前办好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有很大借鉴作用。国内学者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视角指出,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尤其是省、地(专)、县各级党政领导同志亲自兼任总分校的校长、书记,对江西共大办出特色起了重要作用,是江西共大创建、发展、巩固的保证和力量源泉。因此,今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也需要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重视[1]。国外学者从政治路线斗争的视角得出,政治和行政的支持是江西共大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因素的作用对于中国国家和地方决策者解决当下的农村职业教育问题仍有参考价值[2]。

(二)教学组织:合理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条件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多从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教学体制、经费、师资、基地等方面展开。多数学者认为,江西共大立足于江西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农业大省的实际,将为“三农服务”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将其培养目标定为培养普通劳动者,实行省、地(专)、县分级领导的管理体制,紧密联系生产建设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勤工俭学、半工(农)半读解决办学经费等,这些措施既是它能成为当年江西农村职教事业主体和领头羊的必要条件,也是今天很多农民对其念念不忘、津津乐道的主要原因。为保证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保证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目标的实现,合理组织教学,规范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切合自身的管理体制,在今天依然显得尤为必要[3]。此外,还有学者把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校办企业作为江西共大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议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江西共大这种以校办场(厂),校企结合的办法不失为一条好路子[4]。

(三)招生分配: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和分配形式,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力保证

为确保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有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和分配形式。有学者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视角指出,江西共大按照农村的实际需要采取灵活机动的多种办学形式,对多种渠道招收学生的分配既有“社来社去”(即从哪个公社来,毕业后便分回哪个公社去),也有“城来乡去”、“社来山去”,为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的转换提供了很多应该肯定的经验[5]。也有学者从职教中国化的视角分析得出,江西共大采取既有研究生也有本科、大专、中专、初技等层次的多形式办学,将原本层级分割的职业教育融合于一校之中,无疑是对打破条块分割、各不相谋的职业教育格局的一种初探,而它在分配制度上的统一分配与“社来社去”相结合,多少避免了“社来”易“社去”难的通病,真正开辟了一条职教院校毕业生回农村就业之路,从而真正解决现代职业教育招生就业难的困境[6]。

纵观学术界的上述研究成果,学者们对江西共大的职教模式有多重归纳和提炼,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就已有的研究状况来看,以往研究宏观着力的,微观探析不够;现象层面的阐述居多,本质层面的深究探讨不够。当前,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再次更深入地探讨江西共大职教模式给现实工作应有的启示,很有其必要和意义。

二、江西共大职教模式内在机理的历史呈现

为深度揭示江西共大办学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江西共大的职教模式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考察。按照《教师百科辞典》和《汉语大字典》中有关模式的要素成,以下分别从培养目标、管理体制、学制建构、师资队伍、专业课程、招生分配、思政教育等方面对江西共大职教办学模式的内在机理加以分析。

(一)指向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任何模式的创立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它是模式结构的关键要素。江西共大职教模式同样如此,它也是为了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作为育人场所的江西共大,其培养目标规定着整个模式的方向。江西共大在1958年创办时就宣布:其办学目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工业等方面的又红又专的大批人才,普及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山区。为实现这一办学目的,江西共大除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农)半读、学习与劳动相结合、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办校方针之外,还通过参照全日制院校的培养目标,并结合自身半工(农)半读办学的实际,将培养目标规定为: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技术改革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和新农村,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农业技术改革所需要的各种技术人员(包括农林牧技术人员、农业机械人员、的基层干部)。显而易见,江西共大力图消解教劳矛盾,促进教劳密切结合,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的技能型人才。

(二)独具特色的管理体制

江西共大是一所特殊大学。它是在的提议和江西省领导的支持下创办起来的,它的办学始终受到、、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江西省领导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其一。其二,江西共大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它是总校和建立在全省农垦基地之上的分校组成的半工(农)半读大学。这种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办学形式,使得江西共大的管理体制无前例可循。通过办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江西共大最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分级化、多元化管理体制。江西共大的教育行政管理是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江西共大总校由省委、省人委直接领导,省属分校和专属分校由所在地的地委、专署领导或垦殖场党委领导,县属分校由县委、县人委领导,总校负责分校的教学业务指导;总校校长和校党委书记由省领导兼任,各分校由所在地党委或垦殖场党委兼任。而其基层管理则实行系(科)场(厂)合一制和组队班合一制。系(科)场(厂)合一制根据专业对口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把系科(教学单位)与校属农场或工厂(生产单位)在组织上合而为一。组队班合一制是以前者为基础,将教研室下的教研组与场(厂)下面的生产队、相关专业班级在组织上归口重组。江西共大这种分级化多元的管理体制,重视党政领导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强调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在组织上的统一,既使它获得强大的行政支援,又很好地将教学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三)机动灵活的学制建构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从我国近现代学制的演变历程来看,学制建构是基于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实行“三类(即横向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三段(即纵向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式。这种条块分割、各不相谋的格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诸多窒碍。江西共大的职教模式中,不仅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半工(农)半读管理体制,且还进行大胆改革,尝试打破这种学制的窒碍,在“总校+分校”联合体中涵盖了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初技、短训班等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规定研究生学制二年,本科四至五年,大专三至四年,中专三年,初技二年,短训班三至六个月。“这种学制使很多具有丰富劳动实践经验的工农子弟进入学校,一边接受理论教学,一边提升劳动技能,其结果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7]

(四)“能文能武”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这种就业导向性决定了其对师资的素质要求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其教师需同时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职教师资素质的特殊要求,使属于职教办学性质的江西共大在师资严重缺乏的创办初期雪上加霜。当时江西共大有限的师资来源有三部分,一是本科高校毕业生,这些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上有所欠缺;二是原南昌林校老师,这些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能力,却不能适应江西共大大专乃至更高层次的教学需要;三是转业军人和下放干部,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总之,这三类师资各有优势,又各有缺陷,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江西共大职教办学的发展需要。从1960年开始,江西共大通过改造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教师的“双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半工(农)教的师资队伍。具体措施有以下三点:一是与本科院校建立联系,定期选拨教师和优秀学生赴本科院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毕业后回校担任任课教师,这些人了解共大情况,熟悉共大教学模式,再加上系统的理论学习,很好的满足了学校对教师的需求。二是对本科院校毕业生进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老师与学生一同劳动,一同下田,在教学的同时也学习专业实际操作技能。三是从共大所属农场和校办企业中请技能高手来给总分校自办的师资班上课。可以说,江西共大“‘半工半教’师资队伍的建立,为共大坚持实行‘半工半读’的办校方针,为培养出大批又红又专、真正能文能武的普通劳动者起到极其重要的中坚作用。”[8]

(五)学用结合的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在学生质量、办学层次等方面,其中专业和课程是核心问题。可以说,专业和课程是发挥学校职教功能的关键因素,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鉴于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重要性,江西共大早在创办初期就视其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江西共大在专业设置上,冲破已有全日制学校办学思维的樊篱,结合各地资源特点和生产条件,坚持专业设置与生产基地相统一,有什么基地设什么专业,在山区的分校以办林业为主,滨湖丘陵地区以农业、农机和畜牧业为主,少数分校可办园艺、蚕桑等专业。就课程安排而言,江西共大依据“学以致用”、“少而精”、“一专多能”的原则,改革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劳动课,强调文化基础课要根据专业课的需要来讲授内容,要求专业课精简与专业重点和生产关系不大的内容,主张劳动课分为一般劳动(对象为所有学生)和专业劳动(对象为本专业学生)。从江西共大的专业和课程改革中不难发现,江西共大在这两方面都贯彻了学用结合的思想,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内容和生产内容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六)个性化的招生分配

江西共大的招生制度与全日制院校的招生分配制度大异其趣,颇具个性特色。江西共大为贯彻“向工农开门”的办学精神,大幅度降低招生门槛,放松文化标准、学历要求和入学考试要求,“以政治劳动为第一个条件”,规定凡具有生产知识和劳动经验的男女工人、店员、农业社员、转业军人或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和社会青年均可录取,工农劳动者只需考口试或实际操作即可。尽管后期对工农劳动者增加了政治、语言、算术测试,但总体说来相当宽松。江西共大的分配制度同样标新立异,除总校和省属分校、部分专属分校的毕业生由省或专区统一分配外,其余毕业生都按“社来社去”(即从哪个公社上大学,毕业后便分回哪个公社去),原则回到做新型农民。江西共大这种个性化招生分配制度,实际地解决了工农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难题,开辟了向农村输送人才之路,为教劳结合提供制度保障。

(七)有声有色的思政教育

改革是新旧思想的交替。半工(农)半读的江西共大不同于全日制院校的全新职教办学模式,有着其独特的性质和任务。因此它从创办以来,种种误解和质疑不断。有些不了解情况、不理解江西共大办学方针的师生也不时非议,发出诸如“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否需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能不能算是一个大学”、“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实行半工(农)半读是否会降低教学质量”、“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正规’不‘正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学校还是劳动场”等疑问。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教育要不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江西共大办学将寸步难行。针对这种情况,江西共大将思想建校定为办学的首要问题,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出诸如办校方针大辩论、前途教育、劳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校内教育(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与校外教育(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相结合等众多特色突出、实效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实践证明,江西共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统一了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为化解教劳矛盾卸下了思想包袱。

三、江西共大职教模式的现实关照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建立和发展在中国经济相对困难的年代,在没有充足资金保证的情况下却发展得有声有色,与其自身的制度特色有着极大关系。虽然时代变迁,今天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可从江西共大的职教模式中获得诸多启示。

(一)领导重视需与体制创新相同步

江西共大是由江西省省委主要I导推动建设的一所学校,学校建立初期,学校主要领导均由省委主要领导兼任,这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受重视度和关注度,为学校成立初期迅速形成规模和度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提供了有力的领导基础。后期受同志“7.30”指示的影响,江西共大得以迅速发展。可以说江西共大的创立和发展与领导重视是分不开的,正是有了高层的关注,江西共大才得以克服诸多困难,为江西的发展乃至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巨大贡献。今天,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给予职业教育以一定的扶持和关注是十分必要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由于职业教育院校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和宏观视野的限制,依靠领导的重视来推动是一种现实性的选择。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领导直接兼任学校主要领导的方式并不可取,作为替代,可以建立一种主要领导的定点联系制度,将学校的发展纳系领导的绩效考核中,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形成一种在纪律原则允许范围内的相对偏向性扶助。如江西共大时期采用的共大校长工作会议就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当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由领导牵头,将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召集起来进行协商解决。这个制度,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领导的重视,但不能依赖领导的重视,江西共大转制变更的历史给了我们很好的警示。在依靠领导重视实现发展的同时,必须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教学安排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保证学校的长远发展。现代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要牢记自身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结合不断变动的社会环境和人才需求,创新管理体制、学制和教学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学制、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江西共大之所以能办的有声有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牢牢将自己与江西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所有专业均立足农村农业农民,不盲目扩大领域范围,使学校与地方农业需求相适应,将学校定位于地方农业发展的辅助者和推动者,专业设置充分考虑地方需要,各类校办企业也依托于地方特色。由于技能教育和当地现实需紧密结合,江西共大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岗位工作,省去了二次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广受地方欢迎。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存在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现象,不考虑学校实际和当地社会需求,学生毕业后无法在本专业和本地就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发达城市从事新的行业,地方企业又面临用工荒。职业教育作为实用性很强的教育类型,其教育方向应力求贴近社会现实需要,只有具备了自身独特竞争力的学校才能在社会现代化浪潮中求得生存。江西共大总校副校长屈绍建在介绍江西共大专业设置情况时就指出:“我们的科系设置是因地制宜的,专业是根据各地资源特点和生产条件设立的。”[9]现代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也必须首先对社会需求和本地需要进行充分考量,有的放矢。

同时,要学习江西共大在学制和课程设置上的特点,针对不同群体,合理安排实践和课程内容。以涉农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招生困难和学制不合理。而江西共大作为一所农业类院校,能培养大量毕业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江西共大实现了自给自足,上学不要钱,学生还有零用钱可以领。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它采取社来社去的招生办法,招生门槛低,满足了广大农民学习农业技能的愿望。当前涉农职业教育需提高吸引力,也可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与大型农业企业进行合作,将课堂开设在企业的生产基地中,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让学生们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解决学生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从而增强专业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科学安排涉农专业的教学日程和招生政策,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开展各类短训班和农产品专门班。

(三)联合办学可与校办企业相依托

校办企业作为江西共大教劳结合、半工(农)半读和自给自足的最重要实现平台,在江西共大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现代职业教育要突破瓶颈,必须要有与学校紧密联系的企业单位,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在经费、师资、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突破。江西共大的校办企业和实践基地有其历史的特殊性,多依托于原有的垦殖场和政策扶持,现实可操作性不强,但其一个基地一个专业的思想应作为开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准则,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有实践基地的依托。此外其校场合一、联合办学的模式也值得学习。当前企业办学难以推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单独办学成本大,师资、设备协调难,如果学习江西共大的办学模式,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路子,由政府出面协调,建立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模式,由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职业院校充当总校,为企业办学提供人力和教学资源的支持,通过集团内部的师资流动与教学资源的共享、企业办学的学生本企业留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各企业间的调配,不但能大大减轻企业的办学负担,也可以保证教学所需的实践基地,真正实现校企联动、优势互补。

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学校亦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结合本地特色,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创办一些校办企业。比如,嶂公山共大利用婺源当地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经营和发展酒厂,为学校和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发展。其他职业院校也可通过对地方传统工艺的学习优化和创新,发挥地方特色,利用校办企业的形式,在民间技艺传承和特色自然资源的开发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走差异化战略发展路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利用地方特色和校办企业的特殊优势,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开门纳师应与自主培养相结合

师资匮乏一直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院校的生师比高居各类教育的榜首,在有限的教师资源中,“双师型”教师仅占25.5%(2015职业教育执法检查报告),教师队伍来源单一,实践教学能力低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编制和薪酬的限制,部分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人员无法进入学校任职教学;二是本科高校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满足职业院校的教学需要;三是具有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企业人员进入职业院校兼职的渠道不通畅。借鉴江西共大改造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当前职业教育的师资难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决:

一是完善入编政策,充实编制,改变现有入编对学历的硬性要求,同时建立完善的兼职、客座教师制度,形成教师来源丰富、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互补、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教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二是与本科院校建立固定联系,定期选拔老师进修深造,保证教师理论水平的稳步提升。还可以学习江西共大挖掘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的经验,选拔优秀业生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严格审核,考察合格后返校任教。三是对新入职的本科高校毕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教师进入生产一线了解行业信息、提升实践能力。四是加强职业院校之间和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通过院校间教师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来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同时通过与企业签署订单式培养协议,将企业的技术人才引入学校,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

(五)社会尊重将与自身认同相促进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受到来自社会认同环境的制约。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完成的《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70.3%的受访者感到当下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歧视依旧存在[10]。可以说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非正确看待,导致家长和学生对接受职业教育产生抵触,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教育院校也力图转型,高职院校普遍将“升本”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盲目开设课程,追求理论教育和学术成果。这种观念的存在,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乃至工作后的工作热情。我国长期的封建统治,忽视了对手工业者的尊重,致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和抵触。同样面对这一社会影响,江西共大培养的学生却能在经历教育后热爱农村农业,自愿回乡做农民。共大的教育成功之道主要在于措施得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共大对所有入校的学生进行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办学问题大讨论,来深化师生对党的教育方针和共大办学方针的认识,使师生们了解自己学校的定位和自身肩负的使命;通过劳动教育,对学生们在劳动中暴露的对劳动的错误认识予以纠正,对抵触情绪加以疏导;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前途教育,使学生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积极的奉献热情来面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需要社会上形成对技术工人和职业教育的尊重氛围。只有社会大环境的逐步改善,才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自身认同。江西共大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值得学习,思政工作不能只简单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上,更应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在学生中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意义的大讨论,让他们真切地了解到职业教育的意义和技术工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优秀毕业生的榜样引领和前途教育,使他们看到自身职业的前途和意义,从而更加自觉的投入学习与工作。职业院校学生的自身认同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尊重并行,必将极大促进职教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4][8]黄定元.探索农村教育发展之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74-85,126,35.

[2]John Cleverley. In the Lap of Tigers:The Communist Labor University of Jiangxi Province[M].New York: Rowman&Littefield Publishers,2000.Introduction xxiv.

[3]谭虎,王火生.昨天的江西“共大”与今天的农村职业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1996(4):38-42.

[5]李劲松.“共大”:建国以来一次农村职业教育的尝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1.

[6]熊明安,等.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200-201,205-206.

[7]刘圣兰.职业院校办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例[J].职教论坛,2015(8):86.

[9]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创立及其沿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8.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第9篇

一、基本情况

本调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年2月初到3月底,研究设计人力资源调查表及调查程序;第H阶段从4月初到9月底,各省(区、市)旅游局人教部门进行数据统计,核准并上报全部调查数据;第三阶段从10月初到12月中旬,主要由我司教育培训处进行调查数据的反复核实、汇总,并形成调查报告。

调查的截止时间:*年8月31日。

(一)导游人员人力资源状况

对全国导游员进行资格考试,从1989年开始,至*年8月底,全国已有197375人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其中目前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有131904人,占66.8%;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65471人,占33.2%。

从性别结构来看,导游队伍以女性导游人员为主,男女比例约为l:2。在目前全国从业导游人员(131904人)中,男性导游人员45783人,占34.7%;女性导游人员86121人,占65.3%。

从年龄结构来看,我国导游队伍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七成的导游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见表1)。

从学历结构来看,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见表2),这在中文类导游人员中显得更为突出。总体上,导游队伍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1.7%,大专学历者占39.4%,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学历比中文导游员稍高一些,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

从专业结构来看,总体上,中文类导游人员以学旅游类专业为主,占34.9%,学外语类专业的人员占12.l%,学管理类专业的人员占17%,学其他专业的人员占36%(见表3)。

从导游等级结构来看,导游队伍以持导游资格证书和初级导游员证书者占绝大多数,为96.3%;中级、高级、特级导游员所占比例极低,仅占3.7%(见表4)。导游队伍等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突出。

从导游人员流失情况看,不同等级的导游人员,流失率各不相同,资格和特级导游员流失率较高,初级、中级、高级导游员流失率较低。在持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人员中,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65471人,占33.2%。其中,持资格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45.3%,持初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6.4%,持中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4.6%,持高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0.l%,持特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37%。

从语种结构来看,中文类导游人员与外语类导游人员的比例为5:1(见表5)。在目前全国从业导游人员(131904人)中,中文类导游人员110666人,占83.9%,外语类导游人员21238人,占16.l%。在外语类导游人员中,一些语种人数与我国入境旅游者的数量不成比例,如我国客源市场需求量较大的韩语、泰语、意大利语等人数太少。

从地区分布来看;导游人员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10省(市)共有导游人员67723人,占整个导游队伍人数的51.3%;中部9省共有导游人员32412人,占24.6%;西部12省(区、市)共有导游人员31769人,占24.1%。

(二)旅行社经理人员人力资源状况

我国旅行社经理人员从业人数为50650人,其中国际旅行社总经理5436人,占11%,国际旅行社部门经理10223人,占20%,国内旅行社总经理15768人,占31%,国内旅行社部门经理19223人,占38%。在旅行社经理从业人员中持有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的人数为34480人,持证率为68.l%。

从性别结构来看.旅行社经理队伍中男性经理人员要多于女性经理人员,但不同类型经理人员的性别比例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我国旅行社经理队伍中男性30362人,占60%;女性20288人,占40%。

从学历结构来看,我国旅行社经理人员的学历较低,总体上,高中学历者占18.3%,大专学历者占54.8%,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26.9%。国内旅行社部门经理学历更低一些,高中学历者占29.7%。

二、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一)在全行业推行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等级考核及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它在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培养合格的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从1989年实行以来,共为行业培养选拔了近20万导游人员,其中13万人目前仍工作在导游岗位上。13年来导游考试合格人数从1989年的仅有9627人,*年累计增长到197375人,增长了近20倍。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考试从1997年实行以来,通过认证的人数近3.5万人,占旅行社经理队伍的近70%。

(二)导游队伍、旅行社经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在导游队伍中,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以上学历只占48.3%;旅行社经理队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超过73.l%,本科以上只占26.9%。学历偏低这一问题应引起旅游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导游队伍等级结构严重不合理。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员人数尚不到4%,特级导游员全国只有27人。

(四)外语类导游的语种结构不合理。从前面可见,中文导游人员数量已基本满足旅游接待工作的需要,外语类导游人员整体数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导游人员还很奇缺。*年,来我国的韩国入境旅游人数仅次于日本,在主要客源国中排第二,而我国现有的韩语导游人员只有413人,占外语类导游的1.9%,远不能满足对韩国市场的接待需要;*年,来自越南的入境旅游人数达143499人,比上年增长26.l%,而目前我国仅有越南语导游28名,占外语类导游的0.13%。从外语导游人数与主要客源国入境人数的比例关系(见表10)更能清楚地看出加快培养小语种导游迫在眉睫。

(五)导游人员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总体上,东部省(市)导游人员数量较多,中部和西部省(区、市)导游人员的数量较少,基本上和各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但西部个别省(区、市)导游人员严重不足,如目前经考试合格的导游人员只有151人,导游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局开展的导游工作是一项重要而正确的决策。

三、几点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导游队伍和旅行社经理队伍建设,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针对导游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的问题,要在质量优先的前提下,认真处理好增加导游人数与保证导游质量的关系。要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纪律,严把导游入门关;要坚持业务培训、考核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不断提高考试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导游考试在培养、选拔合格导游人员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针对导游等级结构严重不合理的问题,要进一步推行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制度。通过导游等级考核优化导游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等级结构,整体推进导游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针对导游员学历普遍偏低的问题,建议:

1.在适当时机,对《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关于"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的人方能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学历条件进行修改。

2.加强年审培训。各级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大年审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年审培训的作用,切实通过年审培训不断提高导游人员素质。

3.旅行社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低学历的导游员积极参加大专(大本)的学历教育,以适应竞争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针对外语类小语种导游人才紧缺问题,要加快培养紧缺外语导游人才的步伐。

1.我司应抓紧调研,弄清全行业小语种导游的需求情况,采取委托院校办班,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培养形式,抓紧外语紧缺导游人才的培养。

2.省级旅游局要制定相应措施,鼓励本地区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外语人才,特别是紧缺小语种外语人才,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从事兼职导游工作。

3.旅游院校要根据导游人才市场供求趋势,开设紧缺语种的导游专业学历班。

4.旅行社要鼓励现有的外语导游人员通过在职学习、进修、短训等方式,掌握第二外语,在现有导游队伍中培养多语种导游人才。

(五)针对我国导游员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导游人员的跨地区流动。鼓励东部地区的导游人员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指导和支持西部省(区、市)旅游人才建设,特别是导游队伍的建设,重点支持自治区的导游队伍建设;配合导游人员IC卡管理,建立网上导游人才市场和全国导游人员数据库,将导游人员档案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加强对导游行为的社会监督。

(六)针对旅行社经理学历偏低的问题,要继续推行和完善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认证鼓励旅行社经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各省(区、市)旅游局通过采取网上培训、短期研讨、举办论坛等多种形式,为旅行社经理人员更新知识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培训服务。

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051-02

在当代每个人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立志于终身学习才能跟踪社会的发展,才能立足于社会。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开始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终身教育”转变。终身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目前,学校发展的漫长历史已经为人类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随着父母教育意识的逐渐提高,也开始从经验逐渐向科学的教育方式过渡;然而,社会教育的发展却相对比较欠缺,在社会教育的发展中,目前在探讨的相对比较规范和富有成效的一种方式就是社区教育,如果说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体的成长,那么社区教育就是其中每个成长的细胞,它们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教育以至终身教育的实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因此说,终身教育呼唤社区教育的大力发展。建立符合实际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强化和完善社区教育服务功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学校与其所属的社区能有效地互动,相互提供资源,实施资源共享是完善教育功能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因此,必须实现学校与社区双向开放、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在社区大力支持教育的同时,学校凭借人才、知识、信息等优势发挥对社区的辐射功能。

一、社区与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范围

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文化资源、社区人力资源和社区物质环境资源。社区文化资源是指社区里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方语言、生活方式以及社区成员的价值观等,是一种无形资源,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来源;社区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社区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众组织,包括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等,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实施范围和活动水平;社区物质环境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区图书馆、博物馆、高等学校、工厂、部队、商场、信息中心等,能够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学校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资源、学校人力资源、学校物质资源和学校管理资源。社区教育可以直接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出适合社区特点、居民需要的课程内容;学校人力资源是指学校内的教师、专家和学者等,选派中小学得力教师和干部做社区教育的专职工作人员,利用大专院校的专业人才优势,建立由教授、讲师、专家学者组成的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师资库,随时为各类培训提供服务;学校物质资源是指学校内的教育场地、教育设施和教育设备,社区教育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广泛的服务;学校管理资源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可以借鉴这些资源提高社区教育的规范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二、学校与社区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有待健全

社区与学校结对共建,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双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为社区开展各种培训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在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学校工作,并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提供方便。因此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主要就是要实现社区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但就现实而言,很多学校与社区并未能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共享,造成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巨额浪费,社区教育资源投入的严重不足;学校不能借助于社区内企业作为实训基地而重复投入,企业不能借助于学校的科研设备,培训机构进行技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正规的学历教育在人口逐渐减少下慢慢萎缩,而以转岗、再就业、为提高生活质量与情趣的技能培训则因时空、需在当代每个人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立志于终身学习才能跟踪社会的发展,才能立足于社会。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开始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终身教育”转变。终身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目前,学校发展的漫长历史已经为人类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随着父母教育意识的逐渐提高,也开始从经验逐渐向科学的教育方式过渡;然而,社会教育的发展却相对比较欠缺,在社会教育的发展中,目前在探讨的相对比较规范和富有成效的一种方式就是社区教育,如果说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体的成长,那么社区教育就是其中每个成长的细胞,它们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教育以至终身教育的实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因此说,终身教育呼唤社区教育的大力发展。建立符合实际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强化和完善社区教育服务功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学校与其所属的社区能有效地互动,相互提供资源,实施资源共享是完善教育功能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因此,必须实现学校与社区双向开放、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在社区大力支持教育的同时,学校凭借人才、知识、信息等优势发挥对社区的辐射功能。

一、社区与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范围

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文化资源、社区人力资源和社区物质环境资源。社区文化资源是指社区里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方语言、生活方式以及社区成员的价值观等,是一种无形资源,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来源;社区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社区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众组织,包括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等,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实施范围和活动水平;社区物质环境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区图书馆、博物馆、高等学校、工厂、部队、商场、信息中心等,能够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学校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资源、学校人力资源、学校物质资源和学校管理资源。社区教育可以直接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出适合社区特点、居民需要的课程内容;学校人力资源是指学校内的教师、专家和学者等,选派中小学得力教师和干部做社区教育的专职工作人员,利用大专院校的专业人才优势,建立由教授、讲师、专家学者组成的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师资库,随时为各类培训提供服务;学校物质资源是指学校内的教育场地、教育设施和教育设备,社区教育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广泛的服务;学校管理资源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可以借鉴这些资源提高社区教育的规范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二、学校与社区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有待健全

社区与学校结对共建,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双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为社区开展各种培训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在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学校工作,并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提供方便。因此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主要就是要实现社区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但就现实而言,很多学校与社区并未能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共享,造成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巨额浪费,社区教育资源投入的严重不足;学校不能借助于社区内企业作为实训基地而重复投入,企业不能借助于学校的科研设备,培训机构进行技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正规的学历教育在人口逐渐减少下慢慢萎缩,而以转岗、再就业、为提高生活质量与情趣的技能培训则因时空、需求的变化而无人顾及。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关部门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区教育在内容上仍为传统的时政宣传、普法、计划生育、营养卫生、文体活动等;在教育手段上,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很少,社区教育资源管理、师资保障等没有相应的制度与措施。这些同样是其他地区在进行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责任、利益不明晰导致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高,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无法突破资源的专属性。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一直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有一些学校比较愿意接受资源共享的理念,想向社区开放学校教育资源,但由于存在经费、安全事故以及双方责任协调困难等顾虑,所以资源共享迈出的步伐不大。

三、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发展社区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志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乡村城镇化,家庭现代化的逐步实现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人们吸收知识的途径亦超越书本,超越课堂。学校在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正日趋减弱。信息时代要求人们多方位、多角度地汲取知识,以改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社会也要求学校打破围墙,将教育对象延伸到校园之外的机关、工厂、部队等。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走社区化的道路,而教育社区化的前提是人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社区教育的新观念。

1.社区教育必然要占用教育资源,但无需过多的额外投入,更不必独立设置社区学院,它应在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拓展其社区教育的功能下实施,它可以与学校、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共享实现社区教育低成本扩张与发展。学校的培训、教育功能,企业的就业、实习功能、社区人力资源、安居乐业功能的结合,在政府的牵桥搭线、政策引导、经费保障下实现多方共赢。

社区中存在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与作用是学校自身无法实现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对学生最具实效、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在与社区互动与构建中,挖掘社区教育优势,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同时,良好的社区环境,浓郁的教育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2.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学校师资优势,定期对社区居民开办各种培训班。如可利用电脑房开办电脑学习班,向社区居民传授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利用体育馆或运动场开办健身培训班,给居民提高强身健体的场所和正确方法;为社区提供教室开办各种劳动技术培训、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等等,这样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也达到了让居民终身学习的目的,为提高全民素质作出了实绩。

基于学校、社区整合的社区学院老师一部分可来自于学校的讲师团,一部分可来自于企业的工程师,还可以来自于社区的自愿者。通过有偿讲学、无偿服务满足老师物质,尊重、关爱、荣耀等精神需要,实现社区教育、实训、成长三结合的目标,通过整合后的人际资源更有效地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学校、企业、社区的合作。

3.以高等院校(并发挥其社区学院的作用)为联系纽带,将其置身于社区环境中,探讨信息网的作用、建立与运作,将政府的政策引导,招商选资与高校学生的创业,职高学生的就业有机结合,通过学校、企业、社区资源整合共享的合作模式,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图书、计算机网络、科研设备、甚至是师资,人际关系资源)、学校优雅的环境,将高校与各界各业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中心城市的联络、辐射中心,从而启动、拉动、驱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区建设。

由社区和学校双方的资源共享整合而发展成以社区学院为代表的教育机构,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时空分布的局限性,致力于为每一个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体现了政府对社区居民的人文关怀、对纳税人的回馈,同时也提供了全体居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更满足了居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了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针对社区教育的功能、社区居民的需求、实践的需要,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课程的编制、教学实施的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应从高效节约的角度探讨学校、企业、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互利互惠,实现多方共赢,也是构建和谐教育、服务社会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金单.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探讨[J].教育纵横,2007,(3).

[3]李立纲.城市居民社区资源共享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1,(5).

[4]科学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1-

上一篇:健康教育理论范文 下一篇:茶艺和茶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