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15:40:39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职业能力拓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03-01

目前,各个高校都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学校办学的大事来抓,从而无论在就业渠道拓展,还是在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但随着这些工作的持续推进,似乎并没有把大学英语教学纳入到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范畴中。大学英语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的,但它在教学实践中却逐渐步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因此使大学英语教学在拓展职业能力上有所作为,并借助这一功能改变人们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认知,便成为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上述功能之前,需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解读。

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解读

若要建立大学英语的这一功能,首先就需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解读。实践表明,职业能力可以从硬件和软件等两个方面来界定。

(一)学生职业能力的硬件方面:与英语相联系的硬件方面一直被高校所重视,这一职业能力的硬件包括涉外工作岗位的方方面面。例如,听说、书面表达、查阅英文资料等能力都成为了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职业能力要件。从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来看,许多高校都十分注重针对前两项的教学创新,但对于查阅英文资料方面似乎力度不够。这里需要指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涉外职业能力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理工科学生尤其需要拓展自己的第三项能力。

(二)学生职业能力的软件方面:相对于硬件而言,学生职业能力的软件方面则聚焦于他们的思想意识领域。与岗位意识不同,这里与英语结合下的职业能力的软件方面是指对外企文化的适应。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升,外资企业大量进入我国,也一并把西方企业文化带到了中国。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下,部分学生因思维习惯与外方不同,使得自身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而降低了工作绩效。可见,软件方面的职业能力拓展同样重要。

二、解读基础上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定位

不难看出,大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软件方面时常被高校所忽视,然而这一领域又成为支撑职业能力硬件方面施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定位就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

(一)硬件方面的教学模式定位:针对硬件所包含的能力范畴,在教学模式方面需要突出对这几个能力要件的培养。另外,大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背景密切相关,从而大学英语教学也应建立起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形态。具体而言,教学模式可定位于:(1)针对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应突出他们的英文资料阅读能力的拓展;(2)针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则需要突出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拓展。

(二)软件方面的教学模式定位:众所周知,东方人习惯于辩证思维,而西方人则习惯于直线思维。因此,欧美企业的员工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且与同事之间也能保持一种适度距离下的人际往来。而我国大学生若进入到外资企业工作,可能在行为方式上无法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教会学生用欧美人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或者说,使学生能知道未来的欧美同事和上司是怎样想的。可见,这便是软件方面的教学模式定位。

三、定位驱动下的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措施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校本视角下的现状分析:“校本要求”可理解为,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依托学校。从中可以知晓,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仍需要一切从所在高校的实际出发。那么高校的实际又是什么呢。如,高校现有的英语师资队伍状况,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和专业群状况,高校毕业生的涉外工作类型等。因此,首先需要在校本视角下来对上述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职业能力拓展提供指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实施现状分析时应建立起高校管理层、英语教学部、专业院系、教务处在内的协商机制。

(二)职业能力硬件方面拓展:1.课堂教学方面。无论怎样的学科背景都应结合专业知识突出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是不同专业背景学生所要求的拓展存有侧重罢了。为此,应构建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措施,在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的前提下进行职业能力培养。2.实训教学方面。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多元素的支撑,从而其专业实训环节也是拓展职业能力硬件方面的重要载体。此时,仍可以引入情景教学训练版块;另外,针对理工科学生还可以增设英语文献查阅的实训任务。

(三)职业能力软件方面拓展:上文已经界定了职业能力软件方面的内容,在实施这一领域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教会学生的是掌握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并不是让学生模仿西方人思维习惯。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能了解并掌握与欧美同事和上司打交道的技能,并能较快地接受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为此,可以通过播放欧美影片并结合教师的总结来进行体会,在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请外教就这一方面开设专题讲座。

四、实证分析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承担着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任务,它将支撑起大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以及本专业外文文献阅读的能力平台。因此,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已成为目前教改的核心。教师应恰当运用“语言比较学习”的手段,来提升大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惟有使得英语的阅读内容形象、具体地被大学生所接受,大学生才能在反复模仿中有效强化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

五、小结

笔者认为,使大学英语教学在拓展职业能力上有所作为,并借助这一功能改变人们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认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具体而言,需要在校本视角下来对上述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硬件和软件方面职业能力拓展提供指向;在课堂教学中应构建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措施,以及在实训教学中针对理工科学生增设英语文献查阅的实训任务;通过播放欧美影片并结合教师的总结来体会西方人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晓妍.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构思 课程设计 课程实现 课程运作 课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14-02

一、课程构思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以其专业的实用性及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特性而迅速发展。而英语作为国际交流所必须的能力,已成为时展对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是依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职高专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要求而设定,旨在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必须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生活及将来专业所需的涉外业务活动能力,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确定一个目标,狠抓两个重点,坚持三个长期建设点。

1.确定一个目标――培养拥有一个文凭多个证书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狠抓两个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要做到科学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在实践教学中,要求课内外结合,听说并举,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是大学英语教学富有成效的保证。语言教学是体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是调动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发挥作用的兴奋剂。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观点出发,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佳做法是深入教学研究,有效地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3.坚持三个长期建设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在教学条件方面要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比如说投影仪、DVD、电视、电脑等,一切可利用的设备和条件都要合理应用。在教学管理方面,要求做到各种教学文件齐备,各教学环节规章制度严密,教研活动规范,教学检查严格。在教学效果方面,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行领导―老师―学生三级监控制度;以体制健全、严格的评价及标准来确保授课质量;定期开展学生座谈、调查等活动,对学生意见反馈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实行同行听课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并通过调整形成性评估体系以平衡学生成绩分布不合理的情况。

二、课程设计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为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理念,做到虚实结合,采用网络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手段实现培养具备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本课程课程目标设计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主要指掌握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掌握语法知识,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掌握基础文体的写作技巧, 能写各种类型的应用文;掌握基本翻译技巧, 译出基本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句子;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等。能力目标主要指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涉外业务活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情感态度目标主要有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创业意识等。

三、课程实现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着重于学生口语、听力、翻译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写作水平的加强。

在实践教学方面,本课程要求拥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等校内实训设备,力争为加强学生听说单项语言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提供更为优质的物质条件。此外,要求不定期举办各种层次各种主题的英语活动,给学生在课堂之外提供一定的英语的实践机会,如听说实训、学术讲座、英语角、社会实践、情景模拟训练、模拟招聘等,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英语实际应用中检验学习成效。

四、课程运作

1.大学英语课程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根据大学英语应用的特点,将学生要掌握的大学英语知识和技能设计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学习项目,通过教学项目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任务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可应用于各个程序性知识的总结和项目的完成。如在学生习作点评时,可随机抽出两到三篇习作进行公开展示,由师生集体讨论其优劣和改进方法,对当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留作“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查阅文献,概括出符合科学的结论,并以此拓展学术视野,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3)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可为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角色扮演、读书报告、英文歌曲演唱、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活动;课外,教师也可组织、指导学生的英语角、英文文化周、英文演讲比赛等活动等。(4)合作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主要基于英语网络资源。教师要求学生就某一主题或交际话题,自主在网上收集有关素材,撰写有关报告、评论。同学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开展合作和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促进其思维能力、创新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2.大学英语课程可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1)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采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视频播放、图片欣赏、原声解析等;引进多种多媒体教学仪器,包括投影仪、DVD、电视、电脑等。这些多媒体技术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将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实际英语操作有直观印象,满足学生对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的强烈要求,充分发挥辅助外语教学的作用,使教学形象、直观、易于表达,易于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2)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建立内容涵盖课堂教学、课后习题、课后辅导等多个方面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和课程网页,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保障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学生在校内随时可以登录欣赏课堂实录,温习课堂要点;课后自练自测,系统自动打分,分析错题;教师定时QQ在线或是电子邮件答疑,为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提供保障,推进教学的开展。(3)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建立数字化语音实训室、商务技能模拟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国际文化村、英语情景实训室和商务英语技能综合实训室等实训场所,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教学软件以及现代化办公设备等,方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可举办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充分满足学生在校内实训的要求。(4)系部可积极与企业合作,充分依靠社会力量,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充分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知识运用能力。(5)系部可邀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学生传授职场的切身经验与体会,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五、课程发展

为了达到课程建设的目标,我们必须在教学思想、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师资培训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及教学改革工作。

1.在教学思想上,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根据学生英语基础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贯彻“以实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和“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原则。

2.在教学要求上,按照《基本要求》组织教学,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的“三级”要求,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向“四、六级”努力;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按照相应的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实现预期目标。

3.在教学条件上,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设备设施建设,尽快达到教学评估要求,满足教学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积极创造语言环境,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4.在课程设置上,在学生修完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后,继续开设专业英语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高级英语选修课,开展多种多样的讲座和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听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

5.在教材上,根据分层教学要求,选用不同的优秀教材,并积极开发适合于本校实际情况的专业英语教材,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体现个性化的教学特点,利用校园网,开发或购置基于网络的英语教材,为广大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和资源。

6.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传统教学模式与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主动向课堂教学与校园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同时,新的教学模式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也要充分考虑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7.在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上,围绕应用能力考试,把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重点考察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

8.在师资培训上,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培养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进修,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努力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1. 引言

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新常态作为经济学术语,是指我国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上的新常态,给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新常态简介

主席在2014年5月对河南考察的行程中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他讲到:“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作为“习式热词”之一,已成为中国最时髦的词汇。齐建国[1](2015)指出“所谓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亦处于不断深化改革的新的发展阶段。就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王守仁对“新常态”下中国英语教育总结了五大特点:一、更加多样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二、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强调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教学方法的加强与手段的更新,诸如“慕课”(MOOC)作为教学资源的融入。四、课堂教学的传承、改革与创新,诸如“翻转课堂”。五、教师发展。教师在有教学能力的同时,亦要要有科研能力。

3. 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常态的大环境在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亦给予了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极大的机遇。王守仁[2](2016)指出了近年来英语教育发展“过热”的问题;并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大学英语的通用英语到“通用英语+”的转变等。汤冬冬[3](2015)总结了新常态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特点,诸如: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工作者更高的要求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宋玮[4](2015),马青霞、刘丽[5](2016),刘苗、何娟[6](2016)均不同程度地提到“新常态”使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师的转型与发展,做到特色化教学。董永义[7](2016)提出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应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2015年暑期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颁布,《指南》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简单来说,《指南》对于课程的目的,不仅提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同时提到了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工作就业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并且强调了大学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务于地方及周边地区经济为宗旨,在人才供给与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的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篇文章正是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个性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经济的新常态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王守仁[8]2013提出在“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下,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一、对过去十年(2003-2013)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的肯定,二、大学英语兼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充分认识,三、科学、完善的大学英语综合评教体系,四、英语与母语、其他学科的关系的处理,五、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30条意见》就提高大学本科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实践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做到:

第一,充分认识需求变化,构建新常态下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在一次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提到:“我们的普通外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学到大学二年级,花那么长的时间,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出来,既不能看,又不能听,也不能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虽尖锐,却是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大学英语作为各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多以四、六级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标准,其毕业生必然难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对各行业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需要的是各行业的综合性人才,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挑战。许国璋先生[9](2015)指出:新时代的外语教学需有“根本性变化”――“从过去培养翻译干部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各行各业掌握外语的人才”。也就是说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单纯的通用英语教学向“通用英语+”的方向转变,“通用英语+”即“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2] 这一教学型式的转变是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的;同时体现了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指南》就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明确指出“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Z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考虑地方及周边的经济发展,依据自己的教学定位、办学宗旨,进而确定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建特色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各高校生源的基础阶段的英语运用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则更为薄弱;再加上其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宗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目标为在夯实基础阶段的英语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渗入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够胜任未来职业需求的英语语言能力即可,而非高精尖的英语专业人才。

因此,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为重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诸如翻转课堂、任务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对比教学、模拟仿真、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在语言的实践中实现听、说、写能力的提升。

第二,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的第二课堂便成了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第二课堂提供了更多的免费的大学英语的网络交互平台。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设备以及无线WIFI的快速发展,微信、QQ等网络交流手段便丰富了我们的网络交互平台。因此,微信群、QQ群便成了当下较为鲜活的网络交互平台。“交互”除了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之外,还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交互手段,使用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法,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实践中逐渐提升其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校内外实训基地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社会发展所需,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关键性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英语语言的能力基础,校外实训基地为社会所需人才提供了人才培养标准,由此,院校便有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的依据;教学便有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方向;学生便有了英语学习的目标与动力。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增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又要顺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四,大学英语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关键。

“国际化人才主要不是由外语专业培养,他们的英语是通过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和大学的公共英语课程学习掌握的。”[2] 由此可知,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师。

新常态下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以社会需求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学习资源多样化的新挑战下,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起到良好的组织、指导、帮助和督促的作用;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自己,使自己在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英语语言的同时,还要具备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而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5. 结语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大学英语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在实践中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进而最终服务地方及周边地区的经济。

参考文献:

[1] 齐建国.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 西部论坛, 2015

[2] 王守仁. 谈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J]. 外国语, 2016

[3] 汤冬冬. 新常态下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及应对对策[J]. 亚太教育, 2015

[4] 宋玮. 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探讨[J]. 海外英语, 2015

[5] 马霞青, 刘丽. “新常态”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

[6] 刘苗, 何娟. 浅谈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J]. 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2016

[7] 董永义. 新常态下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探究[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6

[8] 王守仁. 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 外语界, 2013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大学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81-02

作者简介:刘浩,男,硕士,旅游与商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和英语教学。

目前的高职院校均开设有大学英语课程,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开设课时为180学时左右,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1]笔者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招生与就业部门获得的信息显示,尽管学生具有“全国高等职业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但仍有许多学生面试时英语运用能力难以令用人单位满意,导致许多专业成绩和技能优秀的学生与心仪的工作岗位擦肩而过。为何经过180学时的教学,学生也拿到了相应的英语证书,但仍有许多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这种现象不得不令英语教师进行深入思考。

一、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据笔者了解,现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均符合《基本要求》,并按此要求组织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是围绕听、说、读、写、译而进行,表面看来教学都是按要求进行,但在实际授课中却存在以下现象:

1.课堂教学“重读写轻听说”。英语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读写训练比听说训练容易操作,能直接提高学生获取英语等级证书的几率,效果显而易见。

2.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课堂上,读写方面还是采取“字词――句子(附带语法)――语篇”途径训练学生,听说方面仍旧采用“听材料――核对答案――少量的口语问答或展示”的方式进行训练。这样的授课方式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对应试帮助很大。但高职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3.以获取证书为教学导向。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以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为目的,忽视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了这样的“指挥棒”,大学英语教学难免倒退到应试教育中去。

二、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兴趣。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许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中学教师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在扩充词汇、加大文章阅读难度的基础上增加作文训练和听说训练而已,无法体现高职特色,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来教学,只需60学时即可,但最后的英语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2.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这在刚入校的第一学期就可报考,获得证书后就将英语抛之脑后。殊不知,求职面试和将来的工作当中,都十分注重英语运用能力,有了证书并不一定能用好英语。

3.教师怠倦。学生应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不愿配合教学,影响了教学积极性,导致英语教师产生疲惫感,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倦感,使得教与学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英语口语听力实训课程的借鉴与思考

学校在大学英语这门课上投入了大量课时,学生也花费了不少精力来学习英语,但学生的英语能力却在就业市场中反映不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反思,找出解决办法。笔者本学期所教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口语听力实训课程,经过思考后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取得不错的成效。在课上学生的听课表现、课下学生的学习劲头、最后的学习效果和学生反馈方面,令笔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受启发。

英语口语听力实训课程为期一周,以5个工作日来计算,笔者针对旅游管理专业选取了5个典型的工作环节:游客咨询――接团――带团讲解――客人问题处理――送团,然后设计了相应的5个学习任务:面对游客咨询的问答――接团时的欢迎词――景点讲解词――各种游客问题的处理和应对――送团时的欢送词。第一天,选取与当天口语主题一致的听力材料,花一两节课的时间训练,让学生熟悉与主题相关的常用句子和短语,然后熟记。听力训练结束后,再用1节课的时间用英语向学生介绍该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的运作情况。同时,布置口语练习的题目和要求,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分组查找相关资料、做口语作业并背诵。第二天,随机抽取1/3到1/2的学生上讲台脱稿作口语展示,完成后让其他学生找错,成功找到错误的学生有加分奖励,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改进,结束后进行第二天的听力口语训练。按照上述方式完成5个训练主题。

笔者总结后,得出以下结论: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因为这些任务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实用性强;②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时间紧,第二天的口语展示成绩将决定能否通过这门课的考核。虽然每天在课堂上只有4节课学习,看似轻松,其实要花很多时间准备口语作业;③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无论是口语展示还是纠错,都能积极参与,改变了以前大学英语课堂上沉闷的现象;④学习效果好。在恰当的压力下,学习感兴趣且对将来工作有用的内容,学生收获很大。一周的实训课结束后,从实训报告中可看出学生进步明显。

这种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大学英语课程也可借鉴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早期建构主义思想发展起来的新型学习理论。[2]它主要强调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它认为学习应发生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强调多样的、情景性的信息与有利的建构工具。[3]

四、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结合在英语实训课后的教学思考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1.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学做”为主。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开发“教学做”一体化课程,部分教师认为这种教学形式只适合工科课程,对在文科课程尤其是英语课程中实施“教学做”改革持消极态度。我们应看到,按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讲解,付出了许多心血,但学生课上不感兴趣、课下没有学习压力和目标,最终的学习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应控制讲授时间,将课堂交给学生。一般在45分钟的时间里,教师最多累计讲授时间25分钟即可,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技能。

2.教学内容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以学生的专业为导向,多了解学生的专业,熟悉行业动态,尽可能选取真实工作场景中的材料来授课,摒弃与学生今后工作无关的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大学英语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必须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评价方式是个“指挥棒”,教师和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围绕它进行。在这种模式下,一定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甚至将期末考试变为考查,有利于学生重视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训练展示,变压力为动力,提高教学评价的真实性。

4.大力加强课后学习。随着英语学习阶段的延伸,课堂时间越来越有限,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只能讲授提高英语技能的方法,然后选取相应的材料进行训练,学生若想真正提高英语水平则要依赖于课后大量的自学和训练。据调查,在校生课内与课外时间比是44∶56,[4]说明大学生有大量的课余学习时间,教会学生运用课后时间学习英语也是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英语教师应注意课后作业的有用性和探索性,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要加强检查并列入成绩评定体系。

五、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相比,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以下优势: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满足其成就感和探索、创新的欲望;②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解决,能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与所学专业、未来职场紧密相关的学习内容,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④通过小组练习等协作学习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还会影响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需要英语教师改变教学思路,挑战自我,以学生的实际获益为宗旨,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欲望,培养英语交际能力,这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3]王湘玲,宁春岩.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PBL 教学现代化 交互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33-03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近年来广受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的北美、欧洲得到较快发展。PBL教学法于20世纪90年代运用到西方国家的英语教学,之后进入中国英语教育界。从目前的应用理念来看,在实践领域倡导PBL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1],PBL也在大学英语实训课程上有一定的运用。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使全球范围的教育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可谓层出不穷,甚至令人目不暇接。教育界的现代化、信息化在不断拓展和深化,PBL也应“与时俱进”融合时代元素。如何把这种不断升级中的PBL运用到实训教学中去,以及怎样改善PBL模式能更能有效地达到英语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这些都是运用PBL教学的一线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

1 PBL模式的时代特征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一模式最初运用于医学专业的教学中,是为了将医学生从繁重的医学课业中解脱出来。1969 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创立了PBL教学模式,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之后这种教学模式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受到美国教育界的认同与肯定,并将其称为“最为恰当的学校管理者养成模式”[2]。其理论基础是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3]。

从20世纪90年代起,PBL教学法开始在西方国家的英语教学中得到实际运用,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PBL也得到了推广和运用。PBL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把学习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环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己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目的[4]。这一教学理念正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相契合,因此,将PBL教学法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现实和积极的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现实各种情境下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教材和教学设备、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师生课堂内外运用PBL开展实训教学的方式方法、具体操作、媒介工具等都与传统英语教学迥然不同。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21世纪,PBL发展成为以问题为核心、以情境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手段、辩证逻辑批判实用为目的、以师生和生生交互为检验的教学模式。其特征是教学过程具有“时代性、问题性、情境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与评价全面性、方式多元性”。

2 大学英语实训课程教改中的PBL交互模式

从PBL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到外语教学领域开始,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就开展了多项理论和实证研究,而PBL立足于解决问题的“实用性”一直得到开展实训教程教师的青睐。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学英语课程第二学年开设学术英语、跨文化交际等“拓展课程”已成共识。浙江树人大学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英语实训教程――英语文化与交际”积极参与教改,任课教师建立课程组,并在自己和组员的教学课堂内外有层次地展开PBL实训应用,结合现代信息手段来尝试实现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

2.1 PBL交互模式的特征

融入了教学现代化技术、各种信息化教学法的PBL交互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以情境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手段、辩证逻辑批判实用为目的、以师生和生生交互为检验。PBL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尤其是教学内容将通过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手段融入最新、最实用、最真实的知识和情境;在教学过程上,主张因材施教,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息来源;在课程衔接上,强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并且立足现实、结合实际;在教与学方面,要求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真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前的设计者、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者、课后的反馈者和反思者。具有时代特征、为语言实践服务的大学英语实训教学模式决定了PBL的诸多特点: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自主学习加小组合作为方式,教学资源取自教材、生活、网络等,学习者主动建构、情境化、信息化,教师的指导性、学习的探究性、评价的多元性和过程性和诊断性反思等。

2.2 运用PBL交互模式的英语实训教学改革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具有“时代性、问题性、情境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与评价全面性、方式多元性”等教学特征。而这些特征也体现在了教改项目的主要内容里。

(1)教材改革:教材种类形式多样,不再受课本的局限,以实训教材内的文本、网络讯息、音视频等都可为载w,教材纯粹使实训课程的媒介和传导,目的是引出现实类同问题。

(2)备课改革:不再是单纯教师一手操办备课、决定上课的内容、步骤、讨论的话题、解决的问题,师生需共同围绕文本、网络资源、音视频等各类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包括理解、词汇、语言点等),围绕主题分别提出各自关心的话题和问题情境。

(3)教学方式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组为团队、师生交互运用PBL基本的“由果溯因法”和“由因推果法”解决教材中提及和备课时设计的问题,然后“抛锚式”、“由此及彼”、“发散式”、“批判式”、“开放式”地进入情境问题讨论和解决,同时问题的解决也可延伸到课外。

(4)评价体系改革:由于师生共同选取教学内容和备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双向式、开放式的。课堂上学习小组各自展示相关现实问题解决法案、并表达自己真实体验感受,然后师生、生生交互评价,总结英语学习效果和实际运用体会,同时诊断性反思阅读理解思维的完整逻辑性、问题编排资料收集的科学性、语言知识实际使用的准确性、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有效性。

3 PBL多元交互模式的实践

PBL交互模式的实现需要完成多个融合和交互。首先把PBL最重要特征“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方式情境化、诊断反思多元化”融入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元素,使得问题设计融入时代气息、真实生活。以及相应变更“师―生―机”交互因素,师生多元交互,教学情境加入时代特征、形成理论和实际的交互;评价体系综合师生和生生的交互诊断,使PBL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运用和实践。

3.1 实践步骤

PBL多元交互模式实施的具体步骤为“课前师生分别设计问题、课上师生交互解决问题、课下学习小组自主解决现实问题、课上小组展示解决方案并师生交互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以单元主题为中心,以课本篇章为载体、网络等各类信息知识为补充和媒介,师生围绕主题设计问题(包括阅读理解、词汇、语言点等),实现根据文本的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

第二步在课堂上师生运用“由果溯因法”和“由因推果”法交互解决问题,实现文本、音频、视频等学习载体的无死角理解和口语听力能力的锻炼。

第三步n下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小组围绕单元主题内容展开开放性、批判性、发散性思维,发现类似现实问题,利用书籍、网络等教育技术和设备自主解决类现实情境问题,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归纳查找总结能力的提高,以及通过设置复杂而相对真实的问题及情境实现学生解决实际或真实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在课堂上学习小组展示相关问题解决法案并师生、生生交互评价,实现书面、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反思能力的强化。

3.2 实践要求

教师严格按照诸如“组织小组、设计问题、呈现问题、自我学习指导、尝试利用新知识循环往复解决问题、学习过程的总结、反思与评价等环节”的教学流程来实施。教师对课前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尽量设计出真实、复杂、符合时代的“情境性”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网络全方位、合作性、自主性的探究、搜寻。

在对老师课前设计的问题进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的探究、搜寻时,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地自我建构、拓展;在合作性、自主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学生得学会倾听小组他人的想法,并积极参与小组相关讨论,因为小组课前的所有准备必须在课堂上呈现;课堂上要求所有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主动性地参与、用英语作为课堂语言呈现其小组的准备成果,此时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将得到极大的锻炼,同时也极具真实性地模拟了现实语言运用;同时,教师必须做好即时笔记,随后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一一点评,引导学生对其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要求学生对其课前和课堂中所有活动进行反思,得出一个综合评分。所有的课前、课中、课下的师生资料都认真记录、汇总、归纳,并在学期末对全体学生进行语言技能的测试和教学效果反馈问卷调查。

3.3 实践效果

现代化信息化中的PBL多元交互模式在浙江树人大学英语实训课程中的运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大学英语实训课程将持续开设、教改研究也会持续进行。根据教改中期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师生都觉得PBL和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学内容信息化融合后交互使用,使教学双向过程更有趣更实用更有效。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主动参与,承担更多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不断探索、发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师生合作和生生之间的协作包括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假设的提出和验证、学习进程的反馈和效果评价,同时学生之间还要自评和互评对小组协作学习做出的贡献和全貌理解,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意识。

4 结语

从本质上看,PBL模式是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实现对问题、方法、结果与评价等事物的管理。它是实践性很强的教与学的模式,师生需共同参与所有的教学环节,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建成果与成果评价等方面。把PBL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进行实训教学,就需突出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多元化(即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或方法来解决问题)。实训课程的PBL模式实践必须运用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使主题选择“多元化”、问题设计“多元化”、学习方式“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与传统灌输式学习相比,运用PBL多元交互模式,学生能在获取信息、应用资源、分析资料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增强,逻辑思辨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参与及协同能力;PBL多元交互模式可以在给学生创造更多独立面对问题、思考及解决问题机会的同时,有助于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理念、诊断式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秀石.基于PBL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及应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3(5):63-64.

[2] 姜美玲.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3(3):62-66.

[3] 王志晨,刘莉,刘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PBL教学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4):433-435.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元认知策略 英语专业四级 听力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and Research on TEM4 Listening Training Platform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tacognition Policy

LUO Ji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006)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TEM4 listening results, the establishment of listening training platform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EM4 listening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platform is actually a platform for interactive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for teaching, the conten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nglish listening skills together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level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English pract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content inno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and TEM4 listening, analyzed and studied on the construction, advantage and innovation of TEM4 listening training platform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Key words metacognitive theory; TEM4; listening training platform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是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英语能力的测试,也是对参加考试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的测试,是评价学校英语办学实力和水平的标尺。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听力分值占总分值的15%,是对学生理解能力、书写能力和拼写熟练程度的考核。目前,高中与大学的英语教学难以衔接、学生对听写失去信心、学习效率低等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听力方面能力差。本文将利用英语教学中的有利条件,将元认知与听力实训结合起来,在元认知策略指导下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之下进行英语听写学习,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与策略,提高英语听写能力。

1 元认知策略概述

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就是元认知策略,这种学习策略通过学习者管理学习来保证学习活动的成功。元认知策略的基础是元认知意识,学习者必须先具备良好的元认知意识,才能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地计划和安排学习过程,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对学习策略不断地控制、评估,甚至进行修正、调节。

可以将元认知策略概括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估策略三种。计划策略指的是在学习活动进行之前,学习者在能力与需求的基础上对学习的目标、过程、步骤等作出规划。监控策略就是治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对学习的进程、方法、效果、执行等有意识地进行监控。评估策略就是指依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对计划、进程中所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2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1 高中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与内容之间存在差异

高中生对于听写其实并不陌生,但是这种听写的形式往往只是运用在英语学习中对于新学词汇的考查。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对于听写的要求是要对短文进行听写,除了词汇之外,语法、标点都在考查范围之内。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并不能够完全适应这种形式,在英语的学习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2 学生对于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的听写没有信心

对近几年的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听写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在总分15分的听写部分,考试的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都不能够达到及格分数。由于这种较低的得分情况,学生会对听写部分产生较难掌握的感觉,对听写的学习没有信心,在还没有做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抵触心理,甚至有一部分同学放弃这一部分,讲精力放在别的考试内容的学习上。

2.3 学生学习方式不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学生在听力的学习中往往比较迷茫,觉得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或制定之后不能很好地执行;听力提升周期长,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见成效就会很难坚持下去。

3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的构建

3.1 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的构建背景

在学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学安排中,英语听力教学往往是在大学的一年级和二年级进行,大学一年级的听力教学主要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没有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专门的听写训练,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专门的听写训练课在大学二年级才开设。

为了让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能够尽早接受专门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写训练,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就应该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与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水平、题型相匹配的听写材料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听写水平,促进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大学专业四级考试打下基础。

3.2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实训平台的功能与构成

3.2.1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实训平台的功能

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听力实训课程进行整合就形成了新型的网络教学的系统,这就是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在该平台中包括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所有考试要求,包括了听力资料、听力练习、音频、视频和练习、答案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视听功能为一体的听力学习平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更加动态、互动地进行英语听力学习和训练,讲英语听力实训渗透到学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3.2.2 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的构成

英语专业听力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是将课堂训练、实训和课后实践进行结合,课堂训练是整个模式进行创新的起点。课堂训练就是在实训原则和大纲要求的指导下借助听力实训平成的训练,课堂训练既能够使学生储备理论知识,也能为之后的实训做铺垫。教师应该才课堂中通过摸底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听写水平进行了解,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选择,以免听力材料过难而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要结合大学专业四级考试的相关要求来进行选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听写能力进行培养。实训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实训任务的模块逐一完成,使学生能够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训平台中应该有对学生考核和评价的项目,通过对评价标准的制定和量化来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学习成效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学生在通过实训平台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对自己采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

4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的优势

教学方面,充实和拓展了四级听力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看到了学生听力成绩有效地提高;科研方面,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英语听写能力培训教学的质量得到了保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是弥补了普通教学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写能力培训方面的缺陷,是对听写能力培养的一种创新的尝试;服务方面,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的创建弥补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有了专门性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主、自由地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选择,并且能够进行交流与自我评估。

5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的创新性

针对学校中没有开设专门的听写训练课或者听写训练课课时较少等情况,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之下,构建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注重对学生听写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完善的监控评估制度。在听写能力提高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将元认知策略与自身的努力结合起来,在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大学专业四级考试中的成绩。

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为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信息。这些资源满足了学生对学习材料自由选择的要求,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听写训练的自觉性。该平台能够让学生的英语听写训练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制定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控制学习的进度,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平台中大量存贮的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大学专业四级考试中听力部分涉及到的听力材料和听力场景。

6 总结

听力能力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就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听力提高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短时间内学生很难达到英语实训大纲的要求。英语听力实训实践教学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等情况,使很多学校都面临着窘境;英语专业听力实训教学的课时少、周期短,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都使学校的英语听力实训课程收效不大。元认知策略指导下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实训平台的创建,使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四级考试题型的命题规律与解题技巧更加熟悉,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成绩。

基金项目:本文作为2013年度广西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元认知策略指导下英语专业四级听写训练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萍.元认知写作策略的使用对专业英语写作的启示――以英语专业四级作文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3(15):17-23.

[2] 王冬梅,鲁平.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焦虑、听力策略与听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13):27-29.

[3] 孙秋丹,黄芳.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0(11):34-38.

[4] 梅明玉,董鑫鑫.高职生英语网络模拟实训平台的构建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2):22-50.

[5] 刘晓敏,王志洪.基于专四题库的听力实训研究――提高TEM-4听力策略探析 [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3(15):17-23.

[6] 肖静,李冬梅.基于库伯经验学习圈理论的商务英语实训教学探索――以POCIB平台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13):27-29.

[7] 于君,刘强.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训练与提高英语听力关系的实验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10(11):34-38.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会展英语;ESP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2-0157-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5. 02-079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会展业蓬勃发展,带动了酒店,餐饮,物流,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关于这点,布莱恩指出,会展活动的总体影响要远远大于会展活动本身。“会展相关的每一美元花费都会引起更为广泛的经济影响,并在区域经济的其他部门产生额外的经济效应”。随着珠三角地区贯彻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会展行业的发展程度已经相当成熟,会展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走向完善的一个过程。

二、珠三角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是通识教育框架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国际视野下的跨文化素养以及提升学业和职业竞争力的人才。与相对发展起来并日趋完善的会展行业相比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框架下的培养目标的差距,珠三角地区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主要还是停留在综合英语的读写译类和视听说类,即传统的重基础,但是没有真正做到强应用。在《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一一一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蔡基刚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得出内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在萎缩,表现在降低大学英语的学分,学生在达到相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少修学分甚至免修。最近越来越多的高校取消了大学英语四六级与学位授予的捆绑,大学英语实行合班授课,公共英语部门归并到外语系部实行统一管理。有些学者认为高考英语改革给大学英语传递一个信息:大学英语课程在大学课程的重要性将大打折扣,按照此趋势,大学英语将会从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向选修课转变。笔者认为,基于经济全球化英语仍是国际上各行各业的通用语言,“轻外语化”或者“去外语化”都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此,大学英语强调工具性,应用性,走职业化的道路不仅是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也是当前大学英语所面临的众多问题亟须改革的选择方向。

三、以《会展英语》为例的ESP课程设置思考

专门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Stevens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四个区别性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侧重于和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中的语言运用;(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会展活动是商务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角度,会展英语可以看做是商务英语下一门更加具体,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一门课程。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中加入诸如会展英语等ESP课程是满足珠三角地区会展行业的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在高等教育上追在眉睫的一个举措,不容置疑,也是提升高校学生职业竞争力的举措。同时,珠三角地区在开设会展英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一年到头不间断的会展活动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训基地。ESP课程的开设是一个举措,重要的是如何使该课程的开设确实为社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笔者基于校公选课的会展英语的授课经验,认为会展英语可以作为ESP其中的一个选择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以下就是开设会展英语的几点建议:

(一)高校应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开创和优化实训基地。一年两次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作为第一展会对会展行业人才有大量的需求。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和广交会都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项目。其他国际大规模的会展活动如广州国际车展,广州家具博览会等却没有开拓相应的合作项目。此外,东莞作为一个新兴的展会举办地点,由于当地高等院校较少,展会所需会展英语人才近几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也缺乏为高校开创培养会展人才的实训基地。

(二)明确会展英语的课程要求,统一课程教学大纲。笔者对珠三角地区高校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多数高校都有开设相关的ESP课程作为全校的公选课,如法律英语,新闻英语,经贸英语等等。但是存在着课程要求不明确,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门不同ESP授课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合作框架,缺乏探讨,甚至各自根据自身喜好而选择授课内容。部分学生选择ESP选修课仅仅出于修够学分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制定出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制定各ESP课程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教学目的等。具体到会展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会展英语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而不是一个专业,这就为系统的会展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融入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学内容应该把握难易程度中等,知识讲解贯穿整个会展操作流程的同时,侧重重点。(2)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会展英语课程的设置从根本讲就是英语职业化趋势的实践。实用性讲的就是教学内容与会展行业案例为基础,为解决会展事务问题提供知识结构。实践性指的就是学以致用,根据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教学评估。(3)体现本校的特色。偏向经管类的院校优先考虑开设会展英语,经贸英语,医学药学院校优先考虑开设医学英语,工科类院校优先考虑开设机械英语。

(三)教师授课与专业人士讲座相结合。珠三角地区高校包括独立院校,多数ESP授课教师是基础英语的教师通过自身学习相关知识而转型的,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而会展英语要求的不仅仅是对外语的驾驭能力,它强调的是利用外语驾驭展会知识,商务活动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开讲座讲解分享经验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企业专业人士对会展行业的了解和专业知识可以给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了解该行业,为提升职业竞争力做好充分准备。

(四)课堂授课与课外学生社团相结合。学生社团活动也可以是课堂知识演绎的舞台。学生社团可以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活动从而摆脱说教式,采取活泼,诙谐的活动。以会展英语为主题开展的社团活动可以采取每个参赛队伍作为参展商在校园展销各自商品,在比赛的过程中,进行客户接待,业务洽谈,商务谈判,根据最后的实际成交量来评估参赛成绩。而这整个过程中必须利用英语这个交流工具,沟通的成功与否也是评估成绩的标准之一。这样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而不仅仅是通过该课程,完成修够学分的任务。构建丰富的校园外语生活,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商务策略,交际策略,跨文化策略,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重视不同专业需求和引导各专业倾斜选择ESP。不同专业都需利用外语在各自的行业进行相关活动。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是,学生学习扩展与自身专业有关的内容是他们的客观需求。因此,可以在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专业的班级开设会展英语,在法律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班级开始法律英语,在医学专业班级开设医学英语。大学英语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做法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项目来完成大学英语的应用实践,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四、结语

珠三角地区的会展行业日新月异,向当地高校提出了相关的会展英语人才。而目前大学英语的课程构成的改革之路可以从这个社会经济需求找到契机。强调英语的行业应用,外语的职业化刚好与珠三角地区的战略需求相吻合。因此,大学英语需要在只重视基础英语而忽略其应用性的传统教学中探索新的课程内容构成,更加科学的教学大纲。ESP课程的开设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2]马武林.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学术英语[J].外语研究,2011(5).

[3]唐伟清.需求分析下的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原则[J].商场现代化,2008(33).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艺术体育专业 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期末总评成绩 策略

艺体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是高校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实。担任艺术体育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教师需学会去理解和体谅学生。除了自身基础有差距及主观不够努力外,专业训练耗费了他们大量的体力、脑力,身体比较疲惫,这是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学学英语比较吃力的客观原因。深入分析这些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探索,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 进入大学前英语水平普遍偏低

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一个50人左右的艺术体育专业本科生班级,没有一个同学的高考英语成绩在100分或以上的。对学校某一校区新入学的4000多名本科生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艺术体育专业学生高考平均分为60分左右。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必要的动力,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学习英语,这是部分学生期末英语总评成绩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适当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2 学生缺乏充足的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不充足就无法保C有充沛的精力来面对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学生还处在身体发育成熟阶段,再加上艺术体育专业实训课偏多的特殊性。比如笔者接触较多的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07:30开始练早功,来不及吃早餐,练完功后拿着早餐就匆匆赶到教室上第一节课,由于过度疲劳,学生昏昏欲睡。再加之学生对智能手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节制,没有按时睡觉,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上英语课就打瞌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理排课来解决上述矛盾。学院可以考虑把需要体力较多的实训课安排在下午,把需要脑力劳动相对较多的文化课安排在上午。这样,比较符合人体的生物钟和人体机能的运转规律。同时,学校宿管科统一把之前的熄灯时间由周一至周五的每晚24:00熄灯微调到周日至周四每晚23:00,周五至周六每晚24:00熄灯,与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08:30上课的作息表相对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和精力来迎接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任务,也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 找不到目标和方向

有些学生经历完高考重压后到了大学,一下子解放了,找不到方向和目标了。任课教师从开学之初就必须对该门课程有一个提纲挈领的设计(时间表)和把控,在实施过程中尽量按计划实施起来。开学就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这学期英语课具体要做些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保证不挂科,达到评奖学金、评优评先的条件。笔者在教学过程欣喜地看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成长与进步,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从以前的最后一次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决定大学英语最后总评成绩一锤定音的做法转变到目前形成性成绩评定法。学生最后总评成绩不论是一门综合成绩还是两门分开的读写和听说成绩,总评成绩=40%~50%期末卷面成绩+10%考勤+10%期中测试+40%~30%平时成绩。有了相对科学和可量化的成绩形成和评定公式后,对学生总评成绩的评定会较之前更公平,比起之前主要以一次期末考试评定总评成绩时,也减少了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和意义。

4 没有进行分级教学

就笔者从教的经历来看,在现阶段艺术体育学生大学英语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学生区分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在艺体类学生中细化分级教学。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虽说高考英语成绩普遍偏低,但也不乏个别110分以上,甚至分数更高的学生。针对这样的学生,可以考虑在入学后按高考英语分数段把他们编入相应班级,和全校其他专业符合该分数段的学生一起学习。同时,学校也应该允许学生一进校就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制定相应激励政策,鼓励学生积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把更多精力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上。

按学生入学高考英语成绩分数,高考英语成绩在整个年级全校艺术体育类选修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中占前10%~30%的学生,可以考虑单独编为一个班,或者学生有这个意愿想要通过相应英语水平考试,从入学开始就围绕先通过云南省英语应用能力水平考试(俗称“三级”),过了三级的学生,自己有需求的再进入其他专业的大学英语班级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做准备。按高考成绩分,剩余的70%的学生可以根据艺术体育专业的特点为学生量身设计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出贴合学生实际和兴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对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期末总评成绩不合格率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除了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态度需要转变外,还有不少可以改善目前教学局面的策略和方法。笔者认为,只要适时适当地把这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用到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对艺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大学英语期末总评成绩不合格率偏高这一现象是会有所改善的。

参考文献:

[1]郭万群.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1.

[2]王守仁.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03.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口语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环节设计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内容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基于这种教学理念,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设计对口语教学改革是否能达到好的效果至关重要。

一、课程教学思路

1.课程概况

大学英语口语课是面向全校所有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必修课。选用教材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规划教材”《大学英语口语实训教程》全四册,每册包括十个常用话题单元。学期总学时数为16,学分为1分。

2.课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需要完成从课前群策群力,预习准备,到课上发言讲演,提问回答的分工合作,到教师课中小结后的深度讨论和课末总结这一系列用英语口语完成的教学全过程。

(3)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究式,体验式学习空间,增强他们独立和团队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促成学生从被动接受型学习者向主动探究型学习者的转变。

(4)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英语口语的主动性输入大大增加,理解吸收知识的程度和速度加大加快,口语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讨论课的进程中悄然进步。

二、课程教学特色目标

通过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改革试点教学,学生应能:

1.通过课前准备练习提高英语自学能力,材料分析及综合能力,从比书本更丰富的课外材料中丰富及扩展话题相关英语知识结构;

2.通过对话题发言讲稿的编写自主提高英语语言归纳及表达能力;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表演等活动自主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对教师课中总结提出的新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及综合全面思考的分析能力;

4.通过小组课前准备、课上讨论、课堂发言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交际能力。

三、课程内容分析

以大学英语口语第四册第8单元Men and Women为例:

1.基本教授内容

Background information:①Men and women are biological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many ways.②Men and women are equally smart according to all forms of IQ test,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how they think and act. ③Topics men and women care for are often different.④They are different in social status and roles,etc.

2.学生自学教学内容

相关单词、词组、句型等表达。

3.分组讨论教学内容

①Each student offer one difference of men and women, then summarize them(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②Debate: If you are given a second life,would you like to be a man or a woman?Why?

Understanding the opposite sex is really a hard work.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will exist forever. What we should learn is how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sexes. The essential thing we should do is communication.

四、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1.基本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部分。任课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课探讨的话题,(3~5分钟)。

(2)口头报告部分。由负责本课预习任务的小组成员对本课涉及的英语语言点和知识点进行全英文的口头报告(10~15分钟)。

(3)提问环节。其余学生向做口头报告的小组进行提问,报告小组任何成员都可以回答。(15~20分钟)。

(4)学生评价。学生听众中每组的代言人综合了组内成员意见后对报告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15~20分钟)。

(5)教师评价及深入问题。(5~10分钟)。

(6)分组讨论。对于在上一环节中教师提出的拓展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果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或每组指定1~3人发表见解。这一环节教师可视课堂剩余时间灵活处理。

(7)教师总结。每次课结束前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做个简短的小结,圆满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2~3)分钟。

2.讨论课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讨论课流程:每组同学提前两周收集与讨论主题有关的内

容,然后制定讲稿outline。第一课时:小组发言,其他小组提问,教师对学生尚未考虑到的问题适当补充、评价,引导学生全面深入思考,提出新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小组讨论,根据上一课时中教师补充和同学讨论中提出的新问题,对话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全方位分析,最后每组代表发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如何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口语课看起来轻松热闹,但教学效果和质量不高的现状,除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上讨论到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也同样至关重要。在这种口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索质疑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贾遂芝.交流: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大学英语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B级考试 通过率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是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面向高职高专层次全国性教学考试,本考试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既测试语言知识也测试语言技能,既测试一般性语言内容也测试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应用性内容。考试按百分制计分,满分为100分,60分及60分以上为及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且必须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然而高职高专学生缺乏学英语的兴趣是普遍现象,这与学生来源状况,英语基础现状和学习心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直接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师水平和考试评估方法等外部因素和学习动机、英语基础与学习方法等内部因素。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使不爱学英语的同学把英语学好,还要让他们通过等级考试,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本质的提高。

我院大学英语B级考试近5年通过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序号 报考时间 英语B级

报名 人数 过级 人数 过级率

1 2008.12 2215 796 35.94%

2 2009.06 1039 182 17.52%

3 2009.12 2414 991 41.05%

4 2010.06 1040 221 21.25%

5 2010.12 2141 752 35.12%

6 2011.06 1465 358 24.44%

7 2011.12 1814 545 30.04%

8 2012.06 2153 901 41.85%

9 2012.12 922(快班) 710 77.01%

10 2013.06 2240(慢班) 788 35.18%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院大学英语B级考试近5年的通过率情况,在2012年9月施行分级教学前,B级考试最高的通过率也仅有41.85%。我院从2012年9月,施行分级教学后,将除外语系以外的全部学生分为快班和慢班,2012年12月参与考试的都是快班的学生,通过率得以达到77.01%。而2013年6月,慢班的学生参与考试后,通过率只有35.18%。也就是说,2012届的总体通过率是47.38%,通过考试的学生还不到一半。从此数据可以看出,分级教学后,我院学生的大学英语B级通过率仍然不理想。

一、我院学生的英语B级通过率较低的原因

1.生源质量下降,随着广大高校的大力扩招,当下一些成绩平平,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踏入大学的校门,基础的不扎实,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大学英语B级的通过率。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20%的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课下作业马虎潦草、抄袭频繁,只是把英语当成一种修学分的工具,丝毫没有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有的甚至抵制和排斥英语。

3.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英语考试不够重视。众所周知,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贸易往来,资讯传递,文化交流更是任何国家赖以生存的不二法门.因此迈向国际化才是现代人的生存之道。

4.教材的使用不合理,分级教学后,没有及时更新分层次的教材,快班和慢班的学生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进度。这样,就出现了快班学生“吃不饱”,慢班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

二、提高英语B级通过率的措施

1.学习态度上:端正学生以往散漫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养成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启发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是当今社会职业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有较大的耐心,尊重学生、平等对待他们。教师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授课过程中,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对于慢板学生的歧视或者不耐烦,而是要与学生多谈心,多沟通,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比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2.教材上:学院对学生进行分班后,应更新教材,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使用相应的教材,使得大学英语教材与分班体制同步,更新教材后,教师应分组制定新的教学方案,设计针对不同程度班级的大学英语教案,并在教案中融入B级实训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建立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既能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基础水平,又能增强大学生的应试能力。

3.教学内容上:增加慢班学生的词汇量,与快班学生最大的差距就是词汇量不足,有些学生甚至连小学的英语单词都认不出来,没有词汇量作基础,学习再多的应试技巧也是徒劳,所以,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记单词,花费一定的课前或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识记,文章背诵,段落翻译等训练。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训练,鉴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需加强慢班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才可以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

4.教学方法上:针对慢班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布置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做到在“做中学”,以竞赛的模式完成练习题,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竞赛过后给予相应学分的奖励,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课后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活动,主动与外教进行沟通交流,克服胆怯心理的同时培养英语语感。

5.应试策略上:教师自身先吃透总结出历年B级真题重难点的精髓,并摸透其出题规律,让学生尽量少走弯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试题时,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应该教会学生解答这类题要通过何种技巧何种思维才能解答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学生掌握了解题技巧后,不仅能节省做题时间,还能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提高得分率。

6.增加学生B级上机模拟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做到驾轻就熟。大学英语B级考试与传统的英语考试不一样,采取的是上机考试,很多学生英语水平不错,但把试卷内容放到电脑上,就感觉不习惯。所以应该让学生提早适应在电脑上阅题和答题,提高答卷速度,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上一篇:网络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电子沙盘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