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05:21:05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大学四年,本人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健康向上的心态生活。政治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于20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上,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园林设计必修课程,在课余时间学习了专业以外的一些知识;学习工作之余,积极为自己充电,参加了校内外各种素质拓展培训,参加过**大学法律本科专业自学考试且一次通过了合同法,房地产法,民事诉讼法等科目考试;参加并通过了国家物流师资格考试。从知识上熟悉本专业cad软件,photoshop等绘图软件。能够独立构思和设计设计的园林作品。

对工作热情,有较强的思考能力,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本人积极投入社会实践,先后在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社会实践部门工作,并担任过学院团委副书记职务协助学院书记负责学院团委全面工作和指导四系团总支学生会开展日常工作,任副书记期间和学生会主席策划组织过学院“十大歌手”比赛,200*年度up新势力大型巡回粤西站演出,组织学院参加过共青团**大学“知团情,学理论”知识竞赛并获得“三等奖”,协助学院书记策划并组织200*年度农学院“科技三下乡”活动等,积累了丰富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经验。相信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同事,出色的完成任务。

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大学四年,先后获得学院书画比赛三等奖、社会工作积极份子、系园林设计专业作品展三等奖、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等,更获得了广东海洋大学优秀团干、优秀学生会干事、优秀学生会干部等称号。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社会实践提高个人含金量。XX年在学院团委书记指导下完成了“200*年度农学院科技三下乡工作计划”并得到学校团委审批与经费下拔。当然本人也存在着许多的缺点,有时个性观念过于强烈,纪律观念不是很强,学习上还不够认真。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已经成为一个合格而优秀且有自己专长和特色的大学毕业生。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继续推动与济南高新区的全面合作

围绕着济南市IT业人才培养培训的需求,继续加强与济南市高新区合作共建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完善学院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以“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工程化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创造条件,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IT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品牌。

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方针,加快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要加强学校与济南高新区的协调与沟通,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继续从政策环境、发展模式、支持措施、配套服务等方面,搭建大学科技园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市电子信息行业、气象服务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一流的高性能计算数据处理服务。

积极落实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区签署的“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开发使用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领域,发挥大学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的资源优势,协助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孵化服务内容,以提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开发区科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推动校企合作

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四大高新技术为重点,发挥山东大学科技人才优势,重点加强与重汽、济钢、机床二厂、裕兴化工、齐鲁制药、力诺集团、山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加快产学研进程。

适应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依托山东大学软件工程、模具工程、机械加工、控制工程、热能工程、物流技术等省级工程技术平台,以现有的面向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的快速设计与快速制造技术、开放式软件数控系统平台及其应用、安全可靠供电技术、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服务平台技术等为重点,推动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凝炼一批对济南市制造业强市建设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关键项目。同时以研究开发、工程支持、技术转移、接受委托科技服务、转让技术成果和出让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的技术公司等为主要形式,开展产学研联合。

积极推动新材料及其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点推进“有机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现代药物制剂及医用生物材料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以济南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的推广实施为重点,积极承担市区县环保、生态市、县建设规划等项目,重点加强“煤洁净燃烧与烟气净化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关键技术项目的推广,为济南生态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整合和发挥学校多学科、人才优势,以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研发”和“现代物流技术研究与推广”等重大项目为重点,为济南市尽快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和建设全省的交通物流中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高层次教育服务,提高人才素质

按照济南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每年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济南市区各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法学、管理、计算机、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电气工程、制药工程、护理等专业的本、专科成人教育和高职教育。

利用学校现有的MBA、MPA、工程硕士、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教育平台,积极为济南市企事业管理与技术人才、公务员培养与培训开展高层次研究生学历教育。

积极为济南市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教育。

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开展以外语、计算机、法律、管理等为特色的专业证书、资格认证等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

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方面。构建社区公共卫生体系,也是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课题。要发挥山东大学多学科的人才优势,组建若干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专家组,深入济南市各社区,进行社会诊断,提出社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山东大学与济南市有关部门定期进行交流和学习,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公共卫生等学科研究创造便利条件。

加强大学生社区服务。根据山东大学各校区在济南市区分布广泛、学生人数众多、整体素质较高的特点,利用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完整的组织系统,整合各基层团组织在长年的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中拥有的资源,与共青团济南市委联合启动“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计划”,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从事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结队帮扶弱势群体、配合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方式,提升济南市各街道社区的文化生活品位,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日常化、规范化、长期化建设,构建山大学生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形成山东大学学生与济南社区居民的互帮互助、良性互动,通过实实在在的社区服务行动,切实提高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真正担负起大学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五、努力为济南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学校与济南市各部门建立定期会晤制度,面向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双方组建若干个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课题组,做出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提供高质量、高层次决策咨询服务。

以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和信息工程学科为基础,集合优势资源,加强济南市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研究。重点开展行政许可、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党的执政能力与政党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调适、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城市社区发展与制度创新、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社会动荡的预警系统等研究。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整合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学、民俗、宗教学、旅游管理、考古等学科的研究力量,推进济南市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为济南市整理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作好规划与咨询服务,以推动全市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依托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优势,整合人才资源,积极开展农村问题研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管理或技术层面的决策咨询方案。

组织生态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城市建设等领域专家,积极参与济南市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的决策与规划。

六、积极服务于泉城济南的文化强市建设

重点加强研究济南的文化资源、特征、历史与现状,比较研究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和经验,为济南市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咨询服务。

依托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的优势,加强与济南市文化局等单位的密切合作,推动济南市出土文物以及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做好文物的保护与开发。

依托学校的教育优势,加强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优秀创作、生产和文化经营人才。

以山大知名学者为主,利用大众传媒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针对济南市民定期举办系列文化讲坛、社科普及活动,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根据济南市城市文化特色,积极与济南市有关部门合作,筹划举办高品位的国际、国内文化论坛,形成有泉城特色的文化品牌,造就有特色的文化环境、举办有影响的文化会展,推出有感召力的文化名人等,借此构造具有泉城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创造优秀的文化品牌。

七、建立高效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计划落实

学校成立以展涛校长为组长,王琪珑副校长、娄红祥校长助理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山东大学服务济南工作计划协调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服务地方工作办公室。

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学校与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地、各大企业,学校与各学院、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目的启动、中期检查与评估,搞好该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调整和完善内部分配政策,在职称评聘和业绩考核中,对那些在为地方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别奖励。 附件: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首批重点项目、领域目录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继续推动与济南高新区的全面合作

围绕着济南市IT业人才培养培训的需求,继续加强与济南市高新区合作共建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完善学院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以“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工程化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创造条件,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IT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品牌。

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方针,加快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要加强学校与济南高新区的协调与沟通,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继续从政策环境、发展模式、支持措施、配套服务等方面,搭建大学科技园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市电子信息行业、气象服务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一流的高性能计算数据处理服务。

积极落实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区签署的“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开发使用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领域,发挥大学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的资源优势,协助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孵化服务内容,以提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开发区科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推动校企合作

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四大高新技术为重点,发挥山东大学科技人才优势,重点加强与重汽、济钢、机床二厂、裕兴化工、齐鲁制药、力诺集团、山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加快产学研进程。

适应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依托山东大学软件工程、模具工程、机械加工、控制工程、热能工程、物流技术等省级工程技术平台,以现有的面向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的快速设计与快速制造技术、开放式软件数控系统平台及其应用、安全可靠供电技术、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服务平台技术等为重点,推动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凝炼一批对济南市制造业强市建设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关键项目。同时以研究开发、工程支持、技术转移、接受委托科技服务、转让技术成果和出让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的技术公司等为主要形式,开展产学研联合。

积极推动新材料及其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点推进“有机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现代药物制剂及医用生物材料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以济南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的推广实施为重点,积极承担市区县环保、生态市、县建设规划等项目,重点加强“煤洁净燃烧与烟气净化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关键技术项目的推广,为济南生态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整合和发挥学校多学科、人才优势,以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研发”和“现代物流技术研究与推广”等重大项目为重点,为济南市尽快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和建设全省的交通物流中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高层次教育服务,提高人才素质

按照济南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每年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济南市区各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法学、管理、计算机、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电气工程、制药工程、护理等专业的本、专科成人教育和高职教育。

利用学校现有的MBA、MPA、工程硕士、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教育平台,积极为济南市企事业管理与技术人才、公务员培养与培训开展高层次研究生学历教育。

积极为济南市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教育。

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开展以外语、计算机、法律、管理等为特色的专业证书、资格认证等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

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方面。构建社区公共卫生体系,也是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课题。要发挥山东大学多学科的人才优势,组建若干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专家组,深入济南市各社区,进行社会诊断,提出社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山东大学与济南市有关部门定期进行交流和学习,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公共卫生等学科研究创造便利条件。

加强大学生社区服务。根据山东大学各校区在济南市区分布广泛、学生人数众多、整体素质较高的特点,利用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完整的组织系统,整合各基层团组织在长年的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中拥有的资源,与共青团济南市委联合启动“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计划”,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从事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结队帮扶弱势群体、配合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方式,提升济南市各街道社区的文化生活品位,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日常化、规范化、长期化建设,构建山大学生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形成山东大学学生与济南社区居民的互帮互助、良性互动,通过实实在在的社区服务行动,切实提高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真正担负起大学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五、努力为济南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学校与济南市各部门建立定期会晤制度,面向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双方组建若干个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课题组,做出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提供高质量、高层次决策咨询服务。

以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和信息工程学科为基础,集合优势资源,加强济南市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研究。重点开展行政许可、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党的执政能力与政党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调适、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城市社区发展与制度创新、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社会动荡的预警系统等研究。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整合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学、民俗、宗教学、旅游管理、考古等学科的研究力量,推进济南市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为济南市整理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作好规划与咨询服务,以推动全市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依托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优势,整合人才资源,积极开展农村问题研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管理或技术层面的决策咨询方案。

组织生态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城市建设等领域专家,积极参与济南市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的决策与规划。

六、积极服务于泉城济南的文化强市建设

重点加强研究济南的文化资源、特征、历史与现状,比较研究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和经验,为济南市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咨询服务。

依托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的优势,加强与济南市文化局等单位的密切合作,推动济南市出土文物以及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做好文物的保护与开发。

依托学校的教育优势,加强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优秀创作、生产和文化经营人才。

以山大知名学者为主,利用大众传媒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针对济南市民定期举办系列文化讲坛、社科普及活动,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根据济南市城市文化特色,积极与济南市有关部门合作,筹划举办高品位的国际、国内文化论坛,形成有泉城特色的文化品牌,造就有特色的文化环境、举办有影响的文化会展,推出有感召力的文化名人等,借此构造具有泉城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创造优秀的文化品牌。

七、建立高效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计划落实

学校成立以展涛校长为组长,王琪珑副校长、娄红祥校长助理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山东大学服务济南工作计划协调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服务地方工作办公室。

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学校与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地、各大企业,学校与各学院、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目的启动、中期检查与评估,搞好该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调整和完善内部分配政策,在职称评聘和业绩考核中,对那些在为地方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别奖励。 附件: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首批重点项目、领域目录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王军锋(1952-),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人才培养;谢一风(1962-),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才教育;江民鑫(1978-),浙江湖州人,宁波经贸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教育部教指委物流教学项目“高职物流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编号:JZW2012114),主持人:王军锋。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0-0047-06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根据实验、设计和生产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做结合、自我学习和操作而获得的感性知识和技能。例如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实践能力相对于理论能力而提出,围绕着实习、实训、实验展开,是理论能力的有机补充。职业能力是为了胜任职业的“岗位群”或“工作群”所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既包括会做会用的动手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包括承担社会责任、容忍他人观点的社会能力。当然,人的职业能力是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

技能是指运用实践知识和经验进行有目标活动的能力。而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则叫“熟练”。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指进行各种活动都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后者指从事某些专业性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绘画能力、飞行能力或物流专业能力等。

职业技能侧重在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或专长,而拥有这些高技能高专长的人称为职业行家、职业高手、专家。职业能力侧重在人为了从事某种职业而应具备的一种资质和潜力、是一种资格、是个性心理特征,是包括体能、智能在内的行事能力。

(三)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领域中最常见的概念,关于它的论述众多,下面从职业能力的结构观、本质观和发展观三部分来阐述职业能力的内涵。

1.职业能力的结构。结构是解释某种事物是什么、由什么构成的问题。职业能力结构要解释什么是职业能力,以及什么是职业能力的组成部分的问题。职业能力从心理学上来讲是指胜任某种职业所必不可少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从教育学上来讲是指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所需具备的资质或潜力。我国职教界对将职业能力结构分为纵横两个结构层次:纵向结构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横向结构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也称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例如物流专业的包装、叉车、堆码、信息、单证等操作技能。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专业能力结构要合理,强调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实用性,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水平。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包括界定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评价工作成果的方法等。例如分析物流系统成本的方法、评价物流系统绩效的方法、设计和优化物流方案的思路等等。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对方法能力的要求是要有科学的思维模式,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团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和环境意识。例如能承担社会责任、有群体意识、能包容不同的观点、能提供别人帮助、能公正地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社会能力的要求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及行为的规范性。

综合职业能力也称关键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今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具备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具有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是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它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关系,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职业不适用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这种从事任何一种专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源于基本职业能力而又高于基本职业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纵向延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对关键能力的解释为:“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于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我国劳动部门结合本国特点提出了关键能力: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2.职业能力的本质。探究职业能力的本质是本文重要的内容之一,关于职业能力的本质,专家提出了两个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认为职业能力的本质就是各种心理要素的集合,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另一种倾向认为在实际的工作情景中理解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正好说明了职业能力的本质特征,它们相互辉映、相互补充,职业能力正是围绕自身职业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具备的资质、潜力和心理素质。

二、高职物流专业职业能力的界定

(一)高职物流专业的特点

1.物流学科的特点:

(1)综合性和交叉性。物流学科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才出现的学科,是因为要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新出现的矛盾的需要,即流通成本上升而产生的。因而,它需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如运筹学、统计学、技术经济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的成果。也只有在20世纪中叶以后,上述学科发展到一定水平了,才有可能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现代物流学科才有可能形成。可以说,没有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也就不会出现现代物流的观念与活动。所以,物流学科是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2)应用性。物流学科从一开始出现就是为了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它没有特别高深的、不易理解的纯理论,需要的是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它的理念和操作方法。

(3)系统性。物流是个系统,物流学科研究的根本问题,就是使物流系统整体优化,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及最低的成本,而输出最佳的物流服务。因为物流是个系统,所以各个环节会互相制约,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例如,为了降低库存常采取小批量订货,但因为订货及运输次数的增加,又会导致订货及运输的成本上升;要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缺货率,就必须提高库存,这样又会导致库存成本上升、产品积压风险增大。对物流活动的研究和操作,都必须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才能成功。

2.高职层次的特点。高职即高等职业教育,简单地说,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的职业教育。它既是职业教育的高级形式,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所谓职业教育的属性是指它的培养对象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为主。所谓高等教育的属性是指它是在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上进行的第三级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本科层次人才,他们在理论方面低于大学本科,但偏重于实践和应用,是一种既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他们既不同于重理论而常常忽视实际动手能力的一般大学毕业生,也不同于只熟悉操作但缺乏理论知识的技术工人,是工程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与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技术工人之间的人才层。他们是一种能把各种构思和设计变成现实,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桥梁式”的中高级技术员。

(二)高职物流专业职业能力的界定

1.高职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我国高职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侧重在能力本位。能力本位,是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共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观点,能力可分为能力结构与能力层次两部分。职业能力结构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组成。能力层次则可分为两部分: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为了确立能力本位教育思想,要明确教育教学上的“三会”目标和要求,即教师要以“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教会工作”为目标和要求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学生要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工作”为目标和要求进行学习。

2.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见下表)。

三、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

在职业教育中常见的学习理论有:行动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三种。行动学习理论,也称行动调节理论,是认识理论的发展,将学习看作主体对自我行动调节的过程,指向目标定向和过程组织的动态行动能力的获取。情境学习理论,是指在具体的情境中,主体与客体间促成的交互形成的学习行为,经验学习理论,是基于经验导向的学习观,它立足于个体经验,将已有的经验应用于现实工作环境,并在新的环境中寻找改进方案。

(二)实践理论

在实践教学模式中,企业主导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理论内容服务于实践内容,如理论课的内容以企业案例为主。以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如加拿大的能力本位实践教学模式,它包括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强调多样化学习和情境学习环境的设置,如美国的社区学院会组织学生完成一项定典型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小组成员间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资格证书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如澳大利亚的以国家资格证书为基础,以确保和规范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和就业市场。

(三)胜任力理论

根据胜任力的显现程度不同,可以将胜任力分为两类,即外显胜任力和内隐胜任力。外显胜任力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是胜任力冰山结构中的水上部分,这部分胜任力容易被感知和后天培养,是对胜任力基础素质的要求,是有效执行工作所必须的。内隐胜任力主要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动机等,是胜任力冰山结构中的水下部分,这部分胜任力不易被感知且难以培养。胜任力模型描述了有效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特征的组合,将在工作岗位中绩效卓越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

(四)教学理论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理论有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和引导探究教学理论。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学生主动学习;核心是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动手和动脑的集合;以学生的兴趣为起始点。引导探究教学理论主要强调通过教师的激励和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既探究知识有获得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师定位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生对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

四、国内存在的问题及国外的启示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

1.国内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式。我国现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实验、实训、实习层面展开,其培养途径包括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等。

(1)校内实训。校内实践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借助实验室实训、仿真模拟教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等,包括模拟物流公司、物流沙盘、物流软件处理应用等等。

(2)校外实训。一是通过校企联合的实训基地和院校之间的实训室共建组织学生参观和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去物流企业参观,到同地区物流实验室较好的院校学习等。二是同区域院校之间开展的诸如物流技能竞赛、物流学术报告、物流设计等交流形式训练学习的实践能力。

(3)社团活动。高校社团活动形式很多,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非学术性社团,这类社团的功能在于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如演讲会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协会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等。另一类是学术性社团,这类社团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学术讲座,报告会等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4)校外实习。实习是当前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加强联系、合作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制度在时间安排、形式类型、内容和指导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如实习信息和实习机会不够多、实习时间过短、过于集中、实习内容偏离专业特点、不能够很好的为就业做准备等等。

2.国内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校外实习时间过少且过迟。大部分高职学校是将学生的专业实习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周期2-3各月左右。由于时间短且是一次性的行为,事实上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进入陌生的实习单位,一来要熟悉新的环境需要花掉全部实习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时间,二来这么短的时间学生无法深入到某一项工作中去,只能是浅尝辄止。

(2)校内实训教学效果不明显。高职学校的实训教学模式由于传统教学历史、学术性理念取向、政策和社会资源匮乏等种种原因,始终无法有效突破讲授式的局限,实训教学得不到充分的彰显,无法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支持。

(二)国外研究分析

以职业为旨要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各国职业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培养模式的研究上,如美国、加拿大的CBE教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TAFE模式等等。

1.在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模式。其运行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

2.在德国源于“学徒制”的“双元制”模式在其历史进程中体现着日耳曼民族不鄙视“技能”的文化传统。其主要内容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实用人才,必须通过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政府和企业共同办学,并以企业办学为主,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种培养一半时间在企业实训,一半时间在职业院校接受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但以实训为主,这样来提高人才的职业能力。

3.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模式,其突出有国家成立国家培训部,指导国家职业能力标准的开发,在此基础上建立能力本位的培训体系。这种培养方式突出了培训结果,即学员受训后实际具有现场操作能力。它以国家承认的能力水平为起点,随时、随地接受不同水平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方式灵活,注重岗位培训和工作实习,其技能训练不是模拟,而是全真的实习,从而保证学生使用技能的掌握,不论是基础实践训练还是专门技能训练,学生都要先操作,后接受考试,考试标准明确,把关严格,凡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方式富有灵活性和适应个别差异性,确保不同的个人和群体均有适合于他们的培训机会,在培训中提高了实际的操作水平,促进了职业能力发展。

五、高职物流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一)职业导向教学的观念转变

高职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实践教学,围绕职业岗位开展,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传统的学科导向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这种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职业导向教学。职业导向教学在知识观、学习观和课堂观等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知识观——确立职业知识观。传统观点认为劳动者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以备劳动者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而认为普通文化课在高职课程中占主导。现代职业观认为普通文化课应该职业化,普通文化课的开设应与职业或专业知识相关、为专业知识服务,促进教育与学生工作岗位的衔接一致。

2.学习观——从单向被动接受获取到双向主动实践。学习不应是教师传授一些文字符号层面的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而应该是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职业素质水平的过程。教师也不应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工具,教师的工作不应是仅对教学信息进行帅选、过滤后再传输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信息。在职业实践导向的教学观下,教学的同一性和确定性被打破,教学更多了丰富性和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促进者、协调者的角色,实现从知识掌握者向交往促进者转变。

3.课堂观——从预设性课堂到生成性课堂。生产性的课堂教学思想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性特点,它认为知识和技能的生产必须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获得,它的目标是“行”而不是“知”。职业导向教学的课堂组织从确定性、预设性走向学习者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行动对话来构建课堂,它强调在职业实践活动中以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

(二)职业导向教学的课程开发

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着眼于职业整体性能力的提升,即不仅包括简单的动作训练,还应含有智慧技能,解决复杂、多变情境问题的能力,如果说学科体系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体系的知识,那么职业导向教学则旨在解决学生学会如何“做”的问题。职业能力包括具体问题的解决,涉及到知识、技能、态度在内的整体性能力的发展,它要求实现从单纯的动作技能向解决复杂、灵活的情境问题的智慧技能转变,还强调能力的社会性要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性发展。

2.课程结构。学科导向的课程结构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这样的课程划分是按照知识体系而非工作逻辑体系。职业导向教学的课程结构思路是:以职业岗位所需要某方面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训为主要教学环节,将职业技能和能力培养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技术理论、劳动过程知识、操作技能有机结合,作为一个整体按计划有步骤地分段进行,旨在形成关于工作任务的整体认识,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门类划分打破原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中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划分课程,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组织方式、劳动工具及具体工作要求来划分课程。

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以职业知识为主体,而非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但并不意味着理论知识可有可无,只是职业导向的课程不再视理论知识为整个课程的核心,而是服务于工作岗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只有通过实践过程才能发挥出来,这样看来,实践知识和实践过程在职业导向的课程中具有明显的核心地位。

4.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把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实现工作本位学习与学校本位学习的整合,确立工学结合的学习观,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确定知识并组织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体验的职业行动获得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掌握融合于各项职业实践行动中的整体性知识。

5.课程评价。职业导向的课程评价摒弃传统只注重书面评价的弊端,以解决实实在在问题的能力去进行考评,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作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手段而已,且所选择的评价内容必须与所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密切相关。

(三)职业导向教学的教学方式

1.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以个案问题为基础的发现问题、问题分析、解释与解决,从而获得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它主要包括如下学习步骤:遭遇问题情境;分析困难所在;把困难表述成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着手解决问题,发现并表述解决方案的有待改进之处;总结解决方案;评价解决方案。问题导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被置于真实的、丰富的、复杂的学习情境中,此时,教师的角色多为鼓励学员参与讨论,避免讨论离题,确保小组讨论符合学习目标。意味着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并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途径,而是在学生遭遇困难时,教师通过适当的提示来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继续完成任务,也就是说教师在问题导向教学中不直接主导学生学习的流程,而是起激发引导作用,充当一个提供支持、鼓励、提示的教练。

2.项目学习法。项目教学法主就是围绕一个职业工作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在尽可能高的程度上自行完成确定目标、设计和实施工作过程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等环节。项目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不再主导教学过程,而是让学生在单独或协作完成工作活动的过程中取得进步。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可以成为“项目”的任务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该项目应该是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

(2)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可以独立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并克服处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必须有可展示的成果。既可以是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物,也可以是一个方案、计划书或设计图;

(4)项目应有一定的难度,而不是极为简单的任务。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来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5)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项目教学的实质在于创造一个学生参与、体验的实践氛围,在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再现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完成相关任务的一系列流程,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等各个环节,整合各种不同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一般分为以下教学阶段:

确定项目: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项目任务设想,也可由师生共同确定、选取一个项目。制定计划: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写出各种的计划书,确定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项目实施:学生在小组中角色分工完成后,便按照已确立的计划进行工作;

检查和评估:由学生演示并阐述项目结果,先由学生对工作成果进行自评,再由教师进行评估。最后师生共同协商、探讨应注重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归档或成果应用:项目成果最终应体现其实践价值,可以应用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或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或参考。

3.体验学习法。体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转化体验而创造知识的过程”。我们应关注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而非内容和结果。知识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它被持续不断地创造和再创造,而非被获取或传输的独立实体。凡是以活动为开始的,先行而后知的学习方式,都可称作体验式学习。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反思来实现知识、技能和态度多维整合发展的学习方式。它既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特别强调体验之后,能够通过反思得出抽象概括的结论,并以此调节后继的行为,体系“做中学”的思想。体验学习可以划分为如下类型:

单阶段模式。即教学的任务只在于设计一种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此并经历一个体验过程,便认为学习发生了。这种模式把体验等同于一般的行为刺激,至于能否通过体验整合产生学习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则无从考虑。

二阶段模式。即:体验一反思。它要求教师在提供情境外,还要帮助学生从体验中发现问题,形成思考,通过反思获得经验的提升。这里的体验与反思不是单一的先后关系,而是循环性的,即意味着在体验之后进行反思,有助于学习的深入,而反思之后的体验又会引出新思考。

三阶段模式。即计划—体验—反思。之所以添加“计划”这一环节,为的是强调体验式学习不能没有目的,而应事先有所规划。事先有所计划的体验式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的内容更为集中,学习的效果通常也更好。在这里,“体验”已不单纯限于“经历”、“做事”,而且包含着情绪、情感的体验“反思”不仅指对现象、问题的思考,而且也指归纳、分析、批判等思维活动“计划”既指确定学习目标、作出培训计划,也包括设计学习方案,以及学生的自我规划。

四阶段模式。即具体的体验—观察与反思—形成抽象概念—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的意义。首先,具体体验阶段。学习起始于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活动,学习者既可以通过亲身经历获取直接体验,也可以借由他人体验进行再体验,如角色扮演等间接体验形式。其次,观察、反思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回顾自己的体验活动,并对自己的体验进行分析、反思,观察自己行为的效果,明确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情境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等等,从而形成新的见解。再次,形成抽象概念阶段。学习者基于对自己体验的回顾和反思,试图把观察的结果同化到由于演绎推理产生的新认识或理论中去,形成一个新观点或新认识。最后,在新情境中检验。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对自己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如果自己的理论通过检验,那么代表假设是是合理的、可靠的观察与反思,可以把新观点迁移到其它情境问题的解决,反之,则需要导向下一个具体体验,开始一个新的学习循环。

五阶段模式。在学者把体验学习划分为如下步骤:体验、归纳、概括、演绎、应用、评价。虽然划为六个步骤,但这种模式实质是在四阶段模式基础上增添了“评价”环节,因此把它视为五阶段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2008.

[2]宋磊.专家技能的养成研究——从新手到专家[D].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2008.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力;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logistics personnel employm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s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c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s' abilities to be employed, the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s further defined. The teaching problems have been found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idea of professional 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method for teaching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olve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eaching and practic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logistics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近年来物流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服务业的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3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1]。各省和地区根据本地的经济情况做出了适合地域特点的物流发展规划。许多企业也将物流仓储、运输及分类加工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增加迅速。与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大的预测不符的是,物流专业大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的比率较低,2013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1.5万,就业率为81.6%[2],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为9 175,就业率为91.51%,但在物流相关行业内就业仅占29.48%,如图1。物流行业内就业率低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供需矛盾”,即学校培养出来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果造成了物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合适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

就业力不足是社会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最深层次的内在矛盾,就业难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解决物流专业大学生行业内就业率低的问题,必须提高学生的就业力。为此,应以提高高校学生专业就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素养高的毕业生。

1 基于就业力提高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1 物流管理就业力的定义。就业力(Employability),国内有些学者译为“可雇佣性”。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DFEE)关于就业力的定义是,就业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英国学者Harvey、Locke和Morey认为就业力一般从学习而来,其本质是“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3]。

参照《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物流管理是“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信息科学及工程技术等多门学科。因此,我们对专业就业力的界定是:物流专业学生不断通过系统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能在持续发展的物流人才需求市场上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实现职业发展与自身价值的综合能力[4-5]。2005年DEST就业技能框架包括如下能力:沟通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能力、进取心、科技。根据对用人企业和毕业生的调研,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力概况为:个人能力(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能力、抗压能力、责任心),物流专业能力(物流技能、物流实践经验、物流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聘能力)。

1.2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提高就业力作为人才培养的衡量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教学中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升其个人特质。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输出的关键环节的学校,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努力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专业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理论基础和能够提供职业持续不断发展的知识支撑,让其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2 构建提高就业力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框架

2.1 物流管理本科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7份。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在本科教学阶段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三方面:①86.78%调查对象表示课程体系和课时设置不尽合理,以学院为例通识类课程占总课时比例高达32%。②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占据主要位置;78.5%的调查对象表示实践环节投入不够,课程实践比重低、课时少,应在日常教学中增加物流作业实训、物流管理实训及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③65.42%的人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与实际结合效果差,没有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2 物流管理课程体系。针对以上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就业力为目的,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包括: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和实训课程以及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且课程在教授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第一学年主要以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程为主,第二学年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三学年通过综合实验和实训课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系统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

(1)通识类课程。通识类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类必修课是指教育部或学校规定的,原则上各专业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课程、体育等。另外可以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如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语言与写作类等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个人基本能力: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心态、自信、职业道德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等物流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在教学手段方面建议增加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能力,以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与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统筹进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社会考察、社团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和社区等形式完成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能力、抗压能力、责任心等。

(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是指某一学科门类中各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是按学科门类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科门类中打通,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这类课程是管理类学科的理论基础,可以为进一步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夯实理论根基。

(3)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是指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在更深入的专门知识领域内进行理论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不同的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同,但大多根据物流的环节设置课程,再结合学科及实践前沿理论。如采购、仓储、运输、国际物流、物流专业英语、供应链管理、物流战略等。地方高校应根据地域特色本着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原则,开展专业教育。例如山东省拥有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港口资源,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出港口物流和国际物流等特色课程。

(4)综合实验与实训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对物流基本技能和物流流程的深刻认知而开设的。主要包括:物流企业模拟运营、物流项目运作、物流仿真实验、物流作业实训、校企合作等。

物流企业模拟运营和物流项目运作类课程,突破传统课堂讲授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虚拟游戏、仿真模拟实验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团队合作、制定工作计划、实现工作目标、完成案例总结,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等。通过虚拟游戏模拟多团队的管理对抗,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并理解物流的典型过程、关联和问题,通过多轮模拟改进物流流程,提高物流效率。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理解物流知识,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有很好的效果。

物流仿真实验则是通过物流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建模,以了解现行物流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还有很多3D软件,可以分角色模拟配送中心的运营。通过仿真模拟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运用物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可以与物流企业合作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校企合作教学计划,这样既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职业发展课程。职业发展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我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就业观,促使大学生正确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以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职业素养培养课、求职模拟、创业指导课[6]等课程。

生涯规划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培养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7]。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要建设开放和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升大学生差异化就业的能力。职业素养培养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法规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择业观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掌握选择职业的方法和技巧。除了理论指导外,授课方式多采用实践的方式,如模拟应聘、礼仪素质等内容。通过大学生的能力测评、创业指导等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可以在大学四年分阶段进行,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及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他们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并能在职场内发展顺利。

3 结束语

针对现在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提出了旨在提高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体系。

(1)优化教学课程设置,调整学分分布结构。依据提高就业力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学课程应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特征,所以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课程应兼顾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和实训及职业发展五个方面。在学分分配方面,应加强综合试验和实训类、就业素养培养等课程的学分。

(2)改进教学手段,探索多形式的授课方式。在实际中教学方法手段应该不断丰富和创新,来满足不同兴趣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需求,增强学生对物流专业的感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通过幻灯片演示,案例教学、物流仿真模拟软件等形式,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案例和物流软件模拟教学可以营造与实际相仿环境,增强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多层次、渐进式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规范地将专业知识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在一起,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的职业能力提升过程,全面不间断地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2013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EB/OL]. (2014-03-07)[2014-06-25]. http://.cn/wltjwlyx/226760.jhtml.

[2] 佚名. 山东省将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实施意见[EB/OL]. (2013-07-08)[2014-06-25]. http:///shandong/yuanchuang/2013/0708/1590139.shtml.

[3] Mantz Yorke, Peter T Knight. 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C] // Learning and Teaching Support Network(LTSN), 2004.

[4] 张体勤,江岩. 基于就业力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29(7):72-74.

[5] 谢晋宇. 可雇佣性开发:概念及其意义[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22(1):46-54.

[6] 谢如鹤,刘广海,王满四,等. 基于创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7):142-145.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中国慈善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冲击来自“512”汶川大地震。此次地震,迄今已造成近7万人遇难、近2万人失踪,殃及数省近5000万人口。巨灾引致空前浩大的赈灾捐赠,至今经官方渠道已汇集逾450亿元的捐赠款物和难以计数的志愿者人力投入。慈善洪流涌动,正持续考验中国慈善体系的公正透明和运行效率。

这一体系由1950年中国红十字会改组肇始,在上世纪80年代末通过社团、基金会两项立法获得更广阔的民间组织基础。然而50余年来,这仍是一个由政府及两大官办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和慈善会垄断的体系。较之世界范围内以民间力量承担社会公益的趋势,上述“三位一体”模式已显异类。

汶川大地震以来,官办慈善体系正遭遇全社会最广泛而直接的审视,信任危机时有发生。面对质疑,其回应并非总是有力。

另一方面,各类民间组织此次也以空前的热情投入赈灾募捐,在官办慈善体系的罅隙之间焕发惊人的活力。然而,它们普遍缺乏合法性,且在募捐规模和运作规范上备显微薄和脆弱。

过去40天所发生的一切,足以呈现中国慈善体系的结构性失衡。官办和民间两类主体,虽有巨大的热情和意愿,虽倾力投入,却均难以充分证明各自运用巨量慈善资源的专业资质和公信力,其实践之于现行体制的扭曲或逾越也愈形突。

巨灾当前,中国慈善体系所遭遇的整体性震荡,或许并不亚于一场地震。其体系重构及变革迫在眉睫,也面临难得的机遇。

基于以上认识,在汶川大地震引发慈善潮之后,《财经》即派出记者从多角度进行采访,并形成一组全方位的报道。故此,在本文之外,《财经网》(www.省略)还将于6月23日同步推出“巨灾考验中国式慈善”专题,详细讲述本文报道中所提及的多个民间慈善案例,介绍日本、法国、台湾三地的赈灾慈善经验,展现政府、学界对中国慈善事业的独到观点。敬请关注。

――编者

考验“主渠道”

“512”震后次日一早,四川省直机关公务员张先生与上百名志愿者,来到四川省红十字会提供志愿服务。

当时,已有众多捐赠者直接将物资、资金送至省红十字会,并不要求记名,省红十字会也未作严格登记。张先生担心,这会给个别工作人员提供占用、挪用的机会,也不利于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去向。为此,他当场和妻子――四川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波争吵了起来。

四川省红十字会发言人于建玮坦言,省红十字会在编人员仅17人,组织协调力量有限。在2003年SARS疫情过后,红十字会系统内部建立了应急预案,但从未实际应用过。震后最初几天,面对蜂拥而来的捐赠款物,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志愿者都认为救人是第一位的,其他程序性、规范性要求都不重要,工作难免混乱。

四川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杨秀华也表示,救灾初期,因统筹和运力不足等问题,造成某种程度的积压,一些灾区急需的帐篷、食物、饮用水等未能及时发放下去。

四川省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的捐赠分配流程,主要依靠人海战术和工作人员的热情,以手工方式登记发放捐赠物资、采集灾区需求信息,完全缺乏现代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撑。在灾后救援最为宝贵的前48小时内,因通信、交通中断,捐赠物资的供需不对称情况突出,很多物资无法及时组织运达,或发生错配,效率十分低下。

随后,审计部门进驻四川省慈善总会和省红十字会作跟踪审计。初步审计结果显示,救灾初期,“两会”普遍存在着接受手续不全、分配程序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很多捐赠信息不健全、事后可追诉性较差,给审计、纪检、信息披露带来了困难。

5月19日,地震发生一周后,四川省红十字会决定邀请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院长张锦和他的研究生团队,帮助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捐赠物流系统。

经过通宵奋战,5月20日上午8时,这套应急物流系统开始正式运行。经过了短暂磨合后,系统作用逐渐显现。一周后,每天只需要投入四名技术人员,就可以完成整个捐赠物流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省红十字会每天公布捐赠款物接受和发放清单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即便如此,张锦表示,因各部门、各系统均单线组织调配捐赠款物,缺乏整体信息的共享机制,他们开发的这套系统只能在旧有机制下作适度优化,改良作用有限。

据记者在赈灾现场了解,红十字会和慈善会系统在捐赠物资接收、调运上面临的困境,在政府赈灾渠道也屡屡发生。海内外捐赠物资在汇集省会成都之后,经由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调运发放,直达受助者末梢。这一流程中,诸如信息登记不全、处置低效、资源错配等现象在所难免,直接影响了赈灾成效。

谁有“慈善权”?

红十字会和慈善会是中国最大的两家慈善组织,均按“社会团体”登记注册。前者完全比照行政机构建立,后者则为民政部部属社团。两家都在北京设总会,在地方设省级分会,其下更有数以万计的市、县级基层组织。其组织架构与中国的政府体系十分类似,被外界视为“官办社团”。

它们同时也是政府民政管理部门之外,在中国拥有救灾募捐资格的两大公益组织。这一架构下,众多非政府组织事实上无法正常涉入救灾募捐领域。

非政府组织,意指政府、企业之外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中国于1988年制定《基金会管理办法》,次年又颁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此后十年间,上述两项法规再经修订,并与1998年制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一起,共同构成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框架。

经由上述立法,社团、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成为法律认可的三类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因其志愿性而与政府相区别,因其非营利性而与企业相区别。

放眼域外,慈善事业多为民间组织主导,政府鲜有参与。对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资中筠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解释称,慈善的本质是自愿,政府所以不适合做慈善,在于其所调动的资源是基于强制征缴的税收。

在中国现行公益慈善法律体系中,不乏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明确授权。1999年颁行的《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有权接受捐赠,用于公益事业;2004年修订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分别授予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以公募和私募的权利;此次汶川地震前不久颁布的《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则授予“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以救灾募捐主体的权利。

受赠权、募捐权和救灾募捐权,堪称层级逐次上升的三种“慈善权”。相对于被动的受赠权,募捐权尤其是公募权,是更大也更为主动的“慈善权”。事实上,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基金会,尽管在法律上被明确授予募捐权,却因行政审批极其严格,至今数量寡薄;其中公募基金会绝大多数均挂靠政府部门,是典型的“官办基金会”。而在更高层级的救灾募捐权上,“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更是凤毛麟角。在以往多年的实践中,救灾募捐一直是官办社团――红十字会和慈善系统的专属领地。

一方面,现行法律体系对非政府组织的慈善权严加约束,另一方面,又授予政府以慈善权的主体地位。首先,《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民政部门拥有受赠权;继而,《救灾捐赠管理办法》授予民政部门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组织救灾捐赠”的权力。

这意味着,政府民政部门与两大官办慈善组织的“慈善权”获得了法律上的确认,官办慈善系统就此构成。在批评者看来,这恰是一幅民间慈善权备受掣肘、官方慈善权“一股独大”的现实图景。

多年来,这套庞大的官方系统担当了历次赈灾的主角。但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民间力量的迅猛成长,这套官方系统从未像今天一样面对如此苛刻的公众审视和质疑。

45亿元的压力

数字或许最能说明质疑之源。

据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披露,其在建国后的历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总计募集了逾20余亿元的救灾款物;与之相应,从“512”地震发生至6月19日,短短38天内,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即已接收捐赠款物45.92亿元。

30多天的募捐量超过过去50余年的募捐总量,惊人的悬殊考验着红十字会的应对能力。此次赈灾初期,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承认自身实力“不是很强”,“能力不太适应”,“现在每天光是银行接受的款项,一天就是13万笔,我们的人员再去努力,也赶不上大家捐款的热情”。前述四川省“两会”于赈灾初期的忙乱和低效,正可为江亦曼所云“能力不太适应”之注。

空前的捐赠,引发空前的审视和质疑。能力和资质而外,官办慈善体系运作的公正透明此番也备受非议。

汶川大地震发生数日后,有网民质疑称,有中国红十字会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共向灾区送去1000余顶价值1300余万元的帐篷。如此算来,每顶帐篷均价高达1.3万余元。此即流传甚广的“万元帐篷质疑”。

江亦曼告诉《财经》记者,上述说法数字有误,红十字会总会采购的每顶帐篷均价为1175元。红十字会总会此后还为此多次发表公开声明,以释公众“万元帐篷”之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月下旬,海南三亚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骊的一段对待募捐志愿者态度恶劣并提出收取5%捐款管理费的视频,在网上被曝光,一时令舆论大哗。

5月21日,为海南省红十字会在三亚进行街头募捐的志愿者陈锐,在电话里向《财经》记者讲述了他与三亚市红十字会的冲突。

上述视频所披露的冲突事件,发生于今年3月。当时,在三亚志愿者为穷困大学生募捐的过程中,王骊以志愿者使用了红十字会的募捐箱及品牌为由,要求收取募捐款中的5%为管理费,导致志愿者与其发生争吵。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多个三亚志愿者团体遂绕开三亚市红十字会,直接与海南省红十字会联系并取得授权后进行募捐。“因为海南省红十字会不收所谓的5%管理费。”陈锐说。

王骊提抽取5%管理费的做法不无依据。所谓“管理费”,在中国红十字会和慈善会的有关规章中系指行政开支以及慈善项目执行中的额外行政成本。“两会”均有从募捐款项中提取一定比例管理费的惯例。

此次赈灾捐赠数额空前,若各级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依惯例计提管理费,这将是一笔天文数字。而公众的质疑正在于此――在类似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巨灾发生后,在灾区亟需各类救灾款物的情况下,“两会”还应从中抽取额外行政开支费用吗?

面对舆论压力,江亦曼与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均公开承诺,此次救灾款物全部用于救灾工作,今后若遇类似灾难,对于公众捐款同样不提取管理费。

公信力之源

“万元帐篷质疑”和“管理费风波”,前者被证明为一场误解,后者则于法有据。之所以掀起轩然大波,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看来,在于中国官办慈善机构长期缺乏公信力。

贾西津告诉《财经》记者,公众质疑的缘由,在于红十字会和慈善会长期以来对信息披露不足。慈善性组织的人员薪酬、资金来源、运用细则、管理费、账务等本应向全社会公开,其财报本应定期披露,而事实上,“目前国内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规定均较粗略,管理体制不严,缺乏真正的独立审计,社会监督机制也不完善。”

根据国际惯例,慈善组织的支出一般分为三类――慈善支出、行政开支和筹款经费。其中,慈善支出即慈善性组织的“主业”所在,其募集款物绝大多数须用于慈善项目支出;行政开支,包括日常办公支出、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固定资产购置、会议费、通信费、宣传费、差旅费等,这是维持慈善组织日常运转之必需;筹款经费,则为慈善组织筹集善款、物资时所发生的成本。

以“无国界医生组织”香港办事处(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Hong Kong)2006年财报为例,这家全球最大的独立人道医疗救援组织的香港办事处,在2006年通过公众捐款、赞助及其他方式获得的总收入为1.03亿港元。其当年全部支出中,“项目工作总开支”(即慈善支出)占87.08%,含“紧急及医疗救援项目”、“项目支持及发展”、“倡议及教育”和“其他人道救援活动”四项;行政开支占3.16%;筹款经费占9.8%。

再以香港红十字会2006/2007财政年度的报表为例,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的香港特区分会,香港红十字会当年度“经常性收入”为3.69亿元,其88%来自特区政府医管局拨款和政府补助;另有4.6%来自企业及民间捐款;其余为香港赛马会慈善基金拨款、公益金拨款、收费及杂项收入等。而当年度行政开支为“经常性收入”的3.58%,其余96.42%支出皆为慈善支出。

无论是无国界医生香港办事处还是香港红十字会,均在各自财报中列明了行政开支、慈善支出的详细数额和比例。不同的是,前者因主要收入来源于“公众筹款”(占总收入的97%),所以其总收入的10%被用于“筹款经费”;而后者因主要收入源于政府拨款和补助,所以未在开支中列筹款经费一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财经》提供的2006年度年报,当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财务收入为4.42亿元,其中会费收入28万元,接受国内外捐赠2.95亿元,政府拨款1.26亿元,动产和不动产及其他收入0.21亿元。

2006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支出为5.588亿元。其中接受国内外捐赠部分的支出为3.83亿元,政府拨款部分的支出为1.55亿元,动产和不动产及其他支出为0.205亿元。

在这份简要的财务收支公告中,记者看到,除了上述“动产和不动产及其他支出”,2006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支出如下:用于印度洋海啸和灾后重建项目的支出为1.41亿元;中华骨髓库建设1.23亿元;国内救灾及灾后重建支出1.17亿元;红十字天使计划与博爱助学计划支出0.62亿元;扶贫开发项目支出0.55亿元;各类卫生救助项目支出为0.23亿元;行政运行费用(包括人员经费及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0.056亿元;国际组织会费、国际合作交流、国际会议支出总计0.13亿元。

然而,或是由于现有体制所限,或是由于缺乏国际视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华慈善总会均未按照通行的会计标准,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披露年报。

相比香港红十字会和无国界医生香港办事处透明而翔实的报表,公众对于中国两大官方慈善组织的收支状况长期难以知晓。

逾越与扭曲

在官办慈善广遭质疑的同时,民间力量正自发地突破慈善垄断的边界。知名博客网站牛博网(www.省略)的募捐行动即是一例。

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深夜,牛博网在首页公布了一套详细募款方案,号召网友通过其公布的多个账户向地震灾区捐款。这些账户的户名,均为牛博网首席技术官黄斌。凭着网民的信任,短短两三天,牛博网收到各方捐款逾百万元,随即开始为地震灾区采购物资、派遣志愿者。

5月17日上午,黄斌用于接受捐款的建设银行账户突然被冻结,“只能进,不能出”。同时被冻结的还有牛博网在成都的一名志愿者杜侨的建行账号。19日,成都警方以“涉嫌利用地震救灾进行诈骗或非法集资”为由,将杜侨带走调查。

当天下午,牛博网创办人罗永浩和黄斌紧急赶往成都。在向警方陈述了缘由,并出示详细捐款凭据、购买物资收据、灾民接收物资收条等各种证明文件后,成都警方认定,没有证据显示牛博网在进行诈骗,但建议他们将募集善款转交政府或官方慈善组织。

这一结果在黄斌们的预料之中。“我们在公布募捐方案时就已说明,如果活动被‘叫停’,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回给个人,要么转给官方的慈善机构。”黄斌告诉《财经》记者。

实际上,牛博网非但不具救灾募捐的“官身”,甚至连正式登记注册的社团也不是。而此次震后赈灾中,更为引人注目的一次“有行动无身份”的募捐风波,发生于中国四大网络门户之一网易。

5月14日凌晨1时,网易通过联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方式发动紧急赈灾,号召网友在线捐款。但仅仅19个小时后,也即14日晚10时,网易又发表声明称停止与红十字会总会的合作。

网易同时宣布,在停止合作前募集的114万余元将全部转交红十字会总会;此后所募资金,则转入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下称廖冰兄基金)。

为何骤然停止合作?网易对外解释称,希望通过自己的在线捐赠系统接受捐赠,在方便网友捐赠的同时,也可对捐款总数有明确记录,并可全程监控。而红十字总会不愿接受此方式。

网易的解释,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民把“停止合作”解读为网易对红十字总会账目不透明的抵制。红十字会总会由此遭遇巨大舆论压力。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此后,网易在5月15日下午2时零8分关闭在线捐赠系统,表明身为互联网企业的网易虽具备通达公众的渠道优势,却并无救灾募捐的法定权力。红十字会总会也在15日上午紧急回应称,其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仅限于由后者红十字会的受赠账号,而非自身展开募捐行动。

从宣布终止与红十字会合作至在线捐赠下线期间,网易通过网络募资69万余元,并全部转交廖冰兄基金。在线捐赠关闭后,网易又公布了廖冰兄基金的受赠账号,此后直接打进这一账号的捐款达10余万元。

廖冰兄基金虽名为“基金”,实则只是一家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的社团,并不具备募捐资格。而就法律层面来说,廖冰兄基金在网易网页上公布账号并接受捐赠,已构成非法公募的行为。

“512”地震后,类似牛博网、网易的“非法募捐”行动比比皆是,不断冲破救灾募捐主体的严格壁垒。这些行动在展现爱心的同时,也对现行慈善体系的政策法律边界、监管执法尺度提出了考验。

6月9日,民政部公告,意欲对汶川震后民间蓬勃而备显“混乱”的募捐行为“正本清源”。公告再次强调,救灾募捐主体仅限于具备救灾性质的公募基金会,要求已展开募捐活动的不具备救灾性质的公募基金会,务必到民政部门补办审批手续;公告同时要求,其他社会组织所接收的救灾捐赠款物,必须转交民政部门或红十字会、慈善会等合法救灾募捐主体。

这一监管公告看似严明,却未规定对违法违规者的追究措施,因而备显无力。实际上,直到本刊截稿时,牛博网的募捐活动仍在继续,网易网页上也仍然挂有廖冰兄基金的账号。

一面是极高的壁垒,一面是轻易的逾越,这正是中国慈善体系尴尬与扭曲的生动写照。

透明与效率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因为不具备合法身份,此次赈灾中涌现出的形形的民间组织,尤其珍视自身的信用和透明度。

网易在宣布与廖冰兄基金合作之后,旋即启动了“善款明用”调查。包括在网上就善款用途征集捐赠者的意愿,公示救灾物资的采购方式、价格和发票,随时通报物资发放和救助的结果等。

对于缺乏赈灾经验的中国民间组织而言,执行力总是比良好愿望更为稀缺。但“真爱梦想”这样的民间组织,通过自己加倍的努力,已向社会尤其是向政府证明了自己的执行力。

5月12日下午,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潘江雪和吴冲恰好走出上海民政局大门。这对夫妇刚刚提交了一份成立基金会的申请,而证明自己的机会已经出现了。

潘江雪夫妇所发起的“真爱梦想中国教育基金”,2007年10月4日在香港注册,实际则运作于上海。依照内地法律,这家境外基金会本无在境内救灾募捐的权力。

来自“真爱梦想”的内部统计显示,地震发生28小时内,基金募款超过60万元,购买超过6吨物资发送成都;54小时内,募捐超过110万元,调集物资逾23吨,并通过四大航空公司、两大汽车运输公司的运力运往成都;最快的一批货物从筹集到运输仅用了三个小时;120小时内,累计募款185万元,运送货物40吨,平均每小时运送货物330公斤,每分钟5.5公斤。

地震发生后,许多慈善组织紧缺的不是物资,而是运力。“我们得到了上海市民政局等政府部门的支持,调配了宝贵的免费航空运力。”潘江雪说。

协调能力背后是迅速的反应。“真爱梦想”在震后迅即以手机短信形式展开私募,在别的机构尚未得到帐篷短缺的信息时,他们已经完成帐篷采购。

这种效率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机构从业者的职业背景。潘江雪夫妇均为金融界资深人士,一年前,夫妇同时离职,与若干投行、基金界同行以私人财产发起“真爱梦想”基金。

潘江雪表示,她和丈夫一起选择专职从事慈善事业,是希望将金融界的商业效率引入这个领域。“我们原来就是天天看资产负债表的,一些官方慈善机构的财报在我们看来都是难以接受的。不透明和效率低下,影响了捐赠人对慈善机构的信任。”

相形之下,“真爱梦想”自成立以来即向捐赠人公开募款、用款情况,提供透明的资产负债表,并有专业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支持。此次赈灾中,它既找到了证明自己的舞台,也获得了“正身”的机会――5月28日,在提交申请仅16天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获得上海市民政局批准成立。这一审批速度,在以往是难以想像的。

呼吁《慈善法》

据民政部通报,截至6月19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63.80亿元,实际到账款物450.51亿元,已向灾区拨付155.70亿元。

这一统计口径,仅包括由民政部门、中国红十字会和慈善会构成的官办慈善系统的受赠数额――这依然是眼下中国慈善业的主流,但民间力量的参与已蔚为可观。

这一力量在“512”震后救灾中的种种努力和试探,已充分展示出自律、高效和活力的一面,却因触碰法规底线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

目前中国有关慈善的法规,主要有《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以及《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其余则多为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然而,《公益事业捐赠法》只是调整一般意义上的捐赠法律关系,几项条例也主要是各类民间机构的组织管理法,其余大量规范均属层级、效力不高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而且,这些规范相互之间也缺乏协调和配套。

因此,制定《慈善法》的呼声多年来一直不断。2005年,民政部正式启动立法工作,并在2006年拿出草案。按当时计划,《慈善法》将于2006年进入国务院立法计划,2007年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程序,但最终未果。

2007年8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曾透露,《慈善法》再度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但在国务院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中,《慈善法》仅被列入“二类项目”,即“需要抓紧研究、待条件成熟时提出的立法项目”,立法进程并不乐观。

民政部一位参与立法起草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草案仍在修改完善中,争取今年底前上报国务院,而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更需时日。他表示,汶川大地震或许会促进《慈善法》的立法进程,但目前并无明确时间表。

这位人士还介绍说,草案要对现有各种条例、规定的内容进行整合、衔接,特别要论证《慈善法》与现行《公益事业捐赠法》的关系。

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朱卫国透露,《慈善法》草案几易其稿,但无论在立法宗旨、政策定位还是管理体制方面,很多问题均未形成共识。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介绍,立法争议主要有二:一是慈善事业的内涵和外延;二是政府如何管理慈善,慈善到底是民间事业,还是政府也可参与的公共事业。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公益组织,社工机构,可行性

一、社工机构成立的必要性

(一)背景情况

2006年起,中央政府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此后,在2008年,全国社会工作师资格认证考试全面启动,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工作计划中,又一次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列为国家六类发展人才之一;2011年底,国家十八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成为了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到2013年,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要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将从财力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转移,使得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成为了承担政府民生服务职能,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点类型组织。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与慈善事业,加强对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服务支持。一系列的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不仅为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在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方面的强大力度。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福利体系的发展。根据2011年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全国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200万。如此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容纳和推进服务。截止2012年12月,全国共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247个,其中广州市拥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53家,深圳市拥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57家,而山东省内仅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1家,可见山东省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方面都存在巨大缺口,需要更多的社工服务机构发展带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在民生服务方面实现更大发展。

(二)机构开展的必要性

临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京沪高速的重要运输线路,所以临沂物流业较发达。山东半岛的很多地区的商品大多通过临沂向山东半岛东部辐射,所以其批发市场和物流公司较多,是其主要经济特色。商品批发仅次于义乌位于全国第二,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内地城市。2013年年底,临沂更是与烟台、威海、潍坊一起被划分在“新二线”城市之列。临沂发展如此迅速且是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内部配置却没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很多个人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排解而演变成社会问题,致使社会治安、社会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不利于临沂更好的发展。

临沂市XX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成后,将致力于成为山东省内一流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机构将依托临沂市沂蒙义工联合会强大的人才和物资力量,在共青团山东省委的指导下,在共青团临沂市委的直接领导与支持下,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及研究工作,将在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社会工作服务事务工作开展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机构将充分发挥与临沂共青团系统的资源和合作优势,推动共青团系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岗位研发、项目研发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服务临沂社会治理创新。

二、社工机构成立的可行性

(一)注册单位的基本情况

沂蒙义工联合会是由爱心人士、爱心团体、爱心企业自发组织而成,奉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义工精神,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自成立以来,沂蒙义工联合会一直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活动开展涉及助学、助老、助残、对其他弱势群体的关注、青少年问题的关注、环保以及社区宣传等公益活动。沂蒙义工联合会一直坚持“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理念,以“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为宗旨,用自己的微小行动去感染和温暖着身边的人,用点滴的爱传播着社会正能量。

沂蒙义工联合会成立于2012年6月,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三年中共组建了12个沂蒙义工社团,发起公益活动1000余场次,累计走访行程达20多万公里。成功举办的大型活动有:“快乐驿站”公益项目、“银杏树之家”助老公益项目、“希望课桌”公益项目、“爱心义卖”活动等。

其中“快乐驿站”的实施内容包括:

1、社区信息站:接受本社区的孤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邻里互助的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义工志愿者及时走访核实,对需要帮扶的家庭进行结对子,以多对一的形式常态化帮扶。

2、快乐驿站:社区的老人以“快乐驿站”为据点,定期开展学习唱歌、跳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老人在这里分享欢乐,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精神上的寄托,使老人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邻里互助:每月做一次社区活动,包括:老人体检、饮食科普、运动科普、心理辅导、理发、法律咨询、家电维修、消防安全等,此活动开展以本社区有技能的志愿者义工为主。

4、爱心角:接受社区捐献旧衣物、以及家庭闲置的物品,能使用的由义工志愿者直接捐给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使用的义卖,筹集的善款以社区的名义捐资助学。

截止2014年底办理义工证人数达7500多人,加入沂蒙义工QQ群献爱心的人达30000多人。可以说,沂蒙义工联合会所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已经初具社会工作机构的模型,他们在活动中或多或少的加入了一些社工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很好帮助了很多弱势人群走出困境;同时,沂蒙义工联合会拥有强大的志愿者团队,很好的支撑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之后成立的社工机构积攒了庞大的人力资源和理论及实践经验。

(二)机构实施的可行性

1.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

临沂市XX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依托沂蒙义工联合会而发展起来的,且沂蒙义工联合会之前在帮扶贫困儿童、孤寡老人和开展社区服务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前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因此,社工机构成立初期,可将这三大方向的服务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并且带有更专业性的开展。遂拟定机构成立的一年内,机构将主要做一个社区服务项目、一个农村贫困儿童服务和一个志愿者机制建设服务项目。机构将以这三个项目作为起点,开始机构在临沂市的社会工作试点工作,通过服务项目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工作团队,解决机构起步阶段的工作定位和工作切入点的问题,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进而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实现机构的有序、健康发展。

2.预期社会效益及持久性分析

社区是人们休息、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人口集中的地方。随着临沂的城市面貌快速发展,社区居住环境也变的越来越美丽,但是我们也发现,有的社区根本就没有建设活动中心。有的社区虽然建设了活动中心,但是,由于服务等跟不上,大多处于荒废状态。那么那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该如何保障自己同享社会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如何保障自己合法权益呢?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帮助他们了。

临沂市XX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成立后,将首先着力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及政策倡导方面的工作开展,将对留守儿童进行生活照顾和权益保护、对孤寡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和陪同就医等照顾、为残疾人提供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等服务。保证这些弱势群体同享社会财富。

(三)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1、资金条件

临沂市XX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一个实体服务机构,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才能运转,在机构起步初期,主要资金将投入在处理机构注册、工作机制建设以及服务项目规划与争取的工作中的人力成本。机构前期工作开展资金将主要依托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开展。在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中,将保证服务项目开展的人员费用、活动经费、督导及管理经费,以及机构运营经费。在未来服务发展过程中,机构将会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资金问题:

(1)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目前,根据社工服务机构情况,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资金中约有10%―20%的资金会成为机构管理及行政资金,因此,服务项目的开展也将支持机构的稳定、持续发展。而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也将专款专用,集中用于服务项目的人员薪酬、专业培训与督导、服务开展以及总结评估等各项支出。

(2)基金会服务资助资金。目前国内有青基会、中国发展基金会、南都基金会等公募、私募基金会关注青少年成长及发展,多侧重在流动家庭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困难家庭青少年等边缘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工作。机构亦将寻求对其他弱势群体的支援发展,争取基金会立项,获得基金会资助。基金会资金一般投入周期长,而对项目专业性要求高,对机构专业性、探索发展有推动性帮助。

(3)社会赞助服务计划资金。XX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关注儿童成长以及老人的养老问题,吸引了社会上很多热心公益的人士,很多企业也会选择做一些慈善事业,从这些方面可以组织一些商业赞助的活动并吸纳一定的服务赞助资金。

(4)以收费服务补充公益服务。在海外,一家成熟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都有自己的特色化收费服务以补充社会公益服务的支出。尽管在机构起步初期,未必有很多收费性特色服务开展,但是可以在机构发展过程中有相关设计和安排,以补充机构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成本问题。机构将充分保证公益组织的财务公开度、透明度和公益化使用理念,因此将对于收费资金做充分的工作说明,确保收入资金运用到机构的服务发展过程中。

(二)人员条件

1.坚实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沂蒙义工联合会成立于2012年6月,发展至今已有会员人数达7000余人,庞大的人力资源是今后XX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坚实的志愿者后备力量;临沂大学是临沂市仅有的一所本科院校,其在校生数量达40000余人,强大的学生队伍是社工机构将来志愿者的主要储备库;而且临沂大学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可以培养出本科和专科社会工作学生50余人,为XX社会工作机构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性人才。庞大的志愿者后备力量保证了XX社会工作机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后,临沂XX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将创造性地将学校专业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与机构专业服务紧密结合,为机构服务的开展形成坚实服务队伍。

2.资深的机构专业督导团队:为保证机构的服务品质,机构特聘临沂大学社会工作系的社工专家和专业督导2-3名,均为有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经验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机构依托临沂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组成强有力的专业督导团队。学院现有1名教师为山东大学社会学博士特优生,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现在是临沂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主任;1名教师从事社会工作教学与实务16年,现在为临沂大学社会工作方向的高级教师;1名教师多年来专门研究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督导在工作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实务服务经验和专业理论能力,能够对志愿者团队和社工服务团队提供专业工作指导。机构将针对不同服务团队制定相关督导及专业培训计划,从而能够保证机构的服务开展。

将公益组织转变为专业的社工机构,是对公益组织更专业性的提升,是对社工机构成立方式的新开创,更是为临沂地区社会的维稳提供了一大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慨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

[2]杨梨,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社工机构的困境与对策[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2).

[3]付翔飞.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奋斗,2009(6).

[4]国家十八部委,《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1年底.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以信息产业人才为重点,加大支柱产业骨干人才的开发力度

坚持知识更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校企联合办学,在重庆邮电大学设立惠普软件学院,在中职院校开办了“富士康班”、“英业达班”等,采取培训、研讨、进修、咨询等多种形式,围绕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培训骨干人才。近几年,举办产业人才培训班200多期,培训骨干人才4500人次,每年择优选送120人到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培训半年。将汽车摩托车、商贸物流等6个领域纳入“653工程”实施范围,累计培训骨干人才11.59万人次。配合“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连续3年累计选派3万余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基层服务1年以上,围绕特色产业推广实用技术5000余项,培训基层人才近10万名。

二、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几年来,我市结合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技术研发、改造和引进,依托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等方式,推广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企业继续教育工作,助推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重庆同泰粉体科技公司拟开发LED产品,急需掌握粉体原料性能及对LED的影响等关键技术,我市材料学会组织重庆大学教授在企业现场举办“高纯氧化铝与发光材料专题培训班”,使该企业技术人员很快攻克了产品研发技术难题。近几年,举办了此类高级研修班20余期。通过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联合攻关等,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791家,年产值1930亿元,区域科技创新力上升到全国第10、西部第1位。

三、以完善服务措施为抓手,打造高效便捷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

将“653工程”纳入全市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统一安排,每年划拨70万元制作公需科目电视远程教学课件,保证3个月节目播出,向社会免费提供。建立了继续教育教材库和师资库,召集企业与院校参加继续教育供需见面会,共同确定培训项目、专业科目和培训大纲。注重从行业龙头企业选聘师资,通过高级研修班传授实践经验,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建立了继续教育工作网,宣传继续教育政策,培训信息。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建立了可容纳100万人在线学习、交流、考试、监控、管理的网络培训平台,实现了点对点交流及监控,有效缓解了参与培训的工学矛盾。目前,网络培训人数已达23万,预计明年将突破40万人。

四、以优化政策环境为保障,形成协调联动的继续教育工作格局

成立知识更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完善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科技社团共同参与的“653工程”协调机制,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列为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重大项目。出台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今年进行了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完善了继续教育记载与考核、施教机构管理、专业科目指南编制与、高级研修班管理等制度体系,将继续教育公需和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单作为职称申报要件,有的单位还将参与继续教育与年度考核直接挂钩。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元化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市级牵头部门近几年累计投入 继续教育经费2420万元。

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是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虽然我市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部里的要求和先进省区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精心制定全市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推进知识更新工程。

(一)建设继续教育基地,搭建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平台

依托部级“两江新区”开发,高标准建设“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围绕部级继续教育基地布局,建设20个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网络,完善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

(二)健全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继续教育工作强大合力

完善政府、学校、协会、学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强化生产、科研、教学协作关系,构建资源整合、覆盖面广的继续教育工作网络。积极发挥人力社保部门牵头作用,建立行业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协调联系,健全继续教育联动机制。

(三)是扩大高研班规模,重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面向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培训急需紧缺骨干专业技术人才3万人,实施岗位培训3万人;每年举办高级研修班15期以上;每年选派100名骨干人才到市外研修,每年资助100名市外专家学者来渝开展学术活动;每年举办20场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

(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就业竞争力 提升 实践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状况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尺度和标志。然而,与其它老牌高校相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不高、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不明显、在人才培养方面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造成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选择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直接关系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河池学院是在原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于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河池学院自升本以来,努力克服所处区域劣势和自身办学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准确定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立足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突出特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 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首先要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要根据所处地域环境、资源禀赋和社会需要培养人才,才能拥有广阔的就业市场。河池学院所在的广西桂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富集,是中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水电之乡”,红色文化、刘三姐文化、长寿文化等享誉世界。这些资源优势为学院培养服务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河池学院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围绕“立足河池,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努力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要,结合桂西北矿产资源开发和中小型企业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开发的实际需要,形成了应用化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优势特色学科;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相适应建立科研机构,组建了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文学创作人才培育基地、桑蚕研究中心等多个自治区重点研究机构;与地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调整专业设置。针对河池市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养殖业等支柱产业,以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物流、经贸加工、批发零售业、绿色长寿食品加工等现实需要,逐年增设了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学以及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同时,根据地方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开设选修课,如开设了本土文学资源课程群、本土自然资源开发课程群、民族音乐、民族传统体育等。这些措施不仅使河池学院在服务地方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新兴产业中获得经济收益,而且大大增强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效性,促进了学校发展和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

2、 充分依托和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

河池学院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依托和利用地方资源,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地方资源情况,另一方面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需要。如依托学院所在地刘三姐故乡、旅游文化名城宜州市的优越条件,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利用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人口普查、市场情况调查等工作机会,派出统计学、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直接参与政府的调查统计工作;利用桂西北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体育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培养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体育等专业学生,每年组织他们参加河池市的“铜鼓山歌艺术节”、宜州市的“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本地区桑蚕养殖、甘蔗种植和制糖工业的区域资源优势,培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与应用等专业人才,利用学科优势帮助地方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利用本地区厂矿资源培养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人才,通过见习、实习、顶岗培训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各种实训锻炼机会,同时了解本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和本专业就业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地方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适应地方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教学模式,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人才。为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现毕业上岗的“零过渡”目标,河池学院遵循互利性、协调性和教育性原则,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例如以桑蚕养殖基地、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项目为依托,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实施灵活多样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开展优秀大学生见习村官、学生干部到地方政府直属部门挂职、新闻学专业学生到各报社见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服务社会,锻炼独立工作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加强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人才。河池学院注重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协助单位开展调研,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院还不定时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担任客座教授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培训了解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产品生产流程等,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探索“订单式”,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培养人才。例如物理与电子工程系与河池市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的合作培养,每年都有几十名毕业生到该公司工作;深圳华昱集团、广西轴承厂等企业也连续多年来我院预订毕业生,形成了校企双向互动、良性发展的合作机制,有力的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制定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顶岗实习是教学、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条有效路子。河池学院前身是师范类院校,目前开设有十几个师范类专业,为促进这部分毕业生充分就业,从2008年起,河池学院就在河池市、柳州市部分贫困县开展了“顶岗实习,置换培训”项目工作,先后组织了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的高年级师范生670余人下乡顶岗,服务乡村小学学生达2万人。通过师范生顶岗实习这种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岗位实习、实践,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锻造,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也使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实践证明,顶岗实习是保证我院师范生充分就业的成功举措。在教育部2009年11月举行的新闻会上,河池学院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还被列入其背景材料,《中国教育报》也对此做了报道。

(4)以社团牵头,大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河池学院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河池市、宜州市下属乡镇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引导青年志愿者到各社区、乡村开展法律问题咨询、桑蚕病虫害防治、家电维修等公益活动;支持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参与实验室建设、或直接参与教师对企业的产品技术革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较强的职业域和岗位适应能力,提高职业适应性。

(5)坚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有助于促进学生就业。河池学院积极启动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作,每年5月和11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资格考试,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以保证学院至少8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取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4、以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

(1)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河池学院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设置有10个课时的创新创业教育。该课程从大学一年级起开设。一年级重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二年级重点进行“就业”教育,对学生进行“我能行”的信心培养,并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参加实训基地的生产、管理、销售,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三年级重点进行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开展“百名企业家就业创业论坛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的基本素质;四年级重点进行敬业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到基层就业。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融素质教育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学院坚持走应用性、民族性的特色建设之路,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大力扶持各类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聘请校友中的著名作家东西、鬼子、樊一平等担任文学社团指导教师,强化对学生的指导,营建了浓厚的校园文学艺术创作氛围,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区内外各类比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汇演、全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比赛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体育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学院从2006年始,成立了公共体育教学部和公共艺术教学部,将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女生节等体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5、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

(1)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为毕业生提供有力的就业环境与政策保障。学院严抓“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了“学院领导-就业主管部门-系(院)-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的就业工作链,形成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系(院)为主、全员参与”的长效就业工作机制。

(2)强化激励措施,在经济上扶持毕业生就业。为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读懂政策、用好政策,学院每年拨款10000元用于印制《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手册》,毕业生人手一册;设有专门的激励措施,每年给予到“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等基层岗位毕业生每人500元奖励;给予100名困难毕业生每人600元补助,残疾毕业生每人800元补助;给予创业成功毕业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

(3)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外出开拓就业市场。学院搭建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广泛搜集人才需求信息,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为毕业生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服务;同时,积极外出开拓就业市场。以2011年为例,河池学院用于开拓就业市场经费10万元,先后派出25人15次到区内外开拓就业市场,派出10人分别参加广东省深圳市人力资源局和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举办的校企合作洽谈会。

(4)大力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学院每年定期举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颁发仪式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办证程序、小额贷款申领程序”的专项培训;同时,积极邀请成功创业校友回校讲学,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在校内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全方位帮助毕业生加入创业行列,以创业带动就业。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历史相对悠久的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薄弱、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低。为弥补差距,更好的培养出符合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摆脱对老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单纯模仿,根据学校所处的区域特色、资源禀赋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特点,积极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河池学院作为广西桂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坚持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和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地方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使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获得了强大的人才支持。这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责任所在,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谢安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2011(3).

[2]杨涛.试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8(24).

[3]孟丽.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3).

[4] 谢安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2(1).

[5]鲁鹏飞.提高毕业生择业竞争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社科纵横,2009(10).

大学物流社团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试用期工作小结(代建议)

一、 问题的提出

从二月十八日我到博盈公司正式上班,今天有十天了。在公司领导的安排下,我深入公司生产现场、部门科室,先后向70多名干部职工学习、交流,对公司的发展历史、生产经营管理、产品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让我深感荣幸的是,当我放弃在汽配行业近20年的摸爬滚打,即将不惑之年,选择从零开始之时,我选择到了博盈公司这样一个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平台,做为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和大家认识,同事。

在这短短的十天里,我亲自体验了博盈投资公司决心做大做强公司主业的决心和气魄,为公司上下各位同事所表现出的良好职业素养所深深感动,有感而发,形成此文。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常怀仁”,仗胆直言,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呈献公司新的领导团队,也算是我试用期内的一份小结吧。可能有失偏僻,可能超出了一定范围,还望公司领导批评指正。

二、 对行业和公司环境、现状的认识

汽车行业近三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去年我

国汽车产量达到444.37万辆,同比增长35.2%,其中轿车产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83.25%,我国跃居世界汽车产量第四生产大国。专家预计,尽管受WTO关税降低的影响,今后三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继续保持20~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轿车增长将在50%以上。今年汽车总量将达到520万辆左右,2013年我国可望成为世界汽车消费大国。拉动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主要是重型货车、大型客车和轿车三大车型。汽车社会保有量也将从现在的近千万辆成倍增长。

我司产品车桥系列目前已与福田欧曼、苏州金龙等主机厂建立配套关系,汽车盆角齿轮更是供不应求,目前出现了有单不敢接的亦喜亦忧的现象。虽然我司整体规模目前在同行业还比不上好几家大型车桥企业,但作为中国车轿第一股的市场效应,多年来在业内打拚积累的竞争实力,特别是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强有力的资本市场运作实力,厚积薄发,想不在这一市场上有所作为都是不可能想象的事。

如何抓住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有所作为,走出一条“专业化、精品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做大做强做精公司主业,是摆在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迫切任务。董事会为公司选配了一支专家型的领导团队,加上多年来在业内打拚锤炼的广大车桥员工,事在人为。作为公司新人,我渴望自己能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在博盈公司这一良好的平台上,为公司的第二次创业贡献才力。

三、 关于公司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建议措施

以下是我对这十天来的工作小结后提出的针对公司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一些观点看法。基本按照典型问题、当前举措、目标措施(一到三年达成)简单陈述。

公司总体运营目标——扁平化机制、精准化管理、人本化经营。

扁平化——机构扁平化。实行总经理授权制,简化部门层级,加强控制监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立第一时间观念。

精准化——精,精简,精细;准,准时,准确。简化,这是高效率的基础,细致,才能制造出精品,才能有效工作质量。准时,准时作业,准时达成,才能低库存、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准确,才能防差错、无差错。

人本化——以人为本。强调共性,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确立关键技术管理人员、关键岗位生产骨干。强调团队精神,创造发展空间,实行效益工资,营造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推行四大理念——行胜于言,悬崖意识,末位淘汰,顾客满意。

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维护股东利益,有利于公司发展壮大,有利于员工增加收益。

1、 企业定位与战略规划

典型问题——不明公司发展方向。

当前措施——建立博盈公司报,宣传公司政策、业务重点、突出优良业绩、营造企业文化,给公司和员工一个共同的窗口,凝聚人心。近期由总经理亲自召开一次营销、技术、管理人员座谈会,上下互动。

目标措施——建立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业务发展计划,确立专业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思路。

2、 发展方向与产业重点

典型问题——现有产品规模多大,做不做轿车零部件。

当前措施——制订目标市场战略计划,在营销公司和技术中心指派人员兼职行业情报收集工作,定期向公司管理团队提出预测数据资料。对公司现有生产能力进行内部实际评估。

目标措施——指定专人负责行业情报搜集工作。建立一开放式资料室,将公司各业务部门订集的报纸杂志及有关人员整理的内部情报资料集中管理(不含财务),实现资源共享,缩简资料费用开支。指派项目小组制定车桥和盆角齿两大主导产品技术改造方案。建立开发式技术开发体系,研究在更深的层面上和相关领域内拓展的可行性。

3、 关于企业建设与团队工作

典型问题——部分部门职能不到位,有错位、越位、不到位现象。

当前措施——整顿部门职能,重点是专业化。成立总经理办公室,在财务部设立成本控制办公室。确立任务完成时间考核观念。

目标措施——撤销信用管理部,将审计职能一块划归财务部,督办考核职能一块划归总经办,上市公司与法律事务职能划归总部办公室或成立证券部门处理。撤销综合部,一块职能归由总经办,物业、后勤、保卫、环保等成立后勤部或行政事业部(考虑公司扩建可能时),同时考虑将党政工团对口政府事宜统归行政事业部一事。开展管理人员岗位技能评级,新进管理人员必须有一定起点,严格控制管理人员数量。机构重整后,预计将精简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其分流或裁员可能性。建立管理培训系统,逐步达成学习型组织。

4、 关于生产经营与JIT

典型问题——没有品种完成率指标考核,库存量大,加班多。

当前措施——已成立积压物资处理小组,应尽快调整,下果断措施清理库容。对生产作业计划要增加品种完成率指标考核。晨会不能代替每月的生产经营分析会,坚持每月一次的生产经营分析会,加强月计划对生产经营的指导性,调整计划必须提前三天(一周)下达,重点加强营销工作计划预见性管理。

目标措施——开展精益生产培训,推行准时作业,尽可能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建立看板,生产现场实现目视管理,逐步取消晨会。成控办重新核定工时定额、材料定额,配合技术中心制定产品定期的标准成本(每年两次),加强

产品报价管理。技术中心工艺口开展工艺瓶颈审查,加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质量部必须监督三包产品索赔问题,做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真正履行职能,杜绝漏洞。推行效益工资,增加一线生产人员收入。建立关键工序应急预案,包括安全生产(本司曾是部级安全生产企业)。

5、 关于设备与TPM

典型问题——大量设备闲置,设备没有预防性维修,设备负荷不均衡。

当前措施——开展闲置设备状况盘查。对在用设备完好状态和精度等级普查。增强预防性维修,确保实现无故障生产。建立关键设备配件档案和适量备品备件储备方案并实施。整顿并简化设备配件采购渠道,如按价值量分级控制采购。技术中心与制造部设备处、车间一起尽快制定热处理设备改造方案并实施。

目标措施——开展全员生产管理活动。设备处人员工资与生产车间挂钩,调动维修人员积极性。放开思路,采用出让、租赁、合资、合作、联营、调剂等等方式盘活闲置设备,重点由技术中心、设备部门拿出可操作性方案。提高C28奥尼康齿轮加工设备产能,应加强对此块产品的营销工作力度。解决桥壳500吨压力机超负荷运转问题,技术中心与设备处一起拿出技术改造计划。明确设备采购必须由技术中心提技术规格,设备处负责选型询价采购。拿出齿轮加工扩产计划。

6、 关于技术开发与项目小组负责制

典型问题——被动开发,技术人员不主动下车间一线解决问题,整体素质偏低,攻关项目进展迟缓。

当前措施——以现有分工为基础成立由产品、工艺、制造、销售结合的项目开发小组。技术工艺人员工资收入增加与产品质量、销售量、销售额挂钩一块,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规定下车间次数和时间。攻关项目规定分阶段完成时间,特别是EQ153系列盆角齿淬火变形问题。

目标措施——开展技术人员在岗培训和选拔优秀人员深造活动。以项目小组工作制开展技术工艺工作,其收入和所得完全和其开发的产品销售量/额挂钩(海尔模式)。变被动开发为主动开发,加强技术信息工作。加强齿轮产品开发力度。设立技术顾问或外聘行业技术专家,或院校挂钩,开展四新研究。成立公司技术管理委员会开展成果革新评价,重奖突出贡献人员。制定每年技术进步计划并实施。

7、 关于质量管理与MQM、ISO、QS

典型问题——基本是检验把关制,体系和程序不完善,运作与生产实际有脱接,非受控文件多,控制点虚设。

当前措施——需要重新培训体系贯标人员,为最迟五月的复审作准备。增加晚班检验人员。加强对外协件外购件质量控制,及时处理不良品。加强预防和纠正措施计划,并检验其有效性,有效防止问题重复发生。督促工艺人员定期开展控制图分析,工序能力指数计算,杜绝虚假数据,发挥其对制造和质量控制的指导作用。增加检验人员工资与车间挂钩一块,外检检验员与采购部挂钩一块,以提高其工作有效性。

目标措施——因QS9000至XX年无效,应考虑推行ISO/TS16949。推行全员品质管理,逐步取消中间检验,只设少量存检,外检检验员应具备质量评审能力。推行物流卡,实现产品可追溯性,建立每台(或批次)桥总成(包括独立减总)出厂档案。建立质量赔偿制度并实施。有效开展供应商质量评审计划,将其作为供应商分级体系建立和付款额度的主要考虑依据。完善充实检验手段,其中重点是热处理质量控制方面。

8、 关于企业文化与品牌识别系统

典型问题——没有品牌经营计划

当时措施——建立厂报。宣传窗口定期更新。开展顾客满意活动,强调顾客包括企业外部顾客(客户、分供方、社会)、内部顾客(股东、领导与被领导、部门顾客、职能顾客、工序顾客等),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顾客满意!

目标措施——建立企业品牌识别系统(已是湖北省级名牌产品,是否创建部级名牌产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提高企业美誉度,增强向心力凝聚力。

9、 关于营销与买断经营

典型问题——专门的三包服务,三包件回厂不能及时维修拆件或处理,产品积压。

当前措施——质量部门加强三包产品监督管理。专门的三包库,规定时间由三包人员做完积压三包产品分类处理。营销公司拿出积压产品处理措施。有效实施对营销人员的控制管理。

目标措施——撤销三包服务部,保留三名左右三包人员,对退换产品进行厂内拆修处理,人员归仓储部管理,同时强化仓储部物流管理职能。外部三包职能由销售人员全程处理,即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合并为一人来做。逐步推行成立营销公司与公司买断制度,即将销售中心完全推向市场,实现销售买断包干,公司内部实行生产中心的机制,以搞活营销,加强销售计划的预见性和准确性,不再产生新的产品积压。适当时机考虑为营销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实施向总经理日报制度!以利总经理及时掌握市场情况,同时有利促销(海尔、小天鹅、恒隆模式)。

10、 关于成本控制与成本利润中心

典型问题——没有标准成本,对市场价格变化反应慢,报价不合理。

当前措施——对关键管理人员公开产品标准成本。对现在降本降耗计划定期检查考核并奖励。财务部成立成本控制办公室,对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物资消耗定额重新核定。

目标措施——按成本利润中心模式,建立模拟市场核算体系(邯钢模式)。采用倒逼成本法进行产品报价。财务与人力资源部配合建立效益工资制度,如分成岗位、技能、效益、厂龄、业绩几块,重点是层层有挂钩,按公司效益浮动。

11、 关于资源共享与企业秘密

典型问题——信息资源分散没有整合,不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很多电脑可拷贝。

当前措施——对公司电脑进行排查,除关键的几台电脑外,除掉其余所有电脑的光驱、软驱、USB接口,建立电子文档信息管理规定。建立开放式公用资料室,主要是报纸杂志集中管理。定期编制行业信息简报供公司领导决策参考。

目标措施——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联网电脑实现分级权限管理,逐步向办公自动化过渡,实现少纸化办公。研究上网控制办法,如电子邮件的问题,不能是每个人都能向外发送,技术中心、财务中心内部电脑不能上网,否则公司何谈技术保密和财务保密?但可设立一台公用的上网电脑供有关人员搜集行业信息。与所有人员签订保密规定。

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效应是一点一滴的累积。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更好,

才能最好。欲速则不达,一定要步进式推进,持续改进。

能够进入阿尔法工作室接受学习培训、挖掘个人潜能,并且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留下奋斗的痕迹、在人生的历程中谱写绚丽的记忆,这些一直都是我的热切期盼。一个月的试用期,我在紧张与繁忙中度过,在学习与工作中成长,在挫折与收获中思考。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踏实、勤奋,展现了自我的能力、才华,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更多的,我也暴露了我的欠缺。我很感谢“阿尔法”在这段时间里给予我的宽容、支持和帮助;在团体的的关爱中,我坚定理想、信念,在对技术的不懈追求中我刻苦、勤奋,在改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一丝不苟。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饱览阿尔法的风采,下定决心在这个团体中拼搏奋斗、有所作为。

试用期间,我在阿尔法担任织网俱乐部主任一职。在有限的时间里,我熟悉工作、招收新成员、改版和测试了织网网站——织网人社区。现将我的学习、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准确定位“织网俱乐部”

记得应聘时,我对“织网”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爱好者的社团,对织网主任一职的认识也仅局限于从事织网事务的协调工作及织网网站维护上。所以,试用期中如何去认识、了解并熟悉自己所担任的职责,便成了我的当务之急。当时,胡老师给了我两周的时间让我来熟悉情况,我原以为时间多了,可真正深入进去才觉得把情况都摸准、摸透确实不易。我坚持边工作、边总结,自觉积累经验,并且积极与织网的老成员交流工作心得。基于此,我认识到织网俱乐部除了把全校计算机爱好者聚集起来外还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提倡文明的网络生活,培养优秀的数字化人才,补充阿尔法工作室的技术力量,推动校园数字化建设。

二、筹划、组织新成员的招收

在XX年11月13日阿尔法日常工作会议上,胡老师布置了“织网”十一月份的招新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便开始着手各项事宜。

1、时间安排

考虑到要避开期中考试,故云龙校区招聘时间安排在XX年11月21日------XX年11月23日 泉山校区招聘时间安排在XX年11月28日------XX年11月30日。

2、招聘方式

我们采取了现场和网上两种报名方式,采用了展板、宣传海报和网站(在阿尔法网站、五省通衢招聘信息)多种宣传方式。

3、招收人数

到目前为止共招收新会员153人:云龙校区89人,泉山校区64人。此外,报名人员还在继续增加(网上报名还在继续)。

4、招聘工作小结

云龙校区招聘前计划合理、招聘时宣传到位、海报和展板位置摆放合理,招聘情况良好;相比较来说,泉山校区的招聘情况并不乐观。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对泉山校区的实际情况的考虑欠周全,以为在云龙招聘的方法在泉山也适用。结果由于招聘时间过晚、泉山校区众多社团竞争力强等原因,本来计划招聘三天也由于报名人数过少调整到了四天。

从这次招聘中,我认为:一方面,我们织网乃至阿尔法都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好多同学对我们的认识还很模糊,甚至不知道。另一方面,我明白了泉山和云龙的情况不一样,以后两边的工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云龙校区适用的方法在泉山校区并不一定可行。

三、改版、测试织网网站

在试用期与常陈志、沙磊、陈冀一起改版和测试了织网网站——织网人社区。对版面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目前网站运行良好,注册会员已达26人,并且仍在继续增加。

四、完善个人素养

由于加入的时间较晚,没能和其他的阿尔法成员一起学习web2.0标准和思维导图。在试用期间,认真了解了校园数字化的有关概念;认真补习了思维导图的使用,基本掌握了这一软件的操作。目前,对web2.0标准的学习仍在进行中,同时认真系统学习了对织网网站的管理。

上一篇:物流管理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物流安全管控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