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7 06:17:19

大学文化工作计划

大学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群众文艺骨干;辅导;培训;策略

近年来,国家群众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加大,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更加多样,群众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但是,群众文艺骨干培养始终是群众文化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借助群众文艺骨干辅导和培训工作促进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也成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一、群众文艺骨干建设现状及培训问题

(一)人才短缺,队伍建设不专业

与专业文艺队伍建设相比,群众文艺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如许多地方文艺工作队伍基本上以中老年为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相对稍弱,许多地方不仅缺少青年文艺骨干,还缺少既懂管理又了解文艺市场的复合型文艺人才,文艺工作团队人力资源基础薄弱。

(二)培训系统不规范

许多地方之所以缺少群众文艺骨干,与当地群众文艺培训体系缺失、培训水平低有着直接关系。许多人都渴望通过专业培训提高个人素质。但是,许多地方部分受落后的思想认识和资金限制,都没有建立群众文艺队伍培训体系,而政府拨给地方文艺培训机构的运行经费也数量有限,这根本无法满足群众文艺培训工作需求,文艺骨干培训工作也开展困难。

(三)文艺骨干管理与辅导问题众多

群众文艺演出监管不到位,管理水平低,是群众文艺发展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如许多地方都没有根据群众文艺事业发展现状建立健全文艺演出监管制度,也没有设置专门的文艺演出管理部门。个别地方虽然在文化产品众多的情况下设置了群众文艺演出管理部门,但是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界线模糊,相关部门在群众文艺活动执法、管理上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二、群众文艺骨干辅导和培训策略

(一)建立健全群众文艺骨干培训与管理机制

群众文艺事业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结合群众文艺工作需要,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群众文艺骨干培训与管理机制,然后以制度为抓手推动基层群众文艺工作。群众文艺骨干培训与管理机制建设重点为:首先,革新传统理念,创新管理思维,完善基层文艺骨干培训机制,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群众文艺骨干培训规章制度,将群众文艺骨干培训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稳定下来,明确复合型群众文艺骨干培养目标和要求,为基层文艺人员素质提高打好基础。其次,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群众文艺骨干发现机制、选拔机制、引进机制、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入手,创新基层群众文艺骨干管理机制,要求有关部门借助资料查询、第三方推荐等方式拓宽文艺人才发现、选拔路径。要求相关单位秉承“年龄结合合理性”将文艺骨干选拔和引进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给予那些有文艺工作兴趣的人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根据人才特长来进行有目的的文艺专业培养,并利用福利政策、激励措施激发群众文艺骨干的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还要给予基层群众文艺工作以更多的支持,优化文艺骨干薪资分配体制,给予文艺工作者更大的创作自由,积极创建新的文艺骨干晋升机制,确保基层文艺骨干职位升降的公平公正性,以纯洁基层文艺人才成长环境。

(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主抓培训工作

要想促进群众文艺事业发展,必须通过队伍培训为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基层文化管理单位要在文艺骨干培训制度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制定群众文艺骨干培养计划,创新群众文化骨干培养内容和方法,以提升群众文艺骨干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做好培训工作。具体来说,管理部门要将群众文艺骨干培养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中去,立足于实际情况,然后根据群众文化活动工作需要,参考不同种类的业余文艺骨干队伍的特点,牵头主办一些方便参与的文化培训和学习活动,如组织群众文艺骨干座谈会、声乐舞蹈专项培训班、文化专题辅导讲座等。同时在群众文化骨干培训中加入更多与政府文艺政策、文艺活动筹划有关的内容,通过面对面的辅导和有规模的轮训,提高群众文艺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活动组织能力。立足于组织培训工作,有关部门要围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难题,经常组织群众文化骨干参加一些大规模的现场观摩、交流活动,使他们在观摩和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群众文化事业有新的认识。

(三)深入基层做好文化指导工作

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文化指导工作,发展壮大群众文艺骨干队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有关部门要立足于调查研究,创作和筛选出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产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并以此为引擎做好群众文化队伍和文化活动辅导工作。与此同时,借助于文化人才资源整合,建设群众文化人才数据库,并通过骨干培养、宣传引导带动群众参与到先进文化。如许多乡镇在有关部门指导下,不仅建立了群众文化活动团队、数量注册等级制度,陆续组建了农民文艺表演队、中小学文艺演出队、青年舞蹈队和老年音乐表演队,还多次组织了大型的群众文化演出,从而大大丰富了地方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和活动辅导中,为了确保辅导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有关部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首先要制定文化辅导员包片责任制,要求文化辅导员进基层、社区做好群众文艺骨干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即从思想上给予群众文艺骨干以引领,从人力物力上给予他们以支持,同时通过“示范点”引导带动普及先进文化,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到群众文艺建设中来。

(四)构建群众文艺平台

通过群众文艺平台建设,为群众文艺骨干学习、发展和展示自己提供更多的机会,是提高群众文艺骨干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基层文化管理部门要根据群众文艺工作特点,分类搭建一批文艺平台,然后定期组织开展一些群众文艺展示活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建设人文景观文化带,为群众文艺骨干提供创作、展示自己的平台,让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和文化骨干也在一系列的组织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斌. 论基层文艺骨干的培训与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大学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我县基层文化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亮点频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加大财政投入,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速。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县委、政府逐年加大文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我县各镇、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也得到进一步增加。目前,全县五个镇都有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配套、能正常开展文体活动的镇文化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申镇,2002年,该镇投资50万元(其中中央文明办投资12.5万元),建成面积为344.8平方米的镇文化站,其中包括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多媒体电教室、办公室及室外文化广场,随后,镇政府采取政府投资和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等方式,添置了各类书籍(目前已达8000余册)、音像设备、各种琴类、演出服装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借鉴引导作用。与此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全县120个行政村,都设置了村文化室,其中单设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有1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4.2%,其他行政村的文化室与相关活动室合并使用。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20个行政村中,90%以上的行政村采取集体经济投入或村民集资等形式,建起村露天剧场,基本满足村级电影放映、戏剧演出及其他公共活动的需要。同时,县政府投入276万元,用于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及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全县城乡都可以收听到中央到地方电台的广播节目,农村可以收看到30套数字电视节目(双河镇城区、新营子镇及托克托工业园区可收看到46套有线电视节目),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遍及()个乡村。农村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我县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了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燃料”,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

(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形成和谐托克托的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了动力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伴随着我县经济的增强,我县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日渐高涨,文化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喜人局面,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县级文化活动规模宏大,感染力强。十几年来,县委政府一直坚持的“三下乡”活动,不仅给农民朋友送去了科技知识、医疗卫生知识,还将新思想、新观念以文化艺术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三下乡”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一个“品牌活动”。每年一次的元宵节活动是全县人民祈福迎祥的盛大节日,县委、政府认真组织,积极引导,在为其赋予崭新的时代精神的同时,巧妙融入我县传统文化元素,再加上农村文艺队伍的积极参与,使得这一传统节日又具有了教育引导群众的双重功效。近几年的元宵节社火表演中,除保留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旱船、高等传统节目外,还通过制作大型花灯、大型彩车、挖掘发展我县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如将我县几近失传的武秧歌重新整理并演出),使全县人民在享受节日欢乐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古老文化的神奇魅力。

二是基层文化活动灵活多样,贴近群众。县文明办认真组织开展“万村书库工程”,到2008年,已为基层赠送各类书籍3071册,光盘1801张,并配置了音像设备、书架等,2009年,又为50个行政村送去各类书籍共计81800册;县文化局组织两个农村流动电影放映队,深入全县乡村巡回放映,2007年共放映影片20部62场,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普及了农业科技知识;镇村两级也不甘落后,它们在春秋两季组织晋剧、二人台演出的同时,不断扩大文化活动的范围,如五申镇组织“周周乐”文化广场活动;新营子镇黑水泉、范陈滩营等村民组织文艺队伍参加县元宵节社火表演;古城镇什力邓村村民自发组织每年一次的庙会活动,现已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活动;伍什家镇小北夭、图家营村民自发组织了文艺演出队,除自娱自乐外,还积极参加县、镇文化活动,展现了新时期农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不懈追求。

三是群众自办文化成为亮点,值得期待。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兴办文化事业的同时,我县群众自办文化也逐渐开展起来,并且越来越显得有声有色。由民间人士运作,由民间筹资建设的广宁寺恢复工程的前期基础已完工,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并接待游人;五申镇农民企业家王俊义先生投资40余万元,建成润德堂书法展馆,引导农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学习书法艺术,该展馆2006年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全区十佳文化大院”荣誉称号;黑水泉村民筹资50余万元,恢复了具有悠久历史的黑水泉井,建成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室,并积极宣传该村的剪纸艺术。这些群众自办文化活动,虽然刚刚起步,甚至显得有些不太成熟,但毕竟显示出我县群众在追求高尚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群众自办文化一定会越办越红火。

(三)文艺创作和文博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成果颇丰

近年来,我县从挖掘自身文化底蕴、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出发,积极鼓励、组织县内文化刊物、作品创作,涌现出一批好的文化刊物和作品。成功编辑出版了《托克托县志》、书画作品集《云中书画集》、地方文化志书《托克托文物志》、故事集《托克托民间故事集》;地方文化刊物《云中文范》已创办五年,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致认可;托县籍全区著名二人台剧作家柳志雄创作的新编二人台《叔嫂情》、小品《寻找老扶贫》等发映农村新风尚、新变化的作品在全市乃至全区受到好评。

二、我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与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仍不成正比,与之有较大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质量追求层次的不断提升,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仍然落后,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严重

文化建设不能像经济建设一样看到高楼大厦的崛起,工厂林立的壮观;也不能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和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因此许多基层政府考虑的还是公路交通、房屋建设、招商等内容,如何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则很少被顾及。就全县5个镇来说,除五申镇外,其他4个镇的文化站普遍存在设施陈旧、书籍过时的问题。全县120行政村中,能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文化室只有11个,其他109个村文化室与其他办公室合用,文化专用设施严重缺乏,图书数量少、实用性差,很难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个别活动存在消极影响

农民农忙时节因忙于劳作,几乎没有时间参加文化活动,要说有,只能是忙里偷闲看看电视、看看电影(县文体局巡回放映或其他商业行为),其他文化活动基本没有;农闲时节除以上活动外,可以看看村里组织的晋剧、二人台演出,有条件的村(如五申村、范陈滩营村等)可以组织农民举行棋类、扑克、乒乓球比赛,或组织观看影视剧、科教片等,而大多数村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单调。同时,各种低俗和消极文化也乘虚而入,侵蚀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大量民歌无法得到传承,传统节目也在渐渐消亡,农村文化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在传统将失,现代价值却无法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农民几乎必然会被各种其他力量所吸引,其中的一种强大力量是各式迷信。在不少地方,“黄、赌、毒”卷土重来,封建迷信活动日趋猖獗,尤其是农闲时节,许多农民参与,几乎将一年辛劳所得输得精光,甚至欠下许多外债(其中借高利贷者不乏其人),严重影响了来年的生产生活和家庭和睦,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更重要的是,农村文化落后,扭曲了农民的价值观念,令人堪忧。

(三)文化队伍人才匮乏,素质堪忧

受历史、现实原因限制,目前,全县文化系统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许多有成就的书法、图书管理、文艺创作、绘画、文博人员年岁已大,有的已经离开工作岗位,而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几乎没有充入,致使专业创作和管理人员队伍陷入青黄不接的状态。镇一级文化干部基本属于“内部调节”,且大多是从事兼职工作,更谈不到“以岗定人、公开竞聘、择优录用”。许多年轻、高素质的人才在文化岗位上工作不了几年,不是提拔,就是交流到其他更“重要”的岗位,基层文化队伍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四)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保护任重道远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各种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又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诸如双墙武秧歌、寿阳鼓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剪纸等传统艺术。遗憾的是,目前,我县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较小,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停留在初始阶段,如原来我县非常出名的双墙武秧歌,因缺乏传人,几近失传,虽经过整理,并已参加元宵节社火表演,但从其精髓、神韵而言,仍需下大力气继续保护、挖掘,因此,整理、保护、开发我县文化遗产,对于我县今后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三、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精神。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对农村文化站要切实做到“四保留”:即“保职能、保阵地、保经费、保牌子”。对文化工作严重倒退的地区,要建立领导干部问责制。

(一)广开思路,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县、镇两级财政拨专款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二是多方融资,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方法,通过争取上级支持、村集体经济投入、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等方式,形成文化设施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做好现有文化设施整合和新建文化设施规划工作, 确保实现文化设施功效的最大化。

(二)加强引导和管理,促进全县文化活动健康发展

一是县文体局及其二级单位要根据全县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抓好全年特别是农闲时节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将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送到基层;同时,要选派专业人员进村入户,对基层文化活动给予指导、引导;

二是镇村两级要充分挖掘乡土人才的潜能,通过培训、资助等方式,真正让乡土文艺人才挑起开展健康文化活动的大梁;支持、鼓励民间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面,抵制低俗文化和传统陋习,力争让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占据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

三是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行为,特别要严肃处理那些组织者和放高利贷者,切不可仅对参与者一罚之了。

(三)注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县文化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一是下大力气对全县文化队伍进行规范整顿,认真执行以岗定人,对不胜任的予以交流,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

二是通过公开考录、招聘等方式,吸收高素质、专业对口人员进入文化队伍,对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文化能人,不妨打破原有条条框框,破格调入;

三是对现有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确定各自工作责任,确保人尽其才。

(四)培育、扶持、发展具有我县特色的文化产业。尤其要将托克托古老文化与新时代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文化产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文化部门牵头,相关部门、乡镇参与,对全县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挖掘,特别是对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及时进行保护性开发,要投入相当资金,培养传人,确保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总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求有繁荣的文化与之相伴。目前,我县已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发展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县人民的强烈愿望。我们相信,只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文化建设,我县百花齐放的文化春天一定会展现在全县人民面前,全县人民也一定会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文化成果。

战略背景:新农村文化战略思考的出发点

1.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 给农村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来自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理念极力要用都市文化来取代农村文化。 2.农村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文化动力。农民增收乏力,农村发展缓慢,农业弱势地位难以得到解决,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尽管是复杂和多因素的,但农村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也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方针政策,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要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关键。因此发展农村文化,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也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3.国际文化竞争日渐激烈呼唤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速。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著作,鼓励美国将其现行的文化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提供理论根据。他们断言,文明冲突不可避免。并公开宣称,美国的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的终结,人类社会最终都要走向美国的模式,历史将把所有的人都塑造成抱有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自由与个人至上的人。这就无疑与我们中华文化追求的社会理想针锋相对。

不仅如此,文化还作为世界经济竞争的软实力,日益成为国际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跨国企业的竞争中,国外许多大企业,进入中国并取得竞争地位就是依靠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势。尽管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但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文化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农业是中国的弱势产业,又是中国的命根子;农村是中国发展的难点,又是中国发展的希望所在,是中国政治经济安全的大后方。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在农村,农村不仅要抵抗国际竞争的强势冲击,要在强大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稳定并赢得发展机会,更为重要的是要建设具有我们民族时代特色的农村文化,增强中国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实力,抵御国外强势的文化侵蚀。

战略指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制度瓶颈

1.养人的农村文化运行体制。县乡文化部门在过去那种“养人”式农村文化运行体制中,根本就没有能力和积极性为农民提供文化服务,致使乡村文化体系“空壳化”。特别是大多数农村基层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懂农村文化为何物,业务素质滞后,来从事文化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希望拥有一个编制和身份,可以一劳永逸地吃一辈子财政饭。在财政包干体制下,县以上的文化管理部门由于经费紧张,又极力养人,以至出现把国家投入的文化设施租借出去作为娱乐场所来维持职工生存的现象。这种文化体制是一种典型的养人体制,投入再多也是在养人,不能为农民文化生活带来福利。农村文化体制与农村的市场经济越来越不相适应,阻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向前发展,成为阻碍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

2.短缺而低效的文化投入机制。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公共文化机构难以运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非常短缺。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指出,2004年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低于对城市文化经费投入47个百分点;2004年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4%,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数量最多的是1964年,达82万场,而到了2004年,却只有23.4万场,仅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的1/4;2004年全国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12册,低于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0.3册,更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1.5至2册的标准。而另一方面,国家的文化投入在文化管理部门内层层剥夺,越到基层,状况越差。文化部门从部委垂直管理到乡镇文化站,在省、市、县文化部门优先满足自己的要求之后,也就是财政投入在一级一级优先保障之后,到乡镇文化站时就已所剩无几。再加上政府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政府文化投入是政府出钱,请文化部门和文化团体为农民办事,造成投入者(财政)无法监督,受益者(农民)无权监督,这种机制不改,财政投入再多也没有效益。

3.缺乏内在动力的农村文化建设。政府在文化建设上,不仅难以像经济建设一样看到高楼大厦的崛起,工厂林立的壮观;也不能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和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因而缺乏积极性。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基层政府考虑的还是公路交通、房屋建设、招商等内容,如何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则很少被顾及。对于农民而言,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样受到影响。不仅投入没有经济效益,而且参与文化活动,还要影响正常的劳动收入。税费改革以前组织乡村文化活动,参加的人可以计义务工,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义务工,就很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在文化部门的垄断下,我国农村文化中介组织缺乏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难以发挥配置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均衡发展的作用,也缺乏参与农村文化的积极性。

战略对策:政府推动力对接农村内生动力

1.转换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未能把经营性文化和公益性文化区别开来,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要么是政府或某些组织输血式的拨款给农村,或者是造血式的“文化下乡”;要么就是简单地下达考核指标。“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送去的“文化大餐”却往往不合农民的口味,农民并不很领情。弱势的农村文化发展必然要求政府的扶持,但政府对文化建设应重在引导而不是包办,特别需要与农村内生力量的接应。

充分发挥四个主体的联动作用。农民、政府、文化工作部门和文化中介组织,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四大主体。广大农民要当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主体,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扶持必不可少,而文化事业工作部门或团体和文化中介组织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可缺少,要使政府的推动力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力有机对接。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从当地的基础和条件出发,将政府力量作用于社会力量,将时代资源嫁接于传统资源,才能使政府力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才能唤醒农民的参与热情,才能调动沉睡于乡野的文化资源,从而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有力地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近年来的农村文化建设注重为农民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科技,不仅很难把文化送到所有村,即使送到了村,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来了就热闹、人走茶就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而且对农民来说,这样一种“喂食”式的帮助,农民的选择余地不大,参与的热情就自然不高。为了真正让文化在农村得到很好发展,除了政府扶持外,还必须重视市场的力量,这是满足农民文化需要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我国有国有院团数千个,每年上演4000多台节目,数量之多,世界罕见。但由于缺乏市场意识,这些节目寿命极短,到第二年又被新的4000台节目所取代,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国从2003年开始提出整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重点就在农村。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县乡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新的职能定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从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出发,从基层政府最应该做到也能够做到的地方入手,保证基本的投入,完善基本的设施,建立基本的队伍,开展基本的活动。要从完善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入手,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该尽快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投入的效益评估机制,防止地方政府将国家的文化投入不是用于农村文化建设,而是在城市里大搞文化形象工程。

把重点放在乡镇。农民更需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生活,所以,必须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乡镇文化中心对村落文化建设的导向、辐射、推动作用。乡镇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乡镇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活动相对贫乏,与城市文化缺乏对话和交流,跟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高度关注乡镇文化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把乡镇建设成为农村文化发展的中心,对乡镇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国家要加大保护,增加投入,加大开发力度。当前,如何在弱势的农业文明与强势的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碰撞中,对农村传统文化革故鼎新,建设农村的现代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2.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作用。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是大家一致的观点。关键是农民怎样才能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真正主体。当前,政府和学者们都认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就是增加投入,让政府多投钱来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孰不知,这只是一种救世主的心态,农民并不在政府和学者们心中成为建设的主体。事实上,农民办文化既有热情,又有信心,也有能力办好。例如,湖南清朝时期总共有400多个大剧场,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也搞得红红火火。当前农民自办的许多文化团体运转得非常不错,而政府主办的许多文化单位却惨淡经营也是生动的例证。

农民是否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这就关系到为什么人的问题,不仅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更是方向问题。农民的主体地位,决定着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为农民服务。当前文化产品的提供者、制造者、传播者把眼光主要放在反映都市生活上,却不熟悉农村、不了解农民,以为想当然的情况就是农村的情况,以为自己的喜好就是农民的喜好。坐在空调房里闭门造车而非深入乡村调查研究生产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符合农村的现实?怎么可能符合农民的喜好?早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一问题,他指出我们的文艺应当为最为广大的人民服务,最为广大的人民是指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要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就要深入工农兵群众,就要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表现群众的生活。那时的文艺作品说的是农民的语言,反映的是农民身边的事情,让农民感到亲切自然。相对于目前文艺上一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洋人文艺和美女文学,时代的文艺无疑使大多数农民都感觉自己处于中心地位而非边缘地位。

农民需要文化,但文化更需要农民。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农村的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是原生态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现代文化的魂。中国社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民族文化的代表不是集中在城市,而是体现在乡村。因为只有农村才具有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才具有内容极为丰富的民间原生态文化,有的民族文化就“活”在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如红白喜事、庙会香会所举办的仪式和戏歌表演,实质上是农民在自娱自乐。这不仅是农民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而且是我们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生命延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忽视了农民创造文化的主体的作用。如果在文化创造上,农民成为了旁观的局外人、简单的劳动者,这种身份不仅造成农民对文化建设的冷漠,而且使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没有了源头活水。

3.建立城市文化反哺农村的机制。城市的文化基础雄厚,文化设施先进,文化现代化气氛浓厚,城市文化反哺农村可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双赢。城市文化反哺农村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城市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城市文化也只有在与农村文化的碰撞中,吸收农村文化浓厚的民族特色,才能引领时代潮流。为此,一是文化公共产品要向农村倾斜。建设先进的农村文化,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在新农村建设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中,政府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农村公共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加快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同时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将城市文化资源逐步引向乡村,把城市里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强势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实现城乡图书馆联网协作,促进城市图书馆的服务向乡村延伸,形成以城带乡、城乡文化资源一体化的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建立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捐助,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动员城市单位和居民以各种方式捐赠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和农民群众需要的图书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可由捐助者直接交付农村,也可由民政部门、人民团体和有关民间组织负责组织发送。社会力量通过依法成立的非营利公益性组织或国家机关向农村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性捐赠范围,按税法的有关规定税前扣除。

战略重点: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农村文化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促进其发展的平台,市场是文化流动和交换的场所,也是文化碰撞的平台。没有文化市场,文化就不能在流动中发展,不能在交流中进步。我国农村文化市场严重滞后,与农村经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在农村经济日渐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村文化却还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当前农村民间文化的兴起,迫切需要文化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上市场就不能显示文化的特有价值。因此,必须把发展农村文化市场作为战略重点和农村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1.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主体。农村文化市场主体包括农民、政府、文化管理组织、文化单位和民间文化组织等。农民是农村文化市场的首要主体,要按照市场的要求,使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市场中独立人格,能自主参与文化交换的市场主体。政府应该摆脱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在农村文化市场中扮演好投资者、监督者和参与者的多重角色。文化管理组织要在文化市场中代表政府进行文化服务,进行具体的文化市场管理,要以非赢利的身份参与市场。文化组织是农村文化市场的主力军,是农村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国家文化投入的主要对象,文化组织使用国家文化资源,应该服从国家的宏观调控,其赢利应该回报社会;民间文化组织正日益成为农村文化的重要主体,也是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中介组织不仅是联结文化单位与个人,政府与农民不可或缺的媒介,也是促进城乡的文化资本、文化遗产和文化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一方面为文化交流提供信息,降低文化交流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为文化交流提供场所,降低文化流动的成本,降低文化消费的价格,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国家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要把国家投入拉动,民间集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民间图书馆、民间剧团、民间博物馆,以及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等,要建立一套国家支持体系,引导文化专业户组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不断发展壮大新时期下的农村内生型文化。

2.改革文化市场的管理部门。必须紧紧抓住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这个中心环节,为文化生产力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管理部门的改革要适应农村文化市场的要求,如规范市场,为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行业标准。因此,文化管理部门必须与从事文化的企事业单位分离而保持行政独立,防止行政与市场嫁接导致市场秩序失范,使企业成为行政的影子,行政管理部门变成利益垄断部门,从而阻遏文化产业进入农村的发展之路。

3.加大文化市场要素的培育。农村文化市场要素是市场发育的关键,市场要素包括文化资本、文化人才、文化遗产等。要促进农村文化资本的优化配置,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使文化资本按市场的要求运行。乡土特色文化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要加快农村乡土特色文化人才的保护和培育,增强农村对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文化遗产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精华,要保护和挖掘农村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充分利用。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发展缓慢的地方,往往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农村是我国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的地方,要注意保护这些遗产不受损害。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稀缺的文化资源,一旦开发出来就是财富,就是不可复制的文化生产力。要充分利用这些遗产,挖掘其文化价值,打文化品牌让农民发家致富。

4.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的法律与规章。当前相关法律与规章不适应农村文化的发展,更不适应调节农村文化市场的活动。完善农村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农村文化市场调节与管理,是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政府和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要以净化农村文化市场为抓手,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在制度和政策上支持新农村文化市场建设。要遏制农村不良文化现象蔓延,光靠政府部门财力支持还不够,要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吸引各方面社会力量热心农村文化建设。私营文化团体是农村文化市场的新生力量,政府要建立资助私营文化团体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对有突出贡献和富涵文化意义的私营文化团体进行必要的经济援助。

2、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服务手段落后。由于县乡级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不足,农村文化设施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功能项目不全,服务还是“老三样”,读报玩牌打麻将,难以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北三县的农村影剧院这几年大部分被变卖或拆除,电影设备散失殆尽。大多数乡镇万册图书馆都是多年不变的老面孔,由于无新书增加,几乎常年无人问津。在仅存的文化站中,全市大约有30%的文化站是50至60年代建起的,因为房屋破烂、设备陈旧、更缺少电脑等现代设备,“春天霉气熏死人,夏无炎热热死人,秋天蚊子咬死人,冬天寒风冻死人”,几乎无人光顾。

3、基层文化队伍素质不高,文化服务水平较低。目前农村文化专业干部队伍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极不适应,具体表现在:一是年龄老化。据文化部门提供的资料,全市目前有40%的文化专干年龄在50岁以上,有的已达退休年龄仍在顶岗,因编制问题新人进不来,老人出不去,致使文化活动开展缺乏活力。二是业务不专。在前几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和体制转换过程中新聘用或调进的人员绝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员,一般都不懂文化管理,更谈不上文化艺术上的一技之长。三是工资福利待遇差。文化站归属乡镇管理后,相当部分乡镇,特别是财政困难乡镇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文化专干的工资,医保和养老保险更是谈不上,这极大地伤害了农村文化专业干部的积极性,造成不少文艺干部纷纷离去,文化人才大量流失。

4、农村文化资源匮乏,农民文化生活枯燥。目前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十分贫乏,农村文化消费普遍低下。据调查,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投入非常有限,多数乡村农民每年用于订书报刊物、看戏看电影的支出微乎其微。大部分文化站(中心)由于受现有场地、经费限制,同时也受干部专业素质、观念的局限,文化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能够开展活动的部分乡镇也主要以唱歌、跳舞、鼓乐队等传统活动方式为主,受众则以老年和妇女为主。可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广大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则不良文化趁虚而入。正如农村流传的几句话说:“砌房看地理、下葬看风水、生病去求仙、外出卜好运、结婚看黄道、上学找算命”。不少农村地区,民间“吹寿”的、做“佛事”的队伍生意兴隆,地方教堂教会盛行,每到斋日,人头涌动。有的地方甚至色情、迷信活动有所抬头。

三、思考和建议

上述这些困难和问题,有的是过去长期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认识不到位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在思想上淡化。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其他工作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因此对文化建设工作“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加之,没有真正把文化工作的考核,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政绩来考核,更没有把文化工作的优劣作为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难免不少干部存在“不抓经济要换人、不抓教育不出人、不抓计生多生人、不抓卫生要死人、不抓文化不烦神”思想,把农村文化建设当成软任务,马虎一点不要紧。

2、政府缺位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在组织上退化。我国农村目前正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旧的社会规范失去了作用,而新的社会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往往会出现非理性现象。同时,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权力的收缩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在一些地方,文化工作常年得不到地方政府财力和政策上的有力支持,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3、文化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在实施中弱化。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文化体制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地方,由于体制不畅,对国家、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贯彻不力,流于形式。有的地方的文化工作方法陈旧、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老百姓不感兴趣,致使封建迷信活动盛行,色情犯罪行为猖獗。

上述表明,农村文化建设严重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全市的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影响到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影响了当前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必须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农村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第二、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全面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根据二办文件及全省“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在2010年以前全市要实现“县区有两馆、乡镇有一站、村部有一室”的目标,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标准不低于2500平方米;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不低于5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达0.8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县(市、区)有分中心、所有乡镇及有条件的村都有基层服务点。从今年起省政府将对所有无房和不达标的文化站进行建设补贴,每个无房文化站补贴30万元,每个不达标的文化站补贴10万元。应抓住这一机遇,市、县、乡镇财政安排适当的配套补助经费,使全市还有的近百个无房文化站和不达标文化站都完成达标建设任务。

第三、积极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提高文化服务能力。要积极探索和改革现行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投入机制、进人与用人机制,增强文化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发展的能力,激发乡镇文化站的生机与活力。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鼓励和吸收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按照确保文化站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引入竞争机制和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各地文化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以自强不息、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内容,结合各地实际,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要加大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第四、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保障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一批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事业单位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全市文化专业干部要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实行持证上岗。鼓励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农村文化事业单位招聘文化专业干部,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对于特殊专业人才要打破地区等级、单位性质和学历等限制,不拘一格用人才。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和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农村文化专业干部的工资要足额按时发放,福利待遇要有保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文化工作者须进行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五、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对口支援活动。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对口扶贫计划,建立和完善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才能更加欣欣向荣;勤劳的人民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社会一方面是正当的文化娱乐生活缺少,另一方面迷信、活动却到处可见。算命问卦、求神拜佛、烧香做道场等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一些江湖骗子打着“三下乡”的招牌欺骗农民:“送文化下乡”竟是;“送科技下乡”却是贩卖假种子;“送卫生下乡”实是兜售假药及伪劣保健品。种种负面文化污染了农村思想环境,产生了许多不良社会问题。

二、农村文化关联着国家现代化建设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变,农民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变,农业现代化在整个国家现代化中的基础地位并没有变,农民整体素质较差的状况没有变,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农村社会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变。因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高度重视物质——技术层面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价值层面的建设。经济自然环境固然重要,但农民的素质,以及农村社会的人文环境同样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农村社会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货币资本的投入,更需要人力资本;不仅需要经济动力,更需要人文建设资源。当代社会知识即是财富,人的素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对改变贫困面貌,促进农村乃至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针对我国农村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弊病,提出了在农村实施文化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四大方针,以此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同志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我们应通过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农民进行持久深入的精神动员,广泛建立起农民与先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联系。用农村干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农村文化永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样也不可或缺农村文化事业的兴盛。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举措由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底子薄,欠帐多,任务重,该做的事很多,为提高效率,少走歪路,笔者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1、注重文化载体建设——夯实基础

新农村文化建设千头万绪,但首要的任务是要尽快构建起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包括乡镇文化设施与村文化活动阵地。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化设施是文化事业的物质载体,是农村文化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农村文化活动的必备基础。农民群众进行演艺活动、娱乐健身、读书学习、休闲交流,就必须有一定的场地、房舍、设备器械,没有这些物质载体,农村文化工作就成为空中楼阁,只能纸上谈兵。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状况、人文环境、风俗习惯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也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究实效。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也曾出现过两次高潮,但未过多时,曾经颇具规模的文化阵地又逐渐萎缩、萧条。产生这种冷热反复的现象有多种原因,如体制、经费、管理等等,但偏面追求形式,实事没有实办是主要因素。历史教训应引以为戒,当今新农村文化建设应一步一个脚印,既要抓创建,也要抓管理、抓巩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在贪大求金,更不在摆阔,能受群众欢迎,确实发挥作用就是好的。

2、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以人为本

据报道,江苏沭阳县37个乡镇文化站中,只有5、6个站长是文化业务干部,不少文化站工作人员不懂文化工作,缺少文化水平,连个美术字都不会写。一位镇党委书记抱怨说,现在的文化站是“人员待遇无保障,有编制无阵地,有工作不会抓”。似这样的文化队伍人员流失、人才匮乏现象很是普遍,内蒙古赤烽市宁城县26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89名职工,只有1名具有群文初级职称,开展文化活动找辅导教师象淘金一样难。

当代人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也不会忘记“事在人为”这治世格言,然后又为什么会不注重文化队伍人才的稳定与培养,造成如此的“人才荒”呢?本文不想展开讨论深究其中的原因,只是盼望在今后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过建立合适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培养机制来不断壮大文化队伍。前不久、文化部已分别下发了培养“四个一批”人才、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政策意见,我们应认真学习并把这些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十分注重农村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的建立,形成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逐步健全农村文化人才骨干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既要有文化管理人才,也要有文化专业人才,更要有一大批活跃于群众中的土生土长的文化艺术活动骨干、农村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等,有了这样一支健全的队伍,文化活动就会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各种文化设施也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群众说的好,农村文化工作就象一盆火,不能点燃了就完事,还要有人去添煤,有人去除灰,才能让它越烧越旺。福建建市房道镇考核选聘村级文化协管员,并由财政发给津贴,这也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强化文化骨干队伍的一个新举措,值得称颂。

3、强化政府职能——重中之重

新农村文化建设应更多地体现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与作用,这是因为:其一,文化与政治、经济一样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力也是一种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我国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贫穷,不是由土地造成的,而是由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素质低下而带来的。发达国家的农民受教育年限平均在12年以上,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还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占22.5%,高中程度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4.45%与0.05%,而美国农民大部分是州立农学院毕业的,法国、德国、日本的农民6%以上都具有大学文凭,其余大部分是高、中专毕业生。荷兰农场主的儿子,如果不取得大学文凭,并在其它农场取得数年的实践经验,就不能得到继承权。我国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及科学技术水平、思想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的闭塞、落后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都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享受公共文化产品及公共文化服务是每一个公民的文化权益,但是多少年来,农民的这种权益没有受到重视,“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实质是农民文化权益被侵的表现。由政府来主导,加强对构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既是还历史的欠账,体系了社会再分配的时代性、合理性,又是农民文化权益的回归。其三,以往的基层文化建设,由于政府职能的缺位,投入保障机制的不确立,文化创建往往只是少数文化条线的“部门行为”甚至是“以文养文”的民间行为,故而只能是“3分钟热度”,起初红红火火,中途人员稀少,最后鸡飞蛋打。要扭转这种局面,少走歪路,减少损失,唯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与工作责职之中,建立起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与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确立优势。近年来,各地贯彻中央方针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已出现了不少好的做法,例如:江苏无锡市为增加城市“软实力”和“人文竞争力”,对各职能部门和所属市(县)区下达了硬指标——签订《“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项目任务责任书》,并纳入工作考核、奖惩体系,该《责任书》明确提出乡镇、街道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还要求乡镇、街道按辖区人口每人每年3元,计提群众文化活动基本经费;浙江绍兴县坚持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加大对文化建设财政投入,县财政2005年投入文化建设达2500万元,县镇村三级用于文化设施投入达4个亿,其中县级文化设施投入2.5个亿,镇级文化活动中心投入5000万元,村级文化设施投入达1个亿。在农村,一大批活动中心(室)、休闲公园、图书室等相继建成,而且大部分文化村做到“一全、两专、三落实”。“一全”:实行白天全天开放;“两专”:做到村委由领导专管,活动室有专人负责;“三落实”:活动室经费保障落实,管理制度落实,队伍人员落实。绍兴县创新订立了三套文化建设机制:“政策保障机制”、“投入激励机制”和“多元建设机制”。有了这些过硬的政府主导,健全的政策保障,明确的目标职责,才能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有健康的发展空间与精彩内涵。

农村社会要进步,中华民族要振兴,我们肩上担的是现代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处在这一特定时代的建设者,自当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共同来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恢弘蓝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创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载体和长效机制,把党委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统一起来,切实把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办、政府创造条件能够办的事办好。

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

巩固利用好农村文化阵地,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利用好各行政村已有的文化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等基础设施。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戏剧演唱、健身操、游戏、歌曲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有条件的村都要成立庄户剧团或文艺演出队、秧歌队。文化部门在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文化意识。

2、增强农村干部的文化意识,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

要把农村文化工作摆上地方领导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年度业绩来考核。在农村干部的任用上,要把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开拓精神、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实践证明,农村干部文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快慢、层次的高低和成效的大小,决定着一个村的风气好坏。农村干部要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到越是贫穷的农村越要想办法办文化,不能因为经济落后就放弃文化建设,更不能等经济上去了再发展文化;同时,要正确认识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尊重当地农村群众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3、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队伍

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好坏,和农村文化队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基层群众的特点和农村季节特征,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舞狮、舞龙、戏曲表演、大秧歌、拔河等文体比赛项目。同时鼓励年轻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带动老年群体,经常举办一些老少皆宜的文化活动,例如歌曲大赛、健身操大赛、知识竞赛等,群众参与面要广,这就要求必须有新的内容和有特色的东西,才能有稳定的群体和服务对象。

我们要及时发现、培养热心于农村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并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农村中有很多业余文化爱好者在艺术修养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中有的是戏曲爱好者,有的是高手,有的是美术、书法、摄像的能手。这些文艺爱好者都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充分调动这些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发展成立农民书画研究会、戏迷俱乐部、秧歌表演队、业余剧团等民间组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农村文化的品位和档次,扩大农村文化的影响力。

大学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理论学习工作

1.抓好校院两级党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工作。学校党委中心组要围绕迎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主线,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后续工作,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就如何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我校的科学办学观、结合二级学院成立进一步推进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专题学习,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二级学院的中心组,要进一步严肃学习纪律,严格学习程序,结合二级学院建立的实际与要求,认真组织成员学习郑勇同志在暑期干部学习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全校各级领导干部善谋事、谋实事、谋公事、谋成事。

2.抓好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开展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摄影比赛等活动,把迎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合力,全面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3.抓好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开设迎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六个为什么”等专题,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的通知》要求,制定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实施方案。

4.抓好法制教育工作。全面落实“五五”普法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努力建设平安校园、法治校园。

5.建立师生思想动态季报制度。为及时了解全校师生的思想状况,根据教思政[2009]18号通知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立高校师生思想动态季报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全校师生思想动态季报制度。请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精心组织调查、访谈、座谈会等相关工作,有针对性地了解情况和问题,并形成相关动态反映,于9月10日和12月10日前,将上季度师生思想动态报党委宣传部。各单位要根据调研结果,认真研判并与改进工作结合起来,为进一步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并将联系方式与第一批信息同时报送党委宣传部。

二、主题宣传教育和文明创建工作

6.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新中国60年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是开展宣传教育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澳门回归10周年等重要契机,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和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充分反映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增强广大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7.广泛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普及活动,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窗口部门文明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文艺调演、“我与祖国”征文、学术研讨等活动,在全校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活动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师生,吸引师生广泛参与,努力把师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

8.开展党建与德育评估工作。学校下半年将开展新一轮党建与德育评估工作,全面考察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建与德育工作的现状,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促进党建与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党建与德育工作水平。

9.以庆祝教师节为契机开展师德教育。2009年教师节的主题为“祖国的未来与人民教师的使命”。教师节主题师德教育活动将结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进行,通过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座谈会等方式,总结表彰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充分展示我校教师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我校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在全校营造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增强献身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国庆60周年。

10.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通过申报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11.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员的积极性,鼓励会员结合工作实际多作研究、多出成果。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召开2010年党建与宣传思想工作大会,全面总结2009年的工作,表彰先进,部署2010年工作。

三、宣传舆论工作

1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宣传要紧扣学校建设与发展大局,按照“主题宣传、规模推进、打造亮点、突出特色”的思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大力宣传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精神文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不断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3.对内对外宣传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以扩大学校声誉为目标,以一流业绩为基础,以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为重点,在校报、校园网、广播站和社会媒体有计划地组织四大主题宣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宣传、二级学院建设主题宣传、凝练“淮师精神”主题宣传、学生工作大会主题宣传。

14.加强校内媒体基本建设。完善新闻宣传网络综合平台建设,建设淮师新闻网;建立淮阴师范学院图像素材网络档案库,收集整理、分类保存有关我校的图像素材。充分发挥电子大屏的功能,定时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定期录制播放学校重大新闻,为重要学术动态活动等提供电子海报服务。

15.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格局。

16.完善新闻宣传激励机制。设立新闻报道排行榜,每月公布各部门、各单位在校内外主流新闻媒体的稿件录用情况,定期开展学校好新闻和优秀通讯员评比活动,年终对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工作突出部门的新闻宣传工作进行综合评比表彰。

17.加强校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管理,制订校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管理预案。对校内各单位的内部刊物和宣传资料进行规范管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有害信息监控,营造健康的校园育人环境。

四、校园文化工作

18.凝练“淮师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总结淮阴师范学院建校以来的成就和经验,不断凝练和丰富“淮师精神”的文化内涵,积极打造具有淮师特色的大学文化。挖掘学校的文化蕴含,深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学校个性特征的“淮师精神”,开展“淮师精神”海报文案与招贴画评比等活动,推动校风、学风建设,营造先进的学校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

19.用精神引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学习伟大无私品格、树立淮师人朴实崇高形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师生特别是在新生中广泛开展精神学习活动。各学院要丰富活动载体,加强环境营造,主动培育用精神办学育人的精品活动项目,进一步彰显我校办学特色。

20.更加有意识地加强重点文化团队和文化活动品牌建设。重点宣传一批精品文化团体和精品文化活动,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申报评选工作,积极培育一批独具我校特色的文化艺术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超级秘书网

21.配合校长办公室加强对学校标识的使用、管理与指导。党委宣传部将为各学院各部门策划制作独具淮师特色的宣传画册、简介、手册、纪念品等宣传淮师的文化“名片”提供力所能及的咨询服务。

五、党校培训工作

22.举办党政干部学习研讨班。

23.配合党委组织部做好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24.配合党委组织部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25.会同党委组织部,举办第25期党组织发展对象培训班。

26.进一步规范二级学院党校工作。加强对二级学院入党积子培训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委宣传部

大学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皖北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推进皖北文化资源融入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促进皖北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互动发展、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皖北文化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加强对皖北文化及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内涵的研究,有利于普及、宣传皖北文化知识,扩大皖北文化的影响力,传播皖北文化的正能量,增强皖北高校大学生对皖北文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热爱皖北、建设皖北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皖北文化研究成果进教材、进课堂,一定程度上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文化素质课“接地气”,增强教育内容的亲近感和真实感,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皖北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景观建设,皖北文化主题进入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增强校园文化的底蕴,增进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文化交往,形成文化育人的氛围,促进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2皖北文化融入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难题

众所周知,皖北高校从规模扩展到追求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研究、开发地方文化的重要性。“2003年,安徽省社科联提出厚重安徽的品牌,联合省内高校、地方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对安徽的三大文化圈,即皖江地区历史文化、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和徽州文化的研究,以提高安徽历史文化的影响力,为安徽的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服务。”皖北高校积极响应文化强省和服务皖北崛起的号召,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主动发挥高校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努力探索文化育人的新途径。组建研究机构,推进皖北文化研究。近10年来,皖北高校凝练人文社科研究方向,选择地方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文化研究,成立了校内文化研究机构。在安徽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的指导和经费支持下,一些文化研究机构通过培育,升格为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或协同创新中心。这些研究基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为大力开展皖北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加快转化,将皖北文化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材和校园文化活动。近10年来,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亳文化研究中心和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注重成果的运用和推广。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培育了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古典文献学、一个硕士点,招收培养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生。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和皖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正在组建淮河文化展馆,“保护、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发挥地方文化教育学生的功能。”宿州学院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抓好以孟二冬精神为核心的大学精神研究、赛珍珠研究等学术研究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依托赛珍珠研究所、孟二冬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文学与传媒学院开设了《赛珍珠专题研究》《孟二冬精神与传统文化》选修课。亳州师专的亳文化研究中心,一是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亳文化教育系列课程,如《亳文化研究》《五禽戏》《亳州民俗剪纸》《民乐与地方戏曲》。二是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亳文化大讲堂、亳文化沙龙等,为阐释亳州历史人文、传播思想、交流文化搭建平台。三是组建亳文化教育教材编写团队,开发校本教材,《亳文化概论》《曹丕集校注》《逞才任情的乐章———曹操父子与建安文学》《魏晋文学论》《蒙城方言研究》等教材相继出版、发行。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面向全校开设了《淮河文化概论》等以普及淮河文化为主题的选修课程,成立了淮河文化兴趣小组,从经济、历史、音乐、艺术等方面普及淮河文化,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淮河文化的兴趣。皖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皖北各高校在开展皖北文化研究的同时,深入挖掘皖北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开设皖北文化教育系列课程,积极营造充满地方文化色彩和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展皖北文化教育阵地,加强皖北文化学术交流,并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弘扬皖北文化的重要意义,增进大学生对皖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可以说,伴随着皖北高校服务于皖北经济转型发展和自身文化建设的需要,皖北文化融入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文化问题的多元复杂性和多样性结构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的历时性,为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必须面对的课题:皖北文化的农耕文化性质如何转化为现代文明资源?如何认识皖北文化的历时性价值?哪些文化可以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资源?如何转化?皖北文化研究应该以学术文化形态还是社会文化形态呈现,两者关系如何?如何处理异地学生与皖北文化教育的关系?他们的接受心理和意愿如何?这种地域文化进课堂的实践是否有违文化平等的观念?地方文化课程设计应如何找到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平衡?诸如此类的深层次问题是课程开发者不容忽视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然,在这些方面,皖北高校面对的不是区域性,而是普遍存在的系列难题。因此,皖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而下的策略研究,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

3皖北文化融入教育研究的对策与措施

“五四讲话”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全国教育系统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并在如何落实方面指明了具体措施,强调:“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织编写普及读物,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事实上,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教育都要通过灌输和倡导一定的思想来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达到自己办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面对当前多元价值观的交融交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着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文化恰恰为这种“软着陆”提供了基础。

3.1强化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确立目标定位

文化天然具有教育功用和潜能。《周易•贲卦》提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揭示了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可见文化与育人密不可分。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育人的意义高远重大。将皖北文化融入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文化育人理念的有力践行,而且是皖北高校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的重要选择,需要高校、全体教师员工、学生、家庭、大众媒体、社会相关组织深刻领会文化育人的意义和作用,在目标上达成共识,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作出正确的回答。目标的设定往往与需要密切相关。为此,不妨从皖北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皖北高校大学生实现个体全面发展需要三个角度综合考量。皖北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能留得住、乐于为皖北经济振兴奉献的人才。受经济发展落后、区位优势不强等因素影响,皖北高校的招生和就业压力明显大于省内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会和沿江城市的高校。面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既需要培养一批批热爱皖北、敢于担当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又要完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青年学生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了解、认同皖北文化,进而产生文化归属感,并将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是满足三方共同需要的最好选择。由于缺乏文化视野,在服务皖北经济转型发展的初期阶段,皖北高校往往把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作为追求目标,忽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号召以来,高校逐步认识到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的特殊优势,自觉地将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皖北高校将皖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已充分说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更有竞争力。由单项培养皖北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到培养认同皖北文化、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人才,应成为皖北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

3.2大力传播、传承、创新皖北文化,提升内涵

“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宝藏,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作用和能量。”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将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和潜能,通过研究挖掘、开发弘扬,传播转化成动能和势能。首先,“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历史故事、小岗村大包干的创举所蕴含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人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皖北高校应主动发挥皖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和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优势,加大对皖北文化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的研究和宣扬,并把这种深层价值和精神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校园文化生活中,传播到广大师生员工中,由注重皖北文化的知识普及到追求核心价值的挖掘弘扬,这应该成为皖北高校全体师生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动。其次,“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社会文化的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皖北区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皖北文化普及宣传的基础上,创新方法,通过网上论坛、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培育在校大学生对皖北文化理解和认同,进而激发热爱皖北的家国情怀和对皖北文化的自信,培养一批了解皖北、热爱皖北的青年学子。皖北地区的书画艺术、民间剪纸、玉雕石刻艺术、花鼓灯、泗州戏受到了广泛关注,皖北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书法等相关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专业素质教育,“加强地方民间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培养出一批传承和弘扬皖北民间艺术的专业文艺人才,为适应发展势头强劲的地方文化产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由此,“皖北文化育天下人才,天下人才兴皖北文化”自然会成为皖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3.3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校党委领导下的文化融入工程指导委员会,由党委宣传部、团委共同负责,吸纳相关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制定《皖北文化融入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办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深化研究,加大传播,指导思想政治部、学生处、教务处、公寓管理等部门开展工作,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督促落实,推动皖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其次,建立二级学院党总支领导下的辅导员工作室,结合专业特征,努力找寻专业与皖北文化知识的结合点,大力弘扬皖北文化中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辅导员专题讲座、微博、校外专题实践等形式,把皖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辅导员的专业、学业、就业等指导工作结合起来。第三,成立班级皖北文化寻根和开发兴趣小组,由团总支、学生会负责策划,有组织地开展地方文化进校园文化活动月、皖北文化资源大调查、皖北文化知识竞赛、皖北文化名人访谈、皖北旅游地参观等专项活动,把皖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学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3.4培育组织文化,促进多元互动

将“文化育人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原则、一套行为准则”,建立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人人受益”文化环境。皖北文化融入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首先,学校成立的“指导委员会”“辅导员工作室”“兴趣小组”三级组织之间要加强平等对话,思想上多交流沟通,业务上多配合支持,努力做到教师的研究成果能有效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源泉和内在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能转化成文化研究中新课题,推动皖北文化研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的双向建构。在这种建构中,每一个人既是施教者,又是受教者。“文化环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外部环境,又以持续的信息流直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为以文化形态为中介的互动过程。”其次,皖北高校之间可以借助“皖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加强横向交流和协作,促进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播以及资源共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必须抢占大学生网络文化阵地。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进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启动“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计划,成立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皖北高校应当适应形势需要,成立皖北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联盟网站,及时皖北文化研究成果,跟踪宣传联盟高校文化融入工程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加强互动。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团学干部要充分利用各高校正在组建的“多媒体工作室”,保持与学生的密切互动。

4结论

综上所述,皖北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工程,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深入研究,更需要实践上的积极探索。如何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皖北文化的精神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皖北高校发展的大业。全面推进皖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皖北高校办学水平和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高校、大学生、家庭、社会等教育主体共同努力,强化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加大皖北文化的深层研究和传播力度,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培育多元互动的组织文化,就能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大学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县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连续两年取得全市第一的成绩后,如何巩固提高,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最近,我们围绕贯彻落实中省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市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计划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经验添干劲,分析形势加压力,专题研究定措施,明确目标总动员,突出重点促整体,创新思路抓落实。

第一,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理论武装工作引向深入。按照理论学习抓深化、理论研究抓精品、理论宣传抓阵地的要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理论学习。一是继续抓好各级党委中心学习组这个重点,在学习安排上,精心制定学习计划,划分阶段、划分专题深入学习。在学习内容上,区分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在学习方法上,提倡阅读原著、钻研思考、讨论交流。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促使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创新学习形式,紧密结合我县建设和发展实际,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贯彻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能力,提高组织协调驾驭的能力。以集中宣讲、专题研讨、知识竞赛、辅导培训等有效形式,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特别注意抓好偏远地区农村党员的学习,抓好民营企业、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中党员的学习。二是切实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调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全面剖析县域经济发展形势,不断深化对县情实际的把握,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出深入浅出、有针对性的解疑释惑。三是抓好党员教育“五个一”工作。按照“整体活动提水平,单项活动创特色”的思路,进一步严格工作标准,夯实责任措施,规范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其针对性。通过抓载体、抓阵地、抓教育、抓调研、抓典型,充分发挥“五个一”争创活动的示范性,不断提高其实效性。重视把党员教育工作与目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先进性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把“五个一”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抓紧抓细,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二,立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新闻宣传要始终服从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宣传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各项工作部署。努力做到尊重新闻规律,创新手段,改进方法,讲求艺术,提高效果,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一是把经济宣传作为重中之重。紧紧围绕“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三大目标,抓好特色经济、工业经济、劳务经济、民营经济宣传,抓好生物、矿产、水能、旅游资源优势宣传。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铁路复线、电站上马重大机遇的系列举措,大力宣传我县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抓好深度报道和战役性宣传。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获取一手材料,破解关乎全局的重大倾向性难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指导性建议和意见,增强新闻宣传厚度,提高新闻宣传水平,体现新闻宣传效果。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实施好工业强县、项目建设、城镇建设、党的建设、和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几次声势大、影响广的战役性宣传。三是抓好典型的宣传。继续深化对陈分新、龚德银、陈彦坤等一批老典型的宣传,及时反映他们的新思路、新变化、新成绩。同时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并及时将一些好的线索提供给上级新闻媒体。通过典型宣传,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动工作。四是加强新闻管理,提高引导水平。坚持党管舆论的原则。加强对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管理,确保在舆论导向上不出问题。强化与县境外媒体的沟通合作,完善突发事件的报道方法。把宣传重点放在基层,聚焦普通群众,把镜头对准基层,多挖掘展示新形象的好题材,多宣传长人志气的好典型,以弘扬正气,凝聚人气。关注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共建“和谐##”。

第三,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越是发展越是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并有计划地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工作中,同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中央一号文件的宣传贯彻落实结合起来,同县情、乡情、村情结合起来,同各级各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组织编写形势政策教育提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农村、学校、企业、社区做形势报告,注意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引导群众理解支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重大问题及时上服。二是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大平台作用,并以知识竞赛、演讲、先进评选等多种形式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今年着力办好十件 事;①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②加强网吧治理;③净化文化环境;④组织好少儿文化活动;⑤建设一批家长示范学校;⑥解决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问题;⑦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管理;⑧抓好县宣传文化中心和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⑨完成县广播电视大楼建设并投入使用;⑩组织好各级文明单位参与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的研讨、交流、比贡献活动。三是继续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把“诚信”作为品牌来经营,推行首问负责制、马上就办制,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评选活动,树立一批诚信建设先进典型。

第四,立足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等升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重要抓手,是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重要方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责任、有优势、有手段,有作为。应着力在提高公民素质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变城乡环境面貌上取得新突破,在促进“和谐##”建设上开创新局面。一是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作为主要载体,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抓住集镇这个龙头,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抓住村这个关键,在夯实基础下功夫;。坚持与农村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与农民群众追求科学文明、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结合,与建设良好地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结合,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二是继续抓好“千里精神文明长廊”建设。加强指导督促检查,着力抓好沿线生态文明村建设、诚信建设及卫生秩序专项整治,加快沿线绿化、美化、净化、亮化进程,使其真正成为##一道文明、靓丽的风景线。三是认真搞好“五大创建”和社区创建。积极创建文明县城,带动文明村镇创建。加大“创佳评差”工作跟踪检查力度,通过集中评议、民主测评,提升“创评”水平。搞好全县文明社区规划,着重抓好城关镇鲁家台社区示范点,完善社区功能、繁荣社区文化、规范社区管理,美化社区环境为目标、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四是广泛开展“四在农家”活动。即:“富在农家”,引导农民勤劳致富,增加收入;“学在农家”,组织开展学科技、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活动,提高素质;“乐在农家”,组织富有本乡本土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美在农家”,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创建文明、和谐的新村。

第五,立足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是建设和谐##、实现富民强县奔小康的重要内容。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一是继续开展“三下乡”活动。把重点放在为农民办实事好事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文化、科技、卫生部门严防走过场,努力做到“三下乡”、“常下乡”、“常驻乡”。二是加大创作力度,多出文艺精品。20xx年创作硕果累累,今年继续抓好《##县文艺创作三年规划》的落实,以民俗文化和##地方文化为重点开展文艺创作。坚持文化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好各类座谈会、研讨会和文艺采风活动。充分发挥文联及各协会、文化馆(站)、图书馆(室)的优势,不断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与实力。三是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坚决打击非法出版物,严厉查处盗版盗印,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四是坚持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烘托气氛。制定全县民歌创新工作计划,加大##民歌的推广力度。充分挖掘太极城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制定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加快##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乡镇宣传文化站建设以及村、社区的宣传文化室建设。五是组织开展好保护汉江为主题的系列太极城文化活动。围绕保护汉江,打造政治水,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策划大型文艺晚会、民歌演唱会、保护汉江论坛、沿江沿“千里精神文明长廊”植树、制作大型宣传标语、环保采风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汉江,共建河源文明;通过系列文化活动营造声势,唤起人们“爱护汉江、保护汉江的意识”,促进环保工作,促进保护汉江工作。

第六,立足于外宣资源整合,不断提高外宣工作水平,形成大外宣格局。加强对外宣传,更好地推介##,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对外开放,是摆在我们宣传思想战线面前的一项繁重任务。一是牢固占领网络为主的新型宣传阵地。互联网作为新型宣传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管理,丰富网站内容,增强实效性,牢牢占领网上外宣阵地,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二是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各级政府的对外新闻言论代表政府的立场,事关政府形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新闻发言人力量,定期上级和我县经济社会等重大事项的进展及成效,也是对全县人民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三是按照“精、细、美”的要求,印发投资指南、画册,制作展版等集中展示##三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四是积极主动地与县境外主流媒体搞好关系。

第七,立足于增强宣传思想工作活力,大力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宽广战略眼光、广博文化知识、严明纪律观念、过硬工作作风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在新闻界开展的“三项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抓好宣传思想战线领导班子建设,抓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二是加大业务培训。每年选派适当数量的宣传干部、通讯员、信息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业务培训,形成多层次、多门类、高质量的人才群体。三是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激励干部自学成才,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四是善于解决干部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为干部提供良好地成长环境。五是加强宣传信息调研工作。建立健全宣传信息网络,丰富信息来源,健全报送机制,掌握舆情动态,重大信息及时报送。六是抓好宣传主阵地建设。要重视投入,夯实基层广播、活动室等宣传阵地建设,办好县有线电视台、《太极城》期刊和##政府网站,丰富内容,提升品位。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我们将以创新的精神,努力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能力,以有所为的姿态,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突破。

大学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环境民生和谐共进

(一)优化产业结构,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1、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制定2013年农民培训计划,已组织开展农民技能和日常知识培训11次,参加人次600余人,登记造册7次,344人。在科技学院的技术支持下,完成日新村富硒米的有机认证,成立50亩有机基地并推广。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加强对够周猪的调查和管理,够周猪产业发展作为山区海岛生态畜牧业项目经县畜牧局已报省级部门,建立良性的经营模式,形成供、产、销一条龙模式。村番薯粉面加工、杨梅基地建设、蕃薯粉面包装、药材种植合作社等列入县级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肥药双控”工作。注重源头管控,对全乡3家农资店规范管理;加强“肥药双控”宣传,通过张贴通告、悬挂横幅、设摊宣传,在敏寮村召开杨梅专题“肥药双控”培训;规范农产品检测室、完善检测设备、人员和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抽查、抽检。做好低收入农户调查工作,我乡共认定低收入农户187户,4779人,调查认定扶贫重点村19个,目前已完成调查任务,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电脑输入。

2、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开展。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讨美丽乡村建设方向和目标,邀请科技学院施教授到上杨村实地考察并做好美丽乡村规划。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月度工作计划表》,定期督查完成情况。前杨村在去年建设基础上,今年完成四知堂周围环境整治工作,并动工整修四知堂;游步道动工开挖;进一步开展村庄洁化、美化,五樟园绿化补充工程;农产品展销长廊建设全面完成。上杨村今年立项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完成由科技学院编制的美丽乡村规划;大力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洁化,种植香樟、桂花等1000多株,拆除5处建筑;完成杨氏祠堂院子及周边改造;村内主要干线道路修补和道路两边修补;完成村口桥栏杆安装。

3、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以清洁,美丽乡村为目标,完善清洁家园、双清工作考核奖惩机制,调整保洁员队伍,大力开展“四边三化”活动,加快平原绿化建设。加强公路、河道等区域的保洁力量,大力推进“双清”工作的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群众保洁意识明显增强。认真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在山头郑后山头设立了森林防火瞭望台,防火期间乡干部和村老协对整个区域实行监控,确保森林火灾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瞭望台在防火期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并多次在日报,报上报道,得到了广泛的赞扬。组织防汛大检查,对各个水库、流域、各村地质灾害点进行排查,对各村主要干部责任人、山塘巡查员、预警员进行防汛及专业知识培训,明确落实责任。对全乡9座重要山塘水库、大淡溪沿线堤坝、地质灾害点进行防汛安全大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3处,下发督办通知书2张,并及时予以整改。制定和修订各类应急预案16起,明确规定出险时报警人员、报警信号等,组织人群安全撤离负责人,以及撤离线路、顺序等具体内容。完成春冬修水利项目7项,其中屋顶山塘除险加固1座,灌溉渠道2条共6000米。重点山塘管理房建设4处。目前已完成上平田管理房建设,2处管理房开工在建中;后苏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75%;灌溉渠道完成3500米,改善灌溉面积800亩。

4、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扎实开展“三改一拆”工作,成立乡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实行“一周一拆”制度,以“攻心为上、稳定为主”的指导思想对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进行依法取缔,加强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对违法建筑的巡查力度,到6月底拆除房屋12705平方米,完成年度拆违任务127%。大力推进宅基地复垦项目,完成竹园村、自然村、复垦面积共11.7亩,已完成去年综合整治立项面积的80%;今年落实复垦区块36亩,已立项复垦19亩,其中敏寮大柴苟12亩,日新大爿地5亩,下张天灯盏2亩,大柴苟地块已完成复垦面积5亩。强势推进耕地复造项目,已完成签订杜岙、板桥两村的2000多亩的林地流转合同,基本完成板桥村座落在九龙区块的455亩立项,林区道路已获得林特局批准并动工。里翁村小岭头区块经多次会议、协商,林地流转意向明确,争取尽快签订流转合同。

(二)创新社会管理,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1、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群众安全感。开展以“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措施精细化、基础平台规范化、内外人口同等化”为主要内容的特殊人群管理“四化工作法”,进一步夯实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基层基础,不断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深化联合接访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机制,做好突出涉稳问题的化解工作。以“社区”为载体,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抓好外出人员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充分利用“党员服务地图”这一载体,进行网格化管理,排摸登记外出人员地址,党员分片包干,针对他们民事纠纷、劳资纠纷等问题,安排专人负责协调解决,将综治触角延伸,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2、完善社会保障,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保险扩覆,按标准完成指标要求。及时调整最低生活对象,全面掌握扶贫帮困对象,对低保边缘对象每年每户救助按时足额支付。加强慈善宣传,制作了永久性标语,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认真开展残疾人扶贫、康复等活动。设立“乡网络爱心联盟”和“爱心小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为籍困难群体和留守儿童献爱心,圆梦想。到目前为止,共筹得善款20多万元,帮助贫困人士100多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形象和群众的满意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3、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群众认可度。认真做好教育和文化工作。推进前杨村文化大礼堂建设,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提升文化修养。深入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农民文艺创作队伍,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排舞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加强学前教育,提高幼儿入园率和适龄儿童入学率。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幼儿园建成,将于9月份投入使用。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工作,丰富百姓业余生活。通过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各种途径,使贫困学生得到网络结对、科技学院、省希望基金会等帮扶。此外,“世界银行贷款”扶持项目——污水处理工程,也在规划调研中。

4、做好计生工作,开展服务暖人心

对做好计生三查催检、包干、示范村、整治村工作计划制订及村规民约制定工作。实行计生工作周汇报、周安排,确保计生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对七个整治村分别实行乡两委班子联系、县级部门联系,整治转化进度一月一汇报制度,切实加大整治村的转化力度。认真执行对村主要干部、村计生服务员、机关干部的计生考核文件,实行一票否决。开展计生服务员“绩效考核‘五测评’,提升质量促服务”活动,严格按照联系员的考核文件,对联系员进行考核。每月对两个办事处、19个行政村的计生工作进行排名。出台为全乡十四周岁之内的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代缴新农合基金等奖励引导机制,做好“两非”典型案例宣传工作,发放打击两非宣传纪念品。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做好外出育龄妇女的服务工作。召开计划生育工作推进会,提出“四季四学四传”,要求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每季度举行一次“大学习”活动,学习计生知识,加强服务意识,以服务促发展,全面提高计生工作水平,使计生各项考核指标在全县排名中争先上位。利用5.29全国计生活动日举行“两进行,会员献爱心”爱心义卖活动,联系六家爱心企业在社区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并将所得的5000元爱心善款捐给乡内4个贫困家庭,并成立爱心互助会。

二、创先争优抓队伍提升政府凝聚力

(一)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开展“学、比、赶、超”活动,以涌泉镇作为学习追赶目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将乡党委出台的《乡关于规范公务员、事业人员工作调动的规定》、《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规范“三公”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践行廉政准则,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运用“驻村强声音、绘制百晓图”等载体进一步熟悉民情,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试行“每日一问”制度,即一日一自问、一周一提问、一月一设问,一季一查问。严格执行全员“5C”工作法,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乡2013年度重点工作和创建类项目责任分解表》,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人员,并将每月的工作目标和进度上墙公示。把干部考核的结果和奖励挂钩,和评优评先挂钩。充分激发干部的激情,不断强化干部的事业心。

(二)狠抓廉政文化建设

出台了《乡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实施方案》、《乡2013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服务的通知》和《关于深化廉洁村评审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积极开展廉洁村“评星晋级”活动,强化三资二重的监督管理,规范工程招投标工作,逐步深入和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库198个,编制业务流程图15份、规范权力47项,建立规范性文件5件、对全乡县管干部每人编制岗位廉政风险教案2例,率先完成文本输入市党员干部廉政风险干预系统。强化主题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廉政文化教育工作,把四知堂建设同南黄古道景区开发相结合,在杨震文化的基础上,对景区建设和地方文化建设加以挖掘和提升,将廉政文化元素融入景区,融入村庄规划,使之成为旅游产品。同时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的专题学习和多场廉政教育讲座活动,在全乡范围营造了良好的廉洁氛围。

(三)狠抓作风建设

推出“驻村五步走”即:驻村日自问”—发五问;驻村百晓图,—绘五彩;“驻村强声音”—奏五音;“驻村满意度”—历五评;“驻村圆梦想”—务五好,促使机关干部沉下身、勤下村、勤入户,做到知百情、办百事、解百忧,真正把服务送到家。开展驻村手绘图评比活动,邀请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群众参与评比。建设驻村百晓图的陈列室,进一步完善驻村百晓图,注重百晓图的成果运用。推出《驻村强声音》乡报,开平台将大家平时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想,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刊登在乡内报刊上。通过报刊让党员群众更好的了解驻村的工作,也让大家有机会深入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开展驻村每日一问活动和万人评驻村活动,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加强干部工作责任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一是交通短板依然存在,沟通与外界唯一公路——滩南路是时代造的,已经50多年未变。而红枫节期间,最多日游客达到1万多人次,落后的交通无法满足旅游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偏低,虽然近几年来该乡不断加大对农产品的投入,包装番薯粉面、杨梅,在城区开设够周猪专卖窗口,但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依然比较落后。三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招商引资难度大。的各类基础设施差,虽然有大量的土地和农业资源,但是招商引资比较困难,今年来,通过宅基地复垦流转和复垦了大量的土地,招商引资也有了零的突破,但是相对于整体来说还是不够,需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财政增收困难。无企业,除了政府性的财政补贴外,并无其他收入,这严重制约了整体的经济发展。对此,我们将直面困难,集思广益,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起始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从中央到省市,扶持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大,我乡加快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乡不管在形象上还是经济上、知名度上都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人文环境、自然禀赋等优势正在凸显,各种有利条件正在聚合,思富求进的氛围正在激活,新一轮经济增长蓄势待发。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快的速度,全力打造宜居的美丽乡村。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抓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战斗力

一是继续做好——林海清水坑道路立项的沟通争取工作。二是做好红枫节旅游内容提质工作。巩固利用好连续两届旅游节庆活动的成果,加大宣传、推销。发挥日报集团摄影基地、国际艺术家摄影学会摄影基地这两块金字招牌的作用。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南黄古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再上台阶,力争景区再扩容,品质再提升,内涵再丰富,进一步打响特色品牌:“北有香山红叶,南有南黄枫叶”,“全国赏枫基地之一”。结合“四知堂”推进廉政文化进景区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元素融入景区,融入村庄规划,使之成为旅游产品。结合美丽乡村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继续推进国学文化村建设,开发一些参与性、可玩性强的活动项目,推介小吃、特产,以更丰富多样的旅游新模式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创造旅游财富。组织办好第三届“红枫节”,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三是做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开展“放心肉供应地、有机菜种植地、开心果采摘地、快乐游目的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四地建设”能有进一步成果。进一步加大、加快前杨、上杨村美丽乡村建设和上杨村卫生改厕。大柴苟、日新大爿地、下张天灯盏、翠东上山等村的宅基地复垦工作争取年内完成,完成世界银行贷款前杨、山头郑、下汤3个村污水处理项目的包装。继续推进千亩低丘缓坡开发工程;完成前杨村县级农家乐特色村建设;争取申报杨梅林业观光园区;推进千亩金山油菜花工程;开展个转企工作。做好中央小农水项目(下张村里山山塘)的施工道路等政策处理工作。

二、抓民生建设,不断增加向心力

进一步巩固计生工作的良好局面,抓好优质服务,全面提高计生工作质量和水平;打造计生五好示范村,以点带面,促进计生整体水平再上台阶。进一步加强民政、慈善等各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工作,造福人民。做好山头郑中心幼儿园后期建设,为九月份顺利开学做好准备。加大新农合和城乡居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完成新农合参合率和城乡居保指标任务。扎实推进科教文卫工作,完成中心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做好省级卫生乡镇和省级示范社区卫生院创建、省级体育强镇、省档案一级管理乡镇和质量示范乡镇创建相关准备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城乡文化建设工作,完成前杨村文化礼堂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继续做好工作,加强禁毒、归正人员帮教和基层司法所建设,争创市级法治乡镇。突出以防范“实际神”为重点的反邪工作,争创省级反邪乡镇。推进计生、平安和工作重心下移,强化村干部责任,落实资源捆绑政策,动员全乡上下的力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抓作风建设,增强干部凝聚力

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准则,加强乡内的日常督察工作,将三季度作为乡的效能整改季度,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纪委办牵头,狠抓作风建设。建立乡内的效能网络,形成分管领导跟一般干部之间的责任网络;成立效能工作室,加强日常管理;聘请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群众参与监督乡机关干部,发现一起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每天至少两次的常规化纪律检查,一周一通报。突出抓好干部日常的纪律、作风、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良好的政府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切实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喜人态势。深化党员服务地图建设,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开展好“廉洁村”评审制、“3+X”立体便民服务网络和廉政文化进景区工作,规范“三资”管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完成网上党代表工作室年度拍摄计划。

四、为村级换届工作早作谋划

大学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90年前,当鲜艳的团旗第一次高扬在浦江之岸,中华亿万青年心中从此点燃了真理的火炬,脚下从此有了向着光明前行的指路明灯。

跨越90年岁月长河,在跟随团旗英勇前进的青年大军中,曾创造过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青年英雄传奇;曾涌现出太多名垂青史的青年英模人物!他们中,还曾有过这样一批人――

他们是早期团组织的创立者、组织者、领导者,是青年的导师和领袖,同时又是坚定的共产党人和党的重要干部;在血雨腥风的战斗岁月里,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生命与激情,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华彩诗篇!他们留下了一长串英名――高君宇、张太雷、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邓中夏、施存统、俞秀松、顾作霖、贺昌、关向应……

自本期起,《纪事》栏目将选取其中部分人物逐一介绍。

1931年1月19日上午,上海北浙江路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法官向一位年轻人问到:

“姓名?”“李伟森。”“年龄?”“28岁。”“籍贯?”“湖北。”“职业?”“译员。”“地址?”“没有。”庭审结束,法官宣读判决书:“被告等犯共产党之嫌疑及疑与共产党有关系,谕知准予移提。”……

同年2月7日晚,李伟森等23位共产党人被秘密押赴刑场,先后倒在血泊之中。这就是与柔石、胡也频、白莽、冯铿5位作家并称为“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李伟森,他的本名叫李求实。

白云黄鹤是故乡

1903年8月,李求实出生于湖北武昌。

8年前的1895年,另一个著名的青年领袖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也出生这白云黄鹤的地方。

长江、汉水在这里交汇,龟、蛇二山隔江相望,凌空崛起一座黄鹤楼,让这里成为历代骚客文人、包括后来的人民领袖也大发诗兴咏叹的地方。

然而,李求实的少年时代,这里却少有诗情画意,只有黑云压城,并伴随着地下火种的悄然运行。

出生于破落书香门第家庭的李求实,5岁随父亲认字,8岁入武昌高等小学,无钱买书,常在课余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武昌出售部读书。生活的拮据,让李求实从小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为省鞋子,他上学时用稻草把布鞋包起来走路。放学回家后,又将稻草藏好,以便明天再用。

李求实小学毕业后,要越级报考武昌高等商业学校,有人笑他不自量力,而他不但被录取,成绩还名列前茅。由于武汉地处九省通衢,是水路交通要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纷纷传入中国,从上海、北京传到武汉。李求实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利用业余时间到外语专科学校学习英文,没过多久已可以直接看外文报刊。他爱读、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正是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他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兼大哥――恽代英,成为武汉地区先知先觉的进步青年中的一员,并参加了恽代英领导的“互助社”的革命活动。

互助社是中国最早的进步社团之一。1919年,当的号角在北京首先吹响后,恽代英和包括李求实在内的互助社成员热烈响应,他们一起书写传单到大街上散发,并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和集会。李求实带头越墙而出,冲破军警的包围,参加了武汉学生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为了抗议军阀逮捕学生,他和同学们一起忍受着饥饿和酷暑,在都督府门前静坐一夜。最后,军阀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

使李求实看到了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立志要实践,要改革社会。当恽代英于1920年与林育南一道创办利群书社后,李求实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利群书社的活动中。面对崭新生活的召唤,李求实决心和封建家庭决裂,他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指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人民的欺凌,痛斥军阀贪污腐化;分析了大多数人穷困的原因,还对旧家庭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办法。16岁的李求实在留下这封长信后,就离家出走,到黄陂县余家湾正谊小学教书,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他砍柴烧饭,除教书外还帮农民记账写信,做农村调查,向农民宣传新思想。

这年9月,李求实跟随恽代英来到皖南宣城第四师范学校。课余,李求实等人帮助恽代英将300多名学生组成20多个小组进行活动,他们与学生一起谈俄国革命,讨论《新青年》的文章。1921年,在学校召开的“五一”劳动节纪念会上,李求实也随恽代英登台讲演,介绍劳动节的来历,宣传“劳工神圣”、工农政权等思想。这引起当地乡绅的恐惧,他们给学校施压,不得已,恽代英和李求实等人只能离开学校。

之后,他们风餐露宿,锻炼身体,磨练意志,进行了半个月的农村社会调查。接着,李求实来到湖北黄岗的林家大湾浚新小学教书。这所小学是林育南等为了实践互助社改造社会、培养新生力量的宗旨而创办。李求实在学校担任国文课程的教学工作。1921年7月,就在中国共产党酝酿建党前后,恽代英、李求实、林育南等人几乎同时在浚新小学成立了共存社。共存社的思想基础同样源出马克思主义,其宗旨是: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际,以达到完满的人类共存之目的。李求实在社里当选为编印干事。

丰富忙碌的革命生涯

共存社成立后不久,李求实再次随恽代英离开武昌,这次他们去的地方是四川泸州,与在安徽宣城四师一样,恽代英依然是作为特聘教员任教于泸州师范,而李求实则仍然一边继续就读,一边依旧作为恽代英的得力助手,协助老师开展青年运动。

1922年,李求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李求实回到武汉,开始了以笔为武器,以编辑、记者为身份的新的革命生涯。他主办《日日新闻》,在该刊上连篇累牍发表文章,揭露军阀混战的罪行,反映工人的疾苦,介绍工人运动的情况。这时,他住在德胜桥家里。而他家由于遭到军阀士兵的抢劫,已经是一贫如洗。二哥被淹死,大哥不知下落。由于生活所迫,二嫂领着孩子到祖籍金口镇敬节堂,依靠救济生活,李求实面对冷酷的现实,心情无比悲愤,先后写了《除夕》、《姊妹的屈服》两篇小说,这两篇处女作都是以他自己的亲人为原型,表达了他对广大妇女的同情和对妇女解放运动的热切关注。

1923年1月下旬,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李求实等赶到郑州,参加总工会党团会议,研究形势,制定对策。此时,吴佩孚极力阻止召开工会成立大会,李求实积极在武汉各工团代表中做工作。2月1日,他和同志们一起冲破军警的封锁,按时召开大会,庄严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4日,京汉铁路举行总同盟罢工。6日,为了声援铁路工人,武汉工人召开大会以壮声势,会后又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李求实以记者的身份活跃于群众之中。7日,军阀吴佩孚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惨案发生后,李求实为罢工失败、同志们的牺牲悲愤难已。2月20日他满怀悲愤写了《施洋的死》,文中大声疾呼:同胞们!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我们惟有全体联合起来,努力打倒军阀,建设我们新的国家,谋我们大家的幸福!并庄严宣告:施洋的死,乃是全国民众合力打倒军阀、建设新国家的导火索。

这年8月,李求实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受中共湖北区委派遣,他来到湖南安源煤矿,担任安源青年团地委委员,并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担任文书股股长。李求实在工人夜校教书,并调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主编了《安源月刊》、《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胜利纪念册》,还协助刘少奇写《俱乐部组织概况》等。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不断思考二七大罢工失败的教训,并向上级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

1924年,李求实和几个青年远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东方大学是为苏联远东地区少数民族及东方各国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其中以中国班人数最多,有一百二三十人。李求实在中国班担任党支部委员兼团支部书记,和罗亦农、王若飞、王一飞等共同领导中国班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同时还担任了团中央驻莫斯科的总代表。

共青团组织的开路先锋

1925年,李求实从苏联回国。此间,李求实主要以团中央的工作为主,成为早期青年团组织在宣传、发动、组织和领导青年工作方面的卓越开创者。受组织派遣,他分别担任过上海、广东、河南等地共青团的领导工作,每在一地,青年工作便会如火如荼,蓬勃开展起来。

1925年10月,为加强对河南和陕西地区共青团员和青年运动的领导,团中央决定在河南成立团豫陕区委,派李求实担任团豫陕区委执行委员会书记,负责筹建团豫陕区委。团豫陕区委一成立,李求实就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决定加强各地组织领导,他一面派张霁帆等到信阳、郑州、荥阳、彰德(今安阳)、卫辉等地巡视工作,帮助各地团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一面请团中央派吴景中、黄五一、龚逸情、颜南山等同志来河南加强工作,使河南青年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共青团的组织也不断壮大。到10月中旬,全省已建立了3个团地委(开封、郑州、信阳)、4个特别支部(洛阳、卫辉、彰德、焦作),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河南青年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8月,李求实担任广东区团委宣传部长,主编了广受好评的《少年先锋》杂志。这段时期,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使所编刊物内容符合实际、切中时弊、旗帜鲜明。《少年先锋》的风格深深吸引了广大青年,成为青年人喜爱的读物。

广东团区委附近的中山大学是团区委领导下最大的支部,中山大学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广州的学生运动。李求实经常深入“中大”各个支部,和青年们促膝长谈,探讨改造中国的种种问题,倾听他们的要求和心声,他还经常给学生们做报告,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请区委领导同志来校讲演。李求实温厚纯朴的性格、亲切诚实的风采,给青年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期间,他还常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黄埔军校讲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至1927年间,李求实曾三度出任《中国青年》主编。这本团中央的机关刊物,自1923年由恽代英、邓中夏主持创刊以来,一直深受进步青年的喜爱。李求实担任主编期间,先后在该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以犀利的笔锋,深刻的剖析,清新的文字,深刻影响了大批青年。

革命文学实践与鲁迅先生的神交

李求实自幼喜爱文艺,能文好诗。作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紧张工作的间隙,仍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创作、译述和编撰工作。

早在1922年,李求实就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了《小儿的怨语》的诗作。1926年,李求实还编了《革命歌集》,共辑有诗歌(配曲谱)15首,其中一部分是他自己创作的。《歌集》对推广《少年先锋队队歌》等革命歌曲起了很大作用。《革命歌集》在大革命中广为流传,发挥了巨大威力。1923年,《妇女杂志》先后发表了李求实的两篇小说《姐姐的屈服》和《除夕》,这两篇小说都是以李求实二嫂和二姐的不幸人生悲剧为原型素材,通过艺术剪裁而写就。它们所传达的深刻思想内涵和成熟的现代小说叙事技巧,显示了李求实艺术创作的实力。

李求实文学活动中的另一重要部分是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他一生共留下了几十万字的译作。20年代初期,他主要翻译欧美作家的作品,后期则侧重介绍苏俄文学作品。他曾翻译过契诃夫的名著《万卡》(当时译为《范伽》)。1927年11月,李求实从广州回到上海。当时上海白色恐怖严重,他又受到错误的处分,但他革命意志没有消沉,仍拿笔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从翻译俄国文学入手,介绍苏联情况,以推进中国的“普罗文学”运动。李求实翻译的《朵思退夫斯基》(今译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中国文学界较早介绍陀氏的一部文集。他翻译的美国工人代表苏俄调查团的调查报告,不仅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苏俄社会,而且成为“报告文学”这一形式的较早引进者之一。1929年,李求实还编辑了《俄国革命画史》,这本画册生动而形象地介绍了苏联革命斗争的情况。在当时没有新闻出版自由的白色恐怖下,李求实亲自动手,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秘密将画册编印出来,并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检查,发行到工人之中。

李求实对鲁迅先生仰慕已久。五四时期,李求实就爱读鲁迅的书,因此,他早期的小说和译作都受到鲁迅的影响。1926年北伐开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郭沫若投笔从戎。为了巩固左派的阵地,中共广东区党委提出请鲁迅担任文学院院长,经多次谈判,中山大学最终同意聘请鲁迅。11月,鲁迅到中大任职。区委书记陈延年指定李求实等人负责欢迎鲁迅的有关工作。不巧的是,在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李求实被调到湖南省团委工作,两人失之交臂,李求实对此深以为憾,但区委将李求实主编的12本《少年先锋》赠送给了鲁迅。

1927年10月鲁迅到达上海后,李求实化名林伟接触鲁迅,成为共产党内同鲁迅接触较早的一位。1928年,创造社中的一些人和鲁迅发生争论,争论中有人出言不逊,攻击鲁迅。李求实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鲁迅是左翼作家的一面旗帜,革命阵营内部的争论应心平气和,注意团结。李求实为左翼作家的团结做了有益的工作。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党内外作家的共同努力下,1930年3月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召开,李求实出席了大会。在会上见到了鲁迅先生,并聆听了他那有名的讲演。在对大会的报道中,文委书记潘汉年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保护这些干部的安全,把李求实等我党重要干部的名字一律删去了。李求实于1931年2月7日在龙华牺牲后。鲁迅先生一直保存着李求实的照片。这张照片是1929年他从武汉到上海后照的。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说:“李伟森我没有会见过。”在牺牲的5位作家中只有李求实是党的负责干部。鲁迅先生或是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而有意回避,或是当时秘密工作所限,他不知道李伟森即是林伟。

1931年1月18日清晨,李求实遭逮捕,与36名同志一起被押到龙华警备区司令部的看守所。

2月7日晚上,李求实等23位同志气宇轩昂地走向刑场,李求实高呼口号,倒在血泊中。那一年他只有28岁。

龙华看守所的党支部迅速将他们牺牲的消息报告上级党组织。《红旗报》、《上海报》、《前哨・文学导报》都发表了文章。撰文纪念烈士,并几次看望李求实的妻子秦怡君,给她送钱,安顿她的住处。消息传到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正在那里坐牢的恽代英悲愤难抑,回忆起自己的这位同乡、学生、战友、“故人”与“旧游”,心潮起伏,奋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句以寄托哀思: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死生各千秋,已拚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大学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全面开创市民教育在社区建设中的新局面

东__区__街道办事处

社区市民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__市改革发展、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社区市民教育的领域也不断拓宽,人人逐步把视野从教育内部转向教育与社会的关联,在市民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中寻找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下面就我街道几年业开展社区市民教育工作的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作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全面开创市民教育在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对市民教育在社区的认识

社区市民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涉及了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民教育的服务对象带全民性的,从幼儿到老年人,从低学历者到高学历者,包括了社区全部成员在内:社区市民教育的形式也是多和多样;社区市民教育的组织者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机构。市民教育市民教育就是运用本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思想风貌,对社区成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市民教育是改革后的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__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社区发展的目标在于提高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文化和教育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发展的根本标志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社区发展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是本市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区发展的关键所在,是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几年来,我街道的市民教育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导下,在没有什么模式的情况下,逐步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将市民教育工作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来,创出一条以"街工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单位、学校、部队、居委会共同参与"的社区市民教育体系。在全街内广泛开展市民教育在社区的各项活动。促进了街道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总书记今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中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的关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党就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还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遵照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区魏领导下,我们街工委认真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全街开展"双思"教育活动,深刻领会中央、市、区的指示精神,要求机关公务员和居(家)委会的干部:思个人成长;思家庭变化;思__发展;思祖未来。结合实际,工委一班人提高了对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的认识,把市民教育在社区作为提高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列入工委、办事处工作议事日程,加强了领导,先后成立了"社区教育协调管理委员会"和41所市民文明学校。1所职业培训学校14所少年军校,以及老年大学等。为把工作落到实处,街工委、办事处每年都听取有关市民教育在社区的工作汇报,检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并在工委会、主任办公会上对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并以工委文件形式下发执行。以保障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健康、科学地发展。

经常进行不同课题的讲座,校外课堂是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有郊阵地。仅去年至今年5月底,就进行社区大型的讲座(也就是文明学校总校讲课)20多次,包括政治理论、党性、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科普、医疗知识讲座等等。这些文明学校的课 堂,都是讲授计划、事先有备课,事后查效果,不断改进。以普法教育为例,我们请人大教授齐鹏飞讲香港基本法,请大连市十佳检察官佘明友讲他的先进事迹;还有区司法局长、环保、劳动部门的负责同志讲授有关的法律法规课。法制教育共授课298次,讲授50部法律法规,召开各类座谈会350次左右,配合出黑板报、橱窗约3000块,放广播60次,录音录像1000次。社区居民通过学习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出现了"有问题学法,解决问题讲法,处理问题依法,平时办事合法"的新气象,社区居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加强。为了不断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教育,工委副书记还为外来人口、环卫人员工法制课,进行普法教育。

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层次的市民教育地社区活动

在街道近8万人口中,其中:0-3岁幼儿有267人,党龄前儿童有675人,中小学生有10000多人,干部职工有57858人,党员有4160人,纯居民约10000人。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我们采取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

对0-3岁的幼儿开展育儿工程教育,以进行"优生、优育、优教"为主题,请育儿专家区慕杰讲优生要从孕前开始,请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王丽英老师讲优育,请北京市儿研所原所长刘岚鹰讲新生儿筛查,请北京保教协会副会长钱玲娟讲儿童成长特点教育等内容。坚持每月一次育儿知识教育,还与录音、录像、看图片展览相结合,使家长们深受教育,把学到科学知识应用到育儿方面,儿童素质得到提高。使奶奶姥姥妈妈们学到了就如何科学喂养婴幼儿,膳食营养搭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在社区服务中心举办0-3岁幼儿智能比赛,参赛共有社区80名幼儿,最小的只有4个月,按不同年龄参加比赛,有爬行、抱球投篮、过小桥等测试比赛。幼儿专家在此对家长进行有关幼儿智力问题的指导与咨询,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大众科技报5月17日刊登《社区有了早期教育的课堂》的报道。最近,一名叫陈立的年轻母亲说,她的孩子1岁多了,10个月时就能开口说话,她说,这一切应归功于北京市__办事处举办的早期教育课堂,一次次的听课使我受益匪浅。居民王橘在婚育杂志20__年第2期发表《早教试验班结硕果》的文章,她称我们的女儿陈可心,今年七月已满五周岁,在品德习惯,智力水平和体质发育等方面均令人满意,回忆从怀孕至今,可心两岁半时能识300多字,背20多首古诗,今年春天,京__处处飞扬着白毛毛,真烦人,可心却说:"犁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__"苏轼的七言诗词,五年来她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优教的成果,这些真感谢__地区早教试验班。通过两年的系统教育,儿童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对4-6岁儿童进行党龄前的教育。

在4所幼儿园开展"如何走进童心世界"研讨,做到月月有重点,每周有计划和新内容,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尊重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从幼儿的举、爱好观察力、想象力方面严格按照教大纲施教。在儿童中开展体操表演比赛,幼儿同娱同乐比赛,争作__科技小新星巧巧手作品大奖赛。今年"六一"前夕街道市民文明学校展示出少年儿童亲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137件小作品,硬骨头、居委会、家庭近1000人参观并予以好评。在庆"六一"的活动中,开展边弹边唱教学比赛,讲身边故事比赛,美好家园绘画比赛等,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胡莞音小朋友在21世纪幼儿绘画大赛中获一等奖。北新幼儿园的《双环操》荣获北京市幼儿体操比赛一等奖。

对青少年进行跨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

以德育教育为主体,在他们当中开展"迎国庆五十周年,盼回归老少同书画"、"尊老、敬老、老少同学法"、"青少年军事大比武"、"鼓励探索,培育创新精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成立40所家长淇宋,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站,心情驿站,对他们进行遵纪守法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育,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进行1000名北新红领巾绿色志愿行动的环保知识教育;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家庭小帮手厨艺赛;军营一日行;巧巧手废物巧利用;我心中的家园模型制作;澳门回归百年邮票展等形式新颖的主题活动。成立"小红花护花队"、"绿色爱心小队"、"保护环境、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队"等。去年夏天,东羊管社区市民文明学校为考上大学的15名优秀学生开欢送会,著名京剧艺术有白玉玲上台演唱。这些具有北新特色的活动进一步优化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利于推动了社区青少年教育跨世纪的发展。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文明教育活动。

党员、干部是市民教育在社区的重点,精神文明教育抓好了,党员、干部的 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就提高了。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做到每月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文件精神,"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风廉政"等政治理论、行政法规方面的知识,抓好延缓中心组、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请市委讲师团彭清一教授讲《爱国奋斗,拼搏人生》;请市委讲师团副团长隋喜文作学习三个代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请区纪委书记刘望而却步振作《认真学习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报告,请区人大主任席文启作《坚持群众路线,争做人民公仆》的报告,请区法制办主任陈培英作《依法行政。的法制讲座,街工委主要领导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报告等专题讲座22次。还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国际形势〉、〈刑法〉、〈良心〉、〈共和国之旗〉、〈沉渣〉、〈警钟〉、〈特殊的一课〉,四名贪污犯罪分子现身说法警示大会的录像片和电影。并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改革开放五十周年成就展览、纪念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展览,北约暴行图片展览。组织处、科级干部去天津参观"、邓颖超革命活动展览"。通过以上的专题报告,观看录像,电影和参观活动,深深地教育了广大党员和干部。我街工委倡导社区党员做好"三带"工作,即带好家庭,带好门院,带好胡同。三条社区党支部对一户孤老户长年给予采买、打扫卫生等包户服务;九道湾的党员挂牌活动促进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大楼居委会的文化小乐队经常为居民演出。台湾大选前后,街工委选派20名公务员深入居民中进行祖国统一的形势讲演。区武装部、区协协、街道工商所、派出所、街工委领导班子长年各帮带一户困难家庭;金鼎酒楼帮带10名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半年党政军为河北省赤__县送去支援希望小学的11万元捐款。

加强对市民群众的文明教育,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是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需要。我街道自1995年先后成立了41所居(家)委会市民文明学校,以"做文明市民,建文明社区"为主题,以"生产者文明公约""四要四不要"为主线,以"京__正气歌,共创文明"为教材,有教学计划,有教学内容,有教学目的进行讲课。市民学校还宣讲"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文明市民","国庆50周年伟大成果"以及整治拆除违章建筑等政策法规。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授课1392次,授课人数37500余人,通过授课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公德意识。市民学校不仅请外边的老师来讲,街道干部也当老师,社区里的能人可以当老师,也让居民自己当老师,给居民提供聊天、聚会、读书相互学习的场所,79中学的马书记、区司法局的律师都亲自上讲台为市民学校授课,市民需要什么,市民学校教什么。跟着时代的节拍随时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了街道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了社区的稳定。群众称:"市民文明学校是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桥梁和纽带,使居委会与居民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开展文化知识进军宫活动

__社区共有三支驻地部队,332名官兵,街道自1997年开展了文化知识进军宫活动,与学校、部队领导共同协商为部队授文化课的具体事项,当场得到学校领导同意。我社区内的东直门中学、196中学、195中学、79中学分别与部队结对子,街道先后制定了详细计划,商定了学校为部队授文化课的具体时间与内容,选拔最好的教师,使学校和部队挂钩后,很快举行了"文化知识进军宫"的开学典礼仪式,按照部队需求为部队战士讲文化课。这项工作不仅发挥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为部队服务,也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作出了努力。为做好双拥工作,我社区长年有一支"妈妈送水队"为站岗的战士送水;我天安门照像部为立功的战士在天安门前留个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即将离别首都的复员战士圆了"登长__,做好汉"的愿望,有的战士回乡了,还给居委会的妈妈们写信汇报工作。

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文明教育工作。

提高外来人口的素质,也是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__地区的外来人口有保洁员、家政服务员、务工经商人员等4000多人,这些外来人员有不少人文化水平低、素质较差,缺乏良好的文明习惯,为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服务水平,我们利用市民文明学校采取集中授课为主的宣传教育方法,给他们讲〈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北京文明市民手册〉,街工委副书记冯继宽亲自为他们讲法律法规,市民公约,组织他们开展"学知识,学政治,学业务,学文明"的四活动,教他们懂得社会公德和爱岗敬业,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在北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让他们对自己所在的__社区产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组织他们参加保洁员运动会、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盼祖国统一知识答卷、我的成长经历演讲比赛,召开当好北新人经验交流会,每年都评选出优秀家政服务员,优秀保洁员,优秀务工经商个体户等,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首都,热爱北新的积极性,目前,一种为北新做贡献的外来力量已经形成。如:打工他刘贵章被发展入党,还当上了稻得村门市部 经理。街团工委准备在外来务工青年中发展团员。有的外地青年把__当做第二故乡。连续四、五年都没有回过家,兢兢业业地工作;有的长年无偿为孤老户等居民换煤气。

总之,大量的有针对性、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内容更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增强了北新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们以生活在__为荣,以"北新人’的身份自豪。多年来,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形成了人人关心社区建设,人人维护社区安宁的大好局面。目前,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已使__社区精神文明教育的阵地越来越巩固,并形成了社会教育课堂化,课堂教育社会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教育活动,占领社区思想阵地

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教育活动,引导公民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高尚的思想道德,用科学的、先进的思想占领社区阵地。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法律在社区,、科普在主区、市民教育在社区、侨务工作在社区、文体活动在社区等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市民文明学校积极开展宣传、调研、议事、接待、监督等活动,为居民群众排优解难、解疑释惑、宽心顺气,居民群众热情地称赞说,我们与党秘政府的联系双多了一座桥梁。例如:郭峰在北门仓小学上学,因为没有__市户口,学校要赞助费,其你郭建生因犯罪被判无期徒刑,他从〈新生报〉上看到__市民文明学校重视帮教工作,从监狱里给我们写信请求帮助。南顺居委会文明学校了解这一情况,与北门仓小学联系,胡校长热情协调,为郭峰解决了赞助费问题。再如门楼居委会刘嵌玉因吸毒贩毒,被判刑九年,其你已死,母亲无工作,哥哥是神经病患者,门楼居委会文明学校为其母找到"小时工"工作,为其哥办了一年免一次医疗费的待遇,刘在监狱里很是感激,他说一定争取减刑,早日回到社会。

自1998年5月开始,在居民中广泛开展法律在社区、有家庭活动,成立40个居(家)委会法制宣传领导小组,以市民学校为载体对公民进行刑法、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拆迁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建立法律图书角,发放法律进家庭的小册子,在繁华大街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聘请法律顾问,解答居民的有关法律问题。实施"法律宣传到家,法律跟踪到家,法律调解到家和法律服务到家"的,!四到家工程。把法律送进千家万户,提高每个社会公民的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等工作。如:九道湾居民郭建英,今年33岁,1992年与前前夫离婚,因为种种原因原夫家不给她转户,后来她又找到意中人,由于没有户口,一直拖了好多年,使她不能与意中人结合。在法律进社区学习活动中,居委会干部和街道干部不顾劳累,连续五六趟跑到丰台、崇文,到男方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交涉,终于转出了户口,使她圆了"我想有个家"的梦,她万分感谢党和政府。今年5月份,她热泪盈眶地给街道工委送来一面锦旗,上书十个大字:"人民好公个,情暖百姓心",送给居委会的锦旗是:"党的恩情大,法律进我家。"

从1999年开始的科普在社区活动,以"让科普进入社区,让科学走进居民生活"为主题。在全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今年5月20日,在东内大街举办"学习与创新--迎接21世纪"大型科普咨询日活动,活动划分五个区域,有宣传教育、体能测试、健康娱乐、健康医疗、咨询服务等。让社区居民观看科普展览,发放生产资料专刊报纸,科学生活常识宣传材料,向社区居民传播科学知识。组织居民进行科学知识竞赛,开展当代科学知识读书征文活动。出版〈北新科普〉专刊,向居民发放〈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书籍。草园、民安、九道湾等文明学校开展科普宣传一条街活动,先后展出科普版52块。板桥文明学校举办文化艺术节,将科学宣传与文艺演出相结合,向居民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

文体活动在社区、繁荣市民业余生活。

我街道"以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喜闻乐见、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组织一支高水平的社区文体工作队伍为努力方向,以创造日益健全的社区文体设施网络为重要目标"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以社区群众为中心,以文化活动为纽带,以街道文体中心为龙头,以居(家)委会文化室为阵地,以社区文化细胞为骨干,以驻地单位、学校、部队为依托的社区文体事业发展之路。

在社区文化站建站20年来,为使广大社区居民有一活动的场地,街道1992年投资110万元,建设了拥有105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1998年又投资100万元建立了一个社区文体中心,20__年再投资326万元建立拥有2600平方米全市最大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有图书室、翰墨苑、聪明屋、中学生园地、卡拉OK、健身房、室、乒乓球室、台球厅、多功能综合训练厅、电脑培训蹴放老年公寓等功能齐全,设施档次较高,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文体、教育、娱乐的好场所。今年4月5日,市委书记贾庆林、市委副书记于均波、副市长翟鸿祥等市、区领导到此观察,6月22日、25日由区委副书记关各平带队接待的两批香港爱国社团100多人参观了__社区服务中心,他们和社区合唱队的同志一同高歌"歌唱祖国",使香港友人亲身感受了祖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面貌。

在社区内有300多处晨、晚练点。40个居(家)委会中,共建有文化室34个,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把街头、楼院和家庭作为文体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社区内还有京剧队、评剧队、木兰扇表演队、腰鼓队、曲艺队、合唱队、健身球队、时装模特队等群众文艺队伍,充分发挥了社区文体工作优势,所建文化、体育设施,为社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今年的街道运动会上由200人组成的庞大的健身球队大赛。通过举办运动会、艺术节、消夏纳凉晚会、观看露天电影、京剧票友演唱会、卡拉OK比赛、交谊舞晚会以及手工制作、剪纸、花卉栽培、书法绘画、武术健身、胡同运动会、胡同艺术节、胡同护花、护绿队、科普队等社区文体活动,即丰富了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成员的素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进而稳定了社会秩序。我们选派50名训练有素的居民文体积极分子参加了建国50周年的游行活动,光荣的任务使他们和他们的亲属终生难忘。

我街道还着手社区文化细胞建设工作,把它扶为发展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精心挖掘,重点扶持、积极引导、逐步提高,始终成为社区文化工作的一个闪光点。我街道已有的10支文化细胞中,最长的已坚持活动十余年,特别是那些有特色的家庭文化细胞,理旬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如武术之家、 京剧之家、编织之家、集报、剪纸、集酒之家等,总计全地区有特色家庭50多户,他们来自于火热的生活之中,直接带动和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即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习惯,又提高了居民群众的整全素质,有利地推动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在加大社区文化建设设施投入的同时,并积极倡导绿化美化进门院、干净整齐进门院、安全保卫进门院、文化娱乐进门院、健康教育进门院、读书活动进门院、互帮互助进门院、理财当家进门院、邻里和睦进门院、科普学习进门院的十进门院活动。

街道开展市民教育的种种活动,必然牵涉物质条件匮乏的困难。我们讲清"社区如同家,建设靠大家"的道理,凭借社区共建单位的热情借助,巧借合力,在自愿结合的前提下,资源共享。

一是"借风起航",不失电动机地抓住重大节日、重要庆典、重大事件,趁此"东风",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如:今年3月间,街道机关应邀抽调20名年轻公务员深入到40个居(家)委会,在市民文明学校和群众大会上,讲解两岸关系的变化、台湾大选及党的对台政策等;6月份在共建单位支持下,又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双思"宣传,重点是"思个人成长;思家庭变化;思首都繁荣;思祖国未来。"

二是"借船出海"利用社区单位的教室、图书馆、礼堂等,进行党课和文明市民教育、开办辅导讲座。总参一所、区民政局礼堂,东直门中学、79中学、196中学教室,十三条小学、北官厅小学操场都是社区活动的场所。

三是"借鸡(机)生蛋",借助社区单位的电脑、录像机等,进行电脑培训,播放有教育意义的录相片,培育社区的青年人。

四是"借脑育人",依托社区内职业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居民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干部、职工、外来民工等进行政治、法律和技术培训;我们把在社区的教师、医师、厨师、园艺师、律师等有特长的专家请出来,担任文明市民学校的兼职教师,以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让他们为社区做贡献。许多学有专长的老干部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了,退休军人干部陈友也,为居民讲艰苦奋斗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参干休所主任医师郭映雪,每季度都为居民义诊;北京工具厂党委副书记赵岩增和大兴县离休干部胡达骥是居委会聘请的法律顾问……这些共建单位的志愿者被组织起来,定期参加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

街工委还组织机关、街道干部、人大代表、统占人物等不同层次的人员参观雍各宫、东方广场、王府井大街、北京本区和首都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激发大家"爱北新、爱东__、爱北京、爱祖国"的强烈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社工内举办"我心中的__"、"心中的计生主任"、"真情颂祖国,迎接新世纪"演讲比赛,出版〈__街道40年〉大型画册。今后,我们仍将在全等更加广泛开展市民教育在社区的各项活动,立足基础,加大对市民教育在社区的投入,在今天的大会上为每个居(家)委会配一块活动黑板。我们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方针,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加强市民文明教育工作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在市、区政府的指导下全面开创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的新局面,为一方百姓造福,为创造"舒心、安心、放心、称心"的美好家园贡献我们的力量。

进一步推动市民教育的基本思路

理顺关系,健全机构。社区市民教育主要是街道通过地区市民教育协调委员会把各有关科室、驻地单位和学校统一起来。但街道同驻地单位、街道同各教育单位之间的关系、职责不太明确,需要由政府机构进一步理顺。应充分发挥协调委员会作用,把市民教育与社会化相结合,社区市民教育高在精神文明办公室,可采取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办法,充分发挥对市民教育的指导、检查、监督作用。

明确任务,强化队伍。区委、区政府庆规定街道、学校、驻地单位在市民教育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由于街道本身任务繁重,而主抓市民教育的干部只有一人,力量非常单薄。可以从学校或社会上招聘退休教师到街道参与社区市民教育工作,以加强力量。

广泛筹集市民教育资金。街道目前对开展市民教育有相应一部分资金投入,但市民教育要持续开展下去,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社区市民教育资金的筹集原则是社会资助式对市民教育进行资助,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和开展市民教育活动。

上一篇:年度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乡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