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范文

时间:2023-08-14 10:45:57

大学思想政治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成为了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社会和谐、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由于大学生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创新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断完善,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转变教学观念。

开展创新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创新。在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不利于教学顺利进行。所以,随着创新教育的开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此外,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教师团队,对教学现状进行讨论和分析,使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1)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创新教学。教师要通过引导使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时代精神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他们思想政治素质有效提高。(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他们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教育目的,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关注,在遇到问题时对他们进行指导,使其能够有效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3.建立师生互动机制。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使教学顺利进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师需要完善师生间的互动机制,使课堂教学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顺利完成。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传递,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主要有以下方式。(1)在课堂学习时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认真探究思想政治理论,增强他们的信念。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通过网络进行师生互动。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例如,教师通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网站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让学生从他们自身做起,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还可以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教师根据社会发展中的热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思想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并让他们把自己的见解写到博客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通过网上积极的互动,能够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3)加强师生间的心理互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从心理上关注学生,引导他们采用正确的方法缓解压力。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分析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到在面对挑战的同时还存在机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用健康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压力。

4.在创新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和多种因素,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质的系统工程。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育主体、客体、环境及载体的不同调整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就能够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以及勤劳、勇敢、诚实、坚强的优良传统。这些丰富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可以将现代社会发展的精华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条具有继承性、借鉴性和创新性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新途径。

三、结语

总之,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结合教学内容来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获得提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学校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86-02

一、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事业的成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原则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一些人物欲膨胀、道德沦丧,引起许多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一方面他们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知识群体,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受一些反动、低级等内容的影响。因此,越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在内容设置和编写上,还存在两个问题:(一)针对性不强,联系实际不够。有些理论观点比较陈旧,与现实生活脱节。由于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很少涉及,造成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了没用,或用处不大;(二)教材内容不精练。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虽在深度上加强了,但基本原理仍然是一致的。而且各门课程之间有交叉和重叠。比如,“概论”中的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与“基础”中的相关内容重复;“纲要”中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概论”中的部分内容则近乎完全重复。

三、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化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这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研究型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切入点,在师生互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二者的主体性,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态的新特点,这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难题。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1、加大对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和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并形成我们的课堂教学专题。社会热点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能引起广泛关注并产生较大影响或争议的问题,是学生亟待了解并急于解答的问题。对社会热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解释透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有了说服力,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2、我们要将传统的平面化教学手段变为立体的教学方式。立体式教学就是充分调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包括读书活动、大课堂主题讨论课、网络课堂、师生对话研讨、课外学术沙龙、组织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等全方位式的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使教学有较高的理论深度、较强的现实感和鲜明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和课堂吸引力。

(二)理清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炼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重复是学生用消极懈怠的态度对待此课程的重要原因,首先应把教学的出发点真正转向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理论需要出发,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挖掘、提炼、整合,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加强针对性,防止理论上的空谈。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吃透吃准教材的基本内容、整体框架和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找出教学内容可能涉及的观点问题和理论难点,认真分析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的理论来联系和解答这些问题和难点。如果遇到一些敏感问题或深层次问题就需要教师超越教材,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挖掘教材中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抓住每节课的讲授重点,以点带面,理论联系实际。在把握本门课程理论体系的前提下,既尊重理论的逻辑结构,又不受理论体系的束缚,打破章、节、目的界限,找准每节课的理论主线,以主线为基础,适当向外延伸,与重点密切相关的内容讲深讲透,并与时俱进,补充理论前沿的最新成果,使理论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为学生所信服和接受。

(三)实践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环节《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中把大学生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例如,清华大学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活动中,引入了经典案例教学、咨询教学、“课堂新闻会”、“学生演讲参与式”等等。但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一些师生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因此,要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更富有实效性,就必须把实践教育纳入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要加强组织和管理,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实践教育,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社团,也可在基地,可在平时,也可在假期,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要有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建立和发展实践基地、促进社会实践制度化。

(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承担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起关键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并不理想,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党和国家、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前重视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寄予的厚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出台,也为调整充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创造了条件。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握机遇,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参考文献:

\[1\]曾加荣.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定位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2\]尚艳.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J\].文学教育,2007,(5).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优化

一、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事业的成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原则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一些人物欲膨胀、道德沦丧,引起许多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一方面他们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知识群体,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受一些反动、低级等内容的影响。因此,越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在内容设置和编写上,还存在两个问题:(一)针对性不强,联系实际不够。有些理论观点比较陈旧,与现实生活脱节。由于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很少涉及,造成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了没用,或用处不大;(二)教材内容不精练。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虽在深度上加强了,但基本原理仍然是一致的。而且各门课程之间有交叉和重叠。比如,“概论”中的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与“基础”中的相关内容重复;“纲要”中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概论”中的部分内容则近乎完全重复。

三、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化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这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研究型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切入点,在师生互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二者的主体性,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态的新特点,这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难题。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1、加大对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和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并形成我们的课堂教学专题。社会热点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能引起广泛关注并产生较大影响或争议的问题,是学生亟待了解并急于解答的问题。对社会热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解释透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有了说服力,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2、我们要将传统的平面化教学手段变为立体的教学方式。立体式教学就是充分调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包括读书活动、大课堂主题讨论课、网络课堂、师生对话研讨、课外学术沙龙、组织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等全方位式的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使教学有较高的理论深度、较强的现实感和鲜明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和课堂吸引力。

(二)理清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炼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重复是学生用消极懈怠的态度对待此课程的重要原因,首先应把教学的出发点真正转向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理论需要出发,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挖掘、提炼、整合,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加强针对性,防止理论上的空谈。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吃透吃准教材的基本内容、整体框架和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找出教学内容可能涉及的观点问题和理论难点,认真分析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的理论来联系和解答这些问题和难点。如果遇到一些敏感问题或深层次问题就需要教师超越教材,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挖掘教材中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抓住每节课的讲授重点,以点带面,理论联系实际。在把握本门课程理论体系的前提下,既尊重理论的逻辑结构,又不受理论体系的束缚,打破章、节、目的界限,找准每节课的理论主线,以主线为基础,适当向外延伸,与重点密切相关的内容讲深讲透,并与时俱进,补充理论前沿的最新成果,使理论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为学生所信服和接受。

(三)实践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环节《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中把大学生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例如,清华大学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活动中,引入了经典案例教学、咨询教学、“课堂新闻会”、“学生演讲参与式”等等。但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一些师生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因此,要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更富有实效性,就必须把实践教育纳入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要加强组织和管理,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实践教育,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社团,也可在基地,可在平时,也可在假期,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要有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建立和发展实践基地、促进社会实践制度化。

(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承担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起关键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并不理想,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多年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之所作出的努力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毋须讳言,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方面,其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传统理解也不乏片面性。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反思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用特定的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教学目的)、有计划(教学计划)、有组织(组织形式)的、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实施符合教学规律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里,教学实践对应于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等其他社会实践形式。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来说,它是客体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而对主体所传递的教学内容加以反映和择取以及内化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本质的上述认识,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有两点需要反思。

一是这种教学实践观带有很强的思辩性和理性主义色彩。它强调建立一套以某一特定逻辑起点为中心的概念体系的重要性,事实上也以教学本质研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概念组成的理论框架。教学过程则从根本上被看作是一种认识过程,即受教育者通过教材对既定真理的反映过程。这就决定了不管是机械的反映也好,能动的反映也好,其宗旨都不过是为了不走样地照映出被反映目标的正确性。并且,这种认识过程是一定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因为只有理性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学原则等一系列概念、原理也都是从教学本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一逻辑起点出发而推演出来的。显然,这是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虽不可否认其一定的合理性,却也存在着致命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它把知识视为客观存在的真理,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就被认为是传授这些经过选择的确定的知识;过分强调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认为完成认识性任务是教学的主要的乃至唯一的任务;过于强调教学的可控性,认为教学就是执行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不允许教学内容的非确定化、答案的多元性以及教学过程中必要的偶然事件、断裂、突变、分叉或错误的发生。总之,在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支配下,这种教学实践无论在教学的目的、过程上,还是在教学的内容上,都强调绝对的确定性。然而,绝对确定的知识是不存在的,因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知道,即使是自然科学的普遍性也是有限度的,而作为人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学面对多样复杂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影响因素,面对流动多变的教学过程,更不可能获取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普遍原则,那种想建立一种普遍有效的教学实践的尝试就像“永动机”的梦想那样不现实。如果“单纯以纯粹科学作为一切知识的典范,单纯以科学的真理作为一切真理的代表,必然以牺牲人类知识和真理及其他更为重要内容为代价”。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失效状态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这种“教学实践”技术化的倾向是生产实践观的反映。这种实践观把实践概念窄化为“技术、生产”,认为实践是应用科学原理的技术生产过程,由此与理论相分离。实践的目的外在于实践过程本身,不构成对人自身生命的承诺,实践与人的生活世界相脱节。在这种实践观影响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便成为一门实用技术,成为理论的技术转化,以为“教学实践”可以是一套操作技艺和规则,甚至可以演化成技术公式,使教学工艺流程化。这样的“教学实践”便成为一种达到外在目的的行为方式,成为一种工具,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相割裂。教学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机械的、程式化的活动,而缺乏生命的韵律和色彩,师生也很难体验到思维的碰撞对人的启示而带给人的欣喜与成功的快乐,更难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对这种“教学实践”好坏的判断,不是根据实践的过程,而是根据达到的结果,根据教学产品的质量。学生被看成是物,是被加工、塑造的对象,是教师的作品,是被主体作用的客体,因而必将失去作为活生生的人所具有的生命性。这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观与人的生活世界相背离,是长期以来导致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分离、教学过程迷失于观念世界而与人的生活世界无关的因素之一。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关于“教学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关于“教学是什么”的问题。但是,它又决不是一套操作技能或教学技艺。这种理解和诠释不是主体的行为方式,而是人本身的存在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该把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看成是人的生活过程本身,是人的生命自我构建的活动。这种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特别是人与知识的关系的新理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从理性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了主客二者的局限。

理论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出了诸多有益的观点,包括不同的立论与观点。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解,需要强调如下三点: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单项性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潜在实践教学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又包括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的广义的德育活动,即对学生思想与道德发展有着客观必然影响的其他一切校内外的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活动,以及一切显性的与隐性的德育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整合起来,实现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实践教育与隐性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环节,不只是表现为实践性,而是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理论为基础和理论载体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除具有本身固有的实践性学习特点外,还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等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它们作为高校的德育课程,既强调理论性,也强调实践性;既强调认识性,也强调活动性;既重视大学生的理论修养,也重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强调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并重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并综合运用知识,内化有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自身独特价值和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程平行存在,自成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育人的功能上,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程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的必要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反过来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程的发展。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构成完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程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从课程本质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两类不同的课程,前者不是后者的简单补充或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般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结构,它以分门别类的科学理论和文化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以让学生获得系统、全面、完整的科学理论和学科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定信仰、加强修养、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这类课程在保证学生获得系统基础知识及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则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综合性问题和现象或事件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将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信念与修养。它要求大学生参与实际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搞清楚实践的基本方式。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主要有针对单一书本理论教学的课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校外的社会实践这一基本环节上,还体现在许多校内的实践环节上,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种: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这种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模拟教学)等基本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实践教学还可以体现在案例教学和学生模拟教学,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中将一些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和学生一起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等问题,教师为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采取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办法。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既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直接体现,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书本理论教学的延伸,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实践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它可以直接与书本理论知识联系,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时间短效率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节约教育资源,不必花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而且组织起来也非常容易,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便于推广。这是单项性实践教学,特点是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独立操作。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的实践教学。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有意识地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去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人们的思想问题和我国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国际关系问题。因为这种方式往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所以,我们叫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功能上划分,包括以下方面:

以思想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组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相关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参观有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寻访老少边穷地区,调查国情、民情和乡情,跟踪调查优秀校友,考察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等。

以服务社会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组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有组织地参与当地或贫困、边远山区的扫盲与文明教育活动,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法律咨询,参加抗灾救灾以及义务生产劳动等。

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让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或进行短期挂职锻炼,或岗位见习,或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或协助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青、妇、团的工作,或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系列社会调查研究等。这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以在不同学科理论课程结束后统一安排实施。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隐性的实践教学。所谓隐性的实践教学,是相对显性实践教学而言的,它不是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方式,而是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本身存在的形式,包括校园文化、组织管理、人格影响等因素。让大学生在自觉自愿地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实践方式。隐性教育法与显性教育法相比,充分照顾到主体的内心需要与体验,能够有效地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其参与意识,将教育内容及要求渗透和潜隐到大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产生显性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隐性实践教学方式,由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到了大学生个人的活动中,使各种活动在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上达到一致,从而产生了合力功能。比如组织管理,它实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它的目的就是敦促人把各项管理规范从“束缚”变为“习惯”,从“他律”变为“自律”达到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内省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要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平台”的封闭式教学实践状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要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把学生作为社会的客体来塑造;形成师生互动、以人为本的生活世界,而不是将教学自身的活动作为追求自身以外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同时对教学的评价体系做相应调整,我们将另文立论。

参考文献:

[1][德]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洪汉鼎.论实践智慧[J].北京社会科学,1997(3):8-11.

[3]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第5篇

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具体表现为:1.与中学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复。经过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比对可以发现,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都与中学政治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重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内容更是大面积雷同。教学内容的重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且早已熟知的理论观点,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公共学科间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如民主政治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有过详细论述,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也有类似的原理性内容。虽然这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但是完全没有必要重复教学。(二)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还不够完善,这集中表现在:1.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大学生对我国新课程的设置内涵和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课改的要求和作用并不完全理解,他们只是在任务性地完成教学和学习。教师主导课程,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学生盲目学习,习惯性被动,师生交流和日常联系不足,学生实践性学习少,没有自主体验等。这些都严重削弱了课改的贯彻力度和执行强度,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缺少一级学科地位,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加强与改进,更加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三)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失去链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学生就一直在接受思想政治的专业教育。进入大学后,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已经基本定型,很难再接受新的思想,这导致他们更加容易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新时期,高校的招生政策改革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让很多学生选择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使得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失去了链接。(四)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其具体表现为:1.重理论,轻实际。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正确地运用到社会中、生活中,正确地认识与分析社会热点和社会疑难点。而现实中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理解与分析,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思想政治理论。这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和实证说服力的薄弱,势必将学生误导,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2.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目前,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与创新性探索。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强制性的教学与学习、没有引导与启发,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下,怎么能够独立思考与求索?(五)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实践性目前,在课改氛围下,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在逐步改善自身的教学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仍严重不足。当代的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激情、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明确、参与性强的一代,面对社会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如果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他们很容易出现理解片面和过激的行为。社会本身就比较复杂,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阶层,他们对社会经济文化的认识本来就不同。因此,要完全强化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性,在思想与行动上统一他们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社会。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一)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设计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时,要充分贯彻课改方针,加大课改的实行力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课改意识,严格监督教师教学情况,加大师生交流。此外,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特点和原则,确定重点学科地位,摒弃统一式教学,对一笔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性学习。对于教学内容重复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将重复内容进行提问式教学讲解,还可以随机进行重复理论知识的抽取式学习,进行跳跃式讲解等,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起步上让学生摆脱厌烦心理,不重复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方法的设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灵活运用。1.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以学生提问,教师答疑为主,同时将教师的谆谆诱导穿插其中。在这里,教师就是学生的朋友,跟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平易近人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完成教学内容与学习,会得到更多的感受与收获。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是最完美的教学,也是教师应该积极追求的教学模式。2.演讲式教学演讲式教学也是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一种表现。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热点等,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此法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二是由教师进行演讲式教学,通过演讲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3.辩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它完全摆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在此,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评讲。通过辩论,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矫正。4.案例式教学该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5.角色互换式教学在角色互换时,教师可以选取课程中的几个教学内容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制备教案,自己登台讲授,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并在学生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该内容的教学进行研讨,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其自信心,更能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好与重视。(三)教学手段的设计1.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教学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比较丰富,教学信息量巨大,教学直观性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板书教学,不同的课堂感受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创作一个思想政治学习的平台,建立较完善的网络课件。如在自己的校园网站上传相关的理论课程课件和课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自主答题与测评,这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利用网络资源来弥足自身学习中的不足。

作者:牛娴单位:河南大学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第6篇

一、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从座谈和调查分析来看,我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热爱祖国、关心政治,有明确的信仰和追求,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注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渴望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1、政治上趋于成熟、理性,信仰取向积极、进步。调查显示,92.6%的同学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对党的领导高度认同,充满信心;非党员同学中62.8%的学生有大学入党的打算;82.2%的学生认为入党是出于促进自身发展和为社会多做贡献的需要;91%的党员学生认为自己比入党前有进步。

2、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普遍关心国内外大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65.54%的学生非常企盼"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92.5%的学生赞同“构建和谐社会”;37.5%的学生认为党中央近年来反腐败工作卓有成效;我院学生高度关注,通过各种形式表明自己的态度,94.6%的学生明确反对“”,希望能够以和平、外交手段早日解决,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上,表现了我院学生理智的爱国热情。在是否愿意去西部工作的问题上,50.2%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可能考虑到西部创业,为西部发展奉献力量。

3、思想开放、活跃,求知成才的愿望强烈,关注未来和前途,强调主体意识,注重竞争和个人奋斗。调查显示,76.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学生最看重的人生因素依次为:信念(17%)、理想(11.5%)、人格(24.3%)、能力(12.2%)、健康(18.3%)、家庭(12.7%)等,调查说明,形成和追求人生的正确理解,学会如何做人是我院青年学生的内在需求。

4、法制观念在不断增强,公众意识不断增强,遵守公共道德,懂得自律自爱。调查显示,无论是见义勇为、义务献血,还是遵守公共秩序、帮助弱势群体等方面,我院学生都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热心参与的比例都超过90%。同时,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处理个人与公众关系问题的理性程度的也得到提高。

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国际环境变化;社会多样化、信息多元化的国内环境变化,不可避免的对我院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巨大影响。从调查分析来看,当前我院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出生在八十年代的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的具体环境、社会背景呈现的复杂性;接受的社会信息、思想观念呈现的多元性;造成他们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出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在一定程度出现知与行相背离的现象,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市场功利主义思想带来学生浮躁等新情况。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过于重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进取心;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以个人利益为重,不热爱集体,不关心他人,讲权利却不尽义务,团队合作能力差,缺乏奉献精神;诚信意识的差异和不平衡表现,使部分学生出现逃课、作弊和厌学等现象;个人发展能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部分同学表现出热衷考证“充电”,而对“两课”漠不关心的功利主义问题。

2、网络信息化带来学生鉴别力和自控力下降等新情况。网络成为我院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调查显示,目前我校大学生上网的比例基本达到100%,74.9%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了解外部信息;网络的利用率也越高,42%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个小时,25%的学生超过3小时,主要用途是看新闻时事、找学习资料、收发邮件、下载软件等,但在聊天、玩游戏和娱乐方面,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大学生角色定位能力的差异和不平衡,自身的鉴别力和控制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少数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或陷于不良网站不能自拔,表现出来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淡漠现实生活的启示,拒绝“两课”和第二课堂的思想教育。

3、社会竞争激烈带来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等新情况。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心理调试能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能应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造成的问题,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自制能力差,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过激行为。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遇到的最多的困难是感到孤独、苦闷、不能集中注意力、感到比不上别人、在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等。38.4%认为自己最大的压力在课程和论文,45%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在就业,而在就业方面,学历层次越高,压力越大。就业问题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和精神的压力,引发学生功利诉求增强,对隐性的“两课”和第二课堂教育热情不高。我院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市场化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上取得一些基本经验,但是我院学生高薪择业的职业定位和现实市场需求之间的错位,给我们的“出口”引导工作带来挑战。

4教育消费观念带来学生稳定工作的新情况。我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在观念上、行动上支持这一改革,并且从内心寄以厚望。调查显示,我院大学生认为与自身关系最密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学校的师资力量(23.2%)、食堂(21.8%)、选课制度(11.5%)、图书馆藏书(8.9%)、体育设施(14.8%)等。由于是现实和理想的差异和不平衡使部分学生对高校的办学条件、教学条件、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暂时不能满足,或者遇到不满和困惑情况,多数同学会寻求正式途径找学院老师解决,但也有一些同学会表现的很激动。有的同学在网上发出各种帖子表明自己的态度,有的同学写信给校长甚至更上级的领导,给学生稳定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对思想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提出挑战。

二、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我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努力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完善机制,制定措施,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建立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副书记以及宣传统战部、组织部、学工部、保卫部、工会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黑河学院学生思想道德管理机构,定期研究工作,部署任务,落实措施,协调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继续落实“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支部党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党委宣传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部门,根据学校的中心任务和师生的思想实际,制定计划和工作制度,提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师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三)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专职党建工作队伍。在2006年我院第三轮干部竞争上岗择优任用工作中,各教学单位专门设置了分管党务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副书记岗位。这些专职副书记、专职学生辅导员是我院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定队伍。二是建立了一支“政治辅导员”队伍。院党委按照师生1:150的要求,为学生配备了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并任命一批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担任党总支组织委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这些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更快发展。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和“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力度,建立长效考核激励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升挂钩,在制度上解决好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职务和待遇。

(四)以师德建设为主线,着力做好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健在教师。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两个方面。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思想、工作实际,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教育,落实教书育人工作,提高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动作用。切实改进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制定了《黑河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保证充分时间学习。注意总结新形势下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先进经验,逐步形成比较规范的内容体系。党委宣传部定期组织或邀请校内外专家为教职工作报告。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水平。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的有关要求,从增强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建设活动,每年教师节之际,评选“优秀教师”等活动。切实加强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在学生成才中起引路作用,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人事处和各单位强化教书育人工作的政策导向、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以阵地和载体建设为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1、加强校园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加强党委对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搞好舆论宣传,牢牢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由党委宣传统战部主办的《黑河学院报》,本着“以报育人”的思想,积极报道、宣传院内的重要新闻,在宣传我院发展、凝聚师生精神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学生报》、大学生广播站传递着青春学子的理想与信念;学院论坛在抒发大学生的感想与观点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监督作用,注重正确的政策导向,保持健康稳定的校园、社会环境;院党委宣传统战部了黑河学院校徽、校训,增强了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我院校园宣传舆论阵地充分发挥着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按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力争2008年进入全国文明单位行列。①继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评先”“推优”,建立激励机制,以评促进,在学生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热潮或风气。在全院“五·四”表彰大会上,宣传、表彰“拾金不昧”、和“见义勇为”个人;评选“优秀团支部”和“先进个人”,在全院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②积极开展文明共建活动。6月16日,在黑河“世纪广场”,我院与黑河军分区、武警黑河森警支队爱辉大队联合举办了“黑河学院创建和谐校园专场文艺演出”得到了全市人民的好评。③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第二课堂活动是我院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我院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我院以学生自愿组织参加的各类社团为依托,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影视评论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又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功能。④加大投入开展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设一个具有时代气息、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我院四年来陆续开展了校园的绿化、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实施环境育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校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特别是对新生、贫困生、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格外关注。配备了专兼职教师,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以及网络咨询等,常年坚持心理咨询与辅导,积极探索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使不少的同学消除了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个性、情绪、专业、职业、人生诸问题上的茫然、困惑和不适,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以全面辩证的思维方式,开发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学院专门成立“就业指导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重视和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积极为学生落实就业岗位创造条件。采取推荐、用人单位座谈会,请专业人士做报告,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观念,激励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敢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到基层去锻炼实践,建功立业。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注重提高政工队伍的理论研究能力,保证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构筑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新路子,建立完善的物质保障制度,保证思政工作正常开展。

2、进一步优化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结构,不断增强其战斗力,做好辅导员发展规划,选拔优秀教师或优秀毕业生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建立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等素质,正确地评价辅导员工作的劳动价值,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应建立完善分流机制,解决好辅导员“出路”问题。

3、构建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包括高校思想教育评估,院系思想教育评估,班级年级思想教育评估,学生个体思想教育评估四个层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提高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使心理健康教育从依靠生活经验的帮助转变到依靠科学进行心理调节和引导。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课 情感教学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情感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也需要教育的反作用。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复杂多变,这种情感力量能够通过渗透和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路向。在高校,激发学生的情感化因素,使之为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作用,塑造完善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情感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发展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一、大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众所周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情感对学生具有定向、驱动与激励的作用,这样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实施情感教学,能够在直接的情感体验下进行思考和探索知识,而且,通过情绪的感染、形象的展示和生动的语言,便能在道德和思想方面渗透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深层心理化的理性需要,从而使道德准则迅速实现外化。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思想道德课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提升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促进大学生的认知、审美与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在课堂上,整个教学可以说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要在立体、动态的状况下实现心理认知,教学能否注入情感因素,关系着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情感质量好坏,是学生智慧和才能能否展现的重要衡量因素,让学生在情感中获得自身素质的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大多以单纯知识灌输型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我感受,忽视情感因素对教学渗透,这都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参与性。对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实施情感教学,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紧跟社会、时展的需要,不断运用情感因素,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以高尚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将理论知识以一种更加体验性、开放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就会使整个低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根本扭转,从而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大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情境体验式情感教学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计划、有目的的预设环境氛围里,能够快速有效地唤醒和诱发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顺利实现学生自我领悟、自我升华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渲染、图画再现、表演还原、生活展现等诸多方面,借助学生的情感触动,从而在虚拟情境的体验下,直接获得有效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教学目标细化到具体的个人与集体事例中去挖掘素材,以现实的社会与生活问题为背景,补充和丰富教材内容,增强知识内容的真实感和亲近感,从而有利于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多媒体元素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表现力,通过声、光、形、色等因素的交叉使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情感体验。如在对《形势与政策》内容进行讲授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对时局政治、军事形势、经济情况等方面进行展示,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又如,在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和编排内容丰富,贴切学生生活现实的表演,让学生在模拟角色、语言描述等方式下,对学生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的理解与认知,并且进行多重角色体验。

(二)采用社会实践式情感教学

在高校中,实施社会实践式情感教学,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亲身实践,以学生自我视角去体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化和道德评价,以实现道德情感的发展。通过实践式情感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真情实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情感生活和意蕴的理解。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对革命圣地进行瞻仰,对老人院等公益场所进行实践活动,对新农村进行考察,并可根据当前的国情和社会形势,为学生制定一些关于当地路线和方针、政治信仰、人民生活现状、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调研课题。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性活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得到提升,而且通过考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社会现实情况,充分掌握民意、国情,在情感体验下,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

(三)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实施不可缺少的因素。大学生虽然心智已经基本成熟,但他们同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丰富的情感,他们渴望于展现自己,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然而由于性格、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很多学生对于与教师和同学沟通明显存在着抵制情绪。因此,政治教师要以敏锐之心去理解、尊重学生。教师要真诚的用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与崇高的政治追求。

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使学生的情感意愿能够畅通的向教师倾诉,引起他们积极的情感反应。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必须要做到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交往,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之余,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将欢乐给予每个学生。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师生彼此间相互理解、尊重和信赖的关系,对情感教育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性精神 坚持真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目标要求及课程内容显示出“高大上”的特质,怎样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生动、切实增强教学的活力和实效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水平的重要教学方法。

1追求真理性

追求真理性是根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

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根本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讲,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生动、切实增强教W的活力和实效。对于学生中存在的疑问甚至抵触的言行,必须及时指出并加以引导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自身要时刻保持坚定的立场、理性的认识,坚持道路自信、理性的认识,坚定立场,坚持真理,拒绝歪理邪说。

2力求真实性

力求真实性是前提。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触的社会信息量很大,他们往往抵触空洞乏味的说教,反感脱离实际的“假大空”的教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包括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核心价值观认同等教育时,必须关心贴近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力求一个“真”字。

教学中要深入学生,摸清学生的思路,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正视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意识形态的真实想法,直面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选择真实事例、探讨真实问题,与学生真诚地交流探讨,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提高正确认识。

3务求实践性

务求实践性是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愿意听”,还要“愿意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难,难的是从心灵深处产生产生思想认同,这种认同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要使学生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并外化为自觉行动,就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接好地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并认同。

一方面,要注重课内“实践”。在课堂上,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确定相应主题,组织学生展开探讨。具体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还经常可以是案例分析、活动模拟等方式。经常进行课内“实践”,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和“灌输”,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认同。

另一方面,要加强课外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任务再繁重,也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或外地的改革模范示范区以及高科技产业园、生态农业园、贫困地区帮扶示范区等等,从而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党的领导的无比优越性。充分认识和感受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方面的巨大发展成就,认识到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组织学生到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工作人员上专题课,结合他们的工作实践,给学生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越性。加强课外实践,让学生在亲自感受、耳闻目睹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的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认同,不忘初心,心怀信仰,知行统一,立志今后全心全意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参考文献

[1] 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2] 余展洪.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设计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15(13).

[3] 曹峰.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3).

[4] 郑琼.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途径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

[5] 高静.慕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启示与反思[J].高教学刊,2016(15).

[6] 张敏.“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6(17).

[7] 秦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纪实[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Z1),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第9篇

随着大学生培养环境的不断复杂,加上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升级,在当前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生活状况,更要给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其远离家乡和亲人,同时也是个人成长转型的关键阶段,情感、生活、压力等各种问题都可能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压力和阻碍。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力度,同时针对大学生成长的心理问题,做好梳理,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视野

人文关怀是以学生为本的基本要求。当前社会对学生的实践性和主动创造性要求极高,不仅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关心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关注学生的本质提升,事实上人文关怀就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新问题,通过对学生开展人文关怀,使整个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也增添了时代元素和人文素材,教学工作显得更加人性化。心理疏导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沟通、问题解答等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阶段,学生面临很多抉择,无论是情感、职业选择,还是个人生活都有很大压力,学生大多不在家乡读书,和家人沟通也有限,往往会有选择困境。如果没有合理得当的心理疏导,学生很容易走向极端。因此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可以为学生决策提供合理借鉴,结合合理的沟通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步成长。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

三、思想政治教学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前提分析

首先,这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注重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意义极大。这是马克思教育观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加上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就使得我们想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就必须做好人文关怀和理解关心。其次,这是思想政治教学育人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更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其他观点和看法。这就让学生具备完善的思维看法,同时出现心理问题时,也会及时反馈、沟通。最后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特点的基本要求。当前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学生的进取意识极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实践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也与以往学生不同,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独立性较强,多数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个人主义较为明显。因此做好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价值观的过程。心理疏导也是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梳理学生的心理成长问题。

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路分析

1.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才有可能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而学生为本理念正是从教学实际出发所制订的教学思路。将学生成长放在根本位置,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全面成长。

2.构造轻松自在、富含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

要结合时展变化特点,建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成长进步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校园文化建设浓厚的人文气息。同时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编订上,也更加具有人性化,为学生成长发展,构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上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讲课结束后也要和学生有效沟通,实现师生信息的沟通顺畅。

3.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解析问题的方法

由于缺乏合理的教学引导,致使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很容易陷入片面、孤立的视角。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人生观,才能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困境。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也会自我妥善解决。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离不开正确的人生观。做好人文关怀,就要让学生有正确解析事物的思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全面进步、健康成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破以往只关注学生成绩和学生工作的显性问题这一不恰当的工作思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视野角度出发。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则是结合当前大学生成长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所开展的学生工作新方向。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情景模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D6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的思想意识多元化倾向明显。这些现实情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值得我们作深入思考。本文主要就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景教学模式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政治课引入情景模拟教学的现实必要性

情景模拟教学,从技术角度看,它是在类比、模仿、建立模型、技术仿真等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现代管理、电子、红外、激光、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发展起来的先进教学手段。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政治课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复杂,为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课程应在真实环境下展开教学(包括理论性、实务性、技术性课程),但这意味着教学成本加大,教学的组织与协调难度加大,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随着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情景模拟教学能够解决上述难题,它为我们展示了信息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的可喜前景。

情景模拟教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特点。运用模拟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环境与过程逼真,结果明确且相对准确;便于组织,安全可靠;可以相对增大教学的难度和情况的复杂程度;可有效解决某些理论原理难以形象化讲授、某些课题知识点难以通过实践加以验证的问题,是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减少技术设备磨损、降低教学成本的有效途径,是政治课现代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情景模拟教学,具有以下功效:一是由于教学环境与过程比较接近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真实情景,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形象思维能力;二是能够让受教育者在角色演练中体会到某些角色(岗位)的地位、作用、处境、工作要领;三是有利于让受教育者通过模拟事件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发现自己的创新潜能,找出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从而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能力;四是能够从模拟演练活动得出的结果或结论中领悟到事件或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

二、政治课情景模拟教学的展开方式

教学的展开方式受基本教育模式的影响与制约。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理论传授教育模式下,各种模拟手段的使用是以任课教师为重点(心),学生参与模拟的机会极少。情景教学使模拟手段的使用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强调给受教育者尽量多的模拟机会,让他们在模拟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才干。

大学生政治课模拟教学的展开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使用教学器材展开模拟教学

使用教学器材进行教学,能把讲解要领、实际操作、验证效果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受教育者不能及时地对所学(练)技能自检的难题,增强了教学的仿真程度。同时,还可代替实际器材,节省了大量的设备购置资金和配套保障器材。另外,不受教学场地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模拟听证会――“关注就业”情景教学。听证会以“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政策”为题,从各听证代表的不同观点纵观当前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富于文化底蕴、内容丰富多彩的短片回顾,拉开了本次听证会的序幕。受经济下行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如何应对压力、正确解读政府政策的利与弊,成为各方代表唇枪舌战的焦点。听证会第一部分――自由发言阶段,学生代表、家长代表、银行代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代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代表、律师代表、社工代表以及私企代表各抒己见,以自身所代表的身份立场阐释大学生小额贷款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对现状提出各自的意见。最后,听证代表提出“莫将资源闲置、降低学生贷款门槛以及国家政策应平衡社会发展”等建议,以激烈的辩论发言方式将听证会推向高潮。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旨在鼓励广大学子关注时事、紧跟社会脉搏,培养辩证思维,做心系社会、心系国家的有用人才。

(二)角色扮演式模拟教学

首先确定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的。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般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协商完成。然后,根据模拟演练方案中确定的角色、任务、时间、步骤、背景等,实施人工演练。它特别适合于对事件的发展过程的模拟,比如:模拟对某项投资领导班子的决策过程,模拟某个案件的法庭审理过程,模拟义务劳动的过程,模拟在敬老院开展帮扶活动的过程,模拟某项群众关注的政策修订过程等。角色演练时,要设法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程度。第一种方法是,让学生代表参与角色演练,即:围绕教学内容中的核心问题,由任课教师布置任务和分配角色,让学生代表按规定角色在一定背景下进行情景模拟。第二种方法是,分组同步实施角色演练。即:围绕某一关键问题,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配相同任务、相同角色,而后在不同地点同时实施角色演练,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到一个角色所代表的实际岗位的地位、作用、处境、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案例:在讲授《经济政治基础知识》第三章《企业》前,把每班分成了几个小组,组内通过商量、推荐产生一名组长,并在全班进行现场表态发言,从而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竞争机制。教师分配给每组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成立一个企业,在下节课进行企业介绍,要求明确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投资规模、人事安排、组织机构等内容。课后,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预习第三章《企业》,查找相关资料,互相讨论,共同完成此项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其体会合作带来的便利和快乐。本周第一堂课学习第三章《企业》,先播放关于上海宝钢的片断介绍导入新课,让大家从感官上了解企业并对自己创办的企业以启示,然后,按照原计划安排,让各组组长上台依次发言,发出创办企业的申请,教师点评、提问,适时补充,最后总结,将企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等知识点融入其中,并布置各组课后重新整理创办申请。第二堂课,以各组创办的企业为例,分析各自企业的类别、形式,并由本组的其他成员来说明理由。教师点评、提问、补充、小结。

通过实际教学活动发现:根据每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情境、设计问题以及设计所要探究的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师生的充分互动和课堂时间的有效把握,使学生通过情境体验、问题思考和知识探究过程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真正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有效教学的实现。

(三)借助计算机辅助系统展开模拟教学

计算机辅助模拟教学,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软件环境或网络环境展开模拟教学,这种方式是建立在相似理论、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系统工程基础上的一种先进的现代模拟方式,为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当代科技、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运用这类系统,可以描述并显示模拟的事件发生时所处的环境;描述领导者的决心部署和职能部门的管理手段的运用;可定量地反映出与模拟事件相关的技术参数;能以动态图形适时地显示事件发生的环境与过程;记录事件发生过程中人、财、物的消耗数量;为任课教师提供信息化的导演手段,为受教育者提供接近实际的实践环境和与真实管理类似的技术方法,这不仅能使受教育者的战略思维与战术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心理上也会受到锻炼,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模拟教学中一些难以判定、裁决、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案例:在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时,同学们认真扮演着二战期间的风云人物,再现了二战那个动荡年代的历史事件。同学们表现十分精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为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二战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让同学们模仿二战期间的一些重大会议(德黑兰会议、敦巴顿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巴尔干“君子协定”会议、波茨坦会议、中俄远东会议),情景再现。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一个历史会议由一个班级组成小组承担表演。同学们在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各个渠道查找了大量资料。课堂上同学们有的扮演斯大林、有的扮演丘吉尔,有的扮演罗斯福、有的扮演,有的甚至只是无名的小秘书,但无论是谁,都把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扮演的栩栩如生。表演还配有PPT,加上旁白解说,既内容完整,又生动活泼。在短短的两节课中,历史重现,真实的好像每个人都亲身经历了一样。同学们仿佛回到了过去,做了一次历史的见证人。

情景模拟教学这种新颖的互动课堂更能使同学们参与其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学们不只是做记笔记的工具,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热烈讨论,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笑。

三、情景模拟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环节上,要科学设计。凡是内容完整、步骤规范的模拟教学,均应当包括以下九个环节:设计模拟教学方案;准备模拟场地与器材;公布模拟课题与背景资料;分配模拟角色与演练任务;模拟演练准备;模拟演练实施;模拟效果(结论)验证;任课教师讲评;组织撰写模拟演练报告。

在教学准备上,要充分周密。对于战略思维、战术运用课程的模拟教学,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模拟事件涉及的基本理论、正确方法、一般发生过程,能够预见到模拟演练展开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分歧、不同结论和有关困难,仔细分析不同角色的地位、作用、处境及应当具有的能力。对于必须借助技术设备或模拟器材方可展开教学的课程,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模拟器材的性能、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方法,对器材性能、必备配件、安全措施等严格进行检查,并进行至少一遍的试演试练,以确保开课后模拟演练能不间断地实施。

在教学目标上,要准确定位。在运用模拟手段组织理论课程的教学时,应把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作为运用模拟手段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和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提高受教育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建立教学模型、编写模拟方案、拍摄(录制)背景影音资料片、编写计算机模拟程序时,要努力创造具有显著仿真特色的演练环境,以促使受教育者在仿真环境中独立地思考对策、独立地判断是非、独立地处置问题,力争通过生动具体、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模拟演练,启迪思维,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把分析、判断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活,把模拟教学内容的精髓理解透。

参考文献:

[1] 戴子刚.论情景模拟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1期.

[2] 李楚群.试论模拟教学法的特点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3] 王红艳.模拟教学法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J].考试周刊,2007年51期.

上一篇:清廉教育教案范文 下一篇:税务征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