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

时间:2023-03-15 13:39:26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4-0136-01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具有高素质、高自主性及高自觉性等特点,但由于他们身处校园并且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对于各种错误思想、思潮缺乏良好的抵抗力。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一种道德层面对人的约束力量,其影响是长远、有效的。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现状

(一)社会层面较为重视,但实施力度有限党中央和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无论是在重要的讲话还是在具体的政策导向中,都着重强调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建设。但在实际情况中,这种口号式、政策式的重视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容易使得具体的实践脱离原定的计划。

(二)学院层面重视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偏重于主观,其考查、衡量具备一定的难度,这也容易使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流于形式。在大学中,这种教育主要是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为承载主体的,并且这门课的考核形式以考察为主[1]。学校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进行渗透性教育,导致这方面的教育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

(三)大学生自身对思想道德修养重视不够

繁重的学习及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的重心放在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上,忽视了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建设。大学生本身的思想道德并不成熟,不能做到正确地认识一些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网络上各种不良言行的广泛存在更是助长了大学生之间不良行为、思想的出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自身在思想道德修养建设方面是十分薄弱的。

二、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需要

培育人才和发展科研是高校的两项重要任务,而这两项任务的实现离不开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2]。近些年不断出现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说明了对于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其思想道德修养一旦出现问题,产生的危害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二)培养高素质大学生队伍的需要

个体的高素质并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上,更体现在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上。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还停留在党、政府规定的层面,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不利于高素质大学生队伍的有效培养。

(三)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学生属于高级人才,对于社会发展进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实践反复证明,合格的人才不仅仅身心健康且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对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能够上升到新高度的一个重要支撑,而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规划、引领。一方面,我们需要多传播一些正能量,要建立起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先进、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弘扬,让落伍、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更正[3];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在整个社会中树立起典型,通过典型去感化、教育大学生。

(二)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但却在大学期间起着关键的塑造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是在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形式上,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进行“润物无声”式的教育;二是在授课方式上要生动活泼一些,要鼓励大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教学内容上也应该与现实更加贴近,让大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三是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这门课程的比重,改变考核形式,建立起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测评,从而在学校层面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

(三)塑造大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归根结底是个体的事情,因此,无论社会和学校层面采取何种举措,最终还要依赖于大学生自我的正确认知和积极实践。首先,大学生要善于思考,对社会中的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随大流;二是不断学习,要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三是勇于坚持,对于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行为要勇于坚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带动他人改变,切切实实地提高大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段录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浅见[J].思想理论教育教育导刊,2014(2):28-29.

[2]方鸿志,何佳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2):80-82.

[3]孟琛博.浅析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J].经贸实践,2013(8):220.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第2篇

一、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大学生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实际情况

1.在学业领域中呈现出来一种不思进取的态势

自从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崭新经济发展时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就较为稳定,在此基础之上高等学院入学门槛呈现出来一种越发低下的态势,因此进入到大学中的学生相较于以往的学生来说,在知识层面之上本来就有一定的欠缺,在进入到校园中之后却仍然呈现出来一种不思进取的态势。有的学生是会在上课时间中逃课的,也有的学生在课堂中心不在焉,一般情况之下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学生都是在玩手机的,单纯的是想要在经过大学教育之后取得一个文凭,课上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在下课之后也呈现出来这种态势。一般情况之下高等学院中的学生在校期间都是呈现出来一种三点一线的态势:宿舍、食堂以及网吧。在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普及程度提升的背景之下,三点一线就逐渐演变为两点一线:宿舍和食堂。无论是在上文中提及到的三点一线还是两点一线,课堂。某些学生是沉溺在网络当中的,当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畅游的情况之下,是可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废寝忘食的,即便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业荒废也是在所不惜的。即便是考试他们一般情况之下也不放在自己的眼里。思想层面之上展现出来的堕落行为自然是会演变为行为层面上的懒散的,进而也就会使得大学校园演变为一个“青年养老院”,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学会了享受了堕落,在此基础之上高的学院中自然也就会呈现出来一定数量的不和谐因素。

2.在日常社会生活当中呈现出来一种道德缺失的态势

在学校的教室中,雪白的墙壁之上涌现出来无数的乌黑脚印,课桌之上以及厕所当中的文化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在图书馆当中,一般情况之下是没有几个学生会正经的去看书的,图书馆中的图书被破坏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在校园中各个风景好的地方中,谈情说爱的人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大学生相互之间有一段恋爱其实还是一件较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大学生和校园之外的不良青年之间甚至也是会产生爱情火花的,有一些学生甚至是会在现实生活中见网友的,将自身放置在了虚拟的生活当中,甚至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之下,身心已经受到了伤害也不愿意去接受现实。高等学院中的学生在社会交往领域中呈现出来的思想道德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之下遵守最为基本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比方说不遵守公共秩序、插队行为出现的几率也比较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教师和学生出言不逊、恶意伤人等等。在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领域中呈现出来一种无下限追求等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以及在思想道德领域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也是会使其在用人单位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展现出来充分的创造力,在日常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习惯性的将自己作为中心,难以将团队合作精神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其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得到修养水平也是有一定的意见的,说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当中既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

二、原因分析

学生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存在一定的问题。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其实在科学文化以及知识层面之上就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那么在学生入学之后自然也就难以及时的开展知识更新工作了,想要赶上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的学生自然也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科学文化知识匮乏程度比较高是引发现阶段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应当将科学的世界观、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用来对自身进行武装的,在此基础之上使得自身的思想品格修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现阶段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校园之前其实就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一种生活,那么在实际学习生活进行的过程中,思想层面上自然也就不会呈现出来上进的态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喜欢将自身作为中心的,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在此基础之上想要展现出来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担当自然也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大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工作充分的重视,日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相关工作的内容是会变得更加的丰富的,由以往的理论教育逐渐上升到意识教育的范畴之上,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单单是知法懂法,更是可以在进入到社会中之后做到守法,以此为基础大学生的整体道德修养水平自然也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几率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逐步降低的趋势,最终也就可以使得大学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孟鑫 单位: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志,文学容,吴长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之实践教学——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64-67.

[2]刘相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3]姚振超.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10):268-269.

[4]王卫国.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第3篇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渠道,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诈骗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

思想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上的传道授业,而且也是实践促学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学校组织或者青年志愿者协会得以进行,社会实践形式多样,诸如假期支教、支农和支医义诊,再比如探访敬老院、幼儿园,招生宣传、野外拓展训练和参与西部计划等。不同程度的实践技能锻炼无疑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同境界的心理认知和为人处世层次的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丰富他们的理想信念,能够鞭策他们改掉慵懒的习惯,还能够激励他们与人沟通达到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国家、社会、学校都在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路子,在潜移默化中引领青年大学生增强本领,加强品德修养,逐渐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在大学生体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有的坚持不住、有的左右摇摆、有的信念动摇,这些问题反映出青年的内心世界的匮乏与社会需求不对等性。甚至还有的学生存在观念落后、盲目追求潮流、物欲过大、自我膨胀、精神空虚等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学生自身主观努力和外界的助缘,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把书本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把思想道德修养挂钩到实践本领上来,使得大学生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沟通能力等得以脱胎换骨,实现凤凰涅槃。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孔子;礼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引言

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成为教育行业最为关注和最难攻克的课题之一[1]。市场经济的多元价值观念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规范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遮蔽中占据了大学生思想高地的多个山头,高校青年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急需矫正和拔高。

孔子礼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不仅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在今天的中国显示出最迫切的需要。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子面对礼乐之崩坏提出了原则具体、内涵丰富的礼学体系,今天的社会失序更加需要孔子礼学思想的光辉重新焕发,对于高校青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更是如此。不论是修身养性、孝老敬亲还是仁义道德,都是能够在今时今日的时代背景之下得到改造和继承的优秀思想精髓。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之后,孔子的礼学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理想培育、人格健全、思想净化、修养提高等方面皆有极大益处。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内涵,也能够对民族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起到实效。研究孔子礼学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关联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多种可能,是极有时代意义的[2]。

一、孔子礼学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一)礼的道德规范功用

礼是立身之本。孔子认为,人离开了礼仪规范就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人,人的存在以礼教的约束为根本。孔子在这里提出的“礼”的概念不仅仅包括从前的宗教、祭祀之仪式,还包括人在社会中应该遵守的礼节。所谓君子,就应当一言一行都符合礼教规制,不能越轨、随心所欲。孔子一直强调,“不知礼,无以立”,证明“礼”是立身之本。另外,“礼以行之”、“克己复礼”、“以礼约之”都体现了孔子心中“礼”对人的格局、境界、修养的培育功能。

礼是交际原则。虽然孔子的“仁义”学说强调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和内心修炼,“礼教”思想更多针对于社会秩序的遵循,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割裂和独立的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仁”也是一种“礼”。因为对人和善、团结和谐是与人交往和立身立命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也是高尚情操的一种行为准则,当然能够成为一种“礼仪”。彬彬有礼则得孝、忠、亲、爱,这已经涵盖了社会关系中与父母、领导、朋友、配偶等几乎全部范畴。

礼是统治之道。孔子认为,为政者不仅要“仁义”,更要“尊礼”。在统治层面上,“礼”既是政权体系、权力结构、法律规制;也是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既有上层秩序,也有民间秩序,贯通了国家的全体层级。要想长治久安,必须遵循礼教秩序。

(二)礼的基本遵循原则

以情遵礼。孔子认为,礼仪这一形式化的抽象词语背后寄托的是真实的情感,因而成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在生活中鲜活存在、广泛接受。例如在对丧事的礼教规定中,就体现着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感怀、妻子对丈夫的不舍。在祭祀的礼节中,体现出天子对神明的敬畏和对臣民的思虑。没有这些,“与其奢也,宁俭”。也即是说,如果不怀着真情实感,宏大奢侈的礼节场面还不如省去。可见,孔子对遵循礼制的要求之一,就是内心认同、发自肺腑。

以仁遵礼。“仁义”、“礼教”难以分家,只有讲仁义、懂谦让,才能形成“礼”的局面。在遵守礼教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仁”和“敬”,待人尊敬诚恳,才能“归礼于仁”。

(三)礼的时代教育价值

礼能蛱岣咦陨硇扪水平。正由于“礼”是立身之本,通过“遵礼”才能实现自身的安稳立足和价值实现。自身修养的水平是以“礼”的外在表现为标志的,待人诚信、亲和,处事得体、尽心,不仅都是“礼”的体现,而且还是当今急需的个人品质。

礼能够改善社会和谐面貌。“礼”是一种伦理,直接面向人际沟通与交流。社会和谐的根基,就恰恰在于社会关系的的秩序井然与合理有度。通过宣扬并践行一种价值规范意义上的“礼”,社会和谐的根基将得到极大稳固,不必要的冲突和对抗将自然化解,社会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礼能够提升社会契约程度。一旦“礼”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契约程度就会得到提升。社会成员心照不宣,彼此向善、行为得当,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得到增强,社会安全也会得到保障。共同遵守礼法,就是最好的社会契约,并将对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起到帮助作用。

二、孔子礼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启发

(一)对教师教育原则的启发

晓之以情,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根本前提是学生对修养的提高具有主动的诉求和原发的意愿。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实践无一例外地证明,被动接受和一味说教根本无法达到预先设定的教育效果,并且只会事倍功半。现代教育理论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视角也类似地提出,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建构。在教育布道这一方,教师只有通过晓之以情的“真情教育”,运用鲜活的示例和亲身的体验来为学生展开“说教”――说服式教育。

仁义宽厚,以身作则地为学生树立思想道德修养典范。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事,是思想道德修养培育的一大重要目的。而大学生群体的可塑性高、自主性强,在多样价值选择中怎样才能钟情于所谓“正统”的规范,做到“克己复礼”呢?抛开教育体制和意识形态因素不论,单就教育行为的收效提高而言,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用仁爱为学生树立思想道德修养高尚的模范,直接感染受教育者,实现最有力的证明。同时,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才能更加客观地对待这一事业本身,以更加宽厚仁爱的眼光对待学生,从而因材施教、耐心施教――这样的做法又在侧面为学生树立起“为人有礼”的标尺来。

(二)对丰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之内涵的启发

自我反省,克己自律。现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具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一要求的实际内涵就是学会反省、懂得自律。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他主张每个人都应当遵循对应的阶级秩序,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在今天的发达社会,任何群体都有特定的社会标签,整个社会机体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就是有赖基于契约意识的循规蹈矩。遵纪守法、照章办事并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与创新创造也并不冲突。相反,只有懂得在秩序内生存才能活得更好,方可谈及创新创造。我行我素、嚣张跋扈的人则没有生存市场,不懂得自我反省和约束就无法进步。

处事有度,彬彬有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人处事张弛有度是一种分毫不差的理想标准,在社会实践中很难有人做得到。但是,处事得体,讲究礼仪也是成熟的标志和修养的体现。孔子在礼制中也强调“中庸”的概念,这并非折中主义或得过且过,而是基于至善境界的君子之道。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这也是一种应有的和谐处世之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应当包括这一内涵,以消除青年人娇生惯养、嚣张跋扈的戾气,养成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

立志L远,亲躬亲尝。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必须给自己定下长远的志向,并且以一贯制、持之以恒;否则,就有可能变得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在孔子看来,人伦不定、秩序失常,这是极不符合礼法规范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也需要强调立志和亲躬的内容,这对不仅对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有帮助,还有利于从理想信念追求的角度对社会秩序的构建与维护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三、结语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把人才培养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何种人才,是高校致力突破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教育事业的先驱――孔子,对于运用礼法对人施以道德教育早已有了先期的尝试和广泛的经验,因此可以说孔子的礼学思想在今天的教育界仍不过时。

诚然,孔子礼学思想的原貌是带有鲜明的封建色彩和纲常礼教性质的,一些内容在今天已经不能相适应。但是,吸取其合理成分并加以改造是完全可行并富有意义的,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大有裨益。孔子礼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在今时今日将能够得到更加深刻的解读,对教师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视角、学习目标等都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陈晓雷,等.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4):94-97.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4-0136-01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具有高素质、高自主性及高自觉性等特点,但由于他们身处校园并且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对于各种错误思想、思潮缺乏良好的抵抗力。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一种道德层面对人的约束力量,其影响是长远、有效的。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现状

(一)社会层面较为重视,但实施力度有限

党中央和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无论是在重要的讲话还是在具体的政策导向中,都着重强调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建设。但在实际情况中,这种口号式、政策式的重视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容易使得具体的实践脱离原定的计划。

(二)学院层面重视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思想道德修养偏重于主观,其考查、衡量具备一定的难度,这也容易使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流于形式。在大学中,这种教育主要是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为承载主体的,并且这门课的考核形式以考察为主[1]。学校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进行渗透性教育,导致这方面的教育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

(三)大学生自身对思想道德修养重视不够

繁重的学习及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的重心放在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上,忽视了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建设。大学生本身的思想道德并不成熟,不能做到正确地认识一些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网络上各种不良言行的广泛存在更是助长了大学生之间不良行为、思想的出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自身在思想道德修养建设方面是十分薄弱的。

二、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需要

培育人才和发展科研是高校的两项重要任务,而这两项任务的实现离不开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2]。近些年不断出现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说明了对于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其思想道德修养一旦出现问题,产生的危害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二)培养高素质大学生队伍的需要

个体的高素质并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上,更体现在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上。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还停留在党、政府规定的层面,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不利于高素质大学生队伍的有效培养。

(三)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学生属于高级人才,对于社会发展进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实践反复证明,合格的人才不仅仅身心健康且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对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能够上升到新高度的一个重要支撑,而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规划、引领。一方面,我们需要多传播一些正能量,要建立起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先进、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弘扬,让落伍、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更正[3];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在整个社会中树立起典型,通过典型去感化、教育大学生。

(二)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但却在大学期间起着关键的塑造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是在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形式上,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进行“润物无声”式的教育;二是在授课方式上要生动活泼一些,要鼓励大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教学内容上也应该与现实更加贴近,让大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三是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这门课程的比重,改变考核形式,建立起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测评,从而在学校层面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

(三)塑造大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归根结底是个体的事情,因此,无论社会和学校层面采取何种举措,最终还要依赖于大学生自我的正确认知和积极实践。首先,大学生要善于思考,对社会中的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随大流;二是不断学习,要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三是勇于坚持,对于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行为要勇于坚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带动他人改变,切切实实地提高大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段录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浅见[J].思想理论教育教育导刊,2014(2):28-29.

[2]方鸿志,何佳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2):80-82.

[3]孟琛博.浅析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J].经贸实践,2013(8):220.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师生互动模式;高校课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由不成熟转向成熟的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反之,则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就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效果来看,很多大学生对该门课程没有兴趣,使得他们也很难从中获益。采用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一、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早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学生就已经接触了关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有所不同,但这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过,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这门课程越来越难以起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特别是在大学阶段,由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抵触情绪。所以,将师生互动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互动教学能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大适合这门课的教学[1]。相比于中学生而言,大学生的自我表达需求更高,借助于师生互动模式,恰恰能满足大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因而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次,互动教学能解决大学生的一些困惑。很多大学生对毕业之后的工作、婚姻和家庭问题等,感到十分困惑,不知如何解决,而以往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又达不到解决学生困惑的目的。在师生互动模式的平台支撑之下,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教师也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

二、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师生互动模式的提出,是人们对以往教育思想科学总结的产物。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2]。当然,孔子提出的这种主张,也是对其长期从事的教学工作的思考而产生的。而且,从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知道,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沟通的,只有通过交流沟通,人的本质属性才会越来越完善。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十分旺盛的时期,师生互动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不仅如此,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人的内在需要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人的内在需要是不相同的。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都会做出自己的思考。但很多人由于知识、经验受限,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困惑、迷茫,师生互动模式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因而,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三、师生互动模式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前期准备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求能够解答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从这个意义来看,这门课程的责任重大。所以,为了使师生互动模式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必须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就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而言的,二是就大学生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言的。对于第一个方面,教师可以收集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一些看法,并将大家的看法整理成文字稿,以备后期使用。另外,教师在收集看法、意见的同时,充分阐述这门课程的教育意义,使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于第二个方面,教师应收集大家在大学期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是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因为这门课程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学生的,只有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困惑的各种问题,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起大学生的思考。毕竟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还不是非常尖锐。教师通过设问的方式,也能促使他们思考关于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自我,提高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因为在接下来的师生互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同样的,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都会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方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否则,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受益程度会大大降低。具体地看,认识自我主要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才能和世界观、人生观,当然,也包括认识身体健康程度等。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其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制约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大学生通过认识自我的这些主要内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而为接下来将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奠定认识上的基础。

(二)具体应用措施

1.以学生为本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完之后,教师即可采用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时,首先可采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目的与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因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为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解答。例如,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就是一个根本问题,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根本看法。因此,对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做出充分的阐述,对大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品质[4]。学生在师生互动的平台下,也能够与教师一起辩论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学生甚至能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不断下滑的问题,找出根源和解决办法。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那么,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教师积极引导

就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本身的内容而言,教师的积极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观已经定型了,要强行改变的确很难。若教师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能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与以学生为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两种措施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的重心在教师,后者的重心在学生。同时采用两种措施,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考验,教师只有掌握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点,才不会顾此失彼,降低教学质量。就教师积极引导这方面来看,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引导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大胆思考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虽然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对自身的认识清醒了一些,但这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而只是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认识上的基础。因而,在课堂的学习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3.因材施教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和社会阅历不同,他们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即使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教学时,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具体来看,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在当前的大学生当中,很多大学生的书本知识较为丰富,但对社会的情况了解得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知识容量不够,很多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的理解就会受到限制。因而,很难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得到提升。此外,对于少数知识经验多,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可能需要其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他们就会感到这门课程很无趣,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在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情况下,也有少数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很高,对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针对这部分大学生,教师应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的思想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使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榜样。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这一重要的课程中,应该充分贯穿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因为互动教学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具体的应用措施中,应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和因材施教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者:张红文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小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90-91.

[2]沈娟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研究现状及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235-236.

[3]王斌.建设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J].世纪桥,2011(19):93-94.

[4]晓荣.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转化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244-244.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第7篇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只只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象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去。

到底思想道德可我有学了些什么,又有什么感想呢,我在这里总结下。

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

学了《思想道德修养》后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绝对的要求,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第8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关键一课。目前,当代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教育功利主义影响下,并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具有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惯性思维;作为教师,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很多实践活动无法开展;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也使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怎样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有效的上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从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多年,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思政课的课程改革,并将其用之于实践,现将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一、注重“德”的培养

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中除了法律规范之外的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它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个国家的医德水平如何,决定了这个国家的道德底线,因而医学院校的思政课,特别要加强的就是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即医德的教育。

医德的讲授不能照搬书本,不能只讲枯燥的大道理、讲空话、套话,这样只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医德的教育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将他们引入到体验教学的情景模式中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如通过“去医院看病是否送过 ‘红包’”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与发言,从而引起他们对“医生职业道德”这一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通过这种“体验性”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选择一些正在发生的医患关系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对流行影视剧中关于医生形象塑造的讨论,生发开去,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为未来的医生,你们认为医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美德,等等。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大学思政课学习的第一课中就意识到树立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对医学这个职业而言,人文修养不是万能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文修养却是万万不能的。只有真正了解生命,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敬畏和关爱生命。

在我们国家,一线城市的大医院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相差的并不是很明显,差距大的是人文关怀。我们国家医学院校中更重视的是临床知识、临床的技能和经验,人文课程开设的比例很低。这就造成了在我们的医院治病不治人、认钱不认人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实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由于医学中人文性和人文化长期被漠视,医学中人性缺失,迷信机器、迷信技术,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结果。我校的学生主要是以理科生为主,文科的功底不是很好,再加上授课时数、授课内容的限制,不能扩展太多,因而我就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多给他们介绍一些人物、推荐一些书籍,作为参考书目,让他们课下阅读。在课堂里反复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与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网络信息时代,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年时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容易对传统教学方式中灌输的道理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教学构成挑战。因而提高思政课的授课实效,积极地探索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改变教学中“老师条条框框讲道理,学生规规矩矩听道理”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教师要做好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感情,师生之间才能有默契的互动,才能在某一些具体问题上引发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关于爱国主义的专题讲授中,我充分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精心制作ppt,利用几十张图片展示香港、澳门等地的景色,同时插入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视频与音频资料,利用大家熟悉的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导入教学,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同学自然进入主动学习的情境,通过图片与视频的展示,引发他们对香港澳门问题回归的主动讨论,进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第三,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将演讲、小专题等方法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事先布置作业的方法,让学生课下准备,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些方法也可以丰富、扩展教师授课的内容,使讲授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系统。

四、引导学生正视社会现实问题

对于一直在老师与家长庇护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小学、初中与高中的教育,大多数传递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内容。社会瞬息万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此消彼长,对于涉世不深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认知世界、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难度。

大学时代,是学生价值观念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面对社会的负面新闻,怎样理解这些负面新闻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应该引起我们自己的哪些反思,这些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也是我们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不能因为负面而回避,要积极面对,培养学生正视问题,正面认识社会,正面思考负面新闻的意识,进而形成科学的、独立的价值判断方法。

在教学中,结合现实问题,如医德问题、爱国问题等,均可以通过负面新闻的列举,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比如在讲关于医德问题时,我介绍了二战时期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医务处处长,医学、哲学双料博士门格尔。通过对门格尔的介绍,使学生们了解到,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好,即使他具备了再高的“才智”,也很难对社会作出贡献。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将大部分社交精力放在网络文化构建上,通过空间、贴吧、博客等网络工具进行人际交往、知识获取等活动。网络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措施是利用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文化特征

从概念的角度来讲,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依靠网络传播的各种文化的综合显像。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是由大学生的学生状态、生活环境、思想道德决定的,显像于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相比其他的网络群体,大学生的网络活动是理智的、健康的、阳光的。在大学生进行网络社交活动的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的社交比例只有16%;有28.1%大学生上网是为了休闲娱乐;真正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大学生只有26.2%;仅有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帮助。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传统思想道德的影响

1.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影响。由于缺少终端管理者,主体在进行网络活动的过程中受监督有限,这为一些人“为所欲为”的无道德意识提供了平台。

2.对于大学生道德规范的影响。对比现实生活,网络活动缺乏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在虚拟的信息世界里,模棱两可的网络道德规范无法衡量人们在网络活动中的道底线德。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活动时,经常会忘记自己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身份,在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以后,不负任何责任地进行网络活动。其实,网络对于主体的道德要求一样很高,网络活动与其他社会行为一样需要道德规范的束缚。由于网络文化的虚拟程度较高,传统的道德规范在网络活动中略显乏力,这间接造成了一些道德修养较低的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放纵自己的行为,漠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

3.对于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传统的道德规范已经不再适应,因此,一些价值观念比较模糊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垃圾网络文化的影响,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人们的言谈举止经过技手段处理之后,变成了二进制的数字语言,这就为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提供了机会。

三、利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占据网络思想主导地位。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新阵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具有建设性的意义。所以,应该引导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吸取网络文化中的正能量和积极因素,摒弃垃圾文化。我国高等院校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应从网络文化抓起,在校园中掀起网络文化正能量的浪潮,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使健康的思想道德占据网络思想的主导地位。针对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的网络不文明行为,要对其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2.明确舆论导向。由于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激烈碰撞,文化的多样性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目标不明确与道德发展方向模糊。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的高等学府,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负责,要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例如,创建网上思想道德论坛,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进行自我教育的平台。

3.扩展道德教育空间。高等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工具扩展道德教育空间,强化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在网络和现实中构建双重的道德教育空间,对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其优点在于:(1)把传统道德教育融入网络道德建设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能力。(2)通过网络活动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3)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改善网络道德教育效果。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高等院校要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负责,要以开放式教育理念为基础,利用舆论导向,通过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办法,为大学生三观的树立指明方向,从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谢松辰.浅谈“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新西部(理论版),2015,14(13):133-79.

[2]李丽,唐琳,刘冬芳,孟维超.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4,29(13):226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第10篇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24-1.5

改革开放二十年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历程,主要有四条基本经验:

1.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为培养人才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育人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如果说,育人是学校的“骨”和“筋”,那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气”和“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2.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虚事实抓,虚功实做,软件硬抓,软硬兼施,才能发挥最大效益。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目标、内容、政策和载体由虚变实,体制、机制、队伍和投入由软变硬,才能真正做到软任务硬化,软意识强化,软指标量化,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建设。在思想建设上,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建设上,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在文化建设上,要始终突出思想教育的功能。

4.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宏观含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置身于日益丰富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背景下考察,社会急剧变革的大环境中分析,世界新科技革命大格局里研究。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自我封闭,不能自我循环。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态环境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个中心:以自我成材为中心,学生中出现了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习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但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材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与党的培养目标,与“四有”人才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两个矛盾:学生自我期望值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要求改革呼声很高,但一旦改革伤害切身利益,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娱乐设施的矛盾,由于教育投入不足,文化娱乐手段落后,许多学校周边文化是社会低俗文化(影视厅、歌舞厅),不能满足学生高品位的文化需求。

三个压力:学习、经济、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求知欲旺盛,对市场经济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反映敏感。经济压力,由于招生收费并轨,学校出现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其困生占5%。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家庭人均收入800元以下的;特困生是指每月伙食支出80元以下的。家庭经济能力脆弱,难以支撑学生完成学业。就业压力,人才招录和使用上某些不公平竞争,担心自身才能和发展前程会被无规则的选人用人机制断送。

四个转变:由关心西方思潮(包括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转变到关心中国的国情,从80年代的“西方热”转向90年代的东方文化热;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转变到比较求真务实;由关心国家、关心社会,逐渐转变到关心个人发展机遇,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由一味地追求出国留学,转变到国内寻求用才之地。

五个更多: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五个更多。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成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演变的评价,应着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和“四有”新人的培养。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种取向并存;从个体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就发展趋势而言,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强化,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大学生价值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势必走偏方向,酿成严重后果。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以下特点:兼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青年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主体性。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学生过分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埋没、被大材小用。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

青年学生对成材的设计是多视角、多方位的。

1.以学业为目标;2.以从事社会活动为目标;3.以出国、经商、赚钱为目标;4.对人生未来的发展没有正确目标。时代性。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的时代特征。不稳定性。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会因为听了一场英模报告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说明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矛盾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确立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我们要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注视新变化,研究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就教育对象讲,首要的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支柱。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高校必须把此项工作作为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重点工作和希望工程,作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与核心。不是一般任务,而是根本任务,不是武装一批大学生,而武装一代大学生。邓小平理论教育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一种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大局意识和世界眼光,用战略思维去分析和看待国际国内大环境。理论的魅力在于认识现实,理论的生命力在指导实践。理论学习能否深入,关键在于是否与实际相结合。邓小平理论学习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注重敬业精神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是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要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坐标、人生境界、人生道路这五个层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最近,刚刚结束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指出,能否进入大学应取决于本人的品行而不是优越的社会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学生做人的最重要基础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责任心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中华民族有着“仁义济世”、“敬业乐群”、“忠于职守”、“庄诚恭敬”的优良传统。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敬业精神正在失落。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21世纪人才素质研讨会,会议认为,21世纪人才要通过三级证书,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证书,提出没有事业心证书,学术性证书、职业性证书的潜能就难以发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博士在“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上指出,西方国家包括西方发达的国家搞市场经济也不是无限制扩大个人自由,相反,加大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美国把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作为21世纪道德教育的首位目标。国际上许多教育专家认为,现代教育思想核心,七十年代是学会生存,九十年代乃至21世纪初,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价值观教育思想内涵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正确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筑精神支柱。

上一篇:礼仪修养范文 下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