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修养范文

时间:2023-03-16 10:22:40

礼仪修养

礼仪修养范文第1篇

会议礼仪

会议,通常是指将特定范围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对某些专门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有时还需作出决定的一种社会活动的形式。在处理日常性行政事务时,各级政府部门往往召开各种会议。

不论是召集、组织会议,还是参加会议,为会议服务,基层公务员都有一些基本守则、规矩必须遵守。此类与会议相关的守则、规矩,就包括会议礼仪。会议礼仪的关键性内容有会务性工作、会场的排座、会风的端正等三项。

一、会务性工作

要求。凡此种种,均可称为会务工作。负责会务工作的基层公务员,在其具体工作之中,一定要遵守常规,讲究礼仪,细致严谨,作好准备。

(一)会议之前

在会议的种种组织工作中,以会前的组织工作最为关键。它在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不同的方面。

1.会议的筹备。举行任何会议,皆须先行确定其主题(包括会议名称)。这是会前有关领导集体已经确定了的。负责筹备会议的工作人员,则应围绕会议主题,将领导议定的会议的规模、时间、议程等组织落实。通常要组成专门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通知的拟发。按常规,举行正式会议均应提前向与会者下发会议通知。它是指由会议的主办单位发给所有与会单位或全体与会者的书面文件,同时还包括向有关单位或嘉宾发的邀请函件。基层公务员在这方面主要应做好两件事。

其一,拟好通知。会议通知一般应由标题、主题、会期、出席对象、报到时间、报到地点以及与会要求等七项要点组成。拟写通知时,应保证其完整而规范。

其二,及时送达。下发会议通知,应设法保证其及时送达,不得耽搁延误。

3.文件的起草。会议上所用的各种文件材料,一般应在会前准备妥当。需要认真准备的会议文件,主要有会议的议程、开幕词、闭幕词、主题报告、大会决议、典型材料、背景介绍等。有的文件应在与会者报到时就要下发。

4.常规性准备。负责会务工作时,往往有必要对一些会议所涉及的具体细节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其一,做好会场的布置。对于会议举行的场地要有所选择,对于会场的桌椅要根据需要作好安排,对于开会时所需的各种音响、照明、投影、摄像、摄影、录音、空调、通风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等,应提前进行调试检查。

其二,根据会议的规定,与外界搞好沟通。比如向有关新闻部门、公安保卫部门进行通报。

其三,会议用品的采办。有时,一些会议用品,如纸张、本册、笔具、文件夹、姓名卡、座位签以及饮料、声像用具,还需要补充、采购。

(二)会议期间

负责会议具体工作的基层公务员,一丝不苟地做好下列工作。

1.例行服务。会议举行期间,一般应安排专人在会场内外负责迎送、引导、陪同与会人员。对与会的贵宾以及老、弱、病、残、孕者,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往往还须进行重点照顾。对于与会者的正当要求,应有求必应。“”版权所有

2.会议签到。为掌握到会人数,严肃会议纪律,凡大型会议或重要会议,通常要求与会者在入场时签名报到。会议签到的通行方式有三:一是签名报到,二是交券报到,三是刷卡报到。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及时向会议的负责人进行通报。

3.餐饮安排。举行较长时间的会议,一般会为与会者安排会间的工作餐。与此同时,还应为与会者提供卫生可口的饮料。会上所提供的饮料,最好便于与会者自助饮用,不提倡为其频频斟茶续水。那样做往往既不卫生、安全,又有可能妨碍对方。如果必要,还应为外来的与会者在住宿、交通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符合规定的方便条件。

4.现场记录。凡重要的会议,均应进行现场记录,其具体方式有笔记、打印、录入、录音、录像等。可单用某一种,也可交叉使用。

负责手写笔记会议记录时,对会议名称、出席人数、时间地点、发言内容、讨论事项、临时动议、表决选举等基本内容要力求做到完整、准确、清晰。

5.编写简报。有些重要会议,往往在会议期间要编写会议简报。编写会议简报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简。快,是要求其讲究时效;准,是要求其准确无误;简,则是要求文字精炼。

(三)会议之后

会议结束,应做好必要的后续性工作,以便使之有始有终。后续性工作大致包括三项:

1.形成文件。这些文件包括会议决议、会议纪要等。一般要求尽快形成,会议一结束就要下发或公布。

2.处理材料。根据工作需要与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在会议结束后应对与其有关的一切图文、声像材料进行细致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整理会议的材料时,应遵守规定与惯例,应该汇总的材料,一定要认真汇总;应该存档的材料,要一律归档;应该回收的材料,一定要如数收回;应该销毁的材料,则一定要仔细销毁。

3.协助返程。大型会议结束后,其主办单位一般应为外来的与会者提供一切返程的便利。若有必要,应主动为对方联络、提供交通工具,或是替对方订购、确认返程的机票、船票、车票。当团队与会者或与会的特殊人士离开本地时,还可安排专人为其送行,并帮助其托运行李。

二、会场的排座

举行正式会议时,通常应事先排定与会者,尤其是其中重要身份者的具体座次。越是重要的会议,它的座次排定往往就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有关会场排座的礼仪规范,基层公务员不但需要有所了解,而且必须认真遵守。在实际操办会议时,由于会议的具体规模多有不同,因此其具体的座次排定便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小型会议

小型会议,一般指参加者较少、规模不大的会议。它的主要特征,是全体与会者均应排座,不设立专用的主席台。小型会议的排座,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形式。

1.自由择座。它的基本做法,是不排定固定的具体座次,而由全体与会者完全自由地选择座位就座。

2.面门设座。它一般以面对会议室正门之位为会议主席之座。其他的与会者可在其两侧自左而右地依次就座。

3.依景设座。所谓依景设座,是指会议主席的具置,不必面对会议室正门,而是应当背依会议室之内的主要景致之所在,如字画、讲台等。其他与会者的排座,则略同于前者。

(二)大型会议

大型会议,一般是指与会者众多、规模较大的会议。它的最大特点,是会场上应分设主席台与群众席。前者必须认真排座,后者的座次则可排可不排。

1.主席台排座。大型会场的主席台,一般应面对会场主入口。在主席台上的就座之人,通常应当与在群众席上的就座之人呈面对面之势。在其每一名成员面前的桌上,均应放置双向的桌签。

主席台排座,具体又可分作主席团排座、主持人座席、发言者席位等三个不同方面的问题。

其一,主席团排座。主席团,在此是指在主席台上正式就座的全体人员。国内目前排定主席团位次的基本规则有三:一是前排高于后排,二是中央高于两侧,三是左侧高于右侧。具体来讲,主席团的排座又有单数与双数的区分。

其二,主持人座席。会议主持人,又称大会主席。其具置之所在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居于前排正中央;二是居于前排的两侧;三是按其具体身份排座,但不宜令其就座于后排。

其三,发言者席位。发言者席位,又叫做发言席。在正式会议上,发言者发言时不宜就座于原处发言。发言席的常规位置有二:一是主席团的正前方,二是主席台的右前方。

2.群众席排座。在大型会议上,主席台之下的一切座席均称为群众席。群众席的具体排座方式有二。

其一,自由式择座。即不进行统一安排,而由大家各自择位而坐。

其二,按单位就座。它指的是与会者在群众席上按单位、部门或者地位、行业就座。它的具体依据,既可以是与会单位、部门的汉字笔划的多少、汉语拼音字母的前后,也可以是其平时约定俗成序列。按单位就座时,若分为前排后排,一般以前排为高,以后排为低;若分为不同楼层,则楼层越高,排序便越低。

在同一楼层排座时,又有两种普遍通行的方式:一是以面对主席台为基准,自前往后进行横排,二是以面对主席台为基准,自左而右进行竖排。

三、会风的端正

端正会风,基层公务员也应尽到自己的责任。

(一)改进会风

端正会风,一般应从改进会风做起。“”版权所有

1.反对形式主义。开会绝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将会议的大小、次数的多少等同于自己的政绩。要提倡少开会、开小会,不开可有可无的会。

2.严格控制会议。从根本上来讲,应在总体上改进会议形式、提高会议质量的同时,从总量上对会议加以严格而具体的控制。标准要清,执行要严,检查要细,处罚要重,重在形成制度。

3.禁止铺张浪费。对于开会讲排场、铺张浪费、假公济私者,尤其是借开会之机大吃大喝、滥发礼品、公费旅游者,则应依照党纪、政纪乃至法律,从严查处。

(二)提高效率

提高会议效率,意即召开会议时,应努力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力争取得较为圆满的成果。一般认为,提高会议效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四条:

1.集中主题。一次会议,最好选定一个单一而明确的主题。万一有必要同时安排多项重要内容,也应力求有主有次,主题鲜明。

2.改进形式。允许开会的具体形式灵活多样,重在看其有无收效,能否解决问题。提倡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举行会议。

3.压缩内容。应删除一切可有可无的会议内容。一般性质的内容,可采用书面材料。尽量避免领导人“陪会”。

4.限定时间。对于会议的起止时间、休息时间、发言时间、讨论时间,应有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力戒拖沓。

(三)严守会纪

出席会议时,每一位基层公务员均应严守会议纪律,以“从我做起”来切实端正会风。

1.遵守时间。参加会议时,一定要严格地、自觉地遵守有关会议时间的具体规定。

其一,准时到会,不得无故迟到、缺席。其二,正点开会。规定的开会时间一到,即应准点开会。其三,限时发言。不仅要限定发言人数,还应规定其所用时间的长短。其四,到点散会。规定的会议结束时间一到,如没有特殊原因,即应宣布散会。

2.维持秩序。在会议举行期间,基层公务员应自觉地维护会场的正常秩序,确保其顺利进行。

其一,各就各位。出席正式会议时,应在指定之处就座。未获许可时,不要自由择座,争座抢座;不得东游西逛,中途退场。

其二,保持安静。会场的安静,是会议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除正常的鼓掌发言外,严禁出现任何噪音。

其三,遵守规定。对有关禁止录音、录像、拍照、吸烟以及使用移动电话等会议的具体规定,应认真予以遵守。

3.专心听讲。参加会议时,基层公务员应认真而专注地听取一切发言。

其一,一心一意。当他人发言时,不允许心不在焉,更不得公然忙于他事。

礼仪修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礼仪修养 人格品质 个人礼仪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2

个人礼仪从表象上来看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个体的行为的礼仪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涉及到礼仪的具体规定,从深层来看则是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其核心是律己敬人,表里如一。修养即修身养性,“修身”就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不断改变自身,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养性”就是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教育、发展和提高。个人礼仪修养的结果在于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使交往活动中对于礼仪原则和规范的遵从变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形成一种持之以恒的风格。这种教育和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要求人们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自觉培养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最终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

1 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

个人礼仪在个人整体形象塑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传达出最直接最生动的第一信息,反映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人形象的美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形于外,慧于中”。“形于外”是指一个人音容笑貌等外观气质特征。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出席各种场合,扮演各种角色。当一个人以某种特定角色出现时,在仪容仪表方面就要符合社会对这个角色所规定的要求。“慧于中”指的是一个人的容貌美,不仅仅是指标致的五官,而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的神情、气质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一个人的外表包装是简单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养和内心世界却是复杂、深刻和全面的。外在美只有与内在美达到和谐统一,神情才会超凡脱俗,“慧于中”才能“秀于外”,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情操、智慧、理想等内在美作为基础,那么再好的先天条件,再精心的打扮也只能是一种肤浅的美。所以一个人在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修饰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自己内在素质的培养。

首先,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对于个人礼仪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其次,个人礼仪必须以尊敬他人为原则。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各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再次,个人礼仪必须以长远为方针。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活动中,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整体形象,无论是仪容、服饰,还是言谈、举止,都应该在礼规的指导下,一以贯之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2 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

人必须要在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并得到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评价和认可,以满足于个人的精神需要。一般来说,当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时,他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在社会发展竞争中,如果个人智力水平相当,那么个人成功起决定性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其中,个人品行修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塑造自身形象是个人成才、发展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个人礼仪是以培养个人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为目标的,它要求人们遵循社会和谐的原则、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标准行动,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

社会规范作为联结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媒介因素之一,像棱镜一样折射着社会对个人的一切影响,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因为,规范来源于人们的行为实践,是对人们行为一种指导,社会规范在社会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通过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而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社会规范主要表现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人们内心的信念而产生的自觉行为规范。礼仪属于非法律规范,是一种道德规范,如违反礼仪规范,只构成失礼,不构成犯罪,而失礼本身一般不会引起责任,只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所以,遵循礼仪规范,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过程,它需要努力调控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将礼仪规范化转化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少不了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这种克制和约束自体现为严格按照一定的个人礼仪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我国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概而言之就是要“立于礼”。洛克指出:“礼仪的目的与作用使得本来的玩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转自李鸿军《交际礼仪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8次印刷)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往往在一举手、一投足间若失了分寸,就会引起别人的不快乐和不舒服。因此,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要坚持“宁可让人待己不公,也不可自己非礼他人”的美德(美国作家爱默生语)。

在人的一生中,会面对形形的问题,处理多种多样的矛盾。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使人生更为成功,就应遵循一定的个人礼仪规范。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生活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门较强的艺术。要做到对所有的人都采取礼遇的态度,对于别人的失误或习惯、个性上的弱点应宽容对待,做到体谅、宽宏、尊重。应该避免以为已之所好人亦爱之,以为已所恶人亦厌之,有意无意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与人交往应遵循以诚相待的准则,应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即不离、信守诺言、待人以诚、宽容大度。要善于与人沟通,不能只从自己单方面的动机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应遵从一定的礼仪规范,达到双方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效果。要牢记人际感情能否沟通,关键取决于人的言谈举止。适度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礼貌和风度能使交往双方感到轻松愉快,否则只会令人尴尬和反感。在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的过程中,训练行为与情绪的控制能力,保持优美高雅的言谈举止,养成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是非常重要。

3 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

良好的礼仪体现的是一种修养。日本学者松平靖彦说过:“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规范……礼仪本身包含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们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备这种应有的道德观念,正确的礼仪才得以确立”[1]。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具有良好的修养时,往往会从他的礼仪行为上去加以检验。个人礼仪要求人们待人文明,举止有礼,与人为善,这些都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加强个人礼仪修养,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

首先,要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所谓“安分守己”,就是在公共场所依照公共生活要求而行事,把自己只当作普通的一员,守住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从而使每个人得以顺利进行公共活动。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他的“分”,只要社会有分工就存在每个人的“分”。从社会公德的意义上说,“安分守己”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与他人共同遵守公共规则,必须洁身自好、不特立人群、不妨碍他人,保证公共生活持续、平稳地继续。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是社会公德对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要求。个人礼仪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要言谈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等等都是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的行为体现。

其次,要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个人行为和活动必须自觉维护公共道德要求。凡是有公共生活的地方,必有相应的公共秩序与规则。公共场所是人们相互交往、沟通、存续的载体,每个人都要借助公共活动完成他的各种社会需求。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遵守共同规则,公共秩序才能井然有序。所以,社会公德要求人们的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行为举止要有较高的律己自控能力,以维护正常的井然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个人礼仪规范是“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的具体行为体现,是社会公德的具体践行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就是遵循于社会公德。

再次,要友善待人,促进相互沟通。友善待人是一种待人的态度。待人要与人为善,与人交往要有情谊,极力促成互助、互谅的社会氛围。个人礼仪要求个人出现在公共场所时,必须衣着整齐、仪态大方、举止庄重、行为检点,待人谦和、谈吐文雅。我国传统礼仪特别强调儒家的“谦敬”之德,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待人处世的道德要求。礼仪是为了使得社会生活有序、和谐,为了协调人际关系。如果破坏了这种有序、和谐,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或破裂,就是违反了礼仪规范,也是不道德的。“谦敬”是礼仪的原则,是礼仪的精神内涵和心理基础。个人礼仪与“谦敬”之道要求是一致的,它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所以说,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可以为品质增色。

参考文献

礼仪修养范文第3篇

理解宽容:理解是情感交流的基础,也是成功的交际和建立友谊的桥梁。理解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主要方面有:理解别人的需要和行为习惯;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理解别人的立场观点砌态度;甚至理解自己所不喜欢的人的言行。理解往往是朋友之间珍贵的帮助和支持,生活中、工作上有人和自己看法不一致,或者伤了你的面子、侵犯了你的利益。只要无碍大凤都要适当地给予容、解。当然宽容不是纵容、不是放弃原则立场的姑息迁就,也不是仙老好人。对于邪恶行为及居心叵恻的不良行为,决不能采取回避或逃避的态度,否则的话就丧失了你应有的品德和人格。容忍:待人不可苛求,要常常宽恕别人无心的过失。尤其是不可吹毛求疵,要多为他人设想。

和善亲切:对人要和善亲切,彬彬有礼,不冷淡,不粗野,不放荡,更不可有恶行的表现,从内心去爱去关心去帮助别人。要仁慈温柔,不单对自己的家人要有爱心,就是对别人也应有"爱人知己"的精神。温柔并非女性所独有的重要德性。它不是懦弱或毫无主张,任人摆布;而是对别人不急躁、不粗鲁、不固执。对人是平和的,处事是安详的。

诚信守约:讲信用,无信则不立,无信则无德,无信则不肖。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靠的是信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内存的多样化,这就需要增强时间观念。参加各种活动要守时,迟到不论什么原因都是失札的。不能如约要事先通知,让人久候是对朋友的怠慢,但过早到也不好。无故失约、失信,会使你的形象在人的心目中黯然失色。对别人的要求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给以答复,切不可妄开空头支票。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对朋友应做到互尊互助,多给一些帮助。朋友相处要坚持原则,发现朋友的错误应晓以大义,辨明是非,不搞帮派和哥们儿义气。

谦虚随和: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总是受人欢迎的良好态度,社交场上任何自傲情绪的流露都会成为你通向成功之路上的障碍。社交场中切记不可因曾帮助过他人而肉我夸枕特别是对方或对方的至亲好友在场时;不因自己比他人多一点知识或一技之长而津津乐道:不因自认为比别人强而以比别人高一头的姿态出现,这样会性别人”退避三舍。

礼仪修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交礼仪;行为规范;关系;大学生

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我们都知道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古国,一直以来文明礼貌传统代代相传,因此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千百年来中国璀璨多样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仪体系。

当今,在各种信息文化竞相绽放的环境下,礼仪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而能够娴熟灵活地掌握礼仪技巧并且得心应手地运用礼仪知识则会对一个人的成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谓礼仪就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它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1]。社交礼仪是礼仪修养中的一种。

社交礼仪即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2]。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还可以顺利进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而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和朋友、同学、老师们相互交流也是一种社会交往。

社交礼仪的意义主要有四点:

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即社交礼仪是一种约束与规范人的行为举止的法则。每个人做事的方法方式各有不同,同样一件事业会因人们的不同处理方法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进老师办公室,应该先敲门,得到允许再进入,而不是直接开门进去,这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这种行为就是一种社交礼仪。而社交礼仪的遵守就要依靠我们每个人自觉地约束与规范,即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

二、社交礼仪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这是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精神需求,在社交礼仪中如果我们自身做到了对他人足够的尊重,那么,在给他人带来愉悦和满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对自己的发展也会有好处。

三、社交礼仪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这是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循社交礼仪,以为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难以想象。如果我们能够自觉遵守社交礼仪,主动约束自我行为规范,那么我们的社会才会是如今的这样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四、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中遵守。这是它的履行范围。虽说社交礼仪很重要,但它一定适用于一定的范围,而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将无法适用。比如在家里穿拖鞋,而在公众场合穿拖鞋就显得失礼了。因此,运用社交礼仪一定要分场合分地点,要灵活运用。

社交礼仪的主要目的有四点:

一、交流信息。交流信息即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以方便我们这样或那样的需要。然而,仅凭我们个人直接获取我们所需的一手信息资源是很繁杂的,也是无法实现的。这时,人际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日常生活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某一天要停水停电,相关单位是不会直接告诉你的,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楼道里的通知或是其他人那里得知这一消息的,我们会提前接一些水,准备好手电筒或蜡烛以备停水停电,这样就避免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措手不及。

二、增进感情。社会交往是一个人与人相互沟通的过程,它是双向的,需要双方都投入其中,因此在社交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会为我们的友谊和感情带来收获。比如经常与朋友一起休闲娱乐则会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相处更加融洽。

三、建立关系。社交在彼此熟悉的人中会增进感情,而在陌生人之间,很多时候则会促使彼此之间建立关系。比如在很多情况下会建立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而当关系建立,我们则要注意跟进关系,加强联系,以免忘记,以致淡化关系,失去联系。

四、充实自我。在与不同人群、不同的社会环境接触的时候,会丰富我们不同方面的经验,从而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与人生情感。

下面介绍几个社交礼仪的具体相关礼仪:

一、 握手礼

握手礼是在一切交际场合使用最频繁,适用范围最广泛的见面致意礼节。它表示致意、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等多种含义。有时候握手往往比语言更具有亲和力,更充满情感。

握手礼的场合:迎送客人、拜访告辞、久别重逢、初次见面等。

握手礼的规则:行握手礼是存在先后次序,其次序主要根据握手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条件来确定。通常是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级、晚辈、男士、客人应先问候,在对方伸出手后再伸手同他握手,如果两个人身份、年龄、职务等相仿时,先伸手为礼貌。如果男女初次见面,双方可以不握手,互相致点头礼即可。如果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后次序,先伸出了手,那么另一方应立即回握,以免尴尬。

握手礼的正确姿势:握手时双方相距约一步,上身稍前侧,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持续二至三秒,力量适中,注视对方,微笑或用简单的语言致意或寒暄。

二、 鞠躬礼

鞠躬礼是一种人们用来表示对别人的恭敬的致意礼节。

鞠躬礼的场合:庄严或喜庆的仪式、演讲、演员谢幕等。

鞠躬礼的方式:一鞠躬,行礼时身体上部向前倾斜15―20度,随即恢复状态,只做一次;三鞠躬,行礼时身体上部向下弯约90度,然后恢复原样,如此连续三次。

鞠躬礼的正确姿势:行礼者和受礼者互相注目,不得斜视和环视,行礼时不可戴帽,脱帽所用之手应与行礼之边相反,行礼者在距受礼者两米左右进行。行礼时,以腰部为轴,头、肩、上身顺势向前倾约20度至90度,双手应在上身前倾时自然下垂放两侧,也可交叉相握放在体前,面带微笑,目光下垂[3]。

三、 介绍

介绍时社交场合中互相了解的基本方法。通过介绍,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交流,更好地深入了解彼此。

自我介绍:时间应选在对方有时间、心情好、有认识你的兴趣的时候。态度要亲切、友好、自信。内容包括姓名的全称、供职单位、负担的工作。

礼仪就仿佛一张人际交往的明信片。尤其是社会交往,它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因此礼仪又是一张我们人生的通行证,它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从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与人生。在这个发展迅速,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中,社交礼仪无疑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对我们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有利于我们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形成和谐美好的氛围,从而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我们大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触,锻炼心智,增强心理承受力。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礼仪修养,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自身的气质,更好地为他人所接受所喜欢,从而塑造更好的自我,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辽宁;沈阳;110034)

参考文献:

[1] 黄菊良:《大学生礼仪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华,邓自新:《现代社交礼仪》,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礼仪修养范文第5篇

通常是指将特定范围的人员召集在一起,会议。对某些专门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有时还需作出决定的一种社会活动的形式。处置日常性行政事务时,各级政府部门往往召开各种会议。

一、会务性工作

要求。凡此种种,均可称为会务工作。负责会务工作的基层公务员,在其具体工作之中,一定要遵守常规,讲究礼仪,细致严谨,作好准备。

(一)会议之前

在会议的种种组织工作中,以会前的组织工作最为关键。它在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不同的方面。

1.会议的筹备。举行任何会议,皆须先行确定其主题(包括会议名称)。这是会前有关领导集体已经确定了的。负责筹备会议的工作人员,则应围绕会议主题,将领导议定的会议的规模、时间、议程等组织落实。通常要组成专门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通知的拟发。按常规,举行正式会议均应提前向与会者下发会议通知。它是指由会议的主办单位发给所有与会单位或全体与会者的书面文件,同时还包括向有关单位或嘉宾发的邀请函件。基层公务员在这方面主要应做好两件事。

其一,拟好通知。会议通知一般应由标题、主题、会期、出席对象、报到时间、报到地点以及与会要求等七项要点组成。拟写通知时,应保证其完整而规范。

其二,及时送达。下发会议通知,应设法保证其及时送达,不得耽搁延误。

3.文件的起草。会议上所用的各种文件材料,一般应在会前准备妥当。需要认真准备的会议文件,主要有会议的议程、开幕词、闭幕词、主题报告、大会决议、典型材料、背景介绍等。有的文件应在与会者报到时就要下发。

4.常规性准备。负责会务工作时,往往有必要对一些会议所涉及的具体细节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其一,做好会场的布置。对于会议举行的场地要有所选择,对于会场的桌椅要根据需要作好安排,对于开会时所需的各种音响、照明、投影、摄像、摄影、录音、空调、通风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等,应提前进行调试检查。

其二,根据会议的规定,与外界搞好沟通。比如向有关新闻部门、公安保卫部门进行通报。

其三,会议用品的采办。有时,一些会议用品,如纸张、本册、笔具、文件夹、姓名卡、座位签以及饮料、声像用具,还需要补充、采购。

(二)会议期间

负责会议具体工作的基层公务员,一丝不苟地做好下列工作。

1.例行服务。会议举行期间,一般应安排专人在会场内外负责迎送、引导、陪同与会人员。对与会的贵宾以及老、弱、病、残、孕者,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往往还须进行重点照顾。对于与会者的正当要求,应有求必应。

2.会议签到。为掌握到会人数,严肃会议纪律,凡大型会议或重要会议,通常要求与会者在入场时签名报到。会议签到的通行方式有三:一是签名报到,二是交券报到,三是刷卡报到。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及时向会议的负责人进行通报。

3.餐饮安排。举行较长时间的会议,一般会为与会者安排会间的工作餐。与此同时,还应为与会者提供卫生可口的饮料。会上所提供的饮料,最好便于与会者自助饮用,不提倡为其频频斟茶续水。那样做往往既不卫生、安全,又有可能妨碍对方。如果必要,还应为外来的与会者在住宿、交通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符合规定的方便条件。

4.现场记录。凡重要的会议,均应进行现场记录,其具体方式有笔记、打印、录入、录音、录像等。可单用某一种,也可交叉使用。

负责手写笔记会议记录时,对会议名称、出席人数、时间地点、发言内容、讨论事项、临时动议、表决选举等基本内容要力求做到完整、准确、清晰。

5.编写简报。有些重要会议,往往在会议期间要编写会议简报。编写会议简报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简。快,是要求其讲究时效;准,是要求其准确无误;简,则是要求文字精炼。

(三)会议之后

会议结束,应做好必要的后续性工作,以便使之有始有终。后续性工作大致包括三项:

1.形成文件。这些文件包括会议决议、会议纪要等。一般要求尽快形成,会议一结束就要下发或公布。

2.处理材料。根据工作需要与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在会议结束后应对与其有关的一切图文、声像材料进行细致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整理会议的材料时,应遵守规定与惯例,应该汇总的材料,一定要认真汇总;应该存档的材料,要一律归档;应该回收的材料,一定要如数收回;应该销毁的材料,则一定要仔细销毁。

3.协助返程。大型会议结束后,其主办单位一般应为外来的与会者提供一切返程的便利。若有必要,应主动为对方联络、提供交通工具,或是替对方订购、确认返程的机票、船票、车票。当团队与会者或与会的特殊人士离开本地时,还可安排专人为其送行,并帮助其托运行李。

二、会场的排座

举行正式会议时,通常应事先排定与会者,尤其是其中重要身份者的具体座次。越是重要的会议,它的座次排定往往就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有关会场排座的礼仪规范,基层公务员不但需要有所了解,而且必须认真遵守。在实际操办会议时,由于会议的具体规模多有不同,因此其具体的座次排定便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小型会议

小型会议,一般指参加者较少、规模不大的会议。它的主要特征,是全体与会者均应排座,不设立专用的主席台。小型会议的排座,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形式。

1.自由择座。它的基本做法,是不排定固定的具体座次,而由全体与会者完全自由地选择座位就座。

2.面门设座。它一般以面对会议室正门之位为会议主席之座。其他的与会者可在其两侧自左而右地依次就座。

3.依景设座。所谓依景设座,是指会议主席的具置,不必面对会议室正门,而是应当背依会议室之内的主要景致之所在,如字画、讲台等。其他与会者的排座,则略同于前者。

(二)大型会议

大型会议,一般是指与会者众多、规模较大的会议。它的最大特点,是会场上应分设主席台与群众席。前者必须认真排座,后者的座次则可排可不排。

1.主席台排座。大型会场的主席台,一般应面对会场主入口。在主席台上的就座之人,通常应当与在群众席上的就座之人呈面对面之势。在其每一名成员面前的桌上,均应放置双向的桌签。

主席台排座,具体又可分作主席团排座、主持人座席、发言者席位等三个不同方面的问题。

其一,主席团排座。主席团,在此是指在主席台上正式就座的全体人员。国内目前排定主席团位次的基本规则有三:一是前排高于后排,二是中央高于两侧,三是左侧高于右侧。具体来讲,主席团的排座又有单数与双数的区分。

其二,主持人座席。会议主持人,又称大会主席。其具置之所在有三种方式可供选

择:一是居于前排正中央;二是居于前排的两侧;三是按其具体身份排座,但不宜令其就座于后排。

其三,发言者席位。发言者席位,又叫做发言席。在正式会议上,发言者发言时不宜就座于原处发言。发言席的常规位置有二:一是主席团的正前方,二是主席台的右前方。

2.群众席排座。在大型会议上,主席台之下的一切座席均称为群众席。群众席的具体排座方式有二。

其一,自由式择座。即不进行统一安排,而由大家各自择位而坐。

其二,按单位就座。它指的是与会者在群众席上按单位、部门或者地位、行业就座。它的具体依据,既可以是与会单位、部门的汉字笔划的多少、汉语拼音字母的前后,也可以是其平时约定俗成序列。按单位就座时,若分为前排后排,一般以前排为高,以后排为低;若分为不同楼层,则楼层越高,排序便越低。

在同一楼层排座时,又有两种普遍通行的方式:一是以面对主席台为基准,自前往后进行横排,二是以面对主席台为基准,自左而右进行竖排。

三、会风的端正

端正会风,基层公务员也应尽到自己的责任。

(一)改进会风

端正会风,一般应从改进会风做起。

1.反对形式主义。开会绝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将会议的大小、次数的多少等同于自己的政绩。要提倡少开会、开小会,不开可有可无的会。

2.严格控制会议。从根本上来讲,应在总体上改进会议形式、提高会议质量的同时,从总量上对会议加以严格而具体的控制。标准要清,执行要严,检查要细,处罚要重,重在形成制度。

3.禁止铺张浪费。对于开会讲排场、铺张浪费、假公济私者,尤其是借开会之机大吃大喝、滥发礼品、公费旅游者,则应依照党纪、政纪乃至法律,从严查处。

(二)提高效率

提高会议效率,意即召开会议时,应努力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力争取得较为圆满的成果。一般认为,提高会议效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四条:

1.集中主题。一次会议,最好选定一个单一而明确的主题。万一有必要同时安排多项重要内容,也应力求有主有次,主题鲜明。

2.改进形式。允许开会的具体形式灵活多样,重在看其有无收效,能否解决问题。提倡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举行会议。

3.压缩内容。应删除一切可有可无的会议内容。一般性质的内容,可采用书面材料。尽量避免领导人“陪会”。

4.限定时间。对于会议的起止时间、休息时间、发言时间、讨论时间,应有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力戒拖沓。

(三)严守会纪

出席会议时,每一位基层公务员均应严守会议纪律,以“从我做起”来切实端正会风。

1.遵守时间。参加会议时,一定要严格地、自觉地遵守有关会议时间的具体规定。

其一,准时到会,不得无故迟到、缺席。其二,正点开会。规定的开会时间一到,即应准点开会。其三,限时发言。不仅要限定发言人数,还应规定其所用时间的长短。其四,到点散会。规定的会议结束时间一到,如没有特殊原因,即应宣布散会。

2.维持秩序。在会议举行期间,基层公务员应自觉地维护会场的正常秩序,确保其顺利进行。

其一,各就各位。出席正式会议时,应在指定之处就座。未获许可时,不要自由择座,争座抢座;不得东游西逛,中途退场。

其二,保持安静。会场的安静,是会议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除正常的鼓掌发言外,严禁出现任何噪音。

其三,遵守规定。对有关禁止录音、录像、拍照、吸烟以及使用移动电话等会议的具体规定,应认真予以遵守。

3.专心听讲。参加会议时,基层公务员应认真而专注地听取一切发言。

其一,一心一意。当他人发言时,不允许心不在焉,更不得公然忙于他事。

礼仪修养范文第6篇

会议礼仪

会议,通常是指将特定范围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对某些专门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有时还需作出决定的一种社会活动的形式。在处理日常性行政事务时,各级政府部门往往召开各种会议。

不论是召集、组织会议,还是参加会议,为会议服务,基层公务员都有一些基本守则、规矩必须遵守。此类与会议相关的守则、规矩,就包括会议礼仪。会议礼仪的关键性内容有会务性工作、会场的排座、会风的端正等三项。

一、会务性工作

但凡正规的会议,均须进行缜密而细致的组织工作。具体而言,会议的组织工作,在其进行前、进行时与进行后又各有不同的要求。凡此种种,均可称为会务工作。负责会务工作的基层公务员,在其具体工作之中,一定要遵守常规,讲究礼仪,细致严谨,作好准备。

(一)会议之前

在会议的种种组织工作中,以会前的组织工作最为关键。它在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不同的方面。

1.会议的筹备。举行任何会议,皆须先行确定其主题(包括会议名称)。这是会前有关领导集体已经确定了的。负责筹备会议的工作人员,则应围绕会议主题,将领导议定的会议的规模、时间、议程等组织落实。通常要组成专门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通知的拟发。按常规,举行正式会议均应提前向与会者下发会议通知。它是指由会议的主办单位发给所有与会单位或全体与会者的书面文件,同时还包括向有关单位或嘉宾发的邀请函件。基层公务员在这方面主要应做好两件事。

其一,拟好通知。会议通知一般应由标题、主题、会期、出席对象、报到时间、报到地点以及与会要求等七项要点组成。拟写通知时,应保证其完整而规范。

其二,及时送达。下发会议通知,应设法保证其及时送达,不得耽搁延误。

3.文件的起草。会议上所用的各种文件材料,一般应在会前准备妥当。需要认真准备的会议文件,主要有会议的议程、开幕词、闭幕词、主题报告、大会决议、典型材料、背景介绍等。有的文件应在与会者报到时就要下发。

4.常规性准备。负责会务工作时,往往有必要对一些会议所涉及的具体细节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其一,做好会场的布置。对于会议举行的场地要有所选择,对于会场的桌椅要根据需要作好安排,对于开会时所需的各种音响、照明、投影、摄像、摄影、录音、空调、通风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等,应提前进行调试检查。

其二,根据会议的规定,与外界搞好沟通。比如向有关新闻部门、公安保卫部门进行通报。

其三,会议用品的采办。有时,一些会议用品,如纸张、本册、笔具、文件夹、姓名卡、座位签以及饮料、声像用具,还需要补充、采购。

(二)会议期间

负责会议具体工作的基层公务员,一丝不苟地做好下列工作。

1.例行服务。会议举行期间,一般应安排专人在会场内外负责迎送、引导、陪同与会人员。对与会的贵宾以及老、弱、病、残、孕者,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往往还须进行重点照顾。对于与会者的正当要求,应有求必应。

2.会议签到。为掌握到会人数,严肃会议纪律,凡大型会议或重要会议,通常要求与会者在入场时签名报到。会议签到的通行方式有三:一是签名报到,二是交券报到,三是刷卡报到。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及时向会议的负责人进行通报。

3.餐饮安排。举行较长时间的会议,一般会为与会者安排会间的工作餐。与此同时,还应为与会者提供卫生可口的饮料。会上所提供的饮料,最好便于与会者自助饮用,不提倡为其频频斟茶续水。那样做往往既不卫生、安全,又有可能妨碍对方。如果必要,还应为外来的与会者在住宿、交通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符合规定的方便条件。

4.现场记录。凡重要的会议,均应进行现场记录,其具体方式有笔记、打印、录入、录音、录像等。可单用某一种,也可交叉使用。

负责手写笔记会议记录时,对会议名称、出席人数、时间地点、发言内容、讨论事项、临时动议、表决选举等基本内容要力求做到完整、准确、清晰。

礼仪修养范文第7篇

(三)会议之后

会议结束,应做好必要的后续性工作,以便使之有始有终。后续性工作大致包括三项:

1.形成文件。这些文件包括会议决议、会议纪要等。一般要求尽快形成,会议一结束就要下发或公布。

2.处理材料。根据工作需要与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在会议结束后应对与其有关的一切图文、声像材料进行细致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整理会议的材料时,应遵守规定与惯例,应该汇总的材料,一定要认真汇总;应该存档的材料,要一律归档;应该回收的材料,一定要如数收回;应该销毁的材料,则一定要仔细销毁。

3.协助返程。大型会议结束后,其主办单位一般应为外来的与会者提供一切返程的便利。若有必要,应主动为对方联络、提供交通工具,或是替对方订购、确认返程的机票、船票、车票。当团队与会者或与会的特殊人士离开本地时,还可安排专人为其送行,并帮助其托运行李。

二、会场的排座

举行正式会议时,通常应事先排定与会者,尤其是其中重要身份者的具体座次。越是重要的会议,它的座次排定往往就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有关会场排座的礼仪规范,基层公务员不但需要有所了解,而且必须认真遵守。在实际操办会议时,由于会议的具体规模多有不同,因此其具体的座次排定便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小型会议

小型会议,一般指参加者较少、规模不大的会议。它的主要特征,是全体与会者均应排座,不设立专用的主席台。小型会议的排座,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形式。

1.自由择座。它的基本做法,是不排定固定的具体座次,而由全体与会者完全自由地选择座位就座。

2.面门设座。它一般以面对会议室正门之位为会议主席之座。其他的与会者可在其两侧自左而右地依次就座

3.依景设座。所谓依景设座,是指会议主席的具置,不必面对会议室正门,而是应当背依会议室之内的主要景致之所在,如字画、讲台等。其他与会者的排座,则略同于前者。

(二)大型会议

大型会议,一般是指与会者众多、规模较大的会议。它的最大特点,是会场上应分设主席台与群众席。前者必须认真排座,后者的座次则可排可不排。

1.主席台排座。大型会场的主席台,一般应面对会场主入口。在主席台上的就座之人,通常应当与在群众席上的就座之人呈面对面之势。在其每一名成员面前的桌上,均应放置双向的桌签。

主席台排座,具体又可分作主席团排座、主持人座席、发言者席位等三个不同方面的问题。

其一,主席团排座。主席团,在此是指在主席台上正式就座的全体人员。国内目前排定主席团位次的基本规则有三:一是前排高于后排,二是中央高于两侧,三是左侧高于右侧。具体来讲,主席团的排座又有单

其二,主持人座席。会议主持人,又称大会主席。其具置之所在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居于前排正中央;二是居于前排的两侧;三是按其具体身份排座,但不宜令其就座于后排。

其三,发言者席位。发言者席位,又叫做发言席。在正式会议上,发言者发言时不宜就座于原处发言。发言席的常规位置有二:一是主席团的正前方(见图十九),二是主席台的右前方(见图二十)。

2.群众席排座。在大型会议上,主席台之下的一切座席均称为群众席。群众席的具体排座方式有二。

其一,自由式择座。即不进行统一安排,而由大家各自择位而坐。

其二,按单位就座。它指的是与会者在群众席上按单位、部门或者地位、行业就座。它的具体依据,既可以是与会单位、部门的汉字笔划的多少、汉语拼音字母的前后,也可以是其平时约定俗成序列。按单位就座时,若分为前排后排,一般以前排为高,以后排为低;若分为不同楼层,则楼层越高,排序便越低。

礼仪修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礼仪 秘书规范 修养

引言

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其职责之一是为领导服务。要想把秘书工作做好,除了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品德修养外,还要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由于秘书这个职业要求和不同人打交道,做秘书就必须要懂礼仪方面的知识,这是当秘书的基本素质之一。

1.秘书礼仪概述

礼仪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为目的形成的、被人们所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仪式和礼节两方面的内容。礼仪有社会历史性、交往规范性、继承发展性、复杂多样性等特点。

秘书礼仪就是秘书工作人员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和准则,是秘书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秘书应有的基本素质。秘书礼仪的功能有:规范社交行为,塑造良好的形象,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工作绩效。秘书礼仪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平等原则;二是尊重原则;三是真诚原则;四是灵活原则。

2.秘书礼仪规范

2.1 秘书的仪表

仪表的礼仪很重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三秒钟”就可以给人一个印象,因此秘书的整体素质修养、性格等特征就是从仪表方面反映出来的。秘书的仪表主要体现在服饰和美容两方面。服饰要求整洁大方、展示个性、整体和谐。美容要求在仪表的整理方面应注意发型、面容的清洁、保持服饰整洁,仪容方面女性秘书要求化淡妆,而且要注意在不同场合的化妆,化妆要注意场合,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化妆。

2.2 秘书的仪态

仪态是各种身体姿势的总称,是一种非语言形式,具有表露、替代和辅佐的作用。秘书的仪态要求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站姿,基本要求是均衡、挺直、灵活,在正式场合要具备“挺直如松”的气度,避免不良的站姿;坐姿,基本要求稳、直,达到“坐如钟”的要求;走姿,基本要求抬头、挺胸、收腹、两眼平视,步子要均衡;手势,手势是一种带有情感交流的体态语言,能够传达丰富的感情,如挥手告别、拱手答谢、招手致意、拍手称赞、摆手拒绝等;目光,与人交往目光要平和亲切,在交往中注意凝视的运用;秘书要避免当众瘙痒、避免不雅动作等不雅的仪态。

2.3 秘书活动礼节

秘书活动礼仪主要表现在典礼仪式、迎来与送往、宴请与赴宴方面。接待礼仪,接待客人是秘书的日常工作工作之一,这里面包括欢迎来宾、接待方式、送别客人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应讲究礼仪。秘书组织典礼仪式,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拟定典礼仪式的程序;拟制出席典礼仪式的宾客名单;组成接待小组负责接待宾客;确定宾客坐席;布置和检查音响设备等。

宴请和赴宴是社交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秘书在宴请礼仪中要注意:明确宴请的目的和规格;确定宴请的时间和范围;制作和发送请柬;进餐位次排列;迎送宾客。赴宴要注意及时向宴请的主人答复,服装要整洁大方,出席宴会以正点到达为好。

3.如何提高秘书礼仪修养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礼仪属于道德范畴,受道德的支配,道德是礼仪的基础,决定并制约礼仪。秘书应树立以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计名利、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勤俭办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自我约束的组织纪律。

要有谦恭的工作态度。秘书所处的位置,一举一动都很引人注目。对待领导要掌握分寸,服务得体;对待同事要要以诚相见,互相帮助。

要用规范而礼貌的语言。秘书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体态语言。通过体态语言积累和提高秘书礼仪素质。良好的体态语言能够成分体现出秘书礼仪的素质和修养,如谈话时要注意凝视对方眼睛,配以点头等肢体语言表示真诚、赞同和理解。秘书要谦虚学习掌握诸如此类的肢体语言,进一步提高礼仪修养。

加强沟通协作。秘书人员应多向身边有经验的人请教,交流心得体会。

结束语

对秘书来说,做好秘书工作,遵守礼仪是必不可少的。秘书礼仪体现在政治交往、商业活动中,秘书必须不断提高礼仪修养,才能更好的做好秘书工作。

参考文献:

[1]徐静.基于行为导向的秘书礼仪课考核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31):52-53

礼仪修养范文第9篇

【关键词】礼仪修养;大学生

大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尊重,为自己生活和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因此,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来说,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

一、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荀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句名言直接的彰显了“礼”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对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作用,首先它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它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如何去培养自身礼仪修养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与提高的过程,并达到一定的境界。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那个当你有了良好的内在修养以及基本的礼仪知识,到这一步你都只是在纸上谈兵,要是脱离了与人的交往沟通礼仪就是空谈,要把所知道的理论储备运用到生活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用礼仪培育自己美好的心灵,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去影响他人,用礼仪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另外,大学生在实践中,要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而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不仅要从小事做起,点滴养成,还依赖于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和毅力。“吾日三省吾身”是儒家的修养法则,对当代大学生也是适用的。

(三)提高自身修养,争做“四有”新人

学习礼仪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他的品质。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教师或同学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

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礼仪修养,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大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礼仪,才能让其成为习惯,成为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优雅气质。很多人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自我感觉做的还可以,但实际平时也有很多时候没有很好的注意自己的礼仪修养的培养,所以还是会有很多地方、很多细节做的还不够好。只有人人注重礼仪修养,了解它的重要性,让礼仪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充满魅力,才会是真正的“礼仪之邦”。

【参考文献】

[1]彭文武,刘杰.社交礼仪[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陈平.社交礼仪[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礼仪修养范文第10篇

【摘要】

礼仪修养是人生修养的外在表现,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增进人际交往,更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和进步。礼仪修养的培养和提升不仅依靠内在道德修养的不断加强,而且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和领悟各种行为规范。

【关键词】

礼仪;修养;培养

礼仪修养是指按照礼仪规范进行社会和个人社交活动时,努力克服自身不良行为习惯,把良好礼仪规范标准化为个人的自觉能动行为,通过礼仪教育、思想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自我并熏陶、影响和锻炼的行为过程来实现的内在品质。礼仪修养是人生修养的外在表现,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增进人际交往,更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和进步。礼仪修养是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基本的行为规范,而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体验。

一、加强道德修养

《礼记》开篇讲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管子把“礼义廉耻”定为“国之四维”,“礼”列四维之首,成为最高道德准则。礼仪被界定成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其中就包含着社会道德的监督和约束。一个彬彬有礼、举止有度、受人欢迎的礼让之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定是道德修养,其内心世界一定是健康向上的,其思想境界一定是较为高尚的。道德是礼仪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脱离了道德的依附和根本,对行为规范的诠释就会是虚伪客套和敷衍作秀的,不会达到本质的目的和效果。礼仪需要以道德为依据,是个性优秀品质的外在表现。礼仪行为是人们在社会联系和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真诚、信任和美好的愿望,传递着真善和美好。如果一个社会或一个人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充满了落后、颓废、丑恶甚至暴力等倾向,可能在形式或包装上会粉饰行为,却难以掩饰假丑恶的真面目,无法具备礼仪修养。

孟子指出,能完全符合“礼”的要求,就是“盛德之至”。荀子也说:“礼者,德之极也”。礼仪修养的养成是个人内在意志品质改造的过程,是以道德教育为先导,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中通过行为实践和文化教育来实现的。行为礼仪规范的细节所要表达的内涵都属于道德范畴。如礼宾次序表达的是对他人的尊重;整洁的着装和得体的仪表举止目的是为他人带来美感和愉悦;规范的注意事项和工作流程提供了他人的便利;慰问和祝贺的礼节体现了对他人的关怀,道歉和退让呈现了宽容和大度。礼仪中的热情、友善、宽容、尊重、诚信、自律、适度等原则都是道德修养的范畴。古代的李觏把“礼”看作是“德”的别名,认为“礼”包含诸传统德目,“德”通过“礼”体现出来。仁、义、智、信谓“礼之道”,乐、刑、政为“礼之用”,“言乎礼,则乐、刑、政、仁、义、智、信在其中矣(《礼论》第一)。

二、了解习俗规范

礼出于俗,俗化为礼。礼仪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并长久承袭的行为习惯,受心理归顺、传承力量和习惯势力等因素约束。由于人们生活的文化背景存在着许多差异,不同民族、地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礼仪规范,甚至差别较大,一个地方的礼仪可能部分或全部不适宜另一个地方,礼节运用不当可能会伤害到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应通晓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等的礼仪和风俗习惯,特别注意掌握历史、伦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习俗差异,正确地表达友善和尊重,对不同的风俗不能硬性纠正、贬低否定或妄加职责。如同样是见面问候,在我国不同地区分为作揖和献哈达;敬酒时不同地区程序不同。国际礼仪不崇尚自谦,提倡自信,而我国将自谦作为美德弘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是严格规范的行为,是具有统一标准的规范,礼仪方式或行为必须经过公众的认可,才能成为流行和使用的标准。除了习俗,不同的领域、行业、身份、场境等也存在礼仪规范的异同。在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人们达成了许多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规范,需要共同遵守。为了更好的交往和交流,应多了解各类约定俗成的规范,掌握细节。如商务、政务、社交和服务行业存在一定的礼仪细节差异。商务活动中,位次礼仪以右为尊,而常常以左为大。公务活动要求身着正装,社交活动便装为宜。

三、勤于学习实践

随着礼仪理论的日渐丰富和成熟,礼仪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培训等形式从理论上来提升礼仪修养,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证实理论,以便丰富礼仪的内涵,达到增强礼仪修养的目的。

首先,理论学习包括阅读礼仪图书资料、广播电视、教学和函授等多种媒介形式。专业培训包括向教师、培训专家、礼仪顾问学习,交流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也可向群众学习,从基层社会和单位搜集资料、深入考察才能得到具体、生动而全面的礼仪知识。

第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礼仪是应用科学,源于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也在实践中改进。良好的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离不开人际交往,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观察、体味礼仪知识,体会礼仪细节的深刻含义、加强对地方习俗的了解、真切地感受历史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学习、训练和培养。

第三,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要善于自我反思和总结。学而不思则罔,要时刻检验和总结礼仪礼节规范的出发点和根本动因,反复体会、深刻琢磨,只有这样,才能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塑造自己、影响别人、带动风气,更能应对礼仪细节中从未遇到的复杂多变的场境,才能将礼仪细节进行创新和突破,将礼仪的原则和本质内涵应用得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唐晋.领导干部大讲堂・礼仪卷[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8

上一篇:修养身心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