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18 11:29:25

大学化学知识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衔接;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3-0149-02

前言

自从各个学科被分为不同深度展开不同阶段的教育时,不同教学阶段的衔接问题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之一,但是,就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对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高中化学教师不能在开展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内容的深化,而大学中很多从事化学学科教学的教师对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内容、知识的深度不能全方位的掌握和了解。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后化学学科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公共基础学科,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是化学学科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化学知识,而有些像通信工程、电子汽车、食品与生物工程等专业学习中都要接触到化学知识,因此,在开展大学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来开展有效的化学教学,并找出高中化学学科中与大学化学学科中知识点相连接的部分,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未来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意义都非常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点存在的差异,并结合本人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了如何有效的解决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问题。

1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化学知识差异分析

1.1新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标准实施以来,我国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开始步入到了新的时代,但是在具体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增加了许多实验环节,但是由于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实验课程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教师直接将实验内容在黑板教学中完成了,而当学生走进大学以后,对必要的实验几乎一片空白,这样,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化学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就出现了,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下。第一,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教学目标上存在的差异。我们知道,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是为大学化学知识的学习打基础,而大学阶段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化学学习、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化学人才,因此,在大学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化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因此,现阶段我国诸多地方高中化学教学中因高考而展开的化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大学化学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人才的目标。

1.2教学内容上的差异。高中化学以模块学习为主,各章节之间甚少有联系,而且理论知识相对偏少,再有就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课程的学习比较片面。而大学基础化学中虽然也涉及了一部分实验内容,但还是以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占了课程学习的70%多,而高中的化学课程不能为大学的化学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如何有效解决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问题

2.1高中阶段。高中期间应引导学生意识到高中化学是大学基础化学学习的基础,从思想上纠正“学为考”的传统观念,可以让他们事先了解一下学习化学将为大学哪些专业的学习可以奠定基础,让他们确立目标,从而促进大学基础化学与高中化学从思想上顺利衔接。高中层面的化学教学内容要注重“启后”,但不是替代某些大学基础化学内容的教学,而是在新课改下,对于一些相关内容的教学,高中教师也应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在教学上为学生今后学学基础化学埋下伏笔,为学生将来学学基础化学先渗透思想、抛砖引玉。

2.2大学阶段。第一,在不改变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中,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不同知识的需求不同,大学基础化学教学应根据化工类与医药类的区别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着手调整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部分的内容。补充高中化学欠缺知识,删除或不讲较浅的内容。还有一些知识高中虽有提及但是涉及内容较浅,那么这些涉及较浅的内容都应补充到大学基础化学中,这样才能够避免化学知识的脱节。第二,学教师应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以贴近社会的呈现方式,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增强“问题性”教学,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化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创新精神;教师在讲课时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同时应将高中时所涉及的内容串入到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中学化学与大学基础化学的衔接。教师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实验室,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化学研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和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客观的研究态度,获得更多的化学学习与实践经验。在课堂上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人”的精神,把新方法、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中。

3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问题是我国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我们一定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一条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有效的提高高中学生、大学学生化学学科的知识水平、素质能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高质量、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周金鸿.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与衔接[D].济南:山东大学,2007

[3]陈凌.高职食品专业基础化学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的探索[J].山东化工,2014(43):138-141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酯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大学化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223-02

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1],教师身肩着几代人的希望,同时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因此教师这个职业责任重大而又富有挑战。本文从大学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综合考虑,将大学知识与高中教材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大学化学知识在高中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化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既相对的自成体系但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知识呈螺旋式上升发展。高中化学知识作为化学教育的基础,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而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学化学知识既有对原有知识的理论深入、知识技能拓展,也有高中化学教育未曾开发的其他知识与技能。将大学知识与高中教材有机结合,即从大学知识中寻找高中知识的生长点,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又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必要的素材,从而达到教学活动中的深入浅出、应对自如。

其次,教师的特殊功能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扮演一个知识的传递者和信息源的角色[2],这样的角色特点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技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与信息源,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在剖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充实与加工。大学化学知识的有效引入不但可以简化知识的难度,更能在逻辑上寻找到该知识的理论依据,从而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处理,为学生扫除知识障碍,避免歧义,突出重点,把握难点。

最后,大学知识的部分引入,顺应时代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时代的日新月异,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技巧都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将大学化学知识部分引入,不仅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有效地抓住要领,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中学化学到大学化学的过渡,而且提示学生知识的无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化学到大学化学的过渡。

二、教师如何做好大学化学知识在高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为己任的教师来说,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长远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的积累与实践。

其次,要熟知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并有效地结合起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从内容上看,必修模块内容注重基础性,而选修模块内容更注重专业性,难度加深,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

对于师范院校的专业课设置,为使师范生更好地应对将来的课程教学,深入理解把握教学内容,师范院校化学专业课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专业课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抽象,注重实验,难度较大。在知识内容上大学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有一定的重叠但却不重复,如酸碱电离理论、原电池反应、电解池反应、杂化理论等,在高中和大学根据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进行了拓展与深入的研究。同时大学化学知识也有高中化学知识拓展的领域,如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电极电势等,这些知识并未被在高中教学中提及,但在大学里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与深入的研究。可以说高中化学知识是基础,而大学化学知识则为其升华,二者相互影响。对不同类型的高中知识采取不同方式与大学知识结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收益特别明显。

最后,要注重实践。教育教学活动针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的鲜活的个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便需要教师在面对问题时灵活处理,在相关教育原则及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学生的领悟效果,做出相应的有效的回应,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应用策略

在高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很多知识只给了相关概念定义却没有理论的形成过程,造成一部分学生的认知障碍,如酯化反应为什么是酸脱羟基醇脱氢?为什么1mol任何粒子数均为6.02×1023个?为什么1molFe(OH)3胶体中胶粒数小于1NA?……这类知识既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更是涉及到了我们不曾熟悉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为以后的学习留有隐患。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用光波的知识解释学生的疑惑。其次处理方式要灵活,教师可以采取提问、作业、学生课外查证、学后感等形式了解并解决学生的疑惑,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疑惑答疑。如解释酯化反应时大学知识的引入不仅说明了酯化反应的本质原因,其中第三醇酯化的引入[4],更是提醒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知识的严谨性,不能将知识教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扫除知识障碍。

在高中,有些物理量间的关系只是硬性给出,并未说明原因,造成学生认知上的误解,对知识模糊不清。如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得失氧、化合价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教师要意识到知识的逻辑联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明白不理解为什么焓变可以表示反应的反应热,甚至造成焓变就是反应热的误解。为什么初中用得失氧判断氧化反应高中就用化合价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不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些都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过硬专业知识能解答类似问题,同时也要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清楚。对于概念或原理可以按照化学发展史串联起来,如人们首先根据得失氧命名了氧化还原反应,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物质种类的增多,人们根据得失氧的过程中必伴随着化合价的变化这一特点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扩展为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5],也可以采取“提出问题-分析讨论-相关查证”的思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采取多种方法积极解决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部分大学知识被增加到选修模块中,更早地让同学们了解相关知识。如何处理看待这些“下放”的知识对于师范生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必备的储蓄。如电子的能级排布、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轨道杂化理论[6]……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教师要对相关知识了解清晰透彻。教师不但要了解清楚高中化学中的相关知,也应该熟知相应的此类知识在大学中的讲解,对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其次这类知识通常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选取的难度并不十分难,但理解起来困难。这时教师要灵活处理适当把握处理的方式方法,既要使学生能理解又不要引入过多过难的相关理论。

四、结束语

在此文章中只是一小部分知识的整理,还有很多这样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在从教的路上努力钻研,结合实践找出最适合学生适应课堂的思路与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会继续钻研这一课题,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教师加入这个行列大军,为我们共同的从教梦想努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112.

[2]迟艳杰主编.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0-102.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6.

[4]曾昭琼,李景宁.有机化学(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4.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数学;化学;联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92-02

在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数学知识。如在基础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就会用到代数式表示的化学定义、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误差、酸碱度等;也会用到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常数表和溶度积表等各种平衡常数表、元素基本性质参数表等;还会用到结构模型、能级图等各种图形以及各种曲线。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好这些数学知识,化学问题就变得简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也可能事倍功半。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点点滴滴。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与同行交流。

一、充分理解代数式的化学意义和应用目的

在数学中经常用规定的数学符号和26个英文字母组成代数式,可以进行各种运算。在化学中可以借鉴这些代数式,使化学问题简单化。但在应用这些代数式时应该注意充分理解其化学意义及应用目的,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可见如下教学实例。在进行溶液pH值计算时,用到了pH=-logC■■这样一个简单公式,这里pH和C■■都代表了溶液的酸度。采用此公式的目的在于将烦琐的浓度表示简单化,使酸度有一个简单的数字表示,应用更方便。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类似的化学问题都可以用此式来解决。方法是将上式变为纯代数式pA=-logCA,有任何物质浓度需要转换,都可以应用。于是后续课中出现的pOH=-logCOH-、pKa=-logKa、pM=-logCM等,学生就一目了然了,无需特别记忆。在讲解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经常会设一个代数式表示的化学反应aA+bB=dD+eE(有的书上用A、B、C、D,C容易与浓度表示混淆,造成多余的解释),其平衡常数的表示有定义式K=CAaCBb/CDdCEe,这里的大写字母分别代表反应物和生成物,小写字母代表化学计量关系,必须强调由于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可变的,此式的表达形式也可以千变万化,在不同平衡中出现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表示。如在酸碱电离平衡中,等式左边K变为Ka、Kb,右边为电离出的离子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比上弱电解质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在沉淀平衡中,等式左边K变为KSP,右边为电离出的离子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由于反应物为固体,分母为1,可以省去。以此类推,所有平衡常数的表示都迎刃而解。

二、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表

在基础化学教科书中有许多数据表,其中主要一种是常数表。通常在使用时,往往只注意查阅表中的具体数据,用于相关的计算,不注意对表中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在教学中如果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可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解弱酸电离平衡时,可以借用弱酸电离平衡常数表,引导学生将表中的弱酸按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排队,说明该顺序即是弱酸酸性强弱的次序,并从常见弱酸入手,判断弱酸的酸性,将不常见的弱酸与之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掌握各种弱酸的酸性及强弱规律。在讲解原电池时,可利用标准电极电势表,将金属及离子按氧化性和还原性大小排序,看是否符合中学学过的金属活动顺序。同时引导学生根据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求,自己寻找可作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组成原电池,强调其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即是正极和负极的标准电极电势之差。反过来,如果想制作一个已知标准电动势的原电池,可以在表中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寻找合适的电极。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讲解元素基本性质时,可以借助参数表,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如讲解卤素单质的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色散力增大时,可以借助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表,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会造成物质的聚集状态发生由气态到液态的变化,颜色也会发生由浅入深的变化等。在指导学生查阅数据表时,还要注意特例并加以解释。如电子排布全满、半满、全空结构的原子有特殊的稳定性;有氢键的物质沸点会反常的高;等等。

三、发挥图形的强大作用

教材中的图形有助于形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各种结构图,可以形象生动地给出物质结构,明晰地看出成键状态和角度。讲解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立体结构的想象力,最好借助购买或自制的模型等辅助教具。同时还要注意讲明图形形状和形成化学键的联系与区别。如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但其C-H键的位置不在四面体的边上,而是四面体的中心和四面体各个顶点的连线。磷也为四面体结构,其P-P键即是四面体的四个边,因此磷为有张力的分子,不稳定。鲍林能级图、分子轨道能级图、金属能带理论示意图、配位场能级分裂图等各种能级图主要表示了能级高低的顺序,教学中应强调纵坐标即为能量高低的标志,电子的填充都是由低能级到高能级,按填充规则排布。元素电势图给出了元素相邻价态电对间的标准电极电势值,进而可以算出不相邻价态电对间的标准电极电势值,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例计算,使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已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值求未知电对标准电极电势值。该知识点还可以延伸为利用ΔG0=-nFE0求出元素电势图中各个电对的自由能变,进而得到自由能氧化态图,利用图中折线判断歧化反应简单明了。可以请学生课下寻找相关实例,写出小综述,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深刻理解曲线的化学含义

在学习各种曲线时,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理解也不深刻。此时应注意讲解数学曲线在化学上的深刻含义和用途。如在讲酸碱滴定曲线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回忆做过的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的实验。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这个实验中涉及的药品都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应该如何实验?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不知道该选哪种指示剂。此时再讲滴定曲线的用途就是确定滴定突跃范围,在此范围内选择指示剂,学生就会对滴定曲线感兴趣。接着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曲线的横纵坐标的化学意义,说明滴定曲线即是滴定整个过程中pH值变化的形象化描述,然后再利用酸碱平衡基本原理算出每滴入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对应溶液的pH值,学生即可自行画出曲线。在讲解高温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时,可以借助埃灵罕姆图。理解该图时,应强调两点。第一是该图为ΔG0-T关系曲线图,化学意义为氧化还原反应温度发生变化时反应的自由能变也发生变化,反应的自发性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主要用于讨论高温下的某些氧化还原过程,确切地说是讨论某些金属氧化物是否可以被C或CO还原。第二是在该图中重要的线为CCO、CCO2、COCO2线,其他线如果在此三条线的上方则可被还原,否则不能被还原。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哪些金属氧化物可以被还原,哪些物质低温下不能被还原,但升温后可以被还原。这样就可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部分知识。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成功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困难的内容变得容易,教学更加灵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大学化学;教材内容;衔接

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尽快完成从中学基础知识学习到大学专业知识学习的转变。由此,如何做好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衔接就成为中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的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教学教材种类繁多,问题也比较突出,与之相联系的就是教学内容的改进。无论是高中化学教学还是大学化学教学都须要以教材为依据,使两者的教材较好的衔接在一起。

一、了解高中和大学化学教材内容知识体系的意义

其一,了解大学化学将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学习到什么程度,有利于高中教师在授课时以学生必需的化学知识基础为新课程切入点,在学生现有知识框架上进一步构建新的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化学到大学化学的过渡,有利于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其二,由于一些大学化学知识点已经纳入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系,进行教学时可不必再讲解,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更加细致地讲解重点、难点内容,相应的教学计划安排也应有所变动。

二、高中化学知识和大学化学课本的简单对比

(1)大学化学第一篇只是一种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并没有对其进行过分析,而且一些化学符号表达语言也存在较大的不同。高中对一些内容进行过重点的讲解,例如2.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5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化学平衡(与大化的化学平衡内容区别较大,高中只讲了一些基本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知识)焓,熵,2.2反应速率理论,4.3胶体高中都有提到。1.1基本概念,2.4几种类型的反应,3.4配离子的离解平衡,4.1水的知识都没有提及。可以说高中化学只是对化学知识进行了粗略大致的概括总结,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2)高中化学课本中属于选修内容,如对有机化学进行选修学习,没有对物质结构,化学与工程技术・人类・社会这两方面的化学知识进行过学习(10.能源与化学高中有过相关介绍)。

(3)大学化学与初高中化学学习有联系,但是更多的是不同,学习内容,对知识学习的深度,描述方法,表述的语言,化学符号的表示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

(4)“人教版”高中教材由必修加选修组成,必修教材还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主来构建教材体系,高一、高二学生均要学习,若想报考大学化学类专业的学生则要学选修课程,是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对比以前的教材,选修在理论上没有进一步拔高加深,知识点上也未进一步扩展,某些理论的要求反而有所降低,不过化学原理基本涵盖到位。通观教材,是“教本教材”向“学本教材”的转变,其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化学与工农业、能源开发、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生命探索等重大课题的联系比比皆是,选修模块体现了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三、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有效衔接的方法

为了使得学生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方便就须要使两者有效的衔接,下面将详述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有效衔接的方法。

(1)精选教材。在精选适合高校教师与高校生源匹配的教材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尽量学进度,对教材进一步加工,进行“量”的控制和“序”的改变,为衔接教学做足准备。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教材没有较好的衔接起来,不少知识点还存在着重复的情况。在修编大学化学教材的过程中就要考虑这些情况,在大学化学教材中对于高中化学知识必然要涉及到,但是仅仅作为复习作用。然后就要对高中化学中的不足进行补充, 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所讲解的才是理想状态, 最后向学生讲解实际的情况以及相应的算法,这样就完成了两者教学之间的过渡,最后向学生讲解实际的情况以及相应的算法,这样就完成了两者教学之间的过渡, 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学习。

(2)把握教学内容深度。大学化学主要所讲授的是前沿的化学知识,并且其所强调的是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渗透的情况,对于化学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都有很大的扩展。但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却是遍布陷阱,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却要进行各种变化。这样只会让教学走向歧途。例如在学习浓度的计算中时,教师会列举出各种刁难的例子来为难学生,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是非常大的打击,所以对于一些知识点不必考得太深。

(3)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由于中学课堂课时有限、内容多且难,教师要主动采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用丰富的课堂内容、活跃的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如合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于一身的多媒体课件,营造出趣味性、直观性的教学环境,可突破时空、微观和宏观的限制,帮助学生了解遥远的、抽象的、难以感知的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快节奏、大容量、全方位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适当参与讨论,甚至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演示。教师要避免说教式的教学,空洞枯燥的内容只会让学生乏味,教师除了努力把单调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饶有情趣外,比如引入新元素的发现、新物质合成等,还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合理迁移,这样学生就会获益匪浅。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中知识点介绍方式及深度与大学化学有所不同, 所涉及的范围也远不及大学化学广泛,知识的系统性和化学思维的形成也有待学生在大学化学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提高。了解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相关的知识点,有助于大学化学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进度和教学方法,做好本科阶段和高中阶段化学教育的衔接, 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燕红,邱卡.师范院校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研究[J] .广西教育,2013.

[2]卢国田.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的方式探析[J] .生活教育,2013.

[3]刘松艳,金爽,王宝珍,等.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J].化学教育,2010,(10).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化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国的各高校之中,不仅化学专业的学生,更多其他理工科学生甚至文科生也开始学学化学。针对此形势,大学化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改革教学内容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一、大学化学课程涵义

大学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满足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向学生揭示一个有趣的化学世界。结合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从一个较大的视野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进展。

新世纪对知识性创新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性与全面性并重。这就要求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使课程内容在基础性、实践性和前沿性三个方面实行统一。在保证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的前提下,注重化学与其它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联系。

二、大学化学在教学中的地位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大学化学课程的作用,是化学教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要学学化学?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那么相对的就会缺乏足够的动力。化学教育与物理、文学、数学、体育等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一起,综合培养现代社会科技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

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化学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先进性,而化学是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应用中的集中体现。现代科技的材料、能源和信息,是以化学为基础所取得的成果。学学化学的知识有助于了解化学与材料、能源、信息、生命和环境的关系,所以说进行大学化学课程的教育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化学是实现“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桥梁。随着自然科学的相互依托发展,化学同数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学科不断的相互渗透,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大学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基础课,通过对大学化学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具备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确立科学自然观,并为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大学化学课程建设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与高中化学相比,在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要着力于掌握理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潜能培养以及师生互动,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化学教育还应该尽可能反映本学科的新内容和新进展,使化学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让学生跟上千变万化的科技发展。

1.大学化学教学素材制作

教学素材是教学的基础,是素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对于教学效果的保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愈演愈烈。培养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主要靠高等教育来完成,而化学教育正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在选取大学化学的教学素材时,既要注意化学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2.提高大学化学教学质量

大学化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通常将面临学生人数较多,教学容量大、速度快的情况。多种主客观原因,例如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再加上专业课程多,而大学化学课程学时较少等,加大了非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课程讲授的难度。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可称得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鼓励、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大学化学基础知识,此种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由对未知领域的简单的兴趣爱好转变为浓厚的热爱,能够表达自己的新思想和新见解,更好地完成对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

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PPT、音频和视频等的制作,使大学化学课堂生动起来。例如:学完能源和环境,让学生就能源资源与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同时还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学到并提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确与化学密切相关。

最后,改善考试方法,综合考察学生成绩。大学化学课程的开设要更好地体现出它的教育意义,就必须将考试的形式由传统的单一化的期末试卷形式向多样化转变。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讨论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做出评定,给出最终成绩。

总之,在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背景下,迫切需要开设大学化学课程,普及化学知识,提高大学生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及其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淑涛.上好绪论课,培养大学化学的学习兴趣[J].广州化工,2010,38(4):247-248.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 化学 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

1 前言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它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阔,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与其他各种学科,特别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过程相对复杂,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促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然而,当前,我国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视性不够,案例教学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案例教学的应用不够完善和规范,使得案例教学所具有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需要我们从当前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研究提高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措施,以促进化学教学平稳进行。

2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2.1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指的是将所学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表现为明确的目的性。大学化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是凭空随意选择的,它的选取是根据化学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旨在使得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具体,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的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其次,大学化学中的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我们选取的案例通常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案例,并且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也是紧紧围绕案例展开的,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2.2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意义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深刻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能够实现双向交流,它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把抽象的、乏味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的案例,不仅注重理论的讲述和学习,更重要的是注重实践性,使得大学化学课堂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实践性更强。此外,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的举例,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中,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最后,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如何增强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我们要增强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要特别注意案例选取的典型化、案例分析的深入化和案例拓展的广泛化。

3.1案例选取典型化

在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中,选取案例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在选取案例时,要根据大学化学课堂教学计划、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讲授。案例要能够涵盖本课程的多个方面的知识,能够对学生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阶梯性,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而增强案例的复杂性。同时,教学案例应该体现学科的前沿性,一般不要选取较为陈旧和落后的教学案例。

3.2案例分析深入化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深入浅出。对所选取的化学案例进行分析时,首先要从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确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和学习将更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涵盖各个方面的知识,尤其注意的是关于细节的知识更要在问题中得到体现。要紧紧围绕着案例的进行把所要讲述的各项知识讲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3.3案例拓展广泛化

对于大学化学课堂教学工作来说,仅仅进行案例的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根据所列举的案例进行扩展,在案例分析结束后,要把探究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达到我们进行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目的。

4 小结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实践性,能够有效地实现双向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从我国当前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对案例教学进行规范和研究,使得案例教学朝着案例选取典型化、案例分析深入化和案例拓展广泛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创新提供借鉴性意义,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1]余红伟,魏,李瑜,王源升.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化工高等教育,2012(03):17-20.

[2]伊廷锋,朱彦荣,周安娜,岳彩波,诸荣孙.物理化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06):36-39.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化学;非化学专业;实验教学

1教材内容“面面俱到”,专业针对性不强

从知识面和知识层次而言,大学化学课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层次较深,科技的发展和各学科间的日益交叉和渗透融合,已使化学的研究范围己扩大到众多的交叉及边缘学科,例如能源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等,在这种背景下,对应大学化学教材的编写只有做到面面俱到,乃至包容万象,才能被称之为合格的教材。虽然对于这些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大学化学。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化学素质十分必要,但过分求多求全的教材内容,不仅不能拓宽这些学生的化学视野,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在这种求大求全的背景下,大学化学教材的编写往往不具备专业针对性。对于这些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其专业方向也各不相同,包括材料、化工、采矿、地质、生物、环境等各个方面。各个专业都有其特点,因此不同专业的大学化学教材的编著也应有所侧重。但现实是,大学化学教利的编写往往忽略掉不同专业的独特需求。与求多求全的教材编著相悖的是,完成课程讲授的理论学时不仅得不到扩展,反而被逐年的压缩。于是大学化学的教学就出现了一种“教材越编越厚,课时越讲越少”的奇怪现象。

2授课内容脱离实际,授课方式简单枯燥

笔者在我校对100名学学化学的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80%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在大学化学的教学中最为重要。化学知识的发展非常快速的,也就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化学知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新成果的转化也非常及时,学生很希望了解目前国内外化学最前沿的知识,包括理论和实践。而目前,我们的大学化学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不能有效结合实际,无法在化学世界日益更新的先进成果和和其所依据的基础化学理论之间搭起桥梁,往往使同学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之授课缺乏交流与互动,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授课方式的呆板单一,也严重影响了大学化学的授课效果。目前,大学化学授课多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不可否认,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板书讲授的单一性,而且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清晰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然而,正是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方法(黑板、挂图、模型等)无法比拟的优点,使之愈来愈受到大学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们的青睐。加之教学内容与授课学时的双重压力,使得教师对多媒体的依赖和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摈弃现象越来越严重。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可回避。多媒体教学虽然扩大了教学信息传输量,缓解了课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但是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学习的强度,使学生陷入强制接受的模式而无暇思考,抑制了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无法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学生戏称多媒体教学“上课花花绿绿,下课一片空白”。

3实验课程设计僵化,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离不开实验。它是化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可以说所有的化学规律和成果都建筑在实验成果之上。因此,实验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大学化学实验可能是非化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早的一门实验课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操作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树立科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化学实验的开设都是沿用实验教材上所设置的内容,且基本都属于不具备创新性的验证性实验,有限的实验学时长期以来被这固定的几个实验所填充;实验内容毫无新意,以至于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已经预知到会发生的现象和出现的结果:实验教学中大多采取“教师讲授一学生实验一报告书写”三段式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尤其是对学生实验和报告书写这两个环节无法开展合理有效的监管,易滋生学生的惰性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僵化的课程设计和单一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针对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使讲授的内容为学生所接受,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对多年大学化学授课心得的总结之后,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3.1结合专业特点。优化知识结构

学学化学的学生,其专业分布包括材料、化工、采矿、地质、生物、环境等各个方面。由于各个专业的知识内容和研究重点各不相同,不可能要求他们象化学系学生那样,面面俱到,学习较深的化学理论知识。这样就会永远陷入“教材越编越厚,课时越讲越少”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教师精疲力竭,学生也不买账。而应主要结合听课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取舍教材的内容,详其该详,略其该略,优化知识结构。这也符合工科大学化学体系新颖,内容精炼,联系工程实际的特点。例如:对于化工和材料专业的学生,可以就陶瓷材料、液晶材料、纳米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作重点讲解:而对于生物专业的学生,可以就基因计划和基因工程等方向作重点阐述。有时甚至同一内容在对不同专业学生讲授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3.2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与时俱进,丰富授课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繁荣,在实现了教育资料的极大丰富和获取的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得学生享有了获取同等信息的权利,这就对大学化学的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必然会引起面临就业升学压力的学生的强烈反感和抵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应把理论的化学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乃至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运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得一个个抽象的化学概念在同学脑海中变得鲜活丰满起来,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化学;教学;视角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之下,教育教学事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复合型人才的培育事业,其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对于新时期的大学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其最基本的教学职能可以依照服务载体及直接目的的不同划分为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在类的三个方面,其中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在于人才培养。对于大学阶段的化学教育工作人员,如何立足于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对人才素质乃至整个现代教育教学体系的发展视角对大学化学教学进行思考,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始终围绕在大学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几大基本问题在于:大学化学为什么而教?大学化学需要教些什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点:在教育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大学化学教学工作的稳定、高效开展始终需要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摆在首位,使所开展的大学化学教学实践能够与素质教育背景作用之下基于人才培养过程教学策略的实施宗旨相适应,进而更为稳定与高效的提升整个大学化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有关大学化学教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已成为现阶段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大学化学教学为什么而教

“大学化学教学为什么而教”这一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大学化学教学应当培养何种人才的问题。从这角度上来看,大学化学教学的视角应当落在对于符合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角度当中。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在不同的社会或是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途径均有所不同。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形势而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使得社会各行业领域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激增。从世界范围角度来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发展与加剧的推动作用之下,各个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换句话来说,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高度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国际竞争战略地位的高低。

相关研究学者曾经明确指出:我们所面临的新世纪是一个各个行业领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融合以及不断突破的新时代。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在高度分化基础之上形成并综合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表现形式。按照发展主要任务的不同,新时期的科学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发展形式——①融合性发展形式分析。这种发展形式主要是在科学与技术不断互补的作用之下谋求平衡发展的一种发展形势;②突破性发展形式分析。这种发展形势主要是在各个学科领域不但相互交汇渗透的过程当中,对传统意义上原有的科技成果以及科学领域进行突破,最终形成新兴科学点的一种发展形式。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大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宽厚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锻炼其自我创造与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各个领域学科知识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变迁能力,既能够在自我思维意识当中构建一个有关知识体系的整体观念,同时也能对各个差异性学科领域之间的共通点有所认识与了解。就我国而言,在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学模式作用之下,文、理、工、医、农、师范的分家问题使得那一时期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普遍显得口径比较狭窄,过分的强调专业对口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对实践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缺失。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生不能在学习中抱有任何标准化思想,而应当在自身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作用之下明确“知识是如何获取”的这一问题。

二、大学化学教学需要教些什么

在有关“大学化学教学需要教些什么”这一问题的研究及探索过程当中,学科基本结构的讲授无疑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无可厚非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只要充分掌握了整个大学阶段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意味着其对化学学科基本主线、教学思路以及核心知识的都有所认知与了解。整个大学化学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安排及基本学习内容都在学科基本结构的作用之下显得较为明显与清晰,学生对于化学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特殊现象的认识也显得更加简单;②学生只要充分掌握了整个大学阶段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就能够在较为基本与普遍的观念作用之下对这些化学教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从而更加有效的推动包括知识、技能、原理以及态度在内的思维能力的迁移。其中所提到的原理以及态度的迁移从某种成都上来讲可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换句话来说,这也正是现代经济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及策略。和方法的迁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这些正是培养现代高素养人才所需的建设及发展策略。

有关研究学者明确支持:对于大学阶段化学教学而言,其在传授化学知识与化学技术的过程当中应当对有关化学知识的科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从而更为简洁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极其道德。在现阶段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有关大学知识的发现及发展所学的空间比较大,包括感性认知法以及理性认知法在内的多种化学分析方法在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时尤为关键的。

参考文献:

[1]相虎.新课程视角下化学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03).124~126.

[2]丁萍,杨桦.信息化时代视角下的高校卫生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J].广东化工.2009.36.(07).282~283~297.

[3]张淑英,杨勤,张健等.绿色化学的概念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C].第九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355~357.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第9篇

学校在1999年将“大学化学”课程列为校级教改项目,并随着2002年院校合并、专业调整,在2004年又将“大学化学”课程列入省级教改项目进行研究.通过几年的教改实践,在广泛调研和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基础上,对“大学化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位改革尝试,以期探索新形势下“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新模式.1课程名称的历史沿革大学化学,曾又名普通化学,与“GeneralChemistry”中文译法有关[2].1997年以前,与国内多数院校一样,河南科技大学将非化学化工专业化学课程称为“普通化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普遍认为“普通化学”译名掩盖了课程的真实教学目的、教育任务和教学内容.1997年,全国开展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河南科技大学借此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大调整,把“普通化学”更名为“工程化学”,并把“工程化学”列为各工科专业的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发现“工程化学”的含义太窄,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等各方面与化学的联系.表现在化学已经渗透到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农业科学、地质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并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化学社会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21世纪的高等化学教育势必面向全体大学生,化学课程应与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同等重要,属于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课.为此,1999年将“工程化学”更名为“大学化学”.

课程教学目标

21世纪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未来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其中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居于重要地位.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由于自然科学发展的日益微观化和交叉化,化学科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日益广泛、深入和复杂,化学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的关系日益密切.非化工类专业学生学习化学,不仅是学习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化学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据调查,大部分报考工科院校的中学生实际在高中二年级后就不再学化学.而这些虽选考化学的中学生,大都考取的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在大学里大都只有一门化学课.因此,大一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要求就决定了非化学化工类学生今后所具备的化学素养,学生通过大一化学课程的学习在化学素质方面应比中学生有质的提高[4].考虑到目前中学化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大学中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诸因素,将“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实验技能,能以化学观点分析、解决专业和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和问题,具备基本的化学素养.

课程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重组

依据“大学化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化学知识的科普性和应用性.简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的结构基础等基本理论知识,体现化学与多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及相互作用,反映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新成就.为此,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优化,重组了课程体系.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重要媒介,是提升教学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材建设是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一环.1998年以前,河南科技大学非化学化工类专业一直沿用浙江大学化学教研组编写的《普通化学》,1998-1999年,曾试用浙大陈林根教授编的《工程化学基础》,两种教材在内容编排方面虽各具特色,但随着高校的扩招、专业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有待优化组合.为此,针对非化学化工专业特点,汇集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该课程教学学时少,涉及专业面广的具体情况,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借鉴同类教材的成功之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自编了《大学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及组织编排上均作了较大调整.

1精简理论,强化实用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化学理论知识也在丰富和加深,需要向学生传授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因此,针对非化工类专业学生多数仅需熟悉和了解化学知识的角度出发,大幅度精减了原《普通化学》中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品制备、计算和检测等方面的内容,适当保留了必要的化学基本理论,充实了应用型实例和科普性化学知识,尤其是精选了常见的和具前沿性的应用实例,补充了与化学学科相关的材料、环境、能源和生命等学科的内容.

2突出化学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学科交叉渗透是当代学科发展的突出特点,化学学科尤为突出,需要在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必须讲授化学方面的知识.“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突破了原《普通化学》和《工程化学基础》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模式,将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命、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与工业用油等设专章讲授,并特别体现了化学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新成就.因此,自编《大学化学》教材内容共设八章,其中1、3、5章属化学基础理论,2、4、6、7、8章为交叉学科.

3合理编排章节内容对《大学化学》教材内容采取优化整合和科学编排,化学基础理论集中在1、3、5三章中讲述,交叉学科专章紧跟其后,形成化学理论和专业实际的有机结合,但又保持了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例如,第1章中讲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第2章则介绍化学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第3章讲述化学中溶液的特性,第4章讲述环境的化学污染与保护,第5章讲述物质的结构,第6、7、8三章分别讲述化学与材料、工业用油及化学改性、化学与生命[5].

4拓展教材适用面根据授课专业的具体情况,主讲教师可依据内容与专业的相关性,有选择的讲授.例如:对环境设计、土木工程等专业,系统讲授第1、3、4、5章全部内容,重点讲解第6、8章部分内容,简单介绍第2、7章内容;对交通、车辆专业,系统讲授第1、2、3、5章全部内容,重点讲解第4、6、7章部分内容;对机电系的机电、液压、机制、轴承、测仪等专业,系统讲授第1、3、4、5章,重点讲授第2、6、7章部分内容,第8章只作简单介绍.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可在相关章节中穿插播放一些音像材料,如第4章穿插环境问题、第6章穿插高分子材料.#p#分页标题#e#

5完善教材内容与出版使用自编《大学化学》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每章后编有适量习题和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学和练习.教材初稿于1999年完成,先自行印刷在原洛阳工学院五个系18个专业试用,稍加修改后于2002年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第一版.2005年,融合本校和其他院校教师在授课中对本教材的使用体会,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完善,再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第二版.目前,河南科技大学工科院系中几乎所有非化学化工专业均使用本教材,洛阳理工学院部分工科专业也选用本教材.

探讨高质量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将不断涌现,使得教学内容的增加与教学学时的减少成为制约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突出矛盾.因此,在探索教学内容创新的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还应研究和改革“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为配合自编《大学化学》教材的使用,目前已将授课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2003年秋季投入使用.课件中,化学原理、物质结构中多数抽象内容采用动画、图景、模型来表述,化学在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利用录像来演示,形象逼真,学生如同置身于社会生活、生产情景中,既克服了口头表述的抽象性,又拓宽了教学内容.

2精选授课内容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学生已具有的化学、物理、数学基础,找准衔接点,避免重复,使授课的重点集中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对学生通过自学可掌握的内容,教师只作引导性或归纳性讲解.比如,中学化学中有关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的热效应、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等定性知识已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但缺乏定量的概念,因此平衡常数、速率常数、热效应、电极电势等的计算,在“大学化学”授课中应作为难点和重点予以详细讲解.

3改善实验教学内容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又是工科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戴安邦先生曾提倡:“只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因此,在“大学化学”课程40学时的教学中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课,占总学时的20%.精选了4个实验,包括验证性、应用性、仪器操作和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5课程教改成效自编《大学化学》教材及配套《大学化学实验》指导书已在多届学生中延续使用.目前,每年共有5个院系、19个专业、56个班、4200余名学生、12余位授课教师使用本教材.结合各专业特点,授课教师在授课内容上有所侧重,并通过实验,巩固对课程的理论学习,培养基本的化学技能.为及时了解“大学化学”课程教改效果,近三年来,多次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及其他形式,征询各方面对“大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意见.

学生反馈意见.以调查表的形式,在学完“大学化学”课程的2006、2007、2008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间采取问卷调查.每张调查表设定13个选择填空问答题,每题有多个选项,随机抽取23个班次,每班发调查表15份.调查显示:(1)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化学”课程开设很必要,对自编教材有较高的认可度.(2)学生非常喜爱“大学化学”课程开设的实验.③专业不同,学生对《大学化学》教材中的内容有所偏爱.例如,材料专业的学生对“化学与材料”一章很感兴趣;而汽车和轴承等专业学生对“工业用油及化学改性”内容很感兴趣.(4)几乎所有学生对材料、能源、环保等内容都表现出浓厚兴趣.任课教师与同行专家反馈意见.组织任课教师和同行专家座谈会,征询大家对“大学化学”课程教改的看法.普遍认为:自编《大学化学》教材与中学化学内容衔接紧密,概念确切易懂,语言通俗流畅,体例配合得当,学生易学;内容涉及面广,方便取舍;联系实际内容具有新颖性、可读性;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化学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PBL;化学;教学;改革

一、PBL教学模式与大学化学现行教学模式的比较

1.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提倡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研究中的问题,不仅可以学习学科背后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模式自1966年诞生于加拿大后在北美得到普遍推广。上世纪初期,化学业迅猛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推广和认可,现在已经是世界通用的学习模式,而在我国大陆并未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实际应用。

PBL的基本环节主要由组织小组成员、圈定研究的问题、研究问题并付诸实践、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汇报、进行反思构成。PBL教学模式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推动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从而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对问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个具有实践性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而且设计的问题不要完善,以供学生自己探索研究。

2.大学化学现行教学模式

化学是大学教学的基础课程,对化学专业来讲尤其重要,大学化学所教授的内容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也为后来的有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打下重要基础。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有重要的过渡作用。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得到应用化学知识的基本能力。而现行的大学化学教学方式由于受制于传统教学观念、考试制度等多方面

因素,只是单调地传授理论知识,忽略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教学方式传统,课堂十分枯燥,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学习成绩下降。

二、大学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传统的大学化学教学模式已经落后,对大学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现在大多数对学科的改革,仅仅是为了毕业率或者其他的功利

性目的而改革,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和长远的目标。改革要一步一个脚印,尤其在初级阶段,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师在改革中的作用是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而且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能和学生进行深刻的互动交流。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营造优质的课堂氛围。气氛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要把握好。“一言堂”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大学化学教学。考试制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几乎所有的院校都以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好坏,这是不科学的。考试只是一种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所以改革考核制度十分重要。

三、PBL教学模式与大学化学教育改革

1.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化学教学的优点

对大学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讲,以PBL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则是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深刻地理解问题。PBL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理论同实践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从教师的角度来看,PBL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教与学相长。而且可以很好地培育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更加融洽,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取长补短。既然是大学化学教学的改革,学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大学综合性比较强,所受各种因素影响也比较大。在复杂的环境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十分困难,因此,学校的领导班子要制订大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方案。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组织学习PBL教学模式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PBL教学模式基本环节是组织小组,教师起到的是风向标的作用,而大学一般是大班授课,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PBL教学模式的开展,但是可以密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换思想意见。所谓集思广益正是这个道理。

2.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问题

虽然PBL教学模式很早就出现在世界上,并在西方的化学教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表现在PBL教学教材方面的空白,教师队伍对PBL教学模式不了解,

PBL教学模式的各种教育资源少。进行大学化学PBL教学模式的改革,经验教训明显不够,而且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等同于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大学化学的学习内容十分庞杂,无法在短期内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再者,学生的自觉性方面往往达不到要求。如果采取PBL教学模式,学生往往会当作任务来敷衍。而且PBL教学模式是提倡分组和把学生设置到具体的情景问题中,而大学化学教学里的现有资源难以满足。我国的学生众多,无法满足。大班教学的方式难以改变,每组配一个导师基本无法实现,即便如此,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学质量也会相应下降。不仅如此,大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仍然建立在考试制度上,根本上无法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一个客观、全面的评判,结果只会导致大学化学PBL教学模式改革浮于表面或者流产。

参考文献:

[1]秦国杰.PLB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

上一篇:计算机程序范文 下一篇:财会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