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电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22:01:44

大学电路总结

大学电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1引言

随着石河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人才目标要求的提出,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成为当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实训类课程,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电子电路,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综合模拟、数字、高频电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电路设计与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开展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2现状

以往的教学安排中主要侧重电子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留给学生自己用于思考和设计的时间有限,设计基本停留在纸上和计算机上。因此,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虽然学生在参加接下来的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大学生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毕业设计时理论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但实际设计和调试时却出现大量问题很难得到快速解决的现象。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目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出的要求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

3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实施、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目标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将学生已学过的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高频电路等课程的知识综合运用在该课程中[2],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选择,电子电路仿真和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以及实际应用电路项目的开发、管理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切实经历从原来课本上的电路到EDA软件的仿真电路再到实际看得到、摸得着的电路的实现过程。该课程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补充[3],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校级SRP(StudentResearchProject)活动、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以及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竞赛的兴趣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教学内容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基本知识验证、专业知识综合、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安排,主要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电路系统设计方案提出、论证、设计、元件焊接、系统调试;撰写总结报告、答辩等。1)常用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主要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变压器等常用元件的区分,还包括一些电子常用术语,比如单面板、双面板、焊盘、焊接面、虚焊、桥接等。2)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包括万用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使用方法。3)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主要讲解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4)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实现:AltiumDesigner软件中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和PCB图的绘制方法。5)电子电路系统设计方案提出、论证、设计、元件焊接、系统调试: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四个人一组,每组一个设计题目,每组经过方案的提出、讨论、修改、教师审核、论证后设计出电路仿真图,仿真没有问题后设计PCB图,然后制成单面板进行元件焊接、调试。6)撰写总结报告、答辩:系统设计完成后,每组撰写总结报告,提出系统的优点和设计不足,以及设计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制作幻灯片进行课程汇报答辩。教学实施在完成各个教学内容时,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分为4个项目进行,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逐步完成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1)基本元件及电路测试项目。教学内容的前两部分讲解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基本元件参数的测试、电路虚焊、双面板线路测试等。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电子元件与电路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2)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项目。在该项目中,教师首先讲解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然后以实例设计一个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在此过程中,教师从元件参数的选取、放大倍数的计算、系统测试和修改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讲解。讲解完成后,学生参考实例设计一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晶体管放大电路作为练习。练习完成后,全体学生设计一个波形发生电路用来产生方波、三角波信号。学生设计过程中可相互交流,碰到问题可询问教师,最终完成项目预期目标。该项目完成后,学生可以掌握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3)电子电路制板与焊接调试项目。前两阶段的项目完成后,教师讲解电路制板软件AltiumDesigner的使用方法和手工腐蚀法制作单面电路的流程,讲解和制作过程以上一个项目中的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为例,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问题可随时提出,教师进行解答。最终要求学生自己实现一个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的绘制,以及电路的腐蚀、焊接、通电调试。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了电子电路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实物实现的过程。4)综合设计与总结项目。学生按学号进行随机选题,题目内容涵盖模拟电路(如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如循环彩灯控制器)、高频电路(如小信号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设计)。题目选定后,题目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提出设计方案,经过理论论证,设计完成仿真电路和PCB电路,然后采用手工腐蚀法实现电路系统的板面布线,最后进行元件焊接和调试。系统完成后,整个课程基本接近尾声,每组学生要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答辩。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了复杂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团队合作完成项目设计、管理、总结的过程。教学方法课程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理论课程完全靠教师讲授以及实验课程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模式,采用教师讲授、项目训练、学生参与设计和讨论、分析讲解和答辩的形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充分调动积极参与的兴趣。考核方法课程的总评成绩由5个部分组成:考勤10%+课程表现10%+项目完成情况30%+课程答辩情况20%+课程报告30%。新的考核标准打破原来课程总评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设计成绩两部分组成的模式,主要以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完成度作为考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经过两周的项目驱动训练和实践环节的总结,学生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更加熟练,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和封装了解得更为清楚,对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更加有信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结论

课程改革和实践在石河子大学电子信息工程2012级、2013级和2014级为期两周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中进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安排和各个环节的设计比较欢迎,加大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侧重基础能力培养,将项目管理理念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后续的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中凸显了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作者:周涛 张锐敏 刘巧 李栓明 钟福如 单位: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大鹏,黄沛昱.“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建设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6):41-43.

[2]潘克修.“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6):54-55.

大学电路总结范文第2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余届,参赛学校和学生逐年递增。各省、市积极配合,大力宣传,也成为每年对各高校的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阅标志。

2培训学生的选择及参赛选手的选定

首先,新生入校后,对其大力宣传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树立信心。以自愿和培训指导团队教师推荐方式相结合进行广泛、初级选拔。在指导老师的培训下,对一些理论扎实,善于动手,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全方面进培养。在参赛的五至六个月前,从众多的培养学生中再次选择写作水平较好的,理论和电路设计制作能力强的三人小组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在报名参赛时,选择一个最佳小组队伍参赛。

3培训内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分本科组和大专组。纵观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类型:有电源类、信号源类、高频无线电类、放大器类、仪器仪表类、数据采集与处理类和控制类七大类。其知识范围广,涉及电子技术、传感器应用、电机控制、电子测量、单片机应用、电子CAD技术等内容。培训具体内容包含以下一些内容:A/D、D/A转换器,专用集成放大器,信号变换电路,开关电源知识;各种集成传感器,霍尔元件等及传感器调理电路知识;混频器、模拟乘法器,锁相环,锁相频率合成器,DDS技术知识;各种交、直流电动机的控制,驱动电路的设计知识;各种计量电路、测量电路等测量知识;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仿真软件的使用知识;电子CAD、电子电路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PCB板图设计,EDA技术应用知识等。电子系统的基本方法、制作步骤,硬件、软件设计,制板装配,调试与测试等知识;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方法与要求等。

4培训方式与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制为三年,时间紧凑,为了能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通常采用课外分散培训和短期集中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

4.1课外分散培训

常设一个实验室,配有齐全的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常年对培训学生开放。按学生的层次不同,分别制订培训计划,周一下达培训设计内容,周末检查。指导老师每周按时对学生指导,采用老带新的方法。新生的培训从基本技能开始,进行一些常用电路安装、调试培训,由浅入深。老生的培训则采用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设计制作的内容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定期下达一个与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试题难度相近的电子系统设计制作任务,指导老师定时进行检查指导。

4.2暑期集中培训

对参加每年一届的省级竞赛的同学,其培训时间一般为期2-3个月,其中用一个月时间对常用电路设计知识进行培训。每周进行2次校内模拟竞赛,电路设计难度和制作时间与省级历届的题目相近。对参加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全国小组竞赛的学生,其培训时间一般为3-5个月,充分利用暑期进行培训。要求每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查阅,电路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电路安装、调试,设计报告等工作。培训后2个月,每2周进行一次模拟竞赛,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充分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

4.3加强培训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建立大学生竞赛培训指导教师的培育与团队建设中心。在竞赛组织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研讨,集体讨论竞赛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完善培训方式。通过培训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及定位。支持培训指导教师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竞赛水平。

4.4竞赛技巧培训

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能力培训。竞赛最后提交的成果形式除设计作品之外还有设计总结报告部分。其撰写质量直接关系着竞赛的成绩,进行技术设计报告的规范性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包括结构安排、格式、文法与表达等。资料查阅能力培训。电子设计大赛涉及面广,哪些信息对竞赛更有效与有用,以及如何选择信息。进行资料查阅能力的培训,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的和必须掌握的信息,将对培训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团队协作能力培训。要求队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默契配合,要求队员平时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能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便于竞赛时能有条不紊。

5结语

学校通过竞赛的培训工作的建设和培训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从“被动竞赛”变为“主动竞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内驱力。多年培训工作证明,凡参加培训的学生,其学习兴趣高,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电子设计大赛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也为社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做出极大的贡献。

大学电路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113-0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Desig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ZHOU Tao, ZHANG Ruimin, LIU Qiao, LI Shuanming, ZHONG Furu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go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method, examination method and teaching effect. The reform of the integrated design cour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Key words integrated desig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1 引言

随着石河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人才目标要求的提出,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成为当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实训类课程,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电子电路,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综合模拟、数字、高频电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电路设计与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开展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2 现状

以往的教学安排中主要侧重电子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留给学生自己用于思考和设计的时间有限,设计基本停留在纸上和计算机上。因此,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虽然W生在参加接下来的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大学生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毕业设计时理论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但实际设计和调试时却出现大量问题很难得到快速解决的现象。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目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出的要求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

3 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实施、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

课程目标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将学生已学过的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高频电路等课程的知识综合运用在该课程中[2],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选择,电子电路仿真和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以及实际应用电路项目的开发、管理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切实经历从原来课本上的电路到EDA软件的仿真电路再到实际看得到、摸得着的电路的实现过程。该课程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补充[3],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校级SRP(Student Research Project)活动、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以及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竞赛的兴趣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

教学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基本知识验证、专业知识综合、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安排,主要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电路系统设计方案提出、论证、设计、元件焊接、系统调试;撰写总结报告、答辩等。

1)常用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主要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变压器等常用元件的区分,还包括一些电子常用术语,比如单面板、双面板、焊盘、焊接面、虚焊、桥接等。

2)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包括万用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使用方法。

3)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主要讲解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

4)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实现:Altium Designer软件中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和PCB图的绘制方法。

5)电子电路系统设计方案提出、论证、设计、元件焊接、系统调试: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四个人一组,每组一个设计题目,每组经过方案的提出、讨论、修改、教师审核、论证后设计出电路仿真图,仿真没有问题后设计PCB图,然后制成单面板进行元件焊接、调试。

6)撰写总结报告、答辩:系统设计完成后,每组撰写总结报告,提出系统的优点和设计不足,以及设计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制作幻灯片进行课程汇报答辩。

教学实施 在完成各个教学内容时,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分为4个项目进行,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逐步完成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1)基本元件及电路测试项目。教学内容的前两部分讲解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基本元件参数的测试、电路虚焊、双面板线路测试等。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电子元件与电路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项目。在该项目中,教师首先讲解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然后以实例设计一个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在此过程中,教师从元件参数的选取、放大倍数的计算、系统测试和修改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讲解。讲解完成后,学生参考实例设计一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晶体管放大电路作为练习。练习完成后,全体学生设计一个波形发生电路用来产生方波、三角波信号。学生设计过程中可相互交流,碰到问题可询问教师,最终完成项目预期目标。该项目完成后,学生可以掌握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3)电子电路制板与焊接调试项目。前两阶段的项目完成后,教师讲解电路制板软件Altium Designer的使用方法和手工腐蚀法制作单面电路的流程,讲解和制作过程以上一个项目中的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为例,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问题可随时提出,教师进行解答。最终要求学生自己实现一个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的绘制,以及电路的腐蚀、焊接、通电调试。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了电子电路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实物实现的过程。

4)C合设计与总结项目。学生按学号进行随机选题,题目内容涵盖模拟电路(如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如循环彩灯控制器)、高频电路(如小信号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设计)。题目选定后,题目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提出设计方案,经过理论论证,设计完成仿真电路和PCB电路,然后采用手工腐蚀法实现电路系统的板面布线,最后进行元件焊接和调试。系统完成后,整个课程基本接近尾声,每组学生要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答辩。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了复杂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团队合作完成项目设计、管理、总结的过程。

教学方法 课程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理论课程完全靠教师讲授以及实验课程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模式,采用教师讲授、项目训练、学生参与设计和讨论、分析讲解和答辩的形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充分调动积极参与的兴趣。

考核方法 课程的总评成绩由5个部分组成:考勤10%+课程表现10%+项目完成情况30%+课程答辩情况20%+课程报告30%。新的考核标准打破原来课程总评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设计成绩两部分组成的模式,主要以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完成度作为考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效果 经过两周的项目驱动训练和实践环节的总结,学生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更加熟练,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和封装了解得更为清楚,对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更加有信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结论

课程改革和实践在石河子大学电子信息工程2012级、2013级和2014级为期两周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中进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安排和各个环节的设计比较欢迎,加大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侧重基础能力培养,将项目管理理念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后续的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中凸显了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大鹏,黄沛昱.“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建设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6):41-43.

[2]潘克修.“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6):54-55.

大学电路总结范文第4篇

一、《大学物理》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大学物理》教学要完成以下三个层面的任务:第一,用恰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并使其掌握相应的物理规律;第二,适时总结、整理物理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方法,指导学生摸索出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第三,在较好地完成以上两个层面工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引导学生建立人生观、价值观。

二、结合哲学规律做好大学物理教学

首先,《大学物理》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认识自然界物理规律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其符合人最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物质所遵循的最一般的哲学规律也集中体现了好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积累总结经验,帮助学生培养起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好的学习方法使人终身受益。最后,人作为最一般的物质存在于自然界,其行为规律也是符合最一般的哲学规律的,而物理规律又隶属于最一般的哲学规律,因此学习物理规律也是在学习每一个人作为具体的物质存在于这个世界所应遵从的规律,进而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物理教学最高层面的工作,其意义之深远无法预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上思想呢?下面举一个例子进行分析说明。

1.物理规律的展示

例:电路中的短路问题

短路是一种很特殊的电路情况,当电源正负两极直接由导线连接时,电流只在该导线回路中存在,并且存在于回路中的电流值在理想情况下为无穷大,严重时会导致线路大量发热烧毁整个电路。如图1所示回路1由导线直接将电源相连接,回路2中串联一电阻R,由电路知识可知电流只存在于回路1中,或者说回路2被回路1短路了。

“两条回路都是通路,为什么电流只存在于回路1中?”刚接触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么怎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把问题的解释过程表述的自然妥帖呢?

首先,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联系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考虑人上下楼问题,上下楼有A、B两个楼梯通道,其中A通道由上而下堆满杂物,不能通过,B通道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通畅无阻,显然地选择B通道上下楼才是明智的。抓住各事物所属矛盾的共性可以发现电流在电路中的行为和人的行为是相似的。回路1由导线连接,理想状态下导线电阻为零,该回路对电流没有阻碍;回路2中串联电阻R,相比较而言回路2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为无穷大,电流聪明地选择对其没有阻碍的回路1通过。这样“两条回路都是通路,为什么电流只存在于回路1中?”的问题迎刃而解。由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电流和人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所考虑的问题中具有相同的行为规律,将这种一致性由人迁移至电流,问题的答案自然明了。

其次,换个角度,利用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也能很好地分析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实际中导线的电阻不为零,将导线的实际电阻设为r,此时电路为一简单的并联电路,如图2所示。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规律可以得到干路电流I和两条支路电

由(2)式可见I和I1以相同的速率趋向于无穷大,因此干路电流I是由支路电流I1贡献,虽然I2不为零,但与I1相比其贡献可以忽略,图1、图3的短路情况对应于图2、图4并联电路,所以短路其实是特殊的并联电路,其规律遵从并联电路的规律。

2.教学方法的总结

以上对同一个问题的分析分别联系了两个不同的哲学观点,从中总结出以下方法:(1)抓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开拓思维,把貌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挖掘其共同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期待顿悟,而茅塞顿开的感觉所带来的兴奋与快乐使教学过程变得愉悦、轻松而有趣,这正是大学物理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效果;(2)抓住矛盾共性与特性的辩证关系,用普遍的规律描述各种不同的现象,或者从不同的现象中总结共同的规律,即对于相关联的知识点既能展得开,又能收得拢,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哲学规律对人的思想行为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格物致知”就体现了这一思想。按照万事万物之“格”来认识事物,自然会达到“致知”的目的。这些规律有的隐藏在自然现象中,不能被一眼看穿;有的虽然已经被总结成规律写进了哲学书中,但是其含义抽象不容易被人理解,更不容易被人掌握运用。由物理现象体现出来的哲学规律是具体的、易被理解的,只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稍加引导即能被理解、掌握。

大学电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路知识;学习方法;解题思路

1 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

1.1记忆

就高中课程而言,无论是历史、政治等文科科目,还是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都需要我们记忆甚至是背诵其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也是我们提升学习成绩的根本。以高中物理中的电路知识为例,像其中的库仑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等,是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我们只有记忆并理解这些基本内容、定理概念的用法,才能够在解题时随取随用。实施上,通过分析物理考试试卷也能够看出,试卷中至少有

1-2积累

是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甚至在后面压轴的计算题上,也会考察到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因此,我们只有打好基础,熟练记忆基本知识,才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1.2积累许多同学之所以认为物理电路知识学习难度大,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电路知识的考察面广、习题灵活度大,很多同学可能掌握了公式,但是一旦题目内容发生变化,或是换一种表述方式,就又不会解答了。事实上,电路知识的相关问题虽然复杂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认真分析题目内容,并尝试从出题者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明白这道题想要考察哪方面的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

1.3总结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物理教材在内容设置上也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电路知识被分成若干个章节,每一章节的知识各不相同,但是又有前后联系。我们在学习完一部分内容后,要及时进行回顾和总结,一方面能够从宏观角度找出本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总结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于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习,保证学习过程中不留任何死角。我们进行知识总结和回顾的过程,其实也是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只有认真完成学结,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1.4提高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完成前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还必须借助于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学习效率和应试成绩的提高。首先,要提高问题分析能力,通过问题分析,能够筛除掉不必要的细枝末节,使问题变得清晰和简单;其次,要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2 电路相关问题的解题思路

2.1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并保证解题步骤的完整性,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卷面条理、整洁,给教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根据个人学习经验,总结电路问题的解题方法如下:一是依据题意,选定所解答的电路,没有电路图的题目要依据题意画出电路图;二是题目中如果有不规范的电路串并联图可以改画为几个简单的电路图,一目了然,方便解题;三是将题中的已知量标在图中,将未知量进行逐步分析;四是根据欧姆定律,串、并联特性和电功率公式列方程求解。除此之外,在答题完毕后,如果时间较为充裕,还可以从头检查一遍,避免因疏忽大意导致计算错误。

2.2例题解析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1Ω,R2=2Ω,R3=3Ω,在A、B间接电源,S1、S2都打开,此时电阻R1、R2、R3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P3=_;当S1、S2都闭合时,电阻R1、R2、R3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P'3=_这道题是对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综合考察,我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功率计算公式。当S1、S2都打开时,R1、R2、R3相互串联,根据公式P=I2Rt可知,电流I相同,则P1:P2:P3=R1:R2:R3=1:2:3;当S1、S2都闭合时,R1、R2、R3相互并联,此时P'1:P'2:P'3=1/R1:1/R2:1/R3=6:3:2。

3 结束语

高中物理中的电路知识,既是物理考试中考察的重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的难点。我们只有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内容。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拥有清晰的解题思路,无论电路相关题型如何变化,都能够抓住考察要点,提高电路相关问题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参考文献:

[1]汪鸿雁,于洁业.“任务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学生教育论坛,2013(07):164-165.

[2]罗丽琴.肖亚楠.改变低年级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结合《电磁学》课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04):109-111.

[3]徐荣光,唐建勋.知识结构系统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以高中物理电路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131-133.

大学电路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PCB 实验课 教学模式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或印刷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和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PCB在电子元件产业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其全球产值占电子元件产业全球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是各个电子元件细分产业中比重最大的产业。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PCB产出国,PCB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至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我国PCB人的奋斗和努力。高校PCB实验课担当着为国家培养先进PCB工作者的重任,同时也为PCB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PCB实验课程是由其电工电子部承担的。PCB实验课是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其发展的几年中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探索了一些特色教学模式,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思路。

一、PCB课内教学模式改革

以往实验的课内教学模式多是“一讲一做一写”,老师讲或演示完实验步骤后、学生操作、最后书写实验报告。这样的旧模式普遍、普通,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做了一次实验,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实验,吃透实验知识,也很难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改变旧模式探索新模式是必要的。以下两种课内模式是针对旧模式的不足而探索出的新教学模式。

1、“信息”模式

在当今,掌握即时有用的信息,利用信息为自己学习和工作服务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此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没有接触实验前先通过网络、书籍及其他信息途径了解PCB,然后再进入实验室操作,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资源查询并掌握自己所需知识的能力。

2、“个组”模式

通过信息途径了解PCB后,学生利用了解到的PCB知识,带着疑问,观看老师演示实验并听取老师对演示过程的讲解,在这过程中 “解答”疑问。

观看完演示实验后,学生以“个”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这种实验形式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实验,学生根据之前了解的PCB理论知识以及观看演示实验所留下的印象来完成实验。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动手、思考问题的能力。

规定时间结束后,老师对学生实验进行详细点评,指出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纠正错误的概念,强调注意事项。

随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实验展开研究、讨论、总结。这种实验形式是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发现自己实验中的不足,查漏补缺,通过大家的讨论研究来解决共同遇到的难题。交流结束后每个人再去完善自己的实验。这样一来能非常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二、创新PCB课外教学模式

除PCB课内模式转变外,一种新的PCB课外模式也被应用于教学中,这种模式简单概括为:PCB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掌握、融汇贯通,开阔学生眼界,丰富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够更加灵活,更加实用。

1、“互助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两个独立实验学科联系起来,让一门实验课所学知识延伸到下一实验课中使用或者一门实验课的结果可以作为下门实验开始的前提。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PCB教研室经过几年的探索,认真总结,首先提出并应用这种特色教学模式。比如电工电子实验课和PCB实验课就是这种“互助教学”模式的典型。学生在PCB实验中完成一块单面板,又将这块电路板作为电工电子实验课的基础材料,在其电路板上面焊接、粘贴电子元器件,最终让电路板变成一个“活生生”会运行的电路系统。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感到新颖而且能激发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兴趣,学生在一个实验中完成的不再仅是一个实验结果,一份实验报告,而是能够服务于其他实验并对其他实验起到关键作用的“实验果实”。

2、“实验群”模式

这种模式其实是“互助教学”模式的延伸,它可以用图1来解释:A实验的结果可以在B实验中应用,B实验结果又可以用在C实验中,而C实验的结果又可以给A实验提供导向。

“实验群”模式在PCB实验课的应用也是有成熟案例的:PCB实验课做出的电路板可以在电工电子实验课中应用,制作成机器人实验课中符合机器人运行的电路系统,根据这种电路系统的不同要求再在PCB实验室做出满足要求的电路板。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模式让三个本身独立的实验屹然变成产了一个实验集群,不仅丰富了每一单个实验内容,而且让三个实验所涵盖的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互通。可见,“实验群”模式的效果要远大于独立实验,对学生知识层面的提升也是独立实验所无法达到的。

三、模式的整合

PCB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将这几种创新模式有效地整合为一套独有的教学模式体系,以课内课外模式的相互搭配来展开实验教学,从而真正从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方法进行改革,告别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开辟了特色教学的新篇章。

四、结论

本文总结了西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PCB实验课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探索出的新教学模式体系,其中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的改革。“全方位”提高了PCB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在今后更长的时间里,要不断深入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探索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PCB教学的发展提供更新的思路,为培养学生实现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曾峰、巩海洪、曾波:印刷电路板(PCB)设计与制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曹丙霞、赵艳华:Protel 99SE原理图与PCB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 李云江:机器人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任峰亚: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4,24(3).

[5] 包敬海:PCB电路设计课程改革中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

[6] 余波、沈介娥:基于工作工程的《PCB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J].科技信息,2012(1).

[7] 朱震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1).

[8] 师新民:基于WEB的大学英语辅助教学系统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26(3).

[9] 高喜才、窦娟、解盘石等:西部矿业工程力学教学与实验示范平台构建[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

[10] 刘宏增、黄靖远:虚拟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大学电路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电路与电子技术;教材建设;网络实验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128-02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Textbook in Circuit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Chen Juan1,2, Zhong Yongyan2, Sheng Suying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original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s and material,the experimental textbook of circuit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s been issued according to the invoc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book,analyses and expounds the system of the textbook,introduces how to use this textbook combined to network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and the use of effects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circuit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 network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Author’s address

1 Nantong University Xinglin College, Nantong, Jiangsu, China 226019

2 School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China 226019

实验教学是影响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本好的实验教材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南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自创建以来,本着厚基础、重引导、强能力、求创新的实验教材建设理念,自编实验指导书和讲义多部。经过一线骨干教师的多年教学实践及总结,结合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利用建设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契机,不断完善原有实验指导书和讲义,其中《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已于2009年7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1]。

1 教材特点

教材总结多年实验教学的经验,坚持“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主线” 的指导思想,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1.1 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3个层次以及必做、选做和自主实验3种类型,且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写。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对实验的不同要求,同时参照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教师可自行选择实验项目,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提高了教材的适用性。

1.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常规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思考题等内容外,特别增加设计举例以及安装与调试等内容,突出实验项目的设计和调试的过程以及方法。对于复杂实验项目,尽可能附有实验参考电路。学生可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实验。

1.3 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实验项目按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3个层次编写,覆盖的知识点、基本技能点更多,涉及的内容、方法和技能更加深入。实验内容、步骤及方法等不写得过细、过于具体,为学生保留独立思考的空间;实验思考题除巩固实验内容外,更注重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因此,更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教材体系

教材融合电路与电子实验,内容包含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EDA技术应用等4篇,按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3个层次编写。

2.1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除巩固和加深基本理论知识之外,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以及仿真软件的使用、电子线路的测量技术、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以及查排电路故障等基本实验方法,为以后操作复杂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较为复杂功能的电路。这类实验一般通过提出实验任务及要求,给定电路技术指标,由学生自行拟定实施方案。学生通过阅读参考资料,合理选择电路,确定元器件种类及数量,搭试硬件电路完成实验,并递交书面总结报告。

2.3 综合设计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课题一般从社会生产实际、科研项目中提炼,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技能。这类实验一般流程为:1)指导教师集中授课,布置实验任务;2)学生通过阅读参考资料,确定实施方案并设计电路;3)应用仿真软件初步实现电路功能;4)递交元器件使用清单并组织实验;5)撰写总结报告。

3 实验教材依托网络实验教学平台

网络实验教学改“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确保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实验预习、复习、答疑以及资料查询[2]。将实验教材与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实验时间和内容的开放。

3.1 教学视频

利用教学视频直观、可反复播放等优点,针对典型实验项目(如常用仪器设备使用等),组织优秀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并录制。学生通过网络可直接进入视频点播,实验指导过程更加清晰,效果更加明显,避免实验指导教师多次重复讲解实验,较大幅度降低实验指导教师工作强度。

3.2 网络课件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形象具体、易操作、容量大等优点,围绕“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实验中心编制与实验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利用该课件,学生不但可直接开实验课,而且可自行复习。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该多媒体网络课件效果很好,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3.3 电子教案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验中心编制电子教案。电子教案以幻灯片形式将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展现给学生,可供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同时教师在每一轮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行修改电子教案范本。

3.4 在线答疑

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提供网络答疑功能。该平台汇总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解答,提供各种查询方式让学生方便快捷地找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平台根据不同课程设置不同栏目,学生经身份认证后可在相应栏目提出或解答问题,教师经身份认证后可在线解答提问。通过在线答疑,师生获得课外环节的互动,一方面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方便今后工作和总结。

4 实验教材的使用效果

通过对该教材的使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2010年江苏省TI杯模拟电子系统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荣获亚军一项、季军一项、一等奖五项、二等奖六项,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2011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荣获省级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荣获冠军二项、亚军一项、季军二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两项、优胜奖一项。

5 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材是十分有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及手段层出不穷,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材也将会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堵俊,郭汉清,等.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大学电路总结范文第8篇

高校电类本科专业指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等.这些电类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是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主力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高校在组建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时,如果学校电类专业单一,可设常设机构,由具体电类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与;若学校电类专业较多,可由电类专业相关院系轮流担任理事,按届组织,其它院系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加,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组数和各组成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范围广,涉及到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老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青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在赛前指导上成立赛前指导小组,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注意学科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3参赛学生的培训

3.1参赛学生的现状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一般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很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安装工艺,如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电路方案和确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单元电路调试排错能力,系统的联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虽然学习过一些电子设计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如Protel电子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绘制,以及电子逻辑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练程度需加强.常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仿真器、扫频仪、万用表等)的使用不够熟练.虽然学生在电工电子、电子线路等实验课中使用过常规电子仪器,但是往往更换型号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练使用,影响电路的调试速度.另外学生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通常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而电子竞赛往往会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因此在开发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培训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电子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竞赛期间顺利完成竞赛的设计任务.为了鼓励电类大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全部过程(包括前期课程与后期竞赛培训),可在完成竞赛训练作品设计与设计报告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成绩,可替代相应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的成绩,如“电子系统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3.2培训内容选择、方案讨论及实际制作如何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参赛学生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培训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辅导中采用实战训练的方法,即模拟进行一次次的竞赛过程.包括给各组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限时提交设计方案、全体队员集中由各组分别介绍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点评、各组分别实际制作、撰写设计总结报告,最后进行实物演示和总结答辩,这样尽管每个组只具体设计制作了一个系统,但是通过互相交流,对其它组所涉及的技术也有较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类似技术的实际设计制作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开始时,向参赛学生详细介绍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命题、评审和评奖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已参加过电子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参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参赛体会;对历年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实现的方案、获奖小组的总结报告等进行深入的破析和讨论;让参赛学生对竞赛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困难又不能畏惧困难,在充分认识本小组的优势与弱势的情况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艰苦训练的准备.

组织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电子竞赛的特点,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进行讲解,讲解中对基本电路的原理,实现的方法,相关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设计及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简明的介绍,对涉及的电子元件进行实物展示,对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查阅科技论文的方法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的网站作一些推荐性的介绍.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然后由各小组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各小组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商讨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案,设计的电路及测试的结果是否合理,撰写的报告是否严谨,尽可能地发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辅导老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在1~2天时间内完善制作的实物及报告,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另外小组的实物进行测试,通过相互交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4竞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竞赛纪律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打开(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2日8:00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题中任选一题;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供随时备查.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以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竞赛开始后,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竞赛结束后(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并在指定时间前送到指定地点.

4.2竞赛题目分析及方案设计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一般各占50分,设计总结报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没有给出,但在发挥部分给出了各小项的分值,选择题目时应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两小时,题目一旦选定,中途不要随意更改.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同时应尽快提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确定方案的时间应不超过6小时.

4.3元器件的采购和设计装配制作元器件采购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元器件,作品是不可能制作成功的.因为竞赛题目事先不知道,学生作出的设计方案也是各不相同,需要的元器件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元器件,但不可能完全备齐.竞赛中采购是必须的.不同的院校在不同的城市,要保证能够采购到竞赛所需要的元器件,应在竞赛开始前两天,派1-2名老师到比较大的电子市场去采购,找好元器件供应商.竞赛开始后,竞赛学生不断的提出需要的元器件清单,由教师去购买,并以最快的速度运送给竞赛学生.在竞赛中,各队学生可以按照在训练中的分工,按照软件编程、硬件制作、设计总结报告写作三部分分头进行,每个队员各有侧重,注意分工合作.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分模块设计、安装、调试,一步一步进行.3人之间要注意多沟通,多交流.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不要慌张.在设计、安装、调试的每一步,都需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特别是到总调试阶段,一定要格外小心,通电前一定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不要急于通电,否则通电烧掉作品而前功尽弃.作品应该在第四天的下午全部完成,到第四天下午没有完成的功能和指标,也就不要再做了.很有可能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指标和功能,结果将已完成的部分弄坏了.负责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队员,要根据软件和硬件设计队员提供的电路图纸、程序清单等设计资料,按照设计总结报告写作要求进行整理.到第四天上午,除测试数据外,应全部完成.测试数据可以在作品调试完毕,竞赛结束前补充到设计总结报告中去.竞赛一般在第四天下午8点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封存.封存时应注意文件完整,符合竞赛要求.作品要妥善包装,要能防止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整个竞赛时间是四天三夜,要注意竞赛时间的合理安排,注意休息和饮食,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饮食后勤保障,使参赛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圆满完成竞赛.

5结论

大学电路总结范文第9篇

高校电类本科专业指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等.这些电类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是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主力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高校在组建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时,如果学校电类专业单一,可设常设机构,由具体电类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与;若学校电类专业较多,可由电类专业相关院系轮流担任理事,按届组织,其它院系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加,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组数和各组成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范围广,涉及到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老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青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在赛前指导上成立赛前指导小组,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注意学科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3参赛学生的培训

3.1参赛学生的现状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一般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很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安装工艺,如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电路方案和确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单元电路调试排错能力,系统的联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虽然学习过一些电子设计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如Protel电子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绘制,以及电子逻辑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练程度需加强.常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仿真器、扫频仪、万用表等)的使用不够熟练.虽然学生在电工电子、电子线路等实验课中使用过常规电子仪器,但是往往更换型号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练使用,影响电路的调试速度.另外学生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通常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而电子竞赛往往会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因此在开发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培训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电子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竞赛期间顺利完成竞赛的设计任务.为了鼓励电类大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全部过程(包括前期课程与后期竞赛培训),可在完成竞赛训练作品设计与设计报告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成绩,可替代相应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的成绩,如“电子系统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3.2培训内容选择、方案讨论及实际制作

如何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参赛学生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培训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辅导中采用实战训练的方法,即模拟进行一次次的竞赛过程.包括给各组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限时提交设计方案、全体队员集中由各组分别介绍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点评、各组分别实际制作、撰写设计总结报告,最后进行实物演示和总结答辩,这样尽管每个组只具体设计制作了一个系统,但是通过互相交流,对其它组所涉及的技术也有较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类似技术的实际设计制作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开始时,向参赛学生详细介绍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命题、评审和评奖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已参加过电子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参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参赛体会;对历年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实现的方案、获奖小组的总结报告等进行深入的破析和讨论;让参赛学生对竞赛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困难又不能畏惧困难,在充分认识本小组的优势与弱势的情况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艰苦训练的准备.组织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电子竞赛的特点,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进行讲解,讲解中对基本电路的原理,实现的方法,相关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设计及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简明的介绍,对涉及的电子元件进行实物展示,对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查阅科技论文的方法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的网站作一些推荐性的介绍.

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然后由各小组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各小组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商讨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案,设计的电路及测试的结果是否合理,撰写的报告是否严谨,尽可能地发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辅导老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在1~2天时间内完善制作的实物及报告,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另外小组的实物进行测试,通过相互交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4竞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竞赛纪律

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打开(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2日8:00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题中任选一题;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供随时备查.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以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竞赛开始后,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竞赛结束后(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并在指定时间前送到指定地点.

4.2竞赛题目分析及方案设计

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一般各占50分,设计总结报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没有给出,但在发挥部分给出了各小项的分值,选择题目时应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两小时,题目一旦选定,中途不要随意更改.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同时应尽快提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确定方案的时间应不超过6小时.

4.3元器件的采购和设计装配制作

元器件采购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元器件,作品是不可能制作成功的.因为竞赛题目事先不知道,学生作出的设计方案也是各不相同,需要的元器件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元器件,但不可能完全备齐.竞赛中采购是必须的.不同的院校在不同的城市,要保证能够采购到竞赛所需要的元器件,应在竞赛开始前两天,派1-2名老师到比较大的电子市场去采购,找好元器件供应商.竞赛开始后,竞赛学生不断的提出需要的元器件清单,由教师去购买,并以最快的速度运送给竞赛学生.在竞赛中,各队学生可以按照在训练中的分工,按照软件编程、硬件制作、设计总结报告写作三部分分头进行,每个队员各有侧重,注意分工合作.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分模块设计、安装、调试,一步一步进行.3人之间要注意多沟通,多交流.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不要慌张.在设计、安装、调试的每一步,都需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特别是到总调试阶段,一定要格外小心,通电前一定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不要急于通电,否则通电烧掉作品而前功尽弃.作品应该在第四天的下午全部完成,到第四天下午没有完成的功能和指标,也就不要再做了.很有可能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指标和功能,结果将已完成的部分弄坏了.负责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队员,要根据软件和硬件设计队员提供的电路图纸、程序清单等设计资料,按照设计总结报告写作要求进行整理.到第四天上午,除测试数据外,应全部完成.测试数据可以在作品调试完毕,竞赛结束前补充到设计总结报告中去.竞赛一般在第四天下午8点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封存.封存时应注意文件完整,符合竞赛要求.作品要妥善包装,要能防止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整个竞赛时间是四天三夜,要注意竞赛时间的合理安排,注意休息和饮食,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饮食后勤保障,使参赛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圆满完成竞赛.

5结论

大学电路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二阶电路 暂态过程 状态轨迹

中图分类号:TM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037-02

1 引言

暂态过程是指存在电感或电容的电路在接通或断开电源的短暂时间内,电路从一个稳定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稳定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暂态过程。暂态过程一般很短,但出现在这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却非常重要。例如,某些暂态过程中出现比稳态时大数倍及数十倍的电压或电流。暂态过程的出现有利有弊,有时他能对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危险,有时又会在电路设计中发挥巨大作用。例如日光灯中的镇流器。因此,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中暂态过程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因为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是瞬间消失的过程,所以必须使过渡过程重复出现才能进行观察,故在实验中用信号发生器发生的方波代替直流电源的接通与断开,在方波的每一周期内,前半周期给电路输入脉冲信号,相当于电路与直流电源接通;后半周期对电路输入信号为零,相当于直流电源短路。只要方波半周期大于过渡过程实际的持续持续时间,则在方波的每个半个周期内出现一次过渡过程。前半周期为零状态响应,后半周期为零输入响应,于是可以观测到重复出现的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

2 二阶电路在方波激励下的暂态过程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分析

2.3 实验总结

在本实验中,由于电路参数的不同,加之RLC电路中的两种不同的储能装置,其能量过度过程便不简单,可能是能量累积和释放,也可能是电容、电感间能量互相传递。接下来的分析我们分为两种情况讨论:电阻(电感线圈电阻和回路中其余电阻之和)较小和电阻较大的情况。前者能量消耗较小,所以主要能量改变过程是L和C之间的能量转换。后者能量消耗较大,所以大部分能量在第一、二次交换中就消耗掉了,只发生单向传递,即非震荡过程。

在电路发生振荡过程时,其振荡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衰减振荡: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振荡副度按指数规律减小,直至衰减到零。

(2)等幅振荡: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振荡副度保持不变,相当于电路中电阻为零,振荡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3)增幅振荡: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振荡副度指数规律增加,相当于电路中存在负电阻,振荡过程中逐点得到能量补充。所以,RLC二阶电路瞬态响应的各种形式与条件可以归结如下:

3 二阶电路在方波激励下的状态轨迹

3.1 实验原理

(1)相平面法。

用绘制在直角平面坐标上的表征变量及其变化速率间关系的轨迹来研究二阶自治系统的一种图解方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一大类非线性系统的运动。

(2)双踪示波器的使用。

3.2 状态轨迹的测量结果

3.3 实验总结

试验中,笔者分别在试验状态下测量了RLC串联电路中,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这三种状态下的状态轨迹。我们可利用状态轨迹确定电路动态过程的性质以及状态变量间的关系。这个实验是对分析二阶电路暂态过程的扩展,对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植恒.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M.Vidyasagar,Nonlinear Systems Analysis,Prentice-Hall,Inc.,EnglewoodCliffs,N.J.,1978.

上一篇:大学中期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月末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