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15:12:41

道德观察作文

道德观察作文范文第1篇

道德观察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 河南濮阳中原油田井下小学五一班 张戈 所谓“道德”,字典上的解释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段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但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道德”就是指人们的品质、品格、素质和修养。依我看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就缺乏这种“道德”,而这种“道德”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雷锋精神”。以前我从报纸上看了一条消息,标题特别醒目,上面写着:雷锋出国了?!我心里一惊,又接着往下看,越看越惭愧,因为上面写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比较:很多外国人天天做好事,可有些中国人天天干坏事,不讲诚信很自私。难道中国人真的把“雷锋精神”丢了吗?

不讲道德的人和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就连我们班也存在,我们班的同学正如老师说的那样,像个炮筒子,一点就燃。所以我们班同学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架。这时,有些同学就好言劝架,有些同学则装着没看见,只顾干自己的事。这不就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吗?

有一次,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天晚上,一辆出租车停在酒店门口,司机刚准备开车回家,突然从旁边冲出几个醉汉要乘车,他不肯,几个醉汉便要告他拒载乘客,他没有办法只好拉上他们走了。刚走到半路,一个乘客突然伸出一把亮晶晶的匕首,要司机交出钱来,司机一点儿也不怕,与他们博斗起来。路上围了好多行人,可没一个人帮这位司机。最后他被捅成了重伤,这几个凶手也逃跑了。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天,一个阿姨在逛街时包被几个歹徒抢了,她大声呼救,可是行人很多却没一个帮她的,只有一个理发理正在给客人理发,听见喊声就立刻冲出去与歹徒搏斗。最后歹徒砍伤了理发师的胳膊跑了。后来当记者采访理发师时他坦然地对记者说他不后悔做这件事。现在是法制社会,但有些人为了钱财早已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美德置于脑后,不惜铤而走险,也使人的素质下降,不讲道德。

“雷锋精神”源泉于中国,勤劳勇敢、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很多美德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雷锋精神”一定会回到我们身边,我们人人都是活着的雷锋! 指导教师:袁海霞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道德观察作文范文第2篇

所谓“道德”,字典上的解释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段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但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道德”就是指人们的品质、品格、素质和修养。依我看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就缺乏这种“道德”,而这种“道德”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雷锋精神”。以前我从报纸上看了一条消息,标题特别醒目,上面写着:雷锋出国了?!我心里一惊,又接着往下看,越看越惭愧,因为上面写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比较:很多外国人天天做好事,可有些中国人天天干坏事,不讲诚信很自私。难道中国人真的把“雷锋精神”丢了吗?

不讲道德的人和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就连我们班也存在,我们班的同学正如老师说的那样,像个炮筒子,一点就燃。所以我们班同学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架。这时,有些同学就好言劝架,有些同学则装着没看见,只顾干自己的事。这不就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吗?

有一次,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天晚上,一辆出租车停在酒店门口,司机刚准备开车回家,突然从旁边冲出几个醉汉要乘车,他不肯,几个醉汉便要告他拒载乘客,他没有办法只好拉上他们走了。刚走到半路,一个乘客突然伸出一把亮晶晶的匕首,要司机交出钱来,司机一点儿也不怕,与他们博斗起来。路上围了好多行人,可没一个人帮这位司机。最后他被捅成了重伤,这几个凶手也逃跑了。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天,一个阿姨在逛街时包被几个歹徒抢了,她大声呼救,可是行人很多却没一个帮她的,只有一个理发理正在给客人理发,听见喊声就立刻冲出去与歹徒搏斗。最后歹徒砍伤了理发师的胳膊跑了。后来当记者采访理发师时他坦然地对记者说他不后悔做这件事。现在是法制社会,但有些人为了钱财早已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美德置于脑后,不惜铤而走险,也使人的素质下降,不讲道德。

“雷锋精神”源泉于中国,勤劳勇敢、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很多美德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雷锋精神”一定会回到我们身边,我们人人都是活着的雷锋!

道德观察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德育渗透;知行协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既是作文知识的传授,又可以是语言艺术的演示,同时亦是渗透思品教育的载体。其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句、广博的内容、真切的情感,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听之悦耳,品之悦心,思之悦神,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叶圣陶先生的“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的教学思想,根据所教内容和特点,坚持文品和人品的结合,渗透德育,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面向实际,开阔视野,新人新事写不尽

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着重讲授写作技巧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现实生活是写作之源。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新人新事,用自己的双眼去感知身边熟视无睹的新风尚。每次作文时,要求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能使自己感动的人和事,搜集一、两个真实、生动、具体的事例,然后在课堂中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坚持训练,学生就会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就比较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并会主动地记录下来。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学生自觉主动的写文章,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写身边的新人新事,激起了对祖国变化的赞叹和对新风尚的赞叹。学生不仅收集了不少作文的素材,也使学生收到了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寓德育于作文教学,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备作文时有明确的德育点,挖掘联系,还要在作文指导、批改和讲评中帮学生确立正确、鲜明、健康的主题。把思想内容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重要依据之一,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材料,在遣词造句方面正确选用感彩不同的词句、词汇,做到褒贬得当。使他们向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发展。长期坚持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为德育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样的做法,起到了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设身处地,悉心体察,笔端倾泻真情感

作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如何作文,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评价人和事。让学生通过作文来形成正确的舆论,发展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在作文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可以畅所欲言。老师可以评价学生的作文,同学之间可以评价彼此的文章,学生还可以评价老师的范文,从而强化德育效果。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关系,对待事物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设身处地感悟,敏于细致入微观察,以加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在作文训练中,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围绕当前实际,围绕卫生、纪律、健康等主题开展口头作文,举行演讲比赛。特别是抓住本班典型的人、事、物为题材,指导学生作文,引导学生做人,学会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思文章的过程,就是通过字词句篇来表达思想、观念、立场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过去所接受并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梳理、发现、顿悟从而加以强化并使之升华的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学生作文训练,应注意与学生学校生活相结合;与学生家庭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在动笔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陶冶,从而达到作文与德育双丰收。

三、就事论理,深思熟虑,评议世态有主见

社会生活既是写作的活水源头,也是德育教育的万花筒。教师要把日常的写作教学、德育和社会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学生作文时,眼界就会开阔,思考就会更深入一点,文章就会写得更活一点。这样,既能达到习作训练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尽量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一事一议,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而养成就事论理,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辅导,在作文训练中渗透德育,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动机,有利的促进了作文教学;又使德育教育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德育工作情境由冷漠型趋向情感化,更为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这一德育主体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和道德行为上的认同。

四、学以致用,知行协调

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的广泛性、丰富性给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生活化、实用性逐步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作文与生活悉悉相通的德育点,并将其作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因,指导学生作文,能起到作文与做人的双重训练效果。习作指导时,只要教师恰如其分地启发学生思考习作训练题的思想性,准确把握题目的德育导向,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内容,弄清写作目的,力求通过习作做到“文道合一”,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明显提高和道德情感逐步升华。

五、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创设作文情景,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直接感知“说”、“写”的内容,引起思考,同时,一边做,一边通过内部言语,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清楚,这就使“说”和“写”有了清晰的条理。在创设情景时,教师可事先布置观察任务,也可以在活动之后,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创设的情境如果是新颖的,有趣或有意义的,学生很容易激发写作动机,提高小练笔兴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趣。

道德观察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考作文;发展;生活

写作与生活单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可能难以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甚至于有何直接的内在联系。其实不然,综观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这些年来的发展,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它与我们平常的生活密不可分。

一、先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说起可能会更直观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作为教学的一个系统,是由学校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小系统构成。首先要以课堂语文教学为核心,其次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开放性语文学习,把语文学习过程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所学所见。

其次,在校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事物能力和书写能力,让其最终能在工作、日常生活中恰当而熟练地表情达意,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去。

高考作为语文教育的最终极考核,在高考中占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高考作文的主旨在于应该反映学生的综合理解与表达应用能力,包括学生观察发现、审题立意、选材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关注现实等方面的品质与能力。从一篇文章,可以充分考核一个考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与书写能力。

我们都知道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理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那我们的高考作文又怎么能够脱离这个理念呢?如今的高考作文强调生活化取向,学生常常在写作面前犯难,主要原因是原有的作文教学与考试脱离生活,不以实用为价值取向,而是一种狭隘的应试作文教学。这种应试作文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积累、材料的嫁接、虚构的感悟、固定作文的格式与华丽的辞章,学生的写作过程没有融入自己真正的生活化思考,从而也就缺少具体入微的对身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社会、对人性的关怀。近年来高考作文生活化的命题趋势,有利于引导中学作文教学走出误区,引导考生写出具体形象、富有个性的文章。

二、高考作文的发展与生活的关系

(一)高考作文在形式上的两个转变

1.由一小一大的复合性作文向单篇作文转变。高考作文连续几年都是采用一小一大的组合作文形式,小作文多为或说明、或描写的片断作文,主要是对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的考查;大作文多为议论文,突出对学生理性和思辨能力的考查。自1999年起将二者合二为一,从命题样式上既加强了综合性,又加大了考查力度。

2.由严格的材料作文向宽泛的话题作文转变。高考的给材料作文在写作时,观点必须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否则就视为跑题;分析材料讲究最佳角度和最佳立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照应或紧扣材料,在文章结构上讲究叙、议结合,否则就视为不符合要求,这严重束缚了同学们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

话题作文的范围很宽泛,题目和文体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在某种程度上大大的放开了同学们的思路。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话题内容广泛,文体自由,限制性小,但并不等于每个同学都可以写出一类的文章,这除了要看同学们在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基本功之外,重要一点是看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高低,即对试题所提供的话题在思想内容上的理解。而这些又恰巧考查了考生在平时生活中对发生在身边各种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二)在命题题材上也开始摆脱以往的议论文的限制,开始贴近生活,将广阔的生活纳入考试的视野,贴近了考生。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可以归结为“时代、科学、人文”三个方面。有的命题更多的体现着时代意识、时代思潮和时代特色;有的命题更多的着眼于科学热闻、科学前瞻和科学精神;有的命题则采用不同的人文诉求、人文理念、和人文积淀。公德、信念、人文、风度、礼仪、亲情、素质、才智、荣誉、乐观、仁爱、修身、竞争、财富、发展、和谐等都是高考中可能用来命题的内容。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在内容上更注重同学们的社会生活实际,考查同学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如1992年看待社会“公德心”的问题,倡导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提高自身素质、从我做起的道德观念;1995年关于“鸟的评说”,则是对人性中的弱点的评议;1996年的“截肢”,是对社会生活中那种不负责任现象的抨击;1997年的“助人为乐”与“悄悄走开”则更多揭示了人们对“助人为乐”矛盾的心态;1998年的“坚韧”和“战胜脆弱”要求同学们从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个角度着眼,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2001年的“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3年的“智子疑邻”、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等作文题目都涉及道德标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问题,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问题。强调诚信,关注“做人”的道理,符合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贴近同学们的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了高考命题者要求考生“以健康的心态,求真求实的勇气,对生活进行思考评议”的命题意图,引导考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思考社会生活,这对考生的作文实践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再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更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从中倡导人文关怀的主题。高考作文命题的生活化不仅要求考生对生活现象的细心观察,更要求考生对生活本质的深层次思考,强调考生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例如,山东卷以“见证”、重庆卷以“我与故事”、四川卷以“熟悉”、江苏卷以“品味时尚”为题,都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对考生生活体验的关注,主旨在于引导考生以此为基点引发个性化的感悟与思考,具有较好的生活色彩与开放视角。这种宽广、实用的生活视角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有利于考生对文章的自由表达与个性发挥。

从2007年“丛飞资助贫困生”、2008年“抗震救灾”,从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到山东卷的“见证”再到“兽首拍卖”等等,无不验证了高考作文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写作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开始,认真关注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路,要求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要开阔眼界,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道德观察作文范文第5篇

中职学制一般是两年。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中职作文教学必须多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探如下:

第一,指导学生丰富见闻阅历和积累人文知识,以期逐渐解决作文材料贫乏的问题

给学生指明积累作文材料的途径、方法有三:

首先,从书报上积累。这是一条方便可行的捷径,在实施中要重视强化这个问题。要指明阅读的书报不宜多,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可以用制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为了方便和少抄写,还可以做成剪贴报。这一方法最重要的是做好分类,将收集好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贮存,以便随时取用。

其次,从电视电影广播等影视方面积累。由于中职学生都很忙碌,专业课占用了学生的许多时间,可以利用电视电影广播等影视作品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积累写作材料,夯实写作前的信息储备。从电影电视和日常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是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这样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作文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有心人,天不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日积月累,量变就会产生质变。有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积累的资料,帮助学生积累,即根据学生在作文中的普遍需求,由老师将材料整理好后提供给学生。

在这三个途径中,最后一个途径最重要,且没有什么条件限制。但因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差,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敏感性不强,所以效果往往不好。老师一定要耐心引导,教会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总结。

为了给学生示范作文材料的选择运用,提高学生对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作文材料积累的兴趣,在实践中,老师要先做示范,例如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积累材料的经验。也可以举几个写作的事例,说说自己是怎样从观察中积累材料的,指导学生积累以致用,培养学生在作文时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材料。

第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加强学生的思想情感积累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加强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积累,以期逐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以解决好作文的观点和情感问题,使学生在作文中,力争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情感丰富、思想健康。要让中职学生在写作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和荣誉观;并且应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荣辱观念等,从而达到在道德上的情感积累。要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友情;感受悲欢离合;感受风花雪月。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学会理智地处理事情,不要因为情感的亲疏或利益的驱使,而丧失客观公正的原则。

首先,有针对性地搞一些专题讨论。专题讨论分两种性质和形式:一是围绕中职生应该具有的一些基本的思想观点和道德情操来选择材料,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在道德上形成一定的伦理观念,在情感上形成正确、健康、积极、乐观的感情世界。二是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设置专题讨论。其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实施次数的多少,要根据实施中的具体情况而定。

其次,结合作文训练和作文评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对中职学生而言,是陶冶其情操的一条主渠道。老师在每次作文训练的选择和评讲中,都必须对此有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并将此实施结合专题讨论作出巧妙的安排,以期达到预计的效果。

最后,结合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充分利用作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紧紧抓住能提高学生认识和陶冶学生情操的各类材料,不失时机地渗透,达到细雨润物的效果。

第三,在作文教学本身上下好功夫

一是加强写作指导。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能局限于写作理论、写作技巧,必须联系到作文话题或具体的文章,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文章标题要亮丽,开门见山显主题;先抑后扬有新意,篇末点题巧用力;表达方式须明确,修辞手法要牢记。

道德观察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渗透德育原因 方法

正文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习作,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是当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为什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认为存在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现状:现在许多学生的作文文笔流畅,中心明确,但立意不高,缺乏高尚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所谓立意,就是确定习作的中心思想。文以立意为主,而“意在笔先”。文章必须观点正确,中心突出。要求学生做到:在模仿范文时,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范文进行立意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完《茶花赋》一文的立意后,让学生自拟题目作文,抒发热爱祖国、歌颂劳动人民智慧,学生便能这一立意自拟出《长城赋》、《黄河赋》、《塔河赋》等题目。把教作文与教作文结合起来,提高立意,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与做人的密切关系――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作文立意才高;一个人对事物认识的深刻,作文立意才有深度。学生作文立意正确与否要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引导,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健康高尚的情操,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对生活本质规律的认识。这样写起作文来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二、时代需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作文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形式,也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考试要求:在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等级中规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初中会考《考试标准》中规定:“在遵循《大纲》的前提下,要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念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综上所述,健康的作文内容就是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部分第二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第三条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单单只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积极利用各种手段、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所以,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作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经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感情,对所写事物表达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写作。

学生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图热闹,觉得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的过程及意义,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较好的习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爱参加劳动,做家中长辈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以写作训练为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在本班级内开展包饺子、小组办班报、排演课本剧等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协作,尊重他人,团结他人,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活动过程,又能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身边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让学生结合活动写作,通过作文受教育,以此达到育人目的。

二、通过评价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如评价别人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写作顺序去分析评价,还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方面、遣词用句中去评价,从别人的好词佳句中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评价分析别人好文章的同时激发写作欲望,也可以利用别人的文章中的情志来影响自己,以悲胜怒,以悲胜思、以思胜恐、以忍胜喜、以喜胜悲。

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和创新,而学生的作文是体现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去进行道德体验,在体验中丰润自己的心灵,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立足生活实际,注重引导教育。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基础。学校的各种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扩展了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也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关在课堂里,为文而文,单纯抓写作技巧,进行封闭式训练,无论从练笔的角度来看,还是育人的角度来看,都是不足取的。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的体现,这种认识水平的体现包括正确的立场观点、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怀、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见闻等。而认识是表达的关键,学生的认识是教育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出来的。首先,学生的认识能力要靠平时的教育和培养。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加强阅读实践和社会实践锻炼。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读好有字的书,包括学好各门学科,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各门学科的教材和有益的课外读物,以及广播、影视等,都是学生的教科书。借此才能把他们引入社会领域,从中吸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发展认识能力。社会生活实践,要求学生读好无字书,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都要善于观察思考,提高鉴别能力。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学生身处在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获得正确的认识,形成感受,借此沟通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开拓情怀,积聚文思。

二、加强表达训练,促进认知发展。

从接触某种生活到认识表现它,对学生来说,有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对作文教学来说,有一个表达训练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最终融为一体。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确定中心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习作,在明确题意要求后,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受中总结、概括出中心思想,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中心思想无法凭空决定,它源于学生日常接触和积累的生活现实,是生活中无数实际材料在学生头脑中的概括性反映。对同一事物,不同学生所确定的中心思想不尽相同,这和他们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有很大关系,更和他们不同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密切相关。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确定中心思想就是引导学生把平时观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例如学生在写一次集体活动,有的赞扬活动中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的写活动带来的欢乐;有的写活动失败应吸取的教训。这些不同的中心思想,说明学生参加活动的不同收获,究其原因,同思想认识水平的差别密切相关。这又说明了,要写出具有积极意义的文章,不在于写作技巧,主要在于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取决于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认识水平。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生活,以敏锐的思想来剖析生活现象,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较高的起点。

三、依据习作内容,落实思想教育。

学生习作的内容不只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还包含了他们认识事物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现了他们的认识水平。这些内容就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我们既要重视习作内容的思想性,又不能搞片面性和绝对化,也不能拔苗助长,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所写的内容,只要不是消极的,就不必加以指责。为了落实作文教学的思想教育要求,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有真情实感。提倡写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对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基础。有些学生写作大多受范文的束缚和考试的压力影响,很难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致使学生胡言编造,移植别人的作品,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还会养成学生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是相悖的。学生的作文应要求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了这个前提,教师才能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感情的状况,也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否则,不但不能很好的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也削减了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对学生习作中反映出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要帮助他们明辨正误,分清是非,使他们的思想认识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谴责自己年迈的奶奶,不该呆在家里好吃懒做,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不该坐享其成。应该让他明白年迈的老人辛苦劳累了一辈子,该歇歇颐养天年无可厚非,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不能丢,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总之,对学生习作内容所反映的种种思想认识问题,要坚持指导方针,循循善诱,给予启发教育,这不仅是练笔的需要,更是育人的需要。

四、创设良好情境,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途径:(1)阅读优秀文章,观看优秀影视节目。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小评论,并组织学生讨论。(2)接触先进人物,参加公益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学生既能从中受到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3)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五、在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实施德育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作文教学分四个学段,并分别提出“阶段目标”。在不同的学段渗透德育教育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随着学段的增高,德育渗透的内涵也更加的深入,在循序渐进中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逐渐树立较为完整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在作文教学的各种形式中进行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不同形式中渗透的生长点,进行各种隐性的和显性的德育教育。新人教版语文教材开辟了综合性学习园地,在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中,我们完全可以抓住很多的德育渗透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向长辈询问老照片的故事,向家人询问某件藏品的来龙去脉,同学之间探讨如何看待妈妈唠叨这样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我爱我家,我爱我妈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生活中的原始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加深对生活的感悟。

七、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作文命题中渗透德育教育。作文的命题对学生的思路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重视命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思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作文指导中渗透德育教育。大千世界,万花筒般的社会现象每天呈现在学生眼前,有新的也有旧的,有是也有非,有善也有恶。教师应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的判断是非,区别荣辱,分清好坏,并鼓励学生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逐步接近真理,感情逐步走向健康,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三)、在作为活动中贯彻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教育。张载曾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三国诸葛亮也为后人留下了“志当存高远。”的豪言。正因为有了这些名人名言,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更要培养学生“立大志,立远志”的性情。为了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作文活动中应该举行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如阅读名人传记;和师长交流长大了想干什么;办一份以“理想”为主题的手抄报;举办“我的理想”演讲比赛……..再汇总自己所有的材料写一篇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远大理想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认识到理想离自己并不遥远;认识到实现理想的路途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只有克服困难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在作文评改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从学词造句到缀段成篇,正像孩子走路一样,得有相当长的过程。教师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积极的加以引导。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药高度重视思想内容方面,要十分注意学生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主题是否积极有意义,选材是否实事求是,认识是否正确。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育人,达到育人的目的。

(五)、在作文的讲评中渗透德育教育。文章贵在真实,人格贵在诚实。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借助范文,虚情假意,堆砌词语,脱离生活实际。在讲评课上,教师要教育学生写作文要把自己想写的事情老老实实的写下来,不夸大,也不缩小,不说假话或空话、大话,要写真心话,写朴实的,有真情实感的话,不能凭空编造。仿写重在“仿”上,就是借鉴与范文相似的句式,写自己的文章。文章既要有模仿、借鉴,又要有创新。

八、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考虑地域特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的榜样。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安排了一次关于“我也追星”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以自己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习作。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类似的作文训练,让学生在名人身上发现闪光点,汲取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让他们感到美德离我们不远。再次以语文综合性活动为例,语文综合性活动要开发校本资源,展示地域特色,同学们通过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体会家乡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萌生努力学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并将活动心得整理成文。

道德观察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实践总结 教法探讨

鲁迅先生在新文化时期就说过,在还没有天才之前,我们应该给天才的培养提供好的“土壤”。我今天也就借这句话来谈谈我对现今高中作文教学的一点愚见。

如果说“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和写作训练”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根本”的话,那么“理解能力、思想认识、材料储备和语言表达”则是滋润那些“根本”的“土壤”。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培养那些写作“天才”之前,注重他们“土壤”的积淀。

在十多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我对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已比较了解,并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问题:要想真正地培养好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使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单凭作文教学本身是不行。原因很简单,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在见闻阅历,知识储备,语言表达,思想认识等方面都比较差,因此他们在作文上所缺的不只是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和写作训练,而且是在理解能力、思想认识、材料储备和语言表达上都还很欠缺;而这些,才是真正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在三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单纯的,一味的强调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和写作训练是不够的,也是枯燥的,是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的;高中作文教学要“多管”齐下,才能标本皆治,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能真正地得到提高,尤其是对学生理解能力、思想认识、材料储备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

第一“管”:指导学生丰富见闻阅历和人文知识的积累,以期逐渐解决作文材料贫乏的问题。

首先,要给学生指明积累的途径。积累作文材料的途径有三。一是从书报上积累。这是一条方便可行的捷径,在实施中要重视两个问题:首先是指明阅读的书报——不宜多,但一定要有针对性。二是从电视电影广播等影视方面积累。由于高中学生都很忙碌,看电影电视都只有看点新闻之类的,所以主要指导学生把握重要新闻,积累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等信息。三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累。在这三个途径中,最后一个积累途径最重要,且没有什么条件限制,但因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差,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敏感性不强,所以效果往往不好。教者一定要耐心指导方法,教会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总结。在操作上,老师要先做示范,如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积累的,甚至还可以举几个就近的事例,说说自己是怎样从观察中找到灵感的。

其次,是要教给学生以积累的方法。积累材料的方法,要根据材料来源的途径来选择。从书报上得来的材料,可以用制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为了方便和少抄写,还可以做成剪贴报。这一方法最重要的是做好分类,将收集好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贮存,以便随时取用。从电影电视和日常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是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这样还可以训练你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为学生提供积累的资料。帮助学生积累,即根据学生在作文中的普遍需求,由老师将材料整理好后提供给学生。第四,还要指导学生积累以致用。设置这一过程,一是为了给学生示范作文材料的选择运用,提高学生对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作文材料积累的兴趣。二是为了训练学生在作文时如何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材料的能力。

第二“管”: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积累。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积累,以期逐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以解决好作文的观点和情感问题,使他们的作文能写得观点鲜明,情感健康。我以为一名高中生,在思想认识上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金钱观、荣誉观,并且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等。在道德情操上要达到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友情,感受悲欢离合,感受风花雪月等情感体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亲情和爱情观念,学会理智地处理事情,不要因为情感的亲疏,利益的驱使而丧失客观公正的原则。

做好这一“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性地搞一些专题讨论。专题讨论分两种性质和形式:一种是围绕高中生应该具有的一些基本的思想观点和道德情操,选择材料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在道德上形成一定的伦理观念,在情感上形成正确、健康、积极、乐观的感情世界。另一种是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设置专题讨论。其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实施次数的多少,是根据实施中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是结合话题作文训练和评讲进行。这也是对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引导和道德情操的陶冶的一条主渠道,不可忽视。教者在每次作文题的选择和评讲中都必须对此有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的,并将此实施结合专题讨论作出巧妙的安排,以期达到预计的效果。

三是结合阅读训练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进行培养。对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引导和道德情操的陶冶应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专题讨论当然重要,它能把问题集中起来解决。但是专指望它也不行,还必须充分地利用各种渠道进行。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一个主渠道,自然是不能放脱的了,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紧紧抓住那些在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上具有重大作用的各类文质皆美的阅读材料,不失时机地进行,这样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以上“两管”,看起来是作文以外的功夫,但实际上这两“管”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只有下好了这“两管”,才能治好学生的作文之本,解决好写不好作文的根本问题。这是在为产生“天才”作好准备,有了好的“土壤”,“天才”的产生就有了可能。

第三“管”:在作文教学本身上下好功夫。

就我所知,很多语文教师的这一“管”都是抓得很好的,而我对此却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态度,远不及在前面“两管”上所下的功夫。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抓这一“管”的。一是加强写作指导。我以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能搞成高谈写作理论,阔论写作技巧,必须联系到具体的文章或作文题来讲才行。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赏析文质皆美的文章,让他们在美文的赏析中去感,去悟,效果很好。二是要加强写作训练。因为高中生都要经历高考的洗礼,功利在作文教学中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高三作文强化训练中,我主要抓了三个方面:一是作文的卷面书写训练;二是有目的有顺序地对作文的“审题训练、立意训练、拟题训练、选材训练、结构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这六个程序进行强化训练;三是临考前的定时训练——50分钟交卷,且必须有5分钟的腹稿。

道德观察作文范文第8篇

作文是以“感动”为话题。在考卷中,许多同学洋洋洒洒800字,却没有一篇能打动我。很多同学与初中的作文相比除了字数多些,故意堆砌的华丽词语多一点以外,在文中难寻一丝一点的感动。在选取题材,文章构思方面更无进步。

孩子们,你们的作文怎么了?

是现在的学生心灵变得麻木,捕捉不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是我们作文教学失败呢?

思索再三,我觉得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有这样几个着手点。

一.着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事半功倍

现在的高中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学古文,三怕写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高中学生普遍感到写作困难,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那么作文教学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清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只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创设氛围,培养学生写作欲望,把他们带入佳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着手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逐渐解决材料贫乏的问题

首先,要给学生指明积累的途径。积累作文材料的途径有三。一是从书报上积累,这是一条方便可行的捷径;二是从电视电影广播等影视方面积累,主要指导学生把握重要新闻,积累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等信息;三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累。在这三个途径中,最后一个积累途径最重要,且没有什么条件限制,但因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差,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不敏感,所以效果往往不好,我们一定要耐心指导方法,教会学生观察、分析、总结。

教学中,老师要先做示范,如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积累的,甚至还可以举几个就近的事例;其次,是要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根据材料来源的途径来选择;再其次,为学生提供积累的资料,即根据学生在作文中的普遍需求,由老师将材料整理好后提供给学生;第四,还要指导学生积累以致用,设置这一过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作文材料积累的兴趣,二是为了训练学生在作文时如何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材料的能力。

三.着手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积累,逐渐解决学生作文的观点和情感问题

这个方面的培养,一是针对性地搞一些专题讨论。专题讨论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围绕高中生应该具有的一些思想观点和道德情操,选择材料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理性认识,在道德上形成伦理观念,在情感上形成正确、健康、积极、乐观的感情世界;另一种是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设置专题讨论。

二是结合话题作文训练和评讲进行。这也是对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引导和道德情操陶冶的一条主渠道,不可忽视。我们在每次作文题的选择和评讲中都必须对此有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的,并将此实施结合专题讨论作出巧妙的安排,以期达到预计的效果。

三是结合阅读训练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进行培养。对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引导和道德情操的陶冶应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专题讨论当然重要,它能把问题集中起来解决,但是专指望它也不行,还必须充分地利用各种渠道进行。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一个主渠道,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紧紧抓住那些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情操文质皆美的阅读材料,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这样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着手作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训练,注重实效

一是加强写作指导。我认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能搞成高谈写作理论,阔论写作技巧,必须联系到具体的文章或作文题才行。每次都要在学生中选取作文进行实际的点评,不光找写得成功的,还要有意识的找有缺点文章来点评。每次点评不能漫山遍野,而要每次都有一个重点,所选实例也要紧紧围着这个重点来讲,这样学生才有更收获。

二是要加强写作训练。在写作训练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一是作文的卷面书写训练;二是有目的有顺序地对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选材、结构和语言表达”进行强化训练;三是写作的速度训练――50分钟交卷,且必须有5分钟的腹稿。

上一篇:道德风险论文范文 下一篇:会计专业毕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