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范文

时间:2023-02-21 01:34:59

档案学

档案学范文第1篇

1、深入细化特征

我国的档案学科发展在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构建了档案学的框架体系和分支学科,这无疑是令人骄傲的丰硕成果。但总的来讲,它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挑战,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档案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将呈现不断深化、不断细化的特征。如在原“档案管理学”的基础上,将分化出档案分类学、档案鉴定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利用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同时,在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之外,又分化出企业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司法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金融档案管理等分支学科。在许多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将会有许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突破,如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研究、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研究、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和档案利用与公布的法学研究等等。当然,分支学科的细化、创建不应是“人为制造”,而应该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应运而生。反对“为学科而学科”,甚至动辄冠之以“×××学”,而没有该学科独立学科内容和体系,相反,一些理论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深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和系统,既便不称为“×××学”,也应该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

2、吸收创新特征

档案部门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大潮与挑战,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渗透,我国建立在过去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和长期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体制、模式、理论与实践方面就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档案学研究作为科技知识的体现,作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自然应勇于承担知识先行的职责。应采取吸收、引进、消化、渗透、移植等手段,充实与强化档案学科自身的内涵,如合理运用科学学、创造学、成功学、协同学、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成果,解决档案学科的自身建设,解决档案学理论的热点、难点与焦点等新课题。又如,引进先进的科技理论与手段,解决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与利用等问题;解决办公室自动化条件下文书、档案一体化问题;解决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联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同时也将解决电子文件条件下的档案定义、全宗理论、原始凭证、法律凭证诸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

3、求实应用特征

近些年,档案学理论界开展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大讨论,求同存异,取得了共识。理论产生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档案学术研究中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体现。档案学这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世纪之交,其正确走向和真正出路在于真正解决档案工作的实际问题,正确解释档案的诸多现象,勇于接受档案实践的挑战。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产权的归属与流向、档案馆的社会文化功能如何进一步体现、档案工作的立法与执法、档案价值鉴定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文书档案的立卷改革、CAD技术在科技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各档案馆信息联网的现状与前景等。这些档案部门的实际问题,档案理论界将给予科学的探索与指导。

4、零整结合特征

我国档案学术的真正振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年来,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成果。但在研究力量的分布和课题的计划、组织方面,总体来讲,还处在较为分散和自发的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集中研究力量攻关,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薄弱和后劲不足,而一些“时髦”课题,往往出现重复现象,或一些课题由于能力所限而挖掘不深,制约和影响了档案学术的水平和质量,对档案学科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从研究机构来看,有国家档案局档案学理论研究室设在教育中心内,有中国档案学会,包括地方分会和行业分会,有些省也成立档案科研所,承担着各自的研究任务;从研究力量来看,上述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主要成员,各高校档案专业的师生队伍等都是档案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截止1996年我国各级档案部门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研究馆员”159人;“副研究馆员”2128人;“馆员”13186人;“助理馆员”14146人,“管理员”4688人⑧,这些都是正在从事和潜在的专、兼职学术研究人才。化零为整,协同合作,既具有现实需求,也具备了人才条件,这点,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目前和今后档案部门的重大科研课题,靠自发、个体的力量已很难完成,如《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九五”计划》中所列的“2110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档案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办公自动化过程中文书处理与立卷问题研究及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⑨等等重大研究项目的完成,只有靠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组成若干个课题组,由熟悉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人专长和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有计划、有组织地集体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课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学术研究将呈现个体自发研究和集体攻关相结合发展的态势。

5、百家争鸣特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档案学术观点和档案研究力量受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和国家档案局的影响较大,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新中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以及档案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学术的进步,长期一个声音,一种观点,对理论研究是不利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档案界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渐开始有了档案著作评述、档案观点评论,有了不同理论的阐述,有了批评和反批评,有了争议现象,有了争鸣的气氛。如围绕着“档案的商品属性”、“档案的分类问题”、“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是否建立文件中心”、“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档案馆主体论、重点论”等问题展开的讨论与争鸣,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说明我国的档案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这是档案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和档案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没有不同观点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没有不同流派的学科不成为真正的学科,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经不起检验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档案事业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学科繁荣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档案学界将更加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将鼓励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批评与争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更好地促进学术发展。

二、跨世纪的展望

中国的档案事业正面临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正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进而走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①;正回顾着即将过去的20世纪,正接受着新世纪的召唤。档案学的发展需要理性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也需要对未来作科学的预测和展望。

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令档案界瞩目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对世纪末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与展望。自此,总结和展望学科发展,推进学术进步,已成为我国档案学界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吴宝康同志呼吁建立“国际档案学”,并提出将档案学划分为内容研究、管理研究、保护研究,并各自独立发展的“一分为三”观点②;王德俊同志总结了当前国际档案界的三个学术新动态:即纪念荷兰手册100年、世界记忆项目、电子文件及其管理;和档案记忆、后保管模式、档案事业三大支柱、档案文件保管费用、档案所有权等五个学术新观点③;何振同志指出了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发展契机④;魏莉同志提出了及时更新档案学理论,尽快制订长远学术研究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改进研究方法的改革观点⑤;李财富同志发出了档案学研究的集约化倡议⑥;潘玉民同志做了档案学研究走向21世纪的思考⑦;以及《档案学通讯》1998年第4期编发的“21世纪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态势的预测”之笔谈等等,都很有代表性。

三、对策

1、肩负使命感

世纪的交替为我国档案学界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抓住机遇、迎头而上才是时代的骄子。科技知识与人才培养是跨越世纪、谋求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必备条件,面对未来,我们既充满信心又感知差距。在信息时代,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与素质是否已掌握了先进的科技知识、理论与技术是否已能够作为专门人才或业务骨干去完成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课题,解决档案工作实践所提出的诸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句话,作为跨世纪的人,我们是否充分做好了跨世纪的各种准备清醒地认识自己,清醒地认识现状,清醒地认识未来,把责任感、使命感与时代的脉博联系起来,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学术的繁荣紧密结合起来。

2、倡导学习之风

学习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没有广博的知识面,没有专深的业务水平,要想把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引向深入,引向21世纪,是难以实现的,至少要大打折扣。一方面,当今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没有穷尽,学习永无止境。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我们不能落伍。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层面、知识宽度与深度以及我们对新旧事物的理解、认识等等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要不断“充电”,不断补充“能量”,以求适应。如果说,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在建国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因为我们努力学习和掌握了专业和相关的丰富知识与理论,善于总结和升华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那么,近年来档案界一些文章层次不高、深度不够、学术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甚至观点偏颇等现象则总能找到其学习不够、功力不足、知识面欠宽的根源。当然,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是很丰富的,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要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不断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要不断学习档案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不断学习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要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理论。同时,除了书本知识之外,还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这样,在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之风蔚然兴起之时,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在跨世纪的历史时刻才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与飞跃。

3、加快人才培养

跨世纪的事业需要跨世纪的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事业发展、学术繁荣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首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代挑战迫在眉睫,高素质档案人才的培养应加快步伐,加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其次,适当调整与改革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强调素质教育;而在在职培训中则应强调提高技能、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一句话,强调能力的培养,即工作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第三,将培养的重点放在中青年档案工作者身上,努力造就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档案学术研究队伍。同志讲:“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与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针对中青年的特点,各级领导既要爱护和支持他们;又要大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他们;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较好的条件,以适合中青年的快速成长。而中青年档案工作者则要在老一辈档案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下,虚心学习,继承传统,承上启下,有所创新。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创造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跨世纪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新课题。科技增强国力,青年创造未来,“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作者系国家档案局教育中心副主任

注释

①《知识经济需要知识和人才》,《中国档案》杂志1998年第6期。

②吴宝康:《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些想法》,《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3期。

③王德俊:《当前国际档案界学术新动态新观点》,《北京档案》1998年第1期。

④何振:《敢向路在何方棗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契机》,《北京档案》1998年第9期。

⑤魏莉:《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变革》,《山西档案》1996年第5期。

⑥李财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刍议》,《档案》1997年第5期。

⑦潘玉民:《档案学若干问题研究》,第6页,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年版。

档案学范文第2篇

论档案 陈作明

应当重视档案分类基础理论的研究 李兆明

广西档案学会再次荣获广西社科联先进学会称号 成功

『中-『当-『档 覃兆刿

公共关系是开启档案工作封闭之门的金钥匙 李荣忠

知识经济档案为本 张云超,杨慧

香港档案学会代表团访问广东 钟鸣

论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孟世恩

《消防法》与档案馆防火 景卫东,李珂,刘兰卿

试述档案馆全宗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何玉萍

简论省级档案馆建立档案教学实习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虹

略谈县(市)人武部档案的归属 向德才

主动服务与评介性编研的探讨 张焱新

强化企业档案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陈智为,任玮

旅游档案的特点、管理与利用 于平,李士敏

学位论文档案的开发利用 刘军

档案政策与档案法律比较研究 朱玉媛

用Web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 张发林,钟一文,徐建荣

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联网问题研究 路凤英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建设 王艳明

电子文件归档及法律证据作用探索 石家庄市钢铁有限公司电子档案课题组

长效防霉盘(带)缓释技术及其实用性能的研究 吴志刚,谢虹,夏涛,刘四海,杨克敌

中国档案学会关于表彰学会先进工作者的通知 中国档案学会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

让"档案"与"休闲"拉拉手--"档案在休闲社会的作用学术座谈会"综述 林驰

档案学学科性质研究之我见--试论档案学学科归属 朱丹华

文件中心不宜在我国普遍推行 彭坚

建立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应考虑实际需要 魏玉玲

《周礼》中人才文书管理制度 孙瑞

论公文的开头类型和写作要领 王铭

新时期应当强化档案馆的研究职能--兼谈档案馆的职能与功能 宗培岭

全国高校档案专业教育调查统计与分析 桑毓域,贺颖

怎样做好《组织沿革》的编写工作 李永强

关于小汤山医院档案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王贤会,贺冰,曹军民

探索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新模式 郭淑萍

档案信息资源增殖研究 唐祖军

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黄志文,李昕岑

近十年来我国电子文件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曹芳

应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功能需求的研究 金子成,许雪鹰

金花纸与中国古代公文用纸 丁春梅

雷电对信息系统的破坏不容忽视 潘伟喜

关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字档案馆功能的两点思考--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字图书馆经验借鉴与启示 陈立新,吴兰

甲骨档案论证中的几个误区 阴春枝

山西省档案学会走过20年 赵永强

二元实践下档案学理论相关概念的解析 桑毓域,刘新安,李福君

关于档案分类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李兆明

漫谈"现行档案"、"档案产业"等档案专业用语问题 陈兆祦

机关、企事业档案向社会提供利用中的收费制度探索 杨立人,邵扬生,陈鸥

对档案馆管理现代化中人本管理的探讨 王淑梅

论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量化评审体系的建立 吕建辉,秦健玲

对科技查新文件归档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马景娣,刘琼,钱佳平,田稷,缪家鼎

高校校史编撰创新刍议 陈宁宁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档案的若干思考 许庆兰

档案分类计算机自动标引程序设计研究 罗炜彬

对《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术语定义的几点建议 肖英,陈亮

基于VPN的电子文件网络化归档安全解决方案 肖怀志,薛四新,孙宇华

音像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王政

档案库房空调设备的选择 赵文山,何刚

论美国电子政务的资金投入与IT企业所起作用 王铭

档案学范文第3篇

《档案学研究》(CN:11-1226/G2)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档案学范文第4篇

一、建立档案学术规范。学术规范问题的核心是学风问题,而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科的生死存亡。总的来说,档案界的学风是比较好的,大多数档案学者都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勤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并自觉抵制学术腐败,这是我国档案学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然而,当前档案学研究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学风,如抄袭剽窃、自我吹嘘、互相吹捧、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们不能像对一般商品那样对档案学术研究设计出一套可以量化的、方便操作的标准,但在科学精神、文风文德、术语概念、学术评论等方面为档案学者制定出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规范学术精神。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一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表象抓住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力戒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文字游戏和空洞说教。即使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脱离档案工作实际,因为任何一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应用目的。更何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本来就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将其非常清楚地区分开来。研究档案史、评价历史上的档案工作现象、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理论,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科学方法,彼此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二)规范文风文德。档案学理论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被档案实际工作者所接受,才能发挥其对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档案学研究者应努力培养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不盲从、不迷信、不附和、不武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并大力提倡运用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档案工作现状,揭示档案工作规律,预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切忌人云亦云,因循守旧,故弄玄虚,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档案学研究者还应加强文德修养,自尊、自信、自强、自律,淡泊名利,谦虚好学,不抄袭剽窃,不,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规范档案术语概念。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对现有的档案术语概念进行审查清理,在词形、语义、专指性、配套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剔除那些内涵模糊、外延过大、语义陈旧、专业化程度较低的所谓术语概念,重新建立一套符合档案专业特色的、符合档案学发展需要的术语概念,使档案学者们在统一的术语概念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二、健全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研究档案学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档案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因此,适应社会和档案学发展需要,改革档案科研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与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档案工作改革的精神相一致,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各级档案科研机构和档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档案学发展战略,确立档案科研布局,协调各档案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全国性档案学优秀成果的鉴定、转让、评奖工作。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会条块分割的分布状态,使之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成为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的非官方机构,并注重促进学术民主。

与此同时,要逐步改变目前的档案学研究方式,重建档案科研系统结构,实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优化配置档案科研资源。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微观主体是以档案学研究者为最小单位的,档案学研究者的创新性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物质载体,其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主要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档案科研人才的素质。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宏观主体是以国家为最大规模的,国家的档案学发展战略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核心力量,档案学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国家的档案科研政策是否正确。而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必须建立档案科研共同体,即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档案科研小组(课题组)或档案科研开发群体。通过档案科研共同体,将不同部门、行业、地区的档案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将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研究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资源,取长补短,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科研课题,并可避免或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档案科研共同体的大量出现是实现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基础和基本任务。

另外,要研究档案学学科发展政策,制定档案学发展战略。档案学发展政策研究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总体上对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发展,才能使其同档案工作实践相适应、相协调:二是针对档案学的具体领域或具体方面的发展,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该领域或该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研究各类档案学研究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研究经费的划拨政策,档案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政策等。档案学的发展战略是档案学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蓝图,是对档案学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规定和谋划。它以长远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当前的行动方案,要求既要重视对事关档案学发展大局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的研究,又要注意档案学理论的整体发展。制定档案学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结合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规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要与我国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总体规划相适应。

三、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近20多年来,我国档案学术评论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杂志都先后刊发了篇数不等的述评文章,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这自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学术评论所受到的重视与应受到的重视,还有不小的差距;档案学术评论所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档案学术评论还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研究水平还比较后,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学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当前我们应下大力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对档案学术评论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档案学理论研究者要正确认识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而明确开展档案学术评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以重视。中国档案学会及地方各级档案学会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列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包括档案学术评论在内的专题座谈会和学术讨论会。档案学会会员及其他档案工作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积极撰写档案学术评论文章,藉此交流经验,逐步完善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第二,开辟档案学术评论园地。目前我国既没有档案学术评论刊物,也没有哪一种档案杂志设置档案学术评论专栏,这显然不利于档案学术评论活动的开展。从长远来看,创办一种以档案学术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各级各类档案杂志应开辟学术评论专栏,增加理论研究的比重,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是不无益处的。第三,建立档案学术评论队伍。这支队伍应以档案专业教师为主体,因为这部分研究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大都对档案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理论造诣相对较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档案实际工作者也要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参与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和现象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档案专业学生是档案研究的后备军,应重点加以培养。各档案专业教学点应在课程设置时安排档案学术评论的教学内容。攻读档案学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更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专业主干课来学习、研究。

四、努力改善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泛指档案学研究系统之外的与档案学研究系统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一切要素和条件,主要有:向档案学研究系统给予政策支持的政策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入科研人才的教育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划拨科研经费的经济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提供有用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送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实践环境,接受与检验档案学理论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以及普及与推广档案学研究成果的中介机制等。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以后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档案意识逐步增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已为不少人所接受。但是,不利于档案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例如,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科研经费一直缺乏稳定的来源,许多带有规律性的档案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研究,努力提高档案学的学科地位。不仅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而且要宣传档案学及其知识体系,使大家明白建立与完善档案学研究系统、优化其外部环境既是档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需要;档案学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也需要档案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档案服务;档案学只有与经济、科技、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档案学的理解、重视与支持。各级档案学会要积极鼓励、动员广大会员参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以扩大档案学的社会影响。档案学研究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不断深化档案学研究内容,努力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使档案学在现代科学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多方筹措科研经费,增强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活力。建议国家档案局在“科技三项费用”之外设立一种档案科研专向基金,或向国家科技部申请增加“科技三项费用”的额度,以资助重大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档案学课题研究。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专业主管机关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划拨一定的经费,专门用于档案科研工作。各级档案学会也要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科研经费。此外,档案学研究者要认真组织力量,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社科、教委及其他基金项目,也可利用自己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展档案学理论研究,以缓解档案科研经费紧张的矛盾。

第三,建立、健全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机制,改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首先,要建立、健全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机制,使档案学理论能够快速、顺利地运用于档案实际工作,发挥其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教育培训,注重实效,尽快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增强其接受、消化、运用档案学理论的能力。

档案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观档案;微观档案学;数字化记忆保存;

微观和宏观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两种基本的方法。一般而言,我们把从小的方面或局部去把握事物发展深层次规律的研究方法叫“微观方法”。应用微观视角、微观方法去研究档案学则产生了档案学的一个分支――“微观档案学”。

1 “微观档案学”辨析

“微观档案”的说法由来已久,与之相关的定义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从档案工作的“微观性”出发所作的界定,认为微观档案学是指从微观视角研究档案工作的规律性[1] [2];第二类主要是从档案形成主体的“微观性”出发所作的界定,认为微观档案是由个体或较小的社会组织形成的社会价值微小的档案[3] [4]。档案工作包含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可以按照这两种视角进行框架体系的梳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档案学研究的微观视角”和“微观档案学”并不能完全等同,“微观档案学”作为学科的分支是否可以成立还要看其是否具有独立的理论内核和独特的社会价值。

正如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达到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目的一样,从档案形成主体的“微观性”出发研究个体的档案管理行为,会面临许多与传统档案管理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问题,具备形成独特理论内核的基础,有可能形成特有的发挥价值的领域。“微观档案学”的概念界定应该从档案形成主体的角度进行:如果把国家档案事业的整体管理理解为“宏观档案管理”,而将各类社会组织的档案管理理解为“中观档案管理”,则个体档案的管理就是“微观档案管理”。这里的“个体档案”是指个体在生命历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与机构档案管理当中的“人事档案”的主要区别在于:个体档案是从个体需要的角度出发判断记录的保存价值,类型更为多样、数量更为庞大。

因此,本文所述的“微观档案学”是指研究个体档案形成、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规律的科学领域。“微观档案学”与普通档案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致的,档案学当中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前端控制理论、档案价值理论等基本原理对“微观档案学”同样适用,只是在具体实现形式上有所变通而已。“微观档案学”与普通档案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微观档案学”以个体为参照体系,相当于普通档案学参照体系的“缩微版”,其目标是构建个体知识和记忆的系统化采集保存和利用体系,研究如何应用档案学基础理论建立个人工作和生活的秩序体系,促进个人效率的提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等。第二,“微观档案学”强调对个人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各类纷繁复杂知识和信息的组织和整理,对作为普通档案学核心问题的证据效力问题则关注较少。第三,“微观档案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档案学理论和方法为人的发展服务,也关注人类大脑记忆原理对档案整理保存体系的借鉴意义。

2 “微观档案学”述要

“微观档案学”以档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涉及知识管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其典型性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第一,研究“微观档案学”基础理论,弥补一般档案学理论对个体档案的形成和保存问题关注不足的问题。普通档案学理论是对机构档案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在机构档案工作视野之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巨大的个体档案尽管不像机构档案那样具有非常明显的凭证效力,但是,对个体而言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形成、保存和利用规律的特殊性是“微观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二,探索数字化时代,个体通过各类信息技术交流、工作和生活时“轨迹”的留存问题。如何收集和保存电子邮件、网站购物、手机短信、微博、博客、网络社群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证据信息,实现不同来源信息的整合并进行合理、合法利用等问题是“微观档案学”研究的内容。

第三,人生经历的数字化采集、归档和利用方面的研究(CARPE: Capture, Archival and Retrieval of Personal Experiences)。美国微软公司研究员戈登・贝尔(Gordon Bell)从1998年开始着手实施一个名为“生命比特计划”(“My Life Bits”)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发明一种设备,可以记录下日常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利用这些数据建立起个体记忆的数据库。基于My Life Bits项目的实践经历,戈登・贝尔和其同事吉姆・戈梅尔(Jim Gemell )合著的《全面回忆:数字记忆将如何影响一切(Total Recall: How the E-Memory Revolution Will Change Everything)》一书于2009年9月由Dutton Adult出版社出版发行[5]。

第四,辅助个体记忆能力的提高,探索生物记忆数字化存储的可能性。1945年,美国政府战时研究部门负责人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在《Atlantic Monthly》7月号上发表了《As We May Think》一文[6],提出用一种名为Memex (memory extender )的装置增强人类记忆能力的构想。范内瓦・布什提出的Memex以微缩胶片为基础,能存储个体拥有的所有书籍、资料及信件。他主张Memex应该模仿人脑的联想功能就像人的脑细胞一样,一旦捕捉到某些信息,马上就能沿着复杂的路径网络,找到相关的事物,这种思想后来被应用到超文(Hyper Text)的设计之中。尽管生物记忆的数字化存储在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是,其体系设计要用到档案学理论和方法是毋庸置疑的。

第五,通过档案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个体知识管理体系。个体知识管理是将个体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服务于自己的工作、生活的过程。通过对个体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体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个体知识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如何将不同时间所接触到的各类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通过个体日常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来推动个体生活秩序的建立和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微观档案学研究的课题。

第六,研究个体档案数字化采集和保存的“云服务”提供体系。随着云计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人类可以借助移动通信终端非常便捷地在“云”中记录和保存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为具有这类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需要政府机关和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协作,通过公益和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

第七,研究个体知识和记忆保存过程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例如,个体生命历程的数字化采集必然涉及其他人群,如何协调与这些相关人员的关系问题,如何在保存个体经历的同时保护个体隐私,等等。此外,对采集和保存的个体档案信息知识产权如何归属,如何进行合法利用,对于属于个体数字化遗产范围的档案信息如何进行保存和管理等都需要进行深入探索。

3 “微观档案学”展望

传统档案学以国家和机构档案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出发看待档案价值是档案行业从业人员的“思维定势”。随着“机构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大众档案意识的提高,应用档案学理论方法辅助人的全面发展是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对个人档案管理的关注将会持续增长,通过“微观档案学”研究和普及,提高公民的档案意识,提高全民工作和生活的秩序化程度,提高社会的信息记忆能力,将是档案学理论走近大众、融入社会的一次重大机遇。在上述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为个人保存数字化档案提供更多的方便,应用技术手段帮助人们建立个人档案管理体系,辅助大脑记忆的数字化保存将逐步取得进展,微观档案学的社会价值也将逐步显现。

参考文献:

[1]冯子直. 关于宏观档案与微观档案的几个问题[J].档案学通讯.1982(2):35~38.

[2]王续琨、尉宏光.档案科学学科体系探析[J].兰台世界.2003(7):6~8.

[3]潘淑淳、秦保立. 浅谈微观档案[J].档案天地.2001(2):15.

[4]刘维贵. 数字时代微档案的云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12(23):26~27.

[5][美]戈登・贝尔.数字记忆-备份你的大脑[J].环球科学.2007(4):17~19.

[6]方兴东,王俊秀. IT史记[M].中信出版社.2004:33~35.

档案学范文第6篇

研究档案学学科的本质任务是对于档案的保存,对于文件的保存,对于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对于档案本身的保存。档案学的这个任务是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任务核心就是对具有重大价值的文件进行长久保存,为历史直接提供一个可以随时参考的凭证。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运用,对于档案学的研究空前的上升了一个等次,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丰富了档案学的信息保存功能。

利用信息

档案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信息的利用,其功能之一保存的目的也是更好的利用信息。档案学可以为文件的凭证作用,情报的价值,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档案保管基地,电子文件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的社会功能的信息利用提供直接的帮助。档案学本身以保存信息为立业之本,以利用信息为目的,充分发挥档案学的学科意义,更好的服务社会,促进社会人文的发展进步。

档案学有研究主体的任务

档案学加大力度对其自身主体的研究。档案学这门学科作为中国档案领域的统领者,如果缺乏了对档案本身特有群体的认识,根本上就没办法解释出档案学的理论发展前景,致使其档案学主体走上了一条死胡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者的文化水平、认知程度、生活经历、地域环境等都会对档案本身的研究成果产生印记,这些印记的可以作为档案学的发展过程、理论体系。例如一些对哲学非常有研究的档案工作者则更多的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对待一份档案的价值;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则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看待档案学。

档案学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价值,有着特有的凭证价值,知识储备价值,欣赏和纪念价值等,其最重要的就是凭证价值,是对于历史的记录,这是由于档案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档案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一种历史记录形式不知不觉中就将人们实践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知识也一并记录在档案中,于是档案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一种知识储备的重要形式。而档案学也是对于本身主体的研究,因此对于档案学的研究也深具价值,在思想交流,知识传播,情报获得等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档案学范文第7篇

*6年,自治区档案学会在中国档案学会、自治区科协、自治区社科联和自治区档案局的领导、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档案工作大局,积极开展活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加强学会的思想政治建设

*6年,自治区档案学会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自治区档案工作的大局和中心工作,积极各项开展工作。团结广大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使全区档案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我区档案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完善了学会的组织建设

1、*6年2月21日,自治区档案学会召开了四届四次常务理事会,13名常务理事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理事长万兆琨主持。会上,常务理事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自治区档案学会*5年工作总结和*6年工作计划要点,听取了学会*5年度财务收支情况的通报。增补了*测绘档案资料馆馆长孟涛为理事。

会上,常务理事们还就*6年召开全区档案学术研讨会一事进行了商讨,确定了研讨会主题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自治区档案局局长、学会副理事长许新江就如何做好学会工作,切实发挥学会的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作了重要讲话。

2、*6年2月15日,自治区档案学会首次召开乌鲁木齐片区团体会员单位、会员小组负责人会议。*测绘档案资料馆、乌鲁木齐铁路局档案馆等团体会员单位,*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军区档案馆及区直单位党群口、政府口、文卫口等会员小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自治区档案局副局长、学会秘书长于晓南向大家通报了四届理事会以来学会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档案学术研究活动的情况。与会者围绕如何通过学会为广大会员搭建互相学习、开展档案学术研究、交流档案工作经验等活动的平台,不断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自治区档案学会理事长万兆琨作了重要讲话,他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要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不断壮大会员队伍;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会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各团体会员单位和会员小组,要把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同本系统、本单位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不断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档案工作者创新工作、开拓思路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会群众性、广泛性的特点,积极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术研究活动,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3、根据自治区档案学会*6年工作计划安排,并按照学会《章程》,发展团体会员1个,个人会员78人。目前,学会拥有团体会员16个,会员小组17个,个人会员722名。

(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6年9月23日至25日自治区档案学会在喀什地区召开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全疆各地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52篇,选出大会宣读论文20篇。经大会评奖委员会评选出优秀论文6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学会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2、组织会员积极参加中国档案学会开展的第五次档案学优秀成果申报和自治区社科联开展的*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奖申报工作。推荐3篇参加中国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优秀成果评选,其中,获三等奖2篇。推荐3篇参加自治区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奖评选,其中,获优秀奖1篇。推荐参加中国档案学会档案自动化管理技术委员会举办的“知识经济与档案信息化”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其中,获二等奖1篇,获三等奖2篇。

3、自治区档案学会与自治区档案局、馆一起完成了《*档案》5期共5300册的编辑、出版、征订发行工作。全年共刊登自治区档案学会会员的学术交流文章64篇,消息68篇。

(四)、其它

按时完成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等单位对学会的年审年检工作。

二、*7年度学会工作计划要点

*7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而重要的一年,也是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一年,各团体学会、会员小组要继续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全体会员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围绕学会宗旨,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搭建为学术研究服务、为档案事业发展服务、为会员和档案工作者服务的“三个服务平台”,为档案事业全面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一)、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档案工作的大局和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档案工作会议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在中国档案学会、自治区科协、自治区社科联和自治区档案局的领导、指导下,扎扎实实做好学会的各项工作。

(二)、在适当的时候,召开自治区档案学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

(三)、开展学术研究活动。*7年,自治区档

案学会要继续组织好全区性学术研讨活动。今年拟召开高层论坛论文研讨会,研讨会主题为“新时期档案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各级档案学会、会员小组,要围绕这一主题,积极组织精干力量撰写论文,力争拿出2—3篇高质量的论文。同时要建立长效的档案学理论研究队伍,推动档案学理论上水平,不断开创全区档案学术研究新局面。

(四)、结合《档案法》颁布20周年,配合自治区档案局开展纪念活动。

(五)、围绕档案事业的发展大局,服务档案工作实际,积极参与、配合自治区档案局的各项工作,以有效的形式做好各种服务,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

(六)、加强同外省、市档案学会的交流活动,活跃会员思想,拓展工作思路。争取组织学会干部到内地考察学习与调研。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七)、继续发展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不断壮大学会力量。

(八)、积极组织会员参加中国档案学会、自

治区科协、自治区社科联组织各种活动。进一步加强与自治区科协、社科联和民政厅的工作交流和联系,及时取得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把学会工作做得更好。

档案学范文第8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中国档案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和上海市档案局牵头,由新中国档案学教育的奠基者吴宝康先生和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冯子直领衔,组织全国档案界精兵强将数百人,筚路蓝缕,历时八年,终于编撰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档案学词典》,对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推动档案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普及档案学的基本知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下,档案工作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这是起步编撰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出版于1994年的《档案学词典》无法涉及反映的。因此,有必要对《档案学词典》作些增补修订,以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修订《档案学词典》,一是可以吸纳档案工作的新成果。近年来,国家档案局从档案工作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档案工作的规章、标准。这些规章、标准是对档案工作经验的提炼深化,对有关档案概念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界定,对有关业务流程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规范。有关概念和业务流程吸纳进《档案学词典》后,就能使档案工作的新成果在词典中具有相对固定、规范的释义,从而推进档案业务发展。一旦档案工作的新成果转化为词典中的词目后,其长远影响将超出“红头文件”。

修订《档案学词典》,二是可以建树科学严谨的档案学研究学风。释义,是词典编撰中最重要的部分,词典对释义的基本要求就是准确。科学文化越发达,术语越丰富,术语的规范化问题也就越来越不容忽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泛档案”现象,特别是一些媒体别出心裁地以档案来包装自己的栏目和标题,于是便有了明星档案、足球档案、阳光档案、绿色档案、爱心档案等等。“泛档案”现象的出现,折射出了社会档案观念的嬗变,我们可不必担忧。令人担忧的倒是档案圈内的“泛档案”现象。不必讳言,时下档案理论研究中滋生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其表现之一就是“与时俱进”地推出许多档案新概念,但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却不化功夫去探究,比如和谐社会档案、民生档案等等。这些新的档案概念如要列为词典的词目,则要经过几番深入的研究、严谨的考订。这样,可以减少点心浮气躁,增加些科学严谨,同时,也能使大家在统一的术语概念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总之,修订《档案学词典》对普及档案知识,推进档案工作,规范档案学术,繁荣档案科学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修订《档案学词典》毕竟是一项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认证、规划、调研、实施,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

档案学范文第9篇

第一条广西档案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区档案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档案学会的团体会员和广西社科联的组成部分,挂靠在广西区档案局,其业务活动受广西区档案局指导,并由其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条本会的组织和活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本会宗旨:组织全体会员,团结广大档案工作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档案学术研究和咨询活动,促进档案学和档案事业的发展,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

第四条本会主要任务:

(一)组织会员开展群众性的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档案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会员和档案工作者学术研究水平,促进我区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编辑出版会刊和有关学术研究资料,普及档案学知识,介绍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成果;

(三)开展档案学的咨询工作,鼓励会员提出合理化建议,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向党和政府放映档案工作者的意见;

(四)加强与外省(区)档案学会和本区有关学会的联系,交流学会工作经验。

第二章会员

第五条会员分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一)团体会员:各地市和各专业系统档案学会、研究会为本会团体会员。

(二)个人会员:凡热爱档案事业,承认会章,并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为本会会员。

1、具有助理馆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

2、从事档案专业教育、科研、技术人员,具有助教、助工及其他系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者;

3、大学(大专)毕业并有一年以上、中专(高中)三年以上档案工作实践者;

4、对档案学和档案事业有一定贡献者;

5、热心档案学术研究,并积极学会活动的部门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干部;

6、从事其他专业工作,热心于档案学研究,并有成绩者。

第六条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入会手续:

个人会员须由本人自愿申请,经本会团体会员或有关部门推荐,经本会常务理事会批准,个人会员由学会发给会员证。

团体会员入会,须先向本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本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后,即为本会的团体会员。

本会的个人会员,在各地、市、县或专业系统者,可参加本会团体会员所在地区或专业系统档案学会的活动,并享受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会员的权利

1、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2、对学会工作有建议、批评权;

3、参加本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

4、优先取得本会内部发行的业务参考资料;

5、推荐新会员。

(二)会员的义务

1、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的决议,完成本会委托的工作;

2、积极参加学术研究活动,撰写学术论文,编写教材,翻译有价值的业务资料,作学术报告;

3、为我区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的发展积极提出建议;

4、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介绍档案工作,协助档案部门收集散存在社会上的和有关资料;

5、按规定缴纳会费。

第八条会员有创造性研究成果或特殊贡献者;或热心于学会工作有突出成绩者,学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会员有退会自由。退会由本人申请,会员小组上报理事会备案。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参加本会活动,不缴纳会费者,即认为自动退会。凡触犯刑律和严重违反学会章程者,经常务理事会决定,取消其会籍。

第三章组织

第十条本会的最高领导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推迟举行。

代表大会由常务理事会召集,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常务理事会决定。代表大会的任务:

(一)听取并审议理事会工作报告;

(二)制定或修改学会章程;

(三)选举新的理事会;

(四)决定学会的工作方针与任务;

(五)常务理事会认为需交代表大会议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一条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理事会为学会的执行机构。理事会理事,经充分酝酿、协商,采用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每届理事会任期四年,理事会成员要体现老、中、青结合的原则。理事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必要时可临时召集。理事会的职责: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并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二)制定学会工作计划,学术研究规划,并组织贯彻落实;

(三)组织学术活动,向有关部门推荐有价值的档案学著述、论文和成果,进行奖励和表彰活动;

(四)审批、接受新会员,并向中国档案学会推荐会员;

(五)审议和处理事务工作。

第十二条理事会可聘请若干名广西区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原任领导为本会顾问。

第十三条理事会由若干人组成。理事会推荐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常务理事若干人,组成常务理事会。副秘书长二人。在理事会休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会职权。在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由秘书长主持学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四条有会员三人以上的单位可成立会员小组;会员人数达到二十人以上,有经费来源的单位,可成立区域性或专业系统的档案学会,并经报请当地社科联审查,社团管理部门批准认可。

第十五条本会对各地、各系统档案学会和会员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

第四章经费

第十六条经费来源

(一)由广西区档案局从事业费中资助;

(二)本会举办的各种事业收入;

(三)会费收入;

(四)本会档案学术活动基金。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章程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其修改权属代表大会,解释权属常务理事会。

档案学范文第10篇

论徽州历史档案的特点和作用王国键(78)

欢迎订购——汇集25年学术精品 展现30所名校风采(F0003)

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研究(续)刘国能(4)

档案学研究十年(1995—2004):动态与问题——基于《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中国档案》论文分析解俞 傅荣校(8)

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研究意义与基本思路王协舟(12)

中国档案职业的形成与确立胡鸿杰(15)

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体制——转型期的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之二窦晓光(19)

“概念来源”就是“广义来源”朱惠珏(22)

档案犯罪若干问题的分析连志英 倪东风(26)

档案馆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需注意的若干问题黄霄羽 赵传玉(30)

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系统及其策略研究张煜明(33)

试论清代奏议总集的编排体例粱继红(35)

当前我国公文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岳海翔(39)

当前我国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吕元智(41)

论档案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李伯富(45)

我国地方档案法规建设综述刘迎红(48)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宗文萍 郭莉珠(51)

国家综合档案馆、高校、企业档案网站现状分析(55)

电子档案信息保存生命周期研究张文浩(59)

电子印章与传统印章的比较研究唐跃进 胡雨(62)

纸张低温老化撕裂度值统计误差分析尹慧道 张媛媛 柯锐(65)

电子文件迁移措施的研究张美芳(68)

档案教育起源探究邵金耀(71)

关于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李财富(75)

浅谈档案馆档案资源的建设徐欣(82)

档案馆的生存危机及其预防策略向立文(85)

从医疗纠纷案例看病案管理中的患者权利保护张锡田 李扬新(88)

漫话假照片姜舜慈 贾辉(92)

中国人民大学将举办“中国第二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范世清(91)

世界记忆的数字化生存——2005年度韩国首届“直指”世界记忆遗产奖颁奖活动侧记张宁(96)

谋大平台 求大发展郑文(1)

政府责任与信息公平——公共档案馆服务的一种制度性规范分析周林兴(4)

“文件运动理论模型”质疑——兼与何嘉荪、叶鹰、金更达老师商榷章燕华(7)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王英玮 周艳(12)

试论人事档案管理流程王小云 王运彬(15)

还档案馆“文化事业机构”本来面目——对“局馆合一”档案管理体制的反思罗军(18)

基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档案人员角色研究章小波(21)

档案人员专业化趋势与绩效考核系统研究刘淑云(24)

政务公开背景下的档案利用探微饶圆 李财富(27)

国外家谱档案利用热潮之成因探析及启示黄霄羽(30)

云南藏文历史档案及其开发利用郑荃 陈子丹(34)

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认识官盱玲(37)

论请求批准与答复审批事项适用文种的多样性杨素华(40)

“意见”文种使用中相关问题之我见安忻(44)

电子政务环境中电子公文的流程与控制赵屹(47)

档案合理利用研究——从档案部门的角度陈永生(52)

关于档案数字化优化模式的探讨——档案数字化对象之优化鉴选王健(55)

不同格式电子文件的管理方法王志宇(59)

论我国档案保护技术标准的体系建设崔淑霞(62)

试论濒危历史档案的界定及其划分标准马翀(67)

纸质历史档案文献毁损原因的研究张美芳(71)

微波对霉菌作用效果的研究王冬(74)

论图书馆学、档案学和信息学专业本科课程一体化建设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华林 杨勇(78)

公民信息权与档案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上海市市、区部分公共档案馆信息利用情况及分析张林华(81)

论档案数字化之前的鉴定刘璐(85)

从《顺德梁崧生尚书生平事迹草稿》(手抄本)看清外务部尚书梁敦彦早年事迹裴燕生(87)

明代铁券文书的使用与管理李福君(90)

中国古代的户籍档案张东华 秦元红(93)

历史主义:档案学理论与档案管理实践的力量源泉桑毓域(1)

档案信息资源法制建设评价徐绍敏 沈骆萍(4)

论档案学共同体的责任陈祖芬(8)

论电子文件的研究视角胡鸿杰(11)

电子文件理论研究的几种方法麻新纯(15)

论档案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演变马仁杰 李珍(19)

档案管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因与趋势——中国档案学术评价系列之一王协舟(22)

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限制——对《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草案)》的关注颜祥林 傅长青(25)

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上网的调查分析王晋 周铭 谷凯波(29)

档案文献编纂学名称辨析于元元(33)

古文献学对于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借鉴意义梁继红(36)

论现阶段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复合动态服务模式构建吕元智(39)

文件运动状态与文件运动阶段的对应关系需要修正与发展吗?吴品才(43)

档案部门开展现行文件服务与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关系赵淑梅 杨晓莉(47)

档案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之我见 黄为 陈艳 唐振华 刘霞 张后万 吴乐情 蒋晗(49)

电子文件关键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张宁 刘越男(53)

新型载体档案的分类方法的探讨刘金芳(56)

电子文件完整性与一致性保护的Huffman编码方法王素立(59)

档案数字化扫描与存储格式比较研究傅荣校 翁敏曦(61)

论档案管理范式与档案高等教育——基于范式理念下档案高等教育的思考倪代川 季颖斐(65)

基于电子公务环境的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卞昭玲(68)

《档案保护技术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张建华 蒋晨曦(71)

三种常用字迹黑度值分析研究报告王成兴 李兰(73)

原子油字迹耐久性探讨李佳 韩秀琴(76)

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李泽锋(79)

档案用户需求驱动的个性化服务模式研究张卫东 王萍(82)

对温州民营企业档案进行文化渗透的探讨蓝皑珠(86)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和档案文献考据刘耿生(89)

秦朝律法档案的组成及保管利用刍议王云庆 杜玥(92)

增强学术自觉 推动学术发展丁华东(1)

《当代档案学理论丛书》出版发行(F0002)

剑南春酒坊遗址再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殊荣(F0004)

关于匹兹堡模式与哥伦比亚模式重新思考黄玉明(4)

把好期刊关口 规范学术研究——谈谈档案期刊与档案学学术规范建设蒋冠(7)

公权与私权的平衡:公民档案利用权充分实现的必要条件高畅 蒋卫荣(10)

公民知情权保障与政务信息公开法治化连志英(14)

档案所有权的保护与限制杨立人(17)

ISO15489文件管理国际标准中外研究比较安小米(21)

文件运动理论研究范围刍议——“文件运动模型”再思考兼答章燕华同志之一何嘉荪(24)

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史江 李金峰(27)

论转型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叶晗(31)

从政府文件“看不懂” 看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性杨霞(34)

公文简洁的必要性及其表现方法王晓莉 罗培(37)

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何振 赵国俊(40)

基于公民视角的政府电子化服务绩效评估张敏 杨健(43)

论科技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国际标准化张正强(46)

基于XML标准的数字信息资源定制管理毛奕 刘永 邱均平 刘卫华(50)

网格技术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金波 覃哲(53)

浅谈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文件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迪莉娅(57)

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辛全民 张锡田(59)

短学期制背景下的档案实践教学——以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学系为例潘玉民 玄月(63)

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档案管理与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问题高力(64)

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谈起刘琴(67)

构建数字档案馆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考彭坚(70)

论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与模式的转变王淑梅(72)

我国档案保护理论研究的探讨周耀林(75)

从档案制成材料看档案的分类与命名张晓丹(78)

数字档案文件长久保存策略刍议钱毅(81)

电子文件信息保护张文浩(85)

先秦时期的科技档案与科技档案工作丁海斌 滕春娥(87)

试论明代的诰敕文书李福君(92)

上一篇:财务分析指标范文 下一篇:电子档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