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储存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20 15:40:54

档案储存管理

档案储存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医药科学管理策略方法

1前言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使用可以救人脱离病痛折磨,使用不合理又会让病人雪上加霜,严重时甚至可致人死亡。我国在20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关注药品安全问题,并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条例,医院作为药物的主要使用场所,在医院内部建立科学管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医药安全使用策略。因此,本文就对当前我国医院在药物管理方面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不断健全和完善当前我国医院的药物管理。

2新药管理策略

在医院的医药管理中,新药的含义指的是第一次被医院应用于临床治疗的通用名药物。在医院的新药管理中,首先要遵循“新药跟踪”原则,即跟踪新药使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和病历概况等,具体来说就是对新药的每一次使用,都要建立使用档案。第一步就是新药的发放,由医院院长核定每个科室的新药分发量,由科室主任接收登记,中间要由药物管理人员跟踪编号并建档。第二步在临床上使用新药时,要记录到新药使用档案中,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时间、剂量、药效及病人临床症状反应等。第三步跟踪新药使用后三个月的不良反应,可以采用电话访问和邀请患者到院检查的方式。在申请使用新药前,也要建立申请流程,经多级复核后,再向患者使用新药。申请流程应包括:①对患者说明使用新药的原因,向患者说明新药的主要适用病症、禁忌类项和使用方法等,征求患者同意使用后,主治医师向科室主任提交新药使用申请表,申请表应注明申请缘由及患者基本信息(需患者签字)和病例概况。②科室主任审核无误后,向院长提交新药使用申请表,由院长组织召开新药使用例会,经例会讨论通过后,批复使用申请。③药品管理人员根据新药使用批复将新药取出,交于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再转交至主治医师,然后交于护士对患者用药,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涉及人员均应对使用的新药核查并签字确认。

3药物储存管理策略

医疗药品是一种直接关系到患者人身安全的特殊商品,在生产和买卖中应注重药物的储存管理。在药物储存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分类存放”、“先入先出”、“特殊药物特殊对待”的原则。

3.1普通药物储存管理

普通药物指的是对储存条件没有特殊要求,可在自然条件下储存的医用药品。在医院应设立普通药物库房,由专职医护人员担任库房管理者,对药品的出入要登记台帐,并定期核查台帐与实物的一致性。因普通药物对储存条件要求较少,可根据各要求的自然属性分别放置即可,如内服和外用分开放置;容易混淆的药物分开放置;接触易相互影响药效的分别放置等,在放置药物的橱柜外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和储放时间。在使用药物时,根据入库时间先后,遵循“先入先出”的管理原则,药物出库应有取药人员、领药人员的签字,并注明药物使用科室,以方便后期的药物台帐管理。

3.2特殊药物储存管理

此处特殊药物指的是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医用药品。药物管理人员应对各种特殊药物的储存条件清楚明了,并可以辨识药物是否变质。在特殊药物储存管理中应注意一些事项:①对于见光易变质的药品,应储存在棕色玻璃瓶或铝箔袋中,进行避光处理;②对于在空气中易分解变质的药品,应采取蜡封或其他密封处理;③对于易潮解的药品,要存放于通风干燥处,要求条件严格的可放于干燥容器中;④对于在常温或高温条件下易变质的药品,应冷藏存放(在药品注明的阴凉处存放指的是2℃左右);⑤对于易挥发的药品,应采用密封处理,并定时检测药品是否有挥发现象,有条件的医院可安装检测仪器。对于特殊药品的储存管理应建立交接班巡查记录,确定药物的完好保存,如有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查明原因。

4药物使用管理策略

药物使用管理在药物科学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下面本文就药物使用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医院药物使用的管理措施。

4.1临床用药管理方法

护士的职业道德是患者安全用药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临床用药时,护士应严格复核医生开设的药物使用单据,在使用前要检查使用药物的名称、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主要区分口服、外用和注射等),在临床使用中严格遵守,禁止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药物混合使用,禁止同一品种不同生产厂家的药物混合使用,禁止标签存在缺失、破损或字迹无法辨识的药品混合使用,禁止易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搭配使用。

4.2药物搭配使用管理

在患者治疗期间,医生会出于提高药效、中和药物对身体的损伤、维持患者身体状况等各种原因,在用药时进行搭配使用,但如果出现不合理的药物搭配使用时,不仅不会起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引起不良反应的产生,因此,在用药前,医生和护士应清楚明白搭配药物的禁忌事项。如果在使用中出现了不良反应,护士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口服药物应检查保质期和储存情况,静脉注射药物应遵循临时配用的原则,标注配置时间和配置人员,在配置期间,护士也应注重保护自身安全,如配戴安全防护用具等,如护士发现自身有不良反应,也应立即停止工作,并通知医生。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搭配药物,要登记不良反应记录,应包括药物的搭配比例和详细使用情况,药物应送到药检室检验,做特殊处理后不再使用。

4.3严格控制药物使用

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不合理使用药物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在医院内部要严格规定药物使用条理,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对于普通患者,能够使用普通药物治疗的,医生开据普通药物即可,不得因私利而故意开据高价的抗生素类新药,避免滥用抗生素,产生患者产生抗药性。另外在使用计量上也应合理使用,不能单方面追求治疗速度,而故意加大使用剂量,这样很容易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在使用药物前也应检测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在确定不会过敏时再使用。

5提高药物管理水平

就目前我国医院的药物管理水平来说,可以从管理方法、管理人员以及建立管理回馈档案三个方面上来提高药物管理水平。

5.1建立系统的管理方法

在开展药物管理工作时,应做到谨慎对待、严格审查、多层监督。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定制管理方案,本院经多次讨论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药品由药物仓库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出入库台帐、药品储存清单和储存使用方法,由专职人员取放药品。

5.2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药品管理工作终究要落实到管理人员上。因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方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培训新员工,对刚入职的新员工要进行统一培训,并考核,通过考核后方可入岗实习;②对管理人员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和安全培训,一方面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清楚各种药物的医药性质和理化性质,对储存条件的要求,使用注意事项等,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管理人员的安全警惕性,时刻牢记自身的工作关系到千万患者的人身安全;③注重一线医生和护士的培训,一线医生和护士是直接接触患者的人员,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是科学用药的前提,而护士是药品的直接使用人员,在使用前应了解药品的性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3建立管理回馈档案

医院定期召开医药使用点评会议,由科室主任汇总本科室的药品使用异常情况,在会议中提出,然后共同讨论,研究新的使用注意事项,并记录会议档案,为后期的药物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6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在医药管理方面已经做出了较大成绩,在新药临床使用上,多道把关,严格跟踪并记录药物的临床症状表现。在药物使用上,加强药物的合理搭配,使药物发挥最佳药效。在职业道德方面,树立“患者安全至上”的思想观念,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管理水平,为病人患者的安全用药做好职业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铁山.抗菌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监控方法[J].北方药学,2015(11).

[2]顾卓珺.医院门诊药房管理的改进及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5(7).

[3]张玉高.探析优化医院药物管理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J].北方药学,2015(01).

[4]李东锋.新疆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07).

[5]张勤.医疗机构药师干预促进合理用药管理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14).

[6]崔爱玲.加强药物管理,促进药物管理的科学化新思路[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

档案储存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油钻井工具 储存 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重要意识在采油过程中的不断延伸,石油钻井工具的储存与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良好、全面地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油田正常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伴随着钻井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原有的储存与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上述因素,本次研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石油钻井工具储存与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了有效措施和建议。研究认为:伴随着现代方式方法在石油钻井工具储存与管理工作中的不断应用,未来的采油工作将进一步实现向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不断迈进。

二、石油钻井工具储存管理的常见问题

1.忽视了相关设备的检修保养环节

现阶段,相关工作主要集中于钻井工具的储存、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他功能。伴随着石油生产各项要求的不断提升,未来的钻井工具储存管理工作不应单单局限于各项设备的保存、出借,还应向维修、保养等环节不断渗透。企业应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办法增强自身水平,从而提升当前工作的科学性与技术性。

2.没有建立钻井工具安全管理条例

设备的安全管理,是石油钻采企业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科学的工具储存、管理环节,可以有效减少石油钻井设备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应当结合各项石油钻井工具的特点编制一套严谨的出借制度和程序,对各项工具借出收回的时间、负责人、事由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从而规范管理流程。此外,企业还应对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3.缺乏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现阶段,部分企业尚未重视储存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伴随着现代石油工业对储存管理岗位要求的不断提升,广大从业者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企业应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并建立严格的设备管理流程,将岗位责任制切实贯彻到日常的管理当中,从而有效地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石油钻井工具储存管理的重要措施

1.完善检修、维护、保养环节

为了更好地发挥保障石油生产的作用,企业应在现有工作中进一步落实钻井工具的检修、维护、保养等工作。相关人员应进一步规范石油钻井工具的使用制度和程序,并编制钻井工具质量养护与维修制度。企业应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技术学习与经验交流活动,在加强技术投入的同时不断提升人员专业素质,做到检修与维护保养工作日常化、科学化。

2.加强石油钻井工具安全管理

第一,制定钻井工具储存、管理安全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第二,编制工具检修、维护、保养知识手册,强化管理员工的日常防护意识,加大安全生产的保障因素。第三,定期组织员工对各类石油钻井工具设备的技术性能、结构原理、危险因素等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完善储存管理工作。此外,还应加强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建立完善的石油钻井工具储存、管理、保养体系。

3.重视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

优秀的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应不断组织实施设备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并结合不同岗位、职务调整培训内容,提升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建立不同岗位人员的教育培训档案,并纳入年底的绩效考核工作。通过上述措施,真正把机械设备管好、用好、维护好,从而确保生产的安全、优质、高效、低耗。

四、石油钻井工具储存管理工作的注重要点

1.建立与不同工具相匹配的管理条例

随着石油钻井工具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应持续开发出针对不同设备特点的养护方法及管理条例。实际工作中,企业可结合不同工具设备的型号、特点及养护要点建立与其匹配的管理条例。

2.将工具设备的检修纳入日常工作当中

为了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企业应将工具设备的检修纳入到当前的工作当中。通过定期检查工具设备状态,能够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尽早排除。企业应抓好员工的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

3.做好各项工具设备的故障维修记录

维护是为了保持延长或改善提高钻井机械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修理则是为了恢复或改善提高钻井机械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件石油钻井工具的性能、状态、故障情况,企业还应做好各项工具的故障维修记录。通过建立科学的维修制度,能够尽早发现故障原因,使设备快速恢复使用功能,从而为其长期处于高效、完好的运行状态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五、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石油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当前的钻井工具储存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现阶段石油钻井工具储存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相关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注重要点。研究认为:相关企业应重视石油钻井工具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钻井工具安全管理条例,并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未来,石油钻井工具储存管理工作应将设备保养维护纳入日常体系,并建立完善的石油钻井工具管理条例与故障维修记录,从而保障石油作业的正常运行和良好开展。本次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石油钻井工具储存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武,彭景.浅谈石油钻井机械设备保养维护[J],企业技术开发,2011(18):171.

[2]王井华.石油钻井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6):213.

档案储存管理范文第3篇

血清标本库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建设研究工作,比如英国于2010年完成了50万人的大型Biobank建设项目。在国内,常州市在2004年已建成了一个标准化血清样本库,泰州也建立了以重大传染病为主题的血清样本库,浙江慈溪市业已于2006年建成了公共卫生血清资源库,此外还有一些设在医院的小型血清样本库[1,2]。苏州市于2012年正式开始大型血清标本库的建设工作。为了做好血清标本库的管理工作,我们按照血清标本库建设的各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质控和管理要求自行开发建设了血清标本库管理系统,并与健康档案有机集合在一起。该系统将采集来的血液样本进行分离储存和管理,并提供样本的基本信息,便于以后的研究和利用。

二、系统总体设计

1.设计原则

该系统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编码标准的要求进行实施,数据规范、接口标准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要求。设计充分考虑到与其他系统尤其是健康档案区域平台的信息关联,设计好相互之间的信息接口。

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采用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并在卫生专网进行数据传输,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在规范各项工作的同时,注重系统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业务流程

(1)采集样本

医院等血清采集点在血液被采集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采集该人员身份证信息、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采集其血液样本,并在血液样本和知情同意书上贴标识条码。

(2)分离储存

疾控中心收到各医院的血液样本后,将血液样本分离成各类血清样本,并在各血清样本上贴上条码。该条码在该血液样本条码的后面增加一位,用以区分血清类别。

疾控中心将各血清样本放入专门的冰箱储存,系统记录分离后的血清样本条码和该血清样本储存的冰箱编号和位置。每个冰箱都需要在系统中登记并编号,血清样本存放位置具体到点。

(3)信息调取

该系统收到各医院采集的信息后,除了样本基本信息以外,还可通过被采集者的身份证号码,有条件地查阅健康档案的相关资料,并通过标准化接口,可以将电子健康档案中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等资料,直接采集到本系统中,用于补充完善采集者的基本信息,更便于今后的分析研究使用。

(4)研究使用

相关研究需要时,可以通过该系统调取需要研究的血清样本进行研究使用,在血清库管理系统中将该血清样本标记为出库,并登记出库等相关信息。

三、系统主要模块

该系统主要包括五大模块:(1)采集样品管理(2)分离储存管理(3)样品信息管理(4)查询统计(5)系统维护。

1.采集样品管理

医院等血样采集点的工作人员对要采集血液样本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血液样本信息进行录入操作,在该录入页面上: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地编码、采集医生、采集日期、血液条码以及知情同意书签字日期是必输项,可通过二代身份证读取接口直接采集个人基本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采集血液样本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血液样本的基本信息可进行管理和维护操作,其中包括查询、查看、修改、删除以及导出功能。

2.分离储存管理

根据血液条码查询出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姓名以及采血日期,再按照所选择的血清类型进行分离,对生成的血清进行相应的存储。分离的多份血清通过该系统自动分配到不同的冰箱同一位置进行储存,并与该血清样品信息进行关联。

3.样品信息管理

血液样品采集和储存后,除了保存个人基本信息以外,系统还实现了与苏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电子健康档案库的对接,一方面通过平台的健康档案浏览器,可以调阅到被采集者的健康档案信息,如基本资料和既往病史的记录,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后台资料自动关联采集,充分利用了健康档案平台的资源,为今后血清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该系统还支持通过增加样本信息属性,使用调查问卷等手段,后期进一步增加样本信息,为血清库的科研利用提供更多数据资源。

4.查询统计

系统可进行血清分类统计、冰箱储存信息统计、血液采集情况统计、血清信息统计等功能,并生成相关的报表,为管理者提供实时的统计数据。

5.系统维护

系统有采样单位维护、用户信息维护、角色维护、系统日志查询、冰箱信息维护、血清类型维护等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四、讨论

血清标本库管理系统的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全方位的数据质控。该系统只是记录标本的部分基础信息,如需更加详细的健康信息,可通过相关接口,有条件地访问区域健康档案平台,并可通过后期的专项调查进一步丰富血清样本的信息,为血清库的科研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该系统也可为其他研究机构提供资源管理和科研利用平台,实现标本库资源的协作利用和共享使用。

参考文献:

[1]叶铁真,郑锦涛,张晓红,等.儿童肿瘤标本库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1):33-34.

[2]杨阔,徐勇,杨全成,等.前列腺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院统计,2008,15(2):139-142.

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州市科教兴卫资助项目(KJQND2011013)

作者简介:

朱杰(1981-),男,江苏宜兴人,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档案储存管理范文第4篇

粮食库存关系到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民心和社会稳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认真总结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取得的经验,积极推广好的粮食库存管理做法,全面做好粮食库存管理工作。当前,全省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管理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基层粮食企业收储功能弱化,少数企业粮食库存统计、会计处理不规范,仓储管理制度不落实,储备粮轮换管理不规范,甚至违规经营,政策执行和监督检查不够到位,体制机制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把新时期粮食库存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粮食库存管理制度,夯实粮食库存管理基础工作

(一)做好粮食统计工作,加强粮食统计账务管理,确保粮食库存账账、账实相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切实落实《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扩大粮食流通统计覆盖面,督促并指导各类粮食经营者加强和改进粮食统计工作,确保各类统计报表报送及时、数据准确、存档完整。各市、县粮食部门要与当地中央直属企业建立粮食统计信息沟通制度,实现信息共享。要重点规范企业储备粮轮换、商品粮购销及政策性粮食收购、移库等重点业务的统计处理,确保统计业务处理及时,口径一致,数据准确。对已销售出库的粮食要及时核减库存统计账,不得以各种理由出现任何形式的虚增库存。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要按照《省粮食局关于印发<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规范化管理内容一览表(试用)>的通知》(粮储字〔〕48号)及其它业务管理规定的要求,按时填写上报有关账卡报表;商品粮经营企业要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库存粮油货位卡〉等粮油仓储管理常用表格表样的通知》(国粮展〔〕11号)的规定,对出入库的粮食及时、准确记载入账,做到日清月结,档案凭证齐全完整,损失损耗及时核销。企业内部要定期核对粮食库存实物保管账、统计账和会计账,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使各种报表、账务处理等能真实反映粮食的库存情况,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完善制度,加强粮食库存质量管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完善粮食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认真落实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对辖区内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和原粮卫生监测。尚未建立市级粮油质量监测机构的地方,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早日建立机构,充实专业人员,增加仪器设备投入,提升检验能力,逐步建立起全省粮油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要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建立健全粮食出入库检验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督促辖区内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管理政策和标准,认真搞好日常质量检测,规范使用储粮药剂,完善粮食质量档案。省级储备粮质量每年至少全面检查一次。

(三)加强地方储备粮储存资格和轮换管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储备粮的监管,指导承储企业做好管理工作。省级储备粮必须储存在已确定的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且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的仓房内。市、县级储备粮也要选择储存条件好、规模较大、经营效益好、信誉较高的企业储存。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要严格执行有关地方储备粮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努力改善地方储备粮的储存条件,不得擅自将地方储备粮委托给其他企业储存,严禁露天储存地方储备粮。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轮换计划,严禁应轮不轮、未轮报轮以及擅自超计划轮换、超期轮换。要进一步完善地方储备粮轮换机制,大力推动地方储备粮轮换通过批发市场公开操作。当年新粮上市之后,严禁承储企业从批发市场采购上年收购的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收储粮作为地方储备粮轮换粮源,防止出现“转圈粮”。

(四)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规范企业仓储行为。要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粮食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等仓储管理规章和规范,努力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各级要总结我省开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家开展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要求,继续抓好规范化管理工作,同时搞好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实现规范化操作,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仓储设施,同时加强对仓储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储粮设施设备配置齐全、功能完整、运行正常。要大力推广机械通风、环流熏蒸以及低温低氧低剂量“绿色”储存技术,研究应用储粮新技术,减缓粮食品质下降速度,避免库存粮食发生霉变,保证粮食质量良好。

(五)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管理,切实做到“库贷相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收购资金管理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积极协调,加强监督检查。要督促企业及时清理不合理往来账款,及时回笼粮食销售货款,确保收购资金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切实做到“库贷相符”,库存真实。粮食企业要严格按照“钱随粮走、库贷挂钩、购贷销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原则,严格控制粮食收购资金使用范围,不得以任何形式转移贷款搞“体外循环”,坚决堵住挤占挪用的源头,严防发生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

(六)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高粮食库存管理人员素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稳定和充实粮食库存管理专业人员队伍。通过在职培训、经验交流、技术练兵等多种方式,加强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和粮食库存管理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的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仓储保管、统计、财务、质检等关键岗位的专业人员,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三、严格粮食库存检查行政执法,构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粮食监督检查体系建设。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健全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要精心选拔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人员,充实一线执法力量。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努力建设管理有序、运转顺畅、行为规范的粮食库存监管工作体系。

(二)改进和完善粮食库存监督检查方式。大力推进粮食库存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及时掌握企业粮食库存的动态变化情况,前移监督检查关口。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组织检查工作,规范监管程序。采取例行检查与专项检查、交叉互查、突击检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和粮食库存实行分类监管,增强监管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切实做到各类检查工作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报告、查处有依据、整改见实效。积极尝试相关监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适时通报信息,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组织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结合日常检查工作,向企业提供政策和业务指导,帮助管理人员查找漏洞、规范业务操作,建立问题防范机制,使监督检查真正成为推动企业改进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强化粮食库存监管执法监督措施,严肃行政执法工作纪律。粮食监督检查工作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监督,采取设置专门电话、信箱和及时接待群众来访等方式,认真做好案件举报和意见投诉受理工作。通过媒体适时向社会监管工作信息,加大粮食库存管理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加粮食库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为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严查涉粮案件。加强与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配合,严厉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负面影响严重的案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威慑力。对各类实名举报,要加强与举报人的沟通联系,采取妥善措施保护实名举报人。要进一步规范案件查办工作,完善受理登记、查办、督办、移交转办、结果通报、查办时限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档案储存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得以提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传统方式下,档案管理工作面对较大压力,无法与现代技术实现有效融合。电子档案在使用与记录方式下,都能发挥较大意义,从而实现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融合发展。因为档案中记载着变迁情况,具有原始性特征,也能形成不同的价值形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较大共性,所以,在对其管理期间,实现两者的融合性,无论在信息整理、归档、收集等工作中,都需要促进其长期保存,基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维护其安全性,这样不仅保证了现代方法与现代技术的充分利用,也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规范。

1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

纸质档案具有较高的留念价值,将其保存后,当一些有意义的事物产生后,会对其有效利用,纸质档案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保存方式。一般情况下,纸质档案主要将纸张作为信息记录的一种形式。在事业单位中,使用的纸质档案都为公文图纸等,包括账目、工作记录等。但是,纸质档案不容易保存,容易被破坏,也无法实现良好的保密工作。所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纸质档案的重要性,以认真的态度对其处理。对于电子档案来说,本身具备一定的保存价值,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进行保存的,与人们生活存在密切关系[1]。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特征。纸质档案需要保存的时间比较长,容易识别,在储存期间,存在一定的直观特点,是电子档案中不具备。但是,与纸质档案不同的,电子档案能够改变纸质档案中存在的缺陷,不仅能实现自由转换,还能对各个信息介质进行识别,对信息储存具备较高的容纳性,载体也更多样,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发展。

2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发挥的优势

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中,对档案进行处理期间,要促进原始数据完整性。促进原始内容的完整性,保证其价值的充分发挥。当档案数据产生后,其存在的信息是不能更改的。所以,基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对比分析,电子档案比较容易更改,但纸质档案更方便阅读。而且,纸质档案中的数据信息也更稳定。当单位、企业内领导签字、审核后,对其无法更改,其存在的真实性也比较强,具备一定的法律特征[2]。

3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策略

3.1档案管理模式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档案管理技术还比较低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的特点和优势都处于独立发展地位。电子档案在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与开发过程中,实现了较大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应用过程中,是各个媒体的集成化发展,具备全面性与直观性特点,与纸质档案相比,促进较大优势。如果电子档案无法得到安全保障,就要将纸质进行开发与备份保存。电子方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该阶段,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融合,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需要。在目前建设与发展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使用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主要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双套制与双轨制。双套制主要是实现文化归档的统一使用,该方式不仅能将电子档案制作成纸质进行备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发展,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共同储存与使用。对于双轨制,主要是信息在生成、运转期间实现的相互依存,它们随着业务流程的改变而改变。该方式的使用在一定程序下能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工作人员对重复文件进行办理,促进了管理形式的全面化发展[3]。

3.2档案管理流程

在新时期不断进步与发展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得以有效开展,各个企业与事业单位在内部也建立了相关办公网络系统,促进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结合使用,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随着国家档案局对相关方法的推出,使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融合。在并存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也产生较大变化。对档案进行管理是,是档案整体周期中存在的管理活动过程,其中含有鉴定工作、整理工作、归档工作以及储存工作等。在传统方式下,基层档案都是从外部、自身内部引来的,其中,纸质档案比较多。所以,在对其管理期间,电子档案中也含有纸质档案。在现代档案管理中,需要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统一管理,在执行工作中,不仅在归档工作中更统一,在鉴定工作、整理工作以及储存工作中都为更一致[4]。

3.3工作人员的能力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在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期间,需要基于纸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思考,保证能够实现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和使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较大不同,其中,最为主要是就是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因为电子档案自身一定的技术特点和系统特点,所以,其中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性与自身素质都需要提升,他们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计算机的应用,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5]。

3.4管理制度与标准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为了应用新型档案载体,实现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管理,在对档案处理工作中,要求实现信息的规范性与标准化。档案信息系统的使用质量与数据信息质量存在紧密联系,所以,要为数据信息格式设定相关标准。在新型载体档案得以广泛应用后期,促进业务管理各个方面更标准十分重要。如:建立统计标准、规则标准等。还需要为计算机数据库建立相关标准,促进新型档案信息载体格式的转化标准,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多媒体设备都能充分利用。还需要为新型载体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实施制度以及法律制定等,其中,在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整理工作以及储存工作等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但是,由于电子档案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导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存在较大限制,所以,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出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

结束语

电子档案成为当今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含有的丰富内容能够为工作提供信息基础。对电子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实现长期的保存工作,需要在技术、使用方法以及标准等方面进行改变,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纪晓群,江媛媛,柳萍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和谐共存与集成管理[J].兰台世界,2013(29):15-16.

[2]吴雨珊.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分析[J].商情,2016(28):144.

[3]赵晖.城建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异同分析[J].城建档案,2012(7):38-39.

[4]朱焕芝.信息时代高校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的思考[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2):278-279.

[5]李丽冬.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优劣势比较及管理利用[J].卷宗,2016,6(1):460-460,461.

档案储存管理范文第6篇

第二条最低收购价小麦是指受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的委托,由粮食企业按照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经验收合格后储存管理的小麦,其粮权属国务院。未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动用。

第三条中央储备粮*直属库作为最低收购价小麦承储企业和监管中心库,是*市最低收购价小麦的管理主体,对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数量、质量和安全负全责。

承储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承担最低收购价监管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各级政府分管粮食工作的负责人对当地最低收购价的管理负有领导责任。

第四条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储存安全、有利于监管、有利于销售的原则,择优选取收购库点和收储库点。

第五条监管中心库要加强对最低收购价小麦的质量监控,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适时委托有资质的粮油质检机构进行抽检,确保入库小麦符合国家规定质量标准。

第六条承储企业须建立最低收购价小麦入库、保管、出库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档案。

第七条最低收购价小麦出入库必须按规定办理出入库手续。调拨出库时,要有调拨出库通知单;拍卖出库时,要有粮食批发市场的出库通知单,并得到直属库的签字确认,方可出库。

第八条最低收购价小麦出入库必须凭证齐全,及时登记,保证账实相符。驻库监管人员负责对承储企业最低收购价小麦出入库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第九条各收购库点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必须按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有关规定向各监管办事处如实上报进度,日报、五日报须经监管员签字确认逐级上报。

第十条各监管办事处将根据各库上报的进度,随时检查核实收购数量,确保数量真实,如发现虚报瞒报进度的,可建立委托收储企业立即停拨资金,并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一条最低收购价小麦的验收,监管中心库坚持“入满一仓,验收一仓”的原则。验收的主要内容是:数量、质量、资金使用、入库票据、三簿两卡、专仓牌、粮情管理、储粮安全等。

第十二条在验收过程中,经整仓综合抽检,如发现粮食质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整仓粮食退出最低收购价管理,及时归还农发行贷款,所造成的损失由收购库点全部承担,依程序取消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储库点的资格。

第十三条最低收购价小麦在监管中心库整仓验收时,由于水分减量除杂等原因造成粮食不足的部分,由收储库点进行补仓,以确保最低收购价小麦数量真实。

第十四条最低收购价小麦全部验收合格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等规定,由委托收储企业及时与其指定储存库签订《最低收购价小麦储存管理合同》,并缴纳合同履约保证金。

第十五条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与中央储备粮的库存管理要求一致,承储企业对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管理负直接管理责任,最低收购价小麦保管总账、分仓保管账、粮食检查记录簿、粮食熏蒸登记簿、机械通风作业登记簿、保管员岗位责任制牌等各种账卡必须及时悬挂到位。

第十六条最低收购价小麦必须储存在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的仓房内,实行分仓、分货位挂牌储存,并且要做到分品种、分等级和分年限专仓储存,不得与其他性质粮食混放,不得转手代储,未经分公司批准不得露天储存。

第十七条承储企业要因地制宜,积极采取科学保粮技术,延缓最低收购价小麦品质劣变,降低损耗,节约成本,确保储粮安全。

第十八条承储企业不得擅自动用最低收购价小麦,不得用于担保抵押和清偿债务。

第十九条保管员要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检查粮温、水分、害虫等情况,认真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第二十条承储企业要参照中央储备粮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储粮和生产安全。

第二十一条最低收购价小麦财政补贴和信贷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粮食收购结束后,结余货币资金必须全额上交承贷库,归还农发行贷款,销售货款回笼后,要及时归还占用贷款,确保库贷挂钩。

第二十二条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资金由委托收储企业分批下拨,在经监管中心库空仓验收确认合格后,委托收储企业方可下拨收购资金,根据收购进度的入库数量经监管员确认核实后,方可拨付下一批收购资金。

第二十三条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资金的使用必须与收购进度保持一致,如出现收购资金使用不实的,承贷库要立即停止下拨资金。

第二十四条对在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和管理中,全年无违规违纪现象和无安全事故的,予以通报表扬;连续三年达到以上标准的,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在最低收购价小麦管理过程中,对未按规定报经批准,擅自动用最低收购价小麦的;虚报、瞒报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及截留、挪用和弄虚作假骗取中央财政补贴和信贷资金的;质价不符、账实不符、不按规定及时出库的;以次充好、以陈顶新,将库存陈粮划转为最低收购价小麦的;保管不善、发生霉粮烂粮或储粮安全事故等违反政策和管理规定行为的,一经发现,将参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未尽事宜参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最低收购价小麦储存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中央储备粮*直属库负责解释。

档案储存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物资;库存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162-01

在供电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是指物资管理部门组织和管理物资的需求申请、集中采购、平衡分配等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物资计划管理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从计划源头入手,加强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发挥集中采购优势,做到节源节流,降低企业成本,从而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而物资库存管理作为企业物资管理中最主要内容,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生产物资的供应。物资库存管理是指服务于生产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关仓库活动的管理和技术工作所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各项活动的总称,它是研究仓库活动方法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1 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企业物资库存管理,对于保证物资供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库存管理是物资流通的具体形式,同时也是实现物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 没有物资的运输和仓储就没有产品价值的实现,实现企业利润也就毫无保障。因此,在企业管理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加强库存管理,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库存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企业的生产是对原材料的加工改造, 因此必须要按质、按量、准确、及时地向生产部门供应物资,没有科学的物资管理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要想做到物资储备数量合理以及物资供应的顺利连续,就必须对仓库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的正常顺利进行。

(3 )库存管理是保持物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

物资在处于储存阶段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价值和使用价值遭到损失,所以,要保管保养好储备物资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保证储备物资不受损害,保证物资的质量。

(4) 库存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保证正常生产供应的前提下,合理储备物资,节约企业储备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另一方面,科学保管,采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减少物资的丢失和浪费,从而降低物资储存费用。因此,加强库存管理,实施科学保管与储备,努力提高企业库存管理工作质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又一重要手段。

2 库存管理的基本环节

物资库存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物资接运、验收、入库、出库等一些基本环节,这些基本环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库存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工作质量好坏。因此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是搞好库存管理的前提。

(1) 物资接运

物资接运工作,是指物资部门收到采购等有关部门的物资到货通知后,及时做好准备工作,把到货的物资及时有效、完整无缺地接运回来的一项业务活动。在接运过程中,应减少甚至避免出项各种差错,在确保物资质量的前提下将物资顺利组织入库。物资接运工作主要包含有接运准备、接受理贷及办理交接等内容。

(2) 物资验收

物资验收工作是保证物资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对物资的外观质量、数量及相关技术资料、凭证和物资标志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检查,以确定物资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的一项工作。它主要包含验收准备、核对文件、实物验收及做出验收报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3) 物资出入库

物资入库业务管理是指根据物资入库凭证,在接受入库物资时所进行的计划、组织等各项业务活动,它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入库物资的明细账,保管卡片和物资技术档案。而物资出库业务管理则是指仓库根据出库凭证, 将物资发放给所需各单位而进行的各项业务的活动,它是物资发运阶段的开始和物资储存阶段的结束,它的业务程序主要有核对出库凭证、备料、复核查对、清点交接、清理销账等基本环节。

(4 )物资的保管保养

物资的保管保养,是指仓库根据各种物资不同的性能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类物资进行不同的保管和维护保养以确保库存物资质量的一项工作。在库物资的保管保养关系到物资数量的准确和质量的完好,因此,物资的保管保养是企业库存管理的中心内容。

3 加强库存管理的措施

物资仓库业务的管理涉及到对物资产品的出入库、存放、保管、核查等多种复杂的管理工作程序,所以企业库存管理工作既是技术性的管理,同时又是经济政策性的管理。做好物资库存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 做好物资的质量验收,保证仓库物资的质量安全

质量验收包含对物资外观及内在质量的检验,企业加强物资质量验收,可以确保到货物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防止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入库。管理人员在检验好后还应做好检验记录,认真填写物资检验记录单,对不符合要求的物资坚决不予入库。

(2) 根据物资的类别和性能特点,分区分类管理

仓管人员根据仓库内各库房、货场的容量及建筑结构情况等具体条件,结合物资的类别和性能,确定仓库每一片区域存放的物资种类、数量,且应分区分类编成目录并绘制平面图,以便于物资的管理。

(3) 定期进行物资检查和盘点

作为储存和供应物资的仓库,肩负着繁杂的物资的出库和入库业务,再加上储存物资品种种类繁多,规格复杂,所以为了确保各类物资数量的准确无误、保持账卡物不出错、质量可靠,库存管理人员就必须对在库物资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盘点。

(4) 切实做好库存管理的工作考核企业应制定和完善一套能够衡量库存管理工作状况的指标体系,用以正确评价、考核库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高企业库存管理水平。

(5)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

例如采用由高层货架、有轨巷道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库存管理系统及周边设备组成的自动仓库,通过对最新库存管理产品的使用,提高物资流通的效率,从而达到增强企业物资出库管理水平的目的。

(6) 加强库存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库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保管员除了具备必须的业务知识外, 还要拥有现代管理知识,熟悉库存物资的属性,通晓现代仓储物流理论并不断应用和实践。同时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各种讲座、交流、技术培训等活动的机会,让员工在丰富的业余生活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提高企业库存管理的目标,为企业正常生产创造条件,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7) 物资管理的意义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而物资库存管理作为企业物资管理中最主要内容,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生产物资的供应。物资库存管理是指服务于生产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关仓库活动的管理和技术工作所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各项活动的总称,它是研究仓库活动方法和规律的科学方式。制定物资计划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要依据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确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要坚持计划的科学性,做到积极、准确、可靠、留有余地;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证重点,照顾一般。

参考文献

[1] 陈新.供电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商业经济,2009,339(12):48-50.

[2] 胡永军.电力企业库存管理风险及其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3):110-111.

档案储存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保存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16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78

现在已进入21世纪的高科技发展时代,因为各类人才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中都起着关键的中流砥柱作用,所以对人才历史资料实施集中化保管的诸多历史资料存放、管护过程均引起相关部门的瞩目。因为现实IT信息技术的扩展运用,在我们企业的历史储存资料管护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将人事档案管护过程实现信息化已变成推进人事档案管护工作的关键做法。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干部档案管护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此类问题重点集中表现在思想意识落后,长期徘徊在陈旧档案管理模式上,因此有待于实施全面改革。

1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

人事档案的储存、维护与保管是所有相关企业生产运营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之一,历史资料保管业务的信息型利用模式在企业内部业务运作中显示出相当重要的功能。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为各单位决策者储备关键的人事调整信息,给本企业劳动力合理流动和产业方针制定打造好坚实的基础。实现本时期历史资料保管的信息型利用模式,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调整人才利用模式,优化各人事部门信息参数、资料,可高效地做好历史资料信息整理,且打造出高效的历史资料储存模式,以便于有力地提升历史资料保管效果,促进历史资料保管过程取得最大时效。

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单位在其人事档案的储存和管护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重点表现在其档案管理中还长期沿用陈旧的档案管理模式,极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业务运作成果的缺失;当进行历史证据记录资料的整合、归库、存放环节中时常出现困难,历史遗迹的储存信息严重失真。由于长时间承受着各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其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水平长久徘徊不前,无助于对本单位所有的各类专业人才信息资料的掌控,使企业发展没有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作为有力支撑,最终造成企业发展摇摆不定,其状况着实让人担忧。基于此,对各企业人事档案管护所进行的信息化创新已成为当今人事档案管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企业中人事记录资料保管环节成效的加深及历史资料保护事业的稳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通常所言历史资料保管阶段利用信息化运作模式,其说的是在当今的历史证据记录管护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对本部门人事档案信息资料实施科学地的整合与处置。我国人事档案管护工作已经走过了历史上的几个转折时期。在古老的人事档案管护工作中,各档案管理部门对人事档案的管护过程只展示在纸面文本上,而且其全部流程都是靠手工去实现。此类信息化程度非常弱的历史资料保管方式已经引发历史证据资料记录的保密功能疏漏,当进行人事档案信息数据采集、入档、封存及调配时很容易发生各类问题。

随着当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普及运用,高效能的现代信息化传输技术已被充分运用到档案维护及储存环节中,依托信息型传导方式可以使历史资料储存业务以双版本、复合式模式实施档案封存与管护,给当今的人事档案管护提供太多便捷,而且它也极大地增强了人事档案管护的运作效率及安全性能,故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推动各企业人力管理效果的提升

对各用工单位来说,这一加强历史记录资料保管的方式可以大力提升其工作成效,完善企业员工工作调配办理的相关业务流程。就如依据这类历史证据记录资料来实施个人的相关社会服务手续,其中包括疾病治疗报销、实施工薪调整以及新岗位任用等各种情况,查阅相关历史依据的记录资料,并且将工作调整与历史资料实施紧密配合。

2.2 历史证据资料保管业务牵扯因素多,信息海量

其中全面收存了企业所有职工的历史事件及个人表现等相关历史资料,它是实施劳动力调配行为的重要依据。由于其信息海量,经历的时空宽阔,从前的历史文本资料过程在记载过程及查阅时经常会出现诸多不便情况,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历史证据记录保管的实际成效。

在现阶段的企业历史证据记录资料保管业务中有效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将以往的纸型人事档案文档转换为易于记载、查阅及检索的现代版电子型模式,以便将企业员工的历史证据记录信息高效、及时地到本企业平时业务运作中,使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把握住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情况,以利于恰当地调整员工工作岗位,使人员配置合理化,推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人事档案资料的管护信息化模式给本企业选拔人才及任用赋予了充分选择的空间,其全面记录的人事档案资料信息情况的信息化调控和使用,让企业领导对员工的了解更积极、高效、全面,进而有助于本企业具有优势能力人才的聘用。

2.3 历史证据资料记录的信息型模式的有效运用

历史证据资料记录的信息型模式的有效运用在相当幅度上缩减了企业历史资料储库工作人员的无功业务和历史资料检索、查看的繁琐程序,加大了历史资料储库保管的工作时效。在以前很长的历史阶段内,我们国家的历史资料保管一直处于闭关自守的运作模式,历史证据记录资料均是以文本类文档的形式实施保管,此种管理形式运作繁琐,业务量大,查阅难度大,极易将众多优秀人才掩盖于简单的一纸式档案之中,无助于开发优秀、高水平人才。

现阶段实行人才档案的信息型管理模式后,能够利用信息化操作技术对员工人事档案资料展开信息收集、审定、整合、收库,还有二次利用环节,依靠具体的信息型运作程序实现对历史证据记录的信息化控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降低库房储存工作人员的思想负担,减少他们的业务包袱,有利于历史证据资料记录的循环利用工作,发掘和利用所需用的高质量人才。

3 现阶段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转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3.1 高质量的信息型档案管护人才短缺

进行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控,其取决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持续应用,其基础设施组建亦获取了圆满完成,但是此领域的基础信息型应用人才相当匮乏短缺。在当今时代的很多企业中,因为其企业员工正处于推陈出新的交替时代,原来的老员工未掌握信息应用技术,他们工作在岗位上尚未到退休年龄,新一代的年轻信息应用管理人才又不能及时上岗,从而形成了信息型管护的断档状态,致使员工档案资料的信息化运用模式难以构建。

3.2 不具备网络信息的化历史资料保管模式

虽然相当数量企业其历史证据记录资料储存管理中运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然而我国至今还未统一建立起系统的、全国性的、整体覆盖型的信息型历史证据记录资料运作系统,引发对历史证据记录资料保管环节中不具备作为管理支撑的制度体系,所有员工档案资料的管理业务都是随意而行,极容易造成各种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

4 档案利用

人事档案的利用即指对档案存储资源的开发运用过程,也就是把现在正以信息化模式管理着的本企业各种人力资源及资料载体的档案文本,展开全面的有效运用。档案保管库房应该是整体管护本企业全部员工历史资料档案的信息控制中心,所以务必要对其构建出坚实的硬件设施及雄厚的物质基础条件,以保障档案保管应用的完善与稳定。管理是档案保护的手段,利用才是档案保管的目的。设置档案管护室的基本目的,即是为了完整发挥档案资料的历史证明作用,给企业领导做决策及其他各项业务开展服务。

5 强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必须注意的相关内容

5.1 转变思想观念

把信息化管理作为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把思想观念从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5.2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使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致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人事档案信息胡乱编入、档案信息的存储和保管没有统一的方式,这样容易致使人事档案信息丢失,在检索、调用时出现困难。

6 结语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然而相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能够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则需要加快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和优化,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各单位只有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落实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引进和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才能使人事档案管理更加快捷、高效地为自身发展服务,为人事档案更好地服务于人事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

与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5,(11).

[2] 郎志英.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发展

[J].信息化建设,2016,(1).

[3] 杨艳梅.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分析[J].黑龙江

科技信息,2016,(5).

[4] 徐晓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安全问题分析[J].

才智,2016,(3).

[5] 刘明英.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分析[J].民营科

技,2016,(3).

档案储存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结构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23-02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含义与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的子系统,是对企业经营的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存储、传递和报告,以辅助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的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处理和传递,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所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其主要特点为集成性、自动性、实时性、复杂性、开放性。企业大量的数据是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的,如证券监管部门、银行部门、企业生产部门等,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各个机构或部门,如会计师事务所、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银行、证券监管部门等,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通过互联网进入企业内部,直接调阅会计信息,实时沟通使会计信息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数据的微观处理逐步转变为宏观数据运作。

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是指会计信息系统由哪些具体的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完成哪些基本财务会计工作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与控制关系。由于企业性质、行业特点、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求不同,会计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非完全一致,其子系统的划分也不尽相同。就工业企业而言,会计信息系统一般由三大系统组成:(1)财务系统。主要完成会计核算及管理业务,具体包括总账系统、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存货核算、成本管理、资金管理、报表管理等。(2)供应链系统。主要完成供应链业务环节中的计划编制、业务核算、业务管理等,具体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3)管理决策系统。主要是辅助提供财务分析信息,辅助决策信息等,具体包括财务分析系统、绩效评价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关系

会计信息系统是以总账系统为核心的,其他各子系统的数据处理都是围绕总账系统展开的。各子系统的数据关系表现如下:(1)总账系统与薪酬管理之间的数据联系。总账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数据,如会计科目档案、部门档案、职员档案等,与薪酬管理可以共享。会计科目档案在总账系统中设置后,在薪酬管理中就不必重复设置;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在薪酬管理中设置后,在总账系统中就不必重复设置。在薪酬管理中进行薪酬业务处理完毕后,各项薪酬费用的分配及其相关费用的代扣、提列,可以通过相应的转账凭证传送到总账系统中,不必手工填制与薪酬相关业务的记账凭证。(2)总账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之间的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共享会计科目、部门档案、固定资产期初余额等初始设置数据。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业务处理中所产生的业务数据,如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减少或固定资产的其他变动方式所产生的固定资产变动数据,可以生成相应的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中;月末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提与分配数据,也可以生成相应的转账凭证直接传递到总账系统中。(3)总账系统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和应付款管理之间的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和应付款管理可以共享会计科目、部门档案、供应商档案、存货档案等初始设置数据。采购管理中输入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采购入库单经过库存管理的审核,传递到存货核算中汇总记账,存货核算将入库材料或商品的汇总数据生成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采购发票经过应付款管理审核,进行采购结算,生成付款凭证或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4)总账系统与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和应收款管理之间的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和应收款管理可以共享会计科目、部门档案、客户档案、存货档案等初始设置数据。销售管理中输入销售出库单和销售发票,销售出库单经过库存管理的审核,传递到存货核算中汇总记账,存货核算将出库汇总数据生成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销售发票经过应收款管理审核,进行销售结算,生成收款凭证或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5)总账系统与成本管理之间的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成本管理可以共享会计科目、部门档案、项目档案、产品档案等初始设置数据,各产品的主要成本管理数据均来自于相关子系统,如直接人工费来自于薪酬管理,直接材料费来自于存货核算,制造费用来自于固定资产管理、总账系统、存货核算,成本管理的处理结果以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到总账系统。(6)报表管理与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报表管理的功能是将会计信息系统中各相关子系统的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以报表文件的形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实现报表编制功能,系统要求操作人员事先定义报表的取数函数与取数公式,通过取数函数、取数公式可以从各子系统中读取数据,并生成会计报表。

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

1.财务应用结构。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企业,一般采用财务应用模式。这种企业的会计业务以会计核算为中心,强调与往来单位应收、应付款项核算;企业员工薪酬一般实行由银行且由企业代扣个人所得税;固定资产实现专项管理,要求自动计提折旧并编制折旧费用转账凭证;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控本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状况、计划执行情况和经济效益;期末要向上级部门和税务机关上报有关会计报表。为了满足上述会计业务处理需求,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上一般可以组合为总账系统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薪酬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资金管理 + 报表管理 + 财务分析。

2.工业应用结构。工业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社会经济组织,其特点是生产经营主要由供应、生产、销售3个有机联系的环节组成,突出特点是有加工、生产这一环节,企业通过再生产来实现利润。在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企业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通过采购、生产、销售3个阶段来实现货币资金的增值。因此,工业企业会计不仅包含会计核算,还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实行成本控制管理以及最后阶段对产品的销售管理。为了满足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需求,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上有两个方案供选用:一是基本应用结构,主要侧重于对工业企业资金流的核算和管理,结构表现为总账系统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报表管理;二是扩展应用结构,不仅对工业企业的资金流进行核算和管理,而且对部分物流也进行有关核算和管理,其具体结构表现为总账模块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薪酬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采购管理 + 销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存货核算 + 成本管理 + 资金管理 + 报表管理 + 管理决策。

3.商业应用结构。商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商品流通经营的经济组织。其业务特点是:批发与零售兼营,商品一般需按批次管理;有受托代销业务,各部门单独核算各项费用;一般须按商品品种大类统计有关购销存数据;须按供应商来统计进货数量与应付款项,按销售客户统计销售数量与应收款项;期末编制会计报表并将有关报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商业企业面临着重组和再造的重大挑战,许多跨地区的大型商贸集团、超级零售商店、连锁店等应运而生。这些都对商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工业企业相类似,商业企业也有两种应用结构可供选择:一是基本应用结构,主要侧重于对商业企业的资金流实现核算和管理以及对商品物流的简单管理,其结构表现为总账系统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采购管理 + 销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报表管理。二是扩展应用结构,主要侧重于对商业企业进销存业务实现一体化集成管理并在业务发生过程加强对资金流的核算与管理,其应用结构表现为总账系统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薪酬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采购管理 + 销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存货核算 + 成本管理 + 资金管理 + 报表管理 + 管理决策。

4.集团应用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日益呈现出资产规模大、资本链条长、管理跨度宽、地域分布广的发展趋势。由于企业集团组建的原动力、组建的直接目的、组建的形式不同,企业集团可以大致划分为控股型企业集团、产业型企业集团、管理型企业集团3种类型。控股型企业集团财务实行分权管理,财务分别核算,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力度低,只要求子公司定期传递会计报表;产业型企业集团财务实行集权管理,统一会计核算,实时掌握控制子公司的经营,强调资金的集中管理;管理型企业集团采用集权和分权管理并存的管理特征。集团企业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上可以从两端来考虑:一是从母公司而言,主要侧重为企业集团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其应用结构表现为总账模块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薪酬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采购管理 + 销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存货核算 + 集团资金管理 + 集团财务分析 + 集团绩效评价 + 集团成本管理 + 集团合并报表。二是从子公司而言,其应用结构表现为总账系统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薪酬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采购管理 + 销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存货核算 + 成本管理 + 报表管理 + 财务分析。

上述集团应用结构主要考虑的是工业类的集团企业,至于商业集团企业的应用结构,可以参照商业应用结构以及集团应用结构相结合得出。

参考文献:

[1] 魏延玲.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构建研究[J].科技导报,2012,(28).

[2] 艾文国,王亚鸣.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5).

档案储存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库存管理;添加剂存货;零库存;化工企业;经济效益

在化工企业中,添加剂存货是企业资产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司的资产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对企业的流动资金管理水平和企业的资产运作方面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能够很好的管理好企业的库存对整个的公司已及各个相关的利益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库存管理事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一个化工企业存在怎么样的库存管理现状、库存管理问题,应该怎么样合理对库存进行管理和利用,怎么样利用库存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将一一进行解答。

库存是企业所拥有的流动性的资产,库存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持住企业的正常的生产和商品正常的销售。库存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可以让经济利益不断的流入到企业中来。现如今,在我国的企业中,库存所占用的资金要占到企业整个资金总量的30%左右,其中有的企业这个数字要达到50%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在企业整个的资金流管理之中,库存资金管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企业中存在着很严重的库存资金沉淀现象,这样就使得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上升,存货风险的几率增大。

1 添加剂库存管理在化工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在目前我国的化工企业中,库存管理正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添加剂库存资金管理占资金总量的比率太大,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变得非常的紧张。现在许多的化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些相同的问题:混乱不清的库存管理,非常低的存货周转率。造成化工企业添加剂库存周转率很低的原因有很多:担心市场风险,公司的管理体制差,一些人为的原因。还有很多的企业管理者从计划经济时代一路走过来,脑子里充满了计划经济思想,所生产和经营的东西在市场上根本就没有需求,导致产品卖不出去,于是大量的产品都在库存中积压下来,造成了资产的浪费,还占用库存费用。而且在市场经济时代,产品很快就会更新换代,那些积压在库存中的产品不但占用企业的资金,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的机会成本丧失,更严重的是当产品遭遇市场贬值时,企业就会被亏空。

在这样的形式之下,文章将对添加剂存货管理以及化工企业的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索。一方面就从添加剂库存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问题来分析库存管理是怎样影响企业的效益的。另一方面,将会针对库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以加强添加剂的库存管理,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添加剂库存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 只看重库存管理的形式,忽视了库存管理的实际效果

在目前的化工企业中,都针对添加剂库存管理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有添加剂的采购制度,添加剂的验收入库制度等,但是很多制度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例如,添加剂存货的采购制度,对采购来的添加剂进行验收入库的制度,添加剂的仓库储存保管制度,对添加剂进行盘点以及清查的制度,还有当添加剂存货出库时的制度。

2.2 过分注重制定库存定额

在化工企业的库存管理中,过分的注重了制定库存定额,但在实际的生产中,库存中的原料无法保证按照原计划被生产单位所领取,无形中就增加了存货的成本,导致库存的物资结构发生改变,造成企业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成本的上升。

2.3 对库存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化工企业在库存的管理中,对一般性的库存管理操作的比较好,但一旦遇到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时,管理人员没有能力从根本上来解决掉这些问题。还有许多以后不再需要用的存货积压,管理人员不能及时的处理掉,给以后企业的库存管理增加资金上的负担,造成企业的损失。

2.4 只重视存货的数量,不重视存货的管理质量

有一些企业因为效益好,生产规模扩大,相应的原料需求也迅速的增加。但是因为仓库的储存空间饱和,造成剩下的那些原料直接露天摆放,而且胡乱的堆在一块儿,造成管理上的困难。而且还加大了盘点工作的难度,造成数据的误差。同时,这些原料长期的摆放在露天的环境下,造成原料的质量下降,消耗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大大的打了折扣。

2.5 库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低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严重的脱节,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的库存管理人才。在现有的企业库存管理人员中,普遍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管理人才,现有的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又不够,普遍缺乏专业素养。造成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库存管理中,只能依靠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管理,无法运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对存货的质量定性分析,对存货的数量定量控制。

3 改善化工企业中添加剂的库存管理的举措

3.1 优化库存管理中的存货周转率

合格的库存管理应该是:在企业基本的生产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实现库存周转效率的最大化。因为库存的周转天数越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就变的越低;反之,企业库存的周转天数变高,生产成本与生产风险就明显的增加。所以,在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缩短物料在每一个环节上所停留的时间。具体操作则可以通过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等,通过合理的控制来实现物料停留时间的有效压缩。

3.2 优化库存的管理

在具体的企业生产经营中,根据经验,探索出一个具体有效的库存限额,保证库存既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的占用。对于货物出入库制度要严格执行,对于货物的出入库信息要准确的保管。

3.3 加强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公司可以开放自己的生产经营,让供应商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这样供应商就可以了解到公司库存的消耗需求,根据需求供应商自己组织安排发货。这样既可以使库存的资金占用量减少,又让存货的采购成本大大的降低。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3.4 企业内部各部门加强合作

能够迅速及时的满足市场对货物的需求与降低存货中的库存是一对矛盾问题。怎么样才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对矛盾呢?这也是库存管理行业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果想把这个矛盾很好的解决,就必须要加强对添加剂的库存动态的全面的管理,以及加强对企业生产计划的调查和跟踪,让添加剂的存货始终控制在合理的地位的范围内,以防止添加剂的存货量太高造成存货积压的现象,以便能够把添加剂库存的周转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是要想实现提高添加剂库存周转率的目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只是靠对添加剂库存的实物控制还远不能做到,它只是整个的供应与需求链管理这一个超大的企业业务流程中的一部分。所以,还要做的有,把在生产管理岗位上的管理者、销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以及添加剂库存的采购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进行紧密的连接,在整个企业运转的时候,每一个周、每一个月都应该开一次交流会,交流计划书、工作进度,以便能够合理的定下一个采购量。这样一来,虽然员工们的工作量加大了,工作难度也增加了,但是对降低企业的库存有着实实在在的利益。相比之下,这种工作模式是非常值得坚持和推广的。

3.5 实现库存管理的信息化

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将是以后企业迈向现代化的趋势。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掌控库存管理的动态变化。从库存的购入一直到库存的出产等环节,全部实现信息化,实现实时跟踪检查,极大的优化企业管理能力。

3.6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的要求也相应的变高。需要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参加员工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3.7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构建

要想在企业的内部建立一个严格有效的控制体系。最主要的要落实三点。

第一点,在公司的内部建立一个严格的稽核制度。建立一个岗位责任制,在存货业务的岗位上,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岗位责任,对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员工所拥有的权利,需要承担的责任,需要履行的义务等进行明确的界定。把存货业务中所要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还要保证一些其他的相关岗位以及部门的职责权限要分明,而且还要确保库存管理中的各个岗位不相容,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分离以及相互的监督,以免出现等恶劣的现象,造成不良的影响。

第二点,对供应商的管理规范化。在公司的内部,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商的档案。在建立档案的时候,要注意对供应商最基本的几点的考察,这些基本的考察有供应商的资质等级,供应商的生产产品的能力,供应商的价格定位,以及供应商的信誉状况等。在对供应商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之后,建立一个供应商获准进入的制度,这样就可以从供应链的最开始的部分来制止不良的存货,避免出现不良存货发生的现象。

第三点,对添加剂库存的存货要进行不定期的或者定期的存货的盘点,对存货盘点实施合理的控制。在公司的内部业务设置中,应该加入公司对存货的不定期或者定期的清查盘点这一项业务,核实公司的账务信息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这样公司在对添加剂的库存管理进行操控的时候,这些真实可靠的信息会为存货管理的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合理的保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添加剂库存管理水平的优劣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提高添加剂库存管理的水平,有利于保证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保证产品的质量,增加客户的满意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小市场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晋莉.基于ERP的库存管理的控制与优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

[2]申宾.浅谈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2012(13).

[3]曹智超,谢威.库存管理实证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4]于永勤.关于降低添加剂库存提高企业效益的办法探索[J].2014(01).

[5]栾德先.零库存管理对企业的影响[J].2009(06).

[6]李正元.如何提高现代化工企业经营管理效率[J].山东化工,2013(03).

上一篇:活动宣传设计范文 下一篇:公司档案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