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03:22:49

初一数学

初一数学范文第1篇

现在中考网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初一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兴趣;信赖;进度;分层;分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05—01

刚步入初中的新生因课程种类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得大多初一学生措手不及。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如何搞好初一数学入门教学的体会和做法,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正。

一、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初一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一般地说学生会安静地听完第一堂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初一的第一节课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我没有安排新课内容,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首先板书“+”、“—”、“×”、“÷”、“=”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问: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学生说不出来。我就向他们介绍了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所以将“+”号斜了过来。“÷”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我动手随意而迅速地剪出五角星,提问学生你能画一个圆刚好经过一个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吗?你能在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吗?我又通过简单作图画出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还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同学们迅速地说出了几种回答,我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告诉他们:你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它会告诉你们比这多得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可以比老师画的更快,做的更好。这节课涉及的这些问题一般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且又都很感兴趣的,因此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向望和极大的热情。课后通过了解学生,他们通过这一节课对我产生了深深的认同、信服和接纳,从此,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直喜欢学习数学。

二、进度适当,精讲多练,稳扎稳打

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有的教师“望生成龙”心切,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这给学生增加了失败的体验。尤其当学生接连遭受失败时,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挫伤,其后果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厌学情绪,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学生能够记住运算法则却不能熟练正确运用等,针对初一学生兴趣和特点,我在每一个运算法则学完后都安排有练习课,使学生能够巩固做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能做的的例题,习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如我在有理数的加法混合运算一课中设计了如下练习,将下列各式统一成加法后再计算:

1、1—4+3―2

2、—2.4+3.5—4.6+3.5

3、(—7)—(+5) (—4)—(—10)

4、3/4—7/2 (—1/6)—(—2/3)—1

这一组题目,由易到难,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以能者多做为原则,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兴奋和积极探讨的状态之中,学生接受和输出的信息大大增加,达到了个层次互补提高的目的。开始阶段也应多一些对作业的讲评,使学生在讲评中获取成功感受,明白失误原因,消除疑难问题。总之,进度要适当,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的节奏和谐发展,稳步推进。

三、分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乡村初一学生知识水平起点低,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大,大面积的学困生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感到无从入手,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讲解和实施合作学习,并在练习的设计上适当分层。在课堂教学中对全班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和座位特点进行了分组,最好将学生分6———8个小组,每小组6人,小组内合作学习,同班学生互相交流,同时结合本校教学教研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要求,尝试“优帮差”。指导小组根据本组学习实际,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收集、了解存在的问题,研究、讨论解决的办法,加强小组内优生对“学困生” 的指导帮扶,学习检查,为“学困生”请教问题,优生在教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灵活应用水平,同时为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得懂,学得到,我对课堂练习作了适当分组,让学生在解答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内化、掌握、巩固数学知识。在作业上设计有启发性,综合性的思考题,组织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多种渠道使学有余力的优生发挥潜力,得到更大提高。对于学困型学生,教师耐心辅导,抓双基过关。这样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顾虑,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袁顺兵. 数学娱乐通讯,2010 21.

初一数学范文第3篇

在此我就自己对初一数学竞赛辅导的几点粗浅见解和做法。

一.培养他们对数学竞赛的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事物本身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在本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不急于讲授新课,而是向学生讲述数学家华罗庚等的故事;讲述数学在各行各业的用途;对初二各个学科有什么帮助;介绍华罗庚杯数学竞赛获奖学生勤奋学习的故事,通过这一列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和兴趣。

二.合理安排各个竞赛知识的先后顺序。

数学竞赛知识无穷无尽,就初一而言也有很多,所以尽可能与教材结合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下是我讲授知识的顺序和例题:

1.⑴素数和合数,⑵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⑶奇数和偶数,奇偶性分析,⑷有理数的表示法,⑸有理数四则运算的封闭性。

例1:求1999-{1998-[1999-(1998-1999)]}的值。

例2:,,,四个数中,与的差的绝对值最小的数是多少?

例3:已知a<0,化简的值为()

(A)2(B)1(C)0(D)-2

例4:有四个互不相等的自然数,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等于4,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积是一个奇数,而这四个数的和是最小的两位奇数,那么这四个数的乘积是______.

先分析:(奇数和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反之是奇数,偶数可用2k表示,奇数可用2k 1表示,这里k是整数).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个奇数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若a、b为整数,则a b与a-b有相同的奇数偶;

(5)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2n的倍数;顺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乘积是偶数.

……等。

2.代数式。

例1:若有理数x.y满足2x-1 (y 2)=0,则x=?,y=?;xy=?。

例2:.已知a≤2,b≥-3,c≤5,且a-b+c=10,则a+b+c的值。

……等。

3.⑴方程和不等式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的解法,

⑵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的解法。

⑶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⑷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⑸简单的一次不定方程。

例1:

并且abc≠0,那么x=____。

例2:求37x 41y=1的一组整数解。

例3:如果x<-2,那么1-1 x的值应是()

(A)x(B)-x(C)2 x(D)-2-x

例4:解不等式a(x-a)>x-1。求a的范围。

例5:使得不等式3x-a≤0只有三个正整数解,那么这时正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4.抽屉原则(概念),分割图形造抽屉、按同余类造抽屉、利用染色造抽屉。

抽屉原则:

大家知道,两个抽屉要放置三只苹果,那么一定有两只苹果放在同一个抽屉里,更一般地说,只要被放置的苹果数比抽屉数目大,就一定会有两只或更多只的苹果放进同一个抽屉,可不要小看这一简单事实,它包含着一个重要而又十分基本的原则——抽屉原则.

⑴原则1:如果把n k(k≥1)个物体放进n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只抽屉要放进两个或更多个物体。

例1:幼儿园买来了不少白兔、熊猫、长颈鹿塑料玩具,每个小朋友任意选择两件,那么不管怎样挑选,在任意七个小朋友中总有两个彼此选的玩具都相同,试说明道理。

例2:有黑、白、黄筷子各8只,不用眼睛看,任意地取出筷子来,使得至少有两双筷子不同色,那么至少要取出多少只筷子才能做到?

⑵.原则2如果把mn k(k≥1)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则至少有一个抽屉至多放进m 1个物体。证明同原则相仿。若每个抽屉至多放进m个物体,那么n个抽屉至多放进mn个物体,与题设不符,故不可能。

原则1可看作原则2的物例(m=1)

例3:正方体各面上涂上红色或蓝色的油漆(每面只涂一种色),证明正方体一定有三个面颜色相同。简单的组合问题。

例4:把1到10的自然数摆成一个圆圈,证明一定存在在个相邻的数,它们的和数大于17。

……等。

5、逻辑推理问题。

归纳与猜想:

数学解题与数学发现一样,通常都是在通过类比、归纳等探测性方法进行探测的基础上,获得对有关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的猜想,然后再设法证明或否定猜想,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类比、归纳是获得猜想的两个重要的方法.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例1:数列1,3,…,82,…是()

(A)等差数列,而不是等比数列(B)等比数列,而不是等差数列

(C)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D)即非等差数列,也非等比数列

例2:研究下列各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1×3 1=4=2;2×4 1=9=3;3×5 1=16=4;

4×6 1=25=5;

…………

请将你找出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

……等。

6.几何。

⑴三角形的不等关系;

⑵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

⑶面积及等积变换。

例题(略)

三.个别学生的重点辅导。

重点辅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关键问题。一所学校不可能所有辅导的学生都同等优秀,总会有几个特别出色的,对待他们不可能跟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角度出发,要求要特别高,在正常的课堂辅导外还要求他们自发学习和预习竞赛书上的所有内容,扩充他们整体的知识面。平常要多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解决困难问题,合理地梳理各部分的知识。

四.比赛前信心的确立和精神的放松。

初一的学生,他们的年纪还比较小,在某些大事情面前是比较紧张和害怕的,当遇到一定的困难时就会不知所措,那么在比赛时就比较麻烦了。为了使他们确立信心和放松精神,我做了两件事,出一份模拟题;开一个考前座谈会。

总结:学生的辅导。

一.教学方面: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理论过程,确立知识的产生和结束。

二.兴趣方面:一定要培养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的训练和辅导。

三.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初一数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一;数学;过渡性教学

过渡性教学方式在初一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是一门连续性和整体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各阶段基础知识做到有效衔接是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学生只有在初一数学学习过程中将基础知识打好,才能在初二、初三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因此,对于我们初中数学老师来说,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学习是初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初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还让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当前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较为复杂

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由于环境、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初一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独立思维开始正式形成,有很好的可塑性,对数学学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其思想不固定,持久力较差,而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各种概念及论点也逐渐增多,对其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另外,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也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感觉。

2.初一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

相较之小学的知识结构而言,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逻辑性更强,从教材和知识结构的衔接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小学数学知识的积累就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而在初一数学学习过程中,

如果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进程变化,那么对数学知识就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素养,从而造成学生知识的脱节,对学生的自尊心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3.学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初一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性格、心理等各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对数学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所以就会引起学生的自豪心理,认为自己不用努力也可以赶超别人,因此在课堂上往往过于放松,不求甚解,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知识掌握得非常差,但是到了初中之后却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初中数学知识非常复杂,会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失去热情,从而使他们再次与数学无缘。

二、过渡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从小学到初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理解尊重学生

初一数学课堂的关键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一学生初学初中课程,对初中课程量大、问题复杂等问题非常不适应,因此我们的初一数学教师就应该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思维进行指导培养,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小学数学知识和初一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一步步跟上学习节奏,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知识理解缓慢的现象,我们一定不能采取歧视,不尊重其人格的行为,一定要以引导教育为主,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树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接收所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呈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渴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概念问题进行具体化及生动化。

3.开展数学帮扶活动

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征,我们数学教育一直在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是承认个人之间差异的存在,只有通过帮扶活动,展开分层教育,才能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革新,在分层教学和帮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积极的互动和交流,二是防止偏向行为的产生,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只有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才能使数学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初一数学教育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师一步步摸索经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在过渡性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和策略问题,多从问题的原因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享受到极大的乐趣,使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立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初一数学范文第5篇

进入初中,与小学最大的不同是首先要接触负数,对于负数,学生因为是第一次学,所以撑握起来不是很容易。比如:学生能轻松计算出9-6=3,但若换成6-9=多少?多数学生就有疑问了。那么,在让学生能很快掌握此类题目,最直接简单的就是告诉学生,当计算小的数减去大的数时,仍用大的数来减小的数,在所得的结果前再加上一个负(-)号。相信很多学生对于此类题目的计算,就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了。只是要强调学生,对于这样的题目,一定得识记好,以免再出现错误。

正负的加减法也是一个问题,特别是遇到()(括号)时,学生的计算思路也不是很清晰。如:3+8-(-15),这应该说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了,但学生在做此类题目时,却不知道括号里的(-15)该怎么办?当我在讲解时,我会告诉学生,当遇到负号时,一定要先将括号去掉,那么,在去掉括号时,要先看看括号前的符号,如果前为负号,去括号时,括号里的数就要变号,如此题,在去掉括号时,括号里的-15就应该变成15,又列举了相应的题目,如-(15),在打开括号时,因为括号里为正数,那么就应该变为-15;如果括号前为正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里什么号依然是不变的。这类题目,看似简单,但却在初中数学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后面遇到类似的情况的题目经常会遇到。所以基础的东西一定得掌握好。

比如,在遇到计算平方数时,要认真掌握的东西也是较多的。如(3?)、(-3)?、-(3)?,这几个数字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不然,那么在计算时,也需要注意,虽然说任何数的平方都等于正数,但也要看清楚情况了。这个情况就是看一下平方所包含的位置,如果平方写在括号外,而括号又将数字前的符号包含的话,那么结果则为正数,反之,如果符号在括号的外面的话,就要看括号外是什么符号了,如-(3)?,在计算时,由于负号在括号外,所以在计算出平方数后,还应该将括号外的符号给带上,并不是一个正数的结果了。

有一种题目,在学完正负数的加减法和绝对值后,会经常看到。如:一辆卡车,每走一公里需要消耗2升汽油,那么它的行程如下(前进记正数,后退记负数):5,-6,2,-4,10,3,-1。请计算在此过程中,它消耗了多少汽油?在遇到此类题目时,学生首先会想到计算它走了多少公里,但学生在做题目时,会有一个误区,就是把这些行程加起来,得到总和,就是它走的行程了。于是就有这样的算式:5+(-6)+2+(-4)+10+3+(-1)。得到一个结果等于9。然后后面的算法就简单得多了,直接用所得结果乘以每公里需要消耗的汽油,就完事。那么,这样的结果当然是不需思考的,我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很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个方法,汽车前进需要消耗汽油,那么它后退时需不需要消耗呢?学生反应很的,闭上眼想了一下,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当然需要。有了第一步后,学生会很快想到,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都需要消耗汽油,那么,再来做这题目时,大脑就不会像第一次这么简单了。在计算卡车走了多少公里时,会在大脑里思考,如何去计算它走的路程,就不会再出现上述的算式了。这算式会变成,在负号的数字里加上一个绝对值,即5+|-6|+2+|-4|+10+3+|-1|,这样算出的结果就不只等于9了。如果要给这样的题目进行验算的话,可以告诉学生,前进后退都用正数来计算,分别用这些数乘以2,再把它们加起来。有了这样的思路,学生就不容易做错题目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解决一些类似的题目。如出租车向东走后又向西走,每公里收取多少的费用等。

又如,判断题:一件商品,原价为200元,现在因积货较多,需要降价处理,价格下调百分之十,问现价格多少?当然,这样的题,只要学生掌握了算法,很容计算出来。但在初中,我们经常碰到的却不是如此问,而是变成了:一件商品,原价多少,那么它的价格下调了百分之十,再上调百分之十,问:现在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或是不变?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会首先想到的是,这商品的价格下调和上调的百分比是一样的,所以,应该不变。那么,在教授这样的题目时,我会告诉学生,百分比的基数,也就是商品的价格一定要看清楚了,下调的商品是原价,而上调的价格却不是原价了,是调动后的价格,所以基数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只看百分比,而应该要考虑这百分比的基数。比如,原价是100元,下调10%后,就是100-100x10%,结果等于90。而现在要上调百分之十,则变成了90+90x10%,结果等于99。显然不会是不变的。又如,先上调,再下调,同样如此,基数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在遇到这样相同百分比数的问题上,我会告诉学生,无论是先上调还是先下调,只要调动的百分比相同,所得的结果一定小于原来的价格。当然,这样的题目在初中,作为判断题的情况更多一些,所以,只要掌握了这一道理,做这样的题目就很容易了。

初一数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一 数学 学法

初一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要求教师熟练地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进一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质。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初一后,科目增加,对单科学习学时变少,且学生对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不适应。甚至部分学生还未脱离小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怎样对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诸位同行一起再探讨。

1 如何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巩固方法”与“作业方法”以及“总结方法”等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不懂得什么叫预习,为什么要预习,以致于教师布置了预习,学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几遍书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结构体系。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先进行单元预习粗读过程,随后进行单课预习精读过程。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习惯直接影响听课效果,所以一定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思”。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善思与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听才会思,会思才会学。最后要指导学生去“记”。初一学生一般不记笔记或者是不会合理记笔记,不会记表现在把教师板书的复制,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记得很全,却耽误了“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适时“记”;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指导学生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才能真正地走出小学数学的阴影。

1.3 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课后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巩固、记忆、复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死搬硬套做好作业完成任务,没有深化理解知识、及时巩固知识,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教师通过示范解题指导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主要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与总结。初中生按大纲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三看、二列、三做”。“三看”是指: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是指: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是指: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所以说学生学会了总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当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有机地结合,教师最后的总结才显得更为突出,它是学生总结的精炼、提高,把学生知识水平推向更高层。

2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的良好建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指导方法:

2.1 讲授法。初一数学学习法每周设立一课,作为所学课程。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设立数学教师专题论坛讲座可每月搞一至两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 交流法。学生进入初中后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这时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方法不需成熟,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2.3 辅导法。通过以上两种途径学习,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提高,但学生心理状态是互异的,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所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有目的地指导和咨询。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许多后进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就是中学数学新课改的宗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初一数学范文第7篇

初一数学的第一堂课,一般不讲课本知识,而是对学生初学代数给予一定的描述、指导。目的是在总体上给学生一个认识,使其粗略了解中学数学的一些情况。如介绍:(1)数学的特点。(2)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3)初中数学学习展望。(4)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和考核等。(5)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关系。(6)动机、意志、性格、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联系。

到了初一要引进的新数——负数,与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联系表面上看不很密切。他们习惯于“升高”、“下降”的这种说法,而现在要把“下降3米”说成“升高负3米”是很不习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一时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是初一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

初一的四则运算是源于小学数学的非负有理数运算而发展到有理数的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这一点学生开始很不适应。在负数的“参算”下往往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结果的准确率较低,所以,特别需要加强练习。

另外,对于运算结果来说,计算的结果也不再像小学那样唯一了。如|a|,其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这一变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代数式的运算对他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难点,必须非常注重,要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但是,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尚不能透彻理解这些运算法则,所以在处理上要注意设置适当的梯度,逐步加深。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最终要归结为非负数的运算,因此“绝对值”概念应该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抓住的关键点。而定义绝对值又要用到“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数轴”又是讲授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一定要注意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性,不能急于求成。学生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绝对值这一概念,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结合实例利用数轴来说明绝对值概念后,还得在练习中逐步加深认识、进行巩固。

学生在小学做习题,满足于只是进行计算。而到初一,为了使其能正确理解运算法则,尽量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应该要求学生每做一步都要想想根据什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也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思维模式的尚未形成,决定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将是初一学生面临的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往往是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因为学生解题时只习惯小学的思维套用公式,属定势思维,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狭窄、呆滞,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相等关系。

初一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参与进去,从而形成和发展具有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要让学生始终参加审题、分析题意、列方程、解方程等活动,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和解题方法及优越性,这其中审题应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要想法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找出这样的等量关系后,将其中涉及的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量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方程就列出来了。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整个数学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告诉学生,有些问题用算术法解决是不方便的,只有用数学解法。对于某些典型题目在帮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出后,同时与算术解法作比较,使学生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逐渐摒弃用算术解法做应用题的思维习惯。

初一数学范文第8篇

考;书写;记忆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79—01

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刚从小学的“襁褓”里解脱出来,因而在学习的习惯上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小学科目少,内容浅,到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加深、拓宽,一部分学生因学习不得法而成为后进生。因此,如何对初一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值得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研究,下面是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几点体会。

一、善于读书,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调查发现,当前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去读书呢?教学中,在学生学会对数学语言进行“翻译”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以下读书方法:一是粗读,即先浏览整个内容的枝干,然后边读、边勾、边画、边圈,粗略了解教材的内容及其重、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于老师或同学;二是细读,即根据每章节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三是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薄”,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形成稳固的习惯之后,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勤于思考,是探求真理的钥匙

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教学经验表明,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这不利于他们的后继学习,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是初一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

在进行思法指导时,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常想、多思、善解;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溯源思索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③通过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化归、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善思;④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让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真理的探求中”,从而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规范书写,是提高思维严谨性、逻辑性的途径

学生在解题(特别是证明几何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其原因之一是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写法指导,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进行写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指导写法,一是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因为数学符号是数学演算的前提;二是要使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三是要教会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利用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这样多形式、分层次地进行强化训练,能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四、灵活记忆,是学好数学的基石

教学理论表明,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息息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往往是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指导,使其能够灵活记忆是学好数学的基石,也是初一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初一数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习方法;对比法;学习习惯;兴趣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一,生理、心理和环境等的改变,使他们觉得很不适应,比如科目增多,作业量变大,需要理解的内容增多;以前都是小学教师面面俱到地帮助学生学,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而到初中让学生自己学,课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支配课余时间。这使在小学阶段一些懒惰、毅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厌学和无所适从的感觉,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

初一数学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和关键,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打好基础,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学生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学生是很容易适应的。因此,学好初一数学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学好初一数学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努力抓好学习中的各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总结、考试

课前预习,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听讲,带着问题听讲,高质量的听课是中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课后复结是学习过程的升华,认真完成作业是它的重要体现,不要忽视课下作业,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落实好前面的学习任务,加之以一颗平常心、自信心对待考试,才可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对数学公式及定理的理解,要做到会举一反三

初一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公式及定理,这些知识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要重视。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学生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初中数学中相似的公式定理单独记忆一是数量多,二是不容易记混,好的方法是用对比法把类似的公式或定理放在一起有针对性地对比记忆,就不容易混淆了。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得一团糟。因此,通过总结归纳将知识越学越少是最好的办法。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要对知识活学活用,如有一道试题:一根绳子对折三次,从中间剪断,共有几段?很多学生首先是努力想象一根绳子对折后的情况,很抽象,容易出错,实际上有个很简单的方法,从草稿纸上撕下一条纸,对折三次,从中间撕开,数一数答案就出来了。

一些学生习惯多做题,盲目地多做题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这种不良习惯在平时要注意纠正。做题不在多贵在精。学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做一些各种层次、类型的习题,可向老师请教,请老师推荐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解题再反馈,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争每道题都要彻底弄懂弄透,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四、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会觉得很难。因为应用题中有许多文字表述,学生可能会读不懂,继而找不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扩大阅读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学生可通过多读书,多看报来开阔思路、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要因为少了两个括号而把题做错,否则会很可惜。做完后检查一下,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五、收集自己的典型错题整理成册

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地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用“错题本”随时收录一些做错的包括马虎的以及不会做的题目,随时有目的地经常翻阅,时间长了毛病就解决了,错误也就改正了,学习会有飞速的提高。

六、多与其他同学交流经验

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要自顾自地埋头做题,“闭门造车”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学生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要做到“勤学好问”,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遇到问题或请教老师或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和体会。讨论交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让自己的思维更清晰,会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不要担心自己会的知识让其他同学学到了,要有宽大的胸怀,保持好心态,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初一数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兴趣 信赖 学习方法 进度 和谐

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但刚步入初中的新生因课程种类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得大多初一学生措手不及。怎样才能让初一学生适应初中数学的教学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如何搞好初一数学入门教学的体会和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

一、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用老师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第一节课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板书“3-1=?”和“1-3=?”让学生回答,有的学生说老师写错了,一比三小算不了,有的同学说都等于2等等。再板书“+”、“—”、“×”、“÷”、“=”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在黑板上,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意思。我动手随意而迅速地剪出五角星,还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同学们迅速地说出了几种回答,我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告诉他们:你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你们可以比老师画的更快,做的更好。这节课涉及的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且又都很感兴趣的问题,因此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向望和极大的热情。

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还不够,如果老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很可能吃不消,所以我们要教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所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步骤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让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三、进度适当,精讲多练,稳扎稳打

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有的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这给学生增加了失败的情感体验。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学生能够记住运算法则却不能熟练正确运用等,针对初一学生兴趣和毅志力特点,我在每一个运算法则学完后都安排有练习课,使学生能够巩固做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跳一跳,能摘得着”的例题,习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如我在有理数的加法混合运算一课中设计了如下练习:将下列各式统一成加法后再计算,

1、1-5+3―2

2、-2.4+3.5-4.6+3.5

这一组题目,由易到难,礼貌,兼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总之,进度要适当,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的节奏和谐发展,稳步推进。

四、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保持良好的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需要师生共同配合。教师爱其生,学生才亲其师。学生一般都会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因此我对每个同学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对我产生信赖和爱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我的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数学学习是长期艰巨的任务,而初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抓好初一的数学教学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数学分析范文 下一篇:数学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