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陈述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4 05:14:49

初一陈述报告

初一陈述报告范文第1篇

这位被捕的王谦吉到底是何许人也?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曾三及曾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廖如愿出缄证明:“简傅良(又名王谦吉),马日事变后不幸为反动当局逮捕杀害,希安抚其家属。”可见王谦吉就是简傅良。

有关简傅良被捕,在《赫山文史第一辑》“记革命烈士简傅良”有记载:“1927年7月中旬,他与同学八人到长沙,住大观园,从事地下工作,农历八月初一凌晨被反动政府逮捕。”1927年农历八月初一就是8月27日。

简傅良(1903-1927年),湖南益阳人。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等影响,接受了马列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化名王谦吉,任湖南省团委组织部副部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革命群众中声望很高,1927年3月被推选任湖南省学生联合会会长及湖南省总工会副会长。

1927年5月,由“马日事变”后来到武汉的湖南省学联等部分团体代表简傅良和刘绍舒、陈颂云、匡育等4人,不畏,组成了湖南各团体请愿代表团(或称湖南民众团体请愿代表团)。不久,省总工会、省学联、省妇联的代表也相继抵汉参加请愿代表团。6月1日,简傅良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6次会议上作了关于“马日事变”的报告,提出了讨伐许克祥、赔偿工农损失、开除省党部仇鳌等党籍、恢复人民团体自由、发还被缴枪支等5项要求。

请愿代表团于6月6日召开第一次会议,简傅良被选举为秘书长。6月11日,参加被迫来鄂同志大会的500多人到中央党部请愿,陈述了许克祥屠杀革命民众的惨状,其后又游行至国民政府、总指挥部请愿。13日,代表团组织300多人再次前往中央党部请愿,提出惩凶、抚恤、恢复省农协、总工会等团体、解散反动的救党委员会等7项要求。简傅良又作了《关于马日事变的报告》。同时,简傅良和代表团为扩大影响,争取更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利用报刊报告湖南农民运动及“马日事变”真相。在湖南各团体请愿代表团的游行、请愿下,武汉国民政府决定责成唐生智全权处理长沙事件。

初一陈述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摇情绪智力?摇自尊

1 引言

梅耶和沙洛维(1997)认为情绪智力包括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智力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并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心理学家Coopersmith(1967)认为,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梁小伟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均与自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情绪智力对自尊具有一定预测力。孙虎林以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情绪智力和自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苏北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各因素发展不平衡,自我情绪调控发展水平较高,情绪感知发展水平较低;情绪智力与自尊密切相关,自我情绪调控和情绪感知对自尊有一定的预测力,自我情绪调控对自尊的预测力较大;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初中生的情绪智力、自尊影响较小,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情绪智力、自尊上差异不显著。范敏的研究表明,自尊与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合已有文献,本研究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对5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对初中生的情绪智力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取法,在云南省楚雄市选取四所中学进行取样,发放问卷530份,收回有效问卷512分,回收率为97%。其中男生240名,女生272名;初一学生为180,初二学生为181名,初三学生为151名;班干部学生为116名,非干部学生为396名,班干部包括:班长、团支书、委员和课代表。少数民族学生为378名,汉族学生为134名;独生子女为35名,非独生子女为477名;

2.2 研究工具

2.2.1 情绪智力量表(EIS)

研究采用了由我国的王才康教授翻译的schutte等人根据salovey和Mayer的情绪智力模型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α系数0.83),共33个项目。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1-5分别表示很不符合、较不符合、有时符合有时不符合、较符合和很符合。本研究的Cronbach’α为0.78。

2.2.2 自尊量表(SES)

采用于欣、季益富翻译修订的由Rosenberg所编制的自尊量表的中文版。该量表应用广泛,信效度良好,分半信度为0.959,重测信度为0.782,与抑郁自评量表相关系数为0.504,与焦虑自评量表相关系数为0.523。SES由10个条目组成,其中正面陈述和反面陈述各5个,由被试报告条目中的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的情况。该量表采用四级评分,即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和很不符合。其中正面陈述得分依次为4、3、2和1,反面陈述得分依次为1、2、3和4。被试分数越高,说明自尊程度越高。本研究的Cronbach’α为0.82。

2.3 研究程序

将含有个人基本信息的调查表及上述两个量表打印装订,在学生自习课或午饭后进行团体施测。主试由本人及施测班级的任课教师担任,实测前由本人对主试进行培训。测试前主试负责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及注意事项,实测时间大致为15-25分钟,被试答完后当场回收问卷。

2.4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初中生情绪智力与自尊的总体情况

通过对初中生情绪智力与自尊的调查结果进行(见表1)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发展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量表总分最低是71,远低于平均水平111,最高分为140,远高于平均水平。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是高于3分的中等水平,这表明情绪智力的发展良好,能很好的感知和调控自己的情绪,能较好的调控他人的情绪并能合理地表达和运用情绪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尊量表的数据显示这些初中生总体自尊水平超过了平均水平(2.94>2.5),自尊水平较高,其发展显示出不平衡的特点。

3.2 初中生情绪智力与自尊的差异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自尊、情绪智力、情绪感知、自我调控情绪以及运用情绪得分上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调控他人情绪因子的得分上,男生的得分略低于女生,两者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在自尊、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上得分上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自尊、情绪智力、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以及运用情绪上独生与非独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情绪感知因子的得分上,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以及运用情绪得分上班干部学生与非班干部学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自尊得分上,班干部学生的得分高于非班干部学生,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在调控他人情绪因子得分上,班干部的得分略高于非班干部,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情绪智力总分上,班干部的得分略高于非班干部,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3.2.1 初中生情绪智力差异分析

以初中生情绪智力总分作为因变量,以年级、独生子女、性别和班干部为自变量,做3×2×2×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初中生情绪智力在年级上主效应显著,在其他因素上主效应不显著。年级与独生子女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其他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性。由于年级与独生子女交互作用显著,所以对二者进行了简单效应分析。

初一陈述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口语表达 语言情境

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新教材很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它有听力课程的专门训练,确实把说话能力培训放在首位。英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材,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尽快地使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能力,我认为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英语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置之其中,受到熏染,多听,多说。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词汇、短语,对语法基本能够把握,说几句英语并不是难事,可面对面开口用英语对话的并不多见,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平时开口并不多,也没有这样的习惯。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英语的语言环境,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打好英语口语基础,掌握英语日常口语

学生学英语的入门,必须先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才能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初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里发挥潜能,打好学英语的基础。学英语要从识记二十六个字母开始,最简单的就是教会他们唱“A、B、C”字母歌,多唱几遍,出口即能唱,就掌握这二十六个字母了。然后,教师再一个一个地教会并校正各个字母的读音,引导他们正确书写。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歌曲,我们可以让学生寓说于唱之中。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情境,英语教学中伴有对话教学,这就需要创设与学生较为贴近、熟悉的情境进行教学,结合情境,尽快地教会学生说一些打招呼、告别、请求、致谢、询问、介绍等口头语言。如“Hello”;“Good morning”;“Good-bye”;“Thank you”;“That’s all right.”。假如学生能用英语作简单的对语,定能激起他学英语的兴趣。随着单词量的增加,就能作出不同句式的回答。你说我说他说,说英语的环境已初步形成。

二、加强课堂英语教学,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学生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初一开始阶段,学生用口语表达时有时相互听不懂,甚至有些学生连音标都不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先练好自己的发音,可以说一遍英语,再以汉语解说一遍,到一定时间,就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课堂用语。初一下学期,除部分单词外,基本能够整堂课用英语教学,无需多加解说。这不但对学生进行了听力和口语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了说英语的环境。当然,优化课堂结构,课堂活动以口头练习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在编排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课文或阅读短文,尽量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作思考,并且要求学生使用英语思维,就像平时用汉语想问题一样,然后回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或者利用录音带让学生听音,拟设回答题,让学生快速回答,允许边思考边回答,允许个人回答或集体回答。老师不但要承认学生的个性,还要注意不同个性所导致的不同语言特点。回答问题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然后带动口语训练。在进行口语训练项目时,不必强求学生在运用态势语方面都能做到惟妙惟肖,只有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理解,才可以产生更高涨的训练热情。假如说一个学生已经不自觉地用英语去思考任何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说该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英语交际水平。

三、创设语言情境,提供口语表达平台

除使用教材上的情景对话之外,还可以拓展到学生喜好的生活领域,创设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具体人物,展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充分调动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例如,利用课前五分钟,或者自我简介,或者陈述某一件事的经过,或者介绍家里的基本情况,同时做好值日报告,陈述今天的天气情况,要求吐字尽量要清楚,速度稍慢不能太快,尤其在初期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控制住语速,而且要脱稿,最多偶尔看两眼,但绝对不能念,主要就在于充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单词。利用课堂新学的单词,同学或学习小组开展活动,每一个同学都能造一句或一组句子,同学之间就具体的语音、语调等互相指正,互相借鉴,老师进行辅导。利用较丰富的单词积累和较完整的语法知识写日记或周记,形成初级阶段的英语思维。一句话,初中阶段是打基础阶段,让学生处于英语世界里学英语,我想比死记单词、死背课文,乃至于抄写课文要有效得多。通过各种活动给予学生相对比较大的而又自由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有利于提高口语水平。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口语表达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常见的英语教学方式,它能使语言内容直观,学生易于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新教材为英语教学者提供了许多教学的辅助材料,尤其是听力、口语材料,如:教学投影片、教学录像带、口语录音带、听力训练录音带、阅读训练录音带、教学简笔画、教学挂图等。那么,我们就应该以这些材料为依据,创造形象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多听、多开口。我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尽量模仿,模仿口语录音带的内容,模仿录音带的内容,同时予以及时校正,激励学生开口。教师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勇于开口的学生带动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一起参加表演。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对英语有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开口自然就成为容易的事了。

初一陈述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教学;听说能力

改革开放对国民学习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交际性,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对外交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是面对面有声的交流,有调查表明,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们在日常交流活动中,“听”和“说”约占75%,而“读”和“写”只占25%。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下,人们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只为拿高分而忽视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阶段。这种教育模式的后果是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强于听说能力,甚至存在“哑巴英语”的情况。笔者对某重点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畏惧四六级等英语考试,但对于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表示很有压力。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了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教学的某些弊端,并在不断推进着改革,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阶段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1]。再如,有些地方改变了传统的英语中考模式,减少了语法知识题,将口语纳入了考试范围。

笔者有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经历,也深感传统应试模式下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但迫于学生升学的压力和自身工作考核的标准,一直未能真正做到重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和推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一定会被视为英语课程的重点。为此,笔者畅想了几种培养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英语成绩的考核方式,期望能随着英语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逐步在自己的学生当中实行起来。

1 初一阶段――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习惯

初一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触并学习英语。此时的学生就如一张白纸,处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可塑性极强。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个好时机,使听、说英语成为学生每天的习惯,并长期坚持,必将为学生日后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初中生的课程安排里,每天至少有两节课是英语课。在以往的教学模式里,课堂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字母、音标和语法,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枯燥无味的。其实,自然常态下,人类学习语言都是从听说开始的,如我们婴儿时期学习母语,都是不断听身边人的发音,然后模仿并发出与之相似的声音。当我们能正常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并不会识字,也不会写字。所以初一阶段的英语课堂里,老师应该用大部分时间不断做听说英语的训练。首先,老师上课必须尽量用英语,如果学生听不懂,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简短的中文进行解释。其次,学生上课所有的交流语言也应尽量是英语。听说训练的内容以“对话形式”为主,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应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情境。如“去商店买东西”,老师可以自行表演情境或者安排学生合作,也可以播放录音对话,让学生模仿,告知其意思,然后以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来。另外,还可以定期给学生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并相互交流,由学生以报告的形式告知大家讨论的内容。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习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树立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认真听和大胆说,只要能相互传达自己的真实意思,不用去理会语法的正误。

2 初二阶段――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

初一阶段英语听说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习惯去听英语和用英语表达,对于一句话的理解可以仅凭话语中零散的单词。到了初二阶段,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应以提高听、说英语的能力为重点,让学生能像听中文一样能听懂英语语句里的每一个单词,并能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用语言表达出来。刚开始练习时,学生可以只听简短的语句,随着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渐增加语句的复杂性,循序渐进。每堂课反复做这样的练习,量变到质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必然会显著提高。

3 初三阶段――推进学生听、说英语的实践

有了初一和初二阶段不同程度的英语听说反复练习和积累,到了初三,可以多多组织一些英语听说的实践活动。如看无字幕或英文字幕的动画片,也许学生仅根据听到的英文完全理解语句的意思比较困难,但配合以图像,学生的理解会更到位,这是置身于具体情境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一种训练。另外,组织学生参加附近大学的英语角,与大学生和外国人进行英语对话,这样不仅是听、说英语的实践,也是接触到不同生活和文化的好机会,从而对英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4 考试方式――口试为主、笔试为辅

为了更好实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方法,英语成绩的考核方法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考试方式不包括口语表达,只有听力、语法、阅读和写作。考试方式可以调整为口试为主、笔试为辅。口试不仅可以考查到学生英语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成为学生每天练习英语听说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初一陈述报告范文第5篇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教材将它安排为本章的最后一个探究问题,充分说明它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球赛积分表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而且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对解决问题的巨大作用。

(三)、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会设未知数列方程,而且能求出方程的解,并进行推理判断。

2、难点:巧设未知数,通过列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关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擂台赛”和“新闻会”两种方法进行授课。

(二)、学法分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本节学习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加上初一学生大多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在活动一的“擂台赛”教学中,每个小组要想获胜,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合作、认真解决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活动二的“新闻会”教学中,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细致解答,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起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前5分钟,通过教材第85页11题变式设计,破译“Duh brx uhdgb?”的含义,设计此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x-3作为“密钥”的含义,而且通过解密得到“Are you ready?”为引入新课做到自然过渡。

(二)教师“设问”,以问促学

1、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者将对本题分解设置为六个小问题,通过“擂台赛”形式,让学生抢答、按编号回答、小组代表陈述等方式组织教学。这六个小问题分别是:(1)、按比赛积分排名,用序号表示是怎样的?(2)、由哪一对可以看出负一场积一分?(3)、如何求出胜一场的积分?(4)、若一个对胜m场,则负了多少场?胜场积分是多少?负场积分是多少?总积分是多少?(5)、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否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的3倍?(6)、如果删去积分榜的最后一行,你还能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这六个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更大程度地调动了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变式深入: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达到学会到会学的目的。给出如下变式训练题:一份试卷共有25道题,每题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选对得四分,不选或错选扣一分,如果某同学得了90分,他选对了几道题?有没有可能的83分,为什么?这道题让每组同学认真思考,交流合作,在各组的小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并选一名代表作总结性陈述,然后按改卷标准给各小组加相应分数。

(三)、学生提问,以问促教

这一环节采用“新闻会”的教学方式,学生充当小记者,教师充当中心发言人,学生对自己本节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疑点,向老师提问,老师进行细致解答,这样不仅为学生扫清了学习中的一些障碍,而且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组织表达等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梳理总结,强化效果

这一环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数学素质,领悟解题思想,形成解题方法,特设计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二是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困惑?对第一个问题可适时引导学生从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做人处事等方面简谈收获感言,对第二个方面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可以在辅导课予以个别或集体解决。

(五)、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当天作业:教材第108页8,9题。

课题型作业:查阅、整理常见球类比赛基本常识,要求一周内完成,在面向全班同学以作报告的形式展示。本题的设置是对本节内容的拓展,让学生了解到常见球类比赛方面的更多知识,同时,锻炼了小组长的组织安排能力,组员间的相互合作能力,查阅整理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

(六)、暂停手势,结束本课

本节是“球赛积分表问题”,为使本节组织教学浑然一体,前后呼应,教者在结束本课时,做出“暂停”手势,让学生回答它表示的含义,当学生说出“暂停”时,教者随即说道“本节课也到此结束”,这样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设计思路

初一陈述报告范文第6篇

英语教学的衔接,是当今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也是英语教和学中的一个难点。做好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是初中教师,而且是高中教师和小学教师,甚至包括英语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师都要考虑的问题。

中学和小学的衔接是各个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衔接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难度。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是以下两大原因造成的:

一是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要求不一致。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课程多强调趣味性,以简单的跟读、英文儿歌和日常简单对话为主,教师一般从启蒙知识开始,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最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及较少的语法知识,要求相当低。进入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迅速进入语言的扩展和应用阶段,内容变得复杂,难度很快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过渡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

二是中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教法不一致。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小学英语教学主要通过视、听、说、玩、演等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初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渗透语法知识的讲解,通过听、说、读、写、译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因此,如何使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自然过渡,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性难题。下面着重从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方式的衔接等方面探讨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小学生在毕业时应该达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的第二级,即: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初中生在毕业时应该达到综合语言能力运用能力目标的第五级,即: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从以上不难看出衔接问题的切入点是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教学内容通常为简单的日常情景功能对话。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随之增大。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把握教材编写意图,互相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确定教学衔接的衔接点,为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提出可靠的保证。笔者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认为应将衔接的重点放在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和初中起始年级(七年级为主)。可将初一教材和小学阶段教材中机械重复的部分进行整理编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强或跳跃教学。

二、教学方式的衔接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或者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当学生升入中学后,英语课上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基本没有了,教学方法转化为以分析和讲解为主。因此,习惯了小学英语“热闹”课堂氛围的学生在刚进入中学时会觉得英语课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兴趣。因此,小学教师应适时地安排些看图说话,值日生汇报,或freetalk的一些话题,或布置一些必要的口头、笔头作业,注重音标、拼读规则训练和语感的培养。平时教育学生要做好预复习工作,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初中教师应尽量像小学教师那样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运用游戏、卡通图片人物、唱歌等有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采用活动途径,倡导参与体验。

三、心理层面的衔接

由于中小学英语在学科地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层面的问题。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适应从小学到中学的英语学习这个跨度,但部分学生由于教材难度骤然加大,加之词汇等设计内容和语法知识点的增加会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课堂上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多给学生表扬,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及时鼓励学生的成功,耐心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顺利过渡,防止两极分化。

初一陈述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议;参会动机;满意度;会后行为;结构方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4―0090―07

1 引言

会议旅游是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和最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在21世纪初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场。会议市场包括公司会议和协会会议。后者的数量占会议总数的80%,出席人数占会议总出席人数的78%,花费占会议市场总花费的71%,是会议市场最重要的细分市场。协会会议是兴趣相近的人、以协会组织的形式而举办的会议。相对于公司会议而言,协会会议参会者在决定“是否参会”、“参加哪个会议”时拥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其参会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其参会动机与参会决策过程。

目前,国外对会议旅游研究整体关注度较国内稍高,不过对会议旅游研究多是侧重于对会议目的地的研究,对会议旅游主体――参会者关注则较少,对协会会议参会者的研究就更为缺乏。协会会议的参会者具有怎样的参会动机?不同的参会动机如何影响参会者的会后行为?参会者的参会决策过程是怎样的?鉴于协会会议对于整个会议市场的重要意义和当前会议研究的现状,本文将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2 文献回顾

2.1 参会动机研究

国外对参会动机的研究主要围绕包括构建参会动机的模型及其实证研究。代表性研究及其主要结论如图1。

研究者首先关注的是对参会者的参会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维特、萨克和达特斯(witt,sykes,Dartus)将这些因素分为可量化因素和非量化因素,前者包括旅行费用、个人收入、会议费用,后者包括目的地吸引力和会议主题,他们以1985年至1990年的5次AIEST会议为例构建了回归模型(图1,I),其研究目的不在于穷尽影响参会意愿的因素,而在于寻找一个能够根据可量化指标对未来参会意愿进行预测的方法,因此,该研究属于旅游预测方法在参会人数预测方面的应用。奥普曼和陈(Oppermann,Chon)在维特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个人因素、地点因素、协会因素和其他因素4个方面的参会决策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对后续研究产生较大影响,之后的实证研究都是在该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参会动机量表和研究问题(图1,Ⅱ)。张邱汉琴、梁和屈海林(Zhang,Leung,Qu)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图1,Ⅲ)。这些研究都着眼于模型的构建,尚未进行实证验证。在此基础上,斯沃特和王(Severt,Wang)、迈尔和汤姆森(Mair,Thompson)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参会决策的动机因子(图1,Ⅳ和V)。他们均发现了“社会关系”这个新的参会动机因子。如此可判别,参会决策的影响因素模型(以奥普曼为代表)与实证研究(以迈尔等为代表)所得出的参会动机因子是存在差别的,有些影响因素如“干涉机会”(图1,Ⅱ)在实证研究中并非参会动机因素。当然实证研究所得出的动机因子也存在可商榷之处,如“健康和安全”是参会者对自身参会条件及目的地安全条件的权衡,而非参会动机(图1,V)。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参会动机的实证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国外协会年会或例会(有的包括贸易展),而协会会议另外一种类型,即专业研讨会没有得到相应关注。相比年会或例会,研讨会主题更集中,学术性较强,商业性较弱。

2.2 参会动机与再次参会

迈尔认为参会动机的各项因子能够预测再次参会,对参会动机因子与“再次参会”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迈尔进行回归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旅游决策理论和旅游动机论的推拉理论,在可以自行选择这一点上,参会者同旅游者具有共同之处,因此,可以将旅游决策的五阶段模型引入参会决策,该过程中“动机的产生”是参会决策过程的起点。根据旅游动机的推拉理论,会议如同旅游一样,其举办地、会议主题等作为“拉”的因素,逃离日常工作等作为“推”的因素,共同作用于参会决策过程。通过引入旅游决策模型和推拉理论,迈尔发现了“社会关系”和“费用”两个动机因子与“再次参会”存在关联,具有预测再次参会的意义,并提出了与旅游决策类似的参会决策的五阶段模型。

2.3 参会决策模型

由于对参会动机的构成难以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对参会动机与参会满意度、再次参会之间的关系尚待厘清,使得模型在参会动机构成内容方面还仅停留在补充、完善的“构想之中”,没有涉及实质性的参会决策机制。随着2007年斯沃特等完成的参会动机实证研究,前人提出的影响参会决策的因素获得了调查资料的支撑,参会动机因子构成得以成型(图1,Ⅳ)。2009年,迈尔等不仅将上述参会动机因子进行再次实证研究,修正了斯沃特参会动机分类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而且通过回归分析指出了参会动机各因子中对再次参会具有预测意义的两个因子,即社会关系因子和费用因子;同时,他们还引入旅游决策的有关理论,进一步完善参会决策模型,使该模型反映了参会动机、参会决策和再次参会之间的关系(图1,V)。

2.4 满意度与再次参会

总结参会决策模型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出迈尔(2009)的模型并未体现参会者的满意度对其下次参会决策的影响。然而,大量文献表明,满意度对于旅游者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满意度是消费者从产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旅游研究中对满意度的研究是极其丰富而细致的:度假满意度,饭店服务满意度,餐饮产品满意度,事件满意度,旅游目的地满意度。因此,有必要将满意度引入参会决策模型,探讨满意度对再次参会的影响。斯沃特运用路径分析测试了会议表现、满意度和会后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满意度对再次参会有较弱的关联度,但是斯沃特忽略了动机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不同动机的参会者对会议的感知必定不同,并由此导致参会者满意度和评价的异质性。

2.5 模型及假设

对参会动机和参会决策模型研究脉络的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参会者的实证研究对象存在局限性,主要以协会例会和年会为 实证研究对象,对于专业研讨会缺乏关注。这将使结论中有关参会动机的部分存在一些偏颇。二是现有研究或注意了动机与参会决策的关系,或仅关注满意度与再次参会之间的关联,并未揭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也使参会决策模型存在修正的空间。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第一,调查专业研讨会的与会者参会动机,补充现有研究中参会动机研究对象不全面的缺憾;第二,根据现有研究关于参会动机与再次参会、满意度与会后行为关系的结论,提出“参会动机”、“满意度”和“会后行为”3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陈述及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是否成立;第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对已有参会决策模型完善、修正的可能性。具体假设如下:

H1:参会者的满意度对其会后行为有直接影响,影响其是否再次参会和是否向他人推荐。(据2.4)

H2:参会者的参会动机与其会后行为存在相关关系。(据2.2)

H3:参会者的参会动机与其对会议的总体满意度感知存在相关关系。(据2.4)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本研究选择2009年7月10日至13日在中国桂林阳朔召开的“可持续和可替代性旅游国际研讨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该会议是由中山大学,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休闲及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市旅游局,美国北亚利桑那州大学联合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是第五届。选择该会议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该会议具有国际化程度高、连续举办、参会者多、影响较深远的特征,是中国近10年来学术会议的典型代表;二是笔者作为会议主办方人员。可以预先获取参会者的信息,便于设计抽样方案,并拥有实施调查的便利条件。

根据文献分析结果,结合研究目的,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4部分:①参会动机;②会议满意度;③会后行为;④被调查者个人信息。参会动机部分的设计过程如下:首先对斯沃特、迈尔的参会动机量表进行修改,保留协会年会和学术会议的参会者都可能有的动机因素(表1,1~3,9~18项,以及预调研之后合并的4项),删除了与商业活动相关的4项参会动机,根据对参会者的预先访谈,补充、增加了专业研讨会(本文中具体是学术会议)的动机陈述(表1,4―8,19―21项);然后进行预调查,将预调查者认为存在歧义和重复的4项(“在会上可以学到东西”、“导师或学校鼓励参加”、“举办方邀请参会”、“举办地离自己所在地较近”)分别进行修改、合并为表1中的第2、第19、第21和第14项。最终本研究确定了21项参会动机陈述(表1,陈述部分)。参会满意度和会后行为部分的调查分别根据奥利佛(Oliver)和斯沃特的研究设计,会议的整体满意度测量包括“本次会议令我感到满意”和“本次会议令我觉得愉快”两项,会后行为包括“我会再次参会”和“我会向他人推荐该会议”两项。

3.2 样本特征与抽样方法

本次会议的参会者共计219人,包括来自美国、日本、奥地利、挪威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8位海外学者和来自国内56所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191名国内参会者。为了使样本具备代表性,采取了分层的目标抽样法。根据事先收集到的参会者信息,拟定了目标抽样方案以使样本更具代表性,会议进行的第二、第三天现场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71份;会后通过E―mail对没有达到目标抽样要求的再次补充发放问卷16份,回收12份,两次共回收问卷83份,回收率78.3%,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98.7%。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状况

本次会议的调查对象高校师生(92.7%)、初次参会者比例较大(63.4%),以学生(36%)和中级、副高级职称(47.6%)的群体为主。

4.2 参会动机比较

被调查者对21项参会动机陈述的同意程度如表1。按照李克特5点量表,“5”至“1”同意程度依次减弱,认可度最高的前5项动机分别是“学习机会”、“研究信息”、“建立社会联系”、“会议的主题”、“会议地点”;认可度最低且均值低于3分的5项分别是“工作信息”、“借机拜访亲友”、“可以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来”、“提高自己在学术圈的声望”、“使自己的论文在会议论文集中出版”。这与斯沃特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斯沃特研究显示,认可度最高的是“教育目的”、“教育信息”、“合适的旅行时间”、“社会联系”、“商业活动”,其研究结论与本研究结论非常契合:即“学习机会”对应“教育目的”;“研究信息”对应“教育信息”;“会议地点”对应“合适的旅行时间”;“建立社会联系”对应“社会联系”。唯一的区别是学术会议参会者更重视会议的主题,而协会年会的参会者更重视商业活动。斯沃特的研究中,认可度最低且均值低于3分的5项分别是“探亲访友”、“工作机会”、“配偶/家庭/客户项目”、“自我提高”、“旅行机会”,有4项与本研究结果相契合:即“探亲访友”对应“借机拜访亲友”;“工作机会”对应“工作信息”;“会议主题”对应“商业活动”;“提高在学术圈的声望”对应“自我提高”。这种契合性反映出作为协会会议的一种类型,学术会议的参会动机符合协会会议参会动机的一般规律,只是参会者在对学术会议和协会年会所持有的具体动机方面有所差异。唯一没有对应的是本研究中的“使自己的论文在会议论文集中获得出版”和斯沃特研究中的“旅行机会”。本学术会议参会者对“使自己的论文在会议论文集中获得出版”的动机陈述并不认可,这可能与本次会议并未强调一定会出版被某检索机构收录的会议论文集有关。

4.3 参会动机的结构构成

为了探索学术会议参会动机的结构构成,对21项参会动机进行主成分分析。样本KMO检验值为0.705,巴特勒球形检验结果为363.547,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判断变量测量项目之间具有较好的汇聚有效性。随后以样本为例,对由21个观测变量构成的6个潜变量计算其信度系数Cronbach's a值,除“成果展示”因子的Cronbach's d值在0.6以下外,其余均在0.6以上,被测变量的可靠性系数可以接受。

本研究采用H.Kaiser准则,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子,而因子选取标准是适当的旋转因子轴,因子分析结果及每个因子所包括的项目如表2。共获得6项因子,其解释了总体方差变异的65.85%。根据因子所含的各项陈述的含义分别命名为“会议安排”、“学术研究”、“社会关系”、“职业提升”、“私人关系”和“成果展示”。上述因子均值最大的是“学术研究(3.869)”和“社会关系(3.577)”,此项结果与斯沃特的研究结果不同。斯沃特研究显示, 因子均值最大的两项分别是“教育动机”和“会议安排”,这反映出学术会议与协会年会不同的参会动机构成。同时,“学术研究”和“社会关系”的均值最高,说明本次学术会议的与会者将“学术研究”和“社会关系”作为主要动机因子,显示出学术会议参会动机的“学术一关系”二元结构:一方面希望通过会议向与会者学习、获得研究信息、寻找研究合作者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与同行交流,从而达到提高自己学术研究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受中国当前学术届现状、国人重视关系的传统影响,也希望在会议中结识本研究领域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并与同行建立联系。“职业提升(3.018)”和“私人关系因素(2.923)”的因子均值最小,前者反映出参会者并未对会议所能给予的“提高学术声望、职业的提升、工作机会”抱有很大期望;后者指参会者对“借机拜访亲友、与家人朋友一同来、受单位或导师资助”这些私人关系方面的考虑,该因子仅获得了2.923的认可度,反映出参会者并未把借会议联络亲朋的感情看得很重要。

与斯沃特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所获得的因子更好地解释了中国学术会议的参会者动机,识别出“学术研究”、“成果展示”两项具有鲜明学术会议参会动机的因子。因子所包含的变量也较斯沃特和迈尔的研究更符合因子内涵的一致性。在斯沃特的研究中,“逃离日常生活”、“安排旅游”分别属于“社会关系”因子和“活动与机会”因子,而在本研究中均属于“会议安排”因子。在斯沃特的研究中“可以借机拜访朋友或亲戚”、“雇主资助”分属于“活动与机会”、“社会关系”因子,在本研究中均属于“私人关系”因子。

4.4 动机、满意度与会后行为的结构方程分析

为了考察参会动机、满意度对会后行为的影响,对动机、满意度和会后行为(包括再次参会和口碑传播)利用AMOS1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结果如图2。x2为59,32,df为32,绝对拟合指数x2/df、GFI、RMSEA分别为1.853、0.91、0.102,相对拟合指数NFI、IFI、CFI分别为0.83、0.914、0.907,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从结构方程分析的结果来看,参会动机与满意度、满意度与会后行为、参会动机与会后行为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路径关系分别为0.54、0.64、0.10(p

根据结构方程变量之间影响效果的关系,y12为直接效果,y11、B12。为间接效果,总的效果为直接、间接效果之和。如果直接效果ya小于间接效果之积(y11・B21),则说明中介变量对总的效果具有影响力,值得重视,反之则中介变量不值得重视。本文中y12(0.10)小于y11・B21(0.54・0.64=0.3456)。结构方程结果表明,参会动机对会后行为的影响小于满意度对会后行为产生的影响,说明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对会后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二者之和为0.4456(0.3456+0.10)。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学术研讨会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学术专业研讨会参会动机的因子构成,并验证了已有研究关于参会动机与满意度、满意度与会后行为的关系,发现了参会动机、满意度对会后行为影响程度之间的差异,得到了三者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主要结论有:

第一,从动机内容来看,中国学术会议参会者对各项参会动机的认可度与斯沃特对协会年会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表明学术研讨会作为协会会议的一种类型,其参会动机符合协会会议的普遍规律,即都认可“学习(或教育)”、“研究(或教育)信息”、“社会关系”、“地点(或旅行时间)”、“会议的主题(或商业活动)”为最重要的5项动机。“工作信息或机会”、“拜访亲友”、“与家人/亲友/客户同来”、“职业提升(或学术声誉提升)”、“出版论文集(或旅行机会)”为最不重要的5项动机。

第二,从动机结构来看,本研究发现学术会议参会动机包括会议安排、私人关系、学术研究、社会关系、职业提升和成果展示6个方面,其中“学术研究”和“社会关系”为重要程度均值最大的两项因子,反映出中国学术会议参会动机“学术一关系”的二元结构特点:学术研究因子反映了学术会议的参会特点,社会关系因子也许体现了中国学术会议的现实和文化特征。这与协会年会的参会动机结构不同,斯沃特的研究中“教育目的”和“会议安排”为最重要的两项因子。

第三,参会动机对会后行为具有影响(假设H3),参会动机对满意度、满意度对会后行为具有影响(假设H1、H2),且后者的影响更明显,反映出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对会后行为的重要作用。会后行为是参会动机的直接影响和经由满意度的间接影响之和,这一发现更新了原有研究中会后行为是满意度或参会动机单方面影响的结论,对于重新评价会后行为具有启发意义。

根据本文的上述研究发现,可以对迈尔的参会决策模型进行修正,提出包括协会年会和研讨会在内的一般性的协会参会者的动机构成(图3,灰色部分),然后将满意度、参会动机对会后行为的影响引入参会决策模型(图3,粗线部分)。修正后的模型既体现了专业研讨会和协会年会共同的参会动机,又清晰表示了二者各自特点,并且展示了满意度在参会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参会动机对会后行为的显著影响。

本研究对理解学术参会者的参会动机、更好地组织中国学术会议具有实际意义:

根据本文的结论一,中国学术会议组织者要重视参会者“学术一关系”的动机特点,在会议期间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参会者需求。譬如通过安排各种专题性的分组研讨会,给每位报告者较充分的报告时问和提问时间,以加强会议的学术交流;按照国际学术会议的惯例,安排多样的非正式场合和各种活动,提供参会者建立同行间社会联系的机会,譬如提供充分的茶歇时间;通过欢迎酒会而不是有固定座位的圆桌餐使参会者可以有机会结识更多同行;会期的正式日程不要安排得太满,为参会者自由活动留有空间,等等。

初一陈述报告范文第8篇

一、适用多种功能,激发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虽然经过两年多的英语学习,但不少学生仍然死记硬背单词的字母拼写,有的不会读,有的读不正确,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摸清这个规律,为了扫除语音降碍,我总是在开学初抽出时间复习音标、读规则等语音知识。在单词教学中,让学生利用音标进行拼读,用拼读规则来帮助记忆单词。

对于新单词识记,让学生根据音节有停顿地边读单词边写(不是边拼字边写)如population-po-pu-la-tionexpensive-ex-pen-sive。还要求学生眼、耳。口、脑、手协同活动,做到眼睛看着单词,口里读着单词,耳朵听着单词,心里想着单词,手指写着单词,从而提高识记效率。指导学生采用单词部分注音法,增强对单词的记忆力,例如sweep,只在字母ee下面注音【i:],farthest,只在字母ar下面注音【a:]。学生只要记住注音的字母,单词会读就一定会写。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一些听音辨音游戏,以锻炼其辨音能力。

初中学生对单词往往感到难度很大。很难过单词关。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惫识地补充一些构词法知识,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词汇f。如,许多名词,sun,wind,rain,cloud等词加后级Y就变成形容词,许多动词+er就变成名词。又如,通过学习friendly这个单词,请学生体会二therly,brotherly。comradely等词的含义。通过学习interest,interesting,interested这些同根词,不仅要求学生注愈不同词性的词的不同种用法,而且着重讲述相同词性词的不同用法,以增加信息t,提高记忆效率。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己研究学习的兴趣,尝试利用这些规律进行有效的探知,从而在学习新知识时,巩固了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增强学习英语的气氛,徽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愈识。如教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笔者先说一句陈述句,然后问学生hatdidIsay?引导学生说出“Yousaidthat""""然后又问WhatdidIaskyou?引导学生说出“Youaskeduswhat"""?”然后又让学生互相提问,教师再引导学困生复述一遗,从而增加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多种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除了书面练习,还有口头练习如值日生报告、扮演角色、根据提示完成对话、游戏活动、竞赛等。使学困生始终处在活跃的思维中,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二、认真研究教材,确定学习重点

学生到了初三年级,学习任务相对较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要向课堂教学要质t。因此,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首先要熟悉该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耍熟悉初一、初二已经学过的教学重点。在备课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把初一、初二学过的重要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上课时做到以新带旧、以旧促新,把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与本学期要学的新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学习、记忆。如,在第三册中出现lookup(查阅)这个词组,我就复习lookat。lookfor,lookoutof,lookinside,lookaround等词组。出现not"""but"""(不仅…而且…)这个句型,并分析了它们的异同。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并使之加深巩固,在这些旧知识的墓础上学习新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获得知识,不仅靠课堂,还耍靠课后的总结和归纳,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出一些思考问超,指导他们课前预习,从而提商预习效果,减轻上课的心理负担,养成预习习惯。其次,要指导他们作好课堂笔记,便于课后自己复习。经常枪查他们复习的情况,使他们养成复习的习惯。帮助他们将学过的语法、词汇、语言点进行归纳、对比、分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成绩才能提高。

三、开发智力因素,创建和谐氛围

一些学生学习久不见提高,究其原因,非智力因t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英语教师要致力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减轻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事实证明,随粉英语学习的裸入,词汇、句型、语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学习f无疑超过这些学学生所接受的范围。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葬心,他们也渴望进步。因此,笔者在课堂上特别注愈这一部分学生,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例如英语读得较好的学困生,笔者帮他们预习新课的单词,课堂上让他带领全班同学读;字写的好的学生。让他们到照板写答案,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在课堂问魔设计时分难中易。对学困生提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问题,如果回答不完全或未答好,就加以引导,从不指责,这样给他们养成良好的开口习恨,以后逐渐地由易到难。在出考月时笔者注愈分配好难中易理的分数比例,让荃础差的学生有瓜可做,增进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徽发他们进一步尝试成功的学习愿望。:

部分学生在英语课上往往注愈力不够集中,或者注愈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这导致他们听课质f差,效率低,久之成为学困生。因而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在课堂上引起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愈,以达到听课的目的。首先每节英语课的开场要新顺,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讲课时,要精心、合理安排,把重点、难点的内容列为随意注意,并间隔地对这些,点、难点进行讲述。还有老师的目光要多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生,老师关切的目光会引起他们的注愈。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初一陈述报告范文第9篇

一、听力作业“懒”得听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是用来交际的。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种基本能力,听放在首位,所以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一星期保证听单词或课文三到四次,然后录下每单元的短文,一周交一次,这个作业作为平时的口语作业。但是两个班级九十多盒磁带,一个录音机倒来倒去,且不说我要费时费精力,录音机没过几周也弄坏了,但不检查,学生根本不能完成此项作业,怎么办?于是我想了一个偷“懒”的方法,即一周内专门抽出一节课,每个学生自带磁带、录音机,按学号放各自所录的内容,全班同学可以评评各自的语音、语调及读音的正确性,哪位读得不正确,就叫他或她重读,另外录音的腔调与平时读书的声音有点不同,许多学生听了自己的录音后,觉得十分好笑。一年多来,学生已养成了听课文的习惯,也不需要我每周检查每位学生的听力作业,一周或两周我抽查几个学生,大多完成得很棒。

二、背诵课文“懒”得查

注意积累是学好英语的必修课,而背诵课文又是积累英语句型的好方法,也是英语写作的起始之路。因此,我要求学生把所学的课文、对话都要熟练地背出来。初一开学初,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到我这里过关,虽然这样的效果较好,但是,做老师的太累了,每天要听近一百个学生背书,实在受不了。另外,有部分学生本来在同学那背得十分熟练,但一到我这里就变得结结巴巴,他们也要求到×××同学那里去背。于是,我又开始“懒”了,用课文背诵比赛的方法,选拔了一批水平较高且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做背书组长,他们先背给老师听,然后每个组长带3~4个学生,人数不多,组长有时间也有耐心地听“徒弟”们完成任务。但也有几个学生,背书实在有困难,就允许他们到组长那熟练地朗读,除此之外,我回不定期地抽查背给组长听的学生,如果背得不好,组长必须跟着一起重新背课文。实行这个“师徒”制后,早自修我在教室里转转,听听他们背书的情况,居然听到有学生背了10多遍还让组长给退了回去,他们向我抱怨这个小老师太严厉了,还不如到老师那背书。听了之后,我笑了,看来这个效果还真不错。

三、听写单词“懒”批改

英语学习光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又很少用英语交流,所以记单词成了许多学生的头痛病,于是我上好一课听写一次,上好一单元听写一次,复习时又按照字母表顺序再听写。听写之后,我大多数“懒”得批改,我将这项工作交给所有的学生,让他们一起动手,同桌或前后桌互相批改,他们改得时候十分严格。老师批改时,可能会作业量较多,无法仔细地批改,但学生每人批改一本,加上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有着几乎苛刻的要求,因此学生批得比老师还要严格。有的学生大小写写错了或中文意思写了错别字,都无法逃出小老师的“火眼金星”。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听写单词的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单词识记能力。

四、作文“懒”得示范

小学英语的书面表达主要是连词成句,但一跨进初中大门,英语写作就开始了,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根本找不到写作文的感觉,如一篇自我介绍的作文,这是学了初一第一册6个单元后我要求学生写得一篇短文,有一学生的作文如下(我选几句)“I name zhang hai ping” “I 13 year old”“I like sing”他们就是按照中文的句式套进去,没有考虑英语句型的特殊性,如时态、人称、数的变化,还有疑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之处,错误百出。怎么办?面对学生问题百出的状况,我仍然“懒”得将范文抄在黑板上或念范文给他们听,因为我知道,英语作文不同与其他练习答案,如果这篇作文知道怎样写了,不能保证其他话题的作文会写。于是,我只将英语写作的要领反复告诉学生,让学生互相修改作文,改好后交给对方,他或她再仔细读同桌所改的作文,是否改得合理,若有不懂之处再向我求助,然后再写一篇类似的短文,由我批改。这样让学生在订正中自己摸索英语写作的窍门。写――错――改,学生必须一次次在教室和办公室之间来回跑,而在一次次的更正过程中,学生们也渐渐地找到了写英语文章的要领,由原来的不成句子的短文到现在句子基本通顺的文章,由原来二三十字的片言只语到现在的六七十字小短文,我觉得学生已有很大地进步了,当然也有个别学生现在还不会写一两句话,考试时作文是零分,对这类学生我让写得比较好的学生将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结成一帮一的“导师”制,在一点一点的积累中,切实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五、学习成绩“懒”得评比

经过初中一年学习后,学生的英语成绩到初二就出现严重地两极分化,就象我现在所带的两个班,好的学生能考到115分以上,差的学生20分左右。尽管我心里很急,但老师再急再发愁都没用,最主要地还是靠学生自己能学习。于是我并没有急着批评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也没在班级里表扬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是又偷“懒”了一次――让成绩差的学生说说他们学英语的方法、态度,成绩优秀的学生说说他们的方法、经验,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他人的过程中,慢慢地提高成绩。

六、反思与感悟

以上我列了我的五个“懒”处,但我却觉得我并不“懒”,在老师偷懒时,学生通过自批听写作业、英语短文、自查听力内容等等,他们掌握了点滴英语学习的方法,小“老师”们通过给他们“徒弟”讲解作业、分析试卷,他们自己也更进一步理解了题意,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老师的“懒”,没有逼着他们背书、没有评比他们的成绩,学生们学得轻松、快乐、主动,慢慢地对英语有了极大的兴趣,自然成绩也提高了,也达到了我的目的。同时,偷“懒”不仅使老师从繁重、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有心情去设计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而且可以激发教师的劳动激情、创造火花。将“懒惰”与提高教学效率相结合,将“懒惰”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这样我们才能借“懒惰”的智慧创造诗意的教育。假如有一天学生能真正让老师“懒”下来,那么,老师应该为此感到快乐,幸福!

初一陈述报告范文第10篇

14岁初中生参加“中美太空少年计划”活动总决赛

2007年10月15日,姚依晨的妈妈像往常一样打开女儿的博客,访客名单里出现了一个陌生ID号,点击该网址,发现一条有关“中美太空少年计划”活动的选拔信息。

原来,“中美太空少年计划”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同主办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旨在倡导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参与和创造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中国学生初步了解美国在火星探测等方面的高科技成果。如今,组委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全国遍洒“征集令”。

姚依晨是洛阳市23中初二(6)班的学生,今年才14岁。她学习刻苦努力,还是一个太空迷。此次选拔活动,参赛者要有一定的英语能力,这个姚依晨不担心,因为初一时她就通过了国家英语三级考试。姚依晨跃跃欲试,妈妈也鼓励女儿参与,于是就在网上报了名。

随后,通过答题、写论文,姚依晨顺利通过遴选。组委会发来通知,邀请她参加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总决赛。

姚依晨和妈妈害怕是个骗局。组委会负责人解释,小姑娘的确年龄不够,但初赛和复赛成绩都不错,举办活动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太空科学,所以组委会同意姚依晨进入决赛。决赛将邀请公证人员现场公证,封闭举行。

首届太空少年选拔活动,全国共有6万多名学生参加,最终遴选出50名参加全国总决赛。

2007年11月18日,姚依晨和49名高中生进入总决赛。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校长里克・尚国和菲利普・克里斯滕森等教授到场,担当评委。选手每五人一个小组,要在苛刻的专家面前完成知识竞答、英语演讲以及个人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后由专家打分,最终公布16人入围名单。

小组赛中,姚依晨与4名高中生分在一组,任务是用泡沫垫、小塑料管、镜子、光碟、铁丝等材料,制作火星前哨站桌面模型。方案讨论会上,姚依晨搜集的资料丰富、数据翔实,让大家刮目相看。特别是在10分钟的个人阐述中,除了说好自己的每一部分,姚依晨还为其他同学留下时间和发挥余地。评委提问时,她还及时补充上同伴没有说到的地方,配合十分默契。

接下来,要完成决赛的一篇论文――设计一个“火星前哨站”。姚依晨根据所了解的火星地质和气候条件,分别从登陆火星的时机、如何在火星上吃住穿衣、材料选取等多方面分析。小组最终以姚依晨的论文为蓝本,完成了火星前哨站的模型制作,并一致推举她向专家团作总陈述发言。

姚依晨在发言中说,由于有证据证明火星生命生活在火星地下的山洞中,所以,如果这些生命是细菌,那就不要伤害它们;如果是一些低智商的动物,那就在不伤害它们的基础上尽量不要打扰它们的生活;如果它们是有很高智商的生物,那就一定要表现得友好并让它们明白,我们只是一些好奇的访问者,还要让它们也了解地球和我们的生活……

当天的酒会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火星教育项目主任Sheri Klug教授特地走到她面前,并说:“你在这些选手中是最小的,但决赛中,你却比我们这些考官还放松。”

最终,经过天文、航天专家以及清华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授共同组成的评委团的认真评判,姚依晨等16名学生胜出。姚依晨是众多参加网上答题孩子里,唯一一个被破格选入决赛的初中生。

在美国拍摄两张火星照片

2008年1月26日,16名孩子登上了飞往美国凤凰城的飞机。1月28日,姚依晨等人经过休整,和美方选出的几名学生会合后,走进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终于有了和学者们接触的机会。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有着一连串的荣誉,是美国航天领域的最高学府,也是哈勃望远镜和火星车的发明机构,在全世界所有大学中,它拥有最多的火星研究成果和先进的观测设备。目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10名研究生和8名本科生在同时操纵火星上的4台仪器。

1月28日下午两点整,菲利普教授带着孩子们来到教室,讲解了火星探测器工作的原理和选定坐标的流程。然后孩子们被分成两人一组,共同选定要拍摄的火星坐标,每组可以拍摄两张火星照片。

1月30日,“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按照指令对孩子们所选中的区域进行了拍摄,几天后传回了照片。

在美国的9天时间里,孩子们除了见到知名教授,亲自为火星拍照外,还参观了美国大峡谷和陨石坑等站点。

英语是强大的助推力

姚依晨的爸爸姚文涛是洛阳有色科技院的高级工程师,妈妈宋振在中铝洛铜技术部门工作。

爸爸说,我们对女儿的要求是不讲究穿衣打扮,阅读书目不做限定,兴趣爱好尽量满足,尊重孩子的所有要求,但绝不溺爱。姚依晨上初一后突然喜爱上吉他,爸爸马上买了吉他送她,还帮她报班学习。对于女儿上网的要求,他们支持,还帮她在新浪网建了博客。

妈妈说,女儿刚入校时,班主任专门请前几届的学生来为孩子们作报告,他们当中有的在哈佛大学、有的在加州理工学院,都相当出色。那次报告对姚依晨的触动非常大,她至今仍念念不忘。还有,孩子爱读书,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阅读通俗易懂的名著,尤其喜欢科普读物。

洛阳市23中的校长刘红卫说:“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考评依据。就像姚依晨,在班上从来没有考过第一,但她是成功的。老师的水平是有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是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因此,学校不能对学生禁锢太多,而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放多元的评价,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索的第一责任人。”

事实上,能成为“太空少年”,熟练的英语和阅读科学书籍的爱好为姚依晨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姚依晨的英语比别人好。早年毕业于教会学校的姥姥是她英语启蒙老师,姚依晨两三岁的时候,姥姥就开始教她英语,很多东西她会用英语来说,虽然不会拼写,但练就了熟练的口语。

姚依晨回忆,自己小时候学会的第一个英语单词是apple(苹果),爸爸在她眼前一边摇晃着爱吃的苹果,一边教拼写。爸爸还专门买回来未翻译配音的迪斯尼动画片给她看。后来,姚依晨参加《希望英语》大赛,获得全市第二名。

上一篇:初二学生学期陈述报告范文 下一篇:高一学期陈述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