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2 22:56:49

车险履职报告

车险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今年以来,按照中支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工作分工,我主要负责非水险业务推动工作,分管中心支公司水险部、意健险部及寿光、高密、诸城、坊子、昌邑、寒亭支公司。8月份,公司部门调整,成立非水险部,我又兼任非水险部经理。这期间,在上级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和++中心支总经理室各位成员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加强管理与引导,努力协调分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截止到10月31日,完成非车险业务506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1.3%。

今天,按照山东分公司年度班子考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就自己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作述职报告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主动的做好非水险业务的推动工作。

今年初,按照公司党委、总经理室各成员的工作分工,我具体负责非水险业务的推动工作。期间,我积极围绕公司年初工作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针对公司非水险业务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形势,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依据对上年度非水险特别是其中的小险种业务达成数据分析,我司小险种业务发展规模相对滞后,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公司一班人高度重视并达成共识,加大措施力度,力推小险种业务上规模。为此,我积极配合总经理室落实各项推动措施,适时在一、二季度相继开展了意外险、家财险劳动竞赛活动,力促小险种业务上规模,效果比较理想。一季度,全辖有6名同志销售业绩达到5万元以上;二季度有2人达到10万元以上,5人达到5万元以上。都分别受到了中心支公司的奖励。

二是精心组织高度重视,全力推动核心业务竞赛活动。三季度,针对分公司开展的核心业务竞赛活动,公司总经理室高度重视,按照分公司的统一要求,及时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进行了专题部署,成立了由王总任组长的核心业务推动领导小组。我担任该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具体负责竞赛活动的各项推动工作。为确保竞赛计划达成,结合分公司竞赛实施方案要求,对竞赛活动的实施、分工、奖惩等各项工作措施进行了认真部署,并分别对四个核心业务险种确定了责任人,全责协助对竞赛活动各阶段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调度。为统一思想,加快进度,确保计划达成,7月中旬在寿光支公司组织了全辖相关业务人员全天封闭式专题培训,参训人员达60余人。在整个竞赛期间,坚持每天一调度,每周一通报,保证了整个竞赛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司共完成核心业务险种保费483万元,完成总体计划的116%,位列全省第二名,受到分公司的表扬和奖励。1-10月份,共完成意外险770万元,提前三个多月完成了全年计划,预计到年底将超出全年计划120万元。

三是8月初,公司总经理室为加强各险种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对业务管理部门作了适当调整,成立了车险部和非水险部。分设后的非水险部兼具综合业务管理和渠道业务管理及维护两大职能,由我兼任该部经理。为尽快理顺工作程序,我及时组织非水险部的新组成人员和渠道部的员工分别进行座谈交流,在全面了解掌握内部情况,明确分工和责任的基础上,及时主持制定了++中心支公司《非水险出单点、出单员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各项操作流程。同时,进一步强化综合业务管理的服务职能,面对今年日趋复杂的竞争形势,基层公司对业务管理的服务需求十分迫切,希望公司在业务承保、管理、指导和服务手段上有一个更宽松的环境,以利于基层公司业务的发展。由于非水险部新人较多,在技术操作和疑难问题答复上有时很难准确到位。因此,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有时会反映到我这里来。面对这些问题,在市场监管日益严格的形势下,为更好地规避经营风险,保证公司业务健康发展,在不违规、不越红线的前提下,我都会认真、耐心的会同有关人员对基层反映上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适时给予答复或解决。重大事项问题及时在班子会上进行通报分析或寻求上级公司的支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把管理融入服务当中去。

(二)水险业务实现较快发展。年初,按照分公司的相关要求和本地市场情况,我同水险部的同志深入各县市区认真了解市场,与各机构召开座谈会,进行“一对一”谈话,积极落实了整体推进措施和计划,促使各机构进一步明确水险业务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全力做好水险大客户业务的巩固与维护工作,促进业务发展,从年初开始,就与水险部经理先后对本地以及吉林、青岛等外地水险大客户进行走访,增进交流,加强联系,对今年的合作事宜进行商讨,达成了共识,并陆续签定相关合作协议;由于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及金融风暴影响,许多外向型企业停产或转产,进出口业务锐减,对水险业务的发展造成很大冲击。对此,我们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一方面安排水险部到县市区对货运险市场进行调研,对现有客户的业务进行及时跟踪。另一方面开拓国内大中型企业的国内货运险市场,把国内货运放在发展首位,并先后与维柴等几个大型货运险客户签定了合作协议。截止目前,我司水险业务已经完成406万完成计划的101.5%,同比增长达35%,市场占有率达到25%,在全省兄弟公司排名中列第四位。

(三)加强大客户业务维护与管理。大客户业务是我司非车险业务的重要支撑,仅晨鸣集团、孚日集团、亚星集团、潍柴动力、++百货集团、弘润石化、++烟草等十几家企业的非车险业务就在3000万元以上,在我司整个非车险业务的占比达60%以上。为做好这些大户业务的维护工作,稳固业务基础,对支撑我司非车险业务稳健发展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区别情况认真与相关部门加强对大户业务的日常管理和续保维护工作,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机制。积极与业务管理部门做好充分准备,带领相关人员参与大户业务的维护攻关。同时,坚持不定期的进行企业走访,征求企业建议,解决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企业提出合理化保险建议。对于发生重大理赔案件的企业,我都会主动会同客服部门的同志到相关企业了解灾情,做好理赔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尽最大努力使企业满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通过加强对大户企业业务管理与维护,企业对我司服务比较满意,双方合作的稳固性不断增强。今年,与我司合作的大户业务都顺利续保,成为我司非车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理顺与农信的业务联系,为明年业务全面启动打好基础。

一方面加强内部建设,会同意健险部积极研究出台相应的内部管理政策和工作措施,并通过协调沟通,为各县市区农信业务的快速启动和理赔服务分别配备落实了一名农信维护人员,负责本地业务的沟通和协调。截止目前,农信意健险业务达到100余万元。

第二方面是积极协调,全面启动与农信系统各级部门的主要领导、业务分管领导以及业务负责人进行多层次的沟通与联系,主动协调各县市区联社与支公司的业务合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借意险业务,同时在其他业务的合作上也初步达成共识,并已签定了农信系统保险业务合作协议。目前,农信系统业务已全面启动,所有机构已经逐步开始办理代办业务,为09年意健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主动发挥管理引导作用,积极协调分管机构健康平稳发展。今年以来,面对保险市场复杂竞争压力,紧紧围绕公司年度中心任务,积极履行党委总经理总体工作部署,不断调整和强化工作措施,分管的基层公司业务发展态势较好。象寿光、坊子两家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截止10月份已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97%和82%;诸城、高密等其他公司整体业务发展相对比较平稳,个别公司因受市场影响,发展进度有所减缓。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年,工作中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步和成绩。但距离上级公司的要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跟不上公司快速发展的形势,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忽视业务与学习两者的关系,平日大部分时间忙于业务及事务性工作,用于业务知识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有时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偏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改正。

二、今后工作打算

关于今后的工作,我将进一步在中心支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领导下,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做好工作。

一是在今年非车险业务发展良好的基础上,抓主动,早下手,制定措施有力,奖罚分明的推动方案,积极开展好各阶段行之有效的业务竞赛活动,加强非车险业务推动各项工作,力争实现非车险业务有一个大的突破。

二是要从服务入手,多层次全方位关注和支持其他分管业务机构的发展进程。明年要结合市场发展形势,有针对性的适时对分管业务机构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帮助他们分析市场,把握业务切入点,随时随地在政策措施上加以帮助扶持和指导,使这些机构的业务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强化银行、邮政、农信等多渠道业务合作,进一步完善《渠道业务管理考核办法》,加强督导督促,落实责任,在巩固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确保我司明年渠道业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是在强化现有大客户维护服务的同时,主动掌握市场信息,寻找市场机遇,重点抓好新增大户业务的拓展,争取2009年新增2-3家规模较大的大客户业务。

车险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本刊讯】7月26日,朱民正式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这是自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以来,首次打破管理层“一正三副”的模式,为朱民增设第四个副总裁职位,此前朱民一直担任IMF前总裁卡恩的特别顾问。

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于今年7月12日宣布提名朱民出任该组织副总裁。这一提名随后得到IMF执行董事会批准,14日,朱民当选为IMF副总裁,并确认于26日上任。

拉加德在12日的声明中说:“朱民拥有政府、国际政策制定和金融市场的丰富经验,高超的管理和沟通技能,对基金组织的机构制度有着深度的见解,我期待着他的支持。”她认为,作为副总裁,朱民将在与基金组织管理层的其他人士共同应对全球成员未来面临的挑战、加强该组织对亚洲和新兴市场更广泛的了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期待着与朱民、戴维和管理层其他同事密切合作。”

朱民1952年出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2003年至2009年,先后任中国银行行长助理,副行长,负责财务和司库、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法律和合规,以及战略和研究等工作;2009年10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0年2月24日, 时任IMF总裁卡恩任命朱民担任其特别顾问。主要从事国际金融、银行业务和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朱民还在世界银行工作过六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复旦大学讲授经济学。

朱民此次出任IMF副总裁被认为是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治理中影响力提高的体现,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年来加强自身治理改革的成果之一。

严控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贷款风险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深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防控不动摇。用科学机制让风险早暴露、早发现、可度量和早干预,严格依据有关要求,控制新增贷款风险。

审慎开展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战略合作,加强土地抵押贷款管理,切实根据现金流覆盖情况分类计提风险资本。

香港应成内地首要海外投资中心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香港资本市场面临着第二次结构转型的历史机遇,即在内地资本项下提速开放的大环境与大潮流下,内地逐步从资本输入向资本输出转变。香港应抓住机遇成为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投资中心”。互联互通是建设内地资本“首要海外投资中心”的关键,其目标是使两地市场做到硬件对口、软件兼容、系统互通、管控互动。

寿险车险业务增长面临压力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上半年保险行业呈现相对理性和稳定的发展趋势,但行业内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业务增长面临压力。二是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三是业务模式转型压力加大。四是风险因素增加。

上半年资本市场低迷和加息导致公司所有者权益价值缩水,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受到较大影响。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征求意见稿公布

7月25日,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

《指引》包括加强董事会运作及董事履职的内容、强化监事会职责要求、加强对主要股东行为的约束等九项创新内容。

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

新增1.58万亿元

7月26日,央行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住户贷款增速回落减缓,中小企业贷款新增量占比上升。中小企业贷款上半年累计新增1.58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64.5%,比一季度末提高1.6个百分点,余额同比增长18.2%。

交行认购银行20%股份

车险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一、银保业务的基本情况

进入21世纪,我国银保业务迅速发展,合作的对象以及内容逐渐宽泛起来,合作的银行面由四大国有银行逐渐扩大到了几乎所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保险品种既有寿险也有产险,的形式也由代收保费,单一产品,发展到银保相互渗透,产品、服务整合化、多元化。

(一)银保业务的类型和机构种类

目前,银行保险业务品种分为:(1)寿险业务:分红险、万能险、投资连接险以及年金险;(2)产险业务:交强险、等车险、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险、货运险;(3)收付业务:代收保费、代支保险金等。寿险业务通常针对银行的个人客户,产险业务则可涵盖银行的对公和对私客户,的银行除了农发、国开,几乎包含了所有银行,而被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人民人寿、人民健康、太平人寿、阳光人寿、人保人寿、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天安保险、华安保险、大地保险、中国人寿财险等公司。

(二)银保业务经营状况

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收益率较高的银行保险业务,在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是越来越高,银保业务的银行手续费收益,按保监会统计显示:2005年25.8亿元,2006年32.16亿元,2007年45.32亿元,2008年96.89亿元,2009年112.73亿元,2010年上半年74.14亿元。(数据来源:2006-2008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2009~2010年上半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概念,在金融合作中,体现出银行与保险公司强强联手,互联互动的局面。其优势在于:第一,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种可以通过银行柜面或理财中心进行的简单、便捷的购买方式。主要表现在:成本低、安全可靠和购买方便。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柜面或理财中心销售保险产品,可使公司的经营成本下降,保险产品费率降低,给消费者更多实惠;消费者通过银行办理投保相关手续,可确保消费者的资金安全;银行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消费者可随时随地购买保险产品,同时便于与家庭预算相结合,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第二,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销售多样化的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保险产品加强其中间业务收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而且保险产品保障性的特点,必然成为银行代客理财的中长期规划品种。第三,对保险公司来说,保险公司提品,银行提供销售渠道,保险公司利用银行密集的网点可以提高销售并且降低成本,从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同时,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信誉,再配合以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三)业务的操作流程介绍

银行保险业务分为手工单和银保通。目前寿险基本满足银保通,车险基本通过手工单实现。

手工单业务是指由银行柜面柜员收款后打到保险公司账户,同时向客户出具收据,并将保险公司的收据联,加盖银行公章后返回保险公司,在收到银行回单后保险公司财务部门两位财务人员会对收据进行确认和复核,在确认无误后,保险公司银行保险部员工将投保书交到运营部门进行扫描归档,扫描后的投保书影像会由后援中心核保室进行核保,符合承保条件的就由保险公司进行承保,制作保单并由客户经理将保单送达客户,在客户签收后,将保单回执回收到业服柜面进行回销。

银保通是一个可以由银行柜员当场承保的系统,该系统自身就带有核保功能,通过银保通系统核保符合投保条件的,银行柜员可以当场制作保单,由客户当场签收保单回执,银行柜员当即将客户账款打入保险公司的账户,保险公司客户经理把投保书及相关投保资料带回公司进行回录,再交运营部门进行扫描归档。银行保险业务客户资金的进出都是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的。客户资金的进入过程是客户自己根据投保需求,银行柜面通过转账方式将账款打到保险公司账户,同时向客户出具收据,并将保险公司收据联,加盖银行公章后返回保险公司,在收到银行回单后保险公司财务部门两位财务人员会对收据进行确认和复核。退保时的资金流出过程是客户签名授权客户经理到银行柜面办理,在银行柜员核对客户签名相符后进行转账,账款直接转到客户提供的活期账户中,不过现金。

(四)银保业务客户信息、交易凭证、资金的交换过程示意图

银保通系统销售业务流程图:

投保人在银行柜面填写投保单银行经办初审合格收单银行经办在“银保通”系统录入投保事项“银保通”打印客户确认书客户确认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将保险合同及相关投保资料带回存档(银保双方均有交接记录)

资金:客户确认客户资金(现金或存折)银行网点暂收账户分行账务中心暂收账户保险公司保费归集账户

非银保通(手工单)销售业务流程图:

投保人在银行柜面填写投保单银行经办初审合格收单银行经办将投保单及相关投保资料、银行转账收费凭证交保险公司客户经理保险公司客户经理把资料带回交公司相关部门审核,确认款是否到账出保单交银行指定人员转交客户客户签字确认回执交保险公司客户经理保险公司回销

资金:客户确认投保填单将客户资金转入银行归集户保险公司保费收集户

二、银保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记录保存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业业务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1.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基本现状。根据调研,所有银保业务均签订有协议,客户身份初次识别工作基本都是通过银行来做的,但只有来自四大国有银行的问卷显示他们要做客户身份核查手续,其他银行没有提及,并且也只有中国人寿、平安等大的保险公司明确表示与银行签订了《反洗钱补充协议》或《反洗钱特别约定》。此外,在问卷调查中,保险公司也普遍反映,银行提供的相关投保资料存在错误信息,例如错误的联系方式、地址、身份证件有效期等等。

2.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操作缺陷。(1)保险业通过银行获取客户基本身份信息的质量问题(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银保建立业务时,由于相关的法规没有明确受托方的义务及承担的法律责任,银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部分银行机构不重视客户身份识别,不能提供完整的客户身份资料,因此,通过机构获取的客户基本身份信息不完整,身份证件的复印件也通常只有投保人的,而没有被保险人的;而且,保险公司反映手工出单往往会出现客户身份识别不及时的现象;加之错误信息普遍存在,因此,客户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也是不能保证的。(2)对代销客户的身份重新识别问题。银行一般只保险公司的新契约业务,对于保险合同的变更或者客户身份的重新识别工作由保险公司负责,按照规定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身份证明文件,部分保险公司银保产品实行了100%的电话回访,办理保全、变更、赔款、给付业务时,均保存了客户的身份证明资料。但由于保险公司没有配置公民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只能识别客户身份证件表面的真实性。(3)对代销客户的风险等级分类与高风险等级客户的定期审核问题。调查问卷显示,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等保险公司开始实施客户的风险等级分类,中国人寿拟定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和划分,具体做法是2007年8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的业务每半年进行一次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和资料审核,各分公司通过总公司下发的高风险客户抽取程序对数据进行抽取,发到各分公司进行客户资料的人工审核和等级划分;对于2009你1月1日至今的业务,中国人寿总公司规定需在业务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其余公司没有反映这个问题。(4)保险业与机构之间的系统技术缺陷。保险公司与银行的系统相对独立,银保通只能提供寿险的大部分险种和财险的分红理财类等险种投保,且在银行系统无法实现保单查询、分红通知书打印、保全变更等操作,因此,保险公司对于客户信息的确认,只有通过后续的电话回访,这就造成客户身份识别与重新识别工作疏漏可能性的存在。(5)其他缺陷。目前银保合作仅仅是业务,没有形成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深层次合作,这几年,随着《反洗钱法》的颁布和深入实施,作为方的银行在反洗钱方面虽提高了一些履职意识,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银保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还是履行不到位;而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也往往听之任之。

(二)保险业业务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方面

1.保险业与被机构的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情况。保险公司对收回的客户身份证明进行扫描,存入影像系统,客户身份证明复印件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作为业务档案的重要资料保存。目前,保险公司保存投保资料及客户身份资料的年限均长于反洗钱相关法规要求保存的年限。

2.业务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的操作问题。(1)获取由业务产生的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的质量问题。从操作层面上,由于相关的法规没有明确受托方履行反洗钱的义务及承担的法律责任,加之受托方在保险市场的强势地位,导致受托方提供给保险公司的部分客户身份资料存在不全面,甚至是身份证过期的情况。(2)业务产生的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的保存形式与保存年限。客户身份证明资料基本纳入保险公司的影像系统管理,客户身份证明纳入业务档案管理,按照保监会业务档案管理的规定实行分类管理。一般寿险公司业务档案的保存年限基本是长期,超过10年以上,财险公司业务档案的保存年限也能完全符合反洗钱相关法规要求。

(三)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筛选、识别和报送方面

1.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筛选、识别及报送的基本现状。保险公司业务的可疑交易(包括业务)目前主要依靠总公司开发的反洗钱系统进行识别,从系统提取数据后经由人工进行判断、识别,向总公司报告。只有少数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协议,要求银行柜面人员能够协助配合保险公司发现、识别、报告可疑交易。

2.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筛选、识别及报送的潜在问题。(1)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初步筛选的潜在问题受相关岗位(包括保险公司及银行)专业技能、职业敏锐度、不关注等因素的制约,银行柜面人员客观上存在未能在业务发生时,及时发现可疑交易的可能。(2)进行人工识别过程中的潜在问题。由于产品及保险业经营的特殊性,在承保环节无法对客户职业背景及经济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导致在大额和可疑交易进行人工识别时缺乏充分的资料,无法进行判断;加之技术支持并不能完全到位,保险公司与非同业机构(银行)的信息共享也存在问题,因此,信息的缺失必然造成人工识别的不完整,进而影响可疑交易的识别和判断。(3)其他潜在问题。由于保险业从业人员的高流动率特点,更换频繁,导致识别人员从业经验不丰富、可疑交易的表现形式掌握不透彻以及职业的敏锐性欠缺,可疑交易不能被充分关注。

三、对保险业与银行业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洗钱工作建议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银保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与重新识别、客户资料保存的完整性、可疑交易甄别报告等方面的工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提出建议之时,首先需要审视我们的法规是否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相关规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反洗钱法》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调查结果显示,保险公司希望银行机构可以代其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至少是初次识别工作,但保险公司是被动方,加之,缺乏可以控制局面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是不完全可操作的,同时,“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这个也是不适当的,同是金融机构的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为什么谁充当了第三方便可免责?

因此,给予了以下建议:

(一)从法规上完善保险方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记录保存的义务及法律责任,提高非同业金融机构在开办业务时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开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信息,激励约束各机构自觉做好反洗钱工作。推进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行为。建议监管机构应尽快建立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绩效评估制度,对各机构进行分类分等级评价,并适时公开对机构的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正面、积极的肯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成果,促进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活动;或是提供相应的金融优惠措施,对工作落实到位,反洗钱效果显著的单位,在分支机构设立、业务创新、再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而对于部分金融机构不能很好履行反洗钱任务的,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高管会谈、诫勉谈话、现场检查等方式来督促和加强银行和保险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认识和责任心。

(二)加强多方位的监管力度,健全双方委托协议内容,明确委托双方在客户身份识别的基本内容

与银行金融机构在资金结算方面合作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必须加强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的配合,共享一些信息要素,使双方保存的交易记录信息能够满足可疑交易报告的需要,消除资金监测的空白地带,从而达到控制洗钱风险的目的。所以,银保业务签订合作协议时,有必要明确银保双方反洗钱履职责任,相关反洗钱条款必须作为合作协议的必要条款。明确以委托机构为义务主体,各受托机构在操作过程中对客户身份识别将负有连带责任。建议加强非同业金融机构之间在办理业务操作过程中客户身份真实性的审查。建议委托机构应建立客户身份重新识别制度。明确银保双方在业务发生时的协作关系,依赖其他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的,应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双方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的职责,相互间应能提供必要的协助。明确银行在银保业务中,应具有协助保险机构进行可疑交易的识别义务,建立相同客户可疑信息交换制度。

(三)在现有银保系统的基础上,搭建高效、完善的洗钱风险监控系统

一是目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保险业客户身份识别缺乏有效手段的局面,应考虑帮助保险业从自身解决客户身份识别这个问题,尽快促进保险业的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的开通。二是细化业务的交接流程,针对银行新开账户都需进行客户身份核查手续,考虑银行在移交投保资料时,加入提供一份经银行核查的客户身份证明结果复印件(加盖银行章)给保险公司。应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与资金和交易监测工作有效结合,充分运用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获取的客户姓名、银行账号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建立这些信息与资金交易的关联关系,发挥客户身份识别在反洗钱工作的基础作用。三是加大反洗钱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人员的技能。银行业务的人员要加大对人员保险知识和反洗钱知识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当全面并具有可操作性,保险公司形成反洗钱的程序操作手册,便于银行柜面人员更易于反洗钱操作,保证反洗钱操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2007年2月.

[2]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2008年2月.

[3]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2009年2月.

[4]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2010年2月.

车险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风险;金融基础设施;评估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4-0003-06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1年,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速10.9%,高于全国水平1.7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2.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连续9年上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2.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3.6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均下降1.5%。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7.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提高2.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GDP 6.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改善,第三产业投资比重首次达到50%,提高1.5个百分点;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社会水平5.4、9.7和2.5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进口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增速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净出口额连续3年下降。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南经济带实现GDP增速分别高于全省0.8、1.1、0.8个百分点。县(区)财政收入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地方收入超过30亿元的县(区)增加90.9%。

(二)面临的突出问题

因子分析显示,2011年全省经济增长水平较上年进一步提升。财政金融、进出口和消费因子得分上升,可持续发展因子得分有所下降,产业结构不协调、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偏低仍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GDP增速逐步回落,经济预期持续走低,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低于上年7.5个和6个百分点,投资弹性系数降至近年来最低。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分别低于财政收入13.06个和10.81个百分点,消费持续增长缺乏内生动力。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且呈短期化,平均出口利润率下降3.25个百分点,外需不振制约经济增长。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及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企业2.7个、5.1个和6.9个百分点。二是物价上涨预期较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生产成本推动因素仍较显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增幅分别提高8.1个和7.1个百分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PPI与PPIRM指数差达到3.9%,比上年扩大1.1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遇冷效应显现。土地购置面积、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增速分别回落41.5个、29.3个和32.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8.9个、23.6个和26.1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日趋紧张,货币资金减少12.28%,存货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税收、土地出让收入增幅分别回落12.4个和62.2个百分点。四是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企业产品市场需求指数连续4个季度回落,产成品库存增幅高于上年6.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资产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增幅分别降低52.1、2.7、0.51和1.3个百分点。利息支出增速高于上年22.5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出口企业受欧元、英镑币值波动影响损失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低于上年10.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量增幅提高21.6个百分点。

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主动调控等因素影响,金融业风险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与企业综合成本上升导致实体经济利润下降;民间借贷脆弱性显现,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房地产市场趋冷,相关行业信用风险上升,融资风险增大;海外市场波动、出口增速回落带来较大冲击,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风险波及金融业的可能性上升。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1. 总体发展状况。2011年,山东省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773.3亿元。银行业机构资产、负债总额分别增长16.18%和15.92%。本外币存、贷款同比分别少增18.27%和3.38%,增量分别是近5年年均增量的99.04%和1.15倍。全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分别下降151.94亿元和0.75个百分点,全年共处置不良贷款311.92亿元。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9.80%,提高1.22个百分点。流动性处于合理区间,法人银行机构核心负债率、流动性比率、备付率分别为55.55%、50.08%和5.06%。全省银行业资产利润率为1.53%,提高0.14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提高37.32个和44.89个百分点。

2. 改革进展与成效。政策性银行继续推进商业化转型,已改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控体系,农业银行继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股份制银行新增二级分行16家,支行27家。城市商业银行新增支行19家,县域覆盖面达83.6%,提高12.2个百分点。已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0家,新增13家。年内12家村镇银行获得筹建批复。

金融产品创新活跃。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创新提速,成立各级中小企业专营机构400余家。涉农信贷产品创新成效明显,林权、渔船、蔬菜大棚、海域使用权、土地经营权抵押和涉农仓单质押贷款分别增长31.3%、51.9%、88.9%、43.7%、127.4%和42.3%。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十大振兴产业”新增贷款占比提高4.6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信贷增量高于上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6个和2.8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长30.36%。

3. 主要问题与风险点。

(1)银行发展面临的资本约束日益突出。全省银行机构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增长26.05%,按8%的比例计算共增加资本金消耗343.14亿元。年末仍有47.66%的农村信用联社资本充足率低于8%。

(2)部分法人机构潜藏流动性风险。部分中小法人机构存贷比或备付率长期处于警戒区间。年末有36.8%的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超标。流动性比率低于40%的机构30家。11家村镇银行的前10大客户存款占比超过65%。

(3)信用风险防控压力加大。全省银行业机构贷款质量向下迁徙率为3.58%,高出向上迁徙率2.8个百分点。农信社不良贷款占全省的42.26%,不良率高于15%的机构仍有13家。部分机构贷款分类偏离度较高,部分农村合作机构不良贷款压降不实。全年银行业机构共对131个大客户发出风险预警,较去年增加16个。问卷调查显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分别是房地产调控及市场波动、民间借贷风险传递以及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压力。

(4)银行业内部管理基础薄弱。现场评估显示,部分机构公司治理运作不规范,风险合规文化缺失,对违规行为的惩戒明显不足,屡查屡犯现象长期普遍存在。个别银行总行对分支机构、关键岗位人员、核心业务环节的监督管理失当,为犯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证券期货业

1. 总体发展状况。

(1)市场规模不断扩展,运营机构规范发展。全省新增证券分公司10家,营业部29家,基金分公司1家。股票基金总交易额3.57万亿元,投资者股东开户数942.28万户。境内上市公司145家,总股本859.5万股,分别增长16.9%和17.6%。两家法人券商各项风控指标好于监管标准。

(2)直接融资创历史新高,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全省20家企业境内IPO融资154.3亿元,12家上市公司再融资222.9亿元,融资总额增长6.9%;发行各类债券80只,融资774亿元,分别增长100%和66.5%。

(3)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放缓,并购重组继续推进。3季报显示,全省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4.4%,较上年分别下滑47.2%和67.9%。20家上市公司提出或实施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并购重组25次。山钢等多家企业实现了集团(主业)整体上市。

(4)期货市场发展平稳,机构实力稳步增强。全年新增期货营业部10家,投资者开户数、保证金余额分别增长7.4%和0.2%,期货交易量、交易金额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和2.9%。3家法人期货公司净资产、净资本、净利润分别增长18%、15.5%和4.8%。

2. 需关注的问题。

(1)市场交易量收缩,券商盈利下滑。2011年,全省证券业机构平均佣金费率同比下降14.8%,65.9%的客户无任何交易。两家法人券商经纪业务量下降18.2%,全国市场占比分别下降9.5%和1.25%,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下降38.6%和52%。

(2)上市公司成本压力加大,投资风险上升。3季报显示,全省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上涨40.5%和24.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分别增长112.67%、30.6%,39家企业进入投资性地产领域。全省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0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额增长两倍多。

(3)证券业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山东省上市公司数量仅列全国第6位,总市值、券商资产规模、股票基金交易量仅占全国的4.03%、2.34%和8.47%,证券化率、股票交易率分别低于全国水平40个和15.4个百分点,与全省经济规模不相称。

(4)非法与违规案件有所抬头,市场环境需持续净化。部分上市公司出现虚假重组、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11名高管被问责,两家公司被立案稽查,5家企业因同业竞争问题影响再融资。个别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贷款逾期、违规担保、披露虚假信息等问题,资不抵债而引发偿债危机。

(三)保险业

1. 总体发展状况。

(1)市场主体多元化增长。全年新增保险公司15家,总数达76家;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新增194家,共计6137家。首家法人保险机构——泰山财产保险公司开业。专业中介法人机构183家,兼业机构12421家。

(2)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省保险业总资产2193.27亿元,增长23.16%;积累各项风险责任准备金2812.93亿元,增长22.05%。实现保费收入(新口径)增长10.78%,高于全国0.2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增长14.04%,人身险增长9.26%。

(3)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增强。全行业为经济社会承担各类风险责任15.73万亿元,增长5.85%。保险赔付支出271.23亿元,增长21.5%。农业保险承保种植业2632万亩,为593万农户提供了84亿元的风险保障。启动12个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

(4)经营质量明显提高。财产险公司全年实现承保利润增长141.3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综合成本率下降4.69个百分点。人身险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个人业务占比及寿险新单期交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3个和5.5个百分点。

2. 需关注的问题。

(1)业务发展仍不均衡。财产险发展过于依靠车险业务,车险保费收入占比高达83.27%,第二大险种企业财产保险占比仅为6.14%。普通寿险销量下降2.4%,业务占比下降1.16个百分点。分红险增长10.46%,占比提高1.39个百分点。

(2)保费收入增长乏力。由于汽车销售增长放缓,高度依赖车险的产险业务增长受到制约,保费收入增幅下降24.18个百分点。寿险销售以营销员和银邮为主,业务占比高达92.75%。受银保监管政策调整影响,银邮保费收入增幅下降28.28个百分点;个人营销陷入“低收入、低素质、低水平”困境,保费收入增幅下降5.48个百分点。

(3)非理性竞争较为突出。全行业总体仍停留在争规模、抢份额的低层次竞争水平,套取资金违规支付手续费,不严格执行审批备案的条款费率,擅自扩大保险责任等问题屡禁不止。手续费恶性竞争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地区车行交强险、商业车险业务、农信社借意险业务手续费高达18%、35%和40%。

(4)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全省退保金增长73.87%,退保率高达20.6%。销售误导、理赔难、推销扰民等问题仍较突出,大部分地区保险行业协会受理投诉呈上升趋势,保险业改善服务的进展距离公众期待差距明显。

(5)部分公司内控薄弱。部分公司重业务扩张、轻内控管理,营销员违法集资、销售误导、骗保骗赔等问题时有发生;财务数据不真实、账外账、内外勾结侵害公司利益等现象仍然存在。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集中管理、集约经营水平不高。

(四)金融业综合经营

1. 金融控股公司。

(1)总体发展状况。山东辖内有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省国托)和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集团)两家金融控股公司。2011年,两家公司总体运行平稳,利润出现下滑,但风险可控。省国托增加邹平浦发村镇银行股权投资,持股比例上升3个百分点;入股中国重汽财务有限公司。莱钢集团增加山钢集团资本投入8亿元,注册资本变更为39.23亿元;认购莱商银行0.81亿股新股。省国托信托余额增长18%,新增信托规模减少6.85%,净利润增幅下降86.78个百分点。莱钢集团营业收入、净利润增幅分别下降12.05个、2.27个百分点。

(2)存在的问题。受信贷规模趋紧及产能过剩行业限制等因素影响,莱钢集团贷款利率上升,财务费用增长18.25%。同时,钢铁市场持续疲软,主业经营压力剧增。省国托银信合作业务下降67.45 %,占比下降31.78 个百分点。

2. 交叉性金融业务。

(1)总体发展状况。2011年,金融交易创新和金融综合经营持续快速发展,693家样本金融机构(包括银、证、保、信托业)开办的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额增长53.43%。一是银行业理财产品呈爆发式增长,发行及代销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增长163.85%。二是金融机构跨市场融资持续增加,银行与证券、基金、信托及保险类机构开展债券回购交易额增长275.81%。三是银保通交易额下降3.4%,新增开户量下降9.71%。四是新兴资金结算类产品增势强劲,以银关通为代表的新兴产品交易额达214亿元,成为新的增长亮点。五是企业年金托管余额增长52.8%,财产净值增长17.45%。

(2)存在的问题。一是理财产品推动了资产表外化运作,增加了货币信贷调控难度,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明显扰动。二是跨市场融资业务存在风险隐患。全省具有市场成员资格的城商行回购融资占全部负债的比例平均为6.18%,有两家甚至超过13%,经营头寸过多依靠债券市场等跨市场交易,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隐患。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一)货币市场交易放缓,成交利率上行

金融机构通过拆借市场融入资金力度加大,同业拆借交易额增长178%,净融入资金为上年的5.1倍。拆入、拆出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提高171个和178个基点。全省51家市场成员机构债券回购成交额增长10.18%。债券加权平均到期收益率大幅上升157个基点。年末金融机构持债余额上升20.36%。

(二)债券发行连创新高,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全年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总额上升26.18%,其中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分别发行28只、24只和3只,融资额分别上升13.07%、40.66%和5.43%。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强,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一。

(三)票据市场价升量跌,融资额增势平稳

贴现及转贴现累计下降22.08%。贴现利率一路走高,直贴和买断式转贴现3—6个月加权平均利率在10月末达到全年最高,年末略有回调,但较年初分别提高2.72个和3.48个百分点。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增长30.65%,风险敞口增长26.98%。

(四)黄金市场交投活跃,金价大幅攀升

全省新增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企业两家,总数达12家。会员企业全年成交量增长50%;产金炼金企业为交易主力,累计净卖出74.8吨。纸黄金交易继续保持活跃,成交量、成交额及成交价格分别上升71.8%、154%和24.13%。

(五)民间借贷需求旺盛,资金价格持续攀升

山东省民间借贷样本监测点累计借入金额增长170.03%,样本加权平均利率上升5.2个百分点,涨幅达40.5%。高利率借贷发生额显著增加,全省样本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25%的发生额4.3亿元,而2010年仅为70.5万元。

四、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稳定

(一)金融法律环境进一步完善

金融管理部门新实施150余项与金融业和金融基础设施相关的重要规范性文件,规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理财产品销售、期货投资咨询、转融通、保险业务转让等多方面的业务活动。据对省内184家金融机构1272位高管人员调查,全年法治环境综合评分9.66分(10分制),升幅1.56%。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制定印发了《金融消费者申诉处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全省各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共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296起,办结278起,办结率94%。

(二)支付体系平稳高效运行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制定了银行卡中长期工作规划、银行卡收单市场管理办法以及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新增大、小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3家,间接参与者1150家,变更参与者836家。3家法人机构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各银行机构通过支付系统办理结算笔数增长41.65%,结算金额增长17.39%。县及县以下地区ATM、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POS机具布放量分别增长41.8%、223.8%和67.0%;金融服务终端行政村覆盖率达78%,提高40.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地区银行卡发卡量增长53.02%,人均持卡1.19张。

(三)金融机构内部治理逐步改善

全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并逐步适应新会计准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完成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工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据对159家法人机构572位高管和风控人员、658位银监系统和人民银行负责人员调查,“银行业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综合评分8.94分(10分制),改善率为0.64 %。

(四)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入

企业征信系统全省企业及其他组织收录量增长7.04%,日均查询增长34.18%;个人征信系统全省自然人收录量增长3.14%,涵盖的信贷账户增长28.16%。共采集公积金缴存信息581.7万户,社会保险缴存266.7万户,社会保险发放74.9万户。累计入库中小企业14.7万户,近2万户企业首次取得信贷支持,融资额2077.6亿元。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1072.8万户,增长8.47%。

(五)反洗钱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制定了《山东省金融机构反洗钱现场督导办法》,建立了反洗钱监管交互平台系统。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反洗钱监测调查工作管理办法》,规范开展行政调查和案件线索移交工作。组织完成对全省992家市级以上金融机构和67家县级以上金融机构的自律考核评估和现场检查工作。全年共接收金融机构报送可疑报告310份,向有关部门移交92份。年内举行情报会商120次,向侦查机关报案数量、涉及金额同比分别增加10笔和186.44亿元。

(六)货币流通管理成效显著

反假币工作不断深入。反假工作站点增长8.07%,义务宣传员增长12.34%。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累计认定鉴别师和识别师分别增长45.50%和14.96%。全省累计收缴、没收假人民币金额同比上升4.7%。通过建设县域虚拟发行库,搭建现金横向调剂平台,加大了小面额现金投放力度,优化了券别结构。金融机构监测网点及企事业单位对各券别满足率分别提高3.48个和2个百分点;对市场现金整洁度认可率分别提高0.95个和2.39个百分点。

(七)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和投资者风险教育持续加强

全年开展征信、反洗钱、反假币宣传逾4600场次,受众超过150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350万份,提供咨询逾100万人次,开展专业培训近3600次,培训人数逾10万人。完成“金融知识进万家巡回展”最后两站(烟台站、东营站)的展览活动。

(八)问题与建议

一是强化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与银行卡安全管理工作。目前预付卡发行机构在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的情况下,存在违规发行新卡的行为。应尽快制订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清退方案,对限期内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的机构进行清理。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信用卡套现的工作协作机制,切实加强发卡、收单等工作环节管理。二是规范金融机构会计信息披露。部分金融机构在数据管理、模型应用、风险计量等方面相对滞后,信息披露中缺乏对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等重要会计数据的合理解释。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研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三是增强金融机构反洗钱责任意识。部分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动力不足,对可疑交易的筛选和识别过于依赖计算机系统,缺少必要的分析甄别,可疑交易报告利用价值低。应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现场督导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一对一辅导,引导和帮助金融机构提高防范洗钱风险的能力。四是继续完善反假币和发行基金管理工作。应强化对商业银行的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堵截假币的堡垒作用。逐步解决假币解缴不及时、收缴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积极做好发行基金管理工作,进一步疏通现金投放、回笼渠道,化解小面额票币供求局部失衡问题。

五、总体评估与政策建议

按照统一的层次分析模型和权重,对山东金融稳定状况进行定量评估显示:2011年综合评分79.35,比上年提高0.21。其中,银行业及金融生态环境分别提高0.81、0.37,证券业、保险业受利润降低及发展速度减缓影响,同比略降0.14、0.07;受经济增速放缓及形势复杂等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得分同比下降0.86。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省经济金融发展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同时又面临复杂的形势和困难。一方面,经济增速适度放缓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有助于化解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增强经济金融运行质量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实体经济运行风险上升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维护金融稳定应坚持“稳中求进”的主基调,积极主动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在更好地服务经济转型中实现稳健发展。

(一)贯彻落实宏观审慎管理要求

进一步健全对金融机构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监测、评估,认真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不断完善逆周期调控的工具和手段,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建立主动调节信贷投向、自我约束风险的长效机制。

(二)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督促各金融机构正确处理追求利润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满足实体经济和社会管理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坚持“有扶有控”,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实体经济转方式、调结构。

(三)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区域金融稳定协调和突发案件应对处置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体系,深入组织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脆弱环节的风险监控,高度关注新型金融业态和“影子银行”体系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整顿金融环境专项行动力度,有效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四)深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建设

督促金融机构深刻汲取风险教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重点业务和案件高发业务的制度梳理与风险排查工作,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全面提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10)摘要[J].金融发展研究,2010,(4).

车险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风险;金融市场;评估报告

Abstract:Though faced with unfavorable conditions in the backgroud of financial crisis in 2009,Shandong Pvovince’s Macroeconomy realized a smooth and rapid growth,with the promotion of performance quality and coordination of socail developmen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kept the high-speed growth and promoted the service quality,with the grea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some negative effects unavoidably arised,such as the delay to solve deeper problem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ew uncertainty. Futhermore,the risk scales and points began to increase. Financial industry’s risk management is faced with rigorous challenge.

Key Words:financial stability,financial risk,financial market,assessment report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4-0003-05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09年,山东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幅。

1. 经济结构在保增长中呈现积极变化。三产占比连续7年上升,2009年上升0.7个百分点。二产增速扭转连续五年下滑局面,实现加速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增至32.9%,提高2.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千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 470.8 万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67%和6.01%。

2. 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基础设施及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增势明显。二是消费增幅保持高位,城乡差距缩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消费升级加快;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差距由上年的1.3%缩小到0.8%。投资和消费分别拉动当年经济增长11.9和6.5个百分点。三是进出口降幅逐渐收窄。全省进出口降幅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

3. 经济效益良好。一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增就业10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2%、8.5%。二是企业效益改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26.39个百分点,利税总额增长12.9%。三是财政收支状况改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税收增长12.2%;地方财政支出增长12.9%。四是企业生产和交易景气回升,商品价格呈前低后高走势。

(二)全省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东经济结构不协调、产业层次偏低以及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偏弱,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02年以来经济质量因子分析显示,2009年全省经济增长质量较上年回落。反映经济竞争潜力及可持续性的因子和反映经济成本、效率及协调性的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短期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拉动。

1. 有效需求不足。一是投资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分别低于全国12、2.7和6.8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长期偏低,制约消费增长。三是外部需求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2. 地方财政负债激增,对“土地财政”依赖度提高。2009年,四种土地相关税增长39.4%,增收贡献率46.4%;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占地方基金预算收入的比重高达83.1%,增长61%。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大量增加,财政显性负债急剧膨胀。

3. 产业结构不合理。运用产业结构熵①指标,结合偏离―份额法分析显示,山东经济增速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作为经济大省,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区域竞争力并无优势。

一是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与全国相比,山东服务业人均占有率等指标偏低;4年以来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分别低于全国10.3、9.6、5.8和11.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就业、居民收入、消费和税收的带动作用不充分。

二是工业发展质量偏低。传统产业占比高且升级缓慢,2009年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高达48.2%,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较上年降低26.5%,工业利税率同比回落。西部5市工业总产值占比仅18.9%,东部8市达到63.6%,区域协调发展压力较大。

三是房地产业发展滞后。房地产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低于4%。2009年,房地产平均价格快速上涨18.4%,比城镇人均收入增幅高1倍,高房价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

(三)经济运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2009年,山东省经济避免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可能引发的持续波动风险,有效支撑了区域金融稳定。但经济金融领域深层次矛盾积累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激化对金融稳定有长期性影响,集中表现是: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风险上升,大量金融资源沉积于传统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将使信贷资产面临较大政策风险。依靠负债投资基础设施的倾向加大了银行业流动性风险。金融运行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敏感性增强,银行信用风险与房地产市场波动高度相关。居民超能力负债和抵押物价值高估的风险有所上升。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1. 基本运行状况。2009年,山东省银行业资产、负债增速分别较上年提高8.56和8.63个百分点,全年处置不良贷款318.2亿元,不良贷款账面余额和不良率分别下降14.1亿元和1.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提高8.5个百分点。在风险资产快速增长情况下,全省法人机构增补资本金83.2亿元,恒丰银行、城商行、农村合作机构资本充足率分别提高3.04、1.7和1.24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机构实现利润增长19.5%,调整后资产利润率增长0.23个百分点。

2. 稳健性评估。

(1)风险资产增速过快。全省信用风险资产增长33.5%,高于资产增速4.9个百分点。法人银行机构加权风险资产增长27.95%,比上年高9.58个百分点。高资本消耗的增长方式缺乏可持续性。

(2)信贷风险管控压力加大。一是信贷集中倾向强化。行业信贷集中度HHI②指数上升24.5,房地产业及部分“两高”行业贷款增长22.7%,不良贷款占比上升1.6个百分点。前120大户贷款余额占对公贷款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信贷投向“亲政府化”,部分融资平台运作不规范,已开始产生不良贷款。二是剔除剥离、核销因素,全年银行业不良贷款呈反弹趋势,贷款质量向下迁徙率高企。三是信贷超常增长挑战风险管理能力。全年逾期贷款大幅增长,信用卡贷款违约率显著上扬。

(3)净息差收窄。银行业机构各期限人民币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下降10.5个百分点。多数机构被动承受了利率下调风险。全年银行业机构净息差下降0.69个百分点,致使利润低于贷款增幅11.1个百分点。

(4)期限错配程度加重。2009年,储蓄存款增量占比低于同期25.9个百分点,存款稳定性显著下降。而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率高达66.7%。全省法人机构核心负债依存度较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下降13.7个百分点。农村合作机构30日内流动性缺口达233.9亿元,30.4%的机构流动性缺口率低于-10%的警戒值,且主要分布在存款规模小的机构。

(5)农村脆弱性机构风险突出。年末全省农村合作机构拨备覆盖率仅为34.5%;尚有20.3%的机构资本充足率为负值。成本收入率高出国有商业银行28.3%,70%的机构经营利润同比下降。存贷款市场占有率分别下降4.9和5.3个百分点。全省不良贷款超过半数分布在农村合作机构。

(6)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据专项调查,33.6%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机构的业务流程设计以部门职责为核心,39.5%的机构认为当前提供差别化服务的水平较弱,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脱节。

(7)内部控制仍然薄弱。全年辖内银行业累计报告金融稳定重大事项89项。其中,重大新增不良贷款51项;重大案件10项,涉案金额超过1.3亿元,包括客户资金被盗案件3起,挪用客户资(股)金案件3起。

(二)证券期货业

1. 基本运行状况。

(1)证券交易活跃,机构大幅增盈。投资者交易账户增长10.3%,托管证券市值和交易结算资金分别增长2倍和1.24倍;证券交易金额增长1.46倍。经营机构总资产和净利润分别增长85.3%和1.23倍;两家法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提高1.4个百分点。

(2)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提高,结构显著改善。全年股权融资增长25.9%,其中创业板实现首批融资。上市资源培育取得重大进展,65家公司启动了境内外上市程序,创业板辅导和在审企业19家。

(3)上市公司业绩企稳回升,并购重组成效显著。截至三季末,99家上市公司总股本和总市值分别增长11.8%和1.28倍,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和13%。5家公司完成了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62.42亿元。

(4)创业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大。年末备案创投企业32家,居全国第四位,累计投资50多亿元。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和10亿元省创投引导基金设立,优化了外部环境。

(5)期货市场高速发展,机构实力增强。客户保证金余额增长1.45倍,累计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增长1.32倍和1.39倍。5家期货公司总资产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倍和1.6倍。

2. 证券期货业需关注的问题。

(1)法人券商业务结构过于单一。 两家法人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1.6%和78.4%。承销业务发展滞后,齐鲁证券承销综合排名仅居全国第36位,中信万通没有承销收入。自营股票占净资本比重仅为11.1%和31.8%;低收益率货币市场基金及债券占自营资产组合的72.9%,投资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仅占营业收入的7.23%。

(2)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不足。辖内期货市场品种少,规模小,散户占主导。山东大宗农矿产品现货资源丰富,但期货交易规模偏小。投资者构成中机构占比不到4%,影响市场的稳定性发展。

(3)上市公司投资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行业投资多,信息技术、第三产业投资偏低。结构失衡下的外延扩张造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利息保障倍数同比分别下降36.5%、14.6%和13.1%。

(4)证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直接贡献度偏低。山东上市公司总市值、券商资产规模、股票基金交易量分别占全国的3.52%、1.92%和5.34%,证券化率25.4%,低于全国水平47.28个百分点,与GDP占全国10.08%的地位很不相称。证券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投资和税收贡献率分别为0.13%、0.89%和0.34%,对区域经济直接拉动作用不明显。

(三)保险业

1. 基本运行状况。

(1)市场体系继续扩展。总部在山东的法人保险机构――泰山财产保险公司已经中国保监会原则同意批准,德国安顾保险集团在济南设立代表处。截至年末,山东省保险业分支机构93家,比上年增加6.90%;专业中介法人机构200家。全省保险业资产总额增长18.7%。

(2)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全年保费收入增长17.64%,规模居全国第3位。

(3)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增强。各机构承担风险总额12.65万亿元,增长8.49%,支付赔款与保险金增长25.14%。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长23.69%;治安保险实现保费收入增长30.2%。

(4)市场集中度逐渐降低。年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市场的CR4③分别为70.3%及70.76%,分别较上年下降2.25、2.51个百分点。

(5)经营质量稳步提高。一是财产险公司经营状况好转,年度综合赔付率同比下降4.41个百分点,实现承保利润1.2亿元,增长12.25%。二是人身险业务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09年,全省寿险新单期交业务占比提高5.69个百分点,银邮渠道保费收入占总比下降1.23个百分点。

2. 需要关注的问题与不确定性因素。

(1)发展水平与经济大省地位不对称。全省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仅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一些领域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2009年政策性农险保费收入仅占全国3.18%;非车财险业务占比低于全国8.75个百分点。

(2)结构调整难度加大。一是财产险发展长期过度依赖车险业务;第二大险种企业财产保险增速仅为1.8%。二是保障型人身险发展缓慢。普通寿险销量同比下降3.52%;分红寿险占比为73.59%,增长39.72%;投连险和万能险销售量大幅度下滑73.55%和29.16%。

(3)外部风险因素较多。一是部分政策性业务风险上升。全省(不含青岛)交强险承保亏损比上年扩大3倍,交强险利润率为-5.66%。全省农业保险应收保费占非车险应收保费的35%,同比提高8.5%。二是投连险收益水平下降,部分地区发生集中退保现象,全年退保率为2.77%。

(4)非理性竞争较为突出。高手续费、高返还率的发展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多数机构业务处于非盈利状态。

(5)服务质量亟待提高。2009年全省人身险公司保险合同纠纷类诉讼判决结案101件,保险公司败诉率82.2%。据调查,58.51%的投保人认为保险公司处理赔付不及时,73.35%的认为手续繁琐。

(四)金融业综合经营

1. 交叉性金融业务。

(1)发展概况。2009年,金融交易创新增多,393家样本金融机构共有跨市场交叉性产品21项,交易额同比增长44.5%。银证业务大幅增长,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新增开户较上年增长7.9%,银行基金(业务)新增开户扩大2.93倍。外汇业务发展趋缓,出口下滑使外汇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的需求明显降低,相关金融交易收缩41.82%,外币理财业务下降6.85%。

(2)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银行为冲减贷款规模借道理财产品将资产转移至表外,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有效性面临挑战。二是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中非理性价格竞争突出。三是资产管理类业务运作不规范。四是监管功能不健全导致部分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长期空缺,跨市场风险评估难以高效展开。

2. 金融控股公司。山东辖内有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省国托)和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集团)2家金融控股公司。2009年,两公司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未出现影响经营的风险状况。省国托推进多元化经营转型,全年自营金融产品投资业务3.5亿元,出资认购德州商行和民生证券分别5%和6.96%的股权,出资启动泰山财产保险公司的筹备。莱钢集团从莱商银行、齐鲁证券分别获得分红0.55亿元和3.9亿元,弥补了钢铁主业的亏损。

省国托面临的风险:一是信托业竞争的重点正由市场扩张力向中后台支持能力转变,对企业管理理念、文化和人才形成挑战;二是证监会叫停私募证券信托业务,银监会叫停股权式回购信托业务,对其业务拓展形成制约。莱钢集团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钢铁制品外来订单回升缓慢,成本压力增大,出口价格偏低,主业实现恢复性发展仍很困难。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2009年,金融市场资金总体宽裕,市场利率大幅下降并低位运行,各类机构流动性管理和投融资需求旺盛,参与者交投活跃。

(一)货币市场交易大幅增长,利率风险上行

辖内各机构银行间市场交易增长107%。现券成交量暴涨近3倍;债券回购短期化特征明显,隔夜交易占比上升20个百分点。年末全省持债余额1351亿元,增长27%。固息债占新增持债的73.6%,同比降低23.4个百分点。市场交易在大机构之间“循环”,拆借交易前两位机构占全省近90%;现券交易前三位机构占78.4%,上升15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过高。

(二)债券发行快速增长,直接融资渠道扩展

全年债务性直接融资693.6亿元,增长34.9%。新发行地方政府债70亿元。8家企业成功发行企业债107亿元,是前5年发行总量的2.5倍。其中5个市政类债53亿,开辟了公共设施建设新的融资渠道;16家中小企业在全国率先发行10亿元集合票据,占全国发行量的八成。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增长114.7%,海尔集团财务公司在国内首发地方性企业金融债券12亿元。

(三)票据市场波动剧烈,负面效应显现

票据与信贷投放反向变化、大幅波动。商业票据签发全年增长52%,6月份以后回落;转贴现增幅81.3%。票据市场利率5月份探底后振荡上行。票据融资业务大幅波动对冲干扰政策调控效果;票据业务作为流通手段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功能偏弱。

(四)外币买卖活跃,衍生业务发展不足

全省银行间外汇市场累计交易下降10.5%。一是结售汇交易下降16.2%,交易占比91.5%,降低6个百分点;省内机构即期询价交易比重99.3%,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二是外币买卖市场交易大幅增长2.22倍。其中即期询价交易占93.45%;衍生业务发展不足,“远期―全额”交易量较上年下降30%,远期-NDF、掉期业务尚未开展。目前,国内外汇衍生业务相关的制度安排仍不完善,影响外汇衍生市场发展。

四、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稳定

2009年,山东省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运行稳健,对金融稳定的支撑力继续增强。

(一)金融法治环境持续优化

据对270家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调查,全年法治环境综合评分升幅20.4%,同比提高19.1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案件胜诉率67.47%,提高3.47个百分点;胜诉案件执结率78.4%,上升12.03个百分点。

(二)支付体系更加健全

大额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升级换版,全国电子对账系统正式启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成功上线。全年新增支付系统参与者70家。农村支付清算服务创新发展,80多个批发集贸市场推行电话转账业务,18家县以下银行网点新加入支付系统。

全年交换各项系统业务量稳步攀升,单位和个人结算账户入库量增长12.5%和10.3%;银行卡总量增长23.2%,电子支付业务增长79.9%。

(三)信用体系建设提速

征信体系建设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发企业征信数据核对系统,征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应收账款质押和融资租赁登记系统应用扩大;农村征信系统不断完善,全省100万户农户信用档案纳入电子化管理,增加1.24倍。全省信用示范县、乡增加1.08和1.14倍,评定信用农户增长6.1%。

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征信系统借款企业和个人收录量增长12.7%和39.7%;非银行信息涉及12个部门,同比扩展33.3%。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日均查询增长8.1%和92.9%;依法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和异议处理申请3.49万笔,妥善处理查询异议264次。

(四)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强力推进

反洗钱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国率先建立主动型可疑交易分析制度,提高了可疑报告质量,全年可疑交易报告增长4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增长43%。

反洗钱履职力度加大。首次开展以案件为线索的倒查式现场检查,首次对两家银行行级领导依法处罚,实现了由合规型检查向风险型检查转变。积极开展行政调查、案件协查529次,主动移送可疑交易线索44个,其中立案26个,协助破获案件61个,情报会商212次。全年宣判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3起。

(五)货币流通管理成效显著

货币发行管理更加有效。现金需求预测、发行基金调拨精准;全省发行库实现连续8年无责任事故;各县建立起人民币管理中心。

反假货币工作不断深入。全年累计收缴假币同比增长60%;全省破获假币犯罪案件176起。

(六)新会计准则稳步施行

新旧会计准则转换平稳。辖区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已全面启用新会计准则,农村合作机构和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处于新会计准则推行阶段。

(七)金融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年开展各类风险揭示、金融知识宣传活动5000多场。成功举办5站“金融知识进万家巡回展”活动,受众14万人次;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录播金融宣传类节目1200余次。

金融基础设施改善显著,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一是金融立法工作需提速。目前,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中部分关键性制度,如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卡条例》、《征信管理条例》等有待建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待完善。二是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功能有待完善。为满足收费单位资金及时到账需求,须尽快开通集中代收付系统实时业务。三是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质量仍需提高。目前部分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存在非财务信息披露大多缺位、会计报表附注信息存在缺口等问题,不利于管理、决策和投资。四是反洗钱工作须进一步加强。目前部分反洗钱义务主体信息采集不全与重复抽取数据的问题并存,且大多缺乏信息甄别分析。

五、总体评估与政策建议

按照一致的层析分析模型和权重,对山东金融稳定状况定量评估显示:2009年综合评分76.17,同比略降2.35分,仍处于相对稳定区间。其中金融体系保持稳健态势,在经济环境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银、证、保均呈发展势头,评估值分别比上年增加2.96、7.14、2.5;金融生态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评分上升7.15。二者对金融稳定的贡献率合计为71.93%。外部环境趋紧和经济波动对区域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

今后一段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的环境十分复杂。维护金融稳定将面临更多挑战。对此,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必须一方面着力加强监测分析,提高风险识别、预判、防控水平,一方面不断完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管理框架,增强应对处置风险能力。

一是切实形成风险管理合力。进一步推进辖区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促进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作;完善《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有效机制。适时开展培训和实战演练,大力提高应对风险的组织领导水平。

二是开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分析。构建微观与宏观层面相结合的监测框架,密切关注转变调整中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推动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履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义务。鼓励各级人民银行与辖内法人机构签订维护金融稳定责任书,增加风险信息获取的广度、深度和及时性。

四是协助开展宏观审慎分析工作。结合辖区特点,协助探讨建设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体系及相关实验、测试;加强有针对性的监测分析,为上级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注:

①计算公式是,其中表示第i种产业的比重,n为产业类型数。熵值越大说明不确定性、无序程度或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

②赫芬达尔―赫尔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是一种测量集中度的综合指数,指行业中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百分比的平方和。该指数数值越大,表明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度越高。

车险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风险;金融基础设施;评估报告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4-0003-05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2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13.2亿元,增速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8:52.9:38.3调整为8.6:51.4:40.0,第三产业占比连续10年上升,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1. 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以上的较快增长,改建和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3.4、13.3、2.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增幅差距缩小至0.9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4.1%,增幅回落20.7个百分点。

2. 经济运行质量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增长11.4%和10.9%、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和5.6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4%。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财政预算支出增长18.0%,民生领域支出额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2%。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94个,增加14.6%。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3. 物价水平和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低于全国平均涨幅0.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19.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4万人,分别较上年多增1.2万人和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3%,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面临的突出问题

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和因子分析法的评估模型显示,山东省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仍然存在较多缺陷:以政府预算收入、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衡量的经济总体产出效率偏低,经济运行效率与江、浙、沪、粤等省份仍存在差距。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外贸出口持续低迷。2012年山东省外贸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对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市场出口增速分别下降10.6、6.1、24.7和12.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受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的双重挤压,全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和预期指数均创2009年2季度以来的最低点。部分周期性和外向型行业经营风险加大,企业间广泛存在的债务担保网络等问题,成为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诱因。三是“转、调、创”任务艰巨。因子分析显示,山东省产业结构合理性自2008年以来持续走低。传统产业仍占全部工业比重的70%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3个百分点。经济“转、调”进程缓慢,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难以有效提升。四是消费持续快速增长难度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汽车、住房等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趋缓。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1. 总体发展状况。2012年,山东省银行业机构资产、负债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83%和19.72%。本外币存、贷款总额分别增长18.1%和14.21%,低于近5年年均增速1.25和4.3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下降0.21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177.36%,提高20.08个百分点。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净额增长33.07%,存贷比率为66.55%,降低3.23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11.41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率为32.51%,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3.04%,分别较上年下降0.32和0.96个百分点。

2. 改革进展与成效。农业银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三农”贷款增量居四大行首位和系统内第二位。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全年新设县域支行44家,城商行县域覆盖率高达88.5%。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已有39.1%的机构完成股份制改革,12家农商行新开业。财务公司增至9家。村镇银行增至55家,覆盖16地市48个县区。小额贷款公司增至296家,贷款余额374.8亿元,较年初增长58.29%。

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3.99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10.26亿元,增长13.32%。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331.56 亿元,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7.3个百分点。

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全省共有47家银行的700多家分支机构办理了跨境人民币结算,涉及企业近3200家,覆盖境外144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实现跨境人民币收付额3284.8亿元,同比增长137.3%;在全省涉外收支中占比16.5%,上升8.7个百分点。

3. 主要问题与风险。一是银行业面临的资本约束增强。新《资本管理办法》于2013年初正式实施。按照该办法测算,各类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将普遍下降,资本补充压力加大。2012年末,全省仍有32.61%的农信社资本充足率低于8%。二是部分法人银行机构存在流动性风险。年末仍有24%的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超标,村镇银行存款集中度普遍偏高。部分银行机构负债业务高度依赖货币市场、金融同业和理财资金,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三是信用风险防控压力加大。全年银行业机构发出风险预警的大客户较去年增加25.88%,部分机构不良贷款反弹明显。担保圈成为信贷风险扩散的重要渠道,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风险向金融机构传递增多。四是银行业内部管理基础薄弱。对20家金融机构的稳健性评估显示,部分机构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内控体系、信贷制度、票据业务和会计柜面等方面存在问题与漏洞。

(二)证券期货业

1. 总体发展状况。2012年,山东省新增证券分公司6家、营业部24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1家。投资者股东开户数突破千万,同比增长16.03%。2家法人券商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AA类,净资产同比增长2.06%。非经纪业务创新取得较大突破,齐鲁证券获得现金管理产品股票要约式购回、转融通等8项业务准入资格,融资融券开户数从1707户增加到1.9万户。

全省境内上市公司153家、总股本989.4亿股,同比分别增长5.51%和15.11%。8家企业境内IPO融资39.14亿元,6家境外上市融资14.9亿元。各类债券发行155只、融资15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81%。全年共有10家上市公司完成重组并纳入资产170.6亿元。

期货市场发展平稳。全年新增期货营业部5家,投资者开户数、保证金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6%、12.9%,全年累计交易量增长12.6%。3家法人期货公司总资产、净资本、净利润分别增长29.6%、57%和3.8%。

2. 主要问题与风险。一是券商盈利下滑,业务结构不合理。2家法人券商客户保证金余额同比减少21.1亿元,经纪业务量下降11.43%,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7.6%和5.5%。业务收入结构单一,产品与服务创新缓慢等问题突出。二是证券期货资源总量不足,对区域经济贡献度偏低。全省券商资产规模,股票基金交易量分别仅占全国的2.21%和7.82%,股票交易率(境内股票交易金额/GDP)低于全国水平11.4个百分点。上市公司总市值仅占全国的3.93%,证券化率(上市公司总市值/GDP)为18.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期货机构实力不强,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产品利用率较低。三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退市、同业竞争、违规担保等重大违法违规风险。

(三)保险业

1. 总体发展状况。2012年全省新增保险公司2家,总数达77家。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新增54家,共计6191家,居全国首位。全省保险业总资产2531.18亿元,较年初增长15.41%。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1128.03亿元、同比增长8.88%,高于全国0.87个百分点,较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15.13%,较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5.93%,较上年下降4.33个百分点。财产险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好转,全年实现承保利润30.58亿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15.61%。人身险公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普通寿险、分红险新单期交率较上年分别提高13.55、4.8个百分点。

保险覆盖面扩大。农业保险开办县(市、区)扩展到103个,实现保费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168.63%,较上年提高139.11个百分点。“新农合”大病保险率先实现全省统筹,覆盖6500万农村居民。全年保险业承担各类风险责任19.4万亿元、同比增长 23.33%,较上年提高17.48个百分点,保险赔付支出324.56亿元、同比增长19.66%,较上年下降1.84个百分点。

2. 主要问题与风险。一是险种结构不均衡。财产险中车险保费收入占比高达81.52%,企业财产保险占比仅为5.49%。人身险标准保费收入下降6.06%,寿险产品轻保障、重投资。分红险一险独大,占比高达88.33%。二是保费增长乏力。保费收入增幅下降0.69个百分点。其中,银邮保费收入同比下降9.42%。三是手续费恶性竞争问题仍然突出。全年保险业务管理费率、佣金手续费率同比分别增长19.35%、8.65%。四是退保率有所提高。全省退保金同比增长20.57%。五是中小公司经营压力加大。部分公司受渠道转型和业务增长乏力等因素制约,面临现金流、人员稳定性和内部管控等多方面风险。

(四)金融业综合经营

1. 金融控股公司。

(1)发展状况。山东辖区内有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山东信托)和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集团)两家金融控股公司,2012年两家金融控股公司总体运行平稳。山东信托控股泰信基金一家金融子公司,参股公司6家。2012年山东信托营业收入增长66.43%,净利润增长206.58%。莱钢集团控股齐鲁证券一家金融子公司,合并报表中金融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为44.32%,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3.08%、86.46%。

(2)存在的问题。一是信托业规模增速较快。2012年山东信托资产规模增长85%,公司风险管理资源相对不足。二是莱钢集团资金压力凸显。受市场低迷和调控政策影响,莱钢集团主业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资金处于紧张状态。

2. 交叉性金融业务。

(1)发展状况。2012年,金融综合经营和金融工具创新平稳推进,531家样本金融机构(包括银、证、保、信托业)开办的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额增长7.35%。一是银行理财产品保持快速增长。银行发行及代销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增长22.41%,资金投向相对集中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二者募集资金占比55.09%。二是金融机构跨市场融资量大幅缩减。银行与证券、基金、信托及保险类机构开展债券回购交易额同比下降41.98%。三是资金结算类产品增势强劲。银信通、银期通发生额分别增长135.13%、117.78%,银关通及其他业务增长114.42%。四是合作类业务保持分化态势。全省银行机构保险产品、国债及黄金产品业务量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基金产品、信托产品及债券(不含国债)业务额分别增长108.32%、47.92%和46.96%。

(2)存在的问题。一是投资理财类产品存在较多不规范问题。部分机构的银行理财产品、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及信托产品的资金运作流程、投向、内部控制、风险评级等透明度低,投资者风险信息获取不充分,产品营销存在误导。二是理财产品运作模式存在风险隐患。多数银行通过滚动发行,短筹长用实现收益,存在流动性风险。三是银证信合作业务规模增长明显,部分业务创新规避了监管和货币信贷调控。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成交利率小幅下降

2012年,货币市场成员同业拆借成交额同比增长25.3%,拆入、拆出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下降40个和37个基点。债券回购成交额增长27.5%,现券买卖成交额增长90.3%,持债余额保持相对稳定。货币市场交易机构集征明显,拆借交易量和现券交易量最大的三家机构合计分别占全省的87.1%和70.9%。全省法人银行机构同业存放、同业拆入、卖出回购等三项主要的同业负债余额增长56.5%,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

(二)债券发行再创新高,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全省共发行短期融资券55只、中期票据42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7只,较上年分别增加27只、18只和4只,融资总额增长104.86%。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累计发行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成功破题,6家企业完成备案, 2家企业成功融资4亿元。

(三)票据市场量升价跌,融资额增势强劲

全省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增长51.7%,累计发生额增长44.34%。成交价格呈下行态势,直贴和转贴现买断价格分别下降5个和3个百分点。全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同比上升24.3%,保证金比例为43.8%。票据市场中存在的真实贸易背景审核不严,票据背书不完整,质押业务手续不完善以及电票系统登记不及时等问题仍较突出。

(四)黄金交易活跃度下降,纸黄金价格小幅上涨

受美元指数上升等因素影响,黄金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全省13家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企业全年累计成交量增长19%,增幅下降31个百分点。产金炼金企业累计净卖出110.2吨,累计成交量增长10.5%,增幅下降10.1个百分点。纸黄金交易量同比下降2.7%,成交额及成交价格小幅上涨1.6%和1.9%。

四、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稳定

(一)金融法治基础增强

金融管理部门新制定或修订130余项与金融业和金融基础设施相关的重要制度性文件,规范了征信业、非公募基金、期货业和农业保险等多方面的业务活动。全省共有116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工作,成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106个,全年共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611件,办结609件,办结率99.7%。同时,协助公安机关先后组织开展了“天网行动”、“破案会战”等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挽回经济损失16.78亿元。

(二)支付体系平稳运行

2012年,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共印发8项支付结算相关制度,加强了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信用卡、电子商业汇票等业务管理。新增大、小额支付系统间接参与者1407家,各银行机构通过支付系统办理结算笔数增长34.45%,结算金额增长33.51%。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处理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笔数分别增长95.4%和54.1%。银联信息转接系统处理银行卡跨行清算笔数和金额分别增长26.8%和41.4%。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实现了“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100%全覆盖、100%的县域以下各类银行机构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双百目标,全省县及县级以下地区ATM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POS机布放量分别增长38.1%、80.2%和52.8%。

(三)金融机构内部治理不断改进

全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地方金融风险排查发现的风险点已整改到位的达到91.9%,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修订完善各类制度5000余项。

(四)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企业征信系统全省企业及其他组织收录量增长5.9%,日均查询量增长48.3%。个人征信系统全省自然人收录量增长1.8%,涵盖的信贷账户增长18.8%。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数量增长 66.24%,受理企业征信查询数量减少7.63%,依法为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提供查询数量增长98.92%。采集公积金缴存、社保缴存及发放信息分别为596.9万户、266.7万户和74.9万户。组织对191家小额贷款公司、39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累计入库中小企业16.1万户,为1115万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农户999.7万户。

(五)反洗钱工作力度加大

制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和自律评估办法。全年组织完成对全省1072家市级以上金融机构自律考核评估和35家县级以上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工作。共接收金融机构报送重点可疑交易报告227个,向相关部门移交63个。开展行政调查19次,发现和接收线索281个。与检察院、反贪局、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举行情报会议52次。配合总行及相关执法部门协查案件14个,涉及账户970个。

(六)货币流通管理成效显著

人民币反假工作站点增长17.65%,义务宣传员增长6.67%,累计认定鉴别师和识别师分别增长48.51%和15.66%,累计收缴、没收假人民币金额同比增长7.13%。有序推进机具设备人民币冠字号码识别记录进程。运用动态最优化理论合理安排发行基金调拨工作,金融机构监测网点及企事业单位各券别满足率分别提高3.73、2.47个百分点,对市场现金整洁度认可率分别提高4.19、3.33个百分点。

(七)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和投资者风险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全年开展征信、反洗钱、反假币宣传活动逾9640场次,受众超过232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463万份,提供咨询逾91万人次。开展专业培训近1750次,培训人数逾14万人。组织“送金融知识进村社企校”活动2229次,发放宣传资料382.8万份,受众1112.6万人次,媒体发稿量2000余篇,村庄、社区、企业和学校的影响面分别达到59.3%、49.8%、40.3%和39.5%。

五、总体评估与政策建议

按照统一的层次分析模型和权重,对山东金融稳定状况定量评估显示:2012年综合评分78.85,比上年略降0.21,总体保持稳定。其中,银行业及金融生态环境评分分别提高0.57、0.28,为区域金融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证券业、保险业受利润降低及发展速度减缓影响,同比分别略降0.09、0.12。宏观经济得分同比下降0.87。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经济金融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正处于成本上升阶段,转型压力加大,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不牢固。经济下行期是各类风险高发期,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部分周期性行业等领域的风险将长期存在,债务担保网络、影子银行体系和非法金融活动等仍是区域金融风险的重要诱因。妥善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创造稳定的宏观货币环境

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均衡把握贷款投放总量和节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合理,为实现金融稳定目标创造良好的宏观货币环境。

(二)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力度

紧紧围绕实体经济趋稳回升的资金需求,加强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搭建依法合规的要素市场平台,丰富直接融资产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强化对“三农”、小微企业、海洋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推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实施。

(三)强化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

不断拓展金融风险监测覆盖面,高度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区域担保债务网络,具有融资功能的地方非金融机构以及交叉性金融业务等领域的潜在风险。深化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探索构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四)推动金融机构强化内部管理

推动各金融机构深刻汲取风险教训,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各治理主体在职权范围内依法、规范履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建立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着力培育风险合规文化。

(五)不断完善金融风险应对和处置机制

车险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离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大学西门不远,圆明园公园侧门往内,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游人一般很难注意到,这里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人保集团)总部所在地。

今年以来,人保集团正迎来公司成立60年历史中的第四次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次改制。6月,人保集团的改制方案获得了财政部、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国务院法制办、港澳办等七部委一致通过,同时获得了择机在两地上市的国务院批示。

近在眼前的变化是,人保集团不日将召开创立大会,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人保集团明年将实现财险、寿险和金融投资板块的多元盈利格局。”9月1日,人保集团总裁吴焰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称,“如果顺利的话,人保集团的上市工作可能会在明年启动。”

此时,距吴焰履职人保集团只有两年半的时间。2007年初,原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601628.SH/02628.HK,下称中国人寿)执行董事兼总裁的吴焰,赴人保集团任党委书记、总裁和中国财险(02328.HK)董事长。

“吴焰到人保上班第一天,全公司几乎只有他一个人西装革履。”人保集团内部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从中国人寿到人保集团,从金融街到圆明园,形成反差的不仅是环境和着装。

“中保国际的高层当面对我说,要超越人保集团。中保国际是1996年从人保分出去的很小一块业务,他们也号称超越人保这个母体,当时这对我是很大的刺激。”吴焰对《财经》记者说。

今年48岁的吴焰,精明强干,亦毫不掩饰自己的进取心。他对自己在人保集团的要求是六字诀:“善谋、慎断、厉行”。在进入保险业前,他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机关有着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2003年初进入中国人寿集团后,随即投入中国人寿的上市筹备工作,2004年负责组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正式出任中国人寿总裁。

成立于1949年的人保集团,历史悠久,有“新中国保险业奠基者”之称,旗下有十余家子公司,其中包括2003年11月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财险,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募集资金54亿港元。不过,这一记录很快就被一个月后同时在纽约、香港等多地上市,募集资金超过34亿美元的中国人寿所超越。

2006年底,以资产规模计,人保集团已远远落后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等同业,落到第一集团的第四位。2006年12月,中国人寿以400多亿元入股广发行、南方电网等大手笔投资震惊业界。这几乎相当于人保集团当时的全部可用资金。事实上,彼时业务单一、财险偿付能力不足、人身险(指寿险和健康险)发展资本金匮乏、可投资资金规模有限,严重制约了人保集团的发展。

截至2009年7月30日,人保集团总资产3023亿元,同比增长50%,是2006年的3倍多;管理总资产7251亿元,同比增长189%,是2006年底的5.8倍。2008年当年保费收入1446亿元,跃居行业第二位。

在过去两年间,人保集团在没有获得外部直接注资的条件下,行走在一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上。在迅速做大资产规模的同时,改变了过去依赖单一产险为主业的局面,迅速扩张的寿险、资产管理,以及其他多项金融投资业务搭建起了新的综合经营的架构。尽管外界评价不一,但人保集团终于借此获得了整体改制的空间。

“改制,除了惯常讲到的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重点就是解决人保集团的资本补充机制。然而,人保需要在发展中创造改制条件。如果在2007年提出集团整体改制上市,大家都会认为是天方夜谭。”吴焰如是描述其两年来的战略目标。

这是自2007年初他出任人保集团“一把手”后,第一次对外畅谈人保集团的整体改制。

改制

2007年10月3日,中国财险股价盘中被推高至17.92港元,创下迄今中国财险上市以来的最高价格。

外界判断,对于刚刚到任人保集团不到一年的吴焰来说,借助当时火热的资本市场时间窗口,推动中国财险回归A股,解决人保集团捉襟见肘的资金问题,应为明智选择。事实上,当时的“财问顾问”中金公司已经为此设计好方案。

“面对17港元的价格,我需要在短期和长期利益之间做一个选择。”吴焰说。在接受采访当日(2009年9月1日),中国财险的收盘价仅在5.30港元。

“如果五年后财险还要补充资本,谁拿钱?寿险要补充资本,谁拿钱?”选择中国财险回归A股,会给中国财险带来短期的资本支撑,“但人保集团未来将不具有较强的对子公司业务发展的资本支持能力。”吴焰称。

“当时的人保集团没有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财政部又不可能给集团注资,就只能通过摊薄集团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比例来融资。人保集团只持有中国财险68%的股份,集团借此进行融资的空间极为有限,而且随着持股比例的摊薄,未来中国财险甚至有可能被恶意收购。”吴焰提出了这一担忧。

基于这种判断,人保集团内部围绕着包括集团上市、财险回归A股等四种方案,展开了长达半年的讨论。另外两个方案,一是将财险公司作为集团,将人身险等其他业务陆续注入财险公司;一是将财险和集团两个板块分开,集团拿新业务再上市。

“将资产注入财险,当时似乎顺理成章,因为集团主要资产是财险公司形成的,业务收入比例那么高。但财险自身盈利能力有局限,68%的国有控股结构改变不了,未来同样面临人保集团总股本被摊薄的风险。另外,人保的人身险业务刚刚起步,还没证明自身的潜力,当时就注入财险公司,其价值必然被严重低估。”

综合各种考虑,吴焰最后选择了集团拓展业务、整体上市的方案,“集团整体股改,可以让股权比例重归100%,为集团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融资空间。”

2009年9月,人保集团股份公司已到改制挂牌的前夜。吴焰对人保整体改制有四点总结。第一,实现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经过审计评估,以2008年6月30日为基准日的人保整体改制资产评估值为427.5亿元,评估增值267.66亿元。即将成立的集团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从原来的164亿元提高到306亿元。第二,构建了适应综合保险金融集团有效运营、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三,构建了人保集团资本金的自我补充机制。第四,整体股改不剥离存续业务不留尾巴,包括老资产和离退休人员,一揽子解决。

吴焰表示,在IPO之前,将实现战略投资者的引入。

谈到上市,吴焰表示话题敏感,“国务院批准的方案中是择机两地上市。我认为,一是要看准备工作是否完善,一是要等窗口时机,所以我们要看看明年。”不过,吴焰同时强调,两地上市的市场选择、时间次序都没有确定。

如果人保集团选择A股和H股两地上市,就会出现类似于中国银行与中银香港母子公司同在港交所上市的情况。对此,吴焰表示,“中国人保会有顾全各方利益的妥当方案。”

与中银香港主体业务在香港、中国银行主体业务在内地不同,原本以财险为主的人保集团如何解决“一块资产卖两次”的问题呢?

“人保集团目前已经今非昔比。挂牌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的资产整合股权整合。我估计在不久的未来,不管是私募还是公募,人保集团新业务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总资产还将有大幅增值。”吴焰说。

重整

人保集团整体上市,当属时下最受资本市场瞩目的交易之一。但在吴焰初到人保集团之际,断不敢作此公开表示。

2003年至2006年,中国财险的保费年均增幅为8%,人保集团资产年均增速9%,这与其他以寿险业务为主的公司两位数的增长形成巨大的差异。

截至2006年底,人保集团的资产规模为980亿元,除了产险子公司,旗下还有资产管理以及人身险和保险中介业务,不过人身险保费收入只有17.37亿元,在集团整个盘子中仅占2.38%。

集团另有几十亿元的存续资产,主要是遍布全国的不动产,为此,当时集团在全国设立了29个省分公司。

“当时集团的整个精力就是抓分公司,而不是子公司。有关同志告诉我,2003年财险公司上市之后,他没有去调研过。我问集团怎么决策,答复是不需要集团决策。当时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合理,内部战略和业务协同十分薄弱,风险控制系统也有待完善。”吴焰说。

基于此,吴焰提出对人保的内部重整计划,一是巩固财险的市场地位,二是超常规发展寿险。

针对“财产险竞争激烈、发展余地很小”的看法,吴焰提出,要在巩固城市市场的同时拓展农村市场。责任险市场大有潜力可挖,还需要特别重视国家社会公众个人财产结构的变化。2008年,中国财险保费收入突破1000亿元,跻身全球前十大非寿险公司行列。

如果说巩固财险业务是重拾良好的发展势头,寿险超常规发展的目标却在最初未能获得内部广泛理解。“有些同志认为这过于理想化,他们跟我举例讲到其他寿险公司,发展这么多年也就不过几百亿元的保费规模。”吴焰说。

两年后的今天,人保寿险2009年1月至7月就实现保费收入326亿元,提前完成本年度370亿元的保费计划指日可待;总资产超过800亿元,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的第19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六,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打平,从明年开始进入盈利周期。在整个人保集团的保费收入中,人身险的占比已经上升至32%。吴焰估计,2010年人保寿险可能会带来可观的净利润。

“人身险业务的大发展,基本解决了两次上市的问题。”吴焰说。

吴焰所谓的寿险超常规发展分两步。

第一步,2007年上半年超常规实现全国性布局。原属集团的29家省级分公司按照寿险公司标准的要求进行改造,被注入人保寿险。存续资产则被转入新成立的人保投控旗下,实行专业化经营。人保集团一石多鸟,又以此作为条件,与寿险公司的外部合作方达成协议,外方股本占比由49%退至20%,并由中国财险注资人保寿险,建立了财险和寿险之间的股权纽带。

第二步是从2008年到2009年,寿险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实现超常规增长,产品服务人员要超常规向农村渗透和覆盖。

2009年,调整业务结构已经成为寿险行业的主旋律。根据保监会数据,上半年寿险全行业的资产规模增加仅2.19%,和人保寿险的“超常规发展”形成鲜明对照。对此,吴焰称,“我们的判断是,低利率环境是寿险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但他同时强调,利差和费差是寿险公司能否盈利的核心问题。人保寿险没有历史遗留的利差损问题,在费差方面,“人保做到了系统上下高度集中的成本管控,有效控制了费差损,使人保寿险提前实现盈利。”

事实上,人保集团在投入大量资源的同时,还需要确保集团盈利,以满足三年的盈利的A股上市要求。虽然计划周详,但2008年巨灾接踵而至,加上资本市场深幅调整,几乎打乱了人保集团的预算计划。当年,中国财险上市后首度税前亏损4.47亿元,税后盈利仅5000万元,而人保集团仍实现了既定的盈利目标。

对此,外界颇有疑问。资深保险业人士指出,人保寿险大发展也就是近三年的事情,这段时期整个寿险行业几乎都以做大保费规模为目标,市场竞争环境虽较车险市场为佳,但也相当严酷。在这种情况下,人保寿险能逐年提升市场占有率排名,一方面与其自身努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可以估计到渠道成本和资金成本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未来人保寿险应需在提升业务质量和盈利能力方面进行二次创业。”上述人士说。

“人保的盈利能力是个有趣的话题。”吴焰说。“2008年预算中,集团只做了5000万元的盈利预算,给了寿险公司21.5亿元的经营亏损指标,要求寿险做到137亿元的保费规模。寿险实际完成了288亿元的保费,经营亏损降到16亿元,这充分反映了寿险的盈利能力。”

金控

展望2010年,吴焰称,人保集团将会形成对应财险、寿险、其他金融板块的多元盈利格局。“从中长期来讲,人保集团要构建综合性的保险金融集团,不仅包括产险、人身险,也包括在金融格局当中有相应的作用地位。”吴焰说。

在过去一年中,人保集团频频出手,对于吴焰捕捉机会促成交易的能力,坊间不乏惊叹。比如人保集团通过8.62亿元出资取得华闻控股55%的股份,间接获得了“华闻系”旗下近千亿元资产的控制权;再如,获得财政部直接划拨的中诚信托32.35%的国有股权。

“我在内部会议上讲,要浓缩这两年的时间,把过去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吴焰称,“人保的人才、品牌、网络和‘国’字头的背景,本身就是集团最大的财富,只要充分把握这些既有优势,就可以创造价值。”

吴焰谈到,中诚信托股权的划拨,完全是源于他听闻已有多家国有金融机构向财政部提出了无偿划转的申请,“我想我们人保也可以打一个报告”。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以及汶川大地震等巨灾频发,中国财险一家的赔付金额占了全行业的近60%,加上人保整体改制的蓝图,人保集团顺利获得了中诚信托的股权。

概括当时入股新华闻的决策过程,吴焰则称“迫不得已”。

上世纪90年代初,人民日报社成立事业发展局,与人保广西分公司合作成立了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联),注册资本约为1亿元。2001年,广联与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局联合成立了华闻控股,广联又与华闻控股合资成立新华闻,由此派生出在市场上颇有影响力的“华闻系”。

2006年11月,“华闻系”核心人物王政因卷入上海社保案被调查后,人民日报社即考虑出售“华闻系”股权。人保集团抓住机会参与“华闻系”重组,增资并持有广联51%的股权,2008年6月,人保获华闻控股55%的股权,人民日报社和中海投资分别持股25%、20%(参见2008年《财经》第14期“王政遗留事了”)。

“如果消极对待,新华闻被处置过程中,人保集团不仅要丧失股权利益,还可能承担股权责任,我们当时压力非常大。最终决定人保要积极参与,协助人民日报社化解华闻控股当时面临的内外危机和风险。当时华闻有大量的外部债务,有些资产已经被银行资产保全,内部又有巨额的相互资金拖欠。当时在很多人看来,都太过错综复杂。”吴焰说。

新华闻复杂的财务状况,是许多外部投资者望而却步的缘由,王政苦心孤诣经营多年的资本大厦建筑在大量相互代持、内部拆借和外部高杠杆的资本结构之上。

对于新华闻的财务重组,吴焰称,目前60亿元的内部往来债权已经化解,外部债权债务存量很小,个别债务贷款行也给予了新的信用支持。

倘若如此,这将是一个罕见的“四两拨千斤”的投资。“华闻系”下的资产总量高达近千亿元,拥有的金融牌照和优质资产令业内艳羡不已。

吴焰表示,新华闻旗下有很多资产运作良好,高速公路盈利状况不错,燃气管道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西湖凯悦酒店评估有七八亿元。

华闻控股旗下还拥有大成基金、中泰信托等多项金融业务,十年来为股东创造了240多亿元的分红。这些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保集团未来的重要资源。

吴焰确认,人保集团正在就进一步的资产整合交易与有关方面沟通。

尽管获得了多个金融牌照,集团综合经营格局初步形成,“怎样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对集团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是我们的重要课题。”吴焰说。2007年以来,人保集团一直有意识地集中集团在子公司的控股股权。这一行动在2009年前后更为明显,通过一系列的单方面增资,人保集团对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从41%上升至81%,对人保寿险的持股比例从51%上升至80%,对人保健康的持股比例从51%上升至84%。

车险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青岛位于资源丰富的山东半岛南部,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有闻名于世的天然良港,不冻不淤,水深域阔。《胶澳志》记载,青岛“外当黄海之门户,内通中原之奥区,固天然之商业地也且黄海舟揖之利,秦汉己然。”①鸦片战争后,历史的年轮虽然滚入了近代,但是,胶州湾诸港在一段时间内,却仍然保持着其古代港口的古朴风貌、特征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环抱胶州湾的青岛地区,不过是由几个渔村组成的聂尔之地,是典型的自给自足农业经济区。

自1897年起,帝国主义将侵略的眼光聚焦在了青岛这片岛屿上,由此在青岛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殖民统治历程。清政府被迫将青岛先后划归德日管辖,港口对外开放,青岛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从此发生一系列变化,青岛逐步迈入了城市现代化的时代洪流。

(一)工业发展状况

胶澳附近地瘩民贫素无工业可一言。德国最初登陆胶州湾之时,为了保证城市日常生活供应,殖民统治当局建立了船坞厂、自来水厂、发电厂等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尽管德国殖民当局费了很大的力气招徕德国商人前来投资,但德国的工业资本家们显然没有看到在青岛投资的远大前途。因而不愿染指。”②只有一小部分商人经营,最重要的为德华缥丝公司和日耳曼啤酒两个公司。此外德国陆续在青岛经营了其他一些企业,如制冰厂、矿泉水厂、精盐制造厂、蛋品厂等,但企业为数不多且规模不大。至日本占领之时,在本国殖民政府的积极鼓动下,日人竞相来青岛投资,外资工业势力急剧膨胀起来。在日本占据青岛的八年,先后设立并始终维持生产的工业企业60家,规模可观,多为纺织、面粉、化工、饮食、制盐及火柴等工业,而尤以纺织、化学、饮食规模最大。除了日本,还有其他国家如英、美等国也在青岛设有工厂。就青岛民族工业而言,发展明显不足,到日本统治末期,在青岛开办的重要工厂已有65家,而华人工厂仅有五家,其中以华新纱厂为大型厂,初始资本为120万元,1921年增至214万元,日本棉纱厂6家,资本额总计竟达6898万元,华商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资本额上都远远落后于日商企业。1922年,青岛工人总数已达四万人左右,产业工人占两万人,青岛工业化规模初步形成。

1922年青岛归还中国,青岛的工业继续发展。“日厂之新工程虽无何等增加,而华商继起如恒兴、双蛛两面粉厂,永裕公司之盐厂以及小规模之油坊袜厂继起不少。”①其他工业亦有长足进步,尤以纺织五金化学等工业最为发达,而日用品工业,则较为落后。“以投资总额而论,外侨多于国人。……目前我国重要工厂,己有一百五十家之多,惟大规模者甚少,所足称道者,有茂昌蛋厂,冀鲁针厂,义利油厂,中国石公司,及华新纱厂,永裕精盐公司等。”②从1914年到1927年的十三年间,青岛民族资本先后设立并能一直维持生产的各类大小工业企业,共计43家,除去两家资本因不予宣告外,41家资本总额达7,710,010元。其中资本额在5000元以上者16家,1000元以下者12家,资本最多者320万元,最小者100元。到1931年,我国企业数量已远远超越外商,如纺织工业,我国己发展到23家,而外国占8家,日商仅七家。化学工业中国计有18家,日本占九家,机械工业我国有48家,外商18家,日商占15家。我国工厂虽有数量上的增长,却无实力上的进步,就纺织而论,我国纺织资本总额为2,956,000元,而日本则71,480,000元。化学工业我国资本总额612,000元,日本为1,327,000元。虽然同德国租借胶澳时期相比,民国时期青岛的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俨然己成为华北工业要区,但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对说还是缓慢的,日用品工业尤显萧条。

(二)商贸发展状况

对外贸易为青岛商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港口城市,青岛市内商业的繁兴与否,以致整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出口贸易是否畅旺。”①青岛在昔不过一渔村而已,进出口贸易无从谈及,德国租借青岛后,由于完善的港口设施和自由港制度的建立,以及通往内地铁路的修建都为发展青岛的商业贸易提供了优越条件。“贸易之初年即清光绪二十四年,贸易额不过三百四十六万两而已,其以后种种贸易之政策吸收货物助其发达,故逐年进步。至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增至六千万两,其后即日德战争前后贸易稍有衰微之象,未几又恢复原状且日进繁昌。”@1900年,青岛港的贸易总值为3,952,,150海关两,到1913年发展至59,168,880海关两,13年间增长巧倍,“从1909年起,青岛港的进口货已超过了大连,次于天津,在北方港口中占了第二位。……再从海关税收情况看,至1907年上半年结束时,青岛的关税收入在全国36个海关中排在了第七位”。③

与日占时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自1922年中国正式收回青岛后,这里“顿成中外通商口岸,贸易公开,各国侨商群相糜集,经营慰迁”,于是该埠“对外贸易,不复为一二国家所独占”,④贸易日益繁盛,青岛港的地位逐渐提高,1927年青岛港的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49,499,859海关两,较1913年的59,168,880增长了1.5倍多,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5亿两,这一增长速度在北方港口中算是正常情况下比较快的,1931年更达到创纪录的2.1亿海关两。据1928年《胶澳志》载,“胶海关之设始于千八百九十九年,距今正三十载,此三十载之中,进出口贸易逐年进步一日千里,迥非其他各通商口岸所能企及,……彼烟台宁波等港较青岛早四十年,而进步大有逊色。”

就关税而论,本港关税收入,亦逐年增加,一九二八年,海关课税总额仅三百余万关两,至1932年前则有一千五百余万关两,五年之间约增加五倍,在中国各海关中,本港海关课税总额已跃登第三位,兹列表余下:

随着贸易的飞速进步,青岛作为山东最大贸易中心的地位逐渐得到稳固,其商业也渐趋兴旺起来。受德国殖民当局的极力劝导,一些德国商人开始将公司、洋行搬到青岛开设,“受政府资助的德国最大的轮船公司汉堡一美洲轮船公司,最早开辟了德国至青岛的直通航线。.”①其他一些著名的商号如西门子、美最时、礼和、禅臣等洋行纷纷在青岛落户。除德国外,日、英、美等国的商人也到青岛从事各种事业经营。其中以日本的商业最多占据了重要地位。追日本占领青岛,随着大批的日人移入青岛,城市商业进一步发展。各种洋行、饭馆、公司、货栈、酒楼等接踵而来。为了进一步掌控青岛的交易市场,日本殖民当局于1920年设立了青岛取引所,这是日本对青岛进行经济掠夺的机构。该机构虽然由中日合办,“事实上该会社基本金由日本人操纵控制,中国收回之后,本应交给中国政府的监督权,却交给了信托会社,”②它仍受日本当局官办取引所监督,取引所的设立对青岛城市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青岛收回之后,随着贸易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青岛商业稳步增长,“1922年,青岛商会的入会商号为328家,1924年为408家”。③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令政策,民族商业获得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到1931年,市内华商商店家数己达4438家。从家数看不可谓不巨,但大多小本经营,资力甚微。“到1937年,全市商业户数达到7349家”,④足见青岛市内商业发展之兴盛。

就交通而言,青市自开港以来,“因当海陆之要冲,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海口水深,终年不冻。既无天津河道淤塞之苦,复无海岸沿滩浅之虞。”⑤而胶济铁路,横贯鲁省之腹部,直达港口,为商贸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青岛社会经济的繁荣为金融业创造了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金融服务的范围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贸易量的增加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贸易款项的清算对城市间的资金汇划也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外国经济势力的渗透也需要中国传统金融机构这一重要媒介的支持。”⑥钱庄、银号、典当、银行这些或传统或现代的金融机构,从无到有、由盛而衰,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三)青岛早期金融业发展

作为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在社会经济及国民生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青岛早期金融业无论收回前后,皆由外商独霸天下。青岛在开埠以前,基本上没有现代金融组织。德租胶澳之初,只有一些小的商贩进入该地,而较大的有些名气的商贩,则住在胶县或潍县,只在青岛设人。为了方便与内地的商业往来,青岛馆,为与鲁西方面进行贸易往来而开设了一个银号”,①以后随着青岛的发展,中国商人开设的钱庄银号虽有增加,但作为近代新式金融机构的银行业在青岛却凤毛麟角,在青岛金融界占据统治地位的还是外商银行。其中在青岛开办最早的是德国的德华银行,以后英、美、日、俄等国纷纷来青设立银行,但以德华银行的影响力最大。“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在德占当局的领导下,除办理一般银行业务外,还依靠特权发行纸币,利用其掠夺财富,”②是德国在中国的经济侵略机构。继德国之后,日本开始了在青岛的殖民统治,正金银行步其后尘取代了德华银行在青岛的金融统治地位。早在德国占领青岛之际,日本正金银行于1913年在青岛设立了分行,由于当时日本在青岛势力微薄,因此正金银行也自然微不足道。1914年正金银行以战胜国的姿态在青岛复业,由于日本当局全面接收德国在青岛的政治、经济、交通等一切特权,采取各种措施扶持日本企业,以及强制推行日本钞票,排挤其他货币,因此,正金银行的存放款及外汇业务,随着日本工商企业的发展而节节攀升。1913年,正金银行的存款余额己达800余万日元,名副其实的成为青岛的金融霸主。即使在1922年我国收回青岛以后,青岛的金融大权仍掌握在正金银行手中。

1922年以前的青岛金融市场是由外国银行主宰驭控的局面,我国民族金融业惨淡经营,举步维艰,尽管我国唯一的华资银行—大清银行早于1909年在青岛设立了分号,业务仅限于与德华银行、谦顺银号共同办理胶海关的税收和公款收付事宜,业务范围狭小,对市面影响不大。

二、青岛现代金融业繁荣兴盛的“黄金时代”

(一)华资银行在青岛的设立

1、华资银行业的发展背景

一般来说,“在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社会条件下,近代新式银行业的产生,是因于资本家对他们之间信用中介机构的需求而形成的。”①在中国,“助长中国自身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在华贸易的发展,使得集中到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和各大城市的资金要求有新式金融机构一银行对之进行调剂。”②20世纪初,胶济、津浦两条铁路大动脉的贯通及青岛港的兴建,使青岛的经济腹地大大扩展,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迅速超越烟台,确立了在山东的贸易中心地位。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货币流通,自然也扩大金融市场,促使了银行这种新式金融机构在青岛的萌生。

1922年,青岛被中国政府收回,并在此后保持了自由开放的商埠制度,吸引各国工商业者前来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趋于活跃。外资银行营业获得的高额利润对本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巨大的诱惑,国家银行及一些商业银行纷纷来青设立机构,地方上也兴起创办银行的热潮,一时青岛中外银行多达几十家,成为山东半岛的经济及金融中心,青岛华资银行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2、华资银行业的发展演变

国家银行在收回之前,青岛几乎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组织。“……进出口贸易,全受其(按:指日人)操纵,金融自不免为所把持。本国银行,只有中国银行一家,以税收关系,硕果仅存”。③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是青岛第一家华资银行,其前身为大清银行青岛分号,成立于1909年,主要业务是办理胶海关的部分税收和公款收付事宜。辛亥革命后,1913年,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1919年,青岛分号改为支行。这段时期,由于青岛金融大权先后被德国和日本所掌控,中国银行深受排挤,毫无发展余地。

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逐渐展开,但由于进出口贸易权掌握在外商手中,青岛金融势力仍掌握在外商银行,特别是正金银行手里。“只是在大正n年(1922年)9月13日批准中国银行青岛支行发行可用以兑换青岛地方通用的中国法定银币(大洋)之兑换银行券,”①兑换券流通范围,只限在青岛商民之间,发行量很少。尽管如此,中国银行发行的兑换券还是赢得了极高的信誉。据1929年钞票发行统计,“兑券自民国n年日管时代军司令部许可发行后,市面信用极佳,至12年度,敝发行兑券数目已达130余万元。二旧方银行兑券受抵制”。②法币改革之后,青岛中国银行钞券发行额为27,253,336.50元,达到历年最高水平。为推广货币发行,青岛中国银行与多家烟草公司、杂货商、土产商订立领券合同,1935年,同益和号代颐中烟草公司在胶济铁路沿线收购烟叶,向中国、交通、中实领用兑换券,其中向中国银行领用全数的41%。由于中国银行为国家三大发行货币机构之一且实力雄厚,青岛许多商业银行及钱庄均领用该行的钞券来发展自身的业务。兹将民国二十四年同业领券情况简列于下:

1929年后,北洋军阀的混乱统治结束,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民族资本银行势力渐趋活跃,中国银行的业务也蓬勃开展起来,并由支行升为分行。1929年7月,中国银行联合青岛其他银钱业发起了抵制正金银行的行动。“上年秋间,正金拒收现洋,当由华商各银行联合抵制,不开正金银行支票,彼此收入支票,均行互相抵冲,有余则收现款,非侯外国银行向华商银行中任何一家开有存户,不交换该行支票。”①最终使中国、交通两行成为青岛的转账中心。同年又联合青岛市商会宣布废除实行多年的“胶平银”,宣布所有交易改以银元为单位,打破了日本正金银行对青岛金融的垄断局面,此项举措比1933年全国实行的“废两改元”早了四年,自此中国银行的业务获得了迅速发展。

青岛中国银行主要业务为经收关税、发行货币,同时经营存、放、汇等业务,每届秋冬之际,贸易渐长之时,各项业务均呈增长态势。1935年,为进一步拓展业务,中国银行设立储蓄部,当年存入89户,存款29,994元。同年,国民政府通过中国银行储蓄部章程,“本储蓄部定名为中国银行储蓄部,以提倡储蓄发展民众经济并资扶助生产及农村合作事业为宗旨;储蓄部基金定为国币伍佰万元即由本行内拨五百万元充该项基金;储蓄种类: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贷放各种长期短期抵押放款;购入政府发行或经认可之有价证券等其他储蓄银行一切业务。”②中行向来重抵押放款,对于信用放款,尤其慎重,更不敢放手去做,除收揽本栈押货透支外,其它如山东仓库、青岛取引所、中美冷藏公司、合兴利仓库之栈单,押做数目亦不在少数。1930年5月初,“复与茂昌公司协议,订做冻蛋抵押透支,自五月半起至六月底止共收押冻蛋1400余吨,陆续放款67.2万元。”③为便利中小工商业者资本运营,中行特开办小额贷款,“值兹24年开始之初,敝行于规定各种放款之外,特添设信用小额借款一种,每户借款由50元起,至500元止,专为援助本市小工商业者得以避免高利,周转金融”。④

青岛中国银行除经营基本业务以外还从事附业投资,发展民族工业,其投资的附业主要有义利油厂、青岛中兴面粉公司、青岛中国国货公司、烟台酿酒公司、华义贸易等多家企业。“青行经营附业,是直接投资性质,气魄相当大,关系相当深,完全当作独立事业来扩充发展,已有些金融资本的气息了。”⑤到1936年底,该行除拥有存款729万元,放款599万元外,并拥有同业存款200余万元,中国银行业务如此发达,在青岛逐渐确立了稳固基础,已经居于青岛金融业的领导地位。

交通银行也是重要的国家银行,被特许为发展全国实业之银行,其地位与中国银行相伯仲。1923年,交通银行在青岛设立了支行,并获准在青岛发行钞票,除胶济铁路款项及办理各种存款、汇兑、贴现业务外,还办理国际汇兑业务,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银行。

交通银行在青岛设立后,自1923年7月5日起开始发行钞票,“发行青岛地名10元,5元,1元钞票三种,准备充足,随时兑现,公私出入,一律通用。……后从速添印青岛地名1角及2角辅币券各3.5万元,合计券额洋7万元,以资推广而利流通。”①为推广钞券业务,交行与多家商业银行、钱庄及英美烟草公司订立领券合同,“敬启者,查岛库近因推广业务曾与各钱庄订立领用合同以利进展,迭经函陈并寄:尊处经陈核准在案现查同业领用其暗记券已达十二种,若以五元、十元券计算则逐月收进钱券分数须在二十四种以上”。②1931年,上海银行青岛分行与交行订立领券合同,领交行5元券巧万元,10元券35万元,共计50万元。1933年,东莱银行在青复业,遂与交行确立领券关系。实行法币后,交行使用同业领券发给利益金办法招徕业务,“领券合同期限在3年以下者,给予领券准备金利息6个月之利益金;3年以上不满六年者,给予1年之利益金;6年以上者,给予1年半之利益金。”③自青岛交行获得发行权以来,信誉极佳,发行量与日俱增。交行存款主要源于胶济铁路局、本埠各工贸商户及同业往来等,而以路局交存为大宗。自成立起,该行存款数额每届均有激增,仅在时局不靖时略有递减,然而该行素以信誉优越著称,存款人印象深刻,故该业务颇为乐观。为增加存款,青岛交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业务,曾以支付暗息的方式揽做胶济铁路局和工矿企业的巨额存款,“查岛行甲存项下存户鲁大矿业公司之存款利率,系月息3厘4毫,内有l厘系赠与经手人之暗息。又公安局之晋一记户存率月息3厘1毫,亦有1厘系属暗息。”④1926年,交行于各分支行所在地设立储蓄、信托两部,“本行呈奉国府财政部核准另拨资本五十万元特设专部办理储蓄业务,辅助民众投资,发展社会经济,现本埠冠县路储蓄支部及东镇威海路储蓄支部亦己先后开办,所有各项定期活期储蓄存款利率力谋优厚,手续务求简捷,会计独立,保障稳固”。⑤此外,交行还鼓励优待行员存款,定期利率略为放宽。1934年,青岛交行储蓄存款总额达200余万元,比较上期约增加42%,平均每月增加约在9.5万元左右,共计存款户数为3273户,比上期增加三分之一强。

到1935年7月,交通银行由支行改组为分行,简称岛行。管辖山东省行处,除在沿海烟台、威海、龙口等地设有行处外,并在胶济铁路沿线的潍县、张店、博山、济南和津浦铁路沿线的泰安、枣庄以及临清等地设办事机构,成为山东交行的资金调拨中心。

交行向视放款为最谨慎,“银行放款,其最要之点,首视用户之殷实与否”。①而交行业务方针素遵总处稳健范围,未敢逾越。遇有时局有岌岌可危之象,力持紧缩,为稳慎计,以策安全,虽有厚利不敢贪放。其放款多为抵押方式,信用放款则较少揽做。开业伊始,交行开辟多种放款渠道,顺应当地习惯放款不用担保,不定契约。同时试办仓库进行抵押借款,最高限度为10万元,月息1分2厘,由交行指定面粉、棉纱、生果、生米、砂糖、麻袋六种为抵押品种类。此外,该行还承担了胶济铁路局的主要借款,1928年,胶济路局向青岛各银行借款23万元,其中青岛交行承借12万元,借贷数目最多。该行在临时办事处还揽做棉花押款,“一面岛行故可沾利益收入之益,而该处亦可籍以联络棉农,增加声誉,树立相当之基础,即于推展发行,亦得收实际之功效”。②对本市工商业发展,尤其是棉纺织业,交行也给予了大量援助,1937年,对华新纺织公司适时进行降低利率,增加透额,“青行以该公司为本市唯一之华商纱厂,资信极佳,与青行往来有年,情形良好,且目下放款利息均己普遍减低,所商增加透支额20万元及酌减利率各节,均经予以照办。”③对促进青市棉纺织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交通银行除在本市积极开展业务外,还与外埠同业联系密切,如上海银行、国华银行在青岛未设机构之前,均委托交通银行收解款项。1929年,上海商业银行委托交行负责徐州国民银行透支事项。1934年,国华银行请交行代办广州收解事项。截止1936年底,青岛交通银行存款达到375万元,放款为261万元,在青岛各银行中,仅次于中国银行,成为交行在山东的货币发行和资金调拨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在青岛金融业中的重要地位。

日本交还青岛后,尽管华资银行在青岛己有一定的规模,“但正金银行仍稳占金融重心,……我国银行自难与之争衡,惟自十八年中央银行在青设立后,情形渐渐好转。”④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并于该年创办中央银行,资本总额为银本位币一万万元。该行是为了掠夺财富和集中货币资本而设立的,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银行。1929年9月24日,中央银行在青岛成立了办事处,归济南分行管辖。

开设之初,中央银行业务范围狭小,实力远不及中、交两行。“如1933年末,青岛中、交两行货币发行额为850万元和800万元,‘而同期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额只有40万元。”①作为政府的资本指挥中心及国家经济垄断工具,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权威性。1933年4月,国民政府“废两改元”令,废止银两流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负责兑换中央造币厂统一铸造的银币,这一措施为实施统一发行奠定了基础。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由国民政府授予以下特权:发行本位币及辅币之兑换券;经理政府所铸本位币、辅币及人民请求代铸本位币之发行;经理国库;承募内外债并经理还本付息事宜。”②1935年,上海发生白银风潮,加速了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步伐。11月,政府公布了《法币政策实施办法》,规定以中国、中央、交通三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定货币,其他银行不得发行,此举不仅利于集中发行、货币统一,也加强了中央银行与中国、交通两行的抗衡力量。同时,政府又发行金融公债2000万元增资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措施,中央银行业务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中央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经收存款;收管各银行法定准备金;办理票据交换及各银行间之划拨结算;国民政府发行或保证之国库证券及公债息票之重贴现;国内银行承兑票国内商业汇票及期票之重贴现;买卖国外支付之汇票及政府委托之信托业务等。1931年,青岛市政府规定“凡属国家收入及庚款等项不论何种性质盖需存储于中央银行……,嗣后各部会及所属各机关来往款项汇兑一律交由中央银行办理。”③由此加强了中央银行在青岛金融业中的领导地位。1932年青岛中央银行办事处改为支行,1935年由支行升为分行,发行钞票有一元、五元、十元三种。1937年,与中国交通两行奉总行命令,在青岛筹设三行联合办事处。青岛中央银行除享有国家银行所拥有的一般权限外,还根据总行要求调查青岛人口及金融商业情形,以便能更好的掌控青岛经济形势。中央银行逐渐加强了对青岛金融界、银行界的控制,取代中国银行领导了青岛金融。

地方银行国家银行势力在青岛逐渐稳固的同时,地方上也投入到开办银行的行列。为了巩固自己的区域统治,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各系军阀都把开设地方银行作为聚敛钱财的重要手段。尽管青岛远离政治中心,但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港口贸易、畅通的铁路交通刺激了军阀政府在青岛创办银行的野心。

1924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亲信高恩洪任胶澳商埠督办时为便于筹措晌需,着手创办了青岛第一家地方银行一青岛地方银行。该行资本为75万元,官二商一,合资经营。

地方银行开设后,一般将发行视为最重要的业务。青岛地方银行成立后,因资本较少,信用薄弱,“商号存款为数不多,为使业务开展,该行呈准北洋军阀政府,准其于当年9月8日起发行一元、五元、十元钞票(最高额度为200万元)流通市面。……准其以胶海关二成协助款为偿还基金,发行青岛市政公债100万元”①,后又被准发行银元兑换券300万元。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兵败,高恩洪随即下台,商民异常惊恐,遂引起银行挤兑之风。“该行发钞不过数十万,但平时准备甚薄,信用未孚,自此益觉难支。当由督办公署派员向中交两行借款维持,两行以力有不逮,婉词却拒。”②1924年n月,地方银行停办,委八家同行处理。

1925年7月张宗昌下令将青岛地方银行交由山东省银行接收,改组为山东省银行青岛分行,继续营业。并发行印有青岛地名的10元、5元、1元钞票三种。1926年山东省银行发行军用票800万元,青岛发行30万,这些军用票毫无发行准备,且强制一律照现洋收受,凡有破坏其信用或拒不使用军用票者,一律严惩,本市商人牛福亭曾拒收军用票被判60元的处罚金。商埠局还令各银行垫现兑换,胶东护军使公署指令拒受军用票者商会应负连带责任,一些军人更是强迫商店接受军用票,否则便以武力相加,给商民造成极大困扰。军用票流通不久,各征收机关即通令各商号缴纳税费只准搭收军用票三成,致使军用票币值逐渐跌落。张宗昌军事失利后,军用票由七折、五折而降至三折。1929年张宗昌逃离山东,军用票及山东省银行钞票一文不值,山东省银行青岛分行随之停业。

青岛农工银行也是重要的地方官办银行,与青岛地方银行不同,农工银行是由青岛市政府1933年联合市商会和银行公会以“调剂乡村农工金融”为宗旨共同创办的。“暂定为股本十万元,市政府认三万元,银行公会认五万元,其余由绅商分认。”③在沧口、李村、九水、阴岛、薛家岛等重要村镇设立办事处。其后,又陆续在夏庄、嵘东、浮山所及水灵山岛四处增设了办事处。该行开业后,业务迅速发展,1935年农工银行增加15万元组成有限公司形式,资本同样由三方分认。到1936年6月,即该行开业一年整,该行往来存款透支及定期抵押放款两项余额已达44万元。

农工银行主要办理乡民借款,支持农渔业生产。凡乡民因缺乏资金,以致影响生产者均可用田产或农产品作抵押,向该行的办事处申请借款。“据农工银行1935年6月30日决算资料反映,该行的乡区抵押放款余额已达145,521元,占该行全部放款的36.5%,对支持和促进当地农、工、渔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④除了办理乡村贷款业务,为活跃农村金融,农工银行呈请市政府于1933年发行了10枚、30枚、50枚及100枚等四种铜元券。同时又根据市面情形对铜元券的价格适时进行调整,“以票面额500枚兑换大洋1元,50枚兑换大洋一角,所有10枚、30枚、50枚、100枚各券,折成大洋2分、6分、1角、2角使用”。①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农工银行的另一重要业务是代募市公债及经理还本付息事项,1935年该行呈准市政府同意发行市政公债150万元,用于建筑船坞、图书馆、扩充自来水道以及推广乡村社会教育,1936年,该行再次发行青岛市建设公债600万元,从而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民国二十二年,农工银行成立之时,该行审议通过了青岛市农工银行章程,章程对银行业务、股份、股东例会及股东职责制度作了详细规定。兹简列于下:

第一条本银行为官商合办特种银行,以辅助本市农工经济为主旨,定名为青岛市农工银行。

第二条本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所负之责任以所出之股本为限。……

第六条本银行业务如下一、农工抵钾放款。二、农工各种存款。

第八条本银行受青岛市政府之委托经股东总会之同意代办左列事项。一、市金库一部。

二、代募市公债及经理还本付息事项。

三、其他特种委托事项。

第九条本银行股东总额暂定为国币十万元分为一千股,每股一百元,一次缴足。

第十条本银行股本暂定官股三成计三万元,商股七成计七万元。

第十一条本银行股票盖用记名式分一股票十股票两种,由全体董事签名盖章除中华民国人民外无买卖转让之权利。...……

第十七条本银行股东总会分为定期、临时两种,定期会每年二月召集一次,临时会除董事或监察人认为必须召集外,如有本银行股额总数及户数各五分之一以上之股东提出理由亦得召集。但定期会须在一个月临时会在一星期以前通告之。

第十八条本银行股东总会以董事长为主席,如董事长缺席时则于董事中公推一人之。

第十九条本银行股东总会须有商股二分之一以上出席方得开会,其决议以出席各股东议决权过半数行之可否,同数时则取决于主席。

第二十条本银行股权之计算每一股为一议决权,一百股以上每十股为一议决权。

第二十一条股东不能到会时得出具委托书委托其他股东代表出席。

第二十二条股东总会议决时由该会主席签名盖章。②

除青岛地方银行与农工银行外,青岛还有多家地方官办银行,如河南省青岛分行,由吴佩孚1924年进军山东时设立,专办存款、放款、汇兑及银行一切业务,自吴佩孚后,该行也难以维持随之停业。另有山东省民生银行,为韩复渠任山东省主席时所办,1933年青岛分行成立,除经营存、放、汇业务外,并在全省发行1角、2角、5角辅币券250万元,全面抗战开始后,该行停业。

商业银行1922年后,青岛兴起创办商业银行的热潮。这些银行受政府干预较少,发展比较自由。最早的商办银行是1918年由掖县人刘子山出资20万元创办的东莱银行,在本地较为有名。此后,“南三行”(浙江实业、上海商业、浙江兴业)“北四行”(金城、大陆、盐业、中南)等私营银行也在青岛设立。到1934年,青岛的商业银行已有10多家,为当地工商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东莱银行为山东当地人在青岛开设的银行,资本雄厚,业务广泛,在青岛影响较深。除办理商业银行业务外,还从事兑换外国货币及有价证券的买卖。开业不过一年,存款即达250万元以上,加上银两及金票存款约合300万元,放出款项与存款大抵相同,因此,一年之间所获纯利达13.2万元。1923年为扩大经营,将资本增加到300万元,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将总行先后移至天津和上海,青岛改为分行,成为我国北方小有名气的商业银行,“曾经被列为中国最大的23家私营银行之一”。①营业种类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各种汇兑、买卖金银、收付、抵押贷款、保证贷款、贴理兑款。”②由于当时军阀混战,时局不稳,东莱银行曾被军阀勒索150余万元的军政借款,因不堪承受,该行被迫于1928年宣告停业。北伐胜利后,政局逐渐趋于良好,东莱银行随于1933年1月在青复业,各项业务逐渐展开。1934年至1936年间,青岛该行的存款余额经常保持在100万元以上,这一时期称为该行在青岛复业后的“兴盛时期”。

中鲁银行是青岛当地人创办的一家商业银行,由原先的中鲁银号改组而来,股东以当地牛商居多。1926年10月开业,虽名义上是银号,业务和机构状况则和银行差不多。1928年,“该银号为倡导储蓄,便利公众起见,除经营各种存放汇兑外,特辟储蓄部兼办储蓄,分活期、定期两种,又分整存整付、零存整付、整存零付、支息定期四种,利率优厚,手续便捷。”③1931年,中鲁银号正式改称中鲁银行,经营存、放、汇等各项银行业务,仍沿袭银号作法,颇能迎合一些旧式商人的需要,因此,该行业务较为活跃。“1933年和1934年,该行各项存款分别为158万元和185万元;各项放款分别为207万元和235万元,在同业当中,居于中上游地位。”④

中鲁银行自创办以来,基础不稳,头寸不足,且不动产抵押借款金融比较大,资金呆滞过于严重。1935年,受白银风潮影响,该行业务陷入困顿,发生挤提风潮,形势危急。顾及中鲁在青历史悠久,储蓄存款者达数千户,并且多为弱小孤贫,青岛市政府及银行公会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对中鲁银行进行援助。“且该行现即提不动产为保障物品实数八折借与30万元,由全市各同业分别担任”,①由于中鲁资金过于匾乏,此次贷款近于杯水车薪,只有再度向各行请求救援。实无别种抵押品可提,便将上次提交各行房地产37.5万元之余额及另在中行抵押之房地产余额,合共值洋17.5万元,再向各行商借10万元。6月,.经中鲁再次商议,“现商得牛商同意,将欠中鲁款之牛商十余家之营业执照,交由中鲁银行出面,向各银行押借8万”,②中、中、交三行承担主要数目,但该行以内部空虚,无法维持而最终搁浅。

中国实业银行被称作“小四行”之一,总行设立于天津,与中国、交通、中央三行同时享有发行钞票的权利。1930年在青岛成立分行,除经营存、放、汇业务外,还兼办储蓄、信托、仓库及外汇业务,其所发行青岛地名钞票至1934年已达340万元。并与多家银行、钱庄、银号及青市商户订立领钞合同,“民国19年冬曾与本市福顺德、聚丰、利丰、裕昌、益通五银号,协源盛、义聚合两钱庄订立推销本钞合同。”③1935年,中实、中国、交通三行(甲)与同益和(乙)订立领券合同,其中乙方领用甲方兑换券,“中国银行兑换券占领用券全数百分之四一;……中实银行兑换券占领用券全数百分之十八。”④

中实银行在青岛设立之时,青岛已有数家华资银行,营业较好者有中国、大陆、山左三银行,每年盈余不下10余万元,加之受国际经济不景气之影响,该行业务经营更为棘手,无较大拓展余地,仅稗维实力,“故于同业竞争剧烈之中,对于放款,尤极端采慎重主义,业务进行至感不易矣。”⑤

1931年受中国边业银行倒闭误传影响,中国实业银行发生挤兑风潮,由于规模较小,该行准备充足,此次风潮安然平息。1934年,受中国兴业银行倒闭误传,中国实业银行发生第二次挤兑之风,此次风潮较前次规模有所扩大,兑现颇感吃力,“因一面派郑主任携函飞沪,一面由本市银行团开临时会议,宣布均电,因释群疑,并经决议由中国银行暂代本行同业收付,各同业仍照常收受本钞等情,复至胶济铁路局请伤各站照收本钞,经各方面协助,兑现者始见松弛”,⑥幸而风潮未有扩大。

由于市面不振,经济衰退,明华银行倒闭在先,中鲁银行随之搁浅,青市居民人心惶惶,受其影响中实挤兑之风己略见明显。1935年5月,该行发生第三次挤兑,然银行同业为求自保均持观望态度,市政府鉴于多方考虑,再三恳请中央、中国、交通三行给予援助,中行至此毫无表示,“岛行因时机迫切,虽急电请示,亦有未逮,即得相当保证,经深切考虑后,始决定全力援助,对钞券及同业支票尽量代收,藉以安定人心,抑制狂潮。”①在交行力援之下,加以该行实力不虚,应付得力,此次风潮渐趋平息,但该行所享发钞权利亦转于交行之手。中国实业银行尽管发生三次挤兑风潮,但凭借自身实力及同业援助,最终渡过难关,保存了实力。

这期间,其他一些重要的商业银行,如山左、大陆、金城、上海等商业银行先后在青岛设立支行或办事处。这些银行基础力量雄厚,信用卓著,经营方式灵活,在当地声誉极高。山左银行为青岛当地人士所组织,成立于1923年,资本40万元,股东多为青岛富商,颇得地方绅士之信任,定期存款经常保持在百万元左右,该行业务一贯稳健,深受各界信任。金城银行青岛分行于1931年成立,该行资本甚厚,积极支持民族工业,对青市的制盐、面粉、纺织等民族工业给予大力支持。1935年与青岛市政府合组小本农工商借贷处,推广小本贷款,受到城乡小农及工商业者的欢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为国内最大商业银行之一,在各地颇具影响力。该行在青岛以稳健著称,以服务社会为标志,积极开展业务,该行创办了“一元开户”的小额储蓄方式,不论存额大小,一律热诚接待,“这种储蓄存款,吸收的是城市中下阶层的劳动收入积累或闲置款,积少成多,其流动性不大,为该行提供了不少资金来源。”②很快受到城市中下层人民的响应。

另有一些商业银行从事买卖公债,进行投机经营,但终因资本较少经不起亏损或倒闭或歇业。如青岛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开设于1922年10月,在业务经营上以高出同业一二厘的存款利率和以赠送纪念品等方式为招揽,吸引了大量存户,1930年各项存款即达300万元以上。明华银行除经营基本的存放款业务外,大部分资金用于投资或投机,“该行利用这些存款在青岛大做房地产投机买卖,并与美商滋美洋行投资48万元兴建了东海饭店。”③导致存款准备不足,发生挤兑,倒闭命运不能避免。

3、华资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我国银行业兴起之初即与政府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与工商进步却鲜有关联,

银行借政府发行公债扩展业务,政府则依赖银行大量借贷维持财政支出,地方政府

与银行业发展息息相关,青岛华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合逐渐形成

了特殊紧密的关系。

首先,一些地方银行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发展起来的。为解决地方经费支出,各地政府均将开办地方银行作为筹措资金的重要来源。青岛市政府,曾先后主持在青岛成立多家地方性官办银行,并被赋予发行货币、进行筹款等特权,沦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工具。1924年高恩洪任胶澳督办时成立青岛地方银行,其性质为官商合办,政府承担其中51%的开办资本。1933年,为提倡农业,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倡议创办了农工银行,市政府承担其中三分之一的资本。地方银行成立后一般代政府发行公债,青岛地方银行因信用薄弱,曾商请北洋政府以胶海关二成协助款为偿还基金发行市政公债100万元。而青岛农工银行业务之一即市金库、代募市政公债及经理还本付息,民国二十四、二十五年先后代政府发行公债750万元,促进青岛社会事业发展。

其次,华资银行与地方政府形成一定的借贷关系。地方官办或官商合办银行的业务主要同地方政府的财政结合在一起。北洋政府时期银行资本主要是用于军用借款。1923年,胶澳商埠局以备军需为名向青岛各银行凑款100万元,由商埠局召集各银行会议结果共借40万元,十二月份再次商借1.5万元,1927年第三次借款2.5万元。同年,山东保安司令张宗昌以军用急需为名向全省银行钱庄借款三百万元,其中青岛派摊70万元。1934年,青岛市财政局以市库支细,费用又极其殷繁为名,以营业税为抵押向青岛银行同业公会借款二十四万元。“一、此项借款总额青岛通洋二十四万元于本年四五六三个月分期平均支付,每月八万元,乙方各银行分担承借数目如:青岛中国银行36000元,青岛交通银行36000元,青岛明华银行21000元,青岛山左银行21000元,······……青岛大陆银行21000元,青岛金城银行21000元。二、此项借款利率按每月一分零五毫计算”。①1935年,财政局再次商以中央月拨5万元协款向银行抵借30万元,“各行承借成分: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各6万元;中国实业、大陆、金城三行各2万元;上海、国华、东莱、浙江兴业四行各1.5万元。……”②华资银行的频繁借贷成为解决政府财政困难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银行动辄为政府进行垫款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业的自由发展。

再次,地方政府对青岛华资银行进行监督与管理。金融与一方经济社会各业发展有制约关系,而政府作为地方的行政主导亦对本地金融有辅助控制引导之责任,从而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银行业也比较注重同政府发展关系,“就我(交通)行所处地位与事业言,只能脱政治之冲,不能脱政府关系。盖如我行历史上所经理之交通四政收入,并公债、盐款、关税等,无一而非政府之款,即无一不与政府有关。”①地方政府在银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有关银行经济政策的参与制定。1935年,青岛因现洋外流,影响金融,市政府为阻制现洋出境制订了青岛市银行号兑换现洋暂行办法,“规定各银行对于人民持钞票兑换时应以单元票兑给以便行使。……如有正当用途须兑取大宗现洋者,应声明用途经商会查明属实,陈准市政府通知银行照兑。”②有助于维持青岛的正常金融秩序。1936年,青市经济低落,为救济工商,市政府又号召各银行减低存放款利率“以副社会之期望”。第二,遇有金融风潮时的救援。青市银行旦有发生挤兑,青岛市政府即从全局出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给以援助,以尽维护之责。如中鲁发生第一次挤兑风潮时,“市府与商会亦曾迭次敦促各银行相机维护,”。③第一次救援不济,二次救援时,“旋于五时由市府胡秘书长及储社会局长在青岛俱安部召集商会常委与各银行经副理开会,……函盼各行对中鲁继续维持等语。”④第三,联结银行与本地工商共同进步,为本地经济建设谋发展。1937年,市长沈鸿烈为青市一丝棉染织工厂引介交行为贷款银行,“贵行一度派员调查,其资历信用必己了然,事关本市金融业与工业之协力提携。”⑤民国二十三年,市政府向银行公会提议,“本月十四日省市两政府召集银行代表矿业代表,会议矿业合作公司五十万借款办法,由两政府提出借款办法大纲五条。”⑥民国二十四年,“应沈市长之召商议救济市面问题,沈市长意见拟请中、中、交三总行拨款一百万元来青合办救济,并拟将青市地产变成活动筹码。”⑦市府采取多种措施促成银行与工商之间的合作,推进了青岛经济各业的共同发展。

最后,青岛市政府与华资银行共同合作。1935年市政府为救济本市小本工商业者与金城银行合作成立了小本贷款处。“借款处资金总数为巧万元,计银行负担12万元,市府认拨3万元,如不足时,由市府与银行协商仍照上列比率增加资金,其银行担任之资金,……市府负偿还本息之责。”⑧自借贷处成立之日起,业务甚为活跃,贫民百姓均前往该处贷款,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剂贫民生计,改善生活。

银行业在与政府密切联系的同时,亦潜存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携,另一方面,政府的频频借贷和大量勒索且毫无准备滥发纸币及军用票,不仅不利于银行业自由发展,而且给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如北洋政府时期,许多银行不堪胶澳商埠局借款所累而纷纷歇业或迁至别处经营,东莱银行即为其中之一,直至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情形始见好转。

4、华资银行业之间的关系

首先,组织同业公会。随着华资银行在青岛数量不断增长,势力渐趋强大,为共同抵制日本金融势利的侵淫,维护本市华资银行利益,1931年青岛银行同业公会成立。公会最先由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鲁银行、明华、山左及上海商业银行等八家组成,此后部分商业银行东莱、浙江兴业、国华、金城、盐业等银行紧随其后加入成为会员。

同业公会成立之后,付诸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华资银行利益的举措。“于1932年2月1日通知各银行合力自卫,保存现金,实行互存,不使现金流入外国银行。同年3月22日,为稳定金融,决定暂停收受会员银行以外的支票。1933年10月26日中国实业银行发生挤兑,银行公会当即共商维持办法。”①1935年,青岛经济萧条,市面凋敝,放款危险,为求稳妥,中国、交通、大陆金城等八行联合议定放款办法。“八行对于抵押放款之折扣利率保险栈租均照另表,完全一律不得稍有参差,八行对于信用透支限度利率均照另表一致办理;有押款家之信用放款无论透支或定限度利率亦不得参差。……”②从而维护了青岛华资银行业的整体利益。

银行公会定期召开例会,设置每月值班银行,主要职责是对银行业重要决议进行商议,制定每月的存款利率,决定社会慈善救济,投票表决其他银行加入银行公会,同时解决银行成员之间的问题纠纷。现将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银行公例会一记录兹列于下:

一、关于合同一切附件由交通、东莱两银行核拟开单送值月银行提出会议。

二、押款利率,甲、棉花、棉纱乙、生米生油及集粮丙、其他,货物月息九厘五毫。

三、信用透支利率,利率以月息一分二厘为最小限度,最高照市面。

四、定期放款利率,甲、六个月月息九厘至一分,乙、三个月月息一分零五毫至一分一厘。

五、信用放款额度,仍照另表

六、押汇(一)照申电汇下一元;(二)利息月息九厘;(三)手续费每千元收五角。押汇货物应按货价实值七折做押。

七、八行对外埠调拨款项有必要时先尽八行,由电话洽商办理。③

青岛银行同业公会建立旨在加强内部团结,共抵金融风险,以图共同发展,对促进整个青岛华资银行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所有华资银行以中、交两行为核心。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历来为我国重要国家银行,他们成立较早,资本雄厚,存款最多,几乎所有华资银行业务都围绕中交两行来进行。在青岛,华资银行业亦以两行马首是瞻,各种业务无不仰其鼻息而发展,长期以来二者相互合作逐渐形成核心与的紧密关系。

一方面,华资商业银行向中交两行领用兑换券。为拓展业务,许多商业银行都领用中交两行的钞券,特别是中国银行的钞券。例如:“民国二十二年,青岛农工银行与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分别领用中国银行兑换券20万元和120万元,”①民国二十五年,中鲁银行与金城银行分别向中行领用4万元和90万元兑换券。领用钞票时双方订立领用合同约定责任和义务。1931年青岛交通银行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订立领券合同如下:

“立合同,交通银行(简称甲方),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乙方)兹因乙方青岛分行领用甲方兑换券特将双方议定条件开列于左。1、乙方领用甲方青岛地名券兑换券计五元券十五万元,十元券三十五万元,共计五十万元,如有不敷用时,征求甲方同意随时增加,自本合同签字后由乙方陆续向甲方领用,但每次最少以用一万元为度。2、乙方所领之券应由甲方加印暗记以示区别{6}字为暗记。3、乙方领券时应照所领之数交十足当地通用现银元存入甲方做准备金。4、前项准备金由甲方按年三厘给予利息,每六个月结算一次。5、甲乙双方对于所发之青岛地名券有代兑之义务,代兑之券得向双方换取通用现银元或互换所发之青岛地名券,否则作为欠款按市起息。6、本合同自签字日起以五年为期。7、在期限内,如甲方认为有停止本合同效力之必要时得随时通知乙方暂时解约。8、在解约期内,乙方所发之领用券由甲方负责兑现。9、在期限内,无论何时乙方不得请示减少原定领券额,取回所交之准备金,并不得向他行缔结领券合同。”②

在存款业务不发达的情况下,许多银行都借领用中交两行钞票来开拓银行业务,

领用钞票成为促成核心与关系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遇有风潮,中交两行对商业银行及时进行救援。商业银行成立之初一般资本较小,业务分散,规模实力远不及国家银行。遇有风潮,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承受,需要借助国家银行的力量渡过难关。1934年中鲁银行发生挤兑向同业求助,各业“公推中行为贷款团代表,经营押品及转账手续。”③“岛行放款数巨,关系尤切,故特提合力救济之旨”,④同业公会第一次向中鲁借款30万元,其中中央银行4万,中国银行4.2万,交通银行4,2万,其他由各银行分担。第二次再借款10万元,中国银行1.65万元,交通银行1.65万元,中交两行承担了主要的借贷力量。1934年,中国实业银行发生挤兑,为安定人心,决议由中国银行暂代中实同业收付,情形得以好转。第三次风潮发生时,同业为求自保均呈观望态度,唯交行力排众议随先电沪代做倒汇巧万元来青应急,最终平息。华资银行每遇金融风潮,损失尤重,须得两行大力援助,方可渡过难关。

5、华资银行业的发展特点

综观青岛回归后青岛金融业的发展,尤其是银行业方面,无疑是青岛现代化进程中最醒目的成就之一,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历经风雨,曲折发展。青岛收回后,尽管华资银行在青设立分支机构者日多,但大都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小型且分散。外受日本正金银行的金融侵蚀,内有各派军阀混战频仍,一些资本薄弱、经验不足的银行不堪重负无力支撑,形成“黄金时代”华资银行业的一条发展规律:不断开设、不断倒闭。民国前期,青岛华资银行约计八九家,而到1928年因故停业清理者即有四家。存放款方面,据山东兴信所1927年调查,青岛华资各银行存放款总额不及正金银行一家,在整个青岛存放款总额中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无法与正金相争衡。

第二,同舟共济,唇齿相依。青岛华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中、交两行为核心的团结紧密关系,他们共生共存,共谋发展。“青岛中国银行独占其职能,垄断金融市场”①,一般商业银行仰其鼻息将其视为靠山,遇危难之秋,少不得从其获取强有力的后劲支援。如若中、交遇有金融风潮,华资银行也必众心合力齐保核心。华资银行业相互依靠,彼此扶持,力拓困境,共渡难关。正是如此,才一使青岛华资银行业在如履薄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第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青岛华资银行业一般都笃行稳健、可靠的经营风格。大部分银行将业务重点放之于存、放、汇、储蓄、票据等基本业务上,仅少数者因实力无法比拟他行而险涉投机钻营或公债投资。同时,银行政策的紧缩抑或宽松常根据经济变化审时而度定,从而利于银行资金高效运作及卓著信用之维护。

(二)青岛新式金融机构保险业的产生

保险是伴随现代金融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新式金融机构。是实施经济补偿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为应付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而采用的一种社会扶质的经济补偿方法,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近代中国的保险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商品输入而进入中国的,肇始于外商之手。最早在中国兴起的保险业,当推嘉庆十年英商在广州开办的广州保险公司,该公司主要承保与英国商人贸易有关的货物运输保险。1865年,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机构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成立,此后亦有多家民族保险公司成立,如,1875年由轮船招商局创办的保险招商局以及1876年、1878年分别成立的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标志着我国民族保险业的诞生。

外商依仗在中国享有的诸多不平等特权,几乎垄断了全部的保险业务,而我国保险业因资本较弱、管理经验缺乏及本国国民保险意识淡薄等因素,经营惨淡,受外商保险公司的严重掣肘。直至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我国民族保险业才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保险公司不仅在数量、规模上有所递增,而且逐渐从上海、广州等沿海大埠逐渐向其他口岸和内地商埠扩展,青岛地区保险业亦在此时获得一定程度发展。

1、保险业的发展历史

青岛保险业的发端是伴随着德帝国主义的入侵开始的。1897年,德国侵占胶澳后,对山东及青岛展开了大肆掠夺,所有贸易、交通运输完全掌控在列强手中。与此同时,德国的德华洋行、禅臣洋行、礼和洋行等纷纷来青开发保险和保险业务,但其保险范围只限于青岛与德国通邮通航地区的船货保险,保险额最多为5000元。“1907年(光绪33年),青岛华商源泰源号以保险业皆为洋商垄断,利源外溢不少,乃集资一百万元创设华泰保险有限公司,当经商务局批准试办。”②由于当时社会各界对保险投入不太重视,人们的保险认识又极其浅薄,青岛保险业并未获得很大发展,直至1912年,陆续才有永宁、华安、先施、上海等保险公司来青设立机构。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历程。日本对青岛的掠夺比之德国更加疯狂肆虐,有过之无不及,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日商保险公司在青岛接踵而立。其中最大的保险公司为三井、三菱等,业务对象以日商为主。除日本在青设有保险公司外,英、美等国家也在青岛设立了保险分公司或处。“据最近调查所得资料,青岛华商十家,洋商五家,日商保险公司拒绝调查。”③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标志着外来势力统治青岛时代的最终结束,青岛政治、经济社会各业获得长远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进步明显。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繁荣,势必导致社会财富总量增加,这意味着各工厂企业能用于应付风险损失补偿的后备基金数量相应增多,保险事业因而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华资银行的发展有了更大的进步,进一步确立了在青岛的金融主导地位。“银行业所经营的贷款业务,贷款户的贷物或不动产抵押都必须保险以资保证;金融家亦认为保险为有利可图的企业,故纷纷起而经营,保险遂成为金融资本的副业”。①为了在青岛增强竞争力,最大程度的赚取利润,青岛的华资银行业竞相投资于近代保险事业。“青岛的太平、安平、丰盛、天一保险集团即由金城、大陆、交通、国华、东莱、中南等六家银行共同投资;宝丰公司为上海银行所有;永宁保险公司为中国实业银行所设。”②银行经营保险事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银行或直接投资保险业;二是银行保险业务,形成所谓的“银险一体化”。保险业这一时期的发展,“金融方面的助力实在不小,全国各大银行凭着深厚的金融势力,直接、间接扶植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保险业出来,集成一条坚固的阵线,以与洋商公司相领顽,社会视听为之一新。”。③

北洋政府统治青岛时期,港口开放,英、法、德、美等国保险公司相继在青岛开办了保险机构或处,共约十几家。这一时期,外资保险机构虽有多国参加,但仍以日资居多,占主要地位。英商太古、仁德、怡合、和记等洋行都有保险业务,无论外商还是华商用它们的船装货,都必须由他们承揽。“外资保险公司可以向华商揽做保险业务,而华资保险公司却不得向外商揽做保险业务,外资保险公司垄断了青岛的保险业务。”④为挽回利权,保护华商保险公司的权益,“青岛市政府亦奉行政院第八二七号训令,为保护华商保险事业起见理合各文呈请鉴准通令各机关所有关于水火保险之国有财产及国营事业应请一律向各处华商公司保险,以资提倡而挽利权,实为公益等情。”⑤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青岛华商保险公司的利益与发展。

我国民族保险业经过几十年的开办历程,加之人们从中获得的利益分享,使国民保险意识渐趋浓重,原有保险乃“滑头”之业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较之以往“中国习俗谈及死亡之事为不祥,而恶言保寿有以致之也”有了很大不同。人们之于保险,从排斥到接受,进而经营者日多,保险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经济生活。

1927年,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此项运动在青岛也轰轰烈烈的铺展进行,并成立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青岛分会。这段时期,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条例。1929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我国保险史上第一部专门法律—《中华民国保险法》界定了各种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及保险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1931年,内务部致函各地“国有财产及国营事业一律归中国保险公司保险”,①使保险业发展有了一定的法律基础和政规支持。此时青岛相对平稳的政治环境也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保险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上增长,而且资本额也有增加,至1936年,青岛各类华资保险机构己达18家。

2、保险业的业务概况

根据保险业的一般分类,保险分物保险、人保险、无形利益保险三种。而在青岛,保险种类相对较少,保险公司的业务通常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但多数保险公司以财产的水、火险为主要业务,开办公司如,上海联保水火险有限公司、永宁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泰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均安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保物品无非货物、船只、仓库、土产、器物、家底等财产。汽车险及意外险则为数有限。

火险火险事业竞争剧烈,一般由公司职员到处招揽,或由保户电话邀请商谈,保险公司考查保物数额,认为合格,即按定章实价收费,出立保单或临时保单,待收款后出立正式收据,始为有效。此类保险在青岛较为普遍,许多企业与保险公司皆有业务往来,青岛港务局大小港各仓库及胶济铁路局与保险公司订有长年保险合约,1930年,“案查本局所属大小港各库栈拟交贵局(中央信托局)承保火险一案经函准,贵局本年六月二十五日案查大小港各仓库保险费计一千零八十九元二角,奉市府内字五九九零号训令伤在本局市产保险费内开支。”①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与宝丰保险公司经双方同意招请宝丰承包铁路运输及仓库内货物火灾保险,订立条约如下;“一、凡在胶济铁路、大港、济南三站火险仓库内之货物均由路局代向公司投保火险。二、凡在胶济铁路起运之货物,如系发行提货单者或系发行普通货票而商人请求路局代为保险者,均由路局代向公司投保。”②

水险保户以提单或邮局包裹为凭据,随同水险请求书送保险公司,公司即按请求书出立保单收费,但收费标准不统一,且有回佣等项,也不公开。青岛为进出口贸易良港,水上保险自不在少数,投保水险者一般为船运公司,倘在海运中蒙受海事损失,即请公证人进行查验以确赔偿金额。青岛各保险公司对投保人因意外造成的损失给与赔偿,通常按比例进行计算,即按保险金额与财产实际价值的比例计算应赔数额。“敝处(宝丰保险公司)水险保户广生泰号去年十二月间保承水债险九万八千五百元,装重庆船往广东,后该船遇途中因受海水损失,至目的地曾请公证人及广东太古洋行职员查验,应出有损失估计公证书寄照,允许赔偿损失及公证人费共国币三百八十二元四角正。”③

人寿险愿保者由公司指定之医生检查体格,认为合格后,始允承保,无论保否,检验费概由公司承担。青岛从事人身保险的公司机构不多,主要有永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先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爱群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我国人寿保险并无先前经验可谈,大抵引用外国人寿保险之方法,“查人寿保险以保费及准备金等之计算为最复杂,非若普通计算,有简便之方式可循,其所根据者为人类之死亡率,该项死亡率表编制颇非易易,集合数十万或百万以上之人口,经过合格之验体手续,历长时期之比较研究始能编制成功,我国人口统计尚无精确之报告,寿险公司采用者均为西法,敝公司(太平保险公司)质保费价格,系依照美国死亡经验表计算。”①以太平寿险说明书算法举例,“本公司章程保费在三十岁时购买二十年太平洋寿险为年缴二九六.八五元,以后每年即按此数缴纳。”②

保价保费青岛各保险公司的业务通常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但多数保险公司以财产的水火险为主,其费率随各业差异而有所区别,保费率按千元计算,火险最低每千元六元,水险则按不同运输工具及到达港口远近而有高有低。“而像中国、太平、兴华等都有各自的地段图,在地段图之内,保额不能超过规定,至于保费、保费率基本上是统一的。”③一般而言,“甲项如住宅、公会学校医院公事房及各该房内之一切器物家底等、乙项店铺及所存之货物生财衣李等均按四五折”,④但如遇特别情形,也会有很大不伺,如金城银行所保永和号,“投保之房屋一系,家具寿器店一系,酒店均系危险铺面,不能按普通价目承保,应加为每千元十元即请。”⑤其他栈房及栈内外所存各种货物一般按四折进行计算。汽车险保价相对较高,其火险价格至少每千元净收十元。

3、保险人

青岛各保险公司总部多在上海或香港等地,正式职工很少。青岛保险业多为处,少数为分公司,各公司为招揽业务,在处均设置一名人。“主要是介绍保险业务,在保险合同订约双方之间斡旋,促使保险合同成立,并为此收取佣金。”①保险人代表投保人选择保险人,代办保险手续,他们为保险人介绍了业务,保险人则根据保险费的一定比例付给佣金,“实收保费有的为八折,有的为九折,还有的仅收对折。保险公司越小,放的折扣越大,反之越小。”②华孚保险公司杨健五,自1926年至青岛解放前夕,曾先后为华商的永宁、日商的海上、住友、法商的保泰安全等数家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所收保费50%上交保险公司,40%付给经纪人,自己仅留10%,即使是这样,他本人的收入也很可观。

民国二十一年,青岛同丰盛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宁商行就曾签订关于人之有关合同。对人及保险公司的责任与职权做了详细的规定。“今固公司意图推广营业人,愿为公司人代公司在青岛地方招集火灾保险生意,经双方协议订左列条款以资遵守。一、公司委任人为青岛地方之人,招徕各种可靠火灾生意,并得设立办事处于北京路三九号挂招牌。二、人自受公司委任后应遵守公司章程,尽心竭力为公司谋营业之发展。凡公司合理之指示或根据公会各项规章之需求,人应一体遵从不得有新异议。三、人非经公司书面承认不得接受其他公司类似委任。四、人若转委其分支机构他人为分时,应先征得公司之书面同意。……十七、人招徕之生意,公司按下列规定拨付人佣金,如有退保费时,人应将保费按比例摊还。甲、人招徕之生意应向保人或被保险人照章实收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对要保人或被保险人给予保险费之回扣或赠与物品。乙、人直接招徕之生意得按照收入保险费提除百分之二十作为人之手续费。……”①此合约对人的职责义务及权限作了详细的约定,以便于对青岛保险人组织有效进行约束与管理,从而避免保险市场上尔虞我诈,不择手段,竞揽业务的混乱局面。

保险人是为保险公司招揽业务的一支力量,被视为精通法律和保险实务的专门人才,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人,在保险业剧烈竞争的过程中,对发展保险事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组建保险同业公会

随着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同业为联络感情,及时讨论同业间偶尔发生的保价事宜,始有同业公会的设立。保险同业公会是“保险市场从业主体为了维护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通过制定共同遵守的章程成立的自律性组织。”②其主要职能是对保险产品的价格、保险从业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调解同业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改善经营环境,或以行业代言人身份就有关事宜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1935年,青岛受世界危机影响,经济渐趋衰落,市面不振,各业发展凋敝不堪,许多保险商行为招揽业务竞相压低价格,谋取渔利,使得青岛保险业深陷纷繁芜杂之境地,“敝处近来营业清淡,因受市面不景气之影响,亦因同业滥跌保价所致,幸目前各同业亦认为长此非法兜揽主顾,不舍自掘坟墓,由数大公司发起,组织保险同业公会,同时邀请洋商加入,冀中外一致,保费较易固定。”③在此之前曾召开非正式会议,出席者为肇泰、中国、先施、太古、四明、永宁、天一、联保、泰山、太平、丰盛、安平、永安、保宏、宁绍、保丰、华安、宝丰等18家保险公司,当场推举起草委员会七人。会名履经更改,暂定为青岛市保险协会。

保险同业公会主要目的,当然以提高保费为原则,同时同业间得以借此机会有相当联络。1936年7月18日,保险同业召集全体大会,讨论修改章程及选举事宜,对一些具体事项均一体通过。成立保险公会在共同制定保价、连接彼此业务方面意义非凡,组建保险同业公会反映了青岛保险业逐渐由分散走向联合,为青岛保险事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5、保险业的发展特点与不足

青岛保险业嗜矢于外商之手,历经德占、日占、北洋军阀及国民政府统治,渐趋成熟并占据青岛金融业的一隅之地,在近代青岛中外势力互相交割形势之下,保险业发展显也显露出诸多特点与不足。

首先,受外商保险公司排挤,殖民色彩较为浓重。保险作为舶来事业,在近代青岛亦是由外商一统天下之情形。青岛开埠之初,外商保险机构便乘虚而入迅速占领了青岛保险业的市场。由于我国国民保险意识淡薄近现代风气未开,外商凭借在青岛的一系列不对等特权几乎垄断了全部的保险业务,如德国、日本等国的保险公司其业务对象仅限于本国商人,外人无从插手。1922年以后,尽管我国的民族保险事业发展有了一席之地,但外商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经验及完善的管理机制仍控制着相当大的优势,外资保险公司可以向华商揽做保险业务,而华资保险公司却不得向外商开展业务。由于我国保险事业发展机制不成熟,前无经验借鉴,后无践履可循,保险大多承袭国外之法,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制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外商操纵青岛保险业的局面。

其次,华商保险机构资本薄弱,承保额小。青岛被中国政府收回后,虽然青岛设立保险机构者日多,但多数为分公司或处,总公司多分布在上海、香港等开放度较高的城市,不仅数量规模无法与外商及他埠同日而语,其资本数额更是令其遥不可及。据1934年保险业调查显示,青岛所开保险公司资本最大者为百万左右,最小者仅十几万元,如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天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当时保险业中实力佼佼者,然开办资本均不过五百万元,而外商保险公司资金动辄千万,其最小者也逾百万。就保险金额而言,1934年,青岛保险公司全年保额最大者属宝丰保险公司为10,560,000元,其余皆在二三百万之间,无法与外商特别是日商保险公司相媲美。

再次,政府对保险事业发展重视不够。比之政府对银行、钱庄、典当等与民生财政有切肤关系之金融机构的关注,政府对保险业的精力投入并非等量齐观。尽管国民政府时期,国家颁布了许多助益保险事业发展的规章条例及税费优惠制度,地方政府除对国家训令有上行下效之举外,却鲜有促进本地保险事业发展政令的出台。然而其他地区如福建,于1933年8月16日,省政府就颁布《修正福建小保险小储蓄营业章程》,同年又颁布《福建省政府建设厅规定本省各小保寿公司或百寿会投保章程准则》,1934年成立“福州小保险整理处”,多种举措对福州保险事业起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而在1934年,山东省政府韩复渠在其公布的失火险惩戒办法中竟无理规定凡保有火险者不慎失火,也要受到惩罚,各保户遂纷纷退保。保险教育、保单印花费和保费征所得税一度处置失当或坚持错误,从而影响保险业发展。

青岛保险业是伴随外商保险机构的侵入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式的金融机构,保险业的诞生初步改变了外商保险公司独霸青岛保险市场的局面,尽管其发展与另一新式金融机构银行业不可“花开并蒂”,但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收回了我国部分利权,促进了民族工商业发展,推动了青岛的城市化进程。

三、青岛传统金融业发展概况

(一)青岛钱业发展概况

钱庄是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数百年之久。“钱庄业之起,始于兑换,·····一方收集社会中余剩之资金,他方散放诸于资金缺乏者,藉以调剂资金之供给者与需要者为责职也。”①钱庄由兑换而保管,由保管拓展出存款、放款、汇兑等多种业务,与典当、票号共同组成我国传统金融业的三大经济势力。步入近代以来,现代金融机构渐入我国,钱庄的势力不仅没有削弱,很长一段时期,与华资银行、外商银行三足鼎立并驾齐驱,成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主导力量。

晚清,随着东南沿海洞开,进出口贸易日益繁盛,商业依此获得长远发展,钱庄便因商业资金融通的迫切需要发达起来,而混乱的货币制度更使钱业获得了有利发展契机。宁波、上海、天津等繁兴之处钱庄业发展迅猛,资历深厚,统据一方金融。作为开埠较晚的青岛,历史短暂,起步迟缓,一属于德,再隶于日,金融大权先后为其二者所掌控。钱庄业在我国虽是底蕴深厚,而在青岛兴起时间颇晚,堪称新鲜事物,尽管其发展未及他埠影响与规模,亦为青岛金融业之鲜明特色也。

青岛之钱庄业,滥筋于德占之末,发物于日据之时,兴盛于归附,衰退于危机之后,其发展演变与他埠虽有同工之处而亦有天壤之分。

1、钱庄业的萌起

青岛建制初期,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只有银两、银元、制钱、铜元等数种。1897年,德帝国主义染指了青岛,此后为推动其本国经济发展列强出笼了旨在控制青岛金融的货币政策,即令德华银行发行纸币与本埠货币一并使用。该行主要发行两种钞票:“一种是银元钞票,票面有一元、五元、十元、二十五元、五十元等,一种是银两钞票,票面有一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②宣统元年,又铸发了镍辅币。此后国外钞票及本国货币充斥青岛金融市场,使得青岛的货币体系尤为混杂,给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便影响,此时德国独揽青岛金融业大权,青岛仅有一些稀疏零落的兑换店艰难经营。

1905年4月,烟台两家钱庄在青岛开设了谦顺银号称作青岛钱庄业的肇端。“虽然是第一家银行,却只有一部分中国人与之来往,所以它的金融势力,不免极其微小。”①此号不过硕果之兑换庄而已,资历尚浅比之他埠钱业势微力薄略显不足。而作为山东官银号的青岛店,与德华银行一起办理胶海关关税业务,同时兼营普通银行的存、放、汇、票据贴现等业务,因此在青岛中国人的金融机构中享负盛名。

到1913年,青岛作为山东最大贸易中心的地位逐渐得到巩固,青岛的总贸易值已达到6000万两,在中国开放港口中居第六位,钱庄势力日趋活跃,“开始有复诚、瑞泰、协裕泰、洪顺利等大型钱庄开设,连同一些经营兑换的小型钱庄共有数十家之多。”②由于当时青岛贸易大权及金融优势仍操之于德华银行之手,加之我国钱庄资金薄弱根基不稳,难以抵御列强的金融侵淫,青岛早期钱庄业如昙花一现或停业倒闭、或破产接管,在日德战争中渐渐消亡殆尽。

1914年,日本帝国主义取代德国继续接管青岛,日本先后于1913年及1917年在青岛设立横滨正金银行和朝鲜银行分行,并强制发行日本金票和“老头票”,辅币方面有五钱和十钱的镍币、五十钱的银币,与其国内票币相同。“因日人提倡使用日金,凡向官厅及税费机关纳款,原定银价者,得以日金折合交纳,定有官价,其价格较市面上低百分之二、三,故商民多采购金票缴纳”,以图折扣。③各种货币兑换业务由此繁兴,不仅街头设摊零兑者增多,专职此业的大小钱庄也在市面林立,甚为活跃。颇具盛誉之钱庄唯协源盛、聚丰厚、福兴祥、利丰号、义聚诚也,均将买卖金票视为主要业务。

福兴祥,成立于民国7,年6月,资本为当时通用银元3万元,除从事买卖日本金票外,还兼营存款、放款、办理承兑等业务,在青历史悠久,信用卓著,颇有相当成就。协源盛,成立于1913年,其年代久远资格深厚比之一般银号实力略高一筹,三十年代著名钱庄义聚合成立伊始便受其照顾获益不菲。该号起初亦以买卖老头票赚取利润,后转向普通商业银行业务及土产交易,同时还经营协蛙祥绸缎店及益成五金行,其殷实资况可见一斑。裕昌银号,成立于民国十一年,该号存款为一般商业存款,办理汇兑业务方面优于其他银号,“业务处理多方融通,办理贴现放款多无契约,活存透支亦多溢透,……手续亦多从简”。④1921年日本在青岛成立取引所,该机构主要从事土产、钱钞、证券等物品交易,“拉拢各钱庄入内购期货,做投机买卖,现市、期市虽一度活跃,却使得银钱业在当时一度有畸形发展。”

2、钱庄业的盛衰

1922年,青岛被中国政府收回,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各业均呈前进势头发展。尽管华资银行在青岛次第成立,日本正金银行仍然稳占青岛金融重心,青岛钱庄发展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依旧以买卖日金为主要业务。

1923年,日本发生地震,金票暴涨,青岛钱业无从应对致使多家银号相继倒闭,青岛钱业损失严重。此后,钱庄不再专以买卖日金为主,开始揽做一般银行的存、放、汇、票据贴现业务,青岛钱庄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多家资本雄厚且经营有道的钱庄,其耳熟能详者当属义聚合,该号以善于经营著称,在当地声名显赫堪为钱业之首。

义聚合钱庄系由山东掖县人王德聚兄弟创设,该号有一套独特经营模式,“用人从严、注重交际、注重信誉、富于开拓精神”。“义聚合钱庄以齐燕会馆每天早市公议成交的牌价作为兑换率的依据,兑换成当地通用的银元、辅币、铜元,从中取利,生意颇为兴隆。”①除了办理存款、放款及汇兑业务外,还“利用钱庄资金比较宽余之机也大做土产、纱布及老头票的买空卖空,业务异常兴旺。”②经过几年经营,义聚合的资金逐渐增多。为扩展业务,1934年以十三万元购置了中山路82号中国银行三层大楼两座,迁入营业。又在本市辽宁路67号、湖南路43号和冠县路购置了仓库三处,以便存放货物。至此,义聚合的经营规模愈加壮大,基础稳固,其业务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福顺德钱庄在青岛闻名遐迩,其创始人梁善堂,19巧年,梁善堂在烟台开设福顺德汇兑庄,在胶东各县设立分庄,将汇款亲交收款人之手,使汇款人放心。1925年来青设福顺德银号。“该号经营存、放、汇等银行业务,在青岛市各银号中,堪称首屈一指。其资金来源以市面工商户游资为主要,汇兑业务亦颇发达,……着重于信用放款,透支溢透。”③汇出汇款及买入汇款为该号之重要业务,买汇地点以天津为最多,济南次之,上海、烟台又次之,资金周转,颇沾实惠。

鑫记钱庄成立于1920年,“启者,本号开设青岛,兑换银钱,各处汇兑,历有年所,幸蒙各界惠顾。今德商世昌洋行盆花洋针、龙球牌洋针、德梅颜料厂各种颜料、硫化青、自转车、比国玻璃官磺等货,物美价廉,如蒙赐顾,不胜欢迎。”④而该号开业不久忽于1930年6月间倒闭,究其原因为“近来金价暴涨,日本老头票亦陡然高涨不己,该号在交易所买卖亏损过巨,加以沪埠钱业及洋行家具有倒闭情事,银根骤紧,该号所售申票,申庄未能应付,是日,适逢夏节,银行休业,一时无法周转,以致倒闭。”①此时虽属银钱业活跃时期,由于日本金价暴涨暴跌之影响,不少钱庄受此所累而倒闭歇业,吃亏者不在少数。

其他有影响力之钱庄如中鲁银号,为中鲁银行前身,除依照商业银行性质经营各种存放汇兑外,特开储蓄一部兼办各种储蓄业务。福聚和钱庄向重保守,资金脆弱,贷款对象以杂货土产商为主。利丰银号为银行界人士刘鸣卿、张立堂等人创办,业务基本良好。

自1929年至1932年,青岛局势稳定,经济繁荣,不论是经营存、放、汇业务的银号,还是专以存、放款为主的钱庄都颇为活跃。为加强对青岛钱庄业统一管理及维护钱业的利益,1931年青岛钱业公会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钱业公会受青岛市党部和社会局指导监督,并为青岛市商会会员。会内实行委员制,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再在委员中推选常务委员和主席。应办事务为12项:“(一)同业的调查研究、改良、整顿、建设和发展;(二)违反会章之处分;(三)兴办同业教育;(四)为同业介绍国际汇兑;(五)应会员要求调解会员及非会员之争议。(六)调解同业劳资间的争执;(七)党政机关及商会委办咨询事项;(八)会员营业必要时之维持;……(十二)处理债务。”②公会还规定办事细则19条。第一届执行委员会由12人组成,第二届由18人组成,1935年有会员28家。其中包括较为著名的福顺德、义聚合、德盛翅、裕昌等钱庄银号。

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不利影响侵及青岛,进出口贸易受损,农产品产量下降,物价大幅度下跌,加之本国银行业羽翼丰满已确立了在青岛的金融主导地位,钱庄在青岛的优势逐渐被银行业取代。为求得生存钱庄在从事存、放、汇等业务同时还兼营土产投机交易,利用埠际时间差、地区差进行牟利。“钱庄以经纪人身份,在交易所搞纱布、面粉、生米交易,他们自己买卖,也代客签定合同。”③福顺德、立诚银号、义聚合等钱庄纷纷成为取引所的土产部成员或钱钞部成员,参加土产、棉纱、棉布、面粉业的交易。裕昌银号除经营本号外还经营裕昌木厂、裕昌煤厂。而其他“尚有天兴茂、义成、天聚祥、义顺、裕丰等、均属第二、三流的钱庄,……也不过是专门办理兑换钱钞而已。”④

“从长期的发展趋势看,华资商业银行的的兴起对钱庄是不利的,但这种影响直到‘废两改元’以后才表现的较为明显。”①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中、交三行所发货币为法定货币,国家银行势力逐渐增强。钱庄作为货币兑换的优势逐渐消失,更因国内汇兑划定汇率,亦无法再做申汇套利,钱业发展愈加困难,许多钱庄经营不济相继倒闭。“于是聚源钱庄倒闭于先,义聚诚继之于后,从此每况愈下,倒闭歇业,纷至沓来,以致钱业顿呈衰落气象”。②直至1937年青岛沦陷,青岛继续经营之钱庄所剩无几。

3、钱庄业的资本组织及业务

资本及组织方式“钱庄之组织,为无限性质,……以所有之财产为担保者也。”③除极少数独资外,一般钱庄都合伙组织而成,即股份有限制组织形式,青岛钱庄组织亦是如此。钱庄较现代银行,资本少且无固定数额,多者几十万元,小到几千元,“即使在全国金融中心上海的钱庄大者不出八十万元,……青岛钱庄,最大者二十万元,多为十万左右,最小还有一千元的。”④按资本及业务划分,青岛钱庄可分为几种,“银号为钱业中规模之最大者,其资本为最雄厚,普通为二、三万元,多者在七万元以上。钱庄之资本大者不过万元左右,小者乃至千元以下,……业务上,钱庄多带有地方性,只营存款及放款,而少营汇兑。汇兑庄,其业务全以汇兑为限。兑换店其营业仅现洋之兑换,此种店铺仅青岛有之,每年营业多者百万元。”⑤

庄票汇票尽管钱庄原始资本较小,然而其实际的资金却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其根源在于庄票的信用流通及其背后洋行银行的认可与支持。庄票,是钱庄签发的由他本身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可用来替代现金。“钱庄所运用的资金来源,除资本和存款外,主要靠拆款的融通和庄票的周转所获取的利润,它往往以白银二三万两的资本,做成几十万两或一二百万两的业务,”①庄票在近代中国金融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青岛的钱庄打出庄票,各土产商户或棉纱、布商凭票向洋行买进货物,再向客帮卖出货物,收回款项后立即偿付钱庄的债务,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取得利润。除了运用本地庄票进行牟利,青岛钱庄还与申汇市场发生关联,借助汇票的使用扩大业务活动。如果本埠商人去上海求购货物,由本地钱庄开出汇票卖予商人,在上海有关联的的钱庄即可帮其垫付,进而帮助商人购入比其支付能力大的商品。无论庄票抑或汇票均是钱庄在近代金融史上得以立足的根本所在。

存款青岛钱庄业除将买卖日本金票作为主要业务外,还从事存、放、汇及物产交易等事业。“钱庄营业,不能转特自己之资本,盖钱庄所有资本不足运用,故不得不吸收市面游资,以为基金而备他人之融通。”②青岛钱庄业起兴之初视买卖日本金票为其主业,随日本金价涨落涨停,无利可图,便转向一般的存放汇业务。青岛钱庄存款来源较为繁杂,如福兴祥,该号存款主要为吸收市面商号、工厂及一般市民之活期或定期存款;裕孚银号以纱布业存款为最多,杂货业次之;福顺德银号其资金来源以市面工商户游资为主要。同时,钱庄本身也兼做土产交易及开设工厂,增加了一部分存款来源。“钱业中规模较大之庄号,方能吸收存款,青岛计305万元。存款方式以往来活期为多,定期者甚少,且惟规模较大之钱庄及银号有之。”③钱庄活期存款利息按月自二三厘至五六厘不等,定期存款利息则自四五厘至八九厘不等。

放款就放款而言,钱庄在信用、发放贷款的灵活性、方便性等诸方面比银行有更大的优越性。“银行主要经营抵押贷款,钱庄主要经营信用放款,……钱庄顺乎中国商人的经营习惯,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钱庄在商品流通渠道中的作用优于银行”①青岛钱庄放款,“按行业之种类而不同,银号所放之款,用户大率为土产商号、大商店及钱庄,钱庄所放之款则以土产商号、普通商店及商贩为主,间亦有放款农业者。”②而当时发展较快的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亦是钱庄放款的重点对象。钱庄放款足以扩充事业,扩充国民厚富,放款利息常较高于贴现利息。而信用放款,钱庄对于借款者不需担保品,亦不需要保证人,凭借款者之信用便可借与款项。

汇兑“钱庄汇兑业范围,虽不如银行之广,然因钱庄素与吾国商人接近,故营业亦甚发达。”③在青岛,汇兑业务异常兴旺,“查钱业均经营汇兑,不过专以汇兑为主要业务者同业计有福顺德、天合兴、信城永、天兴茂、协聚泰、德盛赵等家,汇兑地点以上海为最多,其余省外则天津、东三省、郑州、徐州、北平、蚌埠、海州等地。”④本省则全省各县、省外城市因时季及贸易多寡关系而有多少,多时每日约四五十余万元、低时亦有十余万元。本省平均每日约二十余万元。至于抵补方法,青市对申,多系向青调款、衬头不足,在现洋未实行限制运送以前,多运现洋以补充之,其余各埠则以上海为枢纽而调剂。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青埠对各地汇价为“沪汇每千元1002.6一998.5元,津汇每千元994一998.8元,济汇每千元1000一997.4元,汇价变动原因为本月份棉纱交易渐行活动。”⑥

土产投机青岛钱庄在经营银钱兑换、钱钞交易、存放款等业务的同时,也进行土产交易。从1933年经济危机时起,青岛钱庄明显步入衰退的道路,在市面上的存放款活动日趋低落,信用下降。“所以他们重新参加交易所做土产部的经纪人,为首的有东盛和、福顺德等,从土产交易中赚取差额利润。”①

4、钱庄业与华资银行之间的关系

在近代中国金融史上,现代银行作为一种先进的金融机构,与代表传统势力的钱庄长期处于一种既相互竞争、排斥,又相互合作、支持的博弈态势。二者不仅没有彼此取代,反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兼容并存、共同发展。青岛钱庄业与华资银行业在抗战前就经历了从排斥到合作,从孤立到团结的迁演过程。

首先,青岛银行界一度不以钱庄为同业。青岛华资银行与钱庄的兴起时间大略一致,二者在产生之初并无业务往来。1928年以前,青岛各银行对银号、钱庄持歧视态度,不受理银号、钱庄的支票。青岛中国实业银行在致总处函时,对此既有相关描述“查本市银号组合之时,资本较大,平时专营汇兑,贷放,与银行范围略同,至于钱庄,重在门市之中、外银洋,纸币之兑换,资本亦无一定,大抵规模简小者多,所以银行对于银号尚可认为同业,至于钱庄,青市银行界似不认为同业”。②随着钱庄发展,部分银行逐渐认识到与钱庄合作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自身业务开展,1928年,大陆银行青岛支行复业,“为招徕业务,开始与银号、钱庄对存,其他银行相继效法。从此各银号、钱庄可利用银行头寸增做放款,扩大了业务经营。”③

其次,钱庄领用中交银行钞券。“我国社会对于一般普通华商银行发行之兑换券时有不愿收用之情形……不得不商请各地钱庄代为发出使用”。④随着钱庄在青岛的优势日渐明显,加之许多商号信任钱庄过于华商银行,为拓展自身业务,银行始于钱庄接触并向钱庄推广钞券,借机扩大发行。青岛钱庄业一般以领用中行的钞券为主,其次为交行和中实银行。1933年义聚合钱庄同中国银行订立领用券合约,“立合同者,青岛中国银行(简称甲)青岛义聚合钱庄(简称乙),兹因领用青岛中国银行兑换券议定办法:1、乙方领用甲方兑换券暂以五十万元为限,额外犹能推广发行得请求甲方同意增加之,乙方领用甲方兑换券每次至少一万元由双方各加暗一记,乙方所加暗记即G字。2、乙方领用前项兑换券时应准保证金交存甲方内六成交付现金,其余四成以现金存于甲方作为定期存款,定期六个月,还息七厘,其六成现金甲方不给利息。……7、乙方既领用甲方兑换券,在本合同有效期间内不得另向他行领用兑换券。”①其他钱庄如福顺德、裕昌、聚丰、益通德、聚隆、福兴祥等六家曾向交行分别领用巧万元钞券。“钱庄领用中行钞票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第一,钱庄领用中行钞票可以更紧地向中行靠拢,可以使中国本国的金融势力更团结、更强大;……第三,根据领用中行券合同的规定,若遇金融恐慌,发生挤兑,领用中行券的钱庄应临时悬牌代兑”。②钱庄领用银行的钞券不仅增加资金力量,促进本埠工商发展,同时如遇金融恐慌,钱庄可替银行分担一部分金融风险。

再次,业务上共同合作。除领用钞券外,钱庄与华资银行还进行业务上的合作,如拆款及抵押借款业务。“钱庄之资本有限,不得不向华商银行拆进款项,而银行不敢做信用之放款,……而抵押放款又非我国商人之所愿,故银行亦极愿拆款于钱庄也’,。③青岛钱庄成立之初资本较小,势力微薄,需借助银行的资金周转开辟业务,银行也乐于将头寸拆借给钱庄进行生息。钱庄也会以自身仓库做抵押向银行借款,“敬陈者,合兴利号自有仓库内所存生米六千包指抵借洋四万元。”④同时银行与钱庄还共同办理储蓄业务。1934年,中国实业银行委托聚丰银号储蓄,“中国实业银行(简称甲)与聚丰银号(简称乙),甲方在威海所办特别有奖储蓄于甲方停业一月后,完全委托乙方办一切手续……每届月终将以支付奖金各户户名储证号码及奖金数目函报甲方之青岛分行”。⑤青岛银钱合作还表现为钱庄代银行购买外币,1936年,中国银行委托义聚合钱庄买入日金,“敝号代贵行买卖日金,……所有佣金特别计算”,⑥以上均为银钱两业共同合作之印证。

5、钱庄业的发展特点

第一,青岛钱庄兴起时间较晚,实力较弱。与上海、天津、宁波、汉口等一些历史悠久的通都大邑比照,青岛开埠时间最晚,历史较短。作为青岛的第一个钱庄一谦顺银号,其成立时间为1905年,比青岛第一个华资银行大清银行产生仅仅早了四年,代表传统势力的钱庄与新式金融机构银行比肩而生,起步大抵相同,乃青岛钱庄与其他商埠钱业之区别不同。而就钱庄资历而言,青岛钱庄与他埠也有天壤之分。钱庄业虽无固定资本,而上海钱庄开办资本一般在几十万元左右,青岛几百几千者却不在少数。他埠钱庄开设年深日久资历深厚,所积资财与规模更令青岛钱庄无法匹敌。如有风潮影响,青岛钱庄业所受损失比之他埠自是甚加严重。

第二,不以兑换为业,反以买卖金票为生。钱庄起源于货币兑换,其业务是以银钱兑换为主,并由此拓展出存、放、汇等其他业务。而青岛钱庄兴起却源于买卖日本金票。日占时期,青岛钱庄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唯青岛钱庄业与他埠营业之不同,不以存放为目的,以买卖金银票为主要业务。虽似投机,其实并非绝对危险。假如在大连卖出在青岛买入,上海大连等处均有坐庄,双方得行市差额之利益,故一方或有损失,一方仍有利益,是为套符。”①直至1923年,日本发生地震,金价不稳,损失惨重,钱庄才一开始转向存放汇兑等业务。然而此种经营特色成为青岛钱庄与他埠钱庄业之最大不同。

第三,青岛钱业发展不充分。尽管我国新式银行兴起之后,银钱业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一度发展活跃成为近代金融业的重要力量。然而,青岛钱庄本身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其经营发展必不可如他埠一般饶有余地,一旦经济不振,钱业首当其冲遭受打击。再者,工商业发展不充分也是阻抑其前进的因素之一,“青岛钱庄兴衰与进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②“我国商人多集中经营进出口贸易及土特产运销业,而其活动又多受季节性限制,……银钱业资金苦无出路,就只有从事于套利活动或者利用埠际的时间差、地区差进行牟利”,③1935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广大的腹地农民破产,青岛进出口贸易受损,部分钱业经营管理不善,义聚成、义聚栈、利丰等庄号相继倒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钱业的发展,加之华资银行己酝酿迭起,货币逐渐发行集中,使青岛钱庄的发展空间一步步萎缩。

“工商业之发达,青赖资历充裕与周转。欲图资力之充裕与周转,则需要金融机关为之调剂与活动,而堪负此重大使命者,除银行外,厥为钱业。盖钱业在商场占枢纽之地位,百业之消长,市面之繁荣,靡不与之有密切之关系焉。”④青岛虽是一隅之地,银号、钱庄未有充分发展,实力规模也不及上海、天津大埠之程度,但作为青岛金融业的主体之一,青岛钱庄对促进本埠贸易增长、加快资金融通、助益工商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青岛典当业发展概况

“典当,亦称当铺,是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一种信用行业,是以收取物品等动产或不动产作抵押,对押当人进行放款的民间信用机构。”①典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金融机构,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零星之抵押放款,其周转平民金融,与钱庄、银行之流通工商金融者有同样的功能”。②尽管近代各类外国银行及中国自办银行、中外合办银行迅速占据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典当业仍然是调剂人们、尤其是广大下层社会平民经济生活的一种无可替代行业。我国典当行业历史悠久,起于何时观点不一,最早关于典当业活动的记载始见于《南史·甄法崇传》“法崇孙彬,彬有行业,乡党称善。尝以一束芒就州长沙寺库质钱,后赎芒还,于芒束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到了唐代,典当业已普及民间,宋代成为正式行业,而清代的典当业无论是资本额、当铺数,还是规模、类型、发展势头都为历代所难相比。对青岛而言,开埠之前仅是数百渔村,所谓金融无从谈起,论及典当更无成立之可能。

1、典当业的发展演变

1897年,青岛被德国侵占后,青岛地区出现了第一家民间当铺,此后亦有所发展。为加强对青岛典当业进行管理,1904年,德占当局制定开设中华当铺之条规,主要内容有:“(一)每遇当物,应将当物号数,本利各多寡,当物人姓名,以及某年某月某日所当,必须逐一详细登簿。(二)每遇人当当,该当铺应予一当票收执,当票应列与铺存簿内注明相同之号数,亦应注明实际当物及于某年某月某日所当,至于当物之样式,本利各若干、满号之日期以及限满后如未赎回宜如何办理,皆须逐一书明于票。(三)巡捕可以随时调簿查看,亦可将当物按律退回或调存。(四)凡西人衣服及他项需用各物,非西人自己来当,不准收当……。”③青岛当铺兴起之初,凤毛麟角,不成规模,发展不大。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日本典当业跟随其后进入青岛发展,民国三年有越后屋,民国五年又成立胡屋,嗣后,又有沼津屋、木村屋、高桥商会等数家当铺。此间,青岛典当业几乎全被日人垄占,且利率比华商高出许多。“青岛华人之当铺仅有两家,取利均为四分;日本当铺家数甚多,其取利标准如下:120元以上四分;120元以下五分;六十元以下六分,12元以下七分。”①由于华商当铺数量少,资本规模小,一些贫苦农众为谋生计不得不与日本当商往来忍受其盘剥。

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尽管工商各业逐渐恢复,且发展态势良好,但严重的内乱,军阀之间的相互攻评,使得社会怨声载道,人民生活困苦潦倒。加之山东省印发的钞票和军用票证在青岛不兑现,而各种纸币充斥市面,民间典当业无法营业濒临危险。1925年,全市仅剩的两家华商当铺为形势所迫,也登报联合休业。市府鉴此情形发出训令“本埠当铺现已全体休业,停止收当。业经本局派员调查属实,深为诧异,查典当关系贫民生计甚巨,现值时局不靖,市面现状巫待维持,……传谕该当商一体知照,务当共体时艰,克日开市营业,以便商民。”②由于日商资本雄厚,铺多势众,华商典当己无形归于日商势力之中。到1928年,在青日本典当已达二十几家。至1933年,青岛三十八家当铺仅有四家属华商开办,即谦益当、得益当、顺义当、义昌当,总资本仅16万元,而日当资本达36.3万元。为加强日商在青典当业的管理,1924年5月31日,青岛日本当铺业同业公会成立,其业务范围是:“在当局的指导监督下,按照大正13年青岛的当铺业业务情况,研究营业上的利弊,进一步搞好各会员之间的友好关系,发展会员的业务为目的而组成本同业公会。”③青岛典当已沦为日本当商之天下。

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市井萧条,青岛典当业又有所发展,“1936年,华商当铺中,谦益当当年营业额6万元,义昌当当年营业额2.5万元,东顺当当年营业额10万元。”①但由于在规模和财力上远远不及日商当行,无法满足青岛市民的需要。

2、典当业的主要内容

资本及组织方式当时的典当业,按资本大小和经营特点划分为四个等级,称做典、当、质、押。“典铺,此类资本最为雄厚,规模最为宏大,一家大典铺的资本额往往可达数万两乃至数十万两。当铺的抵押品以动产为主,资本只有4至5万元,押放贷款一般都有限额,质店,此类资本较当次之,质物更为随便,质期更短,但用于保值的利率较高。押,无论财力、范围、押期均属最弱、最小、最短,但利率则为最高。”②就全国而言,典当业最兴处为北京、天津、福州等地,不仅数量众多,且资本额较大。天津典当多由大商人、大地主、大官僚兴办,福州典当资本一般在5万元以上,其中也不乏数十万者。而青岛典当无论日商抑或华商资本规模均属弱小,“山东现有典当18家,分布于青岛、威海卫、济南……以济南官办裕鲁当最大,凡30万元,次为青岛谦益当合记,凡六万元,其余资本2万元者有青岛德裕当、义昌当,1.5万元者有青岛谦益当。”③青岛日商当铺资本额最大不过3万元左右,总之,青岛当铺总体资历尚浅。

中国典当业资本组织方式主要分为独资与合资,“独资即所有者单独拥有资本、享有全部利润,其特征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自负盈亏,单独负担无限责任,这种资本组织方式最为常见。合资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同负担无限责任、得利按资分配。”④青岛典当业与此却有所差别,日商当铺多数为独资经营,而华商当铺因实力虚弱不得不联手经营,几乎全部为合资。当物典当业务主要是收取实物作质押,当物的品种很多,其中以估衣为大宗,此外,还有首饰、铜锡、钟表以及古董、字画、碑帖、家具、瓷器等。典当业营业最盛时期,大都为春秋二季,所谓春当秋赎者是。“青岛方面,亦系春当秋赎,每年营业春秋为旺,夏冬为淡。质物之种类,不外衣服、首饰、金银铜器。”①

当价和利率“典当铺是经营抵押物放债的。因此,对抵押物价值作出合理的评估,就成为典当铺经营的重要课题,因为债户借债是按其抵押物价值决定的,一般是值十借五六。”②当期维持在二至三年间。早在清朝时,政府就曾急需重申或制定利率政策,以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管理。民国元年时,规定利息3分,8个月满期,民国四年,改为12个月为满,利息仍三分。至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训令“中央迅定当典利息统一办法,查各地当业仍从惯例,难免重利剥削,……民国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国民政府明令禁止重利盘剥,规定最高利率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③上海典当业资金雄厚,大多数物品皆可收当,当期为十八个月,利息每月一分二厘。福州抵押期限为20个月,金银珠宝抵押月息二分,衣服物品月息三分,其他物品约在一分二厘至一分半之间。在青岛,日商典当利率远远高于华商典当业。“华商典当月仅二分,加上保管费一分,亦只三分。而日商当铺利率,自三分、四分、五分竟有高至七分者,且当价愈少者,利息愈高。就满当期限论,华商13个月,而日商则仅3个月,至多亦不过5个月。”④由于日本当铺不受地方政府管理,利息过高,普通民众受害匪浅。

当票“当票为典当给予质物者之凭证,以便日后赎取押品之用,为典当之重要证据,故典当对于此种当票,颇为重视’夕,⑤不同地区的当票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均须注明当物名称及当价等一些重要内容,青岛当铺所出当票亦有上述内容。“当户将物品向当铺质典,……青岛华商当铺按时价六七折受当。质物由当铺估值折成后,即可交当,由当铺给予当票,以为赎当之凭证。当票上写明:(l)当物名称。(2)当典所在地。(3)质物名称。(4)质当银洋数。(5)利率。(6)质当期限。(7)质入年月。(8)当票号数。”⑥赎取当物即凭当票,有认票不认人之惯例,当户如遗失当票,需立即挂失。然而,日本当铺之当票与我国一般当票格式有所差异。“正面填为当票号数,质当日期,质当洋码,质物名称,期满年月,每月利率,及当典名称地址等;反面则载明利率种类,满当期限,及契约事项等。”①特举日商当票为例:

3、地方政府对典当业的管理

我国历代历朝对典当业都十分重视,不仅仅因其关系普通百姓平日生计,更因为典当是缴纳赋税的主要力量,但旧中国对典当业的管理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制度并不完善。“在清代,清政府除规定典当业月息不得超过三分,典当铺失慎对当物赔偿以及向典当追赃等以外,再没有别的发令进行管理。……加强对典当业的法治管理,既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典当业的普遍要求。”①

上一篇:领班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文员履职报告范文